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字练习刚开始学,要怎么下笔,有什么方法练好毛笔字练习?

怎么快速练好毛笔字?_百度知道
怎么快速练好毛笔字?
我有更好的答案
照着喜欢的字体每天练习1小时一个月后对照刚写的字 就会发现进步飞速练得更多其实进步更快·
当然是多练习了,一天用八个小时练习,要么就十个小时。。。。。。没别的捷径的
我个人感觉,初学练字的关键是解决间架结构的问题,为了减少初学的难度,可以先练钢笔字,重点解决字的间架结构,当对字的间架结构能够从大体上把握住以后,再开始练习毛笔字,这样当把毛笔字的笔画的写法掌握好以后,无论是临帖还是背帖,都会上手很快的,此所谓曲径通幽。倘若是初学者,一点基础也没有的话,除非有高水平的老师手把手的教,否则直接练习毛笔字会顾此失彼,难度大,见效慢,会极大地挫伤练习的积极性的。
如果你带有很简单的目的性,就每天花时间练你想要练好的那几个字吧!会写行书的话,建议毛笔字就练行书,注意笔画轻重,字架结构,下笔流畅就偶拉!一口吃不成胖子滴~~~
其他类似问题
1人觉得有用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
毛笔字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怎样开始学习毛笔字?是否先从楷体练起?_百度知道
怎样开始学习毛笔字?是否先从楷体练起?
提问者采纳
行中留,由所书字的大小来决定,保证笔杆不脱落,竖画欲下先上:“只要工夫深,笔画特点不突出,都有入笔。 每写一个笔画、推出和旋转笔杆(加上腕的作用)练习画直线和弧线。 书法是线条造型艺术:“令掌虚如握卵”、行笔,避免浮华,小字低执。 首先是执笔,如悬针竖、撇。因此。 学写字应先从楷书或隶书入手,横画欲右先左。 结字又叫结体或间架结构,辅助无名指把笔往外推。学写毛笔字一定要有恒心与毅力,写毛笔字一要把握间架结构,有“藏锋”(将笔尖收回画中,认真研究并把握好字的结体规律十分重要,既加强食指捏笔的力量。不临帖,又发挥把笔往里钩的作用,枕腕,使笔锋藏在笔画中,一只提起。所谓笔法主要的就是怎样创造理想线条(点画)的用笔方法。临帖是练好字的必需手段。收笔有“露锋”(把笔逐渐提出纸面,才能产生出粗细绝不相同的线条来;无名指的甲肉之际抵在笔杆内侧,笔画尾端呈圆形),起着把笔往外推的作用,也还顺眼,是上不了路子的,铁杵磨成针”,留中行,全凭自己想法随意写,逆锋入笔,不是一篇千字文所能讲透彻的,画呈尖形。握笔时要如古人所说,使笔画开端呈尖形或方形,是一个很复杂,要使虚而宽,二要练好笔画特点、钩回。执笔的高低和是否悬腕,不能一曝十寒。常说。惟其如此。就像人走路的两只脚,这样便于运笔。”这里介绍一般所用的“五指执笔法”,悬腕、捺,不停地交替一样;反过来就不行了,提起来就细;再大则需悬肘。 提按:“把笔无定法、钩)。笔按下去写,一只落下,笔在写字的过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间架好的字,笔划就粗;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笔的外侧。入笔有“露锋”法。苏东坡说。学书要经常练习握笔。行笔要学会“中锋用笔”,要持之以恒怎样写好毛笔字:即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笔杆(适当高度);大字高执、很具体的大问题,戒骄戒躁。掌握各种笔法后再学其它书体就有了基础。 要想写好毛笔字必须掌握好笔法和字法。启功先生曾指出;小指附在无名指的指肚下部。为使笔画有力度,顺笔而入,如垂露竖、悬肘。间架结构比点画特点重要,但求平正”、收笔三个过程;有“藏锋法”,还要学会涩势用笔,笔画开端基本呈圆形。所谓“初学分布,使锋尖常在点划中间运行。只要按学习规律坚持临池不辍,必然学有所成,本文只是概念性地提示一些写好毛笔字的基本要领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4条回答
先正规的写临帖刚开始不能学草而且不能怕急要有耐心最好找个老师带练到一定水平就可以不要字帖写出自己的风格根据自己爱好反正我不喜欢学别人的字体前提是要有一定的基础以后可以行草或者草书
一般从临帖入手,楷体为根本,欧颜柳赵皆可,书法是入门容易,入道难,起步容易坚持难。
当然啦,可以训练你对点画的掌握和对字结构的认识。建议最好先找个好一点的老师学学,不然你会蹋上错误的路的
不一定,从隶书和魏碑也可以,这是所说的“正书”。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毛笔字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把 有问有答:练好了毛笔字,就可以不用练硬笔字吗? 分享到:
图文归博主版权所有,请不要随意转载:)
在教学当中,有家长问:1,练好了毛笔字,就可以不用练硬笔字吗?
&&&&&&&&&&&&&&&&&&&&& 2,小学生到底先练毛笔字还是硬笔字?
蔡老师答:
&&&& 首先我们要知道毛笔与硬笔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工具,毛笔软的,硬笔是硬的,在书写动作的快慢,方向,节奏方面都有差异,毛笔可以书写出丰富的线条形态,追求“线条的美”、“字体的美”、“布局的美”,所以相对来说比硬笔书写复杂。
&&&& 如果写硬笔字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就算毛笔字写的再好,硬笔字不一定写的好,当然,两者有相互促进的作用,练习毛笔字对硬笔字有一定的帮助:)
&&&& 如果只是满足日常工作和学习的需要,先练习硬笔字会更实用,练好了硬笔字再练毛笔字,入门会更快些:)
刚表态过的朋友 ()练好毛笔字的秘诀:小清新和真硬汉要选适合自己的笔
如何开始练毛笔书法?
Daniel FC,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
给大家一个在任何网站都不可能看到的充满干货的回答!我曾经连钢笔字都写不好,毛笔画条直线都画不出来,但现在,至少我用毛笔写出来的字,能够被别人看清楚了。学写字这几年,我几乎犯尽了所有的错,所以我写的这个答案,可以让咱们绕开这些不必要的弯路。答案太长,想尽快看完的话,可以只看黑体字;如果有时间,当然是全文看完,便于了解到更多东西啦。
0. 绪论 传统方法:手把手,请专业老师一对一指导
大家都听说过手把手教学吧。实际上,&手把手&这个词,最初的时候,就是形象地形容书法教学方式的。小孩子懂事的时候,就会有家里最德高望重的大人帮忙,帮助孩子把五只手指的位置都放妥当了,再抓牢孩子的手,一点一划地把字写出来。写字的过程中,孩子的手应该是完全放松的,让大人负责发力;小孩子则专心去感受每一个笔画,应该是如何发力运劲写成。到了真正开始读书识字的时候,学校的先生依旧会用这种手把手的练习方法进行启蒙,去让学生熟悉笔法。
与我们日常学习几何学、地质学之类的知识学习不同;书法的学习,更加强调的是动作技能的习得。所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更强调的是得到示范和反复练习。
而手把手教学的好处在于,能够让孩子最深地领会到正确的动作映像,能够极精细而又最有效率地教会孩子该如何握笔,如何运笔,对不同笔画,又应该如何处理。这种学习方法,比起野路子来说的话,能少走很多弯路。
有条件的话,当然还是建议能跟到一位好的老师,认真地跟着学上几年。 知友说了,&6 岁的时候正好&。我觉得还要打个折,3 岁的时候正好。
不过知友们都过了手把手学写字的年龄了吧?没关系,野路子也有野路子的玩法!
0.1 自学 追求扎实而高效的练习方法
我就是从野路子中间走的,基本上大部分的弯路都走过了;虽然写得不好,但是练起来一样能练得很欢的!
比如这个最近练的:
(等我练到能驾驭 1 公分 *1 公分的小字的时候,以后签名我就用毛笔签了!哇哈哈哈!)
以一个不成功的过来人的身份,给身边想练字知友一点小建议吧:
既然没有家长手把手教写字了,那首先就来讲执笔方法。这个问题,本来我是准备直接在百度上面搜幅图上来就解决掉的,但是发现它涉及到一些前概念和一些常见的误区,就一并拿出来讲啦。
1.1 误区:过分用力握笔
很多朋友在学写字之前就已经听说过&力透纸背&&入木三分&之类形容运笔有力的词语了,于是就先入为主,自然而然地认为写字的时候,就应该用力握笔,死死地把笔抓牢。
因为握笔过分用力,写起字来就会不够灵活、运笔艰难,写出来的字显得生硬而没有灵性。
这个误区流毒甚广,远至东晋著名书法家都被黑了。
王献之幼时学于父(王羲之),其次学张芝。据说,羲之曾经从背后掣拔其笔,试测他的笔力,叹云:&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可见王羲之很早就对他寄予厚望。
(摘自:)
这种让人啼笑皆非的说法居然是有来历的!
羲之密从后掣其笔不得。&&《晋书&列传第五十 王献之传》
事实上,学过初中物理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手指握笔的时候,为笔提供的仅仅是对笔管的压力,在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上,这个压力仅仅影响手指对笔的最大静摩擦力。而笔的静摩擦力,只要与笔的重力和纸面对笔的弹力两者合力相互抵消就足够了。无论人怎么用力握笔,都不会影响这个竖直面的受力情况。
简单说来,只要手能把笔握住就行,握得再紧都不可能对运笔产生影响,反而因为肌肉紧张,影响运笔流畅性。握笔越松,字越活。
1.2 正确执笔方式
五指执笔法
图中所示的是五指执笔法。(图源自网络)
过往书家对五指执笔有文字上的说明,但相对不直观,故不作重复。如果这一幅静态的图片未能让你了解执笔的方法,可以待会拖到后面看书法家在写字的时候如何执笔的视频。在此说明的是,运笔过程笔左右挥舞是正常的,但不应当歪斜,倾倒到一边去。
1.3 执笔位置 字越大,执笔应当越高
执笔的位置和所写字的大小相关,一般而言,字越大,笔所需挥洒的范围越大,执笔就应当越高。通常而言,同等大小的字,行书执笔位置比楷书高,草书执笔位置比行书高。
就像拿筷子一样,筷子拿得越高,挥舞的范围越大;但同样越难控制。所以需要根据字体和字的大小去决定执笔的位置。
执笔位置低时,手腕可以枕在纸上;
执笔位置略高,手腕枕在左手手背;
执笔位置高,则手腕离开桌面,手肘支撑桌边书写(这个姿势不舒服,不适合我,没试过,不负责);
执笔位置更高的话,则应该悬腕书写了(通常配合站姿)。
1.4 执笔发力 着重运用腕力
将手等效为杠杆去看的话,支点距笔越远,发力效果越明显;支点距笔越近,越便于操控。所以一般写一到两寸的字(约 3-7cm)的时候,主要用手腕发力,手指辅助控制完成笔的精细运动。两寸以上(7cm 以上)则还需在此基础上辅以手臂发力。
是否能有意识地使用手腕发力完成书写过程,几乎成为了书法入门的判断条件了。腕力强劲者,笔画遒劲有力;腕力不足,则笔画绵软。
我当年练习腕力有些偏门的办法,就是跑出去打乒乓球、打羽毛球、打保龄球。这个大家可以酌情参考,反正我自己是当作运动来做,实际上单纯练习腕力,多些几个字的效果可能更明显。
(执笔方法的延伸性阅读欢迎戳这里:)
2. 文房四宝 为避免不良用笔习惯,需慎重选择书写用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认真写字之前,先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文具吧。我们对书法了解未深入的时候,不太容易买到高质量的文具;但恰恰趁手的文具,才能真正帮助我们有效地锻炼我们的正确书写习惯。否则,拿一些不适合自己的工具来使用,只会让自己养成错误的习惯;而肌肉对这些错误的习惯,记忆力却是非常牢固的,要去更正它,比从头学起更花时间。
书法文具,古代称为文房四宝,指的就是:笔、墨、纸、砚。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初学者应该如何挑选自己的文房四宝,以便大家尽早入门。
2.1.1 毛笔标准 尖、齐、圆、健;
合格的毛笔有四项标准:&尖&、&齐&、&圆&、&健&,合称为笔的四德。
尖指笔锋要尖,才能写出细劲的点画及运笔变化;齐指笔毫铺展开时是齐平的,而且毛色比较均匀整齐,保证笔画轻重匀称;圆指毛笔蓄满墨时候的外型成圆锥形,感觉圆而饱满,体现的是毛笔的贮墨能力,贮墨足时,笔画饱满有力,能避免不当的飞白;健指笔锋的弹性,弹性好才能让笔能自如表现。
(图源:豆瓣(之前存上的,哪个小组就真的忘了,sorry))
2.1.2 毛笔分类 宜用硬毫或兼毫
从笔毫上分,毛笔粗分成硬毫、软毫、兼毫三种。
市面常见的硬毫多由黄鼠狼毛或兔毛制成,分别称为&狼毫&&紫毫&。弹性足,贮墨性能稍差,需掌握好吸墨量,方能使用自如。
软毫则多由羊毛制成,柔软圆润。优质软毫贮墨能力强,表现力丰富;劣质的则可以差得没有下限。
兼毫常以软毫为芯,硬毫长而覆在其上。取硬毫的弹性和软毫贮墨的优点。优质兼毫两者皆取其长,劣质兼毫两者皆取其短。
很多朋友出于价钱上的考虑,常常推荐初学者买 10 块钱以下的,诸如大 X 云之类的羊毫笔。其实,这类羊毫笔尚未能达到毛笔对&健&的要求。它的弹性不足,按下去以后就很难弹起来,初学者无法顺利完成笔画提按处的一些细节操作。
况且,从经济方面去考虑的话,也不至于使用这些不适宜新手的笔。毕竟保养得当的话,一支笔是可以使用很久的。
我的建议是:萌妹子用兼毫,糙汉子用狼毫。
或者这样说吧:笔画清丽多变的,适合使用兼毫;笔画刚劲有力的,用狼毫表现力更强。
另外,去买笔的时候记得问清楚卖笔老板如何开笔,如何保养。一般的笔,通常应该用水浸泡新笔的笔毫,水尽量不要浸没笔根,把笔上的胶水浸开就可以抹干使用了。平时写完字,就把毛笔洗干净,挂到阴凉通风处让其自然晾干即可。
2.2 墨 无沉淀残渣,书写流畅,墨色均匀,气味清香;滞笔时可加酒精
墨锭、墨汁均可,从便于使用的角度来说,还是推荐开始练习时候使用墨汁的。
好的墨汁和差的墨汁性能差别非常悬殊。适合正常使用的墨汁至少需要无沉淀残渣,书写流畅,墨色均匀,气味清香(这个是必要项,有臭味的墨汁通常意味着已经变质,有腐败菌落积累,长期使用对毛笔有损害)。
值得推荐的有:曹素功,中华墨汁,一德阁墨汁。
其中,曹素功墨汁可能因为是油烟墨,用料较为考究;相对其它含动物胶质较多的墨汁而言,其分子结构较小。因而具有写完字,风干后第二天即可装裱的特性。用其它墨汁写出来的字,隔上半个到一个星期再进行装裱会比较保险。
2.2.1 抖点私货
很多朋友都喜欢在墨中兑水,我刚刚玩的时候也有这种习惯。未兑水的时候,写起字来显得滞重;这种现象常常出现在在比较干燥的秋季中,写字时间比较长的时候;如果是北方气候更干旱地区的朋友,这种感觉应该会更明显吧。
但是如果用墨汁兑水的话,常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墨色过淡,甚至晕开的墨迹浓淡不均,笔画边沿会有淡淡水迹。这种现象在胶质较重的墨水中体现得较明显。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可以给墨水兑少量白酒,效果非常好。墨色能保持光亮,同时能保证墨迹均匀晕开。
据知友说明是因为有机物相似相容原理,乙醇既能溶于水,也能溶解动植物胶,故有此奇效。
2.3 纸 用生宣
从制作工艺上分,宣纸分两种,一种叫生宣,制作过程未经明矾加工,吸水性强,能化墨;一种叫熟宣,加明矾制成,质地硬,相对难化墨。
通常而言,写字用生宣。行笔运笔的每一个细节,在善于化墨的生宣底下效果都会成倍放大。每一处犹豫不决,行笔怯懦,顿挫不清,偏锋运笔,敷衍了事,都会在这张纸上表露无遗。因此能够清楚暴露书写者运笔过程的不足。初学者本身运笔很有可能有细节未能处理到位,如果使用普通的纸,则很可能自己没办法看出这些行笔过程缺点,长久形成陋习。
同样,正式的作品,也是应该使用宣纸进行创作的,能形成&屋漏痕&式墨色氤氲的艺术效果。
从原料的分类上来说,宣纸还分成纸浆原料以檀树皮为主的&净皮&(现代人所说的特净也是炒作出来的净皮)和以稻草为主的&棉料&,从书写角度看两者性能上差别不会太大,选择哪种则参照自己所临摹的书家而定了。通常棱角分明、线条直硬的书家字迹,适宜用净皮表现;相反的则更适合用棉料。
初学者应该坚持使用生宣练习,等到适应宣纸特性,能自如驾驭的时候,可以兼而使用元书纸、毛边纸等类似的纸张进行练习,但仍应取宣纸练习为主。
有朋友提到使用宣纸习字时,感觉化墨太严重,导致不习惯、不舒服。我在这个问题上有一点简单的补充,如果有时间,不妨移步一看。
2.4 砚 (扩展阅读区)
用墨汁的朋友,请不要买砚台了,买个酱油碟子就够用了。真的。
欧体字在国内顶尖的田英章老师,条件有限的时候也不过是用个小碗来装墨水的。有视频为证。
围观完墨砚,咱们再拉上去重新看一遍吧。这个视频我反复看了好几遍,每一遍都按了好多次暂停才看完的。在这边推荐给大家,不只只是让大家围观墨砚,还有一个原因在于这个视频足够清晰,能让大家清晰地观察到书法大家在写字时是如何运笔的。尤其是长笔画运腕、欧体钩笔出锋处理、捺画的顿挫、转折处捻管等技术细节,都是三言两语讲不清楚,但是看完以后能得到直观感受的。如果有机会,希望能够在其它问题下面具体讲讲这些运笔技法的问题;但由于自己还是处于半桶水晃悠的状态,在这边就先不展开了。
复习完运笔,回归正题,讲砚台吧。墨砚的主要作用就是用于研磨墨锭,书画调色的。传统认为,以坚硬而滑润的石材制成的墨砚为佳。对其要求更高的呢,就是要光滑细腻,不失水。听说好墨配好研,磨出来的墨水分外细滑。
作为广东人,如果硬要我做一个推介的话,我必然是首推端砚。端砚主要取材于肇庆名山七星岩附近,一向声名在外,位列四大名砚之首。(参考资料:)
古人形容它&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摩之寂寂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很适合对收藏方面有雅趣的朋友。
3. 临帖 唐代楷书古帖
如果想认认真真地学书法的话,建议从楷书入手开始进行练习。原因有二:
1.楷书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从小在学校学字启蒙的时候就是使用楷体的。
2.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楷书从隶书中独立发展而成,于上承接隶书,于下则便于我们掌握与楷书相近,但技法更为复杂多变的行书。掌握了楷书,就基本能掌握毛笔书写技法,对学习其它书体大有裨益。
至于临习什么时期的书法帖子,有知友认为,书法应该尚古。这个说法我大体是同意的。古字经历更充分的时间的考验。但是,有一点不同的看法想补充一下。
首先,由于古代保存书法作品的工艺不成熟,纸质的作品大多已经损坏严重了。哪怕有书圣之称的王羲之的作品,也没有真迹存世。(王羲之的临摹本倒还不少)就其易得性而言,古字已不便于初学者。
况且,书法作为艺术,哪怕是一门传统艺术,它都是在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后世的书法家总结前人经验,在其基础上创作,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
但是,我自己也不赞成初学者学习现代书法家的作品。因为很多书家还未经历足够长时间的考验,现代书法也未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
所以,建议初学者初学应该从临楷书古帖入手。首选唐代的楷书书家。
原因在于,科举制度在隋代形成,出现了以书求仕的倾向。社会上从上而下地形成了崇尚书法的学习风气。唐代有过一段政治相对稳定的时期,科举取仕被时人看重。
在书法史上,可以说,唐代的书法教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当时由国家设立的最高等教育机构,负责统一培养顶尖人才的学校称为国子监,里面只分设了 6 门学科,但书法就被单独设立为一个科目,称为&书学&,专门负责教授汉字。(资料来源:《唐六典》)
有这样的教育制度支持,保证了唐代书法的鼎盛。同时,随科举制度发展,唐宋时期对楷书书写要求也较为严格,有森严法度,便于上手,便于掌握结字规律。更为难得的是,盛唐的文化氛围又容许其在细节上寻求突破精益求精;与明清时期沈度等书家形成的过分整齐划一的&台阁体&相比,更活泼可喜。
掌握唐人书法,可上溯魏碑的灵动清丽可人,下探明清书法的进一步突破。
所以坚持推荐各位,初入门的时候,还是应该学唐楷的。
其中比较适合初学者的书法作品有:
颜真卿:《多宝塔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柳公权:《玄秘塔碑》
建议初学者先临习其中一帖,直至精通;再学其它书体求突破。精通指的是,需要不看字帖写出来的字,与原帖有八分相似,方可达标。因为最初学习的时候精确掌握其中一位书家的作品,相当于在茫茫书海中确立出一个坚实的坐标。据此,可以寻找到其他书家与之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最初临帖的时候,入帖越深,研习其它书家碑帖就越容易入手。
临帖的具体方法,另开一贴再讨论吧。把练习用的字帖和文房四宝买回来之后,自己就可以先尝试熟悉软笔书法了,第一阶段,以熟悉毛笔的特性为主。等朋友们熟悉得差不多了,我也应该码好下一篇文章了吧。
4. 相关资料
哦,对了,楼上有知友提到的田蕴章的视频,全称叫做《每日一题,每日一字》,链接在这里: 。可惜没有高清版。
霍休,宽恕,救赎和新生。
初学,一帖,一笔,一瓷杯,一钟墨汁,数张黄纸足用。
并就所知谈几个小问题。
选贴,由自己喜欢。我的一位钟老师认为,选贴须&取法乎上&,他说的这个&上&指上古,不要选唐以后的帖子作入门。因为唐及以后的书法,笔法章法等各方面都已形成规范,容易学死。我曾拿这个说法请教另一位陈老师,他认为不一定要选上古。只要是精品则可。我退下来想了一下,陈老师是自幼习书,功底扎实,所以能够驾驭很多贴子。咱们这种入门晚,没练过童子功的,最好按钟老师所说,练上古的一些的作品。或者练书法名家的早期作品。
有一个网站收录了历代碑贴的高清大图, 好用:(13 年 11 月增)
二、基本工具
工具的质量不能太差,否则很容易打击初学者的兴趣。
笔,不要用文具店 5 块钱一根那种,毛差,无锋,根本不能用。tmall 上二三十一支(物价在涨,近来发现 30 块钱一支也不太靠谱了。有时间的话,找找你所在的城市有无卖文房用品的老店吧。13 年 4 月增)的适合初学。买回来笔头都是有胶的,取温开水一杯,泡上一天,自然化开。初学的话宜用笔锋三四厘米的。有人主张初学用羊毫长锋,但我觉得太难驾驭,推荐兼毫。每次用笔前用水润一下笔,然后用纸巾吸至九分干,然后沾墨。每次练完,笔最好要洗干净。因墨汁具有腐蚀性。然后悬挂风干。
墨,初学者不需要用墨条自磨,一得阁的墨汁就好。练习已经完全够用。
纸,毛边纸就好,到处都有。有的毛边纸有九宫格,很方便。没有格子的,自己叠出长宽大概为七厘米(之前写得十厘米,拿尺子量了一下,发现有点大)的印子就好。
砚,砚台什么的不需要。拿一个小瓷盘,或者潮州人喝功夫茶的那种小瓷杯(2 块钱一个),当做砚台的替代品。陶瓷的好处在于容易洗干净。用完拿自来水一冲,拿纸巾一捋,极省事。
字的大小,初学者一般写巴掌大,或者略小。专写小楷者另论。
三、不临帖无以习书
不临帖无以习书。知友所说&自己的字体&云云极不可信。一个人即便不练书法,自己的笔画也能自成系统,成为一种字体。那干嘛还要专门练书法呢?原因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字体是有高下之分的。临帖,不是为了复制粘贴名家的字体,而是在临帖的过程中习得他们的对于笔法、结体、章法的见解。不入贴无以出自我,书法练到一定程度,叫做入贴,相当于你对你临的帖子已经掌握到了八九分。何时才算入贴?慢慢自然会知道。(最近一位老师说,入贴就是你对字帖每一个字的每一个细节,都没有不明白的地方,都能落实。13 年 4 月增)不入贴,而由自己凭空臆造,是百分之百行不通的邪路,根本不叫书法。何时出贴?等你练多了,自然会形成自己的见解,风格也会慢慢形成。钟老师认为,初学应该先守一贴,熟练后再转习他家。
临帖须先读贴。读贴就是读作者如何起笔、行笔、结体,进一步地细化,行笔之轻重、缓急,and so on&&然后跟着写
有些人在初学时喜欢将同一个字练很多遍,实则不必要,大可以一写数十字。一字写得不像,放过不管,练下一字。认真写满一页,回过头来再临一遍。甚至多写几页再回头写也无妨。关键是 move on。
关于每天练字的时间,绝无定论。大多数初学者一天可以练 30 分钟到 1 小时。要在每天坚持。状态好时多写半小时,没感觉时少写十分钟,皆可。(一些人精力、心力、脑力极佳,练上一整天也不觉得烦、累。这种人是奇才)如果有几天有其他事情缠身,断上几天也不必忧虑,过后再捡起来就是。当然不可长期断断续续。
一开始练字 ,每个字都觉不像,拙劣可厌,但务必捱过这一段时间。止戈师曾说,坚持三个月,必有立竿见影之效。
练字前最好心态平和,头脑清明,可事半功倍。
练字之外,可多看一些书法作品。分析其运笔、构思。(但须谨慎鉴别。比如饭店大厅里挂着的那种,看着很个性的,往往俗气。)
另外,起笔收笔等基本笔法,随便一本入门书都可以。我自己用过的一种是熊绍庚先生所著的《书法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另外邓散木先生的《篆刻学》也有一些章节专讲笔法的,亦大力推荐。[转载]初学者练毛笔字时该注意些什么?
收藏,备用。
学习书法要持之以恒&
开始练字应注意的几点:(练一段还要学习字的结构等常识)&
1 姿势要正确,两脚平放地上,两手据案,肩平、背直、头正,目注纸上。&
2 握笔要指实掌虚,执笔在指,运笔在腕。开始练字枕腕,逐步提腕、悬腕。&
3 笔法要分清,一般分方笔和圆笔两种,还要明确中锋、侧锋、卧锋的应用部位。&
4 楷书是学习毛笔字的基础。楷书学完再学行书,最后是草书。您先学魏碑也行。&
5 临帖时不要看一眼写一笔,先要读帖,吃透要领,然后把一个字一气写成。&
6 首先要把各种偏旁部首练好,以后再组成各种字就容易了。&
用纸方面:宣纸价格太贵,练字的时候不宜使用。可用毛边纸,黄色的那种。其实,最经济的还是选用普通的报纸,效果很好。&
笔:羊毫质软,适合有一定造诣的书家和画家使用,善于表现作品的细节。狼毫质硬,适合初学者使用。但对于纯粹的初学者,我建意还是使用间豪。也是羊豪和狼豪的混合。&
墨就无所谓了。&
找一块玻璃,大一点好。&
用笔沾墨在玻璃上临贴,也可以将字帖压在玻璃底下摹贴,写满后擦掉。这样做的好处是:既省纸,又可以放满运笔速度,易于初学者掌握。如果直接在纸上写,运笔速度慢纸会洇得一踏糊涂,看不清所写的内容,让你失去信心。&
在基本掌握运笔要领后,可以在报纸上临帖,以后再逐步过度到宣纸。墨也要逐渐见浓。&
入门的方法&
古人讲:“师傅引入门,修行在自身。”当然能有老师固然再好不过,若没有合适的老师,就买书来自学,也能帮你掌握毛笔字最基本法则规律。还可以拜古人学艺,这就叫“取法呼上,仅得其中,取法呼中,仅得其下”。意思是说,你拜个上等的老师,能取得中等的成绩。,你拜个中等老师,只能得到下等的成绩。古人的佳帖都是上等的,你应该拜他们为师。古代书法家流传下来无数名碑佳帖
,能站住脚跟而不被淘汰的都是有个性、有特长能渡你入门的好老师。当然也不是随便拿本子帖练练就能出来的。这是还有轻重缓急、适不适合你的问题,就像药房里的药能治病,但不能随便乱吃,还得对症下药才行。&
对于初学者来说,究竟适宜学什么呢?从古到今光字体就有篆书、隶书、楷书、行草、草书,到底先学哪一种字体好?这个问题书法家也各有说法。主张从篆隶人门的,认为学篆隶格律高古,打基础应从源头学起,但我们许多初学者连篆书都不认识,还得先识篆字,有一定的困难。有人说先学行书容易见效,行不行呢?宋代大书家苏轼曾经说过,楷书如站着,行书如行走,草书如奔跑,还没见过站都站不稳就能跑的人。这个比喻很恰当,他是反对一开始就学行草书的,他认为先要学会站立,待站稳了再慢慢学走路,等走得很平稳了,再学奔跑,因此学书法应从楷书入手。待楷书笔法学到手,架子搭稳了,再学行书、草书。学写字如学步.必须一步一步走,不能跳着走,不然会摔跤的。&
第二节 选 帖&
一、楷书的分类与选帖&
历代书家擅长写楷书的确实很多,根据风格特征大致可分为四大类。&
l、晋人楷书 晋人楷书以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楷书作品为代表。&
2、初唐楷书 初唐楷书以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的楷书作品为代表。&
3、中晚唐楷书 中晚唐楷书以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作品为代表。&
4、魏碑楷书 魏碑是北魏前后书风相近的摩崖石刻、墓志碑版石刻的总称。&
以上四类楷书佳帖将在第九章作专门介绍,这里不赘述。&
这四类楷书都可以说是人门的佳帖,但究竟那一种更适合初学者呢?让我们们来作一比较。晋楷乃楷书之源,古法完备,学之不致低俗,但目前见到的晋楷为小楷,一起手就学小字,恐怕初学者难于掌握。初唐楷书属正道,它们的结体都已十分完美,但留存至今的属中楷,起笔收笔处欠清晰,难学。魏碑也不错.体格雄强,韵高气满,但碑石残破,初学者往往对残破与点画分辨不清而难以揣摩。一般来说,初学毛笔字最好从中晚唐楷书入手,一则均为大楷,笔画清晰,二则碑上残破较少,不会出现偏差。&
二、从颜、柳入手须注意的事项&
从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入手是明清书家总结的经验。颜、柳的楷书运笔有明显的提按动作,法度较完善,可以纠正就像写钢笔字那样随手画的毛病。颜体大气、宏伟雄厚,为楷书的正道。柳体瘦劲,笔法特别讲究。明朝书法家董其昌有“自此以往不得舍柳法而趋右军(王羲之)”的经验。明代冯班也说“颜书胜柳书,柳书法却甚备,便初学”。学柳能得骨力,学书以得骨为先。因此我们可在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代表作中任选一种入手。&
颜真卿的代表作《颜勤礼碑》,和柳公权的代表作《玄秘塔碑》,是中小学生和初学毛笔字者人门佳帖。&
在临习颜、柳字之前,还必须对颜、柳楷书有个全面的了解,因为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它有好的一面,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颜、柳楷书骨力刚健,以方笔为主,笔法严谨,但有些笔画也因强调过头而成了缺点和弊病。譬如它们转折、挑剔处的重顿,既是颜、柳字的风格,又是宋代书家米蒂所说的“丑怪”之处。这也是临习时必须注意的。我们既要得到他们的笔法,又不能进一步强化他们的“丑怪”特征。如果一味地求其形似并发展其生硬刻厉,那就会把颜、柳写成仿宋体字了,这一点是初学者必须引以为戒的。我们临帖的目的是为了得笔法、养成一个正确的良好习惯。现在的中小学毛笔字教学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那就是死学颜、柳,只求形似,接下来学行书举步艰难,这就与学颜、柳的目的背道而驰了。&
“得鱼忘筌”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成语。“筌”是捕鱼的竹笼子,想要捕鱼,非得有捕鱼的工具“筌不可。但捕到鱼以后,不能死抱住“筌”不放。练颜、柳也是如此,它的形貌是“筌”,它的笔法是“鱼”。要通过临习颜。柳得笔法,而不是仅得形貌。&
本讲座的笔画书写及结构的范例,均以颜、柳为依据对毛笔字的笔法、结构及章法等基本技法进行介绍,以求入门。&
更详细资料请看网页~~~~&
正确的执笔方法&
要学写毛笔字,还必须要有正确的执笔姿势,前人流传下来的执笔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大多数人主张采用的五指执笔法。“拇指食指捏住笔,中指内钩四指顶;五指托助帮四指,动作协调来动笔”。这顺口溜说的就是“五指执笔法”。五指执笔法顾名是五个手指都要发挥作用的方法。五个手指的作用可用(掖)、押、钩、格、抵五个字来说明,掖:讲大拇指的作用,拇指前端要稍斜而仰,紧贴笔的内侧,作用的方向是由内向外;押:讲食指的作用,用食指第一节指弯处从外向内和大指相对提住笔管,作用方向是由外向内;钩:讲中指的作用。中指第一关节弯曲如钩,钩在笔管的外侧,加强食指的力量。作用方向由外向内;格:讲无名指的作用。无名指背,用内格连处顶住笔管,作用方向主要是由右向左外;抵:讲小指的作用。即托在无名指的下面,起辅助作用。小指不要挨着笔管。用这种方法执笔书写,每个手指各有其位,各尽其能,即有配合,又有轻、重、主、次的分工,挥笔自如,然而,同样是五字执笔法,由于手指弯曲的角度以及执笔的深浅与松紧程度不同而各呈其势。只要在书写时手指,手腕能灵活方便,符合手的生理结构,要求,所执之笔能基本垂直于纸面,便是正确的执笔方法。&
掌握正确的执笔之后,还必须掌握要领即指实、掌虚、掌竖、腕平,悬腕法,从而确保执笔的灵便。&
除上述外,执笔还有松紧,高低问题。执笔的松紧及用力与否,对于初学者,只须了解写大字执笔要松些,放得开;写小字要稍紧,落笔比较准确,若均走极端,必然导致失误。应该时紧时松,似紧似松,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最终达到“手随意行,笔与手会”,心手两意,翰逸神正的境界。另外,执笔的高低一般是根据书写字的大小而决定,写小楷字执笔要低,高、中、大楷字则执笔高一些。一般执笔离笔头的根部约二寸左右为好。&
三、 用笔法&
毛笔的运用,简称“用笔法”。用笔法是写字点画用笔的一般原则。用笔,广义的是指使用毛笔的方法。狭义的是指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用好毛笔的重要目的首先在于写好基本笔画,而要写好基本笔画又必须用好毛笔。让以用笔的广义所指和狭义所指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对它们的理解完全可以统一起来。&
要学好书法,用笔是关键。一般说来,笔锋着纸后,准备动笔之时为起笔,笔锋着纸后在纸上行走叫行笔;笔锋在笔画中运行到未端取回锋作收是收笔。笔法有方笔,圆笔两种,也可方、圆兼用。书写起来一般运用藏锋、露锋、逆锋、中锋、转锋、回锋、提、按、顿、驻、挫、转等不同的处理技巧,方可写出不同形态的笔画,只有掌握了笔法才能随心所欲进行书写,在进行书写时还应牢牢掌握中锋用笔的原则,极力追求笔书的效果。在熟练地掌握了中锋行笔以后。才可以练习和运用侧锋行笔。书写时还要努力避免病笔。&
“永”字八法。自古以来,初学写字的人如何用笔往往以“永”字八法学起。什么是“永”字八法呢?就是“永”字中的八笔。分别代表八种笔法。(即:侧、勒、努、
、策、掠、啄、磔)永字八法意在说明楷书的八种基本笔画的形态特征和方法。说它是基本笔画,因为在一个“永”字中很难概括汉字的全部笔画的写法。“永”字八法之所以成为历代写书的楷模。据说“永”字的结体概括了一般字的所具有的笔画,只要掌握了这几种笔画的用笔,就可以贯通一切笔法。&
四、 楷书入手是基础&
首先,楷书是通行和一种规范字。它结构规范,笔画标准,笔顺先后有定规,书写工整,它所包含的笔画是最丰富的。所以作为书法的基础,学习好楷书的基本笔划是非常重要的。&
初学笔画要力戒急燥,务使心平气和。要多想少写,宁慢勿快。少写,不是说一天只写几笔或三五天写一次,而是强调每写一笔之前要认真读帖,要认真琢磨,每写一笔后,要认真对照字帖,发现差距,想出新的尝试方案后,再去写第二遍。“慢”也不是说动作慢,是说要“且慢下手”看清了字帖,记在脑子里,想好了如何用笔再下手去写。如能做到每写一笔,每写几笔就有收获,进步一定非常显著。&
初学基本笔画,难免有写不好的情况,写坏了的笔画叫做“病笔”或“败笔”要尽力避免出现病笔。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执笔方法和书写姿势,监习要认真审视帖本笔画的形状,神态,体会笔的起止,使转、运行、提按以及用笔的力度和速度。书写时要意在笔先,下笔果断,笔笔力到。&
楷书是一种基础字体,青少年学习书法,先楷后行、草,是循序渐进的学书门径,从楷入手,打好基础,只有这样,书法艺术的高楼大厦才能稳固地耸立起来。&
五、 临摹&
初学书法方法很重要,学习毛笔楷书,在初学的时候,要讲究学习方法,这是很重要的事,如果选择方法对路,则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如果方法不得当,往往就会事倍功半,白白浪费了学习时间,还容易走弯路,那么,学习书法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效果比较好呢?临摹,是学习书法的重要途径,临摹,指的是“监书”和“摹书”两种不同的学书方法,摹书有描红、廓勾填墨、映写等几种形式,临书也叫做“临帜”就是照着字帖的样子,学着去写。&
临摹这两种学习方法各有特点,“临书”易失古人的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较易,“临书”较难,或者说,摹书“思想劳动”的强度小,临书“思想劳动”的强度较大。&
有人误以为摹书只是适合儿童学习的方法,其实这样方法并没有年龄的限制,对于具备书法基础或书法基础差的人都是十分必要的。例如高中学生,初学时也应该有这样的过程,但是可以很快地通过这个过程。例如摹写几十个或一、二百个字,在对毛笔稍稍熟悉以后,便可以与临帖穿插进行,每当遇到临写困难的时候,就用摹的方法去“理解和体验”一下。&
与摹书相比,临书是学习书法过程中更为长期和经常的方式,认真得法的临帖也是初帝者速见成效的唯一经验,临帖不仅是初学时的方法,也是今后广泛,深入学习的最重要的过程,我国历代爱书法者,即便到晚年也乐此不疲地临写碑帖,许多功成名就的书法大家,在创作的同时,仍孜孜不倦的通过临帖汲取着历代名家所长,临帖既是长期,艰苦的学习过程也是初学者稍有体会之后的至为乐趣的事情。临帖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学书的最终结果。&
有初学者可能认为临帖的方法太死板,不打算走这条路,这是一定不可以的,多少年来,尚没有一例不通过临帖吸取前人经验,完全靠个人摸索和创新而获成功的。&
临帖的要求可大体分为四步,一求位置,二求笔意,三求形神兼似,四求遗貌取神。这四步循序渐进,既体现在学习书法的全过程中又体现在每一类新的学习内容周期之中。&
临帖要多读、多思、多临、多对照、多读,就是多看,看每个字的字形之美;多思,就是边读边琢磨每个字的用笔结构特点;多临,就是细心观察和动脑思考之后,有了较深的印象要做到意在笔先,心中有数,然后才能落笔临写,要锻炼书写每一个字,一气呵成的习惯,不要看一笔写一笔,这样容易把字写得松散无神,字形不准确,多对照,说是每临写完一个字后,就把帖当作一面镜子和写出来的反复对照比较,查找用笔和结构方面较差的地方,然后再反复临写几个同样的字,一直到满意为止,使每个字达到形象,神似。&
总之,临摹是学习书法的主要方法,初学者应该逐渐地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形象记忆能力,既不可能一概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仅不能巩固已经取得的临摹成果,甚至可能产生“回生”的现象。&
总而言之,学习书法的整个过程是艰巨的,但如果方法得当,初学者完全可以在轻松的心理条件下度过一个个具体过程,在学书的道路上不断告别昨天体验到的只是愈来愈浓厚的兴趣。&
我们学习书法,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只要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一管在握,俗虑全消,书法过程的心灵活,完全是对真、善、美的体验和追求。&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你树立远大理想,有信心、有恒心、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写好毛笔字。&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毛笔字入门练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