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没有指导戏剧影视的书 如果我留下想当编剧的话

  在新浪微博上写了许多140字的编剧技巧分享,有朋友说太抽象,缺乏解释和范例。所以到天涯来和大家互动。希望大家能多提意见和问题,以便一起交流和分享。
  【A点】下笔前一定问自己:这个剧本你非写不可吗?什么让你如鲠在喉?也许是一个愤怒、一段思念、一个画面、一场高潮戏、一个流泪片段,甚至可能是一次委屈。总之,找到这个动力源,把它作A点确定下来。有了A,才能推演出B,由B再推演C和D。也许往下推演不顺而回过头来调整A,但是,写剧本必须找到A。
楼主发言:192次 发图:1张
  【编剧秘笈】影视剧是正着看:从头看到尾;却是倒着写:从尾往头写。观众不知道结局,可有一万个猜测,增加观看乐趣;编剧不知结局,也会有一万个可能,那就让自己迷失而无法前行。不仅倒着写,还要反着写,结局是和解,前面就是误会;结局是顿悟,前面就是迷瞪,拧巴。总之,想好了最后一个高潮再下笔!
  【寻找首先出拳的人】无论一部电影、一个短片,还是一个戏剧段落,开场3—5分钟,必须有人出拳,就是第一块骨牌,第一个撞击,第一次危机。这第一拳最好足够的狠,才能激起强烈反响,被撞击方和观众才能被打懵,才能引起足够大的波澜,才能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才能吊起观众的胃口、好奇心:后来呢?
  【什么是编剧】有个年轻朋友自诩为编剧,于是招来非议,说他自不量力。其实,编剧是一种职业,正如木匠、铁匠、厨师、开锁匠等一样,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在我看来,只要打算、正在、已经靠写剧本为生,或者可以把剧本卖出去的,都可以自称“编剧”,这不丢人,也没有什么高贵。不就木匠而已吗?
  【逻辑力】对于做一个编剧的要求,与其说需要想象力,不如说更需要逻辑力。想象力像孩子,逻辑力才是成人。你听一个孩子讲他漫无边际的幻想,最多赞许他天真烂漫,但不会为他的“故事”着迷,不会探究,不会好奇,不会较真,不会期待,不会震撼,不会深思,而这些感受的形成,需要一个逻辑缜密的创作才能达成。
  说得好  
  老师,A点是主题可以吗?提出一个被很多人忽视或没有领悟的思想观点。
  报个大腿,顶一顶。欢迎陈老师来天涯,这里人也很多的。
  作者:博罗迟来春天
回复日期: 1:49:00    说得好  ————————————————  谢谢鼓励。
  作者:前瞻居士
回复日期: 1:55:00    老师,A点是主题可以吗?提出一个被很多人忽视或没有领悟的思想观点。  ————————————————————  可以的,我这里说的“A点”其实不太严格,可以是任何一个触发你启动创作的动因。
  作者:z
回复日期: 2:21:00    报个大腿,顶一顶。欢迎陈老师来天涯,这里人也很多的。  ————————————————————————  谢谢!  天涯也许有两个好处,一个是互动性强,一个是不收字数限制。
  @陈秋平Josef 9楼   作者:前瞻居士
回复日期: 1:55:00  老师,A点是主题可以吗?提出一个被很多人忽视或没有领悟的思想观点。  ————————————————————  可以的,我这里说的“A点”其实不太严格,可以是任何一个触发你启动创作的动因。  -----------------------------  谢谢陈老师,有个疑问可否解答一下,再看成功的《非诚勿扰1》,《失恋33天》其中很多情节故事都是一个个小故事,就像歌曲的一组联唱,但是用紧扣电影主题,紧张程度来看应是有点跑题,但是会吸引不同层次的观众喜欢,增加收视率,这和编剧的技巧矛盾吗?有时观众包括我去电影院就像轻松一下,情节一直太紧张,思想绷得很紧不一定就是好片子,个人理解。
  作者:前瞻居士 时间: 09:57:00   -----------------------------  谢谢陈老师,有个疑问可否解答一下,再看成功的《非诚勿扰1》,《失恋33天》其中很多情节故事都是一个个小故事,就像歌曲的一组联唱,但是用紧扣电影主题,紧张程度来看应是有点跑题,但是会吸引不同层次的观众喜欢,增加收视率,这和编剧的技巧矛盾吗?有时观众包括我去电影院就像轻松一下,情节一直太紧张,思想绷得很紧不一定就是好片子,个人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期以来,写作上都有一个误区,认为好故事都要让人紧张。好故事,其实正如你所所的,“像歌曲的一组联唱”,就是有单元性,有张有弛,有美好的节奏感。此外,“紧张”和“轻松”是对比出来的,自始至终都紧张,也就不紧张了,神经疲劳了。
  电影剧本已投稿《成为千万富翁》江苏“钟山奖”:A点,主题,看淡历史,重要的是现在,未来, B,当下好多人在迷茫,是因为一代人的思想无法承载五千年的厚重历史沉淀。C,中东恋人人肉炸弹遇害,使主人公让家族放弃皇权和仇恨,D,虚构主人公是秦始皇103代玄孙族长,负有复国大梦。E,股市低迷,主人公事业,爱情陷入低迷。F,受到90后女孩勇于尝试的观点,准备去华尔街资本市场赚取1000万元,G,传统的大男子主义不能接受富二代恋人的1000万元导致分手,H,接受婚姻和性分开的观点,身体出轨,和思想传统原未婚妻分手。W,主人公不安于现状,银行辞职希望通过股票赚取1000万元第一桶金。Z,主人公长大,通过自己努力买房,买车,有青梅竹马未婚妻,X,(儿时)主人公点出主题疑问“历史中学不到东西”大家对传统教育与人为善还是心狠手辣提出疑问。
得出A点后,主人公到美国华尔街挑战对冲私募基金联队成功赚取3000万美金开始创业做未来对社会有意义的事。
以主人公思想,爱情,事业进程为主线推进。希望陈老师指点一下逻辑性和作品的可信性以及缺点漏洞,谢谢。
  @前瞻居士 13楼   电影剧本已投稿《成为千万富翁》江苏“钟山奖”:A点,主题,看淡历史,重要的是现在,未来, B,当下好多人在迷茫,是因为一代人的思想无法承载五千年的厚重历史沉淀。C,中东恋人人肉炸弹遇害,使主人公让家族放弃皇权和仇恨,D,虚构主人公是秦始皇103代玄孙族长,负有复国大梦。E,股市低迷,主人公事业,爱情陷入低迷。F,受到90后女孩勇于尝试的观点,准备去华尔街资本市场赚取1000万元,G,传统的大男子主义不能接受......  -----------------------------  对不起,E点和F点换一下,可信性应是可行性,第一次写剧本碰到老师有点激动,呵呵。
  作者:前瞻居士 时间: 10:34:00   电影剧本已投稿《成为千万富翁》江苏“钟山奖”:A点,主题,看淡历史,重要的是现在,未来, B,当下好多人在迷茫,是因为一代人的思想无法承载五千年的厚重历史沉淀。C,中东恋人人肉炸弹遇害,使主人公让家族放弃皇权和仇恨,D,虚构主人公是秦始皇103代玄孙族长,负有复国大梦。E,股市低迷,主人公事业,爱情陷入低迷。F,受到90后女孩勇于尝试的观点,准备去华尔街资本市场赚取1000万元,G,传统的大男子主义不能接受富二代恋人的1000万元导致分手,H,接受婚姻和性分开的观点,身体出轨,和思想传统原未婚妻分手。W,主人公不安于现状,银行辞职希望通过股票赚取1000万元第一桶金。Z,主人公长大,通过自己努力买房,买车,有青梅竹马未婚妻,X,(儿时)主人公点出主题疑问“历史中学不到东西”大家对传统教育与人为善还是心狠手辣提出疑问。 得出A点后,主人公到美国华尔街挑战对冲私募基金联队成功赚取3000万美金开始创业做未来对社会有意义的事。 以主人公思想,爱情,事业进程为主线推进。希望陈老师指点一下逻辑性和作品的可信性以及缺点漏洞,谢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你总结的以上各点,无法评价你的故事的逻辑性,但主人公是秦始皇第103带玄孙,这个实在没有必要。因为实在太不可考,对人物在剧中自圆其说有害。
  @陈秋平Josef 15楼   作者:前瞻居士 时间: 10:34:00  电影剧本已投稿《成为千万富翁》江苏“钟山奖”:A点,主题,看淡历史,重要的是现在,未来, B,当下好多人在迷茫,是因为一代人的思想无法承载五千年的厚重历史沉淀。C,中东恋人人肉炸弹遇害,使主人公让家族放弃皇权和仇恨,D,虚构主人公是秦始皇103代玄孙族长,负有复国大梦。E,股市低迷,主人公事业,爱情陷入低迷。F,受到90后女孩勇于尝试的观点,准备去华尔街资本......  -----------------------------  探讨一下,用开放式的思维和传统的思维去看银行工作,辞职,做股票,婚姻和性分开(性解放),大男子主义,中东人肉炸弹,教育理念都可以解释出不一样的观点。秦始皇后代设计有点突兀大胆,但我要说明历史和现在,未来的关系,不用一个特别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是不具有说服力的,西安和秦始皇代表是中国最好的传统。再说我觉得历史这种东西本来就不可全信,中国近代史就是很好的证明,同时秦始皇后人存在也是客观存在的,就如现在有孔子后人一样,其实庄子,孟子也许也有后人存在,只是不为后人所知而已。我最初的主题灵感来源于:美国为什么比英国发达,开放,香港人的思想要开放于大陆人(可能很多人反对),欧债危机为什么是希腊为中心点。中东为什么很富有但是思想很落后,一切源于历史太悠久了,传统的历史,思想束缚了现在人的思想,也就是小平同志说的解放思想。这是最引人反思的。如果理解了这一点再去解释主人公的进程就是他在不断突破传统思维,接受新鲜的事物,勇于尝试挑战未来,激励国人不要安于平稳要放下包袱面对未来,实质就是我们现在纠结历史,缺乏创新力的问题所在。
  你想探讨历史与现实,传统与改革,都是很好的论题。我没有对你的内容提出质疑,只是说,从写作技巧上和观赏心理上,如果细节虚假了(不可考证),会影响人们对你的整个作品可信度的认同。好莱坞的厉害就在于,大故事可以是假的,细节却是真实的(可考证)。仅供参考。
  @陈秋平Josef 17楼   你想探讨历史与现实,传统与改革,都是很好的论题。我没有对你的内容提出质疑,只是说,从写作技巧上和观赏心理上,如果细节虚假了(不可考证),会影响人们对你的整个作品可信度的认同。好莱坞的厉害就在于,大故事可以是假的,细节却是真实的(可考证)。仅供参考。  -----------------------------  十分感谢老师,这也是我烦恼所在,没有写作技巧,文学素养,即如何设计剧情好看,推理缜密肯定是我弱项,所以希望得到高手的指点或者合作。同时为了影片对于年青人具有吸引力,即时尚,前卫,具有突破性(如中国小子和华尔街精英的股市搏杀),但是在讲历史的时候又不想玩穿越才设计秦始皇后人一说,同时也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即秦始皇后人(意指中国人)大战美国华尔街精英。希望得到老师的提点,一直认为自己的作品思想性第一,但是一定要在好看上下大功夫,老师有意的话我们可以合作。呵呵。
  回复第17楼,@陈秋平Josef  大故事可以是假的,细节却是真实的(可考证)。  --------------------------  绝对是至理名言!  
  @博罗迟来春天 19楼   绝对是至理名言!  -----------------------------  要重现真实的细节,少点生活的悟性都不行。天才编剧与平庸编剧差别就在这里。  楼主的微博在哪里,新浪还是腾讯的?或就是天涯的?想要收听。
  @博罗迟来春天
13:22:05   要重现真实的细节,少点生活的悟性都不行。天才编剧与平庸编剧差别就在这里。  楼主的微博在哪里,新浪还是腾讯的?或就是天涯的?想要收听。  -----------------------------  不好意思,没细看清楚。楼主的贴开头说明了是新浪的,因腾讯QQ捆绑了腾讯微博,所以有新浪较少。这就上新浪去看看。
  再捋一下主人公想成为千万富翁的主线。(思想,爱情进程)  1,(儿时)思维开放“历史中学不到东西”对传统教育疑问应是与人为善还是心狠手辣(估计现在很多家长都在矛盾)。  2,长大后循规蹈矩的乖乖男,进银行工作,靠炒股买车,买房,有青梅竹马的未婚妻。  3,不甘于现状,想要创业辞去银行工作做股票私募赚取第一桶金1000万元。遭到父母,未婚妻以及家庭的不理解,传统观念和现代思想的初次碰撞(注股市是新生事物)  4,思想开放接受前卫的夜场文化和性开放,身体出轨,(注夜场是现代,性开放是未来)  5,未婚妻和家庭无法理解,分手,传统和现代,未来的第二次碰撞。  6,和未婚妻闺蜜成为恋人,大男子主义无法接受富二代的1000万元,两人分手。自己是传统,恋人是现代,传统和现代思想的第三次碰撞。  7,股市低迷,爱情受挫。股市低迷意味着先进的资本理念得不到社会大众的认可。传统和现代的第四次碰撞。  8,遇见90后姑娘的前卫思想,不想太多,勇于尝试,现代和前卫思想的第五次碰撞。  9,爷爷出现,要求主人公接任家族族长,振兴家族,主人公批评祖宗思想落后。传统和现代的第六次碰撞。  10,中东人肉炸弹恋人遇害,忠仆在抵制日货中遇害。传统思维对现代人造成伤害,第七次碰撞。  11,主人公觉醒假意接任族长,实质解散家族,放弃皇权和仇恨,宣扬世界和平和快乐生活(高潮部分)。传统和现代的第八次碰撞。  12,主人公反思人生,思想境界升华,从目的成为千万富翁变成只是面对现在和未来的一次尝试,挑战。  13,主人公到美国华尔街和精英股市搏杀,利用掌握先手战胜私募基金联队成为千万富翁。主人公思维方式代表未来,华尔街代表现在,现在和未来的第九次碰撞。  14,主人公和私募巨头惺惺相惜成为好朋友,一起面对未来的挑战。一直中美以后公平竞争,看谁最终可以领先世界。  15,结尾既小又了,鼓励兄弟走自己的路,跟在别人后面是没有前途的,主人公收获爱情一起面对未来。  希望陈老师指点。
  【寻找首先出拳的人】:本剧对小孩打架提出疑问,即别人打你时你应不应该还手就是一个很多家长无法解答的问题。传统理念:与人为善,不应该还手,现代理念:争权夺利,适者生存。就和钓鱼岛一样打还是不打,没有正确的答案,其实就是一种思维方式的碰撞。莫言的方法代表未来观点,搁置,鱼儿会感谢你们。
  @陈秋平Josef 4楼   【逻辑力】对于做一个编剧的要求,与其说需要想象力,不如说更需要逻辑力。想象力像孩子,逻辑力才是成人。你听一个孩子讲他漫无边际的幻想,最多赞许他天真烂漫,但不会为他的“故事”着迷,不会探究,不会好奇,不会较真,不会期待,不会震撼,不会深思,而这些感受的形成,需要一个逻辑缜密的创作才能达成。  -----------------------------  陈老师的比喻真恰当!顶!
  作者:前瞻居士 时间: 15:31:00
23楼  【寻找首先出拳的人】:本剧对小孩打架提出疑问,即别人打你时你应不应该还手就是一个很多家长无法解答的问题。传统理念:与人为善,不应该还手,现代理念:争权夺利,适者生存。就和钓鱼岛一样打还是不打,没有正确的答案,其实就是一种思维方式的碰撞。莫言的方法代表未来观点,搁置,鱼儿会感谢你们。  ——————————————————————————  哈哈!我这一条不探讨打架和打架的道德。我这里的“出拳”,其实可以换一个词:挑事儿。
  @陈秋平Josef 25楼   作者:前瞻居士 时间: 15:31:00
23楼  【寻找首先出拳的人】:本剧对小孩打架提出疑问,即别人打你时你应不应该还手就是一个很多家长无法解答的问题。传统理念:与人为善,不应该还手,现代理念:争权夺利,适者生存。就和钓鱼岛一样打还是不打,没有正确的答案,其实就是一种思维方式的碰撞。莫言的方法代表未来观点,搁置,鱼儿会感谢你们。  ——————————————————————————  ......  -----------------------------  呵呵,那我主题如果是历史,现代和未来关系的话,开局抛出“历史中学不到东西”和小孩传统教育“打架还不还手”是否可以理解为故事开门见宝或是寻找首先出拳的人?
  【熟识角色】谁是主角?他出场前在做什么?家庭状况体貌特征?学历教育?优点缺点个人喜好人际关系……认识他非一次性完成,反复琢磨并与其他角色相互砥砺,仿佛在生活中遇见人,对他身世背景的了解不断深化。最重要,人物设计为你写他的目的服务。结论:人物小传须反复多次完成,并服从于剧本主题。
  【关于题材1】什么是题材?回答“你的剧本是讲什么”的答案,就是题材。讲教育、讲抗战、讲父爱、讲复仇……。题材重要吗?重要,许多题材不能拍,有些题材太难搞,还有些题材被人写烂了,制片人拒绝,是因为哪怕你作为观众也拒绝。听劝,不要动笔。有些题材一下让人感到有亮点,会有人鼓励你写。重要!
  【关于题材2】题材也不重要,太泛,无实质意义。除了某些特定题材被禁止之外,理论上没有冷题材和热题材之分。即便是制片人出品人,也仅仅是把题材作为交谈的第一句话,接下来还是要看编剧怎样去写某个题材。从什么角度、挖掘到什么深度、表达什么思想和情怀、反映什么问题、何处有升华,这些才重要。
  【关于明星】如今明星片酬过高已让电影电视剧不堪重负。为什么明星涨价?因为明星不够用。明星为什么不够用?因为缺乏造星机制。其实,每一个明星都是从非明星小演员变幻而来,靠什么变?靠一部好戏。好剧本,好导演,好的班底。但如今的电视台和出品公司似乎忘记了这一切,到底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可否主题先行】可以!编剧常接到命题作文,主题先行也出过经典作品。关键:1.不求主题深刻,所有的主题都是大路货;2.不能直奔主题,越曲折越好;3.主题不重要,用什么故事去说明它才重要;4.弱化主题的存在,隐藏它,主题是观众品出来的;5.主题是有意义,故事是有意思,首先有意思,而后有意义。
  作者:老才在线 时间: 20:11:00   @陈秋平Josef 4楼   【逻辑力】对于做一个编剧的要求,与其说需要想象力,不如说更需要逻辑力。想象力像孩子,逻辑力才是成人。你听一个孩子讲他漫无边际的幻想,最多赞许他天真烂漫,但不会为他的“故事”着迷,不会探究,不会好奇,不会较真,不会期待,不会震撼,不会深思,而这些感受的形成,需要一个逻辑缜密的创作才能达成。  -----------------------------  陈老师的比喻真恰当!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这一条是有所指的,看了太多的新编剧的剧本,缺乏的就是内在的逻辑。而不符合逻辑,直接导致的就是真实感缺失。于是,再好的想象力也变成了痴人说梦。
  菜鸟网上学了编剧讲故事(包括陈老师的音频录音)是否可以理解为:1.抛出悬念,吸引观众。2,反反复复,故弄玄虚。3,抽丝剥茧,顺藤摸瓜。4,集中爆发,出现高潮,5,点出主题,引人思考。  即不管故事如何编,原理是一样的,而好莱坞更严谨标准,有固定形式30-90-120.  所以故事最后拼的是主题,是内涵。而我们的电影,电视往往拼的是技巧,是好看,最好是让观众上瘾,但是实质主题却空洞无物,典型如武打片,战争片。  当然最好的电影是应是既好看能吸引观众,又主题深刻耐人回味。
  手机党党委书记“狼山老猿”前来学习、顶贴!发马扎喽!哎,那位没座同学,请不要在屁股底下垫双破鞋……不是,不是!你别误会!垫鞋可以,关键是你那脚,都多少天没洗了?  
  手机党党委书记“狼山老猿”前来学习、顶贴!发马扎喽!哎,那位没座同学,请不要在屁股底下垫双破鞋……不是,不是!你别误会!垫鞋可以,关键是你那脚,都多少天没洗了?  
  亲们去领会尊敬的陈秋平老实的博客和音频、视频,绝对受益。陈老师所有的苦心和努力,都是洒向编剧界的甘露。陈老师吉祥!
  对不住,上面打错一个字,是陈秋平老师。
  陈老师的博客一直在收藏夹里
  【动作】编故事的关键是找到角色动作。动作分两种:主动动作和被动动作。前者是我想干嘛。想考研,出击准备,迎接挑战。被动动作是路上走得好好的,一个花盆从天而降砸在头上,流血抢救、血型不对、没带钱,医生不在…编剧的任务就是给角色动作设置障碍,他克服重重障碍达到目的或转危为安,就是故事。
  @陈秋平Josef 39楼   【动作】编故事的关键是找到角色动作。动作分两种:主动动作和被动动作。前者是我想干嘛。想考研,出击准备,迎接挑战。被动动作是路上走得好好的,一个花盆从天而降砸在头上,流血抢救、血型不对、没带钱,医生不在…编剧的任务就是给角色动作设置障碍,他克服重重障碍达到目的或转危为安,就是故事。  -----------------------------  原来理解有点偏,现在明白了了,谢谢老师!
  @陈秋平Josef
1:42:00  【逻辑力】对于做一个编剧的要求,与其说需要想象力,不如说更需要逻辑力。想象力像孩子,逻辑力才是成人。你听一个孩子讲他漫无边际的幻想,最多赞许他天真烂漫,但不会为他的“故事”着迷,不会探究,不会好奇,不会较真,不会期待,不会震撼,不会深思,而这些感受的形成,需要一个逻辑缜密的创作才能达成。   -----------------------------  陈老师,你好,我是一个电影爱好者,喜欢玩创作。我剪了一个《上海滩》的视频,其中也研究了“逻辑”的问题。别人是镜子,只有通过别人的评价,我才不会一厢情愿看自已的水平。但我试着用谦虚和激将法都没有人能对它作出评价。你是老师,你是否能回答我:这部片的水平怎样?是否能成为这几年最好的片之一?如果晚辈不自量力,请不要见怪。  电影《上海滩》模拟视频联接:/u80/v_NzU5OTM5MzY.html
  【事件】用简略方式将观众带入角色所处的规定情景后,必须发生事件。只有事件才能让人物活起来并让观众感同身受。  事件要件:
  1.有足够的冲击力,让人物动起来;  2.须引起观众的关注和期待;  3.能引起连锁反应;  4.能造成人物冲突(外部)和纠结(内在);  5.有想象空间。一部电影需要3—5个相互关联的事件。
  看了一下陈老师的贴子内容,感觉这就是一些规则。简短扼要,面面俱到。  麦基在《故事》开篇就说到:规则说:“你必须以这种方式做。”原理说:“这种方式有效……而且经过了时间的验证。”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如何理解他所说的本质区别?  我初浅的理解是这样的:规则由业内的熟手所掌握,并运用于实践之中,在言传身教和自身的样版之中,教会徒弟一些基本的技能。而原理则是由另外的人(往往不是业内的亲身实践者)对大量的作品进行分析与总结而得到的基本规律性的认识。两者的区别在于——规则常常表现出唯一性,而原理则有发散的多重有效性。也就是说,对于某个故事进行表达,在选择确定表现方式的时候,遵照规则的话,有前辈们现成的同类型样式可供直接复制套用,一般不会犯低级错误。原理则对创作提供大致方向性的指导,并不限定表达方式的唯一性,但显而易见,会出现一些混乱的情况,就是当一些问题确定不下来的时候,或者表达方向拿捏不定时,原理其实并不能直接解决面临的具体问题。  不知我这种理解是否对路子?
  然后,应该对麦基所说的“本质的区别”进入必要的探究,这种本质的区别会不会导致结果在本质上的差异。如果会存在差异,那么,这种差异会不会很大,等等,可能会涉及一系列重大的问题。  还有,理解这种“本质的差异”到底有没有意义?意义在哪里?
  作者:林溪001 时间: 01:19:00   看了一下陈老师的贴子内容,感觉这就是一些规则。简短扼要,面面俱到。  麦基在《故事》开篇就说到:规则说:“你必须以这种方式做。”原理说:“这种方式有效……而且经过了时间的验证。”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如何理解他所说的本质区别?  ————————————————————————————  首先要说,麦基老师是对的!麦基老师说的是正确的!  我暂时不去讨论,麦基老师为什么是正确的,而阐述一下我的想法:  1.我这里和大家分享的,是技巧,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技术;  2.我倒不认为技巧(或者你说的“规则”)具有唯一性;  3.技巧和技术是有必要学习的;  4.技巧和技术是有极强的可操作性的;  5.技巧和技术其实不是学来的,或者准确的说,技巧和技术必须知道,但知道了还得练习。仅仅知道(弄懂)是远远不够的;  6.技巧和技术即便都熟练掌握了,还是不定能写出好作品,因为技巧和技术是写出好作品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7.回过头来说,技巧和技术不学好,是肯定写不去出好作品的,肯定!  8.“规则”和“原理”有什么本质区别?理解这个本质区别有没有意义?意义在哪里?——我觉得可以探讨,但对写作实践的指导作用不大。建议留给理论家探讨。
  陈老师的总结,言简意赅,醒醐灌顶。  已收藏陈老师的博客,慢慢学习中!  很多理论的东西,在写作的时候,并没有刻意去体会,但回过头来用技术的方法分析,还是能找到很多契合的地方,这是不是说明,我们潜意识里,实际上已经有一个方法论?当然,这个方法论是原始的,粗放的,它需要不断打磨和改进……
  看到热闹处,转新浪。
  热烈欢迎陈老师!!!!
  作者:谦谦老哥 时间: 08:41:00   陈老师的总结,言简意赅,醒醐灌顶。  已收藏陈老师的博客,慢慢学习中!  很多理论的东西,在写作的时候,并没有刻意去体会,但回过头来用技术的方法分析,还是能找到很多契合的地方,这是不是说明,我们潜意识里,实际上已经有一个方法论?当然,这个方法论是原始的,粗放的,它需要不断打磨和改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的类型有两种:一是感性学习,一是理性学习。  感性学习,就是模仿。这是人类最早,最强,最生动鲜活的学习方法。  理性学习,就是概括总结和演绎推理,这个是人类相比其他动物最本质的差异,是人类独有的。  两种学习方法,缺一不可。但相对而言,就艺术学习,感性学习更重要,或者说感性学习是天赋、是创造力。理性学习是加速器。
  学习了,谢谢陈老师!  本版有很多精华帖,我还没来得及看。会花时间慢慢学习的。  顺便说一句:谁有麦基的《故事》?可以发到我的邮箱:  谢谢!
  【拐点】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和转折。人物动作带领观众朝某个方向走,或达到目的或出现意外使得人物动作方向改变的那个点,就叫拐点。拐点特征:1.逻辑的必然;2.关注和情绪的小高峰;3.拐的方向出人意料(需要编剧挖坑给观众跳);4.具有节奏调节功能;5.体现变化与多元特征;6.起到转承启合的作用。
  陈老师为天涯添彩让菜鸟受益!!!
  @陈秋平Josef 3楼   【什么是编剧】有个年轻朋友自诩为编剧,于是招来非议,说他自不量力。其实,编剧是一种职业,正如木匠、铁匠、厨师、开锁匠等一样,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在我看来,只要打算、正在、已经靠写剧本为生,或者可以把剧本卖出去的,都可以自称“编剧”,这不丢人,也没有什么高贵。不就木匠而已吗?  -----------------------------  陈老师说得好。不就一个木匠或者厨师吗?欢迎陈老师。
  【下狠手】故事产生于动作,动作来源于人物,人物发力源于编剧给他的压力。我称之为压弹簧。编剧压弹簧越给力,人物的动作发力越大。所以,老好人当不了好编剧。编剧对心爱的主人公不能太好,你得让他受苦,被凌辱,遭打击,让他危机重重、走投无路、苦不堪言、生不如死……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是也。
  【生活质感】什么是剧本的生活质感:1.人物鲜活,2.故事贴近生活,3.对话生动有趣,4.细节丰富,5.平和但有张力……如何变成剧本?大概:1.善于观察;2.保持敏感;3.准确截取;4.学会提炼;5.大胆推理;6.坚持积累;7.复合表达。这些大体属于技术层面,其实功夫在诗外,保持和培养自身人文情怀最重要。
  秋平老师的讲座听了几次,也和秋平老师探讨过写剧本的技巧问题。  其实,写剧本,根本还真没什么技巧。用心去写,写多了,你自然就会明白许多。但如果你想靠写作技巧去赢得剧本或者作品的成功,那基本上就是痴心妄想。  没有生活,没有阅历,没有见识,你可能写作出有意思,有影响,有内涵的作品吗?  秋平老师有今天的许多感悟,能够为今天的如同格格俺这样的年轻人讲述写作的技巧,其心就是想给予一种鼓励,给予一种帮助,因为,秋平老师自己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对于写作新手而言,谦虚的写作,敏锐的写作,富有情感的写作,这就足够了!  哇哈哈!  秋平老师,得罪啦!  让你在稀里糊涂中啦!
  好贴值得推荐
  @潘馨文文   好吧,你说写剧本没有技巧,那就没有技巧吧。  不过,你的这句话我是咱通过的:如果你想靠写作技巧去赢得剧本或者作品的成功,那基本上就是痴心妄想。
  【个性化对白】编剧困惑之一,总不能千人一面,千口一腔吧。但语言又有极大的同一性,我们都说人话,不说鸟语,过于特别会造作。人物个性化对白应该是:1.不能违背人物性格;2.尽量有一些个性化标志(口头禅、用词);3.说话的方式比用词更重要;4.人物内在依据大于外在形似;5.强化亮点避免刻意。
  【和观众谈恋爱】写剧本好比和观众谈场恋爱。观众是美女,你首先必须爱她,然后挑逗、讨好、诱惑她,弄清楚她想什么,她要什么,然后给予、付出,满足她。可一味地附和,无原则的让步也不行,你得有坚守。你不能过分宠她,对她的弱点你得抑制、教训、警告、恐吓,随后(高潮时)征服她,方抱得美人归。
  恭恭敬敬来听课。
  【戏剧任务】是一场戏、一个段落甚至整个剧本中编剧想要完成的任务。它可以同时是角色的任务,也可分开。攻打无名高地,角色任务是战胜敌人,戏剧任务却是展现战争的残酷或兄弟情。要点:1.必须提前明确;2.与角色任务同步;3.指挥角色动作的真正灵魂;4.角色任务包裹戏剧任务;5.全剧戏剧任务=主题。
  嗯,认认真真来听课!
  【可恨的编剧】编剧是什么?编剧是无中生有的人(虚构),是无事生非的挑拨者(冲突),是狠心郎负心汉(让人流泪),是杀父奸妻不共戴天的仇敌(激怒),是唯恐天下不乱的贼子(高潮)……从前有个帅哥巧遇一个美女,他们一见钟情,坠入爱河,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样一帆风顺的故事谁看呀?
  【合理与奇特】写剧本设置人物和事件时常纠结,因为合理与奇特注定相互矛盾,处处合理则易平淡,过分奇特又难免违背逻辑。我的经验首先考虑奇特,先出奇招,然后将其合理化。如果费老劲也没能使其合理,弃之。然后重新再寻找并设置一个奇特。即便没有奇特的事件,也尽量换一个奇特的角度。总之要奇。
  靠技巧成功的编剧会越来越少,“想象力创意、深厚生活阅历、杂家学识、高于观众的智力、多写多扔”才是靠谱之根本。  新版新气象,热烈欢迎陈老师到本版传经经送宝宝。
  能不能介绍陈老师的微博地址?QQ太乱了。
  @东方兄弟002 66楼   靠技巧成功的编剧会越来越少,“想象力创意、深厚生活阅历、杂家学识、高于观众的智力、多写多扔”才是靠谱之根本。  新版新气象,热烈欢迎陈老师到本版传经经送宝宝。  -----------------------------  支持,技巧只是基础,但是影片要成为经典就是要打破常规,国产片就是太多条条框框,没有风格,没有思想。
  陈老师字字珠玑
  @潘馨文文 56楼   秋平老师的讲座听了几次,也和秋平老师探讨过写剧本的技巧问题。  其实,写剧本,根本还真没什么技巧。用心去写,写多了,你自然就会明白许多。但如果你想靠写作技巧去赢得剧本或者作品的成功,那基本上就是痴心妄想。  没有生活,没有阅历,没有见识,你可能写作出有意思,有影响,有内涵的作品吗?  秋平老师有今天的许多感悟,能够为今天的如同格格俺这样的年轻人讲述写作的技巧,其心就是想给......  -----------------------------  写剧本,根本还真没什么技巧。  同感,不过要和他人说到一起,“理论”的还得涉猎
  【小高潮】相对大高潮而言的,在电影里突出,因电影一次观赏,结尾前定有最大高潮出现,之前的小危机及解决(拐点)被称为小高潮。电视剧太长,难找大高潮(多次观影),加之电视剧分集实际由导演最后任意切割,更难准确设置拐点,所以只能模糊。经验:以故事段落为标准,3到6个拐点配一个段落高潮。
  @陈秋平Josef 58楼   @潘馨文文  好吧,你说写剧本没有技巧,那就没有技巧吧。  不过,你的这句话我是咱通过的:如果你想靠写作技巧去赢得剧本或者作品的成功,那基本上就是痴心妄想。  -----------------------------  陈老师您好!您关于技巧和技术的论述很有道理,其实这个道理也很简单,如果一个编剧不需要技巧和技术,那么要编剧学校和编剧老师做什么?当然,也正如您说,仅有技巧和技术是不行的,要不然编剧学校的老师就都是编剧名家了。如果为这个很简单的道理而争论的话就很可笑了。
  @陈秋平Josef 2楼   【寻找首先出拳的人】无论一部电影、一个短片,还是一个戏剧段落,开场3—5分钟,必须有人出拳,就是第一块骨牌,第一个撞击,第一次危机。这第一拳最好足够的狠,才能激起强烈反响,被撞击方和观众才能被打懵,才能引起足够大的波澜,才能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才能吊起观众的胃口、好奇心:后来呢?  -----------------------------  陈老师,您说的这个问题也可以说是技巧,我是前不久才知道一点,这会更有体会:电视剧第一集一定要强起,比如说战争片第一集就是要打,并把矛盾和厉害各方尽可能地暴露出来,把故事和大悬念铺开,把观众紧紧抓住。可我前不久在写一个战争剧第一集时就是搞些进屋脱鞋放伞开会之类,有版友就热心地指教了我。  谢谢陈老师大驾光临,为我等授业解惑。
  【首三集】电视剧约定俗成为长篇评书,在漫长观影过程中,观众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关注,于是首三集成为观众决定是否继续看的关键,也成为购片者和电视台(搜集收视率)评判依据,至关重要。英雄三板斧新官三把火:1.信息量大(人物场面风格视觉动作);2.节奏紧凑;3.冲突迭起;4.戏剧张力强。玩命!5.制造大悬念(让人觉得后续有大戏要唱);6.有趣(台词、机关设置、细节)。总之,编剧有多大劲使多大劲。
  @陈秋平Josef
1:38:27  在新浪微博上写了许多140字的编剧技巧分享,有朋友说太抽象,缺乏解释和范例。所以到天涯来和大家互动。希望大家能多提意见和问题,以便一起交流和分享。  【A点】下笔前一定问自己:这个剧本你非写不可吗?什么让你如鲠在喉?也许是一个愤怒、一段思念、一个画面、一场高潮戏、一个流泪片段,甚至可能是一次委屈。总之,找到这个动力源,把它作A点确定下来。有了A,才能推演出B,由B再推演C和D。也许往下推演不.....  -----------------------------  陈老师愿意和大家互动式的交流,非常佩服。  恕我冒昧,这里提出一个剧情线索,请陈老师帮助指导,看看我们学会编剧的奥秘?  尽管我已经有了一个初步设想,但是,我还是希望能看看大家是如何构思的?  剧情线索:转新浪微博帖子—— @西门不暗:昨晚跟朋友聊天,说有一男子,有妻有孩,后认识一富婆,富婆仰慕其才华和帅气,怀上了他的孩子,富婆找到他妻子,说只要愿意离婚,愿意给她三千万,他妻子未答应。这事在朋友圈里讨论过多次,有各种说法,比较天才的是这个:收下三千万,离婚,当她前夫的小三。  ————————————————  我想,大家都能联想到一部美国电影《桃色交易》(或称:百万交易)。那么,如果这是一部中国现代生活的剧情片,如何设计和构思呢?  起码,这个故事的开局,就提出了电影镜头非常瞩目的焦点视野!这就是电影故事最佳的开头之一。。。。。  下面,请陈老师指点一下吧。谢谢。
  【逻辑力】对于做一个编剧的要求,与其说需要想象力,不如说更需要逻辑力。想象力像孩子,逻辑力才是成人。你听一个孩子讲他漫无边际的幻想,最多赞许他天真烂漫,但不会为他的“故事”着迷,不会探究,不会好奇,不会较真,不会期待,不会震撼,不会深思,而这些感受的形成,需要一个逻辑缜密的创作才能达成。  ///////////////////////////////////////  前辈能分享经验感悟,实属难得。看下来,收获良多。  有一点请教前辈,所谓的编剧的逻辑力,是不是就是编剧编织结构的能力?  起承转合是一种结构,所谓编剧的的“编”,是不是就是编剧用积累的事件和人物,以主题为主旨,进行编织?  所以我认为所谓逻辑力,在创作层面,是一种对剧本结构的编织塑造能力,是一种创作的技巧。  而想象力是这是编剧在日常中保持创作激情,提高创作水准的保证,也是一个创作者的根本。  试想,编剧每天不写剧本的时候在干什么?还不是对事件和人物进行一种想象?
  七十六楼的傻逼、你对逻辑的理解气死我了。什么是逻辑力我给你举个例、我看见你就知道你有父母、我看见你跟你老婆吵架就知道你们闹矛盾了、如果我在看见你家办丧失就知道一定是你把你老婆杀了、下面的事只有两个结果、你跑路或警察把你带走。逻辑力是剧中事件的逻辑而并非剧作的逻辑。  
  学习,谢谢陈老师
  七十七楼的那位对于逻辑的理解,在我看来这是一家之言,  为了公平起见,我也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我的逻辑力。  比如说,我看见你,你在乱喷人,我觉得你并不一定你就是你父母生的,因为你父母是正常人,那么你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时候你妈妈一把抓住我的手,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诉说,  “哎呀,大兄弟,不瞒你说,当年我怀孕的时候吧,不能行房,他爸忍不住了,糟蹋了隔壁傻二妞,被她二妞他哥暴打了一顿,他爸没本事就拿我出气,把我打了一顿,哪晓得,把我打的下面流血了,哎呀呀.......我的妈呀,我从此就不能生了。  哪晓得,到是那个傻妞倒是怀上了,才有了这个七十七楼这个孽种呀..............这些年,我瞒的好苦呀,你们给我做主呀,养一个傻逼生的,我容易吗?这小子啥事不会,就是脑残.......苍天呀.......我做了什么孽呀,你为什么怎么对我!!!!!  这时,我无语了。
  @陈秋平Josef 58楼   @潘馨文文  好吧,你说写剧本没有技巧,那就没有技巧吧。  不过,你的这句话我是咱通过的:如果你想靠写作技巧去赢得剧本或者作品的成功,那基本上就是痴心妄想。  -----------------------------  编剧写的东西是要给观众看的,由于这个因素的存在,搬上荧幕的剧本如何折服观众是有一定的轨迹可循的。因为大众心理都是差不多的,因此产生了所谓“技巧”,这也是希德菲尔德寻找的答案。  故事是自己的,但如何将故事讲得吸引人是有方法的。  编剧既要有自己的故事,也应该掌握讲故事的方法。
  @西门庆是个好青年 79楼   七十七楼的那位对于逻辑的理解,在我看来这是一家之言,  为了公平起见,我也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我的逻辑力。  比如说,我看见你,你在乱喷人,我觉得你并不一定你就是你父母生的,因为你父母是正常人,那么你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时候你妈妈一把抓住我的手,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诉说,  “哎呀,大兄弟,不瞒你说,当年我怀孕的时候吧,不能行房,他爸忍不住了,糟蹋了隔壁傻二妞,被她二妞他哥暴打了一......  -----------------------------  老兄,薄哥不是有意的,他只是打比如不小心用了第二人称,他这人不会有意伤害人的,只是不小心而已。当然,老兄的回帖也注意了尺度,这事就到此为止,而且又是在陈老师的屋后。
  @陈秋平Josef 74楼   【首三集】电视剧约定俗成为长篇评书,在漫长观影过程中,观众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关注,于是首三集成为观众决定是否继续看的关键,也成为购片者和电视台(搜集收视率)评判依据,至关重要。英雄三板斧新官三把火:1.信息量大(人物场面风格视觉动作);2.节奏紧凑;3.冲突迭起;4.戏剧张力强。玩命!5.制造大悬念(让人觉得后续有大戏要唱);6.有趣(台词、机关设置、细节)。总之,编剧有多大劲使多大劲。  -----------------------------  对着陈老师对首三集的论述,我坐了很久,边看边想,应该说这就是写作的技巧和技术,这是十分重要的,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重要的就是逻辑力、想像力和故事素材的掌握等,我会针对自己的作品好好想想,并尽力修改。
  对于前辈的教诲,作为晚辈是“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当下难得有前辈肯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耕耘。我是很尊敬这样的人的。  但对77楼这种人,你也配?  先不说七十七楼的出言不逊,就但看那种别扭的阐释,就让人不知所云,这种人还好为人师,真是可笑。  他所说的“逻辑”不就是叙事上的逻辑,而楼主说的“逻辑力”是指剧作结构而言的吧,否则何言“力”?  编剧只有在整体结构上有种“力”的把握,按照主题的推进“逻辑”,把各个人物线索编起来,至于说,这编起来的事件是不是按照人的逻辑认识来的发生?我觉的一点都不重要!  比如小说里的”悬置“,我就是不告诉你是怎么生出来的,我就是不告诉你你老婆为什么跟你吵,我就是不告诉你你老婆怎么死的?  不知可以吗!!!!!!!!
  就是不把“为什么”留给观众
  象西门庆这个好青年道歉,刚才仔细看了一便贴子、才发现那确实是剧作逻辑而不是情节逻辑,我记得昨晚看确实时剧情的逻辑了,今早也没看你回的贴是什么、直接就看你回复的内容了,一看我就火了、写的那么明白是剧情的逻辑怎么还看成剧作的逻辑呢?本想说教一下、为了表现出真情实感就借着火恶意的批评了一下。才看清原来是我看错。本来还以为如果你能虚心回复是个可教之才、如果你恶言回复离成才还很远。不过现在看来是我错了两种情况不存在了,不过从你的回帖来看水平一班  
  其实,大才无技巧,编剧即上帝。这是我的观点。
  【剧本标准】罗伯特·麦基曾在好莱坞当剧本编辑,他常写下评语说某剧本场景诙谐、感觉敏锐、文笔通顺、用词恰当,但故事令人失望。他从来没有写过这样的评语:该剧本语法糟糕、拼写错误、对白拗口、方位杂乱、打印格式不规范,但它故事精彩、动人心魄、人物深邃、高潮迭起。前者坏剧本,后者好剧本。
  【规律与技巧】好剧本的规律是什么?题目太大,无法回答,但肯定有规律。笼统的说,所有的编剧及理论家都在苦苦寻找观众观看电影的心理需求,并设法满足这个需求。找到了这个需求并把它们罗列出来,贯穿在一起,就是规律。想方设法用文字的形式去刺激、煽动并满足这些需求,就是技巧,或者叫技术。
  继续受益秋平老师的说说……  下周将会再次聆听秋平老师的课,到时,一定向秋平老师讨教!  有些想听秋平老师的课的版友,可以收听YY……  哇哈哈!
  @飞天一圣 86楼   其实,大才无技巧,编剧即上帝。这是我的观点。  -----------------------------  老兄说得有道理,有大才的可以不需要技巧,他的作品一定会有很多公司和制片人要,但最终还是需要有技巧的人来完善,当然完善者可以是幕后的、无名的。
  【交代戏】虽然对故事背景、人物关系、事件来龙等需要必要的交代,但应尽量避免纯粹、单独的交代戏,好的交代应该是:1.非一次性在不同场景和对话中泄露出来;2.留下可补充的残缺让观众自己去概括或推理;3.符合场景和人物自身逻辑自然流露;4.尽量用交代带出人物性格特种;5.尽量对情节发展有推动。
  【过场戏】为衔接两场戏设置的过度段落,特点是游离于剧情之外。不好的剧本通篇都是过场戏,而写得好的过场戏应该是:1.逻辑的一环,因而不可或缺(虽本身不推动剧情,但拿掉则破坏剧情);2.节奏调节器(不从剧情上起作用但为下一个高潮做情绪情感铺垫);3.可玩味的闲笔,展现抒情幽默风格趣味风情。
  【高潮】指文艺作品中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及其解决。电影中主角贯穿始终的动作不断遇到阻碍(冲突),阻碍来自敌对方(人、自然、有形或无形势力、甚至自身等),并越来越大,主角危机四伏。结尾前最后一个危机越不过去,酿成遭灭顶之灾,主人公用尽全力反败为胜战胜对手(正剧喜剧)或失败(悲剧)。要点:1.最后的危机须做到极致(将主人公置于死地);2.一定要形成拐点(顶点急转直下);3.必须有意想不到的解决因素形成转机(能被观众猜到的解决方案形不成高潮);4.必须靠主人公自身完成整个动作(战胜或战败)。写高潮大忌:致命危机时,突然一声霹雳,一道闪电,把强大的敌人给电死了。
  【出位与缺陷】一号人物最不讨好。常见现象是反面角色和正面配角给人印象深刻,甚至导致演主角的演员不易红。原因是编剧太喜欢自己的主人公,使其完美到不真实和不可亲。建议根据需要有意给主角赋予一些出位和缺陷。出位指语言、动作和行为突破常规常情(外部),缺陷指性格内核上的弱点瑕疵(内在)。
  【伏笔】剧本前段为后段重要拐点预埋的提示,作用是让该拐点既突然(意料之外)又必然(情理之中)。  要点:  1.埋伏笔点既明显(留下印象)又隐蔽(加干扰);  2.必要时可加强或重复;  3.适度放大假伏笔误导观众;  4.伏笔不宜过多;  5.设置方法多为倒置,先确定结果(重大拐点),倒回去看什么地方适合安放。
  【潜台词】来源于人的口是心非特征,剧中适合表达人物内心复杂的规定情景,也是电影对白最耐人玩味的魅力所在,而它的难点在于写出来的只能是台词。要点:1.从文字上写出弦外之音;2.从性格和情景琢磨潜台词并根据人物间关系的微妙与隔膜写出台词;3.从表演角度来写,演员说的是台词,演的是潜台词。
  【新编剧功课】想当编剧,是否科班毕业,以前职业是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热爱。  须做功课:  1.多看好影片电视剧;  2.试着写;  3.适当读几本经典的编剧理论书;  4.分析经典影片;  5.多和写剧本的朋友多交流;  6.把自己写的剧本当故事讲给别人听,征求反馈意见;  7.有条件的请教一下老编剧或老师。  8.继续写。
  【悬念1】影片中能引起观众紧张期待的事物。其实是危机的触发、发展、解决的过程。一般的技巧:1.设悬,强烈和突然(迅速触发);2.放空挡,自然滑行,不踩油门(太监急皇帝不急);3.注入强化因素,危机渐显;4.故意拖延(干扰与抑制),造成最强烈紧张感;5.释悬,突转(顺转或逆转)解决危机。
  【悬念2】设置悬念要素:1.能刺激起好奇心;2.可引起连锁反应;3.未来不可知;4.能激发观众参与性;5.能让观众感同身受。与悬念相关的事物:1.生与死;2.成与败;3.爱与恨;4.忠诚与背叛;5.谎言与真相;6.人生大抉择(爱甲与爱乙,去与留,坚持与放弃);7.未知世界探秘;8.名利的考验;9.身世之谜。
  @陈秋平Josef 97楼   【新编剧功课】想当编剧,是否科班毕业,以前职业是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热爱。  须做功课:  1.多看好影片电视剧;  2.试着写;  3.适当读几本经典的编剧理论书;  4.分析经典影片;  5.多和写剧本的朋友多交流;  6.把自己写的剧本当故事讲给别人听,征求反馈意见;  7.有条件的请教一下老编剧或老师。  8.继续写。  -----------------------------  曾经想写小说,可发现我不能把我的故事写成小说,那些故事都是源自生活和电影、书籍的观后感。  后来偶然通过一条微博提供的信息下载了外国电影剧本300篇,看了10多篇剧本后,我便将我的故事写成剧本的样式,故事终于能够从我的脑子转移到其他载体上。  在网上买了4本书,三本希德菲尔德的电影剧本系列,一本罗伯特麦基的《故事》  剧本我只讲给老婆听,老师就是天涯的各位了。  写剧本成为一项兴趣爱好,因为我写不出小说。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