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式与祁氏在历史上有祁汉和谢梦什么关系系吗

祁氏家族与地方社会
中华祁氏网 日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 邓庆平
  在山西省晋中地区的寿阳县平舒村,有一个祁氏家族,在清朝中后期,该家族出了一位 人称&三代帝王师&的名人&&祁藻。祁藻(),字叔颖,号淳甫,后改实甫。嘉庆十九年中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历事四朝,可谓三晋名流,而该家族也成为三晋的名门望族。可惜,学界向来多关注祁寓藻个人的生平事迹,于祁氏家族的发展素不重视。殊不知,祁藻的个人发展与其家族发展史有密切关系,故研究祁氏家族的发展与演变,实可加深对祁寓藻的认识。同时,由于家族的建设始终是植根于乡土社会的,因此笔者将把祁氏家族的发展演变与其生活的地方社会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探讨。
  一、寿阳祁家发展概况
  寿阳县在春秋时为晋国的马首邑,后属赵。汉朝为太原郡榆次之东,西晋始分榆次置寿阳,隶属乐平郡。至隋开皇十年于晋之故寿阳城置受阳县,隶并州,后又罢并州,改为太原郡。唐武德十一年,仍改受阳为寿阳,隶并州。开元十一年,改并州为太原府。到金兴定二年,寿阳县改隶平定州。元、明两代,隶属于太原府,清雍正二年,又改隶平定州。①
  明初,寿阳编产三十里,后裁为二十六里,又裁为二十四里。但寿阳民俗则分若干村为一所,又以村之大者为所头,以便办理公务。据光绪年间的方志记载,&统计现在之村,合在城凡五百四十有六,所九十有二&②。祁家居住的平舒村乃西北十六所之一的平安所下辖两村之一,距城三十里。
  据家谱记载,祁姓的来源可上溯至黄帝之子,即所谓:&黄帝子二十有五,一食于祁,遂为氏。&③而&吾宗祁氏,系出有周晋大夫奚,世居于晋&,&自始祖以上,谱牒莫考,相传为河东郡之洪洞人&④,元末,始祖河东公祁旺&自洪洞县大槐树迁居寿阳县北平舒村&⑤,&遂家焉&⑥。十五世孙祁韵士在《访大槐树里无知者慨然有作》一诗中也写道:&相传植槐树,家在洪洞住。当明洪武中,移民实诸路。卜宅寿水阳,北过龙门渡。&⑦之后,该家族又分为南东西中四支,&二世族祖仲章为南股,五世族祖伏威为东股,六世族祖昭为西股&祁寓藻一支为中支,&昭之季弟六世祖讳暹,为余家中股之祖&, 而这四大支中,又以&居平舒村者,户口最繁&。⑧
  自河东公祁旺以下,历十一世,&均隐居力田&,至十一世祁昌,明末庠生,该公&生而敏悟,嗜读书,与胞弟器、族弟继昌砥砺成名,诗礼之传家,实肇于此&,死后&崇祀节孝祠&。⑨自祁吕以下,自十四世至十七世,代代皆有高中进士之人:十四世祁文瀚,字北溟, 中康熙癸巳恩科进士,官江南滁州来安县知县、江阴县知县:十五世祁韵士,字谐庭、鹤皋,登乾隆戊戌科进士,官至户部郎中,并宝泉局监督,后因宝泉局亏铜案发,受到牵连遣戍伊犁;十六世祁寓藻乃韵士之子,嘉庆甲戌进士,其政治生涯当为祁家之最著者;祁宿藻乃离藻之弟,字幼章,道光戊戌科进士,历守湖北黄州、武昌等府,后任江宁布政使,守城忧愤而逝,死后附祀江宁将军祥厚祠以昭忠烈;十七世祁世长乃寓藻之子,字子禾,咸丰庚申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工部尚书兼顺天府尹。可以说,祁氏家族在清中后期发展到最为繁盛的时期
  祁寓藻一支的简单世袭表  (补表)
  乾隆五十年,在祁韵士的从兄树蕙等人的倡议下,始筹建家庙,&卜地与村之西原,鸠工庀材,浃岁而庙成&,庙三楹,中祀始祖河东公祁旺。左右按照昭穆次序配享。在建家庙前,祁氏家族也有祭祀祖先的仪式:
  &先是,余家祀先之礼,每岁首及长至黎明,族众毕集,悬世系图于堂祭之,以无庙故择一人为之主,即于其家设位而拜,即毕,复相率遍谒木主。至日晡始退,雍睦之谊,虽敦而诚。&(10)
  在祁氏家庙建成后不久,祁韵士就考虑到&立庙义主合祭,情难专伸&,于是&奉考妣栗主祀于老宅,并追奉高祖绵香公以下三世神位&。到嘉庆己巳年,祁韵士从伊犁返回平舒 村时,已经产生过修建支祠的想法,&吾欲别建祠以奉本支祭祀&,祁藻母&先太夫人亦时以建祠为念,购得宅东隙地以待营建&。但迟迟未动工,直到咸丰元年,祁藻才写信给三兄祁 藻,&就隙地旧址鸠工庀材,属族弟廷式经理其事,逾年而祠成&。修建支祠共花费&白银千六百两有奇&,是祁藻、祁宿藻各出俸银完成修建工作的。(11)祠中供奉的祁氏宗支各位先祖分别是:
  &谨奉十一世祖绵香公以下三世神位,赠光禄大夫祖秀峰府君,祖妣王夫人、贾夫人, 考访山府君、妣弓夫人、刘太夫人,肋赠光禄大夫兄芝舫府君,嫂任夫人、刘夫人、徐夫人, 肋赠通议大夫兄锡纶府君,嫂张淑人,粟主合祀一堂。&(12)
  可以看出,祁氏的家族建设是伴随着族人自身的发展而发展的,在族人多&隐居力田&的时代,家族建设活动几乎没有展开,到家族里出现了科举入仕的人,才逐渐开始进行各种家族建设。家谱的修纂始于祁韵士之父祁文汪,所谓&先是,族无谱,吾父长治公广咨博访,实草创之&,却&未有成书&(13)。至韵士,方&仿史家年表例,编次成秩,属犹子朝鸾辈录一 通藏之&(14),到祁藻时,才得以刊刻,&适余家支祠落成,因梁刷多本,分致同族,而以锓版藏之支祠&(15)。而祁氏家庙的建成也是在祁韵士在朝任职期间,在祁韵士遣戍伊犁返乡后虽有修建支祠之意,却迟迟未果,直到祁藻、祁宿藻均在外做官期间,祁氏支祠方得建成。这说明祁藻一支在整个祁氏家族中的声望和地位已经凸显出来,其独立发展的趋势也相当明显了。
  二、祁家与地方建设
  祁氏家族相当热心于各种地方事业,从现存的资料来看,主要反映的是清代的情况。笔者将从地方事业的不同内容来考察祁氏家族是如何参与到地方建设活动中的。
  寿阳县平舒村作为一个农业村落,当然农业生产是最关乎民生的重大事业,而祁氏也是&个世代务农的家族,因此,关注本地的农业生产,当在情理之中。在这方面着力最多者,首推祁藻,他撰写的《马首农言》就是一部记载寿阳农业生产情况的著名农书。该书撰写 于道光十四年至十六年祁藻居家守孝期间,书中共有&地势气候&、&种植&、&农器&、&农谚&、&五谷病&、&粮价物价&、&水利&、&畜牧&、&备荒&等十四篇,无不关乎农事。该书保存了大量关于19世纪上半叶寿阳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的宝贵资料,作为朝廷官员的祁藻能写出这样一部农学名著,实属难得,也足以看出他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熟稔,以及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家乡百姓疾苦的关注。
  祁家的其他人也积极关注过地方的农业生产,尤其是在地方遭遇灾荒时,更是积极参与到救荒、保全乡里的活动中去。康熙十九年,平舒村&岁大歉&,祁氏十二世孙祁懋德就曾&捐粟赈饥,全活甚众&(16)。道光十一年,寿阳遭遇大旱,祁藻之弟祁宿藻与村人合议周急之策,撰有《周急议》一篇(17),为解决米荒问题出谋划策。祁氏十六世孙、祁藻的族兄祁朝骏,在咸丰三年,&筹办乡团,施米百石,钱二百缗,以保乡里&,并撰有《禁囤积说》一文,专讲如何平抑粮价物价的问题(18)。
  除了农业生产,寿阳地方建设的另一重要方面是精神文化的建设。社会文化与民众的精神生活内容相当繁多,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第一、弘扬地方文化,努力栽培本地读书人。
  祁藻对寿阳本地的诸多名胜古迹进行过考证,追本溯源,纠正了许多谬误,如寿阳方山上有&神福&山,祁藻就认为&山形似蝠,福为蝠之讹。咸丰辛酉岁,大书&神蝠&二字,命工 之&(19)。寿阳古迹有贺鲁故城,祁藻通过考证,认为:&贺鲁疑为北齐贺鲁六氏之传讹&,&祁公藻作古钱歌以记之&。在寿阳的许多古迹、建筑、桥梁上都有祁藻的题字,这种题字即使没有什么具体内容,可能仅仅是简单的匾额,但由于祁藻本人的声望,使他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可供地方社会利用的资源,因此题字这一行为本身就已经是对寿阳地方文化的宣传了。而且实际上,祁藻等人在京师做官,也把一些地方文化作为王朝政治权力中心在京师广为宣扬,比如,祁藻就曾为修筑于&崇文门外延旺庙后街&的三晋东馆书写碑文,赞誉山西&晋自唐叔肇封,水泽土厚,人物敦庞,务本崇俭之风至今未改,务本则知孝弟,力田之足尚崇俭,则知搏节退让之可师&(20)。虽然祁藻只是书写由山西汾阳籍官员韩克均撰写的碑文,但参与这种活动足以说明祁藻对山西文化事业的支持。
  祁家是通过参加科举考试步入仕途而发展起来的,他们对这一传统社会的正途是非常推崇的,因此也很注意积极栽培本地的读书人。祁藻常居京师,因而&凡届礼闱,同邑孝廉应试者,皆代为僦居,或留本寓同住,率以为常&(21)。祁藻尤喜好读书者,&即乡居,见童子塾中归,必询所读书,其聪颖者奖以笔墨等物&(22)。祁藻还撰写《重修寿阳县学记》,可见其对地方教育事业的关心。他还向朝廷推荐本乡的贤士,如寿阳地方士绅秦东来,字旭堂,曾办理乡团、赈灾等地方事务,保全乡里,在地方上很有声望,在同治初年,祁藻向朝廷保举循吏,就以&品学兼优&推荐了秦东来,后秦东来&以年老力辞&方罢(23)。祁藻还为本地的许多读书人校勘或出资刊刻诗文集,如明代寿阳人吴玉,字之璋,他的奏疏稿就是经&邑人祁藻校刊行也&(24)。祁藻的姻亲平定张穆的著书,也是由祁藻&助资刊刻&的(25)。 最能体现地方社会生活的全面场景的当属地方志,方志的纂写也是地方社会最重要的文化事业之一。资料最为详实、考证最为缜密的寿阳方志乃数光绪年间的《寿阳县志》,而该书的总纂之一便是祁世长。
  第二、积极参加地方民众的各种民间信仰活动,并宣传本地民间神祗。
  民间信仰乃是地方社会大众文化的重要内容。在传统中国的乡土社会中,大部分老百姓还是没有机会读书的,在日常生活中,对各种神灵鬼怪的崇拜就成为他们精神世界的重要支柱之一。祁家参与地方民间信仰活动的材料主要是保存在当地的一些碑刻。
  康熙年间,寿阳县平舒村旧有圣母祠因&世远年湮,不无风雨飘摇之虑&,在康熙癸未年,&厥村有祁生昆仲云龙、云翼,&&凌口动修葺之雅意,捐银贰拾两,作为功德,以为众首倡。&祁云龙、祁云翼兄弟皆为祁氏家族的十三世孙,同为十二世祁懋德之子。而祁懋德弟祁懋兰之子祁云企则&沿村募化,庀材口器&,以助圣母行祠的完工。(26)乾隆四十九年平舒古寺崇福寺重修,村人多方捐募,共襄善事,而记载该事的碑文,就是祁韵士的兄长祁醇士撰并书的。(27)道光十六至二十年,寿阳县文昌庙重修,碑文乃祁藻撰,而祁宿藻还作为西北乡的代表经理其事。(28)
除了参加这些修庙建祠的活动,祁藻等人还通过考证本地的地方神灵,追溯历史来源,塑造本地诸多民间信仰的文化意义,增强其正统性。如寿阳地区关于老赵神的信仰,祁藻就专门撰写碑文,描述了老赵神的来历,即程婴保护赵氏孤儿的故事,以祁藻的地位,他为老赵神撰写碑文,本身就是对这一民间信仰的宣传。而程婴救赵氏孤儿这一故事本身就包含了传统的君臣之义,因此,祁藻对老赵神的宣传还包含了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宣传。
  第三、通过各种方式在地方社会推广正统的道德观念,进行民风教育。
  祁家有数位取得功名,并成为朝廷官员的知识分子,因而该家族本身就具有一种官方符号系统的象征意义。他们往往通过自己立言立德来为地方社会塑造一种规范的道德行为,成为道德表率。或者,他们凭借自己的地位与在地方社会中的声望和影响,宣传本地的一些贤士、烈女,将他们塑造成为地方的道德楷模,以此推广正统的道德观念。从光绪朝编纂的《寿阳县志》来看,祁文瀚、祁韵士、祁藻、祁宿藻皆列入乡贤传,十六世祁朝骧、祁藻列入文苑传,祁氏十一世祁继昌、十二世祁懋德、十五世祁树槐、十六世祁朝骏皆列入孝义传,前三人死后均入祀孝弟祠。而十一世祁昌妻李氏、十四世祁文溥妻张氏皆夫殁守节,列入列女传,祁文溥妻张氏还&请于有司得旌表&。在县志&忠义祠&的按语中,还列出了祁氏十四世祁文汪、十五世祁树摺、十六世祁朝鸾为忠义祠的木主。(29)其中尤以祁藻当属地方道德楷模,秦东来在《禀请祁文端公入祀乡贤祠事迹节略》一文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地方社会对祁藻的道德规范作用的认同,将祁藻的立言立行归纳为&孝行克敦&、&友爱克全&、&宗族能睦&、&闺阃能严&、&干谒能绝&、&礼让能行&、&恬退自安&、&任恤甚广&、&好善有诚&、&学问不倦&、&文章尤雅&、&农事最重&、&纺织竞劝&、&忠直共知&共十四条(30)。即使在今天,寿阳地区流传的许多民间传说中,仍是以祁藻的道德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如廉洁奉公,谦让有礼等,&入县城必下车&和&贪官逛和(和绅 &&笔者注)府,清官看祁宅&至今仍传为美谈。咸丰十一年,咸丰皇帝驾崩,遗诏到县,祁藻&诣万寿宫,偕邑绅随同地方官哭&,俨然成为地方士绅的精神领袖,尽为人臣者之道义。宣传本地的贤达、烈女,塑造地方道德楷模,主要是祁藻着力最多,其中尤以编写《蓝公教织歌》影响最大。蓝公,即蓝尚质,陕西人氏,万历十九年始任寿阳知县,因见&人民贫困,冬无棉衣,夏无布葛,怜此邑不谙纺织&,便&出私财数十余万&,募请陕西熟悉纺织的百姓来寿阳,每村安插一户,教寿阳百姓纺织,&至今民赖其利&(31)。咸丰丙辰年,祁藻&得顺治年间生员张所赋教织记,兼考邑乘所载&,便作《蓝公教织歌》,井甲寓书同邑绅衿捐资创建蓝公祠&,后知申公教织事在蓝公之前,于是又作《申公教织诗》,嵌于蓝公祠壁(32)。宣传蓝公的善举,既使后人记住了这一有功于地方的名宦,也可以看作是祁藻以朝廷重臣的身份在宣扬地方官员的为官之道,塑造符合正统道德观念的好父母官形象,难怪&文端公于邑令之有遗爱者,往往乐为阐扬&(33)。许多有善行懿德的地方士绅都曾受到祁藻的赞许,而这种赞许都被当作这些士绅的荣誉载入县志中。如乾隆年间的举人刘元一,在寿阳县遭遇饥荒时,曾&散粟以婀乡人&, 祁藻&为作歌以纪其事&:乡贤盂式猷&于圣贤经传,研精覃思&,得&祁相国藻、田中丞嵩年雅重&;孝子郭巍、张升秀皆受祁藻嘉许,祁藻还赠诗给张升秀,序云:&余交游颇广,而品学兼优,惟龙光一人而已。&(33)评价相当高,可见其对孝义行为的推崇。祁藻还大力宣传烈女、贞妇的节行,如他为榆次县烈女赵二姑作歌颂扬其贞烈的举动,又如祁藻在其《观我斋日记》中所记,他曾为本县赵宇村韩氏和后沟村樊氏手书贞节牌额,以旌其孝,并表明&乡邻有节妇,亲族共旌之,褒扬闺范,善事也余所乐为&(34)。
  三、结语
  不难看出,祁氏家族是一步步在地方社会上发展起来的,从元末明初迁居寿阳,以务农维持生计,直到以诗礼传家,方成为地方上较为显赫的家族,开始参与地方事务,树立起了一定的威望,到祁藻时期,祁氏中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祁藻及其兄弟、族兄弟等在地方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祁藻参与的地方事务最多,有些是他主动参与的,有些则是受邀参加的,不管是实际行动,还是言语上的宣扬,祁藻都是一种相当珍贵的地方资源,在地方社会的各种事务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地方民众对祁家尤其是祁藻的威望和在地方事务中的作用,有着怎样的看法,或者他们还凭借着自己的想象,额外赋予了他们怎样的一些权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问题,篇幅所限,待笔者日后再做尝试。
(1)(光绪)《寿阳县志》,白等修,张嘉言等篡,光绪八年刻本,卷一&舆地&之&沿革&,p1a---4b
(2)(光绪)《寿阳县志》,卷一&舆地&之&村庄&,p17a--p18b
(3)(清)祁文汪原编,祁韵士、祁藻、祁世长等修:《祁氏世谱》之&引&,祁韵士撰,咸丰二年刻本。
(4)《祁氏世谱》p1a--b
(5) 《祁氏世谱》后附&大清咸丰二年岁次壬子孟冬之月十六世孙祁藻谨记&。
(6)《祁氏世谱》p1b。
(7)《山右丛书初编》第38册,《万里行程记》,p4b。
(8)《祁氏世谱》后附&大清咸丰二年岁次壬子孟冬之月十六世孙祁藻谨记&。
(9)《祁氏世谱》p50a---60a。
(10)《祁氏家庙碑记》,乾隆五十年祁韵士撰并书,碑现存于寿阳县平舒村祁氏祠堂,笔者据拓片整理。
(11)《祁氏支祠记碑》,咸丰二年祁藻记并书,碑现存于寿阳县平舒村祁氏祠堂。转引自张晋平编著:《晋中碑刻选粹》,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411页。
(12)转引自张晋平编著;《晋中碑刻选粹》,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411页。
(13)《祁氏世谱》之&引&,祁韵士撰。
(14)《祁氏世谱》附祁韵士后记。
(15)《祁氏世谱》附祁藻后记。
(16)《 (光绪)寿阳县志》,卷八&人物&上&孝义&。
(17)《 (光绪)寿阳县志》,卷十一&艺文&上。
(18)《(光绪)寿阳县志》,卷十一&艺文&上。
(19)《(光绪)寿阳县志》,卷一&舆地&之&山川&方山&条。
(20)《 (光绪)寿阳县志》,卷十三&杂志&之&古迹&。
(21)祁藻研究会为笔者不吝提供碑文拓片,特此感谢。
(22)(清)秦东来;《初堂文集》,同治间刻本,卷二。另《观斋行年自记》&咸丰六年&条中,祁藻子祁世长亦记:&先君自道光庚子岁差旋后,凡届礼闹,同邑孝廉应试者或为僦居僧寺,或留本寓同住,率以为常。&P34a--34b。
(23)常赞春辑:《山西献征》,卷一&名臣上&之《相国谥文端祁实甫先生事略》,第一册,P23a。
(24)秦东来:《初堂文集》,卷二《辞祁相国举循吏书》及《答阎梦岩汝弼书》,P4a,P5a。
(25)《 (光绪)寿阳县志》,卷八&人物&上&乡贤&。
(26)常赞春辑:《山西献征》,卷一&名臣上&之《相国谥文端祁实甫先生事略》,第一册,P23a。
(27)《重修圣母行祠碑记》,碑现存于寿阳县平舒乡文化站。
(28)《重修口口神祠并西廊碑》,碑现存于寿阳县平舒乡平舒村小学。
(29)《寿阳县文昌庙记》,现存寿阳县文昌庙庙壁上。
(30)《 (光绪)寿阳县志》,卷八、卷九&人物&上、下。
(31)秦东来;《 初堂文集》,卷二《禀请祁文端公入祀乡贤祠事迹节略》,P44a~50a。
(32)张所赋;《蓝公教织记》,附于祁藻:《蓝公教织歌》后,《 (光绪)寿阳县志》卷十二&艺文&下&蓝公教织歌&.
(33)秦东来:《 初堂文集》,卷二(禀请祁文端公入祀乡贤祠事迹节略》之&纺织竞劝&条。另见祁藻:《观斋行年自记》,&咸丰七年&条,P36a~36b。
(34)秦东来:《 初堂文集》,卷二《禀请祁文端公入祀乡贤祠事迹节略》之&纺织竞劝&条。
(35)《 (光绪)寿阳县志》卷八&人物&&上之&文苑&。
(36)祁藻,《观我斋日记》,北图藏稿本,&嘉庆二十一年十一月廿四甲&条。
山西寿阳祁氏世谱不分卷,(清)祁文汪原编,祁韵士述,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修,清咸丰二年(1852)祁寓藻刻。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辽宁省大连市图书馆、黑龙江省绥化市档案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手抄本)、北京大学图书馆。伊祁氏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伊祁氏[yī qí shì]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yī qí shì春神。 唐 皮日休 《桃花赋》:“ 伊祁氏 之作春也,有艳外之艳,华中之华,众木不得,融为桃花。”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求历史上晋国像祁氏,羊舌氏的公族_百度知道
求历史上晋国像祁氏,羊舌氏的公族
提问者采纳
羊舌氏受外族侵攻,为避开他人耳目祁氏是不是那个内举不避亲。春秋时,晋献公封其为羊舌(今山西沁县)大夫,外举不避仇的祁黄羊羊舌式没听过,子孙逃亡在外。春秋后期,下面是网上的出自姬姓,晋国君主|靖侯的儿子|伯侨有孙名|突。他的子孙就有以羊舌为姓的,有的子孙就改姓羊氏
还有哪些家族
不知道你想问的到底是神马,晋国分家之前六氏,赵魏韩,智氏,中行氏,范氏,这个是战国策提到过的还有一个郗氏吧,好像当过晋国元帅的,再有就不知道了,去翻战国策或者春秋左传什么的吧
其他类似问题
晋国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三代帝师祁氏故里_新浪山西旅游_新浪山西
三代帝师祁氏故里
来源:山西微生活日00:05字号:|
三代帝师祁氏故里
  祁氏故里平舒村是三代帝师祁寯藻的故乡,它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该村祁氏为三晋古老的望族。春秋时,寿阳即为祁氏家族的封地。到了清代,祁家冠冕尊于四朝。祁韵士为西北史地学大师,祁寯藻一鸣惊人,官居清廷军机首席,曾为道光、咸丰、同治三代皇帝授读,人称“三代帝师”。他的儿子祁世长也在清廷居官。在民间人称“一门五进士,三世四翰林”,“一门四翰林,三代帝王师”。祁氏故居旅游区开发于2006年,项目总面积333.33万m2,建筑总面积3.94万m2,总投资2.54亿元,工程分两期进行,现在一期工程已经完工,息园工程项目和展演厅工程项目还属在建。
  一个雨后的夏日,来到祁氏故里平舒村,踏上平坦笔直的翰林大道,令人心胸为之豁然。这既是今人通往祁氏故居的旅游大道,同时也是古代文人通向人生事业的必经之道。翰林大道位于“帝师相府”村首,道长424米,宽12米,中间铺砌宽6米的红砂岩御道,两侧镶砌3米宽的青石文武官道。道侧以大小乔(灌)木搭配,外高内低,排列有序,形成了风姿优美的绿荫掩道,看上去朴素而大气,或许吻合了从这里走出的祁门翰林们质朴、渊博而深睿的精神气质。漫步红岩御道,俯视镌刻在地的“忠、孝、节、义”几个金字,仿佛历经一次古老中华精神的洗礼。想当年,出身书香门第的祁寯藻就是从这条道上走出去,伊犁苦读,寒窗历练,于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官至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成为“三代帝王师”的。而这个自明代迁来寿阳的祁氏家族,确为显赫一时。翰林大道可谓“名副其实”:短短一段路,一个家族中,出了四位翰林,五位进士。这在中国历史上恐怕也是极为罕见!
  一路穿行最能代表中华建筑景观的四个石牌坊,层层递进,各具特色;“三代帝师”、“克慎克勤”等牌坊横额,次第排列,引人入胜,以此纪念四翰林的殊荣。在古代,牌坊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符号,此刻这些牌楼虽为新立,但它依然承载着这片土地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让人叹为观止。
  走过翰林大道,便是腾蛟阁起凤楼,这里原是一座二层阁楼的明代建筑,现为重新修建。旧时腾蛟阁和起凤楼合二为一,下层为腾蛟阁,意为龙门河上,蛟龙出水,翻江倒海;上层是起凤楼,飞檐挑角,似为凤凰展翅,腾空而飞。据说此楼为祁大人命名,难怪它构建精美又极富雅韵。
  出腾蛟阁起凤楼,正面便是及第桥,这是连接儒雅广场进入三代帝师纪念馆的重要通道。它取金榜题名,状元及第,即由书香门第考取状元、升为进士官员之意。桥由三座拱形石桥构成,寓意古代文人由此达到事业巅峰和人生最高境界。
  及第桥的西侧是息园,意为祁寯藻归乡田园憩息之所。息园的景点主要包括藏书楼、碑廊、拓碑处、慈孝堂、清直堂、不系舟、砚池、假山等。这里依山傍水,依山是依纱帽岭山,它远望象一顶古代官帽;傍水是傍龙门河水,它是一条纯天然的自然河流,清溪潺潺,蜿蜒怀抱。文人到此可以修身养性,安顿身心。尽情享受浸润着儒雅文化思想的生态山水。
  藏书楼曾是祁寯藻生前最大的愿望。在他的记述中,藏书楼建有三层,十多丈高,命名祁氏书楼。现今为重新修建,内藏有祁氏有关的文物史料、图书、墨迹等,祁寯藻的重要著述《谷曼谷九亭集》32卷就收藏在这里。祁寯藻在世时曾被世人称为词坛高手,后有人赠匾“词林世家”。他的书法诗词为后人珍贵典藏,至今仍有《蓝公教织歌》、《蓝公教织记》拓片被人们视为珍品馈赠亲友。在这里,我们可以尽情欣赏祁氏家族的诗书画卷,尽享中华第一书香门第的儒雅之风。
  拓碑处则是一个生发文人雅趣之所在。按照碑铭拓出拓片,以供收藏,虽是一桩雅事,但它很需要一点技术,墨的浓淡,纸的干湿,拓的轻、重、缓、急、平、稳、厚、实,都颇为讲究。只有掌握得恰到好处,才能获得一张高质量的拓片。不过,我曾陪省作协的朋友拓过几次,后又在汾阳等地学着拓郭子仪的草书碑拓片,技术稍差,勉强可试。
  慈孝堂是阐述中华儒学文明精华的所在,其核心就是“慈孝”二字。以仁爱之心爱人,以孝悌之心敬父母、长辈,这是文人起码的德行。祁寯藻生前可以说是践行慈孝的典型代表。这里供奉的是他的母亲刘太夫人。刘太夫人生性严厉,家教有方,教育影响和成就了一门四翰林、三代帝王师,功劳伟大;而去世之后,祁寯藻卸职回乡,又为母亲守孝三年,其忠孝之心有口皆碑。
  清直堂的堂名,是从慈禧太后赐给祁寯藻去世后的谥词“忠清亮直”中选用的。是对祁寯藻尽忠国家,慈孝长辈,清廉如水,心怀坦荡的高风亮节誉词。清直堂则是敬奉祁寯藻的地方。这里还有文宗皇帝和慈禧太后赐给祁寯藻的三块匾额,一块是“赞纶笃& ”,赞扬祁寯藻经纶满腹,才华过人。第二块是“忠清亮直”,赞扬祁寯藻的人品高格;第三块是“夙夜寅清”,赞颂祁寯藻清正廉洁,出淤泥而不染的两袖清风。其间还有后人称赞他的对联、挽幛等。
  祁寯藻一生心怀旷达,志向高远,不为任何困难所羁压、所牵制。这座不系舟石雕大船,表达的就是祁寯藻豁然放达、超脱世俗的精神品格。他自幼学习“二王”潜心,又不拘泥古人,方才成就自己独到的书体高格。他的字体博大深邃,书境自远。此时来到砚池,仿佛即可临池学书,一展胸臆。这里的大观亭、流水韵,也正暗合着古人的曲水流觞和兰亭雅集的文人雅兴。
  过及第桥,便是儒雅广场。广场平坦开阔,面积4500平方米,广场中央建有影壁。这里近可以欣赏龙门河水、及第桥栏、息园诸景和纪念馆整体建筑的外貌;远可以眺望龙门烟树、苇汀雨过、崇福古寺、日法铁路等历史人文景观。也可以静心徜徉漫步广场四周,或倚栏凭想,或石凳小憩,或品赏祁氏书法,或吟咏古人诗句。
  在祁寯藻纪念馆,主要陈列祁寯藻及其父子的生平简介、学术成就、文物、字画、实物展 等。整个建筑群体为仿古建筑,古朴典雅,为传统合院式布局,建筑特色为典型的山西传统民居形式。轴线布局,左右对称,一律为清代建筑风格,中间为两进院,两侧为三进小院。入口大门为三开悬山制式,有八字影壁,影壁上书有“三代帝师”,是为进入祁寯藻纪念馆的标志。
  纪念馆建于2007年,占地面积2006㎡,是景区的核心建筑。纪念馆的馆名由我国著名书法家、全国书协主席沈鹏先生题写。门前的两根旗杆叫三节斗夹尔石旗杆。过去凡是有功名的家庭门外都要立两根旗杆,根据功名的大小分一斗、两斗、三斗,祁寯藻官居一品,所以他家门前可以立三斗旗杆。上面有寿字和蝙蝠的图案,象征着福寿双全。
  祁氏祠堂是祁氏后人祭祀祖先、缅怀前辈的拜谒之地。祠堂院内建筑为清代民居风格,祠堂正面的屋檐每个檐头下分别刻有金文小篆,字迹特殊,不易辨认,有人说是祁寯藻的诗句,有人说是古人的名言,这还要期待着细心的游客慢慢的辨认。但祠堂主厅天花板上的图案却与故宫的天花板图案相似。相传当年平舒村龙门河民间画匠人才辈出,独独王氏家族彩绘手艺精细绝美代代相传,多年在京城故宫等地为皇家建筑彩绘,而祁氏祠堂就是清末龙门河的画师来仿照清廷皇宫图案画的。据说当年画匠队伍规模庞大,终年在外,每到年终腊月正月方可回家与亲人团聚。画匠们的媳妇们也正是大都在此时怀孕,第二年的十月间几乎家家的媳妇错前错后地生了孩子。故留下了“龙门河媳妇养娃——一歇子”的歇后语传颂到今。
  走出祁氏故居,来到景区外的龙门河村,这里的民居精致而不失华美,简捷却透着实用,的确别有一番特色,多少建筑专家都给予肯定,并建议连同祁寯藻故居一并开发。难怪《天地民心》的电视剧要在这里选景拍摄。是啊,多年在外,常听人说寿阳人笨拙、木讷,无大建树。从祁氏故居出来,从三代帝师祁氏家族,联想到龙门河绵延一个多世纪,先后衍生数百名出类拔萃的民间彩绘艺人,谁又能不会赞美感叹,寿阳人是牛皮灯笼——里亮外不亮,内秀慧中,聪明着呢!
大事小事身边事!
@山西微生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祁氏文化传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