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性质上是一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革命

您所在位置: &  &  &  【成才之路】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55张.ppt5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4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日,是五四运动爆发95周年纪念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北京大学看望青年学生。他指出,五四运动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广大青年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课标要求 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重点难点 1.五四风雷、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2.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和曲折发展的历程。 ●时空坐标 一、五四风雷 1.背景 1 政治:北洋军阀统治黑暗,对内独裁统治,对外出卖主权。 2 经济: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3 思想:十月革命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4 导火线:1919年初,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过程 1 第一阶段 ①爆发:日。 ②中心:北京。 ③主力:学生。 ④口号:“_________,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2 第二阶段 ①时间:从日起。 ②中心:上海。 ③主力:工人阶级。 3.结果: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1 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2 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的职务。 3 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意义 1 性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__________的革命运动。 2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 成为中国____________革命的开端。 史学前沿: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学术界意见并不统一,第一种是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这是最传统的观点;第二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 为什么性质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 为什么性质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 为什么性质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任务是反封建.但是中国则不同,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由于资产阶级发展的不充分以及自身的局限性,所以不能像西方那样完成革命任务.于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就由无产阶级来完成,可以说是无产阶级替资产阶级完成了革命任务.由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革命任务相同,而且许多国家的民主革命都是由资产阶级完成的,所以人们习惯上通称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400-606-3393 今日:3140套总数:4960543套专访:2593部会员:5136014位 当前位置: & 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新民主主义革命》(人民版必修一) 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新民主主义革命》(人民版必修一)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14次 资料类型:高考论文 文档大小:151KB 所属点数: 2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2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与中共成立 ★基础过关: (一)五四运动 (1)国际:一战期间美日加紧侵华,中国人民反帝情绪较强; 胜利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方向; 中国外交的失败(导火线) (2)国内:北洋军阀独裁、卖国,阶级矛盾激化; 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 (1)初期:运动中心在 (2)后期:从6月初开始运动中心转移到 登上政治舞台。 ,内惩国贼; 4.成果: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 职务;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 (1)性质:是广大 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 的革命运动; (2)影响:标志着中国 革命的开端; (二)中共成立 1.历史条件 革命的成功,使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途径。 开始在中国社会广发流传,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3)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指导与帮助,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2.中共一大 (1)召开:日,在秘密召开; (2)内容: ①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 ,消灭阶级差别,实现 ②中心任务:领导 3.中共二大 ①最高纲领:实现 ②最低纲领:打倒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 (2)意义:制定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 的民主革命纲领。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战争的双方是哪两大集团?巴黎和会的主要议题是什么?实际操纵国有哪些?这几个实际操纵国有什么意图?签订了哪些协约?是一次什么性质的会议?依据有哪些? 2.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它所呈现的最主要、最值得当代青年学生学习的精神是什么? 3.最能说明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依据是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到何时真正得以完成? 4.完成下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相同点 性质上 革命对象(任务) 不同点 领导阶级 5.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中共成立的经济、阶级、思想、外部条件各是什么? 6.一大的中心任务反映了我党当时在革命道路问题上有何特点?说明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 共二大召开时,当时的国际国内局势如何?二大民主革命纲领制定最主要的依据是什么? 7.在探索救国道路问题上,中国先后走过哪些国家的道路?结果如何?最后走的是怎样的道路?结果如何?这说明在走什么样的道路问题上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 ★拓展延伸: 1.“五四精神”的内涵 (1)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是“五四运动”的主旋律; (2)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的精神; (3)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敢于创新、勇于解放的精神; (4)其内涵归纳起来就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即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宣传民主科学的进步精神,追寻时代潮流,把握时代命运的伟大精神。 2.如何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从领导阶级看: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2)从革命指导思想看: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 (3)从革命的前途堪:工人阶级不仅是为了砸碎一个旧世界,而且是为了建立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政权的新社会; (4)从时代特点看: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 可见五四运动成为民主革命的一个分水岭,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如何理解“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便焕然一新了” (1)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2)新的革命目标: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并提出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新型的政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代表工人阶级、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 (4)新的斗争策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斗争(如建立统一战线等),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5)新的革命道路:1927年探索出井冈山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4.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不同(参考3,2第21页方法突破9) (1)指导思想:前者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后者是三民主义; (2)性质与发展方向:前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方向是社会主义;后者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方向是资产阶级共和国; (3)革命主力: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 (4)领袖人物:前者是在十月革命影响下的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派; (5)群众基础:前者有广大工人、学生和市民参加,群众基础广泛;后者脱离人民群众; (6)彻底性不同:前者彻底地反帝反封建;后者缺乏彻底性; (7)影响不同:前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共的成立做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后者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二.国民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24——1927年) ★基础知识过关: (一)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1)1922年——1923年,工人运动的挫折使中共认识到建立 的必要性; (2)孙中山决定“以俄为师”,同意以“ ”的方式同中共合作; 2.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召开,标志着 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运动由此开始。 (二)北伐战争 1.开始:1926年7月, 出师北伐; 2.成果:北伐军连克武昌、九江,并收回 英租界;1927年初,北伐军直捣 、上海,取得了巨大成功。 3.国民革命失败 (1)标志: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四一二政变和 (2)原因: 背叛革命;中国共产党犯了 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 4.历史意义 (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 (2)作用:动摇了 的统治,沉重打击了 的侵略势力。 ★问题提升: 1.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体现了中共哪一次会议的什么规定?它的失败反映了中共在探索革命道路的问题上存在什么问题?这一状况到何时得到解决?标志是什么? 2.中共选择与国民党合作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是什么?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是什么?当时的国民党是什么性质的政党?你能说出国民党性质的几次转变吗? 3.你知道什么叫“左”派、“左”倾、右派、右倾吗?这些现象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影响? 4.大革命最重要的历史功绩是什么?给中国共产党最深刻的教训是什么?(3,2第21页方法技巧点拨6) 5.分析国民大革命与辛亥革命失败的共同点?并从背景、领导、成果、群众基础方面分析两者的不同点。 ★拓展延伸: 1.国民大革命的突出特点 (1)四个阶级结成统一战线,全力进行革命,规模前所未有; (2)中共直接领导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此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都没有如此广泛的群众基础; (3)有正规的革命军队,井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北伐战争,这是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所不能比拟的; (4)大革命取得了空前的胜利; 2.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1)进行民主革命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2)进行民主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共产党必须掌握革命武装; (3)必须加强党的建设, 建设成为一个坚强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三.土地革命(或称国共十年对峙、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总论:本阶段内容包括年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⑴国共两党、两个政权的对立斗争;⑵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⑶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基础过关: (一)背景 (1)南昌起义:打响了 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 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 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二)开辟: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 根据地,开辟了 (三)内容 土地革命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 政权建设 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 武装斗争 开展游击战争,粉碎国民党的“ (四)发展:到1930年夏,全国建立了十几块 (五)红军长征: 1.原因:红军反“围剿”失利; 2.开始:1934年10月,和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3.遵义会议 (1)内容:结束了王明 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从 (3)胜利: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军主力在 (4)影响: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 ★拓展延伸: 1.中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独立,无产阶级没有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只能用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中国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广大农村敌人力量薄弱且具有相对独立性;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民主革命实质上是农民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2.为什么要进行土地革命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中国革命担负着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要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进行土地革命,这是因为:(1)封建地主经济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基础,反封建必须进行土地革命。(2)封建势力根深蒂固,帝国主义异常强大,必须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要唤起他们参加革命,必须满足他们对土地的要求,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才能满足他们的愿望。 3.怎样理解“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及意义 (1)内容:就是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是发动群众支持革命战争、巩固根据地的法宝;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阵地,是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依托。 (2)意义: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奠定了中国革命必须是先占农村,后占城市,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的理论基础,科学地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4.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长征的胜利结束,保存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他们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骨干; (3)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4)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积极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 四.抗日战争(略) 五.解放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总论:抗战胜利后,中国国内的政治走向是由民族解放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斗争的焦点是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基础过关: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坚持 2.爆发: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 (1)战略防御:毛泽东提出“ ”的著名论断,解放区军民不断粉碎敌人的进攻; (2)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3)战略决战:1948年9月至1949年初,连续发动 三大战役; 4.胜利: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依据:中国人民推翻了 、封建主义、 2.标志:日, 宣告成立; (1)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当家作主,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2)建立了一个统一的 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 (3)为中国实现国家 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4)极大地改变了世界 的对比: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 斗争;极大地增强了世界。 4.历史经验: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 的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拓展延伸: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制约国共两党关系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1)两党的阶级性质: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的不同是国共矛盾斗争的根本原因;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 (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就能促成两党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插手,就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1)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道路; (3)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4)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 (5)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问题提升: 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十年,哪一事件标志中共的成熟?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在这十年政治上是怎样走向成熟? 2.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每一次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有人说江西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摇篮”,你认为是哪三大摇篮? 4.请列举中共三代领导核心形成的标志。你能概括中共三代领导核心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贡献吗? 5.1926年—1935年,中国共产党的党情: A.犯了两大错误: B.进行了三次转移: (1)工作重点从 ; (2)活动区域:从 (3)斗争重点:为挽救民族危亡,从内战向民族解放战争转移。(参考27页方法突破10) 6.陈毅元帅在总结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时说:“淮海战役是农民兄弟用小车子推出来的”,这句话反映了哪些问题? 7.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说过,在日本投降后,"美国在中国碰到了三种可能的选择:(一)它可以一干二净的撤退;(二)它可以大规模的军事干涉,帮助国民党毁灭共产党;(三)它可以帮助国民党把他们的权力在中国最大可能的地区里面建立起来……"(引自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美国政府实际上选择了三种可能中的哪一种?为什么不选择另外两种?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客服总机:400-606-99777 业务传真:010- 客服邮箱:Copyright &2006 - 2015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00390号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既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为什么性质又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前途却是社会主义?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既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为什么性质又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前途却是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既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为什么性质又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前途却是社会主义? 因为1919年前的中国根本没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因此比他们更先进的无产阶级就必须先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喽~!(其实直到1945年打跑了鬼子之前都算是资产阶级革命) 满意答案有点不对,从1919年到1949年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但是,它又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领导权不再由资产阶级来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是两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而是马克思主义;革命的前途不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而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资产阶级革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