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作品分析新闻报道语录体散文的审美价值值取向

热门推荐:
博宝艺术网推荐
博宝油画火热销售中..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青少年审美价值观调查与分析
青少年审美价值观调查与分析
<font color="#07-09-05
&& 赵永萍,张进辅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0卷 第5期
&& 点击: 4439
青少年审美价值观调查与分析赵永萍,张进辅(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重庆市400715)摘 要:本研究采用自拟问卷,调查了626名不同背景条件的青少年审美价值观"结果表明:(1)青少年审美情趣具有娱乐性和年龄特征;(2)青少年审美评价标准泛化与感官化;(3)青少年审美追求具有形象性;(4)背景因素对青少年审美价值观的影响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关键词:审美价值观;问卷调查;审美情趣;审美判断;审美理想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 一!问题的提出美育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积极的审美价值观,可是在美育研究已很深入的今天,对审美价值观的研究却相对滞后"这种滞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审美价值观的研究,思辨的多,实证的少,这与美学研究的大方向相违背;(2)对审美价值观的实证研究,部分研究多,系统研究少"比如对审美价值观的研究,多局限于审美情趣;(3)在对象方面,多局限于大学生,对初!高中学生研究则较少"鉴于此,我们用自拟问卷对青少年的审美价值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二!被试选择和研究方法(一)被试选择本研究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重庆市的青少年学生被试进行集体施测"共发放问卷710份,收回有效问卷626份"其中男294名,女332名;中学生184名,大学文科141名!理科164名!艺体专业137名"除高三外,学生被试从初一到大学四年级,其构成基本覆盖了整个青少年期"(二)研究方法本研究在问卷设计时分两步进行:第一步,采用开放式问卷,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探索性调查,目的在于了解青少年审美价值观发展的一般趋势,为进一步设计科学有效的问卷提供信息;第二步,根据探索性调查获得的信息以及文献综述,将审美价值观概括为三层次!九维度,即审美情趣(包括想像力!感受力!创造力!理解力!判断力)!审美判断(包括审美标准!审美评价)和审美理想(包括观念形态!形象形态[1]),精心设计成正式调查问卷"问卷由四个部分组成:(1)审美情趣调查;(2)审美判断标准调查;(3)审美理想调查(均为选择法);(4)审美评价调查(尺度法)(审美标准和审美评价为审美判断的两个维度,但审美评价的答题方式不同,故安排在最后)"为了避免学生不理解审美价值观的涵义或产生暗示效应而影响回答,我们既没有以审美价值观为调查题目,也没有以美丑观为调查题目,而使用审美兴趣作为调查题目"& 三!结果与分析(一)青少年审美价值观的一般特点11青少年审美情趣的娱乐性和年龄特征化有的人认为,审美情趣就是鉴赏力;有的人认为,审美情趣包括感受力!想像力!创造力!理解力和判断力等诸多因素[2]"我们认为审美趣味是通过人的整个审美活动反映出来的,这种活动有着感受力!想像力!创造力!理解力和判断力等诸多因素的参与,并且这些因素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表现为喜欢!不喜欢!比较喜欢!非31X收稿日期:作者简介:赵永萍(1974-),女,四川宜宾市人,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人格过程心理;张进辅(1951-),男,四川省西充县人,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青少年心理和心理测量"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0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新时期青少年价值观的现状与变化特点的追踪研究0(DEA010197)子课题,项目负责人:张进辅"常喜欢等形式"对于审美情趣,对学生接触较多的文学!电影电视和音乐,有系统研究(见张大均,1993)[3],所以我们不再调查这三方面"青少年的审美情趣近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主要的余暇文化活动变化大,二是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文化消费,比如旅游等,娱乐性明显增强"结果显示,他们最喜欢的艺术形式排列前三位的分别是影视作品!音乐和名胜古迹;他们最主要的余暇文化活动排列前三位的分别是看电影电视!阅读文学作品和欣赏音乐唱歌"不管是在学生的观念上还是在学生的具体活动上,电影电视都稳居第一"与张大均的研究结果(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阅读文学作品!欣赏音乐唱歌和看电影电视)相比[3],有了较大的变化"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越来越重视精神生活"旅游成了一种颇为时兴的消遣方式,也悄然进入校园"比如高考后的放松旅游,大学里的自助旅游等"名胜古迹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进入了学生最喜欢的前三位"对于最喜欢的旅游景点的选择,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自然风光类!登山!漂流等探险活动和民俗风情类"这反映了青少年对大自然的眷恋与向往,也符合青少年活跃!勇于探索的性格特征"当我们要求在12种艺术职业中选出/您最向往从事的艺术职业0时,选择/旅行家0的达到21.4%,占第一位,也充分体现了青少年对大自然的眷恋"据一份在三资企业青年中的调查显示,在回答/衣冠不整是对人的不礼貌?0的问题时,有72.8%的人持/同意0观点,这表明,绝大多数的三资企业青年讲究衣冠整齐的仪表美[4]"对于最喜欢的服饰类型的选择,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自然洒脱的!款式大方的和风格独具的,这与青少年的年龄特征是非常符合的"虽然青少年学生也看重时尚,但他们也深知流行的未必就适合自己,所以流行因素并未进入最喜欢的前三位,具体情况见表1:表1 审美情趣调查问 题项 目 排 序您最喜欢的艺术形式是:影视作品26.7%音乐23.0%名胜古迹9.6%体育艺术7.2%文学6.5%美术5.3%时装表演4.6%舞蹈4.5%建筑艺术3.5%相声小品3.5%摄影2.7%书法2.6%戏剧 0.3%您最主要的余暇文化活动是:看电影电视26.3%阅读文学作品19.8%欣赏音乐唱歌15.0%上网12.3%体育活动11.3%绘画4.3%文娱活动3.5%观赏艺术品1.8%弹奏乐器1.6%科技活动1.6%阅读理论书籍1.4%各类竞赛活动1.1%您最喜欢的旅游景点是:自然风光类45.7%登山!漂流等探险活动29.9%民俗风情类11.2%街市景观5.4%人文景观4.5%园林景观3.3%您最喜欢的服饰类型是:自然洒脱的46.8%款式大方的20.5%风格独具的10.7%高雅的9.7%流行的8.3%比较讲究的4.0%& 21青少年审美判断标准的泛化与感官化审美判断处在审美心理表层结构的核心地位,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审美价值所持的比较性!选择性评价[5],包括审美标准和审美评价"其中审美评价既包括对外界美的形式与内容的评价,也包括对自己形成的审美知识!审美能力的评价"审美价值观在人生价值观体系中是最有泛化色彩和渗透力的一种价值观,因此人们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审美标准,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评价"青少年学生作为社会中最活跃的一分子,就更是如此"从自身的着装!行为和言语到朋友的选择,以及对教师的评价,无不包含审美的因素在内"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具体见表2),在选择服饰时,他们虽然也重视质量,但更重视悦目标准;在选择朋友时,人品好(从美学的角度看就是人格美)是首要标准,占49.4%;在对当前教师存在的最主要问题进行评价时,41.2%都选择了缺乏教学艺术,33.4%选择了与学生关系不融洽;他们最看重的美德,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诚实守信!孝敬父母和礼貌用语"处处都融入了美的观点!美的标准"虽然在对美的本质进行评价时,选择/漂亮即为美0的人仅占2.6%,位居最后;但在评价/一32个人美不美,最重要的标准0时,对/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结合0的选择(67.9%)却远高于/内在美0(23.8%)"这充分显示,青少年学生对美的本质有着较高的理性认识,但对完美的外貌仍有很高的向往,体现出青少年审美标准从理性化到感官化的增强,/美在于完善0的理念在青少年上也得到了反映"对于社会上炒得沸沸扬扬的选美比赛,持完全支持的占63.1%,基本支持的占24.4%,也充分体现了青少年学生的上述特点"具体见表2:表2 审美判断调查问 题项 目 排 序您认为什么是美?和谐即为美36.3%善良即为美21.7%健康即为美14.0%永恒的真理即为美8.6%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环境即为美7.2%漂亮即为美4.8%和平即为美4.5%对社会有益即为美2.9%一个人美不美,最重要的标准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结合67.9%内在美22.8%是否对社会有益4.3%是否对家庭有益3.4%外在美1.6%您选择服饰的首要标准是:悦目48.6%质量好25.7%流行12.5%新奇9.4%有民族特色3.8%您择友的首要标准是:人品好49.5%与自己志趣相投34.8%内秀外美7.2%能干5.9%漂亮2.6%您认为当前教师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教学艺术41.2%与学生关系不融洽33.4%不敬业1.5%知识不渊博8.8%不注重仪表5.1%您对丑的看法是:丑的事物也包含着美,丑能衬美37.2%丑自身具有审美价值27.8%丑得可爱也是一种美23.6%丑的事物或现象都是令人厌恶的11.4%您最看重的美德是:诚实守信49.7%孝敬父母27.6%礼貌用语7.7%助人为乐5.0%注重仪表3.5%尊敬师长2.7%讲究卫生2.0%爱护公物1.8%& 31青少年审美追求的形象性对于审美追求我们设计了三个问题,结果显示了两点:一是三个问题得出的选项之间相关很高,二是审美的理想与实际的生活之间是紧密结合的"对于/您追求美的最主要目的0这一问题的选择,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为了使生活更充实0!/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0!/为了得到美的享受0;对于/你最喜欢追求哪方面的美0这一问题的选择,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美好的理想事业0!/丰富多彩的生活0!/美满的家庭生活0;对于/您最向往从事的艺术职业0这一问题的选择,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旅行家0!/建筑设计师0!/影视演员0"由此可见,青少年学生的审美理想的观念形态与具体的形象形态之间是很一致的,他们对美的追求是与具体的生活相联系的,充分体现了青少年学生审美追求的形象性"具体见表3"& 41审美价值观中的矛盾性社会生活是纷繁复杂的,美或丑从来就不是也永远不会是一种孤立的存在,它们总是在相互较量之中此消彼长又相生相克的"谁也无法否认,在我们的生活中仍然存在着种种丑恶的东西"丑是审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最为活跃的因素,具有美所不能替代的美学价值[5]"所以,要学会审美,就必须同时学会审丑"在对丑进行评价时,虽然选择/丑的事物也包含着美,丑能衬美0和/丑自身具有审美价值0的人分别是37.2%!27.2%,但不容忽视的是,选择/丑的事物或现象都是令人厌恶的0和/丑得可爱也是一种美0的人分别是11.3%!23.6%"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学生的实际审美能力并不强"但当问及对/我的审美能力很强0!/我对美的真正内涵比较了解0这两个语句的看法时,选择/基本同意0和/完全同意0的人却分别占了49.4%!16.6%和46.8%!12.6%"青少年学生的实际审美能力与自我审美能力评价之33间存在矛盾"也许正是基于这个矛盾,当问及对/应该加强对学生美学知识的教育0!/在今天这个大家普遍关心经济利益的大环境下,不愿意学习人文知识,不愿意接受美育,是不正确的0这两个语句的看法时,选择/完全同意0和/基本同意0的人分别占了61.3%!31.2%和56.1%!28.9%"青少年学生的审美价值观与具体的审美行为之间也存在矛盾"虽然大部分青少年赞同加强对学生美学知识的教育,也认为不愿意学习人文知识,不愿意接受美育,是不正确的,但当有机会参与!从事艺术活动时,却又不是很积极"当问及对/校园广告栏中各种名目繁多的诸如美术!书法!广播等协会,我愿意参加0时,选择/不确定0的占了第一位"这可能是升学和就业的现实压力,使他们不得不去学习和钻研科学知识和社会知识,而且科学知识和社会知识对他们也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他们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我们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当问及/如果我们的教育允许我们自由选择专业,并不受将来就业和发展的制约,我非常愿意选择艺术的专业或课程0时,选择/完全同意0和/基本同意0的分别占41.4%!23%"具体见表4"表3 审美理想调查问 题项 目 排 序您追求美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使生活更充实33.9%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24.1%为了得到美的享受18.8%为了使自己更有魅力7.5%为了增长知识6.1%为了使社会更美好4.8%为了使自然环境更美丽3.4%为了消磨时光1.4%你最喜欢追求哪方面的美?美好的理想事业26.4%丰富多彩的生活25.4%美满的家庭生活18.4%健美的身心16.3%优美的自然环境9.7%时髦的服饰3.8%您最向往从事的艺术职业:旅行家21.5%建筑设计师12.5%影视演员11.3%文学家9.9%服装设计师8.0%美术家7.5%歌唱家6.9%园艺师6.1%摄影师5.0%舞蹈演员4.0%书法家3.8%服装模特儿3.5%表4 审美评价调查语 句完全同意基本同意不确定基本不同意完全不同意应该加强对学生美学知识的教育"61.3%31.26.1%0.3%1.0%我的审美能力很强"16.6%49.4%28.9%3.5%1.6%我对美的真正内涵比较了解"12.6%46.8%32.7%6.5%1.3%在今天这个大家普遍关心经济利益的大环境下,不愿意学习人文知识,不愿意接受美育,是不正确的"56.1%28.9%7.2%4.6%3.2%我支持中国姑娘参加国际选美大赛"63.1%24.4%8.6%1.6%2.2%如果我们的教育允许我们自由选择专业,并不受将来就业和发展的制约,我非常愿意选择艺术的专业或课程"41.4%23.0%20.4%9.7%5.4%校园广告栏中各种名目繁多的诸如美术!书法!广播等协会,我愿意参加"24.3%31.2%26.8%11.8%5.9%& 总的来说,青少年审美价值观的主流是健康向上!内容丰富的"对广大青少年学生来说,美就是生活!美就是理想!美就是和谐!美就是完善"(二)背景因素的影响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背景因素对青少年审美价值观的影响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也就是说,青少年的性别!文化程度!所学的专业以及就读的年级等背景因素对青少年审美价值观的影响不明显,但青少年的审美价值观间仍存在差异"从性别上来看,女生倾向于喜欢音乐!舞蹈!时装表演,更愿意从事服装设计!园艺方面的职业,更重视和谐!悦目!健康的审美标准;男生倾向于喜欢体育艺术!相声小品!上网等活动,更愿意从事建筑设计这类职业,更重视事业"从文化程度来看,初中生与高中生!大学生间的差异较大:初中生更喜欢听音乐!上网以及登山!漂流等探险活动,更重视善良!流行等审美标准,更喜欢追求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从事影视等方面的职业"从专业来看,34文科生更喜欢阅读文学作品!更想成为文学家!对丑的理解更深刻;体育专业的学生更喜欢体育艺术!美术专业的学生更想成为美术家"& 四!结论总之,青少年学生的审美价值观有着以下几个特征:(一)青少年学生的审美价值观是和他们的理想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他们最喜欢追求美好的理想事业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他们追求美就是为了使生活更充实,为了能追求自己的理想"有了美好的事业,高尚的理想,这才是充实的生活"(二)青少年学生的审美价值观是和他们的年龄特征联系在一起的"他们较喜欢登山!漂流等探险活动,最喜欢自然洒脱!款式大方的服饰"(三)青少年学生的审美价值观是和他们对和谐!优美的环境的渴望相联系的"对于美的本质的看法,/和谐即为美0位居第一;他们最喜欢的旅游景点是自然风光类;对当前教师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对/与学生关系不融洽0的选择居第二;他们最向往的艺术职业是/旅行家0"和谐的人际关系能使他们培养开拓性的精神,优美的环境使他们感情高尚!行为典雅"参考文献:[1] 周正兵1审美理想论纲[D]1硕士学位论文1安徽大学,2001.[2] 杨成寅1美学范畴概论[M]1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3] 张大均1对大学生审美意识的调查分析[J]1心理科学,).[4] 仓道来,徐闻1中西方青年价值观的冲撞与交融[M]1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5] 黄希庭等1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1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6] 陈昭明1审丑泛论[J]1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4,(4).责任编辑 曹 莉AResearchandAnalysisofAestheticValuesofAdolescentZHAOYong2ping,ZHANGJin2fu(SchoolofPsychology,SouthwestNormalUniversity,ChongqingBeibei400715,China)Abstract:626adolesent.saestheticvalueswereresearchedandanalysedinquestionnaireeditedbyus.Thisresultshows:1)Adolesent.saesthetictastetakesonrecre2)Adolesent.saestheticstandardhasthecharactero3)Adolesent.saestheticpursuehastheq4)Theinfluenceofcontextfactortoadolesent.saestheticvaluesaren.tinsalience.Keywords:aestheticideal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二次开发:
地址:重庆北碚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电话: 023- &&&邮编:400715青年记者会员登陆
· · · · · · · · · · · ·
负面题材报道中丑的审美价值
  ● 阎怀兰  新闻报道在传播信息、知识和服务的同时,还传播着美。美并不是新闻传播活动的主要目的,而是渗透在其中,并影响其传播效应。新闻受众满足认知需求的同时,还追求心灵和精神上的审美愉悦,即新闻传播活动,是新闻价值附带着审美价值同时实现的过程。这个规律同样适用于负面题材报道。  负面题材报道是“以对人类社会产生消极甚至恶劣影响然而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为题材,经由报道者的采访调查、加工制作而成并用于媒体传播的新闻作品”。①以反映社会现实中的丑为题材,寄托了新闻从业者独特的现实感受和审美追求,能够带给人们强烈的心理冲击和审美感受。负面题材报道中的丑,通过传播者、受众、社会的审美互动,实现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负面题材报道中丑的审美价值的实现:传播者、受众、社会的审美互动  负面题材报道具有揭露丑恶、惊醒社会、警示监督等积极作用。“对于具有社会内容的负面报道来说,它的目的不在于歌颂光明或倡导,而在于反映和暴露社会敏感灰暗的一面,以使公众瞩目、警醒和震惊。”②这说明作为新闻的一种,负面题材报道具有独特的新闻价值和审美价值。新闻的审美价值不同于新闻价值,但是又附着在新闻价值上。新闻传播者和接受者在报道新闻和接受新闻时,完成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认知,同时又在感受、情感、情操上有影响,社会因此而有所进步,新闻的新闻价值和审美价值就得到了实现。  新闻是对新近或者正在发生发现的、对公众有知悉意义的事实的报道。对真善美的社会现实的反映是正面题材报道,其中积极的、进步的力量让人心情舒畅深感鼓舞;对坏恶丑的社会现实的反映是负面题材报道,其中破坏性的、退步的力量让人心情压抑深感悲愤。“审美价值具有更强烈、更明显的情感性,甚至可以说审美价值是一种情感价值。……在人间,美无处不在,审美价值渗透在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③新闻传播活动的目的,表层上是满足受众对社会现实知晓的需求,深层上是引导受众知晓然后精神思想发生变化,负面题材报道中丑的审美价值附着在新闻价值中,即其价值借由审美获得了实现。  新闻实现其审美价值,前提是新闻作者的创作。新闻作品的审美创造,同艺术作品的审美创造规律有共同点,就是作者要给其作品恰当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这样才能给受众带来视听感官和心理感受的愉悦,满足受众浅层和深层的审美需求。负面题材报道,在内容的确立上更需要作者的慎思。新闻传播者尊重社会现实,并以将复杂多样的现实反映给受众为己任,现实中的丑可以让受众明晰社会、反思现实,进而完善自我、改善生存环境。但传播者首先必须有自己深刻的认识、独特的感受、深沉的情感和积极向上的情怀,并将之沉淀在新闻报道中。只有先震撼了自己,才能说服、感动别人,新闻传播者的个性魅力和审美追求,通过新闻报道,可以感染新闻受众。所以说,“报道者对负面题材的处理和表现方式是造成新闻负面效果的关键性变量”。④  蹩脚的报道者,面对某些负面新闻题材,不但发现不了里面暗藏的向上的力量,而且会以猎奇、欣赏、把玩的心态进行报道,使人徘徊于感官的刺激当中,难以获得精神上的震撼、洗礼与反思,难以消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相反会扩大人对社会的恐惧与不安全感,造成极坏的负面效果。优秀的报道者往往在负面题材中发现积极因素,即使发现不了积极的因素,也会以建设性的态度处理消极因素,给人以警醒、鞭挞、反思,取得正面题材报道难以取得的正面效果。当然,“新闻需要打扮”,⑤负面题材报道要情真意切,不能不配有合适的结构、节奏,要文从字顺,也要形象生动。  新闻传播活动的首要目的是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新闻受众阅读收看新闻,从负面题材报道中获取信息、知识,感官在认知现实中丑的同时,感受到视觉和听觉的冲击。现实中丑所表现的人性假恶、社会黑暗、灾难祸害,也给受众精神上的疼痛压抑,使受众在认识活动中渗透了审美体验。在受众精神认知活动中,伴随有审美感受和审美情感的发生,所以受众的审美活动是自然而不自觉的活动。负面题材报道要实现其中丑的审美价值,必须以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实价值的准确提炼为基础,以新闻受众的认知接受并实践于社会生活为终极目标。如果负面题材报道的确发挥了揭露丑恶、惊醒社会、警示监督的积极作用而促进了社会的不断和谐,那么,负面题材报道对丑的揭露,就有着以丑衬美、化丑为美的审美价值。受众理解接受了新闻报道,在认知和情感上获得了收益,提升了自己的精神人格和审美情操,也就完成了审美的超越,那么新闻的新闻价值和审美价值便同时得以实现。  从新闻传播者到新闻受众,负面题材报道中丑的审美价值的实现,离不开新闻传播活动主体所在的社会环境。当下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思想文化氛围和审美价值观,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平台,对丑的审美价值的实现有决定性的影响。因为,负面题材报道不仅具有揭露丑恶、惊醒社会、警示监督等积极作用,还有破坏、猎奇等消极作用,成风扎堆的负面题材报道,会降低媒体公信力、增加社会动荡感和混乱社会价值观、审美观。只有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制度民主、思想开放、审美多元,新闻主体和客体成熟理智,能够在认知判断社会现实的黑暗、虚假和丑恶中,在体验审美痛感之时,自我精神升华和人性完善,反哺现实促进社会和谐,负面题材报道中丑的审美价值才能顺利实现。    负面题材报道中丑的审美价值的表现:人性的光辉  “人们为了追求美,必须认识丑、克服丑,只有将丑真实地反映出来,才能体现合乎规律性的真;同时,生活中的丑经过新闻工作者的处理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一种渗透着新闻工作者的否定性评价的作品,从反面肯定了丑,这就体现着合乎目的性的善。善与真的结合,便是美。”⑥具体分析,负面题材报道中丑的审美价值,可以表现为四个方面:  一是负面题材报道在新闻作品中蕴涵了新闻传播者的正义感和审美追求  新闻求真、求新、求深,这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建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感,体现在新闻工作中,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持有建设性的立场。特别是对于可能造成负面效应的负面题材报道,实事求是的精神需要用勇敢无畏的态度去贯彻,并能在揭露批评的同时端正立场、有人性关怀、有破有立。提倡人情味的新闻,就是要求“从人的角度写新闻,突出人的活动、人的作用和人的思想、感情,活化出人的思想情趣,使新闻扣人心弦”。⑦对新闻、受众、社会负责的态度,表现出新闻传播者正义无畏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魄力,以及不断超越的审美追求,带给人们心灵的启迪和社会道德的提升。  二是负面题材报道从新闻内容上体现了人性之美  负面题材报道,往往揭示反常态、破坏性的人物行为和社会事件,常常以生活悲剧的面貌呈现,显示了人性的扭曲和社会的阴暗面。新闻工作者应该在负面题材的报道中,彰显不懈的人文关怀,也就是在负面题材报道中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新闻美的人性光辉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新闻人物的至爱情怀,一种是新闻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深刻人性给观众带来的启迪。”⑧负面题材报道中的丑,常常是天灾人祸等恶性事件,在面临压倒性的灾难时,能激发出人类不屈不挠的生命力,激励出豪情壮志和崇高精神,也激荡出人性关怀、社会温暖和时代进步。负面题材报道中的丑,也常常反映了丑陋、恶劣人物身上的人性扭曲,被蒙蔽的真善美的人性,恰是从人性阴暗的反面生发出来的。新闻传播者和受众,作为生活和社会中的人,既需要在负面题材报道中人性丑恶的人物身上获得启发,收获同情、感喟和悲悯的审美感受,又能够显示出对负面人物的关怀和尊重,这是人性美好的表现。  三是负面题材报道提供给受众情感、人性震撼之美  社会现实中的丑是对美的冲击颠覆,美的渴求展现在对丑的揭露中。受众对负面题材报道中丑恶的社会事件和丑陋的新闻人物审丑观照时,感受到了丑所特有的审美震撼,这时候的审美快感不是单纯的感官和心理的愉悦感,而是悲感和痛感。往往是在社会惨剧和悲剧中,体现出制度的不合理、社会道德的撕裂、人与人关系的冷漠、对权力和金钱的崇拜等,给受众窥探、焦虑、恐惧、震惊、悲痛等审美痛感和审美震撼,这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可以促使受众获得审美超越,完善自我进而改进社会。  四是负面题材报道的审美追求最终是社会美的提升和人性美的完善  社会制度的民主和思想的解放,使新闻的多样化成为可能,对社会现实中的丑进行传播的负面题材报道得以进行。人类的欲望、社会的面目,以真实自然的形态展现出来,社会不惮于此,新闻传播者和受众不惮于此,人类以审视和反思的态度,以改善现实与自我的目的,开放性地接受负面题材报道中的丑,就会使负面题材报道中丑的审美价值得以实现。当负面题材报道中的丑,能够成为“以人自身为最高目的、以人的全面而完整的发展为最高理想、以满足人本身的自由生命创造为最高尺度的价值”,⑨负面题材报道就成为传播者和受众肯定自己、愉悦自己、发现和开拓自己的本质、确证自身价值的对象,实现了其新闻作品的审美价值。这反映了特定时代人们的审美追求,是审美的民主化,是审美价值观的进步。    结& 语  负面题材报道的审美价值,必须以新闻的真实性为基础,以关爱人为根本,以促进社会和谐为最高境界。只有遵循新闻传播的规律和美的规律,负面题材报道的传播,才能实现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受众的双赢,才能达到和谐人性和社会的目的。  注释:  ①④丁柏铨 陈相雨:《“负面新闻”及相关概念辨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②张威:《比较新闻学:方法与考证》[M],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  ③⑨杜书瀛:《审美与价值》[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⑤⑥⑦卢焱:《新闻美学初论》[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⑧赵金萍:《论新闻传播中对新闻美的深度追求》[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文学院)
编辑: 解西伟
已有 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我来评两句
后发表评论。如果您还不是本站会员,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地址:济南市经十路16122号 &&&&&& 邮编:250014 &&&&编辑部电话:(97 196286&&&&&& && &&&《青年记者》投稿邮箱:&&& 杂志发行电话:(3&&&&&&&网站电话:(11&&&&&&&&&&&&& &&& &&&&& 《青年记者》邮发代号:24-213 &&& 《今参考·政界》邮发代号:24-216&&& &《今参考·商界》邮发代号:24-61
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
转载需注明来源,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价值取向 兴趣爱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