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的概念加聚反应的概念了地理学的那些传统

喀斯特石漠化概念演绎及其科学内涵的探讨--《中国岩溶》2002年02期
喀斯特石漠化概念演绎及其科学内涵的探讨
【摘要】:通过喀斯特石漠化概念、演绎过程的介绍 ,深入探讨了喀斯特石漠化的科学内涵。喀斯特石漠化是指在亚热带脆弱的喀斯特环境背景下 ,受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的干扰破坏 ,造成土壤严重侵蚀 ,基岩大面积出露 ,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 ,地表出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喀斯特石漠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类型之一 ,它以脆弱的生态地质环境为基础 ,以强烈的人类活动为驱动力 ,以土地生产力退化为本质 ,以出现类似荒漠景观为标志。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X171.4【正文快照】: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特别是西部生态建设目标的提出 ,喀斯特石漠化 (KarstRockyDesertifica tion)问题倍受瞩目。尽管对喀斯特石漠化的治理已提上国家层面 ,并得到相关部委的重点支持 ,却存在生态建设超前、基础研究落后的严峻现实。近年来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韩昭庆;;[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徐则民,黄润秋,唐正光,费维水;[J];地球与环境;2005年04期
李阳兵;王世杰;谭秋;龙健;;[J];地球与环境;2006年03期
张竹如;黄建国;张敏;;[J];地球与环境;2006年01期
冯志刚,王世杰,周德全,孙承兴,刘秀明;[J];地质科学;2004年03期
王世杰,李阳兵,李瑞玲;[J];第四纪研究;2003年06期
王宇,张贵;[J];地球科学进展;2003年06期
胡宝清,廖赤眉,严志强,莫洪源,曾行吉,覃开贤;[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3期
胡宝清,王世杰,李玲,覃开贤;[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2期
李阳兵,高明,邵景安,谢德体,魏朝富;[J];地理科学;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文峰;;[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范一林;张平仓;;[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胡宝清;廖赤眉;严志强;李生明;蒋树芳;;[A];“土地变化科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王世杰;;[A];贵州省生态立省研究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谭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容丽;[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卢红梅;[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朱书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罗海波;[D];西南大学;2006年
李瑞玲;[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冯志刚;[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宋会兴;[D];西南大学;2007年
王宇;[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况顺达;[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谢丽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刘占民;[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张冬青;[D];贵州大学;2006年
戴礼洪;[D];贵州大学;2006年
周福颖;[D];贵州大学;2006年
李海霞;[D];西安科技大学;2006年
周旭;[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王家录;[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张静;[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何永彬;[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姚长宏,杨桂芳,蒋忠诚;[J];地质科技情报;2001年02期
王君厚,孙司衡;[J];干旱环境监测;1996年03期
张煜星;[J];干旱区研究;1996年02期
朱震达;[J];地理学报;1994年S1期
汪文富;[J];贵州地质;2001年02期
屠玉麟;[J];贵州科学;1997年03期
王世杰,季宏兵,欧阳自远,周德全,郑乐平,黎廷宇;[J];中国科学D辑;1999年05期
李瑞玲,王世杰,张殿发;[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2年01期
张殿发,王世杰,周德全,李瑞玲;[J];水土保持通报;2001年04期
夏卫生,雷廷武,潘英华,张晴文,刘纪根;[J];水土保持通报;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喻甦;[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3年02期
楚文海;苏维词;鄢贵权;杨先寿;朱文孝;;[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刘力阳;苏维词;丁坚平;;[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8期
张宏群,安裕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曾晓燕;牟瑞芳;许顺国;;[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1期
丁国栋,赵廷宁,范建友,杜华;[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冯志刚,王世杰,刘秀明,孙承兴;[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姚长宏,杨桂芳,蒋忠诚,袁道先;[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年05期
郑永春,王世杰;[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5期
李阳兵,王世杰,容丽;[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沿友;李萍萍;毛罕平;;[A];2003国际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论坛论文集[C];2003年
邱隆伟;姜在兴;梁宏斌;马郡;;[A];第三届隐蔽油气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漆良华;[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孙洪艳;[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苏春雨;[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李慧卿;[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吕子君;[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惠振江;[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李阳兵;[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刘燕;[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冉瑞平;[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张克斌;[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俊华;[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王金华;[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王润;[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张显强;[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赵星;[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蒙琳;[D];河海大学;2005年
李金霞;[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邓培雁;[D];贵州师范大学;2001年
王言荣;[D];贵州师范大学;2001年
侯建筠;[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国盛,黄高宝;[J];生态学报;2005年02期
李香真,陈佐忠;[J];草地学报;1998年02期
李跃林,胡成志,张云,文锦柱;[J];福建林业科技;2004年04期
史作民,刘世荣,程瑞梅;[J];林业科学;2004年02期
胡启武;欧阳华;刘贤德;;[J];山地学报;2006年06期
杨玉盛,郭剑芬,陈光水,陈银秀,于占源,董彬,刘东霞;[J];生态学报;2003年03期
王清奎,汪思龙,冯宗炜,黄宇;[J];生态学报;2005年03期
刘满强;胡锋;陈小云;;[J];生态学报;2007年06期
李玉强,赵哈林,赵学勇,张铜会,移小勇,左小安;[J];水土保持学报;2005年05期
高俊琴;欧阳华;白军红;;[J];水土保持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杰舜;;[A];民族学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守龙;[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卢红梅;[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黎廷宇;[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刘子琦;[D];西南大学;2008年
蒋忠诚;[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7年
王文博;[D];北京大学;2008年
李旭东;[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何培民;[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袁东海;[D];浙江大学;2002年
李阳兵;[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崔燕;[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孙永丽;[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曹兰;[D];贵州大学;2007年
刘璞;[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李梅;[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沈利峰;[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周艳平;[D];中南大学;2005年
李丹;[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徐宁;[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韩仁均;[D];重庆大学;2007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冯志刚,王世杰,刘秀明,孙承兴;[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覃开贤;胡宝清;;[J];地理信息世界;2006年05期
李阳兵,王世杰,容丽;[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6期
李阳兵;姜丽;白晓永;;[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3期
莫世江;张鹏飞;丁卫红;薛晓辉;;[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蒋树芳,胡宝清,黄秋燕,周德全,廖赤眉;[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4年02期
谭启宇;胡宝清;覃开贤;李玲;黄凤仙;;[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6年01期
胡宝清,王世杰,李玲,覃开贤;[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2期
李阳兵;邵景安;王世杰;魏朝富;;[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5期
邵景安;李阳兵;魏朝富;谢德体;;[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冯志刚;[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李瑞玲;[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刘映良;[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罗海波;[D];西南大学;2006年
卢红梅;[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谭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宋照亮;[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刘星辉;[D];中南大学;2006年
向昌国;[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况顺达;[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罗娅;[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龙成昌;[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兰安军;[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李艳丽;[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何跃军;[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戴慧敏;[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郭辉;[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单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张静;[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龙明忠;[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朱震达,王涛;[J];地理学报;1990年04期
吴正;[J];地理学报;1991年03期
李克让,尹思明,沙万英;[J];地理研究;1996年03期
姚长宏,蒋忠诚,袁道先;[J];地球学报;2001年02期
朱震达;王涛;;[J];第四纪研究;1992年02期
袁道先;;[J];第四纪研究;1992年04期
王涛,吴薇,王熙章;[J];第四纪研究;1998年02期
董光荣,靳鹤龄,陈惠忠,张春来;[J];第四纪研究;1998年02期
吴波,慈龙骏;[J];第四纪研究;1998年02期
姚长宏,杨桂芳,蒋忠诚;[J];地质科技情报;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胡宝清,王世杰,严志强,覃开贤,李玲;[J];地球科学进展;2004年S1期
刘方,王世杰,刘元生,何腾兵,罗海波,龙健;[J];生态学报;2005年03期
王代懿,容丽,梅再美,龙俐;[J];水土保持通报;2005年02期
,刘义;[J];生态经济;2003年03期
胡宝清,廖赤眉,严志强,莫洪源,曾行吉,覃开贤;[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3期
李凤全,张殿发;[J];生态经济;2003年10期
蓝安军,熊康宁,安裕伦;[J];水土保持通报;2001年06期
李阳兵,王世杰,李瑞玲,熊康宁;[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4年06期
王世杰;[J];中国岩溶;2002年02期
李阳兵,王世杰,李瑞玲,容丽;[J];中国岩溶;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宝清;严志强;李玲;覃开贤;;[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叶为民;张文翔;陈宝;黄雨;卢耀如;;[A];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20周年庆典会议研究短文集[C];2009年
胡宝清;田涛;蒋忠诚;王世杰;;[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胡宝清;梁铭忠;曹少英;廖赤眉;;[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谭秋;;[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鞠建华;宋宏儒;周萍;;[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技术应用交流会论文文集[C];2004年
王明章;;[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刘建忠;韩德军;顾再柯;;[A];全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及生态修复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温远光;陈放;朱宏光;赖家业;刘京涛;吴庆标;;[A];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广西生态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蒋树芳;胡宝清;黄秋燕;周德全;;[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记者 景应忠;[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赵勇军;[N];贵州日报;2009年
赵月;[N];毕节日报;2009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杜鹰;[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贵州省草原监理站站长
赵熙贵;[N];中国花卉报;2008年
王光能;[N];黔西南日报;2009年
颜春匀;[N];六盘水日报;2009年
李远霖;[N];毕节日报;2009年
张再杰 黄森林;[N];贵州日报;2010年
新民;[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霁;[D];中南大学;2010年
王德光;[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李孝良;[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李瑞玲;[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罗海波;[D];西南大学;2006年
王德炉;[D];南京林业大学;2003年
容丽;[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谭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乔青;[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吴孔运;[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士超;[D];复旦大学;2010年
丁玲;[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左太安;[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王晓学;[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余利;[D];安徽工业大学;2012年
周涛;[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曲道凯;[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王英;[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刘璞;[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黄岩;[D];西南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近代地理学创建人
&&&&&&&&&&&&&&&&
/ 近代地理学创建人 
C.J.格拉肯:《可居世界的变化着的观念》,列入 W.L.托马斯编的《人类在改变地球面貌中的作用》,芝加哥,1956 年②
本书的英译本是由考古学家 A.H.基恩翻译的,这一事实表明当时的人文学者(特别是基恩和英国的 A.C.哈登)对地理学的进步表现出很大的兴趣。①
《地球和它的居民》,E.G.雷文斯坦编,《欧洲》,第二卷,《法国和瑞士》。料和政府。前者包括人口(增长及分布)、农业(各县地图和等值线图)、 采矿、制造业、商业和社会资料(包括一张按各县统计的识字人口分布图)。 最后一章包括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各项详细事实、教育、财经和各个殖民 地。弗朗兹·施拉德  弗朗兹·施拉德()的生卒年代与维达尔·德·拉·布拉什 差不多,埃·德·马尔日里说他“可能是当代法国地理学家中最独特的一位”。 他不是一位官员、工程师或大学生。他早年致力于勘察比利牛斯山区,经埃 利兹·邵可侣和阿道夫·若阿瓦(AdolpheJoanne)(与默里<Murray>和贝 德克<Baedeker>齐名的一位著名的旅行指南的编辑)的介绍,到阿歇特(Hachette)图书社工作。弗朗兹·施拉德是一位天才的野外考察人员、制 图员和艺术家,绘制了一批比利牛斯的新地图,特别是它的中段。他成为阿 歇特图书社的制图部主任,在合作者的协助下绘制了好几本地图集,如《现 代地图集》 ( AtlasdeGéographieModerne , 1889)、 《历史地图集》 ( AtlasdeGéographiehistorique , 1896 ) 和 《 世 界 地 图 集 》(AtlasUniverseldeGéographie,1889)。最后这一本是与维维安·德·圣 马丁(ViviendeSaint-Martin)合作编绘的,在三十年中()分 册出版,这是一本精确的地图集。《制图学年鉴》(AnnéeCartographique) 也是由施拉德筹办的,第一期于 1891 年出版,第二十三期、也即最后一期,于 1913 年出版。《制图学年鉴》中有每年勘察进展的摘要,而且他早在 1899年就建议成立一个国际制图联合会。 施拉德也为学校写了许多课本(由他的雇主阿歇特出版),他也以教授身份在巴黎的人类学学校讲课。《二十世纪地理学的基础》是他最后的演讲之一,这是在英国纪念 A.J.赫伯森集会上的第一篇演讲录,于 1919 年出版。 这是我过去第一次读到的论述地理学意义的文章。施拉德在 1924 年逝世,葬 在比利牛斯山中部佩尔都山麓,这是他非常熟悉的一个地方。①吕西安·加鲁瓦  吕西安·加鲁瓦()出生于梅斯,在里昂求学。②他在 1881 年到巴黎进入高等师范学校念书,是维达尔·德·拉·布拉什的首批学生之 一。当时,由于比维达尔先入索尔蓬的希姆莱的影响,历史的传统在法国是 很强烈的。加鲁瓦在探讨人和自然的关系的过程中,逐渐摆脱了历史传统这 种偏见的影响。他获得博士学位的论文——《文艺复兴时代的德国地理学家》(LesGeéog-raphesAllemandsdelaRenaissance,1890),显示了他早年对历 史的兴趣。这篇专论是对制图学历史的主要贡献。他的第二篇论文集中研究 了同一时期德国数理-制图学家的工作(根据当时的惯例,此文用拉丁文写 成)。他一生始终从事研究制图学和十六世纪的发现,并且作出了重大的贡①
埃·德·马尔日里:《弗朗兹·施拉德的地理著作》,《在国际地理学会年会上的报告》,第二卷,1925,第 37—51 页②
埃·德·马东男:《论吕西安·加鲁瓦》,《地理学年鉴》,50(1941),第 161—167 页。献。  可是,加鲁瓦很早就转到研究近代地理学的种种问题上来,成为近代地 理学的领袖人物之一。他在里昂大学度过四年(),对周围地区 开始最初的地理研究,这项成果在《地理学年鉴》上发表。他在 1893 年被聘 请到索尔蓬,很快就成为维达尔德·拉·布拉什的助手,参加《地理学年鉴》 的编辑工作。在他
年担任编辑期间,为这份杂志写了许多文章。 他作为研究者和教师,进行了长期的和积极的活动;在维达尔逝世以后,又 担任了几年系主任。他在二十年代后期退休,转入新的工作。《世界地理》 这部丛书是由维达尔·德·拉·布拉什创议编纂的,但在他生前没有出过一 卷。这部著名的丛书由维达尔·德·拉·布拉什与吕西安·加鲁瓦联合署名 编辑,但实际上,是由加鲁瓦一人负责这一丛书的编辑工作,直到他 1941 年逝世时为止。埃·德·马东男写道:“加鲁瓦在法国地理学派的发展中起 了重要作用。他知道如何去对待新的情况和指导年轻一代。他的名字是不能 与(维达尔——译者)这位大师分开的,他沿着正确的方向,继续进行大师 所创始的工作。”  法国仍然一直是加鲁瓦的主要研究领域,他的最著名的著作是在 1908 年出版的《自然区域与地区名称》(Régionsnaturellesetnomsdepays)。德·马 东男评价这本书说:“在历史和地图资料的精确、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结论 的明确清楚等方面,是无与伦比的。”加鲁瓦揭示了自然区域的概念在十八 世纪末法国绘制第一批地质图时是怎样出现的,地质学家发现和使用了与地 质单元相符合的通行的地区名称。加鲁瓦利用专门文献,对巴黎盆地作了进 一步调查。例如,他指出博斯区是一个顶部覆盖着黄土的水平石灰岩台地区, 它具有开阔的耕地和密集村落的独特景观,这个地区在历史上和地图上都被 名为博斯(Beauce)。现代的地图采用加后缀昂博斯(enBeauce)的作法来 表示一些村庄,在十九世纪早期所以如此命名,是为了使它们与在新建立的 卢瓦-埃谢县中博斯区的同名村庄有所区别。这些村庄位于有相同地层的地区 的外缘,处在向另一个地质构造带过度的地带。加鲁瓦由此得出结论说:“无 论地区大小,只要它们都是属于自然形成的一类,我们就应给以自然区域的 名称。在有人类干预(自然)活动的多种多样的和复杂的事实中,那些受到 环境影响的,就形成人文地理学的特殊的领域。”这句名言对法国的下一代,在地理学研究的目的和方向方面,都发生深刻的影响。埃马纽埃尔·德·马尔日里  埃马纽埃尔·德·马尔日里()是近代法国自然科学界的伟 人之一。①他既没有在大学中担任职务,也没有获得大学的学位。可是,他很 快就成为一位杰出的地质学家,并且是一位终生的地理学提倡者。他热爱野 外工作,由于劳累过度,身体虚弱,因而在工作上受到限制。他是一位贪婪 的读者,热情的藏书家、记录员和翻译家。他属于研究地形的先驱者的行列, 他作为一位年轻的作者,与诺埃合作,写了著名的著作 《地形》 (FormesdeTerrains),在 1888 年出版。从 1894 年起,他和维达尔·德·拉·布 拉什一起主持《地理学年鉴》的工作,对这个时期发表的关于地形的新著,①
埃·德·马东男:《论埃·德·马尔日里》,《地理学年鉴》,62(1953),第 389 页。写了许多卓越的评论文章,其中包括一些德文的著作;这因为他精通德文。 在这方面,他的主要业绩是把维也纳地质学家爱德华·休斯最初在 1883—1908 年之间出版的、附有长篇注释的经典著作《地球的面貌》译成法文。德·马 尔日里的译本附有长篇的和非常宝贵的注解,由十七名合作者帮助注释。这 一点,获得在柏林的李希霍芬高度重视,以致他把这个译本优先介绍给他的 学生,然后再提及德文原本。德·马尔日里自己认为他的最重要的著作是对 汝拉山地地质和地形的精密研究。此书分为两卷,第一卷在 1922 年出版,第 二卷在 1936 年出版。他也编制了一批重要的地质图,并且和阿尔布雷希特·彭 克一起,积极地在 1913 年的国际地理学大会上发起创立全世界的国际地图学 会。第十九章 第二代:维达尔·德·拉·布拉什的学生  在维达尔·德·拉·布拉什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逝世①以前的大约二 十年内,出现一个在他直接指导下的地理学全盛时期。他的第一代后继者们, 特别是埃·德·马东男,竭力发扬他建立起来的传统。这里不打算开列为数 极多的学生的全部名单以及他们的学术著作,虽然其中许多人的名字将会在 本书内出现。他们在知识发展上的重大贡献,得到法国所有各方面学者的普 遍承认。本章将要介绍的是继承和发扬维达尔传统的最杰出和最有影响的领 袖人物。他们是本世纪第二季纪内的第二代领导人。现在这些人都已逝世了。 他们是:埃·德·马东男、阿尔贝·德芒戎、拉乌尔·布朗夏尔、马克西米 利安·索尔和亨利·博利希。安德烈·西格弗里德也必须考虑列进去。虽然 严格地说,他不是维达尔的学生,但他的政治地理著作表明他受到维达尔思 想的影响。埃马纽埃尔·德·马东男  埃马纽埃尔·德·马东男()②是维达尔的学生,并且与他的 女儿结婚,被公认为从 1918 年到 1945 年的法国地理学界领袖。德·马东男 1873 年出生于布列塔尼,1892 年进入高等师范学校,跟随维达尔学习地理学。他在 1895 年取得历史学和地理学教师的资格(德芒戎也 在那年获得同样的资格),1902 年获得文学博士学位,1907 年获得科学博士 学位。1899 年他到雷恩大学任教,1905 年转到里昂大学,四年以后,他被聘 到巴黎的索尔蓬去接任他岳父维达尔去世后空下的教授职务①。他担任这个职 务一直到 1944 年退休。他推进维达尔的各项计划(其中包括在 1923 年建成 宏伟的地理系新楼),使法国地理学取得重大成就。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在介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里,德·马东男是欧洲最有影响的地理学家。 他先任国际地理学会的秘书,接着任该会的主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动乱 年代里,他继续保持这一职位,以后荣任国际地理学会的第一任名誉主席。 他的继承人安·肖莱宣称,德·马东男无疑是“近代地理学界的伟大人物之 一”。德·马东男开始时专门研究自然地理学,他集中注意的特殊领域是中欧。与同时代的许多人相反(但是与维达尔的教导一致),德·马东男有着地质 学、地球物理学和生物学的扎实基础。他的第一本著作研究布列塔尼海滨地 形,不久以后,就转而研究喀尔巴阡山的自然地理。他研究瓦拉奇亚的区域 专论发表于 1902 年。从 1911 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开始,德·马东男终生对阿 尔卑斯山的冰川侵蚀保持兴趣,虽然拉乌尔·布朗夏尔对他的解释一直是有 争议的(参看下文)。在德·马东男的主要著作中,应该特别提到他的《论 自然地理学》(TraitédeGéographiePhysique)这本书。它的第一版在 1909 年出版,全一卷,共 190 页。以后在
年扩大成三卷分别出版。他①
前面说维达尔于 1918 年逝世,这里说他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1914 年)时去世,疑有误。——译者②
安·肖莱写的《讣闻》见《地理学年鉴》、65(1956),第 1—14 页。还有让·戈特芒的短评,载《地 理评论》,46(1956),第 277—279 页。①
这里疑有误。维达尔于 1918 年去世,按此处所述,维达尔似在 1910 年以前去世。——译者和他的学生们许多研究成果,最后总结在 1942 年出版的《世界地理》的《法 国自然地理》(LaFrancePhysique)分册中。德·马东男与亨利·博利希一 样(参看下文),虽然主要是一个自然地理学家,却想把自然和人文两方面 结合在一个体系中。在《世界地理》关于中欧部分的两个分册中(在 1930 年和 1931 年分别出版),这一意图是很明显的。  德·马东男在 1904 年首次访问美国,参加第八次国际地理学会大会,当 时,W.M.戴维斯的地形学著作给予他很深刻的印象。1912 年,他又到美国, 参加由戴维斯组织的横贯大陆的旅行;1913 年,他接受美国地理学会授予的 卡勒姆奖章。1949 年,他作为法国代表团的团长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 的保护和利用资源的会议,这是他最后一次访问纽约。他是好几位美国地理 学家的坚定的朋友和同事;在 1919 年巴黎和会期间,他与鲍曼在工作上紧密 合作。戈特芒告诉我们:德·马东男是“戴维斯的一位热情追随者;他也高 度赞扬约翰逊(Johnson)和阿德伍特(Atwood),这些名字在德·马东男学 生的心目中是崇高的”。德·马东男编辑《地理学年鉴》和《法国地图集》(AtlasdeFrance),主持 1931 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地理学大会, 年担任国际地理学会的秘书, 年担任该会的主席。戈特芒总结 说:“他一生献身于工作,并鼓舞了许多人沿着同一条道路前进。”这就是 这位地理学的创建者和领导人的真正贡献。阿尔贝·德芒戎  阿尔贝·德芒戎()①的双亲原籍是孚日省,他在高等师范学 校时,在维达尔指导下学习,于 1895 年取得历史学和地理学教师的资格。他 和德·马东男是维达尔的同时期学生,是德·马东男的同事和朋友。起初, 德芒戎在皮卡迪的几所高级中学教书。他在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总结在一篇 论文中,于
年 出版,篇名为 《皮卡迪及其周围区域》 (LaPicardieetlesrégionsvoisines)。作为维达尔的一位年轻的学生,他在这本书中所取得的成就,正如德·马东男所说的,是“对法国一个区域的 推理的描述,完整而且生动”,这一论文是这类研究的第一篇著作。由于这 篇论文,他被聘请到里尔大学任教,直到 1911 年;然后又被聘请到巴黎的索 尔蓬与德·马东男一起担任地理学教授。他在索尔蓬一直任职到 1940 年去 世。在里尔的时候,德芒戎开始研究利穆赞地区。这一研究工作虽然没有完成,但是已在《年鉴》上发表了两篇重要论文。其中一篇是论述人类对山区 的利用;另一篇是关于地形及其发育。他认为发育是通过一系列错综复杂的 侵蚀循环来进行的,而不是如 W.M.戴维斯假设的是一个连续的、不受扰动的 过程。后来的事实是,戴维斯对这一问题发生了如此浓厚的兴趣,以致他与 德芒戎一起访问了这个地区——这是戴维斯观念对当时欧洲学者影响的另一 次表现。
不过,德芒戎却把注意力集中在人文地理学的问题上。他对皮卡迪的研 究,要求他熟悉巴黎国立图书馆的档案。这一问题是他附带写的另一篇论文 的主题,也于 1905 年出版。他的这一工作得到历史学家和其他关心这种文献①
德·马东男:《阿尔贝·德芒戎》,《地理学年鉴》,49(1940),第 161—169 页工作的人的普遍赞扬。他也发展了发调查表的技术,他终生采用这种调查方 法,许多人跟着他这样做。  德芒戎转到索尔蓬的时候,是三十九岁,他继续专门研究人文地理学。 他一心想写一本人文地理学教程和一本法国经济地理。他在三十年中没有写 成这样命名的两本书,但发表了许多别的论著。在第一批出版的《世界地理》 各卷中,包括有德芒戎关于不列颠群岛(被译成英文)和荷兰、比利时的优 秀著作。这些著作在二十年代中期出版。在 1923 年出版的一本论述英国“殖 民地理”的书(它在 1925 年出版英译本,1926 年出版了德译本),显示出 他对该国的兴趣。他的《欧洲的衰落》(Declindel’Europe)出版于 1920 年,这本书估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损失和以后恢复的可能性。  他把很多时间用在编辑《年鉴》上,他为这份杂志写了三十一篇论文和 八十九条注释。其中包括一篇 《法国的农村住宅》 ( Ha- bitationruraleenFrance,发表于 1920 年),这篇论文研究了农村建筑物的 区域变化,这是他终生研究的一个题目。另一篇是《农村聚落》(L’ Habitatrurale,发表于 1927 年),它是研究全世界农村地区各种形态的中 心聚落分布的先驱。德芒戎是在国际地理学会建立这个专题研究委员会的最 初倡议人,从而在许多地区促进了这种研究。德芒戎也注意研究运输地理,研究人口过剩地理和国际经济地理。在三十年代,他进一步研究制定一种关于农村建筑物、农业结构和在法国农业中 外国人分布“等方面的调查方法”。这件工作得到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支持; 它以一种很详细的调查表为基础,把它们分发到整个法国农村许多村社的知 识分子手中。他修正了他的农村建筑物的分类法,编制出一批杰出的农村建 筑物分布图,并复制插入《世界地理》的法国分册中作为附图。这种调查研 究法,一直被英、美地理学家看作是尝试性的(avantgarde),或者是靠不 住的;但是它在五十多年前,就已经在法国和德国得到了承认。德芒戎在 1911 年到达巴黎时所表示的雄心壮志并没有实现,但他的题材和观念,却已经综 合在《世界地理》的两卷关于法国的巨著中了。1940 年,他在刚刚看完这两 卷著作的校样时突然去世。德芒戎一直没有写出明确阐述他终生研究的人文地理学的论文,但是《人文地理学诸问题》(ProblemsofHumanGeography)这本纪念文集(在他死后 出版,收有从
年发表的文章),清楚地显示了他的概念体系的实 质。他把人文地理学看作是对人类集团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研究,这个地理 环境并不是本世纪初一般所设想的抽象的“自然环境”,而是由人类创造的、 并在其中劳动和生存的那种改变过的环境。因此,这个地理环境有四个研究 领域:1.自然环境对于生活方式的影响——一世代以前维达尔·德·拉·布 拉什的根本观念之一;2.在人类社会进步影响下这些生活方式的变化,或者 换句话说,即人文环境的影响;3.作为自然环境和“文明程度”,或者如詹 姆斯所说的作为人类集团的态度、目的和技术能力的结果引起的各个人类集 团的分布;4.由于人类集团施加于土地的影响,而在景观中出现的建筑物(工 厂),或者更为确切地说,是由房屋、村庄、田界、道路,以及最复杂的组 合如城市和国家所占据的地点。在这些研究领域中,德芒戎依靠三条指导性 原理。第一条是维达尔的人类占有土地的“可能论”,而不是自然(地理) 位置条件对人类占有的决定论。第二,从来不忽视区域的基础(土地),而 且归纳总是在“区域基础”上进行的。第三,始终承认在解释目前人类占有地球的各种方式时,历史眼光有极大的重要性。 德芒戎的最后一名助手让·戈特芒(从
年)在写给我的一封信中说:  “ 年冬季,即在我成为德芒戎直接指导下的研究生,并参加 高等师范学校研究班第一年(在参加那一年研究班的师范生中有现任法国总 理蓬皮杜①)的某一天,我与德芒戎作过一次关于我的未来研究方向的长时间 交谈。这位老人对我说,他感到年轻一代的地理学家应该研究下面四个主要 问题中的一个,他认为它们将来会显得特别重要。他自己的那一代人没有用 很多时间来研究这些问题。“1.远东的拥挤的人群。他曾经安排他的一名优秀学生 埃蒂纳·当纳里(EtienneDennery)去研究这个方面,但此人后来转入外交工作(当纳里去年已辞去驻日大使的职务,现在是国立图书馆的馆长)。 现在古鲁和罗贝基正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2.白人与黑人之间的关系。他曾经安排雅克·韦洛塞进行这方面的研 究。但是韦洛塞后来转而研究中东,并且到大马士革工作。“3.干旱地区国家的灌溉问题。有他的一批学生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4.大城市的增长。 “德芒戎希望我专门研究巴黎的供应和市场问题(从奶制品开始)。我对此沉默无言,终于争取到一项富有异国情调的使命,到巴勒斯坦作了一次研究灌溉的旅行。1963 年,我想起了这位老人的预见性,因为当时我自豪地 被市政当局敦请到巴黎去主持讨论关于‘勒阿勒’(LesHalles)①的未来问 题。“在我们这一行中,具有象德芒戎这样的眼光和远见的人不是很多的。他是一位伟大的导师,但又很谦虚;如果不考虑他的作用,要去评价继承维 达尔传统的法国学派的发展,将是很困难的。”拉乌尔·布朗夏尔  拉乌尔·布朗夏尔()②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近代地理学创始人。 “某些地理学家用毕生的精力去为地理学下定义。至于我自己,则是在创造 地理学。”这些是由雷蒙特·克里斯特(RaymondE.Crist)报道的布朗夏尔 自己讲的话。他在 1877 年出生于奥尔良。他于二十三岁(1900 年)在巴黎 顺利通过可怕的教师资格检定考试,当时他在维达尔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 作。  他先在杜埃和里尔度过几年岁月,1906 年他完成论述佛兰德的博士论 文,并因此而被聘请到格勒诺布尔大学任地理学教授,他接受这一职务并在 该地度过了约五十年。1908 年,他在格勒诺布尔的高山地理学系中创建了一 个地理学派和一份杂志《高山地理评论》(RevuedeGéographieAlpine)。他在 1937 年六十岁的时候,开始写他的巨著《法国阿尔卑斯山区》 ①
此指戈特芒写信时的情况。——译者①
即巴黎的大菜场。——译者②
让·德雷什和皮埃尔·乔治:《拉乌尔·布朗夏尔》,《地理学年鉴》,75(1966),第 1—5 页,参看R.E.克里斯特的一个注释,《地理学评论》,55(1965),第 602—603 页(FrenchAlps),并且一直继续工作到 1956 年最后一卷、即第十二卷的出版。1917 年,他作为互访教授第一次到哈佛大学讲学;此后他写了不少关于北美 大陆、特别是加拿大东部的著作。以后他访问了哥伦比亚(1922 年)、芝加 哥(1927 年)、哈佛( 年)、伯克利(1932 年)、蒙特利尔(1947 年)和拉瓦尔(1952 年)。1956 年他获得美国地理学会授予的查尔斯·戴利(CharlesP.Daly)奖章。1960 年,他获得法国国立科学研究中心的金质奖 章;克里斯特告诉我们说,这等于是法国的诺贝尔奖金。布朗夏尔对他系里 的许多学生给以鼓舞和亲切商谈;其他大学中的十多个系,都由他的学生担 任主任。他在格勒诺布尔的那个系在许多方面都是独立于巴黎以外的一个研 究和地理学术中心。布朗夏尔的观点和研究随着时代不断前进,但是他作为 一个地理学家的基本口吻则是终生不变的,而且得到普遍的承认。“院士布 朗夏尔教授的著作是属于这个时代的。”(克里斯特语)  布朗夏尔是维达尔的一位学生和追随者。他在 1906 年写了一篇关于佛兰 德的区域专论:《佛兰德:关于法国、比利时和荷兰的佛兰德平原的地理研 究》 ( LaFlandre : EtudeGéographiquedelaPlaineFlamandeenFrance , BelgiqueetHollande)。他的第一篇文章是论述法国北部的降雨量,在 1902 年的《地理学年鉴》上发表。在他到了格勒诺布尔的第四年,写了一本格勒 诺布尔的地理(1910 年),它被认为是一部第一流的著作,已经多次修订; 而且在增添新的论点以后,并入他的巨著《法国阿尔卑斯山区》。他还写了 两本内容充实的关于加拿大东部的地理书,其中包含论述魁北克和蒙特利尔 的详尽的城市地理。地理学家布朗夏尔研究的总目的是“描述人类及其活动的环境”。他的方法是根据个人观察、记录、访问和调查。所有这些,我可以举出 1937 年只 有他这位高山地理学家和我一起在博日的两个星期的情况来作证明,当时他 正在准备写《法国阿尔卑斯山区》第一卷中有关那个地区的部分。布朗夏尔 与德芒戎一样,虽然工作的重点是在野外,但也利用历史学家和档案学家提 供的资料。他还腾出时间写关于北美和欧洲的一般教科书。他也是 1927 年出 版的《世界地理》中《西亚》卷的作者之一。然而,在他一生所写的全部著 作中,特别重要的则是他对于法国阿尔卑斯山区和加拿大东部的研究。在布朗夏尔的个人研究成果中,最突出的成就是关于阿尔卑斯山区的地形问题和城市地理。他反对德·马东男关于阿尔卑斯山区地形循环的说法(这 与戴维斯的观点十分接近),指出构造和岩石条件与冰川活动所起的作用。 这一直是德·马东男与布朗夏尔之间争论的原因。在城市地理方面,布朗夏 尔在 1910 年对格勒诺布尔的研究是一项杰出的贡献——是本世纪头十年内 维达尔学派写出来的许多模范著作之一。布朗夏尔后来继续对昂内西、魁北 克和蒙特利尔进行这种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他利用自己和别人的研 究成果来探讨新的城市问题,即区域首府的作用和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问题。 这类问题,在他最初研究格勒诺布尔时已经隐约地涉及了,但不能提出答案。 在他《法国阿尔卑斯山区》一书中关于《格勒诺布尔》的部分,以及他在 1957 年对于昂内西和 1960 年对尼斯所作的最新研究中,这种情况也是很明显的。 人们可以说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布朗夏尔的“格勒诺布尔学派”,而且他总是把它看作是与在巴黎的另一个主要中心相抗衡的一个中心。 布朗夏尔在格勒诺布尔创建了一个独立于巴黎的地理学派。在两次大战之间的年代里,他的学生在法国全国许多地理系内工作,其中大多数人现在仍然很活跃。下面是他的一部分(总数 15 人)著名的有博士学位的学生名单 及其著作的篇名: E. 贝内旺: 《法国阿尔卑斯山区的气候》 (LeClimatdesAlpesFrancaises),于 1926 年发表;朱尔·布拉什:《格兰德-夏尔洛特尔和维科尔高原》,于 1931 年发表;A.阿利克斯:《瓦兹》,于 1929 年发表;M.帕尔迪:《罗纳河的水文变化》(LeRégimeduRhone),于 1924 年发表; P. 阿尔博: 《法国阿尔卑斯山区的牧人生活》 (LaViePastoraledanslesAlpesFrancaises),于 1922 年发表;H.翁德(Onde):《莫里扬河与塔朗塔河》(LaMaurienneetlaTaren-taise),于1931 年发表;C.罗贝基:《清和:安南一个省的地理研究》(LeThanhHoa: Etudegéographiqued’uneprovincean-namite),于 1929 年发表;C.P.佩吉(Peguy):《上迪朗斯和乌拜伊》(HauteDuranceetUbaye),于 1947 年发 表;G.韦雷-韦尼埃(Veyret-Vernier):《法国阿尔卑斯山区的工业》(L’ IndustriedesAlpesFrancaises),于 1948 年发表。马克西米利安·索尔  马克西米利安·索尔()①以一名教员开始他的事业,1913 年,他在蒙彼利埃以这一资格完成他的论文。这篇论文是在植物地理学家夏 尔·弗拉奥(CharlesFlahault)的赞助下写成的,不过他的关于地中海比利 牛斯的论文,却是以维达尔·德·拉·布拉什提出的生活方式的概念作为基 础的。这种生物学(生态学)方法的研究倾向立即确立了索尔一生的工作基 调。他在 1914 年从军,在 1915 年因重伤退役。他在波尔多重新从事“高等 教育”,然后到斯特拉斯堡与亨利·博利希、吕西安·费弗尔(历史学家,1924 年出版的《历史学的地理导论》一书的作者)和著名的中世纪史学家马克·布洛什一起从事教育工作。以后,他在里尔大学的文学院工作了九年。 他日益陷入行政事务中,因为他在这方面有罕见的才能,于是他被任命为克 莱蒙费朗大学的校长,1937 年改任阿克斯-马赛大学校长。1940 年,他接替 阿尔贝·德芒戎在巴黎的地理学教授职位,一直到退休为止。索尔把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人文地理学。他的第一本小册子出版于 1904年 。 他 的 代 表 著 作 是 四 卷 本 的 《 人 文 地 理 学 基 础 》(LesFondementsdelaGéographieHumaine,),这本著作最后对 人文地理学所作的贡献,如同五十年前德·马东男对自然地理学所作的贡献 一样。它将长期成为一部经典著作,把它全部译成英文是应该的。索尔的最 后一部单卷本著作是《地球上的人:论人文地理学》(L’HommesurlaTerre: TraitédeGéographiehumaine),于 1961 年出版,它包含有新的观念,但基 本上是四卷本的摘要和复述。这本书的研究方法是彻底的生态学的方法,它 向人们提供了这位地理学家的基本概念体系,而且对以后的研究有极大的激 励作用。
对于马·索尔的基本著作《人文地理学基础》必须特别注意。第一卷研 究供人类利用和在它上面生活的地球的生物基础。这一卷的内容包括对气候 的适应;被驯化的动物的分布和扩展;人类营养的需要和人类食物的分布; 与自然条件有关的病原综合体,根据它可以确定人类疾病分布的地点并解释①
P.乔治:《马·索尔的生活和著作》,《地理学年鉴》,71(1962),第 449—459 页,附有肖像和书目其原因。第二卷研究人类占有土地的技术基础,交通的发展,并包括社会生 活的技术(即家庭以外的组织)。社会技术包括语言、氏族和部族、地方的 定居集团、民族、国家和帝国。经济技术包括能和生产,以及它们的地点, 即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能源(包括人力)以及天然资源。交通的发展研究陆 海空的交通和交通的地理影响,也即是人类运动和货物交换的格局与原因。 第三卷研究生产的技术基础和原料的转化——动物资源的开发,林业,水的 利用,土壤施肥,耕作和饲养家畜的制度,矿藏和原料。第四卷“包括人类 的居住地”。索尔是从维达尔的生活方式的概念开始的,这个概念包括人类 集团与环境有关的全部活动,而它的性质则取决于技术的特殊组合。农村居 住地研究农业人口和为他们服务的人口的集团型式与分布;它不同于农村住 宅,或象我们这里所称呼的农场建筑物或工作场所。城市居住地按照城市职 能、形态、都市地位、自然结构、居民和城市中心对它周围农村的影响来进 行研究。以上这些,不过是这一大部头著作的章节梗概。每一位地理学学生 都需要精读其中有关部分的内容,以便开展自己的研究。  这些著作反映了索尔终生专心探讨医学和社会学这两个领域。他是一位 贪婪的读者,非常熟悉过去和当代德国地理学家的著作。对索尔来说,自然 地理学是他研究人类集团的骨架,他只关心与人类占有有关的自然环境。亨利·博利希  亨利·博利希()①起初是维达尔·德·拉·布拉什的学生, 实际上,他做了一些时候维达尔的助手。在维达尔的建议下,他放弃这一工 作岗位和考取教师资格的打算,并且在 1905 年动身去美国。他在美国哈佛大 学开始受到戴维斯的强烈影响,从此以后,他对地形学和美国地理有着强烈 的学术兴趣。返回法国以后,他起初到索尔蓬,1913 年转到雷恩大学任教授。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从军服兵役,以后转到斯特拉斯堡大学,一直到 1947 年退休。在某种意义上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打断了他的研究,因为他的大学 迁移到克莱蒙费朗去了。由于他积极参与推翻维希政权的活动,在 1944 年遭 到逮捕。战后,他回到斯特拉斯堡,于 1947 年退休。以后十年中,他继续积 极从事专门研究,于 1962 年八十五岁时去世。亨利·博利希与德·马东男同享地形学研究领导人的声誉。他的第一部著作是研究中央高原的地形的。他以戴维斯的体系为跳板(他是戴维斯和约 翰逊的密友),来研究地球的固体表面,换句话说,他力求确定涉及景观出 现的各种过程,而不单是戴维斯在理论上孤立地进行探讨的那些过程。博利 希力求说明地形的全部结构。他在七十二岁的时候,把他的论文收集起来辑成一本《地形学论文集》(EssaisdeMorphologie,1950),几年以后,他在《地理学年鉴》上写了两 篇长论文,那是对 P.比罗在其主要著作①中详细说明的法国新地形学的专门 化方法、论点和趋势的评论。博利希拥有观察和解释自然地形的杰出才智, 他的论述中央高原形成的海面升降作用的著作是极其著名的。但是他和他的 同事德·马东男一样,总是按照维达尔·德·拉·布拉什的传统,保持地理①
《关于亨利·博利希的讣告》,《地理学年鉴》,71(1962),第 561—566 页①
P.比罗:《地形学的方法》,巴黎,1955 年学的观点。他在《世界地理》中的那本关于北美的书,可能是已出版的研究 那个大陆的最优秀的地理著作,他获得美国地理学会为褒奖这一卓越文献而 特地授予的戴利奖金。亨利·博利希在退休以后,仍然注意地理学这个一般 的领域(以及地形学的问题),1960 年,他高兴地着手编制法国东部地图集。安德烈·西格弗里德
安德烈·西格弗里德()②,就听课才算学生这一意义来说, 他不是维达尔·德·拉·布拉什的真正的学生,但是他常常拜访维达尔,而 且维达尔是他早年著作的鼓励者之一。西格弗里德从一开始就想把政治地理 学加到维达尔的人文地理学里面去,这主要受到托克维尔(Tocqueville)的 传统的启发;西格弗里德的第一部著作(也是他的博士学位论文)的书名《论 新西兰的民主》(LaDémocratieenNouvelleZélande,1904 年)就是明证。 它显然是《论美国的民主》(LaDémocratieenAmerique)一书传统的复活; 这本书在十九世纪的法国一直被忽视,而在美国则有着很大的影响。他在政 治地理学中的一本重要著作,是对法国西部的政治态度的研究(1913 年)。 在维达尔逝世以后,西格弗里德与德芒戎保持着密切联系;虽然西格弗里德 在法国的生活与地位不同于平常的地理学家,但是他与德芒戎常常互相拜 访。他出身于法国新教徒的一个高贵的家族,它与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 家的上流社会有许多家庭和实业上的联系。要理解他的教养,必须阅读他在 本世纪五十年代写的关于他父亲朱尔·西格弗里德(JulesSiegfried)的一 本小册子。朱尔是勒阿弗尔的经济和政治领袖,是阿拉伯罕·林肯和其他美 国总统的私人朋友,几度在法国内阁任职,是棉纺工业的主要领袖人物之一。 安德烈·西格弗里德是这么多的大银行家、政治家和国务活动家的亲属,以 致他的知识来源和他的读者都不同于其他的地理学家;他们显然对他感到不 快。他们说他不是一位地理学家,只不过是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的混合物。 但是西格弗里德总是认为他是一位地理学家。在青年时代,他曾经想进入政 界,但是两次都没有被选入议会;于是在 1910 年以后,他想成为用地理学方 法分析政治过程的专家。在巴黎的政治学校中(他父亲是创建人之一),他 把他讲的课程叫做地理学,同时帮助年轻的地理学家(包括我①在内)去获得 全体教师的承认。当他被选入法兰西学院以后,他决定把他的讲授叫做“经 济和政治地理”讲座,这在以前是没有的。在他退休的时候,他努力使一位 地理学家(皮埃尔·古鲁,在 1947 年)来接替他。西格弗里德一直是对特殊 事例的使人惊叹的分析家和学者,然而无论在政治地理或人文地理方面,他 都没有建立起一种总的理论体系。他培养了许多青年人,有地理学家,也有 政治家,从许多方面来看,他建立了一个思想流派,虽然情况不能正式地这 么说。②
对西格弗里德的这些评论,是以让·戈特芒的一封信作为依据的。①
此处的“我”,似指让·戈特芒。——译者第二十章 第三代  在第三代的许多高级地理学家中,有五个人代表不同的思想流派,他们 都是从维达尔·德·拉·布拉什所奠定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这些代表人物 是:皮埃尔·德方丹、罗歇·迪翁、皮埃尔·乔治、让·戈特芒和安德烈·肖 莱。皮埃尔·德方丹  皮埃尔·德方丹(1894—)出生于利摩日城,1918 年在普瓦蒂埃大学先 获得法律博士学位,然后到巴黎去攻读地理和历史的学士学位,1919 年得到 了这个资格。他的第一批老师是德·马东男、德芒戎和加鲁瓦。1921 年他又 得到高级研究员的学位证明书。当时德芒戎是答辩委员会的主席。这一学位的 论 文 题 目 是 《 利 穆 赞 的 史 前 地 理 》(PrehistoricgeographyoftheLimousin)。正如德方丹在一封个人通信中所 说的,在法国,这篇论文是这方面的第一次研究。  在热情地阅读了让·布吕纳的人文地理学著作以后,德方丹于 1918 年开 始与这位学者往来。德方丹写道:他向布吕纳提交了一篇巴斯克郡住宅类型 的论文。布吕纳对这篇论文发生了很大兴趣,而且要求德方丹与他合作写一 本法国人文地理学的著作。他们共同编绘了一幅法国的屋顶类型图,这幅图 现在大家都是熟悉的。德方丹写道:“布吕纳是一位惊人的学者,他不断提 出新的观念,不断地发现新的研究领域。”德方丹在 1922 年获得蒂埃尔基金会的奖金这件事上,让·布 吕纳是出了力的。他与同时获得这笔奖学金的另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罗歇·迪翁一样, 都享受了三年。1922 年,德方丹通过考试获得历史学和地理学的教师的资 格。1932 年,他在索尔蓬完成和提出他的博士论文,主考是德芒戎,副主考 是德·马东男和加鲁瓦。这篇论文于 1932 年发表,我们已在本书第十七章中 讨论过了,它的题目是 《加龙河中游谷地 的居民和他们的劳动》 (LesHommesetleursTravauxdanslespaysdelaMoyenneGaro-nne)。同时写成的还有一篇较小的文章,题目为 《关于斯洛伐克森林中的生活》 (LaVieforestièreenSlovaquie),由巴黎斯拉夫研究所于同年出版。前一 本著作以它的概念和结构的首创性而著名,而且研究方法也与其他区域专论 非常不同。德方丹在 1965 年 12 月 9 日的一封信中,曾用如下的话来描述这 本书的独特性质。  “首先,我的关于加龙河中游这篇论文的首创性在于:它是卢瓦尔以南 地区的第一篇论文。它首先确定方向,以便按照布吕纳的方法来揭示人口的 密度是受工作门类(horizons detravail)的密度所支配的。人口的减少主 要由于工作机会的减少。我是从现在去回顾历史的,因为我相信,地理学家 只在他能说明‘现在’的前提下才对‘过去’关心。我研究的区域(原文如 此)不是一个自然单元,恰恰相反,它位于来自周围地区各种影响的汇合点 上。这篇论文的前面有一组照片,我对每张照片都作了很长的说明,它们起 了在进行详细研究以前简介全区的作用。”  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内,德方丹一直表现出对史前时期和人种学的强烈兴 趣。1926 年,他担任在布拉格召开的国际人类学大会的秘书。1934 年,他被  邀请到巴西的圣保罗大学,开设一个新的地理学讲座。不久以后,他被邀请 到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从
年,他都在该校任教,并且在这个短 短的时期里,建立了巴西全国地理学会和创办了定期的地理杂志。1939 年他 离开巴西,到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担任法国研究所所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他在南美洲作广泛的旅行;1946 年他获得里约热内卢的联邦大学的名誉博士 学位。1952 年,他被邀请到加拿大魁北克的拉瓦尔大学去筹建一个新的地理 系,这里他又获得名誉博士的学位,1967 年夏天他又应邀回到该校。1965 年(他七十一岁)他应蒙彼利埃大学的聘请,任地理学教授,这是他在巴塞 罗那住了二十五年以后的事情。  皮埃尔·德方丹的著作表明他继承了让·布吕纳的兴趣和方法。他在二 十年代后期撰写博士论文时,腾出时间与布吕纳合作写出了《法国人文地理 学》第二卷(六百页),于 1928 年出版。此书是加布里埃尔·阿诺瓦主编的 丛书《法兰西民族史》(L’HistoiredeLaNationFrancaise)中的一种(《法 国人文地理学》第一卷是布吕纳写的)。德方丹编辑了一套《人文地理学》( GéographieHumaine )丛书,其中由他执笔的有 《殖民地化》 (Colonization)、《人和森林》(ManandtheForest)、《宗教地理》( theGeographyofReligions )和 《人类与冬天 (在加拿大)》 (ManandtheWinter)等书。他还指导编写了三大卷著作《拉罗斯世界地理》(Géogra-phieUniverselleLarousse,)和《七巨头大百科全书》 中的《普通地理学导论》(1966),这项工作是与安德烈·儒尔诺和让·布 吕纳·德拉马尔夫人(JeanBrunhesDelamarre)合作进行的。后面这位女士 是让·布吕纳的女儿,他和德方丹一起修订了让·布吕纳的著作《人文地理 学》,1934 年出版了新一版,1942 年出版了简要本,1947 年出版了简要本 第二版。德方丹对人文地理学和人种学的浓厚兴趣贯穿在他的全部著作中,1948 年 他 创 办 的 新 杂 志
《 人 文 地 理 和 人 种 学 》(GéographieHumaineetEthnologie)也是一个明证;遗憾的是,这一份杂志 在出了四期以后就停刊了。德方丹是让·布吕纳的最有才华和最多产的学生。罗歇·迪翁  罗歇·迪翁(1896—)在布卢瓦上学,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都在军 队中服役。战后,从
年,他在高等师范学校学习。1921 年他在 二十五岁的时候,取得历史学和地理学教师的资格。与他的同代人一样,他 的研究和他的考试是在维达尔·德·拉·布拉什的直接继承人的指导和监督 下进行的。从
年,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研究,并象他的同学皮埃 尔·德方丹一样,得到蒂埃尔基金会的资助。从
年,他为了取得 文学博士的学位,一直在写他的论文《卢瓦尔流域》,关于这篇论文已经在第 250 页中讨论过了。从
年,他在里尔大学,起初担任讲师,以 后担任教授;从
年,他在索尔蓬担任政治和经济地理学教授,在 此期间,他还在高等师范学校讲授法国人文地理学导论。1947 年,他在巴西 的圣保罗大学担任了一学期的教授,这个学校与巴黎的地理学家有悠久的紧 密联系。1948 年以后,即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他一直是法兰西学院中法国历 史地理的研究教授。他担任现在这个职务的时间如此之久,是对迪翁在这个学术领域里的杰出成就的承认,虽然它也是各个领域中许多法国学者都关心的一个领域。这 种专业化和它的卓越的标志显示在他的长篇论文《卢瓦尔流域》中。在他的 著作中表现出他对解释文献记录的非凡才能(他的前辈阿·德芒戎对此曾提 过严格的意见);这些记录被用来解释人类在建立他们居住地的时候在土地 上所做的工作。在这篇论文以后的下一部著作,是一篇关于法国农村景观形 成的卓越论文(1934 年),它是对法国全国各地的文献记录进行研究后概括 出来的。他探索了法国南北部农业制度的不同发展,以及它们在说明农田类 型、道路网、农村建筑物和村落组合的出现和目前形态的差异方面所起的作 用。从那以后,他花了许多年时间来研究法国的葡萄种植地理,1959 年出版 了一本重要的、将近八百页的著作,就这个主题进行了研究,从最早的年代 起一直到十九世纪为止。在 1961 年出版的一本著作是关于卢瓦尔河的堤岸(le-vées)史(共三百十二页),这部著作显然是从他早年博士论文的题目 派生出来的。近一个时期来,他还对古代的道路和城镇位置进行研究。最近(在六十年代),他转到对古典的和罗马时期一些题目的研究,特别是古希 腊人的航海和确定罗马的道路。作为一个地理学家,迪翁表明了他具备足够 的历史方法方面的才能,这对理解无论农村或城镇的起源都是重要的。他的 学术上的深度和耐力,反映在他把一生都献给研究他的祖国上。他体现了法 国地理学领域中历史传统的连续性。皮埃尔·乔治  皮埃尔·乔治(1909—)从 1948 年以后,一直担任索尔蓬的地理学教授, 是地理学家中最多产的专著和“科普”作家之一。他写作和编辑了许多卷供 公众阅读的《我知道什么?》(Quesais-je?)和《麦哲伦》(Magellan) 丛书,供学生用的各种教科书,以及一些仅供一小部分专家阅读的其他著作。 这些专业著作包括介绍各个城市和农村的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 和农村地理学,它们都在最近十年中出版。乔治还写了重要的研究著作,我 们将在下面作简略介绍。迪翁的著作与乔治的著作有明显的不同。迪翁关心过去的事情,他的著作基本上保持秘传的意味,只在同行专家的小圈子中流传。从他的出版物来 判断,他对一般读者毫不关心。乔治则截然相反,除掉他的专门研究以外, 不但十分关心在学者中间提高地理学的地位,而且在尽可能多的公众之间传 播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著作。  指出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就他受的教育以及他在书中表示的感谢来 看,乔治是依靠他的两位老师阿尔贝·德芒戎和马克西米利安·索尔的概念 体系的。换句话说,他在方法上是生态学的方法,而且他着重强调作为空间 综合体的村镇的特性、行动和组织机构的诱因(motifs)。我猜想他同索尔 和勒·拉努(LeLannou)一样,要从地理学上删去“人文”(human)这个形 容词,并想借此消除把地理学的“自然的”和“人文的”两个方面隔开来的 日益增大的鸿沟。  从
年,皮埃尔·乔治在索尔蓬学习,他在文学院取得历史学 和地理学的学士学位,在科学院取得地质学、矿物学和植物学的学士学位。 他在 1930 年取得历史学和地理学教师的资格,1935 年以主要论文《罗纳河下
LarégionduBas-Rh
:Etudedegéographierégionale )和次要论文 《贝塞的森林》 ( Laf ■retdeBercée,发表于 1936 年)而获得博士学位。他继续进行研究工作,于1938 年 发 表 了 《 下 郎 格 多 克 的 地 理 研 究 》(EtudesgéographiquessurleBas-Languedoc)这篇论文。他起初是一名教 师,从
年担任里尔大学的教授,于 1948 年被任命为索尔蓬的教 授,以后就一直在那里。在一本新写的小册子《社会学和地理学》(SociologieetGéog-raphie,1966)中,乔治写道:法国的地理学家时常要议论地理学的统一性(unity) “以便于心无愧”,但是,他问道,在维达尔·德·拉·布拉什的学术后代 所钻研的地理学中真的存在着这种统一性吗?他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否定 的。他问道,在实验室或野外对自然过程进行熟练的分析,对了解作为人文 科学的地理学有什么关系?他明确地说,那是法国的传统的态度。乔治继续 说:解释自然现象是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这已是,例如为苏联各大学地理 学院(注意:它比一个“系”或一个研究所大得多)所承认的事实。另一方 面,同样是在苏联,经济科学则致力于研究人类行动对于地方(景观)所提 供的各种条件的适应;景观是各种自然科学部门研究的综合。这恰好也是最 近出版的《普通地理学》一书中全部的论述方法(据安·儒尔诺,见前面第253 页)。  乔治还说,地理学关心的中心问题是研究人类社会;他断言:这是维达 尔·德·拉·布拉什制定的法国地理学研究方法的实质。作为一门“人文科 学”,它的目的是“研究整个地球及其各个部分中制约着(组成全球人口的) 人类各种集体以及与其有联系的一切事物”。勒·拉努在 1949 年出版的一本 著作《人文地理》(LaGé-ographieHumaine)中,同样地谈到居住的人(homme-habitant)这个名词。他使用这个名词是为了分清楚人的空间环境包括两个方面,即抽象的自然环境和继承的文化环境,两者在空间上都是变 化的,地理学者的特殊任务就是去揭示这些环境的特性并予以估价(参看博 贝克对于文化环境的类似强调,和他的这类环境类型的地图——翻印在马文和 米 克 塞 尔 的 《 文 化 地 理 文 选 》 中 〈 MarvinandMikesell ,ReadingsintheCulturalGeography〉)。乔治在评论勒·拉努时,喜欢使用 “生产者的人”(homme-producteur)这个名词来代替居住的人;他甚至加 上一句,使用“消费者的人”(homme-consumateur)这个名词更好些。乔治 强调与人类有关的那一部分地球上人类活动的经济基础和结构。当然,这主 要取决于国家的政策和哲学,而且基本上涉及到国家的政策。乔治断定:作 为一门科学研究,地理学的任务涉及到他所说的横的(horizon-tal)综合, 而不是纵的(vertical)分析。因此,地理学关心的基本问题是确定和估量 地球表面空间排列现象之间相互关系的各种类型。让·戈特芒 让·戈特芒(1915—)虽然仍然相当年轻,但已被公认为是法国的一位第一流学者,而且由于他有英文的著作,在美国也很出名。他是索尔蓬的高 级研究所和巴黎大学政治学系的教授。1967 年,他被聘为英国牛津大学的地 理学教授。戈特芒生于俄国,以后到巴黎读中学,又到索尔蓬学习。从 1936—1940 年,他是德芒戎的助手。1941 年以后,他在法国和美国两地进行研究 工作。他说,“从广义上”讲,他的老师有德芒戎、德·马东男、E.戈蒂埃、 朱尔·西翁、安德烈·西格弗里德,以及美国高级研究机构中的学者,其中特别是罗伯特·奥本海默(RobertOppenheimer)。戈特芒作为新泽西州普林 斯顿高级研究院的一名成员,曾多次应邀访问美国(最近一次在 1965 年)。 他也曾作为客座教授在美国各个大学、特别是普林斯顿、约翰·霍普金斯、 哥伦比亚、匹兹堡、南伊利诺斯和加利福尼亚(伯克利)等校讲学。他也到 过英国和加拿大各大学去讲学。  他起初专门研究法国人文地理学和地中海地区各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后,转而研究经济地理和政治地理的一般理论。这些研究,对于“先进文 明”各国,或者如他所说的在北美、西欧“过度发达的各国”特别具有参考 价值。由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迅速城市化,已经使城市问题在这些国家显得特 别严重,所以戈特芒从 1950 年以后,把他的大部分研究工作放在城市增长和 区域管理等方面问题。  从 1940 年以后,戈特芒一直是法国和美国各个经济和计划机构在各种特 殊事件方面的顾问。从
年,他指导纽约联合国秘书处的研究工 作。从
年,他是国际工会区域规划委员会的主席,1965 年成为 法国科学院资源和人的委员会的成员之一。他参加许多学术团体,得到巴黎 地理学会和美国地理学会的高等奖。  他发表的作品包括十多本大部头著作和一百多篇研究论文。这里所说的 只限于书籍部分。第一本是论述法国的商业关系(1942 年出版),一本用法 文写的关于美国的教科书出版于 1949 年;另一本用英文写的欧洲地理,1950 年于纽约出版(1962 年出版第二版)。一本关于 《美国政治地理》 (LaPolitiquedes■tatsetleurGéographie)的书于 1952 年出版。1952 年,他与另一些人为国际地理学会合写了一本关于区域规划的书。戈特芒的两部 重要著作都是由美国约稿并在美国出版的。这两本书是《本世纪中的弗吉尼 亚》(Virginiaatmid-century,1955)和《梅格洛波利斯》(Megalopolis,1961)。最近,在 1966 年,他把过去发表的“关于居住空间规划”的一系列论文(Essaissurl’amènagementdel’espacehabité)汇编成书出版。同年 还出版了一本平装的书籍《在移动着的大都市》(MetropolisontheMove), 包含有论城市迅速增长问题的一些文章,它们是在 1963 年南伊利诺斯大学向 戈特芒表示敬意的讨论会上的讲稿。让·戈特芒的名字在美国是很熟悉的,他在那里无疑被认为是当代世界上第一流的地理学家之一。美国不要一位美国学者,而偏要邀请戈特芒来从 事重要的编写任务,这一事实是对他和法国地理学传统的赞赏。这里不是研 究他的著作的场合,但是他的观念及其研究方法,对于本书的主题非常切合, 因为它们已经得到广泛的反响,而且向说英语的读者显示了欧洲大陆地理学 家的研究方法。我要特别指出在美国出版的三本主要著作。《欧洲地理》(GeographyofEurope)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著作,我多次把它用作教科 书,因为它向美国的学生和学者显示了法国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现在他们当 中有许多人对所谓“区域研究方法”表示讨厌。戈特芒又被敦请用与这本教 科书的同样方法来写一本《弗吉尼亚州》,其结果是很象按照法国传统写的 一本“区域专论”。第三本主要著作写的是大西洋沿岸的都市化地区,戈特 芒称它为《梅格洛波利斯》,这本书是应纽约的二十世纪基金会的请求并且 得到它的支持写成的。这个基金会的方针是出版既有权威性的、也是通俗易 读的关于国内和国际问题的研究著作。人们可能没有注意到一个法国人竟能 这样出色地掌握英文这一事实。这部关于《梅格洛波利斯》的著作所显示的观点和程序,表明作者在研究东北部沿海地带的城市化对空间、人的生活条 件及交通问题的影响时,所运用的显然都是地理学的方法和专门知识。这本 书由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以平装书出版(1964),这一事实证明对本书的需 要和它的声望。  收入德方丹和儒尔诺于 1966 年编辑、出版的《普通地理学》一书中的一 篇关于政治地理的短文,显示了戈特芒的哲学方法。他把政治地理的基本内 容简洁地描述为“共居”(cohabitation,即在各个聚落点上一些互相依赖 的单元的聚集)、“分布”(répartition,即为聚集所必须的分布方法和方 式)和“运输网”(réseaudesaccès,由过去和现在的聚集和分布方式所产 生的运输网)。这就概括了戈特芒试图在他发表的、一些论述人的空间占有 和组织的重要著作中应用的各个要素。他写道:“人民、货物和思想的流通”, 改变了人类的聚落,而且使它们活跃起来;而某一个地方的价值则取决于它 对所在的空间体系的接近的程度。他说:对流通的控制始终是一个政治权威 的首要目标,而这个权威采取行动的心情则被描述为“集团的成规”(iconographyofthegroup),或者换句话说,是这个国家的社会、政治哲学 和行动。“流通和信念,在公共权威的形成和人民的政治生活中是始终结合 在一起的。”这样,当政治地理学被认为是政治行动对人类集团的空间组织 所施加的影响时,则它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可以说是 “共居” (cohabitation)、“分布”(répartition)、“运输网”(réseaudesacces)、“流通”(circulation)和“成规学”(iconographie)。在英文中对等的 名词将是“职能的结构”(functionalstructure)、“分布”(distribution)、 “运输网”(transportnetwork)、“流通”(circulation)和“集团政策”(grouppolicy)。这一研究程序要求对各项政策和立法作彻底的评价。再有,戈特芒说,只有方法还是不够的,必须经常要有一个研究目的 (unbutderecherche)。他断定,这只有在通过地理空间组织的合作和公正 而体现出来的、最好的政治机构中才能做到。我在整个三十年代力图在各项 研究中发展和应用这一概念体系,它与当时美国流行的思想十分切合;但是 令人惊异的是,这一概念体系却竟然产生这种不同的结果,因为戈特芒所发 展的这种所谓区域研究法,在美国同行中的声名是不好的。十分明显,区域 概念的意义和含意,在美国还需要重新评价。安德烈·肖莱  安德烈·肖莱(1886—)长期以来是法国的一位第一流地理学家,从 1944 年起到 1956 年他退休时止,一直是巴黎大学的地理系主任。下面这些意见是 以他于 1967 年 3 月 8 日给笔者的一封长信为根据的,当时他是八十一岁。 肖莱出生于 1886 年, 年上中学,然后前往里昂大学念书。1906 年,他获得历史学和地理学的学士学位,1910 年取得教师资格。1912 年,他在安讷西的国立中学担任教师而开始了职业生涯,整个第一次世界大 战期间,他都在军中服役;战后,他到里昂重新担任中学教师,一直到 1923 年。同年,他以一篇题目为《萨瓦的阿尔卑斯山前麓(布日和日内瓦):区 域地理研究》 ( LesPréalpesdeSavoie 〈 BaugesetGenevois 〉 : ■ tudedegéographierégionale)的地形学论文,获得地理学博士学位,这篇论 文于 1925 年出版。1923 年他进入里昂大学地理系,在文学院当讲师,1927年他转到巴黎的索尔蓬。他后半生的生涯都是在这里度过的。1944 年,他继 德·马东男而任地理系主任;同年,担任法国地理学会主席。目前他仍然担 任这一职务。这样,从年代上说,肖莱是法国的第二代地理学家,但是他踏 入地理学界相当晚,而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十年,才达到他事业的 顶峰,因此把他列入第三代比较合适。通过肖莱的经历和观点,可以清楚地 看出法国地理学发展的过程和今后的趋势。  肖莱写道,他是在维达尔·德·拉·布拉什所教导的区域地理研究真正 繁荣的时期,被培养成为一名地理学家的;但是在决定他的发展方面影响最 大的老师,(他说)是德·马东男。他是德·马东男在里昂的最早的学生之 一;以后在巴黎的年代里,成为德·马东男的助手。肖莱写道:德·马东男 在他六十年前出版的论述自然地理的经典著作中,通过揭示合理的地形学(unemorphologierationnelle),而使区域地理学前进了一大步。德·马东 男鼓励肖莱放弃在里昂的职位,去接替巴黎的吕西安·加鲁瓦的职务。肖莱 指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巴黎的地理学学生数目最多时也只有五十名。1930 年增加到一百名(在他到达巴黎以后不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不 久的 1950 年,增加到二百五十名。战后,不但学生的数目显著增加,而且研 究的目的也发生了变化。在三十年代,地理学的研究,在自然方面正转向更 多的定量分析,因此,教学工作不得不进行修改来适应学生数量增加和地理 学研究进展的情况。这一调整工作是由德·马东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开 始的,但是进展缓慢。肖莱在 1927 年到巴黎以后,就把他用于研究阿尔卑斯山前麓的地形学专业知识,转用于研究法国北部地区。他企图按照侵蚀面与同一时代海浸形成 的平原的对比所显示的情况,来确定演化的各个阶段。从对巴黎盆地的许多 研究中,他发现一系列的准平原面,它们在中新世末期构成了影响整个巴黎 盆地一致性的一种“多成因的面”(polygenicsurface)。经过上新世构造 运动以后,形成目前地表形态的主要因素不是这类范围很广的构造和侵蚀 面,而是带有第四纪气候变动印记的坡地(pentes)——河谷坡和构造岩屑 坡。他的学生博热(Beaujeu)、特里卡尔(Tricart)、潘什梅尔、德·普 朗博尔(DePlanbol)和 M.比罗继续进行这一研究,并把研究成果综合在 1946 年出版的一本书中。他现在正在写一本巴黎盆地区域地理。肖莱接着又说,在巴黎教书和在法国别的地方教书一样,包括两个目的:培训未来的中学教师和指导研究。这一点由于人员缺乏一直处于困境。1956 年,地理系有四名教授和一名助教。现在有十五名教授和三十五名助教。肖 莱一直很关心地理教学工作,1942 年他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地理教学指南》(Guidedel’Etudi-antenGéographie)。 法国地理学的真正复兴是在两次大战的间隔期间发生的。它的主要动向是日益着重对现象的定量解释(原因和效果),这是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 两方面都存在的一种趋势。“例如,在地形学中,它要求对沉积物和土壤进 行分析;对人文和区域地理来说,它要求使用统计材料和组织人员进行抽样 调查。”  维达尔·德·拉·布拉什生前计划兴建的地理系新大楼在 1923 年落成以 后,地理系的组织工作落在德·马东男的肩上;不过由于缺乏经费,他的工 作遭到严重阻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情况有所改善,而地理系的扩展任 务就由肖莱来承担了。肖莱说,这一任务的主要成就是在全国科学研究中心  (C.N.R.S.)的财政帮助下,组织了一个制图学和地理学资料中心。在肖莱 担任系主任期间,地理系开始出版各种新的出版物:《资料中心的备忘录和 文献资料》(MémoiresetDocumentsduCentredeDocumentation,1946)、《地 理情报》(InformationGéographique,1936)、《阿尔芒·科兰丛书》(CollectionArmandColin)(最初由阿·德芒戎指导),和《世界丛书》(CollectionOrbis),这是关于全世界主要地区的一套丛书。 肖莱提出了关于法国地理学当前趋势的一些意见。各个地理系在配备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研究工作也经历了一个新的跃进。自从德·马东男在 自然地理领域建立地形学和植物地理学以来,定量方法就传播开来了。在战 后的年代里,在人文地理领域有着类似的发展,不过因为缺乏地方的数据而 受到阻碍。然而,这种趋势却带来种种困难和危险。在统计领域或统计形式 方面的数据(对于各行政单元来说,常常是过时的,而且常常要求订正;或 者采用耗费时间的个人调查),是不容易获得的。即使在全国统计和经济研 究所的帮助下,也要花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才有可能把它们凑到一起。 这样,按照维达尔的定义,对一个地区的所有方面进行地理研究,就变得很 困难了。人们需要更加明确地确定问题的内容、方法和实际可能性。在过去 的十年中,我们发现面临的是对一个地区及其生活结构的个别要素(都市化、 农业结构和人口流动等)进行片断的研究。肖莱在他个人的报告中作了如下 的结论,现在把他的话全部引录如下:“简单说来,区域综合的思想在一种片断研究的面前消失了,这种片断的研究在当前状况下似将导致一无所得。但是随着范围的不断缩小,这种只 对特殊地区进行的研究,允许我们能够认识大陆的各个地带、文明的各个领 域或生活方式,以及达到对地球的合理描述,这是地理学的真正目标和目的。 这种片断的深刻的分析,只有当它在第二阶段让位于区域综合的情况下,在 地理学上才是有用的。这正是布朗夏尔在他研究阿尔卑斯山脉的著作中运用 的分析和综合的过程。各个地理系必须从地方到全世界的范围内促进实现这 些分析和综合的目标。区域地理必须恢复它的权利和使命,把适用于全世界 的普通地理学的资料结合起来。”第二十一章 战后的趋向概述  马·索尔在 1957 年写道,战后的年代已显露出对维达尔·德·拉·布拉 什传统的态度有了改变,人们已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法。所有的国 家都随着技术的进步而有所“变化”。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正在适应已 经变化的时代,但它们仍然扎根在上一代的研究方法之中;分析的方法正在 更广泛地得到应用。由于某些历史学家的推动,这种趋向早在战前就已经在 农业地理领域中显露出来了,但是在战后,它扩大到了整个地理学领域。其 原因,毫无疑问,就是对采用严格的科学方法的要求增长了,同时亦与技术(统计的和工具的两方面)的发展及精益求精有关,这是科学工作总的趋向 的一部分。  这种趋向导致自然和人类这两方面的边缘研究领域之间的更密切联系。 这种情况,反映在邻近的学科采用地理学的方法,和一些受到地理学促进的 学科侵夺了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因此地理学家必须努力使自己能够更刻苦地 对人类知识作出独特的贡献。索尔主张,这个独一无二的贡献存在于综合的 观念、“在一定地区分布的整体”的观念、互相依存的观念以及这些复合体 内部紧密结合的观念之中。这个目标就是上一代伟大的地理学家的中心目 标。索尔认为,由于进行分析而失去区域综合这一目标的危险,并不象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大。他又写道,在更年轻的一代人中,仍然存在着那些被分析 的现象位于何处这一中心问题。再有,人们发现与地理学有联系的学科,诸 如气候学、植物学以及社会学等,正 在越来越多地承认地理学的整体的概念。 空间现象并不是象维达尔·德·拉·布拉什阐述过的那样,可以简单地用它 与其他空间现象的相互关系来解释。这些现象必须作为地理学整体的一部分 来加以阐明。继续进行地理学探讨的必要性和正确性的保证也正在于此。地形学  雅·博热-加尼埃夫人写道,地形学在过去二十年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早年的假设已经转为用定量的分析,这首先是在实验室内进行分析,而且过 程是可以模拟的,根据野外零星观察而提出的假设,能够用实验来证明其正 确性。《动力地形学》(RevuedeGeomorphologieDynamique)杂志可以说就 是发表这些研究的官方刊物。人们已经采用“动力地形学”的新技术,来解 决新的问题。在实验室中对沙子、砾石、粘土等进行研究,可以使人们得出 有关搬运及剥蚀方式和沉积物形成的气候条件等方面的结论。岩石崩解(机 械的和化学的)的方式问题,使人们注意到气候条件对石灰岩及结晶岩蚀变 的影响,以及寒冷的气候对岩溶作用发育的影响。气候地形学就这样地取得 了发展。从目前的研究中,得出了一个“地形学综合动力论”的总概念。地 球运动是永恒的、缓慢的,在侵蚀与堆积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这些过程 是同时进行的。由于构造上以及气候上的原因,这个或那个过程可以起支配 作用,或者总的演变趋势可能会中断。在不同时期开始的各种循环同时在进  行(多循环地形)。撒哈拉地区的荒漠侵蚀过程,已经被人们乘坐吉普车、 飞机进行观察,并在实验室进行模拟而研究清楚了。气候学  C.P.佩吉说,自从 1926 年以来,并没有作出什么杰出的工作。在 1926 年出现了贝内旺研究法国阿尔卑斯山气候的论文和德·马东男干旱指数的重 要概念。自此以后,气候学的研究工作就沿着更专门化的路线发展。  大气层研究的革命,导致了动力气象学的发展。在法国,雨量站的数目 不断地减少。《中心气象局年刊》(AnnaleduBurcaucentralmétéorologique) 列出的雨量站数,在 1890 年有 930 个,至 1930 年已减为 365 个。“气象学 家决心走物理学的道路,他们和地学的关系越来越少”;在实际工作中,他 们与地理学家之间极少协作。  在三十年代出现一种相反的趋势,现在仍在继续发展。德·马东男的地 带性观念,对气候学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人们的注意力已转向气候与地形 形成的关系;现在,比罗和特里卡尔这些人已经提出与“构造地形学”相对 立的“气候地形学”这一名称。植被生态学中类似的研究,改变了气候学的 方向,并促进其发展。水电事业的发展也促使建立更多的气象观测台站。在三十年代中,气象学的新概念和新资料被用来解释气候条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种趋势更得到了加强。而农业气象学工作中揭示出来的 情况,使气象学家日益感到气候现象关系甚大。医疗气象学及气候疗法,还 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战后已发表了两篇关于区域气候学的博士论文,一篇 研究中央高原,另一篇研究巴黎盆地。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统会计的概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