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诺德.勃克林勃克林的死岛系列五张画的名字分别是什么

勃克林画死亡之岛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勃克林画死亡之岛
《勃克林画死亡之岛》,【类别】 、
【年代】作于1880年
【规格】111×155厘米
【属地】现藏巴塞尔国立美术馆。外文名Bob franklin island of death作&&&&者勃格林年&&&&代1880
【名称】勃克林画 《死亡之岛》在瑞裔德国画家阿诺德·勃克林的许多作品中,寓有一种不吉祥因素。他那些令人为之毛发悚然或易引起伤感的画面,既非出自典故,也不是在描绘神话,但画得很精细,真实而感人。观者面对画布,犹如身临其境。有些美术史家说他是本世纪形而上学画派的先导,但他实际上是德国象征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双生子。他的寓意画已预示着欧洲超现实主义的诞生。
阿诺德·勃克林(01.1)出生于瑞士,后去德国学画。他是德国19世纪末最有影响的画家之一。曾到过北欧许多地方,晚年在意大利度过。年间,他在德国魏玛美术学校任教。
勃克林的后期作品更多的是神秘的寓意画,《死亡之岛》是他的重要代表作,它描绘死亡的结局。这是一幅富有象征意义的哲理性作品,画上展现一座色彩绮丽的阴森孤岛,由于真实而细腻,景象使人观后心悸:一条引渡死者的船,正驶向小岛,四周是茫茫的海面,岛上悬崖绝壁,穿白色衣服的死神直立在船头上,船上载着棺材。这是一个逼真的死亡幻象,一个逼真的象征物!它是一幅风景画,也是北欧民间流行的、以死神为题的风俗画。
岛上有参天的黑绿色柏树,此乃是生命之树。这又使人联想到人类种族的世系,因而在这里的死与生,构成了一个含蓄的象征。柏树,在古代希腊罗马神话里,是一种阴间的树,坟场的树,故这个孤岛意味着是死亡的归宿地,岛上的石壁上现出一排排的门洞,里面安放着棺材;而民间又把柏树视作永恒的长青树,它是悼念死者的标志。不论如何联想,《死亡之岛》的主题无疑是在渲染生与死的对立。而勃克林却只简单地说:它是一幅梦境画。 据当代人记述,德国许多中小资产家庭,几乎都挂勃克林的这幅《死亡之岛》,足见它在北欧人民心中并不意味着不祥,也许他们更懂得生与死的辩证关系。后来此画又启发了俄国的著名作曲家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他那闻名的交响曲《死岛》即是以此画为他的灵感源泉的。
勃克林的艺术在德国是非常特殊的,他的著名油画《俄底修斯与卡吕普索》(1883年)、《怪物沛斯特》(1898年)、《黑死病魔》(1898年)等,闪烁着德国世纪末思想与哲理的光辉。
《死亡之岛》作于1880年用蛋胶水彩绘制在桃花心木板上,有111×155厘米,现藏巴塞尔国立美术馆。此画还有多幅变体,分别藏于欧洲各博物馆里。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名曲名画】拉赫玛尼诺夫&交响诗《死之岛》/勃克林&油画《死之岛》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死之岛》
1909年4月,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于德累斯顿完成了他的交响诗《死之岛》,这时他的音乐创作正处于黄金时代,此前他刚刚创作了具有恢弘气度的第二交响曲。《死之岛》为作曲家一生所作的四部交响诗(最早的一篇现已散失)的最后一部,它延展了第二交响曲的气势和内在的热力,其简洁的结构仿佛一个大漩涡,把听者吸附进死亡的深渊,最终越陷越深且难以自拔,但中间进发出来的憧憬与眷顾,却使冗长的恐惧获得化解。
--------------------------------------------------------------------------------------------------
拉赫玛尼诺夫的这首“死之岛”,是以交响诗的形式写成的。乐曲一开始,定音鼓与低音提琴低沉地宣示远方渐近的夏隆、亡魂及孤舟。大提琴声部开始以节奏和固定的音形提示夏隆一阵阵划桨的动作──这也是贯穿全曲的节奏动态。随着夏隆的接近,划桨伴随的节奏、搅动海水的韵律愈来愈强。你可以想象在黑夜的海面上,某种神秘的仪式,随着渐近的桨声,就快开始了。当朦胧的黑夜中,巨石嶙峋的孤岛在望时,舟上的亡魂有着怎样的心情呢?它回首望向海面另一头快消逝的人世之光,想起生命的种种喜乐、痛苦,再望向进发中晦暗的死亡之岛,心中两种力量在纠缠着、搏斗着;乐曲这时进入了一个高潮。随着夏隆无情划动的双桨,亡魂忆起前世回忆的种种。晃动着的黝黑海水,穿闪白衣服的夏隆、以及那一去不回的死亡之岛啊,你们如何知道我对生之悬念
呵!乐曲借用了教会调式圣歌主题“神怒之日(Dies
Irae)”,混合在划桨的节奏中、或在下行的旋律里。在不断而起的冲突中,夏隆那一阵阵稳定的划桨声又出现了。随着起伏的水声,伴和神怒之日的下行主题,乐曲在缓慢行进中渐行渐远,直至消逝。(摘自《最后的浪漫派》,作者:韩定中)
&拉赫玛尼诺夫&
交响诗《死之岛》
阿诺德·勃克林
《死之岛》第一版,现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阿诺德·勃克林(01.1)出生于瑞士,后去德国学画。他是德国19世纪末最有影响的画家之一。《死亡之岛》是他的重要代表作,它描绘死亡的结局。这是一幅富有象征意义的哲理性作品,画上展现一座色彩绮丽的阴森孤岛,由于真实而细腻,景象使人观后心悸:一条引渡死者的船,正驶向小岛,四周是茫茫的海面,岛上悬崖绝壁,穿白色衣服的死神直立在船头上,船上载着棺材。这是一个逼真的死亡幻象,一个逼真的象征物!它是一幅风景画,也是北欧民间流行的、以死神为题的风俗画。
岛上有参天的黑绿色柏树,此乃是生命之树。这又使人联想到人类种族的世系,因而在这里的死与生,构成了一个含蓄的象征。柏树,在古代希腊罗马神话里,是一种阴间的树,坟场的树,故这个孤岛意味着是死亡的归宿地,岛上的石壁上现出一排排的门洞,里面安放着棺材;而民间又把柏树视作永恒的长青树,它是悼念死者的标志。不论如何联想,《死亡之岛》的主题无疑是在渲染生与死的对立。而勃克林却只简单地说:它是一幅梦境画。
据当代人记述,德国许多中小资产家庭,几乎都挂勃克林的这幅《死亡之岛》,足见它在北欧人民心中并不意味着不祥,也许他们更懂得生与死的辩证关系。后来此画又启发了俄国的著名作曲家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他那闻名的交响诗《死之岛》即是以此画为他的灵感源泉的。
这幅画作,勃克林一共画了数个不同的版本。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阿诺德·勃克林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阿诺德·勃克林
阿诺德·勃克林,瑞士象征主义画家。勃克林对20世纪的画派有很大的影响,他的《》也为俄罗斯作曲家提供了灵感,使其成做了交响乐《死岛》。1904年,威瑟特(OttoWeisert)创造了新艺术字体并取名为“勃克林体”,许多大写字体都有很长的卷须。“勃克林体”受到后来的“嬉皮运动”青睐,并被20世纪70年代的画家广泛应用。国&&&&籍瑞士职&&&&业瑞士象征主义画家代表作品《》
阿诺德·勃克林[1]阿诺德·勃克林,生于巴塞尔的商人家庭,他说服了父亲投身于艺术。
青年时代,他在欧洲旅行,意大利艺术对他影响深远,罗马的古典艺术品给他以后的许多重要作品提供灵感,那不勒斯和庞贝的壁画对他的技巧和画风有深远的影响。
1866年他开始为巴塞尔博物馆作壁画,自此以后,是勃克林的多产时期,他在用色的技巧上有大幅提升。
他早年曾在德国的学习风景绘画,并在那里认识了费尔巴哈,良人成为好朋友。此后他到处旅行,曾到过布鲁塞尔、苏黎世、日内瓦和罗马,参观古典和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作品,并浏览地中海沿岸的风景,这种影响使他作品的风格带上寓意和神秘的色彩。
1858年他在魏玛美术学校任教,直到1861年,此后1866年,他在瑞士巴塞尔定居,并为巴塞尔公立艺术陈列馆创作了神话题材的装饰壁画,1871年,移居慕尼黑,1885年,移居瑞士的霍廷根(Hottingen),最后定居意大利佛罗伦萨附近的小城菲埃索尔。阿诺德·勃克林作品[2]勃克林最著名的作品是他的共五幅《》系列,是受埋葬他小女儿的佛罗伦萨英国人公墓的气氛所影响绘制的。他的作品充满神秘、幻想的氛围,但有古典的建筑充斥其中,表现死亡和神秘、忧郁的场景。
这是勃克林最受争议也最精彩的作品。勃克林十分钟爱这一题材,同题材的作品至少有5幅。在这幅作品中象征主义得以充分表达。勃克林从大自然中精心挑选物象加以组合,创造出奇特的氛围。死之岛峭壁林立,阴森可怖,只有一船可达,白衣的死神静立于船首,把新鬼渡往不归之地。引发观者对死亡的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这幅画的名字是勃克林的赞助人起的。
阿诺德·勃克林他在后期的作品越来越带有主观色彩,经常描画神话中的动物和神秘寓意的题材,如《怪物沛斯特》、《黑死病魔》、《俄底修斯和卡吕普索》等。
提起《诞生》,人们首先想起的肯定是的那幅光彩照人的作品,诚然,比起波提切利的作品,勃克林的《维纳斯诞生》的确稍显逊色,但其中清新朴素的自然主义情调也别有趣味。温柔优雅的维纳斯婷婷立于茫茫海中,为她撑起海蓝色的轻纱,画面简单但耐人品味。
《》,题材取自希腊神话:因盗火种而触犯众神,被缚于山上。普罗米修斯的肢体融入山体的阴影中,身体被乌云中透出的阳光照亮,人物与自然完美的融于一体。这是勃克林对自然对英雄主义的礼赞。
阿诺德·勃克林《圣洁庄严的森林》一群披着白袍的教徒对一块墓碑顶礼膜拜,森林的远处是一片光明,多么耐人寻味啊。正像尼采的那首诗——《献给未识之神》。阿诺德·勃克林
艺术史学家常常为应如何评价勃克林而困惑。勃克林是个独特的,骄傲的,性格有些怪异的艺术家,他曾经在自家花园里试验飞翔(也这么作过)。
他不喜欢给他的作品起名字,他曾声明他绘画的目的是使人做梦(make people dream):“就像诗歌的任务是表达感情,绘画也一样。一幅画应给人与诗歌和音乐一样的思考与感动”“绘画应像音乐一样能够深入人的灵魂,不然的话,那就只是一件蠢笨的。“对美的赞颂永无止境”。
勃克林盛赞诗歌,他的作品以给人以的感受,不是悠闲的田园牧歌,而是灵感奔涌的,的诗篇。
阿诺德·勃克林勃克林多从神话中取材,他喜爱自然,崇拜自然的力量。他的作品是自然力与幻想的完美结合。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死岛回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