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为师父守孝期间禁忌100年期间连成了返老还童后出山的那部小说叫什么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关注话题分享阅读全文14K2,54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阅读全文9.8K77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阅读全文9.7K71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阅读全文8.9K31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阅读全文8.5K77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29,578- 天下书盟全本阅读,小说阅读,玄幻小说,网游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小说下载
小说全文阅读
作者: 今非昔&&&&&&&&小说全文阅读字体大小:&&
小提示:点击小说章节列表,可以快速跳转到需要阅读的小说章节 / 按ENTER键(键盘上的回车键)可以回到小说目录 / 再次按backspace键(删除键)可以倒退回刚才阅读的小说章节;
小说全文阅读字体大小:&&
告读者(必看)更新时间: 22:22:42&字数:317字
读者朋友们,你们好:
首先谢谢你们在这些天里对我的支持,使我的书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排在原创新人榜第1位,现在我的书又进了新书榜第1,最近我的书在天下书盟强烈推荐,请你们的积极评论,支持,推荐,和投鲜花。
洪七传人是我(今非昔)在天下书盟发的第一本书,我可以承诺保证每天更新,到星期天的时候就爆发(3更,甚至4更,5更),一句话只要有你们的支持,我就有写下去,和写好的激情和动力。
此外,书的作品相关卷里有一些和作品相关的知识,大家也可以看看,这样可以方便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本书。
此外本书已经牵约,不用担心太监的事情。。。
1关于打狗棒法更新时间: 19:31:07&字数:1138字
1关于打狗棒法
[打狗棒法:
丐帮帮主嫡传武学,非丐帮帮主无法传授之绝妙武功,共有三十六路一十二招八字口诀,为丐帮镇帮绝学,神妙无比。
拨草寻蛇、棒打狗头、棒打双犬、拨狗朝天、打狗入洞、恶犬拦路、反截狗臀、狗急跳墙、关门打狗、斜打狗背、压肩狗背、天下无狗(此十二招,每招各分六路)。
八字口诀:劈、挑、缠、封、戳、转、引、绊。
打狗棒缠字诀:缠:在战斗之中缠住对手使其无法脱身。昔年洪七公以打狗棒之轻灵奇巧,跻身当世五大高手。这打狗棒缠字诀,正是洪七公当年惯使的一招成名绝技。那施展出浑身解数,也脱不开的如梦幻般的棒影,令对手心惊肉跳。
打狗棒戳字诀:戳:一定时间内使对手内息大乱而不能自行调整。打狗棒招式异常灵活,可横扫竖打,此戳字诀便是连点带戳,招招不离对手内息相关之要穴,一旦戳中,将封住对手之内息脉路,一定时间内使对手内息大乱而不能自行调整。
打狗棒挑字诀:挑:挑去对手的兵器。打狗棒法集轻灵奇巧于一身,临敌之际纵不得伤敌,亦得自保。若对手手持兵器,则使用此挑字诀,可将对手兵器打飞或者挑入自己手中。
打狗棒劈字诀:劈:必杀一击,当者披靡。打狗棒中霸气十足的招数,当此莫属。此招出手,往往自己也无法控制威力,必杀一击。当者披靡。
打狗棒绊字诀:绊:专攻敌手下盘,使其身形变慢,处处受制。打狗棒以轻、巧、灵诸称,舞将起来是四处只见棒影不见人影。这绊字诀,却是专攻敌人下盘的招数。对于下盘不稳的对手极是有效,一旦绊中,对手身形变慢,必处处受制。
打狗棒引字诀:引:专攻敌手下盘,使其身形变慢,处处受制。打狗棒在兵器类功夫里是属于轻巧一类的,其招数十分的灵活。八诀中的这引字诀,专门用来牵制吸引住对手的兵器。这棒引到东,对方兵器到东,棒引到西,对方兵器就到西,被牵制住的对手再也无力使出强力有效的攻击。
打狗棒转字诀:转:专攻敌手后心大穴,耗敌、已体力,配合他人之绝佳攻击。转字诀将打狗棒“轻”“灵”“奇”“巧”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以专攻对手的后心几大要穴为主,一旦施展开来,将会迫使对手不停地象螺砣般旋转,以趋避点打。结果是愈逃棒越急,对手纵使暗暗叫苦却也无计可施,最后因耗尽体力而败。
2关于降龙十八掌更新时间: 18:58:19&字数:2028字
降龙十八掌
第一式(起手式)见龙在田:出自坤卦,辞曰:“见龙在田,大贞”就是说看见龙在田中会有好事发生。这一招掌力霸道异常,为降龙十八掌最强的一招,取名见龙在田,既是说一掌打去,敌人完蛋大吉。
第二式飞龙在天:降龙十八掌中的一招,同样源于周易。辞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飞龙即翱翔在天空的龙,飞龙在天,看尽世事,所以能发现大人(有道德的人)。这一招由上势下,借惯性伤人,正如飞龙借有德者而扬名,威力奇大。
第三式鸿渐于陆:出于渐卦,渐指妇女,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大雁降到平地上,他的羽毛可以被妇女用来装饰。此招之用,在一个巧字,藏巧于拙,用羽为仪。
第四式龙跃在渊降龙十八掌中的一招,同样源于周易“龙跃于渊”,英雄出场也
第五式羝羊触蕃:出自大壮卦,辞曰:“羝羊触藩,赢其角”两只羊角力,赢的用的是它的角。这招用途是说要用有力点来伤敌。但“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邃。”运用不当相信会反受其害。
第六式潜龙勿用:源于坤卦,辞曰:“潜龙勿用”,龙潜于渊,其志难测,所以不可用。此招劲收于内凝而不发,但若有敢试其锋芒者,必受其殃。
第七式利涉大川:源于同仁卦,同人既是同志,辞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有好朋友聚集起来,畅通无阻,所以去危险的地方也变得安全了。此招表面平平无期,实质上力聚于掌,正如好友的聚集,难凝而易散。如中此招,必定全身筋脉尽碎,死的苦不堪言!
第八式神龙摆尾:本名履虎尾,出入履卦,履既踏,辞曰:“眇能视,跛能履,履护尾,咀人”意思是说人瞎了一只眼睛还能看见东西,瘸了一条腿还能走路,但是如果不小踏上了老虎的尾巴,就会被它吃掉。这招专攻背后之人,劲道奇猛,实为降龙十八掌的救命绝招。此招多用为妙.
第九式密云不雨:出自乾卦,辞曰:“密云不雨,时或有风”雨云很多了但不下雨,那是由于在等待着刮风。此招不在于密云不雨,密云不雨只是力量的积累,而真正的杀手却在时或有风上,风声(时机)一起,敌人便万劫难逃了。
第十式突如其来:功如其名,去势奇快,攻其不备,最易出奇制胜.在对手未反应之前,便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第十一式双龙取水:攻势一分为二,看似平常一招,功力与身法倍增二倍有余,有点类似于周伯通自创的双手互搏,但与其比较有过之无不及
第十二式鱼跃于渊:平凡的一跃,尤如龙腾九霄,有着强大的爆发力.
第十三式震惊百里:出于震卦,震就是雷,辞曰:“震惊百里,不丧匕鬯(鬯:一种酒)”本来是说一个人虽然被吓了一跳但连酒也没撒掉,但光从名字来理解的话就是说雷电莫大的威力了。这一招生势浩大,震惊百里
第十四式损则有孚:出自损卦,损就是不利的方面,和益卦相反。辞曰:“损,有孚”孚就是信用,辞曰:“自上至下谓之损”本句是说虽然守了信用但却没办成好事。此招出招和飞龙在天相似,自上而下,然损却接益,辞曰:“自下至上谓之益”,变招犹如异军突起,让人防不胜防。
第十五式时乘六龙:出自乾卦,辞曰:“时乘六龙以御天”自古传说五岳为中华灵气之所在,每岳各有神龙镇守,加以姬黄帝(就是轩辕黄帝)之应龙,是为六龙。六龙齐出,王道浩然,其势之大,盖地铺天,为降龙十八掌最有王道正气的一招。
第十六式龙战于野:取意于周易中的坤卦,坤者为地,辞曰:“龙战于野,其血玄黄”,野在这里作为平地讲,玄指黑色,其血玄黄是说血改变了应有的颜色。按古代的思想,龙上在于天,中潜于渊,下见于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指的就是龙处在了不该处于的位置,他的力量同时也被激发了出来,出这招一般在于危难之时的奋力一博,正因为没有退路,所以此招才无所不辟!
第十七式履霜冰至:出自坤卦,辞曰:“履霜,坚冰至”踩到了霜,就应该想到大冰雪要来了。这招招如其名,初时似柔弱无力,但如敌人胆敢进招,就如暴雪突降,后劲无穷。
第十八式亢龙有悔:降龙十八掌中最常使用的一招,取意于周易中的乾卦,乾代表天,辞曰:“亢龙,有悔”是说亢龙(飞向尽头的龙)虽然当世无敌,但力终有尽时,力尽则悔,悔不可及。亢龙有悔,盈不可久的道理,此招重悔不重亢,后尽无穷。
3:关于十八罗汉更新时间: 19:03:59&字数:847字
3:关于十八罗汉
降龙罗汉:庆友尊者,传说曾降伏恶龙。
坐鹿罗汉:宾罗跋罗多尊者,曾乘鹿入皇宫劝喻国王学佛修行。
举钵罗汉:迦诺迦跋厘隋阁,是一位托化缘的行者。
过江罗汉:跋陀罗尊者,过江似蜻蜓点水。
伏虎罗汉:宾头卢尊者,曾降伏过猛虎。
静坐罗汉:诺距罗尊者,又为大力罗汉,因过去乃武士出身,故力大无穷。
长眉罗汉:阿氏多尊者,传说出生时就有两条长眉。
布袋罗汉:因揭陀尊者,常背一布袋笑口常开。
看门罗汉:注茶半托迦尊者,为人尽忠职守。
探手罗汉:半托迦尊者,因打坐完常只手举起伸懒腰,而得此名。
沉思罗汉:罗怙罗尊者,佛陀十大弟子中,以密行居首。
骑象罗汉:迦理迦尊者,本是一名驯象师。
欢喜罗汉:迦诺伐蹉尊者,原是古印度一位雄辩家。
笑狮罗汉:罗弗多尊者,原为猎人,因学佛不再杀生,狮子来谢,故有此名。
开心罗汉:戍博迦尊者,曾袒露其心,使人觉知佛于心中。
托塔罗汉:苏频陀,是佛陀所收最后一名弟子,他因怀念佛陀而常手托佛塔。
芭蕉罗汉:伐那婆斯尊者,出家后常在芭蕉树下修行用功。
挖耳罗汉:那迦犀那尊者,以论“耳根清净”闻名,故称挖耳罗汉。
4:群侠星座传-狮子座最佳典范洪七公更新时间: 19:36:10&字数:5254字
洪七公是金庸笔下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人物之一
洪七公正直,豪侠,重民族大义,得到江湖上的尊敬,对朋友讲义气,有一切正派人物所应具有的优点。这些优点,郭靖也都有,可是洪七公和郭靖不同,洪七公是活生生的、有理性的真人,不像郭靖那样,看来看去,都是道德堆出来的,不像是真的一个人。
一句“撕作三份,鸡屁股给我”。九指神丐洪七公出场,不论是第一遍看射雕,还是第八次看,一看到这里,就禁不住大声酣呼,一如看水浒看到“一个胖大和尚赤条条跳将出来”时的反应一样。
黄药师出场,令人感到诡异悚然,洪七公出场,使人感到全身发热,就像是忽然有人在你身后拍了一掌,转头一看,竟是渴望一见的老朋友一样!
编辑本段人物性格分析
就美食而舍要事
洪七公是金庸笔下众多生动人物之中,最能使人有亲切感的一个,他的脾气一样很古怪,郭靖在学了十五招“降龙十八掌”之后,向他叩头,他就点了郭靖的穴道,把四个头叩还给郭靖,还说:“住著,我教你武功,那是吃了她的小菜,付的价钱,咱们可没师徒名分。”
想那降龙十八掌,乃洪七公毕生绝学:“一半得自师长--(洪七公的师长是谁?)一半自行参悟出来”,第一次华山论武之际,洪七公若是已会这套掌法,大可得到武功天下第一的称号,其威力可知。可是却为了吃小菜,而当价钱付人,这真有点好吃得过了头。
洪七公好吃,这是毫无疑问的事,他可以为好吃而误了一件要事,事后砍下了自己的一只手指--那是表示惩罚,并不表示后悔,这一点不可不知,因为在断指之后,他好吃如故。以后,在美食和重大事务之间,叫他作选择,只怕他一样会就美食而舍要事,至多事后再砍一只手指,有什么大不了!
要注意的是:砍手指,在武侠小说人物的行为之中,是一件小事。武侠小说中的人物,有他们独特的性格、行为,受伤当作等闲之事,整条膀子、整条大腿断下来,都不兴皱一皱眉,何况是手指之微。天龙八部之中,黄眉和尚为了在下棋时争下黑子,就二话不说,把自己的一只脚趾剁了下来,由此可知,断一只手指,稀松寻常之至。但是在武侠小说人物之中,肯随随便便把自己生平绝学教人的,却绝无仅有,除了洪七公之外,只怕还找不出第二人来。因为一个学武的人的武功,等于是他的生命,把自己的武功随便教人,那等于是在玩命了。可是洪七公却把生平绝学当作“价钱”,为的只不过是吃黄蓉煮的小菜!这样看来,洪七公不是太糊涂了么?或问:如果煮得一手好菜的是杨康或欧阳克,洪七公会不会也以降龙十八掌去换小菜吃?这是一个很值得深究的问题。
洪七公在初识郭靖、黄蓉之际,是完全不知两人的来历的,而郭、黄两人的态度,也任何人都可以做得到,不过是“心知有异”、“不敢怠慢”而已,这一点,杨康或欧阳克都可以做得更好。等洪七公吃了一只叫化鸡之后,取出镶金的镖来作酬,郭靖拒收,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洪七公在这时,仍然无法知道对方人品的好坏。而黄蓉提出再请洪七公吃东西,这是别有用心的了,洪七公应该知道,但为了有好东西吃,一样欣然应之。等到黄蓉初展手段,“玉笛谁家听落梅”和“好逑汤”吃得洪七公魂飞天外之后,要教两人武功,是洪七公自己提出来的:“你们两个娃娃都会武艺,我老早瞧出来啦。女娃娃花尽心思,整了这样好的菜给我吃,定是不安好心,叫我非教你们几手不可。”
由此可见,就算摆明了,供给美食,是为了要他教武功,他还是一样答应的。接下来,黄蓉一出手,洪七公立时认出了她的来历,在那一霎间,洪七公很有受骗的感觉,立时“冷冷地道”,那是心中大不高兴了,也不肯教武功了,只是后来又被黄蓉略使小计,大赞他的降龙十八掌,才又把他骗了回来。黄蓉的几句话,若是真能令洪七公上当,那不是太抬举黄蓉,而是在小看洪七公了。洪七公若是那么浅薄,怎配做一代武学大宗匠?洪七公忽然又出现,答应教郭靖武功,原因其实只有两个,主要的一个是他实在舍不得黄蓉的烹饪,次要的一个原因是,他已知黄蓉来历,又看出了郭靖是一个“傻不楞的小子”,是一个老实人。在授武之前,洪七公又进一步知道了郭靖的为人,洪七公对他的评语是:“傻小子心眼儿不错,当真说一是一。”
能得到洪七公这样的一言之褒,那当真是难得之极,所以洪七公就开始授了郭靖一招“亢龙有悔”,一招既授,以后黄蓉的佳肴层出不穷,自然越教越多了。而这个经过之中,可以看出,谁只要有黄蓉的烹饪手段,谁都可以令洪七公教上一招半式,杨康也好,欧阳克也好,再大奸大恶的人,只要装得好,不漏底,都可以骗到洪七公的武功的。这样说来,岂不是人人都可以学到洪七公的武功了?非也非也,别忘记有一个大前提:要有黄蓉这般的烹饪手段才行。而要有这样的烹饪手段,那比什么都难。射雕中一流武功不知多少,降龙十八掌、弹指神通、七十二路空明拳、蛤蟆功、一阳指……但是会炮制美食的,就只有黄蓉一个。
烹饪,是一种艺术,和其他任何艺术一样,烹饪是需要天才,不是硬学得会的。一个烹饪高手在煮菜,普通人在一旁,完全照做,一点也不差,从材料、调味品、火候、时间,完全一模一样,可是结果煮出来的东西,味道硬是不同,是无可摹仿,无可偷学的。要学会煮得一手好菜,比学会绝顶武功还要难得多,除非像黄蓉一样,有天生的烹调本领,不然,就无法令洪七公拿他的“降龙十八掌”来当价钱!
郭靖的武功,本来十分低微,虽然服了蝮蛇宝血,也无济于事,直到遇到了洪七公,才算是得窥上乘武功的门径。所以黄蓉的烹调术,影响了郭靖的一生,世事之奇妙,往往如此。当郭靖在大漠放牛牧羊之际,怎么想得到,万里之外一个小岛上一个会烧菜的小姑娘所烧的菜,会改变他一生的命运!也幸好洪七公的“降龙十八掌”,合了郭靖的个性,若是遇上黄药师,要教郭靖“落英神剑掌”,什么五虚一实,八虚一实,不但教的人七窍生烟,学的人也必然痛苦不堪,不欢而散了。
率性而为,宽厚仁侠
洪七公肯随便把自己的生平绝学来换美食,真正是率性而为,这种自然而然的潇洒,比起黄药师的处处做作来,一个高,一个低,再明显也没有。洪七公的可爱之处,也在这里。不过洪七公的洒脱,还未曾到极点,他对于当年未曾得到武功天下第一的称号,就“后来他常常叹息”(四八三页)。还是未能完全放得开。洪七公生性相当懒,不怎么肯教徒弟,“一生从没教过人三天以上的武功”,他自己练功不知怎样?只怕有好东西吃,也是吃了再说,吃第一,练功第二,若当年降龙十八掌未曾练成,只因贪吃而耽搁了练功,那也大可不必常常叹息!洪七公后来,终于收郭靖为徒,那是由于月馀相处,洪七公已深知郭靖为人之故!“凭郭靖这小子的人品心地,我传齐他十八掌本来也没什麽。”他接受郭靖为徒弟之际说:“老叫化不耐烦跟小姑娘们磨个没了没完,算是认输,现下我收你做徒儿。”那当然只是随口说说的笑话,这是洪七公的优点之一,他言谈极其风趣,没有黄药师的故作高深,也不像一灯大师的道貌岸然,又绝不是周伯通的夹缠不清。若不是一个头脑清醒、豪侠爽直的人,是不可能有这种令人如沐春风的谈吐的。他的言语,不必掩饰什么,自然令人感到亲切。而且,看洪七公救欧阳克这一段,可知他心胸之宽:“我跟他叔父是老相识,这小子……伤在我徒儿手里,于他叔父脸上需不好看。”洪七公当然不是怕黄蓉杀了欧阳克,欧阳锋会找上门来报乘但是西毒的武功,洪七公还是欣赏,不但欣赏,还要处处替对方维护武学大宗师的身份,这种气度,真是浩瀚如海,无与伦比。有这样风度的武学高手,更是少见。后来洪七公手下容情,未对欧阳锋下毒手,也是基于他的气度太宽宏所致。终于吃了欧阳锋的大亏,他也绝无后悔之意,天生性格这样宽厚仁侠,真是上上人物。洪七公和黄药师比较,黄药师是做作的,洪七公是自然的,黄药师要做了准备,费了功夫,才能勉强在表面上做出来的事,洪七公自然而然就做出来了,两人的最大差别在此。黄药师装模作样,要考欧阳克和郭靖的文才,洪七公就直斥其非:“咱们都是学武之人,不比武难道还比吃饭拉屎?”当真是痛快之极矣!
洪七公一生为人,就是得到痛快两字的真髓,吃要吃得痛快,喝要喝得痛快,骂要骂得痛快,打要打得痛快,天地之间,自在游戏,真神人也!
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洪七公若非贪吃,必然是个伟大而无趣的人。他正义凛然的告诉裘千仞,他手下杀过231人,但个个都是恶徒,死有余辜,他平生没有杀过一个好人;就算这是事实,这等自信道德上从来没有错,而进一步结论因此他有资格杀裘千仞,真是使人不寒而僳。世上最专横的独裁者,总是以为自己是对的。
洪七公毫不专横,也绝非独裁者,他是一个典型的大节一丝不苟,其余便不拘小节的人物,不犯大错,不给他作大义凛然指责的理由,洪七公是个可爱的长者。他的贪吃及美食当前的猴急姿态,令人感到好笑,洪七公有此弱点,便不会变得不近人情了。
事实上,他很有人情味,他明知黄蓉故意讨好他,使他答应教郭靖武功,但也不在意,照教如仪,让这对小儿女遂了心愿。他并不是一味出自好心,教穆念慈是出自好心,报答她好心救了一名丐帮弟子,但只教了她两三招,黄蓉郭靖学了这么多功夫去,一来因为他贪吃黄蓉的小菜,二来因为他着实喜爱他二人,而两人之中,他又喜爱黄蓉更多,因为她聪明伶俐,这样的徒弟,往往吸引师父一套一套功夫的教下去,欲罢不能。若洪七公正义感大于人情味,他就会欣赏正直的郭靖,多过古灵精怪的黄蓉了。为了郭靖,他大概不会承担这样大的麻烦,亲自跑到桃花岛去代郭靖求亲,但为了黄蓉,见她那么喜欢这傻小子,他就扮演郭家大媒去了。
他喜爱黄蓉,黄蓉也是真心爱他,他被老毒物暗袭,身受重伤,明霞岛上,黄蓉悉心照料维护,犹如小孙女照料老祖父,亲情深厚,令人感动。
其实,正是因为他是这么可亲可爱的一个人,所以他的正义凛然才分外使人肃然起敬,所以在他跟前,施以偷袭的欧阳锋,乘人之危的欧阳克,才显得那么卑鄙不堪。洪七公对裘千仞说的那段话那么有力,原因不在于洪七公是永远不会错的圣人,而是在于他极少板起脸孔教训人,连洪七公这么宽容的人也提出指责,裘千仞就不能不感到惭愧了。
编辑本段群侠星座传狮子座最佳典范洪七公
洪七公是位正气凛然的豪侠,但是为人又不失幽默风趣,这两点特质都跟狮子相吻合。
狮子座并非全都是专横的自我主义者,狮王常常会照顾比他弱小的人,洪七公锄恶扶弱便是一个例子。更凸显的特质是,狮子的宽宏大量也是其他星座难以望其项背的。洪七公在海上救了欧阳锋数次,却反遭欧阳锋恩将仇报,被其偷袭致使武功全失,差点丧命。此后,两人如同累世冤家纠缠不休,最后欧阳锋走火入魔发疯,洪七公也不愿趁人之危解决这段私怨,斗到最后不幸必须同归于尽时,洪七公还口出:“好欧阳锋!”与他相拥而逝。这等光明坦荡的胸怀,除了射手之外,只有在狮子的身上才会发生。
狮子因为喜欢当主角表演,必须经常注意他人,所以也有识人之能。小说中出现过这样的一幕:表面上是为了贪吃黄蓉的菜而传授郭黄二人武功,其实是他识得此二人人品甚佳,因此将计就计,借此栽培出两个武功高强的爱徒出来。又因为他有识人之能,所以传黄蓉的武功是变化花俏的“逍遥游”,传给郭靖的便是单纯刚猛的“降龙十八掌”,可说是因材施教的好老师。
最难得的是,洪七公从不依仗自己帮主的身份和拥有盖世武功而目中无人、颐指气使,有领导之能却无领导者的严肃冷酷;又狮子座属先天的子女宫,喜欢照顾晚辈子女,看他亲自跑到桃花岛去撮合郭靖黄蓉,更令人感到这位长者的亲切和可敬。
狮子本来有自我贡高的毛病,而洪七公肯身为最卑下的乞丐,足以说明他已克服人性中最本质的缺陷,真正成为一个人人称誉的王者了。狮子能量强的人,洪七公可为最佳学习典范
5:关于修真(必看)更新时间: 22:15:11&字数:14778字
5:关于修真
道教 指学道修行,求得[真我,[去伪存真为修真。修真者,借假修真也。借此四大假合之肉身,修成吾金刚不坏之真身。古今天下,没有不死的肉身,只有永恒的法身。所谓:本来真性号金丹,四大为炉炼作团。肉体者,四大假合矣,虽曰父母恩赐,然父精母血本为凡俗之物,数十年后焉能不坏?何为四大?地、水、风、火,是也。地构成骨胳肌肉和脏腑,水构成身中之血液,风构成呼吸系统,火则构成身中之恒常体温。修真又分现实修真及小说修真。小说修真的名词和境界不具备任何可行性,仅为小说家言.供人娱乐。一、 修真门派唐末五代以来,以内丹说理解参同契的流派逐步压倒外丹派,成为仙学的主流。著名内丹学家钟离权、吕洞宾、崔希范、陈朴、陈抟、施肩吾、刘玄英、张伯端等以内丹仙学度人,奉周易参同契为丹经之祖,参同契作为仙家修炼秘典的价值被社会所公认。当时内丹仙学已发展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开始形成一些各具特色的门派。这些内丹门派皆远溯黄帝、彭祖、王乔、赤松,依托老子。一派自称传自关尹子(唐代封文始真人),故称文始派。另一派自称传自东华紫府少阳帝君王玄甫(汉代人),故称少阳派。文始派以虚无为本,以养性为宗,法本老子、庄子、文始真经,属最上一乘虚无大道,虚极静笃,大彻大悟,盗天地虚无之真机,顿超直入,齐是非,同人我,进入无天无地的混沌境界,修性而兼修命。少阳派主张性命双修炼养阴阳,以有为法而至于无为法,分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诸步骤,次第分明,门派繁衍甚广。自唐末五代以来,少阳派有钟离权、吕洞宾、陈抟、麻衣道者、火龙真人、刘操、张伯端等大开法门,历经宋、金、元、明、清几个朝代,逐渐形成南宗、北宗、中派、东派、西派、青城派、伍柳派等门派。因而内丹仙学中有以文始派最高,以少阳派最大的说法。另有元、明间张三丰真人,综合了文始派和少阳派之所长,创三丰派(又称隐仙派),既不执于有为,又不执于无为,于阴阳栽接中创一清净法门,兼具南宗和北宗的特点。这些众多的门派,从功法上讲,略分三类,其一是阴阳双修的栽接法门,其二是清净孤修的静坐法门,其三是阴阳栽接派和清净孤修派的结合体。二、丹道简介通过烧炼[金丹,服食来达到长生的外丹术已逐渐没落。现修真界主要以[金丹大道的内丹学,即丹道为主流,讲究修炼[神[气。老子道德经曾云[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丹道即三返二,二返一,一合于道。其名词为[炼气化神 [炼神还虚(后又增添[炼虚合道[虚空粉碎一说)即精气神的返还过程。又因人精气不足,又创出补足精气的[[练精化气 ,使人从后天补亏达到先天,以便开始修炼。三、 修真方法根据门派不同, 所持论调各不相同,每个人的情况又不同,功法亦千变万化。世俗修真门派以[东派 [西派 [南派 [北派 [中派划分。隐世门派为[古仙派。(古仙亦有分别,此处不便多述)简而言之,修真方法无人引路不可私自修习,否则后患无穷,如今慕仙之士也要防止上当受骗。
四、修真典籍自太古以降,修真渐由追求长生演变为冀望成仙飞升,作为修真理论的典籍也逐渐由质朴而趋于玄幻,明清之世更近于志怪者言。大略而论,下述典籍或可作为当时修真理论的代表作:1.道德经(老子)、南华经(庄子)、列子、文子、关尹子、大学、中庸、抱朴子(内外篇)、清静经、心印妙经2.破迷正道歌、敲爻歌、百字碑、大道歌、灵源大道歌、青天歌、永嘉证道歌、阴符经、黄庭经、周易参同契、入药镜3.张三丰全集、黄元吉文集、古书隐楼藏书、钟吕传道集、灵宝毕法、指玄篇、大丹直指、悟真篇、青华秘文、金丹四百字推荐初学者看看田诚阳的中华道家修炼学道教的一个习惯就是“不得其人不传”,故密室藏珍而不为人知者众。另唐宋两代,修真有成者甚多,惜未作系统论述,此处不便列举。修真,从字面解释就是通过修行求得真我.但现在都被人给误解成什么成仙成佛的!修真就是通过对自身的不断修行,不断的找出自身的不足让自己更了解自己.这就是修真.自己都还不能了解透自己还谈什么成仙成佛!道在心中!佛在心中!己心度人,人度己心! 也有修炼其他的,比如说剑仙。剑仙之道,修炼肺宫金气 ,再转入离宫,玄火锻炼九天神剑 。直到离宫”剑芒”铸就,然后内聚五行真气,外采天真地灵,外炼仙剑,诛敌于千里之外。可惜实在难修,我相信修炼此道,必能惊天地,鬼神泣。五、小说修真在小说中看到的修真者更多的像是修炼剑仙的。但是又在修真的境界,内容方面多次提到内丹术。实际上小说中的修真者是以道家修炼内丹术和修炼剑仙术的两种东西糅合而成的。一说: 修真分辟谷,光照,灵寂,元婴,出窍,混元,寂灭,渡劫,飞升,这九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初期,中期,后期 二说 :修真各阶段名称设定: 气动、炼神、丹成、胎息、元婴、分神、出窍、化形、融合、还虚、元神、魔劫(亦称天劫)、地仙,前十一个阶段均分为三段:前期、中期、后期,修道之人在炼出紫府元婴后,才算真正跨过了修真者的门槛,可以修炼护身法宝了。魔劫期,是修真者进入地仙境界必经之路,爆发的时间不定,在进入元神期之后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渡劫以后将进入地仙境界,可进入被成为小天界的“射日星”修行。魔劫爆发得越早,威力相应也就越小,越容易通过,但在进入地仙境界以后,由地仙修天仙时,时间就越长,磨难也将越多。 三说 : 修真者的修为境界共分为十一种,计有:旋照、开光、融合、心动、灵寂、元婴、出窍、分神、合体、渡劫、大乘。每种都有上下之别。修真者若进入六层的元婴期,随着精劲能量的凝结,修炼出自己的“紫府元婴”,就可以达到所谓的灵魂不灭。若是修成十层的渡劫,那就可以肉身不灭。但是最危险的就是渡劫期。修真者有句俗语,所谓“元婴”好修,“渡劫”易灭。修真者只要有时间有仙石,有正确的修炼方法,总能修炼到元婴期,而渡劫期则不然,一个修炼不当就会形神皆灭,彻底消失。以上为小说家言,无事实依据。六、修真概论修真之名,古已有之,俗曰修道。它囊括了动以化精、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还虚合道、位证真仙的全部修持过程。何谓真?真乃真人之业位,真乃真仙,不是自封标榜,实乃空间上界所封也。真人乃修道人的最高境界,修持者均应胸怀大志,高瞻远瞩,终生勤奋,刻苦修持,德功并进,以求达到真人、真仙的上乘境界,故曰修真。今之气功,只在修真过程的初级范畴之中。气功一词,早见于晋朝许逊所著之宗教净明录里记载的气功阐微篇。因其词义狭窄,并未被广泛采用。清代出版的元和篇中也有气功补辑一章。气功二字,在近一二百年之中,采用最多的是武术界。解放后、自五十年代刘贵珍先生的气功疗法实践一书面世后,气功二字才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但其概念迄今仍不完善,虽各家学说均对之加以阐述丰富,但仍觉其含义狭窄,无法包容修真的庞大体系。气在我们祖先的眼中,是一个哲学概念。气是宇宙间、时空中,万物生化的根本,是一种基本物质。黄帝内经&:#8226:素问篇云:“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蓄育,气终而象变。”万物的化生、生长、繁殖、消亡,都是气贯穿始终,气乃万物的基础和根本。“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中医学中的气化论将气的概念分得更为详细,例如,先天气、后天气、营气、卫气、宗气、经络气、脏腑气、元气、混元气、真气等。修真之士,修持中所运用的这一基本物质实乃先天中的升华物质——元炁。古人为了区别一般之气与修待之炁的区别,特以“气”“炁”相分别,以区别其二者之间存在着质的差异。真气中既有先天之炁,亦有后天水谷、天地之气的精华。简单地以气代之,实难概括也。气这一物质,在不同修持阶段,其质量存在巨大的差异,只是肉眼难以观察而已。在“气”达一层次,其密度低质量不高;在“炁”的层次,其密度、浓度、质量大大提高,表现出光的性质,稍加注意肉眼亦可能观察到。在更高的层次,其光的性质就越明显,呈五色态;更高者而返八十一阳天,而返三清虚无自然之界。人仙不出小乘法,地仙不出中乘法,神仙不出大乘法。是此三乘之数,其实一也。用法求道,道固不难,以道求仙,仙亦甚易。法不合道,以多闻强识面炫,自生小法旁门,不免于疾病、死亡,还犹伪称尸解,迷惑世人,互相吹捧,致使不闻大道。以旁门小法,易为见功,而俗流多得,互相传授,至死不悟,遂成风俗,而败坏大道。虽有信心苦志之人,行持已久,终不见堂奥、节序而入于泉下。呜呼!道本无问,问本无应,及乎真元一判,太极已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一为体,二为用,三为造化。体用不出于阴阳,造化皆因交媾。上、中、下列为三才,天、地、人共得一道。道生二气,气生三才,三才生五行.五行生万物。万物之中,最灵最贵者,人也。惟人也,穷万物之理,尽一己之性,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全命、保生以合于道,当与天地齐坚固,而共得长久。一、修 真 方 法有动而修者,有静而修者,有动静兼修者。动而修者,其法两途:其一,依人为创编之功法套路,依式而动。古之八段锦,今之流行推广的各家功法套路是也。许多爱好者东究西参,今朝学此套路,明日炼彼功法,以博学多家为炫耀,诚为可笑也。套路如套,有为所造,如不跳出,时光空耗。似这种修法,就如同读书,这家小学转到那家小学,如不猛醒,升学恐难望也。其二为神动(亦称灵动)而修者,此法静极生动,识神静寂,元性调动,而形体自动,其动受元神所指挥,不以主观意志为动念,千姿百态,顺应自然,乍看杂乱,实则有规。其功效较之有为编排之法优胜一筹。道法自然.此法颇合自然之旨趣,但此法宜先攒簇五行,和合四象,调和体内之阴阳,避免所出之神阴气过重,易被魔控而入歧途。如能真知其理其法,此乃一上乘法门。动而修真者,其目的和效果,实乃炼形化精,使谷化精,祛病除疾,疏经通络,补漏健形之目的,属于炼丹法中的起手“清地平基”法也。神动而修者,此乃“清地平基”之捷法。人生处世,深受七情六欲之困扰,八邪病痛之侵蚀,脏腑受损,经络阻滞。男子十六岁一过,半阴半阳之态被打破,上耗其性,下耗其命,元神、元气、元精被天地万物所夺,此乃常情。然修真者把握阴阳,形神兼修、性命双修。修形必增寿,“返老还童有妙方,重寿则需只病通脉”。以动完成此步则速,以静完成此步则缓。去病气通经络,有为套路功法极难面面俱到、主次分明、先后有序,俗云:“有为般般假,无为处处真。”所以,动修仍以神动而修者为上佳之选。神动顺应自然之法则,其理深奥,其动真实,其调准确,其序井然,其效迅速。而且其动中有静,先天元神和后天识神同步协调而炼,起始已握性命双修之门匙。诸同道可自行体悟,已有自发动经历者,体会余之教当有所收获,如再得吾之八脉神修金丹诀,则更能顺水行舟,早登明心见性之阶梯。静而修者,起始即静坐收心放心,炼己采药炼用,如得真诀,其成功一样有望。但费时较久而已,以静修入道香,性光易得,命火难求,特别是年龄稍长和身患陈疾者。动静兼修,此法较前叙之单一修法更完善,更合道之法则。动静兼修之法,掌握了神形兼修,性命双修之总旨。由静而动,再由动而静,即得整修和兼修之真趣,外动内静,内动外静,动和静只是相对而言,此乃自然法则。例如灵动前的入静,形静而神动,继而形动则神静,特别是识神知而不守。灵动完毕后上坐存想,则是外静而内动。动静兼修,较之纯以动而修者或纯以静而修者为佳,其功效明显,其费时较短。智者修真,应选动静双修之法。人无后天之强健体质,焉有先天之精气?没有金刚之体魄,如何修炼证仙之婴儿?此理易明也。修真之法,有性命双修,有仅修命者,有仅修性者,依其得诀多寡之不同而有差异。上乘之法乃道家性命双修之法,中乘之法乃修性之法,修命之法乃下乘之术。仅修命者,未得真诀,不悟大道,枯坐顽强,日守干锅,假烹假炼,不辨水源清浊,不明采药法度,长期神入气穴,死守不退,神被包,结成“死丹”一颗。求祛疾延年则可,最多炼至一鬼仙而已。民间得一诀得一法而修者,大部属于此类情况。有专炼性而不炼命者,这类修持者得诀不会,即使修性亦是性的浅层次。修持者静坐有时,究道讲经,穿透世事,涤去人心,复见天心,默证道心,再则存心养性。其修为只是涵养元性,误以为性光闪现就是明心见性,而不知收光培神,不知调炼元神,不知以性入命,性命双修。修真之学,实乃性命双修,神形兼修之学。如求修真大旨趣,而归于正觉,则必须走性命双修之坦途。上面所举的两种修习方法,可以说是一种半偏残缺之法,不足取也。性命双修之法,就是炼己和不漏的修炼方法。具体说来,炼己就是明心见性,何为性?神即是性,炁即是命。心之根为性,性之根为神,神寓于心,其实三者为一,其卦象为离卦,其方位属南,其五行属火,火中真液为水。修明心见性乃修真的第一步功夫。修命的功夫,就是不漏。不漏有层次,首先修炼精不漏,继而达到眼、耳、鼻、舌、身均不漏,而达到漏尽通的境界。命即肾也,精也,炼形化精,炼精化炁,以后天补先天之元炁,其卦象为坎,其方位为北,其五行属水,水中真元为火,丹材全赖于此。所谓不漏,就是断淫根也,但是淫根并非一断就可万事毕,其不御女色,而自起遗精者,就需以法化之。而且淫心、淫根、淫身三者均须断绝,不能修到不漏。不与妻室同房,不过断淫身而已,其淫心、淫根犹未断绝也,特别是淫心难断。从来修真,只此色字难断。丹经所谓断却淫根即是仙,不漏即神仙也。色之一字最是难去,愈拒绝而愈深陷真中,一息犹存此念不会断灭。经云:“食色者,性也”,无色则路断人稀,种族无法繁衍。色之一字,诚为有之好,无之亦不好,有此不易戒,无此难修道。生我之门,死我之户,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均终于此门户也。盖由色生爱,由爱生情,由情生淫,由淫生棺材,此乃相连而来。由情精顺行生子,逆行成仙,常人以精顺行与妇人交合而生子,精竭归黄泉,而修道者乃是将此精断绝,不与妇人交合,不漏出阳关,而将此精尽化元精,逆行归入已身,龙虎会合而结圣胎。其顺行生子者,乃是自己死后,有子孙代其而生。其逆行成仙者,乃不需他人代我而生,而是我代我生,金身不朽,与大道共存。此乃庄子“生生者不生,杀生者不死”之义也。南派修真,倡先尽人道,后尽仙道,中年入道,性定欲平,将人情化为道情,经接命法清修补漏修爻,入道不难。晚年入道,元气衰败旧社会为求速效,多采用栽接法,今人难有此条件,仍以接命法修补为佳,虽稍多费时日,但亦稳妥。求人不如求已,免招非议,且双修栽接之诀,虽极简不繁,亦难笔之于纸。青少年入道,以修性为主兼及修命为佳。青少年世事少经,修真大都是一时性情使然,或偶因失意失志而一时为之,并未克穿世事,如修命断精,则恐日后回头之苦也。不断精修不漏,则难修真实之髓道通,髓道不通,则难登金仙之殿堂。今人大都以意通、经络通误认周天通,此大谬矣。无矢志入道者,则难习此法,不习此法亦难入性命双修上佳境界,可不慎乎。性修死,命修活。死者,乃凡心死、欲心死也,心死神活,道枢掌握也。活者,乃元精活、元炁活也,肾固不漏元精活,炼丹药材自家多也。所谓降龙伏虎者,龙即指性,乃识性、欲性也;虎即指命,乃肾水、浊精也。心定龙归海,情忘虎隐山。研究道家修道之理论,一言概括,必须把握阴阳学说。阴阳学说在丹经理论中贯穿始终,无物不论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用者不见,见者不用。如龙虎、乌兔、铅汞……等等,不胜枚举,皆阳中之阴,阴中之阳。大而言之,都是修真性命双修的基本物质。研究者、实修者只要高屋建瓴的研习,则不难纲举而目张也。修真要诀云:“大道无为本自然,功夫不到不方圆。三岔路口寻真种,八卦炉中炼性天。没底法船能渡海,随身药物可延年。刑中藏德人难测,害里生恩心要专。四象调和归本面,五行攒簇长金莲。有增有减方为妙,知吉知凶始入玄。脱尽牵缠尘垢物,全成父母末生前。修仙作佛皆由此,余二虚悬俱是偏。”道家内功法术之研究,与内炼金丹术息息相关,“内炼成丹,外用成法”。外用者,主要是运用元神也,运用真炁乃是初级层次之法术。高级之内功法术,就是调炼元神和变神之法也。但出神必假于命基,命基不固,所出之神必然阴重于阳,不堪用。故修炼法术,必重性命双修之法,而偏重于炼性。但炼性之法中,由于调炼五脏以应外五行,故命功亦含于其中。此乃正宗功法中的主次分明,包容相间处也。二、明 心 见 性 论中国文字语言,内涵丰富,言简意深。研读丹经,必须注意其深刻的内涵,把握住阴阳学贯穿始终。道家学说始终将可见和不可见的物质囊括于一起论述,研究时切不可顾此失彼,只注意到可见之物,则丢失了高级的、根本的、实质性的不可见本原性物质。如果不注意掌握研究方法,则难得丹道和法术的神髓,理通法随,不如此则难入修真之门。易曰:“穷理尽性,以致于命,是了性了命”。修真必需穷究性命之理,性命之理通彻,方能了得性命。若性命之理不明,认不得性是何物,而欲了性了命,岂不是盲修瞎炼。修真人必需以生死为大事,然后穷理性命之源根,若一毫道理穷究不彻,则一毫性命做不稳。知一分,做一分;知的十分,做的十分。古来祖师大慈大悲,丹经于书千百比喻,流传世间,欲人人成道,个个了真。其中药物、火候、作用法则,无不俱备。可惜后世学人,或自作聪明,或糊涂冥顽,不自辨识,不费苦功修研,偶有一得,便大肆发挥,胡吹乱造,自创学说,害人误己。亦有人自己吃不到葡萄,便说葡萄酸不可耐,自己没有达到神修境界,便说别人都是假,古人全是非,要不就一顶封建迷信的大帽子同你罩来,看你能奈我何。如此种种可不悲乎?纵观当今知名人物中,穷理者众乎?名噪一时的张香玉大师,以性功著称于世,惜乎命功不足,无理论支撑,过言玄境,且敛财过重,必遭天谴而昙花一现,气功热潮亦进入低谷,令人感叹。以山人观之,目前出山于社会上传道者中,穷理、尽性、了命者,唯严新一人耳。其性命双修,位证金仙,真人封号亦不为过。其报告委婉曲折,千比万喻,以授明心见性之玄机。惜乎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大部分人仍未参透其调心篇中的玄机。其人实为修真界一位奇才,因其性命双修,自仙而仙.所以虽有攻讦者、毁谤者,均未能将其撼动。立志修真者,均应从其出山、进入社会的坷坎经历中,悟到性命双修的重要性。穷理、尽性、了命,实乃修真之必由之正路和坦途。劝君勿满足于一法一技之得,勿仅沉溺于功法之中,而应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穷理、尽性、了命,自握智珠,则不难进入修真之大门。吾愿更多的有德有志有缘人步入修真之门,是以直书明心见性之说。明心见性,是性命双修的入门之诀,是修性的直解总诀。明心者,明白、知晓、掌握心的含义也。正如南宗祖师张伯端青华秘文&:#8226:心为君论篇中所云:“心者,神之舍也。心者,众妙之理,而宰万物,性在乎是,命在乎是。若夫学道之士,先须了得这一个字,其余留后段事矣,故为之传”。所谓心,它包含了两个大的概念,此概念中又分小的概念。两个大概念,就是指形质之心和有形无质之心。心藏神,就是指识神和元神。识神也就是后天获得的思维,也称欲神、欲念、识心、主观意识等等。元神是指先天获得的本来面目,它的初级态称为元性,元神实质上是元性、元气、元精三种高级物质的聚合体。未修炼之人只能称之为元性,修炼之士尽管功力深浅不同,但元精、元气、已经开始与元性聚合,较常人的元性阳性成份增多,可以称为元神。修真理学认为,人将生时,元性始入。正阳真人云:“人之生,自父母交会而二气相合,即精血为胎胞,于太初之后而自太质,阴承阳生,气随胎化,三百日形圆,灵入体,与母分离。”此一点灵光就是指元性。元性含有其自身许多年代的信息,非肉眼所见之物。诀云:“凡人投胎时,元性居方寸,而识神则居下心。下面血肉心,形大如桃,有肺以覆翼之(魄),肝以佐之(魂)。假如一日不食,心上便大不自在,以至闻惊则跳,闻怒则闷,见死亡则悲,见美色则眩。脑为神腑,不见脑动而只闻心动。方寸中之真意,如何能动?到其动时,便不妙,然亦最妙。凡是人死时方动,此为不妙。最妙者,光已凝结为法身,渐渐灵通欲动矣。”此千古不传之秘也。修炼中,在元神出窍离体之时,必然有心动、心悸、心憋闷之感觉,山人身旁之学生中大多数都有这种切身体验,年青人表现出的征象更突出和明显,此诀之言不谬也。人体血肉之心,乃识神所依,属于阴火。尽管现代医学认为,意识活动在大脑,但那毕竟是有形质之学说。据报载,非洲一男子用措心置换心脏,出院后不久即变得爱钻垃圾桶,喜欢双手着地爬行,喜欢吞食残汤剩菜.完全表现出猪的习性,其本人亦不能自主和控制这些行为。医学界认为此乃一新的研究课题。这一例子充分说明,无形体的奥妙所在和气功、中医理论的玄妙。识心、主观意识,乃是进入修真之门的最大障碍。所谓明心,就是要修真人明白这一点,并且修德积善、陶冶性情、修持炼己、涤去凡心、复见元神真性。祖师诀云:“盖心者,君之位也。以无为临之,则其所以动者,元神之性耳;以有为临之,则其所以动者,欲念之性耳。有为者,日用之心;无为者,金丹之用心也。以有为返于无为,然后以无为而莅正事,金丹之入门也。夫神者,有元神焉,有欲神焉。元神者,乃先天以来一点灵光也。欲神者,气质之性也。元神者,先天之性也。将生之际,元性始入,父母以情而育我体,故气质之性每遇物而生情焉。今则徐徐铲除,主于气质尽,而本元始见,本元见,而后可以用事。学人但能护元神,则超生阴阳外,不在三界中,此见性方可,所谓本来面目也。修真之要诀,总纲在制服凡心、识神、主观意识。纲举目张,继以静之一字为敲门砖,能静则金丹可坐致也。”此两点实乃修真入门之要诀。精、炁、神之所以能为我所使用,是因为心静极则生动,元精动时,海底自开,元精自升直入炁中,如一着意,则不升矣,铁门开矣。元炁动时,其炁自运于天地之间,上不过心,下不过阴,愈久愈足,如一着意,其气自伏,难觅难寻。元神动时,无需指挥,自由神炁穴中升至心窍,心中一悸,砰然冲出体外,初时不知其从何而出,从何而入,岂能着意用心乎。凡心一颗日夜磨,静里觅真诀无多。如能参透此诀理,大罗金仙舍尔何。”明心之诀要全在此矣。常人急功好利,多求功法而不研求功埋,东究西参而自耗光阴,不识纲举目张之道理,究小法而失大法,如黑夜登程,车奔西撞,何日才能觅着正途。吾有数言劝诸君:“参玄悟空,万法归宗。收心入静,法在其中。”何谓见性?祖师曰:“天地视人如蜉蝣,大道视天地亦泡影,惟元神真性,则超元会而上之,其精炁则随天地而败环矣,然有元神在,即无极也,生天生地,皆由此矣。”所谓性,就是指真性,就是元神,就是本来面目。若见元神,必须先见性光,此光乃真性之光,是见真性元神的基础物质。元神乃是元精、元炁、元性的聚合,性光乃精、炁、神的升华显露,无光则难觅真性元神。性光,有采观法、送聚法、回照法等方法凝炼。采观法,就是外采入内,见则观之。光之不足送入太虚,聚取宇宙之灵能。亦为回光内照凝炼五行,洗魂炼魄以培元神。丹道以精水、神火、意土为无上之宝。精水就是指先天真一之炁,神火就是指性光,意土则为中宫之地,也就是脐轮后面虚无一穴。修炼即以精水为基本物质和基础,以意土为体,以神火为用。回光照于丹田气穴,则五行攒簇,肝所藏之魂,心所藏之神,肺所藏之魄,肾所藏之志,脾所藏之意,在真意性光的统一号令下,凝聚一团达到炼魂、制魄、断识、全神的炼功效应。炼尽阴滓以返纯乾,消魄全魂、消阴制魄则元神阳气充足,易出窍矣。元神之出窍,光弱者难以自见,其阴重质量不纯之故,光足而全者则历历分明,可内观到元神在体内的形成、成长、出窍等全过程。必须注意的是元神并非圣婴,亦不是金身,不可混为一谈。见性之法,有内炼法,也有符咒法。道家以内炼为主,符咒为辅。元神初出,与识神并不同步协调,难以控制,也不必控制,以观为主,所见所到,一定要重德,注意筛选信息,也不必害怕,非此假死一场,则难入道门。明心见性,必须明真我,真我即元神,元神一出,真可谓胜券在握,得诀实修,仙业可望矣。诗曰:“未炼还丹先炼性,末修大药先修心,性定自然丹性至,心清然后药苗生。”要达到明心见性,应先知收心法,再言炼静功,定其心神,方可言修真。定则静,静则生,不但要静中能静,必须做到动中也能静,“闹处炼神,静中炼炁”。所谓心动,并非心真动,实质是意念动。所谓神弛,并非元神外驰,实指识神外驰。识神、意念乃一物,而损精耗气。意念的欲望多,能去此贼,则真性圆明。不欲何贪,不贪无求,心如虚空,烦恼妄想皆不为累,再加炼气,则明心见性可致。白玉蟾宗师云:“参玄宗不难得手,难从性宗参入,如从此入便得渊源,倘行错路径,则如虚空寻迹,披水觅路。”白师乃南宗五祖之一,此一言切中性命双修中由性入命的关节处,谁云南宗修命不修性?!由性入命,心宜虚空,神宜安定,能使心不动,便可立丹基。以养心为主,心动神疲,心定神闲,疲则道隐,闲则道生,胸次浩浩,乃可载道。收心当知俭之道,俭于目可以养神,俭于言可以养炁,俭于事可以养心,俭于欲可以养精,俭于心可以出生死,是俭为万化之柄。俭于心乃修真了道的大关键。制心当明内外三关。内三关,性不迁情,气不化精,神不外驰;外三关,耳不淫听,目不妄视,口不欺心。修道之心应如金玉之坚,只有这样始能度一切烦恼、一切困难,而全身心归于大道。修真人应慈悲为本,修德、守德为基,道功为根,酒、色、财、气均需戒绝。古人谓酒色财气乃水火刀兵,是修道人的四大魔关,不能降此四魔,则勿需修仙。须知“房屋是量人的斗,娇妻是渡客的船,财帛乃流通之物,儿女是眼前的冤。”修真者不可贪钱财,自足安贫知乐。性功深处道功全,福力圆时道力圆。解得真功归上觉,世间法相总非玄。天心自与人心合,玄旨须从觉后参。四万八千皆未法,无为妙有乃真诠。”天心即真性元神,无为妙有乃元神作功,识神同步修炼。外炼、内炼皆依此做去,法术可灵金丹可得。较之有为修炼,其时迅速,易进入自动修炼状态。明心见性,前提是明心。明其概念,保持其光洁无尘,洁净无尘垢,方可见性。见性者,先见其光,洗魂炼魄,继见真我元神。元神培成,内外用功,性命双修同步而进,修真可入门矣。三、修 德 明 道 论道的体性特征是虚无、自然、纯粹、朴素、简单、平易、清静、无为、柔弱、不争等十种特点。这些体性特征,从人身上体现出来就是上德。上德是道的人格化和伦理化,道体现于人谓之德。最高尚的德是自然的、无形的,无迹象可睹,无端倪可察。它是内在的、含蓄的,不显山不露水,是无意的流露。道是什么特征,上德就是什么特征。上德无心为德,下德有意为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有为而有以为。正如清静经所云:“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则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道德经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正如圣祖所云,所谓德,应当是唯道是从。没有体悟到道的真境,没有得道,失道而后德,才需要人们重德、修德、守德。失德而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人们没有得道,没有悟到道,才必须讲究德心、德性、德行的修持。修德万日,就是为了悟到道、得道。有了道,德不德已不用考虑了,因为心身合乎于大道,万事皆合乎自然,德化其中,不德而德,不需执德,是为上德、真德。还没有得道,那就必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德修德、守德,直至得道。如果你连德也缺乏,那就要重视和修持仁、义、礼。道、德、仁、义、礼五者是修真者必须达到的修为。其最终目标是道,它是总纲,失德、缺德、无德者将永远也达不到道的境界。德性、德心、德行缺乏者,则必须从礼、义、仁修持起,一步一个脚印,达到全德、有德、守德的状态,继而才能进入道之门。圣祖道德经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道家哲学思想的基石和总纲。但是,其理最终可以概括为两个字,即“道”和“德”。而最后高度概括,只有一个字“道”。千日修炼,一日大彻大悟,这个大彻大悟就在于悟到道,并且得到道。在此境界,则一切繁文缛节都抛弃得干干净净,一切都透透彻彻,简洁明了。宇宙万物都是道之所生,道包容一切,得道则掌握了万物的实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阴阳之分合、繁衍,万象之变化,都是道的运行变化。人天相合,天之道即人之道,天下万物皆是道的体现。得道则阴阳在乎手,变化由乎心。明道、得道之唯一途径,乃是明德、重德、修德、守德。何谓明德,明德就是要明白德的含意,德与道的内在联系,德与炼功的关系。不明此三者,则不能重视德性、德心、德行的修持。不重德,也就不可能很好地修德。不修德,也就无所谓守德。不明德、重德、修德、守德,则将终生只在炼气的境界,无法进入道门,无法进入气功之“功”的境界。德的含意是什么?德就是真善,仅从字上解析,德乃众人应该一心做到,或解为一心为众人做到。十种善行,坚持四项行为准则。此十善,乃十心,就是忠孝心、好善心、慈悲心、平等心、博爱心、教化心、忠恕心、和蔼心、忍耐心、勇猛心。有此十心待人处世,则十善备矣。四项行为准则就是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非礼勿行。有此十心四礼,而且修持不辍,则德可全,德全且备则心静,“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大道可至矣。忠孝心者,忠孝乃人立身处世之大节,万善之根源,古圣前贤垂训谆谆,载于典册备至,究而研之,贯以今世新义,遵循行之可也。好善心者,见人之危,则扶持帮助;见物之危,则救活解脱。尽己之力而为,如不能为则委曲求其全,设法周旋,用善心满足而后已,不仅仅是表现在施财好义上,谓之善也。慈悲心者,天下人心虽然不齐,好恶有别,但皆存元性,皆吾一体,禽兽昆虫、草木亦同此生机,必须爱而护之,怜而惜之,不可损伤,所谓尽己性、尽人性、尽物性是也。宇宙万物皆可为师,乃师其性、得其助也。平等心者,心中无富贵,眼中无贫贱,言行无势利,一视同仁,平等待之,则世俗之浊气消除殆尽,和气周流身心矣。博爱心者,以博大心胸,爱护世人及万物,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尊老爱幼,仁爱广施于人民和万物,不以识心之好恶而区分是也。教化心者,见人之善行,则褒扬宣传,倡其善行,扬其善心;见人之恶,则苦口婆心,规劝其改恶向善,以己之行代为化解,以遏其恶。成人之善,如成己之善;去人之恶,如去己之恶,岂可小视耶。忠恕心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视人如己,时时自省,以忠信宽恕之心待人处世。和蔼心者,人无高低贵贱之分,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待人皆要和蔼亲近,勿存亲疏,一视同仁。勇猛心者,凡是当为者,应该自己立定主见,见义勇为,为人排忧解难,拔困扶危,一直做去,勿为他人所阻,不必等待观望,是为勇猛心也。德与道的内在关系若何?德是道的人格化、伦理化,道体现于人体就谓之德,德是道的表现形式,德是道的一种可见、可观、可触及的具体表现形式。德是有形,道是无形。德是形,道是质,德是悟道、得道的基础物质,无德、缺德则修真无法入门,炼气功无法进入“功”的境界。今人炼气功者,大都只重视功法,而不重视明德、重德、修德、守德,著书立说亦只片言敷叙,此乃不明理也。如此修炼,当然只能永远停在炼气的水平,而无法达到神修的境界。德是道之入门金钥匙,愿人人自握。牢握此匙,登堂入室也非难事。德与炼功的关系。德厚功高,此至言也。人之主观意识、思想,也称识神,它是从后天客观世界获得,此识心被物欲所染,七情六欲所困。人之元性、元神,乃先天获得,“人之初,性本善”,乃实指此也。清静经云:“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诗曰:“学道先从识自心,自心深处最难寻。若还寻到无寻处,始信凡心即道心。大道不远在身中,万物皆空心不空。(识)性若空时和气注,气归元海寿无穷。欲得身中神(识)不出,莫向灵台留一物。物在身中神不清,耗散真精道难寻。一急动时皆是火,万缘寂处即生真。”人之七情六欲,是损德败道之毒药,是蒙蔽心性之雾瘴。修德就是去七情、断六欲的根本大法,修德是铸慧剑,凭此剑斩断七情六欲,而达到灵台无一物的境界,则道可致矣。修德是去人心、立道心的法宝。许多人以为修德与炼功并无多大内在联系,实乃无知也。要想真正进入修真的大门,非修德不能进道。修德的效应表现在两个方面。其内在效应,能去六欲断七情,使灵台清净,炼功易于入静,心猿易锁,意马易拴。识心清净,则真性易现,主观意识和下意识之间才能和谐、统一和同步,才能真正体会到如何调心、调神。识神和元神之间,也是一个太极模式图,识神为阴,元神为阳。吾有诗云:“说阴阳、道阴阳,阴阳中间隔堵墙。欲见真性化阴阳,需凭德器折此墙。修真明得此中理,九天下诏接仙郎。”修德的外在效应,正应一句俗语;“得道者多助”。修真人在未得道之前,就必须信守“重德、修德、守德多助”的格言,积善为德,以德入道。这个多助是表现在多方面的,有空间信息界的帮助,也有物质世界人、事物的帮助。要取得三界所有的帮助,就必须广结善缘,广种佛田,对人如此,对动物、植物、事物亦应如此。你才能为自己修真制造一个良好的外在环境,古代亦称之为修“外功”。很多人积德求报,而且希望现报,此乃执德,执德是无德的表现。修德者并非无报,其报在天,其报在道,报之于无形也。修炼至调神境界时,这其间的因果关系就会逐步知晓。所以很多师傅说,功夫的提高,并不完生在“炼功”这二个字上,而在于修德上。修炼二字,修是根本大法,炼是基础之方。上乘境界乃修持所得。修为和坚持、行持乃进入上乘的根本之法。很多人炼气功多年,真气颇足,但总感到功不上升,难入佳境,只以为是功法不理想。其实,法无定法,万法归宗,它归宗在炼功的基本原则上。这个原则就是明心见性、修德明道。只要我们掌握了原则的要领,就可获得最佳的修炼方法。调神的稍高层次买际上就不是靠炼的,而关键是在修德工,当你进主下意识状态后,你自己才会明自。当你遇到特殊的情况,而出现了微妙或者奇妙的变化,或者化险为夷,逢凶转吉,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奇妙故事时,你仔细体悟,回忆自己所做过的善事、善行,就自真正明白神修的含意,就会明白“得道多助”的内在玄妙。修德的善行越多、越大,那么你的心灵就越易净化,元神就越活跃,主观意识和元神之间的通道就越畅通,太极弦就会敞开,识神与元神之间就容易同步作功。修德明道的人,会在自己的周围环境中形成一个有形和无形的强场,获得有形和无形的帮助,特别是无形仙师们的帮助和各种信息的支持和扶助。修德是修真的重要原则,也是修真的重要功法,特别是修性、明心见性的重要技术方法。古人用修真一词而不用“炼真”之语,其玄奥也在于斯。修德之大法,非此不能入室,非此不能进门。从前将此称之为外功。经云:“太上曰: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此乃修真至言,非虚说也。修习内功虽然可以延己之命,祛疾增寿,以安享天年,但不能感格空间的上、中、下三界的各层次信息,获得无形帮助有形的效应。只有内外兼修,性命双修,内炼金丹,外积善德,才能感格天地而动鬼神,内外齐修,双功并进,直趋修真之门庭,继而登堂入室,完成修真大业。
6:道家丹道及其理论精微谈更新时间: 22:38:04&字数:10582字
金丹大道乃是中华民族养生长寿,超能开慧,探索人天奥秘的文化瑰宝。在现代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在人体自我研究中所积累的经验,必将会给科学的第三次革命带来无数的思考和启迪。正如德国科学家奥肯所说:“人是自然界发展的顶峰,因此必然把以前的一切囊括在自身之内,正如果子把果树以前的各个发展阶段包括在自身一样。”人是整个宇宙的缩影,人体中蕴含着宇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过程和信息。而金丹大道正是自古以来唯一能解开这个人天之秘,达到“天人合一”的人体科学。金丹大道始于远古时代。黄帝曾问道于广成子。可见,黄帝之前,先民们就已经开始修炼金丹大道了。河图,洛书,正是这一时期光彩照人的金丹大道起源的历史记录。开天地人三才整体观模式,也是贯通古今“易学”的原始模型。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易”告诉人们: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但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易”的原理就是一阴一阳的变化,它是宇宙中对立弦一规律的精辟描述。易理是金丹大道的理论基础。掌握阴阳规律,掌握宇宙旋律,掌握人体的节律,是修炼金丹大道的诀窍。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把金丹大道的理论推向发展史的第一个高峰。他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为自化,清静自正”,“无为而无不为”是他道德观的根本,又是古典道生术(高功能气功)理论的高度概括。尤其是他的:“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得其一,万事毕。”,“孔德之容,惟道是从之”等精辟的论述,为修炼金丹大道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丰富的经验。汉代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被后世尊为":万古丹经王":,开创出":丹道":修炼体系,是我国第一部金丹大道理论专著。把人体当作炉鼎,以体内精、气为药物,运用神去烹炼,使精、气、神凝聚互结,产生真种,结成金丹。他的水火匡廓图最精当的把":丹道":修炼的还丹过程皆包罗在内。舍去其他各卦,而独取":坎":、":离":二卦。坎为阴中阳;离为":阳中阴":,坎离交媾聚合成胎(还丹)来展现还丹的本质和精髓,尤为后世所推崇。此后,历代对":丹道理论都不断地予以丰富和发展。诸如:唐代崔希范的入药镜,钏离权的灵宝经,吕洞宾的太乙金华宗旨,五代刘操的至真诀,宋代陈抟的无极图,张伯端的悟真篇、金丹四百字,白玉蟾的紫清指玄集,元代陈冲素的规中指南,张三丰的玄机直讲,明代尹真人的性命圭旨,清代柳华阳的金仙证论等著述,皆是金丹大道历史长河中光辉灿烂的篇章,对":丹道":理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丰富和发展。关于":金丹":称呼的由来,众说不一。宋·:张伯端曰:":丹之初成也,藉五行以成其用,后则渐以真金养成纯金之体,故通体之光乃金色也,金变日色故光,金象日性故刚,故曰金丹,又曰金仙。":性命圭旨曰:":夫金者,坚之称,丹者,圆之喻":宋·:翁渊明曰:":极乐净土在西方,西者金之方。此中惟产金丹,一粒如黍,其重一斤。释氏饵之,故有丈六金身,妙色身相,盖由金丹而产化也。":":金丹":之称谓,可能是由方位、性质、形状而得名。金丹之称如何而来,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对金丹形象和形状的描述,却都是相状黍米相似。":性命圭旨曰:":直至烟消火灭,矿尽金纯,方才成此一粒龙虎金丹。圆陀陀,活泼泼,如露如电,非雾非烟,辉煌闪烁,光耀昆仑。":宋、夏宗禹曰:":圆陀陀,光烁烁,明了了,活泼泼者,释氏之玄珠有象也。":金丹,道家的称谓,又称内丹,道胎,灵光等;佛称菩提,真如觉性、摩尼玄珠等;儒称仁、无极、圣胎等。诸多称谓不一而同。悟真篇曰:":学仙须是学天仙,唯有金丹最的端。":性命圭旨曰:":忆知道法三千六百,大丹二十四品皆是傍门,独此金丹一道是修行正路,除此之外,再无别途可以成仙作佛也,故法华会上世尊指曰:唯此一事实,余二即非真。":关于如何修炼金丹,自古以来皆巧喻多端,隐辞臂语连篇累牍,使学者无处下手。现代中国道教气功养生大全·:内丹对此作了概括地总结:":内丹功夫则在逆而行之,所谓炼精化气,合三(精、气、神)为二(神、气);炼气化神,合二(神、气)为一(神);炼神还虚,一归无极(道)。":指出了修炼金丹的三个步骤和形成金丹的物质。这里的":一":就是金丹。":精、气、神,谓之三元。三元合一者,丹成也。":(性命圭旨全书·:三家相见说)其实,在实际修炼中,只分":有为":修炼和":无为":修炼两大阶段。正如清·:悟玄子悟真篇直指所云:":性命必须双修,工夫还要两段。盖金丹之道,为修性养命之道,修命有作,修性无为。有作之道者,以述延命也;无为之道者,以道全形也。故金丹之道必先有为,于后天返先天,还我本来命宝。命宝到手后,不为造化所移,于是抱元守一,行无为之道,以了真空本性,直超最上乘妙道矣。":":命宝":即金丹。这里明确指出,金丹之道,必须性命双修。首先必须有作有为以修命,达到性命相合,返本还原,结成金丹之后,再转人无作无为以修性,才能":直超最上一乘妙道。":性命圭旨曰:":始则有作有为者,采药结丹以了命也;终则无作无为者,抱一冥心以了性也。":悟真篇曰:":始于有作人怎觉,及至无为众始知,但见无为为道砂,不知有作是根基。":我们认为先":有为":后":无为":,先修命后修性,是修炼金丹之道唯一正确的途径。元·:张三丰曰:":上乘之道,从有为人无为。":我们在略谈":黍米玄珠":一文中曾经说过,尽管气功门派众多,功法千千万万,但修炼的目的都是为了从常态转入功能态,从五官感知转入超五官感知,从三维时空转入四维、多维时空,从后天转入先天,从而":返朴归真":达到天人合一,使人体小宇宙适应大宇宙的变化规律。产生健康长寿,开智生慧的效果。关键在于":一转":,能否完成这":一转":,关键就在于":金丹":。所以性命圭旨指出:":至人以法追摄,聚而结一舟之珠。释氏呼为菩提,仙家名曰真种。修性者若不识这个菩提子,即圆觉经所谓‘种性外道‘是也,修命者若不识这个真种子,即玉华经所谓‘枯坐旁门‘是也。":此论明白指出,无论是修性还是修命,即无论是佛家还是道家,都必须炼出金丹,否则便是":旁门":":外道":。至于先性后命,还是先命后性。宋·:张伯端在青华秘文中有明确论述,":先性故难,先命则有下手之处,譬之万里虽远,有路可通,先性则如水中捞月,然及其成功同也,未容累议。金丹之道,自古以来,以心传口授为主至于为何必须":心传口授":,宋·:白蟾在紫清指玄集·:修仙辨惑论中有过明确地论述,":修仙有三等,炼丹有三成,夫天仙之道,能变化飞升也,上士可以学之,以身为铅,以心为汞,以定为水,以慧为火,在片饷之间,可以凝结,十月成胎,此乃上品炼丹之法,本无卦爻,亦无斤两,其法简易,故以心传之,甚易成也;夫人仙之道,能出入隐显者,中士可以学之,以气为铅,以神为汞,以午为火,以子为水,在百日之间,可以混合,三年成象,此乃中品炼丹之法,虽有卦爻,却无斤两,其法要妙,故以口传之,必可成也。夫地仙之道,能留形住世也,庶士可以学之,以精为铅,以血为汞,以肾为水,以心为火,在一年之间,可以融结,九年成功,此乃下品炼丹之法,既有卦爻,又有斤两,其法繁难,故以文字传之,恐难成也。":此论明确指出,由于三种授功方法的不同,有三种不同的效果,同时也指出了受功人的差异性。强调了":心传口授":是金丹之道唯一行之有效,而又极易成功的方法。性命圭旨曰:":至人难遇,口诀难闻。故张叔平云:‘只为金丹无口诀,教君何处结灵胎?。殊不知经中口诀自载,大都秘母言子,不肯分开说破,使人凑泊不来。":修炼金丹,古人无不强调师父的作用。只有在师父的指导帮助下,金丹之道才简而易行。即使":分开说破":,即言":母":又言":子":,自己按方法去炼,也是丹道难成,金丹难结,所以历来都是心传口授,并非秘之不传。":道本无隐,而心传极秘。非秘也,非心授心受,不能授受也。口传固妙,而领会难一,况笔乎。是以太上大道,贵乎心传。":(太乙金华宗旨)金丹之道,世人认为高不可攀,修炼必需三年九载工夫不可,实则金丹之道却非常简易易行,从头至尾没有难行之事,只有持之以恒,即可抵达理想的彼岸。性命圭旨曰:“盖金丹之道,简而不繁。以虚无为体,清静为用;有作以成其始,无为以成其终。从首至尾,并无高远难行之事。悟真篇曰:“赫赤金丹一日成,古仙垂语实堪听。有言九载三年者,总是推迁款日程。”杏林曰:“简易之语不过半句,证验之效只在片时。”紫清真人曰:“只一言贯穿万卷丹经,但片饷工夫无穷逸乐。”陈致虚曰:“我以因缘遇圣师,忽于言下大惊疑,方知玄纱无多句,此事如何容易知。”诸多仙真之言绝不欺人。我们在授功中,就有几十分钟,几小时,或在一两天内结丹的。七天之内结丹的可达百分之五十到六十,由此可证,古代仙真之言确实没有欺骗后人,而是后人自欺其人。欲修金丹,首先须明玄关一窍。玄关一窍,乃千古之秘,从不轻传。灵枢曰:“不许坐私传之。”参同契曰:“深藏守,不传文。”所以丹经中多以队语、暗示、比象等手法加以描述,而又多是“秘母言子,不肯分开说破”。悟真篇曰:“异名同出少人知,两者元元是要机。”在宋代以前,玄关一窍是分前后两个阶段,用不同名称来称谓的。如:道德经“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参同契:“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金丹四百字“药物生玄窍,火候发阳炉,成绩卓著交会时,宝鼎产玄珠。”可以说,这是千古以来对玄关作出的最权威的论述。此中的“玄牝,玄牝之门,真人、玄窍、玄珠”都是指玄关一窍。至于为何分而言之,究其因,则在于是不同阶段的玄关。“玄牝之门,规中,玄窍”是结丹之前,玄关的名称,即“有为”修炼阶段的玄关(“常有从欲以观其窍”):“玄牝、真人、玄珠”是金丹形成之后的玄关名称,即“无为”修炼阶段的玄关(常无欲以观其妙)。所以老子曰:“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的“众妙之门”即我们今天的“玄关一窍”。“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有物混成”即玄关初现时的景象,浑元一气而已。经过“寂兮寥兮”的修炼,凝成一粒黍珠,即金丹。“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故有金丹大道之名。参同契注云:“太始、太素、太极,因有混成,乃混沌也。中有真一之精,为天地之始,为万物之母。”“有混成”即玄关初现“真一之精”即金丹。玄关初现,练功中便可见到“天地交泰”、“天人交泰”、“初见真身”等景象,所以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金丹形成之后,便可见到天地分明,山川草木,万物纷纭等情景,所以老子说“有,名万物之母”。故有“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之论,这便是老子的宇宙道生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指此而言。宋陈楠丹基归一论曰:“一阴一阳之为道。道即金丹,金丹即道也。”由此可知“玄关”就是“道”,老子的“得其一,万事华”就是得此玄关一窍。如性命圭旨曰:“祖窍真际,举世罕知,不得师传,俨似暗中射垛。盖视窍者,乃老子所谓玄牝之门。悟真篇云:‘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所以紫阳言修炼金丹,全在玄牝,于四百字序云:玄牝一窍,而采取在此,交媾在此,烹炼在此,沐浴在此,温养在此,结胎在此,至于脱胎神化,无不在此。修炼之士,诚能知此一窍,则金丹之道尽矣,所谓得其一而万事毕者。”金丹四百字对玄关一窍阐述得最清:“药物生玄窍,火候发阳炉,龙虎交会时,宝鼎产玄珠。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仅八句,四十字就把玄关一窍生成的物质、处所、方法及玄关形象(遂成玄珠如O黍米”)乃至金丹形成的过程,都概括得无以复加,真乃千古之绝唱!古歌曰:借问因何是我身,不离精气与元神,我今说破生身理,一粒黍珠是的亲。(引自性命圭旨全书)“身中之药者,精、气、神也。”(规中指南)精、气、神是人体生命之根本,是构成性命的物质基础。“药物生玄窍”是说玄关一窍是由精、气、神合和而成,并不是人体中的哪一个具体窍穴,所以说“非凡窍”。“非心非肾,非口鼻也,非脾胃也,非谷道也,非膀胱也,非丹田也,非泥丸也……夫此一窍,亦无边傍,更无内外,乃元气之根虚无之谷,则在身中求之,不可求于他也。”(金丹四百字序)“然此窍在身中求之,非口、非鼻、非心、非肾、非肝、非肺、非脾胃、非脐轮。非尾癌、非膀胱、非谷道、非两肾中间一穴、非脐下一寸三分,非明堂泥丸,非关元气海,然则果何处也?纯阳祖师云:‘玄牝玄牝真玄牝,不在心兮不在肾,窍取生身受气初,莫怪天机都泄尽。’且以生身之理言之,父母一念将媾之际,而圆陀陀,光烁烁,先天一点灵光撞入母胞,如此O而已,儒谓之仁,亦曰无极。释谓之珠,亦曰圆明。道谓之丹,亦曰灵光,皆指此先天一气,混元至精而言,实生身之源,受气之初,性命之基,万化之祖也。”(性命圭旨)这里讲的比较隐晦曲折,其实是返本还原之意。正因为此窍不是“凡窍”,是药物生成所以达摩祖师叫它“虚灵一窍”(引自达摩宝传)是很恰当的。然则如何得到此窍呢?还是张伯端讲的明白,“乾坤共合成”。而老子的“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合”,魏伯阳的“坎离匡廓,运毂正轴”也是得到玄关一窍最为精当的方法。明代医家张景岳的“凡万物生成之道,莫不阴阳交而后神明见”,讲的更为具体明白,无论动植物还是其它,无不是阴(雌)阳(雄)交而后结胎。人体生命活动也是由“性”和“命”两部分组成。性宫在头的正中“上黄庭”古人称之为鼎。头在上属阳。性在先天属阳,在后天属阴,是谓“阳中阴”(离),抱阳而下:命宫在腹的脐下一寸三分处“下丹田”,古人称之为炉,在下属阴。命在先天属阴,在后天为阳,是谓“阴中阳”(坎),负阴而上。黄帝内经曰:“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于气,命名神内藏。”在师父的“加持”下,回光返照下丹田,使其阴阳极化,阴之精,阳之气,即阴阳精华相合,而产生气光,(“有物混成”),即玄关初现(玄牝之门、规中、玄窍)。吕洞宾曰:“无中生有还丹象,阴里生阳大道基。”由于人的先天素质各异,玄关初现也各不相同:或气、或光、或圆、或球;大小、远近、颜色也都不一而同。又极不稳定,时隐时现,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在师父帮助下,很快便凝聚成鸡蛋黄大小的光球(因人而异),不意守下丹田,光球即玄关也不再隐没时,正是“炼精化气,合三(精、气、神)为二(神、气)”的工夫已经完成。下手工夫非常重要,务必由师父心传口授。古人的“药老气自散”,“药嫩则不灵”之说绝不欺人。张伯端曰:“是必心传口授,苟或不尔,皆妄为矣。”切记不可追求,“有心守之,终莫有之,无心求之,终见其无。”(规中指南)。金丹大道修炼之法本是节节相连,为清楚起见,故分段来说。“龙虎交会时,宝鼎产玄珠”,即指“炼气化神,合二(神、气)为一(神)”这段工夫。古人喻神为:龙、汞、日、火、离等,即阳中阴;喻气为:虎、铅、月、水、坎等,即阴中阳。性命圭旨全书&:#8226:龙虎图:“降龙伏虎也无难,降伏归来锁玉关(玄关)。日月分明烹鼎内,何忧不作大还丹(金丹)。”悟真篇:“既驱二物归黄道,争得金丹不解生。”品洞宾云:“二物会时为道本,五行全处得丹名。”这些说的还是比较隐晦,说得清楚一点的是杏林:“以神归气内,丹道自然成。”白玉瞻说得更明白:“火本南方离卦属心,心者神也,神即火也,气即药也,以火炼药而成丹者,即是以神驭气而成道也。”陈翠虚说得最为清楚明白:“不是灯光日月星,药灵只有异光明(玄关),垂帘久视光明处,一颗堂堂现本真(金丹)。”如上所述,练功时内视玄关(即鸡蛋黄大小的光球),由于师父的功力所助,玄关O越来越小,也越亮。小至高粱粒大小时,自觉周身毫毛孔窍呼吸,“万孔生春”,百脉畅流。有的在师父帮助下,直接凝聚成金丹;有的则突然光球变成一圆,中间有形似蝌蚪状的黑白两点(即阴阳鱼),相互环绕盘旋,片刻两点相合,而成一粒黍米,圆陀陀,光烁烁,耀眼夺目,落于下黄庭。“虎归于山,龙归于渊,目光还而精气复,此落于黄庭。”(宋张伯端交会论)。此即金丹(玄牝,真人,玄珠)。三元合一,金丹已成,圣胎已圆,“命宝”已经到手,“采药结丹以了命”之功已经完成。随之,超五官感知也出现了,诸如内视外透,遥视,预测,思维传感等特异功能。以后坚持练功自己便可调节阴阳,永无病患之忧,所以古人称金丹为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悟真篇:“群阴剥尽丹成熟,跳出樊笼寿万年。”群仙珠玉:“一粒餐兮天地寿,死生生死不相干。”但这只是“筑基有成”而已,要想“天地寿”,还必须持之以恒,“炼之而复炼之,炼炼不已”,行“深根固蒂”之功:“炼神还虚,一归无极(道)”。“掀翻鼎,踢翻炉,功满也,产玄珠,归根复命,抱本还虚。”规中指南)从此以后,便以修“性”为主,以修“命”为辅。开始重立性命,再造乾坤,变种性为佛性,化识神为元神的生命工程。这段功夫一开始是“有为之道”和“无为之道”的交替阶段,所以两道兼而有之,即先有为,继之以无为。性命圭旨:“当其阴阳乍合,圣胎初凝,必须常常觉照,谨谨护持。如小龙之乍养珠,似幼女之初怀孕。”钟离权云:“胎内婴儿就,勤加温养功,时时照丹肩刻刻守黄中。”练功时首先回光返照下黄庭(下丹田和尾闾之间),即可见到玄珠,意聚天地三元以养之。但要守其自然,顺其自然,即“勿忘勿助”。如此玄珠便越来越亮,辉煌闪烁,活泼跳跃,黄庭内外光芒四射。如果玄珠突然不见,出现其它景象(如山川草木等)千万不要加意寻找,“丹成不须行火候,泥于火候必伤丹。”只顺其自然而已。此时玄珠已和本身浑元一体,穿行于四肢互骸之间,出入有间无间,“遨游三空”,也不知庙在何处,只见山川草木,楼亭殿阁;翻山越岭,穿山过海;万物纷纭,仙来佛往,龙飞凤舞等万千景象,玄妙之境层出不穷。万物信息源之而来,随着功夫不断深入,还会依次见到黄光,金光,白光(慧光),五彩光,紫光和“五气朝无”、“三花聚顶”等景象,标志着功夫的进程。练功过程中要“无视无听,抱神以静,”景色会更加奇特玄妙。这绝非幻景,也绝非梦境。但不要追求,作到不惊不恐,不喜不忧,不急不除者不惧,去者不留,一切顺其自然听命于先天本命元神。他的智慧广大无边,是你的第二位师父,领着你走完修炼的全部过程。对先天元神不要疑惑迷惘,只有顺应先天,才能返回先天,回归于自然,返朴归真。宋&:#8226:张伯端青华文秘:“盖心者,君之位也。以无为临之,则其所以动者。元神之性耳;以有临之,则其所以动者,欲念之性耳。有为者,日用之心;无为者,金丹之用心也。以有为反乎无为,然后以无为而莅正事,金丹之入门也……今则徐徐划除,主于气质尽而本元始见,本元见而后可以用事。无他,百姓日用,乃气质之性胜本元之性,善反之,则本元之性胜气质之性。以气质之性而用之,则气亦后天之气也;以本元之性而用之,则气乃先在之气也。气质之性本微,自生以来,日长日盛,则日用常行,无非气质,一旦反之矣,自今以往,先天之气纯熟,日用常行,无非本性矣,此得先天制后天无为之用也。”达摩曰:“有字佛(一般经文)是假,无字佛(本命元神)是真。”又曰:“人人有卷无字经,不是纸笔墨写成。展开原来无一字,昼夜四时放光明。”“无字真经是本性。”(引自达摩宝传)“放光明”即金丹,“无字真经”即本命元神。“经者,径也。”元神是无为修炼时的领路人。圣胎具足天地三元之后,便会破壳而出。练功中会见到:玄珠慢慢开放成一朵莲花,有一婴儿端坐在莲花心上,与你的相貌一般,形体如光洁的白玉,身缠紫色彩条,由下而上,慢慢升入上黄庭(泥丸宫)。佛称“法身”、“实相”,仙称“赤子”、“婴儿”。古人称此为“婴儿现形”,或谓“真人居上界”。自此以后,皆行无为之道。练功时“持空入静,余皆自然”而已,谭长真曰:“婴儿移居上丹田,端拱冥心合自然,修到三千功行满,凭他作佛与升仙。”古人称此为“身外有身“。规中指南:“身外有身,犹未奇特。虚空粉碎,方露全身。”此时要精参细悟,努力明白元神的意图,绝对服从,听其指挥。不急不躁,不烦不恼,保持心情愉悦舒畅。功夫至此,已进入了“真阴真阳”不断合和显真的高级层次。其实这种运化在圣胎形成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那时的玄关没开,练功还处在黑暗阶段,分辨不清而已。金丹形成之前,是摄万归一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实现,是由阴阳不断极化来完成的。“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动归静兮静极动,阴阳精合太极中。”玄关O出现,是阴阳精华“阳中阴,阴中阳”集聚于太极中央,合和为“皇极”的表现;再继续内视玄关O,光O不断地由大到小,直至圣胎形成,也是由阴阳精华即真阴真阳,经过多次运化凝聚才实现“由万归一”而成圣胎。圣胎形成,慧眼已开,转入四维时空,又重见一个新的天地。出现万物纷纭等景象,即老子所谓的“万物并作”,这是“一而生万”。“遨游三空”时的万物,即无论是动植物,还是建筑物,仙,佛等,都源源不断地纷纷往上黄庭(玄关即天根)输送信息(灵光),或直接从太阳穴钻入人体内,“各复归其根”,这是又一次“摄万归一”。道德经云:“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下殆。”我们已经分析过“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玄关就是天地万物之根。老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练功到虚极静笃之时,便见到万物纷纷进入天根(玄关)归根复命,这是道的规律,不了解道的这一规律炼功就要出偏故曰“凶”,掌握了道的这一规律就能来者不拒,无所不容,达到无漏境界,与万物同根,与天同体,与道合一。道可长存,没身不殆。这段话,讲的就是圣胎形成之后一而生万,又摄万归一的过程。“摄万归一,一而生万;再摄万归一,一而生万;……”以至无穷次的反复运化,“其聚则一,其散则万。以至生生不已,化化无穷。”(清黄元吉道德经注释)就是道的常规。按照皇极化运图来说,玄关就是皇极胎壳为皇,胎仙为极。宋邵康节皇极经世书:“至大之谓皇,至中之谓极。”“至大”者,可弥漫宇宙,包罗万象;“至中”者,为无极的全息,是生化万物之源。由此而论,新的天地万物为皇,而胎仙是皇极中的皇极。练功,就是真阴真阳在皇极即玄关,不断运化,不断生合返真中进行的。以后练功还会见到,从玄关生出无数的大小不一,颜色不同的宝珠,埋在山中,地下,或撒在水里……不要可惜,听其自然。不久又会摄宝珠而归一边遨游,一边摄取。山中,塔内,天上地下,屋里水里……到处摄取;然后又摄慧眼而归一;摄“净瓶”而归一;摄“塔尖”而归一,……直至“无天无地,无人无我”,还仍然摄气光而归一。此时,只见四维上下,“光兮气兮一乾坤”。天地万物,一切形物质皆在以前的合生生合的运化中逐渐消失,连自身也不复存在,只有灵知而已。无边无际的气光,源源不断地从四面八方向头顶“金线”聚集,并能听到悦耳的钟、琴之声等所谓的天音。只觉得自己是沿着S形的路线周而复始地在气光中成螺旋状运转,整个乾坤混沌一片。“合生生合混沌生,通化渺溟亦通化”(元极秘录)“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百字碑)均指此而言。清静经曰:“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形无其形者,身空也;心无其心者,心空也。心空无碍,则神愈炼而愈灵;身空无碍,则形愈炼而愈清,直炼到形与神而相涵,身与心而一,方才是形神俱妙,与道合真者也。”古仙曰:“形以道全,命以术延。此术是窃无涯之元气,续有限之形躯。无涯之元气,是天地阴阳长生之精,灵父圣母之气也;有限之形躯,是阴阳短促浊乱,凡父凡母之气也。故以真父母之气,变化凡父母之身,为纯阳真精之形,则与天地同寿也。(性命圭旨)“太极,皇极,无极”是天地万物从“无”生“有”,从“有”返“无”生化运变规律,也是金丹大道修炼的整个过程。道德经曰:“知其雄(阳),守其雌(阴),为天下奚(玄关)。为天下奚,常德不离,复归婴儿(圣胎)。知其白(真阳),守其黑(真阴),为天下式(归根复命)。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混沌)。知其荣(荣贵),守其辱(污浊),为天下谷(如水流归之深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道)。朴散则为器(神明),圣人用之,则为官长(万灵之主),故大(道)制不割(伤害)。”老子的这段话,精辟地阐述了金丹大道从“无”生“有”,又从“有”返“无”的整个修炼过程,也是古往今来对金丹大道修炼,从方法到过程,从德到道,作出的最完满、最精确的总结。正如清黄元吉道德经注释云:“始而从无入有,继而从有归无,终则有无不立。此所以由太极而归浑朴,返本还原之道得矣。”此即为老子的这段话作注而言金丹大道,简而不繁,易行难知,深奥无穷:含有无之变,合和阴阳之妙,隐循德以求道之法,顺天地道德自然规律,道德互根,自然运化,返朴归真。愿有志之士,早遇真师,以修此道,健体强身,开慧生智,共探人天之秘。今“直泄天机于世”,愿此中华文化之瑰宝在科学的殿堂里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造福人类。
第1章 八十得子更新时间: 21:23:36&字数:3588字
(新书冲榜,求推荐收藏)洪声一个人坐在自家的小院子里,捋着花白的胡须,抚摸着那根世代相传的绿玉竹杖,抑制不住心中的兴奋,因为他的老婆马上就要生孩子了。洪声今年已经八十岁了,他老婆李翠花也七十了,而在此以前他们两夫妻觉得此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为洪家留下血脉。洪家的祖先原本不姓洪,只因为丐帮的帮主洪七公有大恩于他家,所以才改姓了洪,做为报恩。洪七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守孝三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