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陆游的诗全集诗《苦雨叹》?

1.晨兴理荒秽
2.月下飞天镜
3.便引诗情到碧霄&&&&
4.尚思为国戍轮台
5.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8.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0.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试题分析:默写时,除了要注意荒、秽、霄、戍、览、众、兹、萧、暮等易错字外;有时还要注意句中的标点、题干中的提示语言。写完之后要完整的读一下,做好检查,这样才能使整个默写保持准确性。
考点:本体考察学生古诗文名句的背诵默写的能力。
点评: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年湖北黄冈启黄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题型:默写
古诗词名句默写(10分,每小题1分)【小题1】&&&&&&&&&&&&&&&&&&&,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其三》)【小题2】&&&&&&&&&&&&&&&&&&&,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小题3】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小题4】僵卧孤村不自哀,&&&&&&&&&&&&&&&&&&&。(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小题5】谁道人生无再少?&&&&&&&&&&&&&&&&&&&!&&&&&&&&&&&&&&&&&&&。(苏轼《浣溪沙》)【小题6】杜甫《望岳》中“&&&&&&&&&&&&&&&&&&&,&&&&&&&&&&&&&&&&&&&”两句诗鼓励我们当志存高远,自强不息,以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去开创未来。【小题7】李白在《送友人》一诗中运用典故,抒写与朋友难舍难分的缱绻情意的诗句是:&&&&&&&&&&&&&&&&&&&,&&&&&&&&&&&&&&&&&&&。【小题8】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吟咏洞庭美景,气势磅礴,备受后人赞赏的千古名句是:&&&&&&&&&&&&&&&&&&&,&&&&&&&&&&&&&&&&&&&。【小题9】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中描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誉为千古壮观名句的诗句是:&&&&&&&&&&&&&&&&&&&,&&&&&&&&&&&&&&&&&&&。【小题10】古往今来,“乡愁”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请写出有关“乡愁”的两句连续的古诗词:&&&&&&&&&&&&&&&&&&&,&&&&&&&&&&&&&&&&&&&。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年湖北黄冈启黄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解析版)
题型:名句名篇
古诗词名句默写。(每小题1分,共10分)
1.过尽千帆皆不是,&&&&&&&&&&&&&&&&&&&。(温庭筠《望江南》)
2.足蒸暑土气,&&&&&&&&&&&&&&&&&&&。(白居易《观刈麦》)
3.&&&&&&&&&&&&&&&&&&,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4.今夜偏知春气暖,&&&&&&&&&&&&&&&&&&&。(刘方平《月夜》)
5.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悲凉氛围的句子是&&&&&&&&&&&&&&&&,&&&&&&&&&&&&&&&&&。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达诗人想收复失地,为国建功的句子是&&&&&&&&&&
&&&&&&&&&&&&&,&&&&&&&&&&&&&&&&&&。
7.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8.李后主诗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愁怨比作连绵不断的江水,而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创意出奇,以“&&&&&&&&&&&&&&&&,&&&&&&&&&&&&&&&&”的词句,表现了自己内心的哀愁。
9.汪曾祺在《端午的鸭蛋》一文中借用元稹《离思》中“&&&&&&&&&&&&&&&&&&,除却巫山不是云”一句来赞扬家乡的咸鸭蛋。
10.冰心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原名谢婉莹。她的笔名“冰心”取自于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黄冈卷)语文(解析版)
题型:名句名篇
古诗词名句默写。(10分,每小题1分)
1.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2.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枯藤老树昏鸦, ___&&&&&&&&&&&
_,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说起教师的奉献精神,我们就会想到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
&&& &&&&&&&&
6.陆游《游山西村》中可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希望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
&&&&&&&&&&&&
7.雪花是美的,胡天飞雪在岑参心中化作那“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明媚春光;鲜花是美的,白居易春行钱塘湖,为“&&&&&&&&&&&&&&&&
,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景象深深陶醉。
8.幸福是什么?幸福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幸福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的悠闲自得。
9.朱自清的《春》中引用了南宋志南和尚《绝句》中的一句诗来描写春风:“‘&&
&&&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10.现成曲谱与古诗“联姻”,便捷好用,饶有趣味。弘一法师(李叔同)那首最有名的“长亭外,古道边,____&&&&&&&&&&&&&&&&
”,用的就是一支外国曲子。
科目:初中语文
古诗词名句默写。(10分)
(1)&&&&&&&
,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2)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则》)
(3)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5)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6)在《龟虽寿》中,曹操表达对理想执着追求的句子是“烈士暮年,&&&&&&& 。”(曹操《龟虽寿》)
(7)唐朝诗人王维出使到边塞,被眼前奇异风光所震撼,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名句,无独有偶,宋代范仲淹在边塞军中也对奇异的风光作过描写,其词句是:&&&&&&& ,&&&&&&& 。
(8)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难免会碰到困难与挫折,这时我们可以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自勉:&&&&&&&
,&&&&&&& 。论陆游晚年闲适诗的思想内涵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00
&&¥2.00
&&¥2.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论陆游晚年闲适诗的思想内涵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剑门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宋孝宗乾道七年冬,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这首诗。
1.联系注释介绍的诗人经历,可以看出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有什么含义?
答:征尘&表示难忘征战生活,&酒痕&表达离开前线的遗憾和无奈,只能以酒消愁。
2.第三句是一个问句,第四句如何回应?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答:。没有正面回答,借景抒情。因为诗人的愿望是做个战士,可是愿望不能实现,只能写诗饮酒,两句包含着无奈与不甘,表现了一个爱国战士壮志难酬的忧愤。
(3)&此身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两句诗有许多言外之意。试想象当时情景以及诗人的内心世界,用约100字的文字对这两句诗加以扩写。
答:参考&整体赏析&的有关内容。
4.&最后两句在感情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该诗的整体风格是怎样的?
答:在感情表达上采用的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忧愤。诗歌的整体风格是:感情深沉,委婉含蓄。
《剑门道中遇微雨》作于1172年冬。当时,陆游由南郑(今陕西汉中)调回成都,途经剑门山,写下这首诗。陆游在南郑,是以左承议郎处于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中,参预军事机密。南郑是当时抗金前方的军事重镇,陆游在那时常常&寝饭鞍马间&(《忆昔》)。而成都则是南宋时首都临安(杭州)之外最繁华的城市。陆游去成都是调任成都府路安抚使司参议官;而担任安抚使的又是当时著名诗人,也是陆游好友的范成大。他此行是由前线到后方,由战地到大都市,是去危就安、去劳就逸。
自古诗人多饮酒,李白斗酒诗百篇,杜甫酒量不在李白之下。陆游满襟衣的酒痕,正说明他与&诗仙&、&诗圣&有同一嗜好。骑驴,也是诗人的雅兴,李贺骑驴带小童出外寻诗,就是众所周知的佳话。作者&细雨骑驴&入得剑门关来,这样,他以&诗人&自命,就正是名副其实了。
但作者因&无处不销魂&而黯然神伤,是和他一贯的追求和当时的处境有关。他生于金兵入侵的南宋初年,自幼志在恢复中原,写诗只是他抒写怀抱的一种方式。然而报国无门,年近半百才得以奔赴陕西前线,过上一段&铁马秋风&的军旅生活,现在又要去后方充任闲职,重做纸上谈兵的诗人了。这使作者很难甘心。
所以,&此身合是诗人未&,并非这位爱国志士的欣然自得,而是他无可奈何的自嘲、自叹。如果不是故作诙谐,他也不会把骑驴饮酒认真看作诗人的标志
作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衷情难诉,壮志难酬,因此在抑郁中自嘲,在沉痛中调侃自己。
【赏析二】
剑门关是川北交通要道。当年,陆游奉调从陕南到成都去任新职,路径此地,吟成这首记行小诗。诗人骑着毛驴,风尘仆仆,远道而来。他一路前行,一路饮洒,倒也潇洒自在。只是早行夜宿,衣不电动暇洗,满身的尘埃和洒迹,未免不太雅观。今日踏上剑阁古道,阴云密布,细寸蒙蒙,他稳坐驴背,崎崎岖岖,迤迤逦逦,左顾右盼之中,不时吟哦几句,渐渐地,剑门关已经已经身后,行入剑南来了。
这一番情调,够别致、够浪漫的吧?所以他不禁要自问该不该算个诗人了。回答无疑是肯定的。因为:自古诗人多饮洒,李白斗洒诗百篇,杜甫洒量不在李白之下。现在,满襟衣的洒痕,正说明自己与&诗仙&、&诗圣&同一嗜好。骑驴,也是诗人的雅兴,李贺骑驴带小童出外寻诗,不是众所周知的佳话吗?而今自己&细雨骑驴&入得剑门关来。这样,以诗人自命,真可谓名副其实了。
但何以又&无处不消魂&枣默然神伤呢?这就涉及陆游的一贯追求和当时处境了。他生于金兵入侵的南宋初年,自幼志在恢复中原,写诗只是他抒写怀抱的一种方式。然而报国无门,年近半百才得以奔赴陕西前线,过上一段&铁马秋风&的军旅生活,现在又要去后方充任闲职,重做纸上谈兵的诗人了。这叫人怎么能甘心呢!
所以,&此身全是诗人未?&并非这位爱国志士的欣然自得,而是他无可奈何的自嘲、自叹。试想,如果不是故作诙谐,谁会把骑驴饮酒认真看作诗人的标志?亲爱的读者,请透过诗人幽默、潇洒的语调,去触摸、古籍他那颗苦痛心灵的震颤吧!
相关阅读:
------分隔线----------------------------
古诗文图片鉴赏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是作为宋词“经典”印在今人心目中的,近半个世纪来,它被选人中学课本和大学教材,几近家喻户晓。那么,《卜算子》是否在南宋产生时即享有如此盛名呢?它在词史上的实际影响究竟如何?本文将联系整个词史及词学批评史,考察此词历代传播和接受的真实状况,描述作为陆游“代表作”和宋词“经典”的形成过程,进而通过这一“个案”揭示文学发展史上一些带规律性的现象。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人迹罕至,梅花在此间悄无声息地开落,清冷寂寞,孤傲绝俗,无人欣赏,独自愁,更著风雨,饱受摧残,生存环境如此险恶。梅花志趣高洁,不争浮华,纵然碾为尘土,也清香如故,气节可嘉。赞梅,亦是词人自赏。此词寄寓了作者的身世之感,以梅自况,借梅抒情,咏物而不滞于物,遗形而取神,堪称佳作。
  选本是一种成熟的文学批评形式.选家通过选本为时人和后代提供创作和鉴赏的典范。每个时代皆有其特定的审美趣味和标准,文学作品声誉显晦的背后,反映出时代审美风尚和读者期待视野的转移变化。词选家选择符合自己审美趣味的词作加以鉴赏和批评,词人的作品也通过词选家不断地选录.得到广泛传播,从而奠定了他们在词史上的地位。陆游的《卜算子》,历代选录情况不同,大体上由少选到多选,人们对它的态度也是由“冷”转“热”。
  《卜算子》作于何年?无从确考。最早是嘉定十三年(1220)陆游的儿子陆子通刊刻于《渭南文集》卷49。据《渭南文集》编排顺序,可能作于蜀中。此词无“本事”,当时未见有任何记载和评议,说明只是一般词作,无甚影响,“时效”价值有限。
  从历代词选选录的情况,可以看出此词价值和影响的变化。最早选录陆游词的是南宋书坊原编、何士信增修笺注的《增修笺注妙选群英草堂诗馀》。此书选录词作以宋词为主,仅《前集》选录陆游的《水龙吟》(摩诃池上追游路)一首。南宋末,黄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选录南宋名家词,陆游词入选达二十首,无《卜算子》。周密《绝妙好词》以选录精粹著称,陆游词入选三首,其中有《朝中措》,题作《梅》,而不选《卜算子·咏梅》,说明周密认为《卜算子》不如《朝中措》。
  赵闻礼《阳春白雪》选陆游词六首,其中有《卜算子》。这是《卜算子》首次进入词选家视野,也是它迈向“经典”的第一步。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阳春白雪》的选录原则是“取《草堂诗馀》所遗及近人词”。“补遗”,偏重保存文献,不同于只取“精华”的选本,因此,尚不能断定赵闻礼看重《卜算子》。此书虽选录《卜算子》,但流传不广,清初朱彝尊编《词综》、沈辰垣等奉敕编《御选历代诗馀》时,尚未获见。直到乾隆时,阮元得到赵孟频手写草书本,将其改写为正书,编人《宛委别裁》。道光九年(1829),始为江都秦恩复刻《词学丛书》所收录。咸丰三年(1853),伍崇曜又据秦刊本收入《粤雅堂丛书》,此书才开始广泛流传。也就是说,此书虽选录《卜算子》,但自宋末到清乾隆前的几百年间,世人罕睹,故《卜算子》影响甚微。
  《草堂诗馀》、《中兴以来绝妙词选》、《绝妙好词》、《阳春白雪》是南宋四部最重要的词选,对后代影响甚巨。四书四次所选陆游词累计达三十首,《卜算子》仅选一次,只是众多词作中的一首。可见,同时代多数词选家并不看重《卜算子》。
  明代嘉靖年问,题明程敏政编的《天机馀锦》仅选录陆游词一首,即《水龙吟》(摩诃池上追游路)。后来,《草堂诗馀·后集》中“花禽类”共’选宋人咏梅词七首,其中周邦彦四首,曹组一首,苏轼一首,晁冲之一首,却无陆游《卜算子》。词选家选谁,谁的词作入选多少,表明词选家对词人词作的不同评价,甚至代表一个群体,一个流派,乃至一个时代对该词人词作的评价。成就越高、影响越大的词人词作,被选录品评的次数也越多。晚明之前,词选家对《卜算子》只是偶有选录,但疏于品评,其价值是较低的。
  晚明时,沈际飞《草堂诗馀·续集》选陆游词四首,《卜算子》在其中。卷上评点云:“排涤陈言,大为梅誉。”卓人月《古今词统》选陆游词多达三十首,《卜算子》是其中一首,地位并不突出。徐士俊评点此词:“末句想见劲节。”潘游龙《古今诗馀醉》卷l3评曰:“末二句大为梅誉。”钱允治《类编笺释续选草堂诗馀》卷上评曰:“言梅虽零落,而香不替如初,岂群芳所能妒乎?”皆称赞词中描写的梅花孤傲高洁的品格,又“知人论世”,由梅而称赏词人。经过南宋末至明中叶长时间的相对沉寂,《卜算子》在晚明词选家眼中始被重视,不仅选录,且给予较高评价,并正式从陆游众多词作中脱颖而出,影响逐步扩大。
  清康熙皇帝御定、侍读学士沈辰垣等编的《御选历代诗馀》,选录唐至明历代词九千馀首,为“集大成”的选本,影响甚大。该书选录陆游词多首,其中有《卜算子》,这是“官方”对此词的肯定和提升。但它只是入选多首中的一首,在九千馀首中,更是如“沧海一粟”,并不引人注目。此后,浙西词派领袖朱彝尊的《词综》选陆游词十五首,无《卜算子》。常州词派开创者张惠言的《词选》,董毅的《续词选》皆未选陆游词。黄苏选编的《蓼园词选》仅选陆游《水龙吟》(摩诃池上追游路)一首。周济的《词辨》仅选陆游《朝中措》(怕歌愁舞懒逢迎)一首,又《宋四家词选》选录《朝中措》(怕歌愁舞懒逢迎)、《极相思》(江头疏雨轻烟)、《鹊桥仙》(茅檐人静)三首,俱无《卜算子》。嘉庆间,舒梦兰的《白香词谱》选陆游词一首,即《沁园春》(孤鹤归来)。端木埰的《宋词赏心录》选录宋词名家十七人名作十九首,陆游词选录一首,即《沁园春》(孤鹤归飞),咏梅词则选录姜夔的《暗香》、《疏影》,而不是陆游的《卜算子》。陈廷焯《词则》共选评陆游词九首,梁令娴《艺蘅馆词选》选陆游词二首,亦无《卜算子》。清代各家各派的重要词选多不收录此词,影响最大的浙西词派和常州词派皆不重视陆游词,《卜算子》不显于世,影响极有限。
  1924年,朱祖谋编选的《宋词三百首》问世,其中选人陆游词二首,即《卜算子.咏梅》、《渔家傲·寄仲高》。朱祖谋是词学宗师,弟子及再传弟子甚众,其《宋词三百首》在当时即令词学界瞩目,广受欢迎。《宋词三百首》之成,又多赖词学大家况周颐切磋商定。因此,此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清末民初词坛的主流词学风尚。况周颐高度评价朱祖谋选本对于启发后学以窥宋词门径的重要作用。经过唐圭璋的笺释,《宋词三百首》更是风行海内外,历久不衰,至今仍被人奉为学词之圭臬。今天.以朱祖谋原选和唐圭璋笺注为基础的《宋词三百首》注释、今译和赏析本有几十种之多,《宋词三百首》的影响堪称史无前例。《卜算子》从陆游多首名作中凸显出来,借《宋词三百首》得以广泛传播,身价倍增,其“经典”地位由《宋词三百首》得以最终“确定”。
  胡适论词,重白话,重通俗平易。1927年,北京文化学社印行的胡适《国语文学史》第三编《两宋的白话文学》,其中第五章《南宋的白话词》选评陆游词五首,其中就有《卜算子》。同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胡适《词选》,选录陆游词二十一首,其中也有《卜算子》。胡适为学界领袖,影响甚大,他选录《卜算子》,是对此词“经典”地位的进一步“确认”。此后,即有更多的词学家选录和评论《卜算子》。
  但也有词学家并不看重《卜算子》。吴梅的《词学通论》第七章《概论二》论陆游词时,只引述《水龙吟》(摩诃池上追游路)一首。王易《词曲史》中《南宋诸家词》引述陆游词三首,薛砺若《宋词通论》评述陆游词六首,皆无《卜算子》。胡云翼《宋词研究》下编《宋词人评传》十三《辛派的词人》引述陆游词七首,《词选》选录陆游词十一首,《中国词史略》第四章《宋词》下《南宋的白话词》引述陆游词十首,吴丈蜀《词学概说》第三章《南宋的白话词》引述陆游词四首,皆无《卜算子》。《卜算子》虽是“经典”,但没有“定于一尊”。
  建国后,普遍重视爱国词人的词作,夏承焘、盛弢青的《唐宋词选》,唐圭璋、潘君昭、曹济平的《唐宋词选注》,胡云翼的《唐宋词一百首》、《宋词选》,社科院文学所的《唐宋词选》,刘永济的《唐五代两宋词简析》,皆录《卜算子》。仅有极少数有学术个性的词选家不选《卜算子》,如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俞平伯《唐宋词选释》。
  文学作品的价值高低:影响大小,除本身优劣外,还会受到“非文学”因素的影响。作品经过名人尤其是“权威”的品评或和作后,自然会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陆游《卜算子-咏梅》最有名的和作,是毛泽东主席于l961年12月创作的《卜算子·咏梅》①。毛泽东的和作最早公开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l963年12月出版的《毛泽东诗词》中。陆游原词本就情辞兼胜,毛泽东的和作加上他作为领袖的绝对权威和超常影响力.使陆游词得以广泛传播。
  许多词选家和评论家都高度称赏陆游的《卜算子》。《浙江时报》日刊发夏承焘、怀霜的《西溪词话之四——陆游咏梅词》,认为陆游的《I-,算子》与陈亮的《梅花诗》是宋代写梅花诗词中最突出的两首。钱仲联写有专文《陆游(卜算子·咏梅)》,发表于《新民晚报1日。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中选陆游词九首,其中有《卜算子》。唐圭璋《唐宋词简释》陆游词仅选一首《卜算子》。《卜算子》成为陆游第一代表作,完全达到了超“经典”高度。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历代学者皆没有确指作年。直到l964年3月15日,郭沫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待到山花烂熳时”——读毛主席新发表的诗词(卜算子·咏梅)》一文说:“我以为这词当作于五十三岁以后”,也就是孝宗淳熙四年(1177)以后。因为陆游于此年作了《城南王氏庄寻梅》一诗,其中“可怜庭中梅,开尽无人知。寂寞终自香,孤贞见幽姿”等句,和《卜算子》的意境完全相同,“环境稍稍改了一下.‘涸池积槁叶,茆屋围疏篱’,换成了‘驿外断桥边’,看来是把梅花这个典型的性格放在更典型的环境里去了”。郭沫若认为《寻梅》诗当比《卜算子》早,而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因而断定此作当为陆游五十三岁以后所作。不过,证据并不充分。宛新彬认为此词作于乾道二年(1166)(程自信、许宗元主编《宋词精华分类品汇》,l012页),不知何据?李易《读陆游(卜算子·咏梅)词》认为,它是词人整个一生遭遇的写照(唐圭璋等《唐宋词鉴赏集》,340页)。将此词普泛化、抽象化,无视具体的创作时间和背景,是不妥的。实际上,此词只是陆游一生中某一特定阶段感情和思想的表达,普泛化的理解,不是其“原生”意义。
————————
  ①日,毛泽东将《卜算子·咏梅》作为文件批给在北京参加中央工作会议的人们看,并将陆游原词附于其后。
  与《卜算子·咏梅》相比,陆游其他咏梅词没有获得如此高的声誉,是否因为其他词作都逊色呢?还是有其他“非文学”因素?陆游有咏梅词多首,其中《朝中措·梅》云:
  幽姿不入少年场,无语只凄凉。一个飘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肠。江头月底,新诗旧梦,孤恨清香。任是春风不管,也曾先识东皇。
  梅花飘零孤恨,清淡清高,先于百花,开于早春,独立超群,词人借梅自喻,自伤自慰。明潘游龙《古今诗馀醉》卷13评曰:“全是借梅写照,前一叠妙兴可赞。”沈际飞《草堂诗馀-别集》卷l评云:“借梅自写,写出梅神。”清刘体仁《七颂堂词绎》云:“全首比兴,乃更遒逸。”《绝妙好词》、《草堂诗馀.别集》、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皆选《朝中措·梅》而不选《卜算子》。实际上,《宋词三百首》之前,《朝中措·梅》亦为词选家所重视,其影响并不低于《卜算子》。
  朱敦儒《樵歌》中也有《卜算子·咏梅》:
  古涧一枝梅,免被园林锁。路远山深不怕寒,似共春相躲。幽思有谁知,托契都难可。独自风流独自香,明月来寻我。
  此词不知明确作年,从词意推测,当为中年以前作品,陆游《卜算子》模仿其作是极有可能的。两词相较,立意相同,笔法相似,皆以梅喻,寄托自身高洁孤傲之意。陆游不论在生活志趣或诗歌创作方面,都受到朱敦儒影响,朱敦儒词在前,陆游词在后,陆词得到如此高的评价,朱词却默默无闻,原因并非在于工拙,而在于“际遇”不同。
  宋词咏梅佳作比比皆是,如苏轼的《阮郎归·梅词》、周邦彦的《花犯·梅花》、李清照的《清平乐·咏梅》、陈亮的《丑奴儿·咏梅》、刘克庄的《沁园春·梦中作梅词》、吴文英的《解连环·梅花》、周密的《献仙音-吊雪香亭梅》等,其中最有名的是姜夔的《暗香》(旧时月色)、《疏影》(苔枝缀玉),历代词选本多有选录,论者多推崇备至。张炎《词源》卷下《杂论》云:“词之赋梅,惟姜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李佳《左庵词话》云:“白石笔致骚雅,非他人所及,最多佳作。石湖咏梅二词,尤为空前绝后,独有千古。”《暗香》、《疏影》为白石自度曲,享有独创“专利”,历代仿效和韵甚多,成为词史一大景观。这两首词不只是某代某词人特别钟爱而已,而是历代词论家公认的咏梅词“经典”,民初以前,它所受到的赞誉远远超过陆游的《卜算子》。可是今天,上述咏梅词的声誉似乎都不及陆游的《卜算子》。宋词“经典”的形成,与词作的历代选录情况、评论家的品评、后人的和作都有很大关系,是历史地“层累”地造就的。今天,《卜算子》已成为陆游词的第一代表作,或与《钗头凤》一起成为陆游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广泛的词作。这一“经典”的形成,固然与其本身的艺术价值有极大关系,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亦不能否认有偶然性因素。假如没有朱祖谋作为词学宗师的影响,没有胡适作为学界领袖的影响,没有毛泽东作为政治权威的影响,陆游《卜算子》能有今天如此高的“待遇”是难以想象的。假如毛泽东和的是朱敦儒的《卜算子》,或者是陆游的《朝中措》,那么,今天所盛传的可能就是这两首词作了。假如不是“政治权威”毛泽东和作,而是普通词人和作,那么《卜算子》的影响肯定是另一番情形。本文写作意图绝不是否定陆游《卜算子》的成就,只想说明它在词史上的价值增减沉浮,分析其增值的原因,特别是“非文学”原因。“政治权威”、“学术权威”对该词成为文学“经典”起了决定性影响。今天.我们应该注意的是,不能以它“遮蔽”陆游其他咏梅词,“遮蔽”其他词人特别是陆游以前的词人咏梅词的价值。
(文章来源:《文史知识》2010年第4期)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点击:7,771&&&发布:&&&责编:xiaoben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商品编号:
京 东 价:
[定价:¥]
在线客服:
服务支持:
只有清香似旧时--陆游诗词情话
加载中,请稍候...
商品介绍加载中...
扫一扫,精彩好书免费看
服务承诺:
京东平台卖家销售并发货的商品,由平台卖家提供发票和相应的售后服务。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并且保证与当时市场上同样主流新品一致。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加载中,请稍候...
价 格: 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陆游的诗全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