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一代天骄的例子

知道点中国名人 : 第二篇 帝王风骚
明君典范唐太宗_方明_在线阅读_九九藏书网
& 第二篇 帝王风骚 明君典范唐太宗
第一篇 圣哲智慧第二篇 帝王风骚明君典范唐太宗第三篇 谋臣策士第四篇 宠臣名相第五篇 名将风流
第二篇 帝王风骚明君典范唐太宗听到这句答语,唐太宗不仅没有发怒,反而被深深地感动了。他想,一个小官,敢于冒死直谏,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他的江山社稷?因此,唐太宗收回了他的谕旨,停止重修乾元殿。并且表扬了张玄素,同时赏给他500匹绢。对此事一直关注的魏征,听到了这个完满的结局,颇为感触地叹道: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这都是因为有高尚道德的君子说的话呀!唐太宗知错必改,知人善任,且胸有大志。在民族政策上,他把少数民族和汉族看成一家,对少数民族采取了安抚、和亲的正确政策。少数民族对唐太宗的政策措施,心悦诚服。唐太宗便具有了很大的向心力,他们纷纷来归,并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可是,有一个小官张玄素,却上了一道奏折,痛陈此举不妥。他说,修了阿房宫,秦朝倒了;修了章华台,楚国散了;修了乾元殿,隋朝垮了。这都是历史的教训。现在,我们唐朝百废待兴,国力哪里比得上当年的隋朝?陛下在国家的破烂摊子上,继续役使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耗费亿万钱财,大兴土木。陛下没有继承前代帝王的长处,继承的却是百代帝王的弊端。如果从这一点看,陛下的过失远远超过了隋炀帝。这是一道笔锋犀利、击中要害的奏折。这个“回天之力”的故事,充分地说明了唐太宗的虚心纳谏。从此,唐太宗便格外注意虚心纳谏。不管你是什么人,也不管你提意见的态度如何,只要你的意见是正确的,他都能虚心接受。这里有一个“回天之力”的故事。当时,唐太宗下令,要把洛阳破败了的乾元殿修饰一番,以备作为到外地巡视的行宫。对于皇帝来说,想要修理一下小小的行宫,本来是小事一桩。但是,小小的张玄素,竟敢把英明的君主唐太宗比作昏聩的暴君隋炀帝,冒犯天威。这不是拿鸡蛋往石头上撞么?满朝文武都为他捏一把汗。人们都在观察唐太宗的反应。假如不是唐太宗,而是别的皇帝,看到这一大不敬的奏折,当即会雷霆震怒,不仅张玄素人头落地,而且会株连九族。但是,唐太宗就是唐太宗。他不仅没有怪罪张玄素,反而下令召见他。此时的唐太宗想进一步地试一试张玄素的胆量,就直问道,卿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我和夏桀、商纣相比,怎么样呢?要知道,夏朝的桀王和商朝的纣王,都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唐太宗这样问,自有深意。不承想,这个张玄素却直截了当地答道,如果陛下真的修了乾元殿,那就和夏桀、商纣一样昏乱。唐太宗还有一个优点,就是知错必改。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精美绝伦的鹞鹰。他一时忘记了魏征平时说的国君不可玩物丧志的话,就兴味十足地把鹞鹰放在臂上,逗着玩。不料,巧遇老臣魏征。唐太宗一时情急,赶忙把鹞鹰藏在怀里。其实,魏征早已把一切看在眼里,却故作不知。走上前去,特意讲起古代帝王追求逸乐之事,旁敲侧击帝王不可玩物丧志。唐太宗担心时间长了,鹞鹰闷死。但是,魏征说得没完没了,唐太宗自知理亏,不敢打断。结果,鹞鹰还是闷死在怀中。“唐人”、“唐山人”是世界给予中国人的称呼,它们的来源是中国古代一个强大的王朝,这个王朝最有作为的君主叫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能打天下又能治天下的有道名君。在唐朝统一全国的一系列战争中,他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军队统帅,在即位后,又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实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王松赞干布。这是汉藏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作为嫁妆,文成公主带去了大批珍宝、经典、医书、宝器、金银、金鞍、佩饰、锦缎、药品,还有食物、饮料、种子、树木,还有狮子、凤凰等等。文成公主带去的是中原地区的先进的文明。松赞干布对这桩婚事非常满意。他对唐太宗自称女婿,上表祝贺唐太宗远征的成功。这次联姻加强了汉藏民族之间的团结,也促进了藏族经济的发展。唐太宗是治世的明君。他之所以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主要是由于他善于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他深知,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明君兼听,昏君偏信。这是大臣魏征跟他讲的。有一次,太宗虚心地问魏征,明君和昏君怎样才能区分开?魏征郑重地答道,国君之所以圣明,是因为他能广泛地听取不同的意见;国君之所以昏庸,是因为他偏听偏信。说完这话之后,他又举了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加以论证。他说,古代尧、舜是圣君,就是因为他们能广开言路,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小人就不能蒙蔽他。而像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这些昏君,住在深宫之中,隔离朝臣,疏远百姓,听不到百姓的真正声音。直到天下崩溃、百姓背叛了,他们还冥蒙不知。而如果采纳臣下的建议,百姓的呼声就能够上达了。魏征的这些至理名言,深深地铭刻在唐太宗的心里。努力加载中...分别用一两句话简介成吉思汗,唐太宗,汉武帝,秦始皇,宋太祖的历史贡献_百度知道
分别用一两句话简介成吉思汗,唐太宗,汉武帝,秦始皇,宋太祖的历史贡献
实行推恩令和酎金夺爵,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秦,内外朝制度秦始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收精兵,扩大中国版图唐太宗成吉思汗:统一六国:四处征战:建立宋朝:平匈奴,削实权:贞观之治,设太学,完善科举制汉武帝,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宋太祖
采纳率100%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成吉思汗;唐宗宋祖,只识弯弓射大雕惜秦皇汉武。一代天骄,略输文采,稍逊风骚
秦始皇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2.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问题:你知道词中讲到的这些古代帝王吗? 请选择你熟悉的一位帝王,说说有光他的小故事。 - 同桌100学习网
您好,欢迎您来到![]或[]
在线解答时间:早上8:00-晚上22:30周六、日照常
2.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问题:你知道词中讲到的这些古代帝王吗? 请选择你熟悉的一位帝王,说说有光他的小故事。
2.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问题:你知道词中讲到的这些古代帝王吗?
请选择你熟悉的一位帝王,说说有光他的小故事。
提问者:326447
追问:故事写详细,要概括。
补充:宋祖:赵匡胤
赵匡胤,涿州(今河北省涿县)人。父赵弘殷时迁居洛阳。他出生于洛阳夹马营。父亲先后为后唐、后晋、后汉的军官。赵匡胤起初投奔后汉大将郭威,因喜爱武艺,得到了郭威的赏识。后他又赵匡胤参预拥立郭威为后周皇帝,被重用为典掌禁军。周世宗柴荣时,他又因战功而升任殿前都点检(皇帝亲军的最高将领)。掌握了后周的兵权,兼任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归德军节度使,负责防守汴京。周世宗死后,其子柴宗训继位,时仅7岁。赵匡胤和弟赵匡义。幕僚赵普密谋篡夺皇位。公元960年正月,镇州(今河北省正定县)和定州(今河北省定县)有人来汴京报告说,北汉和辽国的军队联合南下攻击后周。后周符太后和宰相范质、王溥等不辨真假.慌忙派赵匡胤统领大军北上御敌。甲辰日,行至陈桥驿(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北40里处)驻宿。第二天黎明,陈桥驿四周突然呼声大起。赵匡胤酒醉方醒,走出卧室,只见众将一个个手执武器,列队站在庭前,以赵匡义和赵普为首齐声说道:“诸将无主,愿请点检做天子。”众将又不等赵匡胤回答,把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他身上,然后一齐下拜,高呼“万岁”。这一件事,历史上称为“陈桥兵变”。
上传:[注意:图片必须为JPG,GIF格式,大小不得超过100KB]
您好,欢迎来到同桌100!您想继续回答问题?您是新用户?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反击匈奴
唐太宗,贞观之治
宋太祖,黄袍加身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多难的少年时代
铁木真的童年是在动乱的岁月中度过的。当时,居住在蒙古高原上的部落差不多有一百个左右,这些部落都被金朝统治着。由于经济文化不发达,这些部落之间经常发生争斗,相互仇杀。
铁木真的父亲也速该是尼伦部孛儿只斤氏族的首领。铁木真九岁那年,也速该被塔塔儿部的仇人毒死了,原来依附他们家的族人便纷纷离去,连铁木真家的牲畜也一起被赶走了。家里只剩下母亲、铁木真同他的两个弟弟。孤儿寡母,又无家产,日子非常艰难。母亲只好带着孩子摘野梨、挖野葱、捉地鼠、捕河鱼,吃这些东西来填饱肚子。
在艰难中成长的铁木真,越长越有出息。他身体很健壮,箭法非常好,还可以轻快地跃上无鞍骏马,在大草原上奔驰。这使得邻近的泰赤乌部的人担心起来,怕铁木真长大后会团结旧部,和他们作对。他们说:
“飞禽雏儿有换羽的时候,野兽羔子也有长成的时候啊!”
有一天,他们就纠集了一些人马来袭击铁木真的家,高声喊叫说:
“只要铁木真,不要别人!”
这时候,铁木真正在附近山坡上遛马,听说仇人要抓他,赶忙飞身上马,逃向山上密林深处。仇人看到了他的背影,跟在后面紧追下去。可是,树林又大又密,要找到一个小孩子,可不容易。他们就在林外设下埋伏,等铁木真出来。
铁木真在密林中只能采些野果充饥,熬了十几天,饿得实在受不了啦。他想:要是这样饿死,还不如冒险出去看看。一咬牙,他就牵着马下山了。不料,他刚刚从树林中走出,就被巡路的仇人抓住。铁木真被戴上木枷,拉到各处示众。铁木真并没有垂头丧气,装出一副惊慌害怕的样子,任别人摆布,心里却时刻寻找时机,准备逃脱。
一天晚上,泰赤乌部落举行宴会,人们都喝酒作乐去了,只留下一个少年看守着他。铁木真就故意在里面乒乓摔打,又大喊大叫。那少年果真中了计,探头进来,刚刚喝斥一声,就被铁木真用木枷在头上狠命地敲了一下,倒在地上,铁木真跨过他的身体,拚命地逃了出去。
铁木真逃回家中,立即把全家迁到不儿罕山(今肯特山,在现在的蒙古)去居住,躲过了泰赤乌人的迫害。
铁木真长大以后,成了一名智勇双全的骑手,他就准备恢复他父亲也速该时的势力。他知道单凭自己的力量是不能打败仇人的,只有利用蒙古各部之间的矛盾,取得一些部落的支持,才能壮大自己的力量。
铁木真的近邻有一个较大的部落。这个部落的首领叫札木合,手下部属很多,权势很大。铁木真决定去投靠札木合,并利用札木合的势力,重新召集以前离散的亲属和部众。
铁木真天天陪着札木合,白天一起放牧和打猎,晚上宿营同睡在一个蒙古包里。对札木合的部属,铁木真也热情相待。渐渐地,札木合的部属对他都有了好感。过了一年多的时间,铁木真越来越得人心。
一天晚上,札木合和往常一样,停下马来宿营。铁木真这次却一言不发,牵着牛车继续往前赶路。许多札木合的部属也跟在他的后面走着。天亮的时候,铁木真停了下来,跟着他的人这时才发现是铁木真单独领他们出走的,都用惊奇的眼光看着他。这时候,另一个部族的首领豁儿赤站了出来,脸上带着神秘的表情,故意提高嗓门说:
“你们大家听着!我和札木合是一母所生的异父兄弟,按理不该离开他。但是神托梦告诉我‘天地一起商量,让铁木真当可汗(蒙古族最高统治者),把国土送给他,把人送给他’。”
豁儿赤说完后,转过身来问铁木真:
“啊,铁木真,你要是当了大汗,怎样报答我传达神的旨意的功劳呢?”
铁木真痛快地说:
“封你当万户官!”
豁儿赤假借神的旨意所说的话迅速传开了,几个地位比较高的首领共同商议,准备推举铁木真当可汗。他们一起来到铁木真面前,说:
“你是神看中的人,我们大家就立你当可汗吧!打仗的时候,我们当先锋冲杀在前,为你贡献强壮的快马!打猎的时候,我们替你围赶野兽,拾取猎物!如果我们违背你的号令,你可以离散我们的家小,把我们的头砍下扔在地上。”
于是,他们饮酒盟誓,立铁木真当可汗。这一年,铁木真三十三岁了。
十三翼之战
铁木真当上可汗以后,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力和防止邻部的袭击,又重新整顿了军队,成立了专门保卫自己的侍卫队,还建立了训练战马、管理战车的专门机构,势力一下子扩大了许多。
铁木真的壮大,引起札木合的警惕。札木合本来就对铁木真拉走他的部下不满,又加上他的弟弟因抢夺铁木真部下的马群被杀死,札木合更是气得暴跳如雷,决心进行报复。他立即集合所属的十三部三万人马,杀气腾腾地来与铁木真决战。铁木真也将他的三万士兵分成十三翼迎战札木合。
双方在克鲁伦河畔相遇了。千军万马全绞杀在一起,直杀得天昏地暗,血流遍地。这就是蒙古历史上著名的“十三翼之战”。
札木合终归是实力雄厚的大贵族,他手下的兵马久经训练,在战场上猛冲猛打,渐渐占了上风。铁木真看到自己的士兵抵挡不住,只好指挥人马退到鄂伦河边的一个峡谷中去。札木合乘胜追击,俘虏了许多人马才撤走。
札木合退回住地后,发现有些俘虏就是原来依附自己的人。他痛恨这些人背叛了他,就命令部下支起七十口大锅,把背叛他的贵族活活地煮死,还把为首的两个部族首领的头砍下来拴在马尾巴上,拖着在人群中跑来跑去。
札木合想用残酷的手段来威胁手下的部落。谁知恰恰相反,札木合手下一些小部落的首领见他这样残酷无情,都寒了心,一个跟着一个地带着百姓去投靠铁木真去了。因此,铁木真虽然在“十三翼之战”中战败了,坏事却变成了好事,札木合部下的许多奴隶主、属民和奴隶反而成了铁木真新的支持者。
铁木真看到这么多的人来投靠他,真是喜出望外。他在树林中热情款待新来的部族首领,好言好语地安慰他们。铁木真的势力又壮大起来。
出征乃蛮部
铁木真在蒙古高原上崛起以后,和其他蒙古部落的矛盾越来越大。于是,有十一个部落的首领联合在一起,推选札木合为“天下之汗”,出兵攻打铁木真。铁木真率军迎战,结果札木合的军队大败。铁木真又乘胜进军,征服了许多部落,统一了大半个蒙古。
这样,在统一全蒙古的道路上,铁木真剩下的最后的对手,就是蒙古西部的乃蛮部了。
1204年夏天,铁木真率领大军出征乃蛮。乃蛮部首领塔阳汗则率领声势浩大的队伍抵挡。双方摆好阵势后,恰巧铁木真军营中的一匹瘦马受惊跑入乃蛮营中。塔阳汗一看这匹马瘦成这个样子,以为铁木真的军队一定不堪一击。他亲自出马向铁木真挑战,铁木真的骑兵经过长期训练,真是今非昔比,不但个个骑术高超,刀法纯熟;而且临阵不乱,进退有序。到了下午,乃蛮的军队渐渐招架不住了,塔阳汗也在混战中被杀死。天黑以后,乃蛮军队再也无心抵抗,一下子溃散了。他们在黑夜中相互拥挤,掉下悬崖摔死的就不计其数,只有少数军队在塔阳汗的儿子率领下逃脱。
这场大战之后,乃蛮部的百姓都成了铁木真的俘虏,铁木真的名字震动了整个蒙古高原。铁木真统一全蒙古的大业完成了。
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的源头树起九面装饰着流苏(穗状装饰物)的白色大旗,召集全蒙古的贵族举行大会。会上依照蒙古族的习俗,摆上整只的熟羊和整桶的马奶酒,姑娘们载歌载舞,小伙子们举行摔跤比赛,贵族们痛痛快快地喝酒玩乐,草原上像过节一样热闹。
忽然,从大帐中走出一个珊蛮(就是僧侣)。他脸色严肃地高声说:“天说,让铁木真当成吉思汗(意思是最强大的王),治理地上的百姓!”人们立刻安静下来,定睛一看,原来是铁木真身边的珊蛮阔阔出。那时候,蒙古部族的人信奉珊蛮教,遇到大事,都要请珊蛮占卜吉凶,代神说话。阔阔出是铁木真身边最大权势的珊蛮。他常常说自己骑着一匹灰色的马从蒙古包的天窗升天,和天说话,人们对他深信不疑。大伙立即恭敬地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号就是“成吉思汗”。
铁木真称汗的那天,草原上搭起了金顶大帐,他身穿黄袍,踏着红地毯,走进大帐,周围的人都虔诚地跪下磕头。成吉思汗成为全蒙古的最高首领,标志着过去分散的部落合成了一个共同体。从此,他们开始使用“蒙古”这个名称。勤劳勇敢的蒙古族开始了新的历史进程。
成吉思汗把全蒙古的土地分封给他的亲属和大大小小的奴隶主。牧民被编为十户、百户、千户和万户,由各部首领管理。凡十五岁以上、七十岁以下的男子,统统被编为士兵,平时放牧,战时出征。为了加强自己的地位,成吉思汗选拔贵族的子弟组成一支精锐部队,称“怯薛”,由自己亲自控制。除此以外,成吉思汗还建立了司法机构,制定了初步的成文法,命人创立了蒙古文字。在建立政权的过程中,成吉思汗显示了很强的组织才能。
除掉阔阔出
阔阔出因为拥立铁木真当成吉思汗有功,逐渐变得蛮横骄纵起来。有一天,阔阔出和他的兄弟把成吉思汗的弟弟合撒儿打了一顿。事后,他还到成吉思汗面前挑拔说:
“天说,一次让铁木真治理百姓,一次让合撒儿治理百姓。您可要提防合撒儿呀!”
成吉思汗一听就急了,马上亲自去审问合撒儿。成吉思汗的母亲听到这件事,慌忙也跟着去了。老人家走进合撒儿的帐蓬,见成吉思汗正在审讯合撒儿。她就盘腿坐在地毯上,露出胸前的两只乳房,一边用手拍打着,一边责问成吉思汗:
“这是奶你们的双乳。你只吃了这只;合撒儿两只都吃过。你们都是我的乳汁养大的。合撒儿有力气,箭法好,替你出生入死地打仗。现在讨平了敌人,你就容不得他了。听任外人的挑拨,想治自己的兄弟!”
成吉思汗不敢再说什么,可他仍然对合撒儿不放心,就剥夺了合撒儿的部属,只给他留下了四百人。
这一来,阔阔出更神气了。他四处笼络人,扩大自己的势力。有一次,他又和自己的兄弟一起毒打了成吉思汗的小弟弟斡惕赤斤,还强迫斡惕赤斤跪在自己面前求饶。
斡惕赤斤气得向成吉思汗告状。成吉思汗的妻子听完后,流着眼泪说:
“他们打了合撒儿,现在又强迫斡惕赤斤下跪,对你的兄弟们这样,如果你这大树一样的身躯倒下,他们会让谁来治理你聚集起来的百姓呢?”
成吉思汗觉得妻子的话有道理,感到阔阔出确实野心太大,必须铲除。就对斡惕赤斤说:
“等阔阔出到我这里的时候,该怎么办你自己知道!”
过了一会儿,成吉思汗把阔阔出连同他的父亲、兄弟召来。斡惕赤斤扑上前去,一把揪住阔阔出的领子,说:
“昨天你凌辱了我,今天咱们单独地比试比试!”
阔阔出毫不示弱,两个人互相揪扯着走出营帐。刚一出门,就有三个预先埋伏好的大力士扑上前来,闪电般地将阔阔出摔在地上,接着一阵拳打脚踢,眨眼的工夫,阔阔出就没气儿了。斡惕赤斤回到蒙古包里,搓搓手,若无其事地说:
“阔阔出实在无能,已趴在地上起不来了!”
阔阔出的父亲一听,就知道儿子死了,流着眼泪对成吉思汗说:
“在小土块还没有堆成大地的时候,在小溪流还没有汇成大海的时候,我们就追随着你啦!没想到你……”
阔阔出的兄弟们也一齐卷起袖子站成一排,准备拚命。成吉思汗不慌不忙地让他们跟自己走出营帐,他指着地上阔阔出的尸体说:
“他凌辱我的兄弟,天不爱他,把他带走了。如果你们早能谨慎一些,谁还能比你们更尊贵呢?”
从此,阔阔出一家再也不敢蛮横霸道。成吉思汗的命令也无人敢违抗了。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决心摆脱金国的统治。当时的金国正占据着中原地区。
有一年,成吉思汗到净州(在现在内蒙古自治区)给金国进贡。代表金朝皇帝接受贡品的是卫王。成吉思汗见卫王长得丑陋又没本事,心里很不服气。他不肯向卫王行跪拜礼,反而在众人面前,转身扬长而去,把卫王气得要命。
过了不久,金国皇帝死了,卫王即位当了皇帝。新皇帝派使节到蒙古下诏书,要成吉思汗跪拜接受。成吉思汗问道:
“新皇上是谁?”
“就是卫王。”金朝使节答道。
“呸!”成吉思汗听完以后,轻蔑地说:“我原来以为中原的皇上是天上的人做的呢,像卫王这样无能之辈居然也做了皇上。他值得我拜吗?”
金朝使节憋着一肚子气,回去向新皇帝叙说了成吉思汗的无礼态度,金朝皇帝气得七窍生烟,说:等成吉思汗下次来进贡,非杀了他不可。这话传到成吉思汗耳朵里,他就停止了对金朝的进贡,还抓紧时间训练兵马,准备讨伐金朝。
三年过去了,成吉思汗决定讨伐金国。他和四个儿子术赤、察哈生、窝阔台和拖雷率领着浩浩荡荡的蒙古大军,打到金国中都(现在的北京)城下。金国君臣吓破了胆,连忙请求讲和。成吉思汗带着金国送的三千匹战马和数不清的珍宝,回到大草原去了。
这一仗,使金国皇帝再也不敢留在中都。他命太子在中都留守,自己带着六宫后妃,慌忙躲到南京汴梁(在现在河南省)去了。成吉思汗知道后,指责金国说:
“既然已经讲和,为什么还要南迁呢!看来是对我缺乏诚意,讲和不过是缓兵之计罢了。”
于是,他再次发兵南下,第二次围攻占领了中都。蒙古军队进城之后,把皇宫中的珍宝全部车载马驮,运回草原去,然后放了一把大火把宫殿烧个精光。不过,成吉思汗在中都得到一个能人,就是耶律楚材(他的故事,请看本全书政治家卷二)。
成吉思汗和长春真人
有一次,成吉思汗派往花剌子模国(在现在的西亚地区)的一支商队,被那里的人无缘无故地给杀了,剌子模国王拒绝交出凶手。成吉思汗大怒,在1219年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西征。
一路上,蒙古大军攻占了许多城池,灭了花剌子模国。在追击敌军的过程中,一路军的先锋翻越了太和岭(今高加索岭),到达了阿兰都(现在俄罗斯境内)。另一路大军的先锋到达印度和马札儿(现在的匈牙利)。
这次西征,震撼了西亚、北非和欧洲东部。为后来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成吉思汗对西征的胜利非常满意,他觉得自己所向无敌,可以征服全世界。
六年以后,成吉思汗回到都城和林(在现在的蒙古)。他要征服全世界,又担心起另一件事,就是生命的短暂。他已经上了年纪,还有多少时间允许他完成自己野心勃勃的计划呢?他渴望寻找到一个能使人长生不老的办法。有一天,一个大臣对成吉思汗说,在四川龙门山有位道士叫丘处机,人们都称他为长春真人,也许他懂得长生不老的秘诀。成吉思汗一听十分高兴,马上派人专程去招请长春真人。
不久,长春真人风尘仆仆地来到成吉思汗的大帐。成吉思汗一看眼前这位道士虽然年纪很大,但红光满面,两眼有神,长长的白胡子在胸前飘洒,真有些像神仙。他连忙拉着长春真人的手,急切地问道:
“老神仙,世上有能使人长生不老的仙药吗?”
长春真人坦率地回答说:
“我不想使大汗失望,但又不能说假话。世上根本没有什么使人长生不老的仙药,只有养身之道可以使人延长寿命。”
成吉思汗一听,果然感到很失望。不过,他是个头脑很清醒的人,从此,就不再幻想什么仙药了,只是把长春真人挽留在身边,经常请教一些养身之道。
长春真人对屠杀人的战争很反感,一心想找机会规劝成吉思汗放弃对外的征战。有一次,成吉思汗在驻地附近追猎一头野猪,不小心从马背上跌了下来,受了轻伤。长春真人感到这正是劝说的好机会,就借探望为名,婉转地对成吉思汗说:
“天是不喜欢杀生的,这次您从马上摔下来正是天的劝戒。况且,您的年纪大了,今后还是少出猎为好。”
成吉思汗听懂了长春真人的意思,回答说:
“我已省悟了。只是我们这些人自幼习惯骑马射箭,一下子不好改变。不过,老神仙的话是很有道理的。”
后来,长春真人请求离去。成吉思汗理解这位老道士的心情,就同意让他回到寂静的山林中修行去了。
最后一次征战
1226年,成吉思汗六十四岁了。那年秋天,他率领蒙古大军去攻击西夏。在到达西夏边境的时候,成吉思汗的战马被突然窜出的一只野兔惊吓得跳起来,把他从马背上掀到地下。成吉思汗感到浑身酸痛,第二天就发起高烧,躺在那里起不来了。
大臣们一下子慌了手脚,一位将军说:
“大汗受伤,全军不安。我看不如暂时退兵回去,等大汗好了再来攻打也不晚。反正西夏的城池和百姓也搬不走。”
成吉思汗一生好强,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半途退兵,就不高兴地说:
“退兵不是显得我怯弱了吗?赶快派人去告诉西夏国王,就说我亲率大军前来征讨,让他们马上前来投降,不然我把他们杀得鸡犬不留。”
不料,西夏国王不肯投降。成吉思汗气得火冒三丈,不顾病痛,强挣着率领大军长驱直入,包围了西夏都城。西夏国王这才派使节前来请求投降,答应在一个月以后将都城献出来。
就在这时候,成吉思汗的病情突然恶化。他忽睡忽醒,许多往事像梦一样在他的头脑中浮现。于是,他把手下将领们招到身边嘱咐说:
“我在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现在有两件重要的事,你们一定要办到。一件是我死后,不要把这个消息传出,等西夏国王来投降时,把他们全部处死,这样才能补偿他们过去对我的无礼。第二件是将来你们回到草原,就把我埋在斡难河边那座小山上的大树下。”
八天以后,成吉思汗果然死去了。将领们遵照成吉思汗的嘱托秘不发丧,外面的人根本不知道成吉思汗已经去世了。在约定的日子里西夏国王率领大臣们来到蒙古大帐中投降,蒙古将领一哄而上,把西夏君臣全部杀死。然后起运成吉思汗的灵柩,踏上归程。
回到蒙古草原后,人们把成吉思汗埋在他生前指定的地点,又赶来成千上万匹马,把地面踏平,不留一点掩埋痕迹。事后,又派大军把这方圆三十里的地方团团守住。几年以后,那里树木丛生,成为一片密密的树林,无论是谁都辩别不出成吉思汗究竟埋在什么地方了。后来,人们在伊克昭盟修建了成吉思汗陵。
回答者:teacher084
参考:秦王政在他登上秦国王位的第二十六个年头,终于统一了中国。天下初定,秦王政第一件急着想做的事,就是要重新给自己确定一个称号。春秋战国,各国诸侯都被称为“君”或“王”。战国后期,秦国与齐国曾一度称“帝”,不过这一称号在当时并不同行。已经一统天下的秦王政,以为过去的这些称号都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尊崇,“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他下令左右大臣们议帝号。经过一番商议,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人认为,秦王政“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功绩“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他们援引传统的尊称,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建议秦王政采用“泰皇”头衔。然而,秦始皇对此并不满意。他只采用一个“皇”字,而在其下加一“帝”字,创造出“皇帝”这个新头衔授予自己。从此以后,“皇帝”就成为中国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谓。“皇帝”称谓的出现,不仅仅是简单的名号变更,还反映了一种新的通知观念的产生。在古代,“皇”有“大”的意思,人们对祖先神和其他一些神明,有时就称“皇”。“帝”是上古人们想象中的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秦始皇将“皇”和“帝”两个字结合起来,第一,说明了他想表示其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是上天给予的,即“君权神授”;第二,反映了他觉得仅仅是做人间的统治者还不满足,还要当神。可见,“皇帝”的称号,乃是秦王政神化君权的一个产物。秦王政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自称“始皇帝”。他又规定:自己死后皇位传给子孙时,后继者沿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万世。秦始皇梦想皇位永远由他一家继承下去,“传之无穷”(《史记·秦始皇本纪》)。为了使皇帝的地位神圣化,秦始皇又采取了一系列“尊君”的措施: 取消谥法。谥法起于周初,是在君王死后,依其生平事迹,给予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但秦始皇认为,像这样“子议父,臣议君”,太不象话,更没意义。他宣布废除谥法,不准后代臣子评价自己。天子自称为“朕”。“朕”字的意义与“我”相同,以前一般人均可使用,但秦始皇限定只有皇帝才能自称为“朕”。皇帝的命令叫作“制”或“诏”。文字中不准提及皇帝的名字,要避讳。文件上逢“皇帝”“始皇帝”等字句时,都要另起一行顶格书写。只限皇帝使用的、以玉质雕刻的大印才能称为“玺”。以上这些规定,目的在于突出天子的特殊地位,强调皇帝与众不同,强化皇权在人们心目中的神秘感。秦始皇幻想借助这些措施,是他的皇位千秋万代地在其子孙后代中传续下去。
回答者:teacher073
宋祖:赵匡胤
赵匡胤,涿州(今河北省涿县)人。父赵弘殷时迁居洛阳。他出生于洛阳夹马营。父亲先后为后唐、后晋、后汉的军官。赵匡胤起初投奔后汉大将郭威,因喜爱武艺,得到了郭威的赏识。后他又赵匡胤参预拥立郭威为后周皇帝,被重用为典掌禁军。周世宗柴荣时,他又因战功而升任殿前都点检(皇帝亲军的最高将领)。掌握了后周的兵权,兼任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归德军节度使,负责防守汴京。周世宗死后,其子柴宗训继位,时仅7岁。赵匡胤和弟赵匡义。幕僚赵普密谋篡夺皇位。公元960年正月,镇州(今河北省正定县)和定州(今河北省定县)有人来汴京报告说,北汉和辽国的军队联合南下攻击后周。后周符太后和宰相范质、王溥等不辨真假.慌忙派赵匡胤统领大军北上御敌。甲辰日,行至陈桥驿(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北40里处)驻宿。第二天黎明,陈桥驿四周突然呼声大起。赵匡胤酒醉方醒,走出卧室,只见众将一个个手执武器,列队站在庭前,以赵匡义和赵普为首齐声说道:“诸将无主,愿请点检做天子。”众将又不等赵匡胤回答,把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他身上,然后一齐下拜,高呼“万岁”。这一件事,历史上称为“陈桥兵变”。
回答者:teacher03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太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