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开采砂石需不需要国家发改委审批流程图

成都鹏伟实业有限公司与江西省永修县人民政府、永修县鄱阳湖采砂-强英军律师-法邦网
成都鹏伟实业有限公司与江西省永修县人民政府、永修县鄱阳湖采砂时间: 10:32:47&&&&文章分类:裁判文书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8)民二终字第91号
  上诉人(原审原告):成都鹏伟实业有限公司。住所地:四川省成都高新区南延线高新孵化园科技财富中心108号。  法定代表人:张伟,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万必闻,江西阳中阳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曲诵平,北京市鑫义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江西省永修县人民政府。住所地:江西省永修县。  法定代表人:徐耀纯,该县县长。  委托代理人:罗爱平,江西博一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黄彩甜,江西博一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永修县鄱阳湖采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住所地:江西省永修县。  法定代表人:龚全武,该办公室负责人。  委托代理人:张宝生,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张杰,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律师。  上诉人成都鹏伟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鹏伟公司)为与被上诉人江西省永修县人民政府(以下简称永修县政府)、永修县鄱阳湖采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采砂办)采矿权纠纷一案,不服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2007)赣民二初字第12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由审判员张树明担任审判长,代理审判员沙玲、周伦军参加的合议庭进行了审理。书记员赵穗军担任记录。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法院经审理查明: 2006年,永修县政府决定以拍卖的方式出让鄱阳湖永修县水域5、6、7、8号4个采区的采砂权。采砂办制作并在“中国投资在线”网站上登载了《永修县砂石开发招商引资推介书(鄱阳湖采砂开发项目)》(以下简称《推介书》)。该《推介书》称:“鄱阳湖汛期早,时间长,从每年4月上旬到11月底,开采期长达200天;投资金额1.1亿元人民币以上,主要为购买采矿权的价款和税费;销售总额可达7-10亿元,利润万元”。为配合招商引资,采砂办工作人员编写了《江西省鄱阳湖永修采区2006年采砂可行性报告》(以下简称《可行性报告》),对采砂权的投资前景,包括运作盈利方式、设备投入、人员配置、效益等方面做了详细的分析预算:按每天采砂260船,每条船1500吨,每吨8元计算,每个工作日泵船销砂收入可达312万元,投资方按30%的比例提取提成款,每天可收入93.6万元,整个采季按180天计算,总收入可达16 848万元;成本包括采矿权价款1.1亿元,加上快艇成本、租船租金、燃油费、人员工资、生活费用、利息、海事安监工商收费等等,总成本约11 832.4万元(按6个月采期计算);利润5015.6万元。该《可行性报告》在投资风险一栏中指出,采砂存在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自然风险,如果遇上枯水年,会对开采期造成较大影响。不过,1998年长江流域是大水年。从1998年到如今,已经8年。按一般规律,今年也是大水年。即使不是大水年,按照鄱阳湖常年水位,从5月初到10月底,开采6个月(180天)是没有问题的。”采砂办提供给鹏伟公司董事长张伟的《鄱阳湖6、7、8三个采区评估(2006)报告》也指出:“采区正常营运时间本年度5月中旬-11月中旬,全年为期6个月,为作保守投资评估,减去因天气等因素,假定正常营业时间为4个月(120天)”。  日,江西省水利厅作出赣水政法字(2006)24号批复,主要内容为:“原则同意2006年鄱阳湖永修县部分水域河道采砂开采权拍卖方案。拍卖可采期限为日至日,控制采砂船为38条,年控制开采总量为2320万吨。”该批复附件载明:“鄱阳湖永修县6号采区控制泵数5艘、年控采量110万吨,6-1号采区控制泵数5艘、年控采量600万吨,7号采区控制泵数10艘、年控采量330万吨,7-1号采区控制泵数4艘、年控采量500万吨,8号采区控制泵数2艘、年控采量50万吨,8-1号采区控制泵数2艘、年控采量150万吨;全年禁采四个月以上。”  采砂办委托山东银星拍卖有限公司负责本次采砂权出让事宜,双方做出的《拍卖会标的清单》和《拍卖会特别约定》载明:“鄱阳湖永修县6、7、8号采区采砂权起拍价4068万元;买受人承担采区工作费用25.2万元,按核定采砂船1000元/月/艘收取;税费3550万元,包括应缴国家税收、河道采砂管理费和矿产资源补偿费。”日,鹏伟公司以4678万元竞得鄱阳湖永修县水域6、7、8号采区采砂权。随后,鹏伟公司陆续向永修县非税收入管理局交纳8228万元,该局出具了相应金额的收费票据,8228万元的收费项目名称均为“采区拍卖款”。日,采砂办与鹏伟公司正式签订《鄱阳湖永修县6、7、8号采区采砂权出让合同》(简称《采砂权出让合同》),约定:“一、采砂权使用期限自签订本合同之日至日止,同时满足防汛要求;采砂船数量28艘(功率4000kw以内/艘);年控制采量1740万吨;二、拍卖成交金额8228万元(包括税费);十、本合同约定的采区采砂权使用期限,是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批文当年度的有效可采期,实际可采期限以当年水位不能供采砂船只作业时为准”。  自2006年7月以后,江西省持续高温干旱天气,降雨偏少,长江江西段出现同期罕见枯水位,鄱阳湖水大量流入长江,水位急剧下降,出现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来罕见的低水位。日,因鄱阳湖水位过低造成运砂船难以进入采区,鹏伟公司被迫停止采砂。为此,鹏伟公司致函采砂办要求解决开采时间缩短、砂源不足等问题。根据江西省永修县港航管理所的证明,该所于2006年度每日在6时至18时段对鄱阳湖永修水域5、6、7、8号采区的采砂收取货物港务费,共计收取875.774万元,有效收费票据7935张,即砂量875.774万吨,运力船只7935艘次。据此,鄱阳湖永修水域5、6、7、8号采区平均每艘运砂船运力为吨。根据鹏伟公司自认其共运砂20 900船次,可推算出采量为万吨。另据江西省水文局档案资料记载,日湖口水道星子站日平均水位为13.05米,该水位自1970年以来一般出现在10月中下旬以后。据采砂办和鹏伟公司介绍,2006年鄱阳湖的砂石价格在6元至8元之间。  原审另查明:采砂办是永修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其宗旨和业务范围为:负责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协调采砂各方关系,对采砂进行监管,维护采砂正常秩序,经费来源为财政拨款。根据《2006年鄱阳湖永修辖区采砂管理实施办法》,采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永修县委、县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主要领导组成,采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采砂办,负责采砂日常工作,其工作经费由永修县财政安排。本案纠纷发生后,2007年鄱阳湖永修县水域5、6、7号采区的采砂权被永修县水电建筑工程公司经拍卖取得,该公司与永修县水务局签订《鄱阳湖永修水域河砂开采管理协议》,约定,开采期限“原则上自本协议签订起至日止,实际可采期以当年水位不能供采砂船只作业时为准。同时满足防汛要求和国家重点建设要求等不可预见的相关政策。因水位等客观原因造成不能生产等的一切风险由永修县水电建筑工程公司自行承担。”永修县水电建筑工程公司取得的采砂权年控制采量为2380万吨,合同价款6016万元,其中河道砂石资源费1904万元,该公司自日进场开采至日停止作业。  2007年8月,鹏伟公司向原审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解除其与采砂办签订的《采砂权出让合同》;采砂办、永修县政府依照合同约定补足135天采期并提供全部税费发票;如采砂办、永修县政府不能补足采期,则应退还鹏伟公司多支付的拍卖成交款4727万元(含税费);诉讼费用由采砂办、永修县政府承担。一审庭审中,鹏伟公司撤回了补足135天采期的诉讼请求。  原审法院经审理认为:采砂办是永修县政府成立的负责采砂日常管理工作的事务性机构,其在永修县政府的授权下拍卖出让采砂权,该行为的法律后果应由永修县政府承担。采砂办与鹏伟公司签订的《采砂权出让合同》系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内容符合江西省水利厅批复文件对采砂泵船数量、年控制采量和禁采期限所作的限制,不违反我国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应认定为合法有效。根据《采砂权出让合同》第一条有关年控制采量以及第十条有关实际可采期限的约定,鹏伟公司的采砂权要受到采量和采期的双重限制,即在鄱阳湖永修水域水位可供采砂作业的情况下,鹏伟公司的采量上限为1740万吨,一旦达到该采量鹏伟公司就应停止开采,合同履行完毕;当鄱阳湖永修水域水位因季节、气候变化自然下降导致采砂泵船、运砂船无法作业时,即使鹏伟公司的采量尚未达到1740万吨,鹏伟公司也只能停止开采,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由于鄱阳湖水文状况每年各异,在合同订立时无法准确预见因水位下降导致无法采砂作业的具体时间,故《采砂权出让合同》对采期的表述较为概括,在第十条约定“实际可采期以当年水位不能供采砂船只作业时为准”。因此,关于鹏伟公司提出该条款表明其取得的采砂权只受采期限制、不受采量限制的诉讼主张,不予采信。根据现有证据材料,可推算出截止日停止采砂作业时,鹏伟公司的采砂量为万吨,已经超出了《采砂权出让合同》约定的1740万吨年控制采量。故《采砂权出让合同》在日之前即因采量达到合同约定而履行完毕,在合同履行完毕以后发生的无水供采现象,不论是否属于不可抗力均不能构成解除合同的理由。故,鹏伟公司提出的因不可抗力致使部分采砂权益没有实现,要求解除《采砂权出让合同》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况且,即使如鹏伟公司所称,本案1740万吨砂石开采权的收益与8228万元的合同价款不构成合理对价,因其投标竞拍是期望取得一定期限的采砂权,鹏伟公司取得采砂权后,为获取经济利益必然违反江西省水利厅批复文件的限制进行超量开采,鹏伟公司的该合同目的具有不法性。根据民法的不法原因给付理论,鹏伟公司在不法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的情况下诉求返还已经支付的部分合同价款,法律亦不应给予保护。关于鹏伟公司诉求提供税票的问题,因《采砂权出让合同》未作约定,不属于本案审理范畴。该院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八条之规定,判决:驳回鹏伟公司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306 350元,由鹏伟公司负担。  鹏伟公司不服原审法院上述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称: (一)双方签订的《采砂权出让合同》中对于采砂量的限制并非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采砂办在“中国投资在线”网站发布的公开拍卖《推介书》中介绍,开采期长达200天,销售额可达7-10亿元。按此计算,年采砂量可达一亿吨以上。鹏伟公司中标后,在与采砂办签订出让合同时,对合同条款中增加的采量限制条款当时就提出异议,永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解释,合同上加上采量限制是“为了对付省水利厅的检查”,并向上诉人承诺采砂量“实际不受限制”。如果限制1740万吨的采量,销售额尚不足1.4亿元,按每吨毛利2元计算,采砂权人毛收入仅有3480万元,项目干下来,采砂权人不仅赚不到钱,反而要赔4800万元。原审认定鹏伟公司实际采砂2306.7万吨,证据不足与实际不符。(二)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出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使采砂有效开采期比合同约定的有效开采期减少135天,合同目的不能实现。鹏伟公司取得的是采砂权,但合同实际履行过程中,鹏伟公司没有依合同获得相应的矿产产品,采砂办和永修县政府没有失去相应数额的矿产资源,却按照合同取得了全部价款,造成合同履行的不公平,有悖于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三)鉴于采砂办和永修县政府不能用延展采砂期的方式允许上诉人继续采砂,变更合同,弥补损失已经失去了可能性,鹏伟公司只能要求采砂办和永修县政府返还合理对价以外的部分合同价款,按照鹏伟公司实际行使采砂权的期限和合同约定的235天的采砂天数的比例,返还鹏伟公司4727万元。按照出让合同约定,鹏伟公司缴纳的税费3350万元一并包含在合同总价款之中,已经采砂办代收,但采砂办并未交纳该笔费用,采砂办和永修县政府有义务将多交的部分返还给鹏伟公司。鹏伟公司一审的诉讼请求是合理合法的,请求二审撤销原审判决,改判支持其一审诉讼请求。  被上诉人永修县政府及采砂办答辩称:(一)《采砂权出让合同》内容真实,合法有效。1740万吨是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对年采量的行政许可限制。《采砂权出让合同》明确约定年控制采量为1740万吨,鹏伟公司在合同上签字并加盖公章表明其对合同确认无异议。鹏伟公司以《推介书》、《可行性报告》等否认该约定,称该约定不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足采信。《推介书》、《可行性报告》非《采砂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对合同双方不具有法律约束力。鹏伟公司称县领导承诺不限量开采,但并未提出证据证实是哪位领导在何时何地作出过该承诺。(二)鹏伟公司认为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使采砂有效开采期比合同约定的有效开采期减少135天,造成合同实际履行上的不公平不能成立。首先,《采砂权出让合同》关于:“采砂权使用期限自签订本合同之日至日止”、“采砂权实际可采期限以当年水位不能供采砂船只作业时为准”的规定是合同履行期限和实际可采期限的约定,合同并没有约定有235天的必采期。既然不存在235天必采期的约定,就不存在减少135天有效开采期。鄱阳湖采砂是一项依靠水位操作的特殊行业,开采时间长短取决于鄱阳湖水位的高低,鄱阳湖水位丰枯的自然现象决定了采砂不可能采至当年11月以后,鹏伟公司提供的水文资料也充分证明了这一事实。(三)鄱阳湖采砂是一项高风险、高效益的特殊行业,具有时间性、季节性的显著特点,本身蕴含了巨大的商业风险。鹏伟公司参加采矿权竞买,即表明其对该风险知晓并认可。因此,8月18日以后出现低水位不能供采是鹏伟公司应当自行承担的商业风险。鹏伟公司以情势变更为由认为履行结果不公平,没有法律依据。至8月18日,鹏伟公司开采量达万吨,已超过年控制采量1740万吨,合同目的已实现,其后发生的低水位不能供采现象,不可能造成合同履行结果上的不公平。鹏伟公司缴纳的8228万元中4678万元是通过拍卖程序竞价确定的采砂权拍卖价款,不存在情势变更的问题;3550万元是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行政法律关系按1740万吨年控制采量计征的税费,更不存在情势变更的问题。鹏伟公司要求返还合理对价以外按实际采砂期限与235天采砂天数的比例折算的价款4727万元的请求依法不能成立。请求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本院二审对一审查明的事实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 采砂办通过公开拍卖的方式与鹏伟公司签订的《采砂权出让合同》系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应认定为合法有效。  《采砂权出让合同》约定:采砂权使用期限自签订本合同之日至日止,年控制采量1740万吨;本合同约定的采区采砂权使用期限,是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批文当年度的有效可采期,实际可采期限以当年水位不能供采砂船只作业时为准。对上述约定,鹏伟公司认为合同中约定的1740万吨采砂限制并不是鹏伟公司和采砂办的真实意思,永修县政府主要领导在签订合同时解释,合同加上采量限制是为了应对省水利厅的检查,并承诺采砂量实际不受限制。鹏伟公司在本案一审审理中以采砂办在网站发布的公开拍卖《推介书》和采砂办工作人员编写的《可行性报告》作为其证明上述主张的证据。永修县政府和采砂办认为,年控制采量1740万吨是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对年采量的行政许可限制,鹏伟公司对《采砂权出让合同》关于1740万吨的约定无异议才签字盖章。该约定是明确的,不能以《推介书》和个人撰写的《可行性报告》来否定合同的效力。  对此,本院认为,采砂办在“中国投资在线”网站发布的公开拍卖《推介书》是对公开拍卖采砂权事宜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出的要约邀请,在受要约人与之建立合同关系,且双方对合同约定的内容产生争议时,该要约邀请对合同的解释可以产生证据的效力。采砂办工作人员编写的《可行性报告》与《推介书》的内容是一致的,是对要约的具体化和解释,在本案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该《推介书》、《可行性报告》均以5、6、7、8号4个采区投资金额1.1亿元人民币为例对竞拍取得采砂权进行了宣传。按《可行性报告》开采期较少的180日计算口径,湖砂每吨8元,投资方按30%的比例提取提成款,则开采1740万吨湖砂利润为4176万元,也即,如果将合同解释为限量的1740万吨,那么鹏伟公司的投资回报仅为4176万元,同支付采砂办的采砂权价款及税费共计8228万元相较,显然不成比例。故鹏伟公司关于1740万吨采砂限制并不是鹏伟公司和采砂办的真实意思表示,《采砂权出让合同》系限时不限量合同的主张,本院予以支持。在实际履行合同过程中,作为采砂的监管部门,采砂办并未对鹏伟公司的采量加以监管和限制,在本案一、二审过程中也未能提供鹏伟公司采砂的具体数字、采量到达1740万吨的具体时间及此后采取了何种管理措施的证据,表明其对1740万吨的采砂限量并不真正关心,该行为可以间接证明《采砂权出让合同》并非真实的限量合同。  在本案一审过程中,采砂办举证鹏伟公司运砂20 900船次,对此鹏伟公司予以认可,原审法院根据运沙船的平均吨位估算出鹏伟公司实际采砂万吨,鹏伟公司称使用大船的平均吨位计算不科学,但并未提供实际采量的相关证据,原审法院的上述认定并无不妥,应予维持。根据《推介书》、《可行性报告》载明的投资回报计算方法,以鹏伟公司实际采量万吨计算,鹏伟公司实际收入为5534余万元,与其支付的8228万元相比,其仍然处于亏损状态。   根据原审查明的事实,鹏伟公司在日签订《采砂权出让合同》后即开始采砂工作,至日停止采砂,共计开采100天。停止采砂的原因是:自2006年7月以后,江西省持续高温干旱天气,降雨偏少,长江江西段出现同期罕见枯水位,鄱阳湖水大量流入长江,水位急剧下降,出现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来罕见的低水位。因鄱阳湖水位过低造成运砂船难以进入采区,鹏伟公司被迫停止采砂。根据江西省水文局档案资料记载,日湖口水道星子站日平均水位为13.05米,该水位自1970年以来一般出现在10月中下旬以后。对上述事实双方均无异议。故可以认定,受36年未遇的鄱阳湖罕见低水影响,鹏伟公司采砂提前结束,该自然灾害与鹏伟公司的亏损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对此,鹏伟公司和采砂办均无异议。  公平原则是当事人订立、履行民事合同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本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六条规定:“合同成立以后客观情况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一方当事人明显不公平或者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公平原则,并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变更或者解除”。本案中,鹏伟公司所享有的鄱阳湖永修段采砂权虽然是通过竞拍方式取得的,但竞拍只是鹏伟公司与采砂办为订立《采砂权出让合同》所采取的具体方式,双方之间的合同行为仍应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调整。鹏伟公司在履行本案《采砂权出让合同》过程中遭遇鄱阳湖36年未遇的罕见低水位,导致采砂船不能在采砂区域作业,采砂提前结束,未能达到《采砂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合同目的,形成巨额亏损。这一客观情况是鹏伟公司和采砂办在签订合同时不可能预见到的,鹏伟公司的损失也非商业风险所致。在此情况下,仍旧依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必然导致采砂办取得全部合同收益,而鹏伟公司承担全部投资损失,对鹏伟公司而言是不公平的,有悖于合同法的基本原则。鹏伟公司要求采砂办退还部分合同价款,实际是要求对《采砂权出让合同》的部分条款进行变更,符合合同法和本院上述司法解释的规定,本院予以支持。  根据采砂办《推介书》、《可行性报告》载明的投资回报计算方法推算,鹏伟公司开采万吨湖砂收入为5534余万元,其开采实际天数为100天,即每日收入55.34万元。按此进度,要收回成本,抵消其已支付的8228万元采砂权价款及税费,鹏伟公司至少应采砂149天。另根据一审查明的事实,日,因鄱阳湖水位过低造成运砂船难以进入采区,鹏伟公司被迫停止采砂。据江西省水文局档案资料记载,在此时点,鄱阳湖湖口水道星子站日平均水位为13.05米,该水位自1970年以来一般出现在10月中下旬以后。据此推算,如未遇到自1970年以来的极低水位,鹏伟公司的采砂时间应当可以至160日左右。上述两种推算方法所确定的采砂期限与采砂办的《推介书》和《可行性报告》中对采砂期的宣传是基本吻合的。根据损失共担的公平原则,结合本案的实际情况,本院酌定采砂办应补偿鹏伟公司6、7、8号采区采砂共计30日。鉴于鄱阳湖采砂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且取得采砂权需经较为严格的行政许可程序,双方在本院二审中对补偿采期问题不能达成一致,采砂办应当退还部分采砂权出让价款以替代采期补偿。  鹏伟公司一审请求采砂办退还其多支付的拍卖成交款4727万元,该项诉讼请求实际包含两项内容,即要求采砂办退还部分采砂权出让价款,同时退还其多缴纳的各种税费。纳税人缴纳税收及向行政机关缴纳规费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行为,不宜作为民事案件审理,故对鹏伟公司要求采砂办退还部分采砂税费的诉讼请求本案不予审理,鹏伟公司可向有关行政机关另行主张权利或作为行政案件另行起诉。鹏伟公司支付的8228万元拍卖成交款中,采砂权出让价款为4678万元,以采砂期限130日计算,每日为35.98万元,鹏伟公司实际少采砂30天,故采砂办应返还鹏伟公司采砂权出让价款1079.54万元。  采砂办是永修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系永修县采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采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永修县委、县政府相关部门主要领导组成。采砂办经费来源为财政拨款,无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能力,故永修县政府应与采砂办共同承担本案的民事责任。  综上,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有误,实体处理不当,本院予以纠正。鹏伟公司的部分上诉请求有事实和法律依据,本院予以支持。本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条、本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撤销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2007)赣民二初字第12号民事判决;  二、 江西省永修县人民政府、永修县鄱阳湖采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30日内退还成都鹏伟实业有限公司采砂权出让价款1079.54万元;  三、驳回成都鹏伟实业有限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  本案一审案件受理费306 350元,由江西省永修县人民政府、永修县鄱阳湖采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承担183 810元,成都鹏伟实业有限公司承担122 540元;二审案件受理费306 350元,由江西省永修县人民政府、永修县鄱阳湖采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承担183 810元,成都鹏伟实业有限公司承担122 540元。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判&长  张树明   代理审判员  沙&玲   代理审判员  周伦军  
二 ○ ○ 九年 十 二 月 十 九 日
书&记&员  赵穗军  
[审判长简介]  & 张树明高级法官:1965年出生,法律硕士,2002年起任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员。
河北石家庄知名律师石家庄知名律师河北知名律师法律维权法律咨询法律服务河北石家庄&律师事务所拆迁安置专家律师医疗纠纷专家律师交通事故专家律师动纠纷专家律师人身损害专家律师婚姻家庭专家律师经济合同专家律师抵押担保专家律师消费权益专家律师金融证券专家律师涉外经济专家律师企业法人专家律师知识产权专家律师房地产类专家律师保险案件专家律师刑事案件专家律师行政案件专家律师综合治安专家律师复议仲裁专家律师农村土地专家律师专家律师河北&石家庄&著名律师河北石家庄金牌律师河北知名律师&石家庄知名律师 24小时值守热线:【】
原文链接:
执业机构:佳诚律师事务所
 所在地:河北 石家庄市
手机号码:
联系电话:4
擅长领域:
医疗事故 劳动纠纷 合同纠纷 经济仲裁 刑事辩护 行政诉讼 资信调查 调解谈判 企业改制 婚姻家庭
咨询强英军律师法律问题
咨询标题:咨询内容:无须注册,点击立即提交!
强英军律师文集
您的位置:&&&&&&&&&&&&强英军律师文集查看
|||||||Copyright &2007-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76号|客服电话:010-(不解答法律咨询)真人娱乐场:鄱阳湖200年沉砂10年被挖尽 砂霸与
长江鄂东江段的岸边砂堆。 记者 皮曙初 摄 记者近期调研懂得到,固然相关部门一再出重拳整治,但长江沿线非法采砂这一“水上牛皮癣”恶疾难除,干流偷采猖狂,支流跟湖泊滥挖加
  长江鄂东江段的岸边砂堆。 记者 皮曙初 摄   记者近期调研懂得到,固然相关部门一再出重拳整治,但长江沿线非法采砂这一“水上牛皮癣”恶疾难除,干流偷采猖狂,支流跟湖泊滥挖加剧。依照江砂一吨十几元的价钱盘算,一艘采砂船偷采一晚毛利达数万元乃至十多少万元。在暴利驱使下,采砂、运砂已经形成完整产业链条。更为甚者,一些地方砂霸、黑社会乃至政府部门也介入到这个利益链条之中。   有考察研究表明,鄱阳湖和洞庭湖成为长江砂石采挖的“重灾区”,鄱阳湖采砂船数目一度高达450艘,一年的采砂量甚至到达鄱阳湖20年沉砂量,持续10年高强度采砂使其200余年的沉砂量采挖殆尽。有关专家呐喊,如不能有效遏制非法采砂和滥采乱挖行为,斩断采砂背地的暴利链条,恐对长江流域的环境、生态发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非法采砂船趁夜集结疯狂偷采   因砂石需求持续兴旺、供需矛盾突出,一些非法采砂船“溜”出湖区、支流,在干流与水上行政执法部门“躲猫猫”。非法采砂船常常趁夜偷采,不开灯、不下锚,或把船号蒙上,见执法船来了就逃。   记者乘船在长江中游顺江下行,沿途时常看到一些造型奇特的船只或独自停泊江中,或三五成群围靠江边。这些船舶船身附着粗大曲折的铁管,犹如“腰带”缠身。据介绍,这些就是经由改装的挖砂船,“腰带”是它们吸砂的虹管。这些船舶“爬行”江面,夜幕来临时,伟大的虹管伸入江中,江砂就会滚滚而出。与它们相隔不远,往往会有几艘来自各地的空船锚泊。   据调查了解,长江河道采砂由来已久,各类采砂船一度遍布中下游干流河道,形成抢夺式采挖之势。2002年国务院公布实施《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后,水利、交通、公安等部门依法整治、结合执法、重点打击,无序采挖、过度采挖局势有了极大好转,采砂业由干流转入通江湖泊和支流。   因砂石需要持续茂盛、供需抵触凸起,一些非法采砂船“溜”出湖区、支流,在干流与水上行政执法部门“躲猫猫”。非法采砂船经常趁夜偷采,不开灯、不下锚,或把船号蒙上,见执法船来了就逃。未几前,在长江天兴洲洲尾水域,长航警方获知20余艘非法采砂船趁夜集结猖狂偷采,因为偷采的船只切实太多,警方力气单薄,最后只抓获其中9艘采砂船,抓获偷采违法嫌疑人员20余人。   在长江中游监利与洪湖接壤处四周,十来艘“腰带船”占据江边,据邻近居民介绍,他们是从鄱阳湖被驱逐到这里,因为这里地处湖北、湖南两省四县的交界地段,监管难度大,偷采行为更为隐藏。   干流偷采猖獗,支流和湖泊滥挖加剧。据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曹文宣院士团队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在从前10多年时光里,鄱阳湖是长江砂石采挖的“重灾区”,其采砂船数量一度高达450艘,一年的采砂量甚至达到鄱阳湖20年沉砂量,连续10年高强度的采砂使其200余年的沉砂量采挖殆尽。2006年以来,“重灾区”转向洞庭湖区,每年采挖7000万立方米左右,顶峰年份一年的采砂量为洞庭湖区10年左右的沉沙量。记者在洞庭湖出口处至洞庭湖大桥水道看到,这里俨然已成采砂业的“集贸市场”,天天有上百艘运砂船、挖砂船在这里进行交易。   采砂运砂受暴利驱动造成产业链   暴利驱使下,采砂、运砂形成完整产业链条。更为甚者,一些地方砂霸、黑社会乃至政府部门也参与到这个利益链条之中。在采砂集中的洞庭湖区及巴河等支流区域,采砂业成为一些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受到地方保护。   非法采砂何以屡禁不止?据调查,一艘大小不等的吸砂船,一小时可吸砂五六百吨甚至上千吨,被称为“吸砂王”的大船,一晚上能采上万吨。按在洞庭湖区了解的价格,江砂价格一吨十几元,一艘采砂船偷采一晚毛利达数万元乃至十几万元。   面对宏大利益引诱,违法成本过低,一直有人逼上梁山、以身试法。依据《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划定,未办理河道采砂允许证,擅自由长江采砂的,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采砂机具,并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峻的,拘留收禁或者没收非法采砂船舶。基层执法人员表现,与采砂的暴利比起来,违法成本太低,甚至可以疏忽不计,“即便没收非法采砂船,改革一条砂船也就几十万元,几个晚上就能够赚回来”。   暴利驱使下,采砂、运砂构成完全工业链条。更为甚者,一些地方砂霸、黑社会乃至政府部分也参加到这个好处链条之中。在采砂集中的洞庭湖区及巴河等支流区域,采砂业成为一些处所财政收入的重要起源,受到地方维护。   在洞庭湖区,近年来辖区竞相拍卖各自管辖规模内的砂石资源开采权,拍卖价格分辨在1亿元至数亿元不等,合同期个别都是两三年。曹文宣院士担忧,高价拍卖砂石开采权,将导致洞庭湖区采砂功课时间长、开采范畴广,将使采砂陷入更加无序的状态。   盲目、适度和不可持续的采砂业,已导致一系列社会、环境和生态问题,给防洪安全、河势稳固、航道安全、河流生态均带来了重大危害。据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局先容,一些非法采砂者在堤防、护滩、桥梁等工程安全掩护区内肆意采砂,造成堤防坍塌、决口、桥梁基础受损等严峻成果。   更为甚者,大范围、无控制的采砂业使水体的底流区生物带被“连锅端”,成为要挟水生态体系健康的“头号杀手”。   非法采砂船私改滥建,擅自加高货舱围壁、加装吸砂泵,随便转变船体构造,成为航运安全的一大隐患。   专家建议“非法采砂入刑”   专家建议,加强对非法采砂者刑事责任的研究,争取在国家立法层面有所打破,或在运用现有法律法规上进行统一规范,给非法采砂者以有力震慑。在近年来的采砂管理实践中,通过司法部门以“非法采矿罪”或“伤害公共平安罪”等罪名进行处罚,取得了一些成功的案例经验,但在详细操作过程中,存在取证难等问题。   曹文宣等专家建议,制订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管控采砂业,斩断“造福”少数既得利益者的产业链条,使采砂业成为可连续发展的资源性产业。   一是大幅进步非法采砂守法本钱,提议“非法采砂入刑”。专家建议,增强对非法采砂者刑事义务的研讨,争夺在国度破法层面有所冲破,或在应用现有法律法规长进行同一标准,给非法采砂者以有力震慑。在近年来的采砂管理实际中,通过司法部门以“非法采矿罪”或“迫害公共保险罪”等罪名进行处罚,获得了一些胜利的案例教训,但在详细操作进程中,存在取证难等问题。长航公安局局长朱俊倡议,联合当前长江干线水域治安防控系统建设,出台一个专门的波及长江干线水域相干治安治理的司法说明,完美对非法采砂行动的船舶及职员的处分根据。   二是加大“三无”船舶管理。长江水利委员会今年对中下游湖北宜昌至安徽东至水域1200公里江段进行检讨中,发明438艘采砂船,而按照目前实行的采砂计划,许可采砂船只不能超过46艘,采砂船处置和涉砂人员转产难度大。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局建议,相关地方政府应该担负起处理多余采砂船只和领导涉砂人员转产的重责,负责审批和监管采砂船舶建造的部门应当担当相应职责,严管建造环节,从源头上进行遏制。   三是进一步完善配合机制。打击非法采砂行为的主体机关是水行政管理部门,公安机关主要是对采砂运动中引发的治安和刑事案件进行打击处置,在工作实践中易产生处理脱节的情形。另外,非法采砂浮现出小型化、变动性、在地区边界偷采的特色,也给打击带来难度。对此,朱俊建议,在现行法律法规框架内建立高档次的长效协作机制,公安和水行政、海事等部门,重点树立和完善涉砂船舶管理、涉砂行为查处成果通报、案件移交等相关机制建设。(记者唐卫彬、刘亢、皮曙初、王贤、贾远坤、张翅采写)
------分隔线----------------------------
友情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改委项目审批流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