冯玉祥怎么写对联联

武侯祠对联赏析
> 武侯祠对联赏析
武侯祠对联赏析
&&&&来源:春节对联
  1.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s宫。
  这两句是从祠内清人书刻杜甫《古柏行》诗碑摘出来的。意思是回忆以前绕道成都锦亭的东边,曾经见到刘备和诸葛亮的祠庙并列在一处。&s宫&出自《诗经》,这里借指祠庙。原句本非律体,不能用平仄对仗格律衡量。
  2.合祖孙,父子,兄弟,君臣,辅翼在人纲,百代存亡争正统;
  历齐,楚,幽,燕,越,吴,秦,蜀,艰难留庙祀,一堂上下共千秋。
  近人刘咸荥(字豫波)撰书。
  上联是说昭烈庙中合祀的诸人,体现了祖孙(刘备与刘谌)、父子(关羽、张飞与其子关兴、张苞)、兄弟
  (刘备、关羽、张飞)、君臣(刘备与其文武群臣)的各种关系,他们意在辅佐翼护蜀汉,维系人伦纲常,争得历代封建王朝统治相沿的正统(正统是历代统一天下、一系相承的系统,和偏安、僭伪是相异的)。
  下联是说刘备在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后,起兵与群雄争夺江山,经历了齐(今山东)、楚(今湖北、湖南)、幽燕(今河北、北京)、越吴(今浙江、江苏)、秦(今陕西)、蜀(今四川)等地,最后才在蜀称帝,建立了蜀汉政权,立国是很艰难的。后人为立祠庙,使他们一堂上下共传千古。
  3.使君为天下英雄,正统攸归,王气钟楼桑车盖;
  巴蜀系汉朝终始,遗民犹在,霸图余古柏祠堂。
  清人完颜崇实撰书。
  上联: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使君本系使者的尊称,后代常用来指州郡长官,刘备曾为豫州牧即州长官,故称使君)。又载刘备屋舍东南角有一株桑树高五丈余,远望如车盖,时人说他家有王气。作者据此说刘备是天下英雄,为汉王朝正统攸(所)归,楼桑如车盖就是王气所钟(聚集)的明证。
  下联:史称刘邦创立汉朝,先从汉中还定三秦,然后统一天下,刘禅在成都降魏,汉朝才最后灭亡,所以说巴蜀关系到汉朝的始终。遗民还在,怀想当年霸业,只剩这座古拍森森的祠堂了。
  4.惟此弟兄真性情,血泪洒山河,志在五伦存正轨;
  纵极王侯非富贵,英灵照天地,身经百战为斯民。
  近人刘咸荥撰,今人黄雅荃补书。
  上联说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为兄弟,具有至性真情,他们浴血奋战争取江山,立志要维护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五伦的道德准则和礼法正轨。
  下联说他们后来虽然分别作了王侯,却不是为了贪图富贵,而是英光灵气,照临天地,不恤身经百战,只为造福人民。
  5.兄弟君臣一时际会,当年铁马金戈,树神旗而开西川大业;
  祖孙父子千古明良,今日丹楹画栋,崇庙貌而志后汉丕基。
  清人张清夜撰,今人方滨生补书。
  上联是说刘备和关羽、张飞及文武群臣遇合在一起,跃马横戈,转战疆场,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才树立起堂堂正正的大旗,在西川开创了蜀汉的帝业。
  下联是说蜀汉王朝祖孙父子英明贤良,足以流劳百世。今日大殿里红色的楹柱,彩绘的栋梁,庄严雄伟的气象,尚标志着蜀汉当年宏伟的基业。
  6.生不视强寇西来,天意茫茫,伤心恸洒河山泪;
  死好见先皇地下,英姿凛凛,放眼早空南北人。
  近人刘咸荥撰,今人刘东父补书。
  这副悬挂在刘龛前,赞美他英勇殉国的壮烈精神。刘谌是刘备的孙子,刘禅的第五子,曾封北地王。史载魏军进逼成都,刘禅束手无策,准备投降时,刘谌愤激地谏说:&若理穷力屈,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指刘备),无奈刘禅不听,谌便哭诉于备庙,先杀妻子而后自杀。故联文颂美他生不忍见到强敌曹魏军队来到西川,但天意难说(指刘禅不听忠言),只得痛哭流涕,杀身殉国,去见刘备于地下。这样英勇壮烈、大义凛然的气概,当然是早没有把南吴北魏的人看在眼里的。
  7.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董必武同志撰书。
  上联摘录杜甫《蜀相》诗原句,意思是刘备曾三次拜访诸葛亮于隆中(今湖北襄阳),不辞辛劳地向他请教平治天下的大计。诸葛亮提出的策略具见于《隆中对》,主要是分析天下大势,先取荆州、益州、安抚南方,内修政治,外联东吴,北伐曹魏,统一全国。
  下联是作者赞美他们这番晤对,纵论古今大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奠定了以后事业的基础,古今传为美谈。
  8.志见出师表;
  好为梁父吟。
  郭沫若同志撰书。
  《出师表》是诸葛亮统军伐魏时上给蜀汉后主刘禅的奏章,他平生的志向抱负都体现在里面。《梁父吟》是一种古乐府曲调,并非如有些书所说全属葬歌类。诸葛亮在隆中时,喜爱吟诵这支歌曲,以抒发他忧国忧民的怀抱。传说他曾写过一首《梁父吟》的歌词,里面有感慨不平的意思。
  9.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近人游俊撰书。
  上联是说诸葛亮的两个《出师表》酬答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情谊,因为里面提出了用人唯贤,赏罚严明的治国方针,体现了竭智尽忠兴复汉室的愿望,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下联是说诸葛亮的《隆中对》足以流传千秋万世而不朽,因为里面提出了蜀汉建国治国的整个方针策略。
  10.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
  今人沈尹默摘句并书。
  这副联语摘自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上句赞扬诸葛亮的大名长垂宇宙而不朽(古说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下句颂美诸葛亮是国家元老重臣,遗像端肃清高,令人十分敬仰。
  11.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
  今人冯灌父摘句并书。
  这副联语从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摘来,意思是诸葛亮经邦济国的政治军事才能,比商初名相伊尹、周初名相吕望,只在伯仲兄弟之间,不相上下。伊尹辅佐成汤、太甲两代,吕望辅佐文王、武王两代,勋劳特著,诸葛亮辅佐刘备、刘禅两代,情况亦极相似。至于说到老谋深算,指挥如定,则比汉初相继为相的名臣肖何、曹参,更高一着。
  12.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仰风流于遗迹,万古清高。
  近人冯玉祥撰书。
  上联是说成就大业必须兢兢业业,谨慎从事,诸葛亮一生可为典范。
  下联是说今日晋谒武侯祠,瞻仰武侯风采,感到真如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所说:&宗臣遗像肃清高&,&万古云霄一羽毛&。诸葛武侯的丰功伟绩,高风亮节,是足以流传万古的。
  13.亲贤臣,国乃兴,当年三顾频烦,始延得汉家正统;
  济大事,人为本,今日四方靡骋,愿佑兹蜀部遗黎。
  清人冯煦撰,今人郝谦补书。
  上联用诸葛亮《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及杜甫《蜀相》诗&三顾频烦天下计&语意,说刘备能三顾茅庐,重用诸葛亮这样才德兼备的贤臣,始得创建蜀汉,延续了刘邦创业,刘秀中兴的刘氏王朝的正统。
  下联本刘备&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语意,说人民才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就的根本,今日四方多难,愿能
  保佑四川人民得享安宁的生活。&四方靡骋&出自《诗经》&我观四方,促促靡所骋&。靡的本义是无,四方靡骋即四方多难无处驰骋,黎即黎民,指一般人民。
  14.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清末权四川盐茶使者云南剑川赵藩撰书。
  这副对联总结了诸葛亮军、政两方面的经验,向为广大人民所传诵。
  上联说能使用攻心战术,如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那样使其心服,则一切怀异心、图反叛的阴谋就自会消失,所以古来懂得用兵之道的军事家并不是单凭武力取胜。我国大军事家孙武在所著的《孙子兵法》里就主张攻心为上,攻城次之,要&不战而屈人之兵,乃善之善者也&。
  下联着重指出审势是为政的关键,意在劝勉后来治蜀的人,要深思熟虑,如诸葛亮那样谨慎地审度时势,当宽则宽,当严则严,才能建功立业,而不至于犯错误。联文意义深远,可供借鉴。
  15.文章与伊训说命相表里;
  经济自清心寡欲中得来。
  这副联语是清人陈矩集宋代文学家苏轼、理学家朱熹的原句所成,清人赵藩手书。
  上句是说诸葛亮的文章可以和《尚书&商书》的《伊训》、《说命》两篇相比美;
  下句是说诸葛亮经国济世的功业,系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中涵养培育得来。
  16.异代相知习凿齿;
  千秋同祀武乡侯。
  近人钟瀚撰书。
  上联是说后代深知诸葛亮的,是晋人习凿齿。他著《汉晋春秋》,首先摒弃一般史家以魏为正统的作法,推尊蜀为正统,并大力颂扬诸葛亮的勋业。
  下联是说曾封武乡侯的诸葛亮,治蜀有功,遗爱在民,千多年来人民都到这里来瞻仰祭祀他。联文对昭烈武侯同祀备加颂扬。
  17.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
  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
  近人刘咸荥撰书。
  诸葛亮曾经对临终时的刘备说过:&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后来六出祁山伐魏,积劳病死于五丈原。他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都在蜀亡时殉国,真不傀是勤劳国事,三世忠贞。所以曾任过太子中庶子职务的陈寿,虽然是继仇视蜀汉的曹魏立国的晋代史官,在他所著的《三国志》里,仍然对他们大加赞扬。
  下联是说诸葛亮的《出师表》是天地间惊人的文章,致后世也有&读《出师表》而不下泪者不忠&的说法。传说千年后的民族英雄岳飞出师抗金,夜宿南阳诸葛庐时,阅读《出师表》,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便和泪和墨一气书写下全文,以志其景仰之忱。书法气势磅礴,龙飞凤舞,拓本广泛流传,至今祠内翻刻的石碑,尚吸引着众多的游人尽情地欣赏。
  18.公本识字耕田人,为感殊遇驱弛,以三分始,以六出终,统一古今难,效死不渝,遗恨功名存两表;
  世又陈强古冶子,应笑同根煎急,谁开诚心?谁广忠益?安危天下计,先生以往,缅怀风义拂残碑。
  近人王天培撰书。
  上联是说诸葛亮本在读书耕田,为感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从隆中一对,三分定局开始,直到北伐中原,六出祁山病死,始终为国事奔劳不息。遗恨的是统一天下这件古今大难事未能成功,只留下前后《出师表》,犹可想见他的勋业。
  下联是说如今世上又出现了陈强、古冶子(我国春秋时齐相晏婴用二桃杀三士中的两个武士)一类恃强
  逞勇的人物,不惜同根相煎(语出曹植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自相残杀。有哪个能象诸葛亮那样&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系天下安危在一身呢?抚今追惜,拭拂祠内残碑,怀想一千七百多年前的贤哲风义,不禁感怀万端。
  (上联已经用了两个&以&字,下联先生以往的&以&,似应用&已&字为佳,虽然两字有时可以通用。)
  19.鞠躬尽瘁兮,诸葛武侯诚哉武;
  公忠体国兮,出师两表留楷模。
  这两句影刻自郭沫若《蜀道奇》手迹。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见《后出师表》,意思是献身国事,自当不恤劳瘁,死而后止。生封武乡侯、死谥忠武侯的诸葛武侯,确是十分忠勇英武的。至于他&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体国恤民的精神,则有出师两表留下宏规硕范,足为后世准则。
  20.三分割拒迂帱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今人沙孟海摘句并书。
  这两句从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摘来。
  上句赞美诸葛亮隆中一对,分析当时大势,定下三国鼎立局面,与魏、吴各自割据一方,然后联吴伐魏,统一天下的大计。这种深谋远虑的筹议策划,是屈曲艰难,煞费苦心的。(纡的本义是屈)。
  下句本《梁书&刘遵传》&此亦威凤&羽,足以验其五德&立意,说诸葛亮的才德器识,有如云霄鸾凤,三分功业,屈处偏隅,胸中抱负,未能尽展,万古而下所见到的,不过是云霄的一片羽毛罢了。凤有威仪,故名威凤,是世间稀有的祥瑞,常用以比喻难得的贤才,这里用来颂美诸葛亮是万古唯一的人杰。
  21.只手挽残局,常归谈笑;
  鞠躬悲尽瘁,剩有讴歌。
  清人陈廷楷撰,今人关山月补书。
  上联赞美诸葛亮大力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挽回汉朝天下残破的局面,常是成竹在胸,指挥若定,在谈笑间即操胜算,使敌人闻风丧胆。
  下联说诸葛亮为国宣劳,大功未成,就积劳病死在前线。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使万民景仰悲悼,历代都立专祠祭祀,至今广大人民还是对他讴歌颂扬。
  22. 一杯土,尚巍然,问他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
  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麟古道,令人想汉代官仪。
  清人完颜崇实撰,今人刘孟伉补书。
  上联&一g土&即一捧土,借指坟墓,意思是刘备的坟墓(史称惠陵)现在还高高地耸立着,那曹操修筑的铜雀台却早巳荒芜,他埋在漳河边的七十二个疑冢(假坟,曹操埋七十二疑冢系宋元以后的传说,正史没有记载)也无处寻觅了。
  下联是说三国分立的局面,已成历史陈迹,但凭这剩下的古路和石雕的麟兽,还能令人想见当年汉代皇帝的仪式排场。
武侯祠对联赏析相关推荐【冯玉祥款七言对联一幅】拍卖品_价格_图片_分类_尺寸_冯玉祥-文玩拍卖网
& &冯玉祥款七言对联一幅
冯玉祥款七言对联一幅
冯玉祥款七言对联一幅
拍卖会专场
冯玉祥款七言对联一幅拍品描述
每联长:128cm 宽:29.5cm 冯玉祥(日—日),民国时期著名军阀、军事家、爱国将领、著名民主人士;原名冯基善,字焕章,祖籍安徽巢县(今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夏阁镇竹柯村)人,寄籍河北保定;国民革命军 陆军一级上将,蒋介石之结拜兄弟。
有关 冯玉祥款七言对联一幅最新拍品
对联拍卖品
书法对联拍卖品
行书七言拍卖品
行书对联拍卖品
拍卖网微信帐号开通啦!
扫描二维码
与艺术收藏形影不离道教名山对联?青城山洞府
《道教名山对联》
道教名山对联?青城山洞府
  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特点是历代高道的主持和经营,青城山一直作为道家的祖山、俗家心目中的“神山”,而得到充分的保护。今天青城的的古建筑、古遗址、历史传说、饮食飞俗,乃至林木花草,都渗透着道教文化的精神。青城山道教发展也有几个起落。远在东汉顺帝汉安二年(143),在邛崃山系的鹤鸣山(今大邑县境)修道的张陵,来到青城山赤城崖创立道教。因张陵被其弟子尊为“天师”,所以创道教也叫“天师道”。天师道经过张陵及其子孙历代天师的创建和发展,逐渐扩及全国,晋隋时期,天师道有北天师道和南天师道的兴起和地区教派的产生。青城山所传属于南天师道的正一教派。至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来青城山,天师道传统乃与上清道结合。上清道宣称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旧天师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杜光庭后来在蜀皇帝王建兰手下做官,官至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封上柱国蔡国公,晚年居青城山近30年,著书立说,对道教的发展影响很大。到南宋时,青城山道士李少微等人创立清微派,以行雷法为能事,将内丹术与符咒术相结合,称“可以驱邪,可以治病,可以达帝,可以啸命风雷,可以斡旋造化。”元朝封他为“雷渊广福真人”,时信徒很多,青城山又再度兴旺起来。明代,青城山道教所传属于全真道龙门派。全真道与原来的天师道正一道不同的是,它主张修道者要出家投师,住庵当道士,不娶妻室,不吃荤腥,创立了一套养身习静的修炼方法。道士住山,自然对宫观的维护,山林的栽培就更为重视。明朝末年,战乱不断,青城山道士逃避,直到清康熙八年(1669),武当山全真道龙门派道士陈清觉来青城山主持教务,又使局面重新改观。后来陈清觉在四川官员的帮助下,得到康熙皇帝的钦赐御书“丹台碧洞”,并封他为“碧洞真人”。从此,青城山道系属于全真道龙门派丹台碧洞宗。新中国成立以后,青城山吸收了各地道士,原来丹台碧洞宗的格局有所改变,但其在道教中仍是很有影响的一支。1957年“中国道教协会”成立,青城山道士易心莹被选为副会长兼副秘书长。其后,傅元天道长也被选为中国道教学会副会长,1992年当选为会长,并兼任中国道教学院院长。  天师洞  天师洞又称常道观,是青城山最主要的道观,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相传东汉末年,天师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今四川省灌县青城山山腰第三混元顶峭壁间修炼布道,俗称天师洞。原观早毁,清代重建,有殿三重,名三清殿、三皇殿和黄帝祠。三清殿是主殿,建于1923年,是一座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殿前铺设通廊石阶9级,前檐排列大石圆柱6根,殿堂横列5间,正中高悬清朝康熙皇帝的御书匾额:“丹台碧洞”。殿前高悬几副对联,其中一幅写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联既深得老子道家思想的真传,又暗含“一气化三清”的深刻寓意。三清殿中供奉的是道教至高无上的三位尊神,即居于玉清仙境的元始天尊,居于上清仙境的灵宝天尊,居于太清仙境的道德天尊。道教认为,这三位尊神正是天下万事万物的创造者。天师洞的另一座主要殿堂乃三皇殿,殿内供奉伏羲、神农、黄帝石刻造像各1尊,高约1米,唐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雕造,皆为坐像。道教以黄帝、老子为祖师,相传黄帝曾在青城山跟随仙人宁封子学道,宁封子还协助他打败了蚩尤。后来黄帝功德圆满,乘龙升天成仙,宁封子被封为青城山的主治神仙,黄帝在此山自然也有突出的地位。故而在青城山不仅三皇殿供奉黄帝,并且还单独为他修了一座黄帝祠。黄帝祠初建于隋代,是天师洞最早的殿宇之一,故而宋代又曾以此来称呼天师洞。其正门横额上有于右任先生手书的“古黄帝祠”四个大字。黄帝祠左侧有一洞,相传乃张道陵修炼之处,此即人们所说的天师洞。洞窟的最上层有一石龛,其中供奉着隋代雕刻的张天师石像。面有三目,神态威严。左手掌直伸向外,掌中握有天师镇山之宝:“阳平治都功印”。洞外还有张道陵三十代孙、宋代虚靖天师张继先的塑像。天师洞附近景色幽丽,东有三岛石,巨石矗立,上有两条裂隙,故名。民间传说,张天师降魔时,见此石挡路,遂拔剑劈之,裂成三块,石上刻有“降魔”两字。石旁泉水环流,浓荫蔽天。沿着石隙所凿石阶,拾级而下,可下至海棠溪边,涧深壁陡,藤萝垂挂,无比幽静。天师洞西侧有掷笔槽,这是个六十多米深的幽谷,民间传说是张天师降魔时,作符掷笔而成的,景色奇幽。  府以清虚,h居福地;
  天然城郭,龙虎拟仙山。  佚名题外山门  心清水浊;
  山矮人高。  郑燮题前门亭榭  二千余载遗仙迹;
  三十六峰皆白云。  天师洞前门亭榭  亭势翼然,占福地十分之一;
  道心得了,把瑶琴再叠而三。  佚名题前门亭榭  小憩且登楼,万千顷雨笠烟蓑,遥瞻槛外;
  清谈频入座,卅六峰云蒸霞蔚,细数心头。  艾彬如题前门亭榭。 云蒸霞蔚:云雾彩霞升腾聚集,形容灿烂绚丽的景象  眼底山灵齐护法;
  座中花雨尽通神。  佚名题前门亭榭  福地拟崆峒,相传石室栖仙侣;
  江源归节度,欲挽银河洗甲兵。  邓锡侯题正山门  胜地冠两川,放眼岷峨千派绕;
  大名尊五岳,惊心风雨百灵朝。  李世瑛题正山门  青城道当千世守;
  灵岩月与五洲同。  佚名题正山门  五岳寻仙不辞远;
  万方多难此登临。  佚名题正山门。彭玉麟有题泰山万仙楼联:我本楚狂人,五岳寻仙不辞远;地犹邹氏邑,万方多难此登临  老子非常道;
  皇帝有高台。  佚名题正山门  碧落焕斗宿灵光,杓指煞俱藏,愿消尘海千千劫;
  青城本神仙都会,我来秋正爽,快览名区六六峰。  佚名题正山门  频年感乡国兵戈,幸丹梯可蹑,青嶂重登,出世顿教尘境隔;
  此地是神仙洞符,看灵瀑时飞,誓坛高矗,入门便觉道心生。  黄逸民题内山门  仰霞观云楼,岂让东瀛众仙岛;
  瞻灵岩胜迹,是真西蜀大名山。  佚名题内山门  眺高台宝室仙都,真日月分精,蹑屐快寻三岛石;
  读琳崖玉霄好句,信云霞难画,扪萝欲觅五符幢。  佚名题内山门。 高台:指青城山第一峰之所在,又名高台山。 三岛石:位于天师洞左侧,传为天师降魔时挥剑时劈成。 五符幢:碑铭,出自《灌县志?艺文志?碑》:“延庆观灵宝真人五符幢,下有记铭,开元十一年立”  秘册侈仙都,鸣鹄穷源,九室傥存黄帝诏;
  大宗尊柱史,犹龙别派,百灵应护赤城霞。  佚名题内山门。 鸣鹄:山名,一名鹤鸣,在大邑县。《青城山诸观功德记》载:张道陵“自渠亭鹤鸣顿驾兹岭。” 柱史:即柱下史,老聃曾为周代的柱下史  览青城三十六峰,也同神化无方,偶向h留姓氏;
  历红羊百千万劫,大好河山依旧,再从云水话因缘。  佚名题内山门  数汉唐仙隐,犹剩石头,宁封子不还,山若有知云亦笑;
  收巴蜀风烟,都归眼底,杜宇声无恙,世方多难我重来。  佚名题内山门  开门溪绕先生宅;
  渡壑云藏帝子家。  绍南山人题后门  此地收一百八景胜览;
  诸峰应三十六帝外臣。  李景福题后门  飞腾电驭云车,合青城三十六峰,浩气灵光同照耀;
  辅翊天枢帝座,悯人世百千万劫,救生渡死大慈悲。  佚名题灵祖楼。 天枢:星名,北斗第一星。《星经上?北斗》:“北斗星,……第一名天枢,为土星。”亦喻国家的权柄  黄帝问道越四千年,长留乳垂银杏,歧出棕,来游海国东西客;
  青城聚仙遍八百里,喜看宝室晚霞,上清朝日,领袖巫峨大小峰。  佚名题灵祖楼。 黄帝问道:指轩辕黄帝为平息蚩尤之乱,曾到青城山向隐居北崖之上的宁封子学“龙F飞行之术”事。 乳垂银杏:指在古常道观三清大殿右前的银杏树,传为东汉时张陵手值。杏乳低垂,枝叶如盖,是观中的一大景观  明月三更映绿水;
  青天一色驾紫云。  佚名题灵祖楼  道通天地有形外;
  山在虚无缥缈间。  李远吾题灵祖楼  两君子皆风月主人,号素券,饭青精,同仿留侯寻辟谷;
  五洞天本神仙福地,去三尸,食六气,共偕范老学长生。  岳少棋等题灵祖楼。 青精:即青精饭。采南烛枝叶,以其汁浸米,蒸饭曝干,色青碧。道家谓久服可延年益颜。唐杜甫《赠李白》诗:“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辟谷:亦称“断谷”、“绝俗”,即不吃五谷的意思。据称中国古代的一种修养方法。《史记?留侯世家》:“留侯性多病,即导引不食谷。” 三尸:道教谓在人体内有作祟的神,称为“三尸”或“三尸神”。唐白居易《题石山人》诗:“存神不许三尸住,混俗无妨两鬓斑。” 六气:佛家用以治病的六种气息,指“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嘘,六洹  纠察三界神人,铁面无私临破胆;
  赏罚九天善恶,赤心辅正对生寒。  佚名题灵祖楼  伏虎降魔,仙踪顿杳;
  名山胜境,我辈登临。  张智乘题灵祖楼  洞天第五群仙窟;
  太极含三众妙门。  颜楷题正殿,又名三皇殿,供伏羲、神农、轩辕三皇,石刻像各一尊,为唐开元十一年刻。殿左有古银杏树,高六、七丈,粗五人围,据传为张天师所植  视不见,听不闻,妙哉希夷,合玉清、上清、太清之旨;
  知其几,观其窥,湛然澄静,为天道、地道、人道之宗。  天师洞正殿。 希夷:无声曰希,无色曰夷。 玉清:道教三清之一,三清亦名三天,玉清是其中的“清微天”,为天帝所居的最高仙境。 上清:道教三清之一,是其中的“禹余天”,为灵宝君所治。 太清:道教三清之一,即最高天神之一“太清太上老君”或最高的仙境之一“太清圣境”  神仙都会周秦汉;
  道德根源天地人。  罗骏声题正殿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陈芝轩集句题正殿  道德经括人天治乱之大原,溯群仙统驭,万类生成,归于太极;
  柱下史与乾坤悠久而为祖,合佛教慈悲,孔门忠恕,树厥先声。  刘咸荥题正殿  玄重为道德所宗,太上总三清,信有丈人尊五岳;
  正一授明威之,宝仙题九室,别传真宰领诸天。  宋育仁题正殿。 玄:道家的哲学概念。《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太上总三清:道家有太上老君“一呕濉敝怠!≌唬旱澜探膛芍唬帕晁础!渡裣纱罚骸昂鎏烊讼陆担[张陵]以正一明威之道。陵受之,能治病”  开物神圣初,九室赤城黄帝;
  无名天地始,三清金阙玉皇师。  颜楷题正殿。 九室:“第五大洞室仙九室”省称。 赤城:青城山别称。《玉匮经》:“青城山……一名赤城山。” 黄帝:指轩辕黄帝敕封宁封子为“五岳丈人”事。 无名天地始:《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三清:道教尊奉的三位神灵: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道君、太清太上老君。 金阙:道家谓天上有金阙、白玉京,为天帝所居  功德在人间,乾元资始,品物流形,柱下函关原一气;
  虚无是道体,梵相有为,忝珠尽挹,降生说法见三清。  鲜子兴题正殿  道典通天,摈绝万缘归正觉;
  山峰障日,尽收紫气人三清。  高辇白题正殿  何处觅长生,遐想仙踪,此地频来探胜迹;
  前身惭玉局,同留佳话,一官犹许领名山。  杨钧寿题正殿侧  立马万山巅,望十六州燕云扫荡,敢忘惩宋世;
  论才三代下,溯五千言道德渊源,终愧衍兵家。  陈光藻题正殿后  启草昧而兴,有四百兆儿孙,飞腾世界;
  问龙F何道,是五千年文化,翊卫神州。  于右任题古黄帝祠,相传是黄帝受道的地方。 草昧:蒙昧,原始未开化的状态。 龙F:即《龙F经》,道家所传之书。 翊卫:辅翼卫护  八百里青城,玉垒依然山色秀;
  五千年华夏,金瓯永固帝恩深。  易麟征题古黄帝祠  帝封此五岳丈人,访道类崆峒,飞照泉漏岩辉,象罔玄殊来亦水;
  我懒似八砖学士,朝真迟晷刻,大好云铺石枕,头蒙蜂帕拂丹经。  陶亮生题古黄帝祠  守山护道,岂是凡间百兽王;
  唤雨呼风,原本天界七宿星。  佚名题白虎殿  法力通天善,兴云布雨;
  神功盖地尊,除恶镇妖。  佚名题青龙殿  白鹤归来,崖畔千年银杏;
  绿云深处,天下第五名山。  牛树梅题洞口牌楼  结习已全空,只难忘石上清泉,松间明月;
  名山聊小憩,幸领略锦江春色,玉垒浮云。  周盛典题洞口牌楼  笔点犹新,此日磨崖增胜概;
  剑痕尚在,当年劈石想仙踪。  赵u沐题洞口牌楼  洞府何奇,从来多古意;
  明德不远,只在此山中。  张仁乙题洞口牌楼  云气生虚壁;
  风威著靖魔。  佚名题天师殿  地据江原胜;
  名从汉代传。  张嘉F题天师殿  感应昭昭在方寸;
  威灵赫赫震寰区。  佚名题天师殿  威威金色像,庄严宛若传今日;
  郁郁宝华筵,雅度犹然点派时。  佚名题天师殿  还观记开元,蕃衍龙门宗派远;
  移宫逢同治,遥临鹤驭赤城高。  高志元题三皇殿  指点中原,万里江山归眼底;
  登临绝顶,频年风雨揽心头。  陈章中题三皇殿  综理备六时,佐卿留裔真不悔;
  提倡周三岛,福生再世应无惭。  佚名题曲径通幽  生前早悟无生理;
  死后长留不死名。  佚名题曲径通幽  白马秋风塞上;
  杏花春雨江南。  佚句摘句题东大楼  一楼容我静;
  大地任人忙。  佚名题西大楼  宁封仙隐,黄帝龙飞从绝壁,洒六时泉,花雨天香,令想当年问道处;
  老子神行,青城象箸觇祖灯,彻三混顶,宗风日永,由来古观得春多。  佚名题客堂  乘兴而来,八百里青城齐开觉路;
  登高以望,卅六峰翠霭共上吟鞭。  佚名题客堂  福地证因缘,萍水相逢,谁是主人谁是客;
  名山推管领,蒲团静坐,半成隐士半成仙。  杨乃文题客堂。 萍水相逢:喻素不相识之人偶然相遇。唐王勃《滕王阁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拜五岳丈人,始信青城不可唾;
  烧十年香火,漫云霜鬓无由玄。  梁正麟题客堂  中有神房阿阙帝王录;
  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  佚名题客堂  胜迹揽卅六峰烟云,辟地来游,仙都自有桃源记;
  左庙罗数千季典物,撑天不朽,家学还推道德经。  李樵题客堂。 卅六峰:指青城山天仓等诸峰。 桃源记:指明代赵弼著《效颦集》之《青城隐者记》。此《记》颇类似陶潜的《桃花源记》  常无欲以观其妙;
  天生民而作之师。  佚名题客堂  此曲只应天上有;
  一生好入名山游。  佚名题客堂  溪上玉楼楼上月;
  城外天林林外山。  佚名题客堂  瑶草琪花,长春不老;
  交梨火枣,有客皆仙。  佚名题客堂  诗思竹间得;
  道心尘外逢。  佚名题西客堂  至诚乃大道轩舟,非炉非鼎,何坎何离,毕竟他日功成,还证三清面目;
  淡泊为群豪素志,自卷自舒,不挠不屈,养就平生气节,才算万古文章。  何止安题西客堂  山居深处无尘俗;
  境遇幽时到客踪。  林云陔题西客堂  百卉横丛,轻烟葱翠;
  群峰上下,佳气纷敷。  佚名题西客堂  万壑松风,一帘花雨;
  三椽茅屋,半榻茶烟。  佚名题西客堂  圣人如碧梧翠竹;
  斯文是仙露明珠。  佚名题西客堂  随友入青城,餐碧霞,聆白雪,辄生逸志,冀构奇缘,常道观逖矣人间,应是仙灵张乐地;
  见师谈紫府,储赤水,藏玄珠,换厥凡胎,养成法相,玉华楼超然物外,何如名士读书台。  盛世英题西客堂。 逖:远。《书?牧誓》:“逖矣!西土之久”  卅六峰天外飞来,宛然图画,绝顶处一横览,雪岭失其高,峨眉失其秀,剑阁失其雄。咳唾落云霄,谁谓上清还在上;
  二三日洞中小住,辜负烟霞,古名士半勾留,少陵曾此游,宾圣曾此居,放翁曾此憩。栖迟尚城市,我亦山人愧不山。  贾思徽题西客堂。 卅六峰:青城山共有36峰。 雪岭:大雪山,在四川西部,海拨5000米左右。 剑阁:剑门山,在四川剑阁县,有“剑门天下雄”之誉。 少陵:杜甫,自称“少陵野老”。 宾圣:唐代杜光庭,字宾圣,曾居青城修道。 放翁:陆游  彭祖八百岁;
  老子五千言。  佚名题西客堂  九十春光惊梦过;
  八千里路看山来。  佚名题西客堂  小院回廊春寂寂;
  碧桃红杏水潺潺。  佚名题西客堂  三尺蕉阴团石榻;
  一支松尘拂烟香。  佚名题西客堂  天师祝正一;
  法宝周大千。  吕超题西客堂  天逼星辰大;
  城春草木深。  夏颜楷题西客堂  秀绝称闻,载琴书名流向往;
  幽深见赏,寄风月衿佩熙来。  零道人题西客堂  欲求寡欲先无我;
  为所当为不问他。  杨芳题西客堂  我从京国来游,绿树荫浓,夏日清和偏可爱;
  洞被天师占却,青城春永,西方极乐更何求。  卢蔚九题西客堂  前身应是明月;
  几生修到梅花。  李汝南题西客堂  灵槎果有仙家事;
  紫箫来问玉华君。  佚名题西客堂。 玉华君:即玉华宗、法相宗。唐玄奘曾于玉华宫译佛经,而他尊宗法相,后遂称法相宗为玉华宗  此处胜蓬瀛,寻个中景物,须领略蕙谷清风,鉴湖明月;
  今朝临绝顶,睹劫后河山,最难忘剑门烽火,巫峡波涛。  夏之时题西客堂  一帘花影交鸾尾;
  满地香芝幻鹿胎。  张问陶题西客堂。 鹿胎:即鹿胎花,牡丹花的一种  满地风寒山欲雪;
  千林日上谷飞云。  佚名题西客堂  山与五岳同尊,重以仙迹常留,代有修持资管领;
  我亦三清过客,只为尘心未净,乘闲到此话因缘。  李次温题西客堂  溪上玉缕缕上月;
  城外云林林外山。  袁易暖题西客堂  齐古今阴阳在握;
  光风月和气盈空。  佚名题西客堂  宝露凝芳,霏烟泛彩;
  仙钟簇韵,法教扬音。  章嘉题斋堂  室有山林乐;
  人同天地春。  李汝南题斋堂  里为冠盖星辰近;
  案有琴书雨露清。  何绍基题斋堂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  郑燮题斋堂  或者林阴,暂于水次;
  快哉竹趣,畅欲兰言。  佚名题斋堂。 兰言:谓乎论心意投合  水声长在耳;
  云气欲生衣;  佚名题斋堂  胜地好游仙,劳君赤手经营,点石多方,碧瓦朱甍留伟绩;
  故人惊化鹤,此日青城缥缈,种桃何处,白云丹灶冷空山。  陈君儒、曾义甫题祖堂  煦物如春,永锡难老;
  与道大适,复归于婴。  黄云鹄题祖堂  自是君身有仙骨;
  向来涉世亦遗人。  佚名题祖堂  方丈蓬莱应不远;
  绛阙云台总有名。  佚名题祖堂。 绛阙:宫殿的门阙  银杏千年征道性;
  青城一洞试幽深。  沈钧儒题银杏阁  野寺多情留客住;
  青山无语看人忙。  易瀚题银杏阁  烛剪西窗,梅开东阁;
  尊飞北海,月满南搂。  佚名题银杏阁  青苍滴秀万千树;
  突兀争奇卅六峰。  顾颉刚题迎曦楼  青山笑对大千世界;
  黄冠隐居第五洞天。  鹤方旭题迎曦楼  万叠云山图画里;
  一楼花月笑谈中。  佚名题迎曦楼  二三夜畅饮青城,酒醉月明山如画;
  半晌间清谈丹室,情符心印岁同庚。  佚名题长啸楼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远山皆有情。  卓益民集句题长啸楼。上联:出自欧阳修《沧浪亭》。 下联:出自苏舜钦《过苏州》  涉趣皆流目;
  到来生隐心。  佚名题长啸楼  只疑东海三神岛;
  未若西川五洞天。  长啸楼  世上烟云任变幻;
  山中甲子自春秋。  佚名题长啸楼  汲来江水煮新茗;
  买尽青山当画屏。  郑燮题内山门接待室  椿树叶长荣,八千岁人称不老;
  仙桃花正放,三两月我又重来。  佚名题内山门接待室。 椿树:《庄子?逍遥游》曰,“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  要想着收咱失地;
  别忘了还我河山。  冯玉祥题内山门接待室  子午生机三阳震;
  庚甲神化一气和。  佚名题客堂  半岭天风闻剑啸;
  一春梦雨茁芝芽。  谢无量题内山门接待室  老君阁  老君阁位于青城第一峰绝顶(即彭祖峰顶,或称高台山、老霄顶),海拔高1600多米。老君阁阁基宽400平方米,共6层。下方上圆,寓意天圆地方;层有八角,以示八卦;外观呈塔形,顶接三圆宝,以昭天地人三才之意。老君阁造像,以徐悲鸿当年在青城的遗作《紫气东来》(老子跨青牛出关图)为蓝本,经许多学者、艺术家和鉴赏家精研,并由青城山道友绘制、塑造而成。老君像高13.6米,连牛身通高16米。悉按古典建筑规范,用钢筋水泥浇铸,精铜包里,金光炫目,栩栩如生。自古及今!绝无仅有,乃融老子为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及古老朴素唯物辩证相对论者之道教祖师光辉造像。老君阁建筑群包括东华殿等处。其中东华殿的100平方米,长5间,中祀东华帝君,左右龛分祀吕纯阳及钟离权。老君阁于1992年秋兴建,历时三载竣工,为青城圣境又创一宏伟奇观。  万派随它去;
  群山向我来。  佚名题老君阁  朝阳洞  朝阳洞位于青城第一峰南,混元顶北,是天师洞至上清宫必经之地。有大、小朝阳洞,小洞能容数十人,大洞可容数百人,洞窟正对东方,清幽雅致。每当晨曦吐旭,满山红紫,气象万千。传为上古宁封栖真处。清时,四川按察使成都知府黄云鹄,乐此清幽妙境,曾结第于洞中参易,题诗镌诸石壁,撰联:“天遥红日近,地仄绛宫宽。”洞口门楼为悬空古建筑,洞中塑宁封真君及吕祖、邱祖和三官神像。民国时,依岩傍洞,建有“环仙馆”,蒋介石曾来此暂居,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为仙馆撰联并书:“古洞亲迎光照耀,苍岩时有凤来仪。”  古洞亲迎光照耀;
  苍岩时有凤来仪。  徐悲鸿题朝阳洞  既登福地仙宫,且放下从前俗虑;
  尽有花笺茗碗,试拓开到此诗情。  佚名题朝阳洞  平林日射青如黛;
  大野云铺白似绵。  黄云鹤题朝阳洞  胜地贯两川,放眼岷峨千派绕;
  大名尊五岳,惊心风雨百灵朝。  佚名题朝阳洞  胜地拟蓬莱,毓秀钟灵,千里江山堪入画;
  仙人居阆苑,涂丹饰碧,数重楼阁宛凌云。  佚名题朝阳洞。 蓬莱:古代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岛屿。《史记?秦始皇本纪》:“海中有三仙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 阆苑:阆风之苑,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唐王勃《梓州V县灵瑞寺浮图碑》:“玉楼星峙,稽阆苑之全模;金阙霞飞,得瀛洲之故事”  天遥红日近;
  地仄绛宫宽。  黄云鹄题小朝阳洞  三十年余亲面命;
  九旬岁近忆心传。  佚名题小朝阳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习如何写对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