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知道汉朝悼亡诗的诗词有什么?

预览(按enter键查看全诗)
手机访问:
词牌名大全
年代:唐 作者:
蓬阁桃源两处分,人间海上不相闻。一朝琴里悲黄鹤,何日山头望白云。
以上为随机展示
悼亡诗(32首)
悼亡诗,顾名思义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古代汉族诗歌题材之一,始于晋代潘岳。
代表人物:潘岳、、、、
1、《》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2、《》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3、《》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4、《》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私怀谁克从?...5、《》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对棋陪谢傅,...6、《》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7、《》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8、《》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藤床纸帐朝...9、《》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10、《》 ·无言哽噎。看灯记得年时节。行行指月行行说。愿月常圆,休要暂时...11、《》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12、《》 ·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13、《》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情知此后...14、《》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15、《》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16、《》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17、《》 ·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18、《》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19、《》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20、《》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21、《》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22、《》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23、《》 ·去年相逢深院宇。海棠下、曾歌金缕。歌罢花如雨。翠罗衫上,点点...24、《》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25、《》 ·莺啼啼不尽,任燕语、语难通。这一点闲愁,十年不断,恼乱春风。...26、《》 ·裁春衫寻芳。记金刀素手,同在晴窗。几度因风残絮,照花斜阳。谁...27、《》 ·露蛩初响,机杼还催织。婺星为情慵懒,伫立明河侧。不见津头艇子...28、《》 ·残寒正欺病酒,掩沈香绣户。燕来晚、飞入西城,似说春事迟暮。画...29、《》 ·湖山经醉惯。溃春衫、啼痕酒痕无限。又客长安,叹断襟零袂,涴尘...30、《》 ·湘波如泪色漻漻,楚厉迷魂逐恨遥。枫树夜猿愁自断,女萝山鬼语相...31、《》 ·成纪星郎字义山,适归高壤抱长叹。词林枝叶三春尽,学海波澜一夜...32、《》 ·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哪些古诗词的句子背后有动人的故事?
按时间排序
112 个回答
油壁轻车郎马聪,相逢九里松。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写给他的第一个亡妻王弗,只可意会。
貌似没人提到戴复古妻子的事啊,我只记得有一首宋词,戴复古妻的《祝英台近》,内容、故事大家百度吧,包你搜了不后悔!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尘误。花开花落终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地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这首《卜算子》出自一位青楼女子之手,她的存在或许渺茫得如同一缕青烟,淡然蒸发,才远不如薛涛,名远不如陈圆圆,甚至我自己也不愿意把她看做一位不为权贵所迫害的女性,我想,她只是一名女子,一名将痴心交给了懂她人的女子。 严蕊,“善琴奕歌舞,丝竹书画,色艺冠一时”,因为填词能力了得,被郡守唐仲友赏识,而当时朱熹在官场上要打击唐,便以严蕊为口,将她抓进监狱,严刑拷打,想逼迫严蕊以莫须有的口供将唐置之死地。可是她没有,朱熹离职后,新任领导将严释放,她便咏出这首词。不是文采,却是深情,在文人与青楼的交集中开出的绚烂的花。青楼一倒,女子的诗词也没有了。
陈氏,大汉孝武陈皇后,世人称为陈阿娇(有待考究),是汉朝孝武帝刘彻的原配妻子,血统上也是汉武帝的嫡亲姑表姐。自幼荣宠至极,难免娇骄率真;且有恩于武帝,不肯逢迎屈就;与汉武帝渐渐产生裂痕。剥夺皇后名分外,废后在衣食用度上皇后级别待遇不变,并且余生居住于别宫长门宫,最后得以寿终正寝。在诗歌的长河中也留存了许多描写她的名句。我最爱的是刘方平的《春怨》: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纱窗上的日影已经落下,黄昏正渐渐来临,华丽的宫室她一人独在,只见她满面挂着泪痕。寂寞幽深庭院里春天将尽,梨花满地,紧闭着院门。至于“千金买赋”买的便是司马相如的《长门赋》。相传母千金聘为陈皇后作了一篇《》,凄婉动人。聂石樵评价此赋为:开后代写“宫怨”作品之先河。历来许多诗人写过《长门怨》,包括陆游、戴叔伦、刘长卿等人,比较打动我的是的《长门怨》:憎宠一时心,尘生旧屋金。苔滋销履迹,花远度銮音。暮雀重门迥,秋萤别殿阴。君明犹不察,妒极是情深。诗人总是多情的博爱的,他们的诗句中无一不透露出对阿娇的同情。如《闺情》中所写:宝镜窥妆影,红衫裛泪痕。昭阳今再入,宁敢恨长门;又如李端《妾薄命》:一从失恩意,转觉身憔悴。对镜不梳头,倚窗空落泪。陈阿娇的悲剧带给了她自己无尽的孤寂苦楚,却给诗人们留下了一个很好的题材,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诗词。也许这些后世的同情、体谅与唏嘘感叹也给了早已深埋地下的阿娇些许安慰罢。千年之后的我们也只能对着那些留在纸张上的文字感叹一句——可怜红颜总,最是无情帝王家。
众人皆知陆游和唐婉有《钗头凤》二首。其实陆游后来,还写了两首悼念唐婉的诗。沈园二首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其二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齐东野语》曰:「翁居鉴湖之三山,晚岁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又赋二绝云:(见上)。盖庆元己未也。」庆元己未为公元1199年,是年陆游七十五岁。当然,还有后文。未久,唐氏死。至绍熙壬子岁,复有诗。序云:「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词一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诗云:「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坏壁辞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又至开禧乙丑岁暮,夜梦游沈氏园,又两绝句云:「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开禧乙丑,是公元1205年,是年陆游八十一岁。陆游在八十五岁辞世。去世前一年(公元1208年),又写下了《春游》。春游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初读《钗头凤》,无非男女情爱,并无太多感受。后读《沈园二首》,「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二句,颇为动容。至《春游》,「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唯默然无语。尘缘旧梦,白云苍狗。所谓浮生,不过如此。
看看回答数,似乎不需要我再多言,不过看了回答,还是决定说几首少见的诗词故事,常见的上面已经说出很多了。以下资料多为转载。1.苏轼曾写过一个关于三生石的故事,此处只贴出译文,原文名叫《僧圆泽传》。话说唐时洛阳名士李源,字子澄,是一位学富五车的饱学之士。其父名李橙。唐玄宗末年,发生安禄山之乱,李橙死于乱军之手。李源见父亲已死,悲痛万分,复见世事纷扰,遂绝意仕途,发愿为父守孝,至死一不为官二不娶妻。就到惠林寺隐居起来,渐渐地,发现寺中僧人圆泽颇有文才,为人又纯正,故结为莫逆之交。闲时,两人游山玩水,追古寻幽,遣兴抒怀,常有诗词歌赋相和。有一次,两人同游峨嵋山。李源本想从荆州沿三峡到峨嵋山。圆泽觉得这样不好,认为从首都长安斜谷路过去更为方便。李源坚决不答应,说:"我已下决心谢绝人世,更无追求仕途的欲望,岂可再提到什么京师长安呢!"圆泽沉默良久,说:"行止本不由人定,那就随你所愿吧。"于是两人从荆州入四川。路过南浦这个地方时,他们看见一位妇女,背负瓦瓮在汲泉水。只见她外穿旧衣,内着锦裆,身怀六甲的样子。圆泽平静地对李源说:"她就是我要托身转世的所在。"李源不明白圆泽的话,忙问:"你说什么?"圆泽说:"这位妇人姓王,我本该成为她的儿子,已经怀了三年了,因为我迟迟不来投胎,所以她一直做不了母亲,养不了儿子。今天既然遇上了,看来已无法躲避。你当念佛号助我速生。"圆泽香汤沐浴后,对李源说:"我与你交往深厚,彼此知心,今天大限已到,就此别过。三天之后,你要到我投身的家里来,那时正在为新生儿沐浴。新生儿就是我的再生,我那时将以笑为验。还有请你记住,十三年后,我们还会在杭州灵隐天竺相见。"李源知道圆泽所说非妄,心生悲戚之心,不得不与圆泽诀别。圆泽说罢趺跏坐化了。那边厢王姓妇女生下了儿子。三日后,李源依嘱到圆泽投胎的家里看他,果然,那小儿正被沐浴着,他见李源来,冲着他咧开嘴笑起来。自从圆泽转世后,李源无心去峨嵋山,返身隐居于惠林寺。于日升月落之间,十三个春秋过去了。李源不忘旧约,只身从洛阳前往杭州,欲在灵隐天竺与圆泽相会。天竺道上,观不尽诱人景色,听不尽溪泉淙淙。但李源无心赏景,他只想看到前世的好友圆泽。边走边想:他真能践约吗?他还像自己那样记住今天这个日子吗?他会不会早忘了十三年前的盟约了?可他一刻都不敢忘!心心念念记着这个前世今生的约,圆泽会不会因为隔了世而淡忘了呢?来到葛源亭畔,正在寻思间,只听有人在隐隐约约地叫喊他:"李源,李源!"李源循声望去,只见涧水对岸,有一牧童,梳着菱髻,骑在牛背上,唱着竹枝词,一见是他,便朝他挥手相喊:"李源,李源!"李源仔细一看,发现这牧童形貌酷似前世的圆泽,便知圆泽是真的守约的。转世为牧童的圆泽坐在牛背上,对着他唱了一首竹枝词: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用论。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李源知道圆泽虽身是隔世之身,然旧日性情没有变,一时间百感交集,晃似前世的圆泽朝他走来了,他问:"你身体好吗?"圆泽笑着说:"李公,你是个守信用的人!可惜你的尘缘未了,我们无法再续前缘了,请你继续勤加苦修。"说完又唱道: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唱罢,牧童拂袖隐入烟霞而去。2.《贺新郎》陈维崧(此部分转自 ,稍有修改。)清代词人陈维崧,少负才名,却一生不得志。徐紫云,人称云郎,是冒家的伶人,也是陈维崧的爱人。陈维崧于清顺治戊戌年(公元1658年)十一月抵达水绘园,始与紫云相识,至紫云1675年去逝,二人交往时间长达17年之久。   (一)相识  “阿云年十五,娟好立屏际。笑问客何方,横波漾清丽”,这是陈维崧初到水绘园时与徐紫云相识的情景。可以看出,陈对徐一见钟情,但欲得到紫云,颇费了一番周折。据纽玉樵《觚剩》记载:陈维崧初到水绘园时,正值十一月,水绘园内梅花盛开,景色可人。维崧携紫云在暗香疏影中流连徘徊,被冒襄发现,非常恼怒。派人将紫云捆缚,欲施以杖打。维崧极其恐惧,跪请冒襄母亲出面调停。时已薄暮,冒襄母亲要求维崧在当晚咏成梅花绝句百首方可不罪云郎。维崧“篝灯濡墨,苦吟达曙。百咏既就,亟书送巢民。巢民读之击节,笑遣云郎”。自此,紫云从维崧。“东皋作客五六载,阿徐日日相流连”,此诗记述了陈维崧与徐紫云在水绘园内的交往情况。  (二)离别  陈维崧曾经多次离开水绘园,紫云因有事羁绊未能同行。在陈维崧为紫云和冒襄所做的诸多诗词中,离别是一个重要内容。这些离别诗进一步表达了陈维崧对于冒襄的深深谢意、对于紫云的无限思念、对于自己寄居处境的惆怅与无奈,以下几例可为证。  康熙壬寅年(1662年)秋,陈维崧离开水绘园,回宜兴老家,紫云没有同行。陈维崧伤心离别,作惆怅词二十首。留别紫云。全诗情感真挚,沉郁顿挫,详述陈维崧与紫云之间相依、相伴、相恋的交往过程。其中第13首、19首分别为:“洗钵池头弄玉荷,荷开浪滑画船多。不知何日萍州岸,重听徐郎水调歌。”“别时尔母病阑珊,门户萧条药饵难。他日高谈强饭后,临风觅纸报平安。”此诗表达了陈维崧对于徐紫云深深的牵挂以及无微不至的关切之情。  康熙癸卯年(1663年),陈维崧作《将发如皋留别冒巢民先生》诗,赠别冒襄。诗五言,610字。由此诗可知,此年,陈维崧又一次离开水绘园,离开紫云。全诗笔触细腻,离愁别绪,尽现笔端。首先,他用大量诗句叙述冒襄对他及他家人的深厚情意。接着,交代了此次离开水绘园的原因:“两战两不收,霜蹄一朝蹶。我闻长安街,连云矗扶荔。金张许史家,敝裾尚堪曳。逝将舍此游,愿言一谒帝。阳春二三月,绿水正溶漪。扁舟过先生,话别去燕翼。”在诗的结尾处表达出对紫云的牵挂:“阿云久侍予,怜其母新毙。坦率易失欢,与人多睚眦。”这里还暗含一层意思,即在陈维崧离开水绘园期间,希望冒襄能够对紫云多加照顾,对其为人坦率易结怨于人等事多多包涵。  康熙甲辰年(1664年),陈维崧做《同诸子夜坐巢民先生宅观剧各得四绝句》诗,其中第三、四绝分别为:“少日魂销汤义仍,而今老去意如冰。听歌忽忆当年事,月照中门第几层。”“人当临别歌偏妙,曲为言愁韵转和。正是客心凄断处,漫天丝雨不须多。”由此诗可知,陈维崧将要离开如皋,冒襄在自家宅中安排演出,为其送行。冒襄为《紫云出浴图》的题诗有两首,其一为《与其年诸君观剧各成四断句附书请正》,该诗的内容也与送行有关,并言及紫云在剧中有演出,其韵律格式与陈维崧的诗一致。由此可以推断,陈维崧与冒襄的这两首诗,为同一时间、同一场合而作的唱和诗。陈维崧在这首诗中没有直接提到紫云,但其忧郁悲伤的心情表露无遗。《紫云出浴图》当是因此次离别而作。  (三)合卺  陈维崧与徐紫云有相同的性价值取向,属于同性恋者。徐紫云成年后娶亲,陈维崧应邀参加爱人的婚礼,在其洞房花烛夜时写了一首《贺新郎》相赠。
小酌荼蘼酿。喜今朝,钗光鬓影,灯前滉漾。隔着屏风喧笑语,报到雀翅初上。又把檀奴偷相。扑朔雌雄浑不辨,但临风私取春弓量。送尔去,揭鸳帐。
六年孤馆相偎傍。最难忘,红蕤(ruí)枕畔,泪花轻扬。了尔一生花烛事,宛转妇随夫唱。努力做,稾砧(gǎo zhēn)模样。只我罗衾寒似铁,拥桃笙难得纱窗亮。休为我,再惆怅。  (四)携游  陈维崧在水绘园居住十年,这期间他游历之处主要限于江苏一带,比如扬州、苏州、无锡等地,是否有紫云同行,笔者没有查到相关资料。但有可靠资料证明,陈维崧于康熙戊申年(公元1668年)离开水绘园后,携紫云先后赴都门(今北京)、中州(今中原一带)游历。  1668年,紫云25岁,随陈维崧游历都门,由刑部尚书龚芝麓资助馆餐。龚芝麓(即龚鼎孳)曾作《与征君(征君即冒襄)书》,介绍了陈维崧与徐紫云离开水绘园北上的大概情况:“其年六月抵都,良慰积渴。虽数与倡酬,未免冗夺,而名流所止户外,长者辙临恒满,至欲借一枝以栖鸶鹄,亦复不易。最后得中州片席,喜就近不碍槐黄之役,兼月旦举子艺,不致荒于本,领俸固薄,稍觉相宜耳。云郎从之殊洽,以行时未告主翁,心中疚仄。途次值青若(冒襄子),当为转达尊前。弟以老盟翁一片深情,生平怜他人过于自怜,怜其年当又过于怜云郎,定无后督意也”。  当时,都门名流久仰陈维崧的才名与徐紫云的艺名,皆欲争聆佳奏。紫云“南腔北播,菊部歌儿多摹其音。于是京邑剧风为之一变”。紫云的才艺令许多人倾倒,近代学者张次溪更是认为,云郎燕游有“沟通戏曲之功”,并将其收录于所编《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续编)》中。龚芝麓也有诗记述云郎燕游情况:“不从水绘园中住,席帽轻衫到国门。听说绕梁歌绝妙,花前还许老夫闻”。  据龚芝麓《与征君书》还可知,陈维崧在都门发展并不是很顺利,不久,即由龚芝麓推荐,离开都门,去中州,入史省斋学使幕府,紫云随其行。陈维崧有诗和词记述紫云在中州的活动。《满江红.过邯郸道上吕仙祠示曼殊》有句云:“笑两人,今日到邯郸,宁非梦。”此词自注为:“曼殊工演《邯郸梦》剧”。《怀州岁暮感怀》其中一句云:“中原喜见雁重来。”自注为“九青再至”。《江城子.沙随感旧》有句云:“落叶中原,恰又趱离程。淡月晓风昏似梦,和泪也,出层城。”  陈维崧在中州三年,由紫云相伴。维崧携紫云游历邯郸、洛阳、商丘、汴京、睢州、鄢陵、汝州、偃师、登封、许昌、滁阳、郏县、叶县、南阳、汝宁、怀州、昆阳等地,并作诗词记录当时的游历情况,其间紫云曾回宜兴暂居后又返回中州。  (五)悼亡  陈维崧与徐紫云相依相伴,患难与共。康熙乙卯年(公元1675年),紫云不幸早逝,年仅32岁。维崧肠断欲绝,睹物辄悲,赋《天香.中元感旧》、《贺新凉.腊月初六日是余生日即亡妇忌辰也词以志痛仍用前韵》、《摸鱼儿.清明感旧》、《瑞龙吟.春夜见壁间三弦子是云郎旧物感而填词》等作品追忆痛悼紫云,情溢词外,感人肺腑。  1679年,陈维崧由大学士宋德宜推荐,应试博学鸿词科,列一等,授翰林院检讨,参与纂修《明史》,在馆四年,勤于辑纂,1682年卒于检讨任上。3.北宋著名词人张先(990—1078,字子野),在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当时与张先常有诗词唱和的苏轼随着众多朋友去拜访他,问老先生得此美眷有何感想,张先于是随口念道:“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风趣幽默的苏东坡则当即和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梨花指的是白发的丈夫,海棠指的是红颜少妇,一个“压”道尽无数未说之语!
4.《写情》李益霍小玉原来出身于贵族世家,父亲是唐玄宗时代的武将霍王爷,母亲郑净持原是霍王府中的一名歌舞姬。因外貌秀美、歌舞动人而被霍王爷收为妾。不料,在郑净持身怀六甲的时候,“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突如其来的“安史之乱”,打破了郑净持安享霍王爷恩爱的美梦。霍王爷在御敌时战死,霍王府中家人作鸟雀哄散,郑净持带着尚在襁褓中的霍小玉流落民间,开始了贫民生活。到唐代宗大历初元,霍小玉已经十六岁了,禀受母亲的资质,长得容貌秀艳,明丽可人;加上母亲的悉心教诲,她不但能歌善舞,而且精通诗文。这时,母亲郑净持落难时从府中带出的首饰细软都变卖用度殆尽,为了维持母女俩的生计,霍小玉不得不承母亲的旧技,做歌舞妓待客。为了女儿的前途,郑氏对待客的尺度把持甚严,仅限于奉歌献舞,为客人助兴消愁,决不出卖身体。这样竭力保住女儿的贞洁,是为了有朝一日遇到有缘人,能名正言顺地为人妻,以获取终身的幸福。这样卖艺不卖身的艺妓,娼门中称为“青倌人”,必须意志坚定的人才能做到。霍小玉虽为“青倌人”,但因才貌俱佳,照样能吸引一大批清雅风流之客,成为颇有声誉的红歌妓。在京城里,有一个以诗文著称的人--李益。他生在陇西,游遍那里的汉唐古战场,写下了许多感怀战争的诗篇。霍小玉也是因战乱而经受离丧之苦的人,对李益的诗篇分外感动。后经街坊的穿针引线,终于见到了李益,他当时正是状元及第等待委派官职。交谈了几句话后彼此都感到情投意合,谈论诗文,竟忘却了时间的流逝。霍母也很欣赏李益,心想若能成此二人,霍小玉也可落得终身有靠。于是他们以红烛为媒,以美酒为约,起下了“海枯石烂不变心”的盟誓。李益索性住在霍小玉家中,每日里二人同吃同住,同出同入,真和夫妻一样。就这样过了大约快一年的时间,李益升为郑县主簿,须先回故乡陇西探亲,然后上任。等安排好一切以后,再接霍小玉到郑县完婚。李益临行之时,霍小玉忧心忡忡,想他管高位显之后,定会变心,而李益却再三盟誓:“明春三月,迎取佳人,郑县团聚,永不分离。”二人挥泪而别。李益回乡后,父母高兴异常,风光一番之后,为他订下了一门亲事,女方是官宦人家的女儿。李益不得已说出了霍小玉之事,但其父母坚决反对娶一个歌妓入门,李益思虑再三也觉得娶官宦人家的女儿对自己的仕途会有帮助,于是热热闹闹地办了婚事。此时的霍小玉还在眼巴巴地盼望。半年过去了,不见李郎,一年过去了,仍是杳无音讯。霍小玉知道担心终成事实,悲恨交加,卧床不起。李益负心之事渐渐传开,全长安都知道了,许多人为霍小玉愤愤不平。没多久,李益进京办事。一个道士把李益硬是架到了霍小玉家门口。看到因绝望而面黄肌瘦、神情恍惚的霍小玉,李益羞愧难当。霍小玉挣扎着站起来,“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韶颜稚齿,饮恨而终。慈母在堂,不能供养。绮罗弦管,从此永休。征痛黄泉,皆君所致。李君李君,今当永诀!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她拿起一杯酒泼在地上,表示与李益已是“覆水难收”,恸哭数声倒地而亡。李益抚尸大哭,悔之晚矣。多年以后,李益官至礼部尚书,飞黄腾达,而他却作了一首《写情》——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5.苏轼《狱中寄子由二首》也很感人,在得知自己必死之际,他只给弟弟留了两首诗。苏轼很爱他弟弟,写过很多诗词给他,包括传唱度最高的《水调歌头》,有空慢慢八。6.陆游跟唐婉的故事也很动人,也留下了很多诗词,楼上已经好多人已经贴了。7.还有很多,一时懒得贴了。就这样吧。
我想,最动人的也许是爱情,甜腻芳香。那么肯定有另一种情感,醇美清冽,那就是兄弟情、知音情。我希望诸位读完这个故事,最后将这三首词记住。这个故事中有三个主人公——顾贞观、吴兆骞、纳兰容若想必已经有人猜到了,我所言诗词便是——《金缕曲》金缕曲
——顾贞观〔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其一)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彀?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其二)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试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从君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薄柳。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故事引自袁枚《随园诗话》、梁令娴《艺术馆词选》:
康熙初,吴汉槎兆骞(即吴兆骞)谪戍宁古塔,其友顾贞观华峰馆於纳兰太傅(即明珠)家,寄吴《金缕曲》云云。
太傅之子成容若(即纳兰容若)见之,泣曰:“河梁生别之诗,山阳死友之传,得此而三。此事三千六百日中,我当以身任之。”华峰(即顾贞观表字)曰:“人寿几何?公子乃以十载为期耶?”
太傅(即明珠)闻之,竟为道地,而汉槎(即吴兆骞)生入玉门关矣。
顾生名永者咏其事云:“金蘭傥使无良友,关塞终当老健儿。”说华峰之救吴季子也,太傅方宴客,手巨觥谓曰:“若饮满,为救汉槎。”华峰素不饮,至是一吸而尽。太傅笑曰:“余直戏耳。即不饮,余岂不救汉槎耶?虽然,何其壮也!”
容若寄梁汾《金缕曲》有云:“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盖指此也。汉槎既入关,过容若所,见斋壁大书“顾梁汾为吴汉槎屈膝处”,不禁大恸云。昔人交谊之重如此!译文及拓展:
清顺治十五年(1658),顾贞观好友吴兆骞因科场舞弊案被株连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被遣送到黑龙江戍边时,顾贞观为好友蒙受不白之冤感到怨痛,立下“必归季子”的誓言。
但这个案件是顺治皇帝所亲定,康熙皇帝并无昭雪之意,当顾贞观接到吴兆骞从戍边寄来一信时,才知吴在戍边的苦况:“塞外苦寒,四时冰雪,鸣镝呼风,哀笳带血,一身飘寄,双鬓渐星。妇复多病,一男两女,藜藿不充,回念老母,茕然在堂,迢递关河,归省无日……”。
顾贞观读信后,凄伤流泪,深知身居绝塞的好友再经不起风霜雨雪的摧残,救友生还已到刻不容缓之时了。顾贞观没有忘记“乌头马角终相救”的许诺,请求纳兰性德在明珠面前为吴说情。
当他了解到朝廷中有一些身居要职的官员,如苏州的宋德宜,昆山的徐乾学等,过去与吴兆骞都有过交往,因而连日奔走于这些权贵之门,希望他们顾念旧情,能为营救吴兆骞助一臂之力,谁知人情淡薄,世态炎凉,这些已飞黄腾达的士林隽秀根本不愿为人解难,顾贞观一筹莫展,百感交集,于是挥笔写下了《金缕曲》二首,作为给吴兆骞的复信,便是以上二阕《金缕曲》。
词中对患难之友、“悲之深,慰之至”,叮咛告戒,无一字不从肺腑中流出。这种忠贞生死之谊,至情之作。所以被人传诵为“赎命词”,成为清词中的压卷之作。
后来才有了明珠打眼,举着大杯子对顾贞观说“若饮满,为救汉槎(即吴兆骞)。”顾贞观向来不喝酒,此时却是一吸而尽。明珠为之侧目说,“余直戏耳。即不饮,余岂不救汉槎耶?虽然,何其壮也!”方救回吴兆骞。
后吴兆骞被释归来,到明珠府上拜谢,在一间屋内自壁上,见到题字:“顾梁汾为松陵才子吴汗槎屈膝处”,方知顾贞观为他的生还竭尽了心力。当然以上是两首金缕曲,这里还有第三首,乃是听顾贞观说吴兆骞被诬流放,纳兰性德看了顾贞观给吴兆骞的两首《金缕曲》后,心情激荡,并决心营救吴兆骞之时,写给顾贞观的一首披肝沥胆的诗篇。《金缕曲
赠梁汾》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这就是先生所言:“昔人交谊之重如此。”让人何其神往!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这个回答可能不太切题,首先不是诗词,其次也没有丰富的故事。但是高一学这篇古文时候这句话给我的震撼远比《江城子》要强烈的多。私以为悼亡词是情之深意之切。悼亡妻的诗词很多,纳兰的“当时只道是寻常”元稹的“取次花丛懒回顾”等等,都没有上面那一句来的真切。没有浮华和矫情,借物言情,语言平实,感伤溢于言外。暗含物是人非时光飞逝之感。你,从不会被提起,也永远无法忘记。
当年忠贞为国筹,何曾怕断头?如今江山红遍,江山靠谁守?业未竟,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画面感极足
板凳已经给了心里完美的答案。高中的时候能体会一点点,现在加了自己内心的感受,感悟颇多了。
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宠家,有莲、鸿、蘋、云,品清讴娱客。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吾三人持酒听之,为一笑乐。已而君宠疾废卧家,廉叔下世,昔之狂篇醉句遂与两家歌儿酒使俱流传于人间。自尔邮传滋多,积有串易。七月己巳,为高平公缀缉成编。追惟往昔过从饮酒之人,或垄木已长,或病不偶。考其篇中所记悲欢合离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但能掩卷怃然,感光阴之易迁,叹境缘之无实也。——《小山词》自序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淡语皆有致。——冯煦《嵩庵词论》晏小山有一个好爹。晏小山的爹叫晏殊,位极人臣,名动天下。一篇《珠玉词》清新秀丽,世人倾慕,仕途也顺利得令人发指,史书上几乎没有对此人的任何负面评价。而晏小山却只做过个"颖昌府许田镇监"。黄庭坚说他“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有爹不傍,有才不入世,有钱给别人花,被别人卖了还颠儿颠儿地给人数钱。而小山却只讪讪地回了一句:“我盘跚勃窣,犹获罪于诸公,愤而吐之,是唾人面也。”典型的文人风骨,孤高自傲,不愿与世俗同流。于是,小山和朋友们夜夜流连于自己的一方桃花源里。莲、鸿、蘋、云是一位朋友家的四位歌伎。莲、鸿、蘋、云四子是伎是妾是友是徒,是衣上诗痕酒里字,是醉拍春衫惜旧香,是逃避世界的梦后楼台,是苦心孤诣的一方桃源。然而自古才命两相妨。晏殊去世,君宠疾废,廉叔下世,莲鸿蘋云遂流转人间。从此,莲鸿蘋云出现在他的每一首小令里。这是小山最广为流传的一首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蘋叶上兰舟。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拚得为花愁。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向朱颜不耐秋。鹧鸪天梅蕊新妆桂叶眉。小莲风韵出瑶池。云随绿水歌声转,雪绕红绡舞袖垂。伤别易,恨欢迟。惜无红锦为裁诗。行人莫便消魂去,汉渚星桥尚有期。鹧鸪天手捻香笺忆小莲。欲将遗恨倩谁传。归来独卧逍遥夜,梦里相逢酩酊天。花易落,月难圆。只应花月似欢缘。秦筝算有心情在,试写离声入旧弦。鹧鸪天题破香笺小砑红。诗篇多寄旧相逢。西楼酒面垂垂雪,南苑春衫细细风。花不尽,柳无穷。别来欢事少人同。凭谁问取归云信,今在巫山第几峰。清平乐莲开欲遍。一夜秋声转。残绿断红香片片。长是西风堪怨。莫愁家住溪边。采莲心事年年。谁管水流花谢,月明昨夜兰船。清平乐沈思暗记。几许无凭事。菊靥开残秋少味。闲却画阑风意。梦云归处难寻。微凉暗入香襟。犹恨那回庭院,依前月浅灯深。减字木兰花长亭晚送。都似绿窗前日梦。小字还家。恰应红灯昨夜花。良时易过。半镜流年春欲破。往事难忘。一枕高楼到夕阳。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百岁如流,富贵冷灰。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看尽世事炎凉人间沧桑,也只能”掩卷怃然,感光阴之易迁,叹境缘之无实“。叹一声,终易散,且长闲,莫教离恨损朱颜。
艳惊两朝帝王的花蕊夫人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五代.花蕊夫人《口占答宋太祖述亡国诗》。
  这首《述亡国诗》悲愤婉转,不亢不卑,表达了一个有气节的亡国之女深沉的悲哀。这位才高气傲的女诗人是谁呢?据说是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的妃子,人称“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聪明贤淑,风流蕴藉,不但貌若天仙,而且擅长诗词。后蜀主孟昶少年风流,为寻找不到美女闷闷不乐,后来,有一位心腹太监在青城明察暗访终于物色到一位美女。这位美女体态轻盈,浅着粉黛,容颜绝世,给人一种空谷幽兰自然淡雅之感,
孟昶如获至宝,立即留在宫中,封为慧妃。慧妃喜欢芙蓉花和牡丹花,孟昶投其所好,特地为她修了一座牡丹苑,还下令在城墙上种满芙蓉花,连寻常百姓家也要家家栽种。每到芙蓉花开时节,成都城中花团锦簇,争奇斗艳,红如火,白似雪,远看如朝霞灿烂,近闻花香浓郁,从此,成都也得了雅号,叫“锦城”。孟昶带着慧妃登城饮酒赏花,望着花丛中的美人,感慨地说:“你真美呀!这芙蓉不足以形容你的柔媚,这牡丹不足以形容你的明艳,你是人中之花,花中之蕊。啊,朕封你为花蕊夫人。”
  公元964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兵南击后蜀,蜀军不堪一击,孟昶只得自缚请降,成了北宋的阶下囚。花蕊夫人也成了囚徒,陪孟昶被押解进京。 ------百度知道
如果中学时代学习古诗词能够以这些动人的故事为辅,那么古诗词也不会因为死记硬背而变得枯燥乏味了。
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中《绛娘与崔护的桃花缘》。
回文诗,回环往复皆可诵读。 苏伯玉曾官游蜀地,久而不归。其妻子远居长安,作《盘中诗》以寄相思。《盘中诗》被视为中国最早的回文作品。 诗曰: 山树高,鸟啼悲。泉水深,鲤鱼肥。空仓雀,常苦饥。吏人妇,会夫稀。出门望,见白衣。谓当是,而更非。还入门,中心悲。北上堂,西入阶。急机绞,抒声催。长叹息,当语谁。君有行,妾念之。山有日,还无期。结巾带,长相思。君忘妾,未知之。妾忘君,罪当治。安有行,宜知之。黄者金,白者玉。高者山,下者谷。姓者苏,字伯玉。人才多,知谋足。家居长安身在蜀。何惜马蹄归不数。羊肉千斤酒面斛。令君马肥麦与粟。今时人,智不足。与其书。不能读。当从中央周四角。
最爱的是苏东坡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但是已经有人答了,那就说说汉朝苏武的《留别妻》。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苏武年轻的时候是汉武帝的中郎将。天汉元年,匈奴示好,放回曾经扣留的汉朝使节,汉武帝派苏武率使团出使匈奴,送还被汉朝扣留的匈奴使者。临行前夕,这个在中国历史上以刚烈节义著称的男人,不无感伤地写下了这首诗。诗中并没有豪言壮语,没有一贯大丈夫表示衣锦还乡的意念,此刻他甚至以“征夫”自比,并不觉得这是一件日后会让他光耀千秋,名留青史的事情。只是君王的命令,让他不得不离开深爱的妻子,踏上茫茫的前路。苏武带着礼品,率领一百多人的使团出使匈奴。使团在匈奴时发生意外。由于匈奴内部发生谋反事件,副使张胜参与谋划,累及苏武。匈奴单于派降王卫律劝他投降,苏武认为“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当场拔佩刀自刎,后经胡巫抢救,暂时脱离危险。
单于佩服其有气节,想让他归顺,对他百般劝诱、威胁,但苏武誓死不降。单于又把他置于大窖中,不给饮食。时逢天降雨雪,苏武在窖中吞吃雪和毡毛,数日未死;匈奴人认为他有神灵保佑,不敢杀他。单于无奈,让他到苦寒的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之处放牧羝羊,并告诉他只有公羊产乳才让回归汉朝。苏武在北海,虽生活屡陷困顿,甚至掘野鼠窝,吃野鼠所藏草籽,但他“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仍不降匈奴。
昭帝即位后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昭帝派使臣请求归还被扣押的使节苏武等人。匈奴怕苏武回国对自己不利,谎言说苏武早死了。后来昭帝在上林苑射得大雁一只,足系血书,有人认出是苏武的字迹。昭帝于是又遣汉使到匈奴,经过一番交涉,苏武在十九年后终于重回祖国。汉书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中年出使暮年还,朝廷有感于他的志节,给了他非常优厚的待遇,宣帝封他为“关内侯”。然而在无限风光的背后,是妻离子散的沉痛。白发苍苍的苏武终于实践了自己对妻子“生当复来归”的诺言,可惜,回来得太晚,妻子以为他早死了,已经改嫁。(以上资料来自百科与安意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一书)苏武为国尽忠,有气节,有骨气,出使匈奴十九年,不辱使命。更难得的,是他的深情——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见惯了多情女子负心郎的故事,苏武的有情有义令人感叹。这首诗收在南朝萧统《文选》卷二十九里,有传是东汉无名氏假托苏武之名所作。关于作者和写作年代历来有所争论,不过答主不是研究历史的,反正已不可考,就置之不理了。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出自钱武肃王给他夫人的一封信,意境优美,寓意美好。吴越王钱镠的原配夫人戴氏王妃,是横溪郎碧村的一个农家姑娘。戴氏是乡里出了名的贤淑之女,嫁给钱镠之后,跟随钱镠南征北战,担惊受怕了半辈子,后来成了一国之母。虽是年纪轻轻就离乡背井的,却还是解不开乡土情节,丢不开父母乡亲,年年春天都要回娘家住上一段时间,看望并侍奉双亲。钱镠也是一个性情中人,最是念这个糟糠结发之妻。戴氏回家住得久了,便要带信给她:或是思念、或是问候,其中也有催促之意。过去临安到郎碧要翻一座岭,一边是陡峭的山峰,一边是湍急的苕溪溪流。钱镠怕戴氏夫人轿舆不安全,行走也不方便,就专门拨出银子,派人前去铺石修路,路旁边还加设栏杆。后来这座山岭就改名为"栏杆岭"了。那一年,戴妃又去了郎碧娘家。钱镠在杭州料理政事,一日走出宫门,却见凤凰山脚,西湖堤岸已是桃红柳绿,万紫千红,想到与戴氏夫人已是多日不见,不免又生出几分思念。回到宫中,便提笔写上一封书信,虽则寥寥数语,但却情真意切,细腻入微,其中有这么一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九个字,平实温馨,情愫尤重,让戴妃当即落下两行珠泪。此事传开去,一时成为佳话。清代学者王士祯曾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二语艳称千古。"后来还被里人编成山歌,就名《陌上花》,在家乡民间广为传唱。
《浣溪沙》 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最喜欢的诗词之一,纳兰性德的妻子卢氏与他志趣相投,小日子过得其乐融融,但是成婚三年后妻子亡故。此诗为纳兰性德悼念妻子所作。从古至今,当时只道是寻常的事情太多。唯望珍惜。】《摸鱼儿·雁邱词》 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词人元好问在赴考途中,听一位射雁者说,两只大雁原本在空中比翼双飞,当其中一只被射杀后,另一只殉情栽下来,在被射杀大雁尸体旁死去。词人听说后十分感动,买下这一双大雁埋葬好,并写下这首词。问世间情为何物。每次抬头看见群飞、双飞或单飞的大雁,总不自觉想起“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另外,《长恨歌》也是我很喜欢的诗歌。虽然杨贵妃与唐玄宗的故事从所谓乱伦开始,也止于红颜祸水的骂名,但是我相信他们俩之间有真正的爱情。也贴上来吧,不感兴趣的可以直接忽略。-----------------------------------------------------------嗯分界线-------------------------------------------------------------《长恨歌》 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悼亡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