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烟萝在古代碧奥萝是什么牌子意思

临武古代诗文选―七言律诗(二)_诗词郴州_家乡风采
临武古代诗文选―七言律诗(二)
蒋自修一首
挂&&榜&&晴&&岚
& & & & & & & &仙榜开来挂碧空,帝娥捧出素灵宫⑴。姓花有字银为篆,蓉镜传辉玉作骢。
& & & & & & &柳汁颇输天贡绿,晴光掩映日铺红。清如白练升天际,华表山城图画中。
  【注释】帝娥:传说舜死于苍梧,二妃娥皇、女英寻至南方,死于江湘之间,为湘水女神。灵宫:仙宫。
卢尧典一首
秀&&岩&&风&&月
& & & & & & & &苍然石室自天开,高巨灵可费裁⑴,谷应风声谐吕律,水涵月魄照楼台。
& & & & & & &洞中鹤去云空系,柳上莺穿春已催。潦倒这间藏无尽⑵,摩挲故迹掩莓苔。
  【注释】⑴(zhi):足。⑵藏无尽:即岩壁上的“无尽藏”三字。
邹章周二首
临阳邑侯张公于野 枉驾湘东郊庐以纂修邑志见委,拜令呈赠
& & & & & & & &千嶂苍烟水一方,人传仙吏汉循良⑴。当春城关如花苑,此日旌车过草堂⑵。
& & & & & & & &顾我曾无奇字著⑶,惭君错信校书长⑷。汗青几见文翁在⑸,染翰先探兰室香。
  【作者】邹章周,字中石,酃县人,贡生。清康熙二十七(1688)年,临武县令张声远(于野),特请来临武纂修《临武县志》。
  【注释】⑴仙吏:指成武丁,曾为临武县小吏、桂阳州文学主簿;循良:指唐羌,传记被列“循良”类。⑵草堂:邹章周的谦称。⑶顾:只是。⑷校书:校对整理文书。⑸文翁:一般用作称颂循良的官吏。
初至临阳 呈都督刘公振宇⑴
& & & & & & & &山城入望岭云连,石岫孤开一径悬。南控谁当专阃寄⑵,边防最切九重瞻。
& & & & & & & &霜着细柳雕旗上⑶,风在轻裘虎帐前。横槊曾闻新韵好⑷,绛侯千古愧无传⑸。
&&&&【注释】⑴刘振宇(见前)。⑵阃:指统兵在外的将帅。⑶细柳:借用汉文帝时周亚夫的细柳营故事。⑷横槊:曹操在赤壁战前,横槊赋诗,这里借指刘振宇亦文亦武。⑸绛侯:即汉周勃,《晋书刘元海载记》“绛灌无文”(灌:即灌婴),句本此。
李晋兴二首
西&&山&&霁&&雪
& & & & & & & &西浮大白拱晴开⑴,爽气招携满座猜。酒酿玉山颓不去⑵,天持银海倒将来。
& & & & & 律回寒谷占丰稔⑶,瑞霭辉光接上台。高调几人能属和,捻髭敲句独徘徊。
  【注释】⑴大白:大酒杯。⑵玉山:《世说新语容止》:山涛说嵇康:“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⑶寒谷:深山溪谷,为日光所不及,故称寒谷。
秀&&岩&&风&&月
& & & & & & & &楼阁谁成蓬岛仙,水忘来去树忘年。洞中有月盈虚白,窍内无风不细弦。
& & & & & & & &坐久顿迷身是客,到来契悟石皆禅。清空祛得尘缘息,一枕羲皇任熟眠⑴。
& &【注释】羲皇:指太古之人。(《桂阳直隶州志》第2-4联作:“云摇碧树三重槛,门锁红岩百步泉,日月岂知尘外事,羲皇未辟洞中天。春时尽有人来往,不碍螭龙抱石眠。”)
李慎修二首
谒赵大中丞祠
卅年桃李忝宫墙,梦里躬登匪懈堂。清节一生飨苦蘖,仁恩到处种甘棠。
祗今世系簪缨满,终古流传姓字芳。木坏山颓人不见,教余何处荐馨香。
  【作者】李慎修:曾是清康熙时任湖南巡抚赵恭毅的学生。后任衡永道。清雍正四(1726)年,临武知县赵侗 建赵大中丞书院时,曾来临武谒拜。
  【注释】匪懈堂:赵恭毅家读书处。
谒&韩&张&亭
& & & & & & & &古往今来几代经,韩张此地尚名亭。应知遗爱绵山水,岂止高文焕斗星。
& & & & & & & &却羡前人犹赫濯⑴,肯教我辈叹沉冥。宦游自有无穷业⑵,留取芳声照汗青。
&&&&【注释】⑴赫濯:光明、显赫。《商颂殷武》:“赫赫厥声,濯濯厥灵。”⑵无穷业:众多的政绩。
曾显特一首
登&&舜&&峰
& & & & & & & &径缭羊肠薄碧空,层峦犹自护重瞳。三呼震地登嵩合,万笏朝天趋陛同。
& & & & & & & &古木笼烟依化日⑴,山城入画醉薰风。云根剔尽余韶石,隐隐瑶琴暮霭中。
  【作者】曾显特,临武人,秀才。
  【注释】化日:气候温和,万物化生之日。也指太平盛世之日。(《桂阳直隶州志》第2-4句作:“层峦想象翠华通。深岩殷地山呼合,远嶂朝天万笏同。”按:“殷”,震动。)
罗从虎一首
韩张亭怀古
一代芳踪百代钦,天边作吏叹飘零。同驱匹马来斯地,并憩甘棠剩此亭。
渡虎无神□ 出厩,浮鱼有道鳄归溟。当年登眺人何处?终古溪流一带青。
  【作者】罗从虎,临武人,清乾隆三十三(1768)年举人,曾任广东三水知县,调陵水知县,署琼州府同知,未仕时,曾掌教临武双溪书院,是双溪书院第一任专职山长。
陈以矩四首
仙&&境&&春&&游
& & & & & & & &天路谁为疑送迎,神仙到此已观成。不缘鹤驾腾归骑,惟有骡踪觅去程。
& & & & & & & &白足赤髭应作侣⑴,青山绿树亦垂名,老翁底事寻春偏,得得来游涤俗情⑵。
  【作者】陈以矩,临武人,清嘉庆四(1799)年岁贡。
  【注释】⑴白足赤髭:泛指方外人士。⑵得得:特特,特地。贯休《陈情献蜀皇帝诗》:“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
挂&&榜&&晴&&岚
& & & && &&丹崖峭壁映晴霞,胜似金门放榜花。一幅云烟频染翰,几行姓字叠笼纱。
& & & & &&剑飞石匣山当午,墨泼灵湫日未斜。但得题名如景象,书生莫作画图夸。
西&&山&&霁&&雪
& & & & & & & &霁色遥开雪复晴,华阴一带最分明⑴。烘花天暖冻犹积,压树春寒影乍横。
& & & & & & & &高瞰人疑银海渡,薄游路讶玉山行⑵。年年此地眈佳日,爽气西来酒共倾。
  【注释】⑴华阴:即西山旧名。⑵薄:发语词,《诗]苡》:“采采]苡,薄言采之。”
武&&水&&拖&&蓝
& & & & & &&&武溪曲曲下城南,波净沙明接蔚蓝。一碧全拖湘水练⑴,半泓倒浸海天岚。
& & & & & & & 涨添春雨人犹照⑵,影落秋江雁正涵⑶。为羡临流川上客,澄流到底有余甘。
&&&&【注释】⑴练:白色的绢。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澄江静如练。”⑵人犹照:还能照出清晰的影子。⑶涵:在水中潜行。
胡民献一首
瑶&&寨&&山&&城
  山寨据榜岭上游,相去半里。山顶旷衍,可屯数千人。四面陡绝,相传昔为瑶人所居,累石为城,而今遗迹犹存焉。
山城依旧是瑶城,瑶去城空草自荣。鼓角无声边地静,农桑有业四方平。
何人踊跃披荆棘,有客登临忆楚衡。一统河山咸入目,天涯尽处彩云生。
&&&&【作者】胡民献,益阳人,清乾隆五十八(1793)年任临武县训导。
舜&&峰&&晚&&眺
& & & & & & & &万壑千山接濮铅⑴,虞皇曾此驻旌旃⑵。Hz露缀湘妃泪⑶,韶石声谐帝子弦。
& & & & & & &四壁斜阳余木石,中天复且剩云烟。数声暮鼓游人返,共话重华协帝年。
&&&&【注释】⑴濮铅:古称极南之地。⑵旃(zhān):赤色曲柄的旗。⑶Hz(lìn&&yu):竹名。
曹家玉三首
春步成仙观
& & & & & & & &曾从集异认芳名⑴,福地琅治艺Ь2逗残三迳绿⑵,芳鞋踏破一蹊青⑶。
& & & & & & &&丹成九转宁呼癸,鹤唳千年复有丁。陆地瀛洲应许到,蓬莱阙下读《黄庭》⑷。
&&&&【注释】⑴集异:指《太平广记,神仙传》。成武丁故事最早的文字记载在此。⑵布:便帽。⑶蹊:小路。⑷黄庭:《黄庭经》的简称,讲道家养生修炼之道。
雪度香花岭二首⑴
& & & & & & & &霏霏玉屑净尘寰,匝地彤云雪满山。一路通天风v发⑵,层霄在目岫孱颜⑶。
& & & & & & & &光连洞谷花千树,白忆闾阎屋万间。匏系一官无谏草⑷,谁云此地即蓝关⑸。
& & & & & & & &曾题冰柱忆刘叉⑹,却畏尘泥没后车。漫道因风飘柳絮⑺,浑疑吹笛落梅花⑻。
& & & & & & & &孤臣未逐身逾岭,素服无尘色似麻。雪卧山中人宛在,不知何处是袁家⑼。
&&&&【注释】⑴此诗作于作者奉文冒雪上香花岭编查保甲时。⑵v发:风寒冷。⑶孱颜:高峻貌。⑷匏系:匏:葫芦。王粲《登楼赋》:“惧匏瓜之徒悬兮。”《论语》:“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⑸蓝关: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潮州。离京后至蓝关,天下大雪。适其侄来,韩作诗赠侄,有“雪拥蓝关马不前”句。⑹刘叉:唐诗人,作有《冰柱》诗。⑺因风飘柳絮:晋谢道韫有才辩,一日,与叔父安宴于家,见大雪,安问:“大雪纷纷何所似?”道韫答:“未若柳絮因风起。”⑻落梅花:李白《题北榭碑》:“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落梅花:“曲调名”。⑼袁家:指后汉袁安。洛阳令冒雪外出,过袁安家门,积雪阻路,以为安死,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除雪。安答:“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
邝兆璇一首
挂&&榜&&晴&&岚
& & & & & & & &巍然绝壁势嵯⑴,灵秀天成景最奇。岚气横拖山以外,晴光倒映水之湄。
& & & & & & & &似镌龙虎腾金榜,宛绘风云起玉池。合是巨灵劳擘划,秘符孰向石函窥⑵。
&&&&【注释】⑴:读zui。⑵秘符句:传说挂榜山上藏有仙人秘符。
雷尚白一首
韩张亭怀古
& & & & &&谪宦萍踪留五岭,先贤姓氏寿孤亭。当年并辔来迁客,一夕联床伴使星。
& & & & &岘首无情碑堕泪⑴,康成有道带垂青⑵。山头徙倚追芳躅,凤去高冈鹤去汀。
&&&&【注释】⑴岘首:山名,在襄阳,晋羊祜镇守襄阳时,曾登此山。因有政绩,死后,吏民在山上建庙立碑,称为堕泪碑。⑵康成:东汉时人,名郑玄,经学家。
杜峻元一首
舜&&峰&&晚&&眺
& & & & & & & &天半芙蓉削舜峰,斜阳影里爱山容。断云飞破归枝鸟,林月敲残出寺钟。
& & & & & & &霁色平连桐柏秀⑴,岚光遥接榜山浓。南巡欲问当年事,几片寒烟锁翠松。
&&&&【注释】⑴桐柏:西山古名。
舜&&峰&&怀&&古
& & & & & & & &层峦拂汉势崇隆,虞后南巡驻此峰。乍见华山高峙北,遐瞻武水顺流东。
& & & & & & &空林响落三呼外,烈雨情迷大麓中⑴。万古冈陵终不改,四千载后话重瞳。
&&&&【作者】雷仁,临武人,秀才。
&&&&【注释】⑴大麓;地名,《书舜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淮南子》注:“尧使舜入林麓之中,遭大风雨而不迷。”
登官山谒韩张亭
& & & & & & & &飞来灵鹫倚城荒,樵牧犹能话李唐。谏疏一封称愈署,山亭万古自韩张。
& & & & & & & &文钦斗北名齐柳⑴,治媲周南爱在棠⑵。一瓣携来何处吊?满空云树乱残阳。
&&&&【注释】⑴柳:柳下惠,春秋时人,曾三次被黜。与伯夷并称“夷惠”,古代借指清高廉洁之士。⑵棠:甘棠树。见《诗周南》。用指留有政绩的官吏,受到后人敬仰。
苏良枋七首
仙&&境&&春&&游
& & & & & & & &路揖洪崖好拍肩⑴,飞来绛节几经年。药灶云深封绿藓,丹池水暖起苍烟。
& & & & & & &壶中自贮甘霖沛⑵,骡迹犹当造化镌。多少寻芳吟咏客,凭谁指点断尘缘。
&&&&【注释】⑴洪崖:传说中的仙人名,晋郭璞《游仙诗》:“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⑵甘霖:即成武丁喷酒成雨故事。
挂&&榜&&晴&&岚
& & & & & & & &削成玉壁古无梯,蕊榜高张夕照西。晴霭依稀金晃帖,山岚缥缈紫封泥。
& & & & & & & 湫翻龙爪风雨,匣启虫书射壁奎⑴。记取大罗天上事,众仙连袂好相携。
&&&&【注释】壁奎:为古代二十八星宿的二星宿名。
舜&&峰&&晚&&眺
& & & & & & & &重瞳南狩迹非诬,十万江山效陛趋。韶石依稀传九奏,华阴指点听三呼。
& & & & & & & &何人泪染湘江竹⑴,此地苍连舜岭梧⑵。西眺斜阳无限好,疑云深处叫皇虞。
&&&&【注释】⑴湘江竹:指舜二妃至江、湘之间,闻舜崩,泪洒竹上,有泪斑,即今斑竹。⑵苍连舜岭梧:指舜崩于苍梧事。
西&&山&&霁&&雪
& & & & & & & &九嶷蟠郁向西来,雪满群山霁色开。海峤翻腾银世界,仙公融液玉楼台。
& & & & & & & &城中竞负晴檐曝,林表犹惊大庾梅。盼望阳春高调发⑴,携筇独上白云隈⑵。
& & &【注释】⑴阳春:既指春天到来,也指《阳春白雪》曲。⑵筇:竹名,可为杖,故也常指竹杖。
武&&水&&拖&&蓝
& & & & & & &&飞泉横射晚潮过,今古浮蓝一线拖。纵被泥沙埋蚌窟,依然匹练走龙梭。
&&&&&&&&&&&&&&&柳阴乍似摇螺黛,清济谁教贯浊河⑴。锦浪桃花何日暖?仙槎此去定无讹。
&&&&【注释】⑴济:济水;河:黄河。古济与黄河并行入海,后下游为河所夺。仅存源头一段。
秀&&岩&&风&&月
& & & & & & & &明月清风价不訾⑴,灵岩包孕久藏奇。天开一线冰轮朗,洞曲千盘瑶草披。
& & & & & & &柯烂仙枰春自寂,泉通太极古谁知。幸逢真赏嘉名锡,从此摩挲米老碑⑵。
&&&&【注释】⑴不訾:贵重无比。“訾”同“赀”。&⑵幸逢二句:指宋王淮摹刻米芾“秀岩”二字于壁,并为岩易名事。
龙&&洞&&烟&&云
& & & & & & & &石门烟锁白云封,委蜕休教笑老龙。殿省风雷忙世上⑴,偏惊鳞爪走山峰。
& & & & & & & &蟠于泥水鱼虾戏,卧称先生雨露从⑵。为霖顷刻神功敛,窈窈寒潭莫问踪。
&&&&【注释】⑴殿省:殿;皇帝所居;省:大臣所居。⑵卧称先生:用人称诸葛亮为卧龙先生故事。
罗宗涵一首
九日,陪明府宋岸堂、参府杨振庵登舜峰⑴
& & & & & & & & & &&秋风万里入重阳,落帽龙山最上冈⑵。菊绽黄金酣怕叮懔鞅逃癖ゾ
& & & & & & & & 萸囊右臂方传费,酒到东篱客姓王。醉后抽毫同研秘,休题糕字愧刘郎⑶。
& & & 【作者】罗宗涵:临武人,清嘉庆年间秀才。
&&&&【注释】⑴宋岸堂,即宋潢,清嘉庆十一(1806)年任临武知县。山东人,为官廉洁,卓有政绩。死于任上。死后,箧中除书籍外,别无长物,其子无法归葬。后人在秀岩附近为建宋公亭以纪念。杨振庵,即杨超,汉军正白旗人,当时任临武营参将。⑵落帽龙山:晋孟嘉九日游龙山,宾僚毕集,风吹落嘉帽,嘉不觉。有客作文嘲嘉,嘉亦作文答。⑶题糕:唐刘禹锡拟作《九日》诗,想用“糕”字,以五经中无此字,便辍笔不作。
王宏治一首
龙&&洞&&烟&&云
& & & & & & & &是何神物绝超群,八一鳞而取次分。乱石蹴成千片雨,层岩遮断半溪云。
& & & & & & & &E呀洞壑烟初起⑴,明灭寒流日欲曛。应是无心忧岁旱,灵湫高卧气氤氲。
&&&&【作者】王宏治,临武人,以秀才捐粮入国子监,俗称国学,或太学生。
&&&&【注释】⑴E呀:山谷空阔。
雷必元一首
西&&山&&霁&&雪
& & & & & & & & &&西山积雪胜终南⑴,洗尽天边霁后岚。日射琼枝花六六,天开玉宇径三三。
& & & & & & & &满林爽气如虹白,一道寒光上蔚蓝。几度明霞笼素片,落梅时节杏相参。
&&&&【注释】⑴终南:山名,在陕西西安。
孙炳烈四首
舜&&峰&&晚&&眺
& & & & & & & &舜岭初开第一峰,翠微高处寄芳踪。目穷大地三千界⑴,身在层霄十二重。
& & & & & & & &俯瞰村圩春霭淡,遥看城市暮烟浓。徘徊绝□&&天将暝,又见归鸦闹古松。
&&&&【作者】孙炳烈,临武人,秀才。
仙&&境&&春&&游
& & & & & & & &曾闻此地遇真仙,春半游人日万千。著屐宁辞山得得⑴,携樽偏爱草芊芊。
& & & & & & & &闲停柳外寻丹灶,暂憩花间漱玉泉。兴尽归来凭几卧,依稀身到大罗天。
&&&&【注释】⑴得得:自然任意。
武水拖蓝二首
& & & & & & & &清溪一带绕城南,雨后洪涛孰与参。竟有别流能直渡,从教新涨自横担。
& & & & & & 谁将素练拖青黛,宛似银河界蔚蓝。最爱月明堤上望,双虹落彩影成三。
& & & & & & & &潺蛭湎鳎环岣舭吨蕖G橱旎胍筛⊙悸蹋魄∷频闩概舰拧
& & & & & & & 黄河九曲来天上,碧练千年挂渡头。远入云间望不极,水光山色一般秋。
&&&&【注释】⑴沤:水泡。
廖腾芳一首
武&&水&&拖&&蓝
& & & & & & & &武溪东下响HH⑴,瀑布横拖映画窗,碧似黄河穿济渚,青如净练泻澄江。
& & & & & & & &长天色共波千尺,断岸烟分水一双。笑问何人能缩地⑵?华阴桐柏在南邦。
&&&&【作者】廖腾芳,临武人,庠生。
& 【注释】⑴HH(chong):鼓声。三国缪袭《尤射》:“榜人击鼓,其声HH。”&⑵缩地:葛洪《神仙传》:“(费长)房有神术,能缩地脉,千里存在,目前宛然。放之复舒如旧也。”华阴:地在陕西华山以北;桐柏:山名,在河南境内。而临武县之西山,古时叫武源乡境内一带为华阴山,西瑶乡境内一带为桐柏山。
周炳灿一首
挂&&榜&&晴&&岚
& & & & & & & &翠岫横来一幅单,浓朱淡墨怅盘桓。疏烟乍拂云兰纸⑴,晓雾轻笼玉笋班⑵。
& & & & & & & &甲第青云生岭际,丁年紫陌接林端⑶。名贤久系苍生望,卧向东山拭目看。
&&&&【作者】周炳烈:临武人,国学。
& 【注释】⑴云兰纸:纸名,唐段成式造。⑵玉笋班:唐末,称朝中官宦风貌秀异有才华者为玉笋,得与其列者称玉笋班。⑶甲第两句:由李白《南都行》:“高楼对紫陌,甲第连青山”化来。紫陌:帝都郊野的道路。丁年:丁壮的年龄。
秀&&岩&&风&&月
& & & & & & & &悬岩峭壁插青空,四面玲珑夺化工,浑沌无形谁□ 凿⑴,痴龙有窟此应通。
& & & & & & & &侵晨暗似三更月,入夏寒生一阵风。云散泉流迷路处,自惊身到洞天中。
&&&&【注释】⑴□&&&:相连接。
文&&明&&塔
& & & & & & & &万仞孤峰傍紫霞,凭空玉笋暗抽芽。铃声远震s风铎⑴,塔影遥凌贯月槎⑵。
& & & & & & & &袖惹云烟连碧落,剑衡星斗映晴沙⑶。琼霄蕊榜挥银管,翰墨淋漓判五花⑷。
&&&&【注释】⑴s风铎:s:吹动;风铎:悬于屋檐下的金属铃,因风而响,故名,又叫“檐马”。⑵贯月槎:一作“贯月查”。传说尧即位三十年时,有一巨大木筏浮于西海,筏上有光,夜明昼灭有如星月出没,绕四海而行,十二年为一周期。⑶衡:通“横”。⑷判五花:宋代中书省设中书舍人若干名,分管尚书六曹。遇判决公事时,因各人意见不同,须分别在文书上加具意见和签名,称为五花判事。
邱教谆一首
韩&&山&&夕&&照
& & & & & & & &亭亭画阁倚韩山,春色秋光落照间。斜日倒涵螺黛浅,断霞横印翠微斑。
& & & & & & & &祠兼暮霭连城郭,亭扰晴烟绕_a⑴。回首昔人游览处,夕阳红带白云还。
&&&&【注释】_a⑴(huì&huán):通指街市。
邝祥烈一首
重九前三日与同人饮舜峰寺晚归
& & & & & & & &萧然一寺水回环,蜡屐何嫌共往还⑴。斜日僧归黄叶路,晚风钟出白云关。
& & & & & & & &人呼秋水湖边渡,天放晴岚画里山。旧好相招方外饮,浮生于此暂偷闲。
& & & 【作者】邝祥烈,失考
& & & 【注释】⑴蜡屐:以蜡涂屐。唐元稹《登龙山落梅台佳宴》:“蜡屐登高为菊花。”(《桂阳直隶州志》第7、8句作:“胜地不妨长寂寞,最荒凉处更萧闲。”)
唐冠贤一首
和友人韩张亭怀古
& & & & & & & &轶事高踪且莫论,孤亭徙倚缅遗恩。风流武水文章在,韵绕韩山简册存。
& & & & & & & &清啸何能迷往迹,狂歌直欲起芳魂。世间循吏皆如此,赢得千秋俎豆尊⑴。
&&&&【注释】⑴俎豆:古代宴客、朝聘、祭祀用的礼器。俎:置肉的几;豆,盛食物的器皿。本句意思是千秋万代都享受祭祀。
邝祥庆一首&
仙&&境&&春&&游
妙境青葱万木稠,高人韵士寄春游。山中骡迹苍苔暗,石上烟痕碧涧幽。
药灶金丹由尔转,瑶林芝草问谁收。悠然鹤驾红尘外,缥渺仙踪去不留。
木天塔怀古
& & & & & & & &数级浮图半未湮,南都秘阁是前身⑴。撑天玉柱烟笼密,镇海鳌峰浪嗽频⑵。
& & & & & & & &底事题名留秃管,由来报国补残烟。层霄咫尺攀跻近,欲写云笺翰墨匀。
&&&&【作者】曾传牵傥淙耍奚逋卧ǎ保福叮玻┠辏傩⒘秸
&&&&【注释】⑴南都秘阁:即尚书省,这里指曾朝节。⑵嗽:吮吸。
邝祥煦一首
游秀岩途中遇雨
& & & & &&& &寒压肩舆缓缓行,东风不放半天晴。溪桥水气连云气,山路松声杂雨声。
& & & & & & & &最怯暮烟笼野色,却饶春草逗诗情。长途寂寞经过处,一带村疑送迎⑴。
&&&&【作者】邝祥煦,失考&&&&
&&&&【注释】⑴村(mang):杂乱纷陈的村落。
仙&&境&&春&&游
& & & & & & & &仙成遗迹白云堆,无限清光逐岁开⑴。地涌典型经变态,川流间暇尽徘徊。
& & & & & & &朱霞灿日灵丹转,元鹤搏风真魄来。一点精神长不昧,令人千古叹奇哉。
&&&&【作者】慧朗:清康熙时临武人,俗姓胡,七岁出家。曾任沩山五宗主席,应湖南巡抚邀在长沙岳麓开坛讲经。
&&&&【注释】⑴逐岁:岁:作时间,即随着时间的推移。
舜&&峰&&晚&&眺
& & & & & & & &一峰高并九嶷巅,虞帝辞荣欲会仙。仁德转新垂社稷⑴,卿云依旧拥山川⑵。
& & & & & & & &千峦俯拜君臣别,万古高辉日月悬。二后追踪遥仰止,三湘抚竹泪潸然。
& &&【注释】⑴仁德句:指尧、舜、禹之间的禅让。⑵卿云:歌名,相传为舜帝所作。歌词为:“卿云烂兮,j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西&&山&&霁&&雪
& & & & & & & &六花献瑞甚奇哉,为兆丰年遍地开。玉洁偏能欺翠柏,冰清正欲耐芳梅。
& & & & & & & && &两廊漫屑宜风扫,一色浑明爱月来。赢得骚人披鹤氅⑴,顿生清兴咏琼台。
&&&&【注释】⑴鹤氅,鸟羽制的裘,用作外套,美称鹤氅。
秀&&岩&&风&&月
& & & & & & & &奇岩举世迥难同,透顶玲珑周匝通。长夏清风生八面。良宵明日照当中。
& & & & & & & &&经行尽可成潇洒,宴坐何须拟著空⑴。今古风骚坛坫友⑵,莫知谁是主人翁。
&&&&【注释】⑴宴坐:佛家禅宗称坐禅为宴坐。⑵坛坫(diàn):古人称盟会的场所。
&龙 洞&&烟 &
云流古洞静无声,幻态乘风几片轻。水际平铺开碧玉,桃间半抹显朱英。
吐来有怪成微雨,收去无情兆即晴。为瑞为祥何限异,皆由神物济苍生。
登&&舜&&峰
& & & & & & & &当年此地驻重瞳,百世相传号舜峰。岭际风云依帝德,阶前日月仰神功。
& & & & & & & &樵歌杂e⑴疑三祝,梵宇辉煌似九重。最喜中宵明月夜,松篁响送七弦宫⑵。
&&&&【作者】陈清,临武人,清乾隆三十三(1768)年岁贡,曾任零陵县训导。
&&&&【注释】&⑴杂e(tà):众多纷杂貌。e:同“沓”。⑵篁:竹;宫:五音之一。
陈源俊一首
& & & & & & & &崇山曲曲类重城,轩敞灵岩入室平。无尽藏中风自扫,漏光洞口月常明。
& & & & & & & &门悬铁画书传汉⑴,地烂樵柯客姓成。休讶寒泉时伏现,岩流不让济流清。
&&&&【作者】陈源俊&,临武人,清乾隆四十五(1780)年恩贡。
&&&&【注释】⑴书传汉:指岩内“无尽藏”三字,为宋赵汝u摹刻,传说为东汉蔡邕字。
陈钟秀一首
登东塔绝顶⑴
& & & & & & & &文锋矗矗耸城东,雁塔孤标一望同。会有名贤题姓字,独留华表护云风。
& & & & & & & &高寻昆季联青岳⑵,欲摘星辰上碧空。此去阊门才尺五⑶,好携惊句问天公。
& & 【作者】陈钟秀,临武人,清嘉庆二(1797)年岁贡。
& &【注释】⑴东塔,又名回峰塔,建在红土岭上,建成于1769年,1971年被拆除。⑵昆季:兄弟。⑶阊门:本指城门,这是指天宫。
杜茂林八首
韩&&山&&怀&&古
& & & & & & & &千秋知己订良缘,到此登临竟穆然。八代文章辉日月,十年宦海渺云烟。
& & & & & & & &离情难遣新诗送⑴,客路还因好友牵。短碣苔花寻故步,江山终古照名贤。
&&&&【作者】杜茂林,临武人,清道光十四(1834)年举人。曾任芷江县训导,沅州教谕,新宁县训导。以军功保举州同衔。
&&&&【注释】⑴八代:指汉、魏、晋、宋、梁、齐、隋。苏轼《韩文公庙碑》:“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文公,即韩愈。
武&&水&&拖&&蓝
& & & & & & & &点缀天工画意传,顿教流水亦嫣然。靛花曾假东风浣,芳草还经夕照鲜。
& & & & & & & &浪戏鸭头三尺迥⑴,光含螺黛十分妍。临流一勺凭人取,多少春衣汁染便。
&&&&【注释】⑴鸭头:鸭头船的省称。
舜&&峰&&晚&&眺
& & & & & & & &高攀绝顶忆中天⑴,疑是南巡驻跸年,隐约虞墙还屹若,安排韶石尚铿然。
& & & & & & & &凭临槛外云千里,照彻峰头月一弦。怅望九嶷烟已邈,何如城郭列当前。
&&&&【注释】⑴中天:古史称尧舜时为中天之世。
仙&&境&&春&&游
& & & & & & & &丹成九转几千年,为有神仙境亦仙。错认羽轮回此日⑴,尚余琪树种当前。
& & & & & & &&彩杨堤畔晨烟合,青草池塘夜雨悬。会有东风迎竹马,子规啼彻杏花天。
&&&&【注释】⑴羽轮:传说中仙人所乘以鸟羽装饰之车。
挂&&榜&&晴&&岚
& & & & & & & &宿雨初收曙色联,榜花重放艳阳天。柳旗不卷春风度,萝带初牵晓镜圆。
& & & & & & & &点缀三分凌凤笔,安排五色换鸾笺⑴。许多桃李留题处,一例曾将姓字传。
&&&&【注释】⑴鸾笺:即彩笺。
西&&山&&霁&&雪
& & & & & & & &奇花六出兆丰年,罗列诸峰别一天,四面玉屏垂晓鉴,数重银帐绕晨烟。
& & & & & & & &恒春树列琼林选⑴,不夜城开宝烛悬⑵。有约东风凭点缀,十分红紫又嫣然。
&&&&【注释】⑴恒春树:即常绿树。⑵不夜城:形容城市灯火通明。
龙&&洞&&烟&&云
& & & & & & & &本来灵窟又灵泉,妙有灵龙爪甲鲜。气吐半空千丈雾,寒凝古洞十分烟。
& & & & & & & &为霖屡慰苍生望,布泽曾经绿野旋。尚有一睛凭我点,几时飞上九重天⑴。
&&&&【注释】⑴尚有二句:作者借画龙点睛故事,抒发自己的心情。
秀&&岩&&风&&月
& & & & & & & &一行石磴一溪泉,到此栖迟别有天。座接莲花成宝相⑴,床联棋子列神仙。
& & & & & & & &晨钟乍动轻烟合,晓鉴初开滴溜圆。欲向此中寻妙趣,清风为订月为缘。
&&&&【注释】⑴宝相:佛教称庄严佛像。
陈佑启二首
九日登舜峰,时杜筠圃同年约登绝顶
& & & & & & & &天梯百级耸烟岭,秋色西来万壑深。却喜边尘都涤荡,又逢佳节共登临。
& & & & & & & &灵泉宛带清湘色,韶石谁宣太古音。此会幸逢腰脚健,居然登高许行呤。
& & & & & & & &既趁西风落照斜,边城如画晚烟遮。诗人屡忆黄山谷⑴,地主欣逢杜浣花⑵。
& & & & & & & &苜蓿餐余羞老大⑶,茱萸⑷醉把又天涯。记曾诗酒酬高会,蜀树燕云旧梦赊。
& & & &【作者】陈佑启,武陵人,清同治元(1862)年任临武县教谕。纂修《临武县志》(同治版)。
&&&&【注释】⑴黄山谷:即宋黄庭坚,为江西诗派之祖,这里借代当时县署职员黄识吾。⑵杜浣花:浣花溪,在四州成都西,杜甫建草堂于此。这里指代杜筠圃,即杜龙骧。⑶苜蓿:为苜蓿盘之省称,人们用以形容小官清苦冷落的生活。⑷茱萸:古代重阳登高,佩茱萸,饮菊花酒。杜甫《九日兰田崔氏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罗又彦一首
龙&&洞&&纪&&游
澄谭弥漫碧如烟,嘘气成云满洞天。水漾龙鳞仍片片,岩垂石乳自年年。
几时直向桃花跃,隔岸偏惊剑气潜。此去羊须应可捋,餐珠犹得地神仙。
&&&&【作者】罗又彦,临武人,廪生。
题张十一署官舍三首⑴
一、榴花⑵
& & & & & & &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⑶。
& & & & & & & &贾谊宅中今始见,葛洪山下昔曾窥⑸,寒泉百尺空看影,正是行人渴死时。
& & & & & & & &新茎未遍犹半枯,高架支离倒复扶。若欲满盘堆马乳⑹,莫辞添竹引龙须。
& &【注释】⑴这三首诗,载《全唐诗》卷三百四十三。此官舍即张署贬官临武县时所居县衙。⑵此诗在《千家诗》及有一些书,署名为朱熹作。按《千家诗》最初为宋刘克庄所注《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现流传的为王相注本。刘本为韩愈作,王本为朱熹作。《全唐诗》成于清康熙四十五(1706)年。孰是,且存疑。⑶青苔:绿色的苔藓;绛英:深红色的石榴花。⑷井:又名贾公井,在今临武县迎宾馆西卢家村内。⑸葛洪:自号抱扑子,好神仙术,兼精医学。⑹马乳:葡萄的一种。
南&&薰&&书&&院
小却轩窗多却书,嵩阳岳麓大何如⑴?虞弦一奏南薰动,吹透芸香冻白鱼⑵。
&&&&【作者】林厚:南宋开庆元(1259)年任临武县令。
& 【注释】⑴嵩阳岳麓:两所书院名,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在河南登封县太室山麓,五代后周时建。岳麓书院,在湖南长沙,北宋开宝年间建。⑵芸香:草名,能避蠹驱虫。白鱼:即蠹鱼,又名蛀书虫。&
袁均哲二首
成&&仙&&观
& & & & & & & &仙去寥寥几百春,隐居依旧在湖滨。枝头禽语人难会⑴,石上骡踪事已陈。
& & & & & & & &朝辞湘楚暮山东,今在蓬莱第一峰。可笑时人空扰扰,武冈山⑵下问骡踪。
&&&&【作者】袁均哲,江西建昌人(旧《临武县志》作郴州人,非),明宣德年间(1426-1435),先任临武知县,随即升迁郴州知州。
&&&&【注释】⑴传说成武丁吃了仙人给的药丸后能听懂鸟语。⑵武冈山:即郴州骡仙岭,成武丁告病退居在此。
环&&绿&&书&&院⑴
& 九曲溪头遗故址,昔人傍此架书楼。雨余初涨添新碧,为浚当年泗水⑵流。
&&&&【作者】陈倩:明代临武人。
&&&&【注释】⑴环绿书院,在县东南,宋代临武人谭衡建。&⑵泗水:在山东,孔子当年在泗水旁讲学授徒。后常以泗水,泗上指学术之乡。
古&&柏&&垂&&阴
& & & & & & & &任许风霜色未残⑴,翠翘千尺倚云蟠。莱公去后无知已⑵,心与苍松共岁寒。
&&&&【作者】赵Q美:云南剑川人,清康熙十七(1678)年任临武知县。《志》载:离任时,“敝笥三肩,萧然行李。”继任张声远和临武人民捐资助路费,“不受而去”。
&&&&【注释】⑴古柏垂阴:为黄门庄八景之一在柏子书屋内。⑵莱公:宋寇准,封莱国公。这里当有所指。
乳&&山&&叠&&翠⑴
& & & & & & & &斜峰忽转逗山灵,秀色UU似朗星⑵。&安得巨人伸半擘,为来移土醉翁亭。
&&&&【注释】⑴乳山:黄门庄八景之一。⑵UU:色彩鲜艳貌。
铁&&屐&&仙&&遗⑴
多因采药向天台,留得行踪作偈猜。遮莫⑵沧桑移瞬息,长悬双屐映寒苔。
& &【注释】⑴&黄门庄八景之一,在庄左石壁上,远望如一双铁屐,传说为铁拐李经过此遗留的。⑵遮莫:任凭。
赤&&壁&&飞&&来⑴
&欹孪髦抛瞎飧。云写油锸铡&还忆大苏曾不到,空传两赋在黄州⑵。
&&&&【注释】⑴赤壁飞来:黄门庄八景之一。&⑵两赋:即苏轼两次游黄州赤壁写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张声远六首
古&&柏&&垂&&阴
苍苍郁郁晓烟寒,雨滴枝头露未干。一亩盖垂都是荫,亦遮书舍亦栏杆。
虞&&峰&&侧&&峙⑴
翠华南狩是何年,迹在丰碑古道边。山上五弦犹作响,伊人咫尺仰中天。
【注释】⑴虞峰:即舜峰寨,在黄门庄右。从黄门庄望去,峭壁悬岩,故曰耸峙。
石&&泻&&灵&&泉⑴
桃源何处碧云闲,一脉溪泉泛几弯。自涨自流关不住,时分石泻在人间。
& & 【注释】⑴石泻灵泉:黄门庄八景之一。
岩空剑阁二首⑴
石门虽敞也无多,宛似瞿塘峡上过。鸟道几盘人不到,空悬清影在烟萝。
小洞幽深石影多,玉楼闲峙任云过。千层曲磴通天外,高处松涛沸薜萝。
& &&【注释】⑴岩空剑阁:黄门庄八景之一。
武&&水&&映&&带⑴
城东一水过村西,石径横斜护小堤。最是湍流冲激处,许多芳竹绿萋萋。
&&&&【注释】⑴武水映带,也作为黄门庄八景之一。
谈其征一首
铁&屐&仙&遗
& & & & & & & &双屐阿谁踏半峰,跫音长共响松风⑴。&芒绳化铁真奇绝,何用凫飞绕碧空。
&&&&【作者】谈其征,润州人。
&&&&【注释】⑴跫音:脚步声。
石&&泻&&灵&&泉
& & & & & & & &滴滴源流碧玉池,凉生暑月贮冰丝。&一泓沁入诗脾内⑴,扶杖行云任所之。
&&&&【作者】王图:字西文,毗陵人。
&&&&【注释】⑴诗脾:诗思、诗情。
临&&阳&&道&&中⑴&
春风昨夜送春寒,几点桃花夹路看。五日行程姑缓缓,石盘南岭度跚跚。
& &【注释】⑴此诗为何昙自衡阳来临武县,途中所作。
张允中二首
挂&&榜&&山
& & & & & & & &苍壁高悬抹翠苔,居然蕊榜自天开。斜阳返照烟岚影,样作丹文锦字猜⑴。
&&&&【作者】张允中,清康熙二十(1681)年任临武县知县的张声远之父。
&&&&【注释】⑴样:丢下。这里作“遗留下。”
秀&&&&&&岩
& & & & & & & &天悬碧洞隐苔痕,一线溪流护石门。风月自应尘世迥,桃花何处忆秦源⑴。
&&&&【注释】⑴桃花句:借用陶渊明《桃花源记》故事。
李开祥二首
西&山&映&雪
& & & & & & & &华阴一望簇霜芽,不逐轻风历乱斜⑴。莫道岁寒春色远,遥山历历尽生花⑵。
& & & & & & & &惊看云破昼光浮,赢得冰花次第收。白发都歌黄袄遍,儿童是处打春球。
&&&&【作者】李开祥:临武人。
&&&&【注释】⑴历乱:烂漫。⑵历历:分明可数。
李晋兴二首
官&&山&&耸&&翠
& 骑龙公独分天章⑴,直谏同声振典常⑵。山树青葱浑似旧,鸟啼花落至今忙。
&&&&【注释】⑴天章:天章阁的省称,内设学士、待制、侍讲等职,这里指韩愈曾为学士。⑵典常:常法、常规。
铁&&屐&&仙&&遗
& & & & & & & &曾到长安踏踏歌⑴,归遗双屐挂烟萝。而今携作登临具,一鞋平生著不磨。
&&&&【注释】⑴踏踏歌:连手而歌,以足踏地为节奏。
成&&仙&&观
& & & & & & & &仙翁辟谷自何年⑴,异迹芳踪百世传,&药灶丹炉今在否,紫云犹拥武城巅⑵。
&&&&【作者】陈章:临武人,曾任新田县训导。
&&&&【注释】⑴辟谷:道士认为不食五谷,可以长生、成仙。⑵武城:武城山,即现解放南路南端。这里泛指临武县城。
皇&&觉&&晓&&钟⑴
& & & & & & & &鸡鸣犹见数星悬⑵,古寺钟敲梦里传。最是洪音能播远,声声吹送到窗前。
&&&&【注释】⑴皇觉;寺名,在今临武县农科所院内,宋咸淳二年建。
玉&&屏&&耸&&翠⑴
&天成峭壁耸巍巍,秀色飞腾入翠微。应是山灵怜别业⑵,移将此处护书帏。
&&&&【作者】见前。
&&&&【注释】⑴玉屏:山名,在骡溪村后。⑵别业:这里指南薰书院。
陈才圭一首
挂&&榜&&山
榜放天门不易攀,羞将姓字问孙山⑴。无端岭际烟霞起,好是莺迁省璧间⑵。
&&&&【作者】陈才圭:临武人。
&&&&【注释】⑴孙山:人名,相传他和一位同乡去赴考,孙山考取最后一名。回到家里,这位同乡的父亲向他打听儿子考取了没有。孙山说:“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⑵莺迁:升擢,省:古代指称官署。璧:即璧水,指太学。
杜甘棠二首
登舜峰有感
削成玉壁夕阳寒,岭际偏宜待晚看。怪是风传韶石响,余音疑下白云端。
&&&&【作者】杜甘棠:临武人,清乾隆四十(1775)年例贡,曾任澧州学正。为杜氏云汉轩义学创始人。
韩张亭怀古
& & & & & & & &李唐有客共交游,无奈平分两地秋⑴。记取衙斋清夜话,殷勤重讯再来不?
&&&&【注释】⑴两地:指韩张二人一在临武,一在阳山。
曹家玉一首
古&&&城&&渡⑴
半篙绿水漾春风,无限烟波古渡中。一路沙禽啼不住,数声飞过夕阳东。
&&&&【注释】⑴古城渡:即古城水渡口,过去为临武通桂阳的必经之处。
杜志庠一首
游&&秀&&岩
& & & & & & & &大笔淋漓落上台⑴,无边风月任徘徊。呼朋更拟探云窟,石乳珠连扫不开。
&&&&【作者】杜志庠:临武人,清乾隆五十四(1789)年拔贡。
&&&&【注释】⑴上台:星名,近文昌星,古人认为是司命,主寿之星。
罗宗涵一首
游&&韩&&张&&亭
& & & & & & & &千秋逐客剩芳名,北斗文章众毋声⑴。欲向亭中寻往事,淡烟疏雨古松清。
&&&&【注释】⑴毋:为“毋害”之省,意为无人能超过。
孙焕鳌二首
雨宿慧香寺⑴
& & & & & & & &雨声点滴续蝉声,兀坐危楼兴倍清。犹忆夜来披卷懒,南华读罢正初更⑵。
& & & &&梵声尊沓似书声,静对菩提梦亦清。一叶清凄蕉叶重,檐前戚戚透残更。
&&&&【作者】孙焕鳌:临武人,庠生
&&&&【注释】⑴慧香寺:在水东乡境内,水东变电站旁。宋咸淳元年(1265)建。⑵南华:即《庄子》又称《南华经》。⑶尊沓:议论纷杂。
&&&&&(《桂阳直隶州志》只作一首为:“雨声点滴续虫声,静对菩提梦亦清。一院暗烟蕉叶重,又传余响入残更。”)
陈钟秀一首
韩张亭怀古
& & & & & & & &景行先哲踅盘桓⑴,剩有荒亭万古间。一片丹心谁记取,至今烟雨绕官山。
&&&&【注释】⑴踅(xue):盘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公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