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文学作品元曲的成就报告 300字

论中国古代文学文论的主要成就及其重要影响 完美版 文学论文-中国古代文学是..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论中国古代文学文论的主要成就及其重要影响 完美版 文学论文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请从诗经,楚词,唐诗,宋词,元曲,汉赋,明清小说等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作品成就中人选一中,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完成对某一种文学成就的简介报告
请从诗经,楚词,唐诗,宋词,元曲,汉赋,明清小说等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作品成就中人选一中,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完成对某一种文学成就的简介报告 10
要求 1能够反映某中文学成就的代表任务,代表作以及文学风格。 
 2能简要说明某中文学成就的历史背景。 
 3能简要说明它在历史上的影响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4减数自己参与这种学习方式的方法与体会。 
 5 .300字以上
从时间上说,《诗经》是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大约600年。当中哪一首诗产生于哪一代,这已经不可考了。但是在这段大约600年间流传下来的,这是没有问题的。《楚词》到什么时候呢?是到战国的中期,作者是屈原,他生在公元前340年,出生是没有疑问,可以从《离骚》得到考证;但他的卒年前277年是有疑问的。您不要这么细,只要记住一个历史坐标,就是公元前479年,这是孔子的生卒年。孔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第一伟人,最伟大的人,没有一个人的影响像他那样深远,那样的丰富。他的《论语》一共是20篇,511条,以后讲散文时再细讲。有一种说法,说《诗经》是由孔子整理的,从文献的研究说来,这种说法是不可靠的。因为在孔子8岁时,就是公元前494年左右,已经有“诗三百”这样的文献记载了,“诗三百”就是《诗经》,因为到汉代把“诗三百”捧到经典的地位。虽然孔子编纂删改《诗经》是不可信的,但是孔子非常推崇《诗经》,他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他还说“不学诗,无以言”。如果不学诗,一个人就没法开口说话。我在给大学生讲课时对他们说,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不管走到哪里,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最突出的事情应该记住。像公元前500年,中国有个孔子在那里,公元前300年有个屈原在那里。回过来说,《楚词》的时间是战国的中期,就是公元前300年。战国是我们中国文化历史上蓬勃发展的时期。跟屈原同时代的还有孟子、有庄子、荀子、韩非子,都是大约公元前300年前后。《诗经》是公元前600年,《楚词》是公元前300年,这个之间相差多少年?300年。这300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一个低谷,而是散文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在春秋的后期到战国的前期,是中国的社会发展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所以社会形态要求文学艺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时候的诗歌几乎是一张白纸,散文却应运而生。这个低谷正是散文发展的浪峰,第一个浪峰。 
第二在地域方面,《诗经》主要是黄河流域中原文化的结晶,它一共有305篇,15个诸侯国的国风。国风是160篇,雅是105篇,颂是40篇。15个国风,国就是诸侯国,相当于现在的山西、河南;从陕西过来到河北、山东,是黄河中下游地区。而屈原是楚国人,是湖南、湖北一带的楚国人,所以《楚词》是长江流域南方文化的结晶。这是第二个概念,第一个概念是时间方面,第二个概念是地域方面。 
第三个概念,《诗经》主要是民歌,是集体歌唱,哪一首诗作者是谁,已经不知道了。而屈原是中国诗歌是上第一个留下姓名的伟大诗人,从《诗经》到屈原,中国诗歌发生了一个伟大的飞跃。什么飞跃呢?就是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歌唱,抒发自己的心胸,自己的理想,对祖国,对家乡的爱的感情。 
《诗经》一共305篇,取其概述称为“诗三百”。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最先时称为“诗三百”或“三百篇”。到了汉代,董仲舒把其他都排斥了,独尊儒家,把“诗三百”捧为《诗经》,“经”就是经典。我们知道,经是不能改变的,只能认识它,不能篡改它,修正它,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毛泽东经典著作。汉代不仅把“诗三百”捧为《诗经》,而且摆在“五经”之首,所谓“五经”就是诗,书,礼,易,春秋;诗就是《诗经》,书就是《尚书》,礼就是《礼记》,易就是《周易》,春秋就是《春秋》。先辈教孙子辈的时候要这样背:诗——书——礼,易——春秋。而屈原的作品《楚词》保留下来是25篇,其中有二篇是伪作,是假的。其中最有名的著作是《离骚》。而《诗经》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国风》,因此中国有个词,叫“风骚”。风骚并称表示文学才华。这本来是个很好的词,但在流变过程中就变味了,如说“你挺风骚的”,他会很生气的;其实应该是好得不得了。毛泽东诗词写有“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下面再简单说说《诗经》305篇的主要精神是什么呢?是反映社会现实,男女爱情的歌唱。大而言之,世界就是两个世界,一个是人以外的客观世界,一个是人以内的主观世界。人以外的客观世界,社会,战争,自然灾害都是客观世界。人以内的主观世界,喜怒哀乐,人的悲哀,理想,快乐,慰籍等等都是人的内在世界。《诗经》在反映客观世界方面有很多好的诗篇,例如像《罚檀》反映的劳动生活:“坎坎罚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不嫁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你不干活,怎么取得别人这么多的粮囷?“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獾兮?”你不去打猎,你们家里怎么挂了这么多野兽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这有不同的解释。有一种解释是,你们不干活却得到好吃的,不是白吃饭吗?尽管有不同理解,但有一条,这首诗反映了阶级社会开始产生了这样一种劳而不食、食而不劳,劳而不获,获而不劳的不平均的社会。《诗经》的内容除了对客观社会的描写以外,就是对爱情的歌唱。它的第一篇是什么?就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美丽的女子是男子的好配偶,然后就写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写的非常非常好。在《诗经》中对爱情的歌唱,就像早晨的露珠一样晶莹剔透。另外有一篇《静女》,写男女约会,男的已经来了,女的故意躲起来,小伙子急得不得了:“静女其姝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踌躇。”然后女的出来了,女的送给男的一个彤管,小伙子特别特别高兴,看得非常非常宝贵。有一种说法,彤管那是笔,而有的说是茅草,但不管怎么说,它表明一件普通的东西,一旦染上爱情的情感,就变成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信物。而信物在相爱的人的眼中,它比什么都宝贵。所以诗最后说:“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不是因为彤管美,而是因为它是美人赠送的。另外,像很美的诗歌叫《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朔洄从之,道阻且长。朔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它写出了人的一种追求,对心爱的人可望而不可及,可求而不可得,那样一种朦胧的状态。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在哪里?在追求的过程中是最美好的,一旦得到手,最美好的心态就开始发生变化。 
《诗经》的形式,我想讲两个方面。我刚才说,原始歌谣是两个字一句,而《诗经》基本句型是四个字一句,所谓四言诗。而从《诗经》以后,四言诗就不是主流了。汉代的《乐府》诗是五言诗。写四言诗,有个别人写的很好,例如,曹操,他写《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以当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杜康”是什么?是最早造酒的人,指酒。在中国诗歌发展的长河中,从句式方面说来,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从两言,到四言,到五言,到七言,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另外,《诗经》在章节方面有一个特色,第一段以后的第二段只改变一个字,或两个字,而其它完全一样,只在关键的地方有几个不同。这种重复形势叫“复踏”。例如写一个失恋人“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歇兮。”你看,只改变了四个字。在以后的民歌中,经常有这种“复踏”形式。这种“复踏”形式表明了一种情感,一次歌唱之后,还可以反复歌唱,反复歌咏。它的缺点是比较呆板,是简单的重复。所以后来的文人,很少这样写。 
在艺术表现方面,诗歌最大的特色,最大的手法是“比兴”。所谓“比”,以此物比彼物,如说,她脸像苹果一样;所谓“兴”,是先描写一件事物作为开头,但下面写的并不是这件东西,我举一个例子,你就知道了。如,“山丹丹开花那个红艳艳,革命人民跟着毛泽东”,“山丹丹开花”与“跟着毛泽东”是没有关系的,它是一种兴起,不能一张嘴就唱“跟着毛泽东”。在《诗经》当中有“比”,有“兴”,有“比兼兴”,例如像“关关雎鸠”就是“比兼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雎鸠鸟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永久,纯洁,这是“比”。也可以说,没有比的意思,先写“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然后写“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以叫“比兼兴”。“比兴”的手法是《诗经》最常用的一种手法,对后来的影响很大。 
再谈《楚词》,主要是屈原的作品,从内容上说,最精华是《离骚》。我要把中国文学上第一的东西,最突出的东西,一定告诉前辈们。《离骚》是1911年辛亥革命之前中国古典诗歌中最长的诗歌,一共有2470
其他回答 (1)
从时间上说,《诗经》是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大约600年。当中哪一首诗产生于哪一代,这已经不可考了。但是在这段大约600年间流传下来的,这是没有问题的。《楚词》到什么时候呢?是到战国的中期,作者是屈原,他生在公元前340年,出生是没有疑问,可以从《离骚》得到考证;但他的卒年前277年是有疑问的。您不要这么细,只要记住一个历史坐标,就是公元前479年,这是孔子的生卒年。孔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第一伟人,最伟大的人,没有一个人的影响像他那样深远,那样的丰富。他的《论语》一共是20篇,511条,以后讲散文时再细讲。有一种说法,说《诗经》是由孔子整理的,从文献的研究说来,这种说法是不可靠的。因为在孔子8岁时,就是公元前494年左右,已经有“诗三百”这样的文献记载了,“诗三百”就是《诗经》,因为到汉代把“诗三百”捧到经典的地位。虽然孔子编纂删改《诗经》是不可信的,但是孔子非常推崇《诗经》,他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他还说“不学诗,无以言”。如果不学诗,一个人就没法开口说话。我在给大学生讲课时对他们说,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不管走到哪里,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最突出的事情应该记住。像公元前500年,中国有个孔子在那里,公元前300年有个屈原在那里。回过来说,《楚词》的时间是战国的中期,就是公元前300年。战国是我们中国文化历史上蓬勃发展的时期。跟屈原同时代的还有孟子、有庄子、荀子、韩非子,都是大约公元前300年前后。《诗经》是公元前600年,《楚词》是公元前300年,这个之间相差多少年?300年。这300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一个低谷,而是散文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在春秋的后期到战国的前期,是中国的社会发展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所以社会形态要求文学艺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时候的诗歌几乎是一张白纸,散文却应运而生。这个低谷正是散文发展的浪峰,第一个浪峰。 第二在地域方面,《诗经》主要是黄河流域中原文化的结晶,它一共有305篇,15个诸侯国的国风。国风是160篇,雅是105篇,颂是40篇。15个国风,国就是诸侯国,相当于现在的山西、河南;从陕西过来到河北、山东,是黄河中下游地区。而屈原是楚国人,是湖南、湖北一带的楚国人,所以《楚词》是长江流域南方文化的结晶。这是第二个概念,第一个概念是时间方面,第二个概念是地域方面。 第三个概念,《诗经》主要是民歌,是集体歌唱,哪一首诗作者是谁,已经不知道了。而屈原是中国诗歌是上第一个留下姓名的伟大诗人,从《诗经》到屈原,中国诗歌发生了一个伟大的飞跃。什么飞跃呢?就是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歌唱,抒发自己的心胸,自己的理想,对祖国,对家乡的爱的感情。 《诗经》一共305篇,取其概述称为“诗三百”。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最先时称为“诗三百”或“三百篇”。到了汉代,董仲舒把其他都排斥了,独尊儒家,把“诗三百”捧为《诗经》,“经”就是经典。我们知道,经是不能改变的,只能认识它,不能篡改它,修正它,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毛泽东经典著作。汉代不仅把“诗三百”捧为《诗经》,而且摆在“五经”之首,所谓“五经”就是诗,书,礼,易,春秋;诗就是《诗经》,书就是《尚书》,礼就是《礼记》,易就是《周易》,春秋就是《春秋》。先辈教孙子辈的时候要这样背:诗——书——礼,易——春秋。而屈原的作品《楚词》保留下来是25篇,其中有二篇是伪作,是假的。其中最有名的著作是《离骚》。而《诗经》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国风》,因此中国有个词,叫“风骚”。风骚并称表示文学才华。这本来是个很好的词,但在流变过程中就变味了,如说“你挺风骚的”,他会很生气的;其实应该是好得不得了。毛泽东诗词写有“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下面再简单说说《诗经》305篇的主要精神是什么呢?是反映社会现实,男女爱情的歌唱。大而言之,世界就是两个世界,一个是人以外的客观世界,一个是人以内的主观世界。人以外的客观世界,社会,战争,自然灾害都是客观世界。人以内的主观世界,喜怒哀乐,人的悲哀,理想,快乐,慰籍等等都是人的内在世界。《诗经》在反映客观世界方面有很多好的诗篇,例如像《罚檀》反映的劳动生活:“坎坎罚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不嫁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你不干活,怎么取得别人这么多的粮囷?“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獾兮?”你不去打猎,你们家里怎么挂了这么多野兽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这有不同的解释。有一种解释是,你们不干活却得到好吃的,不是白吃饭吗?尽管有不同理解,但有一条,这首诗反映了阶级社会开始产生了这样一种劳而不食、食而不劳,劳而不获,获而不劳的不平均的社会。《诗经》的内容除了对客观社会的描写以外,就是对爱情的歌唱。它的第一篇是什么?就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美丽的女子是男子的好配偶,然后就写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写的非常非常好。在《诗经》中对爱情的歌唱,就像早晨的露珠一样晶莹剔透。另外有一篇《静女》,写男女约会,男的已经来了,女的故意躲起来,小伙子急得不得了:“静女其姝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踌躇。”然后女的出来了,女的送给男的一个彤管,小伙子特别特别高兴,看得非常非常宝贵。有一种说法,彤管那是笔,而有的说是茅草,但不管怎么说,它表明一件普通的东西,一旦染上爱情的情感,就变成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信物。而信物在相爱的人的眼中,它比什么都宝贵。所以诗最后说:“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不是因为彤管美,而是因为它是美人赠送的。另外,像很美的诗歌叫《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朔洄从之,道阻且长。朔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它写出了人的一种追求,对心爱的人可望而不可及,可求而不可得,那样一种朦胧的状态。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在哪里?在追求的过程中是最美好的,一旦得到手,最美好的心态就开始发生变化。 《诗经》的形式,我想讲两个方面。我刚才说,原始歌谣是两个字一句,而《诗经》基本句型是四个字一句,所谓四言诗。而从《诗经》以后,四言诗就不是主流了。汉代的《乐府》诗是五言诗。写四言诗,有个别人写的很好,例如,曹操,他写《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以当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杜康”是什么?是最早造酒的人,指酒。在中国诗歌发展的长河中,从句式方面说来,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从两言,到四言,到五言,到七言,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另外,《诗经》在章节方面有一个特色,第一段以后的第二段只改变一个字,或两个字,而其它完全一样,只在关键的地方有几个不同。这种重复形势叫“复踏”。例如写一个失恋人“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歇兮。”你看,只改变了四个字。在以后的民歌中,经常有这种“复踏”形式。这种“复踏”形式表明了一种情感,一次歌唱之后,还可以反复歌唱,反复歌咏。它的缺点是比较呆板,是简单的重复。所以后来的文人,很少这样写。 在艺术表现方面,诗歌最大的特色,最大的手法是“比兴”。所谓“比”,以此物比彼物,如说,她脸像苹果一样;所谓“兴”,是先描写一件事物作为开头,但下面写的并不是这件东西,我举一个例子,你就知道了。如,“山丹丹开花那个红艳艳,革命人民跟着毛泽东”,“山丹丹开花”与“跟着毛泽东”是没有关系的,它是一种兴起,不能一张嘴就唱“跟着毛泽东”。在《诗经》当中有“比”,有“兴”,有“比兼兴”,例如像“关关雎鸠”就是“比兼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雎鸠鸟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永久,纯洁,这是“比”。也可以说,没有比的意思,先写“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然后写“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以叫“比兼兴”。“比兴”的手法是《诗经》最常用的一种手法,对后来的影响很大。 再谈《楚词》,主要是屈原的作品,从内容上说,最精华是《离骚》。我要把中国文学上第一的东西,最突出的东西,一定告诉前辈们。《离骚》是1911年辛亥革命之前中国古典诗歌中最长的诗歌,一共有2470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中国文学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和特征
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和特征
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一、《诗经》与《楚辞》
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编者可能是周王朝的乐官太师。
①《诗经》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
”三大部分。
②《诗经》的内容从各个角度反映了五六百年间的广阔的社会生活。
③《诗经》的艺术手法主要有“赋”、“比”、“兴”三类。
2、《楚辞》是我国古代另一部诗歌总集。
①“楚辞”本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②《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其主要作品是《离骚》。
3、《诗经》与《楚辞》历来合称“风骚”,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二、先秦散文与汉赋
&&& 1、先秦散文
①先秦历史散文中,主要有编年体的《左传》、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专记个人言行的《晏子春秋》等,其中《左传》的文学成就最高。
②先秦诸子散文,主要是由“百家争鸣”时期诸子的言论编纂而成,有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等。
&&& 2、汉赋
①赋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它兼有散文和韵文的性质,其主要特点是铺陈写物,不歌而诵。
②汉赋按题材取向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抒情述志的短赋,一类是以铺陈排比为主要手法的“体物”大赋。后者是汉赋的主流。汉大赋的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和杨雄。
汉赋的恢宏气度是汉代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和积极乐观的时代精神的艺术体现。
三、唐诗宋词
1、唐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其中尤以盛唐、中唐两个时期的诗坛最为光辉夺目。
盛唐诗坛上有以王维、孟浩然为首的山水田园诗派和以高适、岑参为首的边塞诗派,前者&
是中华民族热爱自然、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民族心理的艺术积淀,后者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反对侵略和不畏强暴的民族性格。
盛唐气象是富于浪漫气息和理想色彩的精神面貌,在唐诗中盛唐气象最杰出的代表首推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以清醒的洞察力和积极的入世精神,深刻而全面地反映了现实生活。
③& 中唐诗坛有两个主要流派,一派以白居易为首,一派以韩愈为首。
&&& 2、宋词
词是一种音乐歌词,主要功用是在宴乐场合供伶工歌女歌唱,它的题材主要是描写妇女的容貌、心理、生活情景,尤以男女爱情为主。
②& 北宋词坛几乎是婉约词的一统天下。
&&& ③
宋代豪放词的代表作家就是苏轼和辛弃疾,但他们都善于写婉约词。
&&& ④
宋词婉约含蓄的美学特征是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思想的典型体现。
四、元杂剧与明清小说
1、元杂剧也可单独称为“元曲”,它是元代文学中的精华。
元杂剧是汇融了歌唱、舞蹈、说白、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艺术,是中国独特的戏剧形式——戏曲的第一种成熟形态
&&& ②
元杂剧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极其丰富,主要题材有爱情剧、公案剧、水浒剧、世情剧、历史剧。元杂剧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塑造了形象鲜明、面目各异的舞台形象。它善于组织矛盾冲突。它的语言大多质朴自然,洋溢着生活气息。
③& 元杂剧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④& 元杂剧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首先,元杂剧高扬了反抗精神,抨击黑暗势力、落后观念与丑陋风习,歌颂了不畏强暴、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叛逆形象。如《窦娥冤》中的窦娥。
其次,元杂剧褒贬分明,剧中人物的忠奸美恶判若泾渭,这种体现着多数人意志的价值判断是具有民主倾向和进步意义的。
第三,元杂剧体现了中国戏剧文学的一个特征:以浪漫的理想化方式处理现实主义的题材,往往有“大团圆”的结局,这种方式体现了中国人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信念,体现了正义战胜邪恶、幸福普降人间的美好愿望。
&&& 2、明清小说
中国的小说经历了先唐笔记小说,唐代传奇小说和宋元话本小说三个发展阶段后,到明清时代臻于极盛,涌现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和《儒林外史》、《红楼梦》六部著名的长篇小说。前四部被称为明代“四大奇书”
,后两部则是清代长篇小说中的双璧。
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
一 、关注现实的理性精神
1、与西方文学相比,中国古代文学具有特别鲜明的人文色彩和理性精神。即使在上古神话中,中华民族的先民所崇拜的也不是希腊、罗马诸神那样的天上神灵,而是具有神奇力量并建立了丰功伟绩的人间英雄。这些神话中的英雄人物主要不是作为人类的异己力量出现,而是人类自身力量的凝聚和升华。
2、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中,无论是抒情文学还是叙事文学,中国古代的作家总是把目光对准着人间而不是天国。他们关注的是现实世界的悲欢离合而不是属于彼岸的天堂地狱。
二、“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
1、以诗文为教化手段的文字功用观是古代最重要的文学观念。“文”只是手段,“道”才是目的,要“文以载道”
,这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精神。
2、“文以载道”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学有正、负两面的深刻影响。
首先,这种思想强调文学的教化功能,为古代文学注入了政治热情、进取精神和社会使命感。其次,“文以载道”的思想也给中国古代文学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它使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沦为政治的附庸,从而削弱了作家主体意识和个性自由。
三、写意手法与中和之美
1、中国文学整体上有着抒情性质,这种抒情性质使中国古代文学在写物手法上不重写实而重写意。
2、抒情性质和写意手法使中国文学产生了以下的文化特征:
首先,中国古代文学是古代中国社会的文学图卷,但更是古代中国人的心灵记录,这使它成为我们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的最好窗口。
②& 中国古代文学追求的艺术境界不是真实而是空灵,不是形似而是神似。
3、由儒家倡导的“中庸”精神以及“温柔敦厚”的“诗教”说影响下的中国古代文学,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中和之美。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