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建国时期,一五计划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化建设新时期对‘三农’问题采取的

2014届高三历史复习精讲精练:专题二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013高..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2014届高三历史复习精讲精练:专题二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013高考)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四个阶段 :过渡时期(年)全面建设时期(1956...(课件)
下载积分:1263
内容提示:四个阶段 :过渡时期(年)全面建设时期(1956...(课件)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17|
上传日期: 04:16:0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四个阶段 :过渡时期(年)全面建设时期(1956...(课件).PPT
官方公共微信海南加来高中2009届高三文科班历史2009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学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一、现代史
1、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
——(1949——1956)
(1)1949——1952
(2)1953——1956
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2、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和探索时期(曲折发展的十年)
——1956——1966
3、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966——1976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8——至今
2.1971标志文革理论和实践的破产
伟大的历史转折
后,人们要求平反
,纠正“”
的错误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的讨论.肯定了
,重新确立了
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
的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
指导思想: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
,团结一致向
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上来的战略决策。经济发展就是主要的政治。
的伟大决策。
5.改革开放:
(1)对内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进行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党的一元化领导下解决党政企问题)。
(2)对外开放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
为核心的第
代领导集体。
两大转折:党史的转折、是共和国史的转折
两大起点:(1)开辟了中国特色道路的起点
(2)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时期的起点
经济体制改革
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根本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经营方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②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经营管理高度集中,分配中搞平均主义,农民经营没有自主权,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的发展十分缓慢。)人民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 。
2、实施过程:(1)1978年,安徽、四川农村率先,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2)这种生产责任制的经营方式得到中央的肯定。(3)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3、性质: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没有改变所有制形式)
4、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平均主义的弊端,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
(2)管理体制——废人民公社制度(1983),建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村民委员会
(3)进一步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统购、派购制度,允许自由买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乡镇企业。使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第一阶段:1984年——1992年(政策性调整阶段)
1、原因: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弊端表现:国家对企业统的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使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严重压抑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活力。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增加企业的活力,把企业搞活。
①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是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为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
②在所有制改革方面:是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③在分配改革方面:是以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二阶段:1992中共十四大至今(转变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阶段)
目标:建立以股份制为主形势现代企业制度。
方式: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
4、国企体制改革的意义: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国有资产大幅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①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②我国胜利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主要工农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③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对外开放格局概况
1、积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扩大对外贸易往来,吸收国外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学习外国先进经济管理经验。(“走出去,引进来”)
2.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①全方位:向所有国家开放
②多层次:6个层次
③宽领域:经济、文教、体育等
二、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
1、特区的含义:中国经济特区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的行政区域。国家在吸引外资、减免税等方面,对经济特区给予特殊政策。经济特区的“特”指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突破了我国计划经济体制。
1————的“排头兵”
(2)经济特区是中国___________全面展开 “突破口”
(3 )经济特区是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1____________
C______产业
D以______产品为
F_____、______、______--
21984年5月,国务院决定开放
等14 个 沿海港口城市
31985年,国务院决定将
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4、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14 个 沿海港口城市+10个省沿海地区。
5.“走出去”战略
①时间:20世纪末起
②目的: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形势,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
③内容:国家鼓励具有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
1黄浦江东侧
11990年4月
2 长江沿岸城上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92澄清了对市场经济错误认识和模糊概念,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基本特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经济共同发展)
⑤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把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内容
①市场机制能够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②宏观调控有利于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
③市场经济对现代化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经济保持了稳定高速的增长,创造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必修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学案
3.(07江苏)20.下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叙述,不属于斯大林时期的是
A.推进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
B.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C.联合个体小农经济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
D.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40431()?(15)
广东单30.(17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蒙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1)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3分)
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为了满足国内工业化的需要。
(2)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6分)
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对工业的发展也不利;造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材料二】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
——据孙代尧:{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
(3)新中国“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在农业方面开展了哪些运动?(2分)
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4)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对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6分)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改变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农业和工业协调发展;兼顾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09届高三文科班历史第一轮复习学案测验(教师用)
2.(03春季16)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将他们转变成为
A. 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B. 工人群众的集体所有制企业
C. 国家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D. 社会主义的国营企业
6.(2007上海历史)27.1956年1月2日下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A.工商业改造
B.统购统销
C.“一五”计划
D.土地改革
8.(01全国春季20)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指
A.资本家由剥削者到劳动者的过渡
B.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到高级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
C.企业公私合营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过渡
D.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过渡
195349.(08江苏单) 9、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12.(01全国15)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
A.华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东南地区
13.(02苏粤18)下列各项,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的是
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C.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14.(03天津23)下列与农业合作化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农业合作化的高潮中,中共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B.农业合作化完成后,国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C.农业合作化完成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变化
D.农业合作化完成后,国家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
15.(03上海历史33)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庄严宣告:中华民族将“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阅读下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
金额单位:亿元
问题:(共6分)
(1)新中国这一时期经济呈现了怎样的趋势?(2分)
(2)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案:(1)快速发展(1分),工业化的程度在提高(或工业发展快于农业)(1分)。
(2)四大运动(如答具体名称,至少要有三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一化三改造的进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设,“一五”计划的指导作用,苏联的帮助各1分,但本部分不超过4分。
16 (0439) (60分)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5年内,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入总为766.4亿元,相当于7亿两黄金。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55.8%。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壮举。
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特产丰富。到20世纪40年代末,大约有人口3000余万,东、北、西三面与朝鲜、苏联、蒙古相邻,交通便利,重工业较为发达,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
“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实际施工的为150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例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等。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概括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6分)及其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主要措施。(8分)
(2)“一五”计划为什么把东北作为重点建设地区?(6分)
答案:答案要点:
18. (05辽宁41)(6分)指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集中力量优先发展的部门,列出其中两个代表性建设项目.
答:重工业;(4分)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等均可.(2分)
6.(03上海历史18) “人们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为中国国内主要矛盾,开始于
3.(01全国春季17)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正确的,因为这一论断
A.借鉴了苏联的经验教训
B.反映了剥削阶级在我国已经基本消灭的客观实际
C.明确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D.强调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5.(03江苏15)中共八大确立的经济建设方针是( )
A、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4.(08)652050
7.(03上海历史19)“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13.(2006年广东综合)“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新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A.延安大生产运动    B.农业合作社高潮中学C.“大跃进”运动     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广东文理综)65.
A. B.C. D.
2.(01广东17)人民公社体制约存在( )A.10多年  B. 20多年  C.30多年  D.40多年
20.07I21.1956-1965:
22.(08宁夏)33.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一些错误。这主要是因为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病充分暴露
B.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c.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D.反“右倾”斗争深入开展
4.(01全国春季19)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期间,代表们“白天出气,晚上看戏,两干一稀,大家满意”。这里说的“出气”实际上是指
A.对“大跃进”中的“左”倾错误进行批评
B.对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协议的行为进行谴责
C.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进行斗争
D.对“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人进行平反
17.(07山东)13.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 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B. 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错误
D.落实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经济方针
1.(01全国16)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主要是指
A.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调整城市与农村的关系
C.调整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D.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广东单)13.1961年5、6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决定在三年时间内减少2000万城镇人口。其主要目的是
100581957年——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A.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B.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C.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1.(08北京)19.《北京晚报》1958年创刊,后来一度停刊,1980年复刊。下列各组口号与上述“创刊”“复刊”时间相符的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和平统一”
B.“反贪污、反浪费”
“改革开放”
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拨乱反正”
D.“向雷锋同志学习”
“实现四个现代化”
19.(2006年广东历史卷)阅读下列材料: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材料二] 1952年2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依据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学系资料室:〈农村政策文件选编〉(一)
[材料三]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现行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显然很不适应。宪法已明确规定在农建立乡政府,政社必须相应分开。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引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1983年)
请回答: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2)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953年时的农村状况与国家工业化发展目标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6分)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3)材料三中提到的“农村政社合一体制”具体指什么?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他为什么不适应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4分)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4)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获得了哪些启示?(2分)
(2)矛盾: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商品粮及工业原料的需要,农民的购买力限制了工业品市场。(4分)
解决: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走农业合作化道路。(2分)
(3)人民公社。原因:人民公社体制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4分)
(4)启示: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把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2分)
26.(2006年全国Ⅱ卷)根据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铁路在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949年以前,中国铁路建设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1949年以后,中国的铁路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青藏铁路全线开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
1937年,中国铁路总长21761千米,其中由南京国民政府控制的占52.5%,其余为日、英、法等列强资本所控制。
23.(07江苏)26.阅读下列材料: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中共 )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石仲泉等《中共八大史》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文选》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邓小平文选》
①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3分 )
②“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和经济建设方针是怎样阐述的?八大路线的意义是什么?(4分 )
③材料三中提到八大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
指出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及原因。(4分 )
④八大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依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八大路线之间的关系。(2分 )
答案要点:(共13分)
①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施"一五"计划,积累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经济建设方针:在经济建设上,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意义:A大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一次成功的探索。
③具体表现:掀起了“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发动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原因: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答出对国情认识不足,夸大了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的意思亦可)
④邓小平理论继承了八大路线,同时又有所发展和创新。
141519501617
(表3 据王斯越《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编制,表4 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
1933 年,(苏联)宣布实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提高工业品的出售价格,压低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以加快(工业化的)资金积累。
1953 年,中国实行以固定价格强制收购粮食的制度,……为拟定的工业化规划提供资
源,……低价的收购制度提供了把物资部分无偿地转出农业部门的手段。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 4 )材料三中图14 人物对中国革命的帮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 分)参照图15 、16、17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的支持对建设新中国的主要作用。(3 分)
( 5 )根据材料四、五,概括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和五十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相似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0分)并分析新中国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4分)
( 4)体现:帮助创建中国共产党;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作用:有助于冲破帝国主义外交孤立政策;有助于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有助于新中国培养人才。
( 5 )特点:重工业发展迅速.轻工业发展相对缓慢,农业生产发展滞后。
问题:经济结构不合理(或片面强调重工业,导致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以忽视农业为代价发展工业。
原因:新中国缺乏管理全国经济的经验;受苏联经济发展模式影响。
29(08)2812
28.(13分)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分)。短期内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一五计划超额完成(3分)。
(2)“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忽视经济规律;超越国情(2分)。
(3)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了中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4分)。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01上海27)四川广安邓小平考故居有一副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当不早于
2.(01江浙22)改革开放初期,“真理标准”讨论所否定的错误观点是
A.‘“两个凡是”论
B.“党内新生资产阶级”论
C.“以阶级斗争为纲”论
D.“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论
3.(03广东文综12)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理论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这场讨论的历史作用是
A.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B.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C.平反了一大批重大冤假错案D.正确评价了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是非功过
4.(03江苏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思想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开始形成的,因为这次会议
A、确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C、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D、审查和解决了一批重大冤假错案
10.(2006年江苏卷)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A.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
广东文基)27
11.(08广东单)15.农村家庭连产承包责任制
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B.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
C.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
D.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
5.(03全国)下列关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农产品全部由农民自行处理
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有利于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
10.(08II)1719781931997668
2.(01广东2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是 ①专业化 ②商品化 ③集体化 ④社会化(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05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东成为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其优势在于广东
①毗邻港澳,有对外开放的地利优势②作为侨乡,有利于吸引华侨回国投资③历来是对外开放的门户④具有比国内其他地区更雄厚的工业基础
12.(08宁夏)34.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毗临港澳
c.科技领先
3.(02全国1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1.(01广东1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包括 ①集体经济 ②个体经济 ③私营经济 ④外资经济(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4.(03春季2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改革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确立了
A.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和私营经济为补充的基本经济制度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11.(08天津)20.修筑大京九铁路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世纪梦”。上世纪90年代,这个“梦”,仅用了3年时间就变成现实。其主要原因是(
A.国家财政已能提供充裕的资金
B.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
C.国家已具备自主设计施工的能力
D.国家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23.(08广东文基28. 1986
16.(07海南历27.)(12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摘编自《中单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并分析原因,,比较其经济大背景的不同之处。(12分)
【答案】【解析】
(12分)答案要点:
(1)1963~196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最高,原因是国家调整了农业政策,政变了大跃进给农业带来的困难局面。(4分) 1981~198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大幅度提高,原因是国家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4分)
(2) 年是计划经济体制.(2分)年是经济体制改革。(2分)
13.(01江浙40)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是什么?对农业生产有什么作用?(4分)
(2)实质: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2分)
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农业发展。(2分)
15.(03春季38)(47)
材料四: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的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4.78页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及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立足点。(13)
(5)用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原理,对材料四进行分析论证(7分)
(4)原因:闭关自守导致中国长期停滞落后;当今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离不开世界。
内容:吸收外国资金,引进先进技术。
立足点:对外开放须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
(5)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首先应立足于亿万人民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②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
从1949年-1952年底:以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共同存在与发展;从1956年-1978年:以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单一公有制经济占统治地位;1978年以后: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949年-1952年底: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年:有效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但单一的公有制结构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1978年以后: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
(2006年北京卷)农村的发展应该在党和政府政策的引导下,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回答:
(1)图16、17是20世纪80年代初安徽凤阳采风的资料:
结合资料及历史知识,以凤阳的变化为例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大作用。(8分)
凤阳农民通过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打破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旧体制。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粮食产量连年增长,生活得到改善。
18.(2006年四川卷)材料二
图7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部分农民签订的一份包干合同书
  图8 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改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图7预示着当时农村即将实行什么经济体制?(2分)图8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什么现象的变化?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4分) 答案要点: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
20.(08天津市)39.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粮食产量1959年3400亿斤,1961年2950亿斤(人均约440斤),1978年6000亿斤,1984年8000亿斤(人均约800斤)。
(3)指出材料三中反映的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2分)并从经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4分)
(4)综上,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2分)
39.答案要点(63分)
(3)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粮食产量降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人民公社化运动削弱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4)提高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
10.(05广东历史 30)中国共产党在1953年、1957年和1987年分别制定了基本路线(或者总路线),请分别说出其主要内容以及对当时社会的主要作用(或者影响)?(12分)
答案: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造”)。引导全国人民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为“一五”计划的实施指明了方向。
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1987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简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促进改革开放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11.(2006年上海)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地探索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十一届三十全会以后,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实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 历史性转折。
问题:(6分)
(1)列举两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或举措。(2分)
答案:举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过程中,党的基本路线的确定、重大方针的颁布和相关举措均可。
(2)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案: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利于经济发展或文化大革命导致国民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给中国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2分)
答案: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探索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独特模式或详细展开回答。
13.(08江苏单)23、(14分)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4分)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4分)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4分)
23、答案要点:(共14分)
(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
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
(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3)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实验(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09届高三文科班历史第一轮复习学案测验(学生用)
1.(03春季16)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将他们转变成为
A. 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B. 工人群众的集体所有制企业
C. 国家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D. 社会主义的国营企业
4.(2007上海历史)27.1956年1月2日下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A.工商业改造
B.统购统销
C.“一五”计划
D.土地改革
5.(01全国春季20)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指
A.资本家由剥削者到劳动者的过渡
B.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到高级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
C.企业公私合营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过渡
D.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过渡
195346.(08江苏单) 9、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8.(01全国15)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
A.华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东南地区
9.(02苏粤18)下列各项,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的是
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C.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10.(03天津23)下列与农业合作化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农业合作化的高潮中,中共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B.农业合作化完成后,国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C.农业合作化完成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变化
D.农业合作化完成后,国家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
11.(03上海历史33)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庄严宣告:中华民族将“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阅读下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
金额单位:亿元
(1)新中国这一时期经济呈现了怎样的趋势?(2分)
(2)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是什么?(4分)
12 (0439) (60分)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5年内,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入总为766.4亿元,相当于7亿两黄金。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55.8%。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壮举。
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特产丰富。到20世纪40年代末,大约有人口3000余万,东、北、西三面与朝鲜、苏联、蒙古相邻,交通便利,重工业较为发达,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
“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实际施工的为150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例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等。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概括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6分)及其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主要措施。(8分)
(2)“一五”计划为什么把东北作为重点建设地区?(6分)
13. (05辽宁41)(6分)指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集中力量优先发展的部门,列出其中两个代表性建设项目.
15.(03上海历史18) “人们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为中国国内主要矛盾,开始于
16.(01全国春季17)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正确的,因为这一论断
A.借鉴了苏联的经验教训
B.反映了剥削阶级在我国已经基本消灭的客观实际
C.明确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D.强调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17.(03江苏15)中共八大确立的经济建设方针是( )
A、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8.(08)652050
19.(03上海历史19)“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20.(2006年广东综合)“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新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A.延安大生产运动    B.农业合作社高潮中学C.“大跃进”运动     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广东文理综)65.
A. B.C. D.
23.(01广东17)人民公社体制约存在( )A.10多年  B. 20多年  C.30多年  D.40多年
24.07I21.1956-1965:
25.(08宁夏)33.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一些错误。这主要是因为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病充分暴露
B.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c.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D.反“右倾”斗争深入开展
26.(01全国春季19)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期间,代表们“白天出气,晚上看戏,两干一稀,大家满意”。这里说的“出气”实际上是指
A.对“大跃进”中的“左”倾错误进行批评
B.对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协议的行为进行谴责
C.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进行斗争
D.对“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人进行平反
27.(07山东)13.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 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B. 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错误
D.落实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经济方针
29.(01全国16)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主要是指
A.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调整城市与农村的关系
C.调整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D.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广东单)13.1961年5、6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决定在三年时间内减少2000万城镇人口。其主要目的是
310581957年——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A.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B.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C.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32.(08北京)19.《北京晚报》1958年创刊,后来一度停刊,1980年复刊。下列各组口号与上述“创刊”“复刊”时间相符的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和平统一”
B.“反贪污、反浪费”
“改革开放”
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拨乱反正”
D.“向雷锋同志学习”
“实现四个现代化”
33.(2006年广东历史卷)阅读下列材料: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材料二] 1952年2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依据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学系资料室:〈农村政策文件选编〉(一)
[材料三]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现行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显然很不适应。宪法已明确规定在农建立乡政府,政社必须相应分开。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引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1983年)
请回答: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2)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953年时的农村状况与国家工业化发展目标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6分)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3)材料三中提到的“农村政社合一体制”具体指什么?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他为什么不适应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4分)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4)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获得了哪些启示?(2分)
34.(2006年全国Ⅱ卷)根据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铁路在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949年以前,中国铁路建设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1949年以后,中国的铁路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青藏铁路全线开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
1937年,中国铁路总长21761千米,其中由南京国民政府控制的占52.5%,其余为日、英、法等列强资本所控制。
23.(07江苏)26.阅读下列材料: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中共 )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石仲泉等《中共八大史》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文选》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邓小平文选》
①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3分 )
②“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和经济建设方针是怎样阐述的?八大路线的意义是什么?(4分 )
③材料三中提到八大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
指出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及原因。(4分 )
④八大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依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八大路线之间的关系。
141519501617
(表3 据王斯越《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编制,表4 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
1933 年,(苏联)宣布实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提高工业品的出售价格,压低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以加快(工业化的)资金积累。
1953 年,中国实行以固定价格强制收购粮食的制度,……为拟定的工业化规划提供资
源,……低价的收购制度提供了把物资部分无偿地转出农业部门的手段。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 4 )材料三中图14 人物对中国革命的帮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 分)参照图15 、16、17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的支持对建设新中国的主要作用。(3 分)
( 5 )根据材料四、五,概括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和五十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相似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0分)并分析新中国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4分)
36(08)2812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
37.(01上海27)四川广安邓小平考故居有一副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当不早于
38.(01江浙22)改革开放初期,“真理标准”讨论所否定的错误观点是
A.‘“两个凡是”论
B.“党内新生资产阶级”论
C.“以阶级斗争为纲”论
D.“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论
39.(03广东文综12)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理论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这场讨论的历史作用是
A.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B.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C.平反了一大批重大冤假错案D.正确评价了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是非功过
40.(03江苏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思想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开始形成的,因为这次会议
A、确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C、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D、审查和解决了一批重大冤假错案
41.(2006年江苏卷)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A.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
广东文基)27
44.(08广东单)15.农村家庭连产承包责任制
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B.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
C.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
D.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
45.(03全国)下列关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农产品全部由农民自行处理
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有利于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
46.(08II)1719781931997668
47.(01广东2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是 ①专业化 ②商品化 ③集体化 ④社会化(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805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东成为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其优势在于广东
①毗邻港澳,有对外开放的地利优势②作为侨乡,有利于吸引华侨回国投资③历来是对外开放的门户④具有比国内其他地区更雄厚的工业基础
50.(08宁夏)34.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毗临港澳
c.科技领先
51.(02全国1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52.(01广东1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包括 ①集体经济 ②个体经济 ③私营经济 ④外资经济(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55.(03春季2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改革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确立了
A.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和私营经济为补充的基本经济制度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56.(08天津)20.修筑大京九铁路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世纪梦”。上世纪90年代,这个“梦”,仅用了3年时间就变成现实。其主要原因是(
A.国家财政已能提供充裕的资金
B.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
C.国家已具备自主设计施工的能力
D.国家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57.(08广东文基28. 1986
59.(07海南历27.)(12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摘编自《中单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并分析原因,,比较其经济大背景的不同之处。(12分)
60.(01江浙40)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质是什么?对农业生产有什么作用?
61.(03春季38)(47)
材料四: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的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4.78页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及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立足点。(13)
(5)用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原理,对材料四进行分析论证(7分)
63(2006年北京卷)农村的发展应该在党和政府政策的引导下,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回答:
(1)图16、17是20世纪80年代初安徽凤阳采风的资料:
结合资料及历史知识,以凤阳的变化为例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大作用。(8分)
64.(2006年四川卷)材料二
图7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部分农民签订的一份包干合同书
  图8 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改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图7预示着当时农村即将实行什么经济体制?(2分)图8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什么现象的变化?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4分)
65.(08天津市)39.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粮食产量1959年3400亿斤,1961年2950亿斤(人均约440斤),1978年6000亿斤,1984年8000亿斤(人均约800斤)。
(3)指出材料三中反映的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2分)并从经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4分)
(4)综上,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2分)
66.(05广东历史 30)中国共产党在1953年、1957年和1987年分别制定了基本路线(或者总路线),请分别说出其主要内容以及对当时社会的主要作用(或者影响)?(12分)
67.(2006年上海)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地探索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十一届三十全会以后,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实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 历史性转折。
问题:(6分)
(1)列举两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或举措。(2分)
(2)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是什么?(2分)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给中国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2分)
68.(08江苏单)23、(14分)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4分)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4分)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4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