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常识杨志性格,让他校场比武

水浒传 第9集 的全部讨论
(第9集还没有讨论,
关于第9集 · · · · · ·
李雪健 / 宁晓志 / 周野芒 / 臧金生
&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正说水浒人物之杨志篇
  评点水浒人物,青面兽杨志是不可或缺的,甚至于可以说,缺了对他的评点,就不完整。这是由于杨志身上也有“逼上梁山”的痕迹在。我说过,“逼上梁山”只适用于三个半人:林冲(高俅逼的)、鲁智深(高俅逼的)、杨志(蔡京逼的),那半个是武松(张都监逼的)。其他的梁山好汉都不适合:像卢俊义、秦明、朱仝等好汉甚至是因为梁山组织逼迫他们上山的。
  那么杨志被“逼”在哪里呢?就像他脸上那块青记一样,从头到脚都是被逼的。我们来看看他的简历:他本五侯老令公杨业之孙(至于哪一支不清楚),世袭军官出身,考得过武举人,自己在是殿司制使,属于皇帝直接管理的武官。王伦在应考就听说过青面兽的大名,梁中书到拜见老丈人,也和杨志有过一面之缘。足见他的官阶不小,有一定的人缘。
  后来徽宗听信“六贼”的话,盖万岁山,派人采办花石纲,杨志就是十位去负责押送花石纲的殿司制使之一。可偏偏杨志运气不好,在黄河里翻了船(估计他为了贪功劳,船只超载的可能性不小;也不排除有人恨花石纲剥削百姓,故意在他的船上做了手脚的可能),石头沉到黄河里,捞不出来,只捡回一条命。
  这个时候,杨志就成了国家的罪犯,一旦回京立即处死的。所以他也不敢回来,东躲西藏了好一段时间。遇上徽宗大赦,杨志被免罪,于是他的雄心又起,决定带了一担金银珠宝回枢密院打点,能够重新做官。
  主意不错,可惜官场也不是一帆风顺:杨志在进京的路上途经梁山泊,被林冲劫走了钱财——那相当于他的前程啊。于是杨志上前与林冲动手(对林冲来说,杨志是他的“投名状”),两个人都使朴刀,大战一场,王伦发现后,叫停了他们的比武。
  当下一叙,杨志原来还和王伦有着神交之缘。王伦为了能够有人制衡林冲,苦苦相劝杨志入伙。虽然王伦相劝杨志入伙别有私心,但是他那一番话还都正中要害:“小可兀自弃文就武,来此落草,制使又是有罪的人,虽经赦宥,难复前职;亦且高俅那厮见掌军权,他如何肯容你”?可惜杨志此时官迷,根本不愿意入伙,甚至表示“有个亲戚在”,“洒家空手也去走一遭”。
  既然认识,又敬重杨志是好汉,王伦和林冲自然都不能杀害杨志,于是办酒宴送行。杨志来到京城:费尽心机,好歹打通了底下的关节,就差高俅了。没想到这次高太尉却表示不行:公事公办,秉公执法,怒斥杨志后,驳回他的申请,表示死罪虽免,却不予复职。
  平心而论,高俅的处理没有什么不对的:甚至合法合情。既没有抓杨志入狱或者当堂斩杀他,也没有祸害他,同样也不曾给他复职,因为杨志到底是待罪之身。如今不抓你,但是官职你就得被罢免了。
  但是在杨志看来,自己受了委屈:心中痛恨不已,觉得“王伦劝俺,也见得是”,但是此时的杨志,却不肯将“父母遗体玷污了”,所以不愿意也不好意思老着脸皮回梁山入伙。
  在的客栈住了一些日子,盘缠花光了(那担金银珠宝大多数都孝敬了其他官吏们,少部分则需要支付在首都高昂的消费开支),这下子杨志遇到危机了。人还在,钱没了,这怎么办?还好杨志有着祖传的一口宝刀在,要是和林冲动武的时候他用了这口宝刀,估计林冲就不好收场了。这宝刀切金断玉,削铁如泥,能够卖点钱。杨志想的是,卖点钱支付了住宿费后,就此另投他处,或还乡为民了。
  可惜连这点想法都不能实现:在天桥卖刀的时候,忽然听到老百姓喊着“快走,大虫来也”。好好的皇城闹市里怎么会出现老虎?别说杨志不理解,看到这一段的都不理解。还好施耐庵老先生立即解说,是当地的一个泼皮,关于耍无赖的人,名唤牛二。这个人呢,你要说他罪大恶极,他不沾边;但是他打架放赖、寻衅滋事都有份,开封府治理了几次也治不了他。因为根据法律,即使牛二有案底在,也不能重判他,一来他从来罪不至死,连充军都挨不上,打不了打几十板子或者关几天。二来他的性子是块滚刀肉,你切不进去的。你打他板子,他不怕疼;你关他几天,还得供给他饭食。
  这样一个开封府都治理不了的无赖,一般老百姓更是拿他没办法,所以都怕他来寻衅。牛二由此也得了一个“没毛大虫”的绰号。牛二冒充自己是个“爷”,每天讹到一点钱,就喝得半醉,在街上找人闹事。
  杨志不幸遇到了他。牛二见到杨志在卖这口刀,就拦下来问价。杨志虽然知道这是个无赖汉,也见到他“黑凛凛一条大汉,吃得半醉,一步一颠撞将来”,不怀好意在。但是没必要得罪他,所以把报价告诉他:三千贯钱。折合一千五百两银子。
  牛二一听就火了:“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十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你的鸟刀有甚好处,叫做宝刀”,他当人家卖菜刀的呢。杨志给他气得哭笑不得,也知道他不是买刀的,但是还是耐着性子给他讲解这口刀的妙处:不是白铁刀,是口切金断玉的宝刀。杨志此举是借着牛二的嘴来做个宣传。把牛二变成自己的“托儿”。
  可惜这个牛二是个泼皮无赖,于是就问他你这刀吹得那么玄乎,到底有什么好处?杨志就提到了此刀的三件好处:第一件,砍铜剁铁,刀口不卷;第二件,吹毛得过;第三件,杀人刀上没血。杨志确实不是生意人,如果是生意人,不会说“杀人刀上没血”的话来,会说“杀活物刀上没血”。这样就避免了有人来较真。
  牛二听了,就问你敢剁铜钱吗?杨志说可以。牛二身上可没有钱,去了天桥下的一家香椒铺,就是卖卤料的店里,拿了二十个价值三文钱的铜子,垛在一起,让杨志砍。杨志为了能够卖掉这口刀,也豁出去了,一刀下去,把铜钱剁做两半,刀口没有卷刃。两边的人看了都喝彩。牛二看了这个表演,心中喜欢,嘴里却表示不值得喝彩,再问第二样是什么?杨志回答说,“若把几根头发,望刀口上只一吹,齐齐都断”。
  这次牛二没再去找人家的麻烦了,自己从头上拔掉一小撮头发,递与杨志,“你且吹我看。”杨志左手接过头发,照着刀口上尽气力一吹,那头发都做两段,纷纷飘下地来。众人喝彩,看的人越多了。
  牛二这回也不敢说别喝彩了,他一个无赖,也不懂得缺钙不缺钙,所以他此次没话说。就问第三项:杨志说,杀人时刀上不见血,就是一个快。牛二这下子逮着带把的烧饼了,一定要杨志杀个人来看看。
  杨志也不傻:这是在首都,杀人是要偿命的。表示,你弄一条狗来,我杀给你看就是了。牛二存心来找茬的,表示,你没说杀狗,只说杀人。你要敢,就杀了我试试。杨志说,你别在这搅和了,我杀你做什么?又不是和你有冤仇。牛二说,你不杀我也成,把刀给我。杨志说,那你付钱吧。
  牛二表示,我没钱。这下杨志生气了:没钱你瞎搅和什么!我不给你。牛二就揪住杨志要打,杨志推开他,对围观的众人表示:“街坊邻舍都是证见!杨志无盘缠,自卖这口刀,这个泼皮强夺洒家的刀,又把俺打”。牛二说别说打你,就是打死你也不值什么!旁边这些人都怕牛二,也只能当看客。
  杨志本来就受了高俅的底气没处发泄在,见到这牛二这样欺压自己,已经忍无可忍,手起刀落杀了他。杨志杀后表示不愿意连累众人,请他们和自己去开封府自首。这下子这些人不走了,都和他一起去了开封府。
  按理说杨志成了杀人犯,不会有好日子了。可是首先由于他杀掉的是一个没有后台的地痞恶霸,为地方上和官府都除掉一害;再者,他又主动投案自首,可以宽大处理;最后,他是殿司制使,到底也是原先官场上的人,杀人也是情有可原。所以,牢里众多押牢,禁子,节级见说杨志杀死没毛大虫牛二,都可邻他是个好男子,不来问他取钱,又好生看觑他。天汉州桥下众人为是杨志除了街上害人之物,都敛些盘缠,凑些银两来与他送饭,上下又替他使用。推司也觑他是个有名的好汉,又与街上除了一害,牛二家又没苦主,把款状都改得轻了,三推六问,却招做“一时斗殴杀伤,误伤人命;”待了六十日限满,当厅推司禀过府尹,将杨志带出厅前,除了长枷,断了二十脊杖,唤个文墨匠人刺了两行金印,迭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
  那口宝刀没官入库。可叹此刀,出世以来就杀了一个无赖,就此在官库里埋没了。宝刀的结局暗示着杨志的结局在。不信?继续看下去:
  天汉州桥那几个大户科敛些银两钱物,等候杨志到来,请他两个公人一同到酒店里吃了些酒食;把出银两赍发两位防送公人,说道:“杨志个好汉,与民除害;今去北京,路途中望乞二位上下照觑,好生看他一看。”张龙,赵虎道:“我两个也念他是好汉,亦不必你众位分付,但请放心。”
  杨志谢了众人。其馀多的银两尽送与杨志做盘缠,众人各自散了。……杨志同两个公人来到原下的客店里算还了房钱,饭钱,取了原寄的衣服,行李,安排些酒食请了两个公人,寻医士赎了几个棒疮的膏药贴了棒疮,便同两个公人上路。
  此时才把住宿费结清。应该说,天桥那些大户们还是有点良心的,这些人比起后来武松阳谷县的那些大户有良心:因为这些人被牛二敲诈苦了,而且牛二没有做过像西门庆害死武大郎这样的恶行,杨志之前对他们也没有“杀老虎”的恩义。所以这些人很主动的资助了杨志(武松从东平府上路时,即使没有他人的资助,武大郎家里的遗产被他变卖后,还是有点钱财的。杨志在,却身无分文),是值得称赞的。
  倒是杨志那些昔日的同事,人情凉薄尽在于此。杨志坐牢,书中没有写有什么人去探视过他。也没有人替他活动一下。所以杨志此次能够免于重罪,完全是得到了民间力量和开封府的庇佑。
  这里顺便提及一下,杨志被高俅免职还有一个很重要原因,也是由于当时他的珠宝已经被枢密院等搜刮干净,到了高俅估计就只剩下一纸文书在。这样岂有不被免职的道理?
  可是杨志的好运不限于此,到了大名府,遇到了梁世杰才发现这是老熟人。原在时也曾认得杨志。这下杨志可抖了:被梁中书留在留守司,没有下放到牢城营去。因为梁中书和杨志很熟,所以见他勤快,就想提拔他做官。
  在大名府,最不济的武官是副牌军。梁中书想让杨志从这个职务干起。于是把这个想法告诉杨志。杨志表示,自己应过武举,“若得寸进,当效衔环背鞍之报”。梁中书大喜,第二天就带了杨志去东郭门校场。
  可是要在大名府立住脚,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大名府的军官中,兵马都监天王李成和大刀闻达,都是很了不起的人物,他们和其他军官都很排外的。所以梁中书想要提拔杨志做副牌军也不容易。
  最关键的是,大名府的副牌军名额是满的。杨志要做,就得挤掉当时的一个副牌军才行。这个谁肯干呢?梁中书看副牌军周谨不顺眼,所以想让杨志替他的职位。梁中书为什么看周谨不顺眼?那是因为周谨是他前任授予的副牌军,到这里,梁中书自然而然的要在军队里安插自己的人。
  杨志能够重新入伍为官,得益于此。但是李成等人不服气,要杨志和周谨比武取胜:这一点闻达就精明许多,他以“刀枪无眼”为由,让两人拿了两根蘸石灰的棒子,比试一下,结果周谨被杨志点了三五十处,杨志只是在左边肩胛上有一处白。要是真的下场比武,只怕当时周谨就挂彩了。
  结果令梁中书很满意。但是李成偏偏不识相,借口周谨枪法不济、弓马纯熟,要两人比箭。而且这次要求两人互射,这就是玩阴的——因为箭头没长眼。梁中书怕杨志犹豫,特地说了句“射死勿论”的话,杨志自然心领神会。
  周谨刚刚输了面子,恨不得一箭射死杨志。但是结果却是这样的:当时将台上早把青旗麾动,杨志拍马望南边去。周谨纵马赶来,将缰绳搭在马鞍上,左手拿着弓,右手搭上箭,拽得满满地,望杨志后心飕地一箭。杨志听得背后弓弦响,霍地一闪,去镫里藏身,那枝箭早射个空。周谨见一箭射不着,却早慌了;再去壶中急取第二枝箭来,搭上了弓弦,觑的杨志较亲,望后心再射一箭。杨志听得第二枝箭来。却不去镫里藏身∶那枝箭风也似来,心杨志那时也取弓在手,用弓梢只一拨,那枝箭滴溜溜拨下草地里去了。周谨见第二枝箭又射不着,心里越慌。杨志的马早跑到教场尽头;霍地把马一兜,那马便转身望正厅上走回来。周谨也把马只一勒,那马也跑回,就势里赶将来。去那绿茸茸芳草地上,八个马蹄翻盏,撮钹相似,勃喇喇地风团儿也似般走。周谨再取第三枝箭搭在弓弦上,扣得满满地,尽平生气力,眼睁睁地看着杨志后心窝上只一箭射将来。杨志听得弓弦响,扭回身,就鞍上把那枝箭只一绰,绰在手里,便纵马入演武厅前,撇下周谨的箭。
  周谨三箭不中,就该当靶子了。而且大家看到了,杨志压根就没用防牌,周谨就不行了:将台上又把青旗麾动。周谨撇了弓箭,拿了防牌在手,拍马望南而走。杨志在马上把腰只一纵,略将脚一拍,那马泼喇喇的便赶。杨志先把弓虚扯一扯,周谨在马上听得脑后弓弦响,扭转身来,便把防牌来迎,却早接个空。周谨寻思道:“那厮只会使枪,不会射箭。等他第二枝箭再虚诈时,我便喝位了他,便算我赢了。”周谨的马早到教场南尽头,那马便转望演武厅来。杨志的马见周谨马跑转来,那马也便回身。杨志早去壶中掣出一枝箭来,搭在弓弦上,心里想道:“射中他后心窝,必至伤了他性命;我和他又没冤仇,洒家只射他不致命处便了。”左手如托泰山,右手如包婴孩;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说时迟,那时快;一箭正中周谨左肩,周谨措手不及,翻身落马。那匹空马直跑过演武厅背后去了。众军卒自去救那周谨去了。
  杨志只一箭就射中了周谨,而且他还没有下杀手,否则一定射死他。梁中书这下子得意了,立即要杨志接替周谨。而且李成他们也没话说了:周谨的武功还不如一个新来的配军,难听啊。不过李成知道杨志的武艺,因为他原是殿司制使,武艺一定很好。只是没办法阻止杨志接任。
  就在此时,周谨的师傅、正牌军索超看不下去了。徒弟输了要被罢免,做师傅的脸上毫无光彩。于是上台表示,周谨因为患病,所以精神不济,输了比试。他愿意与杨志比试比试,如果输了,就让出正牌军的位置给杨志。这就和梁中书强行要拿掉周谨不一样,索超是主动拿自己的职位作赌注,和杨志争口气。
  李成也借机表示,杨志原本是殿司制使,武艺一定好,所以和周谨比试等级不对,正好和索正牌比试一下,用索超做他的试金石。梁中书本来只是想先让杨志进军队里,慢慢再提拔他;如今这么一说,干脆让他们比试,赢了好堵众人之口。
  此次比试则不同于刚才,两人都用了真家伙(索超的大斧也不能蘸石灰来制作),而且梁中书把自己的战马借给了杨志——那是一匹千里火龙驹。李成也悄悄对索超表示,你的武艺是大名府战将的头一号,如果你输了,整个军中无光彩,而且还被杨志小瞧我们。我把我的白马和披挂都借给你,好好比。
  这一场比赛,堪称精彩:二人得令,纵马出阵,都到教场中心。两马相交,二般兵器并举。索超忿怒,轮手中大斧,拍马来战杨志;杨志逞威,捻手中神枪来迎索超。两个在教场中间,将台前面。二将相交,各赌平生本事。一来一往,一去一回;四条臂纵横,八支马蹄撩乱。两个斗到五十馀合,不分胜败,月台上梁中书看得呆了。两边众军官看了,喝采不迭。阵前上军士们递相厮觑,道:“我们做了许多年军,也曾出了几遭征,何曾见这等一对好汉厮杀!”李成、闻达,在将台上不住声叫道:“好斗!”
  到底闻达老谋深算,明白梁中书的心意;也识英雄,知道杨志和索超都非等闲。索超只做正牌军埋没了才能,杨志也应该受到更好的待遇。于是传令让他们停手,对梁中书表示:两个都该重用。这样既拍了梁中书的马屁,又保全的大名府众将的声誉和脸面。
  这下杨志和索超同时被提拔为提辖(虽然不及殿司制使,但是也是很体面的——因为梁中书、李成、闻达也就只能给你们这么高的职位),受到众人祝贺。索超当晚就有一伙弟兄请去贺喜,杨志则在梁家住下,早晚殷勤,得到梁中书的栽培。索超他们一来看梁中书的面子,二来也佩服杨志的手段,后来也都能和他相处。
  这场比武的精彩程度,从大名府在东郭门校场附近的百姓口中也可见一斑:看看红日西沉,筵席己罢,梁中书上了马,众官员都送归府。马头前摆着这两个新参的提辖,上下肩都骑着马,头上都带着红花,迎入东郭门来。两边街道扶老携幼,都看了欢喜。梁中书在马上问道:“你那百姓欢喜为何,莫非哂笑下官?”众老人都跪了禀道:“老汉等生在北京,长在大名,从不曾见今日这等两个好汉将军比试!今日教场中看了这般敌手,如何不欢喜!”梁中书在马上听了大喜。
  不要小瞧这些老百姓:大名府可是出了很多名将:在民间的卢俊义和官方的索超、李成、闻达、王定等人。那里的老百姓很有眼光的,能够让他们喜欢,说明杨志很有能力,梁中书此举也是正确的。
  乐极生悲,否极泰来。杨志按说有了如此的职位,如果正常一点,也就算是可以收场了。大不了以后李成、闻达里面哪个调任或者退伍,他去顶上。但是梁中书实在太喜欢他了,后来要给蔡京送生辰纲,考虑来考虑去,就想到了杨志。
  于是他把杨志找来,告知要由他负责押送生辰纲去。杨志就表示,我负责可以,但不知您打算如何前去?梁中书是这样打算的:着落大名府差十辆太平车子,帐前十个厢禁军,监押着车;每辆上各插一把黄旗,上写着“献贺太师生辰纲;”每辆车子,再使个军健跟着。
  杨志一听就表示不行:人数不够,而且太张扬。关键是这押运的路上要经过紫金山、二龙山、桃花山、伞盖山、黄泥冈、白沙坞、野云渡、赤松林等强人出没的地区。太不安全,所以请您另派能人前往,我去不了。
  梁中书听了表示,我不光送生辰纲,还想让太师提拔你呢。别这样,那我多派人手就是了。杨志说,就是派了五百人,也未必挡得住,当兵的一遇到强盗,会一冲即散,跑得快。
  梁中书听了不高兴:难道这生辰纲不送了?杨志说,依着我的办法,就可以送。否则危险。梁中书就问,你有什么好办法?杨志表示“若依小人说时,并不要车子,把礼物都装做十馀条担子,只做客人的打扮;行货也点十个壮健的厢禁军,却装做脚夫挑着;只消一个人和小人去,却打扮做客人,悄悄连夜上交付,恁地时方好”。也就是江湖上说的走暗镖,明眼看只是一伙贩运杂货的小商人,其实却是送生辰纲的队伍。
  梁中书同意了,又派了夫人的奶公(就是蔡夫人奶妈的丈夫)谢老都管和两个虞侯帮差前去。杨志又提了一个条件:让他们都听自己提调,这才能上路。梁中书同意了,并特意嘱咐了三人。
  可以说,杨志接下这份差事,就是给自己背上了沉重的枷锁:生辰纲在去年已经被劫过一次了,如今送到那里,难保路上不遇到打劫的。自己当时去时,在梁山外围就被林冲抢过一回,那时候只是一担金银珠宝,如今却是价值十万贯多的十一担金银珠宝,怎能不担心?更关键的是,梁中书派来这三个帮办,都比自己后台硬,万一路上有些冲突也是麻烦。还有那十一个当兵的,能耐也是不咋样的。所以他加着十万分小心在。
  这一次,杨志被梁中书软逼到生辰纲的战车上了,只能硬着头皮上。且看原文描写:
  杨志和谢都管两个虞候监押着,一行共是十五人,离了梁府,出得北京城门,取大路投进发。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虽是晴明得好,只是酷热难行。杨志这一行人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只得路上行。
  自离了这北京五七日,端的只是起五更,趁早凉便行;日中热时便歇。五七日后,人家渐少,行路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那十一个厢禁军,担子又重,无有一个稍轻,天气热了,行不得;见着林子便要去歇息。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两个虞候虽只背些包里行李,也气喘了行不上。杨志便嗔道:“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这路上不是要处!”那虞候道:“不是我两个要慢走,其实热了行不动,因此落后。前日只是趁早凉走,如今恁地正热里要行,正是好歹不均匀!”杨志道:“你这般说话,却似放屁!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两个虞候口里不言,肚中寻思:“这厮不直得便骂人!”
  杨志提了朴刀,拿着藤条,自去赶那担子。两个虞候坐在柳阴树下等得老都管来;两个虞候告诉道:“杨家那厮强杀只是我相公门下一个提辖!直这般会做大!”老都管道:“须是相公当面分付道∶‘休要和他别拗,’因此我不做声。这两日也看他不得。权且耐他。”两个虞候道:“相公也只是人情话儿,都管自做个主便了。”老都管又道:“且耐他一耐。”
  当日行到申牌时分,寻得一个客店里歇了。那十一个厢禁军两汗通流,都叹气吹嘘,对老都管说道:“我们不幸做了军健!情知道被差出来。这般火似热的天气,又挑着重担;这两日又不拣早凉行,动不动老大藤条打来;都是一般父母皮肉,我们直恁地苦!”老都管道:“你们不要怨怅,巴到时,我自赏你。”那众军汉道:“若是似都管看待我们时,并不敢怨怅。”
  又过了一夜。次日,天色未明,众人起来,都要乖凉起身去。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众军汉道:“趁早不走,日里热时走不得,却打我们!”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甚么!”拿了藤条要打。众军忍气吞声,只得睡了。当日直到辰牌时分,慢慢地打火吃了饭走。一路上赶打着,不许投凉处歇。
  那十一个厢禁军口里喃喃呐呐地怨怅;两个虞候在老都管面前絮絮聒聒地搬口,老都管听了,也不着意,心内自恼他。话休絮烦。似此行了十四五日,那十四个人没一个不怨怅杨志。
  杨志的认真负责,却换来了别人暗中的挤兑。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方面是这另外十四个人没有吃过苦,现在要他们受累,他们心中自然不愿意。另外杨志的办法太过简单粗暴,打仗是这样可以,但是既然不是出征打仗,有时候必须得和气点。再者,杨志既然此次出来,应该和谢都管拉好关系,这样就能得到一个帮手,让他帮着自己安抚众人,也由他坚定支持自己的方针,这样也许他们的生辰纲不会在黄泥冈被丢掉。可是杨志非但不和老都管交心,也不出言语安抚众人,还得罪了头号小鬼——两个虞侯,所以这些人已经对他起二心了。
  不过杨志的做法还是对的,晚睡早起,虽然不免炎热赶路,但是却避免了很多麻烦:路过二龙山、紫金山、伞盖山等去处时,就没有被盯梢——否则也轮不到晁盖等人来抢了。但是到黄泥冈上时,矛盾总爆发,出了乱子。我们看原文描写:
  当日客店里辰牌时分慢慢地打火吃了早饭行,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日十分大热,当日行的路都是山僻崎岖小径,南山北岭,却监着那十一个军汉。约行了二十馀里路程,那军人们思量要去柳阴树下歇凉,被杨志拿着藤条打将来,喝道:“快走!教你早歇!”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
  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里行。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众军汉道:“这般天气热,兀的不晒杀人!”杨志喝着军汉道:“快走!赶过前面冈子去,却再理会。”正行之间,前面迎着那土冈子。众人看这冈子时,但见:
  顶上万株绿树,根头一派黄沙。嵯峨浑似老龙形,险峻但闻风雨响。山边茅草,乱丝丝攒遍地刀枪;满地石头,碜可可可睡两行虎豹。休道西川蜀道险,须知此是太行山。
  一行十五人奔土冈子来,歇下担仗,十四人都去松林树下睡倒了。杨志说道:“苦也!这里是甚么去处,你们却在这里歇凉!起来快走!”众军汉道:“你便剁做我七八段也是去不得了!”杨志拿起藤条,劈头劈脑打去。打得这个起来,那个睡倒,杨志无可奈何。
  只见两个虞候和老都管气喘急急,也巴到冈子上松树下坐下喘气。看这杨志打那军健,老都管见了,说道:“提辖!端的热了走不得!休见他罪过!”杨志道:“都管,你不知。这里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地名叫做黄泥冈,闲常太平时节,白日里兀自出来劫人,休道是这般光景。谁敢在这里停脚!”两个虞候听杨志说了,便道:“我见你说好几遍了,只管把这话来惊吓人!”老都管道:“权且教他们众人歇一歇,略过日中行,如何?”杨志道:“你也没分晓了!如何使得?这里下冈子去,兀自有七八里没人家。甚么去处。敢在此歇凉!”老都管道:“我自坐一坐了走,你自去赶他众人先走。”
  杨志拿着藤条,喝道:“一个不走的吃他二十棍!”众军汉一齐叫将起来。数内一个分说道:“提辖,我们挑着百十斤担子,须不比你空手走的。你端的不把人当人!便是留守相公自来监押时,也容我们说一句。你好不知疼痒!只顾逞辩!”杨志骂道:“这畜生不殴死俺!只是打便了!”拿起藤条,劈脸又打去。老都管喝道:“杨提辖且住!你听我说。我在太师府里做公时,门下军官见了无千无万,都向着我喏喏连声。不是我口浅,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直得地逞能!休说我是相公家都管,便是村庄一个老的,心合依我劝一劝!只顾把他们打,是何看待!”
  杨志道:“都管,你须是城市里人,生长在相府里,那里知道途路上千难万难!”老都管道:“四川、两广,也曾去来,不曾见你这般卖弄!”杨志道:“如今须不比太平时节。”都管道:“你说这话该剜口割舌!今日天下怎地不太平?”杨志却待要回言,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在那里舒头探脑价望。杨志道:“俺说甚么,兀的不是歹人来了!”
  实际上已经走得差不多了,再有十天路就到了太师府。可惜就在此时,矛盾总爆发:原本那些人只是在暗中叫苦,嘴里不敢顶撞杨志。这个时候,从老都管到当兵的,都开始顶撞杨志。
  这是什么时候?出这样大的乱子,还能保住押运的财物吗?而且这种顶撞已经升级到人身攻击了:谢都管直接表示杨志“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瞧不上他的所作所为,说他的话是“该剜口割舌!今日天下怎地不太平”?颇有今天某些媒体的味道。虞侯们也表示“我见你说好几遍了,只管把这话来惊吓人”。就连着几个当兵的,也说“提辖,我们挑着百十斤担子,须不比你空手走的。你端的不把人当人!便是留守相公自来监押时,也容我们说一句。你好不知疼痒!只顾逞辩!”
  杨志这个时候,真恨不得一刀一个宰了他们;但是他也没办法,只能申辩,如今不太平,在黄泥冈上不能休息。可是他们此时已然听不进去,也公然对抗了。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的引用了大量书中原文在本文里,是想为读者省去对比较原文的时间。书中写过,黄泥冈是个看着就险恶的山冈(一百回本里有一段词来形容。但是一百二十回本有的就删掉了这些语句,使得原文的意思不完整了),在这里杨志还赶不走他们,说明此时的队伍已经失控了。虽然名义上领队的是杨志,但是真正领路的已经是谢都管了。
  恰好此时刘唐埋伏在这里探望时被杨志发现。杨志赶进前面松林里,发现了七个“贩枣子的客人”。原本是剑拔弩张的,但是随着“客人”表示“是濠州人,贩枣子上去;路途打从这里经过,听得多人说这里黄泥冈上时常有贼打劫客商。我等一面走,一头自道:‘我七个只有些枣子,别无甚财物,只顾过冈子来’。上得冈子,当不过这热,权且在这林子里歇一歇,待晚凉了行”
的话后,却放下心来。回来竟然同意自己这些人休息——怎么就不想想,如果强盗化妆在这里等候,会是什么光景呢?
  不过杨志这样一怀柔,表示“俺只要没事便好。你们且歇了,等凉再走”倒也缓和了他和众人的矛盾。可是毕竟双方矛盾都没有彻底化解掉,加上离开客店时犯了错误,没有携带充足的饮水(要是有这个,估计路上也不会太过于起争执了),接着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冲突。
  有了乘凉的地方歇脚,这一点是不错了,可是口干舌燥却还是没法解决。就算买那边“客商”的几个枣子吃,也没用的,都是干的没水分。此时,忽然“见远远地一个汉子,挑着一付担桶,唱上冈子来”。这到他们开始歇息,遇到“客商”没有没半碗饭时分,时间很快(实际上应该是晁盖等人和白胜定好的暗号,让白胜在暗处等着不露面,等他们和押运队照面后,由刘唐或者三阮中的一个发信号,反正在林子那一边,又有人监视,杨志他们也看不到,此时白胜就可以登场了)。
  那众军士就问白胜挑的是什么?白胜回答说是白酒。这么热的天,能有口酒喝一下,可谓解渴又解乏。所以,这些当兵的决定自己凑钱买酒喝——请注意,白胜的报价并不低,五贯钱一桶呢,折合二两半银子,须知吴用在石碣村请三阮吃晚饭的钱也不过一两。两地相差不远,都是村边(石碣村和安乐村),这个酒的要价就和今天火车站、汽车站以及机场的那些店里的质次价高的商品一样可怕。
  但是这些当兵的渴坏了,已经顾不上这些,决定凑钱。但是他们连杨志的招呼都没打,立即就要买。杨志发现了,喝问他们在干什么,得知后不许他们买。这个时候那些当兵的不满到了极点——刚才因为受了一次“惊吓”(其实确实是打劫的,但是杨志没有识破),对杨志的判断有所不满了。所以他们对杨志的阻拦也不客气,立即回敬:“没事又来鸟乱!我们自凑钱买酒吃,干你甚事?也来打人!”  
  请看,已经对杨志嘴里“带把子”了。其实杨志就再不是,好歹也是他们的直接上司。这事情连老都管也没有招呼,说明这些当兵的已经散了。此时的杨志完全可以采取怀柔的方法:买下酒但是不许喝,到了住宿地再喝——因为这样就安全了,至少不会全队被麻翻的。
  可是杨志也恼了:“你这村鸟理会得甚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这下子又起了争执,而且当着白胜的面在。白胜乐得说风凉话:“你这客官好不晓事!早是我不卖与你吃,——却说出这般没气力的话来!”因为白胜的酒里,这个时候还没有下药。他是晁盖等人的“托儿”,但是喝他酒的“托儿”还没有来。
  这个时候,吵闹声“惊动”了贩枣子的一伙人,他们一起前来询问缘由。听完卖酒人的话后又一次的表示自己不怕,先买了一桶,并付了钱。等一桶酒喝完,有两个“客商”表示没尽兴,先后又蹭另外一桶的酒水喝,卖酒的拿住其中一个,夺了酒水回来,另一个却喝完了。这样就留给了包括杨志在内所有人的印象是:这酒没问题。
  这样一来,那些当兵的不干了:肯定没事,能喝的。因为有人帮着喝过、测试过了。但是他们不敢去向杨志分说,再一次去找老都管求情(他们看出来,刚才能够停下来歇脚,老都管帮了不少忙)。老都管和他们一样,见众军所说,自心里也要吃得些,竟来对杨志说:“那贩枣子客人已买了他一桶吃,只有这一桶,胡乱教他们买吃些避暑气。冈子上端的没处讨水吃。”
  杨志听了,感到自己适才怀柔一次,很有效果。加上如今这酒已经有人帮着“测试”了,所以决定让他们买,喝完立即赶路,这样也就可以避免危险。这个时候,人家卖酒的不干了:别卖,我酒里面下了蒙汗药(白胜这叫拿真话当假话说,最容易骗人上当的)。众军士都表示“大哥,刚刚我们说句笑话,何必当真”,陪着小心。同时那些贩枣子的客人也帮忙分说,好歹算是把酒买来了,还得到了贩枣子客人送的几个枣子下酒。
  杨志是他们的头儿,当然要送给他一瓢。杨志起先不敢喝,后来想到有人喝过了没事,加上确实渴得厉害,于是喝了一半,吃了几个枣子。这样十五个人都喝了。结算时,卖酒的表示酒给刚才的客人喝了一瓢,少收你们五百文钱,打个九折。结算后挑着空桶,原路返回了。
  押运生辰纲的这伙人还以为自己碰上了好人,可是没想到贩枣子的一伙却对着他们表示“倒也!倒也”,“咒语”刚念完,包括杨志在内,全部倒下。不过眼睛还没闭上,眼睁睁的看着生辰纲和蔡夫人送的一担珠宝都被“客商”掳掠一空,给装车带走了。
  怎么被下的药?书中由施耐庵先生交代了: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叫人死心塌地。次后吴用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走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这个唤做“智取生辰纲。
  高明就高明在这里,如果一上来就下药或者只是喝掉一桶酒,估计杨志不会被骗的。但是两桶都喝过,那肯定被骗了。这个行骗的手法,至今仍然被一些人发扬光大在。
  杨志之所以百般防范却丢了生辰纲,问题是在于他当时行动的时候,没有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应该团结身边的人。前面已经评点了:他的方法有问题,导致这些人原本就瞧不起他,现在更是和他离心离德了。出发前原本应该对队伍说明,这次押运,我负总责,老都管领次要责任。大家都在一块,不要擅自行动。因为一旦丢了生辰纲,我们都难免一死之类的话。如果说清楚了,估计没有哪个敢拿自己的命开玩笑的——实在不行,杀一儆百也是可以的。而且在前面应该适当的表示“到,太师的赏赐我分给你们一部分”。有奖有罚,这样可以调动起队伍的积极性,也能保守秘密。
  二是杨志的保密性不高。出发后更是应该而他们在路上,还是“老都管”、“杨提辖”的称呼,给人老远一听就知道不是真正的生意人。再者他们刚离开时,路线就被公孙胜探听到,这个保密性肯定是极差的。
  三是杨志一味的采取排外手法,却不能调动众人的积极性。如果他要求,晚睡早起,每天只赶这些路,但是出发时没人多带一两葫芦水,估计也就不会出现“买酒”事件。可是他们自己一点饮水也没带(也有可能带了,路上喝光了,但是可能性不大),所以当外面有人挑着“没事”的白酒时,就都架不起诱惑了。
  四是在出发前应该挑选一下押运人员:杨志、谢老都管和两名虞侯是铁定的了。那么这十一名士兵就必须是十一个能够坚决执行纪律的人才对。结果杨志明明得到梁中书交托,却并未挑选人员,漏掉了最关键的环节,结果带了十一个贪图享受的厢禁军,路上不住的叫苦(确实也很辛苦,但是如果纪律严明的士兵是不会动辄叫苦的),还没上黄泥冈前就已经心散了。
  五则是没能坚持到底。一路上杨志虽然办法粗暴了点,但是保证了他们过其他几处去所没有被盯上。可是到黄泥冈时,杨志先是无可奈何的同意了他们乘凉休息(当然这也是他自以为遇到了“客商”有关),后面更是同意他们喝酒。其实杨志就算一开始同意他们歇息,但是完全可以驳斥他们:给你们歇息已经是体谅你们了,不要蹬鼻子上脸。这样也许他的生辰纲还不一定能完在黄泥冈上——真动武的话,晁盖等人也未免没有损伤。
  最后是没有能够识破吴用的计谋。这个倒也正常:否则梁山的军师就是杨志而不是吴用了。
  这样一来,杨志的官场生涯彻底结束,临了还被人诬告是串通了晁盖等人抢劫(好在白胜后来在济州供出实情,才免了杨志的罪名,但是被通缉却逃不了)。他本想一死了事,但是由于想起:“爹娘生下洒家,堂堂一表,凛凛一躯。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在身,终不成只这般休了?比及今日寻个死处,不如日后等他拿得着时,却再理会。”
  不过晁盖等人走的时候太狠了点,把他们随身的盘缠也拿走了。导致杨志独自一个离开时,竟然没有找到盘缠。在路过曹正的酒店时,杨志实在饿得没办法,也吃了回白食。不过和曹正不打不相识,没想到曹正还是林冲的徒弟。这下杨志有了活路了。
  杨志告知曹正,我准备上梁山找你师父入伙。但他表示有顾虑:当时王伦劝自己入伙,自己没答应。如今要是去了,必定被他耻笑。曹正又把听来的消息告诉杨志:王伦量窄,我师傅在山上都受尽了他的气,你去了他定会嘲笑你一番的。没这个必要。
  同时曹正介绍,本地是青州,那里有一座二龙山,山上有着宝珠寺,有个叫做金眼虎邓龙的人在那里占山为王,制使何不去那里看看。杨志这个时候,不再低三下四了。表示既然有这个去处,我就去夺来自己树大旗。当晚在曹正家里住下,次日借了些盘缠直奔二龙山。在路上遇到了鲁智深,一番比试后才知道是同乡。鲁智深告知自己来二龙山入伙,邓龙不接待,比武又打不过自己,索性关了大门不出来。杨志想到“既是闭了关隘,俺们住在这里,如何得他下来?不若且去曹正家商议”。
  在曹正家果然商议出一条好计策,曹正和杨志假装本地居民,“绑了”鲁智深去献给邓龙。果然邓龙上当,被他们轻而易举的进入宝珠寺里,杀了邓龙,夺取了二龙山。
  此后杨志就和鲁智深在二龙山占山为王,后又来了武松、曹正、施恩、张青、孙二娘。七个人在山上打家劫舍,累次拒敌官军,杀了三五个捕盗官。青州的慕容彦达既视他们为眼中钉,却也拿他们最没有办法。
  转眼到了呼延灼进剿梁山失利,投奔青州,围攻桃花山甚急。桃花山差人来到二龙山求救,鲁智深问大家怎么办?杨志听完桃花山的来使诉说后表示:俺们各守山寨,保护山头,本不去救应的是。洒家一者怕坏了江湖上豪杰义气;二者恐那厮得了桃花山便小觑了酒家这里;可留下张青、孙二娘、施恩、曹正看守寨栅,俺三个亲自走一遭。很明显,鲁智深虽然是大寨主,但是出谋划策多是杨志和曹正在拿主意。杨志是二龙山最后下决断权的头领。
  在桃花山下,杨志在鲁智深与呼延灼交锋歇息后,呼延灼再次叫阵的时候出马迎敌。手拿单刀出战交锋,也打了四十多个回合。结果当晚因为白虎山孔家兄弟围攻青州,呼延灼连夜撤离。
  桃花山为了感谢二龙山的仗义相助,特地把踢雪乌骓马送给了杨志骑。不一日,武松领着孔亮回来说明孔明被抓进青州。鲁智深表示聚齐三山人马,要打青州救人。杨志冷静的分析形势后表示:“青州城池坚固,人马强壮;又有呼延灼那厮英勇;不是俺自灭威风,若要攻打青州时,……须用大队军马,方可得济。俺知梁山泊宋公明大名,江湖上都唤他做及时雨宋江,更兼呼延灼是他那里仇人。俺们弟兄和孔家弟兄的人马,都并做一处;酒家这里,再等桃花山人马齐备,一面且去攻打青州。孔亮兄弟,你可亲身星夜去梁山泊请下宋公明来并力攻城,此为上计。亦且宋三郎与你至厚。你们弟兄心下如何?”
  别小看杨志这段分析,很管用。之后就是按照他的分析收降呼延灼、夺得青州的。当然这之后宋江到来,宋江的军师吴用,正是当年“贩枣子”的客人。不过这个时候杨志已经和吴用“相逢一笑泯恩仇”了,坐下后,宋江和鲁智深、杨志叙话。杨志表示昔日执迷太过不该,当时就该入伙;宋江除了表示与杨志“相见恨晚”,之后就没多说什么了。
  宋江、吴用询问三山打青州的情况。杨志一针见血的指出:青州就指着呼延灼在,要是拿下他,就很容易了。我们没办法,看你们的了。在杨志说明后,吴用对症下药,先抓了呼延灼,收降他后诈开青州城,杀人、救人全部完成。
  此后杨志终于上了梁山。在山上说起以前的事情,众人皆认为“此乃定数”,和晁盖更是一笑了之。之后他参加了华州救人、攻打大名府、打破曾头市和东昌府的战役。在东昌府,杨志为了救刘唐,去战张清,被“张清手拿石子,……石子从肋窝里飞将过去。张清又一石子,铮的打在盔上,打得杨志胆丧心寒,伏鞍归阵”。
  不过好歹杨志是梁山三位与张清交锋的战将中没有被打伤的:燕顺武艺本不及张清,直接败北——张清的石子打在他的后背护心镜上。杨志虽然也有点狼狈,但是武艺不输给张清,看到弟兄们多被打伤,也就无心恋战,败回来。另外一位没有被打伤的也是名将之后:关圣人的后人关胜——石子打在青龙偃月刀口上,关胜虽不怕暗算,但是无心恋战,救了被打伤的朱仝、雷横便走。
  在梁山排座次后,杨志好歹也在天罡星里排一号。梁山马军八骠骑,他也是其中之一,与花荣、徐宁、索超、史进、朱仝等并列。这一段时间他更多是和史进搭档,在童贯进犯时,斩了许州都监李明。
  但是杨志在梁山上从此似乎没什么表现了。跟着三败高俅、全伙招安、征剿辽国、进军润州和丹徒都有他一份儿。在丹徒他患病不能痊愈,寄病在那里——闻听宋江生擒了方腊后,放心死去,葬在丹徒。
  《水浒传》里的杨志,人生可谓高开低走。虽然是名将之后,但是比起关羽的后人关胜、呼延赞的后人呼延灼、柴荣的后人柴进起来,这位杨业的后人却似乎在梁山并未受到更多的重视。宋江对鲁智深一口一声“吾师”,对武松也是多有提携(当然,武松是他义弟)。但是自打青州一次单独交心后,与杨志就没多少话说了。
  杨志在宋江做寨主后,他的位子反而排在了武松的后面,这个反常的原因估计也是因为和宋江关系不亲近造成的。而且反观最后,杨志的死讯传到宋江那里,宋江并未单独为之难过——当时杨雄和时迁死了,宋江还难过好一阵呢。估计从杭州路过丹徒的时候,宋江也没去杨志的坟上烧点纸。
  杨志的不幸在于,或者不受老大的待见(高俅、宋江),或者太受到老大的喜爱却招来嫉妒(梁中书),该出手的时候很少出手(否则早就是梁山元老了,宋江岂敢不重视;或者至少和老都管等人不会发生很大的矛盾了),不该出手的时候却随意放任(最终擅自准许当兵的买酒喝)。本来,凭他用兵打仗的能力,也可以在梁山获取更高的地位的,但是连朱武也只能排名第三十七位,杨志也就只能屈居在五虎将之后了,排列八骠骑之一。
  堂堂青面兽,可叹这辈子没有真正遇到知音。关于他,我就评点到这里。
  备注:已经多次有朋友提醒我,《正说水浒人物》被盗转的现象很严重。我在此严正声明:《正说水浒人物》除了里面引用的《水浒传》原文外,均为郭文原创文字,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该系列只在新浪博客和逍遥谷评书论坛发行,其他网站并未有过专门文字发行(包括我自己在搜狐、网易、腾讯、敏思和随笔南洋网的主页)。凡其他网站发行的(也包括某些网盘资料),均属于未经授权的违法行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志的主要事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