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定都半城半城就是今天的哪里

中国大同今天(之四)——北魏建都平城及其历史记载
中国大同今天(之四)
——北魏建都平城及其历史记载
历史文化古城是大同的灵魂,文化是大同的核心价值。完整地保护好、利用好这些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发掘和彰显大同文化特色和个性,增强城市吸引力、凝聚力和竞争力,建设宜居、利居、乐居城市的必然选择,也是大同的历史责任”——两汉要塞、北魏、大佛名城、明清重镇”一个指戳欲滴的柔美胴体随着层层落下的纱幔,那妙洁的笼括也就清晰可见了。
这里有人不禁要问:塞上古都究竟古到哪里?大同历史文化的灵魂和核心价值在哪里?北魏文化的买点究竟是什么?何以拿“塞上古都、大佛名城”来扮靓她的身姿,崛起她该凸显的未来?
论古博今,厚古论今,才是本博的立意和初衷。那就让我们把大同的历史文化卖点向后推移1610年(2008年城市化建设止),看看那个时期的她究竟以一个什么样子的多姿身材得到北魏的宠爱?是中国的历史演变选择了她!
先概述一下“三代京华 两朝重镇”。
大同是“三代京华、两朝重镇”,那么,何为三代京华?北魏王朝在大同建都96年;公元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把燕(北京)云(大同)十六州割让于契丹,从此大同归入辽的版图。辽重熙十三年(1044年)改云州为西京,设西京道、大同府,为辽之陪都,大同城名始于此。古刹华严寺整个建筑坐西朝东,反映了契丹族“拜日为神”的思想;女真人灭辽后建立金国,承辽制,改西京道为西京路。大同乃是陪都。善化寺内存有四通碑,其中一通《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善化寺当时名为大普恩寺),以实物证实了大同西京的历史。
何为两朝重镇?明代大同城位于内外长城之间,雄踞塞上。史称九边重镇,北方镇钥。主城东南北三座小城踞险扼要。城楼、角楼、望楼计81座,不仅宏伟壮观、绚丽多彩,而且固若金汤,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杰出范例。
大同是明代九边重镇之一,设总兵(正二品)统辖。大同现存明代建筑甚多,有城墙、代王府、九龙壁、戏台等。大同的地位清代虽不及明代重要,但仍设总兵镇守,故有梁朝重镇之说。
西晋灭亡以后,我国北方五个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史称五胡)进入中原争夺统治权。先后建立一成(汉)、二赵、三秦、四燕、五凉、一夏十六个国家(史称十六国),中国北方从此分裂,民族矛盾突出,生产遭到破坏,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鲜卑族拓跋部,原来居住于今黑龙江、嫩江流域大兴安岭附近,过着游牧生活。东汉以前,北匈奴被打败西迁后,拓跋部在酋长拓跋诘芬的率领下,也逐步向西迁移,进入原来北匈奴驻地,即漠北地区。到酋长拓跋力微时期,拓跋部又南下游牧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一带,后又迁居到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与曹魏、西晋发生往来,但这时,拓跋部仍处于氏族部落联盟阶段。公元338年,首领什翼犍建立代政权,都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逐渐强大起来。
公元376年,前秦苻坚攻代,什翼犍战死,代灭。
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瓦解。公元386年,鲜卑拓跋珪(什翼犍之孙)恢复代政权,后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公元395年,后燕攻北魏,拓跋珪在参合陂(今山西大同东南)大败后燕军,并乘胜南下,夺取中山(今河北定州市)、邺(今河北临漳西南)等重要城镇,拥有黄河以北地区,成为北方的强大势力之一。
公元398年,北魏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拓跋珪称皇帝--即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击败后燕进入中原后,奖励农业生产,其奴隶主贵族也逐渐汉化转化为封建地主。拓跋珪招纳汉族大地主参加统治集团,加快了鲜卑拓跋部的汉化进程。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如何继承先位,重用人才,马踏漠北,以少智胜,一统北方的呢?
拓跋死后,其子拓跋嗣(魏明元帝)、孙魏太武帝拓跋焘承其前业,擢用汉族大地主范阳卢玄、博陵崔绰、赵郡李灵、河间邢颖、渤海高允、广平游雅、太原张伟等数百人担任官职,形成了拓跋贵族与汉人世家豪族的联合封建政权,国势大盛,拓跋嗣死后,16岁的拓跋焘即位,即位之初就以少胜多,顶住了当时北方大漠政权——柔然的疯狂入侵。拓跋焘开始主动反击柔然,先后13次出兵柔然,以429年战果最为辉煌(参见百科北魏破柔然之战)征服了漠北一带,柔然臣服,为日后统一北方又迈出重要一步。
于公元427年,用3万骑兵攻破了坚不可摧的统万城,从此北魏统一北方的形势已经不可逆转。
于公元431年灭夏,平山胡,西逐吐谷浑,又于436年灭北燕,439年灭北凉,使北方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复归于统一,南北朝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拓跋焘马踏漠北,击败柔然,避免了又一次的中原混战。
拓跋焘统一北方,结束了长达一百五十年的中原混战,同时为以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创造了较为安定的环境。
北魏重视农业生产,改善民族关系,重用汉士大夫,政权得以巩固,用十一年的时间平定各国,结束了北方120年以来的纷争战乱,统一北方。北魏平城建都后,“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首都建设。当时平城人才荟萃,市井繁华,经济发达,几次移民后平城人口骤增,京畿已达百万余众。至拓跋宏493年起迁都洛阳,大举改革。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
北魏的雕塑艺术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光辉典范,比如说云冈石窟。
北魏的雕塑艺术,集中表现在当时的石窟寺中。它继承了秦汉以来中国的艺术传统,也受到国外特别是古代印度艺术的影响。摩崖石窟分布很广,西起今甘肃,东至今辽宁,保存至今的著名的有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石窟,以及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永靖的炳灵寺石窟,山西太原的天龙山万佛洞,河南巩义的石窟寺等。在这些石窟寺中有古代艺术工匠所塑造出来的数以万计的佛像,代表了当时中国雕塑艺术的最高水平,是驰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大同云冈石窟这座驰名的石刻艺术群是在北魏中期开凿的。北魏经历了“太武灭佛”、“文成复法”,文成帝和平年间(460——465)云冈石窟开始大规模营造,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建成,前后计60多年。
云冈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大家也可能十分清楚中国还有三大石窟: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亘约1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尊,最大者达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窟中菩萨、力士、飞天形象生动活泼,塔柱上的雕刻精致细腻,上承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现实主义艺术的精华,下开隋唐(公元581~907年)浪漫主义色彩之先河,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也是世界闻名的石雕艺术宝库之一。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5月8日,大同市云冈石窟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一千五百年来,以其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强大的艺术力量早已为世界瞩目。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鹿(今河北省涿县)人,大约出生在公元465年或公元472年。他和他的父亲都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政权中做过官。他的父亲做过山东青州刺史,他自己也先后在北魏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和洛阳(公元493年北魏迁都洛阳)做过中央官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古代城市的平面布局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中国古代城市的平面布局
中​国​古​代​城​市​的​平​面​布​局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20080份文档如何添加新设备?
登录 “百度音乐” 移动客户端,即可添加设备,刷新页面就可以看到新设备。
收取短信不会扣除你的话费,下载歌曲需要你支付相应的无线上网费用
百度音乐客户端听歌,随时随地
感谢您使用手机百度音乐
下载会在几秒内自动开始,如浏览器长时间没有响应,请点击
您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下载百度音乐手机版
微信扫一扫精选音乐每日推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魏冯太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