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廉颇蔺相如列传 节选读书体会100字

答案:解析:
  1.意思是:蔺相如只是一员文将,他从来没有经历过刀光剑影的战场。
  2.体会到:蔺相如知道秦王不敢进攻赵国是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将相不和,赵国危矣!这充分体现了蔺相如的宽阔胸襟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爱国思想。
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能力拓展练习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第12册(新课标北师大版) 新课标北师大版
阅读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一个无臂美国人的自述
[美国]哈罗德·威尔克著 马铁军译
  我怎样用打字机打这个故事呢?用我的脚趾头。
  我生下来就没有双臂。一开始父母就使我意识到,我的不利条件比健忘和愚笨还要严重得多得多。“每个人都有某种不利条件,”他俩告诉我,“对你来说,什么顶用就用什么吧。”
  什么对我顶用呢?敏捷的头脑、双脚、亲爱的父母,还有很多很多。那些年我不得不摸索各种不同的办事方式。我觉得,除了弹钢琴,我差不多能够做我想做的一切事情。
  由于某种境遇而探寻新途径的可能性,对我们大家都是存在的。你如果被锁在屋子里,那就另寻出路——找窗户或天窗好了。
  下面是我所发现的克服不利条件的途径。
挖掘全部生命力
  科学告诉我们,我们的五脏六腑拥有它们平常工作时的三倍的能力。我们的头脑同我们的躯体一样,因为得不到锻炼,常常只能发挥其全部潜力的点滴而已。我通过生气勃勃的身心锻炼,学会了游泳。我有五个儿子,每当我和妻子得知他们有谁想要学游泳,我就开车把他送到水塘去。当然了,我驾驶的是普通的小汽车。儿子用双臂学着漂浮和游泳,我用自己的方式掌握着呼吸和摆腿。
抓住症结变难为易
  能力有限或残疾在身并不足虑,我们有数不清的办法去解决问题。每天早晨上班,我不用别人穿衣服。系领带之前,我先把它打个结,再把它套在已经扣好一半纽扣的衬衫的领子上,然后低头钻进衬衫里,就像你们穿套领毛衣似的。我靠一条腿站在镜子前,用另一只脚扣衬衫上还没有扣完的纽扣,再把领带系紧。穿外套和穿衬衫一样,先扣好纽扣,再套在头上。过程虽然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
睁开你的“第三只眼睛”
  这是我对运用想象力的一种说法,而想象力的用途是无限的。试想,假如你没有手腕,你把手表戴在哪儿呢?在下面这个小故事里,分享我的欢乐吧……
  最近,在一架横越全国的班机上,我注意到女乘务员在分发食品时频频看我。后来她到底开口了:“你把手表戴在脚脖子上了!”当时我正在看书,而且照例用脚拿书,表是显而易见的。“这在纽约是最时髦的!”我掩笑答道。她点点头走了,五分钟后又回来了。“很抱歉,我不知道您是残疾人,但愿没有得罪您。”我叫她放心,那谈不上什么得罪。其实,我倒喜欢别人注意到我的想象力。怎样把手表做成“脚表”呢?很简单,只要给表带加三四个链节就行了。我的主意就是举一反三,别开生面。我们要扩展眼界,开阔心胸,做到及所不及。
  有限的能力使你止步不前吗?或是什么东西挡在你的面前?你知道了我的故事,一定能不断地找到新的道路。
(1)请用“”画出文中的三个设问句,并分别写一写你读这三句话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位无臂美国人在自述中讲了哪几件事?请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的最后一句话,面对这位美国人的真诚发问,你找到了新的道路了吗?请用一段话写出自己的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能力拓展练习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第12册(新课标北师大版) 新课标北师大版
阅读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一只巴掌也能拍响
  她从小就“与众不同”,因为小儿麻痹症,不要说像其他孩子那样欢快地跳跃奔跑,就连平常走路都做不到。寸步难行的她非常悲观和忧郁,当医生教她做一点运动,说这可能对她恢复健康有益时,她就像没有听到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忧郁和自卑感越来越重,________,她拒绝所有人的靠近。但也有个例外,邻居家那个只有一只胳膊的老人却成为她的好伙伴。老人是在一场战争中失去一只胳膊的,老人非常乐观,她非常喜欢听老人讲故事。
  这天,她被老人用轮椅推着去附近的一所幼儿园,操场上孩子们动听的歌声吸引了他们。当一首歌唱完,老人说道:“我们为他们鼓掌吧!”她吃惊地看着老人,问道:“我的胳膊动不了,你只有一只胳膊,怎么鼓掌啊?”老人对她笑了笑,解开衬衣扣子,露出胸膛,用手掌拍起了胸膛……那是一个初春,风中还有几分寒意,但她却________感觉自己的身体里涌动起一股暖流。老人对她笑了笑,说:“只要努力,一只巴掌一样可以拍响。你一样能站起来的!”
  那天晚上,她让父亲写了一张纸条,贴到了墙上,上面是这样的一行字:一只巴掌也能拍响。从那之后,她开始配合医生做运动。无论多么艰难和痛苦,她都咬牙坚持着。有一点进步了,她又以更大的受苦姿态,来求更大的进步。甚至在父母不在时,她自己扔开支架,试着走路。蜕变的痛苦是牵扯到筋骨的。她坚持着,她相信自己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行走,奔跑。她要行走,她要奔跑……
  11岁时,她________扔掉支架,她又向另一个更高的目标努力着,她开始锻炼打篮球和参加田径运动。1960年罗马奥运会女子100米跑决赛,当她以11秒18第一个撞线后,掌声雷动,人们都站起来为她喝彩,齐声欢呼着这个美国黑人的名字:威尔玛·鲁道夫。那一届奥运会上,威尔玛·鲁道夫成为当时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人,她共摘取了3枚金牌,也是第一个黑人奥运女子百米冠军。
  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哪怕只剩下一只胳膊;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梦想,哪怕残疾得不能行走。
文中的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甚至  终于  突然
甚至  突然  终于
终于  突然  甚至
突然  甚至  终于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与众不同:________________
蜕变:________________
请画出描写老人动作的句子,并写出你对这位老人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的变化有哪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照文中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任何时候都不要________,哪怕________。
任何时候都不要________,哪怕________。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能力拓展练习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第12册(新课标北师大版) 新课标北师大版
阅读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日常生活中的科学
  在日常生活中,你只要稍微留意就会发现许多很有趣味的科学。如果你不信的话,那就请看:
  咦,糟糕,生鸡蛋和熟鸡蛋混(h(n h)n)在一起了。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碰到。那该怎么办呢?
  别急,你只要拿起鸡蛋的一头,放在桌上一旋,如果它能直着“身子”在桌上滴溜溜地转上几圈,那它就是熟鸡蛋。否则就肯定是生的。你把全部鸡蛋一个一个地旋过一遍后,就可以把它们分开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熟鸡蛋里面的蛋白、蛋黄和蛋壳(k6 qi4o)形成了一个整体,因此它就能旋转了;而那些生鸡蛋呢,内部像小孩子闹矛盾一样,不肯团结,那它肯定不能旋转(zhu4n zhu3n)。你看,这里不是有着很有趣味的科学吗?
  又比如,在夏天,人们都喜欢穿浅色衣服,而到了冬天,人们又改为穿深色衣服了。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里面也有科学?当然有。因为浅色衣服所含的白色素较多,而白色素可以把所得到的热量散发出去,因此浅色衣服穿起来凉快。所以,人们都喜欢在炎热的夏天穿浅色衣服。而深色衣服呢,里面含有较多能够吸热的黑色素,穿起来比浅色衣服暖和(h6 huo)多了,所以,人们都喜欢在寒冷的冬天里穿上深色衣服。你看,在这平凡的小事中,也有点科学呢!
  再看,哎呀,背着一个大书包,肩头真疼。有什么办法使肩头不疼呢?当然有。这就是加大书包带的面积,即加大受力面积。因为压力是一定的,如果加大受力面积,就可以减小压强。压强减小了,肩头自然就不感到那么疼了。你看,这件事不是很平凡吗?但它里面也有科学。
  (象 像)这样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比如说(晴 腈)纶衣服能“放电”啦,鸡蛋放进醋里变软啦,箱子里的卫生丸失(棕 踪)啦,等等,真是无穷无尽。还有许多(未 末)被发现的,正等待你们去发现、去探索呢。
(1)请选出加粗字的正确读音,在下面画“√”。
(2)画去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括号中的错别字。
(3)本文是按照________的形式组织材料的。
(4)文中详细列举了哪几件事说明日常生活中有科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找出反问句,在括号中画“√”。
a.这又是为什么呢?(  )
b.你看,这里不是有着很有趣味的科学吗?(  )
c.你看,这件事不是很平凡吗?(  )
d.有什么办法使肩头不疼呢?(  )
(6)你能举几个例子说明日常生活中有科学吗?请试着说说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阅读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雨,沙沙沙……
  一只美丽的小鸟,在雨丝里飞来飞去,吱吱吱地叫。它飞到我家的阳台上,用嘴啄着身上湿漉漉的羽毛。
  忽然,我看见妈妈走了过来。
  “下雨了吗?”妈妈说着要去阳台。原来,阳台上伸出的竹竿,晾着我的一件衣裳。
  我连忙拉住妈妈,用手指了指躲在阳台上的小鸟,轻声说:“妈妈,小鸟在躲雨,别吓着它。”
  妈妈看着小鸟,笑了笑,转身走进厨房。
1.照样子再写几个这样的词语。
飞来飞去________ _________
湿漉漉 ________ 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一只小鸟在(  )飞来飞去。它停在(  )躲雨。我拉住要去收衣服的妈妈,要她(  )。
3.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羽毛(  )的小鸟
(  )地叫(  )地说
4.圈出“赶忙”的近义词。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题库系统分析,
试题“阅读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选段,完成1-3题。廉颇曰:...”,相似的试题还有: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题目。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不忍
宾客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1)相如闻,不肯与会。(2)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3)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阅读下列课内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题目。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不忍
宾客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1)相如闻,不肯与会。(2)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3)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1.下列对“之”和“而”用法与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②夫以秦王之威③而相如廷叱之
④而君畏匿之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2.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A.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D.今君乃亡赵走燕。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选文写廉颇与蔺相如由不和到成为刎颈之交。廉颇不甘于位于蔺相如之下,散布恶言,而蔺相如则采取躲避的态度。B.蔺相如不畏威势赫赫的秦王,对廉颇却一再退让,这是因为他认识到廉颇强大的兵权,不可硬碰。C.选文充分展示了蔺相如宽阔的胸怀和高尚的思想境界,他的表现使良将廉颇深为感动,于是负荆请罪,最终二人成为刎颈之交。D.选文写的是赵国内部的事情,但是矛盾冲突十分激烈。蔺相如采取退让的办法,最终妥善地解决了这一矛盾冲突。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2)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6该会员上传的其它文档:6 p.7 p.3 p.3 p.4 p.6 p.8 p.5 p.8 p.7 p.5 p.6 p.9 p.12 p.7 p.6 p.3 p.4 p.4 p.3 p.4 p.4 p.5 p.7 p.文言文阅读课本知识梳理(十)实词、虚词10在括号中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其后秦..文言文阅读课本知识梳理(十)实词、虚词10在括号中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文言文阅读课本知识梳理(十)《廉颇蔺相如列传》实词10、虚词10十相关文档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关于我们常见问题关注我们官方公共微信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赞谬贤――读《廉颇蔺相如列传》有感
来源:  11:25:25 【】 
  读过《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人往往为蔺相如机智勇敢的胆识和顾全大局的精神所感动,也为廉颇知错就改的态度和“负荆请罪”的行动而赞叹。多少年来,他们的事迹一直脍炙人口,传颂不衰。  然而,令我不解的是,赞廉颇、蔺相如者大有人在,而故事中的另一位主要人物谬贤却很少被提及。惊诧之余,感到有点不平。  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明白,蔺相如是谬贤推荐给赵王的,没有谬贤,蔺相如恐怕就无缘会见赵王,出使秦国,恐怕也谈不上为维护赵国的尊严而崭露头角,显露才华。诚然,相如不辱君命,廷叱秦王,愿以“头璧俱碎”,敢于“跪请击缶”,使“完璧归赵”,“华丽而归”,其功可谓大矣。但是此功同谬贤的推荐分不开,可以说“完璧归赵”有蔺相如的一半也有谬贤的一半。特别是在当时的社会,真正“脱颖而出”的能有几人?在特定的情况下,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没有谬贤,哪会有蔺相如?徐元直推荐诸葛亮,一直传为佳话;王亚南之识陈景润,也已成为美谈。而谬贤之举蔺相如,自也应该大赞特赞。俗话说“慧眼识英雄”。“慧眼”的可贵就在于一个“识”字。谬贤确实“别具慧眼”能“识”相如之才,并能“替人才开路”,把蔺相如这个人才推荐给赵王,这实在是了不起的。如果“功劳簿”上的名次有先后之分,那么,我认为,谬贤第一,蔺相如第二。  谬贤第一,不但是因为他能“识”、能“荐”相如,而且还因为他在向赵王推荐之时,能扬相如之长,不避自己之短,并敢于以己之短来衬托相如之长。这就更加可贵了。为了荐贤,为了让贤才为世所用,为了赵国的荣辱安危,谬贤不计一己之利害,勇于在赵王面前揭“短”,敢于把自己的“短”同相如的“长”对比,肯定相如是“勇士,有智谋,宜可使”。试想,没有一点为人才铺路、开路的决心和勇气,没有爱才、荐才、用才的强烈意愿,能这样吗?世人都赞扬春秋时期的祁黄羊,说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这自然有道理。而谬贤的举才不瞒隐私,不避短,那就更难了。要不是谬贤这样极力推荐,赵王能否“召见”蔺相如,那也很难说呢!  “慧眼识英雄”可贵;“舍己荐英雄”更可贵。谬贤既具“慧眼”又能“舍己”,善“识”又敢“荐”,这就是我特别要赞他的原因。  1&&&
文章责编:gaoxiaoliang&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 14:01:49)?&&( 23:01:11)?&&( 22:57:15)?&&( 21:06:40)?&&( 21:05:03)?&&( 13:29:36)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作文范文点击排行
作文频道最新更新
123456789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用工具 |
| 大全 | 大全
     |
版权声明:如果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电 话:010- 传 真:010-诗意语文阅读写作工作室
当前位置:&&&&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
上传: 曾新生 &&&&更新时间: 9:45:48
& 教学目的 一、了解司马迁及《史记》; 二、加强文言文中的字、词、句的学习; 三、 认识廉颇、蔺相如的可贵之处,培养机智、勇敢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体会课文用语言、行动来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以及作者、选取和组织材料的方法。 教学设想 文言文中需要记忆和理解的知识很多,拟把重点讲解和练习结合起来。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学习文言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学习: A、文学常识的把握&&&&&&&&&&& B、文章的理解 C、&&&&& &&&通假字&&&&&&&&&&&&&&&&&&&&&&&&&& &&&&&&&& 字&&&& 多义字&&&&&&&&&&&&&&&&&&&&&& &&&&&&&&&&&&&&& 注音&&&&&&&&&&&&&&&&&&&&&& D、&&&&&&&& 一词多义&&&&&&&&&&&&&&&&&&&&&& &&&&&&&& 词&&&& 古今异义&&&&&&&&&&&&&&&& 总体要求:字字落实&&&&&&&&&&&&& &&&&&&&&&&&&&&& 词类活用&&&&&&&&&&&&&&&&&& &&&&& E、&&&&&&&& 被动句&&&&&&&&&&&&&&&&&&&&&&&&&&&& &&&&&&&& 句&&&&& 倒装句&&&&&&&&&&&&&&&&&&&&&&& &&&&&&&&&&&&&&&& 判断句&&&&&&&&&&&&&& &&&&&&&&&&&&&&&& 省略句&&&&&&&&&& 下面我们开始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简介作者和《史记》 &&& 引导学生看&预习提示&第一段和注释①,明确这样几点: &&&&&&&&&&&&&&& 体例:纪传体& 《史记》 &&& &&&&&&&&&&&&&&&&&&国别体& 《战国策》 &&&&&&&&&&&&&&&&&&&&& 编年体& 《资治通鉴》 &1、《史记》&&&& 起迄:黄帝 & 汉武帝太初四年 &&&&&&&&&&&&&&& 体裁: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 地位:二十四史之第一部 &&&&&&&&&&&&&&&&&&&&& 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 鲁迅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司马迁&& 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能写出《史记》这样伟大的作品,是因为: A、家学渊源& 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学问渊博。其父死后,司继承其业,在&金匮石室&(国家藏书处)阅读、整理史料; B、广泛游览,实地考察; C、艰难发愤& 在受宫刑后发愤写出《史记》,发泄了他对汉朝的仇恨。 三、课文讲解 1、请学生读1-2段,然后教师讲解。 2、开头简介廉颇、蔺相如二人,指出他们二人地位、身份的巨大差异,为二人的矛盾伏笔。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 3、请学生朗读3-5段,这是文章第二部分的第一层,写蔺相如出使前初步表现出来的胆识。用对话表现出相如过人的分析能力和决断能力。朗读时注意下面一些字的注音:郓yun& 遗 wei& 语 yu& 袒 tan& 否fou& 奉 peng 4、重点解释: 请易璧:请,敬辞&&&&& 臣请完壁归赵:请,谦辞 徒见欺&&& 求人可使报秦者 窃:用在对话或书信中表示谦恭之辞,意思为:&我私下&。 幸于赵王(被动句)&&&&& 幸得脱矣&&&&& 大王亦幸赦臣 负:使动用法&&&&&&&&&&&&&&&& 奉:通&捧& 王必无人:必,一定,实在。&&&& 西入秦:西,名作动 课后作业 1、& 将所讲部分的翻译写在作业本上; 2、 &预习6-13段。 & 第二教时 一、检查旧课 将上堂课所讲的重要内容以检查的形式复习一下。 二、新课讲解 1、请学生读6-11段,注意下列字的拼音:瑕xia&& 观guan&& 倨ju& 佯yang&& 传zhuan& 衣yi&& 间jian&& 镬huo&&& 觑qu 2、重点解释: 6节:美人(古今异义)&&&&&&&&&&& 前:上前,动词。 璧有瑕(成语:白璧微瑕)&&&&&& 指示(古今异义) 授:交给。&&&&&&&&&&&&&&&&&&&&&&&&&&&&&& 怒发上冲冠(成语:怒发冲冠) 成语:布衣之交&&&&&&&&&&&&&&&&&&&&&& 负其强:负,凭借、依仗。 庭:通&廷&。&&&&&&&&&&&&&&&&&&&&&& 严:尊重。 修敬:修,整饰。&&&&&&&&&&&&&&&&&& 大王见臣列观(倒装)&&&& 倨:傲慢。 急,使动(名作动) 7节:&&& 睨:斜眼看。&&&&&&&&&&&& 固请:固,坚决。 案:通&按&,审察,察看。 8节:&&& 特:只不过。&&&&&&&&&&&&&& 舍:安排住宿。 9节:& 决负约不偿城:决,必定。负,违背。 衣褐:衣,动词,穿。穿着粗布衣服。 径道:小路,便道。 10节:& 引:延请。 坚明约束:坚定明白的规章制度。约束(古今异义) 见欺于王(倒装句)&&&& 负:辜负。 间:间道,小路。这里用作&至&的状语&从小路& 唯:用于句首,表示希望语气。&&& 孰:通&熟&,仔细。 11节:引:牵、拉。因:由此。归:使动。 3、这部分写蔺相如出使至秦与秦王斗争的经过从中表现出相如的机智与勇敢。 4、略讲12-13节。这一层写完壁归赵后的结局。&拜相如为上大夫&为将相不和伏笔。&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为两国进入对立状态和&渑池之会&伏笔。 课后作业 1、将本课所讲部分的翻译抄写在作业本上。 2、预习剩余部分。 & 第三教时 & 一、检查旧课 以提问的形式检查上课所学内容。 二、讲解新课 1、请学生读14-16段,注意下列字的注音: 渑mian&&& 毋wu&&& 诀jue&& 瑟se&&& 缶fou&&&& 怿yi 2、重点讲解: 14节 拔:攻下。&&&& 会于西河外(倒装句) 以决秦望:以:连词,连接行动和目的。 15节 窃:谦辞&& 请:敬辞&& 刃:名作动,杀。 靡:退却。怿:高兴。 16节 加胜于赵:加,动词。胜,这里用作名词。 3、这部分写渑池之会,进一步写出相如大智大勇的品质。 4、请学生读17节结尾,注意以下注音: 驽 nu&&&&& 刎wen 5、重点讲解: 17节 右:上。秦汉以前,位次以由为尊。 18节 素:向来。&& 已而:过了些时候。&&&&& 引:掉转。 19节 相与:一齐。&&& 所以:&的原因。&&&& 高义:高尚的品德。 恐惧殊甚:倒装句&& 庸人尚羞之:羞,意动,以&为羞。 孰与秦王:孰与,何如,比&怎么样。&&&& 顾,但。 加兵于赵(倒装句)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这句话最能表现蔺相如顾全大局,团结对敌的精神。 20节 负:背着。&&&&& 成语:负荆请罪&&&&& 因:由 21节& 成语:刎颈之交。 5、这部分主要写廉蔺矛盾的和解。表现出蔺相如的宽宏大量和廉颇的坦白直率和知错能改的精神。 课后作业 1、& 将所讲部分的翻译写在作业本上,要求字字落实。 第四教时 & 一、简单复习上堂课所学知识。 二、总结课文 1、本文主要写了最有典型意义的三件事:完壁归赵,渑池之会,将相和欢。 文章开头,对廉颇、蔺相如并列的简单的介绍,接着写 第一件事完壁归赵,完全写蔺相如,主要表现他的机智和勇敢。 第二件事,渑池之会,重点写蔺相如,对廉颇的描写,穿插在开头和结尾,表现了廉颇的参与决策,对赵国无限忠诚和以军事力量支持蔺相如的外交斗争。 第三件事将相和欢,通过蔺的先国后私,廉的勇于改过,把两人的性格统一到爱国这一基本点上来。这样写,既详写了蔺相如又兼顾到廉颇 2、写作特点 A、选择典型事件。 B、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 C、对话描写 三、讲解思考练习 四、总结文章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 1、文学常识(见预习提示和注释一) 2、课文理解 3、字: A、注音(见注释) &&&&&&&&&&& B、通假字(见注释) &&&&&&&&&&& C、多义字(见思考练习三) 4、词: A、词类活用(见注释和思考练习四) &&&&&&&&&&& B、古今异义:指示&&& 约束&&&&& 美人 &C、使动、意动用法&& 羞:意动&&&&& 其他见思考练习五 5、句式:见注释和课文讲解。 课后作业 1、& 将本课所归纳的知识点抄写在作业本上。 2、& 完成练习册本课基础部分练习。 & 教学反思: 《廉颇蔺相如传》这样的文章,其中故事流传千古,学生耳熟能详,人物性格鲜明,学生在理解文意方面并无太大障碍。而文中涉及到的词语用法,特殊句式却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后的文言文学习中本课中一些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会经常遇到,所以这篇文章讲授重点应放在词语的积累和理解上。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他们已经具备相当的文言词汇量,在理解文章内容时,能自行解决很多问题。因此,串讲就没有必要了,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找出疑难问题,以学生质疑,师生讨论的方式完成字词部分的学问应该是可行的。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欢迎您光临本站,您是本站的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廉颇蔺相如列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