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14万石植物园门票为现在的多少吨?

本文原是网友
在主帖第34楼的回复,因发言内容真实精彩,由
设为独立主帖。
就中国古代的“号称”出兵多少。其实事实上,并非是每次都是虚的(有一部分是虚假的,但是也有一部分则是实打实的出了这些兵力甚至更多。)。仅中国古代的“号称”出兵多少多少上,在中原的步兵部队跟的,会有不同。进攻一方和防守一方,又会有不同。进攻方,在进攻路程距离远近上,还会有不同。比如:中原步兵部队去作战,起码需要以一比三至一比五的比率配备后勤补给人员或(长途的运送粮草,是需要有或民兵押送的。因此,这些人都是拥有武器的。这样一来,运送粮草的民兵或杂牌军,也理当算在出兵总人数里。而中国古代的号称出兵多少,则是指出兵总人数。实际在战场上的主力作战部队,则必定没有出兵总人数这个“号称”出兵数量要多。也因此,以步兵为主的中原王朝的军队。以号称出兵多少,来说明其出兵总兵力其实并非是虚的,而是实打实的使用了这么多甚至更多的兵力和部队。)。而游牧民族,大都是骑兵部队。它们对于后勤补给人员的要求相对就要比中原王朝军队要小很多。除非是超远距离的远征(如:蒙古西征)一般几乎用不了多少后勤补给人员和兵力。也因此,游牧民族最多是将其一起跟着作战的部落人员,也算进了号称里了(但游牧民族几乎人人都能战斗,他们的部落或军事体制,就是全民皆兵的。小孩三四岁就骑马学习射箭了,十几岁就上战场杀人了。女人都能射箭和打猎。)。而就算这样算人头,他们战争中叫出的号称出兵多少人,也还是个实打实的出兵总人数(游牧民族,人人都是兵。打仗时,只要能骑马射箭的老人和少年男孩,就会带出来当候补兵力。只有老得骑不了战马的老人和要带小孩的女人,才不上战场出兵出征。)。而就后背补给人员,可以算作出兵作战总兵力的话,对于以逸待劳防御的一方来说,这个后勤补给人员当做总兵力,就有点虚了。也因此,防御一方一般不会说自己号称多少部队。一般只有进攻一方会说自己军队号称出兵多少部队。就按隋炀帝征伐高句丽来说。隋炀帝最多一次出兵113-120万,他也就号称出兵200万。但事实上,以后勤运输一比三计算,120万军队出征远征,起码需要使用360万的后勤补给运输部队。这点上起码的,和不可能再减少的。而为什么隋炀帝在对外宣布的时候,只说出兵200万呢?只虚报多报80万去吓唬对手?这说明什么?我个人的看法是,当时的隋炀帝就是使用了整整的200万军队是只多不会少。这里的号称出兵200万人,绝对是实打实的出动了隋帝国200万军队。在这点上,你所说的只有60万人给120万军队运送粮草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计算一下,一百二十万军队一天的粮食消耗,那就是120万斤(一人吃一斤粮食。只会多,不会少。),或等于一万石。而战马一天需要吃2顿-3顿食物,每顿8斤草料(也就是16-24斤草料)。隋炀帝征高丽时,带的战马不多。也就12万重装骑兵了(人类历史上数量最多的一次重装骑兵部队出征),至于有没有备用战马历史记载没有写。以12万战马每天16-24斤草料计算,隋炀帝军队的草料一天消耗起码是192-288万斤(等于1.6-2.4万石)。这也就是说,120万隋军一天的消耗是粮食1万石+草料1.6-2.4万石,大约是2.6-3.4万石(这还不包括军队所需的其它物资和军械补给)。以60万后勤补给部队计算,一次能运输60万石粮草。而60万运输者一天必须吃掉60万斤以上粮食,也就是0.5万石。120万军队+60万运输部队,一天的消耗就是大约3-3.9万石。而这点后勤运输量(一个后勤每人运输一石120斤物资计算,60万人只能运输60万石),则只够整支隋朝120万大军加60万后勤,吃喝半个月左右。你还打什么仗?所以,你的60万运输部队说,绝对不成立。120万人马如果以360万后勤补给部队计算,则是一天要消耗掉军队的2.6-3.4万石,再加上后勤360万人(也是每人一天一斤粮食)的3万石,大约是5.6-6.4万石。360万人每人运输一石物资粮草,是360万石。一次运送就可以让120万军队和这些运输者,保持56-64天的吃喝(360万人,分组分批次的运送。就能形成循环的不间断的向前线供应粮草的局面,保持120万军队在远征时长期作战。)这也就是说,隋炀帝征高句丽时,必须是动用360万人力搞后勤。60万则远远不够用。而隋炀帝如果想吓唬对手,在出动了360万人力的情况下,绝对可以吹嘘出动了500万军队。而事实上隋炀帝只说号称200万,这难道不奇怪吗?因此,也就是说,隋炀帝并没有以吓对手为目的去人为的虚报和扩大自己军队的数目,这个号称出兵200万绝对是实打实的。这点上,当隋炀帝大军进入高句丽地区后,所有的后勤补给都是需要一定的军队部队进行保护的。这点是敌占区作战的常识。这时候有80万左右的人,既运粮赶车又携带武器装备随时准备防止敌人偷袭运输队,这也是绝对合理的。而这些有武器装备的运输队押送人员和部队,则也是能算进隋炀帝征讨高句丽大军的整场战争作战序列部队里的。所以,这就能将隋炀帝号称出兵200万一说,说清楚了。否则,就说不通。所以,中国古代中原王朝的号称出兵多少多少,很多时候就是实打实的。而民夫和民兵,它们差别在于一个有武器一个没有武器。民兵是有武器有组织形式的,但不算做国家正规军的武装部队编制和军事单位军事力量。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
40楼拜占庭基本继承罗马度量观念,但跟法兰克等欧洲古代国家一样,采用的是码、盎司、钩、打、一日行这样随机性很强的度量体系,靠君主等个人意愿执行,甚至连每年几个月都是君主说了算,往往几十年就更换几十种度量方式。如一日行,是指一匹马或一个人一个白天跑多远,因此只能是非常不准确的约数。在军队数量上也是如此,一个旗队是指一个授权军官或封建主能征召和统帅的大致人数,从十人到五百人不等。到唐帝国经营里海失败,大量唐朝军人和工匠被俘,中国十进制数学体系才开始系统传入欧洲,百夫长这样的军事称谓才可能出现。到金帐汗国和伊尔汗国时期,天文数学物理等知识扩散到欧洲,正确的数学体系才在欧洲形成。由此也可以看出,建立在布匿战争基础上的罗马历史可借鉴性不多,真正研究古罗马历史还要靠考古学。而目前庞贝城等古罗马遗址只是进一步否定现行古罗马历史概念。如罗马到公元二世纪还处于青铜时代中期,所谓古罗马装备大量机械和铁器的说法也就站不住脚了。 41楼42楼43楼46楼杜蓬帝:青铜制造,2个杜蓬帝兑换1个塞斯太尔斯。阿司:铜币,2个阿司兑换1个杜蓬帝。塞米:青铜制造,2个塞米兑换1个阿司。卡德拉斯:最小的罗马货币单位 4个卡德拉斯兑换1个阿司。就目前留存和发掘的古罗马钱币看,几乎没有两枚是等重的,而且度量换算非常混乱。由此可知,古罗马不具备完整的度量衡概念,更不具备十进制。而罗马是奴隶社会,大宗交易往往是实物交易,例如,一匹马换几个奴隶,换几麻袋粮食,估量着可以,双方接受就行,不需要复杂的数学运算。所以,不要用构建于中国古典数学基础上的现代经济学思维考虑古罗马。从斗兽场等古罗马建筑也可以看出,大多是简单几何图形建筑,堆筑式构造,只需要绳子,直木等固定工具测量,不需要数学和几何学测算。而庞贝城毫无规划的建筑特色也说明这一点。这些只需要经验积累,不需要数学。曾经有一批欧洲历史学家参观研究新疆交河故城,结果得出房屋都没有屋顶的结论。因为他们依照的是罗马例子,以为中国古代不具备框架式结构房屋的建筑能力,至少在交河这样的偏远地区不具备。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框架式房屋需要一定数学和几何学基础,需要有先进的度量衡概念,而罗马显然不具备这些。
tasierhai的发言理性、科学的指出了自近代以来西方史学界为鼓吹“白人血统优秀论”而大量伪造史实的事实。
忧虑的是多年来我国教育界照抄西方史教出的“都都平丈我”们,有多少人会科学、理性的思考分析,去找到真相“郁郁乎文哉”。
15楼19楼24楼27楼32楼这其中有一个问题,当时,人民要履行徭役,这可是全民性的。而且是自带干粮,没有薪水报酬的义务行为。这就耽误了人民下地干活,过自己的滋润日子。更何况,这徭役比他爹在位的时候要重,干得累死累活不说,有可能还没命,就这情况,不造反才怪。到了明朝,徭役可以不去,给钱就行,上面自己找人干,百姓当然愿意,还间接创造了一部分就业机会。到了现在,徭役没了,干什么事就有上面财政专项拨款。当然,也是纳税钱,但是,干活的积极性就上来了。
15楼19楼24楼27楼31楼我认为,古代这个军队人数和现代不一样。现代作战分工复杂,战斗人员就是战斗人员,后勤医疗、运输、炊事、、、不在战斗编制,非作战人员。古代可不一样,那时交通差,运输条件不好,一个人上战场,就要十个几十个保障,打个高句丽路程还是有的。按照当年的能力,进攻部队也就十万上下,剩下的都是预备队或者保障人员。但当时没有军事技术专业这回事,有格斗底子的,披上盔甲拿上武器就能打,就算没有一点底子的,连拉弓都不行的,拿起弩也能把最精锐的武士放倒。因此,调动了百万大军也没有错。从战国以来,中国人就是战时为兵,平时为农。
33楼 40楼而古埃及使用60进制,罗马没有数位值体系和建立在进位制基础上的度量衡体系,也就不可能使用十百千这样的军事建制,所以无论说罗马军团是5000人还是12500人,都是没有根据的。拜占庭基本继承罗马度量观念,但跟法兰克等欧洲古代国家一样,采用的是码、盎司、钩、打、一日行这样随机性很强的度量体系,靠君主等个人意愿执行,甚至连每年几个月都是君主说了算,往往几十年就更换几十种度量方式。如一日行,是指一匹马或一个人一个白天跑多远,因此只能是非常不准确的约数。在军队数量上也是如此,一个旗队是指一个授权军官或封建主能征召和统帅的大致人数,从十人到五百人不等。到唐帝国经营里海失败,大量唐朝军人和工匠被俘,中国十进制数学体系才开始系统传入欧洲,百夫长这样的军事称谓才可能出现。到金帐汗国和伊尔汗国时期,天文数学物理等知识扩散到欧洲,正确的数学体系才在欧洲形成。由此也可以看出,建立在布匿战争基础上的罗马历史可借鉴性不多,真正研究古罗马历史还要靠考古学。而目前庞贝城等古罗马遗址只是进一步否定现行古罗马历史概念。如罗马到公元二世纪还处于青铜时代中期,所谓古罗马装备大量机械和铁器的说法也就站不住脚了。 41楼42楼43楼奥雷:金币,也有翻译作奥利乌的。罗马货币中最值钱的,用黄金铸造。主要是纪念作用,不用于流通。第纳尔:银币,25个第纳尔可以兑换一个奥雷。塞斯太尔斯:这是罗马人日常交易中最容易使用的,用青铜铸造.4个塞斯太尔斯兑换1个第纳尔。杜蓬帝:青铜制造,2个杜蓬帝兑换1个塞斯太尔斯。阿司:铜币,2个阿司兑换1个杜蓬帝。塞米:青铜制造,2个塞米兑换1个阿司。卡德拉斯:最小的罗马货币单位 4个卡德拉斯兑换1个阿司。就目前留存和发掘的古罗马钱币看,几乎没有两枚是等重的,而且度量换算非常混乱。由此可知,古罗马不具备完整的度量衡概念,更不具备十进制。而罗马是奴隶社会,大宗交易往往是实物交易,例如,一匹马换几个奴隶,换几麻袋粮食,估量着可以,双方接受就行,不需要复杂的数学运算。所以,不要用构建于中国古典数学基础上的现代经济学思维考虑古罗马。从斗兽场等古罗马建筑也可以看出,大多是简单几何图形建筑,堆筑式构造,只需要绳子,直木等固定工具测量,不需要数学和几何学测算。而庞贝城毫无规划的建筑特色也说明这一点。这些只需要经验积累,不需要数学。曾经有一批欧洲历史学家参观研究新疆交河故城,结果得出房屋都没有屋顶的结论。因为他们依照的是罗马例子,以为中国古代不具备框架式结构房屋的建筑能力,至少在交河这样的偏远地区不具备。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框架式房屋需要一定数学和几何学基础,需要有先进的度量衡概念,而罗马显然不具备这些。
15楼16楼17楼大业七年,征辽东,炀帝遣诸将于蓟城南桑乾河上筑社稷二坛,设方壝,行宜社礼。帝斋于临朔宫怀荒殿,预告官及侍从各斋于其所。十二卫士并斋。帝衮冕玉辂,备法驾。礼毕,御金辂,服通天冠,还宫。又于宫南类上帝,积柴于燎坛,设高祖位于东方。帝服大裘以冕,乘玉辂,祭奠玉帛,并如宜社。诸军受胙毕,帝就位,观燎,乃出。又于蓟城北设坛,祭马祖于其上,亦有燎。又于其日,使有司并祭先牧及马步,无钟鼓之乐。众军将发,帝御临朔宫,亲授节度。每军大将、亚将各一人。骑兵四十队。队百人置一纛。十队为团,团有偏将一人。第一团,皆青丝连明光甲、铁具装、青缨拂,建狻猊旗。第二团,绛丝连硃犀甲、兽文具装、赤缨拂,建貔貅旗。第三团,白丝连明光甲、铁具装、素缨拂,建辟邪旗。第四团,乌丝连玄犀甲、兽文具装、建缨拂,建六驳旗。前部鼓吹一部,大鼓、小鼓及鼙、长鸣、中鸣等各十八具,?鼓、金钲各二具。后部铙吹一部,铙二面,歌箫及笳各四具,节鼓一面,吴吹筚篥、横笛各四具,大角十八具。又步卒八十队,分为四团。团有偏将一人。第一团,每队给青隼荡幡一。第二团,每队黄隼荡幡一。第三团,每队白隼荡幡一。第四团,每队苍隼荡幡一。长槊楯弩及甲毦等,各称兵数。受降使者一人,给二马轺车一乘,白兽幡及节各一,骑吏三人,车辐白从十二人。承诏慰抚,不受大将制。战阵则为监军。军将发,候大角一通,步卒第一团出营东门,东向阵。第二团出营南门,南向阵。第三团出营西门,西向阵。第四团出营北门,北向阵。阵四面团营,然后诸团严驾立。大角三通,则铙鼓俱振,骑第一团引行。队间相去各十五步。次第二团,次前部鼓吹,次弓矢一队,合二百骑。建蹲兽旗,瓟槊二张,大将在其下。次诞马二十匹,次大角,次后部铙,次第三团,次第四团,次受降使者。次及辎重戎车散兵等,亦有四团。第一辎重出,收东面阵,分为两道,夹以行。第二辎重出,收南面阵,夹以行。第三辎重出,收西面阵,夹以行。第四辎重出,收北面阵,夹以行。亚将领五百骑,建腾豹旗,殿军后。至营,则第一团骑阵于东面,第二团骑阵于南面,鼓吹翊大将居中,驻马南向。第三团骑阵于西面,第四团骑阵于北面,合为方阵。四团外向,步卒翊辎重入于阵内,以次安营。营定,四面阵者,引骑入营。亚将率骁骑游弈督察。其安营之制,以车外布,间设马枪,次施兵幕,内安杂畜。事毕,大将、亚将等,各就牙帐。其马步队与军中散兵,交为两番,五日而代。于是每日遣一军发,相去四十里,连营渐进。二十四日续发而尽。首尾相继,鼓角相闻,旌旗亘九百六十里。天子六军次发,两部前后先置,又亘八十里。通诸道合三十军,亘一千四十里。诸军各以帛为带,长尺五寸,阔二寸,题其军号为记。御营内者,合十二卫、三台、五省、九寺,并分隶内外前后左右六军,亦各题其军号,不得自言台省。王公已下,至于兵丁厮隶,悉以帛为带,缀于衣领,名“军记带”。诸军并给幡数百,有事,使人交相去来者,执以行。不执幡而离本军者,他军验军记带,知非部兵,则所在斩之。是岁也,行幸望海镇,于秃黎山为坛,祀黄帝,行祃祭。诏太常少卿韦霁、博士褚亮奏定其礼。皇帝及诸预祭臣近侍官诸军将,皆斋一宿。有司供帐设位,为埋坎神坐西北,内壝之外。建二旗于南门外。以熊席设帝轩辕神坐于壝内,置甲胄弓矢于坐侧,建槊于坐后。皇帝出次入门,群官定位,皆再拜奠。礼毕,还宫。+++++++++++++++++++++++++++++++++++++++++++++++++但这一记载,我也是有疑问的。既每个军骑兵是4000人,步兵是8000人,共计12000人。而每个军1.2万X30个军,则只有36万部队。这跟隋炀帝出兵112万多人,整整少掉了77万多人。这77万部队,放那里了?合理的想法,这77万多人只能放在隋炀帝的天子6军里。即这6个天子军,每个军都是十几万的人大军团。这样一来的话,则可能隋帝国的重装骑兵数量就将远远的不止12万人(以每1.2万人部队内有4000重装骑兵计算。113万军队总数,可以搞出1.2万人为单位的“军”94个以上。也就是说,隋帝国可能有94X重装骑兵部队。)。本文内容于
21:05:27 被流水不见月编辑 22楼30楼 我说的那36万后勤人员跟24万匹驮马仅仅是指重装骑兵的后勤人员,不管步兵跟其他骑兵
29楼33楼 40楼而古埃及使用60进制,罗马没有数位值体系和建立在进位制基础上的度量衡体系,也就不可能使用十百千这样的军事建制,所以无论说罗马军团是5000人还是12500人,都是没有根据的。拜占庭基本继承罗马度量观念,但跟法兰克等欧洲古代国家一样,采用的是码、盎司、钩、打、一日行这样随机性很强的度量体系,靠君主等个人意愿执行,甚至连每年几个月都是君主说了算,往往几十年就更换几十种度量方式。如一日行,是指一匹马或一个人一个白天跑多远,因此只能是非常不准确的约数。在军队数量上也是如此,一个旗队是指一个授权军官或封建主能征召和统帅的大致人数,从十人到五百人不等。到唐帝国经营里海失败,大量唐朝军人和工匠被俘,中国十进制数学体系才开始系统传入欧洲,百夫长这样的军事称谓才可能出现。到金帐汗国和伊尔汗国时期,天文数学物理等知识扩散到欧洲,正确的数学体系才在欧洲形成。由此也可以看出,建立在布匿战争基础上的罗马历史可借鉴性不多,真正研究古罗马历史还要靠考古学。而目前庞贝城等古罗马遗址只是进一步否定现行古罗马历史概念。如罗马到公元二世纪还处于青铜时代中期,所谓古罗马装备大量机械和铁器的说法也就站不住脚了。 41楼42楼照你这意思 罗马人 对上万为单位的数字 都不算计算了 那罗马人收税 做生意么么?生意金额 达到上万个金币计算的时候 罗马人就不知道怎么计算了 收10万个金币 和 收5万个金币 都分不清了?
26楼当时罗马军队 堪称 是西半球最精锐的国家武装力量部队 12500人 80%以上都是战斗步兵 罗马帝国本土 因为濒临地中海 即便是去 非洲 叙利亚远征作战 后勤补给 兵员运输 大部队远征 运输也不是难度太大 船只运输量 运输成本 比陆路 车辆 人力 畜力 低多了 效率也高 当时罗马帝国在北非的领地 也就是现在的利比亚 这些领地的重要城市 都在地中海 沿海地区 下船 走几十公里 就到 所以当时罗马帝国的领地 基本都是以 地中海为中心 辐射扩张的 罗马帝国把地中海 成为 罗马帝国的内湖 不过再往 地中海 非洲 中东地区 沿岸 周边地区 内陆深入 就没什么发展了 都是沙漠 喝水都成问题 更别提作战了
29楼33楼 40楼拜占庭基本继承罗马度量观念,但跟法兰克等欧洲古代国家一样,采用的是码、盎司、钩、打、一日行这样随机性很强的度量体系,靠君主等个人意愿执行,甚至连每年几个月都是君主说了算,往往几十年就更换几十种度量方式。如一日行,是指一匹马或一个人一个白天跑多远,因此只能是非常不准确的约数。在军队数量上也是如此,一个旗队是指一个授权军官或封建主能征召和统帅的大致人数,从十人到五百人不等。到唐帝国经营里海失败,大量唐朝军人和工匠被俘,中国十进制数学体系才开始系统传入欧洲,百夫长这样的军事称谓才可能出现。到金帐汗国和伊尔汗国时期,天文数学物理等知识扩散到欧洲,正确的数学体系才在欧洲形成。由此也可以看出,建立在布匿战争基础上的罗马历史可借鉴性不多,真正研究古罗马历史还要靠考古学。而目前庞贝城等古罗马遗址只是进一步否定现行古罗马历史概念。如罗马到公元二世纪还处于青铜时代中期,所谓古罗马装备大量机械和铁器的说法也就站不住脚了。 41楼是的。考古资料显示公元200年左右的罗马相当于商朝时期生产力水平,再结合地域考量,罗马一次征集超过五万军队作战超过一个月是不可能的(赘言一句,一直到中世纪欧洲还认为万以上数字是无穷,不可计算。罗马数字体系证明这一点,那超过万人的军队就很难统一指挥了。)。那罗马镇压奴隶起义和与安西的战争规模要重新评估。但罗马及周边地域仍处于较原始时期,兵民可能还没有区分,高级军制达到五千人左右有可能。当然,之所以提出疑问,是因为历史是严谨的。即便作为历史爱好者,引用历史事件和数字时不加思索并不合适。比如很多人说罗马九个军团,每个军团五千人,还说罗马采用百夫长之类军事建制,对罗马基层军制言之凿凿,这显然属于娱乐角度了。
13楼古罗马后期,罗马周围的驻军大概是8个左右,这几个军团的将军,已经可以将罗马帝国的皇帝,拿在手上买卖了 26楼29楼33楼本文内容于
11:17:57 被gzhu编辑 40楼按照你的意思 因为数学体系原因 就是根本说不清 罗马军团 到底有多少人 也可能是3000 有可能是9000 或许只有250 你是这个意思吧!
12楼13楼古罗马后期,罗马周围的驻军大概是8个左右,这几个军团的将军,已经可以将罗马帝国的皇帝,拿在手上买卖了 26楼29楼33楼本文内容于
11:17:57 被gzhu编辑 不是这个意思。中国创造了目前世界通用的十进制数术学体系,按现代考古研究,二里头文化的夏时期就有完整的十进制计算体系和度量衡体系了,所以中国古代才会采用伍、什、五十人、百人这样的军队建制制度,士、尉、校、将、帅这样的军阶制度,并推广到全世界,被沿用至今。而古埃及使用60进制,罗马没有数位值体系和建立在进位制基础上的度量衡体系,也就不可能使用十百千这样的军事建制,所以无论说罗马军团是5000人还是12500人,都是没有根据的。拜占庭基本继承罗马度量观念,但跟法兰克等欧洲古代国家一样,采用的是码、盎司、钩、打、一日行这样随机性很强的度量体系,靠君主等个人意愿执行,甚至连每年几个月都是君主说了算,往往几十年就更换几十种度量方式。如一日行,是指一匹马或一个人一个白天跑多远,因此只能是非常不准确的约数。在军队数量上也是如此,一个旗队是指一个授权军官或封建主能征召和统帅的大致人数,从十人到五百人不等。到唐帝国经营里海失败,大量唐朝军人和工匠被俘,中国十进制数学体系才开始系统传入欧洲,百夫长这样的军事称谓才可能出现。到金帐汗国和伊尔汗国时期,天文数学物理等知识扩散到欧洲,正确的数学体系才在欧洲形成。由此也可以看出,建立在布匿战争基础上的罗马历史可借鉴性不多,真正研究古罗马历史还要靠考古学。而目前庞贝城等古罗马遗址只是进一步否定现行古罗马历史概念。如罗马到公元二世纪还处于青铜时代中期,所谓古罗马装备大量机械和铁器的说法也就站不住脚了。
马车,在中国古代特别是中原王朝,那就是很精贵的东西。只有贵族才坐得起,玩得起(这还是马匹多的中原王朝朝代。马匹少的中原王朝。贵族们,也只能坐牛车、羊车来代步。)所以,你的马车运粮说,不符合中国古代的实际。有足够的马车,也不会搞成运输马车,而是会搞成军用战车去作战。
12楼13楼古罗马后期,罗马周围的驻军大概是8个左右,这几个军团的将军,已经可以将罗马帝国的皇帝,拿在手上买卖了 26楼罗马12500人的军团,跟中国唐朝帝国12500人的军团,在人数上是一样的。但中国唐帝国这样一个12500人的军团,是需要随时带着7500头驴子(见:《太阴经--軍裝篇》)驮运这个军的物资和军械,才能去野战行军和作战的。而罗马军团如果没有唐帝国一样的超多驴子运这军团物资军械的话,那就只能依靠大量的随军辅助人员的人力,才能完成这件事情了。
15楼16楼17楼大业七年,征辽东,炀帝遣诸将于蓟城南桑乾河上筑社稷二坛,设方壝,行宜社礼。帝斋于临朔宫怀荒殿,预告官及侍从各斋于其所。十二卫士并斋。帝衮冕玉辂,备法驾。礼毕,御金辂,服通天冠,还宫。又于宫南类上帝,积柴于燎坛,设高祖位于东方。帝服大裘以冕,乘玉辂,祭奠玉帛,并如宜社。诸军受胙毕,帝就位,观燎,乃出。又于蓟城北设坛,祭马祖于其上,亦有燎。又于其日,使有司并祭先牧及马步,无钟鼓之乐。众军将发,帝御临朔宫,亲授节度。每军大将、亚将各一人。骑兵四十队。队百人置一纛。十队为团,团有偏将一人。第一团,皆青丝连明光甲、铁具装、青缨拂,建狻猊旗。第二团,绛丝连硃犀甲、兽文具装、赤缨拂,建貔貅旗。第三团,白丝连明光甲、铁具装、素缨拂,建辟邪旗。第四团,乌丝连玄犀甲、兽文具装、建缨拂,建六驳旗。前部鼓吹一部,大鼓、小鼓及鼙、长鸣、中鸣等各十八具,?鼓、金钲各二具。后部铙吹一部,铙二面,歌箫及笳各四具,节鼓一面,吴吹筚篥、横笛各四具,大角十八具。又步卒八十队,分为四团。团有偏将一人。第一团,每队给青隼荡幡一。第二团,每队黄隼荡幡一。第三团,每队白隼荡幡一。第四团,每队苍隼荡幡一。长槊楯弩及甲毦等,各称兵数。受降使者一人,给二马轺车一乘,白兽幡及节各一,骑吏三人,车辐白从十二人。承诏慰抚,不受大将制。战阵则为监军。军将发,候大角一通,步卒第一团出营东门,东向阵。第二团出营南门,南向阵。第三团出营西门,西向阵。第四团出营北门,北向阵。阵四面团营,然后诸团严驾立。大角三通,则铙鼓俱振,骑第一团引行。队间相去各十五步。次第二团,次前部鼓吹,次弓矢一队,合二百骑。建蹲兽旗,瓟槊二张,大将在其下。次诞马二十匹,次大角,次后部铙,次第三团,次第四团,次受降使者。次及辎重戎车散兵等,亦有四团。第一辎重出,收东面阵,分为两道,夹以行。第二辎重出,收南面阵,夹以行。第三辎重出,收西面阵,夹以行。第四辎重出,收北面阵,夹以行。亚将领五百骑,建腾豹旗,殿军后。至营,则第一团骑阵于东面,第二团骑阵于南面,鼓吹翊大将居中,驻马南向。第三团骑阵于西面,第四团骑阵于北面,合为方阵。四团外向,步卒翊辎重入于阵内,以次安营。营定,四面阵者,引骑入营。亚将率骁骑游弈督察。其安营之制,以车外布,间设马枪,次施兵幕,内安杂畜。事毕,大将、亚将等,各就牙帐。其马步队与军中散兵,交为两番,五日而代。于是每日遣一军发,相去四十里,连营渐进。二十四日续发而尽。首尾相继,鼓角相闻,旌旗亘九百六十里。天子六军次发,两部前后先置,又亘八十里。通诸道合三十军,亘一千四十里。诸军各以帛为带,长尺五寸,阔二寸,题其军号为记。御营内者,合十二卫、三台、五省、九寺,并分隶内外前后左右六军,亦各题其军号,不得自言台省。王公已下,至于兵丁厮隶,悉以帛为带,缀于衣领,名“军记带”。诸军并给幡数百,有事,使人交相去来者,执以行。不执幡而离本军者,他军验军记带,知非部兵,则所在斩之。是岁也,行幸望海镇,于秃黎山为坛,祀黄帝,行祃祭。诏太常少卿韦霁、博士褚亮奏定其礼。皇帝及诸预祭臣近侍官诸军将,皆斋一宿。有司供帐设位,为埋坎神坐西北,内壝之外。建二旗于南门外。以熊席设帝轩辕神坐于壝内,置甲胄弓矢于坐侧,建槊于坐后。皇帝出次入门,群官定位,皆再拜奠。礼毕,还宫。+++++++++++++++++++++++++++++++++++++++++++++++++但这一记载,我也是有疑问的。既每个军骑兵是4000人,步兵是8000人,共计12000人。而每个军1.2万X30个军,则只有36万部队。这跟隋炀帝出兵112万多人,整整少掉了77万多人。这77万部队,放那里了?合理的想法,这77万多人只能放在隋炀帝的天子6军里。即这6个天子军,每个军都是十几万的人大军团。这样一来的话,则可能隋帝国的重装骑兵数量就将远远的不止12万人(以每1.2万人部队内有4000重装骑兵计算。113万军队总数,可以搞出1.2万人为单位的“军”94个以上。也就是说,隋帝国可能有94X重装骑兵部队。)。本文内容于
21:05:27 被流水不见月编辑 22楼30楼 你的说法,很有道理。的确这77万人,很可能是实际作战人员的辅助人员或下辖部队。唐帝国军制,每个军12500人。野战行军打仗,需要7500头骡子帮助这12500人的一个军,运各种各样的物资和军械等等很多东西。而隋帝国如果在没有大量的军用骡子运这1.2万人隋朝的军野战作战的物资军械的话,起码要用相当大的相当多的人力,来完成这个工作。
12楼13楼古罗马后期,罗马周围的驻军大概是8个左右,这几个军团的将军,已经可以将罗马帝国的皇帝,拿在手上买卖了 26楼34楼呵呵 你记得^()_^&*()_
你就更没常识了,说个最近的例子,淮海战役,解放军60万人,动员了300多万老百姓帮忙支前。西汉大将军卫青几次出征,率领的是3万骑兵,而汉武帝为了保障这3万人作战,史书记载,出动了14万匹骡马和50万民夫,搞得国内连拉车的马都没有了。
12楼13楼古罗马后期,罗马周围的驻军大概是8个左右,这几个军团的将军,已经可以将罗马帝国的皇帝,拿在手上买卖了 26楼我怎么记得西方国家做的资料里,讲的是罗马军团是5000人的战斗编制,另外还有几千人的辅助人员,比如洗西服的妇女和搞运输的老人,还有骡马也算编制的。
12楼13楼古罗马后期,罗马周围的驻军大概是8个左右,这几个军团的将军,已经可以将罗马帝国的皇帝,拿在手上买卖了 26楼29楼约数哪国哪朝不存在的现象 中国古代 按士兵散布面积大概算数 或者按旗帜数量达到一定数量 就算多少人本文内容于
11:17:57 被gzhu编辑
15楼19楼24楼27楼隋炀帝 犯了 冒进的错。慢慢来搞这些,就 又是一个 盛世了, 也就没唐的可能了。
15楼19楼24楼27楼3000万人,去掉女性一半,是1500万男性,按照年龄平均,以平均寿命50岁计算,1500万人,每岁有30万人,按照20岁到40岁可以参军,是20X3=600万人。600万,出动100万,一次可以,折腾个3、4次,估计经济和民生就垮掉了。
15楼16楼17楼大业七年,征辽东,炀帝遣诸将于蓟城南桑乾河上筑社稷二坛,设方壝,行宜社礼。帝斋于临朔宫怀荒殿,预告官及侍从各斋于其所。十二卫士并斋。帝衮冕玉辂,备法驾。礼毕,御金辂,服通天冠,还宫。又于宫南类上帝,积柴于燎坛,设高祖位于东方。帝服大裘以冕,乘玉辂,祭奠玉帛,并如宜社。诸军受胙毕,帝就位,观燎,乃出。又于蓟城北设坛,祭马祖于其上,亦有燎。又于其日,使有司并祭先牧及马步,无钟鼓之乐。众军将发,帝御临朔宫,亲授节度。每军大将、亚将各一人。骑兵四十队。队百人置一纛。十队为团,团有偏将一人。第一团,皆青丝连明光甲、铁具装、青缨拂,建狻猊旗。第二团,绛丝连硃犀甲、兽文具装、赤缨拂,建貔貅旗。第三团,白丝连明光甲、铁具装、素缨拂,建辟邪旗。第四团,乌丝连玄犀甲、兽文具装、建缨拂,建六驳旗。前部鼓吹一部,大鼓、小鼓及鼙、长鸣、中鸣等各十八具,?鼓、金钲各二具。后部铙吹一部,铙二面,歌箫及笳各四具,节鼓一面,吴吹筚篥、横笛各四具,大角十八具。又步卒八十队,分为四团。团有偏将一人。第一团,每队给青隼荡幡一。第二团,每队黄隼荡幡一。第三团,每队白隼荡幡一。第四团,每队苍隼荡幡一。长槊楯弩及甲毦等,各称兵数。受降使者一人,给二马轺车一乘,白兽幡及节各一,骑吏三人,车辐白从十二人。承诏慰抚,不受大将制。战阵则为监军。军将发,候大角一通,步卒第一团出营东门,东向阵。第二团出营南门,南向阵。第三团出营西门,西向阵。第四团出营北门,北向阵。阵四面团营,然后诸团严驾立。大角三通,则铙鼓俱振,骑第一团引行。队间相去各十五步。次第二团,次前部鼓吹,次弓矢一队,合二百骑。建蹲兽旗,瓟槊二张,大将在其下。次诞马二十匹,次大角,次后部铙,次第三团,次第四团,次受降使者。次及辎重戎车散兵等,亦有四团。第一辎重出,收东面阵,分为两道,夹以行。第二辎重出,收南面阵,夹以行。第三辎重出,收西面阵,夹以行。第四辎重出,收北面阵,夹以行。亚将领五百骑,建腾豹旗,殿军后。至营,则第一团骑阵于东面,第二团骑阵于南面,鼓吹翊大将居中,驻马南向。第三团骑阵于西面,第四团骑阵于北面,合为方阵。四团外向,步卒翊辎重入于阵内,以次安营。营定,四面阵者,引骑入营。亚将率骁骑游弈督察。其安营之制,以车外布,间设马枪,次施兵幕,内安杂畜。事毕,大将、亚将等,各就牙帐。其马步队与军中散兵,交为两番,五日而代。于是每日遣一军发,相去四十里,连营渐进。二十四日续发而尽。首尾相继,鼓角相闻,旌旗亘九百六十里。天子六军次发,两部前后先置,又亘八十里。通诸道合三十军,亘一千四十里。诸军各以帛为带,长尺五寸,阔二寸,题其军号为记。御营内者,合十二卫、三台、五省、九寺,并分隶内外前后左右六军,亦各题其军号,不得自言台省。王公已下,至于兵丁厮隶,悉以帛为带,缀于衣领,名“军记带”。诸军并给幡数百,有事,使人交相去来者,执以行。不执幡而离本军者,他军验军记带,知非部兵,则所在斩之。是岁也,行幸望海镇,于秃黎山为坛,祀黄帝,行祃祭。诏太常少卿韦霁、博士褚亮奏定其礼。皇帝及诸预祭臣近侍官诸军将,皆斋一宿。有司供帐设位,为埋坎神坐西北,内壝之外。建二旗于南门外。以熊席设帝轩辕神坐于壝内,置甲胄弓矢于坐侧,建槊于坐后。皇帝出次入门,群官定位,皆再拜奠。礼毕,还宫。+++++++++++++++++++++++++++++++++++++++++++++++++但这一记载,我也是有疑问的。既每个军骑兵是4000人,步兵是8000人,共计12000人。而每个军1.2万X30个军,则只有36万部队。这跟隋炀帝出兵112万多人,整整少掉了77万多人。这77万部队,放那里了?合理的想法,这77万多人只能放在隋炀帝的天子6军里。即这6个天子军,每个军都是十几万的人大军团。这样一来的话,则可能隋帝国的重装骑兵数量就将远远的不止12万人(以每1.2万人部队内有4000重装骑兵计算。113万军队总数,可以搞出1.2万人为单位的“军”94个以上。也就是说,隋帝国可能有94X重装骑兵部队。)。本文内容于
21:05:27 被流水不见月编辑 22楼次及辎重戎车散兵等,亦有四团。第一辎重出,收东面阵,分为两道,夹以行。第二辎重出,收南面阵,夹以行。第三辎重出,收西面阵,夹以行。第四辎重出,收北面阵,夹以行
缺少的77万人,大部分在这4个辎重、戎车、散兵4个团里,前面笔墨重彩的都是战斗部队的骑兵个步兵4个团。后勤和中军的辅助部队,叙述过于简单,但是人数一定很多。毕竟古代没有机械化,一切运输搬运都依赖人力。而且原文中说各军依次出发,相隔40里,并没有提及民夫团跟随,这说明各军的粮草辎重都是自己携带。所以直接战斗部队,是4个骑兵团和4个步兵团,共12000人。辎重车辆后勤指挥等等,是战斗部队的2倍,行军、宿营时间都要处于战斗部队的中间,处于严密保护之下。所以1军有3万7千多人,30军计113万人。
12楼13楼古罗马后期,罗马周围的驻军大概是8个左右,这几个军团的将军,已经可以将罗马帝国的皇帝,拿在手上买卖了 26楼这可很不好说啊。罗马没有留下任何文字史料,唯一作为史料的布匿战争已经被确定为伪作,罗马一个兵团标准人数12500人哪来的呢?再说,罗马并不使用十进制体系,百夫长之类的称呼完全是根据中国古代兵制代称,欧洲使用中国古典模式的现代军事建制制度至少在金帐汗国以后,之前的旗队等建制完全是约数,猜测古罗马兵团人数也不太靠谱。
15楼19楼24楼都便宜了唐朝
12楼13楼古罗马后期,罗马周围的驻军大概是8个左右,这几个军团的将军,已经可以将罗马帝国的皇帝,拿在手上买卖了 罗马军团鼎盛时期 一个军团标准人数 的确是12500人 这一点在汉尼拔与罗马作战的 双方战报 有详细记载 按照这个人数 罗马军团 相当于 现代军队一个 满编 摩步师的 员额当时罗马军队 堪称 是西半球最精锐的国家武装力量部队 12500人 80%以上都是战斗步兵 罗马帝国本土 因为濒临地中海 即便是去 非洲 叙利亚远征作战 后勤补给 兵员运输 大部队远征 运输也不是难度太大 船只运输量 运输成本 比陆路 车辆 人力 畜力 低多了 效率也高 当时罗马帝国在北非的领地 也就是现在的利比亚 这些领地的重要城市 都在地中海 沿海地区 下船 走几十公里 就到 所以当时罗马帝国的领地 基本都是以 地中海为中心 辐射扩张的 罗马帝国把地中海 成为 罗马帝国的内湖 不过再往 地中海 非洲 中东地区 沿岸 周边地区 内陆深入 就没什么发展了 都是沙漠 喝水都成问题 更别提作战了
15楼19楼24楼隋炀帝其实很可惜的,隋帝国则更可惜.跟秦帝国一样,国家在极强极盛时出问题。顷刻间,国家就垮掉了。本文内容于
22:46:11 被流水不见月编辑
15楼19楼高句丽必须打。因为他影响中原皇朝的根本。至少后果并不重要,隋打残了高句丽,然后唐接手,彻底灭了高句丽。其实隋炀帝要是放手,让统帅去做这些事,高句丽第一次就会被灭。然后隋炀帝可能就以另一个形象载入史册了。隋炀帝做的其实都不是坏事,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滥用民力。要是每件事,做完,就隔个几年,让百姓休养下,再做另一件,堪称千古一帝。
马车确实可以提高运输效率。其实计算也不用算几十万人几百万人的大数字,你简化算一下几个人或者几十个人就可以了,得出一个比例就明白了,也就是几个人供养一个人。再一个,跨国远征需要的后勤量跟国内是不能比的。你看有时候国内战争,围城数月可以让城内断粮,而城外进攻方的军队居然不会因为随军携带的粮食吃完而撤军,说明在本土可以就地征粮,但是远征就难了。当然有时候死守孤城获得成功的,多半是敌军粮食不够了。古代军队很怕敌人偷袭粮道啊,因为粮食不是一次库存到位,是循环供应的,一旦有一批粮食接不上就麻烦。还有一个通信也是大难题,战场形势变化快,根本来不及联络,所以只能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其实也来不及,只能自己在领会主帅战略意图的情况下随机应变了。
15楼16楼17楼大业七年,征辽东,炀帝遣诸将于蓟城南桑乾河上筑社稷二坛,设方壝,行宜社礼。帝斋于临朔宫怀荒殿,预告官及侍从各斋于其所。十二卫士并斋。帝衮冕玉辂,备法驾。礼毕,御金辂,服通天冠,还宫。又于宫南类上帝,积柴于燎坛,设高祖位于东方。帝服大裘以冕,乘玉辂,祭奠玉帛,并如宜社。诸军受胙毕,帝就位,观燎,乃出。又于蓟城北设坛,祭马祖于其上,亦有燎。又于其日,使有司并祭先牧及马步,无钟鼓之乐。众军将发,帝御临朔宫,亲授节度。每军大将、亚将各一人。骑兵四十队。队百人置一纛。十队为团,团有偏将一人。第一团,皆青丝连明光甲、铁具装、青缨拂,建狻猊旗。第二团,绛丝连硃犀甲、兽文具装、赤缨拂,建貔貅旗。第三团,白丝连明光甲、铁具装、素缨拂,建辟邪旗。第四团,乌丝连玄犀甲、兽文具装、建缨拂,建六驳旗。前部鼓吹一部,大鼓、小鼓及鼙、长鸣、中鸣等各十八具,?鼓、金钲各二具。后部铙吹一部,铙二面,歌箫及笳各四具,节鼓一面,吴吹筚篥、横笛各四具,大角十八具。又步卒八十队,分为四团。团有偏将一人。第一团,每队给青隼荡幡一。第二团,每队黄隼荡幡一。第三团,每队白隼荡幡一。第四团,每队苍隼荡幡一。长槊楯弩及甲毦等,各称兵数。受降使者一人,给二马轺车一乘,白兽幡及节各一,骑吏三人,车辐白从十二人。承诏慰抚,不受大将制。战阵则为监军。军将发,候大角一通,步卒第一团出营东门,东向阵。第二团出营南门,南向阵。第三团出营西门,西向阵。第四团出营北门,北向阵。阵四面团营,然后诸团严驾立。大角三通,则铙鼓俱振,骑第一团引行。队间相去各十五步。次第二团,次前部鼓吹,次弓矢一队,合二百骑。建蹲兽旗,瓟槊二张,大将在其下。次诞马二十匹,次大角,次后部铙,次第三团,次第四团,次受降使者。次及辎重戎车散兵等,亦有四团。第一辎重出,收东面阵,分为两道,夹以行。第二辎重出,收南面阵,夹以行。第三辎重出,收西面阵,夹以行。第四辎重出,收北面阵,夹以行。亚将领五百骑,建腾豹旗,殿军后。至营,则第一团骑阵于东面,第二团骑阵于南面,鼓吹翊大将居中,驻马南向。第三团骑阵于西面,第四团骑阵于北面,合为方阵。四团外向,步卒翊辎重入于阵内,以次安营。营定,四面阵者,引骑入营。亚将率骁骑游弈督察。其安营之制,以车外布,间设马枪,次施兵幕,内安杂畜。事毕,大将、亚将等,各就牙帐。其马步队与军中散兵,交为两番,五日而代。于是每日遣一军发,相去四十里,连营渐进。二十四日续发而尽。首尾相继,鼓角相闻,旌旗亘九百六十里。天子六军次发,两部前后先置,又亘八十里。通诸道合三十军,亘一千四十里。诸军各以帛为带,长尺五寸,阔二寸,题其军号为记。御营内者,合十二卫、三台、五省、九寺,并分隶内外前后左右六军,亦各题其军号,不得自言台省。王公已下,至于兵丁厮隶,悉以帛为带,缀于衣领,名“军记带”。诸军并给幡数百,有事,使人交相去来者,执以行。不执幡而离本军者,他军验军记带,知非部兵,则所在斩之。是岁也,行幸望海镇,于秃黎山为坛,祀黄帝,行祃祭。诏太常少卿韦霁、博士褚亮奏定其礼。皇帝及诸预祭臣近侍官诸军将,皆斋一宿。有司供帐设位,为埋坎神坐西北,内壝之外。建二旗于南门外。以熊席设帝轩辕神坐于壝内,置甲胄弓矢于坐侧,建槊于坐后。皇帝出次入门,群官定位,皆再拜奠。礼毕,还宫。+++++++++++++++++++++++++++++++++++++++++++++++++但这一记载,我也是有疑问的。既每个军骑兵是4000人,步兵是8000人,共计12000人。而每个军1.2万X30个军,则只有36万部队。这跟隋炀帝出兵112万多人,整整少掉了77万多人。这77万部队,放那里了?合理的想法,这77万多人只能放在隋炀帝的天子6军里。即这6个天子军,每个军都是十几万的人大军团。这样一来的话,则可能隋帝国的重装骑兵数量就将远远的不止12万人(以每1.2万人部队内有4000重装骑兵计算。113万军队总数,可以搞出1.2万人为单位的“军”94个以上。也就是说,隋帝国可能有94X重装骑兵部队。)。本文内容于
21:05:27 被流水不见月编辑 罗艺手下的五千重骑兵都要整个河北的赋税才能养活,12万重骑?光这12万人的辅助人员就得36万,24万匹驮马,开什么玩笑,隋朝养的起这么多重骑的话分分钟灭了那么多起来造反的人了
15楼16楼18楼这跟八国联军不一样,八国联军的时候,和后来英法联军的时候,清朝极度腐败,不是倾全国之力和敌人打,没有持久战的思想。全国大部分兵都没有动,从这一点上讲,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还是有进步的,比清朝强多了。
15楼隋帝国人口最多的时候,超过5000万。按百分之十人口发动倾国之战的话,可以出动500万人以上进行作战。但是,隋炀帝登基以后造了无数宫殿,N多次下扬州,造大运河.....每次都动用国内人力超过几百万,真是把隋帝国的老百姓们折腾苦了。加上这家伙,喜欢过穷奢极欲的生活,使得国家和百姓的负担极重。这才使得隋帝国三征高句丽,最后成为全国各地大起义的爆发点了。
15楼16楼古书上都是乱吹的,真要能调动这么多人,清朝调动个1000万军队,吐口水也把八国联军灭了。。。
15楼16楼611年(大业七年),炀帝以高丽不遵臣礼为由,下诏征讨高丽,命天下兵卒,不论远近,都于明年春天到涿郡集中。次年正月,全国应征的士卒全部到达涿郡。炀帝将军队分成左、右12军(左右各12军,外加隋炀帝直属的天子6军,共计30个军。每个军都有4000重装骑兵部队,30个军共计12万重装骑兵部队),史称全军队共计113.38万人,号称200万,统由炀帝亲自指挥。各军首尾相接,鼓角相闻,旌旗相连长达千里,声势浩大,史称“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隋书》卷八《礼仪志三》载,大业七年(611年),隋炀帝进攻高丽时,隋军的骑兵都是甲骑具装,每军有骑兵四团,其”第一团,皆青丝连明光甲,铁具装”,”第二团,绛丝连朱犀甲,兽文具装”,”第三团,白丝连明光甲,铁具装”,”第四团,乌丝连玄犀甲,兽文具装”《隋书》卷八《礼仪志三》原文(片段):大业七年,征辽东,炀帝遣诸将于蓟城南桑乾河上筑社稷二坛,设方壝,行宜社礼。帝斋于临朔宫怀荒殿,预告官及侍从各斋于其所。十二卫士并斋。帝衮冕玉辂,备法驾。礼毕,御金辂,服通天冠,还宫。又于宫南类上帝,积柴于燎坛,设高祖位于东方。帝服大裘以冕,乘玉辂,祭奠玉帛,并如宜社。诸军受胙毕,帝就位,观燎,乃出。又于蓟城北设坛,祭马祖于其上,亦有燎。又于其日,使有司并祭先牧及马步,无钟鼓之乐。众军将发,帝御临朔宫,亲授节度。每军大将、亚将各一人。骑兵四十队。队百人置一纛。十队为团,团有偏将一人。第一团,皆青丝连明光甲、铁具装、青缨拂,建狻猊旗。第二团,绛丝连硃犀甲、兽文具装、赤缨拂,建貔貅旗。第三团,白丝连明光甲、铁具装、素缨拂,建辟邪旗。第四团,乌丝连玄犀甲、兽文具装、建缨拂,建六驳旗。前部鼓吹一部,大鼓、小鼓及鼙、长鸣、中鸣等各十八具,?鼓、金钲各二具。后部铙吹一部,铙二面,歌箫及笳各四具,节鼓一面,吴吹筚篥、横笛各四具,大角十八具。又步卒八十队,分为四团。团有偏将一人。第一团,每队给青隼荡幡一。第二团,每队黄隼荡幡一。第三团,每队白隼荡幡一。第四团,每队苍隼荡幡一。长槊楯弩及甲毦等,各称兵数。受降使者一人,给二马轺车一乘,白兽幡及节各一,骑吏三人,车辐白从十二人。承诏慰抚,不受大将制。战阵则为监军。军将发,候大角一通,步卒第一团出营东门,东向阵。第二团出营南门,南向阵。第三团出营西门,西向阵。第四团出营北门,北向阵。阵四面团营,然后诸团严驾立。大角三通,则铙鼓俱振,骑第一团引行。队间相去各十五步。次第二团,次前部鼓吹,次弓矢一队,合二百骑。建蹲兽旗,瓟槊二张,大将在其下。次诞马二十匹,次大角,次后部铙,次第三团,次第四团,次受降使者。次及辎重戎车散兵等,亦有四团。第一辎重出,收东面阵,分为两道,夹以行。第二辎重出,收南面阵,夹以行。第三辎重出,收西面阵,夹以行。第四辎重出,收北面阵,夹以行。亚将领五百骑,建腾豹旗,殿军后。至营,则第一团骑阵于东面,第二团骑阵于南面,鼓吹翊大将居中,驻马南向。第三团骑阵于西面,第四团骑阵于北面,合为方阵。四团外向,步卒翊辎重入于阵内,以次安营。营定,四面阵者,引骑入营。亚将率骁骑游弈督察。其安营之制,以车外布,间设马枪,次施兵幕,内安杂畜。事毕,大将、亚将等,各就牙帐。其马步队与军中散兵,交为两番,五日而代。于是每日遣一军发,相去四十里,连营渐进。二十四日续发而尽。首尾相继,鼓角相闻,旌旗亘九百六十里。天子六军次发,两部前后先置,又亘八十里。通诸道合三十军,亘一千四十里。诸军各以帛为带,长尺五寸,阔二寸,题其军号为记。御营内者,合十二卫、三台、五省、九寺,并分隶内外前后左右六军,亦各题其军号,不得自言台省。王公已下,至于兵丁厮隶,悉以帛为带,缀于衣领,名“军记带”。诸军并给幡数百,有事,使人交相去来者,执以行。不执幡而离本军者,他军验军记带,知非部兵,则所在斩之。是岁也,行幸望海镇,于秃黎山为坛,祀黄帝,行祃祭。诏太常少卿韦霁、博士褚亮奏定其礼。皇帝及诸预祭臣近侍官诸军将,皆斋一宿。有司供帐设位,为埋坎神坐西北,内壝之外。建二旗于南门外。以熊席设帝轩辕神坐于壝内,置甲胄弓矢于坐侧,建槊于坐后。皇帝出次入门,群官定位,皆再拜奠。礼毕,还宫。+++++++++++++++++++++++++++++++++++++++++++++++++但这一记载,我也是有疑问的。既每个军骑兵是4000人,步兵是8000人,共计12000人。而每个军1.2万X30个军,则只有36万部队。这跟隋炀帝出兵112万多人,整整少掉了77万多人。这77万部队,放那里了?合理的想法,这77万多人只能放在隋炀帝的天子6军里。即这6个天子军,每个军都是十几万的人大军团。这样一来的话,则可能隋帝国的重装骑兵数量就将远远的不止12万人(以每1.2万人部队内有4000重装骑兵计算。113万军队总数,可以搞出1.2万人为单位的“军”94个以上。也就是说,隋帝国可能有94X重装骑兵部队。)。本文内容于
21:05:27 被流水不见月编辑
15楼算上后勤人员200万只多不少,如果全部是战斗部队肯定没有,整个隋朝都不可能有两百万战斗部队,不过楼主在文中写的12万重骑兵,我表示强烈的怀疑,如果是骑兵的话,隋朝可能不止12万,但如果是重骑兵的话绝对不可能,有2万的重骑兵就不错了
隋朝的时候,全国好象是3000万人吧,每10人出一个兵,可动员300万人,200万人,仅从人口数量上,理论上是可以做到的。
12楼13楼古罗马后期,罗马周围的驻军大概是8个左右,这几个军团的将军,已经可以将罗马帝国的皇帝,拿在手上买卖了 每8名罗马军团士兵为一个小队,又称同帐小队,共用一头骡子来打杂。10个小队称为一个百人队,拥有一名百夫长,掌旗手(平时兼任财务管理),号角手和副百夫长。一个百人队有80名士兵。两个百人队称为一个中队,由两个百夫长中资格较老的那名统领。一个中队有160名士兵。三个中队称为一个大队,拥有480名士兵,6个百人队。这是第二至第十大队的编制。第一大队由5个“双倍”的百人队(也就是1个中队或者2个小队)组成,每个队伍160名士兵。第一大队共有800名士兵,是军团的精英所在。十个大队以外,再加上一个600人的“技术队”,负责操作轻重石弩等投射武器。类似今日的炮兵队。这样组成了一个军团,大约6000人。其中还包括了一些军官、文职、少量的骑兵。罗马军团还拥有大量辅助军团协助作战,他们由没有罗马公民权但有拉丁公民权的民众组成。辅助军团有时只是作为主力军团的辅兵来使用,比如镇压布迪卡女王起义战争中,罗马人就是通过征召本地人来组建辅助军团配合第十二军团作战,战争结束后就被解散了。但有些辅助军团是有番号的,比如来自努米比亚的轻骑兵部队,克里特的弓箭手等特种部队就是为了特别征召而组建的,都有固定的番号,成员也比较固定。
12楼我记得古罗马每个军团人数大概是5000左右,各兵种俱全,一个完整的作战单位一般手上能有两三个罗马军团的人,大可以称王了古罗马后期,罗马周围的驻军大概是8个左右,这几个军团的将军,已经可以将罗马帝国的皇帝,拿在手上买卖了
罗马帝国常备军是30个军团左右,每个军团公民加上协防军的人数,大概12500人,全国军队分布在环地中海沿岸,和不列颠岛,不超过40万人!
4楼10楼没办法,人不够,猴来凑的节奏呗和宗主国开打安南统治阶级必须给自己和民众壮胆,否则真的没法打了
4楼安南猴子是号称700万,全国男女老少全部算上,都不够。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笑话,明朝成组年间打越南猴子,明朝号称出兵三十万,其实兵力才五六万,越南猴子更搞笑竟然号称出兵200万,其实也才只有十多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厦门万石植物园攻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