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海方言中说的:拧话砂人,是什么是方言意思啊?

精彩推荐:
查看: 26200|回复: 44
全国十大最难懂方言居首竟然是南通话!罪魁祸首还是朱元璋和曹操!?
阅读权限3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南通那点事儿网上有个《全国十大最难懂方言》的帖子,南通话被排在首位。尽管有人认为这样的排名依据不足,但南通话难懂却是事实。走进南通这片江海大地,你其实已经在一片方言的丛林里穿行。用“十里不同音”来形容南通的方言分布,可以说一点也不过分。这种奇特的方言布局从何而来?它对南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ntevent 南通话“进化史”听起来像日语,南方人不懂,北方人也不懂
南通话:以江淮方言为基础,同时受吴语很大影响初到南通的外地人,通常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南通话听起来婉转悠扬,听完了却是一头雾水。他们忍不住要瞪大疑问的眼睛:南通人怎么说的都是日语?也难怪,“裤子也瓦,裤多西瓦,哈子也瓦,哈多西瓦”,这样的南通话听起来不是日语是什么?可这样的“日语”日本人也听不懂,因为这句话说的是“裤子要坏,裤带先坏,鞋子要坏,鞋带先坏”。当然,听不懂没关系,最要不得的是不能自以为听懂了,实际上却听错了。你到小饭馆去买菜,本想节约点只买一份汤,但卖菜的师傅微笑着问你:阿要麻油?你点点头,觉得菜汤里加点麻油还是不错的,可你的头还没点完,一大勺猪肉已经扣在你的菜盆里。得,掏钱吧,人家问你要不要买肉,你点头干什么呢。其实,听起来像日语的南通话,在南通仅分布在南通市的崇川区、港闸区和通州区的一小部分地方,会讲这种方言的南通人,还不到全市人口的七分之一。但这种南通话,却是南通最具代表性的方言,因为它是在结合江淮方言和吴方言基础上土生土长的当地语言。这种南北交融的“杂烩”式语言,南方人听起来是北方话,北方人听起来又是南方话,南通话难懂,也就不足为怪了。
■探源泰州话+扬州话+常州话+……由于狼山等五山对江水的阻拦,大约在公元5世纪中后期起,长江口黄海上开始出现一片较大的沙洲,人们称之为胡逗洲(壶豆洲),这就是今天南通市城区的前身。隋朝时,胡逗洲属海陵(今泰州市)。唐初,胡逗洲属扬州广陵郡;唐玄宗开元十年(722年)在这里设置盐官,属扬州广陵郡,隶淮南道。不久,由于军时的需要,狼山成为浙江西道常州节度使管辖下的一个军事据点,胡逗洲又成为浙江西道常州的辖地。
有文献记载,早在南朝梁承圣元年(552年),胡逗洲上即有流人以煮盐为业。流人,就是流放的人犯。初期的流人多来自扬州属地,后属常州管辖,流人则大多来自江南常州。这样的行政区划和人口流入,决定了当时胡逗洲上江淮方言与江南吴语并存的局面。
江水奔流,沙洲在长,终于有一天,胡逗洲(后改叫静海洲)与大陆完全涨接在一起。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周世宗攻克静海,升静海都镇为静海军,属扬州,不久改置为通州,析其地为静海、海门二县,隶海陵郡。由于静海与大陆涨接,隶海陵郡管辖,静海人与江北海陵,尤其是与其毗连的如皋等地的居民交往日渐频繁,同时也有大量的海陵人来往于两地之间,有的甚至定居在这里。海陵是这一带的行政、经济和文化中心,江淮方言自然也成了这一带的优势方言,对静海方言产生重大的影响,而在其后漫长的数百年间,大量从江南过来的移民,也将他们的吴语不断向静海方言渗透,并最终导致静海方言的形成,也就是今天南通话的最初形态。
因此,我们可以说南通话是一种深受吴语影响的江淮方言,也可以说它是被江淮方言改变了的吴语。但本质上,南通话是一种具有吴语因素的江淮方言。
土掉渣的海安话,能从《诗经》找到源头北部官话:带有明显江淮方言特点,包括海安方言、如皋方言和如东方言“釜冠是个什的杲昃”,这句海安方言如果换成现代汉语,就是“锅盖是个什么东西”。用方言说,听起来似乎土得掉渣,可实际上文雅得很,文雅得可以到《诗经》和《易经》里找到源头。《诗·卫风·伯兮》有“杲杲日出”之句,《文心雕龙》解释说:“杲杲为日出之容。”《易·丰》云“日中则昃”, 《说文》解释说:“昃,日在西方时侧也。”太阳东升西落,“杲昃”因此被用来借指东西方位,再引申为泛指任何物事的“东西”。至于“釜冠”,也是有说法的, “釜”就是锅,项羽当年破釜沉舟,其实就是把煮饭的锅全砸了;“冠”是帽子,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釜冠”就是锅的帽子,这是一个带比喻意味的形象化说法,锅当然无须戴什么帽子,它的帽子,就是一顶锅盖。如果一个海安人跑到启东去问人家“釜冠是个什的杲昃”,很可能会招来一顿白眼,因为这是海安话,启东人听不懂。但如果跑到如皋或者如东的西部去说,人家多半会笑他:连釜冠是什么都不知道,不会是个傻子吧?因为海安方言、如皋方言和如东方言都属于南通方言中的北部官话,属于一个方言区。之所以用海安方言作为例子,是因为在南通北部官话中,海安方言是最有代表性的,是比较正宗的江淮官话,如皋方言和如东方言虽然也属江淮官话,但受吴语影响相对要多一些。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不仅仅是如皋和如东在地理位置上与吴语区更接近,最主要的原因,与历史上该地区几次规模较大的人口变迁有关。■探源曹操一度让海安成“无人区”考古研究证明,海安西部和如皋西北部约在6500多年以前即已成陆。在西周、春秋时,这一带属邗国。春秋时,吴王夫差灭邗,北霸中原,“封其民江淮间”。公元前506年,吴、楚交战,破郢城(今湖北江陵县东),郧国遗民在吴国发动下参加了复国斗争。不久,楚败吴,郧民随吴军东撤,后安置于今海安县立发乡一带。公元前473年,越灭吴,都城北迁琅琊(今山东胶南县境),大举向北移民;汉初,东瓯王举国徙江淮间。几次移民,都有一部分人散落到海安一带,他们将吴越方言带到这里,并逐渐形成具有浓郁吴语色彩的方言。也就是说,古代海安人说的也是吴语。然而,三国时期曹操为加强对江滨郡县的统治,强行将今海安一带居民往内地迁移,这里几乎成为无人区。公元241年,东吴大司马、如皋人吕岱招抚乡民回归,重建海陵县,其管辖的范围,包括今天的海安。晋时陆续有一些居民从今山东等地迁来这里。西晋末,永嘉丧乱,北方地区人口避乱大举南迁,至东晋、南朝三百年间陆续迁至今长江下游皖南、苏北等地。按文献记载,其时海陵一带的人口猛增几十倍。从北方流落到海陵一带的北方移民,其方言与当地的方言融合,产生了新的海陵方言,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江淮官话。也正是这个原因,今天的海安话里,才有着较多的古汉语残留。从行政区划上看,今天海安县的大部分地区曾属于海陵。因此,海安方言与姜堰方言比较接近,吴语对它的影响比较小,而如皋方言受吴语的影响要大得多。元末张士诚起兵江南,明燕王靖难之乱,都有大批江南士民移居如皋。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太平天国时期,一些江南商贾及手工业者纷纷来如皋经商或避难定居,这才导致如皋方言受吴语影响较大。
地处江北的南通,怎么会出现吴语南部吴语:带有浓郁吴语色彩,包括金沙方言、通东方言和海启方言南通市是江淮官话与吴语的交汇地。除了南通方言与海安话、如皋话和如东话3种江淮官话方言外,还有3种吴语,即通东话、金沙话和海启话。通东方言是通东地区的土著方言,主要通行于通东地区。通东是一个模糊的地域概念,它习惯上指启东市北部、海门市北部、通州区东部地区。金沙方言是古海门方言与通州方言融合产生的方言,也可以看作是通东方言与南通方言的过渡方言,通行于通州金沙镇大部分地区、正场镇大部分地区、东社镇西北、五甲镇西北和十总镇,是南通市分布区域最小和使用人数最少的方言。海启方言或称启海话,又称沙地话,主要通行于启东、海门、通州区南部。海安县东北角斜镇一带,也有人说海启方言。3种吴语中,海启话分布最广,使用人口最多,是南通最大的方言,也最具吴方言色彩。■探源沙地先民陈朝玉是崇明人大约公元7世纪初,胡逗洲(壶豆洲)以东和东南长江口黄海上相继出现了南布洲、布洲、东洲等几个较大的沙洲。这些沙洲,就是今天的海门、启东一带。由于沙洲多为岛状分布,相对闭塞,岛上人口也多是江南来的流放人员,吴语便成为这里的主要方言。14世纪中叶,海门曾是一个人口较多的县。公元14-15世纪间,由于地球气候一度转暖,海面上升,引起长江入海口北岸大坍削。元至正十年(1350年)左右,海门县开始坍削,明洪武八年间,大潮泛滥,吕四场被淹,三万余盐丁淹死,盐灶被迫停火,国库收入减少,于是明太祖便将一部分拥戴过张士诚的江南百姓强迁至海门吕四,以补盐丁之不足。这些被迁的江南百姓于常熟白茆集结,渡江来到吕四,这就是民间所说的“白茆抽丁”。这些江南移民带来了江南地区的方言,使古老的海门方言有了新的发展。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海门县大半坍入江中,人口仅剩下2200人,不得不裁县归并通州,成为通州的一个乡。因此,古海门方言一直受到通州方言的影响最终导致了方言的分化:随县治地西迁和被迫逃亡至金沙场的海门人,最终形成了以金沙镇为分布中心的金沙方言;而居住故土的海门人,因距通州城较远,方言受通州方言的影响相对比较小,最终发展成为今天的通东方言。海门县坍塌最终废县并入通州后,到了公元17世纪末、18世纪初,江流回向南泓,长江北岸开始涨积。公元1706年前后,崇明人陈朝玉()与妻刘氏来到这里垦殖,带动了一大批崇明人迁来江北。他们披荆斩棘,辛勤垦殖,不久沿江新垦地渐成村落。这些崇明人便是今天海启方言地区最早的先民。以后200多年间,续有崇明人来到海门,崇明话自此称为海门话。而今天的启东市南部大部分地区,曾是崇明属地,1928年始析置启东县,自此,那里的方言称之为启东话。海门话和启东话合称海启话或启海话,俗称沙地话。
方言视角下的南通习俗 方言是地方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南通种类繁多的方言,是南北文化交汇融合的产物,折射着南通的历史变迁,也是我们了解南通的重要文化符号。
生活习俗:“捡澡”“夜饭”“挑鲜”“撂街”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人们起居方式、生产方式的独特性,南通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热冬冷,这种气候因素也体现在了南通方言词语之中了。比如在南通,除了“洗澡”一词外,还有“捡澡”一词,它们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南通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得它既不像北方那样严寒,人们较长时间才需要通过洗澡来去除身上的污垢;它也不像广东、海南一带,天气炎热,空气湿度大,洗澡频繁。在南通,人们一般在夏季才会天天洗澡,到了冬春秋季,要是不怎么出汗,三五天洗一次澡,平常用温水擦擦身子即可,也就是“捡澡”。在南通,晚上的正餐称为“夜饭”,它与“晚饭”有着区别。“晚饭”表示下午三四点左右的餐前小点,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晚餐。夏季五六月份正是南通的农忙季节,此时白日较长,人们下午干活饿了就吃点“晚饭”,再到田里干活。“晚饭”一般没有什么讲究,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南通人的生活来源除了农业生产外,过去,黄海一带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盛产海鲜。由于交通因素,海里捞上来的鱼虾贝类等,需要先用牛车拉,再由挑夫用篮子挑到集镇市场出售。这种挑夫的工作有个形象的称谓叫做“挑鲜”。再比如“撂街”,春夏季节,天气炎热,渔民没有任何的冷冻设备保鲜,挑鲜者就只好与八鲜行掌秤的沿街叫卖,有人需要就卖,没人买的话,他们就抓起一两条金闪闪、黄灿灿的黄鱼往临街店里一撂,不报斤两不说价钱,这种沿街挨户丢鱼卖的海边习俗就俗称“撂街”。
饮食习俗:大事小事都用“吃”命名过去的南通,生产水平低,经济不发达,“吃”是人们关注的一大焦点,人们只求吃得饱,而不讲究吃什么,但“吃”作为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而倍受重视,所以“吃”字在南通方言中使用频率极高,搭配对象较广。人们见面打招呼时一般问“你果曾吃嘎?”聊天时也常问“今叨吃的什呢?”除此,“喝茶”南通方言叫做“吃茶”;“喝酒”叫“吃酒”;抽烟叫“吃烟”;吃饭不花钱叫“吃白搭”;赴婚宴叫做“吃喜酒”;人家有白事叫做“吃米饭”;人家有斋事就称“吃斋饭”;形容要吃好的叫做“吃好食”;信教叫做“吃教”。“茶”在南通方言里也被泛化使用,姑娘“订了亲”都称作“吃了茶”;洞房花烛夜,新郎新娘喝茶称作“富贵茶”;旧时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城隍老爷”被抬着上街巡行,也要“喝茶”,称作“奠茶”。
生产习俗:过年盼着老天刮东北风南通人很重视自己的农业生产,希望自己年年有个好收成,这种愿望体现在了特有的民间习俗上,同时也造就了一批特有的方言词语。比如在除夕夜,吃过晚饭后,农家要用芝麻秸系上黄纸“元宝”和“红绿招财”,燃上两炷香,埋在田角头的泥土中,名曰“封田”,寓意为无论“土地爷”或是什么“野神”,不能再到田里搅乱。南通因其土壤肥沃,种棉的历史相当悠久,种棉是人们经济的重要来源。因此,人们都希望在棉花种植期间除尽害虫,盼望来年丰收,在元宵节,南通就有“放烧火”的习俗,放烧火俗称“照毛虫”,也称照田财。沿海渔民还有“看风”的习俗。南通有“今年过年西北风,家家缸空瓮也空”,“今年过年东北风,陈债旧财还得通”的谚语,因为沿海渔民出海捕鱼,对风的动向特别关注,在除夕后半夜,老大早早起床,点上香烛,站到高墩上看风向,前一句谚语的意思即是西北风,就意味着会发生海荒,生计会很艰难,后一句意味海上要旺发鱼群,丰收有望。
节日习俗:过年吃“荠菜”意在聚财在过春节时,北方人吃的是饺子,而我们南通人过年吃的则是“团圆”,用米屑搓成的圆圆的糕点,也称作 “元宵”,因为它的形状与读音代表着团团圆圆的意思,所以正月初一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圆饭”。大年初一早上除了吃“团圆饭”外,桌上还放一碗鱼,但是不吃的,寓意“年年有鱼”。在南通的农村,过年还要吃一种野菜叫做“荠菜”,因为在南通话里,它与“聚财”同音,所以过年前,大家都要去田里挑这种代表着“聚财”的野菜。南通人在砌房子上梁时有一种特别的习俗,即上梁“说歌子”的旧俗。运用到的一系列的词语都反映了人们对吉利的向往,比如“斧头”称作“代富”(代代富贵);“梯子”称为“步步高”;“草绳”叫做“牵金”,意为牵住金银财宝;“下雨”叫作“涨水”,寓意财产像雨水一样向上涨。在祭祀时,祭菜中离不开豆腐和鱼,而鱼的选择颇有讲究:忌用鲢鱼,因为它别号“苦鲢”,谐音“苦连”,最好是鳜鱼,因为“鳜”音同“贵”,意为富贵生财。但是鳜鱼价格高,所以多用鲫鱼,因为“鲫”音同“敬”,“敬”又谐“金”音,意为吉祥语。
方言词的禁忌:煤饼叫“兴旺”,粮食吃完叫“满了”南通方言中,禁忌的词还有很多,比如“死”,人死了一般都是称为“过首”,老人死了称为“老了人”;小孩死了称为“跑去特”。启海方言中将人死了说为“人老了”,还可以说成“人喜了”、“翘辫子”。办丧事则成为“白马肉”。此外,称呼姓“史”的人往往用“喜”或“吏”,因为南通方言中“史”与“死”同音。南通方言对“蚀”是相当忌讳的,因为它的意思是做生意亏本,赚不了钱,所以如下词语的称法或读音有了改变。比如,“猪舌头”的“舌”因与“蚀”、“折”谐音,人们往往将“猪舌头”叫做“猪赚头”,因为“赚”都是人人所向往的吉利词。连“海蛰”也说成“响菜”。“霉”也是人们所避讳的一个字,在南通话中,如果家里物品变质发“霉”,人们往往都会说物品上“旺”子了。在启海话中,“霉”的避讳现象就更多了,比如日常生活中把煤炭、煤饼都叫做“兴旺”;遇到物品生霉叫做“出兴旺”;平时烧饭就叫“旺饭”;烧菜就叫“旺菜”。除此,对“少”的避讳在启海方言中也很有特色,家中存放的米面等食物吃完了就说是“满了”;锅子里的饭不多了,叫做“巧饭”;在过年或操办婚丧大事时最忌讳说“少”,也不能扫地,因为“扫”与“少”同音,一定得扫地时,只能从外面往里扫,这样叫做“囤”;连叫花子讨饭若嫌少,他们也不说“少”,而说“涨涨”、“再涨点”,这里既有伸手再要之意,又有祝愿主家发财的含义。
我倒不是以为是南通人就捧。真的南通话很难懂。好多外地的都说是日本话,而且一点也听不懂。比所谓的网上有排名的难懂多了。透露个秘密,越战中就是作为密码传输的。&
我来纠正错别字,湔澡。湔,用湿布擦洗的意思。这种属于知识科普类的文章还是文笔谨慎一点比较好。&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阅读权限90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8:22签到天数: 21 天[LV.4]偶尔看看III
比较详实& &
阅读权限5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作为南通人应该学会欣赏南通方言,与孩子讲方言。
阅读权限4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说法比较正宗,这才是上书的,有的人故弄玄虚把南通话整的胡说八道,音义相差十万八千里!
阅读权限60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7:39签到天数: 306 天[LV.8]以坛为家I
有温州话和闽南话难吗
阅读权限2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作为一个地道南通人,凭良心和专业说,南通话虽难,不算难,毕竟脱胎于江淮官话和吴语,而江淮官话又靠近普通话区,真正浙南温州话,闽南,粤语和少数民族语,那才难
阅读权限40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0:51签到天数: 104 天[LV.6]常住居民II
阅读权限5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得了吧;外地来南通的;没几年基本都能听懂了;有得还会说几句;时间再长点;就能比较流利的说了;听人家说福建话;那个才是真正的蛮子啊
其实福建那边的话也不见得难,看了半年布袋戏基本就能听懂了,一些简单的还能说几句。&
阅读权限4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温州和闽南和南通风俗不同,我们也不比,看到南通话,出外的游子很感动
阅读权限6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广州和上海都有不少人士致力传授本地方言,不使被普通话吞没。
阅读权限4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懂倒不难懂,就是不好听
阅读权限4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必须加速淘汰南通话,否则影响南通走向真正文明。
阅读权限8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南通话,是以吴语为基础,受江淮方言影响
而不是以江淮方言为基础,受吴语影响
楼主主次有所颠倒!
南通话的“进化史”,是一个吴语与淮语融合后又进一步淮化的过程,南通话是吴语的严重变异,南通话又可以说是一个很年轻的淮语,南通话似吴非吴又似淮非淮,与吴不能互通,与淮也难互通,它是一个四不像,但它又是一个两边靠
阅读权限8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南通话,源自古代常州话
南通话=常州话+泰州话+扬州话+......
而不是南通话=泰州话+扬州话+常州话+……
阅读权限3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南通应实行双语教育“普通话+南通方言”,取消英语。
阅读权限6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现在有些小孩子都不会讲了!!
阅读权限8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不是“捡澡”,而是“搌澡”
搌,普通话读zhan,上声调;南通话里“搌”“捡”同音。发展的“展”,南通话里也跟“捡”同音
这是一个古汉字,现代汉语普通话已经基本不用,但在保留古汉语遗迹很好的南通话里至今还在使用
搌,就是轻轻擦抹的意思,比如南通话里的“搌布”“搌桌子”“搌澡”
是湔澡。湔,用湿布擦洗的意思。普通话读音同煎。&
阅读权限50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4:27签到天数: 240 天[LV.8]以坛为家I
温州话,闽南,粤语和少数民族语,那才难
阅读权限3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我芽儿,不会说了,有的话,她都听不懂,咋办呢。
到他的下一代,南通话不是要失传了。
阅读权限5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战争时可以作为密码基础呀,谁也破译不了
阅读权限4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金沙方言是古海门方言与通州方言融合产生的方言...&&
和南通话一样,金沙方言也应该是古通州方言和江淮官话融合产生的过渡方言,只不过其淮化程度比南通话稍低;
尽管金沙方言被划入吴语,但和南通话却互通。
阅读权限6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南通话之所以被认为难懂,主要原因是讲这种话的人少。
阅读权限255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2:50签到天数: 26 天[LV.4]偶尔看看III
不管是哪里的话& &呆个几年都能听懂些
阅读权限4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南通方言,一脉相传。蛮好戏子的
精彩推荐:
信息产业部备案: 经营性ICP许可证: Powered by ,&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精彩推荐:
查看: 5691|回复: 25
[方言俚语介绍] 南通最有代表性的二种方言:启海话+南通话
阅读权限3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南通方言有七八十来种,但最有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要数 ~~~ 启海话+南通话
现在俺来给各位介绍介绍哦,讲错了或者杠的不全面,请批评或补充。谢谢,小女子向你鞠躬了
启东市方言俚语
一、方言简介 :
启东境内有两种方言,一是启海话,即启东、海门话的简称,当地又叫“沙上(音浪)话”、“南沙话”;还一种是吕四话,一般称通东话,即旧南通县东部地区的话,当地又叫“北沙话”、“老土话”。吕四方言区包括天汾、三甲、吕北、吕东、秦潭、吕四镇等区域,土地总面积为82.7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16%。其他乡镇都是启东方言区。
从区域的成陆时间和居民来源看,吕四方言区是老土,是古长江的冲积平原和冲积物之间的泓道封淤所组成,成陆千年以上,居民年代久远。启东方言区是近200多年内由沙洲之间的泓道封淤而联并成陆的,称作“沙”,居民系近代从外地迁来。启东话与海门话基本相同,与崇明话略有差异。吕四话与今海门、南通县境内的通东话大致相同。这两种方言在听感上差别较大,但就其特点来看,启东方言属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吕四方言属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
二、俗语、谚语、歇后语
1、形象、动作
消地光      赖在地上耍泼
板面孔      放脸
腾腾转      团团转
惹闹骚      故意惹是生非、寻开心
舞拉痴      故意打闹、调笑
调路头      在路上遇见不相识的人故意开玩笑、戏闹、或作弄调笑女人
煞脚跟      紧急着,指追。他~追来了
煞屁股      紧急着,指跟。他~跟来了
翘辫子      死的讳称,贬义
勿爽气      呑呑吐吐
虎拉势      脸露凶色
小孩(音喊)点   小时候
轧闹稝      凑热闹
轧结足      挤得紧紧的
吃生活      挨打
吃夹档      两头受气
勿登样      不象样、不好看
精光条萧     不穿裤子,光屁股
精赤骨离     赤膊
赤脚仆倒     光着脚掌
磕头仆跌     跌跌撞撞,因惊吓或危急时的行为
蔫黄瘪倒     面黄肌瘦
精丝无力     筋疲力尽
对绷拉嘴     顶嘴
斧牙拉嘴     龇牙咧嘴
牵脚舞手     手舞足蹈
笃屄拉牵     说话吃力费劲,又结巴
鹅嘈鸭嘴     七嘴八舌
跷拳捋(音勒)臂  显示力量,准备大干一场
骨头冷棚     ①瘦得骨头凸起,②话中带刺
仄头仄颈     斜伸着头和颈
饿喝囵呑     饿得囫囵呑咽
眼脱愣愣     因愤怒或羡慕而睁大眼睛定定地看
哭作乌拉     一脸哭相
拉哭拉笑     一会哭,一会笑,哭笑无常
四丫仰脚     四脚朝天,指人
柏肢拉脚     两脚呈岔开状,指人
东厾(音笃)西掼  衣、物随便乱扔、乱放
作姿作夠     做作
捏骨捏髓     不停地捏弄皮肉戏嘻
扭结裹结     形影不离,抱成一团
瘦节伶伶     人很瘦
汗珠白蒲     满脸汗珠
乌吃灶鸡     乱吃一通
荡发荡发     不紧不慢,悠悠然走
扳眉头勿开    心里不开心,整天皱着眉头
喉神发拉极    着急起来
搲(音水)握厾(音笃)烂泥  顽皮,耍无赖
眼睛白样样    心里不服气,白眼相对
一对搭拉苏    一对活宝
精光剥扭扭    
身上一丝不挂
无乾(音巩)托落湿 全身湿透了
眼睛不不眨    一眼不眨
卵(音乱)子笃摇摇  
行动慢慢呑呑
合扑拉一跤    跌个猪啃地
掯搜摸壁甏    乱掯乱摸
2、个性、气质
死促掐      暗里刻薄人,陷害人
死奸毒      对人十分奸刁、恶毒
好姿客      态度和善、逆来忍受的老实人
地勃楞      地痞,当地土霸王
杀扑命      狠命、狠劲
当头呆      勿吃场,人前一时发呆,无言以对
洋带带      言行不是正儿八经的
和乐痴      言行随和,无架子,易跟人打成一片
颠新鲜      翻花样,换花式
颜色精      神色严厉、威武,力感强烈
随随和      很是随便
老孛相      不务正业的人
来头丑      不识相,不识事务
瞎喽嗖      不该讲而讲个不停
勃勿转      不开窍,想不通
嚼白蛆      闲聊个没完
嵌眼厾(音笃)珠    含沙射影
爽爽气气     直截了当
噱风拐骗     用花言巧语骗人
话奈是奈     说一不二
插虚乱讲     没有根据乱说一通
呒搨呒煞     半途而废
花儿马屁     花言巧语奉承话
三撬四裂     意见不一致
狗屄倒爪     说话办事没个准,出尔反尔
奸刁挖拉     阴险奸诈
乌气同送     傻里傻气
呒心唠叨     说话无心,随便,不加思考
斤估较价     斤斤计较
得神放屁     说话办事劲头十足,贬义
阴触阳开     说话阴阳怪气
怩弄搭弄     不干脆利索
脱头篮襻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阅读权限3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南通话老拽个,要申报世遗勒
阅读权限2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这些都南通&启东的方言?好多呀。。。俺今天是见识了。然后感觉有点愧做南通人。。。居然有好多今天第一次看到。--------------------------------------------------------你的快乐将是我生命里全部的信抑!可是你在哪里?
阅读权限3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以下是引用心中有云在 0:41:05的发言:
苏北话也是大语系啊
头回听说,有种怪怪的....嗯,嘻嘻
阅读权限3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可曾听过启海南通话(启海人说南通话).?估计许多南通话的发音差异就是那么来的---外地人的不断加入导致南通话越来越不纯正,从古代蒙古人屠城以后就开始了!!
阅读权限6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启海话我勉强能听懂一些..如东话.南通话我会的...
阅读权限3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还是比较喜欢如东话。呵呵
阅读权限3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启东海门南部方言称为启海方言,属于吴方言,启东海门北部以吕四、四甲为代表的方言称为通东方言,也属于吴方言,但是和启海方言有很大差异,因为通东方言不是纯粹的吴方言,归在吴方言当中的毗陵语系,属于嫡系拉~~~
阅读权限4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苏北话也是大语系啊
阅读权限3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上的可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哦,小心他们K你个。以我的感觉,哪个地方都有好的,哪个地方也有不上路子的,实在不能以地域来强行划分的,你说是吗
阅读权限4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真有学问~
阅读权限4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我说的是启海话为什么很多我都听不懂~
阅读权限4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以下是引用司马潇潇在 9:49:25的发言:
阿拉对中国宁塞是蛮喜欢咯,勿晓得启海拧喃能。好象类外头名声无大好。西无西?
对个 启海拧交灌精得要洗 无挖欢喜衣拉
阅读权限3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您说的倒蛮有道理格,再详细港港噻
阅读权限3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上的,你好。沪语系特苏南话是一个系统的,能听懂也满好格。主要是舌尖运用的技巧。通常这个语系讲话蛮柔和的。
有句闲话杠,宁听苏州拧骂相骂,勿听宁波拧港闲话。
呵呵,好象跟如今提倡的“和谐社会”蛮协调个。
阅读权限2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听过南通人讲启海话吗?要听找我所有启海的朋友都让我不要污染他们的语言
阅读权限5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启海话和如东话我都能听的懂 只是个别词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但都不会讲
阅读权限3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以下是引用心中有云在 18:57:15的发言:
说实话 傻蛮嘿说的启海话老难听的
难道说苏北话的人少吗
侬港个系港北话吧?不代表苏北话呀。苏北有五个市呢。
阅读权限3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苏北亥窝老硬咯,杠出来蛮七力个
阅读权限3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阿拉对中国宁塞是蛮喜欢咯,勿晓得启海拧喃能。好象类外头名声无大好。西无西?
阅读权限4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以下是引用司马潇潇在 11:22:45的发言:
头回听说,有种怪怪的....嗯,嘻嘻
说实话 傻蛮嘿说的启海话老难听的
难道说苏北话的人少吗
阅读权限3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毛,我就是海门人说的南通话。
阅读权限4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江北就江北
还撒莫子港波
侬以为无挖为港上海诶窝是挖
阿拉交灌讨一启海宁
阅读权限2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其实话说慢点我能听懂的,但谁能给我说的这种话---市区内,给个名称啊,南通这么大,叫南通话的时候老搞脑子的,特别是人家问我的时候,哎~~~~~还有人在外头的时候,人家问你,你那里人啊,我说,我南通的,他说我也是南通的啊,你南通那里的,#¥%#¥我南通,那个,崇川区,我脑子里只有这个地名。我只好说,我男里有狼山,有濠河,有长桥,你个认识?他说,哦,明白,你市区的,吐~~~~~~~~~~~~
精彩推荐:
信息产业部备案: 经营性ICP许可证: Powered by ,&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俺是哪里方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