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李唐传奇奇霍小玉船的故事和思想艺术特色

评析传奇精品《霍小玉传》--《小说评论》2012年S1期
评析传奇精品《霍小玉传》
【摘要】:正唐传奇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而《霍小玉传》作为其中的重要篇目则是精品中的精品,绵延千年而价值不减当年,正如明代胡应麟所言:"唐人小说纪闺阁事,绰有情致,此篇尤为唐人最精采动人之传奇,故传诵弗衰"之所以说她是精品,是因为该作品能通过塑造一个个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以及巧妙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使当时的社会环境与人情冷暖跃然纸上。本文并非简单地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I207.41【正文快照】:
唐传奇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而《霍小玉传》作为其中的重要篇目则是精品中的精品,绵延千年而价值不减当年,正如明代胡应麟所言:“唐人小说纪闺阁事,绰有情致,此篇尤为唐人最精采动人之传奇,故传诵弗衰”①之所以说她是精品,是因为该作品能通过塑造一个个立体、丰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青;[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周荷初;[J];船山学刊;2003年04期
陈卫星;彭爱芬;;[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胡锐,黄勇;[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亢学军,侯建军;[J];河北学刊;2005年05期
黄大宏;[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田河,赵彦昌;[J];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3期
王立,黄艳燕;[J];韶关学院学报;2004年07期
杨绪敏;[J];史学月刊;2003年07期
刘蓉;[J];文史哲;200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暋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陈江;[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庄逸云;[D];复旦大学;2004年
安正燻;[D];复旦大学;2004年
李小成;[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解文超;[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汪涤;[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蒋鹏举;[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罗筱玉;[D];复旦大学;2005年
凌郁之;[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庆;[D];上海戏剧学院;2002年
黄艳燕;[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张建东;[D];河南大学;2005年
刘晓臻;[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郭洪涛;[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菅永梅;[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刘洪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刘铭;[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李强;[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易琼;[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菊艳;;[J];哈尔滨师专学报;1999年05期
李海浪;;[J];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2010年00期
何琼凤;;[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蒋愿望;;[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张麟;;[J];山花;2011年16期
王彤;;[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1期
岳聪;薛琪薪;;[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康震;邓金艳;;[J];人文杂志;2011年04期
刘凡熙;;[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永健;;[A];蒋士铨研究论文集[C];1985年
黄小姝;;[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莫舍;素子;;[A];蒋士铨研究论文集[C];1985年
小南一郎;;[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学艺术的对话与共生”中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陈明;[N];人民法院报;2001年
郑溢涛;[N];汕尾日报;2010年
武汉大学研究生
易栋;[N];中国文化报;2000年
马斗全;[N];光明日报;2002年
;[N];信息时报;2003年
赵思敬?徐成凤;[N];中国文化报;2007年
九闰;[N];中国邮政报;2006年
刘新文;[N];光明日报;2004年
总后勤部老干部大学教师
穆静;[N];中国老年报;2004年
詹杭伦;[N];人民政协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林涛;[D];河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任南玲;[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赵谨;[D];宁夏大学;2005年
徐丽卿;[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张巍;[D];吉林大学;2007年
丁舒雅;[D];信阳师范学院;2012年
任彦军;[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陈荣冰;[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陈晓雷;[D];吉林大学;2011年
蔡克亮;[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白慧;[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从《霍小玉传》看佛教对唐传奇的影响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佛教是自东汉永平年间传入中国的,迄今已达2000多年,对中国的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且不断融合中国本土的儒、道逐步实现自身的中国化。佛教于隋唐时期兴盛,太宗先道后佛,留心学问,普及佛典,常与高僧交往,尤其是玄奘法师。此后的高宗、中宗、睿宗、武则天等都信仰佛教,因为皇家的重视和推广,所以唐朝佛教各宗派如天台宗、华严宗、律宗、密宗等如日中天,佛教精英辈出。更值得注意的是,唐代禅宗的确立标志着佛教中国化的基本实现。禅宗相对于印度本土佛教有了很大改观,它是一种更适合中国士大夫口味的理想体系。对于文人,他们对佛教更多的理解为一种哲学体系,所以文人对于佛教的认识是透过迷信与民俗信仰的表层,深入到其宇宙观的内层的。中国论文网 /4/view-3445122.htm  关键词:霍小玉 叙事手法 因果报应  《霍小玉传》主要讲述了霍王遗女霍小玉与风流才子李益之间的情感变迁,李益与霍小玉一见钟情,“引谕山河,指成日月”、“粉身碎骨,誓不相舍”,两人同居两年,后因李益取得功名且奉母之命迎娶表妹卢氏,无情的抛弃了霍小玉。霍小玉倾尽财产只为重见李益,最后由侠士相助终得相见,但却因思念成疾,恸哭而死。蒋防取材传统得"痴情女子负心汉"的题材,广为流传,成为唐传奇的名篇。从这篇传奇当中不难看出佛教对当时文学创作的一些影响,所以本文将从唐传奇《霍小玉传》入手,分析佛经对唐传奇的影响,侧重论述对叙事手法和主题的影响。  一、对小说叙事手法的影响  (一)葡萄藤式的叙事手法  采用葡萄藤式的叙事手法,即一个主要故事为主干,穿插许多小故事。在《霍小玉传》中就是以李益和霍小玉之间的情感纠葛为主线,其中穿插了玉工遇旧主,公主助小玉的故事;豪士怜小玉,李益重归家的故事等其他一些小故事。在印度古代史诗《摩诃婆罗多》就是以这种叙事手法展开的。这样的叙事手法使得整篇传奇故事内容丰富,人物性格通过故事完整的得以展现。佛经中记载有很多故事,一般都记载了佛祖在某时某地给弟子说法布道,或是介绍佛祖的一下经历。行文过程中多以“如是我闻”开头,回忆佛祖,十分类似说书的形式。例如《金刚般若婆罗蜜经》中就具备了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一些小说要素,这部佛经中也有佛祖和须菩提之间一问一答的对话描写。因此,佛经在翻译过程中语言的通俗化可能对当时传奇小说的写作有一定的影响。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的小说多为“从残小语”,故事性和情节性都不强,篇幅也十分短小。而佛教传入后,传奇的兴盛使我们看到了中国小说的变化,篇幅明显增加,情节也更加曲折生动,逻辑也十分清晰,这对故事情节的展开和铺排,故事情节的完整都提供了保障。《霍小玉传》中首先交代主人公“李益”的基本情况,为与小玉的相见奠定基础;然后,介绍小玉的身世,安排两人相见,描写两人之间的山盟海誓,也为后文李益的背叛埋下伏笔;再次,叙述李益的忘恩负义以及在黄衫丈夫的帮助下最后相见;最后,着重的描写了两人相见之后的情形,将小玉对于李益的愤怒表现到了极致。这整个故事情节的安排十分合理顺畅,较之前的小说,有了显著的提高。  (二)虚实结合的叙事手法  另外,唐传奇受到佛教经典影响的就是虚实结合的叙事手法。唐传奇作为早期的叙事文学,同佛经一样,都旨在将某一故事生动、曲折、婉转的表现出来。佛教重彼岸世界而轻此岸世界,认为现实人生是虚幻不实的。它的教义也是要引领民众忽视现实的苦难,并由此超越生死的苦海。所以佛经等在叙述故事的时候常有虚实交替,现实与梦幻交错,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在《霍小玉传》中,小玉梦到“黄衫丈夫抱生来至席,使玉脱鞋。惊寤而告母。因自解曰:“鞋者,谐也。夫妇再合。脱者,解也。既合而解,亦当永诀。由此征之,必遂相见,相见之后,当死矣。”第二天李益便出现,小玉也真的死了。这里通过梦境的这样一种虚的场景为后文的描述进行了铺垫,与后文梦境的现实出现这一真一假融为一体。在后文中,李益将要埋葬小玉的时候,“生忽见玉穗帷之中,容貌妍丽,宛若平生。着石榴裙,紫□裆,红绿帔子。斜身倚帷,手引绣带,顾谓生曰:“愧君相送,尚有馀情。幽冥之中,能不感叹。”言毕,遂不复见。”这些虚实场景的描写,表现了佛教的一种理念:宣扬人生就如梦境一般虚幻不实,实即是虚,虚即是实。蒋防将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运用的恰当自如,浑化无迹。  (三)丰富的想象  中国文人写作素以求实为上,强调实用,并侧重有相应的人物原型。在中国的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很多人物是有真实的人物原型存在的。比如三国中的人物。在《霍小玉传》中李益这一形象也是确有其人的,是当时牛李党争中,牛党的一个人,蒋防在文章中不免有攻击之嫌。在佛经当中,它并不像中国传统文体一样注重对历史的准确记载,而是在文学上要有想象力,要能自由的表述。所以在《罗摩衍那》等著名的印度史诗中,我们就看到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佛经强调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启发人们,传播佛理,尤其是一些大乘佛典。如《华严经》,它记述了善财童子访师的经过,规模恢弘,想象丰富。有人认为它实际上就是一部长篇小说。这些佛经经过译介传到中国,凭借丰富奇特的想象,吸引了从士大夫到百姓的社会各个阶层,并且对广大文人的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印度佛经中“死而复生”、“离魂”、“幻梦”等的离奇的想象就被广泛的借鉴到了唐传奇中。著名的就有: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沈既济的《枕中记》等等。在《霍小玉传》中,蒋防也发挥了充分的想象,在霍小玉死后,又安排了一次还魂的经历,李益看到小玉宛如生前,对他说话,但是一会儿又消失了。这样的情节安排,是故事变得跌宕起伏,耐人寻味,同时也更使得广大读者更容易接受。  二、对主题思想的影响  (一)因果报应  《霍小玉传》主要表现了佛教“劝惩教化”的主旨。蒋防表现出对李益的批评教化,“风流之士,共感玉之多情;豪侠之伦,皆怒生之薄行。”大部分人都认同蒋防的写作目的即是惩恶扬善,批判男子的负心行为。这部传奇小说与佛教的感应冥报的思想一致,在《金光明经》中就有关于感应冥报的传记。冥报传记“本为佛教经典之附庸,渐成为小说文学之大国。”1因此,佛教中最重要的因果报应观念便被唐传奇用来说明事件的因果关系或者人物之间的关系,并且用这一观念来达到劝惩教化的目的。《霍小玉传》的最后结局是应验了霍小玉对李益的诅咒,李益三次娶妻都因猜疑而最后破裂,如同佛教中宣扬的"因果报应"的这一基本信条,李益先负小玉在前,致使小玉悒悒成疾,终为情死,李益最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大凡生所见妇人,辄加猜忌,至于三娶,率皆加初焉。”实现了因果之间的循环报应。由此可见,佛教的循环果报的教义不仅成为批判现实、安排人物命运的工具,更成为推动整个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力量。佛教理论思维的基点就是缘起论和因果观,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佛家认为世事万物生灭、兴衰、长消都取决于其相互储存的关系和条件,而这种关系与条件的核心就是因果之间的联系与转化。“法从因缘有, 不应言无因, 无无因之果, 无无果之因”2 佛家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有其内在的因果关系,因果之间互为条件,互相转化,本始相印。在这种因果观的指引之下,《霍小玉传》以霍小玉这个人物的命运为纲领,结合具体的生活场景,安排了整个传奇的情节,使李益与霍小玉的幸福仇恨,李益家庭的兴衰等多个事件形成一个因果链。  (二)鬼神观  在文中,霍小玉死后,将李益的妻妾玩弄于鼓掌之中,挑拨李益夫妻之间的感情,致使李益休妻,并且三娶都如初。这样的人物形象塑造可以说也受到了佛教灵魂不灭论的影响。现实中无法得到解决的问题,就通过鬼神来完成。鬼神观也是佛教的主要观点之一,这一观点也开拓了传奇的叙事空间,不仅仅局限于现世,因为佛教的三世观,所以将传奇的表现领域扩展到去世、来世,并且三世相互沟通。鬼神的世界与现实的世界不是相互对立,而是相互连接的,彼此是趋向统一的。《霍小玉传》中霍小玉死后对李益妻妾的折磨就鲜明的体现了佛教的这一观点。  (三)佛教五戒  佛教有五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李益对霍小玉的不守信既是对不妄语的破坏,也因此为他的悲剧种下恶因,因此才产生了后来的恶果。佛教五戒当中对中国传统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不邪淫、不妄语。中国自古以来所推崇的儒家思想,也是十分重视诚实的。李益与霍小玉本有誓言在前,但李益却背信弃义,有违佛教中的不妄语,也有违儒家思想中的诚实守信。  结语:  本文通过《霍小玉传》分析了佛教对唐传奇的一些影响。可以说在佛教盛行的唐代,它对文人创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包括对后世的作品都有一定的影响。但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依旧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佛教传入之后与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不断结合,形成了有中国独特魅力的佛教。传统文人也更加易于接受这样的佛教,并且将一些写作艺术融入到了日常创作当中,也让我们领略到了不一样的风采。  参考文献:  [1]陈寅洛.金明馆丛稿二编  [2]大正藏?中论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从_柳毅传_看唐传奇的艺术特色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唐代传奇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唐代传奇
唐代传奇是唐代的汉族文言短篇小说,内容多传述,后人称为唐代传奇,或称唐传奇。唐传奇在经过发轫期的准备,兴盛期之后,终于在晚唐时期开始衰落。别&&&&称唐传奇草创时期初唐繁盛时期中唐主要内容传述奇闻异事代表作家元稹、白行简等代表作品《莺莺传》、《李娃传》等
中国小说在时期还处于阶段,当时大量的是记述神灵鬼怪的,少数记人事的小说如《》,则多记上层人士的和。这些小说,大抵篇幅短小,文笔简约,缺少具体的描绘。到唐代传奇产生,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唐代传奇内容除部分记述神灵鬼怪外,大量记载人间的各种世《唐代传奇选》态,人物有上层的,也有下层的,反映面较过去远为广阔,生活气息也较为浓厚。
在艺术形式上,篇幅加长,“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部分作品还塑造了鲜明动人的人物形象。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短篇小说于成熟。宋说:“唐人小说,不可不熟。小小情事,凄惋欲绝,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例言引)他把唐传奇同唐诗相提并论,给予很高的评价。
唐代传奇的繁荣,有一定的历史、社会原因。唐朝统一中国以后,长期来社会比较安定,农业和工商业都得到发展,象、洛阳、扬州、成都等一些大城市,人口众多,经济繁荣。为了适应广大市民和统治阶层文娱生活的需要,在这类大城市中,汉族民间的“说话”(讲故事)艺术应运而生。当时佛教兴盛,也利用这种通俗的文艺形式演唱或其他故事,以招徕听众、宣扬佛法,于是又产生了大量变文,促进了“说话”艺术的发展。从汉族民间到上层,说话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郭湜《》记载,晚年生活寂寞,经常让他听“转变说话”即说和小说以解闷取乐。《》、《》诗,都说到了女妓演唱的故事。《目连救母变文》的故事则为、所熟悉和引用(《》、《》)。
《》续集《贬误》篇记他于年间观,中有“”,讲名医的故事。所谓“市人小说”,即指街坊艺人讲说的故事。当时文人聚会时,也有以“说话”消遣的。《酬白学士代书一百韵》诗:“翰墨题名尽,光阴听话移。”自注:“乐天每与余游从,无不书名题壁,又尝于新昌宅说‘一枝花话’,自寅至巳,犹未毕词也。”“一枝花话”讲的就是白行简《》所记的故事,历四个时辰,即今八个小时尚未讲完,可见叙述非常细致。在某些唐传奇篇末,往往述及本文的写作是由于朋友间的“说话”,如“昼宴夜话”(《》)、“宵话征异”(《》)、“话及此事”(《》)、“因话奇事”(《.尼妙寂》)等。文士间流行“说话”风气,其“说话”艺术又很细致,是促使唐传奇大量产生并取得突出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
唐代科举取士,重视文学。在各科中,考试诗赋杂文的最受重视。士人应试之前,常以所作诗文投献名公巨卿,以求称誉,扩大社会名声,为考中进士科创造条件,当时称之为“”。也常用作“行卷”。宋《》说,“唐代士人行卷,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如《》、《》等皆是也”。传奇以叙事为主,近于野史,中间常穿插诗歌韵语,结尾缀以小段议论,即所谓“文备众体”。唐代后期传奇专集产生颇多,大约同这种“行卷”、“”风尚有关。但赵彦卫的说法,在唐宋文献资料中缺乏有力佐证,因而有的研究者对此表示怀疑。
南北朝作者把小说作为记录异闻奇事的野史一类看待,略叙梗概,不讲究语言的藻饰。《》详述各种文体,下及隐语,于小说一类却只字不提。说明在当时区分文笔,注意藻绘的风气中,记人之类的小说,因缺乏文采而不为论者所重视。唐传奇情况则大不相同。鲁迅说:唐人“始有意为小说”,认为“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然施之藻绘,扩其波澜,故所成就乃特异。其间虽亦或托讽喻以纾牢愁,谈祸福以寓惩劝,而则究在文采与意想,与昔之传鬼神明因果而外无他意者,甚异其趣矣。”(《》)这就指出了唐传奇作者是有意识地进行文学创作,虚构曲折情节,注意语言华美,富于文采与意想,从而取得了突出的文学成就。
继南北朝之后,佛道两教在唐代有进一步的发展,在社会上广泛流行。两教的经典和文艺作品,如变文、壁画等其中包含着不少情节离奇曲折、想象丰富奇特的故事。它们对一部分唐传奇(主要是神怪一类作品)的题材、构思以至细致的描绘有一定影响,同时也给它们羼入了大量宗教迷信的杂质。历经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
初、盛唐时代为发轫期,也是由六朝志怪到成熟的唐传奇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作品数量少,一时表现上也不够成熟。
中唐时代是传奇发展的兴盛期,名家名作蔚起,唐传奇的大部分作品都产生在这个时期。这个时期的繁荣还与此时期特殊的社会风尚紧相关联。中唐时期,通俗的审美趣味由于变文、俗讲的兴盛而进入士人群落,传奇在很大程度上已为人们接受和欣赏,已经有了广大的接受群。
唐传奇在经过发轫期的准备,兴盛期的火爆之后,终于在晚唐时代开始退潮,出现了由盛转衰的局面。前期作品现存很少,质量也不及中期,但已显示出唐传奇的特色和创新精神。 唐传奇中最早的《》,相传为隋末唐初人作,内容不脱六朝志怪小说余风。它以古镜为线索,把十多个怪异故事联缀起来组成长篇,叙述较为细致,较之笔记式的六朝小说是一大进步。《》一般推测亦为前时期作品。作者不详,内容属志怪一类,情节较曲折,描绘也较具体生动,初步显示出唐传奇的艺术创新特色。唐代传奇《古镜》、《白猿》两篇,标志着中国小说从六朝志怪向唐传奇发展的过渡形态。有所撰《》,自叙途中夜投大宅,逢两女子宴饮调戏,停一宿而去。内容轻薄,似为生活的反映,文辞华艳浅俗,特多语句,且常穿插诗歌韵语,体制与唐代汉族民间讲唱文学相近,当是受其影响。史称。这时期诗歌繁荣,传奇相对显得寂寞。当时张说曾作。《》卷上《鹦鹉告事》条载:长安豪民为妻刘氏及其情夫谋杀,他人莫知。后因堂前架上鹦鹉告发,始得破案。朝廷因“封鹦鹉为,付后宫养喂之,后为《绿衣使者传》,好事者传之”。同书卷下《传书燕》条载:长安豪民郭行先之女绍兰,嫁富商任宗。任宗南下经商,经年不归。绍兰吟诗系足,燕果南飞递与任宗。宗次年遂归家。“后文士张说传其事,而好事者写之”。但张说的这两篇小说原文均已失传。另有《》、《》、《》皆题张说作,但尚缺少更确凿可靠的证据。
张鷟《游仙窟》、张说《绿衣使者传》等,都描写了市民生活,说明这时期的传奇,有些已在内容题材上摆脱了六朝志怪小说传统,着重表现人情世态,向新的领域扩展。产生过一些小说专集,如《》、赵自勤《》、戴孚《》等(《戴氏广异记序》)。这些专集原书已,部分保存在《》中。内容大抵记述神怪和因果报应之事,沿袭六朝志怪传统,缺少创造性、文字一般也颇简质,仅少数篇章叙述较为宛曲。又有的《》。记述内容稍广泛,有些篇章颇有文采。例如《》写吴保安、郭仲翔两人生死不渝的友谊,描叙细致动人,《》曾采其事入《忠义传》。它和《虬髯客传》虽一写实事,一为虚构,但都是表现侠义一类人物,突破了志怪的传统。中期是唐传奇的繁荣阶段,作品多,名家也多,一些最优秀的单篇传奇,几乎都产生在这一时期。曾指出:“惟自大历以至中,作者云蒸,郁术文苑,、擢秀于前,、振采于后,而、、、辈,则其卓异也。”(《》叙例)这时期的传奇作品,从内容题材上看,大致可分为神怪、爱情、历史、侠义诸类。其中有些作品内容交叉,如神怪兼爱情类的题材就很多,其他题材也有结合的。讲的是神仙鬼怪一类故事。题材虽沿袭六朝志怪小说的传统,但内容、形式都具有新的特色。沈既济《》、李公佐《》,分别写、于梦中位极宰相,权势赫,梦醒觉悟,宗教。主题为表现人世荣华富贵如梦境之空虚,不足凭恃。题材接受南朝《》中《焦湖庙祝》的影响。但《焦湖庙祝》全文仅百馀字,写在枕中婚宦得意之事不过数十字。叙述简略;《枕中》、《》两篇则篇幅较长,描绘具体,委曲细致,显示出“施之藻绘,扩其波澜”的特色。而且由于把梦境中的仕途荣遇与波折铺叙得淋漓尽致,也间接反映了当时朝廷和官场的某些情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此外,《》、《》、《》、《》等,或述神鬼,或记奇梦,也属于这一类。《》,写狐精化为美女任氏,与贫士郑六同居,任氏不仅艳丽非凡,善良聪慧,并能抗御犟暴,形象动人,为后世《》等着重写狐精故事的先导,故事文笔也较其《》更为细腻。《》,写张倩娘为了追随爱人王宙,魂魄与躯体相离。《》,写书生传书搭救洞庭脱离困境后,几经曲折,终于与龙女结为夫妇,情节离奇,性格鲜明,铺叙细致,文辞华艳,为唐传奇中的杰作。《李章武传》,写李章武与街坊妇女王氏一度热恋,王氏病故后,鬼魂与重游旧地、夜居其宅的李章武追叙欢情。称其叙述“文笔婉曲,凄艳感人”,并谓《聊斋志异》专学此种笔法(《》)。这些篇章,实际写的都是以爱情婚姻为主的人情世态,如果剥去其神怪外衣,就是优秀的爱情小说,另外,沈亚之《》、《》、《秦梦记》三篇,也属这一类作品。叙事虽较简约,但多诗歌,饶有韵致,表现出作者要眇的情思。除上述以神怪形式出现的爱情故事外,还有一些专写人间爱情的传奇。如《》,写诗人韩翊(一作“”)与柳氏相爱,经动乱离散,最后团圆的故事。此事也见于《》,当为实事。又如《》,写大族郑生热恋长安女,屡经波折,几经丧生,终获美好结局。蒋防《》,写陕西与长安霍小玉相爱,后登第授官,遂致负心。这两篇传奇,都以子弟与的恋爱为题材,有其现实意义。唐代士人以娶名门女子为荣,因这种联姻有利于仕进和提高社会地位。世族子弟溺爱倡妓,一般说来只能是暂时的风流韵事。李娃在郑生登第授官后,要求离去,并劝郑生“当结媛鼎族”。也自知与李益的同居生活不能持久,只求暂度八年,当李益满30岁时,再“妙选高门”。这里反映了森严的阶级界限和真挚爱情之间的深刻矛盾。两篇传奇的主要人物性格鲜明突出,情节曲折,波澜起伏,文笔细腻生动,与《》、《》、《》等篇,共同标志着唐传奇艺术的高峰。在这类作品中,的《》也很著名。篇中刻画莺莺性格尤为深刻细致。以的《》和《》为代表。《长恨歌传》前半写宠幸,朝政腐败,招致,暴露了玄宗后期的黑暗现实。后半写死后,玄宗日夜思念,有蜀地方士为至蓬壶仙山访得杨妃,故事纯出虚构,但叙述宛曲,富有情致。同时有白居易所作《》与传文相配合。《东城老父传》写贾昌少年时以善于斗鸡得玄宗爱幸,声势赫,从侧面反映了玄宗后期的荒淫生活。后安史乱起,昌家道中落,依佛寺为生。文中写斗鸡一段较生动,但大部分叙述质直,不及《长恨歌传》文采斐然。唐玄宗当国近五十年,是唐代由盛转衰的一个关键性历史人物。他前期励精图治,英明有为;后期迷信方士,耽溺女色,信用奸佞,招致祸乱。他又长于诗歌音乐,富有才艺。因此关于他和开元天宝年间人物事件的传说特别多。唐人诗文、笔记、小说中也有许多有关他的歌咏和记载。小说除上述陈鸿二传外,尚有《》(一说陈鸿作)。郭湜《》等,但文笔都较朴直,缺少文学性。这类小说在唐中期还较少,李公佐有《》。写的父亲、丈夫为盗申兰、申春所杀。小娥女扮男装,佣于申兰家,终于设计杀兰擒春,表现了智勇俱备的侠义精神。沈亚之《冯燕传》,写冯燕与滑州将妻私通,后婴妻授刀于冯令杀其夫,冯怒其不义而杀之,及闻婴为此蒙屈将戮,复挺身出而自首,也表现了犯法后勇于承担责任的豪侠作风。此外,如《柳毅传》中的钱塘君,《》中的,《霍小玉传》中的,也都属于侠义一类人物,但在全篇中不是主要角色。这类小说在唐晚期有较大的发展。后期单篇传奇现存很少,写得较好的是《》、《》、《》诸篇。传奇专集则大量出现,尉成风气。其中比较著名的,除《》、《》可能在文宗朝稍前时期所作外,计有郑还古《》、《》、《》、《》、《》、《》、《》等。传奇专集中的作品,不尽是编撰者的创作,如《续玄怪录》中的《尼妙寂》,采自《谢小娥传》而略有变化,《》中的《》条,采自沈亚之《》。由于专集大量产生,作品数量远远超过前两期;但除有一部分写得比较细致生动外,多数篇幅短小,叙事简略,记述神怪。复与六朝志怪小说接近,文学成就则远逊于中期的单篇传奇。
神怪故事中,如《》写龙女九娘子抗拒朝那小龙逼婚,求得节度使发兵援助,终于战胜朝那小龙,情节较为曲折,显然受了《柳毅传》的影响。《东阳夜怪录》写秀才成自虚途中夜投荒宅,遇橐驼、驴、鸡、猫、刺等物怪,各化为人,互相赋诗酬答,并与自虚谈论。天将晓,诸怪均隐去,自虚疑而访之,乃知是物怪,末段构思,颇与《南柯太守传》结尾接近。《续玄怪录》中的《》,写的是“月下老人”掌管婚姻簿册的著名故事。《传奇》中的《》,写裴航于蓝田驿遇仙女,经过艰苦努力,终成的故事,也广泛流传于后世。《续玄怪录》中的《》,题材本于《》卷七中“烈士池”,写杜子春因落拓不善治生而贫困。遇一老道人,常资给之。后道人引之入,令其静坐求仙,勿为一切外界幻境所惑。子春初能守戒,后见其爱子被杀,忽发噫声,遂前功尽弃。小说主旨在宣传道教弃绝尘俗的出世思想,但描摹细致,表现了较高的艺术技巧。
皇甫枚《三水小牍》中的《步飞烟》、的《》是后期爱情小说中杰出的作品。前者写武公业之妾的爱情悲剧,叙述宛曲,颇有情致;后者写王仙客与其表妹相爱而历经悲欢离合的故事,情节曲折,描写亦生动,后一篇虽以写爱情为主,但侠义成分比过去的《柳氏传》、《霍小玉传》已大为加重。至《传奇》中的《》篇,写昆仑奴磨勒勇武不凡,为成全其少主的爱情,逾墙垣十重,劫取一品勋臣家的女伎,描写重点则已由爱情转向了侠义。
《》中的《》和《传奇》中的《》,专写行刺、参与之间斗争的故事。唐代中后期,统治阶级内部斗争剧烈,行刺之事,时有所闻。宰相、、等均曾遇刺。柳珵《上清传》也写到斥责宰相“蓄养”。、《聂隐娘》两篇,反映了当时藩镇间尖锐斗争的现实,篇中所写的,或能腾空飞行,或有超人的武艺,实际上是把侠士神化了,这种情况为过去的侠义故事所未见,当是受流行的宗教迷信(主要是道教)的影响,成为后世武侠小说的漤觞。至于《》中的《》,写元振夜斩猪妖,为民除害,则又是把侠义、神怪两类题材结合起来了。
传奇专集中还有一些小故事,虽然情节比较单纯,描写也不够细致,但思想内容具有进步意义。如《三水小牍》中的《却要》写湖南观察使家,面对四位公子的调戏,从容应付,设计加以揶揄,表现了被压迫者的机智和反抗。皇甫氏《》中的《》,写京都一儒士自称有胆气不畏鬼怪,某夜独宿凶宅,心中惊怖,,刻画了一个言行不一致的知识分子形像。这类作品篇幅短小而含意隽永,后来《》中的某些篇什,风格与之相近。
唐代诗歌发达,产生了不少关于诗人及其创作的传说和故事。其中一部分也富有传奇色彩。单篇中如许尧佐《》、沉亚之《秦梦记》,专集中如《》的《》、《》等均属此类。晚唐《》、《》两书,主要或专门记载有关诗人诗作的故事。魏晋人崇尚清谈,产生了《》、《》等笔记小说;唐人崇尚诗歌,产生了《云溪友议》、《本事诗》等故事集;从中都可以看出一个时代的特殊风气。
综上所述,唐代传奇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的社会生活面较广,有的表现了男女情人的悲欢离合及社会原因,有的通过幻想形式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理想,有的暴露了上层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有的歌颂了,反抗犟暴的豪侠行为,大都具有积极意义。唐传奇也包含着许多思想,如宣传鬼神迷信和,宣扬女人是、,赞美出于个人感恩而为主子效忠的行径等等,应注意鉴别。唐代传奇对后代小说、戏曲及讲唱文学有较大的影响。传奇体成为宋以后历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主要样式,即使在兴起后,仍有一定势力。宋代就出现过不少传奇作品,虽然一般说来写得比较平实,缺少飞动的文采,但也有一些流传的佳篇,如鲁迅《》中收录的《》、《》和《》、《》等。明代著名的有的《》、的《》和的《》。其中《剪灯新话》的文笔意境,颇能新人耳目。清代的《》更是继承并发展了唐传奇人物形像鲜明、故事情节曲折、语言华艳生动的特色,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唐传奇对宋以后的白话短篇小说即也有明显影响,很多题材和人物为话本所采用。据宋《》记载,宋代已有不少根据唐传奇故事编成的话本,但多。明人所辑话本集《》、“”,“”中,也保存了好些取材于唐传奇的话本。传奇中叙事、诗笔、议论结合的形式,即所谓“文备众体”的特点,以及传奇描写人物的手段,如比较细腻的细节描写,传神的人物对话等,话本也都有所借鉴和发展。唐传奇的题材、故事对后世戏曲以及讲唱文学的影响,一向为研究者们所注意。大凡著名的传奇故事,在后代都各自产生若干同一题材的戏曲。最为人所知的是《》对元代的诸宫调《天宝遗事》、的杂剧《》和清代的传奇戏曲《》的影响,《莺莺传》对宋代的《崔莺莺双调蝶恋花鼓子词》、元代的《》的影响,《霍小玉传》、《枕中记》、《南柯太守传》对的传奇戏曲“”的影响等等。由于唐传奇成为后世戏曲、小说汲取题材进行再创作的宝库之一,因而有人把这种现象与希腊神话对后来欧洲文学的影响相比拟。唐代传奇的语言,一般运用,但多四字句,句法较整齐,沿袭了六朝的传统。志怪小说如《》等,语言比较质朴,不讲究和,在当时区别“文”“笔”的风气下,属于“笔”这一类,但因受盛行的影响,一部分语句句法比较整齐,风格上也有与骈文接近的一面。唐代传奇的语言,就是沿着这一路子发展的。个别篇章如《》,甚至以为主,但多数作品虽夹杂,基本上仍是散体。不过由于作者有意重视文采,不少作品语言颇为华艳。
中唐时代传奇繁荣,名篇迭出,古文大家、在当时风气影响下,也写了几篇接近传奇的文章,如韩愈的《》、柳宗元的《》之类。但它们不象传奇那样注意讲述有趣味的故事,着重表现作者的意想和文采,而是如所说“以寓言为本,文词为末”,其实“无涉于传奇”(《》)。
传奇叙事一般具体细致,文辞比较华艳,古文则叙事简略,文辞力求古雅。宋《》,写登楼所见景物,铺陈较为具体,句法亦较整齐,接近骈体,便被讥为“传奇”(《》),此事颇足说明二者文风的区别。所以《毛颖传》等一类作品,实际上不能算作。晚唐陈翰采录唐传奇的许多优秀篇章,编成《》10卷,原书已佚,其中一部分为《》所采录。宋初等所编《太平广记》500卷,分类编纂、魏以迄宋初的小说、、等,取材宏富,是保存汉魏六朝和唐代小说的渊薮。明清时代所编的《说海》、《五朝小说》、《》等书,则往往“妄制篇目,改题撰人”(鲁迅《唐宋传奇集序例》),不可凭信。“五四”以后,鲁迅据《》、《太平广记》等书,去伪存真,专采唐、宋单篇传奇为《》一书,末附《稗边小缀》,对所收各篇传奇及其作者进行考订,把这方面的整理研究工作引入科学化的道路。后又编《》一书,除单篇外,还选录了一部分专集中的代表作品,各篇均有说明考订,可与《》相辅并行。唐传奇的专集,今人亦在分别加以校点整理中,已经出版的有《》、《》、《》等。
研究方面: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有3篇文章,对唐传奇的特色、历史地位与重要作家作品,作了精当的论述。《》(1947年初版,1955年修订重版),选择若干代表作品,着重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探讨。
在唐代传奇当中,有三个小故事,叫《纸月》、《取月》、《留月》。纸月就是有一个人,能够剪个纸的月亮照明,另一个人取月,能够把月亮拿下来放在自己怀里,没有月亮时候照照,第三个人留月,把月光放在自己的篮子里边,黑天的时候拿出来照照。都很简单,一百来个字,几十个字。由此拿来写了《》。这是大家很熟悉的聊斋故事。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传奇小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