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弘历是谁的孩子年间的四大辅臣是谁?

问题康熙时期四大辅臣之首是谁????_好搜问答
|注册&您有新任务,
问题康熙时期四大辅臣之首是谁????
被浏览94次
问题康熙时期四大辅臣之首是谁????
采纳率:40%
依次是苏克萨哈,额必隆 ,鳌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分享到:
下面是答答童鞋给您的小建议,您看靠谱吗?初来乍到,弄错了您不要生气哦(*^__^*)答答小贴士
等您帮助的附近的朋友换一换
大家都在搜好搜APP下载好搜摸字APP 随时随地随心搜索 用好搜, 特顺手!
第9天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达到生命的彼岸。知道了  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当前位置:>>>>>>>>>>>>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如何评价康熙帝的历史贡献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主要从“少年皇帝”、“巩固统一国家”、“维护国家主权”三大方面,向学生介绍了我国清朝第二代皇帝康熙为中国历史发展所做的杰出贡献。从康熙年少时智擒鳌拜,到平定三藩之乱和准噶尔叛乱,再到设台湾府、签订《尼布楚条约》,这是他最主要的作为,可以说,康熙帝为祖国统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介绍康熙帝时,教师要注意分析从秦始皇首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到康熙帝最终完成巩固祖国统一的大业,这期间经历了分裂、统一、再分裂、再统一的几个过程,如果没有康熙帝的杰出作为,就不会出现一个“康乾盛世”的局面。本课所涉及的绘画、地图说明比较清楚,可以不向学生作过多解释。
本课引言由插图和文字两部分组成,介绍了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时写下的诗句,表现了康熙帝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说明康熙帝统一全国的深谋远虑和雄才伟略。建议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引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内容,感受当时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时的艰辛与信念,然后向学生提问:通过阅读引文,你对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这件事有何认识?使学生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经过不懈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与障碍,才能达到目的。
第一目“少年皇帝”
叙述了康熙初年清朝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一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二是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沙俄势力有待驱逐;三是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所以,清朝统一全国和保卫边疆的任务仍然繁重,对年幼的康熙来说,是一个极其严峻的考验。但是,少年康熙不负祖母教诲,励精图治,稳定了朝廷秩序。
康熙,清圣祖,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顺治皇帝第三子。顺治病逝后继位,为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终年69岁,死后葬于景陵(今河北遵化县西北)。即位时年仅8岁,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大臣共同辅政,年号康熙。不久,辅政大臣鳌拜开始骄横跋扈,首席辅政大臣索尼死后没人能遏制住他。14岁的康熙帝亲政后,决心铲除鳌拜。16岁时,康熙暗结内大臣索额图等人智捕鳌拜,开始了雄才大略的进取。康熙文治武功都值得称道,也由守成之君变成创业之君,缔造了“康乾盛世”的辉煌。建议教师在讲授这一目内容时,一要把康熙即位之初所面临的形势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二要着意描述康熙智擒鳌拜的经过,以此表现年轻皇帝果敢与成熟的智慧,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向学生播放《康熙王朝》中的片段,给学生留下深刻而直观的印象。
康熙的文治有许多可值得称道的。他在位期间,重视农业生产,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使耕者有其田,大大加速了农业发展;在用人方面,康熙健全科举取士,开博学鸿儒科,破格荐用人才;笼络汉族地主阶级,组织编撰了《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书籍。
第二目“巩固统一国家”
作为一代雄主的康熙,他最大的建树,还应该说是那赫赫的武功,本课第二目和第三目都介绍了这一内容。
首先是平定“三藩之乱”。所谓三藩,是明朝的三个降清将领,即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继茂之子耿精忠。三藩手握重兵,形成割据势力。康熙为了加强统一,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三藩联兵举起反清大旗,数月之间,清朝江南半壁江山失于三藩之手。康熙帝临危不惧,运筹帷幄,做出果断的军事决策,进行镇压,同时采取政治攻势,历时八年,“三藩之乱”终被平定。这场胜利,也彻底征服了一些明朝遗民的反清之心,使清朝统治趋于稳固。教师在讲述这一内容时,落脚点应该是向学生介绍平定三藩的重大意义。
其次是降服了控制台湾的郑成功之孙郑克u,使中国重新归于统一。1682年,康熙帝决定收复台湾,命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军进攻台湾。第二年,郑克u投降,清政府随即设台湾府,下辖三县,隶属福建省。设总兵、副将驻守台湾、澎湖。至此,在清初割据了42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维护了全国领土的完整。
再次,康熙进兵新疆和西藏,平定了南疆回部、噶尔丹等反动贵族的叛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统一国家广大的疆域。建议教师在讲述这一内容时,结合引言部分内容,提出这样的问题:康熙帝是以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来巩固清朝统治的?以此教育学生,要想完成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一要有明确的目标,二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三要有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和实践精神,四要具备实现理想的各种知识储备和个人素养。康熙皇帝就是一个具备了上述条件而最终获得成功的人。以此激发学生求知奋进的精神品质。
随后,教材介绍了康熙帝的个人修养(“善于学习创新”,这方面教师可以多介绍一些,让学生对康熙有一个比较丰满的认识),及其加强民族团结、有效统治蒙、藏地区事务所采取的措施:一方面表现为对汉民族文化传统的尊重,可按照教材给出的内容讲述;另一方面表现为对蒙、藏地区事务的重视,如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正式接受全体喀尔喀蒙古贵族和喇嘛的臣服。这里教师要向学生明确指出,清朝在蒙藏地区册封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四大活佛,并非是康熙一人所为。
第三目“维护国家主权”
本目着重介绍康熙帝在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主权独立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明末清初,沙俄侵略军乘中国内部动荡不休,侵占了我国尼布楚、雅克萨等地,并以此为据点盘踞在那里,抢掠中国当地的少数民族。康熙帝不能容忍国土被侵占,臣民遭涂炭。在平定三藩、统一台湾后,亲自东巡,了解敌情,制定方略,提出了在黑龙江两岸筑城屯田、派兵永驻的战略方针。
康熙命令都统彭春、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两次进行收复雅克萨之战,驱逐了盘踞在雅克萨的沙俄侵略军,沉重打击了沙俄势力。派索额图、佟国纲赴尼布楚与沙俄谈判边境问题,行前确定黑龙江流域的广大领土“皆我所属之地,不可弃之于俄罗斯”的原则。1689年,清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并设立黑龙江将军,驻守北部边疆。这是两国经过平等协商而签订的第一个具有近代性质的边界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维护了边界一百七十多年的稳定。这里要向学生强调“中国”这一概念,表明清朝维护和行使的是中国的主权。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中关于沙俄侵略军血洗雅克萨城的情况,以此说明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和《尼布楚条约》签订的重要意义。
最后,简单介绍康熙和他的子孙雍正、乾隆共同创造了中国历史上长达150年的“康乾盛世”,强调康熙的奠基作用。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关于“少年皇帝”一目,建议教师不必过多展开,只要将康熙即位时的形势和智擒鳌拜的经过交代清楚即可。但要帮助学生分析康熙所作所为的艰巨性,让学生联系实际树立立志成才的信心。
“巩固统一国家”,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建议教师在讲述正文内容的过程中,有机穿插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历史纵横”中的有关内容,帮助学生体会“降服郑克u”和平定噶尔丹叛乱的艰难曲折。同时,对康熙的文治武功要作正面的渲染,使学生明白康熙帝的这些举措都是正义的、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因而也就赢得了民心、赢得了天下。教师可以提问让学生回答,也可以设问,然后帮助学生认识历史发展规律。
在讲“维护国家主权”一目时,建议教师先让学生阅读该目中“历史纵横”,然后提问:康熙帝是怎样维护国家主权的?让学生阅读后回答,然后教师阐明意义,小结本课内容,对康熙帝作一个总体评价,说明康熙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杰出的封建帝王。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讲少年皇帝时,向学生播放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中,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的经过。引导学生看引言中有关康熙帝的诗句和誓言,由此导入新课。
案例二 讲巩固统一国家时,板书以下四点内容:
(1)平定三藩之乱
(2)降服郑克u,设立台湾府
(3)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的叛乱
(4)加强民族团结
案例三讲维护国家主权时,出示“清代中国疆域图”,结合《尼布楚条约》内容的介绍,说明中国东段边界在法律上是中国领土的历史意义。同时向学生提问:清代中国疆域和现代中国疆域有哪些方面的不同?由此说明康熙帝为中国历史发展做出的贡献。四、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1.康熙初年面临什么样的形势?
解题关键:统一全国和保卫边疆的任务仍然繁重。
答案提示:康熙初年,清政府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大陆上的抗清斗争大体结束。但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沙俄势力有待驱逐;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
2.康熙帝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提示:(1)平定“三藩”之乱和准噶尔贵族噶尔丹的叛乱;(2)降服郑成功的儿子郑克u,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3)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加强与蒙、藏民族的团结;(4)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两国东段边界,从法律上肯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3.如何评价康熙帝的历史贡献?
解题关键: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答案提示:(1)康熙8岁即位,16岁智捕鳌拜,稳定了朝廷秩序,表现了他的机智与果敢。(2)平定三藩之乱,派兵攻入台湾,使台湾重新归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3)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的叛乱,巩固了国家统一。(4)巡行东北,两次发起雅克萨自卫反击战,迫使沙俄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使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得到巩固发展。(5)康熙一生苦研儒学,推崇程朱理学、开博学鸿儒科,编撰《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康熙字典》等要著,弘扬中国古代文化。因此,康熙是一位对多民族国家有着杰出贡献的封建帝王。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康熙帝巩固中国统一的举措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提示见“历史纵横”第2题。
2.康熙帝是怎样维护国家主权的?
(二)学习延伸
阅读与思考
“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
“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
明朝修了十多次长城,而清朝却不修长城,结合康熙帝的这两段话,请想一想,清朝为何不修长城?
解题关键:得民心者得天下。
答案提示:康熙认为,国家的统治、边境的稳固,最重要者在于“修德安民”,假如统治者以德治民,则国家的根基稳固,边境自然安全。清朝施恩于漠北蒙古,使那里的人民为清朝所用,用民心和老百姓的力量去建立一种无形的“长城”。这样就可以众志成城,不用修长城了。
五、资料与注释
1.原始资料
四辅臣制及其废除
四辅臣在清世祖(顺治帝)的神位前宣誓:兹者先皇帝不以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庸劣,遗诏寄托,保翊冲主。索尼等誓协忠诚,共生死,辅佐政务,不私亲戚,不计怨仇,不听旁人及兄弟子侄教唆之言,不求无义之富贵,不私往来诸王、贝勒等府,不受其馈遗,不结党羽,不受贿赂,惟以忠心,仰报先皇帝大恩。若复为身谋,有讳斯言,上天殛罚,夺算凶诛。
──《清圣祖实录》卷1,顺治十八年正月
鳌拜等勋旧大臣,受国恩奉皇考遗诏,辅佐政务,理宜精白用心,尽忠图报。不意鳌拜结党专权,紊乱国政,纷更成宪,罔上行私。凡用人行政,鳌拜欺藐朕躬,恣意妄为,文武官员,欲令尽出其门,内外要路,俱用伊之奸党。班布尔善、穆里玛、塞本得、阿思哈、噶哈、济世、讷莫、泰壁图等结为党羽,凡事于私家商定乃行。与伊交好者,多方引用,不合者即行排陷,种种奸恶难以枚举。
──《清圣祖实录》卷29,康熙8年5月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
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黜武功。
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
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康熙《中秋日闻海上捷音》1683年
2.课文注释
四大辅臣制的由来
按照清朝旧制,皇帝年幼,国家政务应由宗室诸王摄理。顺治皇帝年幼时即由睿亲王多尔衮和郑亲王济尔哈朗两位皇叔摄政。但是,宗室诸王摄政权力过大,代行皇权,皇帝的正当权益亦遭到侵犯,由此多尔衮与顺治帝产生深刻的矛盾。因此,顺治帝遗诏不用旧制,改由上三旗元老重臣共同辅政。遗诏宣称:“特命内大臣索尼(正黄)、苏克萨哈(正白)、遏必隆(镶黄)、鳌拜(镶黄)为辅臣。伊等皆勋旧重臣,朕以腹心寄托,其勉矢忠荩,保翊冲主,佐理政务,布告中外,咸使闻之。”顺治帝的这一决策,是与其母太后博尔济吉特氏经过斟酌、选择,并在其母后主持下实现的。它标志着康熙初年四大辅臣体制的形成。这样,四大辅臣与皇帝共同听政,防止诸王干政,保护皇权,同时,太皇太后实际上也管朝政大事。
康熙帝统一台湾的经过
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康熙元年到康熙三年。郑成功在台湾去世后,其子郑经继承了郑氏集团的领导权,占据着台湾地区和福建的金门、厦门等沿海岛屿,与清政府隔海对峙。清政府对郑氏集团实施军事打击与政治招抚、经济封锁相结合的策略和行动,迫使郑经于康熙三年(1664年)撤出金门、厦门等岛屿,退守台湾。第二阶段,康熙四年到十二年。清福建水师进攻台湾行动受挫,此后清政府调整了对台策略,军事上取守势,政治上取攻势,派使者赴台寻求和平统一台湾的可能性。与此同时,清政府还与郑氏集团展开了经济封锁与反封锁的较量。第三阶段(康熙十三至十九年),郑氏集团乘大陆发生“三藩之乱”之机,出兵进犯大陆沿海地区,清政府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为基本方针,先鼎力平定三藩之乱,然后对郑氏集团剿抚并用,陆续收复了被郑军占领的沿海地区和岛屿,将大伤元气的郑氏集团逐回台湾。第四阶段(康熙二十到二十二年),郑经去世后,康熙做出了武力统一台湾的战略决策,采取“因剿寓抚”的战略方针,一举攻占澎湖,消灭郑军的水师主力,然后运用强大的军事威慑和政治攻势,迫使郑氏集团放弃武力顽抗的企图,向清政府归顺投降,实现了台湾本岛的和平统一。此后,清政府在台湾地区设置府、县等行政机构,又宣布开放海禁,恢复了大陆与台湾间的贸易。这些措施对维护祖国统一,促进两岸关系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康熙帝为加强北部边防和对喀尔喀蒙古的管理,于1691年在多伦诺尔(今多伦)与蒙古各部贵族进行会盟。多伦诺尔是蒙语,意为七溪、七星潭,距北京约八百里。当时,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进攻喀尔喀蒙古,其三部十万众南下投清。康熙帝为安置喀尔喀蒙古,并加强对喀尔喀蒙古的管理,遂决定于多伦举行会盟。康熙帝于御营殿帐依次召见内蒙古、外蒙古王公贵族,并赐宴。康熙帝还召集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哲布尊丹巴等35名喀尔喀三部贵族会盟。主要内容为:(1)规定喀尔喀蒙古遵行清朝的法令;(2)令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等具疏请罪,以结束喀尔喀蒙古内部纷争;(3)废除喀尔喀三部所旧有农济、颜诺等名号,留汗号,依次授予汗、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台吉等爵位;(4)编组盟旗,设立盟旗制度。此次会盟,改善了喀尔喀蒙古与清之间的关系,并使清王朝对漠北地区的管辖得到了加强。
3.学术观点
对康熙帝的评价
比较于中国古今史学家对康熙的称颂,有人对康熙重新评价。认为中国近代的落伍,始自康熙皇帝,因为他处在巨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的变革,其一生的功业只是人为地延长了已经衰亡的封建社会,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制度迈进的最佳时机,给近代中国留下了沉重的包袱与苦难。
从康熙所处的时代来看,康熙即位前后中国和世界都处于新旧交替的紧急关头。英国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很快达到中国的近邻,俄国势力已深入到中国黑龙江流域。这种形势对于当时的清王朝既是挑战,又是机会。如果能借机了解西方,加快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加紧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加紧进行社会改革,就会在中西差距还不太大,西方人争夺重点尚未集中在中国的情况下,率先在东方建成资本主义强国。否则就难免成为第二个菲律宾、印度尼西亚。
从当时中国的发展情况来看,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已经产生,到康熙初年,正逐渐滋长,这为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也说明中国具备了变革的一定经济条件。其次,当时政治思想体系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质疑与挑战。清朝入主中原使“华夷有别”、“以夏变夷”论不攻自破。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被撼动,以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为首,已经在中国思想界掀起了一场公开反对君主专制的运动,他们主张社会舆论的合法性与监督作用,提倡地方自治,提出“富民”思想,“天理”在“人欲”之中。这些“异端邪说”与欧洲启蒙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说明中国已经具备一定的社会改革思想基础。
明清之际思想的混乱使人们向西方寻找精神支柱,信仰天主教的人越来越多。
在关键时刻,号称英明好学、文武全才的康熙,是趁热打铁、取中西文化之长,厉行变革,还是拨“乱”反“正”,使封建社会僵而复苏呢?从康熙的所作所为来看,他选择了后者。
所以康熙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两个世纪了,量变的积累增加了实质性变革的可能,且外界已有变革奏效的先例,又值大乱之后天下初定,假余威以变政更新正逢其时。但是康熙帝有才无识,因循误国,经雍正、乾隆沿袭日久,旧体制又重归稳定,已不易变矣。
对康熙学习继承汉族封建文化的评价
人们常把康熙学习继承汉族封建文化作为其政绩来肯定,但作为封建文化核心的儒家思想,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对立统一体,其中民主与专制、发展与静止、开放与封闭、唯物与唯心并存。康熙注重重建封建秩序,为追加孔子的尊号,还亲自去曲阜朝圣。为抑制外来政治思想的影响,维护封建专制,康熙严格禁止天主教,很少与欧洲强国打交道,只讲“送去”,不讲“拿来”。他曾赠大量书籍给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却没向欧洲国家请教过什么,只以汉族封建文化作为学习的唯一目标,忽视了法随时移、民贵君轻、天下大同等学说,造成思想上的禁锢。
关于康熙帝的经济决策
康熙帝对清初正在发展的手工工场,不是扶持,而是严加限制。在对外贸易上,收复台湾后,海禁虽然放宽,但严格限制外贸地点、进出口数量及种类。种种限制使诞生时间并不比欧洲晚多少的资本主义萌芽总是不能成长起来。
对康熙平定三藩之乱的评价
从原因上,认为三藩之乱的发生是康熙对三藩的处理策略不当造成的。因为三藩在东南海隅或西南边陲,非心腹之患。况且吴三桂、尚可喜都已年迈。而康熙少年亲政,来日方长。倘不急于撤藩,先整治内地,则吴三桂以其子在京为额驸,既图袭爵,又无辞可藉,必不致反。汉武帝尚知以推恩令化大藩为小藩,又以各种借口削夺诸王侯嗣封爵达百余人,康熙却不以政治手段徐图,贸然撤藩,实指望军事手段的速效。但是内地未治,人心不一,吴三桂狗急跳墙则变起难于骤定。结果兴兵八载,祸连十省,刚刚恢复的社会经济重遭破坏,岂非康熙撤藩太急贪功激变之过乎?吴三桂与康熙之间纯属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无正义与非正义可言。倘康熙败于吴三桂(吴氏若不拘泥于划地江南,而全师北向,亦有胜望),则如何评价三藩之乱?所以三藩之事,激变本非明智,平定亦难以为功。
4.插图说明
《北征督运图册》
据平定准噶尔叛乱西路大军军粮督运官范承烈的经历画成,由多幅画面缀成,现存19开,每半开工笔彩色绘画,半开范承烈自题梗概,说明负责督运的始末、所经地点和随战争形势变化督运之情形。图中对所经过的城镇、台站、山川河漠、道路里程、各族官兵、民夫、车夫描绘得详细生动,是一部形象的历史文献。此图是《北征督运图册》的局部。
5.参考资料目录
蒋兆成、王日根著:《康熙传》,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白新良主编:《康熙皇帝全传》,学苑出版社1994年版。
任力著:《康熙统一台湾始末》,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版。
孟昭信:《康熙大帝全传》,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
郭长庚:《应当重新评价康熙》,载《河北学刊》1995年第4期。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
【上一篇】
【下一篇】弘历年间皇帝圣旨现市面价值多少?_百度知道
弘历年间皇帝圣旨现市面价值多少?
提问者采纳
你说的弘历不是年号是人的名字把,他是乾隆皇帝的名字 啊希望采纳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弘历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海南明朝圣旨60万元,供参考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康熙四大辅臣他们的性格_百度知道
康熙四大辅臣他们的性格
提问者采纳
索尼的忠让康熙保住了皇位,虽然他有点深沉,但他的确忠了;
苏克萨哈的精让康熙在种种挫折哗弧糕旧蕹搅革些宫氓中学会了冷静不在率性而行,最后为了玄烨他甘愿领死;
鳌拜的直让康熙经历了一场从未有过的灾难,就这样一个英主渐渐出现了,最后满清的第一巴图鲁为了康熙,为了自己执着甘愿受死;
遏必隆的慈让康熙高兴,&押必中&常给康熙解闷,为了康熙他打断了他儿子的腿.
索尼一生的忠心;苏克萨哈,鳌拜和康熙最后的对话显露出的欣慰;遏必隆拿到羊腿时的高兴,那3颗他一直带着的-康熙用过的筛子,他那着康熙给他的那块玉佩入睡时的感慨和满足.其实四辅臣是很疼很忠康熙的!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康熙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康熙四大辅臣都有谁?康熙四大辅臣之首是谁?
清朝初年康熙刚登位时期,有四大辅臣。康熙四大辅臣都有谁?康熙四大辅臣之首是谁?
  初年刚登位时期,有四大辅臣。康熙四大辅臣都有谁?康熙四大辅臣之首是谁?  四大辅臣:  索尼(正黄旗)  苏克萨哈(正白旗)  遏必隆(镶黄旗)  (镶黄旗)  四大辅臣之首的是索尼。  索尼(公元1601年-1667年),姓,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开国功臣之一、一等公爵,文皇后指定辅助的四位辅政大臣之首。康熙四年(1665年),其孙女赫舍里氏成为康熙帝的首任皇后()。康熙六年,索尼去世,谥号文忠,其三子索额图继承其职位和爵位。  苏克萨哈(?-1667年),清朝大臣。姓纳喇。满洲正白旗人。历官议政大臣,巴牙喇纛章京,领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保。七年(1650),告摄政王图谋不轨,多尔衮被追黜。后率军镇湖南,屡败刘文秀军于岳州、武昌、常德。康熙初年,受遗诏为辅政四大臣之一。与鳌拜不合,常不得志。康熙帝亲政后,被鳌拜及大学士班布尔善诬以不欲归政,列二十四罪。康熙六年被杀。  遏必隆(?-1673年),,满洲镶黄旗人,后金开国五大臣之额亦都第十六子,记载于《清史稿列传三十六》之中。顺治十八年(1661年),与索尼、鳌拜、苏克萨哈三人并受顺治帝遗诏为辅政大臣。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帝惩治鳌拜,遏必隆亦被康亲王杰书以十二项罪名弹劾,遂削去其太师之职,夺世爵,下狱论死。康熙九年(1670年),康熙帝念其为顾命大臣,而且是勋臣之子,命仍以公爵宿卫内廷。康熙十二年(1673年),遏必隆病重,康熙帝亲临府邸慰问。是年病逝,谥号“恪僖”。  遏必隆在历史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他跟随夺取的广大疆土,为清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顺治年间,帮助基本扫清清帝国建国初版图上的内乱,让康熙时期的政治局面平稳的从顺治时期度过,为后来的“康雍乾”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分页:1/2页&&相关阅读推荐:
更多类似问题
关注的人还关注了这些
·····
·····
·····
·····
·····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公元11世纪前后,在我国东北地区生活着几十个不相统属汉宣帝以一个受苦之身,开拓了一个中兴之世。他设立西北京天坛是皇帝祭天的地方。1927年6月,张作霖就任北洋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日下午3点到晚建康城被收复时,叛军纷纷忙着逃命,慌乱之中谁也没顾历史把某个人推到某个位置,是这个人也想不到的。在民冯玉祥(日-日),字焕章,原名基一位曾是北洋陆军上将,也曾是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同永泰公主是唐中宗的第六女,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坟陵墓位置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北部。陵墓发掘永泰公主读书、科举、做官,这是宋代某个皇帝给读书人谱写的三昏招(昏着)是围棋术语,意指高明的棋手出现不该出现一个被打服了的匈奴首领,到宗主国朝谒,好吃好喝,全国人都知道日新中国成立了,但并不都知道国缅甸夹在中南半岛(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和印度半1940年1月,日本占领下的中华民国原首都南京,即将上演到了宋朝,蜡烛出现在和西夏的边境贸易中,作为对外交电影《色戒》中汉奸易先生的原型为抗战时期汪伪特工总报纸上公布的刘氏庄园经济体,在数据统计上是极为清晰日,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战争结束。上海日本间谍宗方小太郎认为,大清之败,乃败于全民腐败,“开平南楼七壮士”讲述的是抗战时期,开平市七名司徒今年7月14日是开国上将萧克单程108周年纪念日。1907年一段时期以来,某些人以学术研究的名义,力图证明抗战山东滕州的80岁老人任世淦有个心愿:最好能在今年把他巨鹿之战、潍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这些历史1943年,18岁的大学一年级学生艾伦·拉森应征加入美国河海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常州抗战老兵协会会长王昌杨森【杨森】(日-日),字子惠,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四川省政府主席刘彝王龙云龙云(日-日),谱名登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在抗日战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NO.1:韦妃的坎坷人生杭州一位父亲因十二岁女儿抄作业前些日子,呆萌傻狍子在微博里红得不行,让我想起了一李隆基?不对,杨妃最多丰满,可不黑,也谈不上肥胖。古代科技不发达,女人的酥胸大多靠自然发育,人们的审高考加分的诟病,年年禁、年年有。其实,回顾中国历史在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曾发生一起藩王谋反的大事,这在我国古代,统计战绩都是以人头(首级)算的,杀伤多少最近美国某灵异网站做了一个投票,票选世上最奇特的七在科技手段极为有限的唐代,能在盛夏把水冻成多块大冰滴血认亲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一直被奉为圭皋,少人怀有的女无赖还喜欢行骗,此类女无赖虽然人数不多,但是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日—日),中国共产主义[应龙]1.古代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相传禹治洪水时有应唐睿宗女霍国公主简介霍国公主驸马是谁?霍国公主(?—7金仙公主(689~732),讳无上道,为唐睿宗李旦女,《新鄎国公主(689年——725年),唐睿宗李旦第七女,母崔贵薛国公主(?—?),唐睿宗李旦女,母不详。始封清阳公主凉国公主(687年-724年),唐朝公主,名李(少免),字花妆代国公主(689年-734年8月2日),唐朝公主,名华,字华婉淮阳公主(686年-704年11月17日),唐朝公主,名花山,是荆山公主(?—?),唐睿宗李旦女,母不详。公主下嫁薛伯传说当中的上古妖仙个个风华绝代,美貌动人,那么这些今天是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小暑”。它的到来,意记得几年前我们来到缅甸小城大其力,恰逢傣族“水灯节一月:正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开岁陬月二月:丽月杏月花“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历史悠久,源源流长也许是终宋一朝,华夏民族始终被北方的契丹族和女真族很多人认为,书写战斗性*杂文的抨击时弊的,在个人情感《三国演义》问世以来,不仅在汉族人民中早已家喻户晓古代的一种跪拜礼。那时人们席地而坐,在公共场合或一“三从四德”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血腥玛丽的由来说法一传说中,欧洲有四大鬼宅。其中有
1234567891012345678910123456789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弘历的生母是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