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纪末,日本还发动什么日本侵华战争占领图

当前位置:
>>>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先后发动了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即19世纪90年..
& 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先后发动了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即19世纪90年代的甲午战争和20世纪30年代的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次侵华战争是日本一贯所奉行的哪一侵略政策的结果?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次侵略战争中均发生了日军屠城暴行,请分别列举典型事件。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次侵华战争不同的结局,对中国台湾省的命运、民族意识和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今天学习和了解这段历史,有何现实意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问答题难度:偏难来源:0103
(1)大陆政策。为垄断资本获取原料和市场。(2)旅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3)甲午中日战争:台湾被日本割占,遭受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推动民主革命进程。& 抗日战争:台湾光复;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4)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先后发动了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即19世纪90年..”主要考查你对&&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日军的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杀、潘家峪大扫荡、七一三部队对中国人的杀害),抗战的胜利,抗日战争,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日军的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杀、潘家峪大扫荡、七一三部队对中国人的杀害)抗战的胜利抗日战争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又称第一次中日战争、清日战争、清日甲午战争;日称日清战争,。因发生年为1894年即清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中国史称“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马关条约》(1895):
中日甲午战争() 1、背景:①根本原因:解决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转嫁1890年经济危机 ②导火线: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
2、中日甲午战争经过:重要战役: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黄海海战(1894):日军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但北洋水师主力尚存威海卫战役:李鸿章“避战自保”,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3、中日甲午战争结果:(1)中国为败给日本: 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根本原因) ②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态度(主要原因) ③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领导者重视发展军事力量,皇室则贪图享受(2)签订《马关条约》(1895)
4、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1)政治: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列强竞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严重破坏中国主权,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刺激中国救亡运动高涨。(2)经济:宣告了洋务运动失败;使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思想:民族危机加深,维新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蓬勃发展。《马关条约》(1895)内容记忆方法:
方法1:用顺口溜形式:“割地台澎辽,赔款两亿高。开口有四处,设厂内税消”。方法2:用字头法结合谐音法记为“哥哥开厂赔两亿两”,解释:“哥哥”——谐音“割”音,指割地;“开”——开放四处通商口岸;“厂”——口岸设厂,内销免税;“赔两亿两”—赔款两亿两。吞并朝鲜、入侵中国是日本对外扩张的首要目标: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在远东,朝鲜和中国成为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日本早在明治维新以后,就确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把侵略的魔爪首先伸向朝鲜和中国。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是近代史上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侵台碰壁后,日本于1876年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取得开埠通商,派驻领事等特权。1885年,日本乘朝鲜甲申政变(1884年)之机,迫使清政府订立《天津会议专条》,取得了向朝鲜派兵的权利。这年年底,日本创立内阁制,伊藤博文出任第一任总理大臣。此后,日本政府积极扩军备战,把对中国一战作为首要目标。1892年,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近代化的海陆军:正规陆军有7个师团(相当于军的编制)共12.3万人,后备兵队10万人,合计共22万余人;军舰达32艘,约6万吨。日本还不断派遣间谍到朝鲜、中国境内搜集情报,秘密测绘朝鲜半岛和我国东北、渤海湾的详尽地形。到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作好对华战争的一切准备,只待制造一个挑起侵略战争的借口了。
日本蓄意挑起侵略中国的战争:1894年3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也称东学道,系秘密宗教团体)起义。5月31日,起义军攻占全罗道首府全州。朝鲜国王李熙要求清政府派兵镇压(当时清朝和李氏朝鲜有“宗藩”关系)。正在处心积虑寻找挑起战争时机的日本,也极力怂恿清政府出兵“助剿”。6月9日至11日,清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所部二千四百多人先后在朝鲜登陆,部署在汉城至公州一线。于是,日本以护送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回任的名义派出陆战队四百人入朝,10日公然占领汉城,至16日已有五千余人进驻仁川、汉城一带。这时,东学党起义已趋平息,中朝两国为避免事态扩大,提出中、日都从朝鲜撤兵。但日本却无理提出“改革”朝鲜内政的方案,6月底驻朝日军骤增至一万五千人左右。在朝鲜局势日趋紧张的形势下,以慈禧、李鸿章为代表的清政府决策集团竭力避战求和,寄希望于俄、英、德、法、美各国出面“调停”。7月23日凌晨,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发动政变,派兵攻占朝鲜王宫,扶植以大院君为首的傀儡政府。两天后,大院君“邀请”日军驱逐在牙山的中国驻军,战争已是一触即发了。
清政府内部对甲午战争的态度: 有两种不同说法。 1.不存在和战之争。这是史学界新近提出的观点。持此说者以夏冬为代表。夏冬通过对帝党的主要人物翁同和后党的主要人物李鸿章在甲午战争期间的表现进行分析,认为帝后两党无和战之争,他们的“出发点是一致的,即从清统治阶级利益出发,想尽办法保住他们的统治地位”。作者指出:“李鸿章与翁同在战前总的态度基本上是一致的,即作好战、和两手准备,寄希望于通过谈判或第三国调停等和平方式解决这次危机,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战争手段。因此,在这一阶段,不存在谁主和谁主战的问题。”战争爆发后,“李鸿章属下的海军在朝鲜与日军接仗”,“李鸿章已在军事上指挥对日作战”;翁同“主张一战”,他的“‘以我兵能胜倭为主’的思想显然高出李鸿章一筹”。黄海之战失利至北洋舰队覆灭,李鸿章在外交上的态度是:“能和则和,不能和则战”;翁同态度较前后退了,“只是想免遭国人唾骂而已”。据此,作者认为:“李鸿章不能算纯粹的主和派,翁同也不是始终的主战派。虽然,他们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但他们的一切行动都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表现,至于什么时候主战,什么时候主和,就要看什么对他们最有利。” 2.有主和主战之争。这是传统的说法。持此说者有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戚其章等。 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中指出:“在日本进攻、外国侵略者与中华民族矛盾激化和群众要求反抗侵略的压力下,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分裂为主战、主和两派。大部分没有实权的文职官员,如翰林、御史等都积极主战。”主战的还有以“翁同为首的帝党官僚”;“主和派主要是李鸿章系统的洋务派以及恭亲王奕等当权的大官僚”。 戚其章说:“认为帝后两党之间不存在和战之争,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在甲午战争中,慈禧虽曾‘传懿旨亦主战’,并‘谕不准有示弱语’云云,却不能以此就否定她的主和。同样,李鸿章作为海陆军的实际最高指挥者,在调遣军队、布置防守等方面不能说一件事没做,却不能以此证明‘北洋系的利益与民族利益就有了一致’,他‘已在比较积极地指挥全面对日作战’,于是连他的‘主和派’帽子也就可以摘掉了。”总之,“对后党是否主战的问题,也不应抓住个别事例不加分析就轻率地作出论断”。范文澜、陈旭麓、林增平、孙孝思等均持此说。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本攻陷南京,对南京和平居民进行大屠杀,被杀害的总计三十万人以上。 潘家峪大扫荡:1941年,日本在河北丰润县潘家峪村屠杀村民1200多人。 “七一三部队”: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的“七一三部队”,用中国活人做试验。 日军南京大屠杀:日,日军攻占南京。在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略军进行了长达六周之久的烧杀抢掠,对中国军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调查报告: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被集体杀害,并焚尸灭迹的有十九万多人;被零散屠杀,尸体经慈善团体掩埋的有十五万多人,总共有三十多万人丧生。在南京城郊,侵略军大肆洗劫机关、仓库、商店、民宅、村舍,古玩文物,鸡鸭猪牛、粮食蔬菜,无所不抢。全市约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被日军烧毁。这就是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
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1、表现:(1)军事上:不断扩大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2)政治上:实行“以华制华”政策,利用汉奸,扶植傀儡政权。①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企图肃清沦陷区内的抗日力量。 ②在华中:发动“清乡运动”,对抗日爱国人士实行恐怖政策。 (3)经济上:野蛮的经济掠夺。①方针:把沦陷区经济变为自己的附庸经济。 ②表现:农业:强占耕地,低价收购农产品。工矿交通运输业:定为“统制事业”,由日本专营公司。金融业:抢占银行,掠夺金银和现款;开设金融机构,滥发伪币;印制军用票;增加苛捐杂税;劳动力:大肆掠夺劳动力。 (4)文化教育上:推行奴化教育,实现其同化政策。2、影响:日本达到了的目的,沦陷区成为补充日本侵华不足的基地。 沦陷区人民过着的生活,中共领导了各种形式的斗争。揭露日军侵华的暴行:
日军侵华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如:(1)军事上:不断扩大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2)政治上:实行“以华制华”政策,利用汉奸,扶植傀儡政权。(3)经济上:野蛮的经济掠夺。(4)文化教育上:推行奴化教育。这里学习的关键是要结合事例对日军侵华的暴行进行深刻的揭露,如南京大屠杀、细菌战和毒气战。要把南京大屠杀作为揭露日军暴行的学习重点。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对于这段史实,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战后中国在南京、上海、北京等十个地方成立的审判日本战犯法庭均认定:侵华日军在南京对手无寸铁的无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进行了疯狂屠杀。总计被集体屠杀者19万人,被分散屠杀者15万人,被害总数30万以上。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不断发现的大量史料一再证实这两个法庭对南京大屠杀案件判决的正确性。然而日本右翼势力却全然不顾事实,一再制造事端,妄图掩盖军国主义犯下的滔天罪行。日本右翼否认侵华历史也总是从否认南京大屠杀做起。其卑劣手法有二:一是以质疑三十多万被害者人数来否定大屠杀本身的存在;二是以战争中有伤亡乃天经地义、日本人也有伤亡为由否认屠杀罪行。如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称:“东京审判认定日本军队在1937年日中战争中占领南京时,杀害了大量中国民众。关于这一事件的实际情况,资料上有许多疑问点,有各种各样的见解,现在还在持续争论。”该书通篇渲染日本士兵和平民的伤亡人数,对亚洲各国的巨大损失和伤害情况却只字不提。 抗战的胜利:日,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经过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抗战的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胜利标志:日本无条件投降(日),9月2日上午9时,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巡洋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签降仪式。
胜利意义: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2、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胜利原因:1、日本: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2、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全民族的抗战;中共在统一战线中起了中流砥柱作用;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广大爱国将士的英勇作战; 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各国人民的支援&。解放区军民大反攻:日,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10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苏联参战后准备进占城市及交通要道的指示》。同日,八路军延安总部朱德总司令发布了战略大反攻的命令,要求各地人民抗日武装对日军发起全面大反攻。 从8月9日到9月2日,解放区军民收复县城159座、据点747处,歼灭日伪军57962人,使各解放区基本上联成一片。到10月上旬,解放区军民在大反攻作战中,共收复城市二百余座,毙、伤、俘日伪军二十三万多人,解放国土三十一万五千余平方千米,解放同胞一千八百七十余万,取得辉煌的战绩。
中国战区的日本投降仪式:日,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会场布置呈“□”字形,受降席座北朝南,以何应钦为最高受降官。投降席坐南朝北。观礼席在东西两侧,除国民政府的有关军政人员外,还有美国军官和中外记者。签字仪式的主持人是国民政府总参谋长萧毅肃。 9时半,日本侵华派遣军司令冈村宁次率领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等人来到国民政府陆军总司令部。10时,在中国人员的押引下进入会场。冈村宁次快步进入礼堂,向何应钦敬礼后,低头入座。然后小林浅三郎向何应钦敬礼,领取投降书,交冈村宁次签字盖章。签字盖章后,再由小林浅三郎呈交何应钦。 小林浅三郎递交投降书后,冈村宁次立即率领投降代表退席。其后,何应钦作了简短致词,受降签字仪式即告结束。中国抗日战争:
日本称其为日华战争,西方国家多数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把甲午战争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是指从日的“卢沟桥事变”开始,由日本帝国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两国军队鏖战八年,至日,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
(一)背景:侵略中国是日本既定的方针,1895年日本占领台湾后,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制造许多侵华事件,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
(二)爆发:
1、1937年7月7日夜,“七七事变”爆发;
2、“卢沟桥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3、随后,日本派遣陆军十多万人入侵中国,北平、天津相继失守。
(三)过程:
1、全民族抗战:
而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1937年秋,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前线
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广大军民英勇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妄图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
2、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3 11,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展开淞沪会战。双方在上海地区激战三个月,10月,日军攻入上海市区。谢晋元率部英勇抵抗。11月,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
3、前期战况:
中国军队虽然取得了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上。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
4、日军的滔天罪行:①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军攻陷南京后,对南京的和平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六周内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居民和已经放下武器的军人超过三十万人
②扫荡潘家峪:1941年的一个黎明,日军对潘家峪村民进行残酷屠杀,全村有一千两百人被杀害
③细菌实验:日军侵略者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称为“七三一”部队
5、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拔掉敌人近三千个据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
6、国外战场:1942年,日军由泰国、缅甸北上,准备攻击中国云南。中国派遣远征军同日军作战,并帮助英军摆脱日军包围。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退日军。
(四)抗战的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宜布无条件投降。经过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
①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会聚了中华民族各阶级、阶层、各界爱国人士
②中共为抗战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并在抗战困难时期,采取一系列正确措施,扭转了战局
③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共同为抗战作出重要贡献
④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和爱国华侨的积极援助
3、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杭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抗日战争的特点:
(1)民族性: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2)双重性:从斗争性质来看,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连成一体。 (3)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是显著特点之一:国民党坚持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前期积极、后期消极是正面战场的特征,而敌后战场则始终如一。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国共两党阶级属性的差别决定了该特点。 (4)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共倡导并作出巨大让步,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制定并贯彻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方针,坚持敌后抗战不动摇、不退缩,在相持阶段成为消耗日军的主要力量;以斗争求团结,始终高举抗日大旗,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6)持久性:是所有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比较:
(1)战争领导:甲午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慈禧置民族和国家的安危于不顾;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对敌。(2)民众动员: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压制民众的抗日热情;抗战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3)战略战术:甲午战争中,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抗日战争中,两大战场互相配合,中共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并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最后赢得了胜利。(4)国际环境:甲午战争时,西方列强绥靖政策,偏袒日本,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恐;抗日战争时期,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了苏、美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 抗日战争胜利原因:(1)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因此得道多助。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全民族抗战是根本原因。 (3)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4)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配合与支持。
抗日精神:(1)民族利益至上、宁死不屈的民族自尊品格;(2)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3)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4)百折不挠、自强自立的民族自强信念;(5)开拓创新、发展新路的民族创造精神;(6)坚持正义、维护和平的民族奉献精神。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1、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全民族反侵略战争。:①它在地域上是真正的全国战争。在前线,军民坚决抵抗日军进攻;在后方,掀起了全国性的救亡运动;②全国各个阶级、阶层都参加了战斗。不仅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有部分地主买办、海外华侨和宗教界人士,都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反对日本侵略者;③全国各党派,都以民族存亡为重,结束了分裂对抗的局面,求同存异,在抗日的基础上团结一致,集中力量争取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④全国军队,包括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主力军和游击队,都一致抗日,形成了既统一又独立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者互相配合,共同抗日。⑤共产党努力发动和组织了广大群众,使抗日战争有了极大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2、两大战场的抗日状况:(1)正面战场(国民党):淞沪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太原会战→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平型关大捷;徐州会战→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枣宜会战→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2)敌后战场:路线:(洛川会议)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战场:敌后抗日根据地。中枢和总后方:陕甘宁边区。结果:粉碎了日军的“扫荡”“蚕食”和“清乡”;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1944年春,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举行反攻。 第二战场含义:
指欧洲相对于第一战场(苏德战场)而言的战场,即以英国为基地,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欧洲西部登陆,直接对德军进行打击。该设想早在苏德战争爆发后即已产生,几经争论与延期,终于得到实现。在经过周密的准备并集中了庞大兵力后,日,美英等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1、背景:& 1943年各个战场反法西斯战场都取得了胜利;盟国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密切。&&&2、开罗会议的召开(1943年11月):&&&参加国:中、美、英。& 会议内容: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意义:中国人民坚持抗战,收复领土的神圣权利得到国际承认。&3、德黑兰会议的召开&(1943年11月):参加国:苏、美、英& 内容:决定在1944年5月由美英军队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战后处置德国;成立国际组织。&4、“霸王行动”——诺曼底登陆战&&时间:日&(1)目的为了加速战争进程,早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2)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由美国人艾森豪威尔指挥。&(3)意义:从此法西斯处于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加速走向灭亡。
发现相似题
与“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先后发动了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即19世纪90年..”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984011300669308211038298841110247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历史根源和特殊背景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1|
上传日期: 12:25:2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历史根源和特殊背景.PDF
官方公共微信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40年代,日本发动或参与的侵华战争主要有哪些_百度知道
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40年代,日本发动或参与的侵华战争主要有哪些
答条件,原因,结果,导火线:时间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
咳,时间,原因,导火线(没有就算了),结果,意义 呢???
鸦片战争 1856年 英法资产阶级入侵中国,结果是英法联军获胜,削弱了清政府的北洋水师,给日本日后侵华的中日甲午战争提供条件甲午战争 1894年 日本联合舰队消灭北洋水师,结果是中国签订马关条约,让日本成为亚洲暴发户,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局面,为第二次中日战争提供了极有利的基础抗日战争 1937年 日本军国主义入侵中国,占领东三省,私立满洲国,屠杀中国人民,结果是中国以3500万比70万人的巨大损失赢得了战争,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一跃而起,日本一落千丈。
鸦片战争有导火线,抗日战争也有导火线【别漏下一个!】
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是虎门销烟甲午战争的导火线是丰岛海战抗日战争的导火线是七七事变
19世纪40年代起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共计105年时间,中国经历了哪些政权?有中国国家的分裂,是由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造成的。如果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
什么看跟问题对不上号?
其他类似问题
20世纪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为何发动侵华战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