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粒扣子》与父亲一笑相逢一炮泯恩仇仇插图类型仇

发生错误,您可将此错误报告给我们,我们将非常感谢您的反馈。求与父亲一笑泯恩仇的阅读答案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求与父亲一笑泯恩仇的阅读答案
求与父亲一笑泯恩仇的阅读答案
1.动作、外貌、神态描写;写出父亲年轻时的威严强大,与后文父亲的衰老形成对比,为下文写与父亲一笑泯恩仇做铺垫2.不知道什么时候父亲的大赦会失效3.为了表现当父亲老去的那一天,他由强大变得衰弱,而作者也有同感,突出中心4.父亲给了我们生命,陪伴我们成长,尽管我们犯错时,他会重重责罚我们,那也是出于爱心,希望我们健康成长,所以我们要体谅父亲,孝敬父亲许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责任编辑:连良 陶恒
来源:许昌文明网&&&&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篇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对于广大公民来说,“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既是一种精神所在,也是基本的社会准则。为了更好地在公民层面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许昌文明网、许昌晨报将推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报道,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4个专题,以一个个具体的人物,从不同的层面解读和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思想共识,弘扬社会正能量。
&&& ·耿谆:血溅花冈 坚守民族大义
&&& 耿谆,字信庵,河南省襄城县人,生于日。在抗日战争中,耿谆参加了著名的忻口战役、中条山战役和豫中会战等。1944年5月,上尉连长耿谆率部参加惨烈的洛阳保卫战,战斗中腹部等受伤,被日军强掳至日本秋田县花冈町,为鹿岛公司做工。日,耿谆率领700多名劳工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花冈暴动”。回国后,自1987年起,耿谆率领“花冈暴动”幸存者及罹难者遗属,7次远赴日本提出诉讼,要求鹿岛公司谢罪、赔偿。日下午,耿谆于襄城去世。
  【爱国事迹】
  民间向日索赔第一人
  1914年,耿谆出生于河南省襄城县书香门第。1932年,耿谆应征入伍至国民党第15军。1944年5月,时任连长的耿谆率部参加洛阳保卫战,因腹部、背部、左脚等多处受伤被俘。后来,耿谆同近千名中国战俘和平民被日军强掳至日本秋田县花冈町充任劳工,每天劳动16个小时,还备受毒打和饥饿的折磨。
  面对半年内200余人死难的惨状,耿谆挺身而出,率领700余名中国劳工于日夜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花冈暴动”。这场被誉为“中国人民在日本本土打响的唯一一次抗日战争”的行动,遭到日本军警的残酷镇压,115名劳工惨遭毒打、凌辱和虐待致死,耿谆等12名暴动主要成员被捕入狱。后日本战败投降,他才幸免于难,返回襄城老家。
  自1987年起,耿谆率领“花冈暴动”幸存者及罹难者遗属,7次远赴日本提出诉讼,要求鹿岛公司谢罪、赔偿和建立劳工纪念馆。经历7次开庭,花冈诉讼最终于2000年和解,日本鹿岛公司拿出“捐款”,称不含赔偿、补偿的性质。耿谆得知实情后发表严正声明,谴责和抗议鹿岛公司拒不认罪,并拒绝领取鹿岛公司的发放金。
  耿谆晚年致力于爱国主义教育,以自己的亲历亲闻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和爱戴。耿谆一生热爱书法。其子透露,他生前常挥毫写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提笔每每热泪盈眶。
  【家人状况】
  “耿谆故居”对外开放,家人生活充实
  晚年的耿谆一直由儿子耿硕宇夫妻俩负责照顾。“父亲在家中去世,走得很平静。”耿硕宇说,耿老身体很瘦弱,走的几天前已经吃不进去东西,最后因呼吸衰竭去世。
  日,遵照父亲遗愿,耿硕宇将父亲骨灰中的两枚弹片,用过的文房用具、图书、衣物和书法作品等9类19件遗物,捐赠给了许昌市烈士陵园。
  “父亲晚年叮嘱我一定不要忘记历史。他的遗愿是希望日本正视历史,让家人继续追究日本侵华的罪行,要求日本向包括‘花冈暴动’罹难者遗属和幸存者在内的广大战争受害者真诚道歉并合理赔偿。”耿硕宇介绍,为了完成老人的心愿,他把老人的故居修缮了,并整理出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以“耿谆故居”的名义对外开放,供研究者使用、教育后人。
  今年59岁的耿硕宇现是许昌学院外聘教师,负责给学生做讲座和指导毕业论文。“女儿在上海工作,儿子在珠海一所大学教书,我们老两口儿在许昌学院住,衣食无忧,生活得很充实、很幸福。”耿硕宇说。
  【学习楷模】
  对国家忠诚,爱国尊严不可辱
  耿谆的一生都与中日关系这个宏大命题牵连在一起。在这个历史过程中,他以个人的勇气、自尊和作为,彰显了一个普通中国人所能达到的人性高度。
  “耿谆是一个时常身处大是大非漩涡而意志坚定的老人。”崔永元口述历史团队首席记者张钧曾两赴襄城采访耿谆。他说,到访的他们都可以算是老人的孙辈,但老人坚持用“先生”称呼他们。无论他们是来还是走,92岁、腿脚不大方便的耿谆都会站在二楼楼梯口,拄着手杖,身体直直的,目光随着他们。
  “在日本本土打响抗日战争,体现了耿老对国家的忠诚、对敌人不屈的意志和不灭的尊严。”襄城县革命烈士纪念馆馆长马强表示,通过了解耿老的事迹,广大干群和学生真切体会到了什么是民族气节,从中学到了很多正能量。
  市民贺飞多次聆听耿谆演讲。他深情追忆:“耿老的一生是维护民族尊严的一生,他忠诚正直、勇敢顽强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 ·赵趁妮:爱兵如子“母亲”典范
&&& 赵趁妮,禹州市郭连镇张涧村人,爱国拥军模范。曾被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1984年,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她“爱国拥军模范”称号。2013年1月去世,享年88岁。
&&&&【爱国事迹】
&&& 4位亲人去世,封封家书报平安
  1978年,赵趁妮刚把儿子刘同宾送走参军,婆婆、丈夫等4位亲人便相继病故。为了让儿子安心服役,赵趁妮封封家书报平安。她的6个子女3人当过兵,孙辈8人4人当过兵。
  35年来,赵趁妮始终情牵军营,成了战士们共同的“妈妈”。1998年9月,赴湖北参加抗洪抢险的驻许某部官兵返回后,她自费购买30箱苹果送到营区。2003年,78岁的赵趁妮挤火车到江苏徐州某部给战士们作报告。在左眼近乎失明的情况下,她每年为新入伍的战士纳鞋垫。2012年春节前夕,因为担心新入伍的战士想家,她给禹州籍600多名新兵每人寄了一封信,随信还给每名新兵寄去两双鞋垫。
  【家人状况】
&&& 平凡的生活,不变的拥军情怀
  晚年的赵趁妮,常住在禹州市区三女儿刘梅娥的家中。今年49岁的刘梅娥在禹州市工商部门工作。她告诉记者,家里十几口人都有当兵的经历。在母亲的坚持下,2009年,她的独生子汪洋也到部队经受了锻炼,眼下复员待业。目前,除了一个侄子从部队转业后进入禹州市城建局工作外,她的其他亲友均在禹州老家务农。
  “俺妈常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没有做啥大事,党和国家却给了我那么多荣誉,真叫我承受不起。’她教育我们,爱国拥军是一种义务,这个家庭传统不能丢;对国家、对社会要懂得感恩,知足常乐。”在赵趁妮的教诲下,刘梅娥兄妹过着平凡的生活,以母亲为荣,从不引以为傲。
&&& 【学习楷模】
&&& “兵妈妈”是军属中的好榜样
  画家王森然曾在赠给赵趁妮的画上题词:“教子成材,当今岳母;胸怀全局,爱国拥军。”赵趁妮的逝世,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切悼念。赵趁妮是全国人民的楷模,更是村里人的榜样。在她的影响下,张涧村很多年轻人参了军,每年在部队服役的不少于15人。老人在世时,有时会将剪好的鞋垫发给村里的妇女,让她们帮忙纳好。现在村里的妇女一有空闲就纳鞋垫,争当爱国拥军的好家长。
  赵趁妮去世前一再叮嘱,丧事要从简,执行殡葬政策,去世后火化。当年,她连丧4位亲人都不告诉当兵的儿子;这次还是不让说,直到50天后这一消息才传到济南军区、河南省军区。
&&& ·吴新芬:军嫂大爱感动国人
吴新芬一家三口
&&& 吴新芬,现年39岁,禹州市妇联副主席。与伤残军人王俊景的爱情故事感动国人。2006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7年获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八一奖章。党的十七大代表、“2007感动中原人物”。2009年,根据吴新芬真实故事改编的电视剧《今生欠你一个拥抱》在央视一套热播。
  【爱国事迹】
&&& 好军嫂大爱拥军感动全国
  吴新芬出生在安阳农村。怀着对军营的向往和崇敬,从高中起,她开始利用课余时间给边防官兵写慰问信。1993年年初,她与正在西藏某部服役的禹州籍军人王俊景成为笔友。1997年10月,王俊景在执行任务时不幸被高压电流击倒,双臂高位截肢,左腿严重烧伤致残。1998年3月底,辗转得到消息、已经参加工作的吴新芬来到王俊景身边,尽心尽力照料他。
  2002年8月,两人结婚。2010年八一前夕,夫妻俩带着女儿王甜甜开始了慰问子弟兵的漫漫边关之行,足迹踏遍祖国的东西南北4个边关哨所。吴新芬爱国拥军的事迹经过报道后,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感动了无数国人。
  【家人状况】
&&& 三口之家,幸福美满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2007年,吴新芬有了工作。2010年,他们搬进位于禹州市区的新居,王甜甜在附近小学就读。王甜甜四五岁时,在王俊景的指导下,开始踩着小板凳学做饭、学做家务。现在,聪慧、乖巧、懂事的王甜甜已经10岁,学习上从来不用父母操心。普通的三口之家,处处洋溢着温馨和甜蜜。
  在吴新芬的照料下,经历13次手术的王俊景走出生活阴影,生活已基本能够自理。每天送走妻女后,他尽力用残臂收拾房间,甚至操作洗衣机洗衣服。王俊景动情地说:“我向妻子、女儿表达爱的方式,不是送玫瑰花和礼物,而是尽可能地帮她们做点儿事情。”
  【学习楷模】
&&& 新时期需要更多吴新芬式的好军嫂
  吴新芬觉得,最美的地方是军营,最可爱的人是军人。吴新芬用实际行动诠释自己的“军嫂”情结:每年3月是学雷锋活动月,她便把自己的手机铃声设定为《学习雷锋好榜样》;其他月份,她的手机铃声则设定为高亢激扬的军旅歌曲。
  许昌学院大三女生高晓槿听过吴新芬的先进事迹报告会。她告诉记者:“我觉得她的爱是纯洁的、无私的,难能可贵。现在很多女孩子应该好好反思。”
  中学青年女教师徐翠青也是一位军嫂。她说:“‘不离不弃’四个字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吴新芬既善良又坚强,是个有梦想的新女性。新时期需要更多吴新芬式的好军嫂,她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 ·偏银周:过去新四军战士今日“襄城好人”
&&& 偏银周,84岁,襄城县麦岭镇岗西前街村人,13岁加入新四军,1945年退伍,在兰州铁路局从事铁路建设工作,后回家乡务农至今。他经常为村里的十几户困难群众送钱、送油、送菜。他被评选为2012年度“襄城好人”。
  【拥军事迹】
&&& 战场老英雄 回乡献余热
  够了饥寒交迫的滋味。13岁,他扔下放牛鞭,参加了由项英、叶挺领导的新四军,投身抗日战争。1945年,他因腿部受伤离开部队,新中国成立后回乡务农。2005年,他获得“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金质纪念章。
  偏银周老人生活简朴,不讲吃穿。每年春节临近,偏银周老人都要为村里的十几户困难群众送钱、送油、送菜。
  2009年麦收时节,村里一块还没收割的麦田燃起了大火,如不及时扑灭,附近的200多亩麦子将化为灰烬。偏银周不顾个人安危冲上去扑火保麦。当村干部和村民闻讯赶来时,大火已被扑灭。
  【家人状况】
&&& 关爱弱势群体代代相传
  至今,偏银周仍在努力地种田、植树。“从小吃苦吃惯了,年龄大了也闲不住,做点儿力所能及的事,我高兴!”偏银周说,自己家里致富了,看到村里还有一些群众因病致贫或者因病返贫,他心里很着急,希望乡亲们都能走出困境,共同富裕起来。“不能光顾着自己过得好,还得关心帮助别人。”
  他的儿女们都理解和支持父亲的行为。他的儿子告诉记者:“今年春节,俺爸还领着我们带着东西去看望了几个困难户,我们也很感动。”偏银周告诉记者,今年他打算再承包200亩地,多种些庄稼,让土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多挣些钱,帮助更多人改善生活。
  【学习楷模】
&&& 他在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在岗西前街村,得到过偏银周关照的村民有十几个,王书定、汪文套、偏保亭、偏新卫等人每每提到偏银周就会伸出大拇指。偏银周常说:“我为社会作点儿奉献,上级给了很大的荣誉。我做这些都不算什么,全是分内事。”村民方小明由衷地感叹:“老偏思想好,当过兵的人就是不一样,肯帮助别人,热心公益。”
  市民孙俊凯看了偏银周的事迹报道后,感动地说:“像他这么大的年纪,本来该接受别人的帮助,他还在力所能及地下田劳动、帮助别人。他虽然文化程度不高,思想觉悟却很高,一直在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这样的好人,值得年轻人学习!”
&&& ·楚金山:居功不傲老英雄无私奉献真党员&
&&& 楚金山,禹州市鸠山镇楚黄庄村人。他参加过抗日战争、中原突围、进军大西南、渡江战役等重大战役,是一名传奇的战斗英雄,历经枪林弹雨;他是一名地道的农民,放弃当国家干部的机会,复员回乡当了农民。他从未因个人私利向国家伸手,用军人特有的风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赤诚之心。
&&& 【爱国事迹】
&&& 经历枪林弹雨,放弃优裕生活选择建设家乡
  1944年5月,长葛、许昌、鄢陵、禹县先后被日本侵略者占领。抱着对旧社会的一腔仇恨和穷人也要过好日子的决心,楚金山的父亲楚滴流让儿子参军。
  参军以后,楚金山作战勇敢,很快被提升为排长、连长。他此后经历了抗日战争、中原突围、进军大西南、渡江战役等重大历史事件,历经枪林弹雨。
  新中国成立之后,这位经历了枪林弹雨的老军人原本有机会享受更加优裕的生活。为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他选择了回家务农。
  1955年,从部队回来以后,楚金山就一心扑在了农村建设上,和村干部一起带领当地村民致富。当地民政部门曾经多次找到他,要安排他去乡民政所上班。倔强的楚金山却一口拒绝,在村里干起了生产队保管员,负责炼钢、治理河道。
  【家人状况】
&&& 儿女孝顺,轮流搀扶老人遛弯儿
  4月20日,春风和煦,阳光柔柔地照着禹州市鸠山镇黄庄村一座破旧的院落。楚金山老人躺在床上,听着收音机,悠闲自得。
  “这两年青光眼发作,老人已经看不见东西了,再加上今年已经89岁了,腿脚也不是很方便,所以不怎么出门了。”楚金山的三儿媳郭巧红表示,楚金山一日三餐依旧在屋后的一座百年老窑洞里完成。隔一段时间,兄妹六人会轮流来搀扶老人在村里遛弯儿。
  楚金山老人虽然出行不方便了,但思路很清晰。谈及现在的生活,老人很感恩:“国家定期补贴钱,每年春节还有人带着米、面、油看望俺。俺很知足!”
  【学习楷模】
&&& 无私奉献,起到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  “他是老军人,人好着哩!”说起楚金山,街坊邻居没有不竖大拇指的。邻居楚占说:“老人家人品好。在村子里,大家都很尊敬他。”
  该村党支部书记楚大伟说,作为一名老党员,楚金山严于律己,从没因功主动向村里索取过一分一毫的私利。
  “我曾多次看望楚金山老人。每次与老人促膝交谈,都给我强烈的心灵震撼。”鸠山镇党委书记张贯岭说,战争年代,为了劳苦大众得解放,楚金山老人冲锋在前、出生入死;和平时期,为了国家的繁荣与富强,楚金山老人开荒山、修河道,无私奉献,甘守清贫。楚金山老人是鸠山人民的骄傲,是共产党人永葆政治本色的“活教材”。
&&& ·边秋对:淡泊名利老党员尽显“本色”
&&& 边秋对,禹州市浅井镇扒村人。半个多世纪前,他曾为新中国浴血建功,先后荣立一等功两次等。1955年,为响应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号召,他从部队复员回到家乡务农。他从不主动向政府提要求,给政府添麻烦,默默地在家务农。2014年3月,90岁的老英雄边秋对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
  【爱国事迹】
&&& 战场上立功无数 复员后建设家乡
  边秋对1944年参军,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48年6月,他随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第二十二军参加豫东战役,解放开封。同年11月,他参加了淮海战役。在淮海战役中,边秋对因炸暗堡表现突出,荣立二等功。
  1949年4月,边秋对随军参加渡江战役。因作战勇敢、不怕牺牲,边秋对先后荣立一等功两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4次,并被部队授予“人民功臣”光荣称号和“人民功臣”匾。
  1955年秋,边秋对载誉返乡,各种军功章、证书等装了一木箱。复员后,边秋对被安排担任村里的民兵连连长。他积极参加家乡建设,严格训练民兵,在封山治水、农业生产保卫和农村治安方面成绩突出,多次受到政府奖励,被评为劳动模范、治山模范和治安保卫模范。
  【家人状况】
&&& 生活平淡而幸福
  边秋对不曾育有子女,他和哥哥的二儿子边国敏一家一起生活了20多年。边国敏夫妇对待他像对待父亲一样。
  生前,边秋对老人每季度能领取优抚对象抚恤金、“五保”补贴等1000多元。2013年“八一”时,镇里送来了米、方便面和饮料等慰问品。边秋对老人生前曾多次知足地说:“与那些牺牲的战友相比,我很幸运,也很幸福!”
  “今年3月,老人走得很急。但在病床上,老人仍很感激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他。”边国敏的妻子刘蕊说。
  如今,边国敏夫妻俩在家里种菜,儿子和儿媳出去打工,不缺吃、不缺穿,一家人过得很幸福。
  【学习楷模】
&&& 无私奉献,起到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边秋对生性老实,认为自己虽然在战场上立了些功,但还是一名普通老百姓、普通党员。党员就应该吃苦在前,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与老人多次接触的禹州市民边继伟说,边秋对老人严于律己,真正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艰苦朴素、淡泊名利的本色。
  “边秋对老人战争年代出生入死,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复员后,不计名利,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几十年。他是浅井镇扒村的骄傲,是浅井镇扒村的一笔精神财富,是我们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禹州市浅井镇扒村村支书席军晓表示,下一步,他们要把老英雄的精神转化为推动全村发展的动力!
&&& 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习总书记的“扣子论”生动而恰当。不论是老英雄耿谆、爱兵如子的老母亲赵趁妮、好军嫂吴新芬,还是“襄城好人”偏银周、居功不傲的老英雄楚金山、淡泊名利的老党员边秋对,仔细阅读他们的光辉事迹,不难发现,他们都是在年轻时选择了一条爱国、奉献的人生道路,然后在以后的岁月中,不管人生际遇怎样变,爱国、奉献的价值追求却矢志不渝。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归根结底,需要培育公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处于危难时期,一名年轻人爱国的表现,更多地选择扛起长枪奋战沙场。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国家宏伟目标的当下,从公民层面来讲,爱国的核心要义,恐怕更多地体现在敬业、诚信、友善之上。爱岗敬业、诚信经营、友善待人,这是当下一个公民爱国的具体表现,更应该成为一个公民在人生起点处的价值追求。
  耿谆、赵趁妮、吴新芬、偏银周、楚金山、边秋对……这些老英雄、好军嫂、老党员的光辉事迹启迪我们,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才会扣好剩余的扣子;扣好每一颗扣子,才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记者 孙学涛)
用户昵称: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手握各大学校的荣誉学位,回味着已经逝去的青春。
消防官兵将其救出时,其已不幸身亡。
  扫描二维码,查看高考信息更方便。
2015年《高考说明》微写作样题一览
文明豢养宠物的
  1.语言精练得体。
  2.理由充分,
  有号召力。
用精练的语言
描写天安门广场
升旗仪式场景
  1.要注意描写的对象和特定的氛围。
  2.要综合运用多种
  表达方式。
用精练的语言
描述场景、
抒发情感。
  就吴起思想观点中最有体会的一点,写认识领悟。
  “这些思想观点都是很宝贵的,对于现代人仍有重要启示”强调了传统文化对于现实生活的意义,军事思想在社会生活其它方面的拓展延伸。
用精练的语言
  对于新款校服的争议,给校长写一段话,陈说看法。
  观点明确
  表达得体
用精练的语言
征招文学研究小组
成员的启事
  1.内容应包含:对作家(或作品)及研究重点、研究意义的简要说明;对应征者的要求;报名办法。
  2.语言有个性,
  具有鼓动意味。
用精练的语言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
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超过150字。
①与同学分享自己学
习语文的体会。
②评论“家长送考”现象。
③ 写抒情文字,纪念自己的18岁。
①{C}要求所写的体会具体,切实,易记忆。
②{C}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③{C}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可写诗歌)
不超过150字
用精练的语言
描述事物、
表达观点、
  抒发情感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诗歌《思子》中“落叶打窗风似雨,孤灯背壁夜如年”两句极富画面感,请你将这幅画面描绘出来。要求想象合理,形象生动。
  ②读了诗歌《思子》,请你代儿子吴改过给他父亲吴静夫写一封家书(可写诗歌)。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③传统观念中,“孝顺”是指“孝敬父母、顺从父母”,请你对此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微写作(10分)
学校为“节水宣传月”设计了系列活动,并选用了下图作为宣传画。请从以下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作为一名志愿者,请你向盲人朋友讲解这幅图画,要求重点突出、生动形象。
②这幅作品在本次活动中获奖,请以评委的身份写一段评语,要求理由充分、条理清晰。
③请以禾苗或土地的口吻劝告人们“节约用水”,要求想象合理,有感染力。(可写诗歌)
  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四月,春光正好。请你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一个邀约的帖子,召唤朋友们一起踏青访春。要求描写生动,有感染力。
  ②高考临近,你的朋友信心不足,情绪有些波动。请你写一段文字,劝勉你的朋友。要求恰当引用名言警句,语言得体,有说服力。
  ③清明之际,世纪坛举办“中华国贤颂”纪念活动。请从孔子、李冰、王羲之、鲁迅、邓稼先五位先贤中任选一位,写一段文字(可写诗歌),表达你的敬仰之情。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1)周浩放弃北大选择某技师学院。他解释说:“当年选择志愿听从了父母老师的意见。其实,我喜欢鼓捣东西,和生命科学专业不来电。”
  对此,某校辩论俱乐部围绕“周浩该不该放弃北大选择技校”开展辩论活动。请你以正方或反方辩手的身份,表达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2)海淀区将举办首届“高中生诗歌节”,组委会向全区高中生征集诗歌节主题。请你写一副对联作为诗歌节的主题,并简要解说。要求:对联基本对仗,主题明确,解说清楚。
  (3)2015年4月,第五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正式启动,活动以“阅读点亮中国梦”为主题,以“就爱你阅读”为口号,推进全民阅读。请你以活动参与者的身份,发表读书感言,凸显阅读的力量。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2015年《高考说明》作文样题一览
规则(试题65)
给提示语(同学甲、乙、丙、丁对话引入)
说“安”(试题66)
给提示语(以“安”字的不同含意引入)
“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
(试题67)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5个“有人说”引入)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试题68)
关系型无提示语
手机的科技与人文之思(试题69)
(科学家与文学家关于“手机”的对话引入)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
(试题70)
(北京“老规矩”的列举、作用、意义、被重提、
引热议引入)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百年前,我们的祖辈在《新青年》中呐喊:“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五十年前,我们的父辈在《青春万岁》中高歌:“我们有力量,有燃烧的信念,我们渴望生活,从来不淡漠”;今天,我们这样表达自己的心声:“谁的青春不迷茫/我的青春我做主/再不疯狂就老了……”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50分)
①方寸之地可以营造锦绣,方寸光阴可以铸就永恒,方寸心田可以容纳山川……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不少于700字。
②新年伊始,各媒体纷纷盘点2014年网络流行语,“有钱就是任性”高居榜首。这句话当初一经传播,网友们便掀起了一波造句热潮:“有貌就是任性”,“有才就是任性”,“有闲就是任性”……这些流行语反映的人生态度、价值追求、社会心理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不少于700字。
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50分)
①中国宣纸“轻似蝉翼白如雪”,有着“纸寿千年”的美誉。它轻薄,却能承载文字、文化的厚重;它素朴,却能呈现心灵、精神的绚烂。轻中有重,朴中见华,又何止宣纸呢?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不少于700字。
②2014年12月,《诗刊》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和凤凰网读书频道联合举办了一场以“日常生活,惊心动魄”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农妇、理发师、快递员、私企员工、煤矿工人,是这场朗诵会的主角。他们朗诵自己的作品,表达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不少于700字。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根据要求作文。(50分)
(1)请以“长在北京”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2)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数十年来,反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文艺作品(小说、戏剧、影视、音乐……)不胜枚举。这些作品或令人震撼,或使人警醒,或启人深思……
请自选作品,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表达你的感悟、思考。
素材命题: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现实生活
  微写作:
  内容: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关注变化。
  形式:合题、有效、多样。
  【关注现实社会】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2014年粮食日时,联合国世界粮食署发起“饥饿24小时”公益体验活动,号召公众体验饥饿,携手解决这一全球“可解决的最大难题”。中国国家粮食局、中国扶贫基金会也在世界粮食日和首个国家扶贫日期间,开展了“饥饿24小时全民公益活动”,倡导有条件的人切身体验饥饿,或捐出一日最低伙食标准6.3元,以此表达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饥饿人群和贫困弱势人群的关注。该活动引发多方关注与评论。
2014年7月,网上一则帖子《台湾话里的人情味》引起了广泛讨论,请看以下几个例子(前者为中国内地常用语,后者为中国台湾常用语):
盲人学校――启明学校
慢班――放牛班
挂科――当掉
老幼病残专座――博爱座
  2015年5月1日,导盲犬被允许进入地铁。
  2015年6月1日起,北京市公共场合禁烟。
互联网+:“微信”阅读、自拍
  【关注学生生活】
  阅读下面文字,从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高考结束后,学校将为高三年级同学举办毕业典礼,教师代表、学生代表致辞,校长为同学们颁发毕业证、《毕业纪念册》,大家一起观看各班同学录制的高中生活视频……
  {C}①{C}高三年级毕业典礼的保留节目、重点环节是由年级组长、副组长和全体班主任为同学们献歌一曲。请你选择一首歌曲,作为备选曲目推荐给老师们,并作简要解说。要求:主题明确,解说清楚。
  {C}②{C}学校准备为高三年级印制《毕业纪念册》,其中包括各班毕业照、高中生活选影、教师寄语、全年级同学签名……,请你为《毕业纪念册》拟写卷首语或结束语。
  要求:感情真挚、富于文采。
  {C}③{C}请你描述高中生活中一个场景,作为毕业典礼上“高中生活视频”的备选素材。
  要求:所选场景有特色,或令人难忘、或引人深思、或记录欢乐、或再现酸辛……,描写生动形象。
  大作文素材:
  关注现实生活、关注传统文化、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注传统文化】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近年来,中国不少年青人喜欢过西方的一些节日,如情人节、愚人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圣诞节等,送花、寄贺卡、举办烛光晚会是他们“过洋节”的主要形式。
  另据报道,春节期间,纽约帝国大厦亮起了代表喜庆和吉祥的彩灯向华人拜年,农历大年初一被定为该州的法定节日。在英国,近50万人从英国各地聚集到有“伦敦心脏”之称的特拉法加广场和唐人街,看龙腾狮舞,品中国小吃,享受鞭炮声和欢笑声中浓浓的中国年味。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那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由央视举办的“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华好诗词”等弘扬国学经典的节目相继热播。最近,“汉字听写大会”第二届开播,发起了“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节目每周精选推出一个“冰封词汇”,通过电视、报纸和网络广泛传播,激发亿万人学习和分享,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真正活起来。截止9月7日21时,前九期发布的词汇有“葳蕤”、“搴芳”、“翊赞”、“剀切”、“哂纳”、“颟顸”、“惮烦”、“香醪”。总参与人次已突破2.6283亿。对此,网友评说不一。
  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北京过去有很多游戏,男孩们爱玩的有抖空竹、放风筝、抽陀螺、捏泥人、斗蛐蛐、骑竹马、拍三角、弹玻璃球等;女孩们则爱玩翻绳、跳绳、踢毽子、跳房子、跳皮筋、拽包、抓拐、拍洋画等。在这些游戏中孩子们培养了感情,灵活了头脑,更主要的是在户外活动中增强了体魄,无数经典的老游戏伴随着北京人度过了快乐的童年。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许多多的游戏已与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而今网络游戏已成为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孩子们的首选。对此,网友评说不一。有网友希望那些已经渐渐远去的老游戏能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关注自我成长】
  2014年五四青年节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考察。
  习近平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
  生活中,穿衣服时,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扣子都会扣错。人生有就如同扣扣子,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扣子扣错了可以重新扣,人生却不可以重新来过。当然,扣错了也没什么要紧,重新扣不就可以了吗?
  上面对“扣扣子”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扣错扣子的典型:君特&格拉斯,2015年4月13日去世,引起新的一轮反思热潮。
  我所写的关乎“耻”与随之而来的“愧”。因为这个一直压抑着我,而我沉默这么多年是我为什么写这本书的理由。这个必须说出来,终于说出来了。
  我累了,只有回忆能让我保持清醒。回忆就像洋葱,每剥掉一层都会露出一些早已忘却的事情层层剥落间,泪湿衣襟。
――格拉斯八十自白
  【关注现实生活――教育】
  素材一:近几年,一些大学的毕业典礼发生着变化。有的典礼上,学生不再身着以西方元素为主的学位服,而是穿汉服、行汉礼,校长的讲话中使用了不少古汉语。如“更校名,庆甲子,攻科研,承故庠之传统,书新序之华章”等话语,渗透着浓浓的古风。还有的典礼上,学生身穿印有班级二维码的毕业衫参加典礼,校长的讲话中不乏时尚的语言:“你们总是活跃在时事热点的最前沿,吐槽着‘PM2. 5大气污染’,讨论着‘路边儿老人该不该扶’,怀念着‘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祭奠着‘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素材二:南京大学在校庆前夕将移植牛顿故乡林肯郡的苹果树枝,校庆办说,届时,“砸中牛顿的苹果也将有可能砸中南大学生。”
  引进牛顿的苹果枝,并非该大学首创。天津大学校长就曾剪下“牛顿苹果树”的枝条带回校园;李嘉诚转赠的“牛顿苹果树”枝条也已落户汕头大学。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素材三:大学生自主保洁
  【关注现实生活――最美乡村】
  素材一:
  中央电视台2月27日在北京召开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一季)研讨会。
  中国现有村庄约60万个,其中古村落约有5000个,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界定为传统村落的有1561个。这些村落大多始建于明清时期,有的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部分村落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从中选取100个以上的传统村落进行拍摄,实地走访,真实记录,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围绕“忠孝勤俭廉,仁义礼智信”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传统村落的千百年传承,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古今故事。
  第一季60集节目于2015年1月1 日起,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每晚20点黄金时间首播,目前已播出50多集。节目播出后引发海内外观众强烈共鸣。上海观众赵韬说,《记住乡愁》以家族血缘为纽带维系社群,立规范,建秩序,可供今天大都市中的社区借鉴。深圳观众郝丽萍说,《记住乡愁》是对正在快速消失的中国乡村及民俗文化史诗般的记录,很有史料价值。南非观众陈一凡说,节目每集或以一个村庄,或以一个家族,上溯祖宗之德之源,平叙当世安详和谐,深究根源,娓娓道来,展现了一种安详、和谐、质朴、怡心怡性的乡村生活。
  与会专家学者对纪录片《记住乡愁》给予高度评价。古建筑学界专家认为《记住乡愁》是“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记住乡愁》节目中看到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家认为,在传统古村落中留下了许多社会治理、国家治理的宝贵智慧和经验,对于当代社会来说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素材二:
“乡建”与乡愁
罗容海《光明日报》(2015年03月24日07版)
  在笔者形形色色的微信群里,有两个群格外活跃。巧的是这两个群的主题对象也很相同,正是我们很多人来自或者所关注的中国乡村。其中一个群以年长些的文史哲研究人员为主,多关注乡村的人伦道德、教育风俗。另外一个群以年轻点的建筑家、设计师为主,多关注乡村的居所环境、生产生计。在熟悉两个群的内容和风格之后,笔者简单做了个区分,把前者称之为乡愁群,把后者称之为“乡建”群。
  “乡建”的意义好理解,新中国成立前有晏阳初、梁漱溟等人的乡村建设运动,进入新世纪以来有国家推行的“新农村建设”,重在改变农村面貌,给予农民更好的生活。但乡愁的意义就模糊一些,从前的乡愁是指久未回家或者回不了家的游子对于家乡的思念,多指时空之愁;而当下的乡愁更多是指现代化大潮下对乡村所承载的美好品质和美好回忆的眷恋,是时代之愁。
  刚开始笔者以为乡愁群的人基本上只是坐而论道,然而不是,群里的许多人都在为乡村的教育和教化事业奔走出力。群主更是以教授之尊,每个月用十数天的时间赴山东河南等地和农民打成一片。而“乡建”群也并非全是画图纸盖房子的工匠,他们中很多人拥有博士学位甚至海外学历,他们思考争论问题时大段大段的理论飞扬也常常让笔者叹为观止。
  令人困惑的是,除了分享一些共同的消息之外,这两个群基本上不相往来,同时参加两个群的聚会和讨论的人真是少之又少。不相往来的原因不是没有机会交流,而是真正的旨趣不同。或许“乡建”群觉得乡愁群里那些“礼崩乐坏”的讨论有点儿大而虚,而乡愁群则觉得“乡建”群里讨论的那些厕所改造、土壤修复有点儿细而末。
  这小小的两个群的隔阂与分歧,大概也就是当前农村工作中两种思路的隐喻。一种思路从物质入手,努力改造农村面貌,为了给村民提供更舒适的生活而乐此不疲。一种思路从精神入手,看到质朴的农村生活和良风美俗一去不复返,希冀能够返本开新,抗拒物质世界的诱惑。虽说每个人术业有专攻,这两条思路可以并行不悖共同为农村农民服务,但是如果这两路一直交流不畅,恐怕他们的努力有部分是要互相消耗的。
  如果说去年12月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概念的提出,正好印证了现实中这两条工作思路的话,我们不得不认识到,光提出这两个概念还远远不够。如果要实现农村农民的良性发展,“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必须齐头并进相互融合。
  在今年春节前后流行的各种“返乡笔记”中,令许多知识分子感到不安的不仅仅是农村物质环境的衰败,更多的是在物质化潮流汹涌而来时原有的乡村文脉的破坏和消失。而这种文脉丧失给心里带来的失落,不是任何物质所能填补的。
  这就告诉我们,乡村种种问题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客观上来说,时代汹涌向前,乡愁终难幸免。然而,只要每一个“乡建”工作者多一点儿乡愁的关照,每一位有乡愁的人多一些务实的向前看的态度,我们依然有希望再造出物质和精神上都小康的美丽乡村来。
  素材三:
  【光明日报】美丽中国用什么抚慰我们的乡愁
  素材四:中国各省绝对
  北京:三海九门京华迎奥运
  上海:一江两岸世博靓申城
  重庆:朝天门喜迎天下客
  天津:天津港笑纳万国风
  吉林: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
  辽宁: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
  西藏:雪域春秋扎西德勒
  新疆:天山南北乌鲁木齐
  广东:南海风清讲述春天故事
  广西:漓江水碧飘来三姐新歌
  山东: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
  山西: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
  湖南: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
  湖北: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河北:万里长城山海关龙头为首
  河南:独门绝技少林寺天下无双
  贵州:苗寨黔山黄果树酒乡赤水
  四川:川肴蜀绣锦官城花径草堂
  浙江: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
  江苏: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
  内蒙古: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
  黑龙江:苍松雪岭沃野龙江稻谷香
  宁夏:红黄蓝白黑五珍献瑞
  陕西:字史酒医诗诸圣流芳
  【关注现实生活――李健、汪涵与“全民阅读”】
  近来网上有一个流行语:晒书单。
  一档娱乐节目捧红了音乐诗人李健和机智救场的主持人汪涵。节目播出后,网民要求他们晒出各自的书单。
  李健:喜欢纯文学类作品,喜欢回忆录,偏爱冷门读物。
  汪涵:我所有的语言灵感来自书本。
  链接:
  李健书单:
  《哈扎尔辞典》(融世界三大宗教史料传说于一身)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茨威格
  《追忆似水年华》普鲁斯特(被称为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
  《李商隐诗选》
  汪涵书单:
  《西方哲学史》、《瓦尔登湖》、《城市画报》(杂志)、《木心作品系列》
  逃离,或许是旧的结束新的开始,或许又是一次无奈的挣扎。那些想从日常生活中逃离的瞬间,无法预知;很多时候,逃离的念头很快被日常生活所淹没……请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关注题目的不同形式】
  素材一:一年好景君须记
  素材二: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关注批判性思维与辩证思考】
  素材一: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马克思说:“‘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素材二:
  孔子说:“君子不器”。对这句话,李泽厚解释为:“即人不要使自己成为某种特定的工具和机械。”安德列?莱维解释为:“君子不把任何人当器具对待。”
  这两种解释的内容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素材三:
  古人说:“道在迩,而求诸远。”意思是,在寻求真理、规律、方法或内心道德准则的过程中,所谓的“道”就在近处,而人们往往到远处去寻求。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素材四:
  一位西方历史学家曾经对中国友人说:“我们现在有的,你们将来都会有;而你们现在有的,我们永远不会有。”
  【高三时文语料选萃】
  海外网:习近平最近又用了哪些古典名句
  (一)“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出处】“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中国和澳大利亚虽然远隔重洋,但历史和现实的纽带将我们紧紧连在一起。建交42年来,中澳关系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两国成为好朋友和战略伙伴,两国人民从中受益良多。
  ―2014年11月14日习近平在澳大利亚《澳金融评论报》发表署名文章《开创中澳关系更加精彩新篇章》
  【原典】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晋)葛洪《抱朴子&博喻》
  【释义】志同道合的人,即使隔山隔水也不觉得遥远;志趣相悖的人,即使近在眼前也不觉得亲近。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二)“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出处】“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澳分别地处北半球和南半球,分属东西方文化,两国关系能达到今天的高度,最重要的经验是双方遵循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的原则,以对话增进互信,以合作实现共赢,以交流筑牢友谊。
  ―2014年11月14日习近平在澳大利亚《澳金融评论报》发表署名文章《开创中澳关系更加精彩新篇章》
  【原典】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释义】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三)“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
  【出处】“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正是两国人民源源不断的相互理解和友谊,汇聚成了中澳友好关系之海。我深深感到,中澳关系发展在两国都有深厚的民意基础。―2014年1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发表题为《携手追寻中澳发展梦想并肩实现地区繁荣稳定》的演讲
  【原典】臣闻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释槛囚鲍叔荐仲战长勺曹刿败齐”
  【释义】高大的房屋建筑的建成,不是靠一棵树的木材原料就能做到的;大海之所以辽阔,不是靠一条河流的水注入进来就能形成辽阔态势的。
  (四)“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出处】中新关系具有开创性、示范性意义。中新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两国关系规划了宏伟蓝图。中新两国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充分展示了两国务实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中国人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毛利族谚语说:“你我篮子在一起,大家生活更美好。”让我们携手合作,谱写中新关系发展新篇章,更好造福两国人民。―2014年11月20日习近平同新西兰总理约翰&基会举行会谈
  【原典】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先秦)《周易系辞上》
  【释义】二人齐心协力,凝聚的力量就像锋利的刀能斩断金属;志趣相投,同心同德的人互相交流,就好比闻到兰花的香气。
  (五)“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
  【出处】我们要做同甘共苦、守望相助的好兄弟。“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
  中国一贯主张,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中国同太平洋岛国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有着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理想。―2014年11月21日习近平在斐济《斐济时报》和《斐济太阳报》发表署名文章《永远做太平洋岛国人民的真诚朋友》
  【原典】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隋)王通《中说&礼乐篇》
  【释义】以权势作标准交朋友的,权势失去了,交情也便随之断绝;以利益作标准交朋友的,利益穷尽了,交情也随之结束。
  (六)“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出处】我们要做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好伙伴。“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当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人民正在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脚踏实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岛国人民也在努力振兴民族经济和推进区域合作。双方完全能够将彼此发展战略对接起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2014年11月21日习近平在斐济《斐济时报》和《斐济太阳报》发表署名文章《永远做太平洋岛国人民的真诚朋友》
  【原典】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释义】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李克强总理赞誉严复传递三大讯息
  据日前的人民日报新媒体报道,正在福州考察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专程来到严复故居进行考察。据报道,工作人员说,《政治学》等经典名著都由严复首次翻译引入国内。李克强补充道:还有《国富论》和《论法的精神》。他指着展柜内的《天演论》说,严复的翻译确实做到了信、达、雅,这本书我插队时也读过。
  李克强赞誉严复:严复学贯中西,是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向国人翻译介绍西学,启蒙了几代中国人,同时,又葆有一颗纯正的“中国心”。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严复。
  具体而言,李克强总理考察严复故居并赞誉严复,至少向外界传递出了三个方面的讯息。
  其一,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推进开放伟业,在这个伟大进程中,“开民智”至关重要,人人“放眼看世界”至关重要。当今,我们有必要在开放先驱博大精神的辉映、感召下,强有力地推进开放进程。李克强总理赞誉严复,并不单纯是对于历史人物的臧否,其更代表了一种导向――当今,严复终生的秉守、追求,并未取得成功,当下的中国以及中国人,有必要继承、完成严复未竟的事业,有必要人人成为“放眼看世界”的严复。
  其二,中国将全方位地向世界敞开心胸,将成为现在和未来,世界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分子。中国的开放事业,历经上个世纪最后20年的风风雨雨,以及新世纪迄今依然不平静的历程,纷争、讼论依然未完全平息。中国走什么路,依然严峻而现实。严复认为,即便尧、舜、孔子生在今天,他们也会向西方学习。要救中国,必须学西学和西洋“格致”:“盖非西学,洋文无以为耳目,而舍格致之事,则仅得其皮毛。”“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重要的在于:“体用一致”“本来一致”,要从政治制度上进行变革――“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和”。
  以一颗“中国心”“放眼看世界”,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不老子天下、自以为是,汲取人类一切精神养料,吸纳世界所有文明成果,一如严复曾引赫胥黎所言:“读书得智,是第二手事。唯能以宇宙为我简编,各物为我文字者,斯真学耳”。这,或许就是李克强总理吁请所有中国“记住严复”的肇因。
  其三,赞誉严复,是一种汲取、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自信――中国的反腐败,目的还是为了开放,为了将中国引向现代文明国家。而,开放的成功,离不开反腐败的成功。
  从这个意义上说,李克强总理赞誉严复,着实是在为后反腐败时代、后变革时代的中国计,是在为中国的未来计――在当下大力反腐败的同时,不忘未来发展,筹谋未来发展,布局未来发展,起步未来发展。
  这,或许就是严复浮出当今现实水面的深层内涵。(祝振强)
公祭日:以国之名悼,以历史之名缅怀
  今天,是首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今天,站在历史的凭栏处,人们以某种肃穆仪式追忆逝者、缅怀英灵。悼以国之名,祭以民族之大义。
  民族劫难,无法因时间消逝而抹去;历史疤痕,也被许多人的记忆存档。77年前,秦淮河畔、金陵城中,一场举世震惊、惨绝人寰的屠杀,让三十万同胞惨遭屠戮,让山河为之泣血。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惨烈的悲剧之一,亦是中华民族永远消不掉的伤痕。
  77年过去了,时过境迁,可对那些死难同胞的悼念、追思,却丝毫不能因时间河流的冲刷而淡去光色。与追悼逝者伴随的,还有对这场屠杀关联命题的思考,如民族复兴、和平愿景、人道尊严等等。而这些,都始于对历史的铭记,正如某句名言所说的: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也正基于此,让铭记历史找到一个可倚靠的栏杆,让激越情绪得到一个集中迸发的出口,成了我们“以史为镜”“汲取教训”的方式,也是抚慰逝者的必由路径。
  如今,终于有了这样一个标注着刻度的日子,能以警钟鸣响,唤醒我们或已沉睡的民族历史记忆,也在传达历史痛感中砥砺我们前行。随着今年2月全国人大对公祭日的立法确认,13亿人民终于得以在一个特殊的日子里,用举国同祭的庄严仪式寄托哀思,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共同祭奠中,我们可宣示正义的音量,也凭吊生命的凋零。
  要知道,在历史的宏大叙事背后,站立着的从来都是一个个真实的个体,他们的苦难指控着每一份指向无辜者的罪恶,也提示着战争的残酷。我们无法轻易将其简单化约为一个抽象的群体,只能把他们经受的人道主义灾难写进史书。
  公祭日是为“溯及过往”,更是为了提醒今人:勿忘历史。一如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出发,铭记历史是为了不重蹈覆辙。当然,这不是什么历史宿怨的低回,也非民族主义的发酵,而是让我们能穿透时空迷障,去打探到历史的幽深之处,对灾难进行记忆的温习,进而知耻而后勇,化痛感为前行的动力;究其旨意,也绝非培养什么仇恨,将民族感情矮化为街头泄愤,而恰恰是让我们在是非之辨中,懂得守护和平。
  诚然,我们无法穿越到历史现场中去,去亲历、见证那些罄竹难书的恶,可擦拭掉记忆石碑上的尘埃,至少能让历史被看见。它有利于将罪恶的指证存照,据了解,随着国家公祭日临近,新征集的7602件珍贵文物、《南京大屠杀辞典》等著作及大屠杀死难者姓名,都以较为丰富翔实的确凿事实,向世界揭示了大屠杀的真相,也让罔顾公义、企图歪曲历史的日本右翼分子的谎言不攻自破,让为军国主义招魂者无法讳认那一段历史。
  “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抚今追昔,默哀致敬,就是为了照亮未来,让未来不必罩上历史悲剧的阴影,能在明亮的路途上走得更远。
  而今,我们集体为过往的逝者悼念、缅怀,在记忆苦难的仪式感召中记住那些伤痕,也在民族情感的共振中找到一种奋进推力,既不忘来时的路,更为找到通往未来的方向。
“亚洲版奥斯威辛”应被全世界记住
  77年前南京那个最冷的冬天不仅应该被中国人铭记,更应该成为全人类共同的伤痛记忆。12月13日起,时为中国首都的这座城市陷落后的一个多月里,侵华日军血腥屠杀了30多万无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强奸抢劫、焚烧破坏,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77年后,中国将首次以国家名义悼念那场灾难中的死者,在13日举行国家公祭。这意味着中国要进一步固化以南京大屠杀为代表的日本侵华罪行史实,并将其上升为全中国、乃至全人类的共同记忆。
  由中国最高立法机关决定设立的这个公祭日,将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77年后才来临的以国之名的公祭,正是要与当前一些人的“历史健忘症”针锋相对作斗争,尤其是警示以安倍晋三为代表的日本右翼正视历史,妥善处理现实问题。
  南京大屠杀事件被称为“亚洲版的奥斯威辛大屠杀”,是二战期间侵华日军诸多暴行中最集中、最典型的一例。南京军事法庭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判决早已将日本军国主义永远钉在了历史耻辱柱上。
  但一段时期以来,日本右翼质疑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人数、抹黑幸存者,甚至将南京大屠杀诬为虚构,辩称为是为镇压俘虏叛乱,试图将真实的历史记忆彻底抹去。他们还参拜供奉有侵略并屠杀中国人的日本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
  他们甚至篡改历史教科书,企图将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从日本人特别是日本年轻人的记忆中抹去。不少日本人不知道有南京大屠杀,却只记得日本是原子弹爆炸的受害者,认为二战中日本是受害国而非加害国。否认南京大屠杀及其他战争残暴行为,实际上成为日本右翼否认侵略历史、进而挑战战后国际秩序的突破口。
  中华民族在二战中遭受了巨大伤痛,在国家层面集中祭奠死难者,这与中国的大国地位相符,也符合国际惯例。二战后,美国、俄罗斯、波兰等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形式祭奠遇难国民,加强民众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的历史记忆。
  令人遗憾的是,南京大屠杀的国际认知度比起二战中的其他一些惨剧,要低得多,没有获得相应的历史地位。
  在西方,由于战后美国对日态度的变化及东西方阵营的长期对峙,南京大屠杀历史一直没有引起国际社会足够关注。今天,许多人不了解这场灾难。
  今天,欧美国家的一些人对中国在二战中的历史贡献刻意漠视,在中日历史和领土主权争端中采取纵容日本一再破坏战后秩序,这就是新的绥靖政策。这是遗忘历史的表现。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忘记历史必将重蹈覆辙。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曾说,如果我们不向历史学习,我们将被迫重演历史。
  因此,在明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中国举行国家公祭,是对日本右翼的警示,更是要让这段惨痛的历史在全人类的记忆中扎根,防止历史悲剧重演,从而维护世界和平。
  随着越来越多亲历与见证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衰老、离世,以国家公祭的方式掸去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上的灰尘也十分紧迫。
  中国人认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只有敬畏死者、追念先逝,社会之风俗道德才可以渐渐笃厚起来。在当今中国,举行这样规格的公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的“爱国”等主张相契合,不单是对死难者的祭奠,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一次唤醒,以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此间观察家指出,中国强化民族记忆的目的不是为了渲染仇恨。正如已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所说:“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
价值品质:孕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
  价值品质是内在意向性与外在指向性的融汇。价值品质作为一种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不是自我封闭的“顽石”,而是跃跃然随时向外迸发火苗的“燧石”。价值品质的内在心理基础是:心理特征与内在倾向性。倾向性意味着“意志冲动”,即指向一个特定目的。这种目的很大程度上由文化因子、社会规制、心理基因来决定,如品质伦理学者大多把“幸福”认定为目的。外在指向性(包括柔性的善目的、硬性的规制)与内在意向性(正当性行为倾向)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本研究把价值品质理解为正当行为和心理的某种意向,因为价值品质是一种心理定势,而不是通常的一种心理现象,良好价值品质在人的生活(包括情感、态度、行为等)中起到规制导向作用―与法律、制度、政策等的规范作用不同。价值品质的规制导向作用是作为一种个人的心理定势发挥作用的,是由内而外自发产生的。尽管有时也需要意志的强制力,但那发生在价值品质的中低水平阶段。总之,外在指向性与内在意向性统一于价值实践,通过人们的情感、态度、特别是行为体现出来。
  价值品质彰显了美德与规则的贯通。从心理学视角看,价值品质即“稳定而和谐的心理和行为倾向特征”,是德性伦理的关注点。价值原则是指个人提出和满足需要的正当性原则,而正当性原则实质是外在规范。也即价值品质统合了德性伦理和规范伦理,兼具二者的优点。规范伦理的核心问题是外在行为,也就是“行动为中心”,怎样的行为是正当行为?它是形式主义的,倡导“原则”,重点关注人的行为是否符合普遍价值规范。德性伦理的核心问题是内在品质,也就是“行动者为中心”,怎样的品质是有德性的?它是实质主义的,弘扬“良品”,把人的内在品质作为价值评价的重点。
  价值品质是统一与多样的结合。作为人心理定势的价值品质体现在人活动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呈现出多样性。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还有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因此良好价值品质是多样态的,不只是具有意志冲动性的多种倾向,而且其内在心理形式如兴趣、愿望、态度、情感等也是多样化的。这种内在品质的多样性与外在正当的多维性(真理、伦理、法理)相互映照。
  价值品质统一性思想最早可追溯至苏格拉底,他说“诸德为一”“美德即知识”。亚里士多德也主张良好价值品质具有同一性―同一于“中道”。“中道”是价值智慧的最高准则,良好价值品质的灵魂和核心是价值智慧。正如兰茜&硕曼所说,以价值智慧为核心的实践理性能够统筹规划各种对象、目的和手段,并能通过反思、评价获得最优方案。故价值智慧是诸种良好价值品质统一性的基础,正如这样的意象:一枝漂亮的玫瑰是由花蒂和花瓣共同组成的。价值品质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犹如花蒂与花瓣的关系,若无花蒂,花瓣将散乱飘零;若无花瓣,花蒂将了无生机。(崔岐恩、张晓霞)
聚焦传统文化引发热烈反响
  中央电视台2月27日在北京召开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一季)研讨会。
  中国现有村庄约60万个,其中古村落约有5000个,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界定为传统村落的有1561个。这些村落大多始建于明清时期,有的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部分村落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从中选取100个以上的传统村落进行拍摄,实地走访,真实记录,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围绕“忠孝勤俭廉,仁义礼智信”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传统村落的千百年传承,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古今故事。
  第一季60集节目于2015年1月1 日起,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每晚20点黄金时间首播,目前已播出50多集。节目播出后引发海内外观众强烈共鸣。上海观众赵韬说,《记住乡愁》以家族血缘为纽带维系社群,立规范,建秩序,可供今天大都市中的社区借鉴。深圳观众郝丽萍说,《记住乡愁》是对正在快速消失的中国乡村及民俗文化史诗般的记录,很有史料价值。南非观众陈一凡说,节目每集或以一个村庄,或以一个家族,上溯祖宗之德之源,平叙当世安详和谐,深究根源,娓娓道来,展现了一种安详、和谐、质朴、怡心怡性的乡村生活。
  与会专家学者对纪录片《记住乡愁》给予高度评价。古建筑学界专家认为《记住乡愁》是“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记住乡愁》节目中看到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家认为,在传统古村落中留下了许多社会治理、国家治理的宝贵智慧和经验,对于当代社会来说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邹碧华留下的法治遗产
  成熟的法治期待成熟的法律职业共同体,而成熟的法律职业共同体萌芽于对专业素养的深耕和对职业伦理的自觉
  上周三,上海一位优秀的法官离开了我们,按中国人的传统风俗来算,昨天已是他的“头七”。7天以来,不分南北,无论上下,法官、律师、教授、学生……整个中国法律界都在惋惜他写下《要件审判九步法》的深厚学养,回忆他维护律师职业尊严时发出的不懈呼声,谈论他殚精竭虑操刀上海法院司法体制改革中的忍辱负重。
  如果谙熟中国法律职业发展的个中曲折就自然心下明白,邹碧华身后的哀荣不仅仅是业界向其本人的集体致敬,也是各种法治力量一次不同寻常的和解。尽管分享着共同的知识背景、共同的法治信仰,可这些年法庭之上法官与律师常常势若水火,学院内外理论与实践往往形同陌路,偏见与隔阂深埋在缺乏信任的互相鄙夷中,这种法律职业的四分五裂让人痛心疾首。但是,邹碧华的突然离世,却像是触动了联系着各种法治力量共同的神经,自发地融合成了不多见的同声共鸣。
  为什么我们在邹碧华身上求得了最大公约数?
  成熟的法治期待成熟的法律职业共同体,但它从来不是脱胎自华丽空洞的概念,却萌芽于对专业素养的深耕和对职业伦理的自觉。
  多年来司法公信力不高,法律职业的社会形象常常被污名化,个中缘由难以回避法律职业共同体在职业化之路上的跌跌撞撞。职业化如若效果不彰,法律职业共同体内部的职业素养和职业伦理就参差不齐,结果将导致即使一批批法律人怀抱着法治理想进入这个行业,却会面临“播下龙种,收获跳蚤”的命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在众人眼中,邹碧华的学识、胸怀、视野和对司法的热情,吻合了人们对成熟法治里一个职业法律人纯粹品格的企盼,他们对邹碧华的致敬也是对自己心中法治的重新确信。
  而对于业界来说,这次共同体意识的意外动员,更要归功于邹碧华站在整体的高度与个别陈见拉开距离,由此弥合分歧、达成和解。他清醒地认识到各种法治力量都是为公众输送公平正义的平等一环,唯有珍视这种相生相存的价值纽带,才凝聚起法律职业最大共识、重拾社会对司法权威应有尊重、赢得人民群众对法治未来的真诚信仰。正如他自己曾在一篇博文中写道:“当法官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法庭内就会建立起一种信赖的气氛。当这样的法官多起来的时候,整个司法就会获得受人尊崇的社会基础。”
  然而,邹碧华的难能可贵,恰恰反衬出现实中这种职业品格其实并未普遍建立起来。因此,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当邹碧华成为一座为整个法律职业共同体仰望的高峰时,他所留下的法治遗产,他在无数人心中种下的法治想象,却让我们无法仅仅满足于停留在“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复查聂树斌案:正义可以迟到但不能缺席
  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博发布消息:根据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和有关法律规定的精神,决定将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的聂树斌故意杀人、强奸妇女一案,指令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进行复查。这一天,最高法此举无疑将重重地载入中国司法发展的史册,也必然会在中国捍卫司法公正的进程中竖立起一座里程碑。
  “每一个判例,都可能为公众的法律信仰添加一块基石;而每一次失误,也都可能成为这一信仰崩塌的链条”,极为引人瞩目的聂树斌案,如果最终无法得到公正的审理,如果最终不能公布一个符合程序正义的法律结果,中国的司法将无法托起全体公民的信赖。反过来,聂案进入异地复查阶段,尽管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但已经激发了许多失望者的期盼。三年前,南都社论曾经将再审聂树斌案,喻为中国司法面临的自救之役;三年后,最高法指定异地复查,也许可以被看做是中国司法一种迟来的自救。
  “正义从来不会缺席,它只会迟到”,但愿这句出自法官休尼特的脍炙人口的名言,最终能在聂树斌案上得到实现。
社科院学者:不应妖魔化“人治”神化“法治”
  中国社科院学者房宁认为,不应妖魔化“人治”,神化“法治”。法治和人治的关系,好比汽车大还是司机大。人治就是一个经验性的治理,法治就是一个规范性的治理。法治不是一个点,不是一个线,而是一个可能性的空间,那么在这个空间中就是人治。
法治不是终点
  在中国,和法治建设一样热闹的是关于法治的思想论争。这个论争主要在“要不要法治”和“要什么样的法治”两个层面上发生,但是在这两个层面上都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达成共识,不论在官方还是在学界,或是在普通民众的理解中,这两个层面都还处于毛坯状态。
  我的上述分析角度,是受到康奈尔大学法学院讲座教授於兴中最近出版的《法治东西》一书所启发。这本书提出了被很多人忽略的关于法治的第三个层面的问题―“除了法治我们还应该要什么”。这本书有宏大的思想关怀,构建的是关于多维文明秩序的宏大理论,提出了一个超越法治的理想社会图景。
  为什么除了法治我们还需要其他力量?於兴中在书中写道:“一个完全建立在智性和法律之上的法治社会只能造就一大堆现世主义的个人主义者,却孕育不出秉性健全的人来。”
  我在这里只用於兴中的理论来分析上述这件生活琐事。当我们面临一个问题时,我们诉诸的终极因素是什么?除了计较功利得失的法治理性之外,还有讲究个人德行、素养、友爱等修为的心性,还有注重虔诚、悲悯和宽容等属于宗教领域的灵性。这些构成了每个人内心的秉性结构。我们在何时何地何事上愿意诉诸哪一种秉性,这对每个人能够获得怎样的人生意义至关重要。
  因此,在很多问题上,我们面临着“法治或其他”的选择。按照我对《法治东西》的理解,只有在“人生必需”的意义上,我们才应该首先诉诸法治。这些必需包括构成人的生存和尊严的基本要素,在法律上往往表述为人的各种基本权利,但对于不构成人生必需或是人生必需中属于无关紧要的内容,我们可以甚至应该从其他角度来考虑。
  最后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当我在谈“法治或其他”之时,这种选择只限于普通个体。对公权力而言,除了选择法治别无旁路,因为在不受法治约束的公权力之下,没有人的“人生必需”是安全的。(叶竹盛)
贪官悔过书的功利性分析
  “我头上缺少党纪国法这根高压线,忘记了为人为官的底线,私念像精神鸦片,麻痹了我……”这是昨日媒体披露的南京原市长季建业的悔过书内容。落马官员发表忏悔自白,季建业远不是第一个。《法制晚报》记者从近年来的公开报道中发现,至少有53名落马官员进行过公开忏悔。其中,近六成人回忆了自己的贪腐史,剖析个人贪腐原因。最常见的开头是“我是农民的儿子。”有14人这样表述。
  每逢贪官落马,在其受到党纪国法的处理之外,还有道例牌菜,就是写悔过书,或声泪俱下地向司法机关和公众表达忏悔之意。这些人搭乘人生“过山车”直达谷底,台上威风八面,台下泪眼婆娑,对比之大,也常是坊间热议的话题。但俗话说“嘴是两张皮,张口不费力”,有时见到其中某些人忏悔得信手拈来,就像在背台词,我都分不清这究竟是他们掩藏已久的真心话,还是备好草稿的表演而已。
  贪官之所以爱忏悔,与我们积累深厚的“忏悔文化”恐怕不无关系。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经验,从小做错事怕家长打,怕老师骂,最好主动认错,并积极表达悔恨。悔过不能光嚼舌头,情绪的配合也很重要,因为一般来说,大人面对嚎啕大哭的孩子很难下得去手。如果你很冷静,说明态度还不够诚恳。而如果你挨了训还要笑,就跟我小时候一样,别说老爹不信你真的知道错了,还会认为你完全是在挑衅。
  当然,对于贪官来说,《刑法》并没有把悔罪作为法定从轻处罚的情节,也就是说,你再痛彻心扉也未必能影响判决。但是,一个把自己摆得较低的姿态会影响社会评价,并有助于改善舆论环境。基于此,对于退无可退的落马官员来说,他可能就有一种侥幸心理,如果我的卑微能让办案人员和外界有一丝恻隐之心,那就应该一试。你也看出来了,无论儿时认错,还是落马后悔过,本质上都是功利的。
  从语词的角度分析,忏悔者习惯以“我是农民的儿子”来起头,也透出这种实用主义的心态。强调草根出身,表达的是奋斗之不易,容易为人所同情。此外,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这话的意思还包括我虽有错,本质上还是个好人―瞧,这还是在争取宽大处理。还有一点,拿身份作托辞相比指责制度有漏洞也更为安全。忏悔套路如此相同,以至于观者不能对悔过者的真心与否冀望太高,更别奢谈警示作用。
  有意思的是,贪官悔过书还经常被人搬出来,与其此前在台上说过的话作对比,有些就是主抓廉政教育的。我看这种对比倒是更有警示意义,应该多做,看哪些同志打自己脸最重,最不怕疼。
媒体评“史上最严”控烟条例:有屋顶就不能抽
  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北京市控烟条例将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4月12日,记者在条例实施倒计时50天宣传活动上了解到,届时执法部门工作人员将走上街头,开展控烟执法。
  近年各地纷纷出台控烟条例或禁烟暂行规定,尽管配有罚则,但执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有的地方几年没有处罚过一个人。原因很多,比如取证难,再比如执法主体不够明确、人员紧张,甚至包括执法者怕麻烦等情况。此外,还屡屡出现拒绝受罚的情形,由于缺少专门控烟队伍天天上街巡查,就算是抓到违规抽烟者,罚款执行起来也难。有业内人士感叹:“有的人吸烟了,等你人来,他烟头已经掐灭了;还有的客人在抽烟,服务员说老板不在,就是不给钱……”确有一些经营场所出于利益驱动,不愿劝阻消费者吸烟。
  此次,北京出台的控烟法规,被称为“史上最严”,体现在“凡是有屋顶的地方都不能抽烟”,除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之外,以未成年人为主要活动人群的场所、对社会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体育场、儿童医院等场所的室外区域均为禁止吸烟区域。甚至被冠以“目前国内与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最为接轨的一部地方性法规”。但是,最严法规要落到实处,仍需要执法有力。
  我国香港地区关于控烟的做法值得借鉴:一是处罚金额高。按照香港的《定额罚款(吸烟罪行)条例》,在指定为禁止吸烟区的区域内或在公共交通工具内吸烟,罚款1500港元。二是欢迎举报。吸烟时间短,“难取证”的问题在全世界都存在,市民举报就凸显了作用,据报道,在2012年,香港的控烟督察共收到约1.8万宗有关吸烟的投诉。所有违例吸烟投诉,控烟办公室都会根据既定程序跟进,向投诉人了解详情,例如违例吸烟的时间和地点,针对投诉内容还考虑日后于个别时段到有关地方进行突击巡查。三是加强巡查。控烟督察的巡查时间除一般办公时间外,也包括星期六、星期日及公众假期、晚间和凌晨时分。对于违例吸烟情况较为严重的公众场所,控烟办公室会重点打击,作出更频密的巡查。这些做法并不难参照,如果内地执法部门择其优点,落地执行,势必能发挥良效。
  这些年,一些法律法规或公共政策出台,舆论总不忘冠以“史上最严”的前缀。评价法规、政策是不是“史上最严”,不能光看条款,而是更多体现在执行上。有了钢牙利齿,会不会张嘴?张嘴了,会不会咬下去?如果“史上最严”的控烟法规执行到位,真正成为撒手锏,无疑值得期待。
借余秀华打造乡土作家群,靠谱吗?
  突如其来的成名,让湖北农民女诗人余秀华陷入从未遭遇过的一场喧哗。据《南方都市报》等媒体报道,这些天来各路人马纷纷上门拜访,媒体来了,出版商来了……当地有关部门也来了,并“试图借余秀华打造‘乡土作家群’的城市名片”。
  这种情形让人既感欣慰又担忧。让人欣慰的是,成名对余秀华来讲终归是件好事,可看作是对她多年来在逆境中坚持写作的一种嘉奖。这既可以给她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也可以带来现实的一些好处。特别是对每月仍在领取60元低保救助金的她,成名可以给她带来必要和实在的物质帮助。让人担忧的地方在于,热议之下,不乏一些不友好乃至于羞辱性的声音。虽然这可说是一个人成名的代价,毕竟余秀华从未经历过这种人生体验,这种过度消费很可能给她带来不小的困扰和伤害。
  一个诗人,成名之后引来媒体和出版商竞相拜访,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当地有关部门“试图借余秀华打造‘乡土作家群’的城市名片”的举动,多多少少有将余秀华当作赚取政绩的工具、“消费”余秀华的嫌疑。且不论当地有关部门此举的动机如何,单就此举的可行性来讲就大打折扣。文学艺术类名人或者名作,一般来讲都极具个体特质,很少有什么地域属性。不能用一地“特产经济”的思维来支持文学创作。借余秀华打造“乡土作家群”,有违文学规律。
  当然,当地有关部门上门慰问余秀华,这原本不是坏事。就算这是马后炮也好,搭便车也罢,总算是一种迟来的问候。当地若想借余秀华打造“乡土作家群”的名片,也应把握一个原则,就是充分尊重余秀华本人意愿。凡事就怕做过了头,如果纯粹把余秀华当作赚取政绩的工具,而不考虑诗人的切身感受,那样也是在消费余秀华,并且可能对她造成新的伤害。
  处于当下社会,信息传播高度碎片化,新闻热点一波接着一波。余秀华忽而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也可能转瞬就被抛下新闻舞台,这可能是没办法的事情。但对她的善意和尊重,要从多关注她的作品,不过度消费她开始。(魏英杰)
“布衣院士”的最大魅力是“反季节”
  我读了媒体关于中科院院士李小文逝世的消息和评论。对于这位特立独行的“布衣院士”,媒体此前早有报道,我也曾经看过相关的报道,略有所知。不过对于这位院士具体是怎么个特立独行,还是直到今天才真正知晓。
  身材瘦弱,一袭青衣、不修边幅、光脚穿布鞋,手里喜欢攥着一个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半圆形黑包,估计包上还印着“上海”两个字,看起来特别的“反季节”;另外一方面,他又是才高八斗,学术成就斐然,扬名海内外的大科学家。这样一个“违和感”爆棚的人,怎么能不让人觉得特立独行呢?
  由于刚刚读过一篇“金钱颂”,我特别关注了下李院士生前关于金钱的观念。结果发现,这位“布衣院士”也太不给“上帝”面子了。他本是一个完全有能力说“有钱就任性”的人,但他却对学生说金钱的本质是“非线性和非单调性”的,留点钱买酒就行。什么意思呢?就是他愿意把钱拿出来成立奖助学金,资助贫困的青年学生,自己却穿布衣布鞋,一天到晚吃点米粥、咸菜,在社会主义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竟然被医生诊断为营养不良!
  如果不是大量媒体的报道,我还真不敢相信在一个几乎全民金钱崇拜、物质狂欢的时代,还有此等奇人,我定会觉得,这是某些部门为了破除“历史虚无主义”在塑造典型呢。我还记得此前有媒体报道过,说有某位占据高位的“工程师”,为了参选院士,不惜拿出几千万来打点,并请来“枪手”闭门造车为自己赶制论文。相对于这样的“聪明人”,李小文真是太“奇葩”了。
  今天,会来事的“聪明人”是越来越多,实心人和性情中人却越来越少。像李小文这样的,必然会被很多人耻笑为傻气、孩子气、书卷气,一些“理论功底深厚”的人还可能会劝人家要“成熟点”。现在中国人的“聪明”据说已经远播海外,就连老外也会说“别跟我来中国人那一套”,言下之意是,别跟我耍鬼心眼。
  不过在我看来,李小文最大的魅力可能也就在于他的“傻气”、纯真的“孩子气”吧,而他之所以瞬间“爆红”,也正是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缺的就是这个。
  我并不反对“金钱颂”。我只是觉得我们已经处于一个铜臭味很浓的时代,实在没有必要为金钱这玩意唱赞歌。我知道一个19世纪末的德国社会学家,名叫格奥尔格&齐美尔,写过一本叫做《货币论》的社会学经典著作。这哥们所处的时代,也是资本主义追求金钱至上的时代,不过他的《货币论》通篇讲的就一个意思:金钱是手段不是目的,别把它捧得比生命还重要。
  我们今天需要的是什么呢?绝对不是强调金钱的重要性,而恰恰是要认识到,这世界还有比金钱和物质更重要的东西。吴晓波的文章里有一句话给我很深的印象,他说:“饿着肚子的思想家,最后只能思想自己的肚子。”但是,事情真的是这样吗?至少我从营养不良的李小文身上看到的,不是这样。另外,如果说李小文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例,但你别忘记了我们还曾经走过一个饿着肚子也能思考“哥德巴赫猜想”的时代。
  在过去,类似这样饿着肚子搞思想的例子,还有很多,只是在我们这个时代比较稀缺,以至于我们都不再相信这样的事情了。抗战爆发后的西南联大,是再典型不过的例子。正是在那样的一个环境,一个战火纷飞、物资奇缺的时代,产生了无数可观的学术成果:哲学家金岳霖在那个时候写出了一生中最有代表性的著作《论道》和《知识论》;人类学家陶云逵则冒着战火做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调查,创办了“边疆人文研究室”和《边疆人文》杂志;机械工程学家刘仙洲写出了著名的《热工学》……这样的例子,可以在各种回忆录里找来很多,今天的人们可能听了都有点觉得不大真实,可那就是确确实实发生过的。
  曾经有人这样评价数学家陈景润:“在科学上是巨人,在生活中是孩子。”我觉得,这句话可能用在67岁便早早离世的李小文身上,也是合适的。在我们这个时代,保持一个纯真的孩子般的心灵,比做一个世故圆滑成熟的人要难多了。真心敬佩李小文院士,老爷子一路走好。(曾炜)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时尚界的潘
杭州市271初中数学学案研究室主任
擅长微创手术治疗胃肠肿瘤、肥胖、糖尿病、食管返流等疾病。
旅游摄影达人
提供与高考有关的一切信息,服务考生和家长。
1077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炮泯恩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