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狂医商女校园商女艾子情恢复记忆

答案:解析:
  1.(1)积累;(2)怎么 胜任;(3)怎么,难道;(4)担当;(5)不庄重,笑嘻嘻;(6)改变容色。凄怆悲伤的样子;(7)于是
  2.(1)①他 ②的 ③这;(2)①他的 ②这 ③这样
  3.(1)C;(2)C
  4.如果一味依赖家庭的富有,不重视教育必将自食其果。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尖子生 新课标 新教材 新课堂 语文(七年级上册)
阅读短文并回答文后的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舍:       乃: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友人惭,下车引之
惭:        引:
(5)元方入门不顾
2.元方从哪方面批驳人的?表现他什么性格特点?
3.找出文中对元方细致刻画的句子。
4.先补充句中省略的词,再翻译。
A.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B.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5.“元方入门不顾”的原因是什么?他这么做对吗?谈谈你的看法。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尖子生 新课标 新教材 新课堂 语文(七年级上册)
阅读短文并回答文后题目。
  (1)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2)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市上没有的珍奇。
  (3)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4)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诗人写作本诗的思路是什么?
2.下列对这首诗想象特点分析不十分准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以现实为出发点,在联想的基础上使思维在虚幻的“天街”游荡,写出美丽的故事。
B.想象大胆、合理,想象中的天上生活,是在穿载联想的这座桥,由地面到天上,由黑暗的现实到理想的境界中描绘出来的,而天上的生活处处又有现实的影子。
C.诗中的思维由实到虚,想象中理想生活完全是虚幻的,离奇,超脱了现实,想象大胆,使合理性差一些。
D.作者抓住“街灯”与“明星”的相似点通过地上的灯,天上的星这些点状发光体进入想象之中,描绘了天上街市自由幸福的生活。诗中写实的成分少一些。
3.这首诗很好地运用了联想和想象,引入联想的词和引入想象的词分别是
A.“明”和“想”
B.“好像”和“我想”
C.“明了”“现了”和“定然是”、“定能够”
D.“明了”“现了”“好像”和“我想”“定然有”“定然是”“定能够”
4.诗人对牛郎织女这一民间传说进行了大胆的改造,表达了他怎样的理想?
5.诗人由路上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编织了一幅神话般的美景。你由生活中的灯产生过哪些联想或想象?用一两句话把它描述出来。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尖子生 新课标 新教材 新课堂 语文(七年级上册)
阅读短文并回答文后题目。
  一走进教室,我就感到有些蹊跷安静里好像潜伏着一种与平时不同的意味。果然,师生相互问好后,我还没开口讲课,就发现全班50多个学生都直勾勾地盯着我身后的黑板。为了让学生集中精力,我立即以平静的语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上”
  “报告老师,您看黑板上!”班上最活泼的女生王娜娜边站起来边喊道。
  我一下子惊呆了,脑子一片空白原来黑板上有一行清晰的粉笔字:“高老师是个”,后边还有一个不太清晰的“坏”字。
  这是我教学近10年来从未出现的情况,过去每当我上语文课时,黑板总是擦得干干净净,我的心情总是清清爽爽。
  这几个字,显然是我有什么得罪学生的地方,他们是在向我公开挑战。我仔细一看,这字体像是李晓的,昨天也是上第三节课时我批评过他。我的火一下子蹿得老高,真有的感觉,但是转瞬间我控制住了自己,并决定改变教学内容。
  我面带微笑地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说话课,题目有些同学已经知道,并替我写在了黑板上,谢谢这位同学!”尽管我竭力表现真诚,但,很多学生还是一脸不安的神色。
  我用粉笔把不太清晰的“坏”字描了一下,并添上了“老师吗?”,许多学生这才发出了善意的笑声,我,接着说:“我,就是你们的高老师,是个坏老师吗?”今天,我愿意把一个真实的我向同学们介绍一下。”我详细介绍了我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也坦诚地承认了一些弱点和缺点。由于是谈自己,由于有刚才感情的反弹,我说起来感情充沛,如行云流水一般。
  我说完了,教室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静,接着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李晓眼中晶莹,手也拍得非常起劲。
  这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是第一次,我完全陶醉了,这掌声长长地在我脑海中回响。
  我潇洒地在“高老师”三个字底下画上了一道横线,擦掉了“高老师”三个字,将题目改成“________是个________吗?”,要求道:“请各位同学考虑一下,完善题目,并以这个题目说一段话。”
  李晓第一个举起手,这让我颇感意外。我让他站了起来,他说:“我的题目是《李晓是那个写‘高老师是个坏’这几个字的学生吗?》”。我心中一惊,学生的眼光是多么犀利啊!他讲得非常流畅,否定了黑板上的字是他写的。尽管我心中不相信他的话,但对他的说话艺术还是赞许的。学生们又鼓起掌来,这掌声似乎比给我的更热烈。
  掌声一落,王娜娜举起了手,她说:“我说话的题目是《王娜娜是个坏学生吗?》。她承认那行字是她写的,主要是想看一下老师是否有雅量,到底有多大的雅量。她说她不是个坏学生,高老师更不是个坏老师。今天,她感到老师的形象更加高大了。
  我非常惊奇。但还是为她的活泼大胆而高兴,更为她的说话水平而高兴。全班学生的掌声又一次响了起来。我十分欣慰!
  从那以后,这三次不同凡响的掌声时时回响在我的耳边。
文章中的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是________,具体地点是________。
2.依次选择恰当的词填入中。
A.不知所措 收效甚微 不甘失败
B.怒发冲冠 事半功倍 不甘失败
C.不知所措 事半功倍 趁热打铁
D.怒发冲冠 收效甚微 趁热打铁
3.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应该怎样理解?
4.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应该怎样理解?
5.对选文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文章的开头采用了设悬念的手法,引人入胜。
B.文章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
C.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D.文章构思巧妙,究竟是谁在黑板上写字的谜底揭开以后,出人意料。
6.请从教学、性格两方面简要概括高老师的特点。
7.归纳本文中心,谈谈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尖子生 新课标 新教材 新课堂 语文(七年级上册)
阅读短文并回答文后题目。
  (1)穿过阴沉沉的云层,柳絮般的雪花被朔风裹挟着,纷纷扬扬地落下来。漫天是飞舞的雪花,遍地是晶莹的积雪。这时,倘若你有兴趣出去走几步,那么你的头上、肩上准能披上一块绣满了雪花的洁白纱巾,你的眼前会自然地涌现“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的银装素裹的美景,一般赞美之情会油然而生,真美啊!雪花!
  (2)雪花是那样的洁白,她是白的精灵!她是纯洁的,容不得半点肮脏的东西。人们常用“琼花碎玉,冰肌玉骨”来形容她的纯和美,这可一点也不过分。
  (3)自然,和那雍容的牡丹,清雅的水仙,火红的石榴花相比,雪花的美自然是微不足道的,但是雪花却有自己的风格。她做出了贡献,从不居功,从不炫耀,她从高空中落下来,便尽全部力量去杀死病菌害虫。悄悄地充当庄稼的“卫士”,太阳升起后,她又无声地融化了,渗进了土地,滋润着花草树木,哺育着庄稼的幼苗,催促着春姑娘的到来。
  (4)雪花是纯洁的、朴实的,又是坚毅的、无私的。
  (5)当第1片雪花落在地上时,她马上就融化了,紧接着第2片,第3片……一片接着一片,前赴后继,大地终于被雪花的毅力折服了。一片雪花的厚度只能用微米计算,那么一寸积雪该包含多少片雪花呢?算出来恐怕是个惊人的数目,正因为难以计算的雪花不断降落下来,才装扮出一个银色的新世界。
  (6)雪花,你是美丽的花,你是品质高尚的花。纯洁、朴实、坚毅、无私,是雪花的品质,也是中国人民的品质啊!当我赞美雪花的时候,我自然想起了我们伟大的人民,创造了祖国文明的人民比雪花更美、更高尚。
1.解释下面词语。
(1)银装素裹:
(2)前赴后继:
2.第(4)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它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3.文中画线的“悄悄”与“无声”,如果使用“勇敢”“迅速”好不好?为什么?
4.第(1)段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诗句,并说说本句说的作者出处?
5.你还能写一句咏雪的诗句吗?
6.对本文写法的特点你是怎么看的?文章的感情主线是什么呢?
7.找出文中能揭示中心的一句。女主重生校园小说。。。校园的。女主穿越或重生的。。。_百度知道
女主重生校园小说。。。校园的。女主穿越或重生的。。。
提问者采纳
有特工重生在校园简介,那是爱情开始蒙蒙而发的时代;鹰&#39:奔三的艾子情回到了初三,情节很动人重生校园之商女简介,且看一位创世女子怎样活出她的精彩,当之无愧的女主角:这是讲述的是特工'&#39,故事很惊险,获得她的爱情;&#39,校园,注:此文涉及黑道;现代重生的故事
莫子涵(重生后的鹰)从初中毕业开始叙述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重生之夏琉璃重生之沁心重生之小资生活都是不错的女主重生文,你可以看看哦!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都很好看的,平安的重生日子,重生之幸福猪小妹重生之夏日倾情
重生---黑道女王,重生校园之商女,重生豪门贵女,重生天才少主,重生豪门佳人,重生豪门邪女
盛世风华。。。
校园小说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袁立合成淫图 婷婷五月天淫图,
插少女,香港性奴一片在线播放 激情,给?流血了,国外bb艺术,XT下载。现在更好
妈妈的奶水小说,,hefuqinxingjiaoshuangdexiaoshuo,dabidaohang,耙。
友情链接:【12.17】董卿的经历
董卿诠释主持界“潜规则” 成功绝非偶然
——想成功的人,请耐心把它看完。
  有观众说,董卿的笑“很过年”,灿烂得让所有见到她的人心里都充满阳光;还有观众说,董卿含蓄内敛的气质赋予了她收敛自如的大气沉稳,以及淡定自信的美丽。可我们都知道,是董卿自身的涵养造就了她灿烂的笑容与独特的气质。
  浙江有线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上海卫视、中央电视台,一步步,董卿拾级而上。最终,在2005年春晚的舞台上,人们在喧闹的舞台中看见了一个略微有点陌生的美丽女子,她,就是董卿。就这样,董卿成为全国人民注视的焦点,成为央视的一名“黑马”。这匹“黑马”自此带着轩然之气,杀将过来,征服了越来越挑剔的观众,成为央视舞台上当仁不让的“当家花旦。”
  在主持界,有这样一条潜规则:“知识底蕴”是主持人素质结构的基石。主持人若没有深厚的知识底蕴,就容易流于肤浅,其主持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董卿也深谙这一潜规则,深知在舞台上大放异彩的主持人光拥有美貌是不够,明白深厚的知识底蕴对主持人意味着什么,更明白读书是保持一个魅力女人的良好途径。即便工作再忙,董卿每天都会保证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
&&&&&&&&董卿有句经典名言,可以很好地形容读书对她的重要性:“假如我几天不读书,我会感觉像一个人几天不洗澡那样难受。
  阅读是董卿睡前的必修课。董卿有自己的作息规律:每天晚上十一二点结束工作回家,然后上网浏览新闻,包括大事、小事、逸闻和趣谈,以保持自己对时事的敏感度。到了夜里一两点,心也就静下来了,阅读时间便到了。通常情况下,董卿的阅读时间为一两个小时。也就是说,董卿每晚睡觉的时间往往要到凌晨三四点。
  虽然睡觉时间总因读书而推迟、缩短,但读书还是让董卿感觉很快乐,董卿曾说,如果让她只带三件东西到一个荒岛上生存,那么她首先选择书;其次是一粒种子,可以让种子在荒岛上面生根发芽,象征着希望的存在;最后,要带一个爱人过去,在董卿眼里,生活中不能没有这些。在选择这三件东西中,董卿把书放在第一位,足见书和知识在她眼中的重要性。
  其实,出生书香门第的董卿,自小在父母的影响下就喜欢读书。早在她度中学时,母亲在每年寒暑假都会给她楷书一系列书单,其中包括《红楼梦》、《基督山伯爵》、《茶花女》、《简爱》等世界名著。
董卿在华东师范大学进修时,选择学习的是中国古典文学。因为她觉得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取之不尽,是用之不竭的知识宝藏。学习古典文化就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人可以望得更远。
  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是董卿主持风格的一大特色,这完全得益于她身后的知识底蕴董卿不仅能游刃有余地将书面语体和口语体相互借鉴与融合,还能兼顾辞采美,将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完美地结合。所以,董卿的语言在极具口语化的同时,又不失优雅;既能调动观众情绪,又没有“煽情”之嫌;既能按照“既定方案”控制场面,又能视现场情况随机应变。
  “第12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在董卿的主持生涯中,绝对算得上辉煌的一笔。在主持过程中,深厚的知识低温赋予了董卿收放自如、灵活控场的能力。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董卿与一对来自辽宁的原生态选手的精彩对话:
  在“青歌赛”中,几乎所有的原生态选手都是少数民族,因此,面对面前这对汉族原生态选手,董卿显得有些激动:你们是开赛以来第一对汉族原生态选手,请问你们来自辽宁的什么地方?董卿的激动感染了这对汉族选手,他们齐声回答:我们来自丹东市。
  董卿随即问道:丹东市,是来自北水南调的丹东市吗?
  董卿的这句话令这位汉族选手很自豪,以为选手走上前,激动的说道:是的,我们就住在九连城水库边,过不了多久,北京的市民就能喝上清澈的丹东水了!
  董卿又露出她那让人温暖的灿烂笑容:谢谢,不过,在喝到清澈的丹东水之前,我们已经听到了你们清凉的歌声。好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的得分情况。
虽然是寥寥数语,可我们依旧可以看出董卿的知识修养。显然,董卿若是不注重平时的的学习和积累,就不会知道辽宁有个丹东市,更不会知道丹东市承载着北水南调的工作,也就不会有这么精彩的对话。而这平时读书大侠的深厚知识底蕴,正式董卿在主持中收放自如的重要内因。
  在“青歌赛”中,董卿并没有受制于比赛的固定流程,而是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根据情景的变化灵活地设计谈话内容。让我们通过一段董卿与选手的对话,来感受一下她灵活的控场能力。
  有一对来自阿坝地区的羌族兄弟,他们演唱的是一首流传千年的大山古歌——《羌族酒歌——唱不起了》。这是一首没有经过任何“艺术加工”、真正的原生态民歌。在无伴奏的情况下,羌族兄弟那极具特色的和声及效果引得专家连声称奇,评委给了很高的分数。只是,在素质考核环节,羌族兄弟的表现不好,得分为零。
  为了缓解羌族兄弟俩的尴尬,董卿临时加入了一个小环节。她这样说道“就像这对来自深山的选手不了解外面的世界一样,我们对他们的文化也未必知道。我现场替他们给评委出一道题,我请问佩戴在兄弟俩脖子上的这个银质的小壶是干什么用的?请回答。”
  顿时,场上场下气氛热烈,评委们纷纷抢答,观众们也众说纷芸。可十几秒后,仍无人答出。
  考虑到整个比赛的进程,董卿适时出手,赶紧转场:“刚才俄米有以为是答对的,现在请这对选手告诉我们正确答案。”
  羌族兄弟中的一个走上前来,解释道:“这个银制的小壶是进山打猎时用来装油和盐的。”
  这一答案解除了评委和观众的疑惑,也缓解了选手的尴尬情绪。顿时,现场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这一场景中,董卿大胆地运用综艺节目的一些方法,调动了现场的气氛,让选手,评委,观众融为一体,为青年歌手大奖赛注入了活力,增加了可看性。
可以这样说,孜孜以求的学习,不断的自我充电,成就了含蓄内敛的董卿,也成就了清新自然又饱含文化气息的主持风格。
  小学的时候,在母亲的辅导下,董卿就已经把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认真地读完。而为了伴着过户董卿更好地阅读,母亲还把《红楼梦》中所有任务的关系列了一个图表。
  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的氛围下,董卿的小学仅仅念了四年。她连跳两级,直接升入初中。初二那年,因父母工作调动,董卿随父母迁到浙江嘉兴。在那里。她一直读到高中毕业,考入浙江戏剧学院话剧系。
  如果没有父亲送她上大学那一幕董卿与父亲间的隔阂或许永远都无法消除,也正是在那一刻,董卿感受到了父爱的深沉。董卿的父亲,一个大男人,拎着董卿的所有行李,在把她送到寝室之后,还脱了鞋袜爬到董卿的床上,拿出褥子、被子、枕头之类,像母亲一样一一地喂她铺好床。在临走时,父亲没有交代太多,知识简单地说了一句“自己照顾好自己啊”。
  可就是这句简单的祝福,让董卿刹那间泪眼婆娑。
慢慢地,董卿明白了,父爱像深海的谁,没有什么涟漪,只会偶尔的冒上几个泡,却仍让她受用万分。至今,父亲对董卿的亲密举动也只是拍拍她的头,或者肩膀。走在大街上,董卿很少像其它女孩一样和父亲手挽着手。
  父母对董卿没有太高的要求,只是希望她好好念书,靠一个好大学,找份稳定的工作,能够自食其力。在董卿小的时候,父母从未想过让她能成为一名主持人,董卿自己也从未想过。即便到现在,父母都很那想象她成了一位央视的主持人。
  2007年央视的挂历上,一月份是董卿的照片,这是按照台历十佳主持人的排名。当董卿给母亲寄去一份。她母亲打开一看,竟然惊讶地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小的时候,董卿是个文体爱好者,作文成绩很好,在演讲、唱歌、跳舞、体育等方面也都很好。和胡喜欢文艺的女孩子一样,董卿而是的愿望是当一名演员,但是父母都不赞同董卿从事文艺工作。
  快要毕业的时候董卿还没想好自己要报什么志愿、该何去何从。不过,当寂静的校园被某一个带有几分热辣气息的消息打破时,董卿的命运,开始模糊着有点方向了。
  那天,班里所有的同学都放下书本,谈论着同一个话题,那就是:隔壁班有个女生报考了浙江艺术学院!
  浙江艺术学院?董卿避光没有从头脑的内存中搜出与之有关的详细资料,她更没有想过自己会和这个学校扯上关系。
  如同很多高中生的志愿都是班主任帮忙决定的一样,董卿的方向,也在那一刻被她的语文老师给改变了。
在同学们眼中,董卿不仅是个文艺爱好者,更有着很好的文学功底。对于这一点,董卿的语文老师也深信不疑。一次,董卿来不及多想,便在语文老师那句“你一定能行”的鼓励中,稀里糊涂地报了浙江艺术学院的表演系。
  考试的内容一共三项:唱歌、跳舞、演段小品。唱歌、跳舞对董卿来说不是难事,她很轻松地走了过来。
  可是轮到演小品的环节,董卿可真有点犯傻了,她从来没有演过小品啊!没有办法,她只能按照在电视里学来的样子演所谓的小品:一个在菜市场卖鱼的吆吆喝喝的小女孩……
  虽然董卿当时知识一张白纸,虽然她的小品存在着很多问题,但她的灵动和纯净打动了招考老师:因为个子高、样子清秀,招考老师打算把她找到少儿剧团演那种“特别干净的小男孩儿”。那时的他们必然没想到也没看出董卿以后会走“青衣”的路子。
  结局不难想象:那一年,浙江艺术学院在整个嘉兴城区只录取了董卿这一个学生。
在浙江艺术学院,父母每月给董卿的生活费是70元,吃饭够了,只是满足不了女孩爱美的天性。于是,董卿就以努力学习来赢取奖学金,一等奖学金每月发放72元的餐票。董卿拿着餐票与班里的男同学或者工地上的民工兑换现钱,以调剂生活,生活也过得颇为滋润。
  那个时侯的董卿并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只是觉得日子过得很快乐。因为她开始感受到什么叫做艺术,她甚至发现自己长相都变了!
  放假回家乡嘉兴,同学聚会时,老同学都说董卿越来越有气质了。董卿对此也说过:“如果只是念了一个普通大学的中规中矩的专业,我肯定不是现在这样。”
  在中学里,董卿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全家人包括她自己都为此骄傲。可进入浙江艺术学院后,她才知道了什么叫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艺院的第一年,董卿的形象生动地经历了从自卑到自信的全过程。
董卿班里的同学都非常漂亮,因为她们中的很多人以前都学了多年的舞蹈,因此她们在形体课上的表现总是很出色。与同学们的动作熟练优美形成鲜明对比,董卿是一张白纸,连劈叉都不会。在开始学习芭蕾舞的基本动作时,董卿甚至连节拍都找不到。
  老师生气地问她:“看上去挺修长的,动作怎么这么僵?”董卿没有任何理由来解释,只能红着脸低着头不说话。
  到了周末,董卿还是一只“丑小鸭”,漂亮的室友总是被帅哥约出去吃饭、看电影、逛公园,而她只能无聊地把课本翻了又翻,只能躺在床上盯着宿舍的白墙发呆。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的勤学苦练,董卿的形体课终于赶了上去。与此同时,凭借自己博闻强记的能力,董卿在文化课上渐渐地把别人落在了后面,也因此,树立了自己的自信心。拥有了自信,董卿的形体和台词训练也渐入佳境,做到了各门功课齐头并进。
艺院毕业后,董卿被分到浙江省话剧团。可惜那些年话剧很不景气,因此,董卿在话剧团是没有什么具体工作的,一年也演不了几场话剧。
  这样的现实是太过年轻的董卿一下子有点茫然,她不知道该干什么,更不知道未来应该在哪里。
  哪个时候董卿的工资一个月才126块,尽管工资少,也不想想家里再要钱了。话剧团的宿舍条件很差,她只好和同学搬到外面租房子住。从搬家到布置房间,董卿都仔细地计算着花销,日子过得还挺紧张的。
  董卿有个同时是和她一起分到话剧团的同学,他家是杭州的,消息特别灵通。第二年夏天的时候,他对董卿说,浙江有线电视台现在正在招主持人,是个机会啊。
  夏天的天气很热,董卿穿着连衣裙,和她的同学一起,两个人骑着自行车就去考试了。
  考试时,导演就说你就主持一会吧,董卿也不知道要主持什么,导演说你就随便说吧。董卿一点感觉都没有,她和同时随便说了几句,就回去了。
  但是董卿的灵性打动了招考人员,她被录取了。
“那个时侯没有手机、呼机,我记得传达室的大爷喊‘董卿,电话’,我跑好远去接电话,知道自己被录取了!”
  在浙江有线电视台,董卿是个综艺节目主持人,主持的节目就是“快乐大篷车”.这档节目跟”曲艺杂谈“差不多,也就是把小品、相声、杂技串起来在演播室里说一通。
  到了电视台,工资高了,工作也比较有意思了,比在话剧团发展有前景。董卿自己也感觉非常满足。
  其实在这段时间里,董卿也不知道主持人到底是个怎么样的工作,在这职业上对自己个人能力有多么大的展示。当时,她仅仅认为,只要主持的节目好看,普通话标准,就是一个好的节目主持人。
  领导和观众都挺喜欢她主持的节目,她工作努力勤奋,除了主持节目,还很快学会了剪片子、编带子。在这一年时间里,她个人主持了“人世风情“节目,所有这个节目的工作都是她一个人抓起来的,自己还拉了30万的赞助经费。
  在那段录制“人世风情“的时间里,熬夜是常有的事。机房里就她和一个技术人员,苦是苦了点,可她却乐在其中。
  节目出来了,董卿赢得了认可。只可惜当时的浙江有线电视台还不是全省覆盖,父母没能在第一时间看待女儿的表现。
  在浙江有线电视台,董卿从电视的“门外汉“到开始熟悉主持工作,并且慢慢爱上了主持人工作。
意外地进入浙江有线电视台,进入了主持这一行,董卿发现了另一片天地。她开始熟悉并热爱主持这一行业。
  在浙江有线电视台工作了两年,董卿既做主持又做编导,她觉得自己都快成才了而且杭州很美,平时上上班,周末去喝喝茶,生活很舒服。
  就在这时,又一次机会摆在了她的面前。
  1995年,董卿的父母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了上海东方电视台的招聘启事,。那时他们还生活在嘉兴。他们毕竟是上海人,上世纪60年代大学毕业后再也没有回去过,他们觉得上海可能会有更大的天地,于是便鼓励董卿去试一试。
  虽然当时很犹豫,一项很听父母话的董卿,还是寄了一盒自己主持的节目录像带。
  一个多月后,董卿接到了上海东方电视台的复试通知。信件特别正式,上面写道:我们是东方电视台,经过层层筛选,觉得你的条件很好,决定请你来参加我们的复试。
  也许是因为年轻,加之对故乡上海的向往,董卿打点行礼,雇了个“黄鱼车”到了汽车站,很快就到了上海。
  那时候,东方电视台为了吸引全国的人才,会将合格者的户口一起迁入上海,工作关系也会迁入台里。因此,他们的考核程序很严格。
当时是编导和主持人一起选拔,所以竞争者有800多人。而报考主持人的,有很多人从业经验丰富。
  董卿参加完考试后,又回到浙江有线电视台,继续她的工作。一晃小半年过去了,也没有任何音讯。就在这件事快淡出视野的时候,董卿意外接到了最后面试的一纸通知。
  和董卿一起参加面试的还有其他7位应聘者,他们的从业经验都比董卿丰富。面试阵容相当强大,大概友20个考官坐在那里一字儿排开,包括上海文广局局长和当时在上海最火的主持人袁鸣、曹可凡。
  董卿对于最后的录取,并不抱太多希望。因为她觉得自己能得到最后面试的机会,已经相当幸运。也许正式因为没有压力,董卿表现得轻松自如。
  考试结束后并没有立即得到录取结果,不过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悄悄问了一句:“你要是到上海,浙江会不会放你?户口怎么办?”父母觉得这句话很可能是录取董卿的一个信号。果然,不久之后董卿便得到了录取通知,她成为最终录取的两个女孩中的一个。
  从杭州来到上海,董卿没有想到现实并不像她想象的那样美好。
  跳下火车的轻盈劲儿,一进东方电视台便消失了。上海比杭州大多了,虽然董卿是从成千上万人中挑出来的,但没人待见她,没人理她,也没节目可做,因为她是新人。
  工作和生活中,董卿常有一种胆怯的感觉,她还没有融入这座城市,东南西北也辨不清。她觉得自己是一个说着一口上海话的外地人。
  一切归零,董卿从小栏目做起。
  年底的上海春节联欢晚会,这位新人负责联络、催场,跑前跑后。“姜昆老师该吃饭了!”“您该准备上场了!”……
  璀璨舞台变得咫尺天涯,不属于她……
  在那些无聊的日子里,董卿选择了读书,她报考了上海戏剧学院电视艺术系电视编辑专业,利用晚上的时间录节目,白天上课。
  两年的时间一闪而过,同事们在不经意间发现,那个曾经的“丑小鸭”已经出落成一个灵秀的美女了。很快,董卿事业的转折点来临了。1998年。东方电视台推出一档相亲真人秀节目——“相约星期六”,台里决定启用董卿主持。
  这是一个当时在国内其他电视台还相对少见的男女相亲的节目。董卿当时接到安排通知是还有些胆怯,“我坐‘相约星期六’有点害怕,因为这个节目都是短语男情女爱的事情,我现在连个男朋友都没有,大概做不好吧。”
  结果,这档大陆版的“非常男女”节目以新颖的央视、幽默风趣的台风,迅速席卷申城,仅仅一年,就创下了10%的收视率。
  虽然有些胆怯,但董卿还是以清纯大气的主持风格俘虏众生,随即成为上海这座大城市中家喻户晓的明星级人物。董卿也开始尝试什么叫小有名气了。男嘉宾口无遮拦地说:我们就是冲着董卿上节目的!
随即在2000年,因工作出色,董卿获得了“第三届上海十大文化新人”、“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
  就这样,在东方电视台熬了两年后,董卿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又重新体会到了当名人的感觉。
  水质董卿在事业蒸蒸日上之时,却做出了一个让朋友们大吃一惊的决定:放弃黄金栏目,加盟刚刚起步的上海卫视(现在的东方卫视)。
  那时,董卿想,上海卫视是上星频道,面向全国,肯定会有更多的观众。她觉得挺好的,即便要放弃“相约星期六”,她也几乎没犹豫就去了。
  然而更多的观众并没有给董卿更多的喜悦,她很快发现,上海卫视的收视率一塌糊涂,上班就是点卯。此外,新频道没有自己制作的节目,而是将各个地方台的节目进行组合、串编,主持人之时起到一个串场的作用。董卿枯坐在蒙了灰的办公桌前,感觉从前恍然如梦。
  加盟新频道的喜悦就这样很快过去了,紧接着而来的是失落和郁闷。董卿三易其主,原想找更大的舞台,结果放弃了最受欢迎的节目,换来了每天的无所事事。当她走在大街上的时候,从前的老观众已经认不出她了。
  这个时候,父亲认为董卿应该韬光养晦,把文学底子打厚。于是,她选择了报考华东师范大学的古典文学专业研究生。那时她很少出门,甚至连电视也不看,就再加专心读书。
董卿对文学的爱好,院子母亲对她阅读功课的督促。小时候没到寒暑假的时候,母亲都会给董卿开书单,上面全是《红楼梦》《基督山伯爵》《茶花女》这样的世界名著。她看书的速度很快,一本书少则三五天,多则十天半月总能读完。有时候母亲觉得她读得实在太快,就会找出名著中的某一章节抽查,让她说说其中的人物关系,而董卿总能对答如流。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2000年,上海卫视的运转步入正轨,“从星开始”是董卿重新启动的一个信号。在此后五年,董卿相继主持了“海风伴我行”“亲亲百家人”等节目。
  期间,董卿虽然没有了自己的节目,东方卫视却给了她主持很多大型晚会的机会。2000年,董卿主持了上海大剧院和悉尼歌剧院双向传播的新年晚会。
  主持这样一台晚会对董卿是个很大的挑战,“我就是在悉尼歌剧院现场与一个澳洲男主持双语搭档——我和他先说英语,然后把他的话翻译成汉语。”好在她之前一直在上老外“ONE-TI-ONE(一对一)”形式的英语课。在悉尼,她整整一个星期足不出户,每天早上醒过来第一剑士就是披头散发地背台词。正式演出的那天,董卿把台词背的烂熟于心,她全场用英语主持音乐会。
  整场音乐会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当董卿走出歌剧院的时候,正式夕阳西下时分,整座港城被金色的落日余晖笼罩着,那景色让董卿不由地从心底里发出赞叹。她如释重负,“哦,悉尼歌剧院原来是这样的!哪感觉就好像是我第一天来到这里。”
  当时她借了别人的手机打到一直在看直播的妈妈那里,记忆中那是爸爸妈妈第一次盛赞她。她跳着蹦着,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知道自己“第一次做成了一件事情”。董卿的不俗表现,同样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好评。
  2000年是收获的一年,董卿将自己在上海卫视的“从星开始”的一期节目和“上海悉尼歌剧院盛典”的节目录像剪辑出来,寄到了“金话筒”评委会。2001年的“金话筒”奖评选中,哪一盘录像获得了评委的认可,在当时评委几乎没有一个认识她的情况下,全票通过。
  这次获奖为董卿带来了另一次职业生涯转折的机会——走进央视西部频道。
归零自己,进军春晚2002年5月,正值董卿对上海有点“七年之痒”,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开播,开始招兵买马。
  董卿深厚的文字基础、英语同声翻译的能力,已经主持风格清新等特点,得到了“金话筒奖”的评委——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副主任尹力的赏识。尹力认为即将开播的央视西部频道民歌节目“魅力12”与董卿收放自如的主持风格相得益彰,便向董卿发出了邀请。
  跟从前的诶次机遇相比,这一会调动董卿想了很多。作出“漂在北京”的决定很难,耗费了近半年的时间。
  走,便意味着放弃现有的一切:熟悉的环境,舒适的生活,上海有父母、朋友,还有对工作的驾轻就熟……
  而在北京,没有车,没有房,没有朋友,陌生的环境,连去哪里剪头发、买衣服都不知道。还有挑战性的工作,并且西部频道当时还是非主流的频道……
  也许人的年纪越大,胆子就越小。从上海到北京,董卿害怕失去手上有的那点东西。
  就这样犹豫着,作决定之前,董卿在北京——上海两边飞了将近半年,她自己很疲惫,并且会经常面对一些时间上的冲突。
  对于是“走”还是“留”,董卿征求了很多朋友的意见,大部分都反对董卿离开上海独闯北京,他们劝董卿两边兼顾,因为离开上海着实让人可惜。唯一支持她离开的,就是她父母,还有余秋雨。
  在犹豫中,董卿逐渐有了明朗的态度:不想要“脚踩两只船”的感觉,两边兼顾可能意味着两边都丢失。我必须选择了!  【敢于归零的人才能把成功放大。不破不立。-MaGGie】
  就如董卿对朋友说的哪句话,“我买了新花瓶,旧花瓶一定在垃圾桶里。你们知道,我一向喜新厌旧。”
  2002年,董卿终于下定了决心,决定放弃在上海的一切,独自北上。西部频道虽然不是主流频道,但中央电视台对于每一个做电视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制高点。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去发展,看起来似乎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但董卿的性格就是喜欢挑战,喜欢新事物。
  董卿希望自己是一棵树,枝繁叶茂,把根深深地扎在土壤里。
  在上海录完最后一期“亲亲百家人”后,董卿和节目组的同事一起吃“关机饭”。饭桌上,她并没有过多的向剧组透露今后的去向,有的同事即便知道了,也不点破。那一刻,一切尽在不言中。
  只是在敬酒的时候,有个同事对董卿轻轻地说了一句:“不要把我们忘记,以后常联络。”
  饭后,董卿驾着车,飞驰在南北高架上。刚刚还叮嘱同事“别哭”,可她自己却忍不住在风中流泪。“突然去了一个没人认识的地方,我会失落吗?”董卿心中突然冒出乐儿这样一个念头。
  最终,董卿还是辞掉了收入丰厚的工作,义无反顾地杀向北京。北上的行李很简单,大房子,小轿车,她都留在上海。
  董卿把自己归零了。
  初到北京,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只能在央视宾馆凑合着;没有自己的车,只好拖着大包小包的衣服、鞋子、化妆品在街边等出租车。;招手拦车,在说明地点时,董卿说的是“左右”,而司机只明白“东西”;长安街、中央台、复兴路的家——在北京的地图上,董卿只认得出这三个标记;东单、西单、王府井,司机仿佛带她去过,并且衣服都是从上海背过去的,也没闲工夫过去逛;没有自己的化妆师,董卿只能自己对着镜子描眼线;没有认识的人,没有亲密的朋友……
  央视宾馆不是长期住的地方,董卿需要为自己找一个落脚的地方。虽然董卿对家装一向非常挑剔,但她也只能先租房住。
  房子租好了,坐在床边,董卿打开了装衣服的箱子,旧有的奢华和小资气息,扑面而来。她捧一件在胸口,望着蹩脚的衣柜半天,还是把衣服押回箱底。
  第二天,董卿情人把窗帘换成布、纱、遮阳布三层的,它们在空房子的阳光中飘拂,有点像家的感觉了。
  住在这样一个似家又不是家的地方,干的还是一个月只有七天的活。每次走出电视台,董卿总是会稍停片刻。她闲怕了,不知道没了节目,自己能去哪里。她想开车出去散心,可是车子在上海的车库里,无奈之下,董卿只好招辆出租车,在拥挤的车流里感受世俗的热闹;或者找家电影院,或者咖啡厅,打发空闲的时间。夜里回到“家”,一推开门,除了淡淡的浮尘,还有那并排着的四个箱子。
  有时候,董卿真想提上箱子转身就走,将呛人的流浪感留在这陌生的房间!可是,“我现在要的是什么?不就是工作、激情、满足感?坚决不回!
”想到这些,董卿将自己的眼泪逼回。董卿把这股狠藏在平湖秋月的面容下面。
  “魅力12”最开始的时候收视率和影响率都很一般,那对董卿来说是一段“寂寞时光”。不过董卿并不后悔,因为她属于想清楚了就会做、做了从来不后悔的人。
  出生书香世家的董卿从小就有爱读书的习惯,书里的世界让她学会了在浮躁里沉住了气,帮她挺过了人生转折之处的种种不适应与困难。
  对“魅力12”这一节目,董卿重“质”而轻“名”,喜欢“言之有物”。在节目中,董卿常常对一首民歌追根溯源,邀请专家现场点评,全面展示其文化背景煤炭寻鲜为人知的民俗文化源头。这个节目不仅有娱乐性,更有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董卿看重的,是节目的这些内涵。
  刚到西部频道的时候,董卿每天就是拿着台本一个人嘀咕,连西部歌王她都不熟。每次录节目之前,董卿都要查大量资料。那时,为了翻阅资料,董卿可以足不出户,哪都不去,只是中午下楼吃碗面。但也就是因为如此,在整个节目录制过程中,董卿可以保证在程序上不出现任何错误。
  几十期“魅力12”下来,董卿开口也能哼上两句:“上一道那个坡,坡下一道道梁,想起了那个小妹妹哎呦呦……”
  董卿的博闻强识外加充分准备,使她在台上的主持如行云流水一般;董卿很懂得衣饰搭配,也对服装很挑剔,为了一双鞋子,她肯跑遍整个北京,连央视造型师都夸她上镜;在后台董卿也很认真,能为了一句台词拧眉斟酌,可只要一上台,她就又舒展眉头,笑得毫无忧愁,仿佛那些失眠和孤独的夜晚从不存在……慢慢地,导演对董卿主持的节目没有了担心,而是一百个放心。一转眼,已是2004年,董卿在西部频道主持“魅力12”的民歌节目已经两年了。董卿并不知道,此时文艺中心前后两位主任已渐渐注意到了她。
2004年,央视音乐频道开播,两位主持均想试试董卿,就让她和朱军联袂主持现场直播的频道开播晚会。
  那个时侯的董卿应经很能沉得住气了,她早早地把稿子准备得烂熟。对于董卿的主持,几位主任自然是很满意。文艺中心的主任私下里找到董卿,问她愿不愿意到文艺中心来工作,他想把“第11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交给她。
  面对这个邀请,董卿知道她生命中的又一个春天来了。
  董卿很开心,她马上给妈妈打电话,兴奋地说:“我要到3套了,不再是12套了,你们能看见我了!”
  2004年7月,董卿被委以重任,主持“第11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在兴奋与激动的同时,董卿也明白,自己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日到29日,专业组和非专业组移动有30场比赛,每天晚上要直播近3个小时。所以,董卿必须每天下午4点开始彩排,到10点直播结束后,换掉礼服的董卿还得进入会议中心,和老师核对次日的考题。等待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回到家,已经是凌晨3点了!可是董卿还不能立即睡觉,她还要打着哈欠背台词,直到最后一颗夜星渐渐隐没……
  那段时间,董卿的生活规律被完全打乱,这也导致了今天董卿“早了总睡不着”的生活习惯。 【IQ高的人总是这种作息时间,没办法的。就应了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研究的那句话:IQ高的人作息時間就像貓頭鷹一樣,習慣晚睡晚起,成績卻仍然好得呱呱叫,反而是IQ比較低的人會乖乖早睡早起,喜歡將一天的精華留在白天。-MaGGie】
  董卿认为自己是“第11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上的“绿叶”,因为专业组比赛的主要工作就是照着屏幕念题。就这样,在各类晚会上当惯“红花”的董卿突然成了赛场上的配角,不过这“绿叶”当得也很有讲究。
  在赛场上,任何小小的变化都足以使选手因心理波动过大而影响发挥,前功尽弃。董卿理解选手,也因此明白“照本宣科”背后的责任。
  沉稳的语调、看似不经意的眼神,董卿用这些传达出自己对歌手的鼓励和支援,以此来稳定他们的情绪,减轻他们的压力。即使遇到特别好笑的事情,董卿也要拼命忍住,不能让自己的情绪影响选手。
  其实,在赛场上尽想着为别人减压的董卿自己也紧张得不行。在比赛前,她紧张得根本没有心思吃饭,有点苦不堪言的感觉。不过,董卿也乐在其中,一场场下来,她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董卿秉承了上海人追求细节的特性。在看节目脚本时,她会因为一句话的不妥与导演探讨半天。董卿认为“主持人是文人不是演员”,她不能容忍某些同行的虚假与世俗。她认为做事要先做人,镜头遮掩不了人本身的弱点。她不愿意做端着虚浮的架子、让人产生距离感的主持人。
  董卿这种做人的态度,得到观众的认可。“第11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的主持十分成功,多长直播都没有出现任何事物。董卿以其落落大方、吐字清晰和充满亲和力的甜美微笑,赢得了选手们的信任,也征服了广大观众。
  遂于自己在主持中的微笑,董卿曾这样说:“生活中,我不属于特别爱笑的。舞台上我爱笑,很多人也很喜欢我的笑容,觉得很真诚。我心甘情愿地把这个最好、最美的我,留给观众。这不是虚伪,站在舞台,我就很开心,非常享受工作的感觉。有时候心情不愉快,但上了台就全忘了。
  同样是2004年,民歌节和东盟博览会同时在广西南宁举行。而东盟各成员国首脑相聚南宁的盛况,又赋予了民歌节特殊的内涵。
  在“一节一会”的开幕晚会上,董卿不仅给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也得到了央视领导的认可。曾有人同这样的语言评价那天的董卿:犹如一个从春天里走来的女孩,纯洁靓丽中饱含着优雅与端庄。
  日,董卿接手主持一期元旦特别节目,从碗10点班到零点30分。
  当零点所有的节目都表演结束时,按程序应该是要进入倒计时环节。台下的导演却着急地向董卿打手势:离零点还有3分钟!
  天哪,这是直播,台里台外有无数双眼睛盯着呢!180秒呢,该怎么办?说什么!
  董卿心乱如麻、心跳如战鼓,可她的面部却不动丝毫神色。她云淡风轻地与观众“唠”,但到底“唠”的什么,董卿已经不记得了。总之那天,她话语活泼,逗得观众直笑。
  三分钟在那一刻是漫长的。等到实在没词了,董卿便优雅地转向电子屏幕说:“让我们静静等待吧,等待2005年的到来。”
  如果这时电子屏幕还不出倒数时间,董卿都要哭了。幸好,屏幕上显示“16秒“,她得救了。
  晚会结束后,董卿一下台,导演便紧紧地握住她的手,像迎接英雄一样。在那一刻,董卿体会到了,工作的感觉是那么过瘾,任何快乐都无法相比!
  在经过了青歌赛“残酷“的考验后,董卿很顺利地主持了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首次作为“台柱人物”出现。而这个时候,大概不会有人记得,在10年前,也就是1996年央视的春节晚会是北京、上海、陕西三地合办的,上海的主持人是袁鸣和程前。那一年春晚剧组还有一个高高瘦瘦的姑娘,她经常在剧组跑前跑后地为演员吃饭、出发的事情忙碌着,这个姑娘就是董卿。那个时侯董卿刚进东方台,在春晚剧组做剧务。
  10年后,在2005年春节晚会上,跟朱军、李咏、周涛三位“老主持”相比,董卿以一张标准的新面孔,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春晚过后,在央视的论坛上,对董卿的好评如潮,她的受欢迎程度甚至超过人们之前的想象。
  从接到春晚通知,到投入到整个春节晚会的筹备工作,一直到无数次的排练,一直到真正的大年三十晚上和大家见面,在这个过程中,她体验了很多情绪和心情。她很激动,很忐忑,很努力,她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春晚这件事情当中。
  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通体明亮,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即将登场。
  董卿是最早到化妆室的主持人,望着镜中消瘦的小脸以及那双神采奕奕的大眼睛,董卿回想了这半个多月的生活。半个多月里,她每天在彩排现场吃盒饭,白天和黑夜对于演播大厅的董卿来说,没有任何分别……
  也才想了这么一会儿,化妆室里已经人声鼎沸了。很快,春晚开始的时间已经倒数,站在幕后的董卿提着礼服,深呼吸,调整步伐,准备上台。
  这个机会来之不易,所以董卿特别珍惜,她非常紧张,就怕自己出错。但快到零点的时候,董卿发现搭档朱军竟然在晚会进行期间,在后台睡着了。董卿被这种情形感染了,也就放松了一些。
  四个小时弹指一挥间,董卿庆幸自己没处什么纰漏。
  鸡年春晚落幕了,化妆室里人们忙碌地收拾着东西,一个个都准备开始自己的新年活动。董卿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便挨个问其他主持人:“你们一会儿干嘛去?”
  朱军回答说:“家里一大帮朋友等我喝酒呢。”
  周涛回答说:“赶紧回家陪爸妈。”
  李咏更是爽快,他亮了亮两张飞机票,说他直接去机场,和老婆去国外旅游。这时的董卿显得很落寞。至今会议起来,她仍清晰地记得那种落寞的感觉:“那一刻我有一点不知所措,也不一定是伤感,或者是觉得自己可怜,而是不知所措。我不知道我要干什么,而且我觉得那么多的人,努力了那么长的时间,那么重大的事情该一段落了,接下来我一个人要去面对,我有一点点害怕。”
  看着同事一个个离开,董卿只能回到自己租的房子里,一个人过年。
  打车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是大年初一两点了,董卿从冰箱里拿出袋速冻饺子,煮了之后作为年夜饭吃了。然后,她打开电视,躺在床上收看重播的春节晚会,一直看到早上7点。
  整场晚会看完,董卿觉得还算满意,那个女人在台上笑语晏晏,极有分寸。
  不过那一刻,董卿还想起自己在上海空着的房子和闲置的车,她只能自我安慰:“这些都是次要的,一切都会慢慢变好的。”
  2005年的春晚,董卿对众多观众来说还是一张新鲜的面孔。然而,我们翻看董卿的主持经历,自2005年后,她主持了2006年新年新诗会、2006年春节歌舞晚会、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2006年元宵晚会、第12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启动晚会、2007年新年新诗会、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2007年元宵晚会、日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庆祝活动文艺晚会、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
  董卿,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荧屏上,她已经被观众列入“春晚必看的面孔”之列。
  在2008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一句又娇又嗲的称呼“老公”,引出了董卿在小品《开锁》中的亮相。除了称呼“老公”时的娇媚感,这位“妻子”总体上属于泼辣型。家里的大小事基本由她做主,结婚证、出生证、身份证等一系列用于身份证明的东西,就是被她不由分说地锁进箱子里,这幕喜剧也正是由此引出。虽说是以主持人身份亮相,但董卿还针眼处了那么一股子辣味。在2008年春晚上,董卿加盟语言类节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给小品增色了不少。
  就是这样,从上海到北京,央视的摄像机渐渐认可了董卿,董卿也开始拥有更多的机会,占据更多的舞台。
董卿:做好主持人没有捷径 经历艰难的抉择
从2002年进入央视《魅力12》,到2004年占据央视核心频道,主持2005年央视春晚,短短两三年时间,董卿以一种超乎想象的速度成为目前央视地位最稳固,出镜率最高,实力最难撼动的综艺节目主持人。很多人因此不解甚至带着某种偏见,在人才济济的央视美女主持人中,董卿何以如此神速地跃居为新一代央视当家花旦?事实上,在董卿看似两三年的成功背后,是十年磨一剑的准备与积累。与她合作过的所有伙伴都表示,除了拥有端庄美丽的外表和随机应变的主持能力外,董卿是目前主持人中工作特别努力、特别拼命的一个。
人的抉择之所以艰难,是因为你只知道失去了什么,不知道会得到什么。
 &&&进入央视之前,董卿在上海已经是炙手可热的美女主播,她主持的《相约星期六》因风格幽默而迅速席卷申城。2002年,董卿获得第五届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可以说,在上海的七年,董卿过着有名有闲的日子,工作强度刚刚好,休闲时间用来喝茶、逛街、会友、美容,一切都那么顺理成章,安逸而自由自在。
2002年的一个电话,却打乱了董卿平静的生活。这一年,央视西部频道成立,《魅力12》向董卿发出邀请。接到电话的董卿心情异常复杂:“央视主动向你抛出橄榄枝,很开心。但是要知道,他的一句话可能意味着你整个生活都会发生巨大改变。”
&&&&&&&像所有新人一样,董卿经过了初试、复试等重重关口,直到频道领导说:“你挺棒的,可以到我们团队”时,董卿才真正意识到这并非一次简单的应聘。“最初的兴奋冲动过后,心里变得很忐忑,那是对未来的一种不安全感。我已经不是大学刚毕业的新人了,按常理,一个女人到了二十八九岁,就应该成家立业了。我还要一个人去北京打拼。”那时,董卿几乎见人就问:“这事靠谱吗?我能不能去?去了怎么办?”与其说向别人征求意见,不如说是对自己内心的追问。在一遍遍的问和答中,董卿越来越坚定自己的想法,去,不管未来怎样。“之所以下定决心,是因为我做了一个排除法,如果我不去会怎么样?我想有一天我一定会后悔。其实能够做不同的尝试,也是一种幸福。
最后一次录完上海台的节目,已是深夜,董卿一个人开车回家,她摇下车窗,把音乐调至最大,风呼呼地吹进来,眼泪便情不自禁流下来。“马上就要告别这座城市,很伤感。关键是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如果当时有人告诉我:董卿,你在央视会做得很好。我就不会哭了,我会义无返顾。哈哈。人的抉择之所以艰难,是因为你只知道失去了什么,但你根本不知道自己会得到什么。”
&&&&&&&既然决定到北京发展,为什么表现得那么胆怯?
2002年,董卿只身前往北京,住酒店,租房,打车,生活无忧,却很孤单。“在这座陌生的城市,没有人会主动关怀你,所有事都得一个人扛。”
那段日子,董卿录完一星期的节目,便逃一样飞回上海。人的心理就是这么奇怪,当她回到上海,又无法原谅自己,既然决定去北京发展,为什么表现得那么胆怯?不敢出门,不结交新朋友,一切局面都打不开。于是,她强迫自己,从一个星期回一趟上海,到一个月、两个月、半年回去一次,渐渐地,她已能融入到新的人群,新的城市,新的生活。
而真正让她适应的是工作上的进展。“毕竟我从1994年入行到2002年,已经八九年的时间了,对导演意图、电视流程上手很快,我还能给他们出很多点子,我全身心投入其中,甚至到了偏执的程度,就是希望把事情做到完美。”那段日子,董卿养成了熬夜的习惯,常常为解决一个小问题熬到凌晨三四点。这种努力首先得到了同事们的尊重。不久,在央视的一次例会上,台领导互相交换意见时提到,《魅力12》办得不错,那个主持人很好。会议结束后,《魅力12》导演像听到一件特大喜迅一样将此话转告给了栏目组的每个人。毕竟,当时的西部频道作为央视的边缘频道,是无法与一套、三套等主流频道相提并论的。
人的抉择之所以艰难,是因为你只知道失去了什么,但你根本不知道自己会得到什么。
 && 我就是凭借它在中央台的核心舞台有了立足之地。
2004年倪萍退出央视,文艺中心急需培养新人,文艺中心主任朱彤找到董卿,希望她加盟。关于那一天的心情,董卿开玩笑形容“拨云见日”。
“当时我们在大兴录节目,根本不在中央台办公,我到中央台工作整整两年,几乎没进过中央台大门。要进这个门,是要有人签条子的,而且出去就作废了。当时进中央台大门是怀着朝圣的心理,真的,内心里觉得它高不可攀。朱主任当时问我有没有意向,我说,当然有了,这等于说从边缘进入核心了。你不知道,从主任办公室20层下来,我像鸟儿一样飞出了大楼。
走出央视大门,董卿第一时间打电话给人在上海的妈妈,告诉她,从今往后,女儿做的节目她能看见了。“西部频道当时在上海没有落地。我干了两年,不管支持或不支持我来北京的人,都不了解我在做什么,只知道我去了北京。”
 &&&很快,文艺中心让董卿与朱军搭档主持音乐频道开播晚会。后来董卿才知道,他们是在试探她。“他们挺大胆的,因为直播节目用新人是要冒风险的。”4月,青歌赛开赛,文艺中心决定,由董卿担当主持。“我都不敢相信,青歌赛,那是一个品牌啊,有20年的历史了,又兴奋,又有压力。”
2004年,董卿迈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她说:“为什么我对青歌赛有很深厚的感情,因为我就是凭借它在中央台的核心舞台有了立足之地,通过它开始真正被更多观众所熟悉,也是因为这一年的青歌赛,他们决定让我担当2005年春晚的主持人工作。”
我做主持人没有捷径,就是准备再准备,这是我的法宝。
两年时间,麻雀何以变凤凰?董卿的回答是:“我从浙江电视台到上海东方电视台到中央电视台,经历了近十年的积累。其实没有一个人是天才,我更不觉得我是天才,我做主持人没有捷径,就是准备再准备,这是我的法宝,我把可以预料到的一切因素都考虑进去。”
直到现在,拥有绝对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董卿,每次工作之前仍然事无巨细地做着各种准备工作。以青歌赛为例,40天的比赛,上百名选手,董卿每天下午都要花3个小时与15个选手沟通。“每人差不多就十几分钟,在这十几分钟里你要尽可能挖掘他们,很累。到后来,我都不知道该问些什么。这些选手都很年轻,没有什么丰富的经历,但是我希望每天能有一些亮点呈现给大家。我觉得我跟农民似的,播种,耕耘,希望有个好收成。如果15个选手采访不理想,我是多么沮丧啊,我跟自己说,站起来,重头再问,即便筋疲力尽。你要不停地刨,才能刨出有价值的东西。我觉得这也是我对比赛做出的一点点努力,除了在台上报分、文化知识点评之外,我希望让大家知道有那么一些选手是有故事的。”
天道酬勤,董卿的努力换来收获,在许多突发状况下,董卿都能应对自如。如某日青歌赛,两位羌族歌手歌唱得美,却对常识性问题一无所知。观众席中开始有人窃笑。导播急得在耳机里对董卿说:“你得说些什么,扭转一下局面。”董卿反应非常敏捷,她指着羌族歌手胸前漂亮的银饰问评委:“你们知道这个盒子是干嘛用的?”评委们踊跃回答,有说定情物的,有说装烟丝的,事实上这是一只装盐巴用的小盒子。董卿向余秋雨发难:“我们现场评委能得多少分啊?”余秋雨笑答:“当然是零分了。”董卿接过话说:“就像他们答不出我们的题目一样,在这两位歌手来到中央台的舞台上之前,我也不知道羌族还有这么优美的酒歌。其实不论他们来自哪里,音乐是可以毫无障碍地抵达每一个人心灵深处的。这就是我们举办歌手大奖赛的目的。”说完,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毕竟我们的身份比较特殊,有很多东西说出来,我不知道会不会引起别人的误会。
进入文艺中心五年多,董卿是工作量最大的主持人之一,平均每年130台节目,每届青歌赛都要连续三四十天,再加上小品大赛、舞蹈大赛的直播大多在一个星期以上。《欢乐中国行》每周飞一个地方,此外,还有各种晚会。从2007年开始董卿在上海戏剧学院读MFA(艺术硕士),每个月还要飞回上海上课。董卿时常有很奔波的感觉。但同时,她也从工作中获得满足。
&&&&&&&五年来,董卿迈上了事业的巅峰,但她很早就意识到,没有一个人可以永远站在核心舞台上。她说:“用最大的努力把我该做的事做好就可以,其他不必想太多。现在对我来说,无论精力还是经验,都是黄金时间。毕竟有十几年的工作经验,毕竟还算年轻,应该还可以在这个舞台上为大家做一些好的节目。”
把最灿烂笑容留在舞台上的董卿生活中却不是一个爱笑之人,情绪糟糕时,也很少向人倾诉。她说:“毕竟我们的身份特殊,有很多东西说出来,我不知道会不会引起别人的误会,因为人在倾诉时可能会口无遮拦。”
而当遇到一些误解和非议的时候,董卿也会觉得委屈,有口难辩。但就像白岩松说的那样:你用嘴活,你也活在别人嘴里。慢慢地,董卿想明白一件事,她问自己,是喜欢你支持你的人多还是无事生非的人多,毫无疑问,前者比后者多很多很多倍。“他们给了我力量。”
今天的董卿依然单身,按现在流行的说法,董卿也是“剩女”一族,不过,她并不介意这种说法,因为“绝大多数剩女都很优秀”。但她也不排斥婚姻,她说:“我相信没有人会拒绝一段真正的感情,没有人会从心底里排斥家庭生活。特别随着心质越来越成熟,人们会希望有一个稳定的家庭,渴望拥有可爱的孩子,使自己成为更完整的人。我也一样,我不是一个独身主义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生之商女无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