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英国辛德勒的名单 电影实用类文本

“卢旺达的辛德勒”是卑鄙小人?-青年参考
22版:新闻故事
新闻排行榜 热点新闻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 &&& 往期回顾 & &&&
“卢旺达的辛德勒”是卑鄙小人?
○本报特约撰稿 张文智
&&&&电影《卢旺达饭店》海报
保罗·鲁塞萨巴吉纳
&&&&20年前,卢旺达发生了持续100天的种族大屠杀,遇难者超过80万人。
&&&&在这段血腥的日子里,一家酒店的总经理保罗·鲁塞萨巴吉纳与挥舞着屠刀的施暴者周旋,救下1268名图西族难民,因此被称为“卢旺达的辛德勒”。2004年上映的好莱坞电影《卢旺达饭店》让保罗声名远播。
&&&&不过,当年一位难民出版的新书《卢旺达饭店揭秘》显示,保罗其实是个卑鄙小人。
&&&&“卢旺达的辛德勒”声名远播
&&&&4月7日,约3万人聚集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纪念20年前那场种族大屠杀的遇难者。
&&&&日,卢旺达总统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胡图族)因飞机失事身亡。次日,胡图族激进分子以图西族策划了这一事件为借口,开始了对图西族的屠杀。美联社称,在这场历时100天的大屠杀中,约有80万至100万人遇难。
&&&&此后许多年,一提起卢旺达,人们就会想起这场屠杀。
&&&&2004年,好莱坞电影《卢旺达饭店》受到了关注。片中,一位胡图族酒店经理与激进分子周旋,救下1268名图西族难民。
&&&&《纽约时报》、英国广播公司等媒体称,《卢旺达饭店》改编自保罗·鲁塞萨巴吉纳的真实经历。
&&&&屠杀发生时,40岁的保罗在基加利的五星级酒店、比利时萨宾那航空公司名下的国宾酒店担任总经理。一些图西族人躲进酒店避难,保罗向胡图族武装的小头目行贿,暂时保住了这些人的生命。后来,保罗把这些难民转移到萨宾那航空公司名下的米科林酒店,并成为米科林酒店的总经理。
&&&&面对不断试图“清理”米科林酒店的胡图族武装分子,保罗把酒店酒窖里的好酒送给他们,还用现金贿赂他们。酒店里的1268名难民保住了性命。
&&&&1996年,保罗带着家人移居比利时布鲁塞尔。
&&&&1998年,美国《纽约客》杂志撰稿人菲利普·古雷维奇出版了《我们要告诉你:明天我们就会和家人一起被杀掉》一书,保罗的故事开始被外界知晓。2004年上映的好莱坞电影《卢旺达饭店》让保罗声名远播。
&&&&2005年,美国总统小布什授予保罗“总统自由勋章”。演讲邀请函从全球各地向保罗飞去。
&&&&电影《卢旺达饭店》中有多少谎言?
&&&&今年3月24日,撰稿人乔治亚娜·妮娜贝尔在美国《赫芬顿邮报》的专栏中写道:“鲁塞萨巴吉纳只是导演在电影中塑造的英雄形象。”
&&&&妮娜贝尔表示,好莱坞改编自真人真事的电影常因失实而遭人诟病,《卢旺达饭店》并非完全与历史吻合,“至少,真实的保罗·鲁塞萨巴吉纳不像电影中那样伟大”。
&&&&妮娜贝尔的论据来自最近出版的《卢旺达饭店揭秘》一书。该书作者之一爱德华多·凯伊胡拉曾是栖身于米科林酒店的难民,这本书的内容包括他的回忆,以及其他难民和一些施暴者的证词。
&&&&“在酒店里,我们意识到自己有多重身份:难民、酒店雇员、受害者……有时我们认为自己是囚犯——很高兴还活着,但被关在豪华的地牢里。这个地牢有个糟糕的看守(指保罗·鲁塞萨巴吉纳),他剥削我们。但是,有个身份我们从没想过,那就是人质。”凯伊胡拉在书中写道。
&&&&这本书认为,这1268名难民是胡图族武装的人质,是胡图族武装交换被俘者的筹码。
&&&&1994年5月下旬,在图西族武装“卢旺达爱国阵线”的进攻下,数百名胡图族武装分子和家人向联合国驻卢旺达维和部队投降。日夜“惦记”米科林酒店的胡图族武装收到了临时政府的禁令:不得杀害酒店里的难民,因为他们可以用来交换被俘人员。
&&&&日,联合国观察组和胡图族武装组织代表进行谈判,达成了交换人质的协议。当年5月27日,100多名难民被转移出酒店,其中包括保罗的家人。
&&&&凯伊胡拉写道:“我们中的一些人感到奇怪。他为什么这么做?他是个重要人物,是屠杀者的朋友,别人被殴打、杀害时,他的家人应该可以安然无恙……有人一针见血地说,‘这说明他(在保护难民方面)没有什么作用’。”
&&&&按照凯伊胡拉的说法,保罗“是个胡图族极端主义者”。比利时总部要求他将酒店内的食物免费提供给难民,可他仍然收取费用,要价极高,还常常威胁说,要把那些讨价还价的人交出去。胡图族武装的头目来到酒店时,保罗总会拿出好酒,与他们痛饮。难民们只能用垃圾桶从酒店的游泳池里取水饮用。
&&&&“在上帝的注视下,鲁塞萨巴吉纳和魔鬼的走卒痛饮昂贵的酒水。”凯伊胡拉写道。
&&&&在《卢旺达饭店揭秘》一书中,“卢旺达的辛德勒”成了卑鄙小人。妮娜贝尔说:“难民们时刻担心武装分子闯入酒店,让人想起豺狼围绕猎物伺机下口的场面。而此时,‘英雄’正在和凶手推杯换盏。”
&&&&保罗和卢旺达总统“打嘴仗”
&&&&关于保罗在大屠杀期间角色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
&&&&2007年4月,路透社称,保罗在电影中的英雄形象只是好莱坞的艺术创作。
&&&&电影《卢旺达饭店》中,酒店工作人员葛瑞格利在屠杀肆虐时占用总统套房,在里面痛饮香槟酒。
&&&&葛瑞格利的原型是米科林酒店的接待员帕莎,她对自己在电影中的形象非常愤怒。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帕莎表示:“这部电影是好莱坞虚构的,谎话连篇。”
&&&&不久前,帕莎告诉“美国之音”电台:“《卢旺达饭店》是好莱坞电影而非纪录片。要说里面有真东西,那就是所有人最后都得救了。”帕莎透露,当年保罗曾威胁说,要把付不起饭费的人“踢出去”。
&&&&“有些难民从酒店的地窖中拿东西,我尽量公正地对待这种人。幸存者中没有人说我向他们收费。”保罗回应道。
&&&&卢旺达图西族总统卡加梅也曾对《卢旺达饭店》提出质疑。曾带领“卢旺达爱国阵线”与胡图族武装作战的卡加梅说它是部“充满了谎言的电影”,还说保罗并非英雄。保罗回应说,卡加梅忌妒他,“他把自己当成唯一的英雄”。
&&&&此后,对保罗的指责渐渐增多,有人指责他煽动民族仇恨,也有人指责他成立的“卢旺达饭店基金会”只是敛财工具。
&&&&“得问问他,在通过讲述大屠杀故事赚钱的同时,为幸存者做了什么。”当年的难民奥德特·伊拉米里莫说。
&&&&“我的基金会通过帮助其他人道组织来帮助大屠杀幸存者。”保罗说,“考虑到人身安全,我不能回卢旺达。”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7版:人文声音
&&&&&&&&&&
中国青年报:辛德勒百年,英雄无需完美无缺
  近日,法兰克福的犹太人博物馆推出题为“无畏之父:一个在法兰克福不为人所知的奥斯卡·辛德勒”的专题展,同时,联邦财政部特制一枚百年辛德勒的纪念邮票。  日,是辛德勒百年寿辰,并不多的纪念活动并没有占据公众关注的焦点,就连作为德国左翼媒体旗帜的《明镜》周刊,也对此默不作声。一切如此平静,平静得近乎被遗忘。  辛德勒伟大吗?毋庸置疑。他以企业家的身份,在“二战”期间保护1200多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戮。最令人折服的是,300多名已押送到“死亡陷阱”奥斯威辛集中营的犹太妇女,竟然被他安然赎救回来。美国犹太裔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拍摄的鸿篇巨制《辛德勒名单》,让全球观众为之动容。然而,影片上映之后却陷入一场激烈的争论,引发者竟然是奥斯威辛的幸存者。他们批判影片过于美化辛德勒,旨在把辛德勒塑造成为一个道德化身、英雄典型,而有意忽略这段历史事件之前与之后的辛德勒。  的确,富贾之子的辛德勒早年沉湎酒色,又在捷克斯洛伐克从事侦察活动,并且还为德国纳粹策划入侵波兰的行动,他还大发战争财,是当地有名的纳粹信徒。他也是一个典型的机会主义者,哪怕20岁时的那场婚姻也是出于对方的丰厚聘礼,并以此来挽救濒临破产的家族企业。但是,至今没人能够否定辛德勒从纳粹魔掌中拯救上千名犹太人的事实。  窃以为,只有国人才会对“高、大、全”式的人物钟情万分,才会为一个完美无瑕的英雄而锱铢必较甚或无原则地打造、粉饰、涂金。从国外对《辛德勒名单》以及辛德勒本人的争议中,不难看出,“高、大、全”其实是一种普适的心理需求,造神运动并无时空的界限。这种普适性既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道德诉求,更是人类对自身道德瑕疵和意志缺陷的心理过度补偿。  一个一生清白的人或许对身边的世态炎凉从来漠不关心,而一个堕落放纵之徒或许曾经对身陷绝境者搀扶过一把。英雄没有必要是完美无缺的,我们更没必要以神的标准来奢望他人。人类道德的亘古原则,一是无需极致,二是必须践行。认识这一点,是对辛德勒的最为恰当的百年祭。(俞可)纳粹余孽蜕变成“德国良心”-中国青年报
09版:冰点周刊
新闻排行榜 热点新闻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 & 往期回顾 & && &&&
纳粹余孽蜕变成“德国良心”
本报记者 高珮莙 黄昉苨
中国青年报
&&&&1月31日,柏林还是没下雪,这成了德国前总统里夏德·冯·魏茨泽克永远的遗憾。德国总统府在这一天发布消息,魏茨泽克在当天去世。
&&&&去世前,这位94岁的老人除了依然兴致勃勃地忙着政治和人道主义事务,还跟德国《明镜》周刊记者哈德·斯波尔念叨“已经好几年没能去滑雪了”,“自己腿不行了”。
&&&&但这并不妨碍魏茨泽克一如既往地“站”在德国乃至欧洲人的心目中,被赞扬并被怀念。
&&&&“作为德国20世纪动荡历史的见证者,他站在全世界面前,帮助德国走向民主世界的中心。”德国总统高克当天在声明中说。
&&&&法国总统奥朗德则称,“魏茨泽克因他的个人历史、政治活动和面对自己国家历史的立场,而拥有了个性”。这位首个反思二战的德国总统的离世,令他“和德国人民一样悲痛”。
&&&&“无论年轻还是年老,我们必须接受过去并为其负责。德国人必须正视事实——不粉饰,不扭曲。”
&&&&在斯波尔的记忆中,前总统魏茨泽克有趣、迷人、喜欢自嘲。更多的德国人对这位前总统最深刻的印象,则远比斯波尔要严肃庄重,仿佛时间还定格在30年前。
&&&&日,在纪念二战结束40周年特殊仪式上,头发花白的总统魏茨泽克身穿昂贵的西装,身姿笔挺地用粗哑的声音开始演讲。
&&&&“无论是否有罪,无论年轻还是年老,我们必须接受过去并为其负责。德国人必须正视事实——不粉饰,不扭曲。没有记忆就没有和解。”
&&&&在演讲中,国家元首魏茨泽克代表德国首次直面了黑暗的过去,并第一次将二战结束定义为摆脱非人道独裁统治的“解放日”,而不是“投降、被驱逐和失去自由”。
&&&&当总统说出这些话时,图宾根市的艾伦·诺斯纳格尔正在看电视直播。他当时还是年轻学生,见证了这里程碑式的一幕后,他先是震惊得说不出话来,继而又松了一口气。
&&&&“这是真正的解放。”年轻人当时想。
&&&&时至今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仍认为,这是魏茨泽克“一生中最好的演讲”,并且这次演讲给了德国总统魏茨泽克“远远超出德国边界的政治权威”。
&&&&事实也的确如此。
&&&&日,以色列总统哈伊姆·赫尔佐格带着整个仪仗队,在机场欢迎的外宾不是别人,正是前不久发表完演讲的魏茨泽克。他将魏茨泽克在5个月前的演讲,称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文本之一”。
&&&&以色列总统还带来了他的部长们,其中很多来自右翼政党利库德集团,包括曾经拒绝迎接德国领导人的外交部长伊扎克·沙米尔。此刻,他们排成队与魏茨泽克握手。
&&&&“过去无法被抹去,我们越开放地面对真相,就能越自由地迎接今天的挑战。”德国总统在机场对以色列人说。
&&&&次年,魏茨泽克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在英国国会的上下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了演说,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德国人。
&&&&“魏茨泽克总统发出了现代德国最勇敢、最坦率的声音。他的责任意识正是他最值得尊敬的地方。”国际社会当时这样评价一位德国总统,是因为清楚他所处的内外环境。
&&&&当时,疲惫、焦虑和绝望仍在整个西德蔓延。大多数人相信,军队40年前无条件投降,把德国人的命运交到了敌人手中。他们正在为祖国承受痛苦。老一辈人反复提及在二战中遭受的苦难,年轻人则声称对大屠杀一无所知,甚至埋怨上一代人没能给他们体面的生活。
&&&&回首历史,他们只能看到黑暗深渊,未来则是一片不确定的茫然。没有人知道,废墟之上新的开始有什么意义。迎合这种思潮,西德一些历史学家将纳粹屠杀与柬埔寨的波尔布特革命和斯大林的清洗运动相提并论,极力为德国在二战中扮演的角色开脱,引起巨大争论。数以百万计的前纳粹分子和他们的支持者还活着,活跃在社会的各个角落。
&&&&在国外,奥地利总统库尔特·瓦尔德海姆在纳粹时代的历史问题,当时在国际上引发巨大争议。
&&&&但纳粹后人魏茨泽克,毅然决定以总统身份,突破禁忌,向德国人最深的心理防线提出质疑,试图理清德国人对那段历史的复杂感情,防止“历史的黑暗篇章消失,变成一段无关紧要的插曲”。
&&&&“当一个背负历史罪责的民族没有勇气正视历史,完成自我否定,就无法完成自我救赎。”
&&&&魏茨泽克18岁时走上前线,曾在纳粹军中获得铁十字勋章。他的父亲是纳粹德国的外交官,后来做了驻梵蒂冈大使。他的哥哥是著名物理学家,试图为纳粹政权制造原子弹。在纽伦堡审判中,魏茨泽克曾为自己被判“反人类罪”的父亲辩护,也与1944年7月密谋暗杀希特勒的德国军人关系密切,还曾亲手埋葬在战争中被一颗子弹穿喉而过的兄弟。
&&&&“我不必告诉你,那是种什么样的感觉。”1987年,已经当了3年西德总统的魏茨泽克,这样向《明镜》周刊回忆当年的经历。事实上,纳粹余孽的身份和德国士兵的“历史污点”,曾不止一次地给他带来困扰。
&&&&“和清白无辜一样,罪恶感始终是个人问题。”在魏茨泽克看来,所谓的罪恶或清白都只是个人之事,与国家无关。或许正是这种“四两拨千斤”的巧妙,让战后焦虑的德国人轻易原谅并接受了他的直言不讳。
&&&&很多人认为,魏茨泽克这样做需要“惊人的勇气”。而他呈现出的一种独特的诚实、坦率,也让他得到了德国人的普遍欢迎,特别是那些一回顾历史就会轻易被激怒的年轻人。
&&&&当时真正打动年轻人诺斯纳格尔的,是魏茨泽克对不同群体的“真诚的同情”:大屠杀的受害者、女人、德国士兵,以及被驱逐的犹太人。
&&&&年轻人看得出,这位举止端庄、谈吐优雅的老人,演讲时并非在夸夸其谈,而是努力压抑悲伤,极力保持公开场合应有的冷静和严肃。在年轻人眼里,总统魏茨泽克那一刻不仅仅是政治家,更是消除块垒、抒发胸臆的亲历者。
&&&&堪称平地惊雷的“解放日”演说发表后,总统府的电话几乎被打爆,表达赞扬祝贺的书信、电报如雪片般飞来。一年后,这篇演讲被编印成册,发行量高达250万册,并被译成21种文字出版。
&&&&魏茨泽克手中的荷兰译本是荷兰克劳斯亲王所赠。亲王原为德国贵族,二战中曾在占领荷兰的德军中服役。当他与荷兰大公主成婚时,婚事招致荷兰民众不满。不少人在婚礼当天游行,手举“克劳斯滚出荷兰”标语。此刻,他称终于敢直面自己的德国出身了。
&&&&在魏茨泽克离世第二天,当年的西德外交部长在德国ARD电视台回忆,“无论我走到哪里,都能看到人们在讨论它。”
&&&&这次演讲,也让捷克作家瓦茨拉夫·哈维尔成了魏茨泽克的粉丝。他在1990年成为捷克总统后,两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在纳粹占领布拉格的51周年纪念日,重启两国关系。
&&&&在10个小时的国事访问中,&正式会谈结束后,两人从城堡漫步走向布拉格著名的查尔斯桥,走过鹅卵石铺就的聂鲁达街时,他们在“Two&Suns”酒吧门前停了下来,点了两杯淡啤酒同饮。
&&&&“日,一个穿着高筒靴的疯子闯入这座城堡,向全世界宣布暴力征服自由和人类尊严。那是我们第一次尝到民主突然中断的苦涩。战争爆发的信使,粗鲁、谎言、骄横、邪恶、残忍和不公的信使,以及一大群凶手闯入了这个国家。”哈维尔说,“而当捷克斯洛伐克开始再次尝试民主,弗拉季斯拉夫城堡迎来了另一位客人:德国民主的使者,和平、真理、人性的使者。他带来了新的声音——暴力无法战胜自由,谎言无法掩盖真理,邪恶不能吞噬生命。”
&&&&受到捷克斯洛伐克人和外国游客热烈欢迎的魏茨泽克,则现场回应,“我们每个人都懂得这和平的一步有多么深刻的象征意义”。
&&&&当时,在这位德国总统看来,德国人需要与之达成和解的除了深受其害的他国,还有自己。
&&&&“当一个背负历史罪责的民族没有勇气正视历史,完成自我否定,就无法完成自我救赎。”魏茨泽克在演讲中说。而他对自己罪行的坦白,也被认为“在全世界都近乎独一无二”。
&&&&德国外交部长史泰因迈尔在悼念魏茨泽克时,形容他为“杰出而勇敢的政治家”,并认为他教导了人们“学会如何一起生活而不是相互对抗,这一课来自我们的历史教训,警钟长鸣”。
&&&&“只有这样,我们尚未出生的后代才能建立可靠持久的关系,在同一个世界里彼此相处、生活下去。”
&&&&魏茨泽克去世后,波兰发行量最大的《选举报》将他评价为“波兰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朋友”。“他断然拒绝了纳粹主义。终其一生,他都在试图纠正同胞对邻国犯下的错误。”
&&&&“我们必须记住,魏茨泽克是一个著名纳粹的儿子。然而,波兰领导人赞美他敢于否定自己的过去。”波兰国际广播公司副主编拉法尔告诉“德国之声”电台。
&&&&波兰总统顾问则提醒人们:“魏茨泽克来自战争对立面,却是德波和解最伟大的支持者之一,这非常重要。”
&&&&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当年回访德国时,魏茨泽克说:“你的同胞想到他们的总统代表以色列人民访问德国会有矛盾的感觉,我想我们能够理解。”
&&&&德国总统在出访以色列时,曾体会这种感觉。他告诉客人,“我们必须对彼此诚实,这意味着首先得对我们自己过去的历史诚实。只有这样,我们尚未出生的后代才能建立可靠持久的关系,在同一个世界里彼此相处、生活下去。”
&&&&《华尔街日报》在回顾魏茨泽克的一生时称:“他赋予礼仪性的总统职位以道德高度,也重塑了德国人自视和观史的方式。”
&&&&1994年,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首映式,魏茨泽克和时任以色列驻德大使一起出席了活动。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意识到历史的丰富性和负担。”他曾说。
&&&&同年,魏茨泽克卸任总统,但他并没有停下脚步,仍然非常活跃地试图改善德国与其他东欧国家的关系。2003年起,他成为德国联邦宪法法院院长于塔·琳巴赫所领导的一个顾问委员会的成员。这一委员会致力于归还在纳粹时期受迫害被没收的财产,尤其是犹太人的财产。
&&&&“他在战争与暴力中的经历引导他参与建立起一个和平、团结的欧洲。”德国总统高克在声明中,这样评价他的前辈。
&&&&魏茨泽克的和平目光不仅打量着欧洲。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夕,德国媒体报道,魏茨泽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应该抵制北京奥运会”,“奥运会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举行,是对所有人的考验”,“尽管中国还有一些问题,但中国人日渐增强的自信是他们发展的原动力。”
&&&&进入90岁后,魏茨泽克在政治和社会问题上的热情依旧没有慢下来的迹象,在人道主义活动中更加活跃。
&&&&“年轻人不能为过去负责,但他们有义务记住并理解它。”他说,“我们所有人,不管年轻还是年老,必须接受过去。几代人必须互相帮助去理解,为什么历史对维持记忆至关重要。”
&&&&这位在斯波尔眼中“从头到脚都是个贵族”的老人,对探索人性有种异乎寻常的兴趣。
&&&&只是他对人性和历史的“前卫”思考,并非所有德国人都能接受。在那次令他名垂青史的演讲之后,有人将新的开始视为值得感恩的礼物,也有人为幻想破碎感到痛苦。只有魏茨泽克依旧如故。
&&&&“(当年的演讲)我一个字都不会收回。”在将总统职位移交给继任者的告别演说中,魏茨泽克强调。
&&&&他的确可以如此自信。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得知魏茨泽克逝世后声明,他1985年激动人心的演讲是“德国认识自我必要和正确的声明”。这个德国乃至欧洲目前最有权势的女人同时指出,魏茨泽克在年间的作为,“为德国总统如何行使职权树立了新的标准”。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辛德勒名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