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1月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以解密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令颁布《学校系统改革案》, 对该宗旨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题库系统分析,
试题“(13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90...”,相似的试题还有: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重温历史上的教育改革,也许能从中获得一些教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的文件——《学制》。《学制序文》中说:“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止,以遂其生者,此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而修身,开智、增长才艺又非学不可。故有学校之设立”。同时指出改革教育的目标是“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政府将全国划分成学区,设置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1890年10月,日本明治天皇签署颁布了《教育敕语》。——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材料二:1901年清末新政伊始,清廷就启用管学大臣张百熙着手学制制定工作。1902年8月,清政府正式公布中国近代第一部学校系统章程《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完备的现代学制。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培养目标、修业年限、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及相互衔接的关系,其主要内容多参照日本学制。1904年1月,清廷再次颁布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其中强调,“至于立学宗旨,勿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沦(注: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刘翔《论明治维新对清末学制改革的影响》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明治维新的教育改革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综合以上材料,比较明治维新、清末新政中两国教育改革的相似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1903年7月清政府命张百熙、荣禄、张之洞拟订学堂章程,于l904年1月公布,即《奏定学堂章程》,是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该学制规定学堂的立学宗旨是:“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摘编自徐惟诚著《中国大百科全书》材料二
1922年11月,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以大总统令颁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中规定的学制系统,称新学制,因为该年是壬戌年,又称“壬戌学制”。此改革案由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提出。《学校系统改革案》列有七条标准: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挥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1)根据材料一,概述“癸卯学制”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壬戌学制”颁布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壬戌学制”的进步性。(不得摘抄原文)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的文件——《学制》。《学制序文》中说:“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止,以遂其生者,此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而修身,开智、增长才艺又非学不可。故有学校之设立”。同时指出改革教育的目标是“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政府将全国划分成学区,设置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1890年10月,日本明治天皇签署颁布了《教育敕语》。——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材料二&&1901年清末新政伊始,清廷就启用管学大臣张百熙着手学制制定工作。1902年8月,清政府正式公布中国近代第一部学校系统章程《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完备的现代学制。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培养目标、修业年限、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及相互衔接的关系,其主要内容多参照日本学制。1904年1月,清廷再次颁布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其中强调,“至于立学宗旨,勿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沦(注: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刘翔《论明治维新对清末学制改革的影响》(1)根据以上材料,比较近代中日两国教育改革的相似之处。(6分)(2)综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日两国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8分)我国于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统称?_好搜问答
学制,最终于1922年颁布了"壬戌学制",这是在总结民国以来学校发展的经验教训,借鉴西方国家学校教育体制基础上制定的,因而是一个较为成熟的现代学校系统,在我国通行了数... - 1个回答 - 提问时间: 你的统称是什么意思?可否说的具体一些?
1922年11月,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以大总统令颁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中规定的学制系统。为区别于壬子癸丑学制,又称新学制。
- 1个回答 - 提问时间: 中国现代学制的演进:1904年,清政府颁布"壬寅?癸卯"学制,使中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1922年施行"壬戌"学制,或称"六三三"学制、"新学制",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文革"... &
- 1个回答 - 提问时间:
1922年,北京政府颁布&壬戌学制&。该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依旧...
另一次是文化大革命,我国学制出现灾难性的破坏。一是任意缩短学制,二是大砍各种中... &
- 1个回答 - 提问时间: 最为出名和重要的就是民国时期的壬戌学制。
1922年11月,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以大总统令颁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中规定的学制系统。为区别于壬子癸丑学制,又称新学制。... - 1个回答 - 提问时间: 最为出名和重要的就是民国时期的壬戌学制。1922年11月,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以大总统令颁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中规定的学制系统。为区别于壬子癸丑学制,又称新学制。此... &
- 1个回答 - 提问时间:
2 清末的语文教材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了我国第一套小... 学制系统草案稍加修正,即于11月公布《学校系统改革案》(即"壬戌学制")。该学制规定... &
- 1个回答 - 提问时间: 因颁布之年是1922年,是旧历壬戌年,故称为壬戌学制或1922年学制。该学制是实施时间... 颁布的两个学制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打破了以往学习日本学习的传统,从我国社会经济... - 1个回答 - 提问时间: 卯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学制主... 1922年11月,以大总统令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即1922年的"新学制",或称壬戌学制... &
- 1个回答 - 提问时间: 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影响最深远的1922年制定的"壬戌学制"至今仍然在台湾贯彻实施。
... 会后由国务院颁布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会议明确指出我国教育今后发展的两个... &
- 1个回答 - 提问时间: 12014届浙江省高三上学期期始考历史试卷(解析版)_满分5_满分网
当前位置: >
> 试卷信息
2014届浙江省高三上学期期始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1.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据此,与下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
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
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
2. 难度:简单
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郡县制的出现&&&&&&&&&&&&&&&&&&&
B.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
C.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D.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破坏
3. 难度:简单
康熙三十年(1691年),“多伦会盟”举行。康熙帝在会上答应了喀尔喀蒙古贵族的请求,除保留其原来汗号外,对旧有的济农、诺颜等名号,一律改为清王朝的亲王、郡王、贝勒等封爵。其目的包括
①解决平定三藩之乱的后顾之忧&&&&&&&&&&&&&&&&&&
②政治上进一步孤立噶尔丹势力
③加强内外蒙古和清中央政府联系&&&&&&&&&&&&&&&&
④防止俄军入侵尼布楚和雅克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 难度:简单
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
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
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5. 难度:简单
史载明代内阁“掌献体可否,率陈规海,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清代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屈指,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这说明两者都
①协助皇帝处理国政&&&&&&&&&&&&&&&&
②代行丞相职权,正式统率六部
③防止大臣专权,强化君主专制&&&&&&
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6. 难度:中等
历史学家樊树志认为,宋朝无论在经济、科技、文化各个领域,都是繁荣与创造的黄金时代。下列属于宋朝时期“创造”的是&
①改革选官制度,破除大族垄断官场局面& ②抗衡佛老思想,建立和完善理学
③放宽设“市”,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监管 ④创制活字印刷术,推进文化传播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 难度:简单
下图中方框所示地区有关历史表述正确的是
A.秦朝开辟五尺道,纳入统一政权版图&&
B.与唐朝和亲后正式纳入中央政权
C.元朝时归属中书省管辖&&&&&&&&&&&&&&
D.清朝册封活佛以分而治之
8. 难度:简单
《南京条约》第五条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这一规定
A.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B.事实上宣告了闭关政策的破产&
C.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海关&&&&&&&&&&&&&
D.有利于广州成为全国贸易中心
9. 难度:中等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关节点&&
&&&&& B.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
C.救国是当时多个新兴力量的共识&&&&&&&
D.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
10.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话语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三种:
将中国近代史看作
①“冲击—反应”模式
是在西方的冲击下开始近代化进程的历史
②“侵略—革命”模式
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起而反抗的革命史
③“早期启蒙”模式
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和具有近代人文主义性质的启蒙思潮发生与发展的历史
其中话语模式存在根本对立的是
A.①和③&&&&&&&
B.①和②&&&&&&&
C.②和③&&&&&&&
D.①和②③
11. 难度:简单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斗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终究没有倒下,其首要因素是&&
A.民主人士的从中斡旋&&&&&&&&&&&
&&&B.共产党的努力工作
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2. 难度:简单
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13. 难度:中等
1941年2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这表明当时美国
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
B.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
C.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
D.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
14. 难度:简单
下面日记最可能写于&&&&&&&&&&&&&&&&&&&&&&&&&&&&&
A.1861年B.1895年C.1907年D.1913年
15. 难度:简单
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左”倾错误的表现有
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
B.坚持国民革命路线
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16. 难度:中等
&“工厂死在接收上, 鸟窠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 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在水面上。……,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A.国民大革命时期&&&&&&&&&&&&&&&&&&&&
&&&&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17. 难度:简单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在高校中所占的比重,由1949年的23.9%降至1952年的10.9%。一大批历史悠久的优秀的综合性大学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地位,被改为工科院校。这种调整
A.是对旧教育所进行的彻底改造&&&&&&
B.体现了向工农及其子女“开门”的教育政策
C.适应工业化建设对人才之需求&&&&&&
D.形成了学科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高等教育体系
18. 难度:中等
毛泽东提出:“有必要在我国人民中,首先是在干部中,进行解释,引导人们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并且懂得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这种矛盾。”这一主张提出的背景是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B.“左”倾错误思想的发展
C.“大跃进”运动的全面推进 &&&&&&&&D.“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19. 难度:简单
以下是新中国一位普通农民的日记。按相关记录的事件先后排序应该是
①生产队在我家门口召开社员会,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
②当看到合作社成员名单有自己时,禁不住热泪满面&
③回家后,看见村里一下子已大变样,成了红卫兵的世界
④家里的锅都归了公社,说是要炼钢铁
A.①②④③&&&&&&&&&&&&&&&&&&&&& B.②③④①&&&&&&&&&&&&&&&&&&&&&&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20. 难度:简单
《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这种“新的社会组织”出现的根源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B.“左”倾思想的指导
C.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D.农村生产关系发生变革
21. 难度:中等
图片反映一定时期的历史现象,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农村产生过很大影响,其相同之处是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好
A.都以过渡时期总路线为指导
B.都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C.都调动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D.都提高了农村经济的公有化程度
22. 难度:简单
人口的变化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策、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下图是年中国城镇人口变化趋势图。其中影响图中C点到D点城镇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贯彻
B.“文化大革命”大动乱的影响
C.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影响
D.改革开放的影响
23. 难度:中等
&“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邓小平发表上述讲话的主要历史背景是当时我国
A.开始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
B.官僚主义和腐败问题凸显
C.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
D.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4. 难度:中等
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中记载:“……这份文件(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紧接
着一连串好消息之后推出的。因此,洋溢着对未来成功的自信。这些好消息有:创纪录的粮食产量
(407亿吨),前所未有的外汇储备(200亿美元),中国运动员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出乎意料的良
好表现(32块金、银、铜牌)。……”以下也属于这一年的“好消息”是:
①海南建省&&&&&&&&&&&&&&&&&&&&&&&&&&
&②中英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③中国将沿海十四个港口城市对外开放&&
&④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综合题
25. 难度:中等
(17分)与时俱进、变革创新的民族精神造就了生生不息、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周时期(公元前771-256年),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伴随着经济变革而来的是重大的政治变革……前面论述的混乱和改革深深的影响了中国思想家,迫使他们重新估价自己的传统,或将其抛弃,或使之适应过渡时期的需要。因而,东周时期是一个思想文化大变动、富有创造力的时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伴随着经济变革而来”发生了怎样的重大的政治变革?(2分)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限制君权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2)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层面概括当时中国思想家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因素。(2分)
材料三&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其立学宗旨是:“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以西学瀹(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到1922年11月,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以大总统令颁布《学校系统改革案》(“壬戌学制”),此改革案由全国教育联合会提出,《改革案》列有七条标准: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挥平民教育之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3)概括材料三中“癸卯学制”的特点。(2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壬戌学制”颁布的背景以及进步性。(不得摘抄原文)(9分)
26. 难度:中等
(23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袁伟时为何认为甲午战争中“没有赢家”?(6分)
材料二& 华盛顿会议诸条约构成的华盛顿体系标志着美日在远东角逐均势的形成,美国通过会议拆散了英日同盟,使“门户开放”原则在东亚在此得以遵循,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日本的扩张,改善了美国在东亚的战略地位。日本虽然吐出了一些既得利益,但也迫使美国在太平洋防御上做出了让步,同时列强也承认了日本在远东太平洋上的一些权益。
——马龙《论华盛顿体系下的美日和平与冲突》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日在华盛顿会议上各自获得的利益。(6分)
材料三& 《杀鸡儆猴图》是我国杰出漫画家张乐平的漫画作品(右图)。该漫画刊登于日《战时画刊》上。
(3)下图漫画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请概述其历史事实,并分析该事件对当时中国政局产生的影响。(7分)
材料四& 二战以后,日本在战败和被美军占领的特殊条件下,选择了一条作为“通商国家”而生存与发展的道路,形成了以“经济立国”为核心的国家战略。在外交上,战后日本实施的是“典型的小国外交”。……1983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发表了关于争当政治大国的言论,他在一次演说中说:“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分量,而且增加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
——金熙德《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背景、理念与论争》
(4)用一句话说明材料四中“典型的小国外交”的含义,并分析日本从“小国外交”转变为“大国战略”的原因。(4分)
27. 难度:中等
(12分)国家结构与民族问题是政治中的重大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省对于其内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负其整理统御之责;但于各省之上建设一中央政府,专管军事,外交,财政,则气息自联贯矣。此新政府之成立,不必改其历史上传来之组织,如现时各省本皆设一督或一抚以治理之,联邦办法亦复如是。但昔之督抚为君主任命,后此当由民间选举。即以本省人民,自为主人。形式仍旧,而精神改变,则效果不同矣。
——孙中山《与&巴黎日报&记者的谈话》(至23日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分析当时孙中山为什么主张在中国实行联邦制?(4分)
材料二& 以下材料选自《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二 中国政治经济现状与受压迫的劳苦群众
……至于蒙古、西藏、新疆等处则不然:这些地方不独在历史上为异种民族久远聚居的区域,而且在经济上与中国本部各省根本不同,因为中国本部的经济生活,已由小农业、手工业渐进于资本主义生产制的幼稚时代,而蒙古、西藏、新疆等处则还处在游牧的原始状态之中,以这些不同的经济生活的异种民族,而强其统一于中国本部还不能统一的武人政治之下,结果只有扩大军阀的地盘,阻碍蒙古等民族自决自治的进步,并且于本部人民没有丝毫利益。
三 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及其目前的奋斗
……(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四)蒙古、西藏、回疆三部实行自治,成为民主自治邦;
(五)用自由联邦制,统一中国本部、蒙古、西藏、回疆,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共主张民族自决自治的原因。材料三中的联邦制与材料一相比有何不同?(8分)
(3)后来中共的民族政策有何变化?试举两例说明。(6分)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公共课《教育学》教育与教育学
本章学习要求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国八大总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