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国王列表亨利八世为何要和罗马教皇 神罗皇帝 西班牙国王斗? 而且还赢了他们

每周热点回顾
第C03版:说古论今
极品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与他的六位妻子
 作者: &&
  亨利八世(1509年至1547年在位)让欧洲的世人都大吃一惊。是因为他有六位妻子很了不起吗?还是说他精力充沛?不,虽然有很多好色的国王拥有的情人比他多得多,但结婚六次却实在是太厉害了。
  在经历了被称为蔷薇战争的英国内乱之后,英国与法国已经明确分离为两个国家。英国的亨利八世和法国的弗朗索瓦一世(1515年至1547年在位)的重心分别转向了自己国内存在的各种问题,已经没有精力相互争斗了。
  16世纪前半期的欧洲是一个卡尔五世、弗朗索瓦一世和亨利八世鼎立的时代。当另外两位在战斗时,亨利却在忙著不停地结婚和离婚。在其他两位国王看来,这是多么的自由奔放,多么的令人羡慕,可亨利本人却有著自己的苦衷。
  为巩固王权&娶嫂为妻&
  蔷薇战争的内乱结束后,亨利&都I成为亨利七世,开始了都I王朝时期。长子亚瑟成为王子,但却在1502年突然离世,于是次子亨利成了继承人,并于1509年成为亨利八世。亨利七世之女玛格丽特嫁给了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四世(斯图亚特家族)。在这之后,英格兰与苏格兰之间的麻烦事就开始了。
  因为哥哥的去世而成为王子的亨利同嫂嫂凯瑟琳&阿拉贡结了婚,这是他的第一任妻子。凯瑟琳是卡斯提尔的伊莎贝拉与阿拉贡的费迪南德的女儿。这两个王国结合成了西班牙,并且与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关系密切。而且,凯瑟琳嫁给亨利七世的王子亚瑟后,能与英国结成同盟,对法国形成包围之势。
  亚瑟之死是个打击,为了维持两国之间的友好,又决定让凯瑟琳和亨利结婚。由于和自己的嫂嫂结婚属于近亲结婚,是被禁止的,所以必须获得教会的赦免令。
  1509年,亨利八世即位,并和凯瑟琳举行了结婚仪式。当时亨利八世才17岁,凯瑟琳23岁。开始这桩婚姻进展得似乎很顺利,凯瑟琳多次怀孕,但只有1516年出生的玛丽长大成人。
  可是结婚十七、八年之后,亨利开始考虑离婚。其中一个原因是凯瑟琳无法生育男婴,必须考虑到继承人的问题,而且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名叫安妮&布林的年轻姑娘出现了。当然,也可能是此时他开始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国王的力量了。在他统治的最初20年,国事一直交给托马斯&沃尔西等与教会关系密切的高官处理,年长的王妃也从旁辅佐,他自己也十分忠于罗马教皇。
  1526年,厌倦了那帮余碌睦铣己湍瓿さ钠拮樱嗬耸烙肽昵岬陌材&布林相恋了。
  安妮&布林在亨利的妹妹玛丽成为法国国王路易十二世的王妃时被任命为女侍官,后来回到英国担任凯瑟琳的女侍官。据说她身上带有一种法国式的趁姆缜椋钚矶嗄腥松窕甑叩埂:嗬耸酪参嗣浴5侍庠谟诤嗬耸啦⒉恢幌肴盟魑槿耍窍牒退峄椋⑾M芪约荷印
  为离婚引发宗教大改革
  怎样才能和凯瑟琳离婚呢?亨利八世绞尽脑汁,他觉得这段18年的婚姻原本是无效的,于是他让大法官教皇交涉,希望能够获得教皇的同意。
  教皇克莱芒七世拒绝了亨利八世的请求。因为之前已经为他颁布了近亲结婚的赦免令,而现在要承认婚姻无效,简直是岂有此理。而且,这不仅仅是教皇的面子问题,还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卡尔五世的意愿。卡尔五世继承了从奥地利到西班牙的幅员辽阔的大帝国。凯瑟琳拜自己侄子卡尔五世,要求他给教皇施加压力,不要同意离婚。
  与教皇谈判失败的沃尔西被流放,亨利八世开始亲政。沃尔西的继任者托马斯&摩尔也很快被免职,并由托马斯&克兰麦担任坎特伯雷大主教。1533年,在没有获得教皇许可的情况下,克兰麦宣芽盏幕橐鑫扌В隙ê嗬氚材&布林是正当婚姻。于是,罗马教皇宣呀嗬鸪鼋獭
  作为报,亨利宣延⒐袒嵊肼蘼斫袒岫暇叵担⒂勺约旱H斡⒐袒岬牧煨洌址炊砸饧耐新硭&摩尔被处死,由此宣告国王掌握绝对权力。
  结果,离婚和再婚的个人爱憎问题突然与宗教和政治问题结合起来了。亨利八世当时只是带著无论如何都要和安妮结婚的感情,结果却在偶然间引发了宗教和政治的大变革。也许他原本就打算进行大变革,只是利用了这次婚姻而已。
  总之,从结果来看,亨利结婚的丑闻可以说使英国的宗教改革获得了成功。亨利借此断绝了与罗马教皇的关系,摧毁了576所修道院,攫取了大量财富。虽然也留下了一些问题,但却使英国避免了法国、德国那样的惨烈的宗教战争。
  在收拾了余碌拇蟪己徒袒剩⒚皇樟私袒岬牟撇螅嗬耸乐沼谌缭敢猿サ亟峄榱恕K淙凰钠诖芄坏玫揭幻泻材萆隼吹娜词桥⒁晾錾住
  极度失望的亨利接下来又将自己的心思转移到了安妮的女侍官珍&西摩的身上。或许他已经养成离婚的习惯了吧。同时,由于安妮&布林王妃平时态度粗暴,一股不喜欢安妮的势力酝酿起来,其背后有来自被废黜的凯瑟琳&阿拉贡王妃的祖国西班牙的支持。
  婚姻的破裂很快到来。安妮王妃和他的弟弟罗奇福德子爵乔治被逮捕。乔治被指控他的三名朋友私通王妃,并计划暗杀国王。而安妮则被判定与自己的弟弟通ΑT撑盐侄鳎镏材菁薷嗬耐新硭&克伦威尔这次站在了珍&西摩一方,并将安妮幽禁在了伦敦塔。乔治和他的朋友被处死,安妮最后也被斩首。亨利宣告自己和安妮的婚姻无效。
  命运多舛的王妃们
  在处死安妮10天后,亨利八世和珍&西摩举行了他的第三次婚礼。根据亨利的说法,前两次的婚姻都不作数,这次才是他的第一次婚礼。
  1537年,珍生了一名男婴爱德华,亨利的愿望终于实现,但珍却在产后突然去世。
  为了寻找下一任王妃,内阁长官托马斯&克伦威尔向欧洲大陆派出使节。被挑选为使节的画家汉斯&荷尔拜当初为了逃避欧洲的宗教战争,于1532年来到英国,并被雇为宫廷画师。他被派前往欧洲,为王妃的候选人画像,类似于现在的相亲摄影师。
  但荷尔拜与法国和西班牙公主之间的沟通进行得并不顺利,位于法国和尼德兰之间的小国克里维斯的安妮公主浮出水面。这也是受当时的国际形势所影响。曾经对立的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以罗马教皇为中心互相接近,有结成天主教联盟的趋势。那两个国家相互对立,那么英国就相对安全;而如果它们互相合作,那么与教皇对立的英国就将陷于孤立。因此,英国与新教徒的诸侯们组成了施马尔卡尔登联盟来与其对抗。克里维斯王国就属于这个同盟。
  亨利八世之前和三名女子结婚的事已经广为人知,特别是后面的两位妻子,都是因为他自己喜欢才结婚的。这在王宫贵族多为政治婚姻的时代是十分少见的。亨利与安妮&克里维斯虽然是第一次相亲结婚,但婚姻并不顺利。
  亨利讨厌安妮,不愿碰她,并转而追求安妮的女侍官凯瑟琳&霍华德。在这背后,也存在著宫廷的派系斗争。支持安妮王妃的托马斯&克伦威尔倒台后,替代他的是诺福克公爵托马斯&霍华德,而凯瑟琳&霍华德是他的侄女。
  亨利八世又一次提出自己和安妮的婚姻无效,要求离婚。他赐给了安妮&国王的爱妹&这样一个崦恋纳矸荩⒏怂淮蟊是盟谟⒐印0材萦1540年和亨利八世结婚,六个月后离婚,之后就一直居住在伦敦,直到1557年离世。
  一旦解除了和安妮的婚姻,亨利很快便和凯瑟琳&霍华德结婚。凯瑟琳是一位放荡的女性,她从大自己三十多岁的丈夫那儿得不到满足,便与一些年轻男子鬼混。
  由于嫉妒凯瑟琳和因她而掌握大权的诺福克公爵,一场阴谋正在酝酿。有人将凯瑟琳婚前与别人交往的事情密告给了当时担任坎特伯雷大主教的克兰麦,克兰麦又将这件事通告给了国王。
  年轻妻子的轻浮行为激怒了亨利,于是他逮捕了凯瑟琳所有的情人,并最终逮捕了王妃。1543年,凯瑟琳被绞首。据说当时她还不到21岁。
  这时的国王已经年迈,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他没有自己第六位妻子的人选。其时,英国和苏格兰开战。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之间也战火重开。于是,法国和苏格兰结盟,亨利八世也与卡尔五世联手。
  苏格兰的詹姆斯五世于1542年去世,临死之前王妃玛丽&德&吉斯已经生下玛丽,这就是后来的苏格兰女王玛丽一世。
  亨利八世最终娶了在宫廷任职的凯瑟琳&帕尔为他的第六任妻子。凯瑟琳&帕尔是个结过两次婚的寡妇,一个文静的才女。亨利八世大概害怕了年轻性感的女性,转而要找一个能够陪他到老的家庭妇女吧。
  凯瑟琳&帕尔虽然当时正在考虑和托马斯&西摩结婚,但在接到国王的求婚后,便放弃了托马斯。成为王妃以后,她将亨利的孩子玛丽、伊丽莎白和爱德华照顾得很好,让他们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也很好地照顾了晚年疾病缠身、容易动怒的亨利。国王终于失去了寻找第七任妻子的热情了。安东尼&弗雷泽在《亨利八世的六位王妃》一书中这样写道:&现在对于亨利来说,他更需要的是一位护士,而不是性伴侣。&1547年,亨利八世去世,爱德华六世即位。
&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4发现相似题亨利八世为什么讨厌玛丽喜爱伊丽莎白?_好搜问答
|注册&您有新任务,
亨利八世为什么讨厌玛丽喜爱伊丽莎白?
被浏览4888次
亨利八世“重男轻女”思想很重。但是同为女儿。为什么对玛丽和伊丽莎白的态度截然不同。因为母亲不同还是?但是后来他对两位皇后的态度都是同样的冷漠。对于女儿。怎么就差别这么大。。
采纳率:48%
亨利八世是都铎王朝的第二个国王,他一生总共娶了六个妻子。西班牙的公主凯瑟琳是他的原配妻子,被求子心切的亨利八世休了。接下来的是长相普通的侍女安妮•博林,因为对他不忠,被他砍了头。他的下一位妻子,珍妮•西莫,在生他的儿子爱德华时死了。第四位是个外国妻子,克利夫的安妮,因为不漂亮,又没有受过良好教育,于是也被休掉了。然后娶了一个名叫凯瑟琳•霍华德的漂亮姑娘。但她也不忠诚,于是又被砍掉了。他的最后一位妻子,凯瑟琳•巴尔,是一位聪明又文雅的姑娘,没有生过孩子。这部剧用华丽的服装吸引了观众的目光。据说剧中有85%的情节在历史上是真实的,但通过人性化表现方式,“会让他们更加真实些”。
Showtime出品的历史剧“都铎王朝”,与其说是一个显赫王朝的兴衰史,不如说是一个偏执狂和杀妻狂的罗曼史。
《时代周刊》曾刊文道:“如果16世纪有八卦小报,亨利八世一定是每期的封面人物。”的确,这位才华横溢且私欲膨胀的英国国王,一生娶了六个妻子,在历史上曾留下无数瞩目的争议。在前两季中,由于王后凯瑟琳只诞下了一个女儿玛丽,苦无子嗣继位的亨利八世对她不再宠幸,转而爱上女侍官安-博林。工于心计的安不甘做国王的情人,于是,就罢黜凯瑟琳和认可安的身份,亨利八世与罗马教廷展开了长达十年的对抗。最终更不惜宣布脱离罗马教廷,自封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领袖。
然而,安只生下了一个女儿伊丽莎白,亨利八世很快又移情别恋,以通奸罪名将安送上断头台。
在第三季中,剧情的焦点仍是亨利八世的爱情故事,他将先后迎娶被他称为“此生真爱”的侍女简-西摩,克里维斯的安妮以及凯瑟琳-霍华德。
与此同时,王室的宗教政策在民间引发了著名的“求恩巡礼”事件,亨利八世下令对其进行血腥镇压。
从首播开始,剧中便有着无数的缠绵悱恻的香艳镜头,以及尔虞我诈的宫廷勾斗,但据说超过85%的剧情源于史书记载,证明历史老人撰下的剧本,并不逊于任何好莱坞编剧。
剧情为观众还原历史的同时,镜头下优美的爱尔兰田园风光,以及华丽的宫廷布景、服饰,亦是本片的看点之一
附:都铎王朝主要人物简介
亨利八世:人人都知道亨利八世改变了英国的国教,还有,他有六个妻子。不过人们对他的了解应该是从他的离婚官司开始,那时他已经三十四岁了。十八岁登上王位,之后的十六年并不是空白。他参加了当时法国和西班牙在意大利的战争,但并没有派兵,而是派出了他的外交使臣。1521年与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在加莱举行了会晤。在北部边境,1513年英国大胜苏格兰,苏格兰历史上最能干的国王詹姆士四世在战争中死去。继位的詹姆士五世是亨利八世姐姐玛格利特公主的儿子。1511年,他与岳父西班牙国王费尔南德五世签订了《威斯敏斯特条约》,共同对抗法国。1519年,马丁路德在德国开始宗教改革时,亨利八世居然写了一片攻击马丁路德的文章,颇得教皇的欣赏,只是没想到几年后一切都变了。
沃尔西主教:亨利八世早期的宠臣和权臣。他是平民眼中的大救星,外国君主眼中圆滑的外交官,国王眼中的治国能臣。但亨利八世的原则就是,决不允许一个大臣长时期获得自己的恩宠。沃尔西在1521年前后仍是声威赫赫,甚至极有可能成为新任教皇。但很快,因为离婚官司无法获得罗马教会的批准,亨利八世迁怒于沃尔西,指责他从中作梗,充当了教皇的走狗。1529年,沃尔西被解职,次年死于狱中。
托马斯摩尔:《乌托邦》的作者,人道主义者,亨利八世的秘书和顾问。1529年因沃尔西的离职而成为大法官。但他虔诚的宗教信仰依旧无法让亨利满意,离婚官司陷入僵局。1533年,摩尔被处死。摩尔说“我最珍视的就是我的气节”,多年后,他果然为了自己的气节而死。
白金汉公爵:这个人在第二集就死了,但有必要介绍一下。他曾说“这是我的王冠,我的宫廷”,这话其实不假。都铎王朝的王位得来是有些非法。金雀花王朝晚期的爱德华三世子嗣众多。长子早逝,留下一子理查二世。理查二世无嗣而终,王位落入爱德华三世第四子兰开斯特公爵约翰冈特的儿子亨利四世之手。亨利四世的登基激化了王室内部的权力斗争,因为约克家族认为自己也有权继承王位。约克家族是爱德华三世第五子的直系男性后裔,更娶了爱德华三世第三子利奥奈尔的独生女伊丽莎白。因为英国王室女人也可继承王位,所以约克家族的继承权其实排在兰开斯特家族之前,双方随即发生了内战,史称“玫瑰战争”。亨利四世的孙子亨利六世战败,被杀,约克家族的首领爱德华四世登基。兰开斯特家族的支持者逃到了法国,在那里,他们宣称亨利都铎是他们的首领。亨利都铎是谁?他的母亲玛格利特女士是约翰冈特的一个孙女,可玛格利特的祖母并不是约翰冈特的合法妻子。当年,约翰冈特曾迫使国会承认他和凯瑟琳辛沃德婚姻有效,但在教会看来他们的结合是非法的,所以玛格利特女士乃至亨利都铎都只能很勉强地称为兰开斯特家族的继承人。不过数年后,亨利都铎打败了理查三世,夺取了英国王位。可能是心虚,他娶了爱德华四世的长女伊丽莎白,这样就将约克家族和兰开斯特家族连在了一起。问题是当年爱德华三世还有一个小儿子托马斯格罗斯特公爵,他的儿子没有孩子,女儿安妮嫁入了斯塔夫德家族,于是斯塔夫德继承了格罗斯特公爵对英国王位的继承权,而白金汉公爵就是斯塔夫德家族的直系男性后裔。从兰开斯特家族的父系看,白金汉公爵的确比亨利八世更有资格继承王位,但亨利八世母系的血统无疑更胜一筹。
凯瑟琳王后:正式的称呼应该是阿拉贡的凯瑟琳。亨利八世的元配夫人。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尔一世和阿拉贡国王费尔南德五世的小女儿,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的小姨子,奥地利王子和尼德兰大公菲利浦的小姨子,疯女王胡安娜的妹妹,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五世(他同时也是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的姨妈,英国女王玛丽一世的母亲。先嫁给了亨利八世的哥哥阿瑟,半年后阿瑟就死了。亨利七世担心儿媳再嫁会导致丰厚的陪嫁流失,更希望能保持和欧洲最强大的国家西班牙的同盟关系,所以不遗余力地促成亨利八世和凯瑟琳的婚姻。但天主教认为寡嫂不能和小叔子再婚,否则他们会没有孩子。在外交斡旋下,罗马教皇松了口,只要凯瑟琳仍是处女,他就同意这桩婚事。凯瑟琳发誓自己决没和阿瑟圆房,于是,年长亨利八世六岁的凯瑟琳和小叔子结了婚。婚后他们生育了六个孩子,但只有一个活了下来。亨利八世无法忍受人老珠黄的妻子和没有男孩的担忧,1525年正式提出离婚。
安妮博林:她在法国宫廷长大。弗朗索瓦一世秽乱的宫廷催育了她与生俱来的魅力。据说,亨利八世第一次见到她时即被她迷住,但她拒绝了国王的求欢,甚至一度逃离宫廷。这种手段很快就让亨利八世为之着迷,之后,安妮博林又提出了不做情妇的要求。对名分的要求直指亨利八世的心病,他从1525年起开始了长达八年的离婚诉讼。1533年,通过建立圣公会、驱逐审判不合作的托马斯摩尔、将王权置于神权之上的一系列举动,安妮博林终于成为了名正言顺的王后。同年,她不幸地生下了女儿伊丽莎白,开始了她的厄运。亨利八世与简西摩偷情,丈夫的婚外恋让她感到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焦虑的安妮博林开始变得歇斯底里,在流产了一个成形的男婴后,安妮博林绝望地说:“一切都完了。”1536年,安妮博林被推上断头台,罪名是与人通奸,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没有生下儿子。她的表妹凯瑟琳霍华德成为了亨利八世的第五任妻子,因为通奸在1542年被处死。她的姐姐玛丽博林也是亨利八世的情妇,玛丽的外孙女雷蒂西亚诺里夫人是伊丽莎白一世宫廷艳冠群芳的花魁。大胆的雷蒂西亚曾和伊丽莎白一世的情人罗伯特达德利偷情并秘密结婚,被女王逐出宫廷。雷蒂西亚第一任丈夫的儿子罗伯特埃塞克斯伯爵成为了女王晚年的情人,1601年被女王以叛国罪处死。
克伦威尔:继沃尔西和摩尔之后的亨利八世的第三个宠臣。因为成功地帮助亨利八世与阿拉贡的凯瑟琳离婚而获得君王的恩宠,又见风使舵地帮助亨利八世除掉了安妮博林。1536年,简西摩生下亨利八世唯一的婚生儿子爱德华六世之后就死了。克伦威尔趁机撮合了亨利八世和克里夫的安妮,希望借助与这个信奉新教的选帝侯国联姻而摆脱宗教改革后英国孤立的外交局面。不幸的是,克里夫的安妮是个空前绝后的东施,亨利八世对她厌恶至极,一年之后就休了她。克伦威尔,这个因为女人而得宠的大臣,最后以为国王安排讨厌的婚姻的罪名而被处死。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分享到:
下面是答答童鞋给您的小建议,您看靠谱吗?初来乍到,弄错了您不要生气哦(*^__^*)答答小贴士
等您帮助的附近的朋友换一换
大家都在搜好搜APP下载好搜摸字APP 随时随地随心搜索 用好搜, 特顺手!
第9天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达到生命的彼岸。知道了把 全球各地女性统治者情结(女皇、女王)及皇帝和国王的区别 分享到:
&只所以把女皇放在女王前面,单从字面上理解“皇”和“王”都是统治者,但是实际完全不一样,皇比王要大,在中国,诸侯,藩王,亲王(王爷),各地部落的大王等都是受皇帝册封且受其统治的,西方也一样,西方的“皇帝”一词来自拉丁语的imperator,意思为罗马帝国、军队的最高统治者、元首。在欧洲,只有罗马帝国的继承人兼其最高统治者,才有资格称为皇帝.且还要经过教皇承认。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西罗马帝国.这样,欧洲就有了两个皇帝。西罗马灭亡后,公元800年,查理在罗马大教堂接受了教皇的加冕,宣布他为“罗马人皇帝”“奥古斯都”,这才结束了西欧300多年没有皇帝的历史。但该帝国很快就分裂,名存实亡。从此直到19世纪初,“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一直是名义上的欧洲共主,一切其他国家君主都没有资格称帝,在名义上都必须服从神圣罗马帝国管辖。近代破拿仑首先称帝(后被推翻),其开了个先河,随后出现奥匈帝国皇帝,德意志皇帝,但有一点相同,他们都称自己是罗马帝国正统后裔,东罗马灭亡后,毛子也利用东正教打了其主意,以“东罗马帝国继承人”自居,称为“皇帝(沙皇)”,从此欧洲一直处于是“三个半皇帝”的状态,英国算半个皇帝(英国国王(英国佬在欧洲不敢争罗马正统)兼印度皇帝(印度不在欧洲可以称帝))此局面维持到一战结束.
言归正转,在欧洲,先后诞生过众多女皇(王),其中不乏名声显赫者,如有“血腥女王”之称的英格兰女王玛丽一世、为“日不落帝国”诞生和壮大殚精竭虑的维多利亚女王(皇)(英国女王兼印度女皇)和伊丽莎白一世女王,为统一西班牙立下丰功伟绩、并热情资助哥伦布航海的西班牙女王伊莎贝尔一世等,其所作所为固不亚于男性君主,生前死后所获得的记载、歌颂,更远非一般男性君王所能比拟。即使在当时被认为封建、落后的毛子国,也涌现过叶卡捷琳娜一世、二世等作为不俗,在青史上留下响亮姓名的女皇。
在亚洲,同样出现过不少女性统治者。日本历史上曾有过著名的邪马台国,世系均为女王。当今日本天皇世系中也先后出现过多达10代8位女天皇。朝鲜历史上的前三国时代,新罗国也曾先后出现过善德、真德、真圣三位女王,其中前两位女王为堂姊妹,相继登位,为朝鲜半岛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在南亚的印度半岛,众多土邦王国中也不乏女王。曾在抗英战争中的詹西女王拉克希米•巴伊更因同名电影名扬天下。男尊女卑的意识强烈的古代中国,也出现过一个女皇:建立大周的武则天,和称帝比她还要早一些的“文佳皇帝”、吴越地区农民起义的女首领陈硕真。
即使在大洋洲也不乏女王的踪迹:如今已成为美国领土的夏威夷曾经是独立王国,末代国王便是女王利留卡拉尼。同为女皇(王),登基执政的原因不同:
示巴、邪马台等国的女王,实际上是一种母系社会的遗存,如邪马台王国实行双王制,女王主政居上位,男王主军居下位。一般而言,这类女王均产生于国家早期形态中。
埃及出现众多女王,则源自该国王室独特的姐弟婚俗,同胞姐弟结为夫妇,同为国王,共同秉政,如克娄巴特拉七世,就先后做过两位弟弟国王———托勒密十三世和托勒密十四世的妻子。这种血缘婚在许多国家都出现过,如日本首位女天皇推古女天皇,就是哥哥敏达天皇的妃子。出现这种现象,源于这些王族自恃血统高贵,不愿俯就臣下的求婚,但血缘婚往往导致悲剧,埃及众多的宫廷血案,有不少都与此有关。
较常见的情况则是男性绝嗣,皇族又不愿将王位交给远亲或外人,只得传给女儿。欧洲、日本和新罗等绝大多数继位女王均为这种情况。由于女王嫁人就将面临“国家易姓”,因此往往会出现尴尬或棘手的现象。日本、韩国的几位女皇(王),死后均不能由子女承嗣;欧洲女王则或如英国伊丽莎白一世(史上有名的“童贞女王”)、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一样索性终身不嫁,或者如英国玛丽一世女王嫁给西班牙国王费利佩二世、西班牙伊莎贝尔女王嫁给阿拉贡王子斐迪南那样,搞一次轰轰烈烈的跨国王室联姻。
在东方,由于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不论日本或新罗,认为女王即位是权宜之计、帝系传承终究应回到男性轨道者是大多数,许多女皇(王)自己对此也并不讳言。由于家天下的观念,女性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即位是被认可的,在女皇数量极少的中国,五代十国杨吴宣王杨隆演病重,权臣徐温曾说“即使无男,有女也当立杨氏后”,虽然最后仍拥立了男嗣,但也说明倘迫不得已,立女为嗣也不为失当。
极少数的女皇(王)是通过宫廷政变等流血手段夺权的,如武则天女皇和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娜一世女沙皇。和男性夺位不同,夺位的女皇(王)通常和被夺位者沾亲带故,如武则天是被赶下台的李贤生母,她病重时又被李显趁乱取代;而叶卡捷琳娜一世原本是立陶宛农民塞缪尔•斯卡乌龙斯基的女儿,被俄军掳获后成为沙皇彼得一世的妻子,丈夫死后受禁卫军拥戴成为女沙皇。而被誉为“叶卡捷琳娜大帝”的前德国公主、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则是在丈夫沙皇彼得三世被杀的混乱局面下,依靠禁卫军的支持迅速发动政变夺取政权的。
由于骑士文化的根深蒂固,在欧洲各国,即使封建化程度较深的毛子,女皇(王)往往受到骑士阶层的推崇和骑士文学的歌颂,而且这种推崇和歌颂是双重的,既歌颂她们作为君主的成就和威仪,更歌颂她们作为女性的风采和魅力。两相比较,毋宁说后者在女皇(王)情结中所占比重更大。和欧洲不同,东亚文化中的女性地位较低,男尊女卑思想根深蒂固,日本、新罗历史上的女皇(王)虽受尊重,但颂及的仅为其作为君主的一面,对于其另一面———女人的本色则避之唯恐不及。在中国,武则天的评价一直颇受争议,最终乾陵前只得立一块无字碑,非议她的焦点除了严刑峻法,大多集中在她“女人私生活”的层面上。正因为东西方女王情结如此不同,因此在东亚,虽然出现过不少描写上层女性生活的优秀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源氏物语》等,但正面称颂女君王的却不多,在儒家思想盛行的中国更是如此。厚厚的二十五史竟独无《武周史》不说,稗官野史、说部小说里,勉强算是正面为女皇、准女皇抹上几笔的,怕也只有《隋唐演义》、《镜花缘》等屈指可数的几本罢了。
实际上中华历史上各朝执政的女性也不少,如:中土汉朝的吕后,实际上她们也属女性统治者,不仅如此,与中土文化敌对的游牧民族也出现了很多女性统治者,最有名的就是辫子朝的慈禧,还有辽朝的萧太后,蒙元时候也有不少,但她们只是幕后控制,没有正式登基,从名义上讲连女王都算不上,更不要说女皇了,真正登基的只有武则天,但她一步到位绕过女王直奔女皇
-----------------------------------------------------------------------------------------
外国女皇(王)录&
1.上古部分& 1、舍别克诺弗鲁(Sebeknefru)&&&古埃及第12王朝末代女法老,阿门涅姆赫特三世之女,在位仅四年(前在位)第12王朝即告倾覆。& 2、哈特舍普苏特(Hatshepsut)&&& 埃及第十八王朝女王,公元前年左右在位。为图特摩斯一世的嫡生女,同作为正当王统的唯一保持者、父王的庶子图特摩斯二世结婚。后由于夫主的早逝,与幼年即位的图特摩斯三世(女王的庶子)同为共治之法老。但女王实际上大权独揽,成为埃及唯一的统治者。在位期间中断了图特摩斯一世以来为征服亚洲进行的远征而转行和平贸易外交,特别注重与非洲的贸易,执政的第九年派遣的蓬特交易船,是那一时代的代表性活动,同古莱塔的贸易也活跃起来。在底比斯西岸的提埃尔巴哈利营造壮丽的葬祭殿,乘卡纳克神庙的扩大,供献方尖塔。为强行即位和变更对外政策,在政治中枢安插了孙谟特(据说为女王情夫)等忠实亲信。随着图特摩斯三世的成人,这些亲信相继失宠。不久,女王的身影也消失了,但她究竟是自然而死还是被暗杀,或是退位,尚不得而知。图特摩斯三世成为独立执政者后立刻再次远征亚洲,并企图抹杀人们对女王的记忆(破坏雕像,从浮雕、碑文上去掉女王的形象和名字等)。但是,在女王的和平时代国力得到充实,这使得图特摩斯三世进行大规模的远征成为可能。& 3、亚马逊人的诸女王&& 古希腊传说中的女儿国亚马逊人居住在本都的特耳莫冬河两岸。其中在神话中提到的几个女王有:希波吕特(Hippolyta)、彭特西勒亚(Penthesilea)、塔勒斯里斯(Thalestris)等,神话内容就不再叙了,位各自己去看吧。& 4、示巴(Sheba)女王&&& Sheba的女王,活动于约公元前十世纪。古代以色列所罗门王统治时,示巴女王带来许多金子、宝石和香料试图以难题请问所罗门,她是传说中的阿拉伯半岛赛伯(Saba)王国女王(Sabo即Sheba)。此王国的存在和繁荣从遗迹可得到证实,但女王的故事则是传说。除《旧约•列王纪上》第十章、《历代志下》第九章外,《古兰经》第廿七章也记述有两入的交往。古代埃塞俄比亚帝国皇室,传闻是所罗门和示巴女王的后裔。& 5、阿塔莉娅(Athaliah)&&&& 犹太王国女王,前842-836年在位。原为北方的以色列国王阿哈布之女,因和亲嫁与南方犹太国王约兰。前842年其子、犹太国王亚哈谢为以色列将军耶希沃杀害后,身为王太后的她发动转变,几乎将犹太王室的后嗣们杀个干净,仅亚哈谢之子约阿施(Jehoash)被人藏匿得免。阿塔莉娅统治国家六年,引进腓尼基的巴尔祭典,建立神殿。后由祭司耶何耶大活动军队发动政变,杀死阿塔莉娅,迎立约阿施为王,巴尔神殿也被捣毁。& 6、塞米拉米司(Semiramis)&&& 希腊传说中的巴比伦女王,希罗多德和狄奥多罗斯的著作中都曾提到过,据说她曾在巴比伦城附近的平原上修建了相当壮观的河堤。但现在的一些研究表明,塞米拉米司其人很可能不存在,仅仅是一个传说。& 7、尼托克里司(Nitocris)&&& 希腊传说中的巴比伦城女王,活动时间在公元前六世纪。据说她使巴比伦附近幼发拉底河的河道变曲,并修建了人工湖。其子拉比奈托斯为新巴比伦末代国王。(但从巴比伦王世系表上看,拉比奈托斯被称为“篡位者”,非迦勒底王朝后裔,因此尼托克里司的女王身份也不无可疑之处)& 8、托米丽司(Tomyris)&&& 马萨革泰人的女王,公元前六世纪时在位。原为王后,夫王死后为马萨革泰人的统治者。前530年波斯居鲁士大帝征讨马萨革泰,女王之子斯帕尔伽披赛斯被俘自杀。不久托米丽司率倾国之兵与居鲁士决战,打败并杀死了他。居鲁士的首级被割下,浸在盛血的革囊里。& 9、克娄巴特拉•特亚(Cleopatra Thea)&&& 西亚的塞琉古王朝女王,公元前125-121年在位。本为埃及托勒密王朝托勒密六世和克娄巴特拉二世所生之女,先同因其父之政策造成混乱的叙利亚王国的王位篡位者亚历山大•贝勒斯结婚,后又同正统的德米特里二世结婚。德米持里为帕尔尼人俘虏时,又同其弟安条克七世结婚。德米特里回国后,和他们的儿子塞琉古五世、安条克八世共治。克娄巴特拉杀死塞琉古五世,后又被安条克八世所杀。& 10、克娄巴特拉一世(Cleopatra I)&&& 古埃及托勒密王朝托勒密五世的王后,前180-176年在位。为叙利亚王国塞琉古朝安条克三世之女。其父在第五次叙利亚战争中打败埃及,媾和结果,他们两人结了婚,但两国关系并末因此好转。丈夫死后(前180),与其子托勒密六世共同统治埃及。& 11、克娄巴特拉二世(Cleopatra II) &&& 古埃及托勒密五世和克娄巴特拉一世所生之女,为托勒密六世和托勒密八世的亲姐妹。在六世和八世的争斗中,她先同托勒密六世结婚(前163-145),和其共同统治,生克娄巴特拉三世;后又嫁与托勒密七世;七世死后,又同托勒密八世结婚(前144)。八世也同其侄女结婚(前142),成为纠纷的祸源。& 12、克娄巴特拉三世(Cleopatra III)&&& 托勒密六世和克娄巴特拉二世之女,后嫁与叔叔兼舅舅托勒密八世,生托勒密九世、十世。前110年起摄政近十年,其间托勒密九世、十世之间想走马灯一样地更迭了几次王位。& 13、克娄巴特拉•柏伦尼斯三世(Cleopatra Berenice III)&&&& 据说为托勒密九世之女,曾先后嫁与九世、十世,前80年又与十世子、后夫托勒密十一世共同执政,不久王位转入九世之子托勒密十二世之手。& 16、柏伦尼斯四世(Berenice IV)&&&& 托勒密十二世之女,前58年起代其父摄政三年,前55年托勒密十二世复位。& 17、克娄巴特拉七世(Cleopatra IV)&&& 古埃及托勒密王朝最后一位女王。据说其父是托勒密十二,其母是十二世的姐姐克娄巴特拉五世。因父亲的弊政而导致的首都暴动,使她也流亡罗马。回国后,其父去世,与弟托勒密十三共同统治埃及(前51)。由于姐弟的对立和廷臣的暗中活动,她被暂时逐出亚历山大。但她向因追杀庞培而来到埃及的凯撤求助保护,在反对凯撤的亚历山大暴动的混乱中,托勒密十三死亡。凯撒使她和其弟托勒密十四共治埃及(前49—47)。前44年女王暗害了托勒密十四世,以凯撤里恩为王,称托勒密十五世,为共主。&&& 第二次三巨头政治的实权者安东尼在向东方扩张时,与克娄巴特拉同居,把亚历山大当做根据地,后同妻子屋大维亚离婚,而同克娄巴特拉正式结婚,引起屋大维用罗马的名义向安东尼宣战。前31年亚克兴海战中屋大维获胜,安东尼逃到亚历山大自杀,克娄巴特拉亦被捕自杀。& 18、卡蒂曼杜(Cartimandue)&&& 不列颠岛上的布利干特王国的女王,一世纪中叶时在位。公元50年,反抗罗马人的布利吞人特里诺文特部落的国王卡拉塔库斯战败后,前来投奔,企图与之联合,被卡蒂曼杜引渡给罗马军队。卡拉塔库斯被带到罗马后,克劳狄皇帝将其赦免释放。& 19、波狄希亚&&&& 即波狄卡,一世纪时不列颠岛上的布利吞人爱西尼王国女王。原为王后,其夫王临终前指定由其两女和罗马尼禄皇帝为共同继承人。不久罗马军队占领该国,国家受到蹂躏。公元61年,波狄希亚率国人造反,打垮了罗马的第9军团,先后焚毁了卡姆勒多纳姆、伦丁尼(伦敦)、韦鲁拉姆等几个罗马城镇,屠戮了数万罗马居民和归化的布利吞人。不久,波狄希亚率领的8万人(包括老弱)在一次决战中被罗马总督苏托尼斯率领的第14、20两个军团1万余人击败,波狄希亚服毒自杀,其部落基本被灭绝。& 20、赫尔杜&&& 阿拉伯半岛北部奈伯特王国的女王,公元前后在位。& 21、谢格莱&&& 奈伯特王国的女王,公元一世纪时在位。& 22、贾米莱&&&& 奈伯特王国的女王,公元一世纪后半叶时在位。& 22、芝诺比亚(Zenobia)&&&& 本为巴尔米拉人国王伍得奈斯(Udhaynah,罗马人称Odaenathus)之妻。伍得奈斯因助罗马人对波斯作战有功,曾受封为罗马东方军区长官,266年被罗马人毒死。芝诺比亚代幼子韦海卜•拉特摄政,自封为“东方女王”,起兵反抗罗马帝国。她使整个埃及和小亚细亚大部分的地方都归入本国的版图,她的军队甚至打到了拜占廷对面的卡尔西顿城。她的常胜军,于同年占领东罗马帝国的陪都亚历山大港,她的次子自称埃及王,自铸钱币,钱币上不铸奥里力安的头像。最后,奥里力安皇帝励精图治,在安提俄克和希姆斯接连两次获胜,于272年春攻入巴尔米拉。芝诺比亚骑单峰快驼逃入沙漠,但终于被俘,被奥里力安带到罗马参加了凯旋式。巴尔米拉城不久因发生暴动而被罗马人夷为平地。2.亚洲部分&1 善德女主&&& 新罗女王,632-647年在位。新罗真平王之女,名德曼。632年父王死后即王位,634年改元仁平,受唐册封为乐浪郡王、新罗王,拜柱国。在位时国家受高句丽、百济侵扰,乞师于唐。647年卒。&2 真德女主&&& 新罗女王,647-654年在位。新罗真平王之侄女,名胜曼。647年继堂姐妹善德女主为王,改元太和,受唐册封为鸡林国王。649年下令国中改冠服,仿华制,次年始用唐永徽年号,并遣大臣弟子如唐备宿卫。654年卒
3 真圣女主&&& 新罗女王,887-897年在位。新罗景文王之女,宪康王、定康王之妹,名曼。887年其兄定康王卒后为王,在位期间因贡赋繁重引起各地皆反,甄萱、弓裔等割据一方,新罗已呈摇摇欲坠之势。897年真圣女主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禅位于宪康王庶子峣(孝恭王),寻卒。。& 4 卑弥呼&& 《三国志》所载倭人邪马台国女王,曾受魏封为亲魏倭王。《古事记》和《日本书记》中指其为神功皇后。&壹兴&& 5 卑弥呼宗女,卑弥呼死后邪马台更立男王,国中不服,更相诛杀,于是更立十三岁的壹兴为王,国中遂定。约249-270年间在位。& &6 推古女天皇(554-628)&&&& 日本第三十代敏达天皇之后,名丰御饭炊屋姬尊。其舅苏我马子于592年杀崇竣天皇后擅权,推其为日本第33代天皇,为推古女天皇,592-628年间在位。用圣德太子为摄政,于603-604年,进行了“推古改革”,先后制定了冠位十二阶和宪法十七条,使天皇的权力增大,同时使国家的政府官僚体制有了雏形。在出使隋唐的国书中开始以“天子”、“天皇”自称。622年圣德太子,苏我马子再次执政。628推古天皇卒,其改革中止。& 7 皇极(齐明)女天皇(594-661)&&& 日本第34代天皇舒明天皇之皇后宝皇女,641年舒明天皇死后即位为日本第35代天皇,称皇极天皇(642-645年在位)。在位时苏我氏执掌朝纲。645年中大兄与中臣镰足锄灭苏我氏后,让位于第36代天皇孝德天皇。655年孝德天皇死后再次即位,改称为齐明天皇,为日本第37代天皇(655-661)。以中大兄为太子,悉以庶务委之,661年卒。& 8 持统女天皇(645-702)&&& 日本第40代天皇天武天皇皇后,687年天武天皇死,空位三年后,其即位为第41代天皇,即持统天皇(690-697)。697年让位于其孙文武天皇,自称太上天皇,702年卒。& 9 &元明女天皇(661-721)&&&& 日本第43代天皇,707-715年在位。708年改元“和铜”,710年自藤原宫迁都奈良,开创奈良时代(710-794)。715年让位于元正女天皇,改元灵龟。& 10 元正女天皇(680-748)&&& 日本第44代天皇,715-724年在位,年号灵龟。724年让位于圣武天皇。& 11 孝谦(称德)女天皇(718-770)&&& 749年,日本第45代圣武天皇自称太上天皇,传位其女孝谦天皇(第46代天皇,749-758在位),藤原氏执掌大权。在位期间两次改元(天平胜宝749、天平宝字757),758年让位于淳仁天皇,自为上皇,但仍遥控掌权。764年孝谦上皇除去藤原氏,废淳仁天皇而复位,改称称德天皇(第48代天皇,764-770年在位),也两次改元(天平神护765,神护景云767),以道镜和尚执掌大权。770年卒。&&12 明正女天皇&&& 日本第108代后水尾天皇皇后,后水尾死后为第109代天皇,称明正天皇(年在位),1643年让位于后光明天皇。& 13 后樱町女天皇&&& 日本第116代桃园天皇之姊,名智子。1762年桃园天皇死后践祚为后樱町天皇(年在位),为第117代天皇,1770年让位于后桃园天皇。& 14 李昭皇(越南统治者对中土称“王”,但在国内称“皇”)&&& 越南李朝末代女皇,年在位。李惠宗与皇后陈氏次女,名佛金,称昭圣公主,因惠宗无子而立为太子。1224年惠宗传位于七岁的她,次年建元天彰有道,是为李昭皇。国事皆决于太后堂弟、辅国太尉陈守度之手。是年十二月,陈守度迫使李昭皇禅位于自己之子陈?(陈太宗),李朝终结而陈朝代起。李昭皇也降称为昭圣王后,嫁为陈太宗王后,1236年被废,降称公主。& 15 柳叶&&& 一世纪左右扶南地区女王,横跌国人混填收服后娶之,为扶南开国国王。&16 阇耶特维&&& 真腊王国末代女王,约681-713年在位。阇耶跋摩一世(655-681在位)之女(一说侄女),继阇耶跋摩一世为王,因无法控制国内局势而引起国家动乱,不久真腊王国分裂为陆真腊和水真腊。& 17 安眉&&& 柬埔寨女王,年在位。本为柬国王安赞二世之次女,1935年初其20岁时安赞二世死,无嗣,被越南人立为女王,赐名“高棉郡主”。后越南兼并柬埔寨,被押往越南,降封为“美林郡主”,1847年又改封为“高蛮郡主”。&18 华富里&&公元七世纪中叶哈利奔猜王国(女人国,在泰国西北部湄南河河谷,13世纪末亡于八百媳妇国)的开国女王。&&19 信修浮&&& 缅甸白古王朝女王,年在位。原为罗娑陀利王(年在位)之妹,后嫁与阿瓦王朝梯诃都王(年在位)为妻,1430年出奔返回白古。1453年因罗娑陀利子孙绝嗣,而为国人推举为王,成为缅甸历史上唯一女王。在位期间政绩斐然,懿范留于后世,以至于400多年后,缅人常以英王维多利亚为信修浮转世。& 20悉莫(Simo)&&& 七世纪中叶中爪哇的诃陵国女王,统治期间,威令整肃,道不拾遗。& 21 帕腊莫达凡达尼(Prasmodarardhani)&&& 九世纪时中爪哇的夏连特拉王朝女王(832-856年),832年继其父沙马腊东加(812-832年在位)为王。在位时国势衰落,嫁于新兴的珊查耶王朝国王比卡丹为后,由比卡丹代领其国,夏连特拉灭亡。& 22 室利•伊沙诺栋卡威查耶(Sri Isana Tungga Wijaya)&&& 爪哇的马打兰王国伊夏纳王朝女王(947-991年在位),947年继其父蒲•新托(929-947在位)为王,在位期间与其夫洛卡帕拉为共主。& 23 拉查巴特尼(Rajapatni)&&& 爪哇的满者伯夷开国国王拉登威查耶之王后,1328年当其子查耶纳卡拉王死后摄政,旋出家为女,让于长女特丽布哇诺栋卡黛维摄政。& 24 特丽布哇诺栋卡黛维(Tribhuwonottunggadewi)&&& 满者伯夷拉登威查耶王与拉查巴特尼王后长女,年间为满者伯夷国摄政女王。& 25 苏希达(Suhita)&&& 满者伯夷国王哇尔达纳(在位)之女,年为满者伯夷女王。& 26 朱尔达兰•夏非阿都丁•沙&&& 苏门答腊的亚齐王国国王伊斯干达尔 泰尼(在位)之后,继其夫于年间为女王。& 27 伊纳耶特•沙•查基阿都丁沙&&& 亚齐女王,年间在位。& 28 卡玛拉特•沙&&& 亚齐女王,年间在位,后让位于阿拉伯人沙里夫•哈辛。& 29&阿哈拜勒&&& 印度马拉塔人的荷尔卡王朝马尔哈•拉奥•荷尔卡之媳,年间继其公公成为荷尔卡王朝的统治者。& 30& 鲁陀罗巴(Rudramba)&&& 印度德干高原东部的喀喀迪耶王朝()国王甘那帕蒂之女,年间继其父为女王。& 31 拉克西米•巴伊()&&& 即有名的詹西女王,原为詹西土邦王公之妻。1853年其夫死后詹西为东印度公司兼并,1857年率国人起义,后战死于爪廖尔,年23岁。& 32、阿拉罗(Alara)&&& 锡兰的杜多迦摩尼王朝(前165-公元65)国王周罗那迦(前62-前50在位)之王后,前47-前42年间成为女王。&33、湿婆利(Shivali)&&& 杜多迦摩尼王朝国王求罗阿巴耶(34-35在位)之妹,公元35年曾为女王。& 34、梨罗伐帝(Liravarti)&&&羯陵加王朝(年)女王,原为鲁呼纳王朝()波罗迦罗摩巴忽大帝(年在位)之后,、、年间三次为羯陵加女王,最后其王位被潘地亚人波罗迦摩•磐陀篡夺。& 35、迦尔耶那伐帝(Garyanavarti)&&& 羯陵加王朝国王尼散迦摩罗王(在位)之后,年间为女王。&36、德瓦尔•德维&&& 尼婆罗王国马拉王朝()国王贾亚•鲁德拉•马拉(1311年前-1324年后)之后,其夫死后为女王。& 37、纳亚克•德维&&& 贾亚•鲁德拉•马拉与德瓦尔•德维之女,14世纪上半叶继其母为尼婆罗女王。&38、普兰杜赫特(Purandukht)&&& 萨珊波斯国王科斯罗埃斯二世之女,629年起为萨珊波斯女王。& 39、阿扎尔米杜赫特(Azarmidukht)&&& 萨珊波斯国王科斯罗埃斯二世之女,普兰杜赫特之妹,继其姊为女王,直至634年。& 40、阿比什•哈通&&& 伊朗南部法尔斯的塞尔古里王朝(年)末代女王,年间在位,因嫁与伊儿汗之子,其国并入伊儿汗国。& 41、马丽亚(Maria)&&& 耶路撒冷王国(按:耶路撒冷于1192年被萨拉丁攻占后,耶路撒冷国王仅有空名义而无领土,以下两王同)国王马尔里克二世之女,年间为王国市摄政。& 42、伊莎贝拉二世(Isabella II)&&& 马丽亚之女,年间为耶路撒冷王国女王。&& 43、夏洛特(Chrlotte)&&& 塞浦路斯王国()约翰二世(年在位)之女,年间为塞浦路斯女王。& 44、凯瑟琳(Catherine)&&& 塞浦路斯王国詹姆士三世(年在位)之后,年继其夫为塞浦路斯女王,1489年被威尼斯灭亡。& 45、赛义德•阿尔瓦(Said Alwa)& &&& 也门的苏莱哈王朝(年)国王穆克赖姆之妻,其夫死后为女王,至1138年死后苏莱哈王朝被后纳查赫王朝取代。& 46、塔马拉&&& 格鲁吉亚女王,年间在位。&3、欧洲部分& 1、艾琳(Irene 752-805) (女皇)&&& 拜占庭伊苏里亚朝女皇,797-802年在位。出生于雅典,后为拜占廷皇帝利奥四世之妻。帝死后,艾琳成为少主君土坦丁六世的摄政。787年在奈西亚召集第二次教会会议,承认圣像崇拜。少主君土坦丁接近成人时,即与她疏远。796年,艾琳被从宫中逐出,两年后复归。她复位后将君土坦丁六世弄成盲人,予以放逐,自己作为女皇执政。但其治国及在阿拉伯、保加利亚两条战线上都不能免于失败,也不能削弱查理曼大帝治理下作为竞争对手而出现的西罗马帝国。她想采取接近查理曼大帝政策,并希望与他结婚,但都告失败。802年,奈塞弗勒所一世发动政变,她波流放,死于累斯博斯岛。由于其恢复圣像的热情及对修道院采取保护政策,被希腊正教会列为圣人。& 2、佐伊(Zoe,Porphyrogente 978-1050) (女皇)&&& 拜占廷马其顿朝女皇,又称“正统嫡系佐伊”,年在位。是君士坦丁八世(在位)之女,罗梅纳斯三世(在位)之皇后。其父死后,夫罗梅纳斯三世即位,她与心腹宦官约翰共谋,于1034年杀害其夫。同年,与出身微贱的帕夫勒戈尼亚人米海尔结婚,米海尔即位为米诲尔四世(年在位)。他死后,侄子米海尔五世(在位)图谋将她排除,但被忠诚于马其顿朝的首都市民拥立,作为马其顿朝正统嫡系与妹狄奥多拉共同在1042年即帝位。同年,以六十余岁之身与君士坦丁九世结婚,三人共同执政。此时代在拜占庭帝国史上称为“佐伊之夫时代”,从此开始了马其顿朝的衰败和都市贵族阶级的统治。代表“佐伊之夫”的都市贵族和属省的军人贵族之间的对立,是造成以后帝国半个世纪不稳定的原因。& 3、狄奥多拉(Theodura)(女皇)&&& 佐伊之妹,曾在1042年作为拜占廷帝国共主。1054年君士坦丁九世死后为单独的女皇,在位时间年。& 4、乔安娜一世(Joanna I)&&& 那不勒斯王国安茹朝女王,继其祖父罗伯特(年在位)为女王,在位时间年。&5、乔安娜二世(Joanna II)&&&& 那不勒斯王国安茹朝女王,查理三世(年在位)之女,继其兄拉迪斯拉夫(年在位)为女王,在位时间年。& 6、玛拉(Mara)&&& 科索沃国王武克•布兰科维奇(在位)之妻,年为女王。&7、耶莱娜•格鲁巴(Jelena Geruba)&&&& 波斯尼亚女王,年在位。&8、玛丽亚•特雷莎(Maria Theresia,) &&& 奥地利大公,匈牙利女王和波希米亚女王,年在位。查理六世之长女,哈布斯堡直系家族末代君主。根据其父制定的《国本诏书》,在父死后成为奥地利国家的王位继承人。但此事遭到普鲁士、巴伐利亚、萨克森.法国、西班牙等国的反对,从而引起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为此,她丧失了西里西亚,并将王位让于巴伐利亚的查理(七世),但保住了哈布斯堡家族大半的领地。同普鲁土达成和议后,立即将帝位交给其夫弗兰茨•斯特凡,再次为本家族夺回帝权(1745)。为夺回西里西亚,和哈布斯堡的宿敌法国结盟(“外交革命”);又和俄国结盟,挑起七年战争,但失败。夫死后,与长子约瑟夫(二世)实行共治。曾参加对波兰的第一次瓜分(1772)。此外,又挑起巴伐利亚王位继承战争(),这一战争以促使普鲁土地位的提高而告终。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后,为确保税收和增强军队战斗力,她以普鲁士为模式进行改革,同时谋求行政上的一元化。七年战争以后,进一步废除王家领地的赋役,促使出现自耕农。但由于奥地利与普鲁土不同,王家领地少,加之她本人性格也不愿冷落教会和贵族,因而改革最后没有彻底贯彻。此外,她还进行了建立义务教育制度、改革大学和教会的权利制度、解散耶稣会等诸项改革措施。& 9、玛丽•阿黛拉伊德&&& 卢森堡大公国女大公,年间在位,一次大战期间国土曾被德国占领。& 10、夏洛特(Charlotte)&&& 卢森堡大公国女大公,年间在位,二次大战期间国土曾被德国占领。& 11、西克斯伯格&&& 英国盎格鲁-撒克逊时代西撒克斯王国国王森沃尔赫(643-674年在位)之妻,夫死后于674-675年间为西撒克斯女王。& 12、玛格丽特(Margaret) &&& 苏格兰国王亚历山大三世之女,被许配为挪威王后时刚刚三岁。由于父亲的死而继承王位,在位时间年。同英格兰威尔士亲王结婚,七岁时死,引起了苏格兰王位之争。& 13、玛丽一世(Mary I,Tudor ) &&& 英国女王,年在位。亨利八世和西班牙公主卡德琳之女,从幼年起就被作为政略婚姻的工具,向法国王太子、神圣罗马皇帝和法国国王提亲,但均未成。亨利八世和安娜•波莲生下伊丽莎白(一世)之后,玛丽被当作私生女对待。在异母弟爱德华六世当政时,因反对统一礼拜法而受到迫害。爱德华死后,得到舆论支持即王位。由于实施恢复天主教的政策,遭舆论反对,于是采纳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的计谋,1554年和查理之子西班牙王子腓力二世结婚,腓力仅在英格兰逗留一年左右。另由于废除爱德华六世改革宗教的各项法令,恢复亨利四世、五世时的异端焚刑法,处死约三百名新数徒,被后世称作“血腥的玛丽”。晚年,国内发生农民起义;对外方面,参与西班牙和法国的战争,为法国所败,丧失英国在法的最后领地加来(1558)。& 14、玛丽•斯图亚特(Mary Stuart,) &&& 苏格兰女王,年在位。为詹姆士五世之女,生后一周即位,由其母介斯的玛丽摄政。因其父之叔父亨利八世企图使其与其子爱德华(六世)结婚而合并苏格兰,但遭受摄政的拒绝(1548)。1548年,其母使玛丽与法国皇太子(后为法兰西斯二世)订婚,在法国接受严格的天主教教育后,1558年完婚。翌年,法王后在其丈夫去世后归国(1561),此间,苏格兰已成为法国的保护国,以接受卡尔文教影响的诺福克为中心,新教贵族势力抬头,1559年击败摄政军。翌年,摄政玛丽去世,新教长老会派形成。玛丽妥协,任用新教派的异母兄马利伯爵担当政务。另一方面,因欲同西班牙王子唐•卡洛斯结婚,1565年又与其天主教徒的内弟丹利结婚而受到非难,玛丽经常进行抵制。当其丈夫丹利被波斯威尔伯爵暗杀后,又与波斯威尔伯爵结婚,促使贵族反叛,废玛丽,由其子詹姆土六世(后为英王詹姆土一世)即位,玛丽任摄政,之后被监禁(1567)。翌年,玛丽逃走,要求其姑母伊丽莎白庇护,因其有图谋英王位嫌疑,被幽禁于各地,英国天主教贵族利用玛丽名义策划推翻伊丽莎白阴谋。巴宾顿阴谋暗杀女王事件被发觉后,被监禁于佛扎林格城(1586),因玛丽与巴宾顿之间有书信往来被追究,翌年被处死刑。据说她是一位美丽、富有能力的女人。& 15、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 ) &&& 英国女王,年在位。亨利八世和他第二个妻子安娜•波莲之女,父母的婚姻曾成为英国基督教会反叛罗马教廷的转折点。母亲被处死(1536)后,在宫内政争中一时夺得王位继承权,但后来为异母姐玛利一世囚禁于伦敦塔(1554),遂随人文主义学者艾斯卡姆学习古典,掌握法、德、意等国语言,越发信仰新教。继玛利一世即位后,重用赛密尔、渥辛加姆、格莱谢姆等出身于上流社会的名土,组成宫廷官僚机构,地方行政也得到整顿,确立起基于绝对主义的统一国家。在外交上,和法国、苏格兰讲和(1559),巧妙地回避西班牙腓力二世等的联姻要求,以维持和平。根据父亲和弟王的意见,制定国王至上法和统一礼拜法(1559),迫使议会承认国教会信仰条款(1571),规定置国王于顶点的教阶制度,确立英国国教会。以“我和国家结婚”的诺言博得国民的好感,励志于政治。采纳格莱谢姆的建议,改良货币(1560),在伦敦设立王室交易所(1571),承认西班牙公司、勒凡特公司、威尼斯公司、东印度公司等特许公司,给与其贸易垄断权,发展国际贸易。另还实施给与经营煤、矿山、创盐、玻璃制造、制铁等产业的垄断权,促使其发展的重商主义政策。颁布《工匠法》、《救济法》、《流浪者乞丐处罚法》以促进就业。在国家统一的发展时期,女王面临的危机是,为征服天主教占多数的爱尔兰需有巨资,以及苏格兰的玛利•斯图亚特得到国内天主教贵族和西班牙等天主教国家的援助,图谋夺取王位。玛利被处决(1587)后,西班牙无敌视队始袭击英国,当此之际,正式承认缉私捕船团,在该团首领哈瓦德、德雷克等人指挥下,在英法海峡以由小船组成的舰队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对西作战的胜利昂扬了国民意识,《快活的英格兰》把“仙女王”这一光荣的象征呈献于处女王伊丽莎白。晚年,在议会发生反对垄断的论争,由于重用宠臣累斯塔和威赛克斯遭到舆论抨击。此期也是莎土比亚、斯宾塞、培根等伟人辈出和文学史上的盛世(英国的文艺复兴)。& 16、玛丽二世(Mary II )&&& 英国女王,年在位。詹姆士二世之长女。接受新教(英国教会)教育,和荷兰的奥兰治公爵奥伦治(即后来的英国国王威廉三世)政略结婚(1667)。光荣革命之际,与丈夫一起即位,签署权利法案,共同统治(1689)。由枢密院辅粥,奋勉于政务,为人彬彬有礼,性格温文尔雅。和妹妹安娜(后来的女王)关系不睦,据说是由于把安娜朋友的丈夫马尔巴勒公爵约翰•邱吉尔,以有暗通詹姆士二世的嫌疑而定作反叛罪造成的。后因患天然痘症去世,无子嗣。& 17、安妮(Anne )&&& 英国女王,年在位,斯图亚特王朝最后一位君主。詹姆斯二世之次女,姐姐玛丽二世。父王是天主教徒,但却把女儿都培养为国教徒。1683年和丹麦王子乔治结婚,光荣革命时拥护姐夫威廉三世。虽和姐姐关系不睦,但根据1689年的权利法案,她在威廉三世死后有权继承王位。曾生育过十七次,但只有一个孩子活到十岁。统治期间发生的重要事件有:吞并苏格兰(1707),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l一1714,在美国称“安娜女王战争”)。对辉格、托利两党激烈的政争,女王支持后者但并不直接干预政治,这成为以后内阁制的起源。此期也是亚历山大•波普成为文坛中心的时代,被称作文学史上的“奥古斯特时代”。& 18、维多利亚(Victoria,Alexandrina )女王兼印度女皇(半女皇) &&& 英国女王,年在位。乔治三世第四子肯特公爵之女,十八岁时因伯父威廉四世去世而继位。由于汉诺威王族不承认女子承继,故放弃女王以后的英国对汉诺威领地的继承权,英国王室也不再使用汉诺威作为朝代名。得到自由党墨尔本首相的监护,支持自由主义政策。虽对皮尔的保守党内阁不满,但因其推行自由主义政策,故予以支持。1840年和母亲的哥哥萨克森•科堡公爵的次子阿伯特公爵结婚,采纳阿伯特的建议,以开明的立宪君主身份行统治,受到国民爱戴。丈夫死后(1861年)过着隐退生活,但受保守党迪斯累里的影响,支持其帝国主义政策,并从他那里接受“印度女皇”的称号(1876)。作为英国君主,在大不列额帝国的鼎盛时期,经历了最长的统治时间(六十四年)。靠她九个子女,三十一个孙辈和三十七个曾孙辈,几乎和所有的欧洲王国结为亲戚关系。1901年1月在对南非战争的结局的惦念之中去世。&&&&&& &
&&& 维多利亚女王的王冠
19、伊丽莎白二世(Elizabeth II,E Alexandra Mary 1926-)&&& 现英国女王,1952年即王位。乔治六世之长女,1947年和爱丁堡公爵结婚,1952年因父王突死而继王位,1953年加冕。生有皇太子查尔斯、大公主安妮、二王子安德鲁、三王子爱德华。即位时,正值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刚开始停滞时期。以后,历访英联邦各国和其他国家,成功地进行王室外交。& 20、玛格丽特(Margret)&&& 神圣罗马帝国诸侯荷兰伯国女伯爵,1345年起在位,威廉三世伯爵(约年在位)之女。& 21、杰奎琳•德•巴伐利亚(Jacqueline de Bavalia)&&& 荷兰伯国威廉四世伯爵之女,年间为女伯爵,1428年荷兰伯国并入伯艮地公国。& 22、威廉明娜 (Wilhelmina,)&&& 荷兰女王,年在位。威廉三世与阿蒂尔海德•艾玛•威廉明娜•特雷莎之女,1880年生于海牙。同父异母兄亚历山大死后成为王位继承人,1890年以母亲为摄政而成为女王。1898年即王位,1901年与亨利•冯•麦克伦堡•什未林结婚。1909年4月生了唯一的子女朱丽安娜。女王治世中颁布了许多有关社会问题的法律,并修改了宪法,在其治世中提高了王家的权威,这在很大程度上仰赖于女王个人的天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被德军占领,1940年以女王为首的王室和各部大臣逃往英国,建立流亡政权。到1945年回国前一直从事在德国占领下的解放活动,因此被誉称为“抵抗之母”。日,女王让位于其女朱丽安娜。1962年卒于海特洛。& 23、朱丽安娜(Juliana,)&&& 荷兰女王,年间在位。荷兰威廉明娜女王之女。1927年起成为国务会议之一员,1927年至1930年在莱顿大学攻读历史学,获得博士称号,以著名的惠金加为师。日,与利普•比斯特菲尔德的贝恩哈尔德公爵结婚,生有四个女儿(贝阿特丽斯、伊雷娜、玛格丽特.玛丽•克里斯蒂娜)。1940年4月由于德军入侵而亡命英国,生活于伦敦,其后携子女移居加拿大的涅太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回到荷兰,自1947年10月至翌年8月就摄政职,日于阿姆斯特丹登上王位。1980年让位于长女贝娅特丽克丝。& 24、贝娅特丽克丝(Beatrix,1939- )&&& 荷兰女王,1980年起在位。荷兰朱丽安娜女王之女。1956年进入莱顿大学读书,1961年获法学博士学位。日与德国外交官克劳斯•冯•阿姆斯贝格(即克劳斯亲王,日去世)结婚。日登上王位。& 25、玛格丽特(Margret)&&& 佛兰德尔女公爵,年在位,路易•德•马尔公爵之女,1386年与伯艮地公爵(大胆的)查理结婚,佛兰德尔并入伯艮地公国。& 26、伊丽莎白&&& 卢森堡公国约翰公爵(-1409)之女,1409年后继承其父为卢森堡女公爵。&27、乌尔拉卡(Urraca)&&& 卡斯提尔女王,年间在位,并兼莱昂女王,后与阿拉贡王阿方索一世结婚。& 28、桑乔•拉米蕾丝(Sancho Ramirez)&&& 阿拉贡王拉米罗一世(年在位)之女,年间为阿拉贡女王。1076年又合并纳瓦尔,兼纳瓦尔王,称桑乔四世。& 29、佩德罗尼拉(Petronilla)&&& 阿拉贡王阿方索一世(年在位)之女,年间为阿拉贡女王(年间其夫拉蒙•贝伦盖尔四世为共主)。& 30、伊莎贝拉一世(Isabel I,) &&& 卡斯提尔女王(天主教女王),年在位。卡斯提尔国王胡安二世与葡萄牙的伊莎贝拉之女,前王恩里克四世之妹。恩里克四世死时,因为贵族中间认为其女胡安娜非嫡出子女,乃由伊萨伯拉于1474年即王位。1469年与亚拉冈王子斐迪南结婚,由于1479年斐迪南成为阿拉贡国王,因此作为伊比利亚半岛的两大国卡斯提尔与阿拉贡便统一起来,形成一种二重王国,卡斯提尔成为由夫妻共同统治的王国。从1480年起压制残存在安达卢西亚的最后一个伊斯兰敦国家格拉纳达王国,1493年终于将其灭亡,使收复失地战争告一段落。其夫活跃于外交方面,她则致力于充实内政,创设圣•埃尔曼达(一种维持治安的组织),独占盐和矿山,设定交易税,解放农奴,贵族官僚化,向各城市自治团体等级会议派遣官吏,天主教的国教化,设置宗教裁判所,放逐未改宗的犹太教徒等,开始了许多中央集权的政策。尽管宗教裁判是针对政敌贵族及其背后的犹太商人的政治性很强的措施,可是罗马教皇却在1496年特给与这对夫妻以“天主教土”这一作为虔诚信仰者的称号,因此,这对夫妻国王此后被遂称为“天主教两国王”。又对哥伦布的航海予以援助,1492年作为给卡斯提尔发现新大陆而获得成功。与斐迪南合作的体制虽然把重点置于卡斯提尔方面的自主防卫上,但却打下了形成近代西班牙国家的牢固基础。&31、伊莎贝拉二世(Isabel II,Maria Isabel Luisa,) &&& 西班牙女王,年在位。费尔南多七世与玛丽亚•克里斯蒂娜之女。日的国本诏书废止了排斥妇女继承王位的萨利克法典,10月14日依据议会的布告接受王位继承人的提名。日因费尔南多七世死,以母后玛丽亚•克里斯蒂娜摄政,10月25日即女王位。对此,前国王之弟(叔父)顿•卡洛斯要求王位,开始了第一次卡洛斯战争()。值此内乱之际,寻求自由主义势力为同伙,但这一势力分裂为进步派与稳健派。1840年时,于前一年以缔结维尔加拉协定而使卡洛斯战争结束的进步派领导人埃斯巴尔泰罗发动政变,使摄政退位,于1841年自任摄政。对此,稳健派反埃斯巴尔泰罗的暴动相继发生,以纳尔瓦耶兹将军为中心,于1843年将埃斯巴尔泰罗撵到英国。日伊萨伯拉二世成年,开始亲政,仿效很多近代国家,实行制度改革。日与堂兄弟弗朗西斯科•德•阿希斯结婚。在这个时代屡次发生阴谋与政权更替,1854年自由主义进步派革命后,确立了自由主义联合,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不安定有所增长,1865年起各地掀起反政府暴动,导致1868年革命。由于革命,伊莎贝拉二世亡命巴黎,日将王权转让给儿子阿方索十二世。&& 32、玛丽亚一世(Maria I,) &&& 葡萄牙女王,年在位。父若泽一世。1760年与叔父佩德罗(后之佩德罗三世)结婚。1777年父王死后继承王位,与此同时在父王治下曾推行过启蒙专制政治的庞巴尔侯爵下野,并释放被监禁的政治犯,而使国政一新。由于丈夫佩德罗三世(1786)及长子(1788)的相继去世,悲痛而精神不安,乃由次子(以后的若奥六世)以摄政名义代行国政(1789)。1807年由于朱诺所率之拿破仑军的入侵,随葡萄牙王室偏安于巴西,死于里约热内卢。& 33、玛丽亚二世(Maria II,) &&&& 葡萄牙女王,年在位。巴西皇帝佩德罗一世(葡萄牙国王佩德罗四世)之女,生于里约热内卢。因祖父若奥六世死(1826),父继承王位,然旋即让位给女儿,遂成为女王。翌年,与亡命维也纳的叔父米格尔订婚约,并返回欧洲(1828)。但因复归里斯本的摄政米格尔解散议会,并召集由专制王权派牢固控制的新议会,自即王位(1828),为此而回归巴西。1831年父退下巴西皇帝位,得到英、法的援助,放逐了米格尔,使女儿的加冕得以实现(同年7月)。1835年与洛什腾贝尔克公爵奥古斯都结婚,丈夫死后与萨克森•科堡的费尔南多再婚(1836)。& 34、奥丽加(Olge)&&& 基辅罗斯大公伊戈尔之妻,945年伊戈尔被德列弗利安人杀死后即位为女大公,镇压了德列弗利安人。在位时间945-965年。&&& 35、叶卡特琳娜一世(Ekaterina I,Alekseevna l684——1727) (女皇)&& 年在位。原名玛尔塔,立陶宛的农民萨莫依尔•斯卡乌龙斯基的女儿,北方战争中,在马利恩波克成为俄军的俘虏,不久为彼得一世所宠,生有二女,1712年成为彼得的正妻,1724年为皇后。彼得一世死后,得到近卫军的支持,被推为女皇。但她不太参与国政,实权被大元帅缅什科夫所掌握。据彼得大帝的遗言,建立科学院(1726),创设最高枢密院等,都是在她治世时的事。临死前数日,在让位于彼得二世的遗嘱上署名。& 36、安娜•伊凡诺芙娜(Anna Ivanovna ) (女皇)&& 年在位。伊凡五世之女,彼得大帝的侄女。1710年嫁与库尔兰德公爵弗里德利希•维尔海姆,但很快成了寡妇,住在库尔兰德的米塔瓦。彼得二世死后,她从维护俄罗斯贵族的利益出发,认可了限制专制主义的各种条件,1730年由反对改革派操纵的最高枢密会议推其为俄罗斯女皇。她从米培瓦来到莫斯科后,于同年2月25日,得到贵族阶级和近卫军军官们的支持而发动政变,全面取消原先答应的条件,实行专制政治:废除最高枢密会议,代之以设立有三名阁员组成的内阁,承认贵族们的文武官服役期限减为二十五年;废除长子继承制,及其对世袭财产拥有分割权等各种特权;还有委托征收入头税。因她缺乏教养,也不关心国事,宠臣比朗为首的普鲁士系的德意志贵族占据要职,擅自行使实权,幕后政治十分活跃。在所谓的“比朗体制”中,甚至东正教会的圣职者也或遭开除或被抢劫,农民们因滞纳租税被毫不姑息地起诉。因而其政府遭到俄罗斯人的深切痛恨。& 37、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Elizaveta Petrovna, ) (女皇)&& 年在位。彼得一世与叶卡特琳娜一世之女。1741年由于宫廷改变,逼迫伊凡六世退位后即位。宣布继承彼得大帝的传统,废除坏名声的内阁,恢复元老院,并把权限集中于它。这时期内政的实权虽掌握在彼得•苏瓦洛夫等人手中,因废除国内关税,设立贵族银行和商人银行,还采取国际贸易的组织化,俄罗斯经济呈现出生机。通过创建莫斯科大学、设立艺术院等,使俄罗斯的学者、艺术家在这个时期非常地活跃。另一方面,贵族享有土地所有权(连同依附农民)的特权,禁止贵族以外的人有土地所有权;同时还公布给与地主把犯罪的农民流放到西伯利亚的权力的法令,把酿造伏特加酒的垄断权赋于贵族,加强了贵族统治和地位。20世纪的历史学家科柳杰夫斯基在评论女皇时写道:“把虔诚的俄罗斯传统与新的欧洲影响巧妙地相互搀合,她是善良的,但又是任性的,不检点的夫人。”她宠爱乌克兰哥萨克出身的歌手拉苏莫夫斯基。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中支持奥地利和英国,在七年战争中与奥、法结盟,因萨尔蒂科夫、鲁缅采夫将军的努力,取得很大的成功。& 38、叶卡特琳娜二世(Ekaterina II,A1ekseevna l729——1796)(女皇)& 年在位。原名索非亚•奥古斯特,德意志的安哈尔特•采尔布斯特侯克里斯泰因•奥古斯特的女儿,与俄国女皇伊丽莎白的外甥彼得(后来的彼得三世)结婚,加入俄国籍,改信东正教,更名为叶卡特琳娜。1761年底即位的彼得三世被俄罗斯贵族废黜后,她1762年夏即位。1767年夏召集新法典起草委员会会议,宣读女皇的训令,主张君主专制、严厉的法治主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她虽图谋改善农奴制,因不同身分的人意见分歧而没有成功。确认贵族的特权,发给承认他们在一定程度自治的特许状(1785),修改地方制度、司法制度,结果强化了农奴制。年间发生由普加乔夫率领的农民起义,就是以上达情况为背景的。对外政策方面,与普鲁士、奥地利图谋,经过三次分割波兰,兼并了波兰的大部分;还在对土耳其的战争中,夺得黑海沿岸的地区,1783年吞并了成为悬案的克里米亚汗国。可是到了她的宠臣鲍爵姆金去世后,她的以重建拜占廷帝国为目标的南进政策受挫折。这个时期的俄罗斯成为名副其实的欧洲最强国之一,叶卡特琳娜二世因此而被人称为“大帝”。& 叶卡特琳娜二世的皇冠和权杖
39、玛丽娅(Maria)&&& 匈牙利女王,年间在位,为匈牙利国王兼波兰国王路德维克(即匈牙利王莱昂休)一世大王之长女。1382年,路德维克大王死后成为匈牙利女王。1385年南部贵族叛乱,被关禁。经过一段混乱期,1387年其夫卢森堡的西吉斯蒙斯出任匈牙利国王(后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40、雅德维嘉(Jadowiga,约) &&& 波兰女王,年间在位,为匈牙利国王兼波兰国王路德维克一世大王之小女。1382年,路德维克大王死后,其姊玛丽娅成为匈牙利女王。1384年,在波兰以对贵族减税为条件,雅德维嘉被小波兰贵族拥立为王。1386年,同立陶宛大公约盖拉(按波兰称呼为亚盖洛,洗礼名瓦迪斯拉夫)结婚,波兰、立陶宛合并,同瓦迪斯拉夫二世共同统治。& 41、玛格丽特一世(Margrete I,) &&& 丹麦、挪威女王,年在位;瑞典女王,年在位。丹麦王瓦尔德马四世之女,十岁时与挪威王哈康六世结婚。1376年以子奥拉夫二世为丹麦国王,1380年因哈康死而又即挪威王位(奥拉夫五世),实权却操于她手。1387年奥拉夫死后,所有王位都由她继承。特别是女王接受了对阿尔伯特国王抱有反感的瑞典人的要求,与之开战,俘虏了王与王子,瑞典王位也入其手。于是女王将该三国的有势力者召集到瑞典的卡尔玛,约定三国在一位君主治下联合起来(1397),此即“卡尔玛联合”的开端。女王虽然将其妹之孙波美拉尼亚的埃立克拥立为该联合的君主,但实权则经常握在自己手中。人们以亚述女王之名称其为“北欧的塞米拉米斯”。& 42、玛格丽特二世(Margarethe II,1940- )&&& 现任丹麦女王,日生于哥本哈根,1972年起在位。曾在哥本哈根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奧尔胡斯大学、巴黎大学、伦敦经济学院学习过。她在1953年的法律规定女性后裔可以继承王位的情況下成为合法的王位继承人。1967年6月,她同法国伯爵亨里克在哥本哈根結婚。1972年1月登基,成为丹麦历史上第二位女君主,有两子。& 43、克里斯蒂娜(Christiana)&&& 瑞典女王,年间在位,瑞典古斯塔夫大王之女。1632年父亲在吕岑战役阵亡后即瑞典王位,时年六岁,由摄政院摄政,十八岁亲政。1654年让位于其表兄查理十世。& 44、乌尔利卡•伊利俄诺腊(Ulrika Eleonora)&&& 瑞典女王,年间在位。查理十一世之女,查理十二世之妹,嫁与黑森世袭侯菲特烈。1718年11月查理十二世在围攻挪威的菲特烈斯顿要塞时中弹身亡,因无子嗣,乌尔利卡•伊利俄诺腊被议会选为女王。她又使其夫也被推选为瑞典的共治国王,即菲特烈一世(年间在位)。4&非洲、美洲、大洋州部分&& 1、阿布腊•波库(Abra Pokou)&&& 今科特迪瓦中部巴莱乌王国的女王,17世纪时在位。&& 2、奥约罗(Oyoro)&&& 贝宁中部约鲁巴人达萨王国女王,继其兄萨格博纳王为王,在位时间年代不详。& 3、奥里吉(Origui)&&& 约鲁巴人达萨王国女王,奥杜古王之女,在位时间年代不详。&4、恩辛加(Ezinga)&&& 今安哥拉北部马塔姆巴王国女王,年在位。& 5、卢韦吉(Luwgui)&&& 隆达帝国女王,孔代王之女。十六世纪末继其父为王,后与卢巴国王王弟伊加伦•希班达结婚,为共主(年在位)。&6、古迪特(Gudite)&&& 东非法拉沙人的女王,十世纪末在位。信奉绿教,摧毁了阿克苏姆,但不久又被阿加乌人推翻,逃往绍阿。& 7、佐迪图(Zauditu)(女皇)&&& 阿比西尼亚帝国女皇,年在位。皇帝孟尼利克二世之私生女,1916年即位为阿比西尼亚女皇,以塔法里•马康南亲王摄政。后与塔法里发生分歧,策动地方叛乱,被摄政王镇压,1930年4月女皇惊忧而卒。塔法里亲王即位,即著名的海尔•塞拉西一世。&8、拉瓦希尼(Lavohini)&&& 马达加斯加西部伊博伊纳王国女王,18/19世纪时在位。&9、腊纳瓦洛娜一世(Ranavalona I)&&& 马达加斯加女王,年在位。原为拉达马一世之王后,其夫死后加冕为女王,对英法采取强硬政策,多次击挫法人颠覆活动。对内实行高压,每年要在鳄鱼池里处死上万人,有“女尼禄”之称,并进一步合并马达加斯加岛各小部族,统一全岛大部分领土。& 10、腊佐赫里娜(Razoherina)&&& 马达加斯加女王,年在位。原为拉达马二世之王后,其夫死后加冕为女王,用赖尼莱阿沃尼为首相。& 11、腊纳瓦洛娜二世(Ranavalona II)&&& 马达加斯加女王,年在位,腊佐赫里娜女王堂妹。&12、腊纳瓦洛娜三世(Ranavalona III)&&& 马达加斯加女王,年在位,腊纳瓦洛娜二世女王侄女。在位期间法国发动两次法马战争,于1896年并吞了马达加斯加。女王被废黜,先被流放到留尼汪岛,后被流放到阿尔及利亚。& 13、姆万布瓦(Mwambwa)&&& 今赞比亚与博茨瓦纳接壤处的巴罗策王国女王,18世纪上半叶在位。& 14、姆布亚(Mbua)&&& 巴罗策王国女王,姆万布瓦之女,18世纪上半叶在位。&&& 15、利留卡拉尼(Liliukalani)&&& 夏威夷王国末代女王,年在位。1893年在美国支持下君主政府被推翻,女王宣布退位,成立夏威夷共和国。&16、卡希娜&&& 马格里布奥雷斯山区柏柏尔人的女王,在七世纪末哈桑(阿拉伯的马格里布总督)进军马格里布时起来反抗,曾一度打败穆斯林,最终因力量不敌而失败,约于702年战死。
刚表态过的朋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国国王学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