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韵芳是世界著名画家及作品吗?求推荐

标 题内 容
您的位置:-
美华裔女画家黄韵芳:在艺术追求道路上苦苦求索
  文/ 沈美娟
&&&&通过海外亲友的介绍,我有幸认识了加拿大华裔女画家――黄韵芳女士。经过多次接触、交往,对她的身世、遭遇以及她在追求、探索绘画艺术道路上的执着、艰辛了解得越来越多,因此对她也越来越钦佩、敬重。
  春节期间,我前往她在海淀区的绘画工作室探望,一进门就被她画架上的一大幅题为《深秋》的油画给吸引住了。画面上:层林尽染,满树、满地的落叶五彩缤纷,如火如霞;一缕缕和煦的阳光透过树木的射入林中,使那宁静的丛林显得那样热烈、绚丽,生机勃勃……
  面对着如此迷人的画面,我顿时陷入了忘我之境。心想,“深秋”一词往往会使人想起“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凄凉”;“自古逢秋悲寂寥”、“无边落叶萧萧下”的“萧瑟”“寂寞”,但眼前这幅画让我想到的却是诗人杜牧“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名句。虽然画的是“深秋”,但表现出的却如春天般的灿烂、激情和旺盛的生命力。
  “这幅油画是我年前和魏楚予先生的迎新春联画展上展出的,已经被一位企业家定购了。我准备再上一遍油才让他运走。”黄韵芳女士的声音把我从油画的意境中拉了出来。
  我知道,魏楚予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画家,十多年前,他所创作的毛泽东、罗荣桓等领袖人物及建筑学家-梁思成、医学家――张孝骞等科学家的肖像油画,均被制作成了纪念邮票。听说,如今在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任教授的他还担任了其它一些艺术部门的艺术总监、理事顾问等职,非常繁忙,轻易不跟其它画家联合举办画展。没想到2009年伊始,他竟与黄韵芳女士联合举办了画展,足见他对黄韵芳女士的绘画作品也是刮目相看的。
  望着眼前这位年龄与我相仿,身材瘦小而素雅、端庄,却说话爽快、率真的女画家,想起她一生的坎坷遭遇及她几十年来历尽艰辛,孜孜不倦地追求和探索绘画艺术的经历时,从未写过当代人物报道的我,禁不住产生了向世人介绍她,让更多的人了解她的激情和冲动。因为她的生活经历;她对艺术的追求;她的自强不息、坚强、执着,都让我觉得,她就像她的那幅《深秋》的油画一样,“霜叶红于二月花”。虽然她已过花甲之年,但依然蕴含着像春天般的激情和旺盛的生命力;她的绘画艺术,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探索、积累、沉淀,更是如江南二月的春花,蕴含着诗一般的韵律,自然完美,充满了勃勃生机。
  黄韵芳1944年出身于湖南汉寿县。她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小学、初中,年年都是学校里品学兼优的“三好生”。1960年,她初中毕业时,学校就决定保送她去北大附中去上高中,所以她不用参加升学考试。当其它同学都在紧张地复习,准备升学考试之际,她便鬼使神差地跑到学校的美术班学起了画画。当时,中央美术学院的附属中学是全国唯一的一所美术中专学校。每年只招收一个班,30个学生。每个省只配给一个名额,其难度可想而知。不过,1960年该校却破例要招收两个班,60个学生。黄韵芳刚刚在美术班学习不到三个月,也跃跃欲试地随几个同学去参加了考试。也许是特有的绘画天赋使然,她竟被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录取了。当时她的同学中,有许多都是名人之后,如邓小平的大女儿邓琳、周恩来总理的侄女周秉宜、副总理姚依林的女儿姚明瑞、著名画家董希文的儿子董沙贝、李可染的儿子李小可等。在美术附中学习的几年里,在那种绘画艺术的氛围之中,她不但潜心地学习了许多绘画知识,为她日后步入绘画艺术的殿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让她树立要当一名女画家的志向。
  孰料事与愿违,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神州大地再也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黄韵芳也像千千万万的年轻学子一样,被卷入了文化大革命的洪流之中,做一个女画家的美梦也破灭了。更不幸的是,1969年她那曾在一机部任高级工程师的父亲因出生于地主家庭,被打成了现行反革命,死于非命。那年他父亲才48岁。父亲去世后,家里也被造反派洗劫了一空,只剩下母亲和四个尚未成年的弟妹。最大的弟弟16岁,最小的妹妹才7岁。当时,黄韵芳刚20多岁,虽然已参加了工作并结了婚。可是,她的丈夫却因承受不了她家庭背景带给来的政治压力,也跟她离婚了,抛下了她和他们刚刚一岁多的女儿。面对着那一个接一个的不幸,作为长女的她不得不咬紧牙关,和母亲一起,坚强地支撑这个七口之家,担负起抚养弟妹和女儿的重担……
  恶梦般的“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坚强的黄韵芳又幸运地拿起了画笔,先后从事过美术教学、电影广告绘画制作、《中国邮政》杂志美术编辑、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艺术》专刊的美术编辑等工作。特别是在她担任美术编辑的那些岁月里,她不但耳濡目染,纵观了许多名人大家的绘画作品,同时也得到了李可染、吴作人、赵友萍、邵占坤等著名绘画大师的指点,绘画技艺得到了很大的提高。1991年,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她在征得了出版社领导同意后,自费前往加拿大去举办个人画展。出国之前,她专门去探望了吴作人先生,想请他为她的画展题字。吴先生虽然当时正在医院住院,但看了她的画作之后评价说:“你将西方的光和色奇妙地融入中国画的水墨丹青,有新意,有时代感,不同于前人的水墨画。看来,你对我提倡的‘师造化夺天工。绘画上要当自然的儿子,不当自然的孙子’的主张,颇有感悟。”说完,就毫不犹豫地在病房里,就给她提了《黄韵芳画展》几个字;随后又出她意外地给她提了《黄韵芳画集》的字样,并告诉她说:“你的画作与我的夫人肖淑芳的画作有许多相似之初,大有发展前途。只要你继续努力,就能画出许多好的作品。我先给你提了这几个字,日后定有用处。”吴作人先生的话给了她极大的鼓励,也成了日后她在艺术道路上遇到困难、挫折时,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动力。
【编辑:史词】
??????????
[] [] [] [] [] [] [] [] [] []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画虎名家张永年作品66X66_价格元
画虎名家张永年作品66X66
编号:au65
品种:花鸟国画原作-花鸟国画原作
属性:禽鸟画原画,,其他画法,,年代不详,,三尺100*69,,未装裱,,宣纸,
简介:RUTU
您好,欢迎您对本店商品进行点评、提问!如果您需进一步了解商品,请在此向店主询问!
店主 || 还未回复
商店【荷艺堂】“花鸟国画原作”目录下其他拍卖商品:
¥3,000.00
¥2,000.00
¥1,000.00
滚动鼠标滚轴,图片即可轻松放大、缩小
当前位置: >>
>> 花鸟国画原作 >> 画虎名家张永年作品66X66_价格元
Copyright & 1999-.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分辨率最好为,IE5.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中国收藏热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本网图片、文字不得转载、复制、及制作镜像!客服电话:8, (白天接听:9:00--17:00)>> 著名画家黄韵芳红梅_价格元
著名画家黄韵芳红梅
品种:花鸟国画原作-花鸟国画原作
属性:花卉画原画,,其他画法,,年代不详,,小于二尺,,未装裱,,宣纸,
简介:如图
您好,欢迎您对本店商品进行点评、提问!如果您需进一步了解商品,请在此向店主询问!
店主 || 还未回复
商店【荷艺堂】“花鸟国画原作”目录下其他拍卖商品:
¥3,000.00
¥2,000.00
¥1,000.00
¥1,000.00
滚动鼠标滚轴,图片即可轻松放大、缩小
当前位置: >>
>> 花鸟国画原作 >> 著名画家黄韵芳红梅_价格元
Copyright & 1999-.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分辨率最好为,IE5.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中国收藏热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本网图片、文字不得转载、复制、及制作镜像!客服电话:8, (白天接听:9:00--17:00)黄韵芳-著名女画家
本文来源:
黄韵芳-著名女画家
周日,在北京京东南通州区于家务北京南瓜观光园内参加黄韵芳老师举办的小型画家笔会,同时见到与他同来进行笔会的著名画家丁世儒先生和张征砚先生。并亲眼看到他们的创作全过程,最可贵的是,我也分别得到他们的作品和墨宝。
先说黄韵芳吧,她和我们家已经是近30年的交情了,她在80年代初期,与我母亲一起工作,当时就经常来我们家小坐,年轻时高雅,精明能干。我印象非常深。后来她调动工作,到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就与我们家失去联系了。后来听说她到国外去了。
今年一次偶然机会,在北京798的一个画展上,我又遇到黄韵芳老师,虽然她现在已经年过60,但是依然的风采依旧,还活跃在中国的画坛上。我们见面后非常高兴,
这次活动就是黄韵芳老师张罗和主持的,她在北京观光南瓜园里有一个画室。
下面是有关黄韵芳的报道和介绍:
要想体现自己人生的价值,保持纯洁和爱心是很重要的,不管是对世界的、对大自然的,还是对身边亲人朋友的。
——黄韵芳
人们常说,当一个人年纪越大的时候,越容易记起儿时的事情。如今,已过耳顺之年的黄韵芳,依然清晰地记得自己人生的第一幅“画作”,或许,也可以称之为孩童的涂鸦。
那还是在1956年,当时11岁的黄韵芳因为生病住进了北京市儿童医院,偶然翻看小人书《白蛇传》的时候,突然被许仙和白娘子在拱桥相会的画面吸引住了,于是,小小的心灵起了波澜,随手拿起铅笔,画下了窗外的柳树和风景。说来也巧,正好那天阿根廷的总统访华来参观儿童医院,又正好来到了她的病床前面,于是这幅儿童画变成了一份情牵两国友谊的礼物。这件事在年幼的黄韵芳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她以后展开自己的绘画人生起到了很好的启蒙作用。
1960年,黄韵芳因为初中成绩优异,得过金质奖章,所以被学校保送上北大一附中。但是她放弃了这次机会,毅然决然地参加了中央美院附中的考试。同时报名的八名好友均名落孙山,而只有她拿到了录取通知书。是命运的垂青,也是天赋在不可遏止地生长。
当年美院附中全国只招了60个人,其中不乏当时的一些高干子弟和大知识分子之后,比如邓小平的大女儿邓林,周总理的侄女周秉宜,副总理姚依林的女儿姚明瑞,画家董希文的儿子董沙贝,李可染的儿子李小可等等。与这些名门之后同班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有机会亲身受教于这些大师。黄韵芳在受李小可之邀前去他家做客的时候,就曾于如何用国画塑造树木这一点上,得到了李可染的不少点拨。
关于绘画,天赋固然重要,而后期的教育也必不可少,尤其是家庭环境的熏陶。黄韵芳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上溯两代,她的外祖父和她的姨夫刘行素先生都曾是湖南汉寿县本地著名的教育家。二人年轻时都是留日青年,后来参加了同盟会,回国之后一心为家乡谋事,于是共同创办了一所女子学堂,为地方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莫大贡献。这所学堂就是现在湖南省汉寿一中的前身。
黄韵芳的父亲黄炼是我国著名的水利专家,当年曾作为考察三峡是否能建设大坝的主力军前往三峡考察。在这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长大,给予黄韵芳的是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父亲的言传身教。而且,因为父母亲都是知识分子的缘故,在那个年代,他们一家人的生活水平也是相当不错的。
可惜好景不长,1969年,父亲在写入党申请书的时候于“亲属关系”一栏里填写了在台湾有一个表弟,这种知识分子的单纯最终导致他被打成了现行反革命,于是,原本和睦完整的家庭在一夕之间就不复存在了。年仅24岁的黄韵芳不得不和母亲一起挑起了一家五口人的生活重担。同年,黄韵芳本人也因为响应国家的号召,下乡到河北宣化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这一去,就是5年。
对于一个原本不谙世事的年轻人来说,这些变故可谓是翻天覆地。也正是因为年轻时的这些遭遇造就了黄韵芳本人坚毅的性格和不屈的精神。在以后的人生岁月中,这些经历都成为了她巨大的精神财富。
生活的艰辛磨灭不了艺术的光芒。在附中时期,由于原本的文化课功底就非常不错,加上本人在绘画上的刻苦努力,黄韵芳受到了几位教授的大力肯定。当时美院著名的教授任之玉先生、校长丁井文先生虽事隔多年之后,依然清晰地记得这个与众不同的女学生。上山下乡之后,黄韵芳回城,一度曾专门从事美术教学和电影广告的绘制工作,后来也曾担任过《中国邮政》杂志社的美术编辑,后又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艺术》专刊的美术编辑,这样一直工作到1990年。
然而时代常常会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玩笑,生存的意义是如此巨大,为了生存,艺术不得不退居二线,而且一退就是24年——将近四分之一个世纪!不过黄韵芳始终没有放弃,她是一个视绘画如生命的人,虽然从事的工作也和美术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在她的心底,始终有自己的许多色彩在轻舞飞扬。
利用闲暇时间,她拜著名国画大师吴作人先生为师,认真地学习国画上的绘画技巧。黄韵芳和吴先生的交情还要从她上附中时候说起,那时候她经常去美院参观欣赏画展,而吴先生的许多名画就经常挂在美院教室的走廊上。
吴作人先生的夫人萧淑芳女士也是一位著名画家,而且画风融贯中西,独成一格。在跟吴先生学画的岁月中,吴先生发现黄韵芳的画风也是中西合璧。但萧淑芳作品比较统一,而且大气十足,不像女子画作,而黄韵芳的画层次感更重,色彩运用的更加细腻丰富,别有一番风味。对于黄韵芳的这些特点,吴先生给出了许多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中肯建议,给予了她在艺术之路上的很大帮助。
1990年,因缘巧合,黄韵芳得到了一次前往加拿大举办画展的机会。临行之前,来和吴先生作别,吴先生先挥笔题下了“黄韵芳画展”,后又写下“黄韵芳画集”,吴先生告诉她:“这几个字以后你一定有用。到时你一定会出画集,届时这几个字说不定就能派上用场了。”黄韵芳没想到吴先生竟会主动给自己题字,所以激动不已。对于已经45岁的黄韵芳来说,吴先生的这次题字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也正是因为了这位恩师的言传身教,最终帮助黄韵芳在异国的土地上闯出了一番新的天地。
其实,在画家的画布上,已经有许多色彩在悄然生长,只不过它们还在等待,等待着轻舞飞扬的那一天,然后在阳光下闪耀光芒。
也许在她的心里,这就叫做命运。1990年,黄韵芳决定抛开国内的一切,前往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座小城上开始自己的另外一条人生旅程。这个小城名叫沙河市,人口不过十数万,但她的第一次画展就取得了异乎寻常的成功。当地人看惯了西方绘画中的俗套,突然被一名来自中国的女画家的中西合璧的作品给镇住了。中国画的优美和诗意是他们不曾想像的,但这种美得享受又是如此的奇异。第一次画展的30副画被收藏一空,许多观众在留言薄上大谈溢美之词,甚至惊呼“又看见了光明的到来”,其喜爱程度可见一斑。
说来也巧,这次画展后不久,在另外的一次艺术品展览上,黄韵芳竟然意外地遇见了加拿大的总理。那次展览是为了加强中西方文化交流而举办的一次大型文化活动,许多西方以及华裔的知名艺术家悉数到场。当加总理看见黄韵芳的画作之时,不由大为惊叹,对她那风格独特的画风欣赏有加,细细询问了许多绘画上的细节问题,还和黄韵芳就东西方文化的差别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次愉快的谈话之后,加总理主动留下自己的名片,告诉她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可以来找他。也正是这次机缘巧合,使得黄韵芳顺利地通过了移民局的审查,拿到了在加拿大居住的签证。
仅1992年这一年,黄韵芳便在加拿大举办了三届画展。1994年,她成为MONTERAL《梦湖园》基金会传授中国绘画的特约画家,名列《北美地区华裔画家名人录》,1997年,分别成为“北美华人美术家协会”会员以及“国际女艺术家联谊会”会员,同年举办加拿大分会会展。
也是在加拿大,黄韵芳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画风并且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时是在一个画展上,她展出了一幅画,纯粹的水墨画,大量留白,墨画的山水。我们国画这种意境是不同于国外绘画的,当时有一个黑人小伙子,看了这幅画很喜欢,但是有一点不明白,他就问画家你们中国的山怎么都是光秃秃的?不长树不长草么?怎么都是灰色的石头?画家说这是我们中国画的特色,我们中国画用墨,墨分五色,来表现这种层次和韵味。他就不太懂,他说,他每天上晚班回家都很累,如果把这幅画挂在家里,看见了就会感觉很压抑,你能不能加点色彩,变得更漂亮一些。黄韵芳受这位参观者的启发就加了一些油画的东西。从那时候开始,中西合璧,写实主义,成为了黄韵芳一直坚持的风格。
所有的荣耀都将过去,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99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在魁北克的一个植物园,她认识了一位来自台湾的美术经纪人。聊天之后,这位经纪人表示对她的画作十分欣赏,希望她能够随他前往台湾图谋发展。似乎注定了她的人生将是不平凡的,1998年,黄韵芳在台湾举办了自己的第一次画展。依然是好评如潮,于是她又一次走上了新的人生旅途。
她在台湾有了自己的书画院,取名“台湾风雅画院”。她之前,高雄本地的一所学校在全市的绘画比赛中从来没有拿过成绩,她来了之后,经过她的辅导,这所学校从来就没有跌出过前三名。她的学生中,有8岁的孩童,也有80岁的老人,而且无论年纪大小,都对她的艺术修养极为尊崇。而且在生活上也对她信任有加,并且知道她是一个人在台湾,也都关怀备至,经常嘘寒问暖,感情不可谓不深。
她在台湾办画展,地方政府的一位官员以为她是大陆的高干子弟,否则不敢一个人在台湾谋发展,等到画展结束,那位官员才明白过来,她不是什么高干子弟,她凭借的是自己的作品和过人的勇气。
由于受传统文化影响比较深,台湾本地人还是比较重男轻女。黄韵芳在自己的学生中间从来一视同仁,这种认真的教学也改变了不少家长的看法,甚至大老远的把自己的女儿送到她这里学画画。台湾和欧美的交往更加紧密一些,开放程度也很高,黄韵芳所在的高雄市曾经是一片文化沙漠,富人很多,但是艺术品的收藏差强人意。不过,那几年,黄韵芳的中国画却非常受欢迎,许多富人都以收藏她的作品为荣。2000年到2003年这短短的三年之间,她和自己的学生接连举办了五次师生联展,其在当地的影响可想而知。
一衣带水的文化氛围造就了黄韵芳在台湾本地的良好声誉。然而,人总归要老去,而越是接近老年,思乡之情也就越重。而且,各种消息从大陆传来,说美术事业已经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光是拍卖所全国已经有了上千家之多。于是,2004年,已近耳顺之年的黄韵芳告别了宝岛,不顾学生们的泪眼和当地政府的挽留,重新回到了北京老家。
北京的变化是如此之快如此之大,整个艺术行业的兴盛给予了画家新的机会。2005年,她开始担任北京工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教研室主任、客座教授。2007年,她的作品参加2007年首届中国百名老艺术家书画精品展及拍卖。
2008年,对于不寻常的2008,黄韵芳在做着自己一位艺术家能做的一切,汶川大地震,她和几个女画家联合画了一幅一丈二的巨幅画作,一个企业家出了一百五十万买下了它,用这些善款买了30套儿童组合玩具(滑梯、蹦蹦床等)捐赠给了地震灾区。汶川给了16套,陕西给了7套,甘肃给了7套。她们是想能用玩具转移一下孩子们的心情,这种精神上的改变,比一些物质更管用。同年底,她和国内著名的画毛泽东第一人的魏楚予先生举办了联合画展,并且这一年,她的作品还参加了“北京2008国际女画家中国美术馆联展”。
一生的路有多长?回首征程,迷蒙中还有几张脸孔清晰、几副画面凝结?黄韵芳的画路其实一直都不在她的脚下,而是在她的心里。
如果你见着画家本人,你会非常惊奇。因为她非常瘦小,你的惊奇也必定会来自这瘦小的身躯,你不清楚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在支撑着她走过这坎坷的一生,因为你不清楚她的内心有多么坚强。
黄韵芳说话不紧不慢,但自己认定的话语她会非常坚持。这种坚持不是平常老人的那种执拗,而是自己多年来形成无可置疑的自信。纵观她的一生,大陆、加拿大、台湾、大陆,她经历了一次轮回的洗礼,而正是这种自信书写了一个圆形的人生轨迹。她给人的感觉就像一只斑斓的蝴蝶,从破茧而出,到翩翩起舞,然后在自己亲手绘制的画面里迎着阳光飞向丛林深处。
她说:“我觉得我这一生就像是在冲浪,浪最大的时候,你必须得挺住。要想不庸庸碌碌的过一生,必须得去拼搏。”
她拼搏的一生,用她的画作便可以做出一个完美的注解:
1993年,《十位当代中国画家展》(MONTERAL市国家公园梦湖园基金会主办),她的作品“葡萄”由国家植物园园长收藏。
1998年,台湾高雄市“原风雅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她的作品&江南水乡&、&秋&、&白丁香&(油画)被台湾著名企业家收藏。
1999年,台湾高雄市“原风雅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作品&硕果&被台湾星云法师收藏。
2000年,作品&紫鸳&、&荷花&等五幅油画被台湾高雄风雅国际美术馆收藏。
2000年,台湾屏东市文化局举办第二次师生联展,其作品&法国丁香&由北京《荣宝斋》收藏。
2001年,高雄市社会教育馆举办第三次师生联展,作品&夏&、&深秋&(油画)被台湾著名政治家收藏。
2002年,台湾台南文化中心举办第四次师生联展,作品&白荷&(国画)由高雄教育局收藏。
2003年,台南县政府南区服务中心美术馆举办第五次师生联展,作品&夏&由台南美术馆收藏。
2006年6月,作品&春韵&、&夏景&(油画)由拍卖公司拍卖,中国著名企业家收藏
2007年,作品参加2007年首届中国百名老艺术家书画精品展及拍卖。
2008年作品参加北京2008国际女画家联展(中国美术馆)。
2009年初,她和国内画“毛泽东第一人”的魏楚予先生举办联合画展;同年,她的作品参加北京2008国际女画家中国美术馆联展。
2009年5月21日席被家乡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聘为县美术协会名誉主席。
她说:“我还没有达到自己的艺术高峰,尤其是这种国画和油画的结合,我觉得必须得去努力,而且压力也很大。不过我还是庆幸自己还是有童心,所以希望自己在绘画上能当一个傻子,以后能画出自己能力所及的最完美的作品。”
但是她已经被业界誉为了“丁香皇后”,因为她在丁香花塑造上的非凡功力。画家自称喜欢丁香有两个原因。第一,它报春,它是4月开,是经过严寒之后才盛开的。第二,它不是香气扑鼻,不像牡丹和迎春花那样招人耳目,很淡雅,很符合画家本人的人生经验。而且黄韵芳在丁香花的刻画上也确实取得了常人难以达到的高度,尤其是在层次和小细节方面的刻画,均有自己独到的一面。
如同丁香一样淡雅别致,是画家本人的写照。百花丛中谁在笑?不光只有春知道,所有看过画家作品的人都会记住她画中的那份温暖和阳光。在她的画中,你看不出她人生的坎坷和艰辛,看不出她受过的苦难和不幸。能将自己的往事隐藏不提,反而在作品中赞扬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这份大智慧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
她说:“我要活到老学到老,还要走遍世界,然后眼界才能更开阔,对艺术对人生才能更加促进。人这一生,没有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必须要持之以恒、拼搏、勤奋并且有敢闯天下的胆略!”她是如是说,也是如此做。
或许,65岁,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是一场结束,但是,黄韵芳,这束迎风招展的丁香花,正在奋力展开人生的画布挥笔绘出另一个崭新的开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热门推荐:
博宝艺术网推荐
博宝油画火热销售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国著名画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