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乱世第869区蜀王砂锅加盟是谁那国最强

三国乱世_第三章.洛阳太学_历史·军事小说阅读页 - 纵横中文网›《放开那三国》174区“三国乱世”正式开启
最精美搞笑呆萌三国卡牌手游《放开那三国》绚丽来袭!
《放开那三国》174区“三国乱世”正式开启
来源:巴别时代&&&&&&作者:巴别时代&&&&&&时间: 09:26
  Q版萌系卡牌手游《放开那三国》将于日10时正式开启第174大区 –三国乱世!玩家可以在这里畅快淋漓的感受激烈的战斗,超强的酷炫大招,体验武将培养等创新玩法,尽在《放开那三国》的搞笑游戏世界!  服务器名称:三国乱世  开服时间: 日10时  版本支持:安卓  更多的三国笑点等待着你在游戏中亲自发觉,赶快拉上你的小伙伴,一起进入《放开那三国》的世界中吧!&&&&&&&&更多相关游戏信息请关注:当乐官网&&&&&&&&看手游新闻,就在当乐网!
全文终 责编:小仙
你可能感兴趣
游戏排行榜
天龙八部3D  @小马连环 569楼   136.  杨复光问:你以前是许州的牙将?  蔡宗权拒绝回答。  杨复光又问:你后来赶走了蔡州刺史,自己当了山大王?  蔡宗权以沉默作回答。  杨复光终于肯点题了:你想不想转正?你想不想当大官?你想不想以后不但成为刺史,还能做上防御使,甚至是节度使?  蔡宗权眼睛有点发光,这样的话,他喜欢听,他开口了:杨大人接着说。  杨复光说道:你借我三千兵,我用他们去......  -----------------------------  现在,杨复光连借条都不用打,就从秦宗权手上弄到了三千兵。等他领着新手下出蔡州时,所有的人都不解, 当年,某电视台吹嘘,开一辆桑塔那进去,开一台奥迪出来,现在,一个进去一个不带把,出来三千个带把的。  顶这段。。。嘿嘿。。。特幽默。。。不回不爽啊
  3.74  蜀中双雄  公元九二五年的十二月底,石壕驿站。  昏黄的油灯照亮了孟知祥的身影,望着消失在夜色中的一个身影,他神情严肃,长叹道; “天下又要大乱了。”  趁着乱子烧到自己身上之前,赶紧出发,去自己的封地吧。  这一夜,衣库使马彦拿着诛杀郭崇韬的教令来跟孟知祥打招呼,史书记载,此夜过后,孟知祥立马奔赴成都,史书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孟知祥的前进速度与急迫心情:昼夜兼行。  似乎只有一个快字可以形容。但实质上,除了田径赛场上的短跑比赛,前进的关键并不在于快慢。前进的要素有两个,一个是方向,另一个是节奏,而目的只有一个,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在合适的地点。  孟知祥显然是这样方面的高手,他一个身体健全的中年人,日夜兼行竟然跑不赢动过大手术的太监马彦。在马彦抵达成都的四天后,他才进城。照此来看,他采取的应该是跟随战术。  这是一个成功的战术,也是唯一正确的战术,迟到的四天让他恰好避过了那个血雨腥风的早晨,又及时赶到接管了成都。  早一步,他将无法面对老朋友郭崇韬,迟一步,成都将别人所夺(康延孝)。  隐蔽的枭雄  此时,该走的已经走了,不该走的也走了,孟知祥可以静下心来,认真审视成都这座繁华的大都会。在这里,他发现了一些让自己心跳不已的东西。  在进入成都之后,因为李继岌占着王衍的皇宫,孟知祥只好到王衍的舅舅徐延琼的府里住着,进门之后,他看到有一面墙,奇怪的是墙外还罩了一层红纱。  “这是什么东西?”  不等回答,孟知祥亲自掀开了那面红纱,仿若新郞为新娘掀去头巾,我可以保证,孟知祥的喜悦不亚于一位新郞。上面赫然写着一个“孟”字。  乱涂乱画虽然破坏公物,但这个孟字是前任蜀王王衍写的,据记载,王衍到舅舅家里玩,对其府上的豪华装修表示了高度赞赏,欣然题笔孟字,取梦的同音,赞其为梦中仙府。  “王衍这个小子也知道这里迟早要交给我啊!”  大笑之后,孟知祥心安理得住了下来,接下来,还有更让他热血沸腾的事情。  在李继岌离开成都后,孟知祥迈进了宫殿,在那里,他看到了一个陌生的名字:孟德。孟德是造殿工匠的名字,大概相当于总设计师,题孟德的名字,用意跟现在画家签名差不多。  中国人是非常喜欢搞文字游戏的,很容易,孟知祥就把“孟德”看成了“孟得”。  这座宫殿早就注定是为我准备的!  很多年前,李存勖要提拔孟知祥出任中门使,面对这个相当有前途的职位,孟知祥谦虚地表示能力不足,然后推荐了郭崇韬。这并不代表孟仁兄不求上进,实际上,他的抱负超过了郭崇韬。  中门使,不过总管,枢密使,不过一相。要做就做万人之上。  自己的理想不在别处,就在这里。隐忍了大半辈子,现在,锋芒毕露吧。
  @小马连环  11:38:00  66.  其二:射雕。年轻时个当过地方军的参谋(司马),正所谓功未成名未显,一日高参谋出游,看见天上飞着两大雕(估计是是两夫妻鸟双双把家还),高参谋不爱惜野生动物,竟然搭弓射雕问前途:若我且贵,当中之。一箭射出,两鸟俱亡。一箭两命,当属射箭八级。众人亦惊,佩服佩服,赠送大号:落雕侍御。  唉,可怜这两无辜野生动物。都是迷信惹的祸,真想说一声,没有迷信,就没有屠杀。  其三:打战。那...........  -----------------------------  小弟这里有个疑问,古代的射雕真的是射雕吗?我知道像金雕这种大型鸟类一般都飞得很高,高的时候上千米都有,先不说能不能射到,看起来也就一个小点啊!一直很疑惑这个问题!
  乱世里的枭雄们----一个比三国更为精彩的时代,一群勇比张飞,武胜吕布,
迅读--&整__理___版:  /article/d6e7f7eb-0fa1-45b7-809d-844d039e5749/  .
  乱世里的枭雄们--一个比三国更为精彩的时代
迅读--&整__理___版:  /article/5b3a6d76-c7c8-4c4c-9c7d-8fcb2e25cc78/  .
  马了看  
  3.75  孟知祥坐镇成都,开始治理他的一亩三分地,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打击流寇,整顿军队,安抚百姓。蜀内是一处称霸的好地方,外有雄关险道,内有沃田千里。  孟知祥开始积蓄起他的力量。割据是个高技术含量的体力活,只有够实力的人才走得更远。在这个艰险的道路上,除了硬实力,诸如军队,粮草,城池等。还需要过硬的软实力,比如人才。  不久后,人才就来了。  这个人是任圜派过来的。任圜先生精忠报国,自然不会派人过来支持孟知祥的割据事业,实质上,这个人是来收数的。  回到洛阳后,任圜被委以重任,担任三司使,我们知道三司使主要是管财政,可任圜的这个财政部长可谓一穷二白,本来后唐的国库就被李存勖刘玉娘们折腾了差不多,李嗣源换界选举,还要给魏州那帮人发项目奖金,资金实在吃紧。好在,任圜知道成都有钱。  向地方要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顺利把钱收上来,任圜决定起用一个有能力的人:赵季良。  赵季良,字德彰,济阴人(山东曹县),如果大家还记得,这个人在魏州曾经当面问责过李存勖的复唐灭梁工作,这会是任圜的部下,任盐铁判官。  在任圜看来,此人精通吏事,还有勇有谋,让他去收钱再合适不过。  总的来说,任圜还是有眼光的,可他没想到,识货的不只有他一个人。  赵季良翻山越岭来到成都,见到孟知祥后,只字未提要钱的事,反而先拿出其他的东西:西川节度使的符节,以及加侍中的制书。  欲先取之,必将给之。可惜,这些东西骗些新入职场的新丁还是可以,要忽悠混了三十年的孟知祥是不够的。  “德彰兄不会只为了送些东西专程跑一趟吧。”望着赵季良,孟知祥露出了神秘的笑容。  好吧,话还是打开窗户说的好。  赵季良掏出三司的文件,要求将成都内库的钱运往洛阳(王衍先生的私房钱),然后还要设立税务机构(制置转运司),将每年收上来的税钱及时送到中央去。  果然,好处不是白给的。孟知祥脸色一沉。  “下面的税赋是供给西川士兵的,将这些钱输送到洛阳,我们的士兵吃什么?”  欠钱的就是大爷,赵季良面对要耍赖的孟知祥叫苦不迭。可没想到,孟知祥并没有吃独食的意思。  “税收就没办法输送了,内库的东西您就运走吧。”  赵季良脸出了放松的笑容,总算没有空手回去了,事实,他也不用回去了。  “德彰兄,我看洛阳你还是别回去了,就在这里帮我吧。”  欠债只想付利息也就罢了,还要把人家收数的给收编,简直岂有此理,可听到这一句,赵季良亦露出了暧昧的笑容。  恭敬不如从命!  赵季良早就不想在洛阳干了,那里除了事必躬亲的任圜,还有唯我独尊的安重诲,实在没有他发挥的余地。而据记载,他跟孟知祥是老朋友。  工作失误用人不淑啊,任圜先生。叫赵季良去收孟知祥的钱,那不等于叫潘金莲上西门大药房买虎鞭海狗大力丸吗?  就算从成都弄出了内库的珍宝,也补不了流失一个赵季良的损失。对于这一点,任圜先生大概是不会明白,也无需明白。因为此时的任圜正忙于跟方重诲相斗,不久后,还败阵病退了。  于是,制略蜀地的任务就落到了方重诲的头上。
  @火星街的小宇 17805楼   小弟这里有个疑问,古代的射雕真的是射雕吗?我知道像金雕这种大型鸟类一般都飞得很高,高的时候上千米都有,先不说能不能射到,看起来也就一个小点啊!一直很疑惑这个问题!  -----------------------------  应该是雕,因为难射,才考验射术。
  楼主加油  
  额,刚发现,mark
  先顶一下先!!
  回复第17811楼,@小马连环  @火星街的小宇 17805楼   小弟这里有个疑问,古代的射雕真的是射雕吗?我知道像金雕这种大型鸟类一般都飞得很高,高的时候上千米都有,先不说能不能射到,看起来也就一个小点啊!一直很疑惑这个问题!  -----------------------------  应该是雕,因为难射,才考验射术。  --------------------------  雕滑翔的时候不高,而且很大,比射麻雀简单,拙见。  
  记个号
  3.76  夜,一座大宅子。灯光下,一个老妇人正在打包行李。过了一会,她突然停下,叹了一口气,转身问道;  “吾儿非去西川不可吗?”  “上命已下,非去不可!”  听到回答,忧愁布满了老妇的脸孔。  “当年入蜀回来,你献破蜀之谋,现在又去,你将要用你的命来报答蜀人了。”  天要下雨,儿要建功立业,随他去吧。  将要远行的正是曾经出使蜀国的李严。  从蜀地回来后,李严开启了灭蜀之议,又亲自带路,以舌为剑,攻下不少地盘,论功行赏,出任泗州防御使,再努把力,节度使就在眼前。  可李严先生是一个有理想的人,当多大的官不是其奋斗目标,办多大的事才是人生追求,在听闻孟知祥不交税,还私扣中央特派员赵季良后,李严主动打报告,找到安重诲,要求担任西川兵马都监。  圣人曾经教育我们,父母在,不远游。不听孔老师教导的李严背起行李,就朝成都进发。  李严先生的名声已经臭成都大街了,在听到他竟然还敢来时,成都人着实被震惊了,当即有人向孟知祥建议,立刻向中央打报告,让这个人从那来的回那去。  孟知祥摆摆手。  不要这样,皇帝的命令已经下了,天子一言九鼎,俺们不要去倒皇帝的面子,李严要来就让他来是了。  让他来?  面对手下疑惑的表情。孟知祥又露出了神秘的笑容。  “不但要让他来,而且应该去接他。多派些人,到剑门去接。”  李严再一次来到成都,这是史书上他的第三次,哲学云: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一次与前两次的区别是:此次成都游是单程游。  刚跨进剑门关,李严就见到了隆重欢迎他的人,可惜没有鲜花,只有一个个虎背熊腰的大兵。  你不是来西川当兵马都监吗?现在就让人见识一下西川的兵马!  据记载,接管成都后,孟知祥大扩军,我虽然数学不好,但在史书中粗略一数,成都附近就有近七万人。而这些兵就是从里面选出来的精兵,见面之后,也不寒喧,个个手握刀柄,表情严肃。  自然,这些兵不是真得来接李严,这是一个恐吓术。孟知祥同学善于借鉴前辈的发明创造,当年王建就曾经用恐吓计吓跑过的唐相韦昭度。  可惜的是,相比韦昭度,李严的胆子要大得多。  前面就是刀山火海,我已经来了,就绝不退缩。  从一群盛甲骑士中,李严策马穿过。  现在,阅兵已经结束,请各位送我一起向成都进发吧。  来到成都后,李严毫不客气,立马找到了主人翁的良好感觉,把军队当成了自己的主管单位。没事还找孟知祥的牙将们谈谈心,向孟知祥要兵册看,一点没把自己当外人的意思。  面对不识趣的李严,孟知祥却没有下逐客令,反而大摆宴席,盛情款待。  据记载,孟知祥跟李严是有交情的,当年李存勖让李严给自己的儿子李继岌当家庭教师,那知道李严兄弟的志气很大,架子也大,不愿教太子读书。李存勖一怒之下,要请他上西天,还是孟知祥收到消息,赤脚跑进来劝说,将李严从死门关里拉了回来。 大家都是熟人,我对你还有救命之恩,就不要把事情搞得太难看,兄弟自觉点,该吃地吃,该玩的玩,走时带点土特产回去孝敬伯母,这个事情就算结束了。  可事实证明,李严同学是不见棺材不掉泪,有礼必收,有宴必赴,吃完擦擦嘴就走,没半点回洛阳的意思。  对于不上道的李严,只好请他上路。  某天,孟知祥又请李严吃饭,按理说,吃饭向来是杀人越货,有仇报仇的不二前戏,但李严先生毫不介意,一听有饭吃,饿着肚子又来了。  吃饭中,孟知祥突然谈起当今圣上(也就是李嗣源)杀太监的事来。  提到这个,李严慷慨陈词,隆重介绍了李嗣源登基之后掀起了整风运动,对人类的公敌太监进行了大扫荡,罢免各路监军,使政坛风气为之一新。  李严先生实在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政宣人材,吐词清楚,声音瞭亮,表情丰富,发声阴阳顿挫,用词还讲究。当年他就曾经用这样绝技宣讲李存勖七日灭梁,震惊过王衍一干人等。  但今天,这样的主旋律演讲就到此为止吧,因为这一次的听众不是王衍 ,而是孟知祥。  孟知祥突然打断了李严的话,断喝一句:  “你这次来,是朝廷派你来的,还是你自己来的!”  图穷匕现,刚还其乐融融的宴会顿时杀气四溢。李严愣住了一会,他当然听出了背后的潜台词。  你不该来!  “当然是圣上命我来的!”李严也不含糊,回过神后,立马搬出了李嗣源。  山高皇帝远,李嗣源的名号显然保不住了这位小弟了,孟知祥怒发冲冠,迎头暴喝:  “胡说!你刚才还说已经罢免诸道监军,你为什么独来监我的军队?”  到了此时,也不用摔碗为号了,旁边的牙将们霍然起立,铮的数声,大刀已出鞘。  孟知祥拿出一张纸,开始念了起来,有点长,大抵是列举了李严的五大罪状(主要是舌头惹的祸),照此状华丽的辞躁,严密的逻辑来看,这怕是早就为李严先生备好的。  李严,你必死无疑。  此时,曾经舌战蜀士、三川为之动摇的李严,曾经倜傥不凡、意气丰发的李严瘫倒在地,伏着头跪在了孟知祥的脚下,表示自己罪有应得,只求放自己回洛阳。  这并不奇怪,李严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勇者,他所有的底气全来自上面,当没有人把他的上面当回事时,他就被打回了原形。  现在想回洛阳?太晚了!  李严被当场斩于阶下。他领来的保镖被孟知祥的气势给震住,没有一个准备上前救一下,甚至连求情都省了。
  m,晚上在看
  留着明天看
  3.77  恶邻  干掉了李严,也不能关起剑门来过小日子,因为剑门不归西川管,那是东川的地盘,坐镇东川的董璋是个刺头。  到成都没多久,孟知祥就发现这个领居不好惹,平时不打交道,没事就来找麻烦,当然,还没有到动刀的程度,董璋同志的斗争手段非常时尚:贸易战。  董璋经常鼓励盐商将东川产的盐背到西川去卖,说实话,盐这个东西,西川也有,不但有,还很多,西川治下的自贡是千年盐都。  贸易要的是互通有无,盐在西川都属于积压商品,东川的盐商要想在成都卖出去,只怕董璋实行了鼓励政策,比如补贴,出口退税之类的东西。显然,这种作法是不符合世贸组织的市场原则,通常称为倾销。  这明摆着是找事来了,但为此开战是不行的。孟知祥马上就猜了董璋没事来找碴的原因。  董璋肆无忌惮,欺负到了西川的头上,那是因为他上面有人,他的靠山正是安重诲。  扶持东川,打压西川,是安重诲的制衡之术。  在安重诲看来,孟知祥此人城府太深,不好捉摸,而董璋为人直率容易对付。孟知祥算是李存勖的人,需要提防,而董璋是梁朝旧人,梁朝的人没有靠山,有改造好的可能性。  更重要的是,董璋先生深谱公关活动的重要性。专门在洛阳设立驻京办事处,主任就是董璋的儿子董光业。在董大公子的大力公关下,朝中大臣一致认定(包括安重诲),董璋是忠臣!  性格小白,背景清白,出手有白(白银),相比孟知祥,董璋可谓是三好节度使。这样的人不扶持那还扶持谁?  碰到这样的邻居,孟知祥麻烦了,要动武收拾他吧,他就会告状,不动武吧,老这么贸易逆差着,西川虽富也经不起这样折腾。  好在这个世界上,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只有拳头。  孟知祥在各处设方关卡,只要是东川过来的,一率征收高额关税。孟知祥先生虽然是封建社会战士,却对资本社会以高关税应对倾销的这一手法运用自如。  这条政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东川的商人跑了两趟,发现交完税连老本都保不住,于是,以后就是发邀请函都不到西川来卖盐了。  从此,东西两川进入老子先生所说的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无上佳境。  可惜的是这样的状态并没有维持多久。  公元九三零的春天,孟知祥突然收到了董璋的一封信,里面董老弟厚颜无耻的提出一个要求。  孟兄,请把你的女儿嫁给我的儿子吧。  据记载,董璋先生以前是汴州富商、朱温义子李让的家僮。史书上没见李让生出过什么争气的儿子,家僮可是历害的很,光五代史中就有三位有传,除董璋之外,另两位中一位是荆南国的创建者高季兴,一位是现在李嗣源的亲家孔循先生。  这三位极品家丁各有特色,高季兴相貌出众,机智过人,孔循察言观色,见风使舵。而董璋先生胆子大,不怕死,唯一缺点是好面子,不服软。  董先生突然转了性子,厚着脸皮来攀孟知祥的亲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朝廷要对蜀地用兵了,第一个对象不是日防夜防的孟知祥,而是三好节度使董璋。  斜谷,李严死后没多久。  一个人形色匆匆走在官道上,出斜谷后,他回头望望蜀境,长出一口大气。  终于逃出来了。  此人朱弘昭,太原人,东川节度副使。
  m,好长才到34.明天在看
  顶贴顶贴  
  好贴,刚看到朱温战败秦宗权,必须顶,先来问候一下小马哥。
  3.78  在经略蜀地时,本着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指示精神,在给西川派去了李严任监军后,安重诲又将朱弘昭派到东川任节度副使。区别是,李严先生是自己求进步,主动入蜀。朱弘昭是被安重诲坑的。  算起来,朱弘昭也是李嗣源身边的老同志,但资历这种东西,要么够老,无人匹敌,要么够新,可以改造,最怕这种老不老,少不少的。自从李嗣源当了皇帝之后,朱先生光没沾上,小鞋装了一鞋柜。没事时,安重诲就安排他出差。  到了东川,朱弘昭很快就发现,自己接受的是一个死亡任务,董璋看上去老老实实,在洛阳说他好话的可以绕皇城一圈,但到东川一看,完全不是一个样子,招兵买马,积蓄粮草,修建城防这些造反工程,董璋正干得热火朝天。  上当了!董璋是一个有野心的人!  等发现这个问题后,朱弘昭马上请求把自己调回洛阳。  董璋当场否决。该看的你都看了,不该看的你也看了,想走那是不可能的。  被拒绝后,朱弘昭静下心来,入了贼窝,想要出去,那只有一个办法,把自己也变成贼。 从此,朱弘昭像变了一个人,对东川事务格外热心,对领导董璋推心置腹,大有以东川为家的势头。  这是一个及时的转变。  不久后,从西川传来的消息,李严被孟知祥杀了。  一同入川,李严已经上路了,朱弘昭还远吗?  果然,董璋突然叫来了朱弘昭,表示最近有些事情要向中央汇报,朱兄是上面派下来的,这个事情交给你去办再好不过。  望着董璋的眼神,朱弘昭脑子挺快,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测试。  “自己是东川节度副使,绝不是什么中央来的人,这个回京汇报的事情,董公还请别人吧。”  听到副手的表白,董璋放下心来,朱弘昭确实是自己人,要造反是需要人才的,孟知祥有赵季良,我当然能用朱弘昭。  “朱兄多虑了,此事确实紧急,还是劳您大架跑一趟吧。”  推让再三,朱弘昭只好勉为其难答应了下来。  出蜀之后,朱弘昭如脱虎笼,直奔洛阳,再也没有回来。  蜀地就要大乱了,君子不立危墙之下,鬼才回去。  事实证明,朱弘昭的嗅觉相当灵敏。两年后,有另一个人以相反的方向进入东川,并将捅破两川为乱的最后一层窗户纸。  此人,李仁矩,客省使,奉命到东川宣谕。  公元九二九的五月,梓州,中午,天气很热,但估计再热也没有热过董璋的火气。  董璋在等李仁矩吃饭,为了迎接这位从上面来的大爷,董璋专程办了一桌酒席,准备在酒桌上谈一些事情。可问题是,桌上的菜都凉了,李仁矩还是没有来。  望着满桌不再冒热气的菜,董璋的气渐渐浮了上来。  去,打听一下,那位李仁矩在干什么?  不打听还好,一打听,更让董璋火冒三丈,差点将屋梁都烧了,李仁矩此时正在招待所(驿亭)喝酒,喝酒也就罢了,不知道从那找来一些失足妇女在里面进行有伤风化的活动。  董璋的心情本来就不太好,李仁矩这回到东川来不是公费旅游的。这一年,李嗣源准备南郊祭天,缺少资金。安重诲特地派李仁矩来东川收钱,一开口就是五十万缗。  搞摊派已经不受欢迎了,现在请你吃饭,你摆架子不来,还在我的地盘搞淫秽活动!  董璋按捺不住他那暴脾气,拍案而起。  带上兄弟,请客人去。  领着一大帮手拿大刀的士兵,杀气腾腾的冲向了驿亭,董璋手上也没闲着,亲自操了一把戟,当年董卓捉奸,怒掷吕布用得就是这个东西。  来到驿亭,大白天的大门紧闭着,只是满园春色关不住,燕语莺声穿墙来,实在是少儿不宜。  踢!  大门洞开。跑进去一看,李仁矩不在了。  李仁矩眼神好,娱乐不忘打眼,一看董璋拿着凶器,一脸恶相的跑进来,叫声不好,连袜子都没穿,直接筒上靴子跑到里面躲了起来。(唉,果然连袜子都脱掉了。)  当然,董璋都打上门来了,还躲在女人裙子下面成何体统?不用一会,浑身发抖的李仁矩被两个士兵拖泥带水的请了出来,张眼一看,鼻子之前是冒着寒光的戟尖,再往前,是一只相当豪放的手,再往上,自然是董璋怒目圆睁铜铃般的大眼。  接下来,董璋发挥其骂大街的本领,从李仁矩的资历到生活作风进行了严历批评,最后,冷笑着说道:  “你只听说西川斩客省使李严,难道我就不敢斩你吗?”  比较果然是毒药,董璋要在杀客省使上跟孟知祥一比高低,那只好借李仁矩项上人头一用了。  董璋一使眼色,左右就要上前办事,关键时刻,李仁矩拿出了绝招,怯驴十八拜,当场下跪,流了眼泪,表示确实不是有心放董大人鸽子,实在是记性不好,忘了时辰。  看来,武装教育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董璋满意的起身,骄傲地从李仁矩身上跨过,上马回家了。  回到家里,菜都做成了,浪费是不好的,刚才的捉奸以及教育后进,也着实费力气,所以董璋大咧咧坐下,一个人扫光了酒菜。在补充完维生素蛋白质等东西,董璋先生的大脑供血恢复正常水平,这才发现,自己小不忍乱大谋了。  接待不是生产力,可不注意就会要人命。  李仁矩之所以不把董璋放在眼里,是有原因的,他是安重诲的亲信。  现在,把李仁矩拉出来教育,痛快是痛快了,可痛快的事情往往会带来长时间的不痛快。  这厮回去打小报告那是必须的。想到这一点,董璋刚喝下去的酒全化成汗流了出来。  第二天,董璋专门再摆宴席,重新将李仁矩请了过来,解释昨天的事情实在太冲动,希望李仁矩不要放在心上。  心上是不会放的,到时候,放到嘴上就行了。  吃完饭,办完差,临走之时,李仁矩表示这一次东川之行虽然有一些不愉快,但那就过去了,我们继往开来,期待明天吧。  明天是值得期待的,特别是对李仁矩。  半年以后,一道诏令下来,在阆州设置保宁军,节度使正是李仁矩。  阆州本来是剑南东川的地盘,这一招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先削你的地盘,最后在制你。  这也就是说,董璋在朝中的成分已经变了。  经过李仁矩的大力宣传,安重诲终于认清,自己一向信任的董璋也是反动派。安重诲先生当场大怒,两川之内没有一个忠臣了,那也不用扶持谁压制谁了,干脆一锅端。  安执政办事雷历风行,说干就干,马上在蜀内排兵布阵,分东川的阆州给李仁矩,又派一名猛将,当年生擒王彦章的夏鲁奇移镇遂州。  顺便介绍一下地理,遂州的治所在今天的四川遂宁县,阆州在今天的四川阆中一带,这两个地方都在梓州的东边,一上一下,像一把大钳子伸向了董璋,而董璋的西边,正是孟知祥的成都。  考虑到董璋一向不注意搞好邻里关系,此时,称得上背腹受敌了。  昨天还是组织认可的朝廷心腹,转眼就变成心腹大患,这个转变来的太突然,董璋实在无法接受。  惊慌之下,董璋连忙给自己在洛阳的儿子董光业写了信,让其转告安重诲一句话。  如果朝廷再运一兵一马进入斜谷,我必反无疑!  不久后,一支部队穿过斜谷,进入到阆州城内。  这是安重诲对董璋先生的恐吓的回答。  这就是逼良为匪了,董璋没有犹豫,立马扯揭杆起义。当然,造反是条充满危险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同行者越多越好。  董璋同学一无背景(前朝遗将),二没朋友(脾气所致),也没有海外关系(跟契丹人不熟)。只好找上了自己曾经开罪过的孟知祥。
  @江南秀才楼   好贴,刚看到朱温战败秦宗权,必须顶,先来问候一下小马哥。  -----------------------------  你好,请多多指正!
  写得不错
  乱世里的枭雄们--一个比三国更为精彩的时代
快读网-&整^理^版:  /article/345  .
  顶顶更健康  
  3.79  剑门关内皆兄弟  看完董璋的修好信,孟知祥叫来了赵季良,让其赶紧收拾一下,到梓州跑一趟,看看董璋到底在搞什么,当然,顺便也瞧瞧董璋的儿子够不够格娶我的女儿。  没过多久,赵季良回到了成都。据记载,赵季良曾经跟董璋在魏州共事过一段时间,算是老同事,而董璋同学素来缺少朋友的关怀,看到赵季良登门拜访。大为感动,立马倾情招待,倾心交谈。  于是,赵季良的探访任务轻松完成。  “董璋这个人争强好胜,志气大又没有谋略,这样的人迟早会成为我们的祸害。”  “那怎么办?”孟知祥问道。  “与董璋结盟,共拒朝廷!”  这就是奇怪了,既然对方有勇无谋,难堪重任,那还结什么盟?事实上,这正是中国人数千年的斗争传下来的经验,因地制宜,因时而变,董璋同志虽然是草包,但现在用草包去挡一挡朝廷射过来的箭也是好的。  定下结盟之策,赵季良摊开地图,给孟知祥指明了成功的道路:夺取遂阆,无内顾之忧,固守剑门关,以疲远师。  这是一个好计划,好到连董璋举四肢赞同,尤其对于先取遂阆州成为同意。收到成都的信后,董璋立马发兵,直取阆州,那里有让他咬牙切齿的李仁矩。  没有李仁矩,董璋还在做他的三好学生,那至于被逼上梁山。  东川兵冲到阆州后,李仁矩相当配合,一不严防死守,二不拖泥带水,立马出城迎战,准备全歼来犯之敌,一雪当日被罚站之耻。  交兵之后,李仁矩总算明白了一个道理,术有专攻,他一个客省使也就传达传达指示精神,要上阵杀敌实在勉强。  许多阆州兵还没冲到阵前,转身就跑,李仁矩的腿脚也不慢,终于抢先回到了城内。当然,也就多活了数天而已。董璋的兵马日夜攻城,几天功夫就攻破城池,活捉李仁矩,砍下脑袋祭了旗。  董璋同学打响了第一枪,成绩是突出的,不愧两朝猛将的威名,社会反响也是热烈的。很快朝廷的文件下来,解除董璋公职,剥夺政治权力终身(削夺官爵),里面特别指出,天子之兵马上出发,过剑关,捉拿反贼董璋归案。  文件里还有一条,任孟知祥为西南供馈使,相当于后勤大队长。  这就奇怪了,董孟已经联姻,虽然没给李嗣源以及安重诲发请柬,但这么大的事情,洛阳就算两耳不闻关外事,也该收到风声了,竟然还要让人家亲家出粮打倒亲家,这可能就不仅仅是异想天开,创意丰富的事情了。  事实上,这是安重诲的离间计,当然,这个计谋太过直白,骗董璋都不够用,何况骗孟知祥?  刀已经拿在手上,还玩花活就没意思了,所有的谋略,所有的计划,最后都要放到战场上一较高下。  在东西川的合作备忘录里,攻阆州是董璋的任务,攻遂州是孟知祥的差事。大家合伙造反,分工是必要的,况且,这里面也有投名状的意思,大家的刀子都见血,以后才能互相信任。  在调兵遣将时,孟知祥却突然收到一个消息,他准备托之重任的大将李仁罕跟张业准备起事,抢他的西川节度使之位。  李仁罕,张业是当日李存勖的征蜀将领之一,孟知祥入成都后,他们就留在了蜀地。后面孟知祥封五大节度使,这两人位列其中。  这两人是舅甥关系,手握重兵,极具做案条件。据说消息十分可靠,甚至连计划都暴光了。这两人准备为孟知祥准备一次鸿门宴,吃着饭就把事情办了。  事情的发展在验证这个消息,李仁罕真的请孟知祥过去吃饭。  在收到邀请后,孟知祥欣然赴约,走出家门后,望了望身后一大堆护卫,摆摆手。  你们都留下,今天我一个人去就可以了。  当年关二爷单刀赴会手里还有把大刀呢,没有护卫,孟知祥空着手去赴宴,只怕要站着进去,躺着出来。  看着孟知祥平静的面孔,面面相觑的护卫退下了,眼睁睁看得他进了李仁罕的家门,数个时辰后,孟知祥又出来了,站着出来的,除了肚子有点鼓(没少吃),脸有点红之外(喝高了),跟进去时没有两样。  这说明,孟知祥已经降伏了李仁罕。  李仁罕跟张业看到孟知祥竟然一个人上门,大为感动,扑通跪地,据说还流泪了,当场表了忠心,愿意以死效忠。  这是电影电视中常有的场景,主公推诚置腹,感动不安份的部属,让其死心塌地卖命。事实上,这些情节并不靠谱,毕竟用自己的性命去试别人的忠诚实在不划算。  孟知祥之所以敢只身赴宴是有原因的,在去之前,他已经秘密调查,查清了所谓的密报不过是一个谣言,并斩杀了最先传谣的人。  在搞清楚后,孟知祥不是召发新闻发布会,而是用单身赴宴的形式高调宣布,主公不疑,部将忠诚。  用最少的风险去赢取最佳的效果,孟知祥再一次证明,他能成为乱世里的幸存者是有原因的。  坚定思想的李仁罕、张业率部出征,来到遂州,虽然这舅甥俩急于用战功表态,不幸的是他们对上的不是行政专员李仁矩,而是人称金枪老祖的夏鲁奇。  夏鲁奇是职业军人,沙场老将,经历过梁晋争霸数百战的考验,水平自然比李仁矩要高出许多。在看到西川兵进攻时,立刻下令关上大门,任你叫阵挑衅,打死也不出来。  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只要竖守遂州,牵制蜀军的兵力,等唐朝中央军的兵马一至,里应外合,围困自解。  而这个拖字决能否成功的关键在唐军能不能杀到蜀境,而能不能进来,得问问剑门关险峻。  曾经在中国历史上无数次与硝烟、割据、战乱联系在一起的剑门雄关再一次成为天下人的聚目焦点。  剑阁,峥嵘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老马微博给我  
  虽然有点晚了,但是这个时候顶更显得我的诚意。
  是太晚了,还是太早了呢?  半夜三更,指的恐怕就是这个时段了。
  3.80  孟知祥跟赵季良在看地图,目光所注,正是剑门关。这一对造反最佳搭档很清楚剑门关的重要性,这是是两川的大门,要是让唐军突破剑门关,冲进来就不好办了。  “你看,董璋能守得住剑门吗?”望着地图,孟知祥问道。  “守是守得住,只怕董璋不去守。”赵季良答道。  “此话怎讲?”  “听说董璋正在阆州,驻军不前。”  热血中年,造反急先锋董璋竟然停步了?  这个消息是准确的,但不能怪董璋先生造反不积极,拿下阆州之后,他立马率军北上,准备趁势拿下利州,可时不凑巧,此时,是公元九三零的十月,本是天干物燥的秋天,却突然下起了大雨,粮草运输跟不上。而董大爷明显是人是铁饭是钢这一理论的坚定支持,一看没粮,立马打道回府回阆州了。  听到这个消息,孟知祥再也坐不住。利州在剑门之东,向来是攻蜀中转站,那里交通便利,城内积有粮草,还有数个险要之地。  要是没有利州,剑门关就是银河系第一雄关也不管用。  孟知祥当即决定,增派三千兵马助守剑门,不要劳务费,差旅费都自己掏,可很快,他收到一个让自己哭笑不得的消息。  “亲家,您的好意俺心领了,但剑门有备,不劳您操心。”  董大爷的自尊心很受伤。他本来就瞧不上孟知祥,要知道,董璋同学跟孟知祥的阶级成分大不相同,董同学是根正苗红的百分百草根,以前是家僮,据说主要内容就是扫马粪,要是那天东家开恩,赏顿烤肉吃,那是要感谢东家八辈祖宗的,而孟知祥不同,父辈就是节度使,又跟太原李家结为亲家。  我是靠着黄沙百战才赚到了今天的位置,守一个剑门,怎么会需要靠裙带关系才上位你来帮忙?  董璋很快就会理解尊严是世界上的昂贵情感,不是人人都想享有的。  一个月后,焦头烂耳的董璋提起笔,郑重写下了一行字:  亲家,拉兄弟一把。剑门关失守了!  十月,唐军的征讨前锋绕小路,穿到剑门关的后面,两面夹击,大败东川守兵,攻破剑门关,现在,正乘胜进攻剑州。  唐军的前锋将叫王思同,幽州人,是当年名震河朔之刘窟头刘仁恭的外孙。此人喜欢作诗(主要是打油诗),结交江湖人士(也就是无业人员),自号"蓟门战客"。  董璋贤弟马上打包尊严论斤卖掉,换来纸墨写去了救援信。  孟亲家还是讲亲情的,为了不让自己的女儿刚过门就没有公公,他向剑州派出了两路兵马。  牙内指挥使李肇率兵五千急赴剑州。  从围攻遂州的兵马里抽调一万,由汉州刺史赵延隐率领,奔赴剑州,增援董璋。  我们曾经介绍过孟知祥的手下有五节度使,相当于五虎上将,善于谋略的赵季良是一位,遂州外围城的李仁罕跟张业是,剩下两位正是赵延隐,李肇。  赵延隐,开封人,此人曾经是汴将,在王彦章手下任职,当年,王彦章被夏鲁奇捉住,赵延隐也成了俘虏。当然,李存勖的眼里只有王彦章,下令将其他的汴将斩了节约粮食。  听到消息,夏鲁奇告诉李存勖:  “别人可以杀,但这个赵延隐是个可用之材。”  夏鲁奇自然不会想到,自己亲手救下的这个人今天要去阻断自己的外援。  孟知祥坐镇成都,指挥倜傥,赵季良从旁谋划,策无遗算。李仁罕,张业大战金枪老祖夏鲁奇,赵延隐,李肇日夜赴剑州。  西川精英尽出,生死存亡,就在一战。  关键时刻,有人掉链子了。
  @淫满天下碎心人 17844楼   老马微博给我  -----------------------------  /flashhorse?mblogsort=1#6
  @待月池台 17847楼   是太晚了,还是太早了呢?  半夜三更,指的恐怕就是这个时段了。  -----------------------------  太晚了啊,老月。嫦娥这个点也睡了。
  想问一下楼主,您的大作我买了一本,不知第二本第三本还出不出了,如果出,大概什么时候能出啊?  如果不是太麻烦的话,能给个回复吗?  谢谢!!!
  再来顶小马哥,正在争分夺秒看帖子,有点觉得对不起老板了(上班偷着看)!
  @alexlhlong 17852楼   想问一下楼主,您的大作我买了一本,不知第二本第三本还出不出了,如果出,大概什么时候能出啊?  如果不是太麻烦的话,能给个回复吗?  谢谢!!!  -----------------------------  谢谢您的支持,第二本原本计划是今年五月前出的,因为卖的一般,出版方将后面二本的出版给撂置了,对此,向您表示抱歉,我将在这里将全本更完,并正在积极联络途径,希望能出齐。
  @江南秀才楼   再来顶小马哥,正在争分夺秒看帖子,有点觉得对不起老板了(上班偷着看)!  -----------------------------  客气了,谢谢支持
  @小马连环
20:33:37  @alexlhlong 17852楼  想问一下楼主,您的大作我买了一本,不知第二本第三本还出不出了,如果出,大概什么时候能出啊?  如果不是太麻烦的话,能给个回复吗?  谢谢!!!  -----------------------------   谢谢您的支持,第二本原本计划是今年五月前出的,因为卖的一般,出版方将后面二本的出版给撂置了,对此,向您表示抱歉,我将在这里将全本更完,并正在积极联络途径,希望能出齐。  -----------------------------  这已经是第二次碰上这种情况了。前几年有个叫英雄旗主的写了一部《血染刀锋八十年》,也是关于五代十国的,出了两本后,结果最后一本出版社也不给出了。  唉!看来不光五代那会儿乱,现在都现代了,可是一点儿也没变------还是一样乱啊!
  50  
  有一点小BUG,湘江水是从南往北流入洞庭湖,赣江也是从南往北流入鄱阳湖。
  3.81  从遂州领着兵马奔向剑州时,赵延隐突然发现,军队当中情绪不太对。  大家动作缓慢,精神蒌菲不振,不像是救难,反倒像下了夜班,准备回去睡觉。  士兵不想走了,这会正是严冬,天寒地冻,还下着雨。实在不是行军打仗的好时候。再说,剑门是东川的,让西川的人去拼命,这是需要极高的国际主义精神的,显然,西川的大兵并没有这个觉悟。  于是,走二步,歇两步,估计到剑州时,正好能赶上董璋同志的追悼会。  望着毫无士气的部队,赵延隐大急,连忙召集士兵,登上高台,准备演讲。  可是,这要从何鼓舞起?培训大无畏的爱蜀主义需要长时间的教育,指望一堂课是不现实的。  于是,经过思考,赵延隐只喊了一句话。  “大家再不努力,赶跑唐军,以后你们的老婆孩子就是别人的了。”  事实证明,什么伟大的思想都没有保护家人更能激奋人心。认清了形势,统一了认识以后,刚还无精打采的川兵立马像打了鸡血一般,脚下生风,浑身是劲,气昂昂直奔剑州。  可仍有一个问题,遂州离剑州隔了五六百里地,蜀境又没有高速公路。就算这些蜀兵个个是神行太保戴宗那样的人物只怕也是迟来一步。  就在数天前,唐军先锋已经逼近剑州城。  剑州城,十一月,秋月是刀,山风带刃,铁甲著霜,人还未眠。一队近千人的队伍猫着腰,悄无声息的爬上了剑州城外北面的一座山岗。  大半夜的,这一千人不睡觉跑出来当然不是组团吃宵夜。山顶,有一个人伸出头来,望着山下,低声问道:  “老谢,你看对方有多少人?”  另一个人凑上来,略微颤抖的声音已经掩盖不住内心的紧张。  “起码有一万人!”  “有把握吗?”  “太悬了,我们还是下山回城吧。”  说完,老谢同志转身要走,突然手被人死死抓住,惨谈的月光照亮了一张焦虑的脸。  “不能走了,天一亮,让他们发现我们只有一千人,我们必死无疑。”  “我现在绕到他们的背后发起进攻,等你听到动静,马上从前面夹击!“  望着山下篝火密集的敌营,老谢明白,奇袭是他们唯一的机会。  好吧。就按你说的办。  一千人分头而下,老谢领着五百人摸到了山下敌营的前门,寂静的夜色压得人透不过气,天气寒冷,每个人却渗出了汗水。  时间一点点过去,突然,一阵阵的鼓嗓声撒破夜色,对面的营地似乎被声浪掀翻起来。  好了,对面已经动手。  引弓,拔剑,五百人一跃而出!  叫杀声,马嘶声,弓弩声响作一片,猛然间,敌营里四处火光冒起,营门大开,敌营率先奔出一人,正是自号蓟门战客的唐军先锋王思同。在这个混乱的夜晚,王思同先生临敌不乱,采取了保守的作法,在自家营内放了一把火,领着部下,冲将出去,跑回剑门关了。  在冲天的火焰边,袭营的两队人马再一次汇到了一起,他们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痛快,早就想教训一下这帮人了。  这位老谢全名谢锽,西川昭信军指挥使。从后袭营的叫庞福诚,西川牙内指挥使。  此时,孟知祥都没收到董璋的求救信,这两位怎么就到利州来了?   说起来,这两位兄弟纯粹是打酱油的,他们并没有接到孟知祥的通知,前些日子,他们受命领着一千兄弟前来帮董璋打阆州。没想到,孟璋根本没瞧上他们,把他们打发到外围一个叫来苏村的地方望风去了。  董璋的骄傲曾经让自己陷入了困境,而这一个骄傲又恰好补救了自己。  来苏村离剑州很近,比剑门关到剑州城的距离还近。  收到剑门关被攻破的消息后,两位兄弟闲着发慌,本着皇帝不急太监急的主人翁精神,主动奔赴剑州,一来就赶上王思同的部队。  这是庞福诚跟谢锽数十年征战生涯唯一的闪光点,诚然,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电灯炮闪久了会坏,人闪光一次,足矣。  后面的发展证实这是一次及时而重要的突击,王思同被吓了一晚,回到剑门关后,关起大门十多天不敢出来。  在这关键的十天里,李肇的五千兵马来了,赵延隐的一万兵马也来了。就连董璋先生也吃饱喝足进驻剑州。当然,人并没有到齐,主角爱耍大牌,总是最后一个登场。  十二月初三,剑门关被攻克的二十天后,唐军主将才悠哉悠哉抵达剑州。  此人是李嗣源的女婿,五代著名爱爹敬老人士石敬瑭。
  @62楼   有一点小BUG,湘江水是从南往北流入洞庭湖,赣江也是从南往北流入鄱阳湖。  -----------------------------  谢谢 指正
  看过书,特地来支持!
  不错,楼主写的好  
  3.82  石敬瑭,祖上不祥,有人说他是沙陀人,有人说他是汉人,其实血统并不重要,我们只要知道他是哺乳纲灵长目就够了。石敬瑭自小跟随父亲在鸦军里混,据记载是个闷葫芦,八棍子打不出一个响屁来,不知道李嗣源看上他那一点,把女儿嫁给他。也许是看重实用价值吧,据记载,此人虽不爱说话,砍人倒还利落,李嗣源的身边,除了义子李从珂,就数他最猛。  现在,石敬瑭已经迟到了,也不好意思再消极怠工,第三天,就点起兵马,攻向了剑州。刚翻过一道山岗,就碰到了严阵以待的蜀兵。  正面碰上的是赵延隐的兵马。按说,到了这个时候,大家各招呼一声,敲鼓打锣,冲上去捉对厮杀就是,电视剧里常这么演,可石敬瑭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对方的蜀兵手持盾牌,围着密不透风,却一动不动,丝毫没有进攻的意思。  这里面肯定是有诈!经验丰富的石敬瑭下了这个决定,马上拿出敌不动我不动,敌动我先动的指示精神,叫停队伍,布阵观察。  时间一点点过去,大冬天的,两支队伍不远千里而来,在这里野外,连骂阵都省了,也着实让人不解,但站着是消灭不了敌人的,石敬瑭先生先坐不住了,他从洛阳来一趟不容易,老丈人还指着他报捷。眼看着太阳已经偏西,又望着对方一动不动的队伍,石敬瑭同学的脑海里可能闪过一个经典案例:空城计。  对方不动,肯定是实力不足,所以不敢暴露虚实。  想到这一点,石敬瑭兴奋不已,挥动令旗。  步兵出列!  石敬瑭要发挥步兵阵脚稳固,兵力众多的特点去一步步逼进对方的布阵,就算有什么不对,也不会乱了方寸。  唐兵一点点靠近,对方的蜀兵似乎开始有些骚动,但很快又恢复了镇静,回到一动不动的状态。  这就有些瞧不起人了,俺们都冲上来了,你们连箭也舍不得放一些?  很快,唐军的步子越迈越大,当然,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一些不该扯的东西,撞上不该撞的东西,比如矛尖。  就在要两军相接的一刻间,用评书的话说是说时迟,那时快,猛的战鼓震天响,蜀兵齐声大吼。盾牌分开,无数的长矛刺了出来,冲到前面的唐兵不幸为国捐躯,后面的倒还知道急时调头,可惜蜀境地不像中原,地无三寸平,不少兄弟慌不择路摔到了山沟里。  清点兵数,石敬瑭倒松了一口气,对方没有穷追猛打,损失不算严重.况且已经探明白了,对方中军人多势众,故意不动是在扮猪吃老虎.  那就冲击对方侧翼吧.  石敬瑭盯上了城门外的一座石桥.据他观察,此处蜀兵不多。  从这里突破是个好选择!石敬瑭同学打起精神,派出了骑兵。  不跟他们玩慢动作了,直接冲过去。  事实证明,试探还是要试的,蒙着脑袋就冲是要吃亏的,驻守在这里的是西川将领李肇。  看到对方骑兵冲上来后,李肇一挥手,马上冒出来一队强弩手。  箭矢如雨而至,而前面就是收窄的桥,再冲过去,直接可以做马肉串。  到了此时,石敬瑭彻底没了脾气,不是他能力不强,实在是地理不熟。学的兵法,实战积累的经验在这山川之地完全派不上用场。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石敬瑭趁天还没黑透,鸣金收兵。  赵延隐还要给他上最后一课。  看到石敬瑭撤退时,赵延隐领着部队悄悄跟了上去,在到达一个地点后,他露出了自得的笑容。  我的伏兵总算没有白费。  就在前方,赵延隐五百弓箭兵正埋伏在石敬瑭的退路上。  以静制动,料敌先机,预先设伏。赵延隐实在不愧跟王铁枪混过。  前有箭兵放暗器,后有追兵撵屁股,石敬瑭的心情相当不好,丢下一堆尸体后,半夜三更时,总算一头烟火退到了剑门关。  蜀兵太凶残,不跟他们玩了。  前辈的路  石敬瑭本来就不想出这趟差,攻蜀是件苦差事,况且根据统计学,攻蜀的大将就算成功了也没有好下场,远的有三国邓艾,近的不消说,就是郭崇韬。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石敬瑭磨洋工,迟到这么久。  回到剑门关之后,石敬瑭给洛阳打了报告,汇报出师不捷,现在战事已经进入了相持阶段。也就是说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要长期的打下去,自然需要长期地把军粮运上来。  皮球踢回到了洛阳,滚到了安重诲先生的脚下。
  顶,不顶对不起勤奋的小马。
  3.83  经历过淮南间谍事件之后,安重诲虽然留在了枢密院内,但所有人都知道,安大人的倒台只是时间问题,同事忌恨他,宫里的后妃太监讨厌他,就连一向信任他的李嗣源也不爱搭理他,做官做到这份上,安大人确实是达到独孤求败这个层次。  这样的人,背黑锅是再好也不过的。摊开石敬瑭的汇报,李嗣源照例让识字的安重诲念。  当年,安重诲这样一字字的背书,将权势掌握在手中,现在,权势将一字字离他远去。 听完报告,李嗣源意味深长的叹了一口气。  “你们看看谁来替我管管朝中的事,我亲自去蜀中走一趟吧。”  军中无大将,皇帝作先锋?!这一年李嗣源已经六十五了,让这老胳膊老腿的去爬蜀山就太不道义了。  听到这句话,安重诲总算没白跟领导这么多年,知道这是点将呢。皇帝都要亲自去,你枢密使就不要再端着架子不肯动了。  “军队的事向来是臣管,臣亲自到前方军营中督战吧。”  望着在下面低着头的安重诲,这是一个跟随了自己大半辈子的人,自己的事向来是他处理。  好吧,那就辛苦一下您吧。  这一年的最后数天,安重诲领着数名亲信,骑马出洛阳,奔向了蜀地。这是他人生当中最后一次为李嗣源服务。  西风,蜀道,安重海狂奔天涯,这一幕倒也不陌生,就在五年前,也有一位权倾天下的人为了挽救自己的职业危机,走过这条路,那个人是郭崇韬。  那时,郭崇韬天真地认为,拿下蜀地,自己的地位就会得到巩固。此时,安重诲先生也进入到这一思维死角。  只要到达剑门关,督促石敬瑭进攻,拿下两川,自己一定能重获圣上的信任。  为了完成这个相当有难度的任务,安重诲日夜兼程,一路扫过,还卷起了十二级大风,将沿途军镇没藏好的粮草全调了过去。  安重诲的想法是好的,也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虽说安重诲以斗争为人生目标,但奇怪的是他跟石敬瑭并没有什么过节,大概是石敬瑭这个人不爱说话,也不多喝酒,更不耍酒疯。看上去老实巴交,绿色无公害,安重诲在挑选斗争对象时没看上眼。  这还有一线生机,只要自己运去了粮食,石敬瑭吃饱了总要干活吧。  怀抱着这一线生机,安重诲快马加鞭,直到碰到真正将他踹入深渊的人。  行到凤翔境内时,一个人正恭敬的站在驿站门外,等候多时。  这位体恤上司的好人是凤翔节度使朱弘昭。  提示一下,朱弘昭是当年跟李严一起入川的特派员,李严去的西川,他去的东川,
在李严被杀后,朱弘昭趁机溜了出来,保住了性命。  回洛阳后,朱弘昭总算开窍,明白要在朝中混,就必须拜码头。朱弘昭找到了安重诲,对无知的过去进行了深刻的检讨,表示要重新做人。  知道认老大,还是有前途的,经安重诲大力推荐,朱弘昭当上了凤翔节度使。  见到安重诲出现后,朱弘昭的脸不知道是长时间在户外冻的,还是激动的,反正红得一塌糊涂,紧走数步,牵住了安重诲的马,强烈要求领导赶紧到城内休息一下。  进城后,朱弘昭端出了早就备好的酒菜。还特别热情的叫出了自己的老婆出来倒酒。  这天底下还是有知恩图报的人啊。  据心理学家研究,人在逆境时,特别容易被打动,当年,好多人排队请安重诲去喝酒,都不一定能请得动安大人的大架,现在朱弘昭的夫妻档彻底让安重诲征服。  放下戒备的安重诲不由得多喝了两杯,想起人情淡如水,世道险似棋,一不小心就没管住泪腺,老泪纵横,最后,连嘴也管不住,脱口而出。  “最近那些小人用谗言陷害我,要不是圣上英明,我只怕玩完了。“  这就是酒后发牢骚了。  吃了酒,补了觉,安重诲又精神抖擞的上路了。这一次,在背后欢送他的不再是温暖的微笑,而是神秘的诡笑。  安重诲犯了一个大错,他高估了朱弘昭的道德水准,又低估了朱弘昭的记忆力。  当年你给我穿小鞋,打发我到东川,要不是跑得快,我只怕人头早落地了。  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当年送我小鞋,我就回赠大字报吧!  送走安重诲后,朱弘昭连写了两封信,一封给剑门关的石敬瑭,友情提示石将军,安重诲在我这里说了一大堆没谱的话,这次只怕是来夺你的军权。一封快递给李嗣源,揭发检举安重诲的反动言论。  收到信后,石敬瑭大惊,连忙派人前去谢绝安重诲入蜀,其实,这个举动是多余的,因为安重诲已经到不了剑门关了。  行到三泉附近,李嗣源的命令到了。  你也不用去剑门关督战了,直接回来吧。  三泉在今天的陕西略阳县境内,离剑门关不过一百多公里的距离。以安重诲先生的脚力,只需一天一夜就到了。  只差一步,这一次的继命马拉松就将完成,穿着远方的烟火,安重诲心中闪过不详的感觉。  自己还是无法走完这一段旅程啊。  那就回去吧。  掉头,安重诲接着跑一个折返保命马拉松。跑到凤翔,这回没有人出来送毛巾递矿泉水了。朱弘昭关了大门,恕不接待。  完了,在官场混了数十的安重诲当然知道部下的冷面孔意味着什么。猛抽两鞭,直奔洛阳。  我还有最后的机会,只要见到圣上,他一定会听我解释的。  安执政,洛阳已经回不去了,刚过长安,又一道命令下来。  你不是屡求一镇过晚年吗?现在成全你。你去河中当节度使吧。  别人当节度使是祖坟冒青烟,安重诲当节度使大概是祖坟被雷劈,坏了风水。因为远离李嗣源的安重诲什么都不是。  很快,大家发挥墙倒众人推的传统,纷纷上书弹劾,李嗣源相当愤怒,下令好好查一查,一查,果然发现安重诲在宫中结交太监,探听内宫消息。很多老底陆续被翻了出来,政策失误,激变两川,恶化本朝与南方吴越国关系等等,反正都要玩完了,在倒台时,能多背点黑锅就不要再麻烦第二个人了。  还有不知那位仁兄更缺德,突然好心提醒安重诲在洛阳当差的儿子赶紧回河中探望老父亲。可这两个坑爹的儿子真个不含糊,请假条也不打一张就溜了.刚出洛阳,通缉令就出来了.  跟安重诲有关联的太监被杀了,私自溜号的儿子被政府通缉了,从中央来了人,接替安重诲的河中节度使一职,顺便传达一下上面的指示精神。  宣谕的人叫李从璋,李嗣源的侄子。到了河中府,李从璋识礼数,见了安重诲就拜。等安重诲回拜之际,李从璋从后面掏出一铁挝,当头就是一击。  这个李从璋是个变态,一不讲江湖规矩,背后下黑手,又不走法律程序,最后,竟然把安重诲的衣服给扒了。  一代权臣赤身祼体倒在门廊之下,血流一地。其姿势跟当日郭崇韬的何其相似。  安重诲热血的斗争生涯结束了,凭心而论,安重诲并不是像历史中的李林甫、严嵩、秦桧那样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纯正坏人。实质上,他还是一个能干事的人,在斗争之余,也能劝导李嗣源勤政戒奢,宽厚待人。问题是,安重诲先生太独了,他容不下任何竞争者,从来不知道什么团结合作。  当然,历史上也有不少吃独食的人干出了成绩,比如秦朝李斯,汉朝霍光,蜀汉诸葛亮,明朝张居正等等,可显然,安重诲的个人能力离前面这些牛人相去甚远,他甚至连郭崇韬都比不上。  南怀瑾大师说:人有三个基本错误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这一句送给安重诲再合适不过。
  '''  
  追了一个月,终于赶上大部队了。  
  楼主,各大批评家除了挑挑字之外很少提出其他反对意见,成功了啊。  目前还在2010年,您慢慢更啊!  
  吴越钱王,有这么个电视剧
  “公元981年5月十二日,在进攻长安失败的一个月
”楼主大概又笔误。这可是北宋
  楼主辛苦了,隋唐演义和乱世里的枭雄们两边发帖。
  目送安枢密,好走,不送。
  跟了20多天,总算跟上了马哥的队伍了,
马哥加油!
  小马,这边还连载吗?
  3.84  一蜀不容二虎  安重诲死了,这么大的官自然不能白死,发挥余热充当临时工背黑锅再合适不过。  李嗣源专程给两川下了通知,表示大家都是一家人,突然打起来,都是安重诲在离间大家的感情。现在安重诲已经就法,大家还是以和为贵。  顺便报告一下剑门以西的战况,安重诲先生从三泉折返后没多久,遂州就被李仁罕、张业攻破了,夏鲁奇自杀殉国,而石敬瑭眼看攻蜀无望,领兵退走了。  失败让李嗣源的头脑冷静下来。  自己攻的越紧,孟知祥跟董璋就会团结得越紧密。董璋有勇,孟知祥有谋,这两人在一起,就是李存勖活过来也不能保证一定攻得下来。  对付他们,只需要放松缰绳,外敌一去,这一对造反黄金搭档就会变成破铜烂铁组合。  这个判断是正确的,事情在朝他料定的方向发展,唯一没有算到是,事情的发展太快了,老年人有点赶不上节奏。  公元九三一年 春天 成都  一封加急密报送到了孟知祥的办公室桌前,摊开看完之后,孟知祥虽摇了摇头,脸上却浮现出难以捉摸的笑容。  信是赵延隐写来的,这位赵兄在剑州大败石敬瑭,信心一下暴棚,提出一个大胆的计划,趁董璋到军营来劳军时,干脆把他做了。  过河拆桥是中国的传统剧目,再加上鸿门宴是百演不厌。可孟知祥却马上叫人奔赴剑州,指示赵廷隐不要轻举妄动。  不久后,董璋果然来慰军,此人胆大没心肝,跑到赵廷隐的营里睡了一个晚上才离开。  望着董璋大摇大摆的走开,赵廷隐懊恼的丢下一句话。  “不用我的计,只怕后患无穷。”  西川之内能人辈出,精于谋略擅长吏治的赵季良,善于领兵作战的李仁罕,脑筋灵活喜欢用计的赵廷隐,以及不怕死,敢冲锋的李肇、张业,这五位都有节度使的才干,可他们都臣服于孟知祥之下,唯命是从。  孟知祥有他们不具备的才能:识势。知道做什么事情是不够的,怎么什么时候去做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比如收拾董璋,这项计划早在结盟之前就确定了,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等唐军退回驻地,李嗣源又送来了调解书,表示蜀地的事情你们看着办时,时机才真正成熟了。  当然,两镇交往毕竟不是过家家,东西两川现在是儿女亲家,刚一起携手抵抗过中央军,那能说翻脸就翻脸,况且孟知祥同学还好面子,就算是翻脸,还指望着董璋自个先变脸。  这就不好办了,自从合伙创过业后,董璋同学转了性子,一扫过去的蛮横无礼,经常派人到成都互通友好,表示两川要永远睦邻友好下去。  怎么破坏盟约,自己还立于道德高地不动摇是门技术活,不仅公需要心黑脸厚,还需要一些技巧。  孟知祥最终找到了办法。  孟知祥找来了赵季良,让其再到东川跑一趟,顺便送一封信过去。  摊开信,赵季良马上明白了。  信里没有什么特别的内容,不过是孟知祥要求董璋跟他一起给李嗣源写封感谢信,毕竟两人对抗中央,给国家添了这么多麻烦,李嗣源没有计较,还先退兵了。去封信感谢一下祖国也是应该的。  可看完信后,董璋同学的脸色一下阴了。  孟知祥是什么意思?!凭什么要我感谢朝廷,要谢他一个人去谢好了。  董璋如此愤怒是有原因的,他跟后唐政府已经彻底决裂了。就在他造反攻下阆州没多久,他的儿子,优秀的公关人员,东川驻京办事处主任董光业被拉到菜市场砍头示众。  奇怪的是,孟知祥的家人还好好的,据记载,孟知祥决定对抗朝廷时,派人前往太原接自己的老婆孩子。这群人经过凤翔,被扣了。那时,孟知祥刚杀了李严。  可最终,李嗣源打了招呼,让凤翔放了人,据说,是安重诲收了孟知祥的二百金子,做了工作。  于是,孟知祥的妻儿一个手指甲都没少,全部来到了成都,这里面,就有风流才华与南唐后主李煜齐名,亡国亦不多让的孟昶。  当初说好合伙搞分裂,现在我家已经付出了血的代价,你老婆孩子热炕炕,一样不缺,说不干就不干了?  董璋同学一生气,后果很严重。不但自己不写感谢信,还把住关卡,不让西川的使者出蜀。  回到成都后,赵季良汇报了东川的情况,得出了他的判断:东川在招兵买马,修建城防,只怕要对西川用兵。  听到这,孟知祥笑了。  不会吧,咱们毕竟是亲家嘛,我看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说服东川一起向朝廷服个软。  为了达到说服目的,孟知祥接连派出了数路使者,对董璋展开爱国主义教育,非要把董璋拉到忠君爱国的道路上来。当然,每一次出使都使董璋的虚火上升。  最后,孟知祥的一个举动彻底激怒了董璋。  有一回,孟知祥专程派了人告诉董璋。  兄弟,人死不能复生,我们要向前看,你要是再不听我劝,非要阻住我的使者赴洛,那我只好从水路走啦。  堵都堵不住,看来孟知祥是铁心了背信弃盟,想跟朝廷合伙对付我了。  董璋彻底抓狂了,不管了,你不仁我就不义。  这一年的夏天,董璋说翻脸就翻脸,点起了兵马,冲向了成都。  说到打仗,无非是动刀子砍人,谁最后站着就是胜利者,但实质上,战争的百分之五十都不在战场上演。  为了让自己的出征胜算更大,董璋同学玩了一点花活,进攻前,文化水平不高的他特地写了信,通知了一声孟知祥。  “你手下大将赵季良、赵廷隐与我达成协议,请我来进攻西川。”  这是一石二鸟之计,要知道董璋虽然大大咧咧,想出手时就出手,但脸皮不够厚,还顾虑着双方都是亲家,自己突然发兵有些不好意思,所以编了这个理由。  在孟知祥一直挑逗他的情况下,他还挖空心思颇为自得想了这么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理由,只能说明董大爷是一个心地纯良的好同志。  而另一个作用就是离间计了,可惜,这种低技术含量的骗小孩子都不够用。  孟知祥叫来了赵廷隐,给他看董璋的信。  赵廷隐接过来,直接扔在了地上。  “不用看了,这肯定是想离间我们!”  孟知祥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一年以前,你要求对付董璋,我否决了你的计划,现在,是动手的时候了。  赵廷隐走了,孟知祥再一次看到了胜利的背影,这些年,他经常这样干,制定一个可行的计划,找一个可靠的人,然后坐镇成都,专候佳音。  可这一次,赵季良告诉他,赵廷隐并不是最适合的人选。  赵廷隐工作认真积极,在当日击退石敬瑭后,没有坐着等论功行赏,除了要求暗杀董璋之外,还提了一个更大胆的要求:给我一些兵,我将撬动整个汉中。当然,得汉中大概不是赵大将的第一步,经汉中,跑到中原跟李嗣源逐鹿才是正经事。  这样的将领工作积极性高,执行力强,可在赵季良看来,光是赵廷隐还是撑不住场面。  谁能撑住场面?李仁罕?或者德彰先生要亲自出山?  赵季良望着孟知祥,无比坚定的告诉他,这一战是击败董璋,一统两川的好机会,以前就怕董璋不出来,现在董璋出来了,就一定不能让他再回去。而率领诸军,就地消灭董璋的人只有您自己。  孟知祥并不是行伍出身,把他的简历从头到尾翻一遍,连杀只鸡的经历都没有。  但想了想,孟知祥点头同意。  吾有宝剑,藏匣不出,出匣之日,谁与匹敌。
  @爱HONG楼   “公元981年5月十二日,在进攻长安失败的一个月 ”楼主大概又笔误。这可是北宋  -----------------------------  谢谢,确是写错了。
  @草人言花 17888楼   小马,这边还连载吗?  -----------------------------  还更的,但时间上比较紧,可能没有那么规律了。
  小马,快点更好么,知道你藏了很多  
  小马,多放点吧,看在跟半年多的份上  
  3.85  在赵廷隐走后没多久,孟知祥第一次率兵马追上,事实证明,这一次来得并不冤。  董璋同学发挥猛冲猛打的优势,一直杀将而来,连战连捷,也就是说,孟知祥的兵是屡战屡败,更可怕的是,西川兵并不打算屡败屡战。  鼓舞士气成了孟知祥的当务之急。到了此时,该喊口号的喊口号,许赏金的许赏金,可孟知祥做了一个不寻常的举动:写信。  来到前方军营,孟知祥剑还没拔,反而把笔拔了出来,亲手给董璋写了一封信,却不在营帐里悄悄写,而是跑到外面,广而告之的写。  大家不要怕董璋,你们看,俺就不怕,俺要亲自写封信给董璋跟他叫阵!  大战临,还有这种闲情雅致,果然是好办法,但当孟知祥笔走蛇龙,写完交给下面传阅时,出事了。  孟知祥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将将董字写成了重字。  一般碰到这种情况,秘书就体现出重要性了。  孟知祥手下有位叫李鎬的节度判官,后面的事情证明这位李镐以前可能是在天桥摆摊测字的,看到这个错别字后,他不但没有为首长的笔误担扰,反而大喜,还叫上所有的高级将领前来祝贺孟知祥。  董字是草头,现在大王将草字去掉写成重字,这是取董璋项上人头!  伟大的汉字,以形方意圆的特性替孟知祥解了围,甚至还起到了这封信原来的目的:长自己志气,灭敌军威风。  上天已经暗示,敌将的脑袋终将不保。我们还怕什么?  士气已振,在公元九二三年的五月初三,清晨,东川两军在鸡踪桥(四川新都县)相遇,将一战决定蜀地归属。  从清晨到中午,时间一点点过去,期待中的两军决战却迟迟没有来临。  董璋没有动。  在早上的时候,董璋跑到阵地一看,发现西川兵阵容齐整,士气旺盛。这不像这些天他收到的情报,在那些情报里,西川兵应该全无斗志才是。  要是董璋知道自己的头已经被孟知祥的笔斩了一次,只怕要气得吐血。  搞不清状况的董璋做了一个决定:等等看。  董璋先生一转身,跑到附近一家武侯庙里休息去了。  此时,官二代孟知祥还在前线盯着,仆人出身的董璋却丢掉了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丢掉好传统是要吃亏的,到了中午时分,还在武侯庙里休息的董璋突然听到一阵喧哗。  “要打就打,为什么让我们在太阳底下暴晒!”  喊话的是董璋的手下,还是董璋的精兵,说起来,不能怪这些精卒太横,实在是董璋同学不讲道义,把士兵们丢在太阳下,自个跑到庙里算什么回事?  无奈之下,董璋出庙上马,他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将不恤士,士不服将,这是败军之象。  无论怎么样,战斗终于打响了,休息好的董璋看来浑身是劲,冲锋在前,而憋了一肚气的东川兵也找到了发泄的地方,朝着敌军一顿猛揍。  猛攻之下,旗开得胜,与对方的赵廷隐三次交锋,战果三比零。  眼着着赵廷隐开始后退,董璋露出了微笑,剑门以内,有谁能敌得过我?  得意之下,董璋忽视了一个问题,他的敌人不只是赵廷隐,真正与他匹敌的是孟知祥。  此时,孟知祥正坐镇中军,眼睛紧紧的盯着交战的情况,当然,我们知道,他在寻找节奏,一个足以让对方全军覆没的节奏。  赵廷隐边打边退,董璋趁势猛追,东川们兴奋之下,一哄而上。  是了,就是现在!  孟知祥纵马出阵,马鞭一扬,给后面发出了一个等待已久的信号。  役备队上!  在出征之前,赵季良找到孟知祥,向他透露了一个不是秘密的秘密。  董璋此人勇猛,他有一个特点,喜欢将精兵放在前锋里,只要用些弱兵去吸引他的先锋,再突然发动反击,一举歼灭其先锋,以必胜无疑。  现在,赵廷隐挡住了董璋的三把斧,又成功将董璋引了进来。反击的时刻已经来临。  西川的精兵以逸待劳,猛然反击,赵廷隐站稳阵脚,回马一枪,战果是喜人的,杀敌数千。当然,董璋同学领来了数万兵马,损失个数千应该算不了什么,可董璋看了看左右,一边捶着胸,一边得出个相当准确的结论。  我完了!  除了损敌数千外,董璋的八十多名英勇善战,冲锋在前的军将全被擒拿。  只此一次交锋,董璋的精英顿失,这证明,把所有的精锐放到前锋跟把所有鸡蛋放到一个篮子一样是个错误的决定。  尽失精锐的董璋拔脚就逃,还成功逃了回去,这实在是个奇迹,但也就到此为止了。  据记载,董璋在东川搞大练兵,手段不过二种,服我的就赏钱,不服的就大刑侍候。事实证明,奶糖加棒子的管理方法太粗糙,用钱买不来忠诚,武力也保证不了忠诚。  回城后,董璋被部下抓住,砍去脑袋,送给了孟知祥。  东西两川的交战结束了,这是一次闪电战,四月底,董璋开始进攻。五月一日,西川反击,赵廷隐出战,五月二日,孟知祥出成都,五月三日,两军大战鸡踪桥,五月四日,董璋人头落地。  仅四日,孟知祥以掩耳不及盗铃偷菜之势,尽握两川。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霸业,当洛阳收到两川交战的消息后,事情已成定局。  回到成都,看到宫殿里那些刻有“孟德”字样的碑石,孟知祥没有犹豫,大踏步的登上大殿的最高处。  这些宫殿正是为我而修建的!  第二年,公元九三三年的十二月二十八日,孟知祥在成都称帝,史书上将王建的王朝称为前蜀,孟知祥的称为后蜀。  在以皇帝的名义统治蜀地半年之后,孟知祥因病离世,病症是中风,这个倒合情合理,一辈子都隐忍着做人,对身体实在是不利。  后蜀的皇位交到了孟知祥的第三个儿子孟昶手上,孟昶在成都统治了很多年,直到三十年后,剑门关再一次迎来了王师。那时,中原的皇帝已经变成了宋太祖赵匡胤。
  @爱上潘金莲 17893楼   小马,快点更好么,知道你藏了很多  -----------------------------  对不起,因为忙着更新另一帖,就有点顾不上。后面我更快一点。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蜀王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