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怎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4年底入党思想汇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来源:  【】 
这篇《2014年年底入党思想汇报范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敬爱的党组织:
今天,上了我人生中的第二堂党课,通过前一天的学习,我们已经为党组织诞生及发展的伟大历程所震撼。而在课堂上难以看到同学们在其他课堂上的散漫也说明在党校学习对我们的重要性,也反映了党组织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今天老师主要讲了***员应有的人生价值观,如果说昨天的课堂带给我们的感受是被党深深吸引,那么今天的课堂就是一次真正的洗礼了。人生在世,白驹过隙。不论是否是***员,每个人都要思考这个问题,因为价值观决定我们的人生方向。而如今作为一名学习党课的学生,更应该学习***员所应该具备的人生价值观。
价值是什么?我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很多人会问,我想很多人在都思索过这个问题,也有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去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对这个也一度迷惑,一度不解。今天余四川老师形象系统地分析了价值、价值观的问题,通过这次课的学习,我对什么是价值,我的价值等问题有了更加清晰地认识。而且会在此基础上加强这方面的修养。所谓价值,就是在主题与客体的联系中,客体对主题的存在、发展和完善所应有的效应,价值于客体,取决于主题,产生于实践,所以我们应该在积极实践中去确定自己的人生价值观。而作为一名党员,他的价值主体也包括对党的形象和威信的维护,对党的先进性的发挥,对党的凝聚力的增强,对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等,其最高价值主体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价值于客体,取决于主体,产生于实践。价值会随着位置、时间和作用对象的不同发生转移,变换。一棵树它的价值在哪里?有很多答案,能给人乘凉;能绿化环境,防沙固土;砍下可以作为栋梁之材,也可以当做柴来烧。这些都是这棵树的价值,当然这些价值是针对不同的对象而言的。每个物体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道理,也就是说有存在的价值,只是时间、空间、对象不同而表现出差异。认识价值,分辨出什么对自己有价值,自己存在有什么价值,就必须要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作为一名要求上进的积极分子要和党员一样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一个党员首先是个普通人然后是普通人中的先进分子,他们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那从这一刻起,就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为实现****奋斗的人生理念。更形象点就是要拥护党的事业,拥护党的领导,维护党的形象和威信,对先进性的发挥,对党的凝聚力的增强。这些都要在平凡的工作中实践证实自己的价值,在行动中体现自己的理想。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他们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创造出不可磨灭的光辉业绩。比如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冯圣兵的先进事迹,他先后被评为校“三育人”标兵、优秀党务工和湖北省高校优秀辅导员标兵,当选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和2008年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还有很多先进的优秀工,他们都生活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树立好价值观,就必须要有实际行动去佐证和实现自己的理想。作为一名学生,必须要搞好学习,不断提高自我,不断改造,完善自我,勤于实践,塑造自我。真正把自己投入到党的建设活动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领略到了***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和诚心诚意,我想我应该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好好学习加强人生价值观修养的方法,努力提升自己,使自己将来能够配上党员这个称号。
文章责编:gaoxiaoliang&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用工具 |
| 大全 | 大全
     |
版权声明:如果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电 话:010- 传 真:010-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热&&&&&
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作者: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5729 更新时间: 16:43:23
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授 课 人:南平市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 吴子华
授课日期:2006年11月20日
授课对象:市、区工商局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
党课目的:引导党员干部深刻认识什么是共产党人正确的价值观,如何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一)从价值观的概念、内涵和分类入手,通过分析价值观的构成要素和导向作用,着重剖析价值观的形成因素,强调人的主体可以能动地把握和促进自身的科学价值观的形成。
(二)围绕如何牢固树立共产党人正确的价值观,逐层阐述四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1)正确价值观的两条评价标准: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符合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2)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有史以来最先进、最科学、最合理的价值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
(3)牢固树立共产党人正确的价值观,必须坚持六个方面的价值取向;
(4)共产党员要以先进性的要求,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与党的现行方针政策、贯彻物质利益原则与发扬无私奉献精神、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商品等价交换与党性原则等四个关系。
【教学过程】
几年前,我曾经在这里上过一堂党课,题目叫做“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今天这堂党课的题目是“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讲讲价值观问题我感到很有必要。因为不管是“权力观”、“金钱观”,还是“荣辱观”,都是受人的价值观左右的,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权力观”、“金钱观”或“荣辱观”。另外,从我们日常工作、生活和思想实际看,涉及价值观的问题也比较普遍,是每个人时时、处处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比如,有人说“有权就有一切”,有人说“有钱就有一切”,有人看重讲德、讲义、讲友情,有人看重求名、求利、求实惠,有人认为“身体健康就是福”,有人认为“家庭平安就是福”等等,涉及的都是人们的价值目标、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问题。现在,我们大家都有一个基本共识,那就是追求身体健康,精神快乐。在健康和快乐之间,精神快乐显得更重要,因为没有快乐,就不会有健康。但快乐不快乐,主要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是各人的感觉和感受,是因人而异的。比如说,古人概括出人生最快乐的事情叫四大喜:“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后来有人为了突出“四大喜”的快乐程度,又分别在各句的前面加了一个定语,叫做“和尚洞房花烛夜,老生金榜提名时,十年久旱逢甘雨,万里他乡遇故知。”这些快乐的感觉又都取决于各人不同的价值目标追求。比如,同样是“久旱逢甘雨”,期盼丰收的农民和正在看足球赛的球迷其感受和体会就完全不同。不同的价值观,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评价,并带来不同快乐和苦恼。我们经常会通过这么一种现象来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如果有权就有一切,为什么很多权很大的人却始终没有知足的时候,没有真正的快乐,甚至一辈子都在为追逐权力而苦恼、忧愁、郁闷、伤心;如果有钱就有一切,为什么很多有钱人却心灵空虚,精神贫穷,看不到生活的目标和方向,不知该用什么方式来打发生活?因此,我就感到,无论是“权力观”还是“金钱观”,或是其它的这个“观”那个“观”,归结起来,最能让人们辩明方向、看准目标、评价事物、判断是非的还是价值观。
这里要说明的是,“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个很大的题目,它应该是一门课,而不是一堂课。要把这门课讲清楚、讲透彻,可以用几个专题来开系列讲座,但我只能用有限的时间讲一堂课。因此,只能根据我查阅资料和备课情况,对一些基本观点作尽可能简略的介绍,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就阿弥陀佛了。为了节省时间,我把主要观点用幻灯片打出来。下面,我围绕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谈两个方面的学习体会:
一、价值观的内涵、作用及成因
(一)价值观的内涵及类型
1、什么是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看法和总评价。对一个人来说,他认为最有意义的和最重要的客观事物,就是最有价值的东西。例如:人们对金钱、友谊、权力、自尊心、工作成就、对国家的贡献等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不尽相同,有的人把对人民的贡献看得最为重要,有的人“一切向钱看”而将金钱看得最重要,还有的人将自己的名声、人格、尊严看得最有价值,等等。这种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就是价值观体系。
2、价值观的分类。
价值观多种多样、错综复杂。对价值观的分类因而各不相同。如果按人的核心价值取向和主要价值目标进行分析,价值观有六种:
一是理性价值观。它是以知识和真理为中心的价值观。具有理性价值观的人把追求真理看的高于一切。比如革命家,科学家。
二是美的价值观。它是以外形协调和匀称为中心的价值观,把美和协调看的比什么都重要。比如艺术家大多追求美的价值观。还有一些女同志,也更看重美的价值观。她们有的为了美,可以冒着毁容的危险,可以不吃不喝。
三是政治性价值观。它是以权力地位为中心的价值观,这一类型的人把权力和地位看的最有价值。比如,一些政界官员或“红顶商人”。
四是社会性价值观。它是以群体和他人为中心的价值观,把为社会、群体、他人服务认为是最有价值的。最典型的是伟大的母爱。
五是经济性价值观。它是以有效和实惠为中心的价值观,认为世界上的一切,实惠的就是最有价值的。
六是宗教性价值观。它是以信仰为中心的价值观,认为信仰是人生最有价值的。比如各类宗教信徒,也包括邪教徒。
没有哪个人是绝对属于哪一种类型的,一个人并不是只具有一种类型的价值观。
价值观从不同层次去分析,还可以分为核心价值观、目标价值观、基本价值观、附属价值观;从对价值观研究的重点角度和不同方向去分类,又有知识价值观、工作价值观、企业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等等。我们党课要研究的主要是人生价值观。
3、人生价值观的构成要素
人生价值观的基本成分是人生价值目标、人生价值手段和人生价值评价。
人生价值目标是人们思考、确定并追求的对人生具有重要意义的目标,它涉及“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它是人生价值观的核心。比如是为了赚钱享乐,或者是为了当官谋私,这就是人生价值目标。
人生价值手段是人们为达到人生价值目标而采取的途径和方法,它涉及“人怎样活着”的问题。比如,赚钱是靠勤劳致富、守法致富,还是不择手段,赚不义之财;当官是为民还是为己,是奉公还是谋私,这些反映的就是人生价值手段。
人生价值评价是人们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人生有无价值和价值的意义大小作出的判断,它涉及“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的问题,是人生价值观动力特征的体现。人们总是会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人生和社会行为进行评价,从而产生值得不值得、幸福不幸福的价值感和意义感。比如,有的人认为,不管是赚钱还是当官,都要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才有意义,才有成就感;有的人感到,不管钱赚多少、官当多大,身体健康是最有价值的,这些就是人生价值评价。人生价值目标、人生价值手段和人生价值评价通过三者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构成人生价值观结构的统一整体。
(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对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个国家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对内对外政策,甚至影响全球战略;一个政党的价值观直接影响这个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它的行动纲领和奋斗目标;一个人的价值观也直接影响他的人生道路和行为好坏。这方面的正反例子很多:
毛泽东为什么能取得天下?在黑暗的旧中国,当他接触到马列主义思想后,他认为找到了拯救中国的惟一道路,于是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正是因为有了价值观,他才能和一批有共同价值取向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走到了一起,并用他们的价值观去感召大众,唤醒大众。当大众接受了他们的价值观时,他们便赢得了民心,于是最终也就赢得了中国。
当年还那么弱小的共产党,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有志之士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她的旗帜下?关键是有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观在起作用。
希特勒也有价值观,正是他的价值观,决定了他和整个纳粹德国的行为方式。希特勒信奉尼采的哲学,他将尼采的哲学观点加进自己的理解后,形成了他的价值观。尼采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引入到了人类社会中,他认为人类也需要不断进化,才能不断进步。而人类要发展、要进化,就必须优胜劣汰,这样未来的人类才能更强大、更聪明、更高级,所以弱者就要被淘汰,这是人类进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希特勒接受了这种理论,并将它更极端化,他认为日耳曼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应该统治、治理全世界,而犹太民族是最低劣的民族,应该被消灭。正是这样的价值观导致了希特勒的疯狂行为,所以也正是价值观导致了一个人行为的好坏。
2、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是生活气息最浓的概念,它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渗透于人们日常的饮食起居、婚丧嫁娶、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工作娱乐、旅游购物等等活动之中,成为人们活动的目标定向和判断事物的取舍标准。
美国有个石油大王叫洛克菲勒。他曾经的名言是:要让红色的蔷薇日后开放得更加艳丽夺目,而且能够出人头地、一支独放,就要毫不留情地剪除四周所有的枝叶。洛克菲勒靠他刽子手般的垄断手法敛积了大量财富,建成了一个庞大的跨国公司。但美国人都恨他,称他为刽子手。在他54岁那年,美国实施反托拉斯法,为了避免垄断公司太强大了影响竞争,要肢解他的公司。那段时间他整天生活在焦虑之中,头发掉了,人也越来越神经质,失眠,焦虑,活着感觉不到一丝快乐。医生告诉他,再这样下去他会活不了多久。但他仍然放不下他的公司,那是他一生的心血。一天他遇见了一位牧师。牧师跟他讲:“你认为人生真正的幸福快乐是什么?你用尽心血将企业办得这么大,但美国人还是恨你,你这样生活有什么意义?” 洛克菲勒听了后,思想上发生了变化,于是他改变了自己的价值观,认为帮助别人才是最大的快乐,于是他决定提前退休。此后他开始大量做善事,随着他慈善事业的进行,“爱”又重新回到了他的心中,他的心胸也开始宽阔起来,活着也越来越有滋味。洛克菲勒终于明白了“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洛克菲勒后来又活了41年,95岁才去世,成为了美国最大的慈善家。他在传记中说,他的后半生才是真正快乐的人生,因为他又赢得了美国人的尊敬。洛克菲勒改变了他的价值观,于是就改变了他的人生。做一个人,首先要明确你真正想要什么,什么才能让你的人生真正快乐,找到自己内心中真正的需要,否则你就会迷失方向。
以上例子说明,价值观对人生的导向作用是极大的,一旦你的价值观错了,人生的方向错了,你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越勤奋努力,越成功,带给人类、社会的危害却会越大,你的人生也只会是一场悲剧。所以要让人生有意义,有价值,首先你就务必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使命。
价值观不同,就会带来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不同。比如,有人在大学生中专门就人生价值目标、价值手段和价值评价的选项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同样是大学生,但由于个人的境遇和成长经历不同,对价值目标、价值手段、价值评价都各有各的选择。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这很正常;同一个时代,同一个年龄段、受着同等教育的人也会形成不同的价值观,原因何在?这就很值得我们从价值观的形成因素的角度来分析了。
(三)价值观的形成因素
1、社会原因:价值观的形成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及教育等外部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影响
人的价值观从何而来?从社会历史来看,社会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文化条件都对人们的价值观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不同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和客观条件,形成了人们不同的社会地位,因而也形成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观念。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客观的现实力量,在很大程度上规范和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比如,回顾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价值观念变化的轨迹,人们最容易直观地捕捉到社会上顺次流行的热点热潮,象当初的“知识热”、“文凭热”、“考大学热”,后来的“出国热”、“经商热”、“股票热”、“房地产热”、“二职热”等等。社会流行的各种“热点”,以及这些“热点”的降温甚至消失,既反映了人们情趣口味和关注焦点的变化,也反映了人们价值取向的形成会受政治或法律制度的制约和影响。社会的文化条件、文化背景对人们价值观的影响作用也很大。人类文化中有些价值观历经千百年磨练,被证明是合理而有用的,他们就相对稳定不变,在文明中沉淀下来,历代相传,诸如和平、自由、尊严、荣誉、诚实、正直、道义、公正、平等、和谐、快乐等,都是文化中容易被普遍肯定和接受的价值观。
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个人的价值观念大都来源于他所生活的社会,特别是来自他所属的那些生活环境和生活群体,是社会环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家庭教养及舆论氛围等等因素濡染和教化的结果。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例如,在“文革”年代,对于出生“红色”家庭的人来说,他的人生价值目标可以定位为当好“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而对于出生“黑五类”家庭的人来说,他只能定位为争当“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现在家庭成份不再对人们的价值观构成重要影响,但家庭政治、经济条件仍然会影响人们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人们的美的价值观也受社会条件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五十年代人们以穿“中山装”、“列宁装”为美,文革时以穿绿军装为美,各种时装被看着奇装异服,而现在人们不会再为人家的穿着打扮去评头论足;计划经济时代人们购物满足于买得到,在今天市场经济时代人们不再满足于买得到,更注重追求质量、讲求品牌,这就是由于生活历史条件的不同,人们的价值观念也不同。最典型的是林业英雄马永顺。作为新中国第一代伐木工人,他时刻听从党的召唤,当国家建设需要木材的时候,他伐木36000棵,是伐木的英雄;当国家需要保护生态环境的时候,他是造林的英雄。1982年退休后用了16年时间植树46500棵。他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退休后仍带领子孙坚持年年植树,被称为“当代愚公”,并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500佳”光荣称号。这反映了人们的价值观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人的早期教育和早期经验对价值观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最近我从市里几位退休老领导那里听到这样一组数字:文革前,南平地委机关一共有128“条枪”(包括通讯员、打字员),后来出了19个厅级干部,其它基本都是处级干部。到目前为止,这“128将”还没有一个人出过腐败等涉法案件。这说明,那一代人早期所受的教育和所形成的价值观会让他们一辈子受用。同时,报刊、电视和广播等宣传传媒的观点以及父母、老师、朋友和公众名人的观点与行为,对一个人的价值观也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2、历史原因: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并存、新旧交替”的总体特征
社会转型是指社会形态的根本变革,是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近20多年来被看成是对中国前途命运产生最深刻影响的社会转型时期,当然这个转型时期还在继续进行之中。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总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多元并存,新旧交替”八个字。当前社会中同时存在着多种复合的价值观念的因素,面临着传统与现代、落后与先进、中国与西方、旧的与新的等一系列尖锐的矛盾和冲突。归纳而言,我们在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冲击。
(1)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冲击
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主要是封建主义的价值观念。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只能是封建主义的价值观念。在这种价值观念体系中,核心是“家族本位”、“家长主义”和“君权至上”。在这种价值观念支配下,个人没有独立的人格;大小官僚则对上对下表现出两幅面孔、两幅嘴脸:对下摆出一幅“尊长”面孔,俨然民之“父母”,对上却俯首听命,自甘为奴仆,造成普遍的人格分裂。封建主义价值观念表现在社会规范上,是宗法等级制和各种“纲常”、“礼教”。封建主义价值观念中的“本位价值”,是“权力”,即“权本位”。“权”是最高的价值,一切价值最终都要以“权”来换算和衡量。唯“权”是听,有权就有一切,丧失权力就丧失一切。在封建社会,即使是富豪、财主,如果没有权力做背景,也还是“牛”不起来的。因此,才有“红顶商人胡雪岩”这样成功的商界偶像。他因为辅佐左宗棠有功,被授江西候补道,赐穿黄马褂,是一个典型的官商。当然,他也有很多好的价值观值得研究,比如他以“仁”“义”经商,有“大善人”的美称。
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特别漫长,封建主义价值观念的影响也特别深远,它不会随着封建制度的消亡而马上消失。事实上,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不小的影响,比如“权本位”下的等级、特权观念;家族利益、家族依附、家族企业经营的观念;平均主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念;封闭守旧、满足现状、害怕革新的观念;生活散漫、不重效率的观念,重义轻利、安贫乐道的观念;缺乏主体意识、习惯于顺从和依赖的观念,等等,在很多人头脑中还根深蒂固,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思想障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的变革,首先和最沉重的任务,就是破除这些由历史因袭而来的传统的、保守的、落后的价值观念。
(2)西方传入的价值观念的冲击
由西方传入的价值观念,并不完全等同于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但主要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在近代以来的文化较量中显示出强大的优势,并强有力地影响了我国的社会发展进程。资本主义价值观念体系的核心,是“个人本位”或“个人主义”。它肯定个人与生俱来的生命、自由、私有财产等,是不可侵犯的“天赋人权”,认为社会的一切权力都来源于对个人生活的基本权利。只有个人才是实在的,整个社会的结构和关系通过个人之间的交往,特别是通过商品交换来形成。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表现在社会制度和社会规范方面,是反映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自由竞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自由”观念和功利主义观念。政治、法律、道德等规范,都以经济利益为核心。资本主义国家重视政治体制建设和完善法治,也是把它们作为调节经济利益的手段。资本主义价值观念中的“本位价值”,是“金钱”,即“钱本位”,它集中地体现了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实质和特征。一切都可以换算成金钱,一切都可以做现金交易;有钱就有一切,丧失钱财就丧失一切;赚钱是最大的成功和快乐,赔钱是最大的痛苦和失落。这导致了“一切向钱看”、“金钱拜物教”的普遍盛行,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角落。
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某些因素,特别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某些野蛮和粗鄙现象,在我国现实生活中有一定的表现,如唯利是图、损人利己、坑蒙拐骗和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拜金主义、奢侈腐化现象的盛行等。而更多的则是封建主义的价值观念和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相互纠缠,集中表现为以“钱”“权”交易为特征的各种腐败现象。
对于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我们首先应该看到,它与封建主义的价值观念相比,有其很大的历史进步性。这些观念中的某些方面不仅同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相联系,而且同一般商品经济和现代化大生产也有一定的联系。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是可以经过创造性转化拿来为我所用的。
(3)改革开放之前“左”的一套价值观念的冲击
建国后,由于我们长期在“左”的思想指导下相应地形成了一套“左”的僵化的价值观念。这些“左”的一套价值观念,是建立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和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之上的。它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价值体系的重心高度政治化、道德化。把社会主义首先和主要地当成一个政治的、意识形态的体系,习惯于从政治和道德角度提问题,随便什么事情都胡乱上升到政治上去,乱贴政治标签。“政治挂帅”与“道德至上”结为一体,居于至尊地位。忽视经济建设,“不算经济帐,只算政治帐”,“穷则革命,富则修”是它的极端表现。这种高度政治化和道德化的价值体系,还带来意识形态领域一系列绝对化的东西,不允许有七情六欲,动不动就扣上“封、资、修”的帽子,使整个社会被笼罩在高度紧张的空气中。二是价值主体的单一化和价值运行机制的单向化。在计划体制下,基层单位和个人只被当着“零部件”,只能随着国家机器的大系统运转,而不是独立的主体。单位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主要表现为完成国家的计划、符合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得到国家体制系统的承认、肯定和支持等等。因此,人们普遍奉行的奉旨行事,惟命是从,造成人们思想的僵化。当然,也会造成价值观的僵化,或者说个人就没有自己的价值观。
3、主体因素:人的主体可以能动地把握和促进自己的科学价值观的形成
人的价值观的形成,虽然有其社会和历史的原因,或者说会受外部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影响,但每个人并不是被动地接受这些外部的影响,是可以通过发挥人的主体作用,能动地把握自己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促进自己的科学价值观的形成的。在价值观的形成上,我们可以用得着一句哲学用语: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个起作用的内因就是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个人的价值观念一旦形成,就会长期占据人们的头脑,不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迅速改变,从而成为一种“巨大的保守力量”、“一种可怕的力量”。这就是价值观念的稳定性,或叫惰性。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这种相对稳定性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但值得我们反思的是人的价值观念的“惰性”,或者叫做“惯性”,是指那种不想改变思想观念和生活、行为习惯的倾向。我们每个人应该都有这样的体会,就是感到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都是好不容易才形成的,都是最适合我的,或者感到自己身上的东西都是合理的,都是优点,即使是缺点也要看成是特点,所以从小到大、从年轻到老都不想改变它,不愿改变它,让它凭着“惰性”和“惯性”去发展。应该说,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我们把它保持和完善起来是对的,但如果对错误的价值观念也不愿去改造和纠正它,甚至当作自己的宝贵特点保护起来那就危险了。贪官的所作所为就是一种价值观的惯性在起作用。实际上很多贪官不是缺钱,而是他们把钱看得最有价值,最可亲最可爱;当他把钱看成最有价值的东西的时候,他对钱的追求就永远不会满足,就像收藏家搞收藏,他不是为了消费,而是收藏爱好、收藏成就感、收藏快乐,收藏得越多就越快乐。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胡长青不缺钱,但他只要几天没人给他送钱,他就难受,就坐立不安,就要给人打电话索贿。收藏家有他收藏方面的行为爱好的惯性,只要他不违法,也没有必要改,要他改也很难改得了;作为商人,把赚钱作为自己的价值目标去不断奋斗,这种惯性也是正常的;但并不是任何人、任何价值观都是合理、正确和完美的,每个人都不应该放任自己价值观方面的这种惯性或惰性,否则就会害了自己,毁了自己。
要改造这种有害的惯性和惰性,就有赖于人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有赖于通过人的主体能动性来促进自身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要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就要有自我认识、自我批判和自我否定的能力和勇气。人要做到能够自我否定是最不容易的,但自我否定是人的发展过程中的质的飞跃,是最难能可贵的。肯定和发展自身好的方面是容易做到的,但要否定自身不好的方面甚至是很坏的方面那是需要胆识和勇气的。人的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应该是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的过程。自我否定是为发展自身、完善自身的否定,是一种上升、前进的运动。主体的自我否定体现了人的主体的进步意识。所以,能够听得进别人的批评意见,也能正视自己缺点和毛病,还能够自觉改造和纠正错误的思想观念,这本身就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
二、如何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前面说过,在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出现多元化的基本态势。在这种多元格局中,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无疑占据着主导地位,而非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也有着一定的市场,其中包括各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价值观、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各种宗教的价值观、各种狭隘民族主义的价值观,等等。不同社会、国家、阶级、政党、教派、阶层乃至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观,大家都可能认为自己的价值观是最进步、最理想、最合理的。那么,要判断价值观是不是正确的,有什么评价标准呢?
(一)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标准
正确的价值观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价值观。
1、正确价值观必须符合事物的属性和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价值观既然是关于事物对人是否有积极意义的评价标准,那么,人们首先就应当了解事物有什么样的属性,它的发展规律是什么,形成正确反映,然后才能断定这些属性和规律是否对人有积极意义,或者在什么条件下对人有积极意义。换句话说,就是你的价值观是否符合科学,是否符合真理。例如,法轮功欺骗、愚弄了许多人,其中有的人生病不打针、不吃药,最后走上了绝路;有的人因听信了李洪志的蛊惑,参与非法聚集活动;有的人信奉修炼法轮功可上天国,把自己搞得神魂颠倒,把家庭甚至把国家也搞得不得安宁。而以何祚庥、司马南为首的一批科学家则不信邪,挺身而出,大力宣传科学、文明,与伪科学等歪理邪说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道主义”的旗号,悍然轰炸主权国家南联盟,说什么“人权高于主权”,而后美国打着“人权”和“反恐”的旗号,又公然入侵伊拉克,美国总是用“人权”来干涉别国的内政,好像很讲“人道主义”,但对别国人民的生死、苦难和贫困他却并不关心,所以人家不会卖他那套价值观的账。可见,离开了对事物属性和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就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用这条标准来评价,有些价值观根本就是错误的;有些价值观在你这个国家是行得通的,但在别的国家则是行不通的;有些价值观在这个历史时期是进步的,但在另一个历史时期则是落后的。现在我们把“以人为本”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把最高纲领中的“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这样既保证和谐社会建设现阶段方向的正确性,同时保证和谐社会建设与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相符。这种正确的价值观,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2、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价值的形成离不开人的需求,这就必须对人的需求、人的利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千差万别的个人利益主体,存在着不同群体的利益需求。利益不统一、出发点不一致,对同一事物的属性和规律的价值断定,就会出现“公说有价值,婆说没价值”的情形。这样下去,人类社会也就难以维持下去,更不要说进一步地发展了。所以,必须找出一个最高标准来“约束”大家,大家都用这个标准来看待事物的价值。这个最高标准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不管是哪个民族、哪个国家、哪个阶级、哪个政党或者是哪个人的价值观,只要符合上面两条评价标准的,就可以说是正确的价值观。比如,全球华人首富李嘉诚,他不是共产党员,他算是个大资本家,但他的一些价值观就是正确的,就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吸收的。李嘉诚前一段在接受央视《面对面》专栏女记者长江的,再一次阐释了他的“富贵论”和人生“价值观”。这里不妨介绍一下:
李嘉诚,富和贵不是一回事。“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对于金钱财富的占有,但有了钱的人不一定就真正拥有了财富,因财富是身外之物,生带不来,死带不走。只有把财富变成使更多人快乐的一项事业,使之代代相传,才会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掌握财富的人也才能称得上是财富的拥有者。
李嘉诚,“贵”是不能用“富”和地位来衡量的,“身为天子,未必是贵;身为贱民,不为贱也”。看一个人是不是尊贵,不是看他的身份地位名气头衔有多么显赫,而是看他对社会的贡献有多大,看他对身边的人,有多少实际的帮助。
李嘉诚虽然很有钱,却把钱看得很淡。他在古稀之年后创建的“李嘉诚基金会”,至今已向社会公益事业捐资近百亿港元。2002年11月成立,在北京和上海分设校区的长江商学院,就是他捐资兴建的。如今,这家旨在为中国培养“世界级企业家”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商学院,已有近千名中国商界政界的中高层管理者在此就读。
李嘉诚,钱是有用的东西,但一个人一生中用不了多少钱,多了就是浪费。只有把钱用在更多人身上,帮助他人,才能让钱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当然,李先生也是一个务实的人,他不赞成一个连温饱都没有解决的人,就去帮助他人。他,首先要吃饱肚子,不能连自己的生死都不顾。当手中的钱多出十倍、一百倍时,就应当想着如何帮助他人了。
李嘉诚还谈到了他对“寿”的理解。他说,人生苦短,一个人活了多少岁,不能说明他就能够当得起这个“寿”字,因为,一个人即使是活了百岁,却对这个社会,对于身边的人有任何实际的帮助,这样的“寿”又有什么价值呢?一个人的一生只有在自己快乐的同时,也让他人快乐,活着才有意义。他认为,一项助人为乐的公益事业,如果够从自己的手中发展起来,而且还能够一代代延续下去,就是一项值得全身心投入的事业,这样的人生也才有度。他对央视记者坦言,在为公益事业忙碌,他时常要工作十几个小,而且乐此不疲。
在对长江商学院的学员们讲话时他说:“希望大家有慷慨宽容的胸怀,打造奉献的文化,实现我们人生最有意义的目标,为我们心爱的民族和人类创造繁荣和幸福。”
李嘉诚的这些肺腑之言,真实地传递出他的人生价值观念,这是一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确的价值观。
当然,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既应当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确的价值观,还应当是符合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价值目标的具有本党特殊要求的正确价值观。下面开始进入正题:
(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有史以来最先进、最科学、最合理的价值观。
1、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
19世纪中期,在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之际,马克思创立了自己的科学理论,公然申明其理论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马克思指出:“社会从私有财产等等解放出来、从奴役制解放出来,是通过工人解放这种政治形式来表现的,别以为这里涉及的仅仅是工人的解放,因为工人的解放还包含普遍的人的解放。”马克思认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将取代资本主义社会。而共产主义社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形态呢?马克思做出了明确的回答:“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们将有条件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而全面地发展,这种“全面发展的个人……是历史的产物。……是以建立在交换价值基础上的生产为前提的,这种生产在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和同别人的普遍异化的同时,也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和学说都是围绕着如何使人摆脱剥削、压迫和异化,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发展来展开的,他把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发展视为无产阶级和人类奋斗的理想和目标,这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以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崇高社会理想的价值观,是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观,是求真务实、按经济和社会客观规律办事的价值观,是创造社会公平正义,倡导为社会奉献、为社会大多数成员谋利益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也是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根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尽管经济、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观念纷繁复杂,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始终都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行为准则。
2、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体系下的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基本内含
共产党人的价值观的基本内含主要包括:
一是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作为追求的价值目标。共产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特有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因此,共产党人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终价值目标,并把今日的努力同实现大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各自的岗位上实践着共产主义的价值追求。
二是把劳动创造、无私奉献作为价值实现的条件。劳动创造是价值的源泉,为社会多做贡献是价值的真谛,不能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就毫无价值可言。共产党人对集体、对社会贡献越大,他的个人价值也就越高。因此,劳动创造、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价值观和共产主义实践的结合点,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只有通过劳动和奉献才能实现对共产主义的实践功能。
三是以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融合作为价值实现的标志。共产党人把个人利益融合在整体利益中,把个人利益的实现融合在人民利益的实现之中。
四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价值标准。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共产党人衡量人生价值以为人民服务的态度、质量、效果为尺度,每个党员价值的大小、正负都系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活动中。这是共产党人价值观不同于其它任何剥削阶级价值观的显着特征,它在指导共产党人的价值行为时像一盏不灭的指路明灯,引导共产党人在价值取向、价值评价时,不偏离正确的轨道。因此可以看出,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科学的世界观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取向。一个共产党人真正具有这样的价值观,他就能够坚持正确的人生道路,经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就能做到精神高尚,眼界开阔,胸怀坦荡,生活充实;他就会彻底冲破追逐一己私利的精神牢笼,在亿万人民创造历史的广阔天地里找准自己的位置,为国家为人民的利益忘我地工作,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无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等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都证明了这一点。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核心,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指为实现使命而提炼出来并予以倡导的,指导社会或团体成员共同行为的永恒的准则,它表明了这个社会或团体要提倡什么、反对什么。
(1)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是保持共产党先进性、纯洁性,以及全党上下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障。
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既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同时也必然带来整个社会价值观念、感情心态等文化心理层面的一系列变革和更新,使人们逐步形成新的、先进的、适合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特征的价值观念。在这种情况下,确立一种主导价值观以避免社会价值观念的混乱和缺失,是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面对社会转型期各种纷繁复杂的价值观变化,人们议论纷纷,评说不一,表现出了尖锐的分歧和激烈的争论。比如一些人根据社会上某些风气堕落、贪污腐败盛行、黑暗势力上升、犯罪现象增多等情况,较多地看到社会转型时期道德上的失落,认为现在是“道德滑坡”,甚至认为正在走向“道德衰退”。而另一些人则从现实生活中发现了某些深层的道德进步因素,并把它们概括为“人们的道德心理和行为正在由假向真,由虚向实,由懒向勤,由依赖顺从型向独立争取型,由封闭向开放,由单一向多元变化等”,认为我们的道德正在“爬坡”。又如有人认为我们的社会风气正在进步,而有人却感慨“世风日下”。在这种分歧和争论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人们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差异。
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是保持共产党先进性、纯洁性,以及全党上下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如果共产党人对社会转型期间这种价值观的分歧和争论没有一种正确的价值评价尺度,势必影响到我们对改革开放形势的正确认识,也势必影响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事实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共产党人的价值观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和冲击。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一部分共产党员的价值观扭曲了,把党内生活商品化、市场化;在处理个人与党组织关系时,向党讨价还价,伸手要官,要地位,要待遇,在处理同志关系时互相利用,投桃报李,彼此谋私,拿原则作交易。一部分党员干部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怀疑,动摇了共产主义的价值信念,把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转变为对金钱、物质利益的追求,“一切向钱看”,投机心理和个人主义无限膨胀,为了一己之私弄虚作假,只讲实惠,不讲理想,只讲索取,不讲奉献,损人利己,损公肥私,以权谋私,只顾自身利益、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而不顾他人利益、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一部分党员干部见恶不愤,见死不救,丑恶不分,荣辱不辨;有的党员干部财迷心窍,贪污受贿,狗胆包天,肆意妄为,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树立共产党人科学、先进的价值观是我党的一个重要工作。“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仅从宏观上回答了在当代中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战略性、根本性的问题,而且从微观上回答了当代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与要求问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从而成为当代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的基础。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生产关系变革和进步的内在依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础。只有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领导人民建立并巩固先进的社会制度,才能保持其先进性,具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始终赢得人民的认同和拥戴。物质是意识的基础,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然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基础。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的本质。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积极成果,又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它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前进方向和智力支持。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在全党和全国人民心中形成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共同的价值理想,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就必须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一种积极向上,不懈奋斗的精神,弘扬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坚持学习科学文化和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和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这些要求是对我们党所确立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表达,是实现我党的价值目标的关键所在。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的核心。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实现自己价值目标的创造者,同时也是社会主义价值的享受者。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的主导价值观。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能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到党的群众基础是否牢固,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是否牢固。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这是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一个根本原则。”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标准和核心。
(三)牢固树立共产党人正确的价值观,必须坚持六个方面的价值取向:
1、牢固树立“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崇高社会理想价值观,把人生的理想坚定不移地定位在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上。
共产主义作为人类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是一个不断的历史实现过程,作为理想目标,我们这一代人可能永远不会完全企及它,但我们可以不断趋近它。对于这一点,1848年以来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实践已经作了初步的回答,特别是我们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不断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和机会,已经使一大批人的聪明才智得以自由而全面地发展。因此,我们要坚信共产主义这个人类社会最高理想一定会实现。作为共产党人,我们要始终把人生的价值观,坚定不移地定位在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上,从当前来说,就是要在构建和谐社会阶段的进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和谐社会阶段的制度体系进行创新,结合工商部门工作实际,大力推行工商行政指导工作,实现依法监管、柔性监管、和谐监管,维护和推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国家和谐共进,从而在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牢固树立“以实现社会成员共同利益为目的,以促进社会成员共同富裕为目标”的执政为民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根源。近年来,我们强调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邓小平理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同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样体现了这种核心价值观。纵观我们党成立80多年来的奋斗史,什么时候我们充分地为广大人民谋利益,人民群众的革命和建设热情就高涨,革命就会取得成功,建设事业就有大的发展。今天,在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时刻,我们要更加重视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要把促进社会成员共同富裕、实现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作为我们的事业发展的目的。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首先要充分考虑有利于促进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要在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工作价值和人生价值。执政为民的价值观体现到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就要求我们高度负责地履行市场监管执法职能,维护公平竞争的交易秩序,营造健康安全的消费环境,依法保护市场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高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水平,树立为民行政的良好形象。我们相信,一个以实现社会成员共同利益为目的,以促进社会成员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党将是有着强大生命力的党,一个以执政为民为理念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也将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更加有为有位。
3、牢固树立讲实效、出实绩,以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求真务实价值观。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文化建设中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不少问题直接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牢固树立讲实效、出实绩,求真务实的价值观,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同志务必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我们既要考虑搞改革、谋发展,用发展来推动社会进步,用发展来解决存在问题和矛盾,又要考虑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可持续的,必须是既解决当前问题又兼顾长远利益的。在发展的目标、速度和方式上,都必须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符合国家、部门、地区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不能脱离实际,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劳民伤财,不能搞形式主义和虚假浮夸那一套。
4、牢固树立大公无私、公道正派、清正廉洁,为党和人民利益奉献一切的高尚人生价值观。
当前,尽管经济发展的模式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的基本理念不能变,为党和人民利益奉献出一切的高尚境界不能丢。清正廉洁、大公无私是我们党长期形成的高尚人生价值观,是我们排除万难,奋发向上的精神支柱。对此,我们决不能丢掉。最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活动中,大家都以空前的规模和极大的热情在总结、纪念长征给我们留下的博大精神财富,歌颂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那种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精神。红军长征,每个红军战士都可以写出一部传奇历史故事,每一个人、每一个故事都是我们进行革命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最好教材。这里随便摘取一组小数字:红军时期,仅13万多人口的宁化县,参加红军的达到13700多人;1934年10月,跟随中央红军长征的宁化藉红军战士有6000多人;1935年10月,胜利到达延安的宁化藉红军战士仅存58人;1949年10月全国解放,还健在的宁化藉红军战士只剩下28人。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时有86000人,而到达甘肃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时,只有6000多人。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红一方面军在陕北三军大会师时红军也只有三万多人。红军在长征中到底牺牲了多少人,至今还没有准确的数字,光从红军长征前后的数字对比,损失不少于十五万。这组数字给我最大的震撼,就是红军长征的惨重代价以及那种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长征精神。长征那么艰难困苦,绝大部分红军战士不是战死,而是累死、病死、饿死的。他们人人都知道艰苦卓绝的长征随时都面临着死亡,但他们一个个都义无返顾地向前。他们靠得是什么力量来支撑,唯一的结论,就是靠精神力量,靠革命理想和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所以他们虽然死得默默无闻,但他们都死得崇高而悲壮!有个老红军讲述一个红军战士在雪地上倒下的情景,至今让我难以平静:面对死亡他那么平静,那么安祥,他最后要交代的就是把自己的党费证和一块银元让战友转交给党组织。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理想追求和精神境界!长征的感人故事成千上万,其中有关“红军锅”的故事就很多。有一口“红军锅”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个炊事班9名战士,背着一口“红军锅”长征,领导让他们少背粮食,好跟着部队前进,但他们尽量多背粮食,好让部队战士们多一点粮食保障,甚至还背上小石磨。后来,粮食越来越少,炊事班的战士先后一个个饿倒在长征路上,全部牺牲,这口“红军锅”是由司务长背到陕北的。但这个连队在长征途中却几乎没有其它战士被饿死,没有什么非战斗减员。过草地时很多战士是在抬伤病员途中倒下了,很多伤病员为了减少战友的牺牲,自己悄悄躺到草地上,揪几把草盖在自己身上,装着已经牺牲了,不要人家抬着走。这种长征精神,就是共产党人为党和人民利益勇于奉献一切的高尚人生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我们新一代共产党人一定不能丢掉长征精神,不能背弃革命先烈,要坚持和发扬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的精神,努力在为党和人民利益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牢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重要内容的道德价值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社会主义价值观就是以社会主义的根本利益为价值目标。其最基本的要求:一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二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三是走共同富裕之路;四是走民主法治之道,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合法权益。在这个基础上,爱国主义价值观就是以国家利益为根本价值准绳,要求每一个公民都要在实现和维护国家利益中去实现自我的价值。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就是以集体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一切行为都应当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统一起来。以“八荣八耻”为重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包含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凝聚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精髓,而且具体到一个人的教养、人格、品行、胸襟等,“荣”是积极奋进的目标,“耻”是防微杜渐的警钟。具体来说,“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就是要以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为导向,在新形势下,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富强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的荣誉、尊严和利益为最大耻辱;“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人民的关系,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自己的一生献给服务人民的光荣事业中去,在不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为人民服务,与此同时,要高度警惕可能出现的种种背离人民利益的倾向;“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就是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且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就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我们要在各行各业和各自岗位中培养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思想,并使之成为衡量公民道德品质的价值尺度;“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避免种种损人利己的行为;“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义”与“利”的关系,将诚实守信作为个人行为的基本准则,作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准则,对假冒伪劣、商业欺诈、不讲诚信等行为予以严厉谴责和打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就是要增强法律意识,自觉维护法律尊严,从被动的“要我遵纪守法”变成主动自觉的“我要遵纪守法”,并严格依法行政,做到执法者带头守法;“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勤俭与奢侈的关系、劳动与享乐的关系,认识到我们现代化建设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必须在新时期继续保持和发扬勤劳朴素的优良传统和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分清荣辱是非,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提升工商队伍的道德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6、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核心价值观,自觉维护民主法制和公平正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我们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这个《决定》,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
有学者认为,今后20年将是中国人新的核心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实际上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现在已经在形成。什么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六中全会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那么,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相适应的核心价值观应该是什么?我赞成这样的观点,那就是“劳动优先、共同富裕”,以及因此而最终实现的“公平正义”。
首先,“劳动优先”是指各尽所能、各尽其力、各尽其责、各得其所;“劳动优先”的观念,体现的是劳动创造财富和劳动光荣的价值追求,反映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反对“不劳而获”。这有利于恢复劳动优先地位和劳动者最光荣的价值观。
其次,“共同富裕”的观念,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终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共同富裕”不可能诞生在资本主义制度中,它与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格格不入;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确保共同富裕的实现,因此它理应成为我们的核心价值观。除了社会制度之外,共同富裕也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200年来世界经济有一个基本规律就是:企业利润从独占到共享(从企业利润由资本家独占到公司股东分享―职业经理人持股――员工持股分享,到了21世纪初,又出现了企业公民,企业利润要与社会共享)。
最后,通过“劳动优先、共同富裕”,最终树立“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倡导的公平正义,是超越形式的实现事实上的公平正义,即消灭了剥削阶级基础的公平正义;包含着机会公平的结果公平;逐步缓解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作为一种价值观,事实公平正义应该成为我们高扬的一面旗帜。
当然,倡导事实公平正义并不意味着要搞平均主义和“劫富济贫”。事实公平正义强调的公平正义,是有制度保障的公平正义,不是施舍的公平正义或随机性的公平正义,它要用社会制度不断修正形式公平正义中出现的不公平、不正义。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迈进的关键阶段。社会利益格局剧烈变化,社会组织形式、就业结构、社会结构变革加快,我们正面临并将长期面对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些必须认真把握的新趋势新特点。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前提。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关注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是否都得到利益。也就是说,要构建和谐社会,就要使民主与法制、公平与效益、活力与秩序、科学与人文、人与自然等各方面相协调,各地方谐调发展,社会各阶层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与自然与社会与国家和谐。“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从本质上讲也就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把“以人为本”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落脚点,就是要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结合起来,让人民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确定为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目标,我们的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发展才会有明确的方向和正确的发展战略,才能从根本上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保障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利的制度体系,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把实现“以人为本”纳入法治轨道,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片面强调局部利益或以整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的施政倾向。
建设和谐社会反映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属性,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规律的新认识、新发展,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发展为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把“以人为本”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它从根本上走出了“本本社会主义”和“理想社会主义”的盲区,使社会主义第一次真正的从理论走向现实,从天堂走向人间,从世界回到了中国。“以人为本”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独立个体权益作为发展的根本,把最高纲领中的“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立足于和谐社会阶段,以此衡量和指导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这种正确的价值观,才是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的。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是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所在,是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统一。共产党员除了追求自身的公道正派、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境界和价值观外,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在为实现社会的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上来。尤其是我们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推进民主法治、维护公平正义是我们的责任,注意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发扬民主,健全法治,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当前,要特别强化公平交易是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的新理念,努力健全和完善社会经济领域生产、交换、流通、分配等环节公平交易的市场准则,加大公平交易执法力度,不断清除权力经商、特权占有、贪污受贿、封锁割据、垄断经营等“权贵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着重在为社会不同阶层实现利益分配公平上下工夫,努力为广人民群众提供公平的竞争条件、公平的就业机会、公平的分配规则,构建以公平交易为准则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基础。
(四)切实加强党性锻炼,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要求来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四个关系
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有赖于一个人终身不懈地学习和实践。共产党人要树立和坚定自己先进的科学的价值观,要特别注意科学地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1.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与党的现行方针政策的关系。这实际上是共产党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究竟按照什么思想和原则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的问题。在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既不能以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否定党的现行方针政策,也不能以党的现行方针政策来否定共产党人的价值观,而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后一种倾向成为主要的错误倾向。有的认为党的现行方针政策贯穿的物质利益原则与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矛盾的;有的认为现阶段讲共产主义价值理想“超越了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等等。这种思想倾向在实践中表现为企图降低共产党员的标准,直至发展到消极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可见,把党的现行方针政策与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危害是极大的。其实,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与党的现行方针政策既是一致的又是有差别的。从其一致性来说,两者都处于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指导下,我们党的现行方针政策是以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为指导而制定的。从其差别性来说,党的现行方针政策是覆盖全社会的,是我国现阶段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建设以及人们的各种权利义务的实践规范,带有强制性、阶段性,并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做某些调整或补充。而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作为思想道德原则,是对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的要求,在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历史时期,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都应用这种价值观作为观察问题、指导行动的基本准则,不能以现行方针政策为借口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坚持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和贯彻执行党的现行方针政策不可偏废。
2.贯彻物质利益原则与发扬无私奉献精神的关系。共产党员作为劳动者,在生活资料分配方面同样要贯彻物质利益原则,通过付出较多的劳动,或者通过社会经济的发展获得较多的正当的个人收入。但是,另一方面共产党人又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局限于物质利益和按劳分配上,还要讲理想、讲宗旨、讲奉献。作为工商部门的党员干部在认识和处理物质利益原则与无私奉献精神的问题上,要注意克服两种倾向:一是认为讲物质利益原则,就与个人利益划上等号,忘记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不讲无私奉献,甚至忘记自己的公务员身份,盲目追求不合法、不正当的额外收入;二是认为讲无私奉献,讲思想觉悟就和平均主义划等号,对行政执法部门和公用事业单位之间目前尚存在的收入差别盲目攀比,或者比高不比低,越比心理越不平衡,以至散失共产党人应有的觉悟和情操。只有在贯彻物质利益原则的同时,更注重无私奉献精神的培养和锤炼,共产党人才能自觉地模范地执行党和国家的经济政策,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又保持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格。
3.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近年来追求自我设计、自我价值的实现成为一些人的时髦,鼓吹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自我,实现自我,甚至一些人公开喊出要为“个人主义正名”的论调。这些思想观念对党内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它的要害,一是在理论上混淆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界限,离开了人在社会中的劳动和贡献来空谈个人的价值;二是在现实生活中起到了崇尚、鼓励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作用,导致了只求索取不讲奉献,只讲权利不讲义务,只讲个人价值不讲社会价值的现象出现,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造成了危害。共产党人并不反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和实现,共产党人也是人,他们同样有自己的利益和需要,有自己的愿望和要求,有对自身利益、自我价值的追求的权力。但是,共产党人又不是普通的人,他们是由“特殊材料制成”的人,肩负着比普通群众更远大的历史使命,他们总是把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同共产主义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在评价个人价值时,不仅在于他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否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满足,更重要的是看他是否把自己的活动溶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洪流之中,看他对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的事业尽了什么责任,做了多少贡献。联系我们自身的实际,在评价个人的价值时,不能只讲得到了什么,而应多看贡献了多少;不能只讲我的能力、学历、资历、水平,还要更多地看看我有没有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也就是说,我们的个人价值应该从社会价值中去体现。因此,共产党人要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紧紧地融合在一起。
4.商品等价交换原则与党性原则的关系。我们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讲究经济效益,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但是,等价交换是经济学的概念,只适用于经济领域。而党性原则是一个政治范畴,它所规定的基本原则,要求每个共产党员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它所奉行的不是等价交换的原则,也不是计较个人名利,而是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因此,商品之间的等价交换原则和党性原则既不能互相混淆,又不能互相取代。在经济领域,如果以党性的最高要求代替商品交换的原则,就必然取消商品经济,取消党的现行政策,经济生活将成为运转不灵的无效率的特殊的政治行为。反之,如果以商品交换的原则代替党性原则,党内政治生活就会出现功利化、商品化的倾向,使党员的价值观、行为取向走向庸俗化,就会扭曲党的宗旨、破坏党的肌体。但是,我们又不能把两者简单地对立起来。因为两者既有区别,适用于不同的范围,又是紧密联系的。这种联系表现在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上是一致的。党性原则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和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路线紧密相连。当前,发展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党在现阶段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念必须同发展市场经济一致起来,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带领群众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共同富裕做出自己的贡献,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同志们,价值观的内涵非常丰富,作用非同小可。如何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是靠一堂党课,而是要靠我们的一生去认识、去探索、去实践、去积累。歌德有句名言:“你若要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爱因斯坦也有相同的名言:“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裴多菲还有这样的名言:“生命的长短以时间来计算,生命的价值以贡献来计算。”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就能为事业、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我们的人生就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所有:中共南平市委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  设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zip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