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小件一个家庭有两个小孩孩像四个小孩

第一章 玉器的起源和文化第一节 玉和玉器的定义 1、 玉的定义:“玉”可以专指和田玉,即软玉。但现代所指玉,除了软玉,还包括翡翠,南阳独山玉、辽宁岫岩玉等其他传统的玉石 、 玉的定义: 2、 玉器的定义 、 玉器的定义:凡以玉石、部分宝石雕琢成的具有一定造型的制品,都统称为玉器。玉器起源于石器。 3、我国玉器使用的历史: 、玉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辽东半岛新石器早期遗
址出土的青色斧形器,由岫岩玉琢磨而成,距今约 7000 年以 (1) (2) 、我国玉器使用的历史: 上。是迄今为止所见于世面的最早的中国玉器。 玉器的功能 第二节 玉器的功能 礼仪功能: 一、 礼仪功能: 1、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起,许多玉器就一直被人们作为礼仪用器。“六器”、“六瑞”,既是政治等级制度的标志,又是礼制的具体体现。 六器:“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其中璧、琮、圭、璋、琥、璜称为“六器”。 六器 二、政治等级象征 1、六瑞 《周礼》中规定不同地位的诸侯适用的玉器,为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 六瑞: 六瑞 蒲璧合称“六瑞”。 2、玉玺 玉玺:秦以后,玉玺成了君权的象征。以玉为玺的制度,一直沿袭到清代。3、玉带 玉带:从唐代开始就明确规定了官员用玉带的制度 玉玺 玉带 道德的象征: 三、 道德的象征:1、玉的道德内涵在西周初年就已产生,对用玉赋予了道德观,对玉进行人格化。2、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以后将其理念化,系统化,儒家的 用玉观一直贯穿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头脑中。3、玉德: 儒家道德以其涵盖仁、义、礼、智、信而著称。玉道德便以其为本,象征着伦理观 念中高尚品德和情操。4、玉文字:带玉的编旁部首的汉字常是褒义词。 宗教法器: 四、宗教法器: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宗教常把玉器作为崇拜的图腾;中国的道教也用玉作为法器;佛教传人中国以后,玉造佛像在唐宋以后一直颇为流行 佩饰和玩赏: 五、佩饰和玩赏:1、从新石器时代起,东北的新乐文化,华北的裴李岗文化,江南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都发现有玉制饰件,如块、环、坠等。商代国王武丁 配偶妇好之墓出土的七百多件玉器,相当部分是佩饰用的穿孔玉器。2、春秋时期,君子佩玉,年轻女子佩玉之风十分盛行,青年男女还互赠佩玉作为信物 3、 隋唐之后,作为佩饰的玉器在品种上有了大的变化,主要作为耳、腕、手和头饰。作为观赏玩物的玉器,商周以来就有许多,小的圆雕作品大多为玩赏品。4、 唐宋以后,作为陈列的玩赏玉器,如仿古玉礼器、瓶、炉、壶、山子、人物、动物等。 6、财富的象征: (1)在古代,玉器作为财富的标志,早在原始社会的良渚文化、红山文化中就有表现。 (2)到奴隶社会,这种现象更加明显。到汉代,葬玉 、财富的象征: 之风更加兴盛。 (3)另外最能表明玉器的经济价值的是商代的玉币,用玉作成贝形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凭证,同时也有用玉直接交换或进贡的礼品。 第三节 玉文化 1、 玉以人格化,玉有“五德 、 玉以人格化,玉有 五德 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仁德);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义理);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智慧);不挠而折,勇之 方也(正直);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清廉)。 2、 这不仅说明了玉与人的品行密切相关,而且突出了玉的五个标准 玉的五个标准:温润有光泽,内外纹理一致,声音清越舒扬,坚硬细密,色纯而洁净。 、 玉的五个标准第二章 玉器的纹饰和图案纹饰的意义:1、纹饰是玉雕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2、有的纹饰、工艺具有断代的作用 3、纹饰、工艺是玉器命名的要素之一 纹饰的意义 古玉的命名往往采用:1、纹饰+玉质+器形 如:谷纹青玉璧 2、或工艺(+纹饰) +玉质+器形 如:高浮雕蟠螭纹白玉璧 古玉的命名往往采用 第一节 几何纹饰 1、 谷纹:整齐排列的蝌蚪状纹饰,特征为圆乳状颗粒上加弯曲的短线,圆乳粒象谷粒,弯曲的短线似谷芽,因之称为谷纹。谷纹在玉璧上出现最多,通常将 、 谷纹 数十个数百个谷纹整齐规律地斜向排列在璧面上,互不衔接又整齐划一,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流行于战国秦汉。 2、 乳钉纹 、 乳钉纹:流行于战国两汉时期。是一种高凸于平面器物上的圆乳钉状纹饰。是最简单的纹饰之一。常见于战国秦汉。 3、 蒲纹:由三条平行直线交叉形成六角形格子的一种格形花纹,纹形类似编织的蒲席,因之得名,因雕刻刀法较深,又有一定的坡度,使得格形呈现出浅浮 、 蒲纹 雕般的六角形状。常见于战国秦汉时期的玉璧上。 4、云雷纹 (1)圆形转角的称云纹,由云头和云尾组成,线条柔和回旋; (2)方形转角的称雷纹。 (3)在商周时期的玉器和青 、云雷纹:连续回旋形线条构成的图案, 铜器上最为盛行。 (4)魏晋以后开始出现写实的云纹。唐宋后则以如意形云纹较为普遍,称为如意云头纹。 5、菱形纹、皿纹、人字纹 、菱形纹、皿纹、 6、绳纹 、绳纹:纹形似绳索绞缠状,因之得名。流行于汉代以后。多作为主体纹饰的辅助纹饰或界栏出现,许多动物尾部也常用绳纹表现。 7、连珠纹 、连珠纹:又称“圈带纹”。将数个小圆圈横式排列,仿铜器上的连珠纹组成。多装饰在带板、带扣等器物的边沿处做辅助纹饰。 8、双圈纹 、双圈纹: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大小不等的圆圈组成,流行于西汉玉器上。这种纹饰一般琢制在质地较差、做工粗糙、制作简单的器面上。 第二节 其他纹饰 1 1、蟠螭纹:螭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传说为龙的九子之一。因多呈盘曲婉蜒或攀援匍伏状,常称之为蟠螭或螭虎。 2、虺纹:蛇状纹饰。无角、无腿。 、蟠螭纹: 、 3、夔龙纹 、夔龙纹:一足或两足龙形怪兽。圆眼、方嘴、方形卷尾 4、兽面纹:怪兽的脸,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战国。5、饕餮纹 、兽面纹: 、饕餮纹:一种贪吃的怪兽的头部。 第三节 其他纹饰 2 象什么动物就叫什么纹饰。其内往往有谷纹、云纹等纹饰。 1、龙 2、凤鸟 3、鹿:各种形态的鹿形轮廓或者纹饰。流行于唐宋以后。鹿谐音“禄”,有升官发财之意。明清流行在艺术品上使用吉祥图案,鹿纹常与蝙蝠、 、 、 、 寿桃或寿星同时出现,意为“福禄寿”。小鹿与老者相依,象征“福禄常在”。4、飞雁 5、鹤纹:流行于宋代以后。玉器上的鹤纹一般多为丹顶鹤。尤以明清时期 、 、鹤纹: 最为流行,鹤纹常与松树、小鹿、乌龟或老寿星一起组合成吉祥图案,寓意同享高寿。6、龟:在古代中国,龟是神兽中的四灵之一,是长寿的象征,明清时 、 期,吉祥图案极为盛行,常见玉龟和仙鹤组合的纹饰,寓意龟鹤齐龄。7、婴戏图: (1)四喜图: 玉器婴戏纹的一种。图案构思精巧。 、童子玩莲图 :流 (2) 、婴戏图: 行于宋代以后。我国古代崇尚多子多福,又认为莲谐音“连”,童子玩莲即寓意“连生贵子”。8、植物花卉纹 、植物花卉纹(1)唐代的花卉纹主要为荷花,多穿枝过梗,与凤 鸟纹雕琢在一起。宋代荷花纹出现较多,荷花的花、叶、茎、果都雕刻得细致入微。 (2)宋以后,除流行荷花外,吉祥图案开始盛行,国色天香的牡丹花纹作 为荣华富贵的象征,成为玉器上的主要纹饰。 (3)明清时,玉雕中各种花卉大量出现,如牡丹、荷花、梅花、桃花、玉兰等等。除花卉外,各种植物也进入玉 器纹饰中,如白菜、扁豆、葫芦、葡萄、石榴等等,多含有吉祥寓意。 第三节 纹饰的寓意 1、花卉类:①莲花:最早出现于东汉,跟佛教文化有关。到明朝莲花已不再有宗教意义。清朝童子玩莲图寓意“连生贵子”。②牡丹:牡丹作为装饰纹饰始于 、花卉类: 唐代,这与唐代人(或说武则天)偏爱牡丹有关。牡丹寓意富贵无边的吉祥意。牡丹插在花瓶里,寓意 “一品(瓶)富贵“ 之意。③菊花:宋代以来,象征长 寿和不屈不挠的高尚气节。④梅花:宋代以来,梅花寓意五福(快乐、 幸福、长寿、和平、 顺利); 松、竹、梅 “岁寒三友图” 、月影梅图、 梅兰竹菊“四群子图” ; 菊、马兰花、梅“三秋图”都象征清白、高洁 、坚贞 。五朵梅花-眉开五福 ;⑤其他:石榴-多子 ;桃-福寿;芦苇-禄位、禄位清高、节节高、步步高升 2、动物类:①鹤:是祥瑞的动物,寓意长寿,清代以来常见松鹤图,寓意 “松鹤遐龄”,云鹤图,寓“云鹤仙境”,均带浓厚道家文化色彩。 ② 鸡:象征多子, 、动物类: 五鸡图--寓意人间五伦。③ 鱼:鱼谐音余,象征宝贵有余。撬嘴高鳍,圈状珍珠鳞鲑鱼图,鲑谐“贵”,寓意“宝贵有余”。鱼鳞呈网络状的鲶鱼。鲶谐“连”,寓 意“连年有鱼” 3、人物类:①孩童:莲生贵子-一童子坐在莲花中; 麒麟送子图:麒麟背乘坐一童 ;②八仙或暗八仙:暗八仙是指八仙人物不出现于画面,用八仙所持物代 、人物类: 表八仙。八仙所持物分别为:汉钟离--扇,张果老--鼓,铁拐李--葫芦,曹国舅--玉板,何仙姑--莲花,吕洞宾--剑,兰采和--笛,韩湘子--花蓝。 ③人物故事: 渔樵耕读 、 凿壁借光 第四节 纹饰寓意的规则 (1)谐音的吉祥寓意 :蝠-福, 梅-眉, 桂-贵, 耦-偶, 鹿-禄, 羊-祥, 鱼-余, 杏-幸, 狮-师, 菊-足, 金鱼-金玉, 柏-百, 橙-前程, 天竹-天祝, 鲶鱼-连年有余。 ) (2)单个图案的吉祥寓意 )单个图案的吉祥寓意:牡丹-富贵,石榴-多子, 桃-福寿, 鹌鹑-平安, 喜鹊-喜庆, 蝙蝠-多福, 鸳鸯-成双成对, 鹿-禄位, 宝珠-佛, 莲花-佛、洁白、光明、清廉, 游 鱼-富足, 燕子-友谊, 蜘蛛-喜从天降, 灯笼-兴隆 ,狗-忠, 象-万象更新, 马-义, 羊-孝, 风筝-五谷丰登, 狮-太师, 鹿-仁, 百结-百子, 白头翁-白头偕老, 荷花-出污泥而不染, (3)组合图案的吉祥寓意 :多福多寿―寿桃蝙蝠;福寿无边―蝠寿盘长;岁岁平安―穗瓶鹌鹑;鹤鹿同春―鹤鹿松树;喜上眉梢―梅花喜鹊;二龙戏珠―二 ) 云龙、一颗火珠;流云百福―云纹蝙蝠;万象生平―一象身上有万字花纹,腰背上负一瓶。松鹤延年―鹤和松树;喜从天降―一蜘蛛网上吊着一个蜘蛛。喜 相逢――两童子笑颜相对;四个童子手足相连者叫四喜人。马上封侯 ―一马上有一蜂一猴;一枫树一印一猴或一峰一猴抱印者称封侯挂印、挂印封侯;喜报 三元―喜鹊、桂元各三(或喜鹊元宝各三) ;长命富贵― 雄鸡引颈长鸣、牡丹花一枝。连年有余――鱼和荷花莲叶 第五节 纹饰的历史背景 (1)吉祥纹、吉祥语大量出现是在元代以后,明末、清末尤成盛行,表达了社会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穷困时,更迫切地希望社会祥和,丰衣足食。 所以不少吉祥纹、吉祥语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也有些吉祥纹、吉祥语,是特定时代的人们的文化表现,这有助于鉴定玉器的年代、产地等第三章 玉器的类型和形制第一节 礼仪玉器 1、祭祀玉器: 祭祀玉器是古代统治者在祭祀天地和祖先时,为了表示对祭祀的重视和尊重使用的玉器,主要的玉器种类即六器: 璧、琮、圭、璋、琥、璜; 、祭祀玉器: “肉倍好,谓 (1)玉壁:1、形态:玉壁基本造型为圆形片状。中有圆孔。孔径和壁径的比例大小不一。习惯称谓是,中间孔小的为璧,孔径大者为环。璧: )玉壁: 之璧” 。环:也是中间有圆孔圆形板状体,但边与孔的直径近等。即“好肉若一,谓之环”; 玉瑗也是中间有圆孔的圆形板状体,但边窄孔大,即 “好倍肉, 谓之瑗” 。古代用作请召信物,引导君王上阶之物。也作佩饰、绳带的枢纽。 3、按《周礼?大宗伯》的说法: “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 。其中玉璧的作用是: “以苍璧礼天”, 即用青色玉璧来祭天; 4、大的璧是礼器,称为捧璧,又称圭璧; 小的璧是装饰品,称为系璧,系璧不是祭祀用礼器。 5、玉壁根据璧面的特征有素璧和纹璧两种,早期的玉璧多为素璧, 到战国时期玉壁制作精美, 出现了勾云纹、谷纹、兽纹、卧蚕纹等多种纹饰。 ; (2)玉琮 )玉琮:1、形态:玉琮是外方内圆中空的柱状玉器,上大下小,有长有短,有纹饰;2、玉琮两头突出的圆柱称为射;3、玉琮的作用是: “以黄琮礼地” 用黄色玉琮来祭地--地祗;4、玉琮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汉初,有 3000 年历史。 (1)祭祀天地的玉器, (3)玉圭:1、形态:基本造型为上端尖锐、底端平齐的长方形玉片,由石戈或石斧演化而来,尖首圭由戈演化而来。2、玉圭的作用: )玉圭: 具周礼“以青圭礼东方” ,即用青色玉圭祭东方之神--青龙; (2)表示政治等级的一种礼玉器,不同爵位的人所执圭的形状不同,以示等级。3、根据形状可分 为:平首圭、尖首圭、琰圭、琬圭 4、根据等级身份圭分为(六瑞) :镇圭:12 寸的圭,孔在中间,王执镇圭;桓圭:9 寸的圭,孔在下端,公执桓圭;信圭: 7 寸的圭,孔在下端,侯执信圭;躬圭:5 寸的圭,孔在下端,伯执躬圭;谷璧:无规定尺寸的谷纹璧,子执谷璧;蒲璧:无规定尺寸的蒲纹璧,男执蒲璧 。2、玉璋由玉圭和玉戈演变而成,有人称半圭为璋,底平顶斜,顶部可平直、 (4)玉璋:1、形态:基本造型为底平上尖的长方形薄片,与圭相似(半圭为璋) )玉璋: 可呈弧线状,常有刀刃,一般有眼。3、玉璋衣大小形态为:赤璋、大璋、中璋、边璋、牙璋等五种;4、礼器作用: “赤璋礼南方” ;大璋、中璋、边璋是天子 巡守用的;中璋、牙璋是朝廷给驻外军官传令的凭信。 (5)玉琥:1、形态:完整虎形玉器,或立体圆雕,或扁平板状,常有纹饰,谷纹、雷云纹。 2、作用:琥作礼器“以白琥礼西方”或佩饰; )玉琥: 3、佩饰玉琥常成对使用。 (6)玉璜:1、璜:半璧形或小于半环的弧形,两端有眼或中间靠上有眼。常有纹饰,两端可为龙首和虎首 。2、璜的形态如雨后的彩虹,认为是北方的象征, )玉璜: 所以用黑色玉璜来祭北方之神--玄武, “以玄璜礼北方” ;3、玉璜也是最早用作佩戴的玉器,形态多样,制作精美。 2、仪仗玉器: 仪仗玉器是古代统治者在盟誓、典礼、朝会等场合用来表示对这些活动的重视、隆重、政治等级目的使用的玉器,主要的玉器种类有:玉圭、 、仪仗玉器: 玉琥、玉璋、玉戈、玉钺、玉斧等。 1、玉制兵器 玉制兵器,由兵器演化形成, 出土的玉制兵器,均没有使用痕迹,实为仪仗用器, 如戈、刀、戚、钺、牙璋等。 玉制兵器 2、形态: (1)戈:玉戈的基本造型为扁平体,由援和内两部分组成,前锋呈三角形,内作长方形并琢一圆孔。 ) (2)玉刀 )玉刀:礼器与兵器。龙山文化的玉刀为长方形,双面刃,通体磨制光滑。有的刀面有三孔或四孔。商代刀体扁平宽大呈梯形,平背,背短刃长,两侧有 对称的凸齿。刃由两面斜磨而成,有七孔玉刀,制作精致。亦有形似砍刀的长条形玉刀。 (3) )玉钺 yuè: 在礼仪中用作权仗。早期的玉钺,石多玉少,器型较厚重,刃部有明显的使用痕迹。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玉钺,有长有短,有宽有窄,器体扁平, 顶窄刃宽,刃部较薄,呈弧状,两端有尖,整体呈长方形或风字形,近背部有一个或两个圆孔,磨制精细,光洁闪亮,有刃角无锋口,刃角处无使用痕迹 (4)玉斧 )玉斧:工具和礼器,由石斧演变而来。早期玉斧器体厚重,略呈长方形,一端有刃。龙山文化遗址和良渚文化的玉斧则制作精致,有的在上部对钻小圆 孔,有的琢有上下并列的两个圆孔,并在孔下方两面中间饰有简单的几何形图纹。商代玉斧呈平面长方形,弧刃,中部有单孔,通体打磨光亮 (5)玉戚:兵器和礼器。形似玉钺和玉斧,为方形或长方形薄片状。龙山文化的玉戚多呈长方形,平背弧刃,两侧各琢有凸出的齿状装饰,接近背端处有上 )玉戚: 下并列的两圆孔。良渚文化的玉戚为扁平长方梯形,斜顶,侧边平直,刃微弧。 3、其他礼乐器 、 1、i: 、 (1)形态:有缺口的环形玉器。用作礼器和佩饰。 (2)礼器作用:①皇帝赐i于军官,以示要他决心打胜仗; ② 皇帝赐i于被流放的臣子,以示 不能回来。&逐臣待命于境,赐环则还,赐i则绝&。 2、珑: (2)礼器作用:秦汉以后,珑主要作为&祷旱玉&。 3、瑁: 长方形,有孔 、 (1)形态:龙形玉佩。 、第二节 随葬玉器从战国开始,渐渐发展成一套丧葬用玉制度。葬玉专指用于保护尸体的随葬玉器。古人认为玉可以防止尸体腐烂。主要玉器种类有: 1、玉衣:又称“玉押”或“玉匣” 、玉衣: 。是两汉皇帝和贵族死后专用的敛服。用金丝或银丝将上千块小玉片串连而成的衣服。汉代的玉衣分等级: (1)皇帝用金缕 玉衣; (2)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用银缕玉衣; (3)大贵人用铜缕玉衣。 2、玉握:指死者手中所握的玉器,有贝、猪等形,东汉初年后,玉握定形为一对长柱形玉猪。 、玉握: 3、玉塞:堵住死者九窍的玉器,种类有: 、玉塞: (1)玉眼盖:指覆盖在死者眼部的玉饰片。 (2)玉耳填:指堵塞在死者耳孔的玉饰件。 (3)玉鼻塞:是堵塞在死者 鼻孔部位的玉饰。 (4)玉含:放入死者口中的小型玉器,新石器时代的玉含基本不作修饰,器形也不固定,有圆柄形、环壁形、心形等;商周时期,多用玉石磨 成菱形做为口含;汉代蝉形玉含日益增多。两汉之际形成定制,制作也愈加精致。第三节 佩带玉器古代佩戴玉器按照使用功能可分为:项饰类、手饰类、耳饰类和头饰类和腰饰类。 1、项饰类的主要品种有:系璧、佩璜、玉全佩、勒、刚卯、翁仲等; 2、手饰类的主要品种有: 手镯和搬指; 3、耳饰类的主要品种有:i和珥 ; 4、 头饰的主要品种有:笄、玉梳、翎 管; 5、腰饰的主要品种有:带钩,玉带板和玉具剑。 第四节 实用和玩赏玉器1、实用玉器:主要指具有实用价值的玉制器物。最早的玉制器皿出现在商代,如玉簋 guǐ。战国秦汉时期,常见玉器皿有:玉角杯、玉卮、玉羽觞、玉奁、 、实用玉器 玉灯等。其形制与同期的陶、铜、漆器相同。唐宋以后,玉器皿品种更多,工艺更精,有玉碗、碟、杯、瓶、酒具等,还有文具,而且出现仿古玉器 2、玩赏玉器:指用于陈设、观赏和把玩的玉器。多见于清代。主要品种有玉山子、玉屏风、玉香炉、玉花瓶、玉花插、玉佛、玉观音、玉兽、玉人、鼻烟壶 、玩赏玉器 等。商周时期的无孔小件圆雕玉器也可能是玩赏玉器,主要是玉兽。第四章 新石器时代玉器第一节 新石器早期玉器时间和意义:距今 5000 年前,为玉器孕育阶段。二、代表性文化遗址 代表性文化遗址 一、时间和意义 代表性文化遗址:北方:内蒙、辽宁;黄河流域: 河南、山东、江苏;长江流域:浙江、安徽、 四川第二节 凌家滩文化二、玉器的特征 :1、玉器形制:品种丰富、数量多,主要类型有:工具:以钺为主,其次有斧、铲。仪仗器:大型玉钺、戈、玛瑙玉斧等。礼器:玉龙、玉 玉器的特征 鹰、玉人、玉龟、长方形玉片等。饰玉:玉璜、玉璧、玉i、耳、玉镯、玉管串、玉扣 、玉冠状饰、玉喇叭形饰等。第三节 红山文化玉器红山文化特征: 一、 红山文化特征:红山文化以红地黑彩陶器和压印之字纹陶器共存,大型打制、磨制石农具和用于切割刮削的细石器工具共存为主要特征。 红山文化的特色玉器:1、三星他拉玉龙 2、玉猪龙(i形龙) 3、玉勾云形佩 4、马蹄形器 5、i形蟠龙(俗称龙胎) 二、红山文化的特色玉器 三、红山文化玉材和工艺特征:1、玉材来源:辽宁岫岩县,产出蛇纹石玉和软玉。蛇纹石玉主要产于老玉沟,软玉产于岫岩细玉沟。红山文化出土的玉器主 红山文化玉材和工艺特征 要材料为软玉和岫玉。所以红山文化玉材是就近采集的。第四节 良渚 zhǔ文化玉器 ǔ一、特点:从出土的玉器来看,与红山文化玉器在器形和加工技艺上有较大不同,犹如异军突起。 特点: 良诸玉器种类特点:玉器以饰玉和礼玉为主,工具少见。1、祭礼玉器:多节玉琮、大型玉璧、玉璜玉壁、兽面纹冠形器,叉形器 2、肖生玉器:玉鸟、 二、良诸玉器种类特点 玉蛙 3、佩带玉器:手镯,串饰,琮形管 4、工具:很少,有锥形器、斧、双孔刀、锛;还有菱形、锥形、钻形、角形、靴形、漏斗形玉器。5、典型玉器: 玉 壁, 玉琮,兽面纹冠形器叉形器等,其中玉器上的羽冠神人兽面饰纹尤为特别,被视为部落集团的“神徽”。 三、良渚文化玉材特点:1、良渚文化玉器亦是就近取材,江苏溧阳小梅岭上已经发现了相似的玉料,当然不排除邻近地区有相同的玉矿出现,如天目山脉一 良渚文化玉材特点: 线。据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测定,江苏境;2、良渚文化所用玉材大都属于阳起石、角闪石矿族,蛇纹石玉、绿松石等,玉质很好,玉色有青绿、青赭色,有 的带有石灰沁;3、也有相当一部分则显得硬度不高,颜色不正。 良渚文化工艺特点: 四、良渚文化工艺特点:1、造型:追求对称;有立体雕琢。2、纹饰:出现特殊的“带冠神人兽面纹”或“兽面纹”;还有繁密精细的装饰花纹,如云雷纹、鸟纹、 蛙纹;最重要的是羽冠神人兽面纹,被视为部落集团的“神徽”,相似的神人兽面纹可视作是它的简化体。3、琮的纹饰和造型考究;璧大多素面、粗糙 良渚文化的特征玉器: (1)形态:上大下小,内圆外方,大多饰有简化的神人兽面纹,边棱是纹饰的中间分隔线。 (2)尺寸:良渚文化玉琮有 五、良渚文化的特征玉器:1、玉琮: : 长短之别,最长的约 50 厘米;小的只有数厘米。 (3)饰纹:有繁有简,加工有精有粗。最典型的是兽面纹; (4)用途:祭祀 2、半璧璜 3、方形半璧璜, 兽面纹 4、玉冠饰 5、三叉型器 6、玉壁(1)形态:良渚文化之璧与红山文化、大溪文化、大汶口文化、石峡文化等遗址的玉璧相比,形制上有很大 区别,良渚玉壁直径大都在 20~30 厘米之间,孔径即所谓的“好”极小,约在 5 厘米左右,与文献中所说“好倍肉”有很大的差。 (2)无饰纹(3)良渚文化玉璧 是权位的象征,与祭祀有关。 7、手镯 8、其他配饰玉器 新石器晚期--龙山文化玉器 第四节 新石器晚期 龙山文化玉器 一、 时代和意义: 龙山文化是我国中部地区新石器晚期玉器的代表, 1、 龙山文化玉器出土地点不少, 但数量和品种不多, 真正成批出土的仅有陕西神木石峁, 山 西襄汾陶寺、湖北天门石家河三处。第五章 青铜器时代玉器第一节 青铜器时代玉器概述 一、时代 1、历史朝代:青铜器时代包括夏代晚期、商代、三星堆文化和西周。 夏代: 公元前 21 世纪到公元前 16 世纪;商代:公元前 16 世纪到公元前 11 世纪; 三星堆文化:距今
年;西周:公元前 11 世纪到公元前 770 年; 二、玉器的意义 1、夏及商代早期是中国玉文化的起源时期,它的发展是缓慢的、不明显的,这一阶段包括从旧石器起至商代早期;2、商代晚期至西周,玉文化跳跃式的飞速 发展,在中国主流文化区域内已再难见到玉工具了,代之而来出现的是大量的玉冥器、玉配饰等,如商代妇好幕出土的玉龙、玉风、玉鹤。3、周早期,由于 受到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的冲击,玉器已不能像在原始社会那样,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继续占主流或垄断地位了。但它在美身、祭祀、礼仪、殓葬方面仍发 挥着重要作用。 三、工艺技术 1、艺术风格: (1)总体上看,这一时代玉器的风格及艺术手法继承原始社会玉器的成果而又有所发展。此时的玉器制作通常采取夸大局部、不求形似、突出 神韵的象征主义手法。 (2)富于装饰性、观赏性的俏色玉鳖的出现,说明崇尚自然、追求真实的写实手法仍在成长。 (3)晚期时玉器的时代风格渐趋统一,是 此期玉文化的重要特色。 2、工艺技术: 治玉工具从石砣机进化为青铜砣机。工具的进步使经其加工的玉器线条具有流畅婉转的韵律感。 四、玉 器的材料特点 1、夏代玉器总体来看是就近取材,在此种限制之下,部分为带有石灰沁的杂色玉,其中少数为碧绿色,但与新疆和阗碧玉不同。2、商代早期玉材仍是就近取 材为主,少数为新疆和阗玉,以灰白色玉、白色、淡黄、深绿及白色杂棕、褐色玉为多,传世品中多见褐色及杂色。3、商代晚期的玉材多样,既有当地取材 的玉材,如独山玉、岫玉等,也有新疆和阗玉,玉色有灰白、黄、灰绿、碧绿等。4、西周玉材突出的一点是新疆和阗玉的使用比商代有所增加,以青玉为多, 有的泛绿,有的泛黄。还有少量黄玉及墨玉,岫岩玉仍占一定的比例。第二节 夏代的玉器特点 (1)工具:斧、 一、玉器的风格特征:1、夏代玉器与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可以衔接。又对商代的玉器有影响。2、玉器种类中兵器和工具常见。可分为五类: 玉器的风格特征: 铲、多孔梯形刀; (2)仪仗器:戈、钺、 戚、箭头; (3)礼器:牙璋、圭、琮; (4)饰玉:柄形饰、镯、坠; (5)杂器。 夏代玉器工艺特点: 二、夏代玉器工艺特点:1、夏代玉器工艺主要体现在开片、磋磨及阴刻线上,所见大多为厚薄不一的片状,没有留下加工痕迹。这说明开片技术比新石器时 代有所提高。2、磋抹碾雕技术亦有所进步,刻划细阴线既平且直,这一点与商代玉器也是一致的,说明砣机的运用已较为熟练。3、玉器的造型对称严谨。4、 纹饰以平行的阴刻细线为典型特征。 夏代玉器的玉材: 三、夏代玉器的玉材:1、总体来看仍和新石器时代一样,就近取材,在此种限制之下,部分为带有石灰沁的杂色玉,其中少数为碧绿色;2、玉材多为河南独 山玉。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山西襄汾陶寺遗址 四、夏代玉器的主要遗址:1、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我国最早都城遗址) 夏代玉器的主要遗址 夏代玉器的典型玉器:1、玉琮 2、玉璋:玉璋或璋形器可分为若干种,最早发现于龙山文化遗址中。3、玉刀 4、玉戈 5、与钺 6、玉兽面:造型和良渚 五、夏代玉器的典型玉器 文化的玉兽面类似。 7、玉磐 、玉磐:通常用石灰岩打制而成,作倨句型,长 80~90 厘米。石磐和鼍鼓都是已发现的古代同类乐器中最早的珍品第三节 商代玉器的特点 一、玉器的风格特征:1、商代玉器可分为前后两期,其分界线是盘庚迁殷,早期距今
年,晚期为
年。2、商代早期玉器与夏代相比, 玉器的风格特征 尚无太大的变化,出土玉器种类数量都少,主要为圭、刀、璋等。3、商代晚期玉器有大的发展出土的玉器数量庞大,商代奴隶主和平民墓中也出土了不少玉 器,总数已有数千件。 玉器的品种:更加复杂多样,新增大量品种,五大类玉器都有。1、玉制工具:除斧、凿、锛、刀外,新增:刻刀、锯、镰、纺轮;2、礼仪玉器:璧、琮、 二、玉器的品种 璜、圭、璋、戈、钺、戚仍有,新增:矛、大刀;3、饰玉:动物形饰玉种类增加,达 30 多种,如鱼、鸟、龟、牛、玉龙佩等,新增:人物形饰玉,如人形佩、 4、生活器皿:新增:簋、盘、勺、匕、梳等。5、葬玉:少见,为贝形玉和玉握,偶见蝉形玉含。 工艺技术: (1)动物形象以板状体为主,包括璜形板状体、剪影式板状体; (2)人物形象为立体圆雕,具有象征性、装饰性、简单概括的艺术 三、工艺技术:1、造型: 处理特点,主要刻划头、眼、牙的特征。 (3)商代玉琮大都为圆筒状,有的腰微内凹,有的只是略具其形,没有特别的纹饰,玉色淡青,灰白者为多,与镯的 区别不明显。 (4)纹饰上,以素面的为多,纹饰简单,多为直线纹,少有兽面纹及随形动物纹。 (5)玉刀、玉璋、玉钺等器身都较薄,与商代晚期迥然不同。 2、工艺达到新高度: (1)浮雕、透雕、圆雕大量出现; (2)俏色作品诞生; (3)几何图案(早商)和阴刻线+平雕(中期)广泛使用; 3、青铜砣具的形成,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加了砣具的功能; 玉材: 四、玉材:和阗玉材的流入,使商代玉器数量增多;新疆和田玉,多为青玉,还有白玉和墨玉;当地产有绿松石、玛瑙、水晶和辽宁岫岩玉。 商代玉器主要遗址: 五、商代玉器主要遗址:1、河南郑州以及偃师二里头都发现有商代早中期的遗址;郑州铭功路商墓;辉县琉璃阁;湖北黄陂盘龙城楼子湾 六、商代典型玉器:1、玉戈,最长一件大玉戈是湖北黄陂盘龙城所出土的,长达 94 厘米。2 玉柄形器 3、兽面柄形器 4、圆形玉琮 商代典型玉器 商代晚期玉器的风格特征: 七、 商代晚期玉器的风格特征:1、安阳殷墟遗址所出土的玉器最多,妇好墓的玉器种类最全,品级最高; 另外,河北藁(gǎo)城台西村、河南罗山天湖等地 所出土的也很重要。2、玉器种类较夏代及商早期为多,走出了夏和早商以礼仪和兵器玉器为主的模式,装饰性加强。 、3、纹饰多姿多彩,较为流行的有几何 纹、动物及饕餮纹、雷纹、目纹等。4、技法上,双阴线并列形成一种阳线,效果十分强烈; 5、不同的玉器所用的纹饰固定, 具体而言,目纹大多为不出头的臣 字眼或双圈形凤眼;雷纹多出现在大角、颈部或动物身体前部;6、新玉器式样,如玉甲子版、玉簋、调色盘等器。7、曲线以短直线作成,直线多于曲线。8、 钻孔方面,较有特色的对钻孔仍大量使用,动物口部以多次钻孔凿磨而成。9、俏色利用, 在妇好墓出土黑白俏色玉龟、 商代晚期玉器:1、玉琮(礼器)2、玉钺和玉斧(礼器)3、玉璧(礼器)4、碧玉簋(礼器)5、龙形玉i 6、虺(huī)龙形玉i 八、商代晚期玉器 第四节 第四节 西周时代玉器 一、西周玉器的总体特征:1、时代公元前 1100 到公元前 770 年,共 330 年。2、早期玉器出土集中于关中地区。继承了晚商的传统品种,但数量较前代减少。 西周玉器的总体特征: 3、晚期出土玉器地域广、数量大,一个墓出土数百件并不罕见。4、西周已经有了较为健全的宗法制度《周礼》, 确定青铜器和玉器的使用方法;5、玉器主要 继承了商代的特点。西周玉器的纹饰就不像商代那样神秘和繁缛,素面和片状的玉器大量增加。6、佩饰玉,日用器具玉和葬玉大量出现、 玉器的种类: 二、玉器的种类:1、新增较多品种。葬玉少见,主要是蝉形。2、玉戈、玉琮小型化,玉圭呈细长形。3、西周玉器中玉璜甚多,说明西周时期盛行玉佩。这 是因为在西周“君子比德于玉”, 使玉成为君子的化身、形成佩带玉器的社会风气。4、玉组佩:以璜、环、珠、管等组成。5、玉鱼:几乎大多数西周墓中都有 出土玉鱼,常为片状鱼形佩。 三、西周玉器的工艺技术 1、纹饰丰富: (1)较商代更趋于图案化、抽象化,与青铜器的纹饰风格一致。 (2)常见纹饰即有写实性的、装饰性的,又有想象的。 (3)龙纹呈头尾相对、 双尾相交式,不同于商代的单龙单尾。 (4)西周的玉琮是光素的, 还有圭、璋、璧等器物 。 2、造型多样:主流趋于写实和高度简化,形象生动,通常采取夸大局部、不求形似、突出神韵的象征主义手法。 3、雕刻手法:工艺上除继承了商代的优点外,出现斜刻较宽的阴线刻槽,底槽深浅不一,呈倾斜形。此斜刻不见于商代,春秋后也极少见。 4、西周玉器取材:突出的一点是新疆和阗 tián 玉的使用比商代有所增加,以青玉为多,还有少量黄玉及墨玉,岫岩玉仍占一定的比例。 、 四、西周玉器的工艺特点:1、纹饰: 总体来看有纹饰的西周玉器少,纹饰主要有鸟纹、龙纹、兽纹、人纹和人字纹一起使用。此外,阴线鸟纹亦属常见。2、 西周玉器的工艺特点: 一面坡技术,是西周玉器的标志之一, 加强了纹饰的独立性,效果明显。在玉凤鸟纹饰表现最为突出。3、 、相对于商代而言,阴刻弧线较多也较细,而且多用 于纹饰细部的精心刻划,双阴线和阳线使用频繁。 西周典型玉器: 五、西周典型玉器:1、玉璧 云雷纹,直径 20、6cm 2、玉琮 鸟纹玉琮,其中装有红粉,当作器皿使用。 第五节 第五节 三星堆文化玉器 三星堆文化遗址: 一、三星堆文化遗址:距今
年,延续时间近 2000 年,即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至商末周初。 二、三星堆文物的总体特征:1、主要文物是青铜器,有造型各异青铜人头像,出土时面部均有彩绘,而且在耳垂上穿孔,用以挂戴耳环耳饰,与其它地方的 三星堆文物的总体特征 造型明显不同。2、出土的玉石器则以祭天礼日的璧、璋为多,有号称“边璋之王”的玉边璋。 3、还出土了许多象牙,金箔制品、 三星堆典型文物: 青铜神树 青铜神树:高达 3.95 米、集&扶桑&&建木&&若木&等多种神树功能于一身的青铜神树,其共分三层,有九枝,每个枝头上立有一鸟,它 三、三星堆典型文物:1、青铜神树 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鸟,而是一种代表太阳的神鸟。 2、铜立人 铜立人:堪称铜像之王的青铜立人像,高达 2.62 米。 3、青铜人面像 青铜人面像:有面具之王美誉、作为“纵目” 铜立人 青铜人面像 的蜀人先祖蚕丛偶像的青铜突目面具,最大的宽达 1 米多,最小的仅几厘米。其中有几个眼球凸出 16 厘米,鼻梁上有铸造留下的小孔用来焊接分模铸造的夔 龙纹饰。 4、纵目人面像 纵目人面像:中国最大青铜人面像, 阔眉大眼,眉尖上挑,双眼斜长,眼球明显突出眼眶,前端略呈菱形,中部还有一圆镯形的箍,眼球中空。 纵目人面像 5、金杖:长达 1.42 米,器身上刻有精美和神秘的纹饰,两只相向的鸟,两背相对的鱼,并在鱼的头部和鸟的颈部压一只箭状物,下端一组是两个戴齿状冠的 人头像。 6、金面罩 7、金箔太阳鸟 三星堆玉器: 四、三星堆玉器:1、玉璋第六章 春秋战国两汉时期玉器第一节 风格各异的春秋玉器 一、历史背景:1、时间:公元前 770 年-前 475 年,共 295 年。 2、政治文化:各诸侯国文化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楚、晋、齐鲁、秦、吴、燕文化圈。诸侯 历史背景 贵族以和田玉为珍宝,以玉熄战事、以玉求宽释、以玉得官爵。3、玉器分布:出土玉器分散,大宗玉器主要出于诸侯贵族之墓。 玉器的总体特点:1、春秋时期稍早的玉器,在器型、图案和做工上仍保留着西周玉器的遗风。 2、典型风格的是隐起或阴线刻的细密装饰型玉器。 3、 二、玉器的总体特点 春秋时期的玉器已由西周时的平面化、简约化,向隐起化、繁复化方向演变,为战国玉器的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三、玉器的种类和工艺技术:1、品种:无工具类玉器;礼器相对减少,玉璧和玉璜都较少;装饰用玉日渐盛行,佩饰大量增加,多为片状玉佩。2、玉质:进 玉器的种类和工艺技术 入以和田玉为主流的时代。3、纹饰:普遍排列规整、细密;云纹常见,龙身细长如蛇。4、工艺:铁制琢玉工具的使用,使镂雕、透雕、浮雕技艺娴熟。 春秋时期玉器:1、礼器玉器:素璧、素圭、素璋 2、玉璜:白玉璜 青玉璜 3、玉环:连体云纹白玉环 4、虎形佩 5、玉佩饰(云纹、兽面纹) 四、春秋时期玉器 春秋时期玉器纹饰特征: 五、春秋时期玉器纹饰特征 1、雕刻手法由平面到浮雕 2、动物纹样由具体到抽象 3、纹饰布局由疏朗到繁密 第二节 战国时期玉器 一、背景:战国时期,周室衰微,社会动荡。各诸候都大力制造青铜器、玉器,为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僭越活动作礼仪上的准备。这一时期学术思想百家 背景 争鸣,艺术上一派繁荣。冶铁业的发达和铁器的大量使用,使玉雕工具和碾玉技术改进,进而使玉雕业飞跃发展、再度繁荣。 玉雕工艺一改几千年来的单纯 简练和一味追求形似的古朴作风,转而以精雕细刻的工艺、生动传神的造型为特点。 二、战国时期玉器的总体风格特征 1、品种数量:玉器数量很多。以礼玉和饰玉为主,且增加了许多新品种,如玉带钩、玉剑饰、玉灯座等兼有实际用途和装饰性的玉器;玉环增多且样式新; 出现玉印;出现最早的组佩。璧、璜、琮等礼器较春秋时代又增加。 2、玉质特征:玉质优良。战国时期王侯用玉多使用和田仔玉,玉质细腻温润,光泽晶莹,青白色较多,偶见白玉。 3、造型特征:传统“C”形构造的龙变成了“弓”形 、 “S”形及其他更加活泼的造型。玉璧的形制和纹饰复杂,是战国时期最高制玉工艺水平的代表作。象 生玉器的风格更趋于写实,如,马的各部位刻画逼真 4、纹饰特征:纹饰类型多。一件玉器上有多种纹饰,如双层纹饰玉璧,三层纹饰玉璧。 纹饰满而密。玉器边线上加刻阴纹或阳纹边线。 5、工艺特点:铁器的使用使琢玉显示出高超的技艺,刻线细而利,走势扭曲委婉,古玩家称之为“游丝刻”―― 是战国到西汉玉器断代的一个重要依据。广 泛采用镂雕技艺。出现了活环技术。 三、战国时期玉器:1、龙形玉佩 2、战国早期龙形佩 3、龙凤玉佩 4、玉璜 5、玉璧 6、出廓璧 7、玉全佩 8、玉带钩 9、玉串饰 战国时期玉器 ?战国时期玉器纹饰特征 1、玉器纹样由抽象到几何:春秋时期玉器纹样虽然抽象,但大多保留有暗示性的头、眼睛和身体,到了战国时期,则看不出这种动物纹的抽象暗示,甚至最 能表现动物的眼睛也消失,玉器纹样主要是简化了的几何形云纹,并由此衍生出谷纹。 2、谷纹、蒲纹成为纹饰主流 :谷纹由云纹衍生而来,战国中期谷纹流行;谷纹有规律的排列则逐渐演变成了蒲纹,主要流行于战国晚期到西汉。谷纹和蒲纹 大都为浮雕,中间突起,拿在手上有扎手的感觉。 3、由浅浮雕到高浮雕。 :战国时期浮雕工艺水平臻于成熟,至战国时代晚期,高浮雕代表了玉器的最高水平。 ?春秋战国玉器的区别 1、工艺:在制作工艺上,春秋玉器无论是造型、线条还是碾磨均显得较为浑圆。战国玉器则棱角刚劲明确,线条清晰利落,同时镂空技法的使用较春秋更加 普遍,并且技艺格外精湛细致,就连镂空之外的内壁也琢磨的光洁明亮,一丝不苟。 2、纹饰:春秋玉器善用众多的抽象变形、肢解整体的龙纹充填器物画面,从而显得繁密不透气,粗看似有一种似是而非的模糊感。战国玉器装饰图纹较为稀 疏,常见的谷纹、云纹、勾连云纹、 “S”形纹、绞丝纹等,线条舒展流畅,工艺精细入微,主纹、地纹均清晰可见,观后使人赏心悦目。 3、神韵:就整体而言,春秋玉器在造型、构图、动态变化等方面较之战国玉器则显得神气不足,平静而呆板。战国玉器无论器面、边角或是布局,设计得当, 通体皆灵,充满了强烈的动感和勃勃的生机。其实这种奋发的气势和艺术的活力,也是战国时代的精神所在,战国人的气质、思想、使然。 战国典型玉器 :二十六节活环套连玉佩通长 48cm,现藏湖北博物馆。其中八个活环以镂空法琢成,不可拆卸,为国家一级文物中的精品。 第三节 汉代玉器 一、历史背景:1、时代划分:代分西汉(公元前 206 年-公元 8 年)、新莽(公元 9 年-公元 25 年)东汉(公元 25 年-公元 220 年)。 2、经济文化:两汉时期,由 历史背景 于社会稳定,国力强盛,玉文化也蒸蒸日上。从王公贵族到官宦人家甚至绅士富商等阶层日常用玉品种丰富、数量众多、加工工艺精湛。3、汉代玉器是中国 玉文化史上一个大的转折点,是一个弃旧图新的时代。考古出土的汉代玉器有上万件,遍布全国。 汉代玉器的主要特点: 二、汉代玉器的主要特点 1、玉器品种和变化: (1)传统玉器中,一些消失,一些罕见。礼器和仪仗器中的琮、璋、和戈、钺、 戚、刀、斧、铲、凿基本消失;饰玉中i、坠、管、 珠、和笄极少见到;璧、璜虽有出土,但大多已改头换面。 璧、圭可能主要继续用作礼仪玉器,璜、琥只作佩玉之用。 (2)大量涌现新的玉器种类:饰玉: 多种样式的玉带钩、四件成套的玉剑饰、玉簪;刚卯、司南佩、铺首、翁仲、避邪;心形佩、组佩、玉舞人等。陈设及实用玉器:高足杯、座屏、玉奔马、玉 鸽、玉熊、玉鹰等动物。 葬玉:汉代葬玉盛行,出土品数量多、种类全、形制新。 2、雕琢工艺:(1)圆雕、高浮雕、透雕的玉器和镶玉器物较前增多。(2) 动物形器, 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3)出现“汉八刀”的粗犷刀法, 常用于雕刻翁仲、殆蝉、玉猪等器物。(4)战国晚期的“游丝毛刀”在汉代使用更广。这细细的线装饰仍是用砣具修刻的结果。 3、纹饰的风格: (1)由以前的抽象为主转向以写实为主,玉环的纹饰优美多样,在佩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主要有云纹及变体云纹、谷纹、兽面纹、螭 纹、柿蒂纹、龙纹、虎纹、鸟纹、熊纹等。 (3)变体的云纹,最典型的是勾连云纹,通常把它和谷纹结合起来作地纹。 (4)兽面纹是西汉玉器纹饰相对统一的 纹饰,从大的铺首到剑硗顶端的兽面纹,都相当一致。 (5)螭纹的头部刻划简单,装饰在很多器物上,且多呈运动状态,身态扭成“S”形。 (6)柿蒂纹为新的 纹饰图案,似俯视的柿蒂,常饰于筒形高足杯下腹部及剑首的中心区域。 4、玉材:流行和田玉,特别是羊脂白玉。汉白玉驰名中外。其他玉石,西汉玉器中有一部分是蓝田玉和南阳玉所琢。 第四节 汉代的典型玉器 1、玉壁:1)汉代的礼器中玉璧居多,并有多种形式:①素面璧 ②蒲纹或谷纹璧 ③多纹璧(蒲纹或谷纹+鸟纹或兽纹)④出廓璧 ⑤变形璧 ⑥组合璧 (2)玉璧大 小不一,既有礼器的玉璧,也有配饰的玉璧;(3)纹饰多,除传统的纹饰外,还有双身龙纹、龙凤纹等。 (4)玉璧的用途与《周礼》所述有些不同,考古发现有 用大头铜钉穿过璧好,把璧钉在棺上随葬。第七章 唐宋元玉器唐代玉器-开玉雕之新风 第一节 唐代玉器 开玉雕之新风 历史背景: 一、历史背景:1、时间:唐代公元 581--960 年,共 380 年 2、政治经济:唐代国力雄厚,疆域远及西域,且与印度、古波斯等国有交往,经济、文化得以广 泛交流,多种文学艺术共同发展。3、文化艺术:唐代玉雕艺术活泼、开朗、奔放。所出现的新玉器形制和纹饰图案,是宋、元、明、清各代玉雕艺术发展的 基础 二、玉器的品种和数量: 玉器的品种和数量: (1)玉器的主流:与汉代相比,礼仪用玉和殉葬用玉大大减少,精品极少见到。主流是玉雕向装饰品、生活用品及陈设和玩赏品方向 变化。 (2)饰玉新品种:新增玉带、玉飞天、玉佛像、玉观音等,玉鱼、玉龟、玉器皿等也骤然增多。 (3)唐墓中出土了大量的金、银、铜和三彩器、瓷器, 唯玉器比较少见。但唐代推崇玉器,按规定只有皇帝、王公及三品以上官员才能佩戴玉带,也正因为玉器在唐代受重视,所以出土和传世的皆为精美之物 (1)由卷云纹构成的意云纹、水波纹、莲花纹、卷草纹; (2)人物图案:汉人、胡人、西亚人、骑士、文武侍、 三、 纹饰及图案:出现全新的纹饰及图案: 、纹饰及图案: 乐技人等; (3)动物图案:鹿、鹭鸶、雁、孔雀、鹤等; (4)植物图案:莲花、牡丹花、金相花等。图案趋于写实。 造型及工艺: (1)造型及图案多写实,题材广泛; (2)器表用阴刻线表现细部特征; (3)有强烈的雕塑感。 四、造型及工艺: 玉材: 五、玉材:从实物来看,基本是和阗玉的天下,而且白玉增加,青玉其次,少数为羊脂白玉作成。从文献记载看,于阗贡玉及玉器是毫无疑问的,但数量还不 太清楚,大致较少,同时民间所获得的玉材也不多。 三、唐代的典型玉器 1.玉带饰:又称带挎,新创的玉器品种,官员礼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使用时间从唐至明 玉带饰: 玉带饰 3.镶珠宝玉带 :出土于陕西长安县南里王村窦墓,是年代最早(公元 627 年)且最为豪华精美的玉带。其工艺似乎受西域波斯的影响,具有很高的工艺学 . 和美学价值。 4.玉带 :1970 年出土于西安南郊何家村窑藏内。很可能是唐代皇帝的御用品。 . 5.玉带 :1987 年出土于西安市西南郊丈八沟的唐代陶罐中。 . 6.牛首羚羊角玛瑙杯 :出土于西安何家村,杯长 15.5cm,高 6.5cm,口径 5.9cm,整个器物瑰丽晶莹,金玉辉映,集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体。 . 7.白玉镶金镯: 出自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新疆白玉,此类镶金饰的玉器还有白玉嵌金佩、金镶玉步摇等,是一种时代的风尚。 白玉镶金镯: 白玉镶金镯 8.镶金镶宝手镯: 1970 年出土于西安南郊何家村窑藏内,外径 8.1 厘米,内径 7 厘米。 .镶金镶宝手镯: 9.玉步摇: 唐代新制的玉器品种。步摇之物汉代就有出现,据有关记载,是由北方少数民族首先佩戴的。 10.白玉八瓣花形杯:椭圆体八瓣花形,杯身尚刻有卷草纹,纹饰题材取自西域,为新疆白玉所制成。11.青玉流云单柄杯:杯柄及身皆由似流水般的行云纹装 白玉八瓣花形杯: 白玉八瓣花形杯 饰。 13.玉飞天 玉飞天: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飞天是是佛教与汉文化融合的结果。辽金时期亦有玉飞天,但唐时面相丰满,尤其身下的卷云纹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14.白玉蹲狮 白玉蹲狮:鼻形与东汉玉马鼻相似。唐代线刻动物都是分尾,有两分和三分之别。 白玉蹲狮 15.玉册 铭文玉器,最早始于战国,多用于礼仪方面。 玉册: 玉册 16.花卉纹钗 :出土于唐兴庆宫遗址,为唐代新制的玉器。 花卉纹钗 17.嵌金玉佩 1980 年出土于西安孙家湾大明宫遗址。高 4.5cm,底边长 4.8cm,厚 0.3cm,玉色洁白温润,具有西亚风格。 .嵌金玉佩: 18.龙首形构件:长 18cm,宽 7.5cm,高 10.2cm,出土于西安市郊唐曲江池遗址。以青玉制成,外形为一圆雕龙首,巨目外突,眉梢回卷,长吻高翘,阔嘴露 .龙首形构件 齿,长胡后卷,头上雕出双角,颈后平齐,此龙当出为建筑或家具之构件,气魄宏大,雕琢刀法劲健有力。是目前所见唐代玉器中最大的一件。 19.玉棺椁(guo): 长 6.5cm,宽 3.1cm,高 4.8cm,各部分均可拆卸套合,棺底部背面琢成凹槽形,四边镂雕出十个门形孔,孔上下均刻阴线,其棺内装有舍 .玉棺椁( 利子,并将玉棺再放入水晶椁内,工艺十分精湛。 宋代玉器( 第二节 宋代玉器(仿古) ) 一、历史背景:1、时间:公元 960 年--1644 年,计 680 年。 2、经济文化:经过唐末五代的长期战乱,北宋的统一带来了文化、经济的繁荣。民族融合的进 历史背景 程,对工艺美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礼制复兴:设立议礼局和礼制局,对玉礼器的定义和使用有详尽诠释。 4、宋代仿古玉的兴起,究其原因, 也是恢复礼制所引起的。议礼局“诏求古器,更制尊、爵、鼎、彝之属”,这一举措使仿古玉成为宋玉的一大品种,并延袭到清代。 5、北宋起兴起的金石学, 引发了士大夫们收藏古董的兴趣,销售玉器的市场应运而生,经营仿古玉和市俗玉。 二、宋代玉器的特点 1、仿古玉器的形制:宋代沿用唐代按照礼书制作玉制礼器的做法,璧、琮、圭、璋、璜、琥又被使用。宋代的仿古玉都是有本而作,依古物或图谱仿制。 2、生活化玉器:宋代玉器还有一个最大的特征是其世俗化倾向,不仅器物中日用品占了多数.且纹饰也多取材于生活,如蝴蝶、荷叶、蜻蜓等。 3、玉器种类:从总体上看,较以前有很大变化。已无玉制工具和葬玉,此时的玉器可归为五类:饰玉、实用玉器(器皿、文具) 、陈设玉器、仿古玉器(仿古 玉礼器、仿古铜器形玉器) 、礼玉。 4、玉器的纹饰: (1)时作和仿古玉器并行发展,使宋代玉器纹饰变得复杂多样。 (2)新出现的有龙穿花纹、绶带鸟纹、灵芝云纹。另外,云雁纹、孔雀纹、 荷叶龟巢纹、竹节纹、鹤纹、鱼纹都富有新意。 (3)出现前所未有的多层立体镂雕。 5、工艺特色:宋人治玉习惯称“碾”,与使用的加工工具有关。宋代部分玉器的碾琢有唐代遗风,如青玉人物带挎,平地起刀,用剔地法碾琢隐起样的纹饰。 宋玉最大的特点是镂雕技艺广泛使用,从出土的实物看,有青玉镂空折枝花佩、透雕折枝花锁,技术娴熟,写实性很强,明显受到宋代绘画的影响。 三、宋代的典型玉器 1.玉册 玉册 2.玉鹿纹八角杯 玉鹿纹八角杯:对称的双螭耳,杯身六面以卷草纹作地,上有隐起的跪卧状鹿纹及如意云纹,是仿唐代金银器的杰作。 玉鹿纹八角杯 3.青玉镂空折枝花佩 青玉镂空折枝花佩:折枝花玉饰为新出现的品种,花朵刻划较圆,枝叶叠压处理灵巧,具有浓郁的清新气息。 (北京房山县长沟峪北宋墓出土) 青玉镂空折枝花佩 4.云璧连环器 雕有云纹的片状玉器是宋代新出现的器型。云璧连环由一块玉琢成工艺精湛。 云璧连环器:雕 云璧连环器 5.宜子孙出廓璧 宜子孙出廓璧:宋代仿古汉代玉器,透雕螭纹。6.透雕玉佩 透雕玉佩:宋代仿古纹饰,刻有圆头螭纹。 宜子孙出廓璧 透雕玉佩 7.仿古螭龙玉璧 仿古螭龙玉璧:玉璧上饰以圆雕的螭龙螭虎纹。宋代以前的玉璧没有这种饰纹。 仿古螭龙玉璧 8.巧雕玉器 巧雕玉器:宋代注意巧色和应用,常留红皮、黄皮,与沁色的区别是颜色浅的地方有刀痕,是去皮较多造成的。 巧雕玉器 9.婴戏图玉器 婴戏图玉器:以儿童形象为题材的玉器装饰图案。出现于战国,盛行于宋元明清历代。 婴戏图玉器 10.跪卧玉鹿 .跪卧玉鹿:(1962 年出土于北京师范大学,属北宋时代玉器,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11. 折枝花卉锁 :1974 年出土于北京房山县长沟峪石椁墓,属北宋时期玉器,润泽晶莹。&长命锁&形象,表现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多层、 . 透雕玉器花锁。 12. 竹节饰 1974 年出土于北京房山县长沟峪石椁墓是目前所知最早的以翠竹为饰的玉器。 . 竹节饰: 13. 鹤衔枝佩 1974 年出土于北京房山县长沟峪石椁墓,以上三件玉器充分表现出北宋时期写实主义花鸟画对玉器业的影响。 以上三件玉器充分表现出北宋时期写实主义花鸟画对玉器业的影响 以上三件玉器充分表现出北宋时期写实主义花鸟画对玉器业的影响。 14. 玉《政和通宝钱》:1974 年出土于北京房山县长沟峪石椁墓,直径 2.8cm,为方孔圆钱式,上琢《政和通宝》四字, 政和通宝钱》 《政和》是北宋徽宗的年号,玉钱质 . 地白润。 15. 兽形砚滴: 宋朝玉器,高 6.6cm,长 14cm。器材取材于传说的龙生九子之一虺蝮 . 兽形砚滴 16.童子佩 :童子佩是宋代世俗化、生活化的代表性玉器。传说若小孩佩了,则有健康成材之兆;而成人为佩,则预示“连生贵子”。 . 17.兽耳云龙纹炉 清宫旧藏,宋代作品,为仿青铜器簋的造型而制,足底内阴刻清乾隆御题诗句。 .兽耳云龙纹炉: 18.莲花冠 :宋代作品,此器虽是传世品,但莲花纹中附有早年出土时的土浸。 . 19.孔雀形簪 :1974 年出土于北京房山县长沟峪石椁墓,属北宋时期玉器。 . 20.双股钗 1974 年出土于北京房山县长沟峪石椁墓,属北宋时期玉器。 .双股钗: 21.折枝花饰 :1974 年出土于北京房山县长沟峪石椁墓,属北宋时期玉器。镂空成孔可作佩饰或嵌饰用,整器抛光极好。 . 22.玉斧 宋代玉器,玉斧造型简单,琢磨力求朴拙,宋代仿古之作。 .玉斧: 辽金玉器( 第三节 辽金玉器(北方民族特色) ) 辽代玉器(公元 916~1125 年):考古发现的辽代玉器较少,其玉器种类主要有玉飞天、玉带、玉水盂、玉盒、玉砚、肖生玉器、玉佩。从种类、造型风格 一、辽代玉器 看,辽代玉器明显继承唐及五代玉器的传统而受宋玉影响较少,这可能是由于在北宋建立时辽玉已基本形成体系。 1.成组佩玉 :1986 年出土于内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辽代陈国公主与附马合葬墓中,每一种动物长 4.1-7.5cm,厚 0.5cm。由 6 件玉饰与金环链串合在一起,其中 成组佩玉 上端为镂雕扁长方形花状饰,下结五条金链的一端,金链的另一端分别结镂雕的双龙、双鱼、双凤和飞鱼、鱼形玉饰。出土时这套佩玉置于公主胸腹之间。 2.金链白玉竹节壶 金链白玉竹节壶:盒盖和盒身碾成竹节形,简单的阴刻纹饰纹,中空,从两侧上下贯耳穿系金链,把盖与身连在一起,金链下面两端各有一金镶蓝玻璃饰,色 金链白玉竹节壶 彩搭配耀眼,继承了金镶玉的传统风格。羊脂白玉质, 1967 年辽宁阜新塔营子辽墓出土。 3.青白玉镂空飞天 青白玉镂空飞天:辽代飞天形象与唐代有所不同,多为侧面像,手臂置胸前,身体的转侧及衣纹的刻划亦有特色,身下所饰云纹也已发生变化,不再是三叉卷 青白玉镂空飞天 云纹。 金代玉器(公元
年) :其种类主要为肖生玉器、玉器皿,以及大量花鸟鱼虫图案的装饰艺术品。金代继辽代以后而雄踞中国北部,玉器工艺在 二、金代玉器 保留本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上承辽代玉器的传统,同时又受到宋代玉雕工艺的影响,其艺术风格颇具特色。一种以鹘、天鹅为主要图案,陪衬以镂雕的花卉、 水草,鹘体态小巧,矫捷勇猛,天鹅则惊慌失措,仓惶躲匿。学术界将这类玉称为“春水玉”。另一种以虎鹿为主要内容,附琢以山石、林木,或单面雕,或双 面雕,虎多作蹲状,鹿有个体也有群体。学术界将这类玉称为“秋山玉”。 1.虎鹿鹰鹊双面玉雕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一面雕一猛虎,前肢直立,后肢伏卧,虎尾朝前盘曲,呈回首仰视蹲踞状,隐藏于崖底树枝之下,伺机捕食。 . 崖上有两只鹿向前奔跑,似乎已发现猛虎。另一面左下方岩石上雕一只雄鹰,呈回首凝视伫立状。在枝繁叶茂的檀树上方雕三只鹊鸟展翅飞翔。此器一派生机 盎然,表现出浓郁的山林情趣,是“秋山玉”的代表作。春水玉(故宫博物院藏) 第四节 元代玉器 一、历史背景 1、玉器风格:元代玉器是在宋和辽金玉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造型和纹饰方面有所发展,进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元代仿古玉多,“春水”、 “秋山”玉继续出现,并出现了玉帽顶、玉押等新品种,大件玉器以北京团城渎山大玉海为代表。2、玉器生产:元代仿效宋代官办玉作,先后设立了“诸路金玉 人匠总管府玉局提举司”、“上都大都路貂鼠软皮等局提领所玛瑙玉局”、“杭州路金玉总管府”三大官办玉作管理机构,管理玉器生产。 二、元代玉器的特点 1、玉器的种类:具有北方民族特色的玉虎、鹿、天鹅;大玉瓮、贯耳盖杯、双人耳礼乐杯、菱霄花饰、樽、带钩、带板等。 2、元代玉器的选材:元代新疆在蒙古人统治范围之内。据史料记载,元帝曾让西域国手为其制作九龙帽顶,说明新疆不仅产玉,而且治玉水平也相当高。由 于玉材需求量大,也有一些杂色玉。渎山大玉海是有史以来最大的玉雕制品,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大元帝国的气势。 3、元朝玉器的纹饰图案: (1)元代玉器纹饰图案具有浓厚的北方民族生活气息,有鹿、虎、鹤、龟、龙、凤雁、花果、松树、连珠纹等。 (2)最常见的图案 是春水玉的鹘攫天鹅纹、秋山玉的“伏虎林”、龙纹、螭纹、云纹、鸟纹、花卉纹等,每一种纹饰都有时代的特征。 (3)元玉中龙纹特征最明显,长发后飘,多 道细阴线刻腿毛,秃尾,有的胸部有一些横节纹。 (4)动物身上的横节纹最早出现在西汉的马上,宋代极少,到元代就比较突出了。 (5)虎纹多为波形的细长 尾,虎身有两排双阴线纹 4、元代琢玉的特色: (1)元代玉器时兴俏色,喜欢在动物纹部位留黄或褐色的玉皮,也有的是黑色或做黑。 (2)镂雕技术又有新发展,多层透雕广泛应用。 春水玉中的水草纹即多用此法琢成。刀法上粗细结合,动物的肢节部分旋削有力,而有的细阴线则排列紧凑,密而不乱。深雕细磨的方法也是元玉特色。 (3) 雕琢技艺中既有粗又有细,粗刀法浑厚,颇具仿古风味;细雕法细得出奇,如镂雕穿花饰片。 三、元代玉器的典型器物 1.青玉龙纹双耳活环樽:前后皆刻有龙纹,腹部以回纹作地,刻弦纹、云雷纹,是元代仿古玉的典型器物。传世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青玉龙纹双耳活环樽: 青玉龙纹双耳活环樽 2.玉贯耳盖瓶 :玉料呈青色。瓶盖面上隐起四个如意形的云头纹;瓶颈配饰双贯耳,宽腹圈足,口腹之间饰有四圈弦纹,其余部分光素无纹(安徽省范文虎墓 玉贯耳盖瓶 出土,安徽省博物馆藏) 3.双人耳礼乐杯 4.镂雕桃形杯:此器为迄今所知以桃形雕制成玉杯的最早出土遗物。 1960 年江苏省无锡市裕墓出土,无锡市博物馆藏 镂雕桃形杯: 双人耳礼乐杯 镂雕桃形杯 5.海青击鹄环:羊脂玉质。又称春水玉,题材源于辽代契丹春季猎鹅的活动。以镂空手法描绘海东青攫天鹅的情形。江苏无锡市大浮乡钱裕墓出土 海青击鹄环: 海青击鹄环 6.秋山玉:描绘奔走在高山密林之中的麋鹿、猛兽,树叶大而圆,是辽、金、元都喜欢的题材,源于秋季的狩猎活动。 秋山玉: 秋山玉 7.玉凌霄花嵌饰 8.五爪玉龙 9.玉虎纽押:押是元代印章的别称。印信以花押为纹。印章最晚始于战国, 玉虎纽押: 玉凌霄花嵌饰 五爪玉龙 玉虎纽押 10.玉虎纽押:押是古代文书契约上签字或代替签字的符号。此押青白色玉料,押纽为一凸雕的猛虎,印面有阴文的印押符号。安徽省范文虎墓出土安徽省博 玉虎纽押: 玉虎纽押 物馆藏 11.玉带板 玉带板 12.海东青(鹰鹘)啄雁图 1960 年出土于江苏无锡市钱裕墓中。属“春水玉”。 海东青( 海东青 鹰鹘) 14 凌霄花饰:凌霄花、牵牛花是宋代流行的纹样,在元代仍受喜爱,可见世俗题材的玉器已深入人心。15.渎山大玉海(大玉瓮、玉酒瓮、酒海、玉钵) 凌霄花饰: 渎山大玉海( 。 渎山大玉海 大玉瓮、玉酒瓮、酒海、玉钵) 直径 1.35m,高 0.7m,重约 3 吨。其外雕满了海龙、海马、海猪、海羊、海螺、飞鱼、青蛙等动物、兔首的奇异禽兽以及海水旋涡和浪花等,具有重要的历史 意义和艺术价值。 采用了深浅浮雕,从而使画面得以清晰地托出,加上其玉质软硬差别和必须使用旋转工具琢制,在加工过程中,难度相当大。此玉瓮以体积大、琢工细、纹饰 美而称奇,为我国历史上玉器生产中的第一件大作品。现保存在北京北海公园的团城里,供人观赏。材质为黑、绿、白交杂的软玉。第八章 明清玉器第一节 明代玉器 一、历史文化: 1、明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商品化生产颇具规模,玉器制作也进入一个新的繁荣期。 2、明代的琢玉工匠不再像元代那样受官府完全控制,在 历史文化: 轮班或以银代役之后,工匠可以自主生产。这样,一是形成了北京、苏州南北两大治玉中心;二是活跃了民间玉作,使民间玉与宫廷玉共同发展,并驾齐驱。 3、文人画风对明代玉器有很大的影响,松、竹、梅、兰等是明代玉器常见的题材,为祝科举顺利、升官发财福禄寿喜等吉祥图案流布很广。4、受道教影响, 常用松鹤类的图案。 二、明代玉器种类的特点:明初继承了宋、元的种类、特征、 明代玉器种类的特点: 1、代表性种类:礼玉:玉璧、圭(镇圭、脊圭、谷圭) ;饰玉:玉坠、玉佩、花形玉纽;实用装饰玉:玉带、带钩、带扣、玉簪、方形玉牌;实用器皿:玉盒、 : 玉杯、玉壶、金托玉执壶;文房用品;陈设玉器:玉插屏、悬磬、玉山子、盆花、圆雕玉人玉佛、玉兽、玉花卉等。 2、礼玉的特点:礼器中发现较多的玉圭有好几种,乳丁纹玉圭,中有的乳丁较大而疏,有的则较小;还有饰七星纹的,下部略窄。而有关文献中记载的片状 玉琮,尚无出土,传世品中有光素无纹的。玉璧用作礼器的少,比较注意图案的布局和外形的雕琢,饰螭纹和乳丁纹等。 3、仿古玉器的特点:明代的仿古玉主要有簋、壶、觚、角形杯、鼎、炉之类,纹饰取材于青铜器、金银器等。仿古玉的数量明显比宋元时期增多。 4、佩饰玉器的特点:重新建立的明代佩玉体系富有新意,种类复杂多样,涉及到人的全身,组玉佩的出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定陵出土的白玉组合佩与以 往历代有所不同,是以叶形、心形、菱形小玉片穿连而成的,中间还有一些响声的小件,这可能就是所谓的“玉禁步”,佩戴后走路不可急促,借以规范女仪。 5、圆雕的动物形佩比宋元时期有明显增加,马、牛、羊、狗、猫、人物、鱼都有,比较注重于外形刻划,细部处理不够精细。上海浦东嘉靖二十三年陆琛墓 出土的白玉童子是明代玉童的代表,制作上较宋代略有变化,脸部刻划用深打磨的方法,使五官突出。 6、玉带钩仍是常见的腰饰,以螭纹带钩最多,上海和苏州发现较多,身窄而厚,螭纹较有特点。玉带饰的时代特征也是显著的,纹饰题材多样,有云龙纹、 人物、动物、双鱼等。带侉的形状则有方形、长方形、心形,多层镂雕,内外相错,有丫双明透”之称。 7、提携出现于宋元时期,此时环宽,且略大于身;而明时环、身之宽度相同,且有的是活环。 8、此外,还有发簪、帽正、花扣、玉牌、香囊等。 二、明代玉器纹饰图案的特点: 明代玉器纹饰图案的特点: (1)大量出现民俗和故事性内容的题材,如“太白醉酒”“刘海戏蝉”; (2)丰富的动物图案:龙、蟒、凤、狮、虎、鹿、羊、马、 兔、猴、鹤、鹅、斗牛、飞鱼等; (3)植物图案:菊花、牡丹、荷花、葵花、兰花、石榴花、灵芝、山茶花等; (4)盛行以图案为底纹或边饰:万字、喜字、 寿字、流云、朵云、波浪等; (5)图案有谐音隐喻之意,如马背踞一猴为“马上封侯”。明代玉器的工艺特点: 三、明代玉器的工艺特点:1、 琢工刚劲有力、粗犷浑厚,往往忽略细部的琢制; 2、前期保留元代的深层立体雕刻,中期出现分层镂雕手法; 3、玉雕胎 体比较厚重,尤其是杯、壶等器皿; 4、掏膛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提高; 5、仿古玉器的技艺日臻成熟。 6、子刚牌: (1)陆子冈是明代中晚期苏州专 诸巷著名的治玉大师。据《太仓州志》记载,他可以不用解玉砂,操刀雕刻,作品广受欢迎,故而能与士大夫为朋侪(chái)(2)在当时就有伪冒其名款的玉 。 器出现,现存的勒款多不同,有“子冈”、“子刚”、“子岗”几种,其真伪尚需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仔细辨别。 四、明代玉器的玉材特点;1、明代玉器的材料主要是新疆和田玉,但是对玉材的选择不精,白玉少,青玉色调也不是很好,给人以白玉不白、青玉不青的感觉。 明代玉器的玉材特点 2、玉材的输入方式有两种:一 是西域如哈密等地的转贡;二是贸易的方式,一些优质的玉材往往是通过后一种方式所获得的。 明代的典型玉器: 五、明代的典型玉器: 1.白玉带饰:龙纹,明代初期典型的玉带饰。按明制,只有帝、后、妃、诸王、驸马、公、侯、伯及一品官员才能穿用玉带,而且以挎数区分尊卑高下,不能 白玉带饰 白玉带 违例。 2.玉出戟方觚 gū(古代酒器 )3.玉山水人物纹方盒 4. 子刚”杯 此器是迄今所知带“子刚 款玉器出土文物中极难得的一件稀世珍宝。 5.子刚牌 6.玉竹筒形杯 7. 玉出戟方觚 ū 古代酒器 玉山水人物纹方盒 . 子刚 杯 此器是迄今所知带 子刚”款玉器出土文物中极难得的一件稀世珍宝。 子刚牌 玉竹筒形杯 “子刚 ( 子刚 款玉器出土文物中极难得的一件稀世珍宝 ) 玉荔枝纹F yí:这种以植物为创作题材的作品,代表了明早期的玉器纹饰以写实为特点的艺术风格。 :这种以植物为创作题材的作品,代表了明早期的玉器纹饰以写实为特点的艺术风格。 8.玉花形杯:玉料呈白色。杯形如一朵盛开的五瓣花,并以藤状枝叶饰杯柄和杯托。玉杯雕刻精细圆润,是明代最精美的玉器之一。 玉花形杯: 玉花形杯 9.白玉碗:1956 年北京定陵万历墓出土,通高 15cm,金盖重 148g,金托盘重 325g,现存北京市定陵博物馆。玉碗内外琢磨,光洁晶润,质如凝脂。金质碗盖 白玉碗: 白玉碗 三层陀起,镂雕龙草纹饰,顶为莲花形钮。金质托盘中心突起碗托,沿边一组浮雕云形纹饰,盘面满錾线刻龙纹。此碗金玉结合,珠光宝气,相映生辉。素玉 的简洁与金质的繁缛形成强烈的对比,显示出工匠的用心良苦。 10.玉圭 明代的礼器发现较多的是玉圭。} 明代的礼器发现较多的是玉圭。 .玉圭{明代的礼器发现较多的是玉圭 11. “八仙 纹玉执壶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通高 27cm,口径 3.9-6cm,执壶是扁圆形。盖顶之钮,是一寿星老人骑于鹿背;器腹两侧线浮雕加线刻饰“八仙 八仙”纹玉执壶 八仙 图”。两面各饰四仙及一阳文草书五言诗,在诗文与八仙之间点缀仙鹤、灵芝草、祥云及松、竹、梅。此器为明代推崇道教的皇帝宫内饮酒用器,玉质之精, 饰纹之美,均为明代实用器皿之最。 12.龙纹带板 13.玉刚卯、玉严卯 14.垂导宝石花佩 15.螭纹竹筒杯 . .玉刚卯、 . . 16.芦荡鹭鸶炉钮 17.碧玉卧牛 18.双螭耳杯 19.云蝠花瓣洗 20.莲瓣寿字壶 . . . . . 21.童子扶寿 22.寿星乘鹿 23.莲生贵子 24.童子执莲 25.万象更新 26.浣纱女 . . . . . . 27.双螭带扣 28.龙螭带钩 30.镂雕孔雀牡丹纹嵌饰 31.镂雕葵花绶带纹嵌饰 . . . . 32.透雕松鹿纹嵌饰 33.透雕飞天 1 对 34.圆雕执荷童子 35.镂雕花蝶簪 . . . . 36.少狮太狮 37.花瓣形白玉杯(北京首都博物馆藏) 花瓣形白玉杯( . 花瓣形白玉杯 北京首都博物馆藏) 薄胎盛行于清代,从出土唐朝薄胎八瓣花形杯和明朝薄胎五瓣花形玉杯来看,玉器薄通顺工艺应该说有了很长的历史。 薄胎盛行于清代,从出土唐朝薄胎八瓣花形杯和明朝薄胎五瓣花形玉杯来看,玉器薄通顺工艺应该说有了很长的历史。 38.白玉杯(北京明十三陵定陵出土)39.f(lu)瑞玉熏炉(明)40.白玉带板(明)纹之美,均为明代实用器皿之最 白玉杯( 瑞玉熏炉( 白玉带板( 白玉杯 北京明十三陵定陵出土) f 瑞玉熏炉 白玉带板 登峰造极的清代玉器(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清代玉器(数量多、制作精美、玉石的材质多) 一、历史文化 :1、清代玉器,无论是玉材的选择、玉材的数量、生产规模,还是玉器的数量和品种、加工技术、纹饰都远非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可以相提并 论。堪称中国古代玉雕史上最后一个高峰。2、玉制的全盛时代是乾隆时期,乾隆皇帝非常喜爱玉器,每遇喜爱的事物,必作御制诗志之,并雕琢大型玉器以 显文韬武略。对夏、商、周三代的古玉器进行广泛收集、鉴别,甚至改制。3、清代金石学发达,不仅有《古玉图考》等玉器研究著问世,还出现了一些大的 收藏家,他们也投入玉器的研究,其成就远超前代。 二、玉器的品种和特点 : 1、礼器、佩饰、生活用器宫廷玉器民间玉器:新品种大量涌现,以佩饰、实用玉器和陈设玉器为主,且品种和特征大多不同于各历 史朝代。如鼻烟壶、烟嘴、翎管等新品种;盛行山子、屏风 彝、鼎等大型陈设玉器。2、礼器:有少量礼器,如璧、圭、特磬、爵、册,有仿汉代的,有按当 时人理解琢制的。3、佩饰:玉佩有许多新品种: (1)翎管是清官帽上插羽之用,多用白玉或翠玉制成。 (2)发簪一般长 30cm,中部扁宽并雕有各种纹饰图案。 (3)扳指在清朝很多,用于玩赏或拉弓。 (4)玉锁呈薄板状方形,上有一横梁,双面纹饰。 (5)香囊,有花篮型、葫芦型、瓜棱型等,表面饰寿吉等字。 4、生活用器: (1)碗:又大又薄的精品。 (2)杯、盏:形制多样,耳柄变化。如斗形、荷叶形,单柄或双柄雕龙或螭。 (3)圆盘:有平盘、碗式盘。青玉素 面玉制诗盘和薄胎碧玉菊瓣盘最有名。 (4)执壶:有羊首壶、凤首壶等。有柄和流。 (5)尊:盛酒器。有鱼篓形、瓜棱形、石榴形、三羊形等。 (6)钵:有云 龙、云蝠、云螭、写经、七佛钵等。 (7)盒:形状多样,如圆盒、椭圆盒、菊瓣盒、竹节形等。 (8)鼻烟壶:兼有放鼻烟与玩赏功能。早期为仿鱼、茄子、古 瓶形; 5、陈设玉器: (1)仿古类:鼎、彝(酒器)、簋、鬲 lì(古为煮饭之器即锅 )、觚等。仿古玉器的仿古对象广泛,自商周至秦汉都有;有形制、纹饰仿古;有作旧 (沁色) ;有的在同一器物上同时并用龙山、西周、宋代三个朝代的纹饰,并刻上乾隆铭文。 (2)新型玉器:花觚、花插、香亭、香炉、香熏、悬磬、悬钟、 山子、佛、人像等。 (3)山子:立体山水雕,点缀人物、车船、建筑,或以名家画为素材再创造。6、文房用品:有实用的文具和非实用的玩赏品。笔管和笔 斗;素面较多。 (1)笔筒:外面常有浮雕图案。 (2)笔架:有山形、花枝形、五子形等。 (3)砚:有凤背、卧鹅等造型。 (4)镇纸:细长条形,有的雕成动物 或人形。 (5)臂搁:器表雕有图案或诗词。7、宫廷玉器:精美的玉器基本上都曾为皇帝所拥有;器来源有专门琢制、民间进贡、从民间收购;其玉质为和田 玉中的优质玉和翡翠。此外,清代宫廷玉器中还有很多用旧玉 (古玉器)改制的玉器。由于宫廷玉器制作精美,收藏价值大,在古玉市场上的售价也十分可观。 8、民间玉器:民间百姓也十分喜爱玉,玉器品种、风格与宫廷玉器基本一致,但制作工艺往往不如宫廷玉器精美,同时玉质则主要是岫玉和独山玉。 三、清代玉器的纹饰特点 : 1、清代玉器大体沿用明代的图案纹饰,有的雕琢更加精细,甚至出现艺术水平逊色于技艺水平。2、清代中期玉器纹饰题材十分 广泛,既有传统的松、竹、梅、蟠螭、云纹,也有象征吉祥喜庆的羊、蝙蝠、寿桃、象等。3、纹饰也有时代特征,以龙纹的变化最明显,即颊瘦,眼更凸, 身子更灵活,胫骨后的凹槽更明显,腿毛也较多。 四、清代的琢玉技术 : 1、清中期琢玉工具是水凳,已有相玉、剖料、定器、切错、定型、出糙、定章、上花、上光等步骤。2、凡阴线、阳线、隐起:镂空等 技法,已十分全面,而且多种技法的结合使用,已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3、打磨、抛光极细,仿古玉器上的纹饰线条工艺也很精细,抛光度高,无砂碾毛刺。 4、为了追求古旧感,一些古玉被染色、做旧,这样新器也颇具古旧感。5、这一时期玉作坊几乎遍布全国,内府有养心殿造办处和如意馆,苏州、扬州、北京、 广州、杭州的玉作坊也不少。 五、雕刻工艺上的特色 : 1、大、薄、精、新具体表现为:2、大型玉雕是琢制水平的标志之一。如乾隆一朝就有多件千斤以上玉雕作品问世。3、一些大碗, 盘子,瓶,花熏等薄得近乎透明。4、雕琢工艺精湛,高浮雕、浅浮雕、线刻、刻款、多层透雕等多种技艺巧妙结合。5、作品构思奇妙无比,巧妙利用皮色创作。 6、玉雕作品直接表现自然。7、玉器上刻诗、刻词、刻年号、刻吉祥语。 玉材的特点 六、玉材的特点 : 总体特点是玉材较多、质量较好、品种多样。1、清代玉器主要选用新疆和田玉,后来选用部分翡翠,清代晚期翡翠渐多;2、民间玉器除了 用和田玉外,还是用南阳独山玉、辽宁岫玉等;3、玛瑙、水晶、碧玺、绿松石等也少量应用。 七、玉器种类 : 一、仿古玉器 二、玉制器皿 三、玉山子: 大禹治水图玉山”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件玉器。2.会昌九老图玉山 4.秋山行旅图玉 玉山子: 大禹治水图玉山 “大禹治水图玉山 山第九章 玉器形制的演变第一节 玉琮的演变 一、玉琮兴衰 3000 年:1、起源:据研究玉琮渊源于手镯。2、用途:玉琮是祭地的礼器,即“以黄琮礼地”。大琮代表皇后的爵位。 3、玉琮的兴衰演化:发源于良渚文化早期,盛行于良渚文化晚期到商代,西周开始渐渐衰落,到汉代逐渐消失 二、玉琮器型和纹饰的变化: 时代 形制特征 良渚文化早期 良渚文化中期 良渚文化晚期 商代 春秋战国 内外均圆 手镯形 内圆外方 方柱与圆呈切线 内圆外方 割线 上粗下细 内圆外方 割线 上下同粗 内圆外方 有特殊者长短 短 单节 变长 几节 最长 33cm 多节 变短 小于 10cm 短纹饰 细阴线刻兽面纹 复杂精细兽面纹 较简单兽面纹 双刻浮雕兽面纹 素面为主,有云纹汉代 内圆外方 有鹰座 射长 短 基本素面 第二节 玉璧的演变 最有生命力的礼器――璧 一、 最有生命力的礼器 璧 1、起源:据研究璧由石斧演化而来。产生最早,使用年代之长, 数量之多,出土地域之广是其它玉器无法相提并论的。 2、用途:主要作礼器:祭天,即“以苍璧礼天”;还可作礼玉:随葬品;小于 5cm 的璧。也可作饰玉。 3、演变:战国两汉达到鼎盛,出现玉璧的新形制和新纹饰,制作最为精美。汉以后则主要是仿古玉璧,数量较少,一直延续到清代。 二、玉璧的演变 1、起始期――新石器时代到夏代: (1)数量少,大而厚,状近方形。 (2)素面为主,极少有纹饰,如山鸟纹。 (3)厚薄不均,有砣切痕,边缘钝刃形。 (4) 孔不在正中,孔有对钻痕。 (5)玉质不佳,青灰色、灰白色。 2、相对衰落期――商周时期: (1)晚商少,周代稍多,壁厚约 0、7cm,直径几厘米到 80 厘米。 (2)大者多素面,小的有弦纹、云纹、龙、凤、鸟纹。 (3) 内缘略厚于外缘,璧面平整,边缘圆角形。 (4)中孔内壁光滑,无对钻痕迹。 (5)青白玉为主。 3、春秋时期: (1)数量较前期稍多,有大有小。 (2)素面璧仍较多。纹饰主体是勾云纹和圆圈纹构成的侧面兽头,璧边饰绞丝纹。 (3)采用浅浮雕工艺。 (4)玉质以青玉为主。 4、 、战国时期--鼎盛时期: (1)玉璧出土多。厚薄均匀,工艺精细, (2)出现新形制:出廓璧,出廓部分镂雕。 (3)纹饰丰富,出现谷纹璧、蒲纹璧,多纹 饰璧:谷纹+蒲纹+龙凤纹。兽面纹、镂雕龙纹和螭纹。 (4)璧的内外缘起边线。 (5)玉质以和田玉为主。 5、汉代--鼎盛时期: (1)出土玉璧多。玉质以和田玉为主。 (2)与战国相比,璧体较大、略厚、边缘略宽、出廓变长 。 (3)仍有谷纹、蒲纹,但大而疏;出 现刻文字璧、乳钉纹、朱雀纹(4)出廓、镂雕进一步发展,出廓部分变长、纹饰更精,璧本身只有简单的纹饰。 6、唐--清代――仿古期: (1)出土品少,主要是传世品。形制和纹饰多仿古,除圆形外、出现长方圆形、椭圆形。 (2)唐代出现花卉纹,清朝有阔带几何纹。 (3)注重龙、螭内部刻画,使之形象生动;多层透雕,立体感强。 (4)玉质多为白玉,其次是青玉。 第三节 玉龙的演变 一、龙形玉器的形成:1、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明清时期,是流行时间最长。变化最多样的玉器形式。 2、早期为佩饰和礼器,后为佩饰玉器。3、各时代 龙形玉器的形成: 玉龙佩或龙纹具有不同的神态和特征。 二、玉龙的特征 1、新石器时代的龙: (1)整体形态:“C”形。 (2)头部特征:龙首长似马头;吻前伸、略上翘;菱形眼,颈脊长鬣后披,无耳。 (2)足部特征:无足无爪。 (3) 纹饰特征:龙身无纹饰,头部有简单纹饰。 (4) 神态:厚实古朴。 2、商周时代的龙: (1)整体形态:i形、璜形龙;商代的短,周代的长。 (2)头部特征:头较大,张口露齿,双阴线刻“臣”眼或菱形眼,柱形或蘑菇形独角。 (3)足部特征:有足、无爪; (4)纹饰特征:皿纹、云雷纹、菱形纹、谷纹 ;背脊疏到密。 (5)神态:凶猛威武状 3、战国的龙: (1)整体形态 :身更长、多种形态:“弓”形、“S”形、双“S”形、Ω形、“M”形; (2)头部特征:头小;张嘴,上唇翘、下唇内卷,无齿; 角变 成云纹或耳朵;圆眼、浑圆方眼、丹凤眼。 (3)足部特征:有足、无爪。 (4)纹饰特征:谷纹为主,也有素面。 (5)神态:动感极强。 4、汉代的龙: (1)整体形态 :盘旋曲折。 (2)头部特征:头长;眼多呈杏核状,眼稍加长;角呈勾云状位耳后。 (3)足部特征:四足呈勾云状、无爪。 (4) 纹饰特征:云纹,短阴刻线饰茸毛。 (5)神态:具神异感 5、唐--清代玉龙:长身复杂盘旋,身饰菱纹 玉璜和玉i的演变 第四节 玉璜和玉i的演变 一、玉璜的演化:1、起源:璜的起源与手镯有关,出现于新石器时代。2、形制:有半璧璜、弧型璜、折角璜;多见双虎璜;中间或两端有小孔。3、用途:为佩饰, 玉璜的演化: 周代作礼器,后既作礼器又作佩饰。4、璜的演变: (1)素面璜历史很长,从新时器时代到汉代。 (2)饰纹璜于良渚文化晚期悄悄出现。 (3)饰纹璜的兴盛却是 在商周, (4)商代多为人形和动物形玉璜; (5)战国除动物形外,多见璜内饰云纹、谷纹。 玉i的演化: (1) 二、玉i的演化:1、玉i产生: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如红山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晚至唐代仍有琢制。2、用途:耳饰和礼器 3、玉i的演化: 早期特征: 形状不太规则,中孔略偏一侧,兽形圆雕很特。 第五节 玉戈和牙璋的演变 一、玉戈的演变:1、起源:玉戈由新石器时代的一种石镰演化而来。2、形制:一种由援(刃)和内(柄)构成的非实用兵器。3、用途:仪仗玉器 4、演化: 玉戈的演变: 夏代到周: (1)玉戈最早出土于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其特征为长援、短内、无脊、无阑。 (2)玉戈流行于商代。其特征为内略变长、援部有脊、有阑。 : 出土有大玉戈。 (3)晚商时期,内部附近出现纹饰。 (4)西周后期至春秋早期玉戈特征为援细长、内与援的界线变模糊,似圭。 (5)春秋逐渐消失。 牙璋的演变: 二、牙璋的演变:1、牙璋是璋的一种,只出土于商代。2、形制:似戈又似刀。援细长且两边内凹;刃缘内凹,形成两个不等长的峰尖;阑呈锯齿状。3、用 途:朝廷给驻外官员传令时的凭信。4、西周以后逐渐消失,见少量变形的牙璋。 第六节 玉器材料的变化 1、红山文化:就近取材,玉器多呈碧绿、深绿、淡青、淡黄或黄褐色,与岫岩细玉沟所产的透闪石玉接近。 2、良渚文化玉材:就近取材,江苏境内良渚文化所用玉材大都属于阳起石、角闪石矿族,玉质很好,玉色有青绿、青赭色,有的带有石灰沁 3、夏代玉器的玉材:夏代玉器总体来看仍和新石器时代一样,就近取材,玉器部分为带有石灰沁的杂色玉,其中少数为碧绿色,但与和阗碧玉不同。 4、商代晚期的玉材多样,部分为和阗玉,少数为独山玉,多为杂玉。 5、西周玉器的取材:西周玉材突出的一点是新疆和阗玉的使用比商代有所增加,以青玉为多,岫岩玉仍占一定的比例。 6、春秋玉器的取材:以新疆玉和岫岩玉为主,新疆玉以青玉为主,大多透明度较低,玉性不完全。 7、战国玉器的玉材:以新疆青玉为主,白玉相对较少,暗白玉相对多些,只有极个别是羊脂白玉。岫岩玉只有零星出现。 8、西汉玉器的玉材:新疆和阗玉占了很大的比例,极品的“羊脂白玉”明显增多。蓝田玉和南阳玉也有使用。 9、东汉玉器的玉材:和西汉玉器一样既有和阗的羊脂白玉、白玉、青五,且多为仔玉,也有岫岩玉和南阳玉。 10、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玉材:五材来源匮乏,和阗玉、甚至岫玉很少被使用,主要用地产杂玉,如曲阳白石和晋、陕的黄花石。 11、唐代玉材:主要是和阗玉,而且白玉增加,青玉其次,少数为羊脂白玉。 12、宋代元代玉材:以和阗玉为主,羊脂白玉、白玉、青玉、墨玉皆有。 14、明代预期的玉材:主要是新建和田玉,玉材的选择不精,白玉少,青玉色调也不是很好。 15、清代中期的玉材:清代中期选材严格,只要质地好,白色、黄色、绿色、黑色的都用,和阗玉占绝大多数。此外,用玛纳斯碧玉所琢的玉器也不少,玛纳 斯碧玉使用较晚,乾隆以后开始多了起来。 16、清代晚期的玉材:清晚期和阗玉的使用大为减少,翡翠玉异军突起,岫岩玉也有增加。 第十章 古玉器的沁色第一节 沁色的形成 1、沁色 沁色:所谓沁色,是玉器在墓葬中,受不同矿物质之化学渗入而形成各种颜色。 沁色 2、玉质入土千百年后,由于土壤中微酸或微碱、潮湿的作用,会出现斑纹、钙化、石化的现象,叫做“沁”或“浸”,或叫“古”。 3、古玉器的沁色的颜色和多少与玉器的材料、质地和埋藏的地质条件相关。 (1)地理环境的影响:土:分北土、东土、南土、西土等『土』 。红山文化属北土,北土乾燥,玉器蚀斑较少,沁色较少; 东土、南土湿度高,且盐分太 重,故蚀斑、蛀孔、质变较大,沁色较多,如良渚文化玉器。 (2)埋藏条件的影响:指墓葬本身有、无坍塌,封土如何、有没有积水、有没有移位等,部直接或间接影响玉器结构与色泽的改变。 (3)埋藏时间的影响:玉器埋藏时间长,受侵蚀作用就可能较强,形成的沁色的程度较强,高古玉器沁色较多,反之较弱,没有入土的玉器没有沁色; (4)玉质的影响:玉质致密的和田白玉,空隙度小,水溶液不易沁入,所受侵蚀作用较弱;其他材质、或者质地不够致密的软玉会更容易受到地下水侵蚀 第二节 沁色的特征 一、沁色的颜色 1、古玉器上的沁色根据颜色和分布特征命名,如黄色沁称土沁,白色为水沁,绿色为铜沁,紫红色为血沁,黑色为水银沁。 2、沁色的颜色类型:黑色,白色,红色,黄色,绿色,青色,紫色 3、沁色的描述: (1)清人陈性在《玉纪》记载,沁色有十三种,总名“十三彩”; (2)还有许多巧沁花色,共计有二十六种。 (3)其后古玉鉴定家刘大同更将 红色五种,黑色分为五种,紫色分为五种;青色分为四种;绿色分为五种;黄色分为八种;白色分为七种。还有梨皮、桔皮、骆驼皮等共计七十五种。 第三节 古玉器沁色和玉质的改善 一、玉器沁色好的标准 (1)色浆满布:就是一件古玉,布满各种不同沁色,看起来色彩斑烂,美不胜收:但很多千年古玉由于胎质结构致密,不易受沁。除少部份受沁者外,大多 呈现玉之原色,尤其是质优的白玉。有句俗话千年白玉转秋葵,意思是即使不受沁,其白色也已老化。颜色有点像秋葵色了。看上去不那么崭新、刺眼 (2)开窗见底(地)。 有些古玉,本身沁满颜色。但有一个地方露出玉的原色,就叫开窗见地。 (3)盘功到家:玉石本身虽然有老化现象,但盘养久了,表面呈现一种宝石光泽,就叫盘功到家,即脱眙换骨之意。对生坑的玉器不作盘功要求。 二、玉器品相的分类 (1)生坑:所谓生坑玉器的指出土以后没有进行过任何清洁处理,玉器本身粘附着各种沉积物质,而且附着力极强。往往光泽较差,透明度较差。 (2)熟坑:熟坑玉器是长期收藏把玩的玉器。玉器的工艺棱角有相当的圆滑过渡,手感极好。在把玩中,人体的汗液、酸、碱、植物蜡等渗透到玉器纵深, 使玉器内部折射光加强,形成半透明状态的油透感。 (3)半生坑:指出土后经过人为的清洗处理的玉器,失掉了生坑玉器的种种出土特征。 (4)半熟坑:指出土后经过几年或几十年的收藏,手感及透润度并没有达到相当的熟旧程度。 第四节 沁色伪作和识别 一、传统的沁色伪作方法 1、煨头:通过烧烤玉器使颜色变白以充古代的鸡骨白玉,同真古玉相比表面有火烧的细裂纹。 2、羊玉:在羊腿中植入小件玉器,数年后取出表面会形成如传世器上红丝沁般的血色细丝,俗称“羊玉”。同真古玉相比,“羊玉”略显干涩。 3、狗玉:将玉器放入刚杀死、血尚未凝固的狗腹中,在地下埋藏几年后玉器表面会产生土花、血斑,俗称“狗玉”。这种玉器表面常保留有新玉的颜色。 4、梅玉:将质地松软质差的玉器用乌梅水煮,然后再用提油法上色,俗称“梅玉”,冒充“水坑古”。这种仿古沁色一般显得造作不自然。 5、风玉:把玉器放入浓灰水和乌梅水中煮,趁热置于风雪中冷冻形成细如切丝的裂纹,以充古玉中的牛毛纹,俗称“风玉”。 6、老提油:北宋,用一种红光草汁加少许砂,腌于玉器纹理中,再烧烤,使玉器纹理内产生鸡血红。颜色渗入玉肌,久煮不退,这种沁色在天阴时颜色较 鲜,天晴时则略显混浊。现已基本失传 7、叩锈:将玉与铁屑拌在一起,以热醋淬之埋于地下,经数月表面被铁屑蚀出橘皮纹,杂有土斑、深红色铁锈,俗称“叩玉”;用“硷提”之法上色,颜色渗入 玉肌灰煮不退,这种沁色在天阴时颜色较鲜,天晴时则略显混浊。 8、造黑斑法:水煮、火烤、抹醋等,产生黑斑。 二、现代的沁色伪作方法 :1、鸡骨白强酸腐蚀法,2、鸡骨白石膏涂敷法 :用石膏糊于器表,在微波炉内加温固化,再轻轻敲击,使部分石膏脱落,再经盘 玩形成。3、染色法:多为酸性红,碱性黑等现代化学试剂。4、造黄土锈法:将玉器涂上胶水,埋入黄泥土中,产生黄土锈。5、此外还有一些用油炸、火烤、 雪茄水浸泡以及埋在花盆、淤泥里的方法均能使玉器丧失本色。 仿古玉的鉴别: 目前市场上仿古玉标本的沁色制作方法大体上为酸泡跟染色以及火烧这几种方法且这些方法常常同时叠加使用。 市场上常见仿古玉沁色通常有 仿古玉的鉴别: 铁锈黄、鸡骨白、红色、黑色、褐色、铜绿色等。鉴定特征为: 1、仿古玉标本的沁色颜色都显得较为均匀。 2、标本上假沁颜色色鲜艳,死板,不太自然。 3、仿古玉器的裂隙通常是外大内小,专在绺裂处沁色。 4、对于酸泡标本而言: (1)手触按压有“粘感”,如果再经过后期染色做出来的玉器表皮与内部分界线仍是十分清晰,并不像仅有染色处理的标本表皮与内部 分界线是模糊的。 (2)在酸拭实验中酸泡处理的标本不褪色。染色处理的标本有褪色现象,如标本 F1、F4、F10。在浓硫酸跟浓硝酸擦拭下都褪色。这几个标 本共同特点是沁色浮在表面浅浅一层,没有沁入内部。 (3)通过观察偏光显微镜下磨片发现酸泡处理标本的特点为皮层与内部的边界清晰,成分相同且都达到 一定的厚度,皮层颜色较内部更深,在偏光显微镜下多呈褐色。人工染色的标本主要特点为表皮与边界分布不清晰,染剂沿裂隙跟颗粒间隙分布。 (4)在红外 光谱实验中标本的表皮跟内部的红外反射谱峰值基本一致,没有受到染剂影响。 (5)通过阴极发光实验发现染色处理的标本染剂基本不发荧光。酸泡处理的 标本皮层与内部荧光对比强烈。
终极古玉器版―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家庭有两个小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