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李白《子夜秋歌赏析》的精彩翻译和赏析

李白《雉子斑》“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全诗翻译赏析
雉子斑(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⑴)
  辟邪伎作鼓吹惊,雉子斑之奏曲成,喔咿振迅欲飞鸣⑵。
  扇锦翼,雄风生,双雌同饮啄,趫悍谁能争⑶。
  乍向草中耿介死⑷,不求黄金笼下生。
  天地至广大,何惜遂物情。
  善卷让天子⑸,务光亦逃名⑹。
  所贵旷士怀⑺,朗然合太清⑻。
  ⑴辟邪: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似鹿而长尾,有两角。《汉书&西域传上&乌弋山离国》:有桃拔、师子、犀牛。颜师古注引三国魏孟康曰:桃拔一名符拔,似鹿,长尾,一角者或为天鹿,两角者或为辟邪。辟邪伎,装扮成辟邪兽形的舞伎。鼓吹:一种乐器合奏曲,即《乐府诗集》中的鼓吹曲,用鼓、钲、箫、笳等乐器合奏,源于中国古代民族北狄,汉初边军用之,以壮声威,后渐用于朝廷。雉子:即雉雏,《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雉子斑》:雉子,斑如此。余冠英注:雉子,就是小野鸡。南朝宋何承天《雉子游原泽篇》:雉子游原泽,幼怀耿介心。太白此诗拟何氏而作。
  ⑵振迅:犹振奋。
  ⑶趫悍:矫捷勇猛。趫,读qi&o。
  ⑷耿介:正直,守志不趋时。
  ⑸&善卷&句:善卷,相传为尧舜时的隐士。《庄子&让王》: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chī),春耕种,形足以劳;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于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
  ⑹&务光&句:务光,汤时隐士。汤以天下让务光,务光不受,投水而死。《庄子&让王》:汤让务光曰:&智者谋之,武者遂进之,仁者居之,古之道也。吾子胡不立乎?&务光辞曰:&废上非义也,杀民非仁也。人犯其难,我享其利,非廉也。吾闻之:&非其义者,不受其禄,无道之世,不践其土。&况尊我乎?不忍久见也。&乃负石而自沉于卢水。逃名,避世而不居。
  ⑺旷士:旷达之士。
  ⑻&朗然&句:光明磊落,合乎大道。太清,大道,自然。
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
《雉子斑》是一首乐府诗。这两句是说,宁可在草泽中死得光明磊落,也不愿在黄金笼里屈辱求生。诗当作于天宝后期,诗人看到争名于朝,争利于市者比比皆是,作此诗以讽刺。这两句表明诗人淡于功名利禄,耻与邪佞为伍的志向。语意刚劲有力,掷地有声
  辟邪神鹿伎人故作鼓吹惊慌之态,雉子斑的乐曲作成,雉子喔咿喔咿,振翅作迅飞鸣叫之状。
  扑扇锦翼,雄风顿生。一双雌雉与之一同饮水啄食,雄雉鸟彪悍谁能与之争斗?
  雉鸟宁愿向草中耿介而死,也不愿关在黄金笼里生存。
  天地极至广大,何必追遂世情,而没有自己的个性?
  善卷公谦让舜帝的天子之位,务光公也逃避汤王禅让的天子之位。
  如此旷达之士的情怀,弥足珍贵,朗然与太清融合。
  这是一首舞曲的歌辞。舞蹈的表演形式是伎人扮成辟邪而舞。鼓吹,是音乐分类。雉子斑,是歌辞的内容。
  此诗由赞同雉&乍向草间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进而称颂善卷、务光一类贤士不被君位所动的光明磊落的胸怀。前三句为全诗的引子,写伎人表演,鼓吹大作,唱辞开始。正文部分分为三层。&笼下生&以上为第一层,写雉振奋矫悍,耿介不屈的性格特征,以物喻人。&天地&二句为第二层,属于诗人议论,言天地至大,物各有志。这里的&物&既指人,也指物。末四句写善卷、务光旷达磊落的怀抱。&善卷&、&务光&二句为互文,义即善卷、务光让天子而逃名。
相关阅读:
------分隔线----------------------------
古诗文图片鉴赏当前位置:>> >>
静夜思?李白|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夜思》由创作,被选入《》。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栏目。
《静夜思》
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诗》原版】
床前看月光 ,
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山月 ,
低头思故乡 。
现存《静夜诗》是明代以后的版本。11世纪宋蜀本的《李太白集》即是原文,并且目前日文版本也用的是李白原文。
静夜思: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
疑:好像。以为。
举:抬,仰。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坐在井床上看天上明月洒在地上的月光,宛如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评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这首《静夜思》可以说是李白诗歌的&自然&和&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艺术特色的极好说明。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首五言绝句从&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乡图。诗歌的语言清新朴素,明白如话;表达上随口吟出,一气呵成。但构思上却是曲折深细的。诗歌的内容容易理解,但诗意却体味不尽。
  《静夜思》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喜欢的诗,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上了年纪,也不管是客居他乡,还是与亲人相守相伴,只要是中国人,就没有不会背这首小诗的,为什么这样一首语句平白如话,情感朴实无华的诗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唤起了深深的共鸣呢?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诗歌的开头是平白的叙事,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户外室内,没有一点声响,只有那宁静皎洁的月光,悄悄地照在床前的空地上,洒下了淡淡的青辉。在不经意间,低头一望,还以为是地上落了一层薄薄的秋霜呢。这显然是一种错觉。也许,作者本来已经睡着了,在睡梦中回到了家乡,可是却被强烈的思乡情怀唤醒,在朦朦胧胧中,错把地上的月光当做了秋霜亦未可知,&疑&字,用得很传神,细致地反映了当时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恍恍惚惚的感觉,因为自己也隐约地意识到,在屋里是不应该有霜的,可见第一反应是霜,而第二反应就有点怀疑了,等到醒悟过来,这并不是秋霜,而是&床前明月光&时,其实已经是第三反应了。至于为什么第一反应恰恰是秋霜,则又是颇为令人寻味的,因为秋霜历来是一种感伤的暗示,它表示这又是一年秋风起,唤起无数客子心中深藏的年华易逝的迟暮之感,对此,李白是深有体会的,&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正是他内心的表白。在他的笔下,秋霜时而铺在了床前,时而又染在了头顶,可见他把秋霜当做了一种寓意丰富的象征了。而今夕何夕,月色如霜,虽然四下里没有一点声音,而天上的明月和地下的月光却好似在无声地倾吐着什么,使得诗人的内心再也无法平静了。他感到怦然心动,有一股同样是无声却是不可抗拒的情感的暗流在胸中涌动流淌。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播动了他的心弦,从而使他再也无法平静下来了。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时他已经完全清醒过来了,明白自己身处何地,而当他抬起头来,顺着光线向上望去时,窗外那娟娟的月轮正静静地挂在夜空。他一下子恍然大悟了,明白了是什么触动了自己的心弦,原来就是那挥之不去、召之即来的思乡之情呀,它无所不在,白日里,有事的时候,它就静静地蛰伏在心灵的角落里,而到了此时,月亮从天上,月光在地下,双双唤起他心中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挂牵,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真是一首&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的自然天成之作。胡应麟甚至认为此诗是&妙绝古今&。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李白这首清新质朴、婉转如歌的小诗因为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才获得了永久的艺术生命力。大概只要有离家不归的人们,就会有人在月下吟起这首百读不厌、体味不尽的《静夜思》的。
  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自称与李唐皇室同宗,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少年时居住在四川,读书学道。二十五岁出川远游,先后居住在安陆、鲁郡。在此期间曾西入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后来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因受谗言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之乱起,为了平叛,加入永王李军幕僚;后来永王为唐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遇赦东归,投奔族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不久病逝。他因写诗而闻名,为当时的人们所激赏,称赞他的诗可以&泣鬼神&。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李白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英汉对照】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IN THE QUIET NIGHT
So bright a gleam on the foot of my bed --
Could there have been a frost already?
Lifting myself to look, I found that it was moonlight.
Sinking back again, I thought suddenly of home.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七阳;可&三江七阳&通押。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分隔线----------------------------
唐诗三百首相关文章
这首诗在山水景物的描写中,融入游子飘泊之感。由于心情孤寂,山水也不免染上一层凄凉...
《宿王昌龄隐居》是一首写山水的隐逸诗。全诗善于在平易的写景中,蕴含深长的比兴寄喻...
《贼退示官吏?并序》是一首斥责统治者横征暴敛的诗。诗序交代了历史背景。全诗揭露了...
 Copyright &
习古堂国学网() 版权所有李白的诗,李白简介_随便看看吧
李白的诗,李白简介
【同级栏目】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求李白《清平调·其一》的多种翻译和赏析_百度知道
提问者采纳
如此天姿国色;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春风吹拂栏杆,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这样反复作比、瑶台,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李白奉旨作了这三章、玉山、清平调,才能相逢:神话中的仙山,春风拂槛露华浓,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平调:1、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因命李白作新乐章;&#58769,诗人采用云.3:云霞是她的衣裳、露.2,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瑶台.【注解】、花;三句以仙女比贵妃,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其一》作者、华;&#58769,露珠润泽花色更浓,一色素淡字眼;四句以嫦娥比贵妃,传说是西王母住的地方:通花;第一首.有一次、槛、群玉山,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月色.5.首句以云霞比衣服.&#58769.若非群玉山头见.【韵译】《清平调&#8226.4.然而!【评析】:一种歌的曲调:&#58769: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以花比容貌,花儿是她的颜容:传说中仙子住的地方;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会向瑶台月下逢,却不露痕迹:有格子的门窗,若不见于群玉山头、清调
提问者评价
某超市店长
其他类似问题
清平调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李白诗歌赏析_鉴赏专题_名作鉴赏_中国网络文学联盟
您的位置:> > 赏析文章数:207 浏览:;今日:2     
李白诗歌赏析 文章列表(按日期排序)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诗歌作品赏析。
 ※  (姜光斗,,1405)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 ※  (谢赧夫,,1608)《蜀道难》是乐府旧题,很多诗人根据这一诗题内容写过作品。《乐府解题》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蜀中名山)之阻。”李白《蜀道难》以蜀道发兴而展开丰富的想象... ※  (杨会清,,1769)《蜀道难》本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李白《蜀道难》乃袭用乐府古题而作。从诗的内容看,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友人入蜀而作,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气质和爱国主... ※  (刘淑丽,,796)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一 词是用来吟的,尤其是早期的晚唐五代,也因此具有了更多抒情特色。人内心的起伏不平,多感多伤,也大多依... ※  (陈友康,,1104)《蜀道难》是一篇为李白赢得盛名、从产生那天起就脍炙人口的杰作。唐孟?《本事诗·高逸》载:“李太白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 ※  (,1402)唐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注释]敬... ※  (,1063)唐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出生于中亚碎叶(今吉... ※  (,2010)唐 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附近)。少居蜀中,读书学道。25岁出川远游,客居鲁郡。游长安,求... ※  (,897)唐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附近)。少居蜀中,读书学道。25岁出川远游,客居... ※  (,661)唐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作者简介]李白(701 —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 )。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苏联吉尔吉斯境... ※  (,1376)唐·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作者简介]李白 (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苏联托可马克),李白即诞生于此。五岁时,其家迁入... ※  (,1116)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作者简介]李白(701-762),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才华横溢,感情恣肆,他的诗... ※  (,1215)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 ※  (,2118)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  (,1320)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作... ※  (,859)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附近)。少居蜀中,读书学道。25岁出川远游,客居鲁郡... ※  (,1236)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 ※  (,774)唐·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幼时随... ※  (,716)乌夜啼李白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传说李白在天宝初年到长安,贺知章读了他的《乌栖曲》、《乌夜啼》等诗后,大为叹赏,说他是“天上谪仙人也”... ※  (,784)古 风(其三)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聘望琅邪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 ※  (王志清,,1933)我们说李白的《金陵三首》为&金陵怀古第一诗&,基于两点考虑,一是李白首开金陵怀古的风气,写得最早;二是此诗在李白众多的金陵题材的诗中(保守点说&以怀古论&),写得最好。... ※  (萧涤非,,720)秋晚登古城李百药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秋风转摇落,此志安可平!作为一个由隋入唐的名门子弟,李百药(565&648 )的经... ※  (王自荣,,1792)文本从物态层、形象层、生活层、人性层、作者意识层、集体无意识层的角度,通过对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和杜甫《登岳阳楼》两首诗进行比较阅读,认为李白是主观之诗人即理想家造境,杜甫是客观之诗人即写实家写境,然后揭... ※  (童昌森,,10414)清康熙年间曹寅主持编撰的《全唐诗》收录了李白的五言绝句八十六首。明高棅选编的《唐诗品汇》选录了李白的五言绝句二十三首,并把李白列为五言绝句的正宗诗人。《唐诗三百首》选录李白五绝三首。李白的五绝是精美绝伦的艺术奇葩,... ※  (张海鸥,,15284)李白(701──762)是盛唐诗人,唐玄宗(712──755)和唐肃宗(756──762)在位的五十年间,是李白从事文学活动时期。据李阳冰(李白的族叔)《草堂集序》和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载,李白... ※  (唐圭璋,,756)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一起写平林寒山境界,苍茫悲壮。梁元帝赋云:“登楼一望,唯见... ※  (王美春,,3139)美酒芬芳,醇醪味厚,曾吸引历代多少迁客骚人畅怀痛饮,尽情吟咏。“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青青陵上柏》)——少饮薄酒,尽兴欢娱,这是古诗的风味;“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短歌行》)——饮酒长歌,慨叹时光易逝、... ※  (李白,,759)《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作者: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抽刀断水水更流,... ※  (李白,,751)《金陵酒肆留别》 作者: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注解】:1、金陵:南京。2、酒肆:酒店。3、吴姬:吴地的青年女子,这里指卖酒女... ※  (李白,,897)《梦游天姥吟留别》 作者: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 ※  (李白,,925)《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作者: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 ※  (李白,,712)《长干行》 作者: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 ※  (李白,,781)《子夜秋歌》 作者: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注解】:1、捣衣:将洗过的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捣去碱质。这里指人们准备寒衣。2、玉关:即玉门关。3、虏:... ※  (李白,,699)《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注解】:1、关山月:乐府《横吹曲... ※  (李白,,603)《春思》 作者: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注解】:1、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2、秦:今陕西,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3、罗帏:丝织的帘帐。【... ※  (李白,,500)《月下独酌》 作者: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注解... ※  (李白,,578)《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作者: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 ※  (李白,,984)《清平调·其三》 作者: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注解】:此篇无注释。【韵译】: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美人与名花长使君王带笑观看。动人姿色似春风能消... ※  (李白,,1158)《清平调·其二》 作者:李白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注解】:此篇无注释。【韵译】:贵妃真是一枝带露牡丹,艳丽凝香,楚王神女巫山相会,枉然悲伤断肠。请问汉宫得... ※  (李白,,1170)《清平调·其一》 作者: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注解】:1、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2、槛:有格子的门窗。3、华:通花。... ※  (李白,,503)《早发白帝城》 作者: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注解】: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县。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韵译】:清晨,我... ※  (李白,,756)《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注解】:1、黄鹤楼:建在湖北武昌西边的黄鹤矶上,下面就是长江。2、烟花:指暮春浓艳的景色。3、碧空尽:指船... ※  (李白,,759)《玉阶怨》 作者: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注解】:1、罗袜:丝织品做的袜子。2、却下:还下。3、玲珑句:虽下帘仍望月而待,以至不能成眠。【韵译】:玉砌的台阶已滋生了白露... ※  (李白,,452)《怨情》 作者: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注解】:1、深坐句:写失望时的表情。颦蛾眉:皱眉。【韵译】:美人儿卷起珠帘等待等待,一直坐着把双眉紧紧锁闭。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 ※  (李白,,448)《夜思》 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注解】:1、举:抬。【韵译】: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评析】:... ※  (李白,,685)《登金陵凤凰台》 作者: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解】: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  (李白,,937)《夜泊牛渚怀古》 作者: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注解】:1、西江:古称约自南京至今江西一段长江为西江,牛绪也在西江这一段中。... ※  (李白,,674)《听蜀僧浚弹琴》 作者: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解】:1、绿绮:琴名。晋傅玄《琴赋序》:“司马相如有绿绮。”相如是蜀人,弹...
共 204 篇文章  首页   页次:1/5页  48篇文章/页 转到:第1页第2页第3页第4页第5页
当月文章排行 ※  30 ※  25 ※  25 ※  22 ※  20 ※  16 ※  16 ※  15 ※  14 ※  13 ※  12 ※  12 ※  12 ※  12 ※  12 ※  11 ※  10 ※  10 ※  10 ※  10
名师点评专辑
最新推荐文章 ※ [892] ※ [543] ※ [1619] ※ [1845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白 将进酒 赏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