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民草这首诗原来的题目是是谁写的?

请用“黎明鸡报晓,彩云山中绕.花草清水浇,晚霞似火烧.这首诗写几句话写几句话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请用“黎明鸡报晓,彩云山中绕.花草清水浇,晚霞似火烧.这首诗写几句话写几句话
请用“黎明鸡报晓,彩云山中绕.花草清水浇,晚霞似火烧.这首诗写几句话写几句话
可以直白的翻译吗?黎明的第一缕光辉从天边生气,透过层层暗云,执着的把光辉照耀在这篇大地上.门前的公鸡似感觉到了阳光的执着,应和着.催促着人们早些来看着光晕的执着.透过光辉,云彩被照耀成五光十色,缓缓地漂浮在山的表层,如同雾一般,虚幻缥缈.清水旁边的花花草草娇脆欲滴,有清澈的山泉水灌溉着,如同嗷嗷待哺的婴儿.显得更招人喜爱.徘徊在着如诗如画的风景中,看着晚霞像火一样的热烈的燃烧起来,静静地注视着,注视着天边的最后一道光,消逝在无尽的原野里.登鸡鸣寺,明朝诗人黎民表所著-古诗词大全网
古诗词大全网:
近日起,分享本站,将有机会获得IPAD,欢迎大家努力分享本站资源.www.410.cc
古诗大全>>
诗人大全>>
> 登鸡鸣寺
《登鸡鸣寺》
《登鸡鸣寺》是明朝诗人黎民表,由古诗词大全网(www.410.cc)收集整理,敬请鉴赏。
宝地空香散,金绳觉路赊。楼高碍白石,轩密秘青霞。绿泫台城草,红悲辱井花。江山今几劫,非独有恒沙。
黎民表写的其它诗词
与‘登鸡鸣寺’相关的诗词
我们需要你的评论(随机抽取用户奖励IPAD) 如果您对我们有什么建议请告诉我们
王宠山腰小阁夜焚香,烟满平林月满床。十里春湖明灭外,《竹枝》歌散一天长。
胡翰日落梁山西,遥望寿张邑。洮河带泺水,百里无原隰。葭菼参差交,舟楫窅窈入。划若厚土裂,中含元气湿。浩荡
冯琦红妆一队阴山下,乱点驼酥醉朔野。塞外争传娘子军,边头不牧乌孙马。
徐繗烟水途成阻,云天恨渺然。素书缘病废,芳草为情牵。岩绿飞花后,春寒细雨前。闻君栖墓意,遥赠《蓼莪》篇。
鲁铎龙门佳气晓如虹,不与人间设帨同。天上貤封元一品,膝前称寿是三公。玉桃岁久丹为颗,萱草春长翠作丛。侍从
张淮不是金钱果是神,花王那得此留真。未舒冶艳先惊俗,才逞芳心便感人。照影池涵澄碧水,悬枝犀辟软红尘。年年
赵贞吉陇云低合水分流,羌笛高吹月满楼。乍客关山生远梦,自怜旌节到边州。雪消长坂黄昏度,水浸幽汀绿草抽。闻说
瞿佑世事年来似弈棋,可堪岁月去如驰。肉生髀骨英雄老,金尽床头富贵迟。蹈海莫追天下士,折腰难事里中儿。可怜
张简俗缘未断念家乡,回首仙源竟渺茫。野鸟自啼春自好,桃花应是怨刘郎。
黄克晦雷殿清虚太液秋,至尊多在望仙楼。树深宫阙东西合,月出星河上下流。麟圃紫芝春晔晔,兔园白鹿晓呦呦。轩辕
胡俨银河星淡流云湿,苍苔露滴莎鸡泣。久客萧条未授衣,谁家捣练声声急。嘹呖惊闻过雁低,更堪乌鹊又争栖。援琴
程敏政我行范阳道,水次遇老叟。时当孟冬尽,破褐露两肘。邂逅一咨诹,向我再三剖。哭言水为沴,天意苦难究。今年
胡翰郁郁孤生桐,托根邹峄颠。皎皎白素丝,出自岱畎间。一朝奉庭贡,妙合良自然。桐以为君琴,丝以为君弦。中含
明无名氏露水荷叶珠儿现,是奴家痴心肠把线来穿。谁知你水性儿多更变:这边分散了,又向那边圆。没真性的冤家也,随
鲁铎寒日趁天无约摸,短长那遣忙人觉。汉宫相语惊翠娥,绣线朝来添几何。昭阳宫门在何处,岁晚无由通线路。凭谁
吴孺子坐入年华浅,行将春色迟。柳条辞白雪,梅蕊让青枝。沽酒沙村在,吟诗竹杖移。交头无数过,何处有新知。
李濂闰年秋尽水城寒,积雨潇潇泽菊残。五夜霜严回朔气,万家砧急趁江湍。登楼兴减难成赋,报国才微合挂冠。向晚
胡俨紫陌鸡鸣远报晨,百官朝罢出枫宸。龙旗夹道先传警,凤辇行春不动尘。礼乐幸逢全盛日,耕桑俱是太平人。千门
娄坚迎潮小艇漉鱼虾,临水居人引钓车。不怕桃源迷处所,潮回应带树头花。
陆釴珊瑚木难世所罕,才华见羡难为款。日短天寒客欲行,诗坛别后谁为伴。用之非宜复可惜,千仓万庾尘初满。淮河闻一多《死水》诗中在描写一些丑陋事物的时候运用了许多美丽的意象,诗人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_百度知道
闻一多《死水》诗中在描写一些丑陋事物的时候运用了许多美丽的意象,诗人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提问者采纳
描写丑陋事物的时候运用美丽的意象,是用来反衬出作者对腐败黑暗的旧中国的愤懑之情。将作者的憎恶之情作了进一步的抒发。 诗人从色彩到声音,从静态到动态,层次清晰地描绘了死水的状态和特质,一层深似一层地再现了死水的腐败霉臭、不可救药的景象。同时将诗人的愤激之情,熔铸到对具体客观的物象之中,发泄着对现实社会的强烈订骇斥较俪记筹席船芦忿懑。 诗人便以反诘的语气,表达着对反动统治者的愤恨到极点的诅咒。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诗人闻一多曾经留学美国。在美国期间,他深深地感受到了美国的民族歧视。这激起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情绪。他的诗作《洗衣歌》就是这种心情的摹画。1925年夏,不堪忍受美国种族歧视的诗人毅然提前回国。他满以为让他魂牵梦绕的祖国一定会给他带来慰藉,然而他所接触到的却是军阀混战,生灵荼炭,如死水一般黑暗的现实。梦想幻灭了,剩下的只是深切的悲哀和愤恨。在诗作《发现》中激烈地宣泄着自己的失望和愤怒“这不是我的祖国,不是不是”。诗人为处在水深火热中的黎民百姓感到悲哀,对丑恶而腐朽的社会感到愤恨,然而他又对这一切无可奈何。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情感下,1926年他创作了《死水》一诗。 《死水》采用了象征和反讽的艺术手法,全篇深刻揭怒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表现了与这个黑暗政府势不两立的决心。全诗共五节,第一节是对死水的总体印象,用“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来象征军阀统治的黑暗。第二节至第四节分别描写了死水的丑恶状况。第二节诗人用“铜”、“铁罐”、“油腻”、“霉菌”来修饰“翡翠”、“桃花”、“罗绮”、“云霞”这些美好的形象订骇斥较俪记筹席船芦,正是对现存社会“金玉其外,败絮之中”的丑恶本质的反讽。这种表面繁华的外表只不过是“破铜烂铁”生出了锈渍,“剩菜残羹”发生了霉变。第三节对死水进行了本质的揭露,所谓的“绿酒”、“白沫”、“小珠”、“大珠”、“花蚊”只是死水腐烂发酵结出的恶果,让人不得不对这个恶水横流、花蚊猖獗、行将毁灭的“死水”产生厌恶和绝望之情。第四节诗人让青蛙在死水中“叫出了歌声”,可谓是绝妙的嘲弄。“一沟死水”本该死气沉沉,而由死水养活的青蛙唱起了“鲜明”的赞歌,反动派的厚颜无耻的嘴脸跃然纸上。第五节诗人提出了对“死水”的毅然决绝的态度,“死水不是美的所在”,“让丑恶去开垦它”。诗人的言外之意是让“这沟死水”尽情狂欢去吧,所谓“恶贯满盈”,只会死路一条。其中隐含了诗人对未来朦胧的期望。正如朱自清曾指出的:“闻一多真是一团火。就在《死水》那首诗里他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去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这不是恶之花的赞颂,而是索性让‘丑恶’早些恶贯满盈,‘绝望’里才有希望。”(朱自清《闻一多全集·序》)黑暗中隐藏着光明,绝望中蕴蓄着希望。这就是闻一多爱国主义思想的辩证法,也是其爱国诗的力量之所在。 这首诗在艺术上采用了象征的手法,对“恶”的歌咏,受到法国象征派诗人波德来尔《恶之花》的影响。这首诗在艺术上最主要的成就还在于对于新格律体诗体的创造。在闻一多加入新月社之后,针对五四白话新诗的过分直白和散漫无羁,主张“诗应该带着镣铐跳舞”,并具体提出了“三美”的主张,也就是“音乐美”,即音节的和谐;“绘画美”,即辞藻的美;“建筑美”,即形式的整饬。这首《死水》就是他的诗学主张的具体的实践。《死水》是闻一多自认为“第一次在音节上最满意试验”的作品。全诗每一行均由一个“三字尺”和三个“二字尺”组成,三字尺在诗行中处于一个颤动的过程,即由第一句的第三个音尺到第二、三、四行的第二个音尺;隔行压韵,最后都以双音节词收尾,读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节奏感和韵律感很强。全诗共五节,每节四行,每一行都是九个字。汉字被称为方块字,每个字都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建筑体。这样每一行就形成了一个长方体;而四和长方体又构成了一个大的长方体;而全诗是五个大长方体,这就是构成了一个更大长方体。从整体外形上看,结构工整、章法整饰,节与节之间匀称,行与行之间均齐。这样的外形,与中国传统的律诗非常相象。再说绘画美。诗中“绿酒”、“白沫”、“翡翠”、“罗绮”等词汇,错彩镂金,色彩斑斓,让人产生一种眩目的视觉效果。而且作者还不满足于此,他充分运用了诗歌的语言特性,不但写了翡翠等静止的意象,而且写了青蛙的叫声这样的动的意象,动静结合使意象相互反衬,产生张力,画面更加活泼起来。这样的“三美”手法的运用使《死水》形成了总体的整齐凝重的风格,作者的那种传统儒家知识分子的人格特征更是跃然纸上。 闻一多是最早提倡和实践新诗格律的诗人,他的主张和实践不但对匡正五四新诗的诸多缺憾起到了更大作用,而且在中国现代诗学和传统诗学之间架起了通达的桥梁。而《死水》就是这桥梁上的典范性作品。
闻一多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闻军官收河南河北编辑词条 编辑摘要 摘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他的部将李怀仙斩其首来献,安史之乱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全诗八句.开头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诗的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目录 1作品原文
目录 1作品原文
收起 编辑本段 作品原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编辑本段 注释译文
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这个消息惊喜得涕泪交流,沾湿了衣裳.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和儿女,平日的忧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白天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洛阳.
⑴闻:听见;看见.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收:收复.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指当时黄河以南和及黄河以北地区.
⑵“剑外”句:这几个字里面便包含着眼泪.人是远在剑南,消息是来得这样出人意外,而这消息又正是有关整个国家的大喜事,哪能不惊喜掉泪?称剑南为剑外,犹称湖南为湖外,岭南为岭外,乃唐人习惯语.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也做剑南.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判军的根据地.
⑶“初闻”句:这是痛定思痛、喜极而悲的眼泪.涕:眼泪.
⑷“却看”句:这句应结合杜甫一家的经历来理解.杜甫和他的妻子都是死里逃生吃够了苦的,现在看见妻子无恙(时已迎家来梓州),故有“愁何在”的快感.按白居易《人峡次巴东》诗云:“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去此同.”又《自咏老身示诸家属》诗云,“家居虽淮落,眷属幸团圆.”白未经大丧乱,尚且如此,杜甫这时的快感,就更是人情之常了.却看:再看,还看.却:还,再.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⑸漫卷:胡乱地卷起(这时还没有刻板的书).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欣喜若狂).
⑹白日:表现时光美好.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⑺“青春”句:春日还乡,一路之上,柳暗花明,山清水秀,毫不寂寞,故曰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指明丽的春天.作伴也作:与妻儿一同.这里的青春是人格化了的.刘希夷《出塞》诗:“晓光随马度,春色伴人归.”此以下三句皆预拟将来的话.
⑻“即从”二句:写还乡所采取的路线.即,是即刻.峡险而狭,故曰穿,出峡水顺而易,故曰下,由襄阳往洛阳,又要换陆路,故用向字.人还在梓州,心已飞向家园,想见杜甫那时的喜悦.杜甫自注:“余有田园在东京(洛阳).”——浦注:“八句诗,其疾如飞,题事只一句,涂俱写情.生平第一首快诗也,”——按《太平御览》卷六五引《三巴记》云:“阎、白二水合流,自汉中至始宁城下,人武陵,曲折三曲,有如巴字,亦曰巴江,经峻峡中,谓之巴峡.”阆、白二水,即嘉陵江上游,杜诗巴峡,盖指此.若长江中巴东三峡之巴峡,乃在巫峡之东,杜时在梓州,不得云“从巴峡穿巫峡”,注解多误.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⑼便:就的意思.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这个消息我惊喜得涕泪交流,沾湿了衣裳.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和儿女,平日的忧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白天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洛阳.
编辑本段 创作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80年(广德元年)夏天,作者--杜甫54岁.公元762年(宝应元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到此算是结束.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编辑本段 作品鉴赏
这首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引王嗣的话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恶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日”,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尾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编辑本段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试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与李白并称为“大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审言之孙.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生活状况有较深的认识.及安禄山军临长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竭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旋弃官居秦州,未几,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举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古代诗歌艺术的又一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世界上第一首古诗谁写的?
世界上第一首古诗谁写的?
夏朝的《甘誓》,如果《甘誓》不算诗歌,那《五子之歌》应该是。都是夏朝的。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作《甘誓》。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page/c9d0cae9/7.html康失邦,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乃盘游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从,徯于洛之汭。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其一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其二曰:“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其三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厎灭亡。”其四曰:“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关石和钧,王府则有。荒坠厥绪,覆宗绝祀!”其五曰:“呜呼曷归?予怀之悲。万姓仇予,予将畴依?郁陶乎予心,颜厚有忸怩。弗慎厥德,虽悔可追?”或者是舜的《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司马迁《史记/乐书》云:"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制。《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欢心,故天下制也。"这是关于《南风歌》较早的记载了。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当前分类官方群专业解答学科习题,随时随地的答疑辅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草这首诗原来的题目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