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了解古诗与现代诗大全的不同处?

我想知道诗、词、赋的区别和联系及代表作(急)_百度作业帮
我想知道诗、词、赋的区别和联系及代表作(急)
我想知道诗、词、赋的区别和联系及代表作(急)
古代文学体裁集锦 (一)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离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成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了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成为"文赋".(二) 骈文.这种文体,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时期,盛行于隋唐.其以四字六句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骈文由于迁就于句式,堆砌辞藻,往往影响内容的表达,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就渐渐衰退.(三) 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它与"论"无多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文为论说文.如《少年中国说》《马说》《黄生借书说》《师说》《捕蛇者说》.(四) 奏议.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五) 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六) 表.是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如诸葛亮的《出师表》.(七) 对策.古代考试把问题写到策上,令参加考试的人回答叫策,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对策.如苏轼的《教战守策》.(八) 序跋.序也作"叙""引",有如今天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写在后面的),写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这类文章,按照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呐喊〉自序》、《指南录后序》《伶官传序》 (九) 赠序.文体名.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作序的,称为赠序.内容多推崇、赞许或勉励之辞.《送东阳马生序》 (十)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刻在牌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如留禹锡的《陋室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十一) 祭文.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诵读的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品德和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如袁枚的《祭妹文》.(十二) 杂记.包括:(1) 山川、景物、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如《小石潭记》、《登泰山记》.(2) 笔记文.以记事为主,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遗文遗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说、文字考证、读书杂记等五花八门.《世说新语》、《梦溪笔谈》就是这类文体.(十三)游记.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一种散文形式.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 《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十四)传奇.小说体裁之一.以其情节奇特、神奇,故名.一般用以指称唐、宋人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如《柳毅传》、《南柯太守传》等.六、史书体例 1编年体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2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3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唷H缭?嗟摹锻?褪卤灸?br> 4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5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6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以上六种体例是按照不同标准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按照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体例.如《三国志》属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谢邀。其实很多作家写的现代诗歌都是乱来的,窃以为他们本身都不一定知道他们自己的涂鸦是什么。 预设立场,自行判断……不吐槽了。本人很喜欢古代诗,所以也许对现代诗有意见,问题有些偏激,不过我是真的不明白,现代诗究竟在表达些什么。针对粗体字说一下。有没有想过,改变一下读诗的方法?————————————————————————举个例子,天下皆知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诗表达了什么?小学老师会问,然后让学生答: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好的,很好。如果李白就是想表达思念家乡,他大吼一嗓子”老子好想碎叶城啊“多好,写这么四句干嘛?再一个例子,天下皆知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诗表达了什么?嗯,如果你在考卷上写:”表达了凄凉萧瑟的秋意,作者落寞的心情“,老师一定会给你分。问题是:如果马致远想表达这个,他干脆喊一声:”秋意凄凉潇洒,老子心头落寞“,写这个干什么?————————————————————————禅宗里,不喜欢语言虚饰。就是说:一个事情是事情本身,而非其他语言浮夸。同样的,一首诗是诗本身,不是其他任何语言。比如,杨万里这两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首诗里的音韵之美、意象之美、节奏之美、寓意、可思之处,无穷无尽。你写多少字的论文解读阐释,画多少幅花鸟翎毛,都无法重现这四行诗的美妙之处。肯定有些诗家会强调,歌诗以言志,但这一派从来不算统一。实际上,诗是一个混合而美妙的东西,用说明性的语言来归纳、阐述诗歌,是一件非常无奈而笨拙的事情。至于非得从诗歌里寻求”表达什么“,实在是有些,怎么说呢,被小学老师每天逼着写中心思想,逼疯了,强迫症了。—————————————————————————另外,诗歌,一如许多艺术作品一样,越发展到后来,越要求变。而观赏者的不同,欣赏的层次也不同。好比说,对一个普通人,一碗好回锅肉,就是好吃罢了。但对一个精于厨艺的人,他会意识:这回锅肉,如何选肉,如何煮,如何炒,如何把握火候,如何调味,呀,真是高手……他能领略的,就多很多。以诗词为例子。辛弃疾著名的《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要愁哪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普通读者看了,就是觉得有趣。但自己填过词的人,很容易发现这词的平仄很有趣,平仄俯仰,音韵颇有醉态——这就是普通读者不容易领略之处。我说这些的意思是:不同的诗歌,对不同的人来说,能领略的、能体会的,都不尽同。艾略特《荒原》里的许多致敬和戏仿段落,对诗人来说惊为天人,对没有西方诗歌经验的人来说是胡言乱语。这点不只适用于诗歌,也适用于现代绘画、现代雕塑、现代音乐等许多现代领域。——————————————————————————说结论。我完全不否认,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都有许多现代诗人是故弄玄虚、滥竽充数、无病呻吟、滥用名目的片子。但是:依然有许多出色的诗人,是企图在诗歌的技艺、思想上加以创新的——当然,他们会遭遇大量的不理解。诗歌,和一切艺术体裁一样,越发展到后来,离普罗大众习惯的审美就越远。这是无可奈何的,但也请对诗歌多些包容。别强迫症似的,非得用”表达了什么“之类小学语文考试概念来求导;对自己不理解的东西,多些宽容。最后,诗歌是诗歌本身,别老是试图阐释、标签、定义、窄化它吧。
看到问题心中郁闷,不得不放下手头的工作写点东西。其实很多偏见,都在于无法感同身受。对于现代诗来说更是如此。前面
@ @张佳玮 等诸位先生都回答得很好。我从我个人的角度回答一下“为什么还是那么多人去写吧”。从开始学着写诗到现在也有六七年了吧。作为一个前理科生,我也曾经很不喜欢诗歌。当时还是高三,但为了高考语文考个好成绩,还是背了很多古诗现代诗名言警句神马的,印象最深的应该是这首: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而那过去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当然我也说不上有多么特别的感觉,不过高三你懂的,考试的时候可以用来当结尾神马的,老师们都很喜欢,会给高分。那时我有个哥们,喜欢上了文科班的一个女生,那女生长得挺好看,很安静。我那哥们人比较文艺,
他天天跟我唠叨那个女生怎样怎样,当然按照剧情的发展那女生并不喜欢他。于是他开始害上相思病,天天上课的时候手抄叶芝的《当你老了》,飞白的译本:(当时我和那哥们是同桌,所以我用手机拍了下来。)那是我第一次发现诗歌的美妙之处:当你轻轻将它诵读出来或者将其抄写下来时,会感到心情很宁静,就像“踢球的时候一不小心过了一个人发现前面一片空旷而你无需调整步伐就可以加速奔跑”。当然据我猜测,我那哥们可能更多地会带着“等你老了你会不会记得我”此类情绪在抄写。大概是2008年吧,那时我读大学,有两件事促使我开始认真写诗。第一件是我学校有位已毕业的师兄自杀了。这位师兄是我们学校小有名气的诗人,虽然在这个遍地都是诗人的年代这不是件什么大事。当时我们学校某些小团体发起了纪念他的诗歌朗诵会,有时候上课,有位老师也会朗诵他的诗给我们听。我印象最深那首诗是这样的:《长布村》by 吾同樹石坑墟于长布村西北,10里石马墟于长布村西北偏北,18里黄陂墟于长布村正北,20里石正墟于长布村东北,23里大柘墟于长布村东北偏北,40里龙虎墟于长布村正东,12里大坪墟于长布村西南,30里车子排于长布村正南,16里外婆的一生,除了在山野田地和锅前灶尾,基本上就是行走在这些墟场之间,和她的鸡蛋茶叶咸菜草药生姜南瓜稻谷包粟以及她的关节炎和头晕症县城于长布村何方,外婆并不知晓她听人说走路要一天,坐车要好几块钱外婆去县城的那天,月朗星稀灵车悄悄驶出石坑墟,驶入龙虎墟驶入大坪墟,然后驶进城北驶进火葬场,送她的人都睡着了安安静静地抵达了城里 前面八句看似毫无意义的堆砌,让结尾产生了“爆炸”的效果。因为他的自杀,这首诗变得让人异常悲伤起来。当然直到现在我都搞不清楚他自杀的原因,或者是怀才不遇?或者是抑郁症?或者是诗歌式微?还是某些其他的原因?第二件事是:我有女朋友了。由于前面那件事,导致当时我们学校文艺气氛异常浓厚,而我由于长年累月懒得去剪头发于是头发太长了看起来像个文艺青年结果我就莫名其妙有了女朋友。然后,像电影《毕业生》那样,为了显示我的与众不同之处,我开始写诗。刚开始写诗是件特别痛苦的事情。不要看“现代诗基本是由一堆乱来的语法、乱来的分段、不知所谓的词语和语句”组成,但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你要每天都变个花样,还要让读的人介于懂和不懂之间,其实也挺难的,除非你能研究出一个软件。当时我最喜欢模仿的就是海子了,他的诗很多都是“呓语”,顾城的稍好一些。那时候我最喜欢的是这首:《思念前生》庄子在水中洗手洗完了手,手掌上一片寂静庄子在水中洗身身子是一匹布那布上沾满了水面上漂来漂去的声音庄子想混入凝望月亮的野兽骨头一寸一寸在肚脐上下像树枝一样长着也许庄子是我摸一摸树皮开始对自己的身子亲切亲切又苦恼月亮触到我仿佛我是光着身子光着身子进出母亲如门,对我轻轻开着最后一句,让这首诗仿佛在描写一个分娩的过程。我隐隐感觉到,其实诗并不是那么容易写的。后来我一个老师说过一句话,大意是这样的:好诗的本身是有逻辑的,每一个意象都是有含义的。这句话对我影响至深。再后来,大概是2010年吧,其时学校的“文艺热”也慢慢告终,我也已与前面的女友分手,大概是她觉得我不太靠谱,性能力也不行,于是就自然而然分开了。当然我还是很感谢她,祝她在余下的人生中的每一次性爱都快活平安喜乐幸福。2010年6月份,学校发生了一件事。上面我提到一位老师(我们都叫他老牛),此时我们已经成为了好友。那时我、老牛还有一个外号为“土狼”的家伙天天纵欲夜夜笙歌,其实也无非是喝酒与讨论诗歌。在他那儿我看到了很多以前从没看过的书,也听了很多很牛逼的现代诗人名字,比如博尔赫斯、聂鲁达、里尔克、兰波、保罗·策兰、耶胡达·阿米亥、米沃什、希尼、奥登、布罗茨基、沃伦、毕肖普、奥利弗、史蒂文森、温默、索德格朗、吉皮乌斯、曼德尔施塔姆、约翰·阿什贝利、赛弗里斯、拉金、鲁文·达里奥、rs托马斯、阿赫玛托娃、特朗斯特罗姆......我简直可以给你列出一个赤道那么长的名单来。这时候我才发现写一首诗有多难,我们会一起研究某个字是不是该换成其他的字,语序是不是该调整,隐喻是不是太晦涩.......有时候为了加不加上一个字争吵半天。写完诗我们几个人轮流着大声读出来,看每个人语感的微妙差别,并互相诋毁批评,乐此不疲。这样快乐的时光持续没多久。因为这一年的8X8到了。老牛是8X8的亲历者,每年他都会花一堂课给学生讲当时是怎么回事,他的理解是怎样的,基本上他的课都是年年爆满。他在我们学校早有名声,每年评选“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他几乎都是第一名。每年这个时候,学校对此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这一次跟以往有些不同。他精心准备课件,并提前放出风声,说这是最后一次讲,说已经写好了辞呈递交到了学校,准备这学期后就离开。到了8X8那天晚上,学校最大的那个教室爆满了。我匆匆洗完澡跑到教室已经没座位了,只能站在楼道上听完了3小时的课,连教室门口都挤满了人。 讲完之后,大家情绪都很激动,他虽然很累,但也很兴奋,那天去办公室找他聊天的人络绎不绝。但到了第二天,出事了。第二天也有老牛的课,但学生到了教室却发现,老牛不见了,只有黑板上冷冰冰的一句话:停课一次。学生当然不答应。我们又涌到他办公室找他。他当然也不在。有传言说他被警察蜀黍带走了,但因为没法证实,上百来号人只得通宵在他办公室转悠。人来了又走,有保安也有学生。保安们带着疑惑的眼神,大家都在问:老牛去哪儿了?这时候,我看到有女生蹲在电梯口哭。我想起老牛给我们读的一首诗,一种不知道是什么的感觉涌了上来。《宵禁》by 保尔·艾吕雅门口有人把守着,你说怎么办?
我们被人禁闭着,你说怎么办?
街上交通断绝了,你说怎么办?
城市被人控制着,你说怎么办?
全城居民在挨饿,你说怎么办?
我们手里没武器,你说怎么办?
黑夜已经来到了,你说怎么办?
我们因此相爱了,你说怎么办?
我走了过去,电梯升升降降,在空气里发出叮的一声。我跟那个女生说,“没事的,老牛可能是找谁喝酒去了。”那时候起,我才发现诗在我生命中的意义。引用博尔赫斯的话来说,“
我写作,不是为了名声,也不是为了特定的读者,我写作是为了光阴流逝使我心安。 ”跟题主分享一首希尼的诗吧。个人的诗泉
  (为米凯尔·朗莱而作)  童年时,他们没能把我从井边,  从挂着水桶和扬水器的老水泵赶开。  我爱那漆黑的井口,被框住了的天,  那水草、真菌、湿青苔的气味。  烂了的木板盖住制砖墙里那口井,  我玩味过水桶顺绳子直坠时  发出的响亮的扑通声。  井深得很.你看不到自己的影子。  干石沟下的那口浅井,  繁殖得就像一个养鱼缸;  从柔软的覆盖物抽出长根,  闪过井底是一张白脸庞。  有些井发出回声,用纯洁的新乐音  应对你的呼声。有一口颇吓人;  从蕨丛和高大的毛地黄间跳出身,  一只老鼠啪一声掠过我的面影。  去拨弄污泥,去窥测根子,  去凝视泉水中的那喀索斯,他有双大眼睛,  都有伤成年人的自尊。我写诗  是为了认识自己,使黑暗发出回音。  (袁可嘉译)后来老牛当然是没事。据他说,带走他的是国安。他跟他们一块喝酒聊天,经历几次谈话,最后也没事了。他辞了工作,现在专注于翻译诗歌,网名是“牛遁之”。我和土狼各自找了工作,不过都在坚持写诗。
update:推荐的回答,酣畅淋漓,过瘾!但是对我的推荐反应挺激烈的,他实名反对
的回答,因为他对回答中贬古诗捧现代诗的倾向非常反感。(详见 回答。)不过我还是推荐的回答 ,原因在于他回答中的一句话:「此番言论,我在表达一种夸张化的态度观点的同时,也是希望能引发对这个当代写作的历史负担的问题真正感兴趣的人做一点思考」。另外,很多东西,话糙理不糙,就算是很偏激的东西,也可以一观。我想说我的这么一个经历:在我高一的时候,我读了很多乌有的时评,尽管我不是很喜欢文章中那些人身攻击的话语,但是文中的许多观点和思想却是对当时作为高中生的我影响很大。也让我慢慢关心政治。后来高三的时候又看了杨继绳的《墓碑》以及很多你懂的文章,又以自由主义者自诩。再到大学又接触了更多的书籍,自己也写了不少时事评论乃至辟谣的文章,立场观点一变再变,思想和心境都和以前不一样了,但是如今但是回过头来去看乌有的那些文章,虽然偏激或者可能漏洞百出,但是确实是他们带着我去关心政治的,因为那些文章当时确实提供给我一种很震撼的视角。如果我一开始就去看那些文绉绉讲道理的时评,恐怕我也是看不下去的,对于当时的我,要的就是这样的「酣畅淋漓」。或许这么类比不太恰当,但是我觉得的回答,对很多人确实有可观之处。关于这篇回答的诗歌可翻译性问题和新旧诗高下问题,还有可商榷的地方,但其他的基本点我都同意。知乎在现代诗这个话题上难得看到这么热闹的讨论,确实很出人意料。我认为题主提的是个好问题,但是我不想再讨论这个问题了,我觉得我和 的回答已经把很多公共知识性的问题澄清得很清楚了。至于更多的东西,我就不说了,自己判断吧,不吝感谢,慎重赞同。 关闭评论,如有问题请私信,谢谢。 正文:我们不会要求一个初中的学生去理解量子力学,但是当我们无法理解那些现代诗歌、现代绘画、意识流小说时,我们却往往先从外界去找原因。因为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无知。物理学没有速成的方法,凭什么文学就有?我上知乎的第一天就知道我总有某一天会回答一个类似这样的题目:
=======================================================看了题主在回答下的评论,感觉题主讨论问题的态度还是不错的,但是对现代诗实在是存在太多的「无知」和「误解」,这样的「无知」和「误解」在四年前我也有过。本回答对题不对人。要回答题主的疑问,要先了解现代诗诞生的背景和现代诗的发展历程。一.现代诗/新诗诞生的背景一个文学形式的诞生不是一两个文人偶尔为之,而是有其社会历史背景。如汉赋的诞生依托于汉帝国的强大,唐诗的繁荣立足于六朝俳赋和骈文,受到四声八病的影响,而古文在唐宋的复兴则是因唐代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还有北宋欧阳修等人对古文的大力倡导。而同样的,现代诗是在20世纪初胡适倡导的「白话文运动」下诞生的。白话文运动旨在让白话文成为通用的书面语,通过新文学来反对旧文学,提倡新道德去反对旧道德。胡适将其主张概括为四条:a.要有话说方才说话;b.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c.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d.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话 现代诗歌/新诗是这一整个「白话文运动」系统中的一个部分,而非凭空出现。到了近代,古典诗歌的形式早已经僵化,在章句用法上对作诗者有颇多限制,古典诗歌的形式早已经无法满足人们表达日常生活内容和情感的需要了,清人作诗唯一的特点就是从不出韵,但却无几首好诗,这就是文学形式僵化了。新诗的诞生其实是顺应了潮流。新诗本身就是对旧诗的一次否定式的突破——如果脱离了这个语境去对比现代诗和古典诗歌,那么新诗的地位会被严重低估。二.现代诗的发展与积淀现代汉语的存在时间只有100年,而文言文从春秋战国开始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现代汉语中的优秀作品远不如用文言文所写出的作品多。 现代汉语的文化积淀太少。这还是和发展时间有关,我举非常简单的事例。从词汇上来说,说到「灞桥」「柳岸」,我们直接就会想到「离别」。谈论「鸿雁」就联想到「家书」,想到「乡愁」。 一个词汇就能联想到一个意象,甚至一个意境,还有一系列的诗词和事例。 这是几百年,几千年的文人通过各种的诗作积累下来沉淀到文字里的。而现代汉语中这样的词汇很少,戴望舒的「雨巷」「油纸扇下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姑娘」是一个不错的事例。 总得来说,现代汉语本身没有文化积淀,作诗者并不像古代诗人那样有很多的意境和意象词汇可供借鉴,这时候需要构筑一个好诗其实并不比做古诗简单。李贺之所以被称作「诗鬼」,除了他诗歌本身的风格很凄婉幽寂之外,就在于他构思不拘常法。而像是二十世纪初的那些做新诗者,受了古诗的影响,却又要跳离古诗的框架,本身就要这种「不拘常法」的能力,这是困难的。而读惯了文言文的人去写白话文的东西,这也是困难的。而如今的人要做白话诗,其实并不难,但要写好,也并不容易。至于有人说:现代诗当然有好诗,不过那却好像是极少数人,和极少数时段的事情。大多数现代诗还是如题所说啊。
其实古代诗歌何尝不是如此?这句话依然可以这样说:「古诗当然有好诗,不过那却好像是极少数人,和极少数时段的事情」,这句话放到电影、音乐、美术等任何领域都是如此。之所以古代诗歌(这里特指近体诗)的好作品多,是因为它们已经发展了一千多年了,基数就大,好作品自然多。三.对题主问题的逐一回应1、从一个理科生的角度来说,现代诗基本是由一堆乱来的语法、乱来的分段、不知所谓的词语和语句组成的。
语法的正确与否从来不是评价文学的标准。举例而言,比如:「春天花园里的花开得很美很茂盛」。——这是日常的表达方式,表达的对象是「花开得很茂盛」,语法正确。但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如果题主从现代汉语的角度看,恐怕也只能说是用「一堆乱来的语法」组成的。但是哪个好呢?不言而喻。其次,先前已经说过了,现代汉语的发展时间很短,现代诗的发展更短,很多现代诗歌其实是属于「试验产品」,但试验的成功与失败则是要由历史决断。新的文学风格是在不断地试错中成长与演变的,还需要读者的接受过程。一如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刚出来时并不为人们所理解,但如今已经被所有电影观众所接受。2、其实很多作家写的现代诗歌都是乱来的,窃以为他们本身都不一定知道他们自己的涂鸦是什么。
或许是,或许不是。大学里,我很多老师说的一句话可以用来做参考:现在,写诗的人越来越多,而读诗的人越来越少。而是否乱来,这个问题有很好的表述了。 3、包括舒婷在内的许多著名诗人在日常生活中都绝口不提诗歌,而他们写的常规体裁的生活文章在表达上往往很”正常“很幽默。
这句话无法作为论据。4、我所认识的,在文学界小有成绩的学生或者老师,绝大部分都坦诚:”现代诗其实就是一堆乱七八糟的表达的堆砌“。
这句话同样无法作为论据。5、本人很喜欢古代诗,所以也许对现代诗有意见,问题有些偏激,不过我是真的不明白,现代诗究竟在表达些神马。我有个朋友的现当代文学的老师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很多文学作品,你们看不懂、你们不觉得好,是因为你们你们还没有活到那个年纪,你们看得还不够多。这是审美力和对艺术的敏感性。最典型的可以看看你对于鲁迅的那句话的体验:「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句话到底好在哪里?如果对于文字敏感,那么很快可以抓住一点,就是「空间感」,这样写,给读者的感觉是读者自己在慢慢环视着鲁迅的后园。直接写「我的后园有两颗枣树」,是不会有这种空间感的。这个问题在知乎上还有很多很棒的体验,可以看看: 再来举例庞德那首很著名的《地铁车站》(杜运燮译)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简单讲讲体会好了。这首诗歌本身就是一首很典型的「试验性诗歌」,庞德自己说的是「我发现这对我了摆脱那次在地铁的情感所造成的困境很有用。我写了一首30行的诗,然后销毁了,……6个月后,我写了一首比那首短……」,这首诗是意象主义诗歌对意象的精简。这首诗的普遍理解是:庞德在地铁车站看到了一对母女,母女俩的面庞给他的印象极其深刻,因而作了这首诗。 因为地铁的线路错综复杂,恰如一棵大树的枝干。 而这一对在黑压压的地铁里的母女,恰如那潮湿黑暗枝干上的美丽花瓣。而地铁站里的来来往往的人群被抽象为了如鬼魅般的幻影。
但如果你有自己的审美力和敏感性就可以看出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我简单谈谈自己的阅读体验:首先,这首诗就短小的两行,从字眼上来说,初入眼帘的人群、幽灵、湿漉漉以及黑色都给人一种阴冷的感觉。因此我一开始读这首诗的时候感觉整首诗的氛围就是压抑的。 地铁车站进出的人群,上下班的人群。 人群「像幽灵一般显现」,我理解为这里的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出现,暗示着人散失了主体性。花朵依附于黑色的树枝,可比之于人依附于社会。这里的「黑色树枝」可以简单用「树枝」替代,但却使用了「黑色」的一词,在这个短小的诗歌里就显得意味深长了。整首诗在我的理解里就是作者通过地铁车站建构了一个异化的资本社会。实在读不懂,怎么办?——那就不读,从读得懂的开始读。新诗读不懂,就读古诗。这里贴一个很喜欢的诗人樊忠慰的两篇诗歌:《沙海》这无法游泳的海只能以驼铃解渴每一粒沙都是渴死的水《荒冢》我活着没有人爱死了该会碰见美女的魂隔世的美女趁天没亮快带上你的枯骨跟我回家四、为什么新诗那么多人写?题主的问题是:为什么现代诗多半是些表达得不知所谓的语句组合,却还是那么多人去写?先不说这句话的价值判断,单单是从逻辑的角度讲,这句话前后就没有联系。即使现代诗100%是表达得不知所谓的语句组合,是毫无用处的废物,也无法推断出写的人应该少吧?YY小说千篇一律毫无价值,为什么那么多人写呢?……是吧,同理的。真要回答为什么这么多人写,那么以下几点:但从作诗的角度而言,确实好写。与绘画音乐电影等艺术相比,发表、发布诗歌的门槛低,比其他文学作品发布的都低。如前所述,很多打乱的语句组合,本身是一种「试验性」的作品。有些人就是用现代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尽管这种表达的方式你无法理解,但是不代表别人不能理解,也不代表他写的时候不是真情流露。在评论里提到,他其实也写一些
写一些自己不确定文体的类诗句,情绪想表达但不想让没有该情绪经验的人知道。这里其实就是故意设置了某种障碍来寻找能够理解的同类。确实有人在装逼。五、各种关于人文学科的偏见这个部分与现代诗歌无关,但是不得不提。这种偏见我已经在很多地方以各种形式说过很多遍了。人文社科的话题因为本身准入门槛低,就造成了人人都可以谈论的现象。我们不会要求一个初中的学生去理解量子力学,但是当我们无法理解那些现代诗歌、现代绘画、意识流小说时,我们却往往先从外界去找原因。如果你不懂量子物理你会觉得很正常,因为你不曾学过大学物理。但如果你不懂意识流小说存在主义文学,你却会觉得不正常,尽管你不曾看过多少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小说。高中生现在学习的还是两百年前的物理,那么你凭什么认为你可以理解现代文学的理论,欣赏现代文学的作品?有人又要说物理和文学无法类比了。这里的类比是说,你学习任何一件事物从来不可能从0立马掌握到100,就算古诗,一个都没学习过《静夜思》的人,那么也很难领会《长恨歌》的内涵。而在小说中,倒叙、插叙的手法还只是初级的运用,到了意识流小说、存在主义那里,这种技巧性的写作方法是插叙倒叙乱叙这些手法的升级版,不是一般的读者能够看得懂的,都需要大量的阅读做基础。而人家从作品中看出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的时候,有些人又一句「过度解读」扣上去,这种心态,又怎么能够读懂很多作品呢?至于所谓的古诗词,真的很好理解吗?我随便拿一篇柳永的词让你说个好在哪里,你说的出来吗?而人家从作品中看出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的时候,有些人又一句「过度解读」扣上去,这种心态,又怎么能够读懂很多作品呢?作家写自己的作品,作家花时间在自己的作品上,但作家们不需要花时间向别人解释他们写得是什么,如果有这个时间,他们可以写更多的作品,解释作品表达了什么从来不是作家的工作。作者们可以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补充自己,写更多的作品。如果你看不懂,请去看你看得懂的作品,或者你可以批评他们写得东西是垃圾,但是他们没有义务解释给所有人他们表达的是什么,这不是他们的工作,也不是你的权利。物理学没有速成的方法,凭什么文学就有? 所以,我还是那句话,
实在读不懂,怎么办?——那就不读,从读得懂的开始读。 因为不是你功底不行,就是这作品确实不是好作品,无论哪种情况,恐怕你都不应该花过多的时间在上面。 诗歌简单的读法入门,张战在回答里讲的非常详细,所以我就不论述了。更详细的,请参考布鲁克斯《精致的瓮 : 诗歌结构研究》。 古典作品都是在极力描绘美,现代的作品不一定要美,甚至追求丑。古典美早已发展到极致,所以有人推翻它另寻新路。因为现代作品摈弃了传统技法,门槛便降得很低,牛鬼蛇神都可以自称艺术家和诗人。因此欣赏现代作品的时候自己的判断力就尤为重要。
鉴赏力判断力的提升,除了多读作品之外,也不能缺少对美术史、文学史、电影史的阅读。起码要了解一种文学风格、文学体裁的诞生背景和发展脉络才能更好地阅读作品。六、关于本题的吐槽:为什么知乎上很多长回答连几个耐心看完的人都没有,他们还是要努力地去写……七、相关的文献至于有人要贴本文的参考文献。很多文献阅读年代久远,并非边写边参考,也不是学术论文,我贴几个相关的好了,加粗推荐:[美]布鲁克斯《精致的瓮 : 诗歌结构研究》[美]韦勒克《文学理论》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俄]什克洛夫斯基等《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英]燕卜荪《朦胧的七种类型》附个自己的私货:
公众号: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代诗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