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乐年间的曲阜哪里好玩县古庄是现在的哪里,有没有姓宋的

郓城县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郓城县
郓城一般指郓城县 声明本词条已参考进行整理;如果您有建议或想参与整理,欢迎您与一起交流。
郓城县位于西南部,隶属于中国牡丹之乡。地处北纬35°19′~35°52′,东经115°40′~116°08′。东邻、,西接,南连、,北隔与、相望。截至2010年,全县辖22个乡镇(街道),1个省级开发区,1041个村(居),总面积16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3.8万亩。2013年户籍人口122.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2.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22%。[1]郓城县知名人物有、、、、李勐勐、王淑华。郓城是故事的发祥地,素有“梁山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之说。水浒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被评为山东省首批旅游强县,荣膺“中国好汉之乡”称号。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是闻名全国的“戏曲之乡”、“武术之乡”、“书画之乡”、“古筝之乡”。[2]外文名称Yuncheng County别&&&&名郓州行政区类别县级所属地区中国辖县下辖地区2个街道、15个镇、5个乡政府驻地唐塔街道电话区号0530邮政区码274700地理位置山东省西南部人&&&&口124万(2010年)方&&&&言北方方言中原官话去郑曹片气候条件年均气温13.3℃ 降水量694.7毫米著名景点、肖堌堆古文化、唐塔公园、黄泥岗遗址机&&&&场曲阜机场、、郑州机场火车站郓城站车牌代码鲁R名&&&&人宋江、、、行政代码371725
郓城县西北大杨集肖堌堆文化遗址,出土了、石斧等,表明在三四千年前郓城就有人定居。  郓地为徐州之城,商代郓城称(故城在县城北肖固堆一带),商王曾迁都于此。  时,四年冬(公元前587年),鲁国为加强防御,筑城名郓。这就是郓城得名的起源和由来。据《春秋左传》载:“成公四年冬城郓。”《》述:“周、春秋,鲁成公四年冬城郓。郓为鲁西鄙,地临曹、卫,尝聚军于此,以防侵轶。”又云:“郓始于春秋。”《说文解字》述:“郓,从邑,军声,鲁有郓地。”
秦时郓城县境内有郓、等城邑。  时于郓邑西分置(治今陈坡)、(治今水堡),同属兖州东郡。  东汉废黎县入廪丘县,属。  三国时郓地属兖州东郡廪丘县。  为濮阳国廪丘县。  隋十年(公元590)于万安县置郓州。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万安县为郓城县,而郓之名复见于世。  唐朝四年( 621 年)废东平郡设郓州,治郓城。次年置郓州总管府,辖郓、濮、兖、戴、曹 5 州 32 县。贞观八年( 634 年),因郓地卑湿,州治迁须昌(今东平东北)。天佑二年( 905 年)郓城县复名万安县,隶郓州。  唐以后,郓城名称又多有变动,归属也有变化,但大多为州、郡或县的治所。
五代郓城县改属。  北宋属济州济阴郡。郓城--乡镇区划  金大定六年(1166年)徙治盘沟村,即今县城。属济州。  元属济宁路。明属。清属。  1914年属济宁道。
1925年属曹濮道。
1928年直属于省。
1929年属山东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38年属山东省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39年建立郓城抗日县政府。
1940年建立郓南县。
1941年建立郓北试验区(县级),上述三县区属鲁西二专署(后改晋鲁豫边区十七专署)。
1942年撤郓北试验区和郓南县(其地入郓鄄巨菏办事处,后改临泽县)。
1944年析郓城、、菏泽三县各一部置郓巨县,隶属同郓城县。
1946年郓城县改郓北县,析原郓城、郓巨、南旺三县各一部另置郓城县,隶属不变。  1949年郓北县并入郓城县,属专区。  1952年撤平原省,随菏泽专区归山东省。  1958年撤销菏泽专区,改属济宁 专区。  1959年复置菏泽专区,郓城又还属。1967年属菏泽地区。
2000年,属菏泽市管辖至今。
2010年,撤销郓城镇,设立郓州、唐塔街道办事处。县政府驻,今迁盘沟路30号。[3]郓城县辖22个乡镇(街道):、、、、、、、、、、、、、双桥镇、唐庙镇、、、、、、、。1041个村(居),总面积16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3.8万亩,1个经省政府批准的经济技术开发区。[4]郓城县地处北纬35°19′~35°52′,东经115°40′~116°08′,位于山郓城区位东西南部,是山东省下辖县,属。东临济宁市的和嘉祥县,南与、相连,西与为邻,北隔黄河与河南省、相望。[5]郓城县大地构造属中朝陆台山东台背斜的西南边缘凹陷带,处于“”中的“鲁西南块陷”上,地表全为新生界覆盖,没有基岩出露。地貌由于受地下岩层构造和地上黄河等内外营力作用的控制和影响,整个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没有山丘,全境属黄河冲积平原。西南与东北高差9米,地面坡降在1/00,海拔在38.5—47.5米之间,地貌类型主要有缓平坡地带、浅平洼地带、河槽地带、河滩高地地带四种。[6]郓城县属暖温带半湿润东亚季风。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冷,雨雪稀少。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479.7小时,全年各月以6月份日照时数最多,为261.9小时,2月份日照时数最少,为168.3小时。光照年平均总辐射量为122.744卡/厘米2。年平均气温为13.5℃,1月份气温最低,平均为-1.8℃,7月份最高,平均为27.4℃。全县地面温度年平均为15.6℃,年平均气压为1011.0毫巴。全年以北风为主,南风次之,历年年平均风速为3.3米/秒。平均年降水量为694.7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71.4天,7月最多,1月最少。全年降雪初日最早在11月8日,最晚在1月15日,年平均降雪日数为7.1天,最大积雪深度150毫米。累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9%,蒸发量年平均为1860.4毫米,6月份最大,为330.0毫米,1月份仅50.2毫米。[7]黄河自流入郓城西北边境,经、黄集流入,流经郓城28公里,年均引水量2.5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4.32亿立方米。[8]境内主要河流除黄河外,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1条,地下水量约1.28亿立方米。郓城县煤炭地质储量丰富,是华东地区最后一块整装煤田--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规划的十三个大型能源化工基地之一,总储量55.7亿吨,设计7对矿井,境内优质煤地质储量30.81亿吨。年设计生产能力890万吨的4对矿井:赵楼、郭屯、彭庄、郓城,郓城矿井年内可见工程煤。[2]名优稀特品种较多,鲁西黄牛驰名中外,被誉为“世界明珠”、“中华国宝”,是全国商品粮、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和平原绿化先进县,1994年农业增加值和粮食、棉花、油料、肉类总产量面指标均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2006年,全县植棉62万亩,总产100万担;桑园面积2万余亩,鲜茧产量60万斤;片林面积达到69万亩,木材蓄积量260万立方米;肉蛋奶总产16.14万吨;大牲畜存栏14.08万头,猪40.65万头,羊159.46万只,禽1215万只,林下规模养示范场150个,其中鸭450万只,鹅50万只,年产鸭羽、鹅羽737.5吨。[9]郓城地处黄河中下游,全县属黄河冲积平原,153.8万亩,95%为优质耕地。整个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43米,过去有“自西向东渐倾斜,东走十里低三尺”之说。[10]截至2010年,郓城县21个乡镇,1025个村民委员会,16个社区居委会,乡村户数25.7万户,119万人。汉族占绝大多数,回、满、壮等23个少数民族不超过1500人。全县土地总面积1643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724人。[11]2012年,郓城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8.7亿元,可 比增长14.2%;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7.23亿元,增长28.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7454元、8326元,分别增长14.35%、15.19%;全社会供电量达到22.28亿千瓦时,增长13.3%;2012年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02亿元、新增3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42亿元、新增32亿元。[2]截至2010年,郓城县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肉类屠宰、冷藏加工企业发展到近2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0多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7家,肉类加工能力达到6万吨,羊肉出口量约占山东省的90%。中粮富仕达食品公司、神舟食品集团公司、金绿洲食品公司、六和集团郓城食品有限公司、三羊食品公司等一大批骨干企业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和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极大地带动了农民增收和畜牧业发展,畜牧业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1/3以上,农民从畜牧业获得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以上。[12]截至2010年,郓城县机械加工企业达到17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1家,丁里长镇以华鑫重工为龙头,建成中小型挖掘机生产基地;玉皇庙镇以恒基工程机械为龙头,发展机械加工企业20多家;郓城镇的曲轴、汽车配件生产企业达到8家;黄集乡仅钢球制造企
业就达42家;杨庄集镇、随官屯镇的挂车制造,黄堆集乡、程屯镇的农用机械加工都形成了较强的集群发展优势。县工业园区成为我县机械加工业的主要集聚区,园区内共有机械加工企业18家,占园区企业的12%;机械加工企业向机械加工重点行业集聚,形成了工程机械、农用机械、铸造锻造加工、钢球加工、挂车、模具为主的六大机械加工产业集群。2009年,郓城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05亿元,比上年增长25.77%。其中:县城镇投资26.76亿元,增长36.11%,农村投资18.29亿元,增长12.55%。从产业分布来看,第一产业投资完成0.39亿元,增长11.43%;第二产业投资完成34.51亿元,增长30.18%;第三产业投资完成10.15亿元,增长12.15%。[13]截至2010年,郓城县有定点小学166处,教学点255处,小学在校生107825人;初中39处,在校生44231人;幼儿园、学前班513处,在园班幼儿21300人;普通高中8处,在校生21786人;中心、聋哑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各一处,在校生2563人;民办学校24处,在校生19290人。有教职工11366人,其中专任教师10873人。[14]
2002年9月,郓城县作为菏泽市唯一省级课改试验区,在全市率先进行了。全县各级各类规范化学校达到40余处,其中一中是省级重点中学;实验幼儿园是省级规范化幼儿园。2002年至2006年底,累计筹集危房改造资金7638.95万元,消除危房12.87万平方米。先后有286人被评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优质课执教人,2人被评为“齐鲁名师”候选人,4人被授予省特级教师称号,1000余名教师被评为县级教学能手;教师学历达标率高中、初中、小学分别提高到73.1%、86.6%、99.7%。县教育局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校舍危房改造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和市一系列荣誉称号,2007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优质服务机关”。[15]截至2006年,卫生部门共有32处医疗卫生事业位,其中县直11处,乡镇21处,在职干部职工4348人(在职3764人,离退休584人)在职人员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430人其中正高技术职称20人,副高技术职称124人,中级技术职称596人,初级技术职称1996人。各类医疗机构开放病床1489张。郓城县有行政村卫生室(所)421个,从业乡村医生1558人。[16]截至2010年,郓城县拥有以为代表的十几所武校,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夺得金、银、铜牌700多枚。[17]郓城县纵贯全境45.5公里,设有3个客货站,欧亚大陆桥在这里与京九铁路交汇。、穿境而过。220国道、省道聊商路、济董路交汇于县城,县城距济宁机场30公里;县境内公路纵横成网,全县地方公路通车里程达2300 公里。[18]概述
截至2010年,郓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6处,馆藏文物1400多件, 其中国家珍贵文物300余件。境内有肖堌堆商代、苏庄汉墓群、、金代名相墓等。一些与《》有关的遗迹、较多,宋江故里的宋坑、、宋林、的等古迹犹存。
肖堌堆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于李集乡大杨集村东约300米处,遗址西距黄河1500米,其主要文化内涵表现为大汶口、、乐石。商、周、的遗存,是古代人类聚居之地。肖堌堆高8米,曾有明、清建筑,如三皇庙、阎罗殿等,现存遗址面积3200平方米,遗址土呈灰黑色,暴露的石器、陶器残片。[19]
万人堌堆义军公墓
(俗称万人堌堆),位于武安镇飞集村西南500米处,系明天启二年起义军部分将士聚葬处,义军约七千人,聚尸一处。现存公墓封土直径约16米,高4米。
黄泥岗遗址
遗址,位于郓城县城东三十五里黄堆集村。郓城县文物管 理所保存有一块黄堆集出土明朝万历年间石碑,碑文记载:“详考在崇宁年间,环梁山者八百里皆水也,堆北距梁山六十里许,为水浒南岸,古称为,即此处也。”一块镌有“黄泥岗”字样巨石,立于村头路边,旁边一块石碑上详细记载了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经过。曾出土草泥砖、支纹瓦等文物,经考鉴定属汉代文物,此证明汉代即有人在此居住。
,又名“”,位于山东省郓城县东侧,距县城2公里。宋金河,宋代称为广济河,后周称五丈河,明清以来称宋江河。1964年修浚八里河后,使唐店至八里河有一段成为一座中型水库,1976年正式命名为坝头水库(现称宋金河水库)。
郓城是《水浒》英雄的故乡,素有“梁山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之说。 依据名著《水浒》的旅游资源丰富,如故里宋家村,晃盖故里东溪村,吴用老家车市,智取生辰纲之地黄泥岗等都分布在郓城。[20]
1985年,于郓城建成,现名为宋江武术院。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共获奖牌900多枚,是郓城一颗耀眼的明珠。
,又名观音浮屠,原,据考为五代时建。观音寺塔为八棱四门楼阁式砖塔,现存四层,由精美的砖雕斗拱组成塔檐。东、西、南、北四面各设一券顶坤门,其余四面为砖雕景窗。为古代郓城十景之一。[21]
水浒文化城
是由宋江武校投资2亿多元建设的一处集宋江武校的的武术交流、水浒文化街的风情展示和狗娃艺术团精彩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景观,已于2007年五一开始接待游客,景点内容包括"英雄之门"、"状元宿舍"、"宋江武馆"、"朱贵酒店"、"忠义祠"、"古筝坊"、"天王祠"、"鲁锦作坊"、"水浒纸牌印刷"、"水浒文化博物馆"、"戏楼"等二十多个景点,集中展示了水浒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这一水浒英雄故里的遗风。[22]
系明朝成化年间进士户部尚书祠堂,位于城南佀楼村。 祠堂为四合院式建筑,为明代创建,后经多次添建重修,始成规模,现存山门、大殿、东西配房及耳房。大门为清代建筑,大殿为主体建筑,明代始建。殿内原有紫檩屏风,为孔府所赠,高4米,长10米,镶有金饰,其上绢本书画为名人笔迹。[23]郓城人自古以尚武、豪爽侠义而出名,历为武林志士云集之地,俗话说 ,,七十二名出郓城,作为《水浒传》中的核心人物宋江和晁盖都是郓城人。宋江是今郓城县水堡乡人,元人杂剧〈坐楼〉词中,就有“家住水堡在郓城,姓宋名江字公明”的话,如今宋江故里的宋坑、宋井、宋林等古迹犹存。晁盖家住郓城县晁庄,在晁氏家谱中,北宋末年有“晁盍”其人,因晁盖造了皇帝的反,在续家谱时,把“盖”字的草头去掉,写成“盍”(“盖”字的繁体字为“盖”),这叫做砍头入谱。《水浒传》中,在黄泥岗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引人入胜,黄泥岗就是现在郓城的黄堆集,至今村东还有一个大土岗,上有明朝石碑一座。[24]据当代作家说,前508 年(春秋十二年),濮州陈甫迁郓境内建村陈,其后裔散居四处建村,原遂名老陈庄,这是有文字记载的郓城境内定居最早的姓氏。汉朝丞相生前看中了郓城的风水,死后葬于郓城西北境,其后裔用其字“子房”建村守墓,成为郓城境内较早的张姓。据侯咽集镇孟胡同《 孟氏族谱》 载:唐朝末年,其始祖从梁山迁居郓境内的姜庄,后姜姓外徙,孟姓人丁兴旺,改村名为孟胡同。可见,姜、孟亦为郓地较早的姓氏。961 年(宋建隆二年),疏通了(即今宋金河),水运复兴,郓境从河南、江苏、、河北、山东东部等地迁入晁、吴、殷、芦、祝、丁、梁、刘、孙、杨、徐、戴、燕、魏、边、张、施等20 余姓。明朝为开垦荒地,自1368 年(明元年)至1424 年(明永乐二十二年),大批、河南、安徽等地人迁入郓城。以及从江苏、河北、河南、安徽、、四川、等地陆续迁入邢、陈、史、郑、吕、罗、杨等50 余姓。清朝顺治和康熙年间,皇帝鼓励开荒,外县、外省人继续向郓境迁移。又有多种姓氏陆续迁入郓城。1860年从山西迁来谭氏,居于郓城县南25公里(先南赵楼乡)1990 年人口普查,郓城县姓氏共有266个,姓李、刘、王者最多。[24]郓城县享有“书山戏海,筝琴之乡”之称,山东戏曲界有句俗话“无郓山东梆子《打金枝》不成戏”。涌现出了象的传人、李艳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人、,著名的山东梆子艺术表演家、。原山东省柳子剧院院长现院长段雨强,青年山东梆子表演艺术家武兰香、,豫剧十大名旦等一批当代戏曲界名人。
郓城是的发源地、全国四大古老剧种之一柳子戏的发祥地,也是鲁西南流行最广的剧种山东梆子、的发祥地。 目前历史最长的山东梆子剧团,也是在这里。
枣梆在郓城又称“本地”,郓城是枣梆的发源地。
在郓城又名弦子戏,是古老声腔之一。戏曲史上曾有“东柳、西梆、南昆、北弋”之称的“东柳”就是山东柳子戏。郓城县是当今柳子戏的发祥地。其出演剧目《黄桑店》等获演出奖,主要演员也分获演员奖。同年,郓城县工农剧社调菏泽为地区柳子剧团。1959年又上调省,成为。
在郓城又称“梆子戏”“舍命梆子”“大戏”具有很强山东的地域特征,其不同其他兄弟梆子剧的突出的特点是花腔多、甩腔多,且甩腔最后多落在“啊”音上。郓城是山东梆子发祥地之一。
九十年代,郓城县山东梆子剧团于1995年参加了省第五届艺术节戏曲汇演获9项奖;1996年排演的现代戏《龙门渡口》(编剧)获山东省“五个一”精品工程奖,并在全省地方戏邀请赛上获12项奖,同时摄制成。”
郓城还是在鲁西南一带的发祥地和根据地,境内北词两夹弦现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4]
舞龙又称“龙舞”,还称“耍龙灯”,是中华民族一种传斗鸡统的民间舞蹈,也是民间杂耍的项目之一,在郓城颇为兴盛。郓城舞龙花样很多,其套路有:“游龙戏水”、“二龙戏珠”、“九节翻肚”、“巨龙叩首”等等。舞龙时奏民族锣鼓乐《闹长沙》、《紧校场》等,回龙时则奏舒展明快的《回龙曲》。县宋江武术院舞龙队,配有大型龙灯两条,队员40余人。
郓城斗鸡,俗名咬鸡,古称唆鸡。郓城斗鸡因产于郓城县而得名。斗鸡表演,也是郓城民间一种独具特色的娱乐活动,其历史悠久,可以上溯到公元前800年,《列传》《》中就有斗鸡的记载。郓城斗鸡活动兴盛。两次来菏泽,分别拍摄了《斗鸡》和《鲁西斗鸡》两部记录影片。1990年,郓城曾派出斗鸡参加了北京庙会斗鸡邀请赛,以十战七胜的成绩夺魁。
郓城人斗羊历史悠久,民风喜好,每年都有大规模斗羊活动,周边县市都有爱好者参与。[25]小尾寒羊
是优良的地方绵羊品种,具有生长发育快、性成熟早、繁育率高、产肉性能好、遗传性能稳定、适应性强、裘肉兼用等优点。郓城是小尾寒羊的中心产区,是全国小尾寒羊生产基地。[26]
是五大良种黄牛品种之一,产于。郓城县是鲁西黄牛的中心产区和山东省鲁西黄牛繁育基地县。曾有“山东膘牛”的美誉,出口日本、、南洋地区。[26]
是著名的羔皮品种,产于鲁西南地区,郓城县是青山羊集中产区和商业部定名的猾子皮、板皮生产基地县。[26]
刁东古筝据《山东风物大全》载,“古筝”始于,渊源于瑟。山东省主要分布在郓城一带。唐筝多为12弦,元、明、清时期为14、15弦,几经改革研制,现刁庄古筝品种已发展到16、18、21、23、26弦。[26]
,又名麻疙瘩、老鹳眼、芋头、天落星、无心菜,为天南星科植物的干燥块茎。半夏入药始于《神农本草经》,《》中有“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故名”。郓城产半夏名闻全国,号称“郓半夏”。[26]
郓城肠衣是把羊、猪、牛等动物的小肠,经过人工清刮、盐制作香肠、火腿的外包皮,也可做医学上外科手术的缝合线,并能做乐器的弦。[26]
是郓城县的传统手工工艺。柳编制品和种类繁多,为出口工艺品。远销德国、美国、日本、、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26]:的、现任,原任中国人民彭丽媛解放军总政歌舞团团长,著名,中国当代民族声乐代表人,中国第一位民族声乐硕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最年轻的文职将军(少将军衔),总政歌舞团第一批“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第一批“政府津贴”,曾先后三次荣立二、三等功。[27]
:中国钢琴轻音乐演奏家、创作人、编导及制作人。轩尼诗钢琴曲轻音乐作品、创始人。[28]
: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实践五号”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海洋一号”卫星前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国家航天局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党组书记、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29]
:黑龙江商学院商业经济专业毕业,经济师、商务部副部长。
宋江:经济学研究生,工程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大唐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农学学士,经济师。任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30]
:山东省农业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菏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菏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政府党组成员、菏泽市牡丹区委书记
:之首,人称“孝义黑三郎”、“”、“”。,后加入梁山,在阵亡后成为梁山的首领,历史上他是年间农民起义军的首领。
:清殿试为武状元。
:明官员,历任御史,大理寺丞、右少卿、右副都御史、刑部右侍郎、户部尚书。
:夏莲居居士,字溥斋,号渠园。中年以后专修净业,改名莲居,又号一翁。清朝云南提督夏辛酉之长子。20世纪杰出的佛教学者和净宗行人,是继刘遗民、杨无为、王龙舒、袁宏道、周安士、彭际清之后的又一净宗在家大德。汇集《大乘无量寿经》5个版本为一部,被世界净土宗奉为圭臬。
:民族器乐演奏家,擂琴艺术创始人,字逐袭、洁尘,生于山东郓城县徐桥村,为“二夹弦”、“山东琴书”伴奏。被誉为“希有之奇才、罕见之绝技,丝弦圣手”。
:原名梁于振,原济南市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兼济南高中党支部书记。
:中将军衔。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副政委、中共北京军区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少昊陵】
  在山东曲阜县城东4公里旧县村东北。少昊系传说中五帝之一,姓己名挚,号金天氏,徙都曲阜,修太昊之法,以鸟名官。陵始建年代不详,据《曲阜县志》记载,宋代即“迭石为坟”,明清两代多次重修扩建。陵园面积125亩,古建筑十七间。陵墓表层为石板砌筑,俗称“万石山”,呈覆斗状,下底边长28米,上底边长9.4米,斜坡高15.2米。陵顶旧有小庙一座,内供汉白玉石雕少昊像,为宋宣和时遗物。陵前享殿三间,东西底各三间,苍松翠柏,柯干夭矫。陵园有重修陵墓和历代祭祀的纪事碑碣石刻数十块。门前为清乾隆元年(1736年)重建的石坊。前行里许为宋代景灵官旧址,有“万人愁”石碑,碑首已无存,碑身高7.05米,宽3.76米,厚1.2米。下有龟跌,高2.22米,宽4.6米,长6.2米,共重约140吨,为国内罕见。碑无字,传为北宋宣和时建,因金兵南犯,未及刻字。后人有诗云:“丰碑不书字,遗恨宣和年”。
  【孔庙】
  在山东曲阜县城年,南接旧城垣,东与孔府毗邻。是历代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殁后一年,鲁哀公将其故宅三间改建为庙,“岁时奉祀”。自西汉以来,历代帝王不断对孔庙进行重修、扩建,成为一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前后共九进院落,前有棂星门、圣时门、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奎文阁、十三御碑亭。从大成门起,始分三路。中路有杏坛、大成殿、东西庑、寝殿、圣迹殿等;东路为孔子故宅,有诗礼堂、礼器库,鲁壁、故宅井、崇圣祠、家庙等;西路为祭祀孔子父母的启圣王殿、启圣王寝殿及用以习乐的金丝堂和乐器库等。全庙共有殿堂阁庑四百六十六间,南北长1公里多,总面积327亩:周匝垣墙,配以角楼,苍松古柏,森然罗列:殿宇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庙内碑刻上至两汉,下迄民国,真草隶篆,各家书体俱备。巨者逾丈,小者不盈尺。种类有:谒庙、祭告、修庙、墓志、画赞、诗文、名家法帖、汉画像石等,共二千余块,是我国罕见的大型碑林之一。解放后,曾对主要殿宇进行多次大修,还辟有汉魏六朝碑刻、汉代画像石刻、玉虹楼法帖石刻三个陈列室。
  【棂星门】
  即孔庙大门。古代传说棂星为天上文星,以此名门,有人才辈出,为国家所用的意思。门始建于明代,原为木结构建筑。清乾隆十九年(1754)重修,改为铁梁石柱。门上有龙头阀阅十二,门中有大型朱栏六扇,大石柱四,下有石鼓夹抱,上饰穿云板,顶端雕有四大天将像。门前立金声玉振坊,左右两侧各有下马碑,系金明昌二年(1191年)章宗皇帝所立。门内为孔庙第一进院落,次第立“太和元气”、“至圣庙”二石坊,直对圣时门;“德侔天地”、“道贯古今”两木牌坊东西相对。均为明代建筑。
  【圣时门】
  孔庙第二道门。门名取孟子称颂孔子为“圣之时者也”语义。门为明代建筑,飞檐斗恚塘鹆吒捕ィ轮懊哦矗瓮疟ぁT耗谟翊佣鞴岽铀粱粒舨瞬尾睿邪队型傅窳福型ㄈ牛邓拧T耗诙鑫於妹牛⑾榷梦熘猓晃鞒鑫把龈呙拧保 堵塾铩贰把鲋指摺敝濉
  【汉石人亭】
  在孔庙圣时门院内,璧水桥前,立圆雕石人二尊。左高2.54米,腰间佩剑,胸前镌“汉故乐安太守■君亭长”十字;右高2.20米,手执器柄,胸前镌“府门之卒”四字,皆为汉代遗物。石人雕刻端庄浑朴,状貌威严。原露立于曲阜城东南张曲村外鲁王墓前,清乾隆年间,金石学家阮元移入庙西矍相圃。后碎裂为两段,仆于地上,风化剥落,无人过问。1953年移置今址,修复完整,建亭保存。
  【大中门】
  孔庙第四道门。宋代以前为孔庙第一道门,明弘治年间重修。门面五间,绿琉璃瓦覆顶。门两侧各有角楼一座,同庙北墙两端的角楼相对称,系元至顺二年(1331年)建,明、清重建。门前有弘道门,取《论语?卫灵公》“人能弘道”之义。
  【同文门】
  孔庙第五道门。两边不与墙垣连同,为独立建筑,门面五间,进深两间,中有穿廊。院内有明洪武、永乐、成化、弘治所立的御碑四通,皆龟趺龙首。其中成化碑为重修孔子庙碑,高6米,宽2米余,为孔庙诸碑之冠。同文门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一独立院落,名斋宿,是祭孔时主祭人斋戒、沐浴的地方。东斋宿清康熙、乾隆两帝祭孔时曾驻跸;西斋宿已废圮,仅存院落,壁上历代石刻题记甚多。
  【奎文阁】
  在孔庙同文门与十三御碑亭之间。古以奎星为二十八宿之一,主文章。初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年),名藏书楼,金明昌二年(1191年)重修,改今名。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扩建为三层,高23.35米,门面七间,进深五间,飞檐三层,斗硭闹兀掏咧燧G逵赫昙涓母不屏鹆摺8蟮鬃┢銎教ǎ亓⒅еひ掌媲桑壅疤没剩夜糯窘峁孤ジ笾弧8竽谠乩弁醮褪椤⒛#髑迨痹ㄉ杩母笃咂返浼僖辉惫芾怼8罄认露髁讲嗔⒚鞔鞘率疃糇椤犊母蟾场繁魑犊母笾刂檬榧恰繁募窃亓说笔贝褪楹筒厥榈那榭觥>铰遥厥橐汛蟛可⒇
  【十三御碑亭】
  在孔庙大成门前。是金、元、清三代帝王为保护唐宋以来祭孔、修庙石碑而建。南面中央两座建于元代,左右两座建于金明昌六年(1195年),余为清代建筑。十三亭均为木构,呈正方形,重檐八角,彩绘斗恚仆咧燧9灿惺迨灿在P粒ㄒ舯蚁贰I窕爸辛樱贸じ褐兀┪谩W钤缥谱苷略辏ü668年)《唐赠太师鲁国孔宣公碑》和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重修孔子庙碑》,次为北宋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重修兖州文宣王庙碑》,都在金代所建两座碑亭内。最大的一块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所立,碑身重35吨,加上碑下P粒贾65吨,碑石采自北京西山。元代碑亭内有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八思巴文碑,译有汉文,是研究我国蒙汉文字的重要资料。碑亭院内,古柏蓊郁葱笼,多为金、元时所檀。
  【大成门】
  孔庙第七道门,系明代建筑。门名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意。门面五间,黄瓦飞檐,彩绘斗恚掠惺裥朊肿C徘昂蠛辖字醒刖〉窳荨i芟铝烁降瘢母罡〉瘛>墒贝嗣胖环昙揽状蟮涫笨簦绞本恿脚缘慕鹕ǘ⒂裾瘢ㄎ鳎┒懦鋈搿4哟蟪擅牌穑酌硎挤肿蟆⒅小⒂胰贰R陨先啪扇氪蟪傻睢S肴挪⒘械钠羰ッ拧⒊惺ッ欧直鹜ㄍ髀泛投贰
  【杏坛】
  在孔庙大成殿前甬道正中。《庄子?渔父》云:“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宋代以前此处是正殿基址,天圣二年(1024年),殿北移重建,即于原址筑坛植杏,以纪念孔子杏坛讲学。金代于坛上建亭,大学士党怀英篆书“杏坛”二字石碑立其上。明隆庆三年(1569年)重修,亭呈方形,周围朱栏,四面歇山,十字结脊,黄瓦飞檐二层,斗硭亍Mつ谙傅裨寰驶娼鹕塘恃だ谩V杏星迩〉邸缎犹吃蕖酚Mで笆懵1米许,形制古朴。再前,有桧树一株,传为孔子手植,树侧立明代杨光训题书“先师手植桧”石碑,现存者乃清雍正十年(1732年)所萌新条。
  【大成殿】
  孔庙内宫殿式主体建筑。唐代称文宣王殿,宋徽宗尊崇孔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成”,更名大成殿,并御书匾额。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重修,弘治十三年(1500年)火后重建。清雍正二年(1724年)遭雷击,又重修。殿下筑有巨型须弥座石台基,高2米多,占地1,836平方米;殿九间,东西长54米,进深34米,高32米,重檐九脊,斗洪交错,黄瓦朱甍,巍峨宏丽,气象庄严。檐下巨形石住二十八根,均垫以覆盆莲花宝座柱础。两山廊檐及后檐下水磨八棱石柱十八根,浅雕团龙祥云。前檐下十根,深浮雕双龙戏珠,下托山海波涛。上缀朵朵浮云。殿前露台宽敞,旧时祭孔“八佾舞于庭”即此。台下铺陈石雕螭首,周围筑有双层汉白玉雕栏,并有复道四通。建筑设计精致严密,艺术价值甚高。殿内正中悬“至圣先师”横匾,神龛内供孔子脱胎塑像,两旁为四配(颜回、曾参、孔e、孟轲)、十二哲(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颛孙师、朱熹)塑像。大成殿前东西两庑,原供孔门弟子及儒家历代先贤,现已辟为汉魏六朝碑刻、《王虹楼法帖》石刻和汉画像石陈列室。
  【寝殿】
  在大成殿之后,为孔庙三大殿之一。原供奉孔子的夫人万官氏。始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年),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扩建,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修。面阔七间,进深四间,飞檐斗恚仆咧燧5钪芏死馑ナ降穹锘讼纺档ぁ5钅谒芟褚鸦伲耥枭写妗5疃鞲饔幸疵牛ㄉ疋摇⑸癯
  【圣迹殿】
  在孔庙寝殿之后,共五间。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巡按御史何出光修建,内有同时雕刻的“圣迹图”一百二十幅。图原为宋人画本,增补后由画工杨维扬作画,刻工章草刊石,记述孔子生平主要活动,是我国最早的有完整故事的连环画石刻。殿内还有传为晋代画家顾恺之的《孔子行教像》石刻,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孔子为鲁司寇像》石刻及宋代书法家米芾篆书《孔子像赞》碑等,均为艺术珍品。
  【汉魏六朝碑刻陈列室】
  在孔庙东庑。著名的汉代碑刻有,汉五凤二年(公元前56年)刻石、史晨碑、乙瑛碑、孔宙碑、礼器碑、孔谦碑、孔君墓碑、孔彪碑、孔褒碑、谒孔庙残碑等十七块。汉碑按一地集中保存数量计,此处居全国第一位。魏晋南北朝碑刻有:黄初碑、贾使君碑、张猛龙碑、李仲璇碑、夫子庙堂碑等。此外还有隋大业《陈叔毅修庙》碑、唐天宝《兖公颂》碑等。这些碑刻书法浑厚谨严、气势磅礴,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瑰宝,对研究古代书法艺术及字体的演变具有重大价值。
  【汉画像石陈列室】
  在孔庙西庄。原仅七块,解放后陆续搜集达百余块。内容丰富,既有神话色彩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又有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捕捞、乐舞、杂技、行医、斗兽等画。其中《扁鹊行医图》刻人面鹊身的扁鹊,聚精会神为一病人针灸,四人默然肃立于后,躬身候诊;《围猎图》刻二梅花鹿在前狂奔,后有三猎大疾追,二猎人引弓搭箭待射,形象生动。
  【玉虹楼法帖石刻】
  嵌于孔庙东西庑北端,共五百八十四块。系清乾隆年间衍圣公孔传铎第五子、书法家孔继涑毕生搜集整理而成。摹本多由清代书法家张照手书。真草隶篆,章法各异,保存了晋、唐以来各种书体、各个流派的手笔。著名的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董其昌、郑燮等人书法手迹,拓制后装订成一百零一册,故又称《百一帖》,为国内少见的书法艺术集锦。后弃置于曲阜“十二府”的玉虹楼下,无人过问。解放后,移存孔庙展出。
  【孔子故宅】
  又称阙里故宅。在孔庙东路承圣门内。相传孔子曾居住于此。现存遗迹有故宅井,井周绕以雕花石栏,旁立“孔宅故井”石碑。西侧建四角黄瓦方亭,亭中立乾隆御书《故宅井赞》碑。另有鲁壁、诗礼堂以及崇圣祠。祠内把孔子以上五世祖先,故又称五代祠。祠前东西阶下有孔氏世系碑两块。
  【诗礼堂】
  在孔庙故宅井前。孔子曾教育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后人因建此堂,以为学习诗礼之所。明弘治十六年(1504年〕重修,门面五间,绿瓦朱甍,彩绘斗怼G宄跷难Ъ铱咨腥卧诖宋滴醯劢簿L们坝幸惶苹保麦唇幔Ψ币睹灰凰未樱两裼探崾道劾邸L枚邢岱烤偶洌衿骺猓ゴ娣偶漓肜衿鳌
  【鲁壁】
  在孔庙故宅井之后。史书记载,秦始皇焚书时,孔子九代孙孔鲋将《论语》、《孝经》、《尚书》等儒家经典简册藏于墙壁中,得以幸免。汉景帝时,鲁恭王刘余扩建宫室苑囿,拆毁孔子故宅,始发现这批简册,称“古文经书”,亦即所谓“鲁壁藏书”。为纪念此事,后人于院中另砌一壁,称“鲁壁”,并勒石以志。
  【金丝堂】
  在孔庙西路启圣门内,有正殿五间。传说汉鲁恭王刘余拆毁孔子故宅时,闻天上有金石丝竹之声,因而命名。始建于金代,明时倾妃,宣德九年(1434年)重建于东路鲁壁旁,弘治年间移于现址。后世即以此作为演习《大成乐》的地方。院内西厢房九间,为存放乐器的库房。金丝堂后有启圣殿,祀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寝殿祀孔母颜氏,宋代始建,金、元、明重修,清雍正间重建。
  【孔府】
  旧称衍圣公府。在山东曲阜县城内,西与孔庙毗邻。为历代衍圣公的官署和私邸。汉代封孔子嫡裔为奉祀君、关内侯;唐开元年间封文宣公;宋至和二年(1055年)封孔子四十六世孙孔宗愿为衍圣公,徽宗时又封世袭衍圣公。孔子嫡长子原住阙里故宅,称“袭封宅”。宋宝元年间另建新第,封衍圣公后,始改称衍圣公府。明洪武十年(1377年)敕命于故宅东重建府第,弘治十六年(1503年)再次拓广,嘉靖时重修,经明清历次维修扩建,遂具现在规模。面积240余亩,楼房厅堂四百六十三间,院落九进。其布局分为三路:东路为家庙所在地,有报本堂、祧庙、一贯堂、慕恩堂,还有接待朝廷钦差大臣的兰堂、九如堂、御书楼及酒坊等作坊;西路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为旧时衍圣公读书和学诗学礼、燕居吟咏之所,南北花厅为招待一般来宾的客室:孔府主体部分在中路,前为官商,设三堂六厅,外辖管勾、百户、孔庭族长及曲阜县衙四个衙门。后为住宅,有前上房、前堂楼、后堂楼、后五间。最后是孔府花园。府内戒备森严,厅堂轩敞,陈设华丽。孔府存有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至1948年的档案,原按“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千字文次序编目,解放后已整理出九千多卷。孔府收藏大批历史文物,最著者为“商周十器”,亦称“十供”,有:木工鼎、册卣,牺尊、亚尊、伯彝、蟠夔敦、宝、饕餮[、夔凤豆、四足鬲,形制古雅,纹饰精美,原为宫廷所藏青铜礼器,清高宗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赏赐孔府。孔府还收藏元、明、清以来数以千计的衣冠剑履、袍笏器皿等,其中元代七梁冠为国内仅有。
  【孔府大门】
  在曲阜孔府。明代中叶建,三间,坐北朝南。门前为照壁。门两侧置大石狮一对。门红牙黑漆,铺首衔环,上悬“圣府”大匾。两旁明柱挂蓝地金字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传为后代著名学者纪昀(晓岚)留书。门内有东西厢房各五间。西为赍奏厅,设六品赍奏官,专事京差;东房专事“四路常催”,即催征粮草、站堂、拘捕、监押佃户等事。
  【重光门】
  在孔府大堂前,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建。因门上悬有明世宗御书“恩赐重光”匾额而得名。门为木构,两边不与垣墙连属,类似遮堂门。圆柱四根下有石鼓夹抱,上面承托彩绘大屋顶,前后缀倒垂的木雕花蕾八个,又名“垂花门”,在建筑工艺上很有研究价值。此门平时不开,每逢孔府喜庆大典、皇帝临幸、宣读诏旨和举行重大祭孔礼仪时,鸣礼炮十三响然后开门,故称仪门或塞门。
  【六厅】
  在孔府大堂东西两厢。是孔府的行政管理机关。东厢有知印厅,掌管孔府印信;典籍厅又名“奎文阁典籍”,保存历代帝王赐书、墨迹及典章制度,管理训练赞礼生;管勾厅,掌管孔府租银租粮,筹办祭品,下设“管勾衙门”,辖屯官、总甲、小甲,负责催租缴款。西厢有掌书厅,负责办理上下行文,处理来往一般文牍,起草咨文,填写信票、执照等文书事宜;司乐厅主管祭孔乐舞,保管乐舞器用,教习乐舞生;百户厅,又称“林庙守卫司百户”,下设“百户衙门”,掌管孔府各类劳役户籍。六厅中,百户厅设四品宫一员,管勾厅设六品宫一员,其余各设七品官一员,主管其事。
  【大堂】
  在孔府二门内。门面五间,飞檐鸱吻,斗砹褐圆驶嫘ā
  大堂正中设朱色暖阁,内置虎皮大师椅,朱红公案上摆着文房四宝、公府大印、令旗、令箭、红签、绿签、戒尺、惊堂木。是衍圣公开读诏旨,接见政府官员,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堂内两旁原样陈列衍圣公的仪仗,有“肃静”、“回避”牌和金瓜、钺斧、朝天镫、鬼头刀、八棱锤、如意钩、龙枪、蛇枪、龙旗、虎旗、豹旗、八卦旗、伞、扇、锣、鼓等。后面尚有“袭封衍圣公”、“紫禁城骑马”、“光禄寺大夫”等各种红底金字官衔牌。
  【二堂】
  旧称后厅。在孔府大堂之后。门面五间。衍圣公在此宣示典章、札仪。堂内正中原悬“钦承圣绪”、“诗书礼乐”两块大匾,下立石碑七座,其中有清道光帝赐书衍圣公孔繁灏的”福寿”碑、慈禧太后赐衍圣公孔令贻母彭氏及妻孙氏的“寿”字碑、松鹤碑等。东间为启事厅,负责收发公文,内禀外传,旧时设四品启事官一员,六品启事官数员。西间为伴官厅,负责衍圣公随朝事宜,设六品随朝伴官六员。正堂中有穿廊与大堂相通,内置红漆长靠椅二,俗称”阁老凳”。明代权奸严嵩称阁老,其孙女为孔子六十四代孙衍圣公孔尚贤之妻。传严嵩被参获罪,曾来孔府求情,在此坐候接见。
  【三堂】
  旧称退厅。在孔府二堂之后。门面五间。正中悬清乾隆帝御书“六代含饴”匾额,是衍圣公处理内务的地方。孔府档案记载:孔氏族人和佃户、仆役犯“法”,孔府可自行审讯、行刑、断结。东间是衍圣公接待一般客人的接待室,西间是书写官撰写奏章的地方。
  【内宅门】
  亦称“内宅禁门”。在孔府三堂之后。是官衙和内宅的界线。门上贴有衍圣公手谕,严禁外人擅入内宅。门两旁竖立皇帝钦赐的雁翅E、虎尾棍等刑具,如违禁令,打死勿论。门两侧设内传事、外传事,专事内禀外传。差役、守卫人员在此值班。门西侧有“石流”露出墙外,内宅用水,由挑水夫将水倒入石流,再灌入墙内水池之中。
  【前上房】
  孔府内宅第一进院落的正厅。门面七间,门前明柱上原有孔子七十三代孙孔庆g手书的红底黑字对联:“居家当思清内外别尊卑重勤俭择朋友有益于己,处世尤宜慎言语守礼法远小人亲君子无愧于心。”房内正中原悬”宏开慈宇”匾额。原是接待至亲和近支族人的客厅,也是举行家宴和婚丧仪式的场所。房内陈设豪华。院内有四个带鼻石鼓,是府内戏班在此唱堂会时扎戏台用的石坠。东西两侧各有五间配房,是孔府收藏日用礼器的内库房和管账室。清末府内主管在此处理府务、起草和发布文告。
  【堂楼】
  在孔府前上房之局。院落两进,前后对称,有前堂楼、前东楼、前西楼和后堂楼、后东楼、后西楼,均二层,飞檐起脊,画栋雕梁,朱栏漆柱。后东楼为仆妇、丫环下房,余皆为孔府主人及内眷居室。孔子七十六代孙孔令贻及孙、陶、王、丰四夫人曾住前堂楼,七十七代孙孔德成曾住后堂楼。室内陈设豪华,多贵重家具、珍宝妆奁、金银器皿,帐幔五彩绣花,衣衾绫罗绸缎,历代书画古玩不计其数。
  【铁山园】
  即孔府后花园。清嘉庆年间七十三代衍圣公孔庆g扩建,并置大型铁矿石装点园景,故有此名。园内有花厅、凉亭、假山、鱼池、荷花池、牡丹池、百花池等,设计奇巧,盆景山石穿插其间,错落有致,古木虬藤,奇花异草,满园清香。楷树、水晶树为北方罕见;二百多年的山枣树,葱翠如盘,此外还有“五君子松”,一株五干,内抱一槐树,又称“五松抱槐”,亦为园中奇景。
  【孔府西学院】
  在孔府西路。主要建筑自前而后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南北花厅、东花厅、学屋等。前后回廊、透雕花栏连续其间。《忠恕堂记》载,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分别为衍圣公学诗、学礼、读书、燕居吟咏处。南北花厅用以招待宾客,东花厅为孔府秘书室,最后是孔子七十七代孙孔德成童年读书的学屋。厅堂建筑设计精巧,古朴典雅,院置假山,壁镶石刻,又有花木之胜,清幽绝俗。解放后将轩堂及东西厢房内部设施稍加改造,辟为孔府的接待处所。
  【慕恩堂】
  在孔府东路。门面五间,内把孔子六十二世孙衍圣公孔宪培及夫人于氏。于氏本姓爱新觉罗,系清乾隆帝之女,乾隆欲与孔府联姻,因宥于满汉不能通婚,特命其女先认汉族大臣于敏中为义父,然后下嫁孔府,故称于氏。其后朝廷对孔府赏赐有加,荣宠无比。孔府后人为报答朝廷,特建此堂。堂中旧有孔宪培及于氏画像、牌位,东侧原有夫妇对坐木雕像。
  【孔林】
  亦称至圣林。在山东曲阜县城北1.5公里。史载:“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当初墓地不过一顷,二千四百年来,孔子后裔及孔氏族人多埋葬于此,历代帝王又不断赐给墓田,面积逐渐扩大,至清代已达3,000亩,林墙周长7公里余。乔枝巨本,古木参天,中以楷树为多,另有柏、桧、柞榆、雒离、女贞、五味等数十种。史称孔子弟子各持其乡异种来植,故树种繁多。延续至今,有古树二万余株,四时不雕,是一处古老的人造园林。林内墓冢累累,碑碣林立,石仪成群。洙水东西流,水上有洙水桥,前有石坊。桥后享殿五间。殿后墓地,绕以红墙,内有孔子、孔鲤、孔e祖孙三代陵墓,另有楷亭、驻跸亭、子贡庐墓处等建筑。解放后为便利旅游者参观,特修环林公路。沿途有衍圣公孔令贻、孔毓圻、孔弘绪、孔闻韶墓,清初文学家孔尚任墓,衍圣公孔宪培夫人于氏(乾隆帝女)“鸾音褒德”坊;明代李东阳、严嵩和清代翁方纲、何绍基、康有为等题写的墓碑。
  【至圣林坊】
  亦称大林门,即孔林大门。初建于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清康熙时重修。木构,四柱三间式,飞檐双重,彩绘斗洪,绿瓦朱甍,坊额楷书“至圣林”三金字,宏丽壮观。过坊,有红墙夹道直通二林门。
  【万古长春坊】
  俗称五门牌坊。在曲阜城北通向孔林的神道中。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六柱五门石坊,飞檐起脊。中间两柱浮雕盘龙,刻工精美。坊额镌“万古长春”楷书大字。清雍正间又加刻“奉敕重修”字样。坊两侧各有明万历时碑亭一座,东亭碑题“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道”,西亭碑题“阙里重修林庙”,内载林庙一次修葺即花费黄金二万两。
  【享殿】
  亦称享堂。在孔林洙水桥北。祭孔时设香坛于此。《孔氏祖庭广记》载,孔子殁后,“弟子于冢前以瓴甓为坛,方六尺”。东汉时始易之以石,至唐则易以封禅石坛。享殿力明弘治年间创建,清雍正重修,门面五间,飞檐起脊,黄瓦朱甍。殿内现存供案及清乾隆帝手书《谒孔林酪酒》碑。殿前松柏蓊郁,遮天蔽日。砖砌甬道两侧,石雕翁仲、角端、玄豹、华表对列,形制古朴,为宋明旧物。殿东南一院为昔日主祭官的斋厅,元代名“思堂”,后通称更衣亭,为大祭时官员更衣处。
  【孔子墓】
  在孔林内东享殿后。墓前有明正统八年(1443年)所立石碑,篆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墓东为孔鲤墓,南为孔衬梗涓窬旨此健靶颖铩薄?鬃幽苟嫌兴握孀凇⑶蹇滴酢⑶〉圩り释とT倌衔ぃづ钥菔飨啻庸笔种部!妒芳恰吩兀鬃娱夂螅茏咏越崧啬梗ト辏ㄗ庸彼寄角樯睿曛蟾炊谰尤晔脊椤C骷尉付辏1523年)御史陈凤梧于孔子墓西南建屋三间,并立“子贡庐墓处”石碑。
  【孔尚任墓】
  在孔林东北隅,环林路外侧。孔尚任()字聘之,号东塘,曲阜孔氏旁系子孙,清初文学家。所作传奇剧《桃花扇》,剧情曲折,文辞凝炼,为我国古典戏曲名著。孔尚任因作此剧遭到清廷迫害,免官家居,终老于乡里。墓前石碑为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立,上题:“奉直大夫户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解放后进行修耷,并于墓前植桃树,以志纪念。
  【孔令贻墓】
  在孔林东偏北,环林公路东侧。孔令贻(),字燕庭,孔子七十六代孙。墓碑镌“孔子七十六代孙袭封衍圣公燕庭先生墓”,为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兼外交总长孙宝琦手题,下款为“七十七代衍圣公孔德成立石”。墓前置石雕云龙花边供案、香炉、拜坛等。
  【尼山孔子庙】
  在山东曲阜县城东南30公里尼山东麓。东濒沂河,南临尼山水库,林木蓊郁,风景清幽。据《史记》载,孔子父母“祷于尼丘得孔子”,故孔子名丘字仲尼。庙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年间,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增广,建讲堂,立学舍,称尼山书院。元至元四年(1338年)、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均曾重修,遂具现今规模。有殿堂六十九间,院落五进,大门名棂星门。大成殿黄瓦飞檐,八角石柱精雕云龙花卉。殿西为毓圣侯祠,祀尼山神;再西为启圣殿及寝殿,分别祀孔子父母叔粱纥、颜徵在。殿东有讲堂、后土祀等。尼山书院在庙北,为一独院。山根有石室,名坤灵洞,洞内旧有孔子石像及石几、石床、石桌、石吴,传为孔子降生处。庙东南沂河之滨,传为孔子观川,慨叹:“逝者如斯夫”之处,后人建有观川亭。东山在前,上有孔母井、孔母祠等古迹。
  【仰圣门】
  即山东曲阜县旧城正南门,正对孔庙。门额题“万仞宫墙”,语出孔子学生子贡“夫子之墙数仞(仞为古代计量单位,1仞等于12尺),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家之富。”原为明嘉靖时山东巡抚胡缵宗所题,清乾隆帝驾临曲阜祭孔,将胡书凿去,易以御笔。门外神道两侧,古柏丛列,老干虬枝,气象森严,旧称“曲阜古道”。
  【周公庙】
  亦称元圣庙。在山东曲阜县城东北1公里周、汉宫殿旧址上。周公姬姓,名旦,周文王第四子,武王同母弟。武王克商,多赖其力,封于鲁。因留佐武王,由长子伯禽就国。武王崩,成王尚在襁褓,周公摄政,诛武庚,杀管叔,放蔡叔,制礼作乐,天下大治。甍后谥曰元,用天子礼附葬文王之侧,鲁国建太庙奉祀。鲁灭,庙遂废。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追封为文宪王,重修周公庙。后历经增广,面积达75亩,殿庑近三十间。大门名棂星门,木构,四重斗拱,四住顶各有琉璃烧制的天将像一尊。门内东西石坊各一座,东题“经天纬地”:西书“制礼作乐”。后有达孝门、成德门、元圣殿。元圣殿面开五间,绿瓦覆顶,彩绘梁柱。殿中神龛有周公、伯禽及金人塑像。庙内现存自宋迄清历代碑刻多块,著名的有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御制御书《文宪王赞》及清代《金人铭》碑等。
  【孟母林】
  在山东曲阜县城南凫村东马鞍山麓。孟子之母仉(hǎng)氏始葬于此,故名。后为孟氏族茔。凫村为孟子降生地,村内有孟子故里、孟母井等古迹。孟母教子有方,“三迁”、“断机”传为千古美谈。元延v三年(1316年)诏封孟母为邾国宣献夫人。孟母林经二千年之久,林地已达587亩,山上山下古冢累累;松柏茂密,数里外可见。林中享殿三间,红墙周匝,孟母冢在殿后,坟前有石碑及供案、石香炉等。
  【洙泗书院】
  旧称孔子讲堂。在山东曲阜城东北4公里,面洙(水),背泗(水)。相传孔子自卫返鲁,曾在此删诗书,定礼乐,整理古箱。元至元年间于讲堂旧址建洙泗书院,明嘉靖三年(1524年)重修。书院红墙周匝,正殿三间,名大成殿,旧时供孔子、“四配”、“十二哲”。东西庑各三间祀孔门弟子。殿后为学舍,今废。书院门外原有明嘉靖时建洙泗书院石坊,今亦废,仅存坊额。
  【粱公林】
  在山东曲阜县城东13公里防山之北。孔子父母叔梁纥、颜徵在合葬于此。父因子贵,宋代封叔梁纥为齐国公,元代封启圣王,林园历年增广。周围石砌林墙,古柏森森,蓊郁葱茏,内享殿三间,并建内墙。墓前立石人、石兽等。孔子之兄孟皮亦附葬其侧。
  【鲁国故城】
  在山东曲阜县城区。今县城座落于故城西南隅。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于鲁。周公留佐武王,以长子伯禽就国,建都曲阜。鲁顷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49年)为楚所灭,传三十四代。其间九百余年,是周王朝各诸侯国中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之一。城建于洙、沂之间,洙水绕城西北两面,小沂河流经城南。城近扁方形,东西3.5公里,南北2.5公里,周长11.5公里。现城东南、东北、西北断垣犹耸立地表。1977年,文物考古工作者对故城进行勘探发掘,初步查明有城门十一座(东西北三面各三座,南面两座),街道十三条(东西六条,南北六条,最宽15米,一般10米)。城中部们北为宫室建筑区,附近分布着制陶、制骨、冶铁等手工业作坊遗址和居住遗址。城西部有墓地多处,出土大批珍贵文物。春秋末年,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此首开私人讲学之风。“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传为千古美谈;孔子晚年删诗书,修《春秋》,整理典籍,使曲阜成为文化荟萃之区、儒家学派的发源地,后世称鲁国为“孔孟之乡,礼义之邦”。楚灭鲁,改曲阜为鲁县,汉代县治仍沿用鲁故城。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封其子刘余为鲁王,都鲁县。刘余好治官室,建有灵光殿。汉代王延寿称其“连阁承宫,驰道周环。阳榭外望,高楼飞观。。周行数里,仰不见日”,足见规模之大。鲁国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故城内外名胜古迹原有三百余处,现保存较好的尚有五十余处,是中外著名的游览胜地。
  【阙里坊】
  在山东曲阜县城孔庙东墙外阙里街。木构,四柱三间式,绿瓦覆顶,飞檐双重,彩绘斗恚钐狻般诶铩倍帧Nㄖ髑逯匦蕖c诶锩频睦蠢罴衣鬯挡灰弧!逗航呵铩吩疲骸奥诚兀唇袂罚┯卸冢汇诶铮抢锩哦!薄妒芳恰た鬃邮兰摇匪饕翱鬃泳勇持抟夭较缰诶铩!闭澹骸胺蜃由谧蓿め闱罚院陪诶铩!薄躲诶锉妗吩蛉衔袄弁踔ピ坏坫冢唤疸冢煌蹉凇保鬃娱夂舐嘲Ч鹞赝酰虼耍般诶镎撸赝踔コ病!钡诶镂鬃庸世镏担蛑罴椅抟煲椤
  【颜庙】
  亦称复圣庙。在山东曲阜县城北部陋巷街。把孔子弟子颜回。
  汉高祖过鲁祭孔时始建颜庙,元泰定三年(1326年)重修。元至顺元年(1330年)追封颜回为“兖国复圣公”,始有复圣庙之称。明清两代又多次重修增广,面积85亩,殿亭门坊一百五十九间,历代碑刻五十五块,松、柏、桧、槐五百余株。庙门前护以青石雕栏,建有石坊三座,中题“复圣庙”,东题“卓冠贤科”,西书“优入圣域”。《论语》载:“颜子居陋巷”。复圣门内,传即陋巷故址,有水井名”陋巷井”。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立“陋巷井”石碑一座,以表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不改其乐’”的勤奋好学槽神。陋巷故址北有门三座,取“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语意,东为克己门,西为复礼门。中为归仁门。入门里,东西各有明代御薄亭夹道而立,亭内藻井彩绘仙鹤目案,内外立明清碑刻。复圣殿在仰圣门内,为庙内主体建筑,殿七间,高约16木,绿瓦飞檐,彩绘斗洪。前檐下石柱四根浮雕盘尤,余皆八棱水磨柱,平雕龙凤、花鸟。殿内旧有颜回冕■执圭塑像。庙内还有复圣寝殿、花国公殿(祀颜回之父)、亿国公寝殿、退省堂筹建筑。其中杞国公殿为元代建筑,弥足珍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朝永乐年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