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在伶官传序练习中就后唐庄宗宠幸怜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

教学目的 作者简介课文朗读 字词注释 阅读指要课堂巩固伶 官 传 序 学习目的1、了解欧阳修在宋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和作者写作本 文给伶人立传的目的。 2、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积累“原 其 莫”等文言词 汇。 3、背诵文中重点段落,准确记忆文中的名言名句。认识并理解“忧劳可以兴
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总结的历史教训。4、体会本文选材和借古讽今,正反对比,深刻精 辟地阐明道理的特点。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 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省吉安)人。 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刻苦自学,宋仁宗天圣八 年进士及第。晚年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 卒谥文忠。早年热心政治改革,但晚年对王安石 变法有所不满。 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积极培 养后进,因而成为北宋中叶文坛领袖。他的散文 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诗、 词也有很高成就。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 话”这一新的体裁。著作有《新五代史》、《欧 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作者简介:永叔, 号 醉翁,晚年号 六一居士, 文忠 谥号 ,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字史学家,北宋中叶的文坛领 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并编写两部史书:《新唐书》 (与宋祁等合写)、《新五 代史》。 他的文章,叙事简约且富 有波澜,语言酣畅又自然凝 练,《伶官传序》就很好地 体现了这样的风格特点。()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 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 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 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 “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 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欧阳修《六一居士传》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欧阳修的人 生志趣和追求 。 时代背景: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 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 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 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 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 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 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解题:伶,旧时指戏曲演员。伶官,后唐庄宗宠信 伶人(乐工),许多伶人做了官。《伶官传序》 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言。五代 (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 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后唐庄宗李存勖(xù )称帝后,迷 恋伶人,“常身 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 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 彦琼、郭从谦等包 围。后叛乱四起,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伶 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 冠 以短序,是为了 告戒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 解读“序”体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 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 明它的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等;别人代写的序 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 特色。 比如《呐喊》自序、《宽容》序言、《名人传》 序。《伶官传序》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 作的序。 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 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 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 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还有一种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 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 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白居易的《琵琶行》、姜夔 的《扬州慢》,前面都有一段序。 《新五代史》即《五代史记》 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因有薛居正编 纂的《旧五代史》在前,故称之为 《新五代史》。欧阳修认为旧史不 宜“垂劝诫,示后世”重新编写了 五代史。写《伶官传》是为了告诫 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 幸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 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由于人事一是运用例证法、对比论证法来证明中心论点;二是运用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历史事实来证明 中心论点:在叙述庄宗的史实时,写了晋王与梁、燕、契 丹的交恶,写了晋王的临终遗言,写了庄宗灭燕梁 之事,写了庄宗被伶人所困,“仓皇东出”,“不 知所归”之事。这些事,按时间顺序叙述,按“成” 和“败”安排,证明了“成”也由于人,“败”也 由于人,从而有力的证明了盛和衰都是由于人事的 道理,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 论。 2、文章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段):直接立论,提出盛衰 由人的观点,并自然引出下文。第二部分(第二、三段):通过庄宗盛衰的 鲜明对比,揭示成败之迹,由于“人事”的 道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第三部分(第四段):总结上文,概括由盛 而衰之规律: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 所溺。 附:板书设计《 伶 官 传 序 》 欧阳修总起 提出论题 盛衰之理,是天命也是人事 分说 正面叙说 后唐庄宗得天下 忧劳可以兴国 总结 得出论点 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启示 做事要居安思危,谨小慎微,防微杜渐 小心玩物丧志,不要满足于表面的虚荣 分说 反面叙说 后唐庄宗失天下 逸豫可以亡身 论点盛衰之理,在于人事继承父志(908) 灭燕 (912) 忧劳可以兴国 灭梁 (923)盛 例证对比衰宠幸伶人逸豫可以亡身史论以论带史 以史证论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以古鉴今岂独伶人也哉! 阅读指要盛衰之理 岂非人事(庄宗得失可知)恪守父命仇雠已灭 何其衰也 守之易意气之盛 得之难成败皆人满招损 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试整理全文思路,填写下表。论点 盛 衰 之 理 岂 非 人 事 哉盛 (得)事件受命继志(其后用兵…负而前驱) 系燕父子以组结论教训忧劳可 以兴国函梁君臣之首(还矢先王,而告以成 功)夫祸患常积 于忽微,而 智勇多困于 所溺,岂独 伶人也哉?身死国灭衰 (失)逸豫可(一夫夜呼…以亡身泣下粘襟)数十伶人困之 论点论证盛衰之理,岂非人事举庄宗为例,原其得与失伶 官 传 序得 接受父命报仇雪耻,系燕父子函梁君臣 事 失 一夫作难仓皇东出,伶人困之身死国灭 盛 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衰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理推论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文章结构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论据: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史实 过渡:“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 者,可以知之矣。” 结论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教训: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本文在论证结构上有一条严谨的思维线索, 它按照“提出论点―例证分析―得出结论(―推 出教训)”的方式进行议论,显得中心突出,结 构严谨。 全文结构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立国 (15年) 灭国 (3年){908年 912年 923年23岁27岁 38岁 41岁接受三矢,继父遗志系燕王父子以组(灭燕) 函梁君臣之首(亡梁)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926年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推论: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小结内容论点 后唐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 告庙受矢继志 (23岁) 908年系燕父子以组 (27岁) 912年结论 忧劳可以兴国教训盛岂 非 人 事虽 曰 天 命得 (15 年)(38岁) 923年 函梁君臣之首身死国灭为笑 926年(41岁) 逸豫可 以亡身 对比论证智 勇 多 困 于 所 溺 。祸 患 常 积 于 忽 微 ,衰 失(3年)例证法 主旨:戒骄戒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全文主旨: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 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 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 道理。讽谏北宋王朝力戒骄奢、 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思考:在一百多年后的北宋中叶,作 者重新提这件史实,有何意义?明确: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 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 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欧阳修写《伶 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戒北宋统治 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信伶人而身死国 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 精图治。 教训庄宗:忧劳则兴,逸豫则亡秦:仁政则兴,暴政则亡 六国: 抗秦则兴,赂秦则亡 项羽: 重贤则兴,无谋则亡北宋: 思危则兴,苟安则亡学生: 勤奋则兴,懒惰则亡 字词注释原庄宗? ?――推究――指怀着恭敬虔诚的心情取回。请其矢?何其衰也 ――衰颓 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推究、考察。迹:事迹、迹象。 莫能与之争――无定代词,可译为“没有 ? 谁”。? ? 总结本课有关的字词句1、一词多义 2、词类活用 3、特殊句式 分析:欧阳修的文章叙事简约且富有波澜,清 人王符曾、沈德潜评价《伶官传序》,都认 为关键是“善用抑扬之法”,你能看出文中 是怎样用这种笔法的吗?欲扬先抑抑扬之法 欲抑先扬明确:文中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 以“得天下” 之“盛”和 “壮” ,为 下文写“抑”张本,烘托其“衰”,揭示 了盛衰在于人事的道理。 重点字、词、句重点词:(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推究、考察)( 2 )尔 其 无忘乃父之志(祈使副词,表期望,相当于 “应当”、“一定”)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羊、猪各一头,或单指羊) (4)函梁君臣之首(用木匣子装)(5)莫能与之争(无定代词,代人,“没有人”“没有 谁”)名词作状语: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夜:表时间,在夜间东: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东 课堂巩固(微小的事) 祸患常积于忽微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 (悄悄地) 微 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为隐藏身份而改装) 微斯人,吾谁与归 (没有)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副词,应当,一定) (语气词)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其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代词,他)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大概,表揣测语气) 其皆出于此乎? (1)、一词多义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兴盛) 请其矢,盛以锦囊 (装) 盛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旺盛) (强盛)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围困) 智勇多困于所溺 (困扰) (困厄) 困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困难)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告诉) 告 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祭告)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禀告) (微小的事) 祸患常积于忽微 微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精妙,深奥) 微斯人,吾谁与归(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如果没有) (副词,应当,一定)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还是)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代词,他) (代词,自己) 而余亦悔其随之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其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多么)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大概,表揣测语气) 其皆出于此乎?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难道,加强反问语气) 其孰能讥之乎?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是… …还是… …) (2)、词类活用函梁君臣之首?函: 名词活用为动词,装在盒子里 夜、东: 名词作状语 四: 数词作状语 兴、亡: 使动用法 忽微:形容词用作名词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 ? ? ? 出? ?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 ?? (3)、特殊句式A、此 B、盛 C、系 D、身 E、智 F、燕 三 者,吾 遗 恨 也 以 锦 囊 燕 王 父 子 以 组 死 国 灭, 为 天 下 笑 勇 多 困 于 所 溺 王,吾 所 立介词短语后置(状语后置):B C E D E 被 动 句: A F 判 断 句: 判断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装在盒子里 函梁君臣之首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夜、东: 名词作状语 四:数词作状语?使动用法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亡:?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 形容词用作名词 使动用法: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振兴,使……兴盛 “亡”,使……灭亡被动句:(1)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为”介词,表示被动,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即“被 天下的人嘲笑” (2) 智勇多困于所溺“于”介词,表示被动,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 判断句:此三者,吾遗恨也。省略句:盛之以锦囊 负之而前驱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 名句积累:1、“满招损,谦得益。”释: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释: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 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3、“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释: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 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 事物困扰。 翻译下列句子:1. 岂得之难而守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 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为呢?2.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独伶人也哉?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细微的事情上累积而成,人 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是溺爱 伶人才如此吗? 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论据主要是叙述庄宗接受父命、报仇雪 耻,后来由胜转败、由盛转衰的事实。格 满招损,谦受益。 言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警 句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伶官传序》―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伶官传序正式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伶官传序正式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1.58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伶官传序》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伶官传序》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20:35:0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伶官传序》.PPT
官方公共微信《伶官传序》教学实录--免费语文教学资料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您的位置: >> >>
《伶官传序》教学实录
作者: &&加入日期:07-08-10
江苏省盐城市田家炳中学  李建
一、导语:
大家都知道李清照是婉约派的杰出代表,但她也曾经写了一首豪放派气壮山河的绝句,表达了她对古代英雄思念、崇敬之情的,大家知道是哪一首吗?
生:《夏日绝句》
师:我们一起来吟诵一下。
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师:项羽在乌江自刎前,曾用一句话总结了自己的惨败,同学们记得吗?
生:“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
师:其实,不只是项羽,很多帝王将相都将自己灭亡的原因归结于天命,许多平民百姓也都将人生的苦难、命运的坎坷归咎于天命。今天呢,我们就来学习欧阳修的一篇史论《伶官传序》,来探讨一下事情的成败究竟/是在天命还是在人为的原因呢?
(板书:伶官传序&欧阳修)
解题:伶人,宫廷中的乐人,伶官,伶人做了官。欧阳修为伶官写了一部传,本文是它的序言。
二、预习检查:
大家课前预习了课文,我来检查一下预习的情况。
[出示投影:
1、谈一谈你所了解的欧阳修;
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
3、诵读检查;
4、理清文章的结构与思路]
1、首先请同学们谈一谈你所了解的欧阳修。
[师补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我们初中学习过他的《醉翁亭记》,记得当中的名句啦?
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师:晚年号“六一居士”,怎么叫“六一居士”呢?“六一”?
生:六一儿童节!
师:那时还没有儿童节呢!六一何谓也?家有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加上我老头子一个,是为“六一”。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欧阳修的人生志趣和追求。
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
生: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师:你讲得这么好,告诉大家你看的哪里哒?哦,原来是课文注释①中的,同学们看到了吗?
3、下面我检查一下大家课文诵读的情况。
两个要求:第一,其他同学都要做鉴赏家,看看她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有没有错漏?要能做简要的点评;第二,请用一句话概括每段内容。
学生点评:老师正字正音:
文中还有些关键句子要注意句读,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投影)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也要注意提顿)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转折连词,“而”后要停顿)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而”后要停顿)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几句。
4、这是一篇史论文,刚才同学说了本文是用后唐的历史教训来借古讽今,那么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呢?(生齐答: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我请一位同学来翻译一下。&
(明确:国家兴盛或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
本质上欧阳修有没有否定天命的观点?
生:没有。
师:古代人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迷信地认为人的命运是由上天主宰,作为那个年代的封建士大夫,他没有否定这种传统说法,但在这里他更强调人事的作用。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是一个什么句式啊?(反问句式)请同学们把它改成陈述句,用八个字表述一下(师板书:论点:盛衰之理,在于人事。)
这是开头,提出论点,那么回答刚才的问题,用一句话概括每段内容,可以也象论点一样用八个字概括。
第二小节:继承父命&报仇雪恨
第三小节:宠幸伶人&身死国灭
这是议论文的论据,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板书设计:
论点:盛衰之理,在于人事
论&继承父命&报仇雪恨(盛)
据&宠幸伶人&身死国灭(衰)
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推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三、学生质疑,师生共议
理清了文章的结构与思路,下面请同学们研读课文,找出疑难字词,小组间进行讨论尽量去解决疑难,不会的再向老师质疑,我们来共同讨论解决,四人为一小组讨论,马上派代表来质疑,我们要看哪个组的同学问的问题最有水准,好,开始讨论。
教师答疑,师生共议,解决文中疑难,教师择重点强调。
四:课文小结、延伸。
作者以李存勖从建国到亡国亡身的历史史实为依据,提出了一切盛衰兴废都在于人事的观点,通过对庄宗盛衰的对比,得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并由此引申出了对我们每个人都有警醒作用的“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的教训,那么学过本文之后,同学们你们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示呢?
在你生活的周围,自己身上,有没有“祸患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而导致身败名裂的例子?
作者邮箱:&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浙ICP备号&《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本文是一篇史论性文章。论述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一历史盛衰规律。阅读时必须首先弄清史实,理清文中提及的人物及其关系。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列出自学提纲,教学过程中予以检查。
2.本文是《新五代史·伶官传》一文的序。《伶官传》记叙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这篇序并未直接写这些事情,而是写后唐庄宗的盛衰成败。教学中要把历史情况略作补充,引导学生理解文(内容)与题(题目)之间的内在联系。
3.文章平易流畅,论证条理井然,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要求读懂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论证过程和得到的历史教训。让学生通过学习本文提高对史论文的鉴赏水平,掌握评论文章的一般结构及其写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学习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2. 学会筛选主要观点、论据、论证的信息能力,学习运用例证法。
(二)过程与方法
理解本文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
教学重点:掌握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文章借古讽今的手法和对北宋统治者的劝谏。
教学方法:学生自读赏析、教师点拨指导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设计:质疑、解题、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还记得李清照的那首《咏项羽》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在乌江自刎前,曾用一句话总结了自己惨败的原因,同学们记得吗? (“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其实,不只是项羽,很多帝王将相都将自己灭亡的原因归结于天命,许多平民百姓也都将人生的苦难、命运的坎坷归咎于天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来探讨一下事情的成败究竟是不是只在于人事?
&二、解题:
&&1.作者介绍&
作者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大力提倡古文,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他在散文、诗词创作和史传编写、诗文评论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而以散文的造诣最高。后人把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著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宋史》卷三百一十九有传。
2.作品及背景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o伶官传》作的短序。《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了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伶,乐工,艺人。后唐庄宗李存勗宠幸伶人,让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人擅权乱政,使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终成叛逆。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应当吸取历史的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于表面的繁荣。
三、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
四、合作学习&
(一)学生朗读第一段,理解文意,思考&&&&&
1.前面我们学习过的《六国论》在第一段就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它的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那么这里是不是也一样呢?&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呢?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翻译 (国家兴盛或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 &&&&&&&
2. 本质上欧阳修有没有否定天命的观点? (没有。)&& 古人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迷信地认为人的命运是由上天主宰,作为那个年代的封建士大夫,他没有否定这种传统说法,但在这里他更强调人事的作用。&& &&&&&
3. 作者依据什么提出这样一个论点呢?&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这一“得”一“失”,与论点中的一“盛”一“衰”相应,并领起下文。&
4. 如果我们不看下文,推想一下作者接下来应该写什么内容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呢?&明确:用庄宗如何得天下及怎样失天下的事实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5.通过课文大家推知本文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写的。&&&&&&
(二)第二、三段&
1.合作学习:默读二、三段,请结合课文内容和注释,为庄宗做个简单的履历表。&明确:
年代&&&&&&&&&&& 岁数&&&&&&&&& 事件&&
908年,&&&&&&&
23岁,&&&&&& 接受三矢,继父遗命。&
912年,&&&&&&&
27岁,&&&& “系燕父子以组。”(灭燕)
923年,&&&&&&&
38岁,&&&& “函梁君臣之首”(亡梁)
926年,&&&&&&&
41岁,&&&&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
2.从表中可以看出什么?(庄宗得天下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有三年)
&& 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衰”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明确:“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 。&&&
3.“兴国”时庄宗是以怎样的面貌出现的?&& 明确:“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 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
4.等到庄宗即将要灭国时,作者是如何描写那种场面的?作者描写前后两种不同的场面有何用意?&明确:“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回答: 与前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引人震撼,发人深省。&&
5.通过对庄宗得失天下的原因的分析,作者得出怎样的结论?&齐读:“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 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评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就是作者给出的结论。“忧劳”和“逸豫”都是人的一种行为,但其结果却是完全不同,庄宗已经成为历史一面永远的镜子,当他国破家亡对天长叹时,早已忘记了古人的一句名言:“成由勤俭败由奢。”&&
6.论证方法归纳& &&&&例证法、对比法、引用法&&
(三)第四段&既然已经强调了“盛衰之理在于人事”,为什么在第四段中还要加上“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哉?”这一结尾?
明确:引人深思,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仅是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国的道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使文章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 展示写作背景(北宋王朝建立,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五、课堂小结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信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 &
还可以输入300个字
相关知识点文章
热门文章排行
看过该文章的人
确定要删除本条回复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伶官传序朗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