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雨清菏煮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太子之回梦大清难醒知是客不认他乡作故乡

(6分)(1)晏词上片实写梦醒后词人面对高锁的楼台、低垂的帘幕以及楼外暮春景象而感伤;下片虚写,回忆初见小蘋时的情景。(1分)纳词上片实写秋风萧瑟,词人在 “残阳”下孑立窗前,面对萧萧黄叶,陷入无限的哀思;下片虚写,追忆与妻子充满情趣的生活。(1分)(2)晏词:昔时之月,曾照玉人归楼台。而今月亮仍是那个月亮,而伊人已渺,回首往事,低回不已。通过对小蘋的追忆,表达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物是人非)(2分)纳词:当时只是寻常情景,只有失去它之后才懂得珍惜。往日的幸福未能珍惜,今天却再也无法挽回。通过对往事的追忆,表现了作者的无奈与后悔。(2分)纳兰性德,字容若,初名成德,后改名性德;他出身满清贵族,是清初一位重要的词令家。其词情真意切,清丽凄婉,特别是为悼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写下的许多词篇,更是泣血之作,使他成为中国词史上一位著名的“伤心人”。这首《浣溪纱》就是其中的一篇。 秋风萧瑟,天气肃杀。中国文人自古就有悲秋的传统;纳兰夫妇伉俪情深,为爱妻的早逝而伤心的纳兰此时触景生情,又怎能不悲从中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开篇“西风”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词人明知已是 “独自凉”,无人念及,却偏要生出“谁念”的诘问。仅此起首一句,便已伤人心髓,后人读来不禁与之同悲,在看北宋词人贺铸在丧妻后发出的感叹:“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两人虽然相隔六七个世纪,其情却是相通的。而“凉”字描写的绝不只是天气,更是词人的心境。次句平接,面对萧萧黄叶,又生无限感伤,“伤心人” 哪堪重负?纳兰或许只有一闭 “疏窗”,设法逃避痛苦以求得内心短时的平静。“西风 ”、“黄叶”、“疏窗”、“残阳”、“沉思往事”的词人,到这里,词所列出的意向仿佛推出了一个定格镜头,长久地嵌入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为之深深感动。几百年后,我们似乎依然可以看到纳兰孑立的身影,衣袂飘飘,“残阳”下,陷入无限的哀思。 下阙很自然地写出了词人对往事的追忆。“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这是格式较为工整的对仗句。“被酒”即醉酒。春日醉酒,酣甜入眠,满是生活的情趣,而睡意正浓时最紧要的是无人打扰。“莫惊”二字正写出了卢氏不惊扰他的睡眠,对他体贴入微、关爱备至。而这样一位温柔可人的妻子不仅是纳兰生活上的伴侣,更是他文学上的红颜知己。出句写平常生活,对句更进一层。词人在此借用了赵明诚、李清照夫妇“赌书泼茶”的典故。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一文中曾追叙她婚后屏居乡里时与丈夫赌书的情景,文中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既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这是文学史上的佳话,意趣盎然。一句“甘心老是乡矣”便写出他们情投意合、安贫乐道的夫妻生活。纳兰以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比自己与卢氏,意在表明自己对卢氏的深深爱恋以及丧失这么一位才情并茂的妻子的无限哀伤。纳兰毕竟是个痴情的人,已是“生死两茫茫”,天人相隔,而他仍割舍不下这份情感,性情中人读来不禁潸然。倘若卢氏泉下有知,有如此一位至情至爱的夫君知己,亦能安息了。比起纳兰,李义山算是幸运得多,当他问出“何当共剪西窗烛”时,是自知有“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而我们这位伤心的纳兰明知无法挽回一切,他只有把所有的哀思与无奈化为最后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七个字,我们读来尚且为之心痛,何况词人自己,更是字字皆血泪。当时只是寻常情景,在卢氏逝世后却成了纳兰心中美好的追忆。大凡美好的事物,只有失去它之后我们才懂得珍惜,而美好的事物又往往稍纵即逝,恍若昙花一现。纳兰在他的另一首词《蝶恋花》中有“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长如玦”,也表达了同样的情感。“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张爱玲语)痴情的纳兰性德终于经受不起丧妻失伴的长长的痛苦磨难,于三十一岁夭亡,结束了短短的一生。他留下一部《通志堂词》,共三百四十余首,而其中悼念卢氏的就有数十首之多,足见他对亡妻的挚爱与眷恋。纳兰是至情至爱之人,更是一个少有的痴情之人。纳兰在小令方面词工清丽,造诣极深。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他说:“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性德本是一位文武全才,其妻卢氏的逝亡对他是一个沉重的精神打击。“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纳兰是真正不曾悔过的。而他本人的早逝于我们又何尝不是一大损失?当他哀叹“谁念西风独自凉”“沉思往事立残阳” 的时候,我悄然寻着他的身影,感其痴情,不禁想起了元好问的那首《摸鱼儿》:“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词人晏几道(1040-约1112),字叔原,是北宋后期典型的婉约派词人。他的词作大多吟咏风花雪月,离愁别恨,在词风上偏于保守,没有创新。但他的词大多写得细腻含蓄,幽婉动人。宋人黄鲁直云“叔原乐府寓诗人句法,精壮顿挫,能动摇人心”在艺术上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① 晏几道《小山词跋》云:“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宠家有莲、鸿、蘋、云,品清讴娱客。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吾三人持酒听之,为一笑乐。已而君宠疾废卧家,廉叔下世,昔之狂篇醉句,遂与两家歌儿酒使俱流转人间”。此词为追忆歌女小蘋而作。② 恨,怅惘,愁恨。却,又。③ 五代翁宏《春残》:“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帷。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词人此处借用其颔联。④ 两重心字,指罗衣上有以重叠的心字纹组成的图案。欧阳修《好女儿令》:“一身绣出,两同心字,浅浅金黄。”这是一首伤感的怀念昔日恋人之作。作为一个盛世的落魄贵公子,晏几道早年度过的是一段诗酒燕笑裘马轻狂的日子。而这些美好的时光,在他后来际遇不佳时,则都化成了伤感的回忆。天分极高且敏锐多情的他,便常常把爱恋溶入记忆,把痛苦溶入诗歌,哭诉着那段如烟的往事,回忆着已经逝去的绮色华年。这首《临江仙》就是在这一心境下写成的。上片写梦回酒醒后的落寞感伤。前两句以六言对起,互文见义。“酒醒”之际亦即“梦后”之时。“楼台高锁”,是从外面看;“帘幕低垂”,是就里面说;也是同一个地方的互文。二句描画出自己今日孤独冷清的环境和心情。此日之酒,已不是当年把盏听歌之美酒,而只能是借之消愁的苦酒了。所作之梦,也应是追怀当日笑乐的感伤之梦了。作者所梦何人,此处未明说,联系下片,可知是梦见久别的小蘋了。在作者的250多首词中,“梦”字竟出现60多次,见得他平日所过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啊!“去年春恨”一句,承上启下,揭出风流云散已非一载,而转眼伤心又一年,此情此际更难排遣,从而过渡到当前的春景。“落花”二句写作者倚楼所见之暮春景象。“落花”、“微雨”点春,“人独立”与“燕双飞”对照,点恨。“落花”代表着美好时光的消逝,“微雨”隐喻着迷离的忧愁。双燕归来细雨中,触景伤情,使词人倍感己身之孤单落寞。此二句原是翁宏《春残》中的句子,被晏几道借用到词中,便成为“千古不能有二”的名句。何以在翁宏的原诗中却不见佳呢?翁诗写春残,故有落花、飞燕之词,但尾联的“萧飒暮蝉辉”应指秋景,这就破坏了全诗意境的完整。且“落花”二句景极妍美,不言情而哀婉已见,但翁诗接着却以“寓目魂将断”点破了这种含蓄美,诗便显得有句无篇了。此外,诗与词在体裁上的差异,也导致了其审美风格的差异,此二句显然更符合词的“要眇宜修”的审美要求。如烟往事说从头。下片前两句回忆初见小蘋时的情景。“记得”二字,语气郑重,言之凿凿。词人能清晰地回忆起两人第一次见面时小蘋的服饰,其对小蘋之深情自不待言,词人的女性般的锐感也由此可见。“两重”句,借衣饰之美衬写小蘋人美,也包含两情相悦之意。美丽多情的歌女小蘋,无疑也喜欢这位风流倜傥而又才华横溢的诗人。她如何来表达这种喜欢呢?“琵琶弦上说相思”,口不能言而“说”以琵琶,小蘋娇羞含忍之态已见,而弦凝指咽处更是风情万种。“当时”二句,出语俊逸,以长在之明月暗合今昔,今时之月,犹是昔时之月,曾照玉人归楼台。而今月亮仍是那个月亮,而伊人已渺,回首往事,低回不已。“彩云”,喻指小蘋,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彩云既谓其飘逸之美,亦隐含“彩云易散”,美好的恋情容易消逝之意。亘古不变的明月,正反衬出人世的沧桑多变。作为一个锐感多情的词人,晏几道无法表现出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自信和达观,而只有“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的伤感的回忆。这种回忆是痛苦的,也是幸福的,毕竟他曾经拥有。因为一切终将黯淡,唯有被爱的目光镀过金的日子,在岁月的深谷里闪着光芒!全词含蓄凄美,措辞婉妙,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清人冯煦云:“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晏几道的这首《临江仙》,是当得起这一评价的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绝&句(金)王庭筠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1)请简要分析此诗耐人寻味的意境。(3分)(2)请简要分析三、四句运用的修辞手法。(3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面是一首对仗工整的古代诗歌,它写的是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夏夜情景。请选出最能表现该诗意境的词。溪涨清风①面,月②繁星满天。数只船③浦口,④声笛起山前。A.①拂②落③横④一B.①吹②上③圆④几C.①傍②依③到④一D.①有②袭③依④几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和聂仪部明妃曲[明]李攀龙天山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 [注]聂仪部是作者的好友,他曾有一首《明妃曲》见赠,作者以此诗唱和酬答。明妃,即王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王明君,亦称明妃。请你展开想象,描述诗歌三四句的情境,说说它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6分)答:&&&&&&&&&&&&&&&&&&&&&&&&&&&&&&&&&&&&&&&&&&&&&&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诗歌鉴赏:(6分)绝句两首(其一)杜 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①你认为诗中哪个字用得最妙?请说说你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有人说此诗前两句写极美之景,后两句抒极愁之情,前后很不和谐,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下列各题。(8分)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张孝祥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①。剩喜②然犀处③,骇浪与天浮。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注】①吴钩:指刀,②剩喜:甚喜,非常喜。⑦然犀处:指采石矶.小题1:“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这里的“周与谢”指的是____(写出其中一个的人名即可)。(1分)小题2: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上片反映了作者“闻捷”以后的高兴、亢奋的心情,同时又包含有悲慨情绪。B.作者把采石鏖战的激烈战况构想成“骇浪与天浮”的画面,可见其词风豪放的一面。C.从题目《闻采石矶战胜》可以想见词人激动的心情,同时也说明了写作本词的缘由。D.下片由回忆古代两位北抗强敌的英雄写起,情感低沉,充斥着浓重的悲绪。小题3:画线句“借古讽今”,请就此作简要分析。(4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春夜闻笛①唐 李益寒山②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采桑子③南宋 朱敦儒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相映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注释:①李诗是诗人谪迁江淮时所作。②寒山,今江苏徐州市东南,是东晋以来淮泗流域战略要地,屡为战场。③周必大在《二老堂诗话》说朱敦儒“靖康离乱,避地自江西走二广” 。(1)两首诗传情达意都借助了“雁”这一意象。李诗借大雁春来北飞,言迁客欲归不得(雁归而人留),寄喻得体,衬托有方。朱诗&&&&&&&&&&&&&&&&&&&&&&&&&&&&&&&&&&&&&。(3分)(2)两诗中都有一“泪”字,但抒发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4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列各题。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小题1:对这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听”二字主观色彩强烈,有外物不值得放在心上的意思。B.“何妨吟啸且徐行”一句显示出作者雨中前行的洒脱和从容。C.“吹酒醒”三字间接交代作者是在带有醉意的状态下出游的。D.“萧瑟处”在词中是指凄凉荒凉、没有生机、无人游历的地方。小题2:对这首词中语句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写在风雨中行走而无畏,可见作者乐观的人生态度。B.下片写斜照相迎,突显了作者渴望重返政坛的勃勃雄心。C.“风雨”语意双关,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指人生中的坎坷。D.全词即景生情,写眼前景,寓心中事,谈自己的人生感悟。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同答问题。对雪杜甫战哭①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注释】①在杜甫写这首诗之前,泥古不化的宰相房琯率领唐军在陈陶斜和青坂与敌人作车战,大败,死伤几万人。②《晋书·卷七十七·殷浩传》:“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夷神委命,谈咏不辍,虽家人不见其有流放之戚。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1)从颔联上下句中各找出使用传神的一个字,并分别鉴赏妙处。(4分)(2)联系全诗,说说诗歌中的“愁”有哪几层内涵。(6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杭州茶香丽舍度假民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