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对历史学科网,史实,史才的编排顺序

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题题库
本试题来自:(2014年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题,)问答题谈谈你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看法。正确答案:汉初,由于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统治阶级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恢复生产,稳定封建统治…… 或者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简答题:()西域都护答案:有,答案解析:有,简答题:()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汉自孝武表章《六经》之后,师儒虽盛,而大义未明,故新莽居摄,颂德献符者遍于天下。光武帝有鉴于此,故尊崇节义,敦厉名实,所举用者莫非经明行修之人,而风俗为之一变。至其未造,朝政昏浊,国事日非,而党锢之流、独行之辈,依仁蹈义,舍命不渝,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三代以下,风俗之美,无尚于东京者!故范晔之论,以为桓、灵之间,君道秕僻,朝纲日陵,国隙屡启,自中智以下,靡不审其崩离,而权强之臣息其窥盗之谋,豪俊之夫屈于鄙生之议。所以倾而未颓、决而未溃,皆仁人君子心力之为。可谓知言者矣。使后代之主循而弗革,即流风至今,亦何不可,而孟德既有冀州,崇奖跅弛之士。
——《日知录》卷十三《两汉风俗》
及汉祖杖敛,武夫勃兴,宪令宽赊,文礼简阔,绪余四豪之烈,人怀陵上之心,轻死重气,怨惠必仇,令行私庭,权移匹庶,任侠之方,成其俗矣。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守文之徒,盛于时矣。至王莽专伪,终于篡国,忠义之流,耻见缨绋,遂乃荣华丘壑,甘足枯槁。虽中兴在运,汉德重开,而保身怀方,弥相慕袭,去就之节,重于时矣。逮桓、灵之间,主荒政缪,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嫜直之风,于斯行矣。夫上好则下必甚,矫枉故直必过,其理然矣。
——《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列传》
请对东汉的党锢之祸进行评价。答案:有,
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题最新试卷
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题热门试卷高考急用!有没有不管中国和世界,全部混在一起,把时间按顺序排列下来的历史大事年表,从古代到近现代?_百度知道
高考急用!有没有不管中国和世界,全部混在一起,把时间按顺序排列下来的历史大事年表,从古代到近现代?
如题。本人高三!
提问者采纳
护国运动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订三大战役;百团大战 1940
1944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中共七大召开,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文化运动兴起;二十一条" “双百”方针提出; 1978 中美正式建交 1979 设立四大经济特区;
朝鲜战争《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 1918 五四运动 1919 中共一大;东盟成立 1969 互联网在美国诞生成功发射“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 1970 重返联合国;十月革命胜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人民政协会议召开;《论十大关系》三大改造完成,世界现代史开端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秋收起义;《北京条约》签订 1860 曾国藩创办第一家官办军企安庆内军械所 1861
1866 德国人西门子研制成功发电机 1868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70 普法战争;抗美援朝开始 1950 西藏和平解放 1951 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本茨发明汽车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签订; 1956 “大跃进”运动;重庆谈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找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1927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九一八事变,社会主义制度确立.1香港回归;公车上书 1895 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平津
七届二中全会召开(西柏坡).12,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2 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1983 中英签署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807 美国富尔顿制成汽船 1814 英国史蒂芬孙发明火车;
1924 孙中山逝世 1925 苏联斯大林开始推行工业化方针北伐战争开始 1926 英国贝尔德发明电视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乒乓外交;新中国成立;,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2 袁隆平成功研制出杂交水稻 197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1946 美国发明电脑;田中角荣访华;邓小平全面整顿国民经济 1975 邓小平复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 1984 国务院决定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5 戈尔巴乔夫上台进行经济改革中葡签署澳门问题联合声明;国民革命运动失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4 参加万隆会议;中共发动南昌起义;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 1965 十年“文化大革命”
1967 欧共体成立,八七会议(汉口);重庆谈判;周恩来调整国民经济;《渔光曲》在国际上获奖 1935
1936 斯大林模式形成西安事变 1936,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宣告成立;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1915
1917 俄国二月革命.10 遵义会议;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871 德意志帝国建立1488 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1492 哥伦布在西班牙支持下发现美洲 1498 葡萄牙人达•德国分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厦门 1980 中共十二大;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通过《共同纲领》;一二九运动;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定军山》-中国电影开始起步;中共十五大 1997 亚洲金融危机;淞沪会战,确立君主立宪制 1721 英国责任制内阁逐渐形成 1765 珍妮纺纱机发明;欧元正式问世;马歇尔计划;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淮海,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中共八大召开;路德揭开宗教改革运动序幕
麦哲伦在西班牙支持下进行环球航行葡萄牙侵占澳门 1553 荷兰侵占台湾 1624
1640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郑成功收复台湾 1662 清设立台湾府.20澳门回归 1999 科索沃战争爆发(北约袭击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标志美国建国 1782 瓦特改良蒸汽机 1787 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 1789 法国大革命爆发,标志中共成立 1921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中共二大;恢复高考 1977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伽马发现到印度的新航路 1517 马丁&#8226:辽沈.10-1936,《双十协定》签订 1945 联合国成立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实行&quot,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始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 1905 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武昌起义 1911.10 中华民国成立; 1875 法国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971 尼克松访华;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全民族抗战开始,揭开工业革命序幕 1776 《独立宣言》发表;意大利马可尼发明无线电通讯戊戌变法 1898 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 德国普朗克提出量子理论《辛丑条约》签订 1901
1903 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中国同盟会成立、汕头;抗战胜利,国民政府覆亡.lO,东北三省沦陷 1931
1933 罗斯福就任总统,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巴黎公社;培养克隆羊“多利”成功12;南京大屠杀 1937
第二次世界大战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法兰西第二帝国覆亡,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1922 苏联成立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红军长征 1934,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1953 三大改造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清帝退位; 1832 英国议会进行选举改革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1839 鸦片战争爆发 1840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842
1848 《共产党宣言》发表;新政"渡江战役;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九二共识” 1992 签署《欧洲联盟条约》 1993 欧盟成立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1994 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1995 WTO成立7.12 七七事变;中国加入WTO 2001 美国911事件“神舟五号”发射;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国民革命运动兴起;中共十四大;与苏联建交 1949 北约组织成立;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1947 杜鲁门主义出台:深圳;中共十三大 1987 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1988
1989 东欧剧变、珠海;开放14个沿海城市;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 1990 两德统一 1991 苏联解体
美国经济持续增长-“新经济的胜利”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955 华约成立,隶属福建省 1684
1687 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688 英国光荣革命 1689 英国颁布《权利法案》,标志共和政体最终确立 1876 美国贝尔发明电话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 1877 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建成 1881
1886 德国卡尔&#8226,马克思主义诞生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签订 1858 洪仁玕《资政新篇》 1859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三年经济困难
调整经济八字方针提出 1960
1961 不结盟运动形成 1962 古巴导弹危机成功研制原子弹 1964 西藏自治区成立;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民国元年) 二次革命 1913
第一次世界大战袁接受"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提问者评价
非常感谢,这就是我要的!
其他类似问题
文化大革命&quot.俄国农奴制改革
8、效度、合理的解读
2.近代欧洲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
(1)宪章运动
(2)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
选考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欧洲的宗教改革
6、百家争鸣&quot.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共产党宣言》
(2)巴黎公社
6.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
(1)法国大革命
(2)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5、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4、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文学的主要成就
(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因此;亚洲觉醒&quot.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事实、准确。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考核目标与要求
1.梭伦改革
2,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以下是高考历史大纲.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 &quot.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3)法国共和制、罗马
1,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可以解决您的问题;重农抑商&quot.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quot。
·运用批判、智;三个代表&quot.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理解材料;的理论与实践
2、解决问题的能力、詹天佑、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工业革命
3.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
2.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1)《独立宣言》
(2)《人权宣言》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德;
(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实验省区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
4,确定选考的模块和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
一、李四光
(2)牛顿.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交通、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二、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体全面衡量.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1)康有为;的先驱
5,择优录取;政策.杰出的科学家
(1)李时珍.无产阶级革命家
(1)马克思.思想解放的潮流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比较.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3,高考应具有较高和信度;斯大林模式&quot.戊戌变法
选考二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并做出正确的阐释.北魏孝文帝改革
(3)教育事业的发展
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
1,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启蒙运动
2、通讯工具的进步
(3)大众传媒的发展
5; 重要思想
6,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3;海禁&quot.新航路的开辟.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一国两制&quot.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东西方的先哲
(2)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3.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1)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 &quot.&quot.现代科学技术
(1)相对论和量子论
(2)现代信息技术
6.论证和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王安石变法
5.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辛亥革命
(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4)新民主主义革命
(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2.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quot.17世纪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斗争
(1)大抗议书
1;和&quot.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1)克伦威尔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5) &quot.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2)毛泽东思想
(3)邓小平理论
(4) &quot.古代希腊:55
来源、恩格斯
(3)毛泽东.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5.明治维新
9:2010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历史 日 16.商鞅变法
3;百花齐放.近代科学技术
(1)经典力学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1.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7、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2)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3)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2.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3.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启蒙运动
2;和&quot.商鞅变法
3.俄国农奴制改革
8.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2.杰出的科学家
(1)李时珍.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7.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文学的主要成就
(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三个代表&quot.近代欧洲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
(1)宪章运动
(2)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
选考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quot.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quot.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1)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 &quot.现代科学技术
(1)相对论和量子论
(2)现代信息技术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4、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工业革命
3.戊戌变法
选考二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明治维新
9、詹天佑;文化大革命&quot、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百花齐放、李四光
(2)牛顿.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2)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3)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6;斯大林模式&quot、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罗马
1.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 &quot.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辛亥革命
(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4)新民主主义革命
(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2.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1)《独立宣言》
(2)《人权宣言》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毛泽东.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
(1)法国大革命
(2)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5.无产阶级革命家
(1)马克思;的理论与实践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4.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1)康有为.王安石变法
5.17世纪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斗争
(1)大抗议书
3.古代希腊;
(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5.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1)克伦威尔
4、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
2.新航路的开辟.北魏孝文帝改革
4.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3)法国共和制; 重要思想
6.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交通.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2)毛泽东思想
(3)邓小平理论
(4) &亚洲觉醒&quot.欧洲的宗教改革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5) &quot.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共产党宣言》
(2)巴黎公社
5.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
2.近代科学技术
(1)经典力学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1;一国两制&海禁&重农抑商&quot、百家争鸣&方针
(3)教育事业的发展
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
1.东西方的先哲
(2)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3.思想解放的潮流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政策、邓小平
6、通讯工具的进步
(3)大众传媒的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根据材料并结合上面的问题,谈谈你对历史分期的认识38.(28分)历史分期是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特点及规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_百度作业帮
根据材料并结合上面的问题,谈谈你对历史分期的认识38.(28分)历史分期是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特点及规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
38.(28分)历史分期是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特点及规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发表文章将其限定在年之间.此后,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但范文澜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年的整个时期.——据张海鹏《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1949年为界》4)评分说明:按以下三个层次给分,本问总分4分.第一层次:能作出简单、表面的认识(1分) 第二层次:能对历史分期背后的信息进行分析(2分) 第三层次:能作出恰当的、概括性的评述(1分)怎么按照评分规则写出满分的答案阿 给个例子可以吗?
两个观点都有一定合理性.前者是把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划分依据,后者是从社会性质发生改变进行划分的.前者突出了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引下,在中共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彻底地胜利.后者突出的是社会性质发生根本的改变,而不管中间过程,不能反映科学指导思想与其他方法的不同,更不能反映中共的英明和伟大.因此,我们还是应该按前者划分.(24分)辛亥革命已沉埃落定,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却众说纷芸。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以后,国共两党都有意识地加强了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国民党方面,把辛亥革命史纳入党史的编纂和研究,溢美之词居多;共产党方面,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分析了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新中国初建,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都给予充分肯定。随着“文革”的到来,辛亥革命的研究遭到了“文革史学”的摧残。经过拨乱反正,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总体上说,正面肯定辛亥革命历史地位的意见是主流。材料二: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以上材料均根据杨天树《辛亥革命评价的“百年之争”》整理(1)材料一反映了人们对辛亥革命的评价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0分)(2)20世纪50年代末,对辛亥革命的研究暂趋沉寂。简要分析原因。(4分)(3)请你根据材料二的观点,评价辛亥革命。(6分)(4)根据以上材料,谈谈应如何评价历史?并谈谈你对“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的看法。(4分)-乐乐题库
& 辛亥革命知识点 & “(24分)辛亥革命已沉埃落定,但人们对它...”习题详情
116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5.3%
(24分)辛亥革命已沉埃落定,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却众说纷芸。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以后,国共两党都有意识地加强了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国民党方面,把辛亥革命史纳入党史的编纂和研究,溢美之词居多;共产党方面,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分析了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新中国初建,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都给予充分肯定。随着“文革”的到来,辛亥革命的研究遭到了“文革史学”的摧残。经过拨乱反正,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总体上说,正面肯定辛亥革命历史地位的意见是主流。材料二: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以上材料均根据杨天树《辛亥革命评价的“百年之争”》整理(1)材料一反映了人们对辛亥革命的评价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0分)(2)20世纪50年代末,对辛亥革命的研究暂趋沉寂。简要分析原因。(4分)(3)请你根据材料二的观点,评价辛亥革命。(6分)(4)根据以上材料,谈谈应如何评价历史?并谈谈你对“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的看法。(4分)变化:肯定——否定——肯定;(答出一种变化给1分,满分2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4-广东省肇庆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24分)辛亥革命已沉埃落定,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却众说纷芸。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以后,国共两党都有意识地加强了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国民党方面,把辛亥革命史纳入党史的编纂和研究,溢...”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本题考查了不同时期不同政党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旨在考查学生从相应的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答题的能力。“变化”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20世纪30年代以后……国民党……(对)辛亥革命……溢美之词居多……共产党……分析了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新中国初建……对辛亥革命……给予充分肯定”“‘文革’的到来,辛亥革命的研究遭到了……摧残”“经过拨乱反正……正面肯定辛亥革命历史地位的意见是主流”作答;原因可从阶级立场、文革时期的“左”倾错误和新时期的拨乱反正等角度分析和作答。(2)本题考查了20世纪50年代末新中国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渐趋沉寂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知识答题的能力。注意题目中的时间限定:“20世纪50年代末”,可从此阶段“双百”方针遭到破坏和经济领域出现“左”倾错误等角度分析和作答。(3)本题考查了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旨在考查学生从相应的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答题的能力。首先应紧扣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提供了新的东西”,然后从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角度分析和作答。(4)本题考查了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属于开放性的探究题。旨在考查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表述自己思想观点的能力。“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主要有唯物史观和全面评价等方式;“看法”可结合第一小问的答案自由发挥,言之有理即可。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24分)辛亥革命已沉埃落定,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却众说纷芸。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以后,国共两党都有意识地加强了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国民党方面,把辛亥革命史纳入党史的编纂...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24分)辛亥革命已沉埃落定,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却众说纷芸。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以后,国共两党都有意识地加强了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国民党方面,把辛亥革命史纳入党史的编纂和研究,溢...”主要考察你对“辛亥革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与“(24分)辛亥革命已沉埃落定,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却众说纷芸。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以后,国共两党都有意识地加强了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国民党方面,把辛亥革命史纳入党史的编纂和研究,溢...”相似的题目:
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纪念。日,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成立,宣布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废除清朝宣统年号,改用黄帝纪元,宣统三年改为黄帝纪元4609年。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后,改用公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旦”,同时以民国国号开始纪年。革命派黄帝纪年的使用最能说明公元纪年不适用于中国辛亥革命不彻底弘扬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为了唤起民众对革命的支持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民国元年9 -12月预算,中央政府总收入2719万余元,总支出7009万余元……1913年4月北京政府与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借款总额2500万英镑,年息5厘,按84%实交,以关税和盐税为抵押47年偿清,本息共计英镑。(1)依据材料分析民国初年的财政状况及其影响。(6分)材料二& 20世纪30、40年代的一场侵略与反侵略战争是中华民族遭遇的严峻考验。(2)结合下图及历史知识,阐释日本侵华行为对中国近代工业的空前破坏。(6分)材料三& 年被称为走传统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3)概括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及形成原因。(8分)材料四&许多学者提出,应该以更加宽广的视野看对外开放,开放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建设领域。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顺应国际的发展潮流和国内改革的加快加深的需要,走向了对外开放水平的质的飞跃的新阶段。(4)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加大全方位开放力度的主要表现。(6分)&&&&
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叙述,正确的有①梭伦改革发生于公元前六世纪初期 ②“太祖”作为朱元璋的年号可以用来纪年③中华民族取得抗战胜利是在民国三十四年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是在农历甲午年①②①③②③③④
“(24分)辛亥革命已沉埃落定,但人们对它...”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24分)辛亥革命已沉埃落定,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却众说纷芸。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以后,国共两党都有意识地加强了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国民党方面,把辛亥革命史纳入党史的编纂和研究,溢美之词居多;共产党方面,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分析了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新中国初建,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都给予充分肯定。随着“文革”的到来,辛亥革命的研究遭到了“文革史学”的摧残。经过拨乱反正,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总体上说,正面肯定辛亥革命历史地位的意见是主流。材料二: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以上材料均根据杨天树《辛亥革命评价的“百年之争”》整理(1)材料一反映了人们对辛亥革命的评价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0分)(2)20世纪50年代末,对辛亥革命的研究暂趋沉寂。简要分析原因。(4分)(3)请你根据材料二的观点,评价辛亥革命。(6分)(4)根据以上材料,谈谈应如何评价历史?并谈谈你对“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的看法。(4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24分)辛亥革命已沉埃落定,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却众说纷芸。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以后,国共两党都有意识地加强了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国民党方面,把辛亥革命史纳入党史的编纂和研究,溢美之词居多;共产党方面,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分析了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新中国初建,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都给予充分肯定。随着“文革”的到来,辛亥革命的研究遭到了“文革史学”的摧残。经过拨乱反正,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总体上说,正面肯定辛亥革命历史地位的意见是主流。材料二: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以上材料均根据杨天树《辛亥革命评价的“百年之争”》整理(1)材料一反映了人们对辛亥革命的评价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0分)(2)20世纪50年代末,对辛亥革命的研究暂趋沉寂。简要分析原因。(4分)(3)请你根据材料二的观点,评价辛亥革命。(6分)(4)根据以上材料,谈谈应如何评价历史?并谈谈你对“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的看法。(4分)”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学历史学科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