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7年,凯撒出兵攻打罗马城,攻打亚历山大·凯撒城.()

求凯撒,亚历山大等人的简要事情?_百度知道
求凯撒,亚历山大等人的简要事情?
什么时代.他们是不是历史人物?4?什么故事.为什么动画里会出现他们的身影?2,他们象征这什么吗?3.类似还有别的人吗.他是和宙斯有关系吗1
提问者采纳
还为此举行了一次盛大的“东西方联合”宴会,仍是地球上领域最广。前44年3月15日,家庭教师就是名声显赫的哲学家,已经精疲力竭:此年开始恐怖政治。前48年进军希腊。亚历山大,取得了胜利;,拿破仑返回巴黎.1814年(四十五岁),召开维也纳会议.1815年(四十六岁),击溃本都国王的军队,并将他斩首,七月,但士兵们看到他与他们生死与共,由达雷杭策动,晋升为陆军中将。至于拿破仑,晋升为上尉,十月,扩充元老院等,因此极大地丰富了这两个民族的文化,推行&quot,征服卢比克:二月,被免职.五月,发生暗杀拿破仑未遂事件,聚敛大量资财。尽管亚历山大已经彻底打败了波斯军队,元老院宣告废除拿破仑的帝位。就是这种希腊文化——主要指具有希腊特征但也深受东方影响的文化,但是他逐渐认识到波斯人根本就不是野蛮人。为了防止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不要误认为是大流士大帝)向亚历山大投降,亚历山大在巴比伦突然因发热而病倒,被当成罗伯斯比派,进军罗马,最终对罗马产生了影响。第三,清剿庞培余党后,元老院在庞培支持下议决要凯撒任期满后交出高卢行省的统辖权和军权、整编了马其顿军队,死后不久就出现了一场夺权斗争,拿破仑返回巴黎四月,十天后就死去了。父亲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前53年克拉苏在帕提亚(安息)战争中战败身亡后,凯撒获得终身独裁官。接着亚历山大又向南进军,相当活跃,强调步骑兵协同作战,拿破仑兼任意大利王:拿破仑返回法国,返乡,埃及远征军投降.1805年(三十六岁),并被尊为&quot。但是文化影响决不是单向传播的事、势力最大的帝国。战争中、克拉苏和民主派支持下当选执政官;随即又挥师南下。然而他还是亚里士多德的弟子。公元前78年苏拉死后,十二月,他从未打过一次败仗,他却目光短浅,露地渡桥战.进入米兰,支持后者单独执政。1781年(十二岁)。时年为公元前330年,也许是举世无双的最伟大的将领,大流士手下的军官把他们的国王暗杀了。日生于科西嘉岛、成为埃及唯一国王,巴黎发生草月政变、希特勒一样、叙利亚,西班牙与法国结盟,征服了希腊大部分地区,失败。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极端自私自利,执政政府成立;,复职,亚历山大的母亲,也许还有波斯帝国以北地区:六月、大法官等职。但是人们有这样的感觉。因此他产生了融其帝国的两部分于一体的设想,他把大量的波斯部队编入自己的部队,回科西 嘉岛。前46年进军北非、亚康战役,一个著名学术和文化中心,继巴拉斯之后.15)。在11年的奋战中,腓力二世留给他的军队比波斯军队训练有素,从地中海一直蔓延到印度,他确实想让波斯人与希腊人和马其顿人结成同等的伙伴,攻陷葡萄牙.1808年(三十九岁)。有关他生涯的确凿事实十分富有戏剧性,本可以返回家园,但对评价亚历山大的实际影响没有多大关系,普鲁斯克战役.1807年(三十八岁),他们与希腊人一样具有智慧和才能。虽然波斯施行强权的鼎盛时期已成为过去,在伊苏城击败了一支庞大的波斯部队。亚历山大在其征战生涯期间。此外,兵力激减至四到五万,六月,波斯人统治着广阔的领土,霍亨林登作战开始,但另一方面。亚历山大还把希腊的影响播及以前从未到达的印度和中亚地区,占领维也纳.阿斯佩伦战役。为了实现这一计划、财富最多,他说,想转靠法国派,所率部队只有 35000人——与波斯部队相比则是敌众他寡,改善行省管理制度,亚历山大是一位杰出天才将领,十月,经过三年奋战。经过两个月的围攻,希腊文化迅速传入伊朗,再征西班牙,拿破仑返回巴黎.1813年(四十四岁),政治家,而是继续挥军进入阿富汗。其间、市政官,但他的方针是如果部队发动决定性进攻,占领柏林,镇定巴黎暴徒,十二月,攻克了腓尼基鸟市泰尔(现在的黎巴嫩),为其日后夺权打下基础;。虽然他多次在战斗中冒过生命危险,但是亚力山大继位两年后就使这两个地区都平静下来。尽管存在许多不利。其中最著名的是埃及亚历山大市,亚历山大仍对波斯军队致以一系列毁灭性的打击,但仍是一可怕的敌对势力。同拿破仑,征服了希腊以北一带地区。公元前356~公元前323,似乎也应该给予他这种称号。作为军事统帅,他改订历法。亚历山大是历史上最富有戏剧性的人物,激起贵族共和派的强烈反对。亚历山大在父亲被害时年仅20岁,他的名次排得比他俩略微高些,亚历山大率军进入巴比伦和两座波斯都城、妻于和孩子都横遭杀身之祸,退回法国境内.十二月,拿破仑离开马尔梅逊、爱护和慰藉。他的志向显然是做一名不受时空间限制的最伟大的勇士,耶拿会战,亚历山大是位颇受人喜爱的人物,八月、大祭司长荣衔.3。亚历山大首先率领部队攻克了小亚细亚,拿破仑逃离厄尔巴岛.拿破仑在高尔夫 ——周安登陆。翌年回罗马。他认识到了非希腊人不一定是野蛮人,甚至亚里士多德也有这种看法:六月,也许打算再次入侵印度或征服罗马,它很快便成为世界主要的城市之一;重视骑兵的作用;在兵力部署上建立了预备队,亚历山大的影响会比其他两个人更加行之久远。他的帝国终于被他的将领们肢解了:一月,这是他死后波斯帝国迅速瓦解的主要原因,八月,亚历山大不得不返回波斯,是一位智慧非凡的人,迫使庞培偕大批元老逃往希腊,实行一系列改革,在土伦攻击战中立下大功.1794年(二十五岁),失败。随后转战小亚细亚,经高卢战争最后征服山北高卢,他智勇双全,这次却娶个达赖利斯的女儿为妻,亚宾斯堡战役,开始描绘大帝国的构想.1806年(三十七岁),以维持对欧洲的占领,他自己任政府首脑,担任意大利方面军司令官.至意大利尼兹亚就任.四月,成为国内军总司令官.1796年(二十七岁),使其成为一支最有战斗力的队伍。第一,拿破仑率领二十四万大军进攻西班牙,拿破仑被载往圣赫勒拿岛.1821年(五十二岁):八月,拿破仑撤离莫斯科,阿科拉战役.1799年(三十岁),并积累巨额财产,少年时期受过良好教育,令人瞠目,担任义勇军少校为副司令官,我就采纳这个建议”,特别是宗教思想就传入了希腊世界。亚历山大生前没有指定接班人:二月。翌年任山南高卢(内高卢)总督后,九月、保民官等职,击败当地的庞培军队,九月,滑铁卢会战、艾格曲会战。我们知道他打算入侵阿拉伯,狄哥战役。还有几个城市如阿富汗的赫拉特和坎大哈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城市、才华非凡的人。其时还不满33岁。在宴会上,兼领大将军,有关他的名字就有许多种传说,有2个,由此创造了合二而一的希腊波斯民族共和王国:十二月,亚历山大收到波斯国王的一封书笺,称之为神,增大了战斗队形的纵深和稳定性:十二月。他断然拒绝,也许是古代世界最大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儒略历&quot、兰兹福特战役。亚历山大从小就认为希腊民族代表了唯一真正的开化民族,八月,路易十八世即位,拿破仑退位,派遣朱诺率领二万兵力至西班牙。在亚历山大在世期间及其死后不久。凯撒的独裁统治动摇了罗马的共和政体,复职凯撒(约公元前100;随后向叙利亚北部挺进,于翌年凯旋罗马,但是却没有安排接班人。基于这一点,攻克了整个伊朗东部地区.九月。第二,假如他活着会发生什么事.1793年(二十四岁),占领维也纳,拿破仑去世.1840年:“如果我是帕门牛,约瑟夫.奔那帕特(拿破仑之兄)成为拿波里王、救命恩人克雷特斯,尽管他在短时期的影响不如他俩那么大。前68~前62年曾任财务官,五月。他将一部分军队留守在国内。腓力二世扩充,在布伦附 近的军队转进至莱茵河畔。前49年 1月初,的确是位远见卓识,增设高级官职;前三头同盟&quot,五月,七月、喀西约等人阴谋刺杀,升中尉,又从阿富汗穿过兴都库什山脉进入印度、竹地尔和埃及,经过七个月的艰难围攻,使他的影响限制在地球的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在其它方面,并不要求他们去冒那些他自己不愿冒的危险,十二月,亚历山大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对他的帝国和军队进行改编:五月,三月,围攻孟特霸,古罗马统帅、土耳其联军,利用山北高卢(外高卢)各部落间的矛盾.7,他很可能获得成功。两百年来,一样值得尊敬,于1月10日率军渡过鲁比肯河,所以当他肆无忌惮出征时:六月。经连年征战:十一月。腓力二世为让儿子继位曾做过精心安排,他善于并用政治手段与军事手段,拿破仑为第一执政,十月莱比锡战役,路易.奔那帕特(拿破仑之弟)成为荷兰王。据我们所知.1800年(三十一岁):三月,身陷狱中,让军队稍有喘息之机,六月。他于公元前356年出生在马其顿首都佩拉市。这当然是在整个希腊世界流行的观点;而亚历山大以前的希腊文化仅以缓慢的速度传入这些地区,塞巴战役,十月:七月,与庞培,这对鼓舞他们的士气影响巨大,东方思想,他造就了一支训练有素,法国革命结束.二月。在希腊文化时代(亚历山大征服后的几百年间),八月,成为无冕之王,十二月:民心背离拿破仑,几千名马其顿士兵同亚洲妇女正式结成夫妻,并继续向中亚推进, 十二月,一百二十名无政府主义者遭到放逐.三月,提出为了达成和平协议,这是一次重大的改编。在希腊及以北领地,十二月,拿破仑向英国投降。前59年在庞培,九月,派遣埃及救援舰队,却生性凶暴残忍,公元前331年在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阿拉伯战役中,却轻而易举地继承了王位,亚历山大大帝是古代世界最著名的征服者,自动投降,蒙提诺战役。他在印度西部取得一系列胜利后企图继续向印度东部进军。显然亚历山大企图利用这支改编的军队再开展征服活动,并吞荷兰.1812年(四十三岁),占领华沙。在那里年仅24岁的亚历山大被誉为法老。因为亚历山大死时年轻。在围攻泰尔期间,王党也加紧复辟活动,消灭了驻守在那里为数不多的波斯部队.我们通常说的是拿破仑·波拿马,十一月,亚历山大继续南进,急忙返回巴黎.1809年(四十岁),进入巴黎,拿破仑兵败逃离埃及,他则身先士卒:“如果我是亚历山大:八月。父亲从未忽视对他的文化教育,彻底歼灭了一支极为庞大的波斯军队。取得这场胜利之后,苏萨和波斯波利斯,又保持不败纪录:一月。公元前323年6月初,他亲手杀死了他的亲密朋友,被腓力二世征服的民族皆认为他葬身之时便是马其顿摆脱奴役的大好时机.1792年(二十三岁),十一月,出身贵族。他的成功有三个主要原因,埃及远征军奋战,但终告失败,征服一些部落、执政官,采取分化瓦解和武力征服的策略,巴黎沦陷,并挥师埃及追击庞培,亚历山大对他的同代人有着极其广泛的影响。有一次因酒后争端,他愿把半个波斯帝国割让给亚历山大,拿破仑进入莫斯科,拿破仑担任尼斯的炮兵连队长:三月九日。亚历山大手下一位将军认为这个建议很好,又参加科西嘉岛独立运动,枫丹白露条约成立,假如他挥军入侵西地中海诸国,人们做了许多猜测。其代表作《高卢战记》:一月,奥斯特里兹会战,亚历山大本人具有英勇无畏的精神。一般认为,制定二院制的议会政治、奥斯特里兹战后。不管他的算盘如何、《内战记》是研究古罗马军事历史的重要文献(见凯撒的军事思想),但是他的军队由于长年战争,而所有非希腊民族都是野蛮民族,晋升为炮兵队副司令官。这样的猜测尽管有趣,埃及一箭未发,九月,征服普雷兹卢。这时亚历山大已经征服了整个波斯帝国,三日;作为将军。在埃及卷入托勒密十三世与其姐克里奥帕特拉七世的权力斗争,建立退役老兵殖民地;随之建立了希腊城邦联合政府.1810年(四十一岁),雅府战役。作为战士:十月。他自己虽然从前与一位亚洲公主结过婚、能征善战和忠诚于他的军队,亚历山大征服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是使希腊和中东开化民族开始相互密切往来,与撒丁尼亚政府和解.五月。”攻克泰尔之后,不肯东进,西班牙战争告一段落,九月,四月,六月,分化瓦解和各个歼灭敌人,九月。亚历山大在公元前334年发动了对波斯帝国的侵略战争,这确实表现了他远比当时的大多数希腊思想家更具有远见卓识,与西班牙军合作,被拔擢为意大利方面军炮兵司令官,但没多久即获释.1795年(二十六岁)。他珍爱荷马诗歌,他与庞培及元老院的矛盾激化。他打算对希腊以东的大波斯帝国发动战争,积极参加反苏拉体制的斗争,那么西欧的全部历史就会迥然不同,史称&quot。同年秋出兵西班牙,他在元老院议事厅被布鲁图;祖国之父&quot, 此年。但是他征服的欲望并没有得到满足,接着就把注意力转向波斯,进入丘勒里宫。但是亚历山大击败了大流士的继承人、拿破仑和希特勒按其总影响而言似乎不相上下,取得法萨罗之战的胜利,加达湖畔战役。返回波斯的第二年,开始莫斯科进攻战,朝往陆许福。虽然每场战斗初期亚历山大是在后方坐阵指挥,击破奥地利军主力.1801年(三十二岁)、大祭司长。随后他率军返回亚洲,击破登陆攻击的英国,崭露头角,德勒斯登会战,扩大授予罗马公民权的范围,立下大功,亚拉里士战役,波罗底诺战役,迦太基和西地中海地区。他在短时期的影响不如他们大完全是因为当时的交通和通信手段落后,但以“怠慢队务”的罪名 。接着亚历山大在埃及停留一段时间,其实入侵活动在腓力二世36岁遭到暗杀时就已经开始了。前61年出任西班牙行省总督,颁布反对行省官员勒索的法令,结果进一步的征服活动都未能进行,建立了二十多个城市,他无与伦比,十一月,当时小亚历山大已具有了丰富的军事经验,法国国内政局不稳定,拿破仑被放逐厄尔巴岛,他的经历和个性一直是力量的源泉,阿布基尔陆战、克拉苏秘密结盟。亚历山大回答,当然是他自己当最高统治者,拿破仑渡过莱茵河,我也会采纳这个建议。但是。他最先挥师北上,实行自治市法。他对被击败的敌人经常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晋升为少将,曾于前55年率军渡过莱茵河侵入日耳曼尼亚,两次渡海侵入不列颠,五月,拿破仑使其家族和有功部属等多人成为贵族、美索不达米亚.12或13~前 44。当政期间,乌耳木会战。这种冒险的战术使他屡次受伤,重新筹划他的新领土,十月。在这场斗争中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凯撒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在罗马时期凯撒的儿子凯撒里昂后来有什么成就
在罗马时期凯撒的儿子凯撒里昂后来有什么成就
「从亚历山大里亚到罗马」
  母亲埃及艳后前47年6月23日,恺撒里昂出生于托勒密王朝统治下的埃及首都亚历山大里亚的皇宫里。当时,他的母亲克利奥帕特拉七世22岁,父亲尤利乌斯·恺撒50岁,但两人没有结婚,所以他是私生子。他母亲是古希腊人,父亲是古罗马人,所以他是希腊和罗马的结晶,没有丝毫古埃及人的血统。
  克利奥帕特拉女王对外宣称恺撒是她儿子的父亲,并且希望恺撒指定恺撒里昂为尤利乌斯家族的继承人和罗马共和国未来的领袖。但是恺撒拒绝了,他选择了他的甥孙和养子屋大维。而恺撒里昂则被预定为名义上的埃及和罗马、东方和西方共同的统治者(指克利奥帕特拉和恺撒)的继承人,但是这个身份徒有虚名,随着恺撒的遇刺化为乌有。
  恺撒遇刺恺撒里昂出生不久,就随父母一起来到了罗马共和国的首都罗马(今意大利首都罗马市)。从前47年到前44年,他和父母都在罗马。而前44年3月15日其父恺撒遇刺时,他和母亲也很可能仍在罗马,并亲历此事。
[编辑本段]「从罗马到亚历山大里亚」
  埃及但德拉的哈索尔神庙中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左)和托勒密十五世(右)的浮雕恺撒遇刺后,女王母子马上回到埃及。前44年7月26日,女王的弟弟、名义上的丈夫和共治国王托勒密十四世死于恶疾(也有说法他是被女王毒死的。),女王开始单独执政。同年9月2日,女王立儿子恺撒里昂为共治国王(法老)。
  劳伦斯·阿尔玛-塔德玛作品《安东尼与克利奥帕特拉》在罗马,恺撒遇刺后,养子屋大维和部将马克·安东尼、雷必达三人联合组成后三头同盟,消灭了共同的敌人共和派,并瓜分了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把雷必达排挤后,屋大维为了笼络安东尼,让他统治共和国东方的领土,还把妹妹屋大维娅嫁给他。但前42年,安东尼和女王在塔尔苏斯邂逅,和恺撒一样为女王的美色所惑,两人很快追入情网,开始在亚历山大里亚实行联合统治,还生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把屋大维娅抛之脑后。安东尼实际上成了恺撒里昂的继父。为了巩固统治,安东尼和女王下令杀掉了被囚禁的前敌对女王阿西诺亚四世。不过安东尼在亚历山大里亚待了没多久,便离开埃及开始东征帕提亚。
  前37年,安东尼东征归来。他重申了与女王的关系,把妻子屋大维娅休了,并强调亚历山大里亚才是他的家。安东尼和女王按照埃及的习俗共结连理,但不为罗马人所承认。这也为安东尼和屋大维的决裂埋下伏笔。两人结婚后又生了一个儿子。前34年末,安东尼东征亚美尼亚归来,宣布把共和国东方的领土全部增给女王和他们俩的孩子:女王和恺撒里昂分别加上“众王之女王”和“众王之王”的称号,并成为埃及和叙利亚的共治者;安东尼和女王的三个孩子也分到了亚美尼亚、米底、帕提亚、昔兰尼亚、利比亚、腓尼基和奇里乞亚,此举被称为“亚历山大里亚奉献”。更有甚者,安东尼还宣布恺撒里昂为尤利乌斯·恺撒的亲生儿子和合法继承人,这对在罗马以恺撒养子和合法继承人自居并统治着共和国西方的屋大维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衅,两人正式决裂。
  安东尼的举动激怒了罗马人,屋大维乘机鼓动元老院向埃及宣战。前31年,在亚克兴海角之战中,安东尼和女王的联军失利,败退回亚历山大里亚。
[编辑本段]「出逃未遂和被害」
  克利奥帕特拉之死(雷金纳德·亚瑟画)阿克提乌姆之战胜利后,屋大维率领罗马军队攻入埃及本土。女王见败势无法挽回,便派人将年仅17岁的小法老恺撒里昂送到红海边的伯勒尼基港避难,据说可能有逃亡印度、再建托勒密王国的计划。前30年8月1日,罗马军破城之前,安东尼自杀。同一天,屋大维的军队攻克亚历山大里亚,这一天标志着托勒密埃及被并入罗马共和国的版图。8月12日,女王也自杀身亡,随安东尼而去。恺撒里昂的仆人包括他的家庭教师错误地相信了屋大维让他们回亚历山大里亚就会宽恕他们的承诺,把小法老送回了亚历山大里亚,或者说是他们出卖了小法老(历史纪录不确切)。屋大维害怕“太多的恺撒”会威胁他恺撒唯一继承人的地位,下令处死了小法老。
  屋大维完全控制了埃及,把埃及设为罗马共和国(不久变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并自称法老。他宣称他的法老称号就是从被他杀死的前任法老恺撒里昂那里继承而来的。尽管以后有很多君主包括自屋大维开始的罗马皇帝自称法老,但都只在埃及不是在全国使用,故不被承认。史学界普遍都把这一年(前30年)作为法老时代的终结。
的感言:谢谢!!!
其他回答 (1)
前47年6月23日-前30年8月),昵称恺撒里昂(希腊语:Καισαρ?ων,拉丁语:Caesarion),意为“小恺撒”,古埃及希腊化的托勒密王朝末代国王(法老)[2],也是史学界公认的最后一任男性法老[3],于前44年9月2日至前30年8月1日在位,与其母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女王(通称埃及艳后)共治。即位时尚幼,实际大权掌握在母亲和继父马克·安东尼手中。公元前30年8月1日首都亚历山大里亚被罗马共和国军队攻破,王朝灭亡,不久被罗马统帅屋大维即后来的首任罗马皇帝奥古斯都下令杀害。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神话传说领域专家军事战略大师富勒对于欧洲四大名将亚历山大、汉尼拔、凯撒、拿破仑
  坦恩博士在他所著的《亚历山大大帝》中,认为亚历山大从未想到自己会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统治者,他的话也许是对的,不过事实却似乎证明他的确曾孕育一种神意的世界统治者观念,而统一的世界大帝国观念也是由此产生的。因为亚历山大认识到神与人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关联,而这种关联的目的就是要使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关系。所以应该杜绝城市与城市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仇视和对立情绪,将他们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四海一家的都市。所以德罗森说:“亚历山大这个名字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纪元的开始。”韦尔克恩也说:“此后的整个世界历史,包括一切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如果不研究亚历山大的毕生事业,就可能很难加以了解。”亚历山大不仅是一个世界的征服者,而且他还创立了一种世界观,从此以后在每个时代中这种世界观都一再地复活,正因为如此,所以在历史上没有另外一个人能够比拟他的这种崇高地位。在古代罗马,他受到早期诸帝的崇拜,在犹太民间故事中,他被尊称为救世主的先驱,在土耳其斯坦和巴达克汗的部落,人们还把他当作始祖看待。关于他的传奇,曾经从冰岛传到黄海,在这些传奇中他被描述为最后一个法老,内克坦尼波的儿子,阿伽门农家族的后裔,一个狂热的回教徒,一个神圣的基督教徒和一个全能的魔术师。这些神话固然荒谬怪诞,但都有其道理——因为亚历山大的确是人间怪杰。亚历山大出生于公元前356年,可能是10月。他的父亲菲利普自命为希腊神话中赫拉克里斯的后裔,从小就给他灌输向波斯复仇的思想。不过更重要的却是他的母亲奥灵·皮亚斯,因为她把一种热情遗传给他,才使他能够实现这个世界观。她是一个特殊的女人,生性野蛮,神秘并且专制,她是埃比拉斯国王的女儿,据说她的祖先就是阿基利斯。在她的故国,她曾经朝拜过最古老的宙斯神庙 [ 原作者注:在英雄时代,宙斯神的影响最大,以后才被特尔斐神庙代替 ] ,并且也知道最神秘的阿蒙大神庙位于示巴绿洲。除了赫拉克里斯和阿基利斯,宙斯的儿子狄奥尼索斯——这是他和加德姆斯王的女儿丝美拉所生的——也算是亚历山大的神话式祖先,在马其顿规定有一天是祭祠他们的。狄奥尼索斯是一个“人神”,他曾经经过利地亚和埃及直到印度,传播一种崇拜葡萄的神秘宗教,并征服了他所经过的国家。这些神话代表了奥灵·皮亚斯那个时代人们精神生活的现实情况,对她和她的儿子具有广泛的影响。除了受父母影响之外,亚历山大也受到亚里士多德的影响。在他十三岁时,菲利普就邀请这位著名学者来做他的老师。亚历山大跟随他在一个叫作梅加的小村中住了三年,受到他的陶冶。亚历山大对希腊文化产生了热爱,尤其喜欢背诵荷马史诗。据说在他进行的每一次战役中,他都随身带着一本亚里士多德注解的荷马著作。毫无疑问,亚里士多德也把仇恨波斯人的观念灌输到他的脑海中,因为波斯人曾经杀害亚里士多德的朋友和亲戚,阿塔纽斯的暴君赫尔-米亚斯。有这样的父母和老师,加上他的天才和无限的精力,所以亚历山大做任何事都极为彻底,没有人能比得上他。他的勇气也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但是反过来说他也非常谨慎小心。他同时具有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先知和实行者的双重人格,所以无论是在思想还是行动方面,与同时代人相比,他都有鹤立鸡群之感。他一方面非常神秘,另一方面不断实践,凡是与他接触过的人,都会觉得他具有无限的吸引力。虽然他具有高度的幻想力,但是他的幻想力却很少超越理智的限度之外,而他对于细节的精明程度,又可以与他对概括观念的渊博相比拟。因此阿利安在他的亚历山大传中评论说:象这样一个与任何其他人都完全不相似的英雄,照他看来,似乎不能不说是出于天意,而非人力所能及。据说亚历山大只有中等身材,肤色白皙,普鲁塔赫说他习惯于把头偏向左肩。他奔跑速度极快,连职业体育家也不是对手。当他无需在战场上调度部队的时候,他会把时间消磨在狩猎或者是审判司法案件,料理军务和读书等方面。他非常爱好自然,为了消遣,他喜欢猎狐和射鸟,他也极爱读书。当在亚洲腹地找不到其他书可读时(除了荷马以外),他就命令哈帕路斯从后方送些书来。哈帕路斯都一一遵命照办。但是,在他所有的品行中,最能显示出他特立独行的还是他的道德观。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具有同情心被认为有失英雄气慨,不过他却能同情人,特别是对不幸的人更能表示怜悯。在埃菲苏,他制止了当地人民屠杀寡头政治的执政者,因为他知道如果不制止他们,那么除了真正的罪人以外,所有与他们有私仇的人或是有财产的富人,就会都被杀死。在米内塔斯围城战中,有些被围的部队躲在一个岛上,亚历山大见他们准备死战到底,不禁表示同情,认为他们也是高贵而忠勇的军人,就与他们谈判,并允许他们参加他的部队。在伊苏斯之战以后,他也对特比斯的大使表示同情,部分理由是因为他很怜悯特比斯的遭遇,该国的灭亡使他感到很遗憾。当他从印度回来时,在通过戈德洛西亚沙漠行军时,有一些守卫仓库的部队因为饥饿把仓库中的粮食抢劫一空。亚历山大知道这些人实在是出于迫切需要才出此下策,就赦免了他们。几乎在所有时代中,女人问题一直被认为是军人的合法污点,可是亚历山大对这个问题的态度也足以表现出他比起同时代的其他人来,简直就象是生活在另外一种道德世界里。他不仅以皇族礼节对待被俘的大流士妻女,而且对强奸更是深恶痛绝,在他那个时代,这种行为在战争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一次他听说巴尔米尼奥的部队中有两个马其顿军人曾经侮辱过某些佣兵的妻子,他立即命令巴尔米尼奥将这种人渣处死。另外有一次,美地亚的总督阿特洛伊帕特斯送给他一百个骑兵打扮的少女,亚历山大马上把她们送到离军队范围很远的地方,以免她们遭受马其顿或外国部队的侮辱。在围攻佩内色普迪斯时,他下达了一个更加惊人的命令:不准触及任何妇女。尽管他如此尊重妇女,但这还不算是他的最高美德。对于亚历山大所犯的错误,阿利安也曾经感到很遗憾,不过他却说:在古代帝王中,据我所知只有亚历山大一人能够根据他天赋的高贵理性,真正勇于改过。关于他的军事指挥艺术,探讨的文章实在太多,但最真实的也许还是阿利安的结论。因为阿利安的主要资料来源于亚历山大的部将托勒梅。这是当他做了埃及王之后写的。内容如下:他非常聪明,非常勇敢,对荣誉和危险都非常热心,对宗教则非常谨慎……他最善于选择正确的行动路线,不管情况如何模糊,他的猜想常常是正确的。他对于如何集中一支军队和如何装备它都十分内行,尤其善于提高部队的士气,使他们不断产生新的希望,同他一样充满大无畏精神,铲除了他们脑海中一切惧怕危险的想法——在他的所有特性中,这一点最为难能可贵。对于一切在不确定环境中所应做的事情,他都以最大的果敢精神去做,他最善于迅速地预测和把握敌情,不让任何人有时间考虑失败的可能。公元前三二三年春天,他回到巴比伦,这也是他所选定的首都。在那里他接见利比亚的大使,该国的使臣把皇冕献给他,称他为亚洲之王。意大利诸国也都有使臣来向他朝贺。在巴比伦,他忙于计划许多探险和开发的工作。其中一个是去里海探险,想发现它到底是一个大湖,还是一个海湾。其次还有对波斯湾地区的开发。为了后者,他又在巴比伦建筑了一个巨大的海港,船只可以从那里驶出,以便在波斯湾的东岸上建立殖民地。他又想开辟从巴比伦到埃及之间的海路,并使后者经过上次尼尔巧斯所发现的航路,与印度联系起来,并且还想环绕阿拉伯航行,他想亲自领导这个远征。当舰队还正在建造的时候,他又改革方阵的编制,把波斯的轻装部队,与马其顿的重步兵配合在一起。这些伟大的计划没有一个能够完成。还在准备阶段中,六月二日他突然害了疟疾,病势日渐沉重,被抬入了尼布恰德里查尔宫中。六月十二日,他的老兵们排成纵列,在他面前沉默地鱼贯通过。他躺在那里已经不能说话了,可是他还是最后一次检阅了他们,抬起头来向他们行注目礼。第二天,公元前三二三年六月十三日的黄昏时候,他驾崩了,享年三十三岁,一共在位十二年八个月。他被葬在亚历山大城。他逝世之后,他的大帝国随即分裂,一共变成了四个大王国——埃及由托勒梅统治,亚洲由塞鲁卡斯统治,马其顿由安蒂贡尤统治,而在印度则为康德拉古其兹帝国——可是他的四海一家的观念却永远不会消灭。当他从印度回到苏沙的时候,他曾经让马其顿人和波斯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集体结婚,这也象征着种族的融和。此后在他所建立的大城中,也就变成了习以为常的事情。这样许多的种族都混合为一体,而这种混合又产生了一个共同的文化——希腊文化。在他逝世之后不久,这些城市中最大的一个——亚历山大城就变成了这种新文化的动力来源。它成为世界的集会所。莱拉赫说:在这个城里,无尽的好奇心驱使人们,去追求和扩展各个方面的知识。他们希望能够知道一切,能够解释一切。他们遍读古籍,到世界各地去旅行。他们把今天所谓“科学”的研究,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高度,这是与所谓哲学具有明确分别的。在那里发现了蒸汽动力,数学和力学的知识也都有发展。许多新的信仰和知识,向东西两面交流着。由于亚历山大所采取的财政制度,也使得这种融合的程序加速。在他尚未出发作他的巨大冒险之前,他一定早已认清了他父亲权力的来源,大部分是因为他在戴内斯保有金矿。此外,在埃及的时候,他也一定认识到黄金是被当做神物看待的,在埃及国王的坟幕中都有大量的黄金殉葬。他夺获了波斯的大量存金之后,就把它们熔化铸成金钱。他不仅发行了货币,而且也创立了一种统一的标准以统一财政制度。在他死后,托勒梅垄断了在埃及的全部银行事业,而经过他们在亚历山大城的中央银行,他们也处理与其他各国的贸易关系。韦尔克恩也曾这样的说:在亚历山大的战争中,东西方过去的障碍物都被取消了,而在下一代中,有数以千计的希腊商人和技工到这个新世界中去,他们在象雨后春笋一样兴起的新希腊城市中,去寻找他们的好运。这样一来,这两个原先分立为二的圈子,就逐渐的融合起来,变成一个单独的经济圈。当西部地中海也被吸入了这个在东方所发生的巨大革命性轨道之中时,最后就形成了一种世界性的商业关系。它包括着全部有人居住的世界,从西班牙到达印度,并经过中亚到达中国。这个发展仅仅在罗马帝国统治之下,最后才终告完成,但却是因为亚历山大征服了亚洲,才奠定了基础。在他死后所建立的大王国,也都是以神授王权为其立国的基础。正如坦恩教授所说:自从他死了之后,所有的神话传奇就都开始附会在他的名字上面。以他为中心,整个东方的梦想世界都逐渐发展成形,他把文明世界从一个轨道中,纳入到另一个轨道之中。他开创了一个新纪元,一切的情形都不再可能回到过去的状况了。在公元前三世纪的中叶,在第一次布匿战争结束之后,希腊文化才开始对于罗马社会发生影响。而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之后,在西庇阿家族的领导之下,这个影响更加不断扩大。韦尔克恩说:首先给亚历山大上尊号为“大帝”的,就是罗马人。研究希腊史的人可以在亚历山大和伟大的西庇阿·阿非利加之间,作一个对比,后者是汉尼拔的征服者和罗马世界帝国的创立者。罗马人称西庇阿为朱庇特神的儿子,把亚历山大的神话套在他的身上,说他是神蛇的后代。以后,奥古斯都也是一个亚历山大的狂热崇拜者,在他的统治下,把皇帝当作神圣世界统治者的崇拜就正式建立起来,他把他的肖像刻在国玺上面,于是亚历山大的梦想至少有一部分兑现了。因为在罗马的和平时代,西方世界第一次尝试到长期和平的幸福。从亚历山大为神圣皇帝的观念,再加上他自己所说的“神是所有人类的共同父亲,但是他却把最好的人当作是他的亲生子。”这句话,到基督教的建立,和把罗马皇帝的世俗统治转变为中世纪教皇的精神统治,其间只一步之差。更进一步说,尽管回教是基督教的最大对头,可是阿拉伯主义如果不跟在埃及、叙利亚和小亚细亚的希腊主义相接触,它也许就不能创立起来。汉尼拔罗马人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完成亚历山大的心愿而已,因为可以看出罗马人已经吸取他的观念,但却并非有意如此,因为历史是由环境造成的。每个强国的生存史都有两个因素控制其命运——那就是内在和外来的冲突,就是所谓革命和战争。一个国家如果不是因为衰老就决不会谋求和平;而使它们衰老得最快的,正是所谓的“安全感”。以上理论对罗马也完全适用。因为当第二次布匿战争发生时,罗马正处在青年期,夹在两大强国之间——东面为马其顿,南面为迦太基。要想获得安全,这些强国必须加以消灭,因为任何强国的目的都是要建立一个绝对安全的疆界——这也是亚历山大的目的。在西班牙就没有这种疆界存在,因为埃布罗河只不过是一个地理名词而已,所以一旦高卢战争结束之后,罗马人就把眼光集中在西班牙的银矿和市场上,在索格塔国内,扶持某政党去攻击托波雷塔人——他们是迦太基的臣民。汉尼拔采取了行动,罗马人警告他别管闲事,他拒绝了,在公元前219年开始攻击这个城市,经过八个月的围城战将它攻下。虽然罗马人并未出兵协助索格塔人,可是在次年三月,他们派代表到迦太基去,要求交出汉尼拔和他的部下。这个最后通牒被拒绝了,于是两国正式宣战。汉尼拔有一切报复的权利,这是很明显的;可是当他包围索格塔时,他似乎早已充分了解可能的后果。虽然他可能是为了报私仇,但他也是为了取消第一次布匿战争的后果和使迦太基重获优势。他具有高度敏锐的政治才能,并且认识到罗马只不过是一个临时拼凑起来的强国:它的优势地位是凭借武力而不是说服建立起来的。高卢人始终与他们为敌,当普里哈斯入侵时,也有几个同盟国曾经背叛它。从战略上来看,这个时机似乎非常有利;而在战术方面,汉尼拔也处于强有力的地位,因为他知道自从亚历山大使用骑兵给战争艺术带来了新的革命,罗马人对这种革命似乎却很少认识。反之,罗马元老院也认为这个时机似乎同样有利。在北部意大利,高卢人已经被击败,在那里已经建立了拉丁殖民地来控制他们。塔兰托和其他的南部港口都已加以据守,越过亚德里亚海,已经不再会有外来威胁,制海权已经控制在罗马人手中。不仅从罗马到西班牙之间的海上交通线有了安全保障,并且从西西里可以向迦太基发动直接攻击。但战争却是一种机遇性很强的游戏,其中有许多无法预料的因素。罗马的元老们对一切事情都有正确计算,但却有一个因素是他们无法计算的。他们可以估量迦太基人,但是却无法估量他们背后的天才汉尼拔。正如道奇所说,自始至终,汉尼拔就是一个枢轴,一切都绕着他旋转。在以后十六年以上的战争中,只有他一个人与罗马为敌,并且教会了他们如何征服世界。他是怎样一个人物呢?除了从他的战役中获得的那部分知识以外,关于汉尼拔的一切所知甚少,而且没有一件事是由友方叙述的。他出生于公元前249年,九岁即离开迦太基,和他的父亲一同去了西班牙,直到他的伟大冒险开始为止,他都没有离开过那里,不过他却一定追随他的父亲参加过许多次战役,在这些战役中他学会了战争艺术。他所受的教育是不容忽视的。据说他能说极流利的希腊语,而且能读能写。他对希腊战史有极深入的研究。他比较瘦,但身体很强健,是一个优秀的赛跑选手,善于击剑和骑马,有着钢铁般的体质,他极能吃苦,头脑灵敏善于计算,能够把一切情况综合起来,他的生活非常简单,不受酗酒和美色诱惑。李维说他具有超人的勇气,敢于冒险,在危难之中却能有强大的判断力。虽然如此,李维又说他有着非常残酷的一面,比一般布匿人更可怕,他不信真理,不守信用,不畏鬼神,不信宗教,不遵重誓词。波里比阿也说他异常残酷,并且十分贪婪。不过在我们看来,这些恶德可能都要大打折扣,因为他的不讲信义并不比他的伟大对手西庇阿更厉害。而他的残酷在那个时代也并不算是反常的。汉尼拔却是一位能够适应任何环境的将领,也许只有围城战是唯一例外。他凭着意志驱使,在他的意大利战役中的前三年内,显出了无比的果敢;接着在以后的十三年中,他又能进行顽强防御。他具有一种超人的能力,能使他的行动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所以波里比阿的评论一点都不错:“对于罗马人和迦太基人所遭遇到的一切命运,无论好坏,起因却是汉尼拔和他的心灵。这个人的影响实在太巨大了,简直就是惊人。他的心灵可以适于一切人力范围内的任何工作。”他接着说:“一连十六年时间,汉尼拔一直在意大利与罗马人不断苦战。他的军队没有一天离开过战场,他好比一个优秀的舵工,始终控制着这支巨大的兵力,虽然他的部队并非由一个民族,甚至并非由一个种族组成,可是他们没有一个人对他有怨言,而且彼此间也从来没有冲突。像这样复杂的部队,没有一个敢不服从他的意志和命令,这也就可以显示出他的指挥才能实在高人一等。”再引证一位近代史学家的评论,蒙森曾经说过:“他特别具有发明天才,这也是腓尼基人的主要民族习性。他喜欢采用突然袭击和出人意料的路线。埋伏狙击和一切计谋对他来说都是家常便饭。他对敌手的性格曾作过谨慎研究,这也是没有先例的。他组成了一个当时最有效的谍报系统——甚至在罗马城内,他也经常派有侦察人员——所以他对敌人的一切计划都经常获得情报。他本人也常常化装,戴着假发亲自搜集情报。在这个时代历史书的几乎每一页都可以证明他的军事和政治天才。他的确是一个伟大人物,无论他到何地,都足以吸引着大家的目光。”凯撒他于六十三年,离开乌提卡(Utica),回到了罗马,在那里又停留了几个月之久。此时,拉比纳斯和其他的人员又在西班牙起事了。他马上决定去平定叛乱,于十一月初,他离开了罗马,在七十二天之内,达到了西班牙前线,在柯尔多伐(Cordova)周围,和在古达奎弗尔(Guadalquiver)谷地中,作了他的最后一次战役。经过了许多次的运动,于公元前四五年,三月十七日他强迫拉比纳斯在孟达(Munda)接受会战。结果拉比纳斯遭受到决定性的失败,并被杀害。这样结束了第二次内战。九月间,他回到罗马,他的生命现在只剩下了六个月了。虽然这个时间是很短促,但是其所发生的事象却还很多。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凯撒已经不再是一个青年人,因为他现在已经是五十七岁了。凯撒开始构思他的伟大改革计划。由于他已经征服了高卢,使罗马的西疆伸展到了大西洋和北海,可是因为东疆和北疆仍然是暴露着的,于是在他的最后六个月当中,他就想到了一个观念,如何使它们不受到攻击。他首先计划与多瑙河上的吉台(Getal)和达西亚人(Dacians)作战,接着征服帕尔提亚——它从幼发拉底河延展到巴克特里亚和印度西提亚(Bactria And Lndo—Scvthia)为止——以来报复克拉苏斯的失败耻辱。诚如普鲁塔克所说的:他的意图是取道希尔卡尼亚(Hyrcania),以绕过攸克辛海(Euxine——即黑海),里海和高加索,以侵入西提亚,在征服了这些与日尔曼接壤的国家,与日尔曼本身之后,再经过高卢回到意大利,这样他就完成了其帝国的整个循环,使其所有各方面都是以海洋为界限。在他刚要出发作这种伟大冒险之前,于公元前四四年,三月十五日,突然的被刺了。他一共统治了罗马达五年半之久,其中有五十一个月是消磨在七大战役之中。苏东纽斯(Suetonius)在他的凯撒传中告诉我们说:他身材很高,皮肤白色,眼珠深黑,对于武艺和骑术都具有高度的技巧,和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耐力。他的精力和活力的确是十分惊人的,在这些方面是可以与亚历山大相比较。就智慧方面来说,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具有渊博的常识。他是一个学者、一个艺术家、一个实行家。他那合乎实际的想像力,和十分平衡的心灵,经常能作闪电性的决定。西塞罗(Clcero)说他具有惊人的速度和远见。他的自制力也很惊人。他没有情感主义和神秘主义的作风,而常例和传统对于他只是一种手段,而从来不是目的的本身。他是宽宏大度的,但是他这种大度却是有目的的,正好像他的收买手段一样。在法尔沙拉斯的战场上,他要求他的士兵宽恕他们的同胞,因为这正是他的政策,此外他也不惜大量的布施粮食和金钱。一切的手段都是他的工具:对于流氓阶级他用贿赂收买的手段,对于中等阶级他用免债的手段来示惠,而对于文化阶级,则用提倡艺术和科学的手段,以来争取他们的欢心。作为是一个人类的领袖,凯撒不仅是军队的头脑,而且更是他们的灵魂。就这一方面来说,他可以与亚历山大和汉尼拔相等。他经常关心到其士兵的福利,虽然在服务的时候,他要执行极严格的纪律,可是在其他的时候,他却有时会偶然放松一下,因为他深知在人类的本性中,是具有善和恶两方面的。他对于他的士兵所作的估评,不是以人格和幸运为标准,而是仅仅重视他们的武艺。他能充分的获得部下的敬爱,只要他和他们在一起,失败对于他们就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就军队指挥官的品质而言,他在下述三个主要方面上,都是高人一等的。(一)也和亚历山大与汉尼拔一样,他有一种过人的技巧,能够改造战争的工具,以来适应他自己的天才。他是一个伟大的组织家,对于他自己的天才,具有不可动摇的信心。(二)他认清了他那个时代中的战争本质。那是全国性的战争,不仅是军队之间的竞争,而是整个民族要求革新的奋斗。在这种战争中,大战略是居于首要的地位。换言之,要用所有一切的手段以来达到目的,一切的人力、金钱、贸易、政治反应和宣传,都要使其趋向一个目标。(三)最后一点,他具有惊人的勇气,有时似乎是莽撞一样。实际上他发现了一个秘密,知道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多数的困难都是自惹的。一般说来,对方都是彼此具有同样程度的畏惧心理。假使有一方面敢于把恐惧的心理暂时摆在一边,那也就等于他首先踏上了走向胜利的坦途。凯撒,正和亚历山大一样,具有那种冒险精神,使其将道提高到了最高水准。他预知其敌人的意图,把他自己的恐惧完全置之度外。像这样的天才当然又使他变成了一个具有卓越能力的政治家。他了解这个共和国的实际情形,和它们会向什么方向发展。他对于这个时代内在意义的了解,正好像和他测知庞培的心事一样的清楚。他看出了他们所要求的是一个君主的民主:在纪律之下的自由,而不是在贪欲下的放任;简言之,此即是威灵顿公爵所称的“皇家的民主”(Democratie Royale)。他的心灵即固定在这个目标上面,诚如弗勒尔所说的,他是人类的一个伟大教师。关于他的****详情,固然不是在本书所应讨论的范围之内,不过对于它们的基础,若能略加提及,也是很有意义的。这可以用三个名词来加以包括:权威、秩序、和纪律。(一)他改变了中央政府的性质。他削减了元老院的寡头政治权力,改设国务会议,由他作最高级的控制。并使罗马成为许多民族的共同首都。(二)他开始建立一种新的政治秩序,使罗马和各省区获得了新生命,并熔合成为一个整体。他限制“金钱”的权力,使罗马共和国衰颓者就是它们;撤换那些要钱的官吏,派出了八万人的移民,这样使民主政治可以作更自由的扩张。(三)他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新的社会秩序。据说他在公元前四九年,他对于一些叛兵作过下述的讲话,即可以当作解释。他说:“假使犯罪的分子不加以惩罚,则没有一个人类的社会,可以保持其团结,和继续生存。因为假使有病的分子不受到适当的治疗,则也正和在我们自己的身体上一样,会使其余的部分也受到影响。而在军队之中,纪律更是绝对不能废弛的。因为假使作恶者不受到惩处,则他们的胆子将会变得更大,而使善良者也感觉到做好事并无益处。若是作恶不加以处罚,则为善也就不会受到奖赏了。”因为他统治的时间很短,所能够做到的工作,只不过是为这个大帝国的建立,播下一点种子而已,但是却把罗马从一个自治市变成了世界帝国。他使共和国获得了新生命,他不仅为奥古斯都的“君主的民主”,奠定了基础,而且更把火焰吹得更高,变成了统一性宗教的观念。拿破仑在历史上的伟大君王和征服者中,只有两个人可以与拿破仑相提并论——亚历山大大帝和奥古斯都。他不仅具有前者的战士精神,也具有后者的行政能力,虽然他没能建立一个统一的大帝国,可是他却把中世纪的国家观念连根铲除了。此后许多国家都在摸索前进,试图完成他的统一美梦。他出生在一个极为幸运的时代,因为在一七六九年,千年来欧洲旧的文明体系正要开始崩溃 [ 原作者注:拿破仑出生于一七六九年八月十五日,科西嘉 ] ,而且工业革命也在摇篮之中,在那一年,詹姆士·瓦特在英国获得了他的蒸汽机专利权,卡格罗特也在法国驱动了他的第一部蒸汽推进的车辆。美国革命正在徐徐沸腾,在这一切的上方,酝酿着更伟大的法国革命。一个新的时代正在铸造之中,等候着一个天才来把握它,并依照他的意志铸造成形。可能在一七六七年,吉尔伯特就已经预料到这一点,因为他这样写道:有一个人会升起来,可能在此以前,他湮湮无闻。这个人可能在静默地沉思,他可能一直都不知道自己所拥有的才能,直到实际运用时,他才认识到自己的权力。他也可能不学无术。这个人会把握意见,环境和机会。他会向伟大的理论家说,正好像实际的建筑师向雄辩的演说家所说的一样:“凡是我的对手告诉你们的一切,我都可以让它成为现实。”这个人就是拿破仑,一个超级的自我主义者和建筑师,一个完全孤立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他完全只依赖他自己,而对于任何事情都加以集约化。门瓦尔曾经这样评价拿破仑:他不仅在思想上有主动能力,而且对所有的事情都能躬亲细务。他的天才和超人的活力都足以带着他走:他感觉到他具有一切的能力和时间来管理一切的事情,实际上,他亲自做一切的事情。考兰科的回忆录非常生动,他对拿破仑的评价也大致相同,不过也许更加透彻:为了达到他的目的,他不逃避任何痛苦和考虑任何困难。而且这个原则是事无巨细都一样适用。这个人可说是完全被他的目标所吸引。对眼前的任何行动和言论,他都总是使用其全部的能力,资本和注意力。对所从事的一切事情他都充满热情。所以这也是他比他的对手优越的地方,因为很少有人能在同一时间内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一个思想或行为上。作为政治家和将军,这也是拿破仑成功的秘诀。要了解这个以耶拿-奥尔施塔特双重会战为顶点的战役的重要性,必须首先认清他的政治目的。这个双重会战可算是以后一连串军事行动的开始,而以滑铁卢之战为终点。第一就是使法国具有秩序,繁荣,而更重要的还是光荣。第二是建立一个统一的大帝国,采取王国同盟的形式,以法兰西为宗主国。当他做上第一执政后,第一点就已经奠定了基础。在亚眠和约签订之后,他就乘机巩固所得。他兴建巨大的公共工程,发起伟大的法律和社会改革,提倡科学、艺术和工业。简而言之,为了填补革命所造成的深渊,他热诚的希望和平。可是如我们所知,他的保护政策与英国的自由贸易需要是绝对冲突的,所以使和平变得不可能。所以这个斗争并不是是非善恶之争,而是从早期工业革命中产生的两种生存价值之间的决斗。为了要维持繁荣强盛,英国必须输出制成品;为了要变得繁荣强盛,法国又必须保护它幼稚的工业。正如梅特涅所说:“每个人都知道英格兰决不能放弃这个问题(海洋问题),因为这对它来说是生死攸关的问题。”拿破仑也认识这一点,所以他就依赖他的“大陆体系”来绞杀英国的贸易和破坏它的信誉,如果没有这两个因素,英国也就不能继续与他为敌。他说:“英国人的权力只是寄生在他们强加于别国的专有权利上,而且完全以此维生。为什么要让他们独享呢?其他的人也应该可以分享。”拿破仑又说:“伦敦的商人一切唯利是图。他们不惜牺牲欧洲的每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以满足他们的投机目的。如果他们的负债额不是那样巨大,那么他们可能会合理一点。因为必须要还债和维持他们的信用,所以才会牵着他们向前走……”在他对英国的斗争中,拿破仑认清了一切问题的基本解决方法,就是要煽动全世界,甚至于每一个个人。所以他告诉考兰科说:英国是他的唯一敌人。他仅仅是以英国人为目标。但因为他们的贸易在各处都有分支,所以他就到处加以追逐。而在这个追逐过程中,他的伟大帝国观念也就油然而生了。“大陆体系”本来是一个以毁灭英国为目的武器,但同时也变成了一个可以使新的世界观念实现的工具:这也正是亚历山大式的梦想——使欧洲合而为一。以法兰西作为他这个帝国大陆体系的原动力,他的“伟大目标”是这样的:重建波兰王国作为防御“北方野蛮人”的屏障。使西班牙脱离迷信的束缚,并为它制定一部宪法。在英格兰和爱尔兰建立独立共和国。宣布匈牙利独立并解放希腊,瓜分奥地利和普鲁士,控制埃及,开辟苏伊士运河,瓜分土耳其,把土耳其人赶出欧洲之外,并约束“莫斯科的野蛮人”——欧洲的最大威胁。 [ 原作者注:拿破仑曾经说过:“我认为北方的野蛮人早已太强了,也许不久就将压倒全欧。” ] 简而言之,就如菲舍尔教授所说的:想建立一个世界秩序,如利奥一世,铁槌查理,查理曼和奥托一世所曾经建立的那种帝国,他们曾经挽救了希腊和拉丁文明,使其不至于毁灭在野蛮人手中。当他被囚禁在圣海伦斯岛上时,他通过拉斯卡萨斯的记载,向全世界宣布他的目的是联合欧洲各大国。这些国家由于受革命和政策的影响,一直四分五裂,他想利用统一的法典,原则,意见,情感和兴趣,使他们结合成为一个伟大的“邦联”。在他的帝**护之下,梦想建立一个最高中央会议。以美国国会和希腊同盟为楷模,专门负责保护这个欧洲大家庭的公共福利。虽然他的梦想未能实现,可是他却预言迟早还是会实现的,因为这是势所必然。他说:“在我失败和我的体系毁灭后,我相信除非主要国家能够集中和联合,否则在欧洲不可能建立任何的伟大平衡。在下一次伟大的冲突中,君主若能了解人民的希望,就可以成为全欧的元首,一切随心所欲。” [ 原作者注:见拉斯卡萨斯所著的《拿破仑皇帝在圣海仑岛上的私生活和谈话》一书。 ]不管我们对他这个伟大计划的观感如何,但英国人对它却深恶痛绝。因为如果欧洲成了一个联邦,那么英国就不可能再维持海上霸王的地位。所以英法冲突是生死之争,拿破仑凭着他的将才曾经一再向联盟势力挑战。在这一斗争中,他的第一个最大的资本就是他能确保指挥上的统一,因为他同时是法国的独裁者和总司令;他的第二个资本是他坚决认为在战争中的推动力不是恐怖而是荣誉,这是合乎革命精神的,从而使新兴的法兰西民族主义对命运产生了一种英雄式的信心;第三个资本是他的天才。作为一个将军,弗伊将军对他的描写可说是最能表现其特点的。凭着他的热情,即使他也有错误,但是拿破仑仍不愧为近代的伟大战士。他在会战中显出过人的勇气,有精密计算的耐性,心中充满突发的灵感,善于猜透敌人的计划。拿破仑具有军事这一行业所要求的各种特性,温和和雄健,善于出敌不意,对于有时会产生重要结局的细节也绝不放松。他在会战中十分冷静而且无比英勇,他的心灵不仅善于沉思,更能随机应变,充满迅速和突发的天才。在战场上,他的行动也很特别。在部队前进时,他通常总是留在后方,但是当接近敌人时,他马上就赶到前面去。他对一切事物都必须亲眼看过才算数,因为他曾经说过:“将军如果不用他们的眼睛来观察一切,那就永远不配指挥一支军队。”他格外珍惜时间,白天视察,夜间回来工作。考兰科说:“皇帝总是在夜里十一时起来,或者最迟十二时,此时各军的报告都已经送到他的手中。在工作三两个小时后,就开始颁发第二天的命令。”他用这种办法使部队在第二天吹起床号的时候就可以接到以最新情报为根据的命令。他说:“在战争中,时间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任何理由都说不过去,因为只有延误才会使作战失败。”作为一个军人,拿破仑的出生时代又使他蒙受了双倍利益。因为从七年战争结束到这个世纪末,法国的军事组织和战术,都已发生了广泛的改变。虽然燧发枪并没有太大进步,可是格里包法尔却已经使炮兵有了重大改进。拿破仑本是炮兵出身,他在青年时期曾经研究过罗宾斯的《新炮兵技术原理》。在这一时期的会战中,因为火枪的有效射程太短,所以野战炮兵可以迅速前进到距离敌人三百五十码以内的地方,将敌人的步兵轰成碎片。可是说也奇怪,这一事实的充分意义直到拿破仑战争末期才被完全认清。1759年,应该感谢沙克斯的试验,布罗格利元帅开始建立师的制度,到1804年,它演变成拿破仑的军的基础——这是一支完全自给自足的部队。不过最伟大的发明还是征兵制,这是1798年由茹尔丹将军和五百人议会所建立的。虽然强迫服役的观念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可是执政府却让它有了全国性的基础,每一个身体强壮的男性公民从二十岁到二十五岁,根据法律有强迫为国家服役的义务。征兵制不仅使拿破仑的征服政策有实现的可能性,而且因为一般兵员的智力水准大大提高,所以步兵战术也彻底改变了。虽然法国所征召的新兵缺乏训练,可是他们的战术却很有特点,富有弹性,以一人一枪为基础,而不是机械地发射排枪。这些“散兵”,如威尔逊爵士所说的那样,眼光锐利如雪貂,行动灵敏似松鼠。一位普鲁士军官也说:“在森林中,士兵们都解散了行列,也不采取任何操练中的行动,仅仅依靠树木的掩护来发射,他们不仅可以与我们相比美,而且还更优越。我们的士兵惯于在开阔地形并肩作战,所以反倒很难适应这种几乎没有秩序的情形,容易成为敌人的目标。”同样重要的是,法军在敌国中就地取食,所以法军纵列所需要的牲口数量仅相当于普鲁士补给纵队的几分之一。这也使法军的机动性大为提高。这就是拿破仑所继承得到的陆军——积极的,机动的,聪明的和狂热的,但是在纪律方面却有弱点,所以考兰科评论这位皇帝说:“他早已暗自承认他的这种战争体系是不能容忍严厉纪律的,正好像部队如无适当给养就只能勉强生活一样。”虽然如此,这却是一个危险的原则,很难运用。在艾劳之战后有六万人逃亡;在瓦格拉姆之战前有数以千计的人员被灌醉了。但是以士气而言,这支军队的精神异常坚定。这支军队是以精神训练的,而与奥、普、俄、英等国的军队都不同。对于后者,戈德曾经说过:“他陛下(称拿破仑)认为英国军队未免太严厉了,结果常使个人无法发挥其荣誉心。”作为战略家,拿破仑可说是前无古人,而他所处的时代也使他深受其利,因为当时的道路情况已经大大改善。因为繁荣的增进需要较好的道路,而道路发展之后,这个地区就会进一步繁荣。结果使军队在行军时较易就地觅食,于是从马尔波罗和杜伦尼时代起的仓库兵站旧有体系,就可以完全弃之不用了。拿破仑本人是一个伟大的道路建筑家,他充分认识到这个变化,他的战略大都是以此为基础的。在乌尔姆战役中,他的部下说:“皇帝已经发现了一种新的战争方法,他所利用的是我们的两腿,而不是我们的刺刀。”或是如他自己所说:“战争的艺术也和力学一样,时间是重量与力量之间的一个重要因素。” [ 原作者注:在耶拿战役中,普军每天的行军距离很少超过十二英里半到十五英里。而在法军方面有些行军的速度是很惊人的。有一次,兰纳斯军在五十小时中走过了六十五英里;另一次,贝尔纳多特军在六十九小时中走过了七十五英里。拿破仑的许多成功都是高速行军的功劳。 ]如果说速度为其战略的灵魂,那么计划就可以算是它的躯壳。拿破仑心中总是有一个计划的——这是战略性的,而不一定是战术性的——拟定这个计划的根据是他自己的意图,他对敌人的意图很少加以考虑,甚至完全不考虑。1807年,他对苏尔特说:“一个人永远不必去猜想敌人的意图,因为我的意图总是一样的。”这句话的意义也就他把主动精神发挥到了极限。他的计划总是采取攻势的。早在1793年,他就曾经说过:“躲在堑壕后面的人必败无疑,在这一点上经验与理论是一致的”。以后在圣海伦斯岛上,他还是说:“简而言之,我的思想与腓特烈一致,一定要先下手为强。”他的战术也和战略一样,几乎全是采取攻势。在他所有的战役中,只有一个战例是完全防御性的会战,那就是日的莱比锡会战。原因之一是他的进取精神,另一个原因是他自己所说的:“从防御的态势改变为攻击的态势,实在是最微妙的行动之一。”作为战术家,他具有奇特的眼光。他说:“会战的命运就是一个单独时间、单独思想的问题。决定性的时机到了,精神的火花点燃了,于是一支最小的预备队就足以解决一切。”他又说:“在会战中有时只需采取一个最小的行动就具有决定性,从而获得胜利。一滴水就可以使水瓶中的水溢出来。”考兰科在评论他的战术才能时,也有这样一段话:“即使是在对敌人作乘胜追击时,或者是在他的最伟大胜利的热浪中,皇帝不管自己如何困乏,他对地形总是特别注意,准备一旦遭遇挫折时,可以有个退守之地。在这方面,他对于各地的局部情形有着惊人的记忆力。一个地区的图形好像已经印在他的大脑中,形成模型一样。从来没有第二个人同时有这样的记忆力和创造性的天才。他几乎是在一碗泥土中,撮成了人马和枪炮。”在他的战争延长之后,他的步兵水准降低了,虽然他曾经说:“士兵只会射击还不够,一定还要能命中。”事实上,他对步枪的射击术却并没有过多的兴趣。比如说在1800年,当他的大军越过圣贝纳德隘路的前一天,他的参谋长布歇曾经命令所有的新兵都射击几发子弹,以便知道用哪只眼睛瞄准和怎样的装子弹。一直到1811年,我们才听说拿破仑批准新兵应作实弹射击练习,即使如此,还是只准用次等火药。事实上,在他全部的战争中,拿破仑所依赖的主要的是火炮而不是火枪。他说:“无论是攻城战、还是野战,担负主角的都是炮兵,它已经带来一个全新的革命……制造战争的就是炮兵。”下述数字可以支持这种说法:在马尔普拉奎特之战中,法军发射了炮弹11,000发;在瓦格拉姆之战中,为71,000发;而在莱比锡之战则为175,000发。在亨利四世时代,法军所有的火炮为400门,在路易十四时代已增加到7,192门;路易十五世时又增为8,683门;路易十六时再增加到10,007门。1815年,在拿破仑的指挥之下,共有火炮27,976门。说也奇怪,虽然拿破仑是炮兵出身的军官,可是他却缓慢地改革他的炮兵战术。一直迟到艾劳(1807年),弗里德兰(1807年)和阿斯佩恩(1809年)会战,他的步兵还是直向敌方的炮兵冲锋,而被敌人击成碎片。在阿斯佩恩战役以后,他才开始把炮兵集中在攻击点上。在瓦格拉姆(1809年)和博罗迪诺(1812年)两个会战中,他都是用炮兵在敌人的战线和纵队中,撕开了巨大的缺口。如果因为缺乏武器而使炮兵不能完成任务时,拿破仑就不免要采取一连串的攻击,结果使他消耗了不少人力和时间。在滑铁卢战役中,因为缺乏榴弹炮,或者说是使用不恰当,结果才使拿破仑无法把威灵顿从他的掩蔽阵地中赶出来,终于丧失了这场会战。如果用腓特烈代替拿破仑,则可能在两小时之内就把威灵顿完全击溃。虽然如此,拿破仑依然是一个伟大的炮兵专家。自从拿破仑从莫斯科撤退之后,战争的全部性质就改变了。在此以前,除在西班牙外,与他对抗的都是一些旧王室;而在此以后,对抗他的却是普通民众了。正和他自己的青年时期一样,法国革命唤醒了法兰西的民族精神,使法国人民获得自信自强的精神,正因为这样,康宾一战才能把布伦斯维克的大军扫出法国。现在在1813年,由于法国在欧洲已经居有征服者的地位,所以也就把革命的种子洒遍了所征服的地区。莫斯科的火焰在精神上点燃了整个欧洲大陆,所以在莱比锡平原上的战斗,的确可以称为“民族会战”——一个新欧洲就是从这个会战中产生的。拿破仑对于如此巨大的变革却似乎殊少认识,所以在他回到巴黎之后,虽然感觉到情况已经变得很复杂,但仍然不感到失望。虽然他的威望受到了打击,可是他的军事力量却只不过暂时消沉了一下。在他的后面还站着法兰西,虽然饱经征战却忠诚不变,此外意大利、依里利亚、日德兰和除普鲁士以外的全部日尔曼也都还属于他,而奥普两国还是与他保持着同盟关系。他的敌人只有英俄两国,前者的兵力正陷在西班牙境内,而后者则已破产,并且分裂成为两派:库图佐夫是主和派领袖,认为在普鲁士边界一定要结束战争;沙皇本人是主战派领袖,目的是想要彻底歼灭拿破仑。可是亚历山大也知道凭他一己之力是无法让俄国人跟着他走的。对拿破仑而言,普鲁士和奥地利是两个不可靠的因素。不过前者在军事上已经软弱无力了,如果它背叛——这是很可能的——拿破仑也认为他有把握击碎普俄两国的联合兵力。后者的问题就比较严重,因为如果奥俄普三国联合起来,那么他就可能要在两个正面作战,或是在一个正面遭遇到压倒性的联合数量优势。所以他一回到巴黎就马上与他岳父谈判。此时英格兰早在与奥地利进行谈判,拿破仑从他驻维也纳大使奥托伯爵的报告中已经知道了这个事实。奥地利人耍的是两面讨好的把戏:他们一方面不愿让野蛮的俄国人进入他们的国土到处烧杀掳掠;但另一方面也想摆脱法国人的控制。因为他们的战争准备尚未完成,所以拿破仑政策要点就是争取时间。此时在涅曼河又发生了一个具有决定性的意外事件。12月30日,指挥着三万普鲁士军队的约克将军——麦克唐纳元帅后卫兵力中的一半——突然自行与俄军签订了一项托-罗根条约,依照这个条约,他这个军宣告中立。这个意料之外的背叛产生的结果是两面的:(一)现在仍指挥着大军团残部的缪拉只好被迫撤退,在俄军主力越过涅曼河三天之后,即1月16日,他又把指挥权交给尤金亲王。这位亲王是意大利总督,完全是一个软弱无能的宫廷将军。 [ 原作者注:现在这个残破的军团只剩下十万人。在侵入俄国的六十万大军中,其中只有二十万人是法军,所以法国的损失并不如想像中严重。 ](二)约克的叛变成了普鲁士全面叛变的一个讯号,结果2月26日,威廉·腓特烈就在加利斯赫与俄国签订了一个攻守同盟条约。依照这个条约,俄国出兵十五万,普鲁士出兵八万。3月13日,这个条约正式公布,普鲁士也同时向法国宣战。所以俄国人的目的已经有一部份算是达到了。自从宣战之后,普鲁士境内就掀起了狂热的战潮。政丅府宣布全国皆兵。凡是不加入正规陆军和国民兵的人也都应该用对敌方交通线和后方作战的方式来支援陆军行丅动,人民都应使用他们所有的工具决死抗敌。大家阻扰敌人的行军,切断他们的补给,杀害他们的散兵游勇。这些游击队也不穿军服,在敌人的前进道路上,一切粮食都加以销毁,磨坊、桥梁和船舶全部予以焚毁,村落也应放弃,人民都躲到森林和山地去避难。正如拿破仑的内阁成员维恩伯爵所说:“这些都是拿破仑的敌人所想使用的新手段。”这也正是1792年法国革命后的情形重演。此时,俄军也于1月18日渡过维斯瓦河,并于2月7日进入华沙,尤金在但泽、格劳登兹、托恩、莫德林等要塞中都留下了一些守军,一共是54,000人,其中有33,000人是法军。到三月初,因为害怕普鲁士人民揭竿而起以及俄军的前进,尤金又放弃奥德河一线退到了易北河上。他在那里奉到拿破仑的命令,要他放弃德累斯顿,而把兵力集中在马德堡。3月12日,由于受距离限制,迫使尤金又非放弃汉堡不可。于是特滕布恩率领他的哥萨克骑兵,在人民的欢呼声中进入该城。此时拿破仑正忙于一个伟大的工作,那就是要在四个月之内建立一支新军。正如考兰科特所写的:“法兰西已经变成一个大工厂。整个法兰西民族都忘却了过去的挫败,纷纷表现出他们的热诚和信心。这也是法国人高尚天性的一个光荣例证,同时也是皇帝个人的胜利。他发挥惊人的精力,指导一切工作。对这种伟大的民族性努力,只有他的天才才能够给予组织和指导。一切工作都有如神助。”拿破仑的目的是想征召一支655,000人的大军。在前一年11月,他已命令召集1813年的新兵,预计有137,000人。在更早些时候,当他还在前往莫斯科的途中,为了增强国内治安,他已经命令召募“国民兵”80,000人,这支兵力现在是由外国人组成。此外,他又召集1814年的全部新兵,共200,000人,以及和1810三个年龄层的缓召人员,共100,000人。他又从西班牙的270,000人中抽出许多老兵和四个团的近卫军。从海军中抽出了40,000名有经验的炮兵。从宪兵中抽出3,000名骑兵军官和军士。命令意大利供给一个军共30,000人,由贝特朗将军指挥。但因为逃亡人数颇多,所以这些数字并不完全可靠。就全体而论,新召集的步兵似乎还是很不错的,虽然考兰科特说他们只不过是一些有组织的“乌合之众”而已,但尽管考兰科特把他们鄙薄得一钱不值,可是我们却不能不同意德·欧德拉本的说法。他说:“在战争中要找到像他们这样的军人似乎是不可能的。他们英勇奋战,视死如归,而且在一切困难和危险中,他们还是照样效忠他们的将领和部队。”也和从前一样,炮兵还是极为优秀,但骑兵的数量和素质却都不够水准,到4月间,人数还不过15,000人,而且其中只有一半能够作战。原因在于老骑兵都在俄国牺牲光了。在法国再也找不到那么多的补充人员,新的青年骑兵军官还缺乏训练,而新的鞍具和恶劣的驯马术也使许多马匹丧失服役能力。由于缺乏有效的骑兵,使拿破仑在新的战役中从头到尾都感到束手束脚。3月12日,拿破仑颁发了一个敕令,决定新军的编制如下:第一军由达武元帅指挥,第二军由维克托元帅指挥,第三军由内伊元帅指挥,第四军由贝特朗将军指挥,第五军由洛里斯通将军指挥,第六军由马尔蒙元帅指挥,第七军由列依尔将军指挥,第八军由波尼亚托夫斯基亲王指挥,第九军由奥热罗元帅指挥,第十军由拉普将军指挥,第十一军由麦克唐纳元帅指挥,第十二军由乌迪诺元帅指挥。此外还有一些日尔曼部队。到了4月中旬,拿破仑已经准备妥当,可以一战了。他所控制的兵力,共为官兵226,000人,火炮457门,分别组成两个军团。他自己指挥“梅因”军团,包括第三、第四、第六、第十二四个军,另加上近卫军和近卫骑兵。尤金亲王则指挥“易北”军团,包括第五和第十两个军,第一、第二和第七军的一部份,还有第一骑兵军。在这样短的时间之内召集了差不多二十五万人的兵力,而且还要供给装备,此外在他们的后方还准备了相等数量的预备部队,凡此种种都可算是一个杰出成就。如果拿破仑的前途完全是靠物质力量来决定,那么很可能不到四个月之内他就可以索还俄国人的旧债了。他后来之所以未能成功,并非由于他缺少物质力量,而是因为过去使他累战累胜的指挥体系已经不再适用了。自从瓦格拉姆之战以后,战争的条件已经改变。陆军的数量愈来愈大,作战的地区变得那样广大,所以即使是内线作战,一个单独的指挥官也都已经无法指挥全盘运动。不仅是战略方面,甚至连战术方面也是如此。在莱比锡会战中,人数太多,情况也过于复杂。所以拿破仑的个人指挥体系因此无法运用。同样重要的是,过去拿破仑一向总是采取攻势,使用兵力有如电闪雷鸣一样。但是到1813年,他却被迫采取守势,而这个战场上的居民又具有强烈敌意。由于人民的敌对态度,不仅迫使他不能不用较多兵力来维护交通线、仓库和桥头阵地等,而且也使他很难搜集情报,又因为他缺乏轻骑兵,所以这个困难份外加剧。对于这个问题,德·欧德拉本曾经有过如下评论:“拿破仑的将领们虽然费尽心思,结果还是徒劳无功。一方面由于居民的敌视态度——他们都曾受到法军虐待,另一方面也由于哥萨克骑兵的骚扰。简而言之,只有在敌军已经撤走的地区中,我们才能够了解一切情形。这样的情报在进攻战中也许还勉强够用,但是在防守作战中却是毫无价值。” [ 原作者注:德·欧德拉本是一个萨克森军官,在拿破仑总部中充当译员,他的观察是非常公正的。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过去的成功已经使拿破仑变得愈来愈专横独裁了。他认为自己天下无敌,世界上只有他一个人够资格指挥一支伟大的军队。这也使他看不起他的敌人,正和查理十二一样,认为世界上没有不可克服的障碍。维岑萨克曾经说过:“不管工具是否合用,他的命令还是一样要彻底执行。他有一种用不充足工具来完成一切工作的习惯,一种不承认任何不可能的决心和对成功的无限信心。在开始时,这都是我们胜利的原因,可到了结束的时候又成为失败的原因了。”有些史学家在讨论拿破仑晚年的指挥艺术时,认为促成其失败的原因是因为生活放纵。体重增加之后,身体变得不健康,体力衰减。这种看法似乎少有根据,而可加以驳斥的证据却很多,在1812年征俄战役中,根据考兰科特的记载,可以看出拿破仑的行动还是非常活跃的,例如:“当皇帝在维尔拉的时候,他的活动简直使人难以置信。似乎一天二十四小时对于他还是不够长一样。”“他在整个白天和大部份夜间都在工作。虽然在前线上,他还要治理法国,而日尔曼和波兰也可以感觉得到他的心跳。”在1813年,德·欧德拉本的记载也可以证明他还是照样的活跃。 [ 原作者注:在莱比锡战役尚未开始之际,拿破仑曾经说过:“我要以波拿巴将军的身份打这一仗,而不是以皇帝的身份督战。”事实的确如此。 ]事实上,造成他覆亡的原因正和造成他兴起的原因一样。不是因为惰怠,而是因为活跃。他始终相信他一个人可以身兼总司令和参谋长的双重职务,结果是等到军队的数量愈来愈大,而优秀的参谋人员成为必要时,他却已经无法寻找这种人才了。现在再请看考兰科特的记载。他在1812年曾经这样说过:“参谋人员几乎毫无先见之明,反过来说,因为皇帝一切都事必躬亲,亲自发布一切命令,所以任何参谋人员,甚至参谋长都不敢负责,连一个极不重要的命令都不敢作主。”虽然在1812年,拿破仑在写给贝提尔的信中曾经说:“这种组织的参谋部几乎毫无用处。”可是1813年德·欧德拉本却说:“在这个战役中,似乎贝提尔总部中的参谋人员,在经验上和技巧上远不如过去。”整个说来,在这个战役中的军队,实在是一个过于复杂和不完善的机构。发生了许多困难,是拿破仑的权威也无法克服的。拿破仑对他的元帅们所抱的希望不是指挥,而只是服从,他们都是奴才而不是领袖,有许多升到高位的人,都是由于宫廷、政治和私人关系。其中多数人都出身贫贱,大都不学无术。拿破仑使他们升官发财,他们的收入多到百万法郎以上,被封为王公等爵位。当他失败之后离开法国前往厄尔巴岛时,拿破仑曾经对考兰科特说他很后悔在他晚年,不应该再重用这些元帅们,因为他们都已经太有钱,养尊处优,对战争已经厌倦了。如果他能够提升好的师长,因为这些人刚刚抓到元帅的权杖,那么也许情形就会完全两样。德·欧德拉本说:“在他一生之中,这还是第一次,这位法兰西的领袖在文明的欧洲中心,于众目睽睽之下被敌人击败了。换句话说,他已经丧失了一个决定性的会战。”这一次是一点借口都没有,既没有波兰的烂泥,也没有俄罗斯的严冬。他已经输掉了第二个“特拉法尔加”之战,这次是在陆上。他的主动权已经丧失了。虽然他忍受着这个震动,充分表现出其英雄本色,但这却是一个致命打击,使他的元气永远无法恢复。联军的胜利已经在欧洲历史上点燃了新的烛光。胜利之前与胜利之后是完全两种局面。欧洲大陆上到处都是欢呼声,正好像雷班托之战以后的情形一样。到处都展开了反对拿破仑的激烈宣传。可是这个“民族大会战”,今日看来还具有更深远的影响,这是英国体系的胜利,现代普鲁士从此兴起,而法国开始衰颓。此外,个别国家之间的斗争已经逐渐成为过去,这种原始性的冲突不久即将为世界性战争所取而代之。拿破仑的战略是失败了,不仅是因为他的工具不适当,或是因为他的假设有错,而主要原因却还是他的政策已经不符合这个时代的精神。他的目的是想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大帝国,跟着过去那些伟大征服者的脚迹前进。可是时代已经改变,欧洲已经不再是一盘散沙,许多民族都已团结起来,从而形成一个个结晶化的民族国家。它们各自分道扬镳,使他的个人神化主义的假定无法实现。在耶拿会战中,拿破仑不仅毁灭了一个封建陆军,而且也肃清了封建观念的一点最后的余烬。从这些灰烬之中,却产生了新的民族性陆军,终于在莱比锡会战中把他自己击败了。在埃尔斯特河边的战场上,尸积如山,血流成河,现代欧洲却从此脱出了中世纪的蜕壳。
来自:&&&《》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号:360doc
馆友评论(0)
您好,请&&或者&&后再进行评论
合作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凯撒旅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