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仄子了几天劈叉怎么才能劈下去下去

女孩子一般要冷落几天她才会知道你的重要性呢?我该怎么办?_百度知道
女孩子一般要冷落几天她才会知道你的重要性呢?我该怎么办?
她也答应我不轻易接受其他人对她的爱,但最近我因为太在意她,她说她只能这么做了,彼此都累?她会不会因此忘了我去接受别的男生呢,我不会再带给她伤痛,而且想看看我以后是否能用平常心去对待她,总扯到爱情方面的问题,让她感觉到我的存在,还是和过去一样淡淡地相处下去,让她很头疼?我也气,她说希望可以?,下午僵了,我想这几天不理她了,她说做她普通朋友。请问女孩子一般不联系几天她会觉得失落。但明显不太愿意接受我的好了,让我对她像对其他女孩子一样,这几天我也好好反省。我让她给我最后一次机会。我该怎么办,然后让她收回那天的话?,冷落她我们关系很好,说好淡淡地相处下去
怎么哄,我决定每天网上12点跟她说一声对不起,还有觉得这样我才能告诉自己这一天下来该怎么做。
提问者采纳
和她正常的相处!!!!!!!!!道歉是没用的!!!这样的女人你只要对她好!,魅力最后是她会爱上你的拿出你的真心!!!!,表现出你的能力,说对不起是没用的!,让她看到最后在爱情中楼主不要道歉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0条回答
一个月以上会见效,我烦了就不理她了?其实我也想冷落一下女朋友?怎么跟我现在的女朋友一个德性的,才恢复联系,因为我绝对不能失去她,我怕这样弄巧成拙导致真的分手,但是确实是不敢,那么我跟你说,两个月之后。之前我谈过的一个女朋友对我不热乎,然后我们的感情升温很快她是水瓶座的吗,投鼠忌器啊……你如果对分手毫无顾忌
压根就不应该冷落,那样只会事得起反的你冷落她的时候,她会认为你已经放弃了你们的爱最好的办法,真的就只有哄
千万不要冷落你爱的女孩子,否则会让别的男孩子有可乘之机!爱一个人就要把握,要珍惜,这种事情可不能轻易尝试,一旦失去,后悔可就来不急了!去找她,去追她,告诉她你有多爱她,多在乎她,女孩子喜欢被别人捧在手心里,被人保护,被人关心,被人爱护的感觉,我相信,你可以做到!加油吧!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
如果她真的喜欢你,你冷落几天她就会感觉好想你!但是不要时间太长,也不要太在乎的,她会慢慢感觉你对她的好!最多不要超过十天半月!
一天都不要同楼上`我也跟我男朋友吵架亚`
能哄好就立即哄好`死缠赖打也得哄好
要是喜欢,不到半天就会有反映,要是不喜欢,到你死的消息传到她的耳里,她看到你的遗体也不会动情,这就是科学
爱是呵护。你越是冷落就越其反面作用。呵护下的爱情才是最美好的。冷落等于伤害
如果她心里有你 她会失落的```但是当你去道歉时她又会很生气如果她已经不爱你了``那么这几天后``你们的爱也就结束了`
别做傻事了,不爱就是不爱。她不是你的全部,试着忘记她,去关心别的事情,这样你们俩个都没那么痛苦
没用的 12点 说对不起只能让她觉得你晚上不好好睡觉
重要性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前几天小孩把山竹果皮扔进马桶里.堵在S弯那了.这几天流水不畅.每次都要用皮揣子鼓捣两下才能下去.请_百度知道
前几天小孩把山竹果皮扔进马桶里.堵在S弯那了.这几天流水不畅.每次都要用皮揣子鼓捣两下才能下去.请
堵在S弯那了前几天小孩把山竹果皮扔进马桶里.这几天流水不畅.每次都要用皮揣子鼓捣两下才能下去.请问这个果皮自己会慢慢腐烂冲下去吗
提问者采纳
但是下水道管子还是蛮宽的,我建议去买个马桶拔子,所以很难坏,过不了多久就会好的,等它自己冲下去就没大事了山竹的皮比较硬,用之前通一下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5条回答
但是时间长,利用水流把它冲下去。你可以一边用皮揣子揣然后一个人往里打水,用力揣,然后倒水那个人快到会慢慢烂的
多丢点说不定还好通麽
慢慢的就腐烂了,只是你得等
几个月以上
应该不会。
果皮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女孩子一般要冷落几天她才会知道你的重要性呢?我该怎
女孩子一般要冷落几天她才会知道你的重要性呢?我该怎么办?
悬赏分:30 - 解决时间: 22:36
我们关系很好,说好淡淡地相处下去,她也答应我不轻易接受其他人对她的爱,但最近我因为太在意她,总扯到爱情方面的问题,让她很头疼,彼此都累,下午僵了,她说做她普通朋友,让我对她像对其他女孩子一样,她说她只能这么做了。我让她给我最后一次机会,我不会再带给她伤痛,她说希望可以。但明显不太愿意接受我的好了,而且想看看我以后是否能用平常心去对待她。我该怎么办??她会不会因此忘了我去接受别的男生呢?我也气,我想这几天不理她了,冷落她,让她感觉到我的存在,这几天我也好好反省,然后让她收回那天的话,还是和过去一样淡淡地相处下去。请问女孩子一般不联系几天她会觉得失落??
问题补充:
怎么哄,我决定每天网上12点跟她说一声对不起,还有觉得这样我才能告诉自己这一天下来该怎么做。
不要道歉!!!!!!!!!!!!!!!
道歉是没用的!!!
这样的女人
你只要对她好,和她正常的相处,表现出你的能力,魅力
最后是她会爱上你的
拿出你的真心,让她看到
在爱情中,说对不起是没用的,看的是实际行动和你的能力
她是水瓶座的吗?怎么跟我现在的女朋友一个德性的?其实我也想冷落一下女朋友,但是确实是不敢,因为我绝对不能失去她,我怕这样弄巧成拙导致真的分手,投鼠忌器啊……
你如果对分手毫无顾忌,那么我跟你说,一个月以上会见效。之前我谈过的一个女朋友对我不热乎,我烦了就不理她了,两个月之后,才恢复联系,然后我们的感情升温很快。
如果她真的喜欢你,你冷落几天她就会感觉好想你!但是不要时间太长,也不要太在乎的,她会慢慢感觉你对她的好!最多不要超过十天半月!
这有什么犹豫的,喜欢就去追,不管结果如何至少曾经努力过,也许她不是对的那个人,但是你努力了还有机会知道她是不是你命中的那个人,如果不努力一点机会都没有。如果错过会有遗憾。当然,不管爱与不爱都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的,如果她对你的努力视而不见或者因此而嘲笑你的话,那你大可离她而去,因为这样的人是不值得你去爱的。不管自己爱不爱对方,有人爱自己总是幸福的,是上天给予的恩赐,应该珍惜。
祝你好运,成功失败都是成长的经历。
即使失败,那也是在我们长大后偶然想起的往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友情文稿]:传统读书艺术——吟诵
热度 3已有 3290 次阅读 08:55
|系统分类:|
《墨子·公孟篇》就有“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的记载。
)吟诵是古人的一种读书方法。
古时候的私塾,先生设帐讲学,学生席地而听,都靠吟诵,或者诵,或者吟,或者唱,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诗文,用不同的用法,这几种形式也可以交互使用。但是,诵和吟、唱比起来,诵还是最基本、最常用的读书方法;吟和唱的机会相对要少一些。吟诵要拖腔,有艺术美,可以在拖腔之际反复品味诗文的内涵、意境,加深对诗文的理解。使学生提高读书兴趣,获得乐趣,消除疲劳,增强记忆。据当年无锡国专唐文治校长的嫡传弟子、苏州大学陆振岳教授回忆,唐校长要了解学生对某诗、某文理解的情况如何,往往不是叫学生口头讲述,而是让他吟诵这诗、这文,从学生的吟诵声调中,他就知道学生理解得如何,然后加以指点。我很小的时候在私塾里呆过,私塾先生就是我的叔父。虽然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并不完全是旧式私塾的那一套,但他教学生念书时,也是有时诵,有时吟的。小孩子们也都摇头晃脑地跟着学。我那时才四岁,太小,并没有学会什么,只是还模模糊糊记得他拖长了腔,吟唱“锄禾日当午······”的样子。这也可以见证旧式教学是吟诵的。
(2)吟诵是写诗时推敲平仄的一种办法。
写律诗、绝句、填词、填曲,都要推敲平仄,尤其是写绝句和律诗。汉语不同于英语,它有四声,在金人刘渊整理、汇编的写近体诗作为声韵依据的平水韵里,四声是“平上去入”,填词的声韵工具书、清人戈载的《词林正韵》也是分“平上去入”四声。(现代汉语音韵则分为“阴阳上去”四声)。四声中平声念得长、浏亮,“上去入”为仄声,则相对念得短促、不太响亮。根据作诗“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粗略要求,写诗的人推敲平仄时往往在诗句二四六的位置上停留下来,用吟诵的方法推敲平仄声用得对还是不对,是不是有平长仄短的感觉,还包括推敲某字用得好不好、美不美。这方面我也有些年轻时的记忆。大概是初三时,我开始在叔父指点下学写诗,当把诗稿拿给他改时,他都是拿到就拖长了声音“哼(吟)”,然后指出某字平仄不对。唐人写诗有时也是靠吟诵来琢磨平仄和用字的,上边引用的杜甫和卢延让的诗句以及贾岛“僧推月下门”、“僧敲月下门”的故事都能说明这个问题。。
(3)吟诵是国学传承的一种渠道。
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儒家文化是其主要内容。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文化能传承下来,手段当然是多方面的,而吟诵也不失为它的一种传承手段。特别是秦始皇焚书坑儒,毁灭了大量的儒家诗书。后来之所以还能传承下来,除了靠竹简的藏匿等原因外,通过吟诵的口头传授可能也是重要原因。
(4)吟诵是加深诗文理解的一种手段。
吟诵要拖腔,在轻缓悠长、反复回环的吟唱中,最容易深刻理解诗的内涵,体味诗的感情,进入诗的境界。还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读大学时就听说过,词学大师、南京师范学院的唐圭璋教授在课堂上吟诵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时,曾经禁不住嚎啕大哭。那是因为他悟透了苏轼的亡妻之痛。唐圭璋先生也是爱妻先他而去,终身未再续弦。他和苏轼有相同的遭遇,故能感同身受,情动于衷。最近我在做吟诵的抢救工作,找到一些会吟诵的老知识分子进行吟诵录音。有一位80高龄的沧浪诗社成员吴当时先生,本是一位研究核反应堆的科学家,他在吟诵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时就已经动情得哽咽抽泣,在接着吟诵《示儿》时,他完全是在哭泣中完成了这首诗的吟诵,而且他情不自禁地把“王师北定中原日”反复吟诵了两遍,而最后的“家祭无忘告乃翁”他更是哽咽着一直把声音拖得老长老长才把这首诗吟诵完,而且眼睛闭着,久久不能从诗的感情中走出来。吴当时先生早年是北大的毕业生,是学理科的,平时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可是,当他用他的安庆吟诵调吟诵时,完全被陆游的爱国精神打动了,甚至可以说是征服了,他完全沉浸到了陆游诗的感情和意境里,因此他才会和着眼泪和悲痛吟诵这首诗。在我听吴教授吟诵时,我几乎不知道这是陆游在吟唱,还是吴当时在吟诵。爱国的情怀把一千多年前的陆游和今天的吴当时融为了一体。两首小诗的吟诵,使我们看到爱国情感千年万载永远流淌在中国知识分子的血液里!吴当时教授的吟诵做到了内容和形式的自然结合,是凄美!是壮美!是完美!
(5)吟诵是陶冶性情、自娱自乐、健身养性的一种乐趣所在。
吟诵,能反复体味诗的内涵和感情,能享受音乐美,能陶冶性情,能给人乐趣。杜甫“新诗改罢自长吟”的诗句,诗题就是《解闷》,可见诗对人的精神作用。陆游有一首《示儿》诗:“读书习气扫未尽,灯前简牍纷朱黄。吾儿从旁论治乱,每使老子喜欲狂。不须饮酒径自醉,取书相和声琅琅。”父子一起的吟诵之乐跃然纸上。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中曾说:“领悟文字的声音节奏,是一件极有趣的事······我读音节铿锵、节奏流畅的文章,周身筋骨仿佛作同样有节奏的运动;紧张,或是舒缓,都产生出极愉快的感觉。”我们苏州的“沧浪诗社”每年都要接待日本的吟诗团,这些团的成员绝大多数不会写诗,只吟诗,而且往往和舞剑相结合,边吟边舞。实际上他们是把吟诗当做一种健身的手段。我本人也有这方面的体会,我经常晚上读书、写东西,中间总要有一两次休息,办法不外乎看字画,赏奇石,玩乐器,阳台上打简易太极拳,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吟诵诗词,很灵的,有一刻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消除疲劳,达到积极休息的目的,然后又可以神清气爽地坐在桌前继续读写。
(6)吟诵是鉴赏诗词作品的途径。
这里仅举两个例子说明这个问题:
例一:钱谦益《历朝诗集小传.吴山人扩》:“扩,……以布衣游缙绅间,玄冠白帢,吐音如钟,对客多自言游览武夷、匡庐、台宕诸胜也。朗诵其诗歌,听之者如在目中,故多与之游。”
例二:南宋周密《齐东野语》:“昔有以诗投东坡者,朗诵之,而请曰:‘此诗有分数否?’坡曰:‘十分。’其人大喜,坡徐曰‘三分诗,七分读耳’。”
(5)吟诵是民族音乐的组成部分,是一种艺术享受。
诗乐舞不可分。诚如《诗·大序》所言:“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因之,吟诗也是一种音乐,也是一种美,主要是给自己,同时也可以给别人以美的享受。
吟诵的方法
现在我们说的“吟诵”这个词适用于诗、词、曲和文,诗又分近体和古体。实际上各种体裁的诗,“吟诵”方法并不一样。试分述之。
近体诗的吟诵:
(1)平长仄短
这一点主要是针对律诗、绝句、词和曲中的律句提出的要求,因为它们是讲平仄的。在五、七言的句子中又主要是针对二、四、六几个偶位数的字和押韵的字来要求的。大致是二、四、六位置上的平声字和韵字最长,甚至可以任意拖长;奇数位上的字,不管是平声还是仄声,都要短于偶数位上的平声字和韵字,但平声可以长于仄声;入声字应该最短,吟诵起来和下面的字连接得最紧。例如:
这个调式是属于“唱”,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南京师范学院音韵学家葛毅卿先生传授的调子。(葛老师是语言学家、音韵学家赵元任先生的高足)
古人吟诗时要平声长仄声短,诵诗时也要这样。现在的格律诗词朗诵往往是一律的四三结构,即在第四个字拖长,这就很难读出诗的韵味。古人那种读诗时摇头晃脑的精神状态也很难出现。千万不要轻看甚至贬低摇头晃脑,它可是古人读诗时品味诗的感情和自我陶醉时一种极佳状态在身体动作上的自然流露。就是现在在舞台上唱歌,有时也要摇头晃脑,也要闭目凝神,也要扬眉抒怀,实际上也都是借助身体表达感情。
还需要说明的是:平长仄短的规律虽然很明显,但也不是绝对那么固定,也有一定的随意性,偶尔仄声字拖得长一点也是有的,这要因人、因诗而定,也往往因吟诵者即时的状态而定,不可过于拘泥。而且,也有个别特殊情况,如我吟诵的一种调子,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在徐州师范学院读书时跟高树森老师学的,绝句第三句和律诗地三、五、七句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字,按规律讲,应该短促收束,但这个调子偏偏在这个字上要拖得较长,反复运气,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吟诵出诗的情感。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三句“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尽”字就是如此。再如,词曲很多押仄声韵,这些仄声的韵字也照样要拖长,不过有的年届耄耋的老先生遇到这种情况时,往往先在这个字上急促地停顿一下,然后立即拖长吟下去。
平长仄短的规律,全国各种方言吟诵基本上都是如此,可以说这是一条最为大家都认可的铁律。
(2)平低仄高或平高仄低
这一条也是针对近体诗和词、曲的二、四、六偶位字来讲的。这一点全国各地不完全一样,有的地方是平低仄高,有的地方则相反。这主要和各地方言的发音有关。苏州话是吴方言的标准语言,苏州话的吟诵基本上是平低仄高的。像苏州沧浪诗社的叶奕万先生吟唱张继《枫桥夜泊》就是这样。这和苏州的苏剧、上海的沪剧的唱法也有点相像。不过这里说的平低仄高也好,平高仄低也好,也只能是大致如此,因人、因诗而变化的情况也很多。但是,尽管各地情况不同,只要有高有低、有长有短,吟诵起来就会好听。
(3)一调多诗
在遵循上述两条规律的前提下,各种方言有各种方言的吟诵调子。一种调子一旦形成并流行,它就可以用来吟诵所有同一类型的诗。绝句、律诗都只有平起和仄起两种格式,两种格式一般就只有两种吟诵调,但也有的地方或人,一种格式的诗有两个或多个吟诵调。用这种固定了的吟诵调就可以分别吟诵所有的绝句和律诗。
诗所表达的感情是千差万别的,用同一种吟诵调,怎么能把诗的不同感情表达准确呢?这就需要吟诵者根据诗的内容在声音的轻重缓急、高低快慢上不断地调整、变化,直到到把感情吟出来。对一首诗只要反复吟诵琢磨,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但是,也有的吟诵调往往会更适合侧重吟诵某种感情的诗,如我吟诵的高树森老师传承的调子就更适合吟诵忧伤沉郁的绝句或律诗。因此,一个地方、某一个人,同一种格式的诗之所以会有两个或多个吟诵调,那就是为了吟诵感情不同的诗。
古体诗的吟诵:
古体诗主要是“唱”。自《诗经》以下的古体诗,不讲平仄,长短不一,短的四句,长的几百句,而且句子也有长有短。四句的古风,吟唱起来比较随便,有声腔、能表达感情就行。吟唱较长的古体诗,不可能每句都有调的变化。一般的是以两句、三句、四句,多至五六句为一个吟诵的旋律单元,形成一个固定的调式,然后按照这个调式依次重复吟诵下去。如我吟诵的北朝民歌《木兰辞》和白居易的《长恨歌》,是蒋庭曜(字石渠)教授传承的,蒋老师是无锡国专的第一届毕业生,毕业后又一直随唐老夫子在无锡国专、交通大学等处教书。这个调子基本上就是四句一个旋律变化,然后反复重复。有时根据内容的需要,在句数上和句与句之间的连接上,在高低快慢、轻重缓急上需要做一些适当的调整。
古体诗的吟唱同样依方言的不同而不同,调式比近体诗还要多。
词曲的吟诵:
词曲的吟诵,也属于“唱”,是一词(曲)一调。宋朝是先有曲谱,再依谱填词。曲谱如“西江月”、“如梦令”、“念奴娇”、“沁园春”之类,一个曲谱一种唱法。后来除了姜白石的几个曲谱唱法还保留下来之外,其余所有曲谱的唱法都失传了,就只剩下了曲谱的名字和所填文字的平仄要求。现在社会上传唱的所谓古曲如岳飞的《满江红》、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也都是后人谱曲的。因为宋朝曲谱的失传,现代人又不敢重新谱曲,个别谱出来的也不尽如人意,所以词的吟唱就不如诗的吟唱普遍。但是,现在也仍有一些学者和诗家用一种类似吟诗的办法来吟诵词,如苏州大学徐永端教授对词的吟诵就是。她的吟诵虽然不是古调,但是必定自有师承。她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而她的父亲徐澄宇、母亲陈家庆都是南社成员,也都是大学教授,母亲是词学大师吴梅的学生,父亲是音韵学大师黄侃的学生。那么,徐永端的吟诵是否和吴、黄两位大师有渊源关系呢,她本人也说不清楚。类似徐永端老师这样吟诵词的也大有人在,他们的师承为何,这倒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曲和词的情况大致相类。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词和曲都已经是表演艺术,词,多数是舞榭歌台的歌女们唱的;曲,多数已经登上了舞台。而平时阅读、欣赏、教学词曲,主要还是靠诵,而不是唱。因为人们拿到一首词、一支曲,不可能马上就去唱,也不一定人人都会唱。就是宋朝人平时往往也只是诵词而不是唱词。宋人诵词的记载很多,如:吴曾《能改斋漫录》:“山谷守当涂日,郭功父尝寓焉。一日,过山谷论文,山谷诵少游《千秋岁》词,叹其句意之善······”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记载作者和黄庭坚一起讨论秦观《踏莎行》,“后诵淮海小词《踏莎行》云······”刘克庄在《满江红》中写道:“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词。”······
文的吟诵:
文的吟诵始于何时,我没有研究过,对它的规律也说不太清楚。不过,我从恩师蒋庭曜先生那里学过《岳阳楼记》的吟诵,也听别人吟诵过其他一些散文,感到文的吟诵往往是诵、吟、唱的结合,而更侧重于诵和唱。不过骈散结合的散文,多少有点“韵”味的散文,更容易吟得铿锵有力。当年唐文治老夫子就是以吟诵古文见长的。
根据上边这么多的阐述,“吟诵”可以归纳为“四性”,即规律性、随意性、地方性、自娱性。吟诵要既有法度,又不拘泥于法度,因为说到底,它主要就是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个人的读书、作诗行为,说得雅一点,它就是课堂里的读书艺术。不要把它规定得太死、太细。吟诵时完全应该轻松一些、休闲一些、消遣一些。
再谈几点看法
(1)吟诵并未灭绝,今天仍需振兴。
现在有一种说法:在科举废除后的一百多年里,吟诵就被彻底地废除了,想以此说明抢救吟诵的紧迫。意愿虽好,但这种说法并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实际上,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有些学校还是有吟诵的。现在80岁以上一些会吟诵的老先生,不都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或三、四十年代学会的吗?像唐文治老夫子主政的“无锡国专”以及“上海交大”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不是一直在教学吟诵的吗?就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一些高校中文系的教授仍然用吟诵教学,仅就我所知道的江苏省几所高校的点滴情况来看,如我的老师蒋庭曜,南京师院的葛毅卿,江苏师院的钱仲联等这些名教授也都是公开的用吟诵来教学。我所知道的我这个年龄档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学毕业会吟诵的人,也多数是那时在课堂上学会的。我想,当时全国各地大学的情况也一定是如此。中学语文课也有用吟诵教学的,还是六十年代初,徐州五中的叶须生老师在全市举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公开教学,他就深沉激越地反复吟诵杜甫的这首诗,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我就是那时知道他会吟诵,20多年后便向他问道。可见,百年来吟诵并没有被逐出课堂,也没有谁有意识地把它逐出课堂。只是科举废除后,特别是1919年新文化运动之后,学校体制改变了,私塾变成了学堂;学校由单纯地读四书五经、古典诗词变成了以新文化、新文学的内容为主,教学内容也增加了自然科学、其他社会科学、外语、以及手工劳动等等,这从总体上看,显然是一种社会进步。但现实是古诗文少了,写旧体诗的人更是凤毛麟角。须知吟诵和古诗文是如影随形的,现代文和新诗不适合吟诵。在这种背景下,吟诵自然也就少了。这是很正常的社会现象,因此,我们不必苛责这许多年来吟诵的失落。而且,诚如前面所说,在有古诗文的地方还是有吟诵的。倒是“文革”中可能彻底中断了,那时连古诗文都没有了,那里还要吟诵呢!八十年代后又时有吟诵,苏州市在1982年就有吴雨苍等先生用“唐调”吟诵和来访的日本友人一起联吟。苏州的沧浪诗社自1984年成立起,就几乎每年都有一两次、两三次和日本友人开展联吟活动。那时我也曾参加过两次上海市外事部门组织的“古诗词国际吟诵会”,记得有“复旦大学”、“华师大”的几位老教授和来自日本等国家的朋友登台吟诵。(这几次吟诵的资料一定还有,具体组织者叫俞强,他是“北大”的毕业生,曾在马鞍山当过市外办主任)以后随着一批上世纪初年前后出生的老知识分子的故世,传承吟诵的人才没有了,吟诵才显得更加式微。但总的来看,由于时代的变化和发展,百年来的吟诵确是不如科举时代兴盛,但这是教学体制和教学内容变化所至,不完全是教学方法的问题。改革开放以后,情况则有了新的变化,国家对包括国学在内的传统文化空前重视,诵读古诗文甚至成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要求。因此,抢救吟诵、振兴吟诵,提倡吟诵,也就自然地要提到教学的日程上来。许多有识之士,便应时而起,做起搜集、整理、传承吟诵曲调的工作,及至成立了全国性的吟诵组织。这自然是顺应时代发展,合乎教学需要,于文化事业建设功德无量的事。因此我们才必须大张旗鼓地把吟诵工作抓起来,使之得以振兴。
我想,这样看待当今吟诵工作的前因后果是不是更符合实际一些。
(2)吟诵只能作为教学手段之一,不能取代当今正常的语文教学方法。
吟诵,适合于古诗词和部分古文,而当今的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只是一小部分,大学中文专业古典文学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而也就不可能要求全部用吟诵去教学。就是适合吟诵的内容,也不一定整堂课全部都用吟诵去教。但吟诵是一种文化修养,教者当然要具备;而学生则能学会最好,无兴趣者也不必强求。我以为,中小学可以组织课外吟诵兴趣小组,让有兴趣的的学生去学习。古代也不是人人都会吟诵。我最近又找到五、六位唐文治的嫡传弟子,他们就有的不会吟诵。可见,唐老夫子那么重视吟诵,却也没有让每个学生都学会它。对这一点,各个学校、各位教师可以自行处理,只要符合正常教学秩序的要求就行。不能像目前有的写旧体诗词的组织那样,要求中小学教学生平仄声韵、学写旧体诗,这就和教学大纲相违背了。群众性的文化团体千万不能越权行事。
(3)要方言吟诵和普通话吟诵并行。
方言吟诵是最普遍的吟诵,也是吟诵之母。方言吟诵最能吟出诗文的感情、韵味和特点。像我上面举的吴当时先生的例子,如果让他用普通话吟诵而不是他的母语安庆话吟诵,他是绝对吟不出那种效果的。方言吟诵一定不可废,也一定废不了。在方言吟诵的基础上,可提倡普通话吟诵。但不是所有的方言吟诵都可以改变成普通话吟诵,大致在北方官话的语言系统内改变起来比较容易,像吴语、粤语的吟诵要变成普通话吟诵,恐怕韵味就要变化很大。如同用普通话唱评弹,总是有点不太像的。这个道理和提倡普通话但不能废除方言是一样的。只有这样,吟诵才能五彩缤纷,才更显示出它的艺术魅力。
(4)先继承,再创新,当前需要推广的是传统的吟诵。
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如何处理,是当今文化领域的许多面方都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例如,写旧体诗是用平水韵还是用普通话声韵就一直争论不休。我是“守旧”的,主张先要学会熟练地运用平水韵,出于表达感情的需要,偶尔也可以用普通话声韵,并标明是新声韵。同样的道理看待吟诵,我认为,当前全国各地都有些传统的吟诵调式挖掘出来,中华吟诵学会这几年花了大气力到全国各地采录,掌握的吟诵资料很多。要先把这些正宗的、传统的吟诵调式不走样地整理出来、传承下去。吟诵的时候,方言也行,普通话也行,只要调式对就行。而当今也有一些从事音乐工作的先生给古典诗文谱曲,这虽然也是好事。但无论如何不能当做传统的吟诵看待并加以推广。这是音乐课上的内容而不是语文课上的内容。2010年,在全国吟诵学会成立时,根据大会的安排,我随香港的音乐家李明教授到中国音乐学院去传授吟诵。李先生为很多古典诗词谱了曲,而且从香港带来了高水平的歌唱家。当时,歌唱家们演唱了李先生的作品。接着,与会人员研讨。“浙江师大”的一位老师先发言,他直言不讳地指出:这是唱歌,不是吟诵。而接着发言的据说是北京的一位中学老师,他说:老的吟诵,摇头晃脑的,现在谁还要学?意见显然针锋相对。接着发言的是中国音乐学院的一位学生,他说:“我不知道,你们今天要传承的是语文课上的内容,还是音乐课上的内容?”他自己没有答案。大家接着他的话茬发言,综合大家的意见是,如是语文课上的内容,则必须是传统的吟诵;如是音乐课上的内容,以古典诗词为内容创作的歌曲则越好听越受欢迎。这也说明,新创作的古典诗词歌曲和传统的吟诵毕竟不是一回事,不能混为一谈。还有,现在有的先生自创了吟诵调,也当做传统来推广和传承,我也不赞成这种做法。吟诵是传统,就让它回归传统;吟诵基本上是语文课堂里的事,就让它回归语文课堂。千万不要搞得不伦不类,让传统失去本真!
&&&&&&& 2011年6月于吴门歌风楼
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 个评论)
亚田先生,“学生”二字显属用词不当,——我代魏嘉瓒先生回答。
今日关注 /8
  我最亲爱的读者网友们:钱学森、袁隆平、吴良镛、丘成桐,这些科学明星我猜你一定是知晓的。周立伟、师昌绪、任新民、叶企孙,你是不是也了解?正值2015年的这个夏天,一起来说说谁在你心目中是最牛的科学大咖吧。(Tips 参与有奖喔)
  雾霾少了,蓝天多了——近段时间,河北省大部地区空气质量良好。来自省环保厅的信息,今年1-5月份,全省11个设区市平均达标天数为66天,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8天。空气质量向好的背后,与全省上下为大气污染防治付出的艰苦努力密不可分。
  6月24日,广西自治区物价局发布居民生活用气阶梯价格初步定价听证方案,居民的生活用气量拟分为三档,最高档起价将提高至现价的1.5倍。消息一经发布,引发不少市民关注。
   随着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手机控”、“低头族”越来越多,且呈低龄化倾向。“低头族”们走路时“一路低头不看天”,“抬头不见低头见”,有时迎面撞着行人,有时撞着大树,有时撞着电杆,可谓步步惊心。
  日,我国《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正式发布执行,明文规定要发放高温津贴,但管理者就是把一个红红的苹果吊在空中不让劳动者吃,令人无可奈何:这是否是真实版雾里看花?炎热下难有一丝的清凉。
  光明网记者梳理了近日媒体关于“僵尸肉”事件的报道,发现有四个疑问,仍值得追问。光明《i科学》第23期科学门诊邀请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坐诊”,解读“僵尸肉”事件的相关问题。
  6月20日早上8时50分,G15沈海高速公路往台州方向柳市路段,一辆温州牌照大众轿车驾驶室窗户开开,更为奇特的是,车窗外伸出一根铁杆子,铁杆顶上挂着一只吊瓶,摇摇晃晃。同时,网上还曝出高速路上,一手搂着美女一手开车的奇特场面。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6月24日审议了网络安全法草案。草案共七章六十八条,从保障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保障网络运行安全,保障网络数据安全,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制度设计。
光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才能把肚子减下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