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锦衣卫的电影 军机处 明朝科举考试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主题

2014年中考历史七下(三)明清部分复习题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4年中考历史七下(三)明清部分复习题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2014年中考历史七下(三)明清部分复习题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初三复习题――明清部分一.选择题1、自秦朝历汉唐至明清的两千年间,中国古代国家的主要特征是①皇帝“家天下”制度②中央集权制度③官僚制度④“多民族”与“大一统” (& )A.①②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明史•选举志》记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之法,专取四书及五经命题试士。”从以上史料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科举考试 的答卷文体&& B.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 C.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 D.稍变唐宋的考试方法3、“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 )A.焚书坑儒B.明朝八股取士C.独尊儒术 D.清代的文字狱4、下列史实与明成祖朱棣无关的是(& )A.设立军机处B.设立东厂C.迁都北京D.郑和下西洋5、从明太祖废丞相(宰相)到清初设军机处,这一过程表明(&&& )A.君权日益加强&&&&& B.地方权力过大&&& C.君权日益衰弱&&&&& D.丞相权力增大6、明太祖即位后,改革行政制度,加强君主权力。在中央,他废除了自秦朝以来存在1500多年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是(&& )A.丞相制度&&&& B.郡县制度&&&& C.行省制度&&& D.科举制度7、小芳同学在班级举行历史人物展,下列符合“民族英雄”主题的是(& )①岳飞& ②戚继光& ③郑成功& ④林则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指日本)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诗中的“危”指(& )A.东北地区遭到入侵& 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新疆地区遭受侵略& 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9、有学者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与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不同的是(&& )& A.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B.进行环球航行&& C.进行殖民掠夺&&& D.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10、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事件中,能反映这一优良传统的是()A设置台湾府B郑成功收复台湾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D设置驻藏大臣11、下列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丝绸之路开辟 ②实行“闭关锁国”③郑和下西洋&④玄奘西游天竺(& )& A.①④③②&& 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②12、“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  ③郑和下西洋    ④戚继光抗倭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3、“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这里的“执政之府”是(&& )A.市舶司&&&&&& B.中书省&&&& C.锦衣卫&&&&&&&& D.军机处14、明清两朝为了强化 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皇权,分别设立(& )A.东厂、锦衣卫&& &B.三司、军机处&&C.厂卫、军机处&D.六部、军机处15、下面四幅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上皇权势力消长的示意图,哪一幅是最准确的(&& ) A&&&&&&&&&&&&&&& B&&&&&&&&&&&&&&&&&& C&&&&&&&&&&&&&& D16、有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民众的贫穷、愚昧既是统治者造成的,又成为它得以长存的最好社会条件。”以下最符合该论断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闭关锁国政策17、七年级学生王明对同学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他评述了明朝哪项措施造成的后果?(& )A焚书坑儒& B.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C.八股取士& D.大兴文字狱18、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A.特务统治强化 B.思想控制加强C.文化专制强化D.专制集权加强19、热播电视剧《宫》中的女主人公晴川穿越时空来到了清朝。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①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②皇帝选调亲信设立军机处③中 俄签订《尼布楚条约》④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倭(&& )A.①②&&& &&B.③④&& && C.②③&&& &&D.①④20、“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描述的郑成功的历史事迹是(&& )A.西行天竺&&&&&& B.抗击倭寇&&&& C.七下西洋&&&&&& D.收复台湾21、公元前60年和清乾隆时期,我国为加强管理,在新疆分别设置①西域都护&②北庭都护&③伊犁将军 ④新疆行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22、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 一个新的阶段。下列对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特征最恰当的概括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与发展B.帝国的繁盛&&& C.近代的曙光&& D.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23、右边是某同学整理的一组大事表。这组大事可用于研究(& )& A.明太祖强化皇权B.顺治帝初定天下 C.康熙帝巩固统一D.乾隆帝抵御侵略24、近代中国落伍于世界,原因诸多,此漫画反映的是A.专制统治加强&&&&& B.对外闭关锁国&& C.频遭列强入侵&&&&& D.政治腐败25、下列措施严重阻碍社会向前发展的有①科举制创立②焚书坑儒③八股取士④文字狱⑤闭关政策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26.下列作物中,不属于明朝从国外引进的是A.占城稻&&&&&& B.玉米&&&&&&& C.甘薯&&&&&&& D.向日葵27、下列事件发生在今新疆地区的是 ①唐太宗和武则天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②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③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④雅克萨之战&&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28、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与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共同作用是&&&&&& (  )A.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驱逐了殖民势力 C.增进了中外友好交往 D.巩固了清朝海防29、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明朝的是( )A陈桥兵变 B郾城大战C澶渊之盟D.靖难之役30、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制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该规定说明清朝(&& ) A.禁止对外贸易&& B.实行闭关锁国&& C.加强思想控制 &&D.鼓励商业发展31、在中国历史上,哪两个少数民族建立过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 )A、藏族& 回族& B、蒙古族、女真族&&& C、党项族、契丹族&& D、壮族、维吾尔族32、明朝中期以后,机房的出现与以往手工作坊相比,根本区别(& )A、生产规模扩大& B、技术分工更细&& C、 出现雇佣关系&&&& D 、产品质量提高33、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跨。”读了这段话,你认为”大帝国“是指(&& )“被打跨”的原因是(&& )& A.唐朝、安于现状& B.清朝、闭关自守& C.明朝、对外开放&& D.清朝、愚昧无知34、下列关于明成祖和汉武帝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在位时国力强盛 ②派人出使西域& ③建立特务机构&& ④削弱地方势力(&&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35、下列中外交往的史实中,哪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性质(&& )A、玄奘西游&& B、鉴真东渡&&& C、戚继光抗倭&&& D、郑和下西洋36、列宁说:“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他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的带来各种惨祸、暴行和痛苦,但他们仍然是进步战争。”以下战争具有这一特点的是(& )①契丹攻宋&& ② 金灭北宋& ③ 蒙古灭南宋& ④ 蒙古攻明&& ⑤ 满族入关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⑤&&& D& ①②④ 37、明清时期(1840年前),最能反映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是(&& )A八股取士&&&&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C郑和下西洋&&&&&&& D“闭关锁国”38、明朝中后期,苏州,松江等地的机房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因为(&&& )A机房生产规模扩大& B机房中分工细&&& C机房中使用雇佣工人&& D产品投入市场39、明朝对外关系的新现象是( )A开始接受一些西方先进技术& B 开始遭受西方殖民侵略C 开始了与非洲国家的友好往来& D 开始从国外引进农作物的新品种40、观察四幅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8分)&& (1)结合上面历史人物的相关事迹,把其分为两类,并写出分类标准。
(2)2008年,胡锦涛访问日本时,受邀参观了日本佛教律宗的总寺庙,在该寺庙内看到了图一中的塑像,你认为胡锦涛参观的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寺庙.(3)明朝前期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事件是什么?是图片____叫_______,他们从________出发,最远到达__________和_______;我国历史上曾荡平我国东南沿海海盗是图片______的人物,叫_______(4)任选一幅图片,说说从他身上你能学到什么优秀品质?
41、改革开放是我国基本国策,依据所学的知识,探究我国古代对外政策的基本情况。(1)唐、宋、元三朝的对外政策都是实行___&&&& ;唐朝著名的治世有&&&&&&&& 和&&&&&&&& ;宋朝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元朝时来中国的意大利旅行家是&&&&&&&&& 。(2)明朝的对外关系既有交往又有冲突,请你例举三个历史事件。
(3)清朝的对外政策是?该政策有何影响?联系我国古代不同的对外政策,谈谈你的认识。42、通过交往,不同特色的经济、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影响最大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 。&&&&&&&&&&& 请回答:(1)材料一图片展示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什么通道?写出该路线并说明它的开通有什么意义? (2)读材料二隋朝大运河图,请写出流经苏州的那段运河名称是_______。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元朝时开凿的两处运河是_________和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元朝交通运输的最大特点是出现了_______,写出其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的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其变化的原因。
43、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统一是历史的主流。某校初一年级同学对统一多民族国家走向巩固展开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讨论:探究一:捍卫主权(1)西藏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哪一朝代的中央政府开始对上述两地进行有效的管辖和开发?管理西藏和台湾的机构分别是什么?
(2) 1553年,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是______国家的殖民者明末清初曾经侵略、盘踞我国台湾的_______国家的殖民者;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______,1684年清政府设______(3)17世纪中期起,_____国开始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清朝皇帝_________组织了两次反击战,随后双方签定了我国第一个边界条约《____________》.探究二:民族团结(4)清朝前期为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对各少数民族采取了哪些政策?
探究三:总结感悟(5)中华民族自秦汉开始一统,到元、明、清三朝经历了长达六百年的统一,多民族的国家不断巩固。请概括说明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 (6)通过对该主题的探究,你有何感想?(2分) 文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2013年中考历史试题分类整理《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北师大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2013年中考历史试题分类整理《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北师大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哎呀,服务正在维护中……
休息一下,马上回来!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九年级历史明清君权加强复习课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九年级历史明清君权加强复习课件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338.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朝锦衣卫服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