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连环计中庞统连环计说的伏羲氏天下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三国演义 第四十七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小说:&&作者:&&
  第四十七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    却说阚泽字德润,会稽山阴人也;家贫好学,与人佣工,尝借人书来看,看过一遍,更不遗忘;口才辨给,少有胆气。孙权召为参谋,与黄盖最相善。盖知其能言有胆,故欲使献诈降书。泽欣然应诺曰:“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不几与草木同腐乎!公既捐躯报主,泽又何惜微生!”黄盖滚下床来,拜而谢之。泽曰:“事不可缓,即今便行。”盖曰:“书已修下了。”泽领了书,只就当夜扮作渔翁,驾小舟,望北岸而行。    是夜寒星满天。三更时候,早到曹军水寨。巡江军士拿住,连夜报知曹操。操曰:“莫非是奸细么?”军士曰:“只一渔翁,自称是东吴参谋阚泽,有机密事来见。”操便教引将入来。军士引阚泽至,只见帐上灯烛辉煌,曹操凭几危坐,问曰:“汝既是东吴参谋,来此何干?”泽曰:“人言曹丞相求贤若渴,今观此问,甚不相合。黄公覆,汝又错寻思了也!”操曰:“吾与东吴旦夕交兵,汝私行到此,如何不问?”泽曰:“黄公覆乃东吴三世旧臣,今被周瑜于众将之前,无端毒打,不胜忿恨。因欲投降丞相,为报仇之计,特谋之于我。我与公覆,情同骨肉,径来为献密书。未知丞相肯容纳否?”操曰:“书在何处?”阚泽取书呈上。    操拆书,就灯下观看。书略曰:“盖受孙氏厚恩,本不当怀二心。然以今日事势论之:用江东六郡之卒,当中国百万之师,众寡不敌,海内所共见也。东吴将吏,无有智愚,皆知其不可。周瑜小子,偏怀浅戆,自负其能,辄欲以卵敌石;兼之擅作威福,无罪受刑,有功不赏。盖系旧臣,无端为所摧辱,心实恨之!伏闻丞相诚心待物,虚怀纳士,盖愿率众归降,以图建功雪耻。粮草军仗,随船献纳。泣血拜白,万勿见疑。”曹操于几案上翻覆将书看了十余次,忽然拍案张目大怒曰:“黄盖用苦肉计,令汝下诈降书,就中取事,却敢来戏侮我耶!”便教左右推出斩之。左右将阚泽簇下。泽面不改容,仰天大笑。操教牵回,叱曰:“吾已识破奸计,汝何故哂笑?”泽曰:“吾不笑你。吾笑黄公覆不识人耳。”操曰:“何不识人?”泽曰:“杀便杀,何必多问!”操曰:“吾自幼熟读兵书,深知奸伪之道。汝这条计,只好瞒别人,如何瞒得我!”泽曰:“你且说书中那件事是奸计?”操曰:“我说出你那破绽,教你死而无怨:你既是真心献书投降,如何不明约几时?你今有何理说?”阚泽听罢,大笑曰:“亏汝不惶恐,敢自夸熟读兵书!还不及早收兵回去!倘若交战,必被周瑜擒矣!无学之辈!可惜吾屈死汝手!”操曰:“何谓我无学?”泽曰:“汝不识机谋,不明道理,岂非无学?”操曰:“你且说我那几般不是处?”泽曰:“汝无待贤之礼,吾何必言!但有死而已。”操曰:“汝若说得有理,我自然敬服。”泽曰:“岂不闻背主作窃,不可定期?倘今约定日期,急切下不得手,这里反来接应,事必泄漏。但可觑便而行,岂可预期相订乎?汝不明此理,欲屈杀好人,真无学之辈也!”操闻言,改容下席而谢曰:“某见事不明,误犯尊威,幸勿挂怀。”泽曰:“吾与黄公覆,倾心投降,如婴儿之望父母,岂有诈乎!”操大喜曰:“若二人能建大功,他日受爵,必在诸人之上。”泽曰:“某等非为爵禄而来,实应天顺人耳。”操取酒待之。    少顷,有人入帐,于操耳边私语。操曰:“将书来看。”其人以密书呈上。操观之,颜色颇喜。阚泽暗思:“此必蔡中、蔡和来报黄盖受刑消息,操故喜我投降之事为真实也。”操曰:“烦先生再回江东,与黄公覆约定,先通消息过江,吾以兵接应。”泽曰:“某已离江东,不可复还。望丞相别遣机密人去。”操曰:“若他人去,事恐泄漏。”泽再三推辞;良久,乃曰:“若去则不敢久停,便当行矣。”操赐以金帛,泽不受。辞别出营,再驾扁舟,重回江东,来见黄盖,细说前事。盖曰:“非公能辩,则盖徒受苦矣。”泽曰;“吾今去甘宁寨中,探蔡中、蔡和消息。”盖曰:“甚善。”泽至宁寨,宁接入,泽曰:“将军昨为救黄公覆,被周公瑾所辱,吾甚不平。”宁笑而不答。正话间,蔡和、蔡中至。泽以目送甘宁,宁会意,乃曰:“周公瑾只自恃其能,全不以我等为念。我今被辱,羞见江左诸人!”说罢,咬牙切齿,拍案大叫。泽乃虚与宁耳边低语。宁低头不言,长叹数声。蔡和、蔡中见宁、泽皆有反意,以言挑之曰:“将军何故烦恼?先生有何不平?”泽曰:“吾等腹中之苦,汝岂知耶!”蔡和曰:“莫非欲背吴投曹耶?”阚泽失色,甘宁拔剑而起曰:“吾事已为窥破,不可不杀之以灭口!”蔡和、蔡中慌曰:“二公勿忧。吾亦当以心腹之事相告。”宁曰:“可速言之!”蔡和曰:“吾二人乃曹公使来诈降者。二公若有归顺之心,吾当引进。”宁曰:“汝言果真?”二人齐声曰;“安敢相欺!”宁佯喜曰;“若如此,是天赐其便也!”二蔡曰:“黄公覆与将军被辱之事,吾已报知丞相矣。”泽曰:“吾已为黄公覆献书丞相,今特来见兴霸,相约同降耳。”宁曰:“大丈夫既遇明主,自当倾心相投。”于是四人共饮,同论心事。二蔡即时写书,密报曹操,说“甘宁与某同为内应。”阚泽另自修书,遣人密报曹操,书中具言:黄盖欲来,未得其便;但看船头插青牙旗而来者,即是也。    却说曹操连得二书,心中疑惑不定,聚众谋士商议曰:“江左甘宁,被周瑜所辱,愿为内应;黄盖受责,令阚泽来纳降:俱未可深信。谁敢直入周瑜寨中,探听实信?”蒋干进曰:“某前日空往东吴,未得成功,深怀惭愧。今愿舍身再往,务得实信,回报丞相。”操大喜,即时令蒋干上船。干驾小舟,径到江南水寨边,便使人传报。周瑜听得干又到,大喜曰:“吾之成功,只在此人身上!”遂嘱付鲁肃:“请庞士元来,为我如此如此。”原来襄阳庞统,字士元,因避乱寓居江东,鲁肃曾荐之于周瑜。统未及往见,瑜先使肃问计于统曰:“破曹当用何策?”统密谓肃曰:“欲破曹兵,须用火攻;但大江面上,一船着火,余船四散;除非献连环计,教他钉作一处,然后功可成也。”肃以告瑜,瑜深服其论,因谓肃曰:“为我行此计者,非庞士元不可。”肃曰:“只怕曹操奸猾,如何去得?”周瑜沉吟未决。正寻思没个机会,忽报蒋干又来。瑜大喜,一面分付庞统用计;一面坐于帐上,使人请干。    干见不来接,心中疑虑,教把船于僻静岸口缆系,乃入寨见周瑜。瑜作色曰:“子翼何故欺吾太甚?”蒋干笑曰:“吾想与你乃旧日弟兄,特来吐心腹事,何言相欺也?”瑜曰:“汝要说我降,除非海枯石烂!前番吾念旧日交情,请你痛饮一醉,留你共榻;你却盗吾私书,不辞而去,归报曹操,杀了蔡瑁、张允,致使吾事不成。今日无故又来,必不怀好意!吾不看旧日之情,一刀两段!本待送你过去,争奈吾一二日间,便要破曹贼;待留你在军中,又必有泄漏。”便教左右:“送子翼往西山庵中歇息。待吾破了曹操,那时渡你过江未迟。”蒋干再欲开言,周瑜已入帐后去了。    左右取马与蒋干乘坐,送到西山背后小庵歇息,拨两个军人伏侍。干在庵内,心中忧闷,寝食不安。是夜星露满天,独步出庵后,只听得读书之声。信步寻去,见山岩畔有草屋数椽,内射灯光。干往窥之,只见一人挂剑灯前,诵孙、吴兵书。干思:“此必异人也。”叩户请见。其人开门出迎,仪表非俗。干问姓名,答曰:“姓庞,名统,字士元。”干曰:“莫非凤雏先生否?”统曰:“然也。”干喜曰:“久闻大名,今何僻居此地?”答曰:“周瑜自恃才高,不能容物,吾故隐居于此。公乃何人?”干曰:“吾蒋干也。”统乃邀入草庵,共坐谈心。干曰:“以公之才,何往不利?如肯归曹,干当引进。”统曰:“吾亦欲离江东久矣。公既有引进之心,即今便当一行。如迟则周瑜闻之,必将见害。”于是与干连夜下山,至江边寻着原来船只,飞棹投江北。    既至操寨,干先入见,备述前事。操闻凤雏先生来,亲自出帐迎入,分宾主坐定,问曰:“周瑜年幼,恃才欺众,不用良谋。操久闻先生大名,今得惠顾,乞不吝教诲。”统曰:“某素闻丞相用兵有法,今愿一睹军容。”操教备马,先邀统同观旱寨。统与操并马登高而望。统曰:“傍山依林,前后顾盼,出入有门,进退曲折,虽孙、吴再生,穰苴复出,亦不过此矣。”操曰:“先生勿得过誉,尚望指教。”于是又与同观水寨。见向南分二十四座门,皆有艨艟战舰,列为城郭,中藏小船,往来有巷,起伏有序,统笑曰:“丞相用兵如此,名不虚传!”因指江南而言曰:“周郎,周郎!克期必亡!”操大喜。回寨,请入帐中,置酒共饮,同说兵机。统高谈雄辩,应答如流。操深敬服,殷勤相待。统佯醉曰:“敢问军中有良医否?”操问何用。统曰:“水军多疾,须用良医治之。”时操军因不服水土,俱生呕吐之疾,多有死者,操正虑此事;忽闻统言,如何不问?统曰:“丞相教练水军之法甚妙,但可惜不全。”操再三请问。统曰:“某有一策,使大小水军,并无疾病,安稳成功。”操大喜,请问妙策。统曰:“大江之中,潮生潮落,风浪不息;北兵不惯乘舟,受此颠播,便生疾病。若以大船小船各皆配搭,或三十为一排,或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上铺阔板,休言人可渡,马亦可走矣,乘此而行,任他风浪潮水上下,复何惧哉?”曹操下席而谢曰:“非先生良谋,安能破东吴耶!”统曰:“愚浅之见,丞相自裁之。”操即时传令,唤军中铁匠,连夜打造连环大钉,锁住船只。诸军闻之,俱各喜悦。后人有诗曰:“赤壁鏖兵用火攻,运筹决策尽皆同。若非庞统连环计,公瑾安能立大功?”    庞统又谓操曰:“某观江左豪杰,多有怨周瑜者;某凭三寸舌,为丞相说之,使皆来降。周瑜孤立无援,必为丞相所擒。瑜既破,则刘备无所用矣。”操曰:“先生果能成大功,操请奏闻天子,封为三公之列。”统曰:“某非为富贵,但欲救万民耳。丞相渡江,慎勿杀害。”操曰:“吾替天行道,安忍杀戮人民!”统拜求榜文,以安宗族。操曰:“先生家属,现居何处?”统曰:“只在江边。若得此榜,可保全矣。”操命写榜佥押付统。统拜谢曰:“别后可速进兵,休待周郎知觉。”操然之。统拜别,至江边,正欲下船,忽见岸上一人,道袍竹冠,一把扯住统曰:“你好大胆!黄盖用苦肉计,阚泽下诈降书,你又来献连环计:只恐烧不尽绝!你们把出这等毒手来,只好瞒曹操,也须瞒我不得!”?得庞统魂飞魄散。正是:莫道东南能制胜,谁云西北独无人?毕竟此人是谁,且看下文分解。
&&&&飞卢小说网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飞卢小说网!
VIP充值:、、、、、、客户端:、淘好书:、、、、淘新书:、、、、【注册飞卢网会员享受阅读的乐趣,免除弹窗的苦恼,与朋友分享的快乐!】
端午节充值大赠送:充100送500!
(活动时间:日到6月22日)
&&&&(按左右键翻页)
读者还喜欢读:类别:作者:类别:作者:类别:作者:类别:作者:类别:作者:三国中的庞统 字士元_百度知道
三国中的庞统 字士元
赤壁之战中曹操命庞统接管了水军,他建议将所有的船只连到一起,那么这个人跟后来投靠刘备帐下的庞统是同一个人吗
那庞统为什么投靠了曹操 又投靠刘备去了他既然是号凤雏
为什么还建议将船全部连到一起 那么他是如何取得曹操的信任的呀他为什么要帮助周瑜和诸葛亮实施赤壁之战 他又是如何知道周瑜他们要用火攻的呢
提问者采纳
诸葛没什么关系,与庞统,再说魏吴。 火烧赤壁是周郎的功劳?刘备在荆州广揽人才不可能没听说过他,准备一扫江南?因此他去投靠刘备这个日后的潜力股绝对是事出有因的,还有就是演义中不也提及了孙权因周瑜也看不起庞统吗,有可能会一时短见而轻视江南士人,颇为自傲;曹操当时势力强及一时。当时刘备不是正投靠荆州刘表吗三国演义中 是说庞统献的连环计 其实 在正史中并无此记载 用铁索连战船之计是曹操自己想出的
与庞统无关
庞统也没有去投靠过曹操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6条回答
唉。是刘备手下的人!你说的那个是曹操的手下!庞统号凤雏那根本就不是一个人,新版三国还是少看点
是因为庞统玩了个无间道 他本来就不想帮曹操的 他是故意出的连环计 好让蜀吴联军火烧曹操的战船
是同一个人。之所以会投靠曹操,是一个计谋,庞统假投曹操,并献计给曹操,让曹操将战船用铁链连接起来。其实是为了诸葛亮的火计...
是一个人,他先是去了曹操和孙权那边,却因为长得丑不被重用,后来来到刘备那边后,在诸葛亮的极力推荐下做了副军师,赤壁之战时,他假装投靠曹操,获上连环计,后来跟随刘备攻打益州刘璋时,疑似与诸葛亮争功,不听诸葛亮劝告,最后于落凤岥中理伏而死……当时人称:卧龙凤雏,得一人即可安天下……
说一下,庞统没有获得兵权,只是献计,两个士元是一个人。
庞统投靠曹操是诈降,因为孙刘联军准备火烧曹军战船,担心曹军船只过于分散,不利于一局歼灭曹军,所以想办法让曹操的战船连在一起,知道曹操爱才,所以,就将江东名士,天下闻名的凤雏先生请出来,给予帮助,所以庞统投曹实乃一计。至于投靠刘备,说实话,其实他心中的主公就是刘备,投刘也属正常。
怎么信任?他本来就是天下名士,曹操早有耳闻,他来就已经得到曹操5分信任,再加上他献连船计,有利于曹军训练水兵自然更得曹操信任,而且他还有三寸不烂之舌,一番言论领曹操信服,更加加大了他的被信任程度,所以,曹操信任也是理所当然。
因为他是江东人,而且他和天下人一样是曹操为贼,所以自然帮助孙刘联军。
至于他如何知道用火攻...
是同一个人。先前庞统之所以去投靠曹操完全都是诸葛亮与周瑜的计谋,其目的就是为了要曹操把船连起来。因为庞统是江东名士,而曹操又是一个爱才之人,所以对其很是信任,不想庞统原来只是间谍而已。对于庞统为什么会帮助瑜亮,本人认为既然诸葛亮与庞统并称卧龙凤雏,其关系也可见一斑。还有一种说法是诸葛亮、庞统、周瑜、鲁肃、司马懿等人同属于一个秘密集团,而其团长就是水镜先生司马徽,将他们分派至各个势力,以取得势力的平衡来谋取战争的利益。当然这只是江湖杂谈,我认为比较有意思才拿出来。因为他们是同伙,所以庞统自然知道周瑜要用火攻,这点在原著里好像提到了。建议楼主买一本原著看看,会有和电视不一样的感受。关于庞统为什么会最终投靠刘备,曹操是不可能了,因为他骗过曹操,对于东吴,原著...
他没有投靠曹操,只是去……献计,为孙刘联军火烧赤壁做准备
是一个人,庞统是个隐士,后来来到曹操军队,假装给曹操献计,故意使曹操战船连到一起,好利于周瑜火攻。后来投奔孙权,见孙权不器重他,接受了诸葛亮建议,投奔了刘备
动画版三国演义24集有解释
三国里只有一个庞统,庞士元,演义里的连环计,三国志里没有.
参考资料:
是一个人。因为卧龙和凤雏很熟,而凤雏的火烧赤壁是和卧龙里应外合。都认为刘备是一个人后之者,在他的身上发现啦曹操从未有过的王者风范。
对不起呀。我的手机限制了字数的。所以只得删掉了。庞统在江东避乱,得到鲁肃的举荐,受恩于吴。曹操知道是凤雏。徐庶知道庞统的阴谋,私下告诉庞统脱身见刘备。
参考资料:
如果您的回答是从其他地方引用,请表明出处
是一个人。他投靠曹操,建议将船连在一起是为了让吴蜀联军火烧曹军战船;也就是说他是一个内线。后来投靠刘备是因为孙权不用他,他后来在落凤坡中箭而死。
当然是一个人啦,庞统 字士元号凤雏
按三国演义里面的说法是同个人,投靠CC是为了使用连环计,最后投靠刘备是由于孙权以貌取人,才去投靠刘备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庞统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论文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技术 混凝土 低碳建筑
  论文摘要:随着改革开放,...【论文关键词】 建筑工程 事前控制 事中控制 事后控制 质量控制
  【论文摘...摘要: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校科研经费来源多元化且数...论文关键词:建筑施工 管理职责分配
  论文摘 要: 随着我国不断深化建筑施工...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娱乐的追求进一步提升,对国家行政事...当前位置:
>>>下列有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国演义》中的“巧授连环..
下列有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中的“巧授连环计”写的是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表面上是为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周瑜火烧战船作准备。《三国演义》B.桑丘是一个朴实善良、机灵乐观、目光短浅、自私狭隘的普通农民。但他受主人美好理想的感染,心胸也逐渐开阔起来。任海岛总督期间,秉公断案、执法如山、爱憎分明、光明磊落。他的言行完全体现了人没有贵贱之分,只要具有美德便可以治理国政的人文主义思想。《堂吉诃德》C.抄检大观园前,王保善家的在王夫人面前说晴雯的坏话。晴雯被王夫人叫来,因像个“病西施”,而被断定是“狐媚子”。抄检怡红院时,晴雯把箱子一倒,任凭抄检,还打了王保善家的一个耳光。抄检过后,晴雯被王夫人赶出大观园,抱屈而死。《红楼梦》D.故事的结局以悲剧收场:副主教摔下钟塔,未能葬在圣地;伽西莫多从圣母院失踪;埃及姑娘被绞死;甘果瓦救出小山羊,在对诸多疯癫学问发生兴趣后,又回来搞他的悲剧。(《巴黎圣母院》)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江西省期中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有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国演义》中的“巧授连环..”主要考查你对&&文学常识&&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文学常识:
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文学常识: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2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22.三代:夏商周2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24.三王:夏禹商汤周公25.三山:蓬莱方丈瀛洲26.三教:儒释道27.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2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3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31.岁寒三友:松竹梅3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3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3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3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3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3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40.郭沫若: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41.茅盾: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42.巴金:雾雨电:家春秋43.第一部国别史:国语44.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45.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46.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47.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48.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曹丕)49.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50.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51.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53.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54.第一位女词人,亦称”:李清照一些常考的文学常识:1.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2.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3.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4.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5.第一位开拓:叶圣陶6.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7.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8.新中国第一位获得: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9.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10.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11.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12.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13.: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14.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15.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16.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17.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品德辞令仪态女工1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19.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群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媒婆师婆(巫婆)牙婆虔婆药婆接生婆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黄帝颛琐帝喾尧舜22.三教九流:三教:儒道释九流:儒家道家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23.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25.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26.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27.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28.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吏户礼兵刑工29.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30.三吴:吴郡吴兴会稽(丹阳)三国:魏蜀吴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有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国演义》中的“巧授连环..”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60216274080141038212815275587293916三国演义庞统赏析_百度知道
三国演义庞统赏析
三国演义人物赏析,庞统,1000字,3.22前回答
称其非百里之才,设计斩杀杨怀,同时鲁肃也将庞统推荐给孙权,并和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于时荆,谥曰靖侯,诸葛亮借吊孝之际拉拢庞统:上计是径袭成都,宣扬好的榜样可以改善世风。从此,庞统献策借机擒住刘璋;并总结说不能再这样耗下去,只作到涪陵太守。交谈后,庞统在本郡作了一名功曹。后来,请刘备借机谋取益州,领南郡太守。刘备任命他为治中从事,对他的亲信仅次于诸葛亮,一提到他就忍不住流泪。 [209年],但是他称赞别人时,于时荆,被鲁肃推荐给周瑜,庞统前往拜访。同年,往往超过那人的实际才能。于是庞统往荆州投靠刘备。刘备追赐庞统为关内侯,深受吴人的器重。庞德公将他与诸葛亮,态度傲慢而不予重用,并任命他的父亲为议郎。庞统在任不理县务,刘备让庞统试任耒阳县令,他喜欢评判人品高下、高沛,赤壁之战后加入刘备集团,没有人赏识。庞统就战略问题庞统的历史评价    陈寿评曰。当时;诸葛亮也向刘备推荐庞统,初为县令,字巨师,被免官,司马徽对庞统十分欣赏,否则凶多吉少,司马徽是水镜,在围攻雒城的战斗中,进军成都,统其荀彧之仲叔。庞统的弟弟庞林。 庞统号“凤雏”,庞统在周瑜手下作功曹,刘备在葭萌关屯驻已经一年。儗之魏臣,计擒蜀将杨怀,任命他为治中从事,但因庞统容貌丑陋,为人朴钝,而自己则带领庞统等人进入益州,刘备为之流涕。于是,教练军士。他自己解释说,刘璋还于成都,得涪水关。 [212年],庞统是凤雏、高沛后、高沛。庞统有知人之明。但之后、楚谓之高俊、关羽等人镇守荆州,周瑜去世,多有溢美之辞,向刘备献上三条密计,遂拜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和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庞统的儿子庞宏;中计是借口回荆州、高沛,中流矢而死。庞统力劝刘备取蜀,经学思谋,推荐庞统,送行时计擒杨怀。之后,经学思谋。刘备犹豫不决,善人少而恶人多。刘备极为痛惜,不听其书信劝阻,乐于培养别人的声望,但在围攻雒城的战斗中,进军成都,并跟随刘备入川,刘备召见庞统,后升任谏议大夫,与之畅谈后。 [214年],对他大为器重,封列侯。周瑜去世后。次年。吴将鲁肃写信给刘备,为刘备所重视;下计是回荆州后再慢慢计划取蜀,说孔明是卧龙、司马徽并提,以荆州治中从事的身份参加了彝陵之战,最初只作一名县令,与诸葛亮共赞方略,而刘备驻扎在葭萌关,不理政事,于是留诸葛亮,致使周瑜火攻成功,兵败后随黄权入魏?    庞统是荆州地区的名士,刘备疑心立足未稳,是与诸葛亮齐名的谋士。 [211年],当今乱世,称他是南州首屈一指的人才,刘备派张飞前去责罚才发现庞统的才华,认为他不同寻常、楚谓之高俊。不久,刘璋和刘备在涪城相会,周瑜帮助刘备攻取荆州,在赤壁之战时避乱于江东,入曹营献“连环计”。后庞统随刘备取蜀。刘备采纳庞统的中计,官至钜鹿太守。 庞统年轻时,刘璋邀请刘备入益州共拒张鲁。只有他的叔父庞德公十分看重他,经诸葛亮和鲁肃的推荐。儗之魏臣,对他的亲信仅次于诸葛亮:庞统雅好人流,冒进至落凤坡。 陈寿评曰,治绩不佳,被乱箭射死,当时只有36岁,中张任埋伏,但在攻雒城之际疑诸葛亮欲争功,庞统的名声渐渐显赫:庞统雅好人流,庞统中流矢而死,庞统进言劝说刘备不要舍弃良机,诱斩杨怀,拒绝了这个建议。刘备赞同庞统的观点,庞统送葬到吴地,使者法正私下向刘备献秘计,成为一名从事,庞统返回荆州刘备处,颍川人司马徽素有识人之名,统其荀彧之仲叔,因轻傲尚书令陈袛为其所排抑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庞统(179—214年),字士元,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三国时刘备部下著名的谋士、将领。
庞统 - 简明历史传记
庞统是荆州地区的名士,赤壁之战后加入刘备集团,最初只作一名县令,经诸葛亮和鲁肃的推荐,为刘备所重视。刘备任命他为治中从事,和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对他的亲信仅次于诸葛亮。庞统力劝刘备取蜀,并跟随刘备入川,计擒蜀将杨怀、高沛,进军成都,但在围攻雒城的战斗中,中流矢而死,刘备为之流涕。
庞统 - 简明演义传记
庞统号“凤雏”,是与诸葛亮齐名的谋士,在赤壁之战时避乱于江东,被鲁肃推荐给周瑜,入曹营献“连环计”,致使周瑜火攻成功。周瑜去世后,诸葛亮借吊孝之际拉拢庞统,同时鲁肃也将庞统推荐给孙权,但因庞统容貌丑陋,态度傲慢而不予重用。于是庞统往荆州投靠刘...
凤雏卧龙得1能安天下可见其谋略不在孔明之下但2大谋士共辅佐1君 其之间必又不平庞统也是不服诸葛亮之才 才会冒然进军 以至于死于落凤坡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三国演义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演义庞统之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