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讨论讨论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贡献比较大的行省有哪些?比如抗日战争,中国建立,改革开放。附上理由啊

来自子话题:
更准确的定位是 建筑史学家。&br&&br&说他们是优秀建筑师有点对不起他们,也对不起真正的建筑设计大师们。&br&&br&个人认为他们对于中国建筑作出的贡献,并不比设计出几座优秀建筑的贡献少。
更准确的定位是 建筑史学家。说他们是优秀建筑师有点对不起他们,也对不起真正的建筑设计大师们。个人认为他们对于中国建筑作出的贡献,并不比设计出几座优秀建筑的贡献少。
来自子话题:
国父是《文明》的老玩家、认为在地块上修了铁路就能额外产出一个锤子。我民国地大物博,修满铁路即可国富民强
国父是《文明》的老玩家、认为在地块上修了铁路就能额外产出一个锤子。我民国地大物博,修满铁路即可国富民强
亲爱的同学,我猜想你是一位学生。&br&我上学的时候,有满族的同学,长大了,有满族的同事,他们和大家相处的很好。我身边有人喜欢汉服,但是我从来没有见到有一个人极端到因为满清入关的屠杀问题,去排斥今天的满族同胞。&br&你是怎么接触到“皇汉”们的?我猜是在网络上。&br&极端主义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因为网络的发展,拥有极端主义思想的人更容易扎堆,显得他们人很多。但是其实他们人很少,而且很傻。&br&问题是:你总是跑到他们那群人里面去吵架辩论,有什么意义呢?你去跟ISIS谈宗教平等,除了浪费自己的时间,还有什么作用呢?
亲爱的同学,我猜想你是一位学生。我上学的时候,有满族的同学,长大了,有满族的同事,他们和大家相处的很好。我身边有人喜欢汉服,但是我从来没有见到有一个人极端到因为满清入关的屠杀问题,去排斥今天的满族同胞。你是怎么接触到“皇汉”们的?我猜是在…
来自子话题:
早在十八世纪初日本的城市化率就接近30%,同时期领先全世界。&br&识字率更是高得恐怖,武士阶级百分百,平民阶级男性识字者半数以上,妇女识字率也高达20%,世界第一。&br&———————————————————————————————————————————&br&&br&关于城市化率&br&&img src=&/30dc8af3c1349cccd10391_b.jpg& data-rawwidth=&508& data-rawheight=&4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8& data-original=&/30dc8af3c1349cccd10391_r.jpg&&&br&这是从明治4年开始实行的户籍统计,壬申户籍。&br&&br&可以看出,明治初年的农业人口大约占总人口的79%左右,而农业人口应该是绝大部分属于非城市人口,小部分属于城市人口;而工商杂业雇人人口,应该是绝大部分属于城市人口,小部分属于非城市人口。&br&&br&所以根据这个这个数据,我认为明治初年的城市人口率应该能够达到18-20%。&br&至于为什么明治初期城市化率不如江户时期,我认为应该有以下两个主要原因:&br&1.江户时期人口更为集中,明治时期很多老牌城市的衰落以及港口城市的兴起,导致了人口的分流。&br&2.江户时期的城市形态和明治时期不同,江户时期的绝大多数城市,是以城下町的城市形态存在的,城下町则包含了大量的农业人口,这些人被全部算到了城市人口当中。
早在十八世纪初日本的城市化率就接近30%,同时期领先全世界。识字率更是高得恐怖,武士阶级百分百,平民阶级男性识字者半数以上,妇女识字率也高达20%,世界第一。———————————————————————————————————————————…
来自子话题:
『讨厌』的意思是『根据林徽因符合婊子一词定义的行为判定其为婊子』吗?&br&光荣事迹太多了,随手举一例吧。&br&引一篇&a href=&/not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胡适为何袒护林徽因——“八宝箱”事件始末&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八宝箱”惹大纷争&br&一个人的死亡意味着什么呢?对于他个人来说,是生命的结束;对于他的家人而言,除了再也见不到这个人,还可能将为他的财产的归属问题大起纷争。徐志摩没什么钱,生前还经常跟前妻张幼仪借钱,就算有钱,也是陆小曼和徐老爷子争一争而已,翻不出大花儿。比钱财更能掀起大风浪的是,他是一个作家,他是一个写日记的作家,他是一个会把恋情写进日记里的作家。&br&&br&我们这些七十后,都有为日记与父母斗智斗勇的经历,一九二五年徐志摩出游欧洲之前,要把他的日记放在一个他信得过的人那里,他选择了被他称之为“同志”的女性朋友凌叔华。&br&&br&回国后,他抱得美人归,不能让陆小曼看到他为林徽因写的那些日记,就没拿回来。后来不知为何又补进去两本陆小曼的日记,全放在一个小箱子里,俗称“八宝箱”。&br&&br&他曾带沈从文去凌叔华家看过,还有一次,他想拿回来……围绕着这些事儿,文坛有一笔烂帐,相关人士都得了写文章的机会,纷纷以局内人的身份爆料,这里只告诉大家一点就够了——那些日记,到徐志摩死,都还在凌叔华那里。&br&&br&凌叔华,祖籍广东番禺,生于北京,祖父为当地巨富,父亲为光绪进士,曾点翰林,做到直隶布政使,与林徽因一样,出自高门巨族。&br&&br&看照片,凌叔华没有林徽因洋气,没有陆小曼妖娆,她戴着眼镜,清秀斯文,倒有几分小家碧玉的温存模样,看着可亲,却很难说迷人。&br&&br&徐志摩跟她关系匪浅,他的父母对她印象也不错,据说,徐父闻知徐志摩与张幼仪已经仳离,还希望能将凌叔华娶进门。但是,“喜欢”一词虽不过两个字,却有着无数层次,徐志摩对凌淑华的喜欢,最多只到了中段,没到顶端。&br&&br&徐志摩对凌叔华说过很暧昧的话:“你真是个妙人。真傻,妙得傻,傻得妙——”要是出自胡适之口,这是标准的情话了,可是徐志摩啊,他曾对冰心这样说:“我的五脏六腑都坏了,要到你那圣洁的地方去忏悔……”难怪林徽因不爱他,陆小曼要狐疑,他跟贾宝玉似的,一张嘴就要为哪个姐姐妹妹当和尚,太热情也太随意。&br&&br&凌叔华倒是没把这些疯话太当回事,起码在徐志摩生前,她尽职尽责地扮演了一个好友的角色,充当他情绪的垃圾桶,为他和陆小曼的不伦之恋说话,还有,好好地保管他的日记。&br&&br&徐志摩一死,问题来了。林徽因跟胡适说,徐志摩生前对她说了,他的康桥日记里写到她,将来是要送给她作纪念的。胡适闻得此言,主动出头,以征集徐志摩资料为名,跟凌叔华讨要。&br&&br&胡适出面,又有一帮人帮腔,凌叔华虽心有疑惑,慌乱之下,还是把那个后来俗称“八宝箱”的小箱子,交到了胡适那里,她当时没有料到胡适会交给林徽因,只是嘱他将来转给陆小曼。&br&&br&而陆小曼,也正期待得到这个“八宝箱”。&br&&br&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成众矢之的。此前众人都知道徐志摩再三要她来北京,她恋着上海的烟榻,怎么都不肯,使得他不得不京沪之间飞来飞去,若不是这样,或者这场惨祸可免。朋友们悲伤之下,亦需要有个出口,陆小曼就成了“红颜祸水”的另一个代表。&br&&br&陆小曼给胡适写信诉苦,说:先生,我同你两年来未曾有机会谈话,我这两年的环境可以说坏到极点,不知者还许说我的不是,我当初本想让你永久地不明了,我还有时恨你能爱我而不能原谅我的苦衷,与外人一样的来责罚我,可是我现在不能再让你误会下去了,等你来了可否让我细细地表一表?因为我以后在最寂寞的岁月里愿有一二人能稍微给我些精神上的安慰。……先生盼你救我一救吧!&br&&br&除了寻求精神上的援助,陆小曼也希望胡适能帮她解决现实难处,徐老爷子对陆小曼向来反感,这次他更不许她去灵前,对她以后的生活,也想撒手不管。陆小曼盼着胡适帮她摆平老爷子:我以后的经济问题,全盼你同文伯二人帮助了,老太爷处如何说法文伯也都与你说过了,我只盼你能早日来(最好文伯未走之前),文伯说你今天来信又有不管之意,我想你一定不能如斯的忍心,你爱志摩你能忍心不管我么?……我只盼你能将我一二年内的生活费好好与我安排一下……这一二年内我不能受经济的痛苦了。&br&&br&在这封信里,她也提到了徐志摩的“八宝箱”,说:“志摩还有不少信、日记在京请你带来,不要随便与人家看,等我看过后再发表……叔华来信想将她那里的信送我,我真是万分的感谢她,在此人情浅薄的时间,竟有她这样的热心,叫我无以相对。”&br&&br&这封信没有留下日期,不知道写于何时,不过徐志摩去世的第九天,11月28日,胡适就把凌叔华送来的“八宝箱”转给了林徽因,当胡适收到这封信,甚至于当陆小曼写这封信时,她的日记,大概已经为林徽因亲鉴了。&br&&br&凌叔华也是在“八宝箱”落到林徽因手中九天之后方知情。她要编辑《志摩信札》,跟林徽因要徐志摩的书信,林徽因却一口回绝。非但如此,林徽因还反客为主地说,她听说徐志摩还有一本“康桥日记”,她在“八宝箱”里没有找到。&br&&br&林徽因这一逼问着实无理,有也罢,无也罢,关卿底事?你说徐志摩生前答应把那本日记送你,那么,请你拿出证据,空口说白话,谁信?&br&&br&但凌叔华或许是反应慢,或许是实在不愿意得罪林徽因,只得承认另有一两册日记。林徽因又步步相逼,说下午去她家取。凌叔华称下午不在家,林徽因就跟她约在三天后,叫人去她家取来。&br&&br&三天后,林徽因亲自去了,却扑了个空,凌叔华不在家,给她留了张便条,说是“家中书物皆堆叠成山,甚少机缘重为整理,日间得闲当细检一下必可找出来阅。”她说她周末才有翻寻出来。&br&&br&林徽因忍住气,留了个条子,让凌叔华务必找出来。&br&&br&其实凌叔华也很生气,她万不料胡适会把“八宝箱”交给林徽因,箱子里另有的那两本陆小曼日记中,很有些闲言碎语,“骂徽因最多”,还有些关乎胡适与张歆海。&br&&br&“骂徽因”的话可想而知,有意思的是,林徽因不但是陆小曼最恨的女人,也是张幼仪最恨的女人。也是,女人最恨不是抢了自己丈夫的人,而是抢了自己丈夫还不要的人,那姿态太倨傲,好像明告诉你,你的珍宝,在她如敝履。&br&&br&关于胡适和张歆海的闲话则耐人琢磨。陆小曼后来刊印出来的日记里说张歆海有时独自来,一坐就几个钟头,不等催他三四次都不走,又跟陆小曼说头回见面就爱上她了。那么,陆小曼会讲胡适哪些话,也就可想而知了。&br&&br&凌叔华写了一封信给胡适,说了不便给林徽因看的苦衷,抱怨道:“现在木已成舟,也不必说了。只是我没有早想到早说出,有点对志摩不住。现在从文信上又提到‘志摩说过叔华是最适宜料理案件的人’,我心里很难过,可是没有办法了,因为说也是白说,东西已经看了。杀风景的事实志摩所恨的。我只恨我没有早想到。我说这事也没什么意思,我并不想在我手里保管(因此时风景已杀,不必我保管,且我亦是漂泊的人),请你不必对徽因说,多事反觉不好。”&br&&br&看得出,凌叔华不愿意惹林徽因,抱怨完了,她还是在下个礼拜一送来了所谓的“康桥日记”,但是,日记止于徐志摩认识林徽因的前一两天,林徽因最想看的看不到,不由大光其火,告到胡适那里。&br&&br&胡适再次为她出头,十二月二十八日,他写了一封貌似非常公道的信给凌叔华:&br&&br&“昨始知你送在徽音处的志摩日记只有半册,我想你一定是把那一册半留下作传记或小说材料了。&br&但我细想,这个办法不很好。其中流弊正多。第一,材料分散,不便研究。第二,一人所藏成为私有秘宝,则馀人所藏也有各成为私有秘宝的危险。第三,朋友之中会因此发生意见,实为最大不幸,决非死友所乐意。第四,你藏有此两册日记,一般朋友都知道。我是知道的,公超与孟和夫妇皆知道,徽音是你亲自告诉她的。所以我上星期编的遗著略目,就注明你处存两册日记。昨天有人问我,我就说:“叔华送来了一大包,大概小曼和志摩的日记都在那里,我还没有打开看。”所以我今天写这信给你,请你把那两册日记交给我,我把这几册英文日记全付打字人打成三个副本,将来我可以把一份全的留给你做传记材料。&br&&br&如此则一切遗留材料都有副本,不怕散失,不怕藏秘,做传记的人就容易了。请你给我一个回信。倘能把日记交来人带回,那就更好了。&br&&br&我知道你能谅解我的直言的用意,所以不会怪我。祝你好。”&br&&br&按照胡适这说法,他跟凌叔华要日记全出于一片公心,为让材料不分散,但是后来“八宝箱”里的日记,陆小曼拿走了她自己的,林徽因扣下了徐志摩的,不是照旧分散了?他只是为林徽因想,不想让日记“分散”在凌叔华手里罢了。&br&&br&至于“朋友之中会因此发生意见,实为最大不幸”,不错,把所有的日记都交出来,林徽因是没有意见了,可人家凌叔华还有意见呢,陆小曼也有意见啊。&br&&br&就在胡适给凌叔华写这封信的前两天,陆小曼在上海给胡适写信,又一次提到了“八宝箱”:“他的信和日记,我想由我编(他的一切信件与日记都在平,盼带来),我想在每信后加注,你看如何?我们的日记更盼不要随便给人家看,千万别忘。”&br&&br&作为遗孀,陆小曼对徐志摩的遗著有完全的处理权,她口气很软,是因为此刻的她,实在太弱势,她还在指望着胡适帮她在徐老太爷那里说话呢: “老太爷处等你来决定,盼你最后一次与我稍为卖一点力气……”&br&&br&将这些信与此前她写给胡适的那些英文信对照,再不见那样一种妩媚俏皮,由不得感叹,那些信是华而不实,这些信是实而不华,陆小曼落到这地步,着实难堪。&br&&br&至于那些日记已到了林徽因的手中,陆小曼也许还不知道,也许略有耳闻,所以忐忑地格外提醒这一笔。&br&&br&没有看到胡适怎么回她的,只知道他的话说到那个地步,凌叔华也不能太不给他面子,只好把最后半册日记给胡适送去。胡适拿到日记,浏览之后,在自己的日记里写道:“我查此半册的后幅仍有截去的四页。我真有点生气了。勉强忍下去,写信去讨这些脱页,不知有效否。后面是今早还日记的原书。这位小姐到今天还不知认错。”&br&&br&日记后面粘贴的,凌叔华的原信里,是没有道歉之意,她说“算了,只当我今年流年不利吧了。我永远未想到北京风是这样刺脸,土是这样迷眼,你不留神,就许害一场病。这样也好,省得总依恋北京,即问你们大家好。”&br&&br&林徽因那里,却没有这份婉约,她给胡适写了封长信大骂凌叔华:“我以前不认得她,对她无感情,无理由的,没有看得起她过。后来她嫁通伯,又有《送车》等作品,觉得也许我狗眼看低了人,始大大谦让真诚地招呼她,万料不到她是这样一个人!真令人寒心。”&br&&br&凌叔华没看到过这封信,但作为后世读者,看到这封信,真忍不住要替她问一句,人家凌叔华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你瞧不瞧得起,又能怎样?&br&&br&本人也没不认得凌叔华,没有看过她的作品,对她嫁的人也没什么好感——就算有好感也无关紧要,对凌叔华也没感情,平心而论,凌叔华没有做错什么。这些日记凌叔华自己留存也罢,交给陆小曼也罢,都是她自己的事,跟林徽因没有一点儿关系。倒是林徽因的表现让人错愕,我看过林徽因的照片,听说过林徽因的轶事,对她很有几分好感,却“万料不到她是这样的一个人”,好在,我倒也不觉得十分寒心。&br&&br&不管怎样,日记的事儿算是告一段落了,胡适、凌叔华、林徽因各自忿忿然走开,只剩陆小曼还在苦等着:“林先生前天去北平,我托他许多事情,件件要你帮帮忙,日记千万叫他带回来,那是我现在最宝爱的一件东西……文伯说叔华等因摩的日记闹得大家无趣,我因此很不放心我那一本,你为何老不带回我,岂也有别种原因么?这一次一定求你赏还了我把,让我夜静时也好看看,见字如见人,也好自己骗骗自己,你不要再使我失望了……&br&&br&林徽因为何上天入地一定要看那本与她有关的“康桥日记”呢?她自己跟胡适是这样说的:&br&&br&“关于我想看那段日记,想也是女人小气处或好奇处多事处,不过这心理太Human(人之常情)了,我也不觉得惭愧。 &br&实说,我也不会以诗人的美谀为荣,也不会以被人恋爱为辱。我永是“我”,被诗人恭维了也不会增美增能,有过一段不幸的曲折的旧历史也没有什么可羞惭。(我只是要读读那日记,给我是种满足,好奇心满足,回味这古怪的世事,纪念老朋友而已。) &br&我觉得这桩事人事方面看来真不幸,精神方面看来这桩事或为造成志摩为诗人的原因,而也给我不少人格上知识上磨练修养的帮助,志摩in a way(从某方面)不悔他有这一段苦痛历史,我觉得我的一生至少没有太堕入凡俗的满足,也不算一桩坏事。志摩警醒了我,他变成一种Stimulant(激励)在我生命中,或恨,或怒,或Happy或Sorry,或难过,或苦痛,我也不悔的,我也不Proud(得意)我自己的倔强,我也不惭愧。 &br&我的教育是旧的,我变不出什么新的人来,我只要“对得起”人——爹娘、丈夫(一个爱我的人,待我极好的人)、儿子、家族等等,后来更要对得起另一个爱我的人,我自己有时的心,我的性情便弄得十分为难。前几年不管对得起他不,倒容易——现在结果,也许我谁都没有对得起,你看多冤! &br&我自己也到了相当年纪,也没有什么成就,眼看得机会愈少——我是个兴奋型的人,靠突然的灵感和神来之笔做事。现在身体也不好,家常的负担也繁重,真是怕从此平庸处世,做妻生仔的过一世!我禁不住伤心起来。想到志摩今夏的inspiring friendship and love(富于启迪性的友谊和爱)对于我,我难过极了。 &br&这几天思念他得很,但是他如果活着,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的。事实上太不可能。也许那就是我不够爱他的缘故,也就是我爱我现在的家在一切之上的确证。志摩也承认过这话。”(《林徽因文存》)&br&&br&这段话,有解释,有辩白,她说她受的是“旧的教育”,说她变不出新的人,说她想着对得起家人,所以最后选择了对不起那个爱她的人,说就算是他活着,她也不可能对他有所改变,因为她不够爱他,她爱她的家,在一切之上。&br&&br&那么好吧,你还有什么可怕的呢?在剑桥,你不是明确拒绝了他吗?有你的父亲写给他的回绝信为证。你为何却为讨要那些信大失风度呢?&br&&br&历来对于林徽因,说法不一,爱她的人,把她描述成天仙,讨厌她的人,认定她是个有心计的,把一堆男人攥在手心里玩弄的人,说她当年在英国,即使没有和徐志摩谈过恋爱,也玩过欲擒故的把戏,才会对徐志摩的日记这么紧张。&br&&br&我倒觉得不必做这种“有罪推断”,换我也会好奇,这是其一。&br&&br&其二,从林徽因后来的为人看,她不是一个玩手段的人,她固然争强好胜,却坦荡爽利,欣赏哪个作家,就直截了当地邀请人家,喜欢哪个男人,甚至会告诉自己老公。在老爹代她拒绝之后,还时不时地对徐志摩施小惠,玩玩恋爱的游戏,不像她的风格。&br&&br&不过,对于这个男人的才情,她是有景仰之心的。费慰梅说:在多年以后听她谈到徐志摩,我注意到她的记忆总是和文学大师们联系在一起,雪莱、济慈、拜伦、凯塞琳曼斯菲尔德、弗吉尼伍尔夫,以及其他人。在我看来,在他的挚爱中他可能承担了教师和指导者的角色,把她引入英国的诗歌和戏剧的世界,以及那些把他自己也迷住的新的美、新的世界、新的感受。他可能为她对于他所爱的书籍和喜欢的梦想的灵敏反应而高兴。他可能编织出一些幻想来。&br&&br&费慰梅还说:“我常常暗想,她什么在生活的这一时刻如此热情地接纳了我这个朋友?这可能同她失去了那不替代的挚友徐志摩有点关系。在前此十年中,徐志摩在引导她认识英国文学和英语的精妙方面,曾对她有过很深的影响。我不知道我们彼此间滔滔不绝的英语交谈是不是曾多少弥补过一些她生活中的这一空缺。”(《中国建筑之魂》 费慰梅著)&br&&br&徐志摩在林徽因的人生中,是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一个人,除了费慰梅所言的这些,他那种誓与庸常生活分道扬镳的决心更有感染力,林徽因当时,极有可能做出过她的回应,虽然,在她心中,那不是爱情。&br&&br&可徐志摩这边会怎么书写那些事儿呢?世间已有谣诼纷纭,还有类似于陈所巨笔下那种阴暗的猜疑,林徽因不能不防。况且,他和陆小曼的故事已闹得沸沸扬扬,像林徽因这种心高气傲的女子,怎么可能不担心,自己会背上“爱过他”的“罪名”,被世人哂笑。&br&&br&再加上她的急性子,与一贯的强势做派,她这反应倒也不是特别反常。反常的,是一直为她“跑腿”的胡适,他的“义愤填膺”,更像是“欲令智昏”,一屁股坐到林徽因的立场上时,完全忽视了,几年前,跟他通过那些英文信的陆小曼的利益。&br&&br&后来,陆小曼想整理《徐志摩全集》,恰好就缺了这些日记,我们却没听说,胡适帮她去找林徽因要,可见,在胡适心灵的天平上林徽因的分量,要大过陆小曼。&br&&br&其实,凌叔华跟胡适也关系匪浅,胡适一度是她的二房东,他们共同租赁林徽因娘家的房子。他们多有通信往来,凌叔华比胡适小十来岁,却在信里直呼他“适之”, &br&&br&一个陆小曼,加上一个凌叔华,都压不住一个林徽因,林徽因怎么就有这么大的魅力,让徐志摩痴狂,让金岳霖不娶,还让胡适失态?&br&&br&凌叔华在很多年后,写信给徐志摩的表弟,《徐志摩传》的编辑者陈从周说:日来我平心静气地回忆当年情况,觉得胡适为何要如此卖力气死向我要志摩日记的原因,多半是为那时他热衷政治,志摩失事时,凡清华北大教授,时下名女人,都向胡家跑。他平日也没机会接近这些人,因志摩之死,忽然胡家热闹起来,他想结交这些人物,所以得制造一些事故,以使这些人物常来。&br&&br&凌叔华说胡适平时没机会接近这些人,是真的。曹诚英之事发生后,江冬秀也不喜欢胡适跟别的女人多来往,让林徽因像陆小曼那样放下身段去问胡适,我到你家是否方便,用脚趾头想想也不可能。徐志摩的死,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光明正大的交往的机会,凌叔华说,林徽因和她身边的那些朋友,太过兴奋,胡适的失态,也属于这太过兴奋一类。&br&&br&但凌叔华说,胡适是热衷政治,才想结交林徽因,着实牵强,看不出胡适结交林徽因,对他参政有什么好处,这说法倒暴露出一个事实,凌叔华不愿意承认,是林徽因本人的魅力,让胡适秀了智商的下限。不错,凌叔华也说过林徽因漂亮会说话,但只用这些词形容林徽因,还是程度轻了点,那么林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呢?&br&&br&无疑,林徽因长得美,却也不是倾国倾城,看她的照片,谈不上“俊眼修眉,脂凝新荔”,在女明星都是大脸盘丰满体态的民国,林徽因也太娇小瘦弱了点。&br&&br&要说她有手段吧,中国女人都知道,要让男人爱你,就得做个好的倾听者,可林徽因却是一不加控制的超级“话痨”,只要有她,其他人就别想有插嘴的余地,就这么着,那些男人还都聚拢在她的沙龙里。&br&&br&张爱玲说,中国女人善低头,善于装没用,但林徽因却是一个扬眉女子,她做什么都是的理直气壮,也是那么的全力以赴。&br&&br&对,理直气壮,她理直气壮地写诗,理直气壮地研究建筑,理直气壮地办沙龙,理直气壮地告诉她的丈夫,她爱上了另外一个男人。她理直气壮地活得结实、纯粹、不妥协,她觉得自己值得这样。&br&&br&这或许就是林徽因的魅力所在。寻常人,比如我,断不敢如她那么理直气壮,我也写文章,但如果有人问起我的写作,我会含糊自嘲地一笑,说,不过是混饭吃而已;如果有人跟我谈爱情,我也会过口不过心地说,差不多就行了;我不可能办沙龙,假如不小心办了,有人在报纸上写小说讽刺我,我也会惊惶地自省,觉得此举确实滑稽,决不敢送给对方一坛子醋。总而言之,我没有林徽因那么瞧得起自己,我一直把自己当成一个二流货色,早就妥协了,我宁可为生活中的满地鸡毛抱怨烦恼,也不愿为一个重大命题痛苦,我觉得,像我这样更安全,否则,就有陷入可笑的危险。 &br&&br&这样的心情,不只属于我一个,活在这尘世间,无论男女,有几人不是时刻做好妥协的准备?准备让自己陷入琐屑、陷入庸常?只有林徽因不是,她的诗写得不算好,但她“一身诗意千重瀑”,用吾友陈思呈的话说,就是她不师奶,她的一生,都在学习工作之中,在路上,在飞翔,她娇小的身体里,有寻常人不能及的张力。&br&&br&但即使是这样的女人,也有狭隘强悍的一面,就像口口声声“自由、平等”的胡适,也会有失公允,“八宝箱”事件,像一面镜子,于与纷繁中,照出诸位名流不为人知的另一面。&br&&br&最后胡适把陆小曼的日记还给了她,“康桥日记”则归林徽因,徐志摩文集因此无法编辑出全本,胡适也不怎么上心。有人说,大约胡适从那些日记里,看到了一些不该看的,他是否后悔过当初随意打开的轻率?&br&&br&诗人留下的这只“八宝箱”,如同那只著名的潘多拉盒子,打开的一瞬,飞出无尽的口舌是非,倒也像飞升的诗人,留给这世间最后一场行为艺术?&/blockquote&且不说中英文夹杂这种无所谓的point。她已经把自己define为『一个旧的人』,你还能怎么说她呢?就像对方张口自称屌丝,你还能从道德上judge他吗?这真是too low了。
『讨厌』的意思是『根据林徽因符合婊子一词定义的行为判定其为婊子』吗?光荣事迹太多了,随手举一例吧。引一篇“八宝箱”惹大纷争一个人的死亡意味着什么呢?对于他个人来说,是生命的结束;对于他的家人而言,除…
来自子话题:
对于学生来说,知识是自己的,物质是爸妈给的。&br&&br&不是自己的东西,有什么好比?
对于学生来说,知识是自己的,物质是爸妈给的。不是自己的东西,有什么好比?
来自子话题:
-一个个都他妈忠臣良将的摸样,那日本兵就在城外,打去呀,敢情欺负的还是中国人。&br&-瞎哄呗,学生们不都没娶过媳妇儿不是?总得找个地方煞煞火。&br&
——《霸王别姬》
-一个个都他妈忠臣良将的摸样,那日本兵就在城外,打去呀,敢情欺负的还是中国人。-瞎哄呗,学生们不都没娶过媳妇儿不是?总得找个地方煞煞火。 ——《霸王别姬》
我只想对第一的答案说:呵呵&br&捕风捉影、断章取义我就懒得说了,实在没觉得那篇文章有任何逻辑和客观性。基本上等同贴了一篇黑文上来,居然还这么多赞同,看来还真是主流宣传的报复性回弹么,呵呵。&br&孙确实有很多毛病和错误,不过这是个人的局限和时代的局限,何况能做出一番实事知错能改,实属不易。&br&那些张口孙大炮闭口孙卖国的人,好比一座大房子成危房快垮了,一群人在哪抱怨担观望,这时候有个姓孙的人站出来给物业管理说我们好好想办法修房子啊,物业不鸟他。这个姓孙的一看物业靠不住,我自己来吧,于是他召集愿意修房子的人准备自己修好房子。修房子要资金啊,姓孙的就长年在外去借款啊,担人家不借呀,姓孙的就说,这房子的一部分我抵押给你怎么样先借钱让我把房子先修好了。&br&最后好不容易准备开始修房子了,可大家都没修过房子啊,连房子哪里坏了怎么修都还不是很清楚啊。&br&这个时候那群抱怨担观望的人站出来了,当然他们不是来帮忙了,他们是来骂人的,他们对孙说:尼玛呀,这房子你修成个什么样啊,而且居然把房子抵押出去,你这个混蛋啊!&br&然后他们依然抱怨担观望,他们在等待等待着一个能够满足他们的人,但是谁去都会被骂。&br&因为这群人只会抱怨和观望,现在也有好多这群人的后人继承了他们祖先的品质:抱怨担观望,认为谁都是混蛋。
我只想对第一的答案说:呵呵捕风捉影、断章取义我就懒得说了,实在没觉得那篇文章有任何逻辑和客观性。基本上等同贴了一篇黑文上来,居然还这么多赞同,看来还真是主流宣传的报复性回弹么,呵呵。孙确实有很多毛病和错误,不过这是个人的局限和时代的局限,…
来自子话题:
题主的「使用」这个用词太怪了。&br&&br&「鐘鍾」合并简化为「钟」的事情向来有争议。而主张「鍾」也要简化为「钟」的那种观点,主要依据就是《简化字总表》的规定。那么是的,如果非得死脑筋地完全遵从《简表》,「錢鐘書」只能简化为「钱钟书」。&br&但真的有必要那么死板吗?国家的汉字规范有必要 100% 遵从吗?&br&&br&更重要的是:&br&2013年颁布的最新汉字规范《通用规范汉字表》已经在简化字问题上取代了《简表》的地位。《通表》的第102页对「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中的1528号「鍾, 鐘 & 钟」有一条注释:&br&&blockquote&32 鍾:用于姓氏人名时可简化作“锺”(参见本表序号7679)。&br&&/blockquote&7679号是「鍾 & 锺」。「锺」也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8105字范围内了。&br&此处「姓氏人名」的意义有点语焉不详——这条注释应当是针对「鐘鍾」姓氏问题的,但《通表》的所有注释都对「姓氏人名」这个概念的「姓氏」和「人名」两部分不作区分。&br&但不管怎么样,可见在国家的汉字规范层面也已放开了对类推简化字「锺」的限制。因此,现在即使要完全遵循国家标准也可以把「錢鐘書」简化为「钱锺书」了。&br&&br&所以,如今的状况为:&br&&ul&&li&传统:錢鍾書&br&&/li&&li&简化:钱锺书&br&&/li&&li&曾用简化:*钱钟书&/li&&li&没有类推简化的简繁混杂:*钱鍾书&/li&&/ul&&br&- - -&br&&br&另外,题主引用的那篇文章里,全篇都是「錢」的一个俗体「銭」字,不知为何。但由此感觉,那篇文章的作者水平也不太高的样子。
题主的「使用」这个用词太怪了。「鐘鍾」合并简化为「钟」的事情向来有争议。而主张「鍾」也要简化为「钟」的那种观点,主要依据就是《简化字总表》的规定。那么是的,如果非得死脑筋地完全遵从《简表》,「錢鐘書」只能简化为「钱钟书」。但真的有必要那么…
来自子话题:
谢谢邀请。&br&&br&我不太喜欢说某个政治人物做过哪些好事/坏事。与蒋介石有关的事情,未必是蒋介石自己下的决策。事件最后的结果,也未必是蒋介石的意思。&br&&br&如果想泛泛的讨论国民党当年的一些烂事,倒是可以说一说。&br&&br&首先就是清党。国民党右翼为了控制国民政府,对国民党左翼和共产党展开大屠杀。据估计,年所有被害人数超过了30万。&br&&br&然后是对苏区的大屠杀。基本上在抗日战争以前,国军每占领一处苏区,就要搞一次屠杀。所有曾经与共产党合作的人及其家庭,一般都要被处决。在共产党根基曾经比较深的地方,几乎是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大屠杀。一次性屠杀、活埋数百人,那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当年国军有句话,叫做“茅草要过火,石头要过刀,人要换种”。其中主要的屠杀工作,是奉蒋介石为全国元首的法西斯组织蓝衣社完成的。蓝衣社的相关历史可以参看《蓝衣社碎片》。&br&&br&接下来无疑是抗战中令人发指的征兵。根据国府征兵资料,抗战中总共征了大概1100万壮丁。实际补充到部队的只有大概五百万。根据蒋梦麟的记载,可能有1/4的壮丁在向前线输送过程中病死。也就是大概有275万人,因为国军完全不顾惜士兵健康的征兵制度而死亡。&br&&br&然后是花园口决堤。约有38万人死亡,上百万人无家可归。&br&&br&几次货币大贬值,终于压垮了民众最后的希望。大批地主和资本家的子女加入了中共。&br&&br&然后,就没有然后了。&br&&br&至于历年饥荒,就不说了。1933年苏南富裕农村的死亡率是3.3%(三年中死亡率最高的时候是2.5%),平均寿命大概是37岁。1945年没有战乱、没有饥荒的云南农村,人均寿命大概是33岁。想想就知道要是发生饥荒是什么水平了。
谢谢邀请。我不太喜欢说某个政治人物做过哪些好事/坏事。与蒋介石有关的事情,未必是蒋介石自己下的决策。事件最后的结果,也未必是蒋介石的意思。如果想泛泛的讨论国民党当年的一些烂事,倒是可以说一说。首先就是清党。国民党右翼为了控制国民政府,对国…
一开始是个巧合,洪杨举事席卷半个中国,清廷腐败无力平治,下诏各地办团练自保,其实各地都在办团练,不过敷衍了事者多矣,巧的是曾、胡、左、彭等有抱负无处可施的知识分子把这事当真来办了,把“勇”变成了“军”;由地方团练变成了平治、中兴之主力,开创了湘人在近代风起云涌的先河;这里有三个巧赶到了一起:一是清廷的腐败、二是洪杨的自毁、三是湘人的较真;赶到一起就奠定了湘人近代史上英豪辈出的基础;&br&有了这个开头之后,湘人对于读书、打仗、平治之事尤为感兴趣,因为他们知道靠读书、打仗、平治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另外一个方面在外面打仗升官发财的人回去除了置办田地家宅之外,办学是他们一个重要事务,正因为这些学堂使湘人在近代受教育的程度是普遍偏高的;&br&成功的案例(曾、胡、左、彭等一干人),较高的教育水平(民间教育普及度很高),独特的地方文化(争强好胜、吃苦耐劳),这些因素相加,再碰上近代中国这个乱世,英豪辈出就是必然之事了。
一开始是个巧合,洪杨举事席卷半个中国,清廷腐败无力平治,下诏各地办团练自保,其实各地都在办团练,不过敷衍了事者多矣,巧的是曾、胡、左、彭等有抱负无处可施的知识分子把这事当真来办了,把“勇”变成了“军”;由地方团练变成了平治、中兴之主力,开…
东印度公司向中国以走私的形式输出鸦片的行为是肮脏可耻的。——我想英国人也要认同这句话,英国人的诉求却未必是完全不合理的。&br&&br&英国人在广州和清国人做生意,主要是拿白银来换取中国的茶叶,英国人需要中国的茶叶,但清国人并不是特别需要那些外来的白银。&br&&br&因此清国人把允许外国人参与贸易,当作一种送给英国人的特权,让你在我这里做买卖,算很给你面子了,所以他把这种特权严格地限制在一定人群和一定地域内,并且制定了很多涉嫌人身侮辱的规定,比如只允许限定的地盘,只允许和限定的人接触,不许女的进来,不许学中文,不许坐轿子&br&&br&文明的冲突产生了,英国人觉得生意双方都是平等的,但为了图利,英国商人还是选择了接受,但不免有自己觉得特别别扭的时候,尤其是双方法律体系差异是在太大,在涉及一些案件处理的时候,双方明显都感觉比较窝火,比如一次一个英国人杀了一个中国人,中国人去拿人,结果发现人跑了,于是把商管的老板给拿了,你不交出英国人,我就办你老板,一抓好几个月,英国商人的普遍感觉是另外一个英国人犯罪了,你抓我算怎么回事儿?&br&&br&本身英国处在上升期,信心很足,这些英国人就觉得跟你们这些低层的腐败官员根本没得谈,应该让国家来和你们国家谈。&br&&br&谈的目标是:那些歧视性甚至涉嫌侮辱性的条款能不能取消,能否除了广州外,其他地方让我们也能做买卖,既然俄罗斯都能在北京开个商铺买卖东西,我们是不是也能在北京开个贸易行。&br&&br&就这点诉求,哪点不合理?放在现在根本就不是个事儿,但就是死活达不成,英国人1787年派了个使臣从去北京,结果路上病死了,欧洲乱局初定后的1793年,马戈尔尼作为大英全权大使出使中国碰了一鼻子灰,到几十年后,差不多还是这点需求,后来的几次出访,都卡再跪不跪这个技术性问题上,包括当时的法国的拿破仑都说,想不明白英国人较这个真什么意思,你去人家那里按人家规矩来,有错么,当他们来的时候也跪不就行了。&br&&br&中国一直是禁绝鸦片的,而拥有鸦片垄断贸易权的东印度公司也是不允许向中国出口,但经济规律就是越是禁利润就越高,于是东印度公司私下找了一些中间商,开始走私,数量越来越大,造成两个后果,一个是大清朝方面,白银流失,百姓身体垮掉,道光皇帝与朝臣渐不能忍,另一方面其他英国商人看着也眼馋,到了1834年,东印度公司对鸦片的垄断权被取消了。&br&&br&有朝臣建议皇帝堵不如疏,完全走私的话,白银白白流失,如果合法化,税银还是能收不少钱的。皇帝一想也对,但也没下决定,风声传到广州,商人们狂进货准备大干一场,结果皇帝在林则徐等人的强烈劝说下态度变了,决意清除鸦片,商人们进的货又狂贬值&br&&br&林则徐在广州一路扫毒,高奏凯歌,但是清政府没有意识到的是,他们之前是在和东印度公司打交道,1834年东印度公司垄断权结束后,他们是在和英国政府派来的商务监督打交道了,是两国关系了,这些人是有国家机器动员能力的,林则徐一些操作手段,对英国商人尚可人手,但英国官员是不能忍的。&br&&br&当英国人派出军舰后,道光帝又怂了。。。。&br&&br&简短地说:&br&英国的要求不过分,而且有先例,俄罗斯和中国就是相对平等的邦交关系,双方互派使臣,俄罗斯使臣来北京见康熙得跪,中国使臣去莫斯科见彼得大帝也跪,而且允许俄罗斯人在北京开商铺卖东西,英国人最早要的,无非是和俄罗斯差不多的待遇。&br&&br&如果军舰到天津的时候,当政的不是道光,而是他的先祖——好战的康熙,两强相遇,说不定一战就打出友谊来了,别忘了康熙打蒙古、乾隆打西域新疆,辟土开疆可都是一把好手,真开打,英国人能占到便宜?&br&&br&一个上升期的英国,遇上了一个没落期的道光皇帝……英国人也遇见怂人压不住火啊&br&&br&鸦片战争的发生不是必然的,两个文明相遇的时间点不对,都在上升期的话就打成友好邻邦了。&br&&br&但对于既定的双方,英国人已经忍了好几十年,只要他们的通商需求一直不满足,他们就会一直努力,同时随着国力的增长,忍耐度会越来越低,直至最后来一仗,无论由头是不是鸦片这个东西。
东印度公司向中国以走私的形式输出鸦片的行为是肮脏可耻的。——我想英国人也要认同这句话,英国人的诉求却未必是完全不合理的。英国人在广州和清国人做生意,主要是拿白银来换取中国的茶叶,英国人需要中国的茶叶,但清国人并不是特别需要那些外来的白银。…
来自子话题:
某些学者论证出,苏联给了共军“600辆坦克,800架飞机”,结果解放战争历史上连一次成建制的坦克遭遇战和空战都没有,这样的玩意都能信,说明你不是XX就是XXX。
某些学者论证出,苏联给了共军“600辆坦克,800架飞机”,结果解放战争历史上连一次成建制的坦克遭遇战和空战都没有,这样的玩意都能信,说明你不是XX就是XXX。
今天看这个问题,我反而觉得五四运动没解决任何问题,更谈不上割断传统。现在还是帝制,由世袭改成禅让了。社会体制还是过去的那一套。法官的儿子还是法官,贼的儿子还是贼。
今天看这个问题,我反而觉得五四运动没解决任何问题,更谈不上割断传统。现在还是帝制,由世袭改成禅让了。社会体制还是过去的那一套。法官的儿子还是法官,贼的儿子还是贼。
一、他们是否冷血是否邪教要放在当时做比较,不是你现在以现代标准“觉得”说了算。相比地主把人剥皮点天灯绑头发吊起来把头皮撕裂侵人妻女搜刮财粮各种行为他们的行为不一定是最残暴的。&br&二、太平天国等的意义在于与封建主义作斗争。从整个历史进程的角度看是进步的,那些运动动摇了封建利益集团的根基、启蒙了后来的发展。&br&三、教科书并没有歌颂太平天国等起义,相反的还批评了他们的不足。赞同的地方只是肯定了第二条。&br&四、教科书篇幅有限,讲清楚有这个情况即可,不需要像贴吧或某易一样去做一些煽动的细节描写,因为那样做不严谨这毫无意义。想更多的了解就在学好各科知识后自己去读书,了解历史。&br&五、为黑而黑没有意义。&br&&br&—————————————————&br&把一条回复也摆上来吧。感谢网友的质疑太平天国的意义让我有话说。(都是我个人浅见)&br&&br&&br&首先承认,当时太平天国是在清朝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分散的小生产的基础上的,没有正确的政治纲领和和社会改革方案,一个农民政权最终会演变成封建专制的政权这毫不意外。我也从没有说农民起义等于反对封建制度。&br&其次,他的《天朝田亩制度》就是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事实上也是一场抗争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战争,其战争过程(就是有些人批评他们冷血的地方)打压了封建统治秩序,建立新的秩序。因而也就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因此在一定意义上他是与当时的封建统治作斗争的。&br&另外,与封建主义作斗争的经验也就当然地给麻木的民众以抗争封建压迫的意识,为接下来的起义对抗腐朽的清政府启蒙。还有洋务运动就是那个时间兴起的。&br&以上只是说他的意义。有人硬说教科书怎么宣扬他们的好了,教科书没有写“太平天国好啊民主民生啊”吧,只是写了“意义和局限”。再说即使一定的价值取向我觉得也可以理解。
一、他们是否冷血是否邪教要放在当时做比较,不是你现在以现代标准“觉得”说了算。相比地主把人剥皮点天灯绑头发吊起来把头皮撕裂侵人妻女搜刮财粮各种行为他们的行为不一定是最残暴的。二、太平天国等的意义在于与封建主义作斗争。从整个历史进程的角度看…
更一次。&br&有没有发现各位答案中的例子都是与日本军队决裂的反战份子?严格说,这些人成为“好人”的时候,早已经不是日军了。这个寻找,还要继续吗?这个博爱宽容客观的道德高地还要占着吗?&br&—————————————————&br&&br&肯定有。&br&只是我觉得这个问题挺奇怪。你也可以问冈村宁次身上有没有值得人佩服的优点。肯定有。如果你一定要找,谷寿夫身上也有亮点。&br&现在给战士挑毛病,给苍蝇找亮点都快成了“公正客观”的代名词了。有个80岁的老太太就是因为说一句没投过反对票,已经被某些人喷成无耻了。没人看她给当地老百姓做了多少实事,也没人关心他提了多少有益提案。而一些动不动拿无辜泄私愤一把火把一车的人烧了的却有各路白莲花来说他平时很和气,跟人不起纠纷,是个好父亲好丈夫。&br&凡是这类人,都不是我朋友。
更一次。有没有发现各位答案中的例子都是与日本军队决裂的反战份子?严格说,这些人成为“好人”的时候,早已经不是日军了。这个寻找,还要继续吗?这个博爱宽容客观的道德高地还要占着吗?—————————————————肯定有。只是我觉得这个问题挺…
孙的名声这么大,主要是因为他得到了国共两党的推崇,这里有深刻的历史原因,但目的都为了政治需要,并不是大炮真有多伟大.&br&不论是毛粉还是国粉都因为立场问题推崇孙,所以孙在国内可以算粉丝最多的伟人了,这两年国粉越来越多,为了打击国粉,这几年国内有意无意把大炮的历史问题都搞了出来,所以现在国内史学界对大炮评价反而比湾湾客观了,这也是我们能在这里讨论这个问题的原因.&br&首先,孙是个职业革命者,却不是个立宪党人,他一直有强烈的权力欲,革命初,宋教仁主张搞责任内阁制,孙主张搞总统制,后来形势所迫,袁要当大总统了,让位前,紧急制定了临时约法,又力主搞责任内阁了,目的就是对付袁.再后来袁倒了,孙成了伟人了,他又改了,开始搞军政,训政了,这个很熟吧,就是从老太后的训政学来的.&br&孙为权力下手一向很毒,前面就革命时期内扛,暗杀陶成章的例子,后来就更有意思了,竟然对宋教仁下了手.原因很简单宋的责任内阁一但成功,大总统还是袁,总理是宋,就没大炮什么事了.(这事争议很大,从近年史料来看,孙是最可疑的,因为凶手曾任大炮卫队长,试想大头怎么可能用一个有同盟会背景的人杀渔父?
凶手 与陈其美关系密切,又死在了陈控制的上海,赵秉钧也不是让袁毒死的,而宋死前信任袁,致电给袁,对大炮却没有表示),再后来,戴季陶在(孙文主义之哲学基础)一书中直接宣判:革命党第一罪人就是宋教仁.&br&孙的私德有问题,五四后流行搞女学生,休了家里没有共同语言的黄脸婆(如迅哥),抗战时期有革命夫妻(如太祖),解放后流行离婚(如花帅).可这都不算什么,孙直接对朋友下手,把自己的侄女搞到了手,可怜宋查理一辈子为革命出钱出力,到最后连自己女儿贡献了,宋的死因可疑,让朋友气死应算一个.&br&孙之一生,口号一向最响,三民主义,五权宪法,行动上却是军政,训政,宪政慢慢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造成的恶果却影响至今,军政开武力夺权之先河(二次革命是国家分裂,军阀混战的开始),训政导致国共相争,血流成和,可宪政呢?中华儿女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看到宪政实现的那一天?
孙的名声这么大,主要是因为他得到了国共两党的推崇,这里有深刻的历史原因,但目的都为了政治需要,并不是大炮真有多伟大.不论是毛粉还是国粉都因为立场问题推崇孙,所以孙在国内可以算粉丝最多的伟人了,这两年国粉越来越多,为了打击国粉,这几年国内有意无意把…
&b&俄国的案例,算是给了日本一个启示:干什么都要正大光明,方可赢得各国的尊重。&br&&br&在本土建个小黑屋供奉牌位,进去看还要偷偷摸摸的,显得很不正派,势必会引起仇恨。但如果占了百万平方公里土地,杀光占领地的人,将城市改名为“征服大陆”,在广场上树立谷寿夫塑像,将松井石根印在纸币上,中国就会对日友好了。&/b&&br&&b&——————————————————————————————&/b&&br&补充:某些人的躲避功夫了得,我跟他谈利益,说中日间共同的现实和长远利益远比中俄更多,然后他跟我谈道德。我跟他谈道德,说俄国对历史的态度比日本更恶劣,他又跟我谈利益。&br&&br&要想知晓中国人是否出于现实利益而差别对待日俄并不难,只要开放言路,像报道靖国神社那样,将俄国对待历史和华人华侨的态度告诉绝大多数中国人即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大多数中国人仍然对俄友好,那么我相信中国人对俄友好、厌恶日本是出于现实利益的选择。这是起码的科学态度,任何有过基本科学思维训练的人都能明白。但中共是这么做的:隐瞒俄国人对历史的态度,别说禁止这类内容出现在电视媒体上,就连发布在网站上也屡屡被删,使得绝大多数中国人不知道这些事。如此严密的控制说明什么?说明中共也清楚俄国人对历史的态度(即道德问题)在两国关系中至关重要,而非某些人言之凿凿的现实利益。大多数中国人差别对待日俄,主要是因为日本对待历史的态度,是出于道德义愤而非现实利益。在绝大多数中国人被蒙蔽的情况下,要说出于现实利益而亲俄,也不是大多数中国人的选择,而只能是共产党出于一党之私的选择。&br&&br&还有那位&a data-hash=&a106c29c221d9acb8874e2& href=&/people/a106c29c221d9acb8874e2&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吴名士& data-tip=&p$b$a106c29c221d9acb8874e2&&@吴名士&/a&,宋辽金元、魏蜀吴都搬出来了,说的好像没了俄国,中国就要被美国亡国灭种了一样。满脑子的古代历史和专制政权的计谋,却不知道以古论今的荒唐可笑(可参见&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华人在国外得到尊重,跟中国的强大是否有必然关系? - 磊团子的回答&/a&下面的评论),一战前民主的法国和专制的俄国确实可以为了生死存亡的现实利益而克服意识形态的阻碍结成同盟,可以暂时忘却双方的仇恨,但那是因为出现了一个将占地灭国甚至灭族奉为宗旨的德国,今天的美国哪一点像当年的德国?或者说,到底俄罗斯像当年的德国,还是美国像当年的德国?专制政权确实可以不顾及这些,就像当年为了拉拢日本而将南京大屠杀从中学教科书中抹掉。但在民主化和言论自由成为趋势的今天,民意不会忽略这些东西,就算控制媒体和教科书一时这么做,维持虚假的友好,也不可能长久。以他提到的德法关系和欧盟为例,如果德国将屠杀法国人的刽子手捧为民族英雄(假设有这么个刽子手),法国会为了欧洲团结而控制国内媒体包庇德国的这类行为?欧盟绝对搞不成。&br&&br&俄国对待历史的态度,在俄国国内尽人皆知,把这么点事实说出来,就遭致大量攻击和反对,某些人就这么惧怕事实?一个国家尽人皆知的事,另一个国家必须禁止谈论、维持国民的无知状态,方可维系两国的所谓友好。越多人跳脚,就越证明中俄间靠谎言维系的虚假友好有多么不靠谱。&br&&br&在了解基本信息后,大多中国人的对俄利益选择不符合党国的心意,所以要控制、隐瞒和欺骗(注意:这些信息并非国家机密之类,因此谈不上为了国家利益而这么做,这事放在其他国家,国民会认为政府太贱了)。在此,一个正常中国人的对俄态度与党国的利益有分歧。其实也不奇怪,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利益不一致的现象在专制国家尤其常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前赴后继的反专制,但某些人处处把党的利益当成自己的利益。&br&————————————————————————————&br&提到俄国人对历史的态度,就有人质问:中国能怎么办、难道夺回外东北?这类质问的荒谬,就好比我提日本人对待历史的态度,然后有人质问我:难道要搞个东京大屠杀?我反对你把南京大屠杀的内容从教科书中抹掉,不等于支持你去搞东京大屠杀。同理,我反对你包庇俄国人对历史的态度,不等于支持你夺回外东北。
俄国的案例,算是给了日本一个启示:干什么都要正大光明,方可赢得各国的尊重。在本土建个小黑屋供奉牌位,进去看还要偷偷摸摸的,显得很不正派,势必会引起仇恨。但如果占了百万平方公里土地,杀光占领地的人,将城市改名为“征服大陆”,在广场上树立谷寿…
来自子话题:
不黑不吹&br&&br&&b&他老的一生是值得敬佩的,早年是真.远古邪恶,中年“走了一些歪路”,晚年又是沙飞碟的真.麦卡锡主义者,比起炎黄春秋的老干部,这才是真.两头真。&/b&&br&&br&&br&我还是最欣赏这篇文章。阿姨之前的阿姨,硕帝之前的硕帝,当为吾辈楷模。&br&&br&&b&——————————————————————————————————————————&/b&&br&&p&乡居寂静,一卧兼旬。九月一号到省,翻阅《大公报》,封面打了红色,中间有许多我所最喜欢的议论,引起我的高兴,很愿意继着将我的一些意思写出。&/p&&br&&br&&p&我是反对“大中华民国”的,我是主张“湖南共和国”的。有甚么理由呢?&/p&&br&&br&&p&大概从前有一种谬论,就是“在今后世界能够争存的国家,必定是大国家”。这种议论的流毒,扩充帝国主义,压抑自国的小弱民族,在争海外殖民地,使半开化未开化之民族变成完全奴隶,窒其生存向上,而惟使恭顺驯屈于己。最著的例是英、美、德、法、俄、奥,他们幸都收了其实没有成功的成功。还有一个就是中国,连“其实没有成功的成功”都没收得,收得的是满洲人消灭,蒙人回人藏人奄奄欲死,十八省乱七八糟,造成三个政府,三个国会,二十个以上督军王巡按使王总司令王,老百姓天天被人杀死奸死,财产荡空,外债如麻。号称共和民国,没有几个个懂得“甚么是共和”的国民,四万万人至少有三万九千万不晓得写信看报。全国没有一条自主的铁路。不能办邮政,不能驾“洋船”,不能经理食盐。十八省中像湖南四川广东福建浙江湖北一类的省,通变成被征服省,屡践他人的马蹄,受害无极。这些果都是谁之罪呢?我敢说,是帝国之罪,是大国之罪,是“在世界能够争存的国家必定是大国家”一种谬论的罪。根本的说,是人民的罪。&/p&&br&&br&&p&现在我们知道,世界的大国多半瓦解了。俄国的旗子变成红了色,完全是世界主义的平民天下。德国也染成了半红。波兰独立,截克独立,匈牙利独立。尤太、阿刺伯、亚美尼亚,都重新建国。爱尔兰狂欲脱离英吉利,朝鲜狂欲脱离日本。在我们东北的西伯利亚远东片上,亦建了三个政府。全世界风起云涌,“民族自决”高唱入云。打破大国迷梦,知道是野心家欺人的鬼话。推翻帝国主义,不许他再来作祟,全世界盖有好些人民业已醒觉了。&/p&&br&&br&&p&中国呢?也醒觉了(除开政客官僚军阀)。二九年假共和大战乱的经验,迫人不得不醒觉,知道全国的总建设在一个期内完全无望。最好办法,是索性不谋总建设、索性分裂,去谋各省的分建设,实行“各省人民自决主义”。二十二行省三特区两藩地,合共二十七个地方,最好分为二十七国。&/p&&br&&p&湖南呢?至于我们湖南,尤其三千万人个个应该醒觉了!湖南人没有别的法子,唯一的法子是湖南人自决自治,是湖南人在湖南地域建设一个“湖南共和国”。我曾着实想过,救湖南,救中国,图与全世界解放的民族携手,均非这样不行。湖南人没有把湖南自建为国的决心和勇气,湖南终究是没办法。&/p&&br&&br&&p&谈湖南建设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根本问题。我颇有一点意思要发表出来,乞吾三千万同胞的聪听,希望共起讨论这一个顶有意思的大问题。今大是个发端,余侯明日以后继续讨论。&/p&&p&&br&&br&&b&《弗兰建设问题的根本问题——弗兰共和国》,日《大公报》&/b&&/p&
不黑不吹他老的一生是值得敬佩的,早年是真.远古邪恶,中年“走了一些歪路”,晚年又是沙飞碟的真.麦卡锡主义者,比起炎黄春秋的老干部,这才是真.两头真。我还是最欣赏这篇文章。阿姨之前的阿姨,硕帝之前的硕帝,当为吾辈楷模。————————————…
来自子话题:
你可以用事实摆。哪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13亿人口、23省4个自治区、56个民族、能统一思想劲向一处使
办大事?如:抗美援朝,国家那贫穷,军队装备那么差,共产党一个命令全国齐动员,打败了有机械化装备的,美国领导的17国组成的海陆空联军。又如汶川大地震,共产党一个命令,全国每个省。援助汶川一个县,很快就恢复。再看南水北调40万人大移民,那个资本主义国家能办得到。这种例子举不胜举。有什么理由
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你可以用事实摆。哪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13亿人口、23省4个自治区、56个民族、能统一思想劲向一处使 办大事?如:抗美援朝,国家那贫穷,军队装备那么差,共产党一个命令全国齐动员,打败了有机械化装备的,美国领导的17国组成的海陆空联军。又如汶川大地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近代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