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齐后代

红军后代忆长征故事 传承革命精神凝聚改革力量
11:09:53 作者:李拓 卢冠琼 李正穹 康佳 杜美辰 来源:中国青年网 编辑:王艳鹏 责任编辑:马东良
近日,红二、四方面军后代齐聚北京,纪念红二、四方面军甘孜会师80周年。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炎良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7月20日电 (记者 李拓 卢冠琼 李正穹 康佳 见习记者 杜美辰)有这样一群人,延淮、建新是特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名字。如今,他们大多已是花甲之龄,有的甚至年逾古稀。他们的父辈曾为新中国的诞生和建设付出青春与生命,而他们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将这些已近模糊的故事记录下来。
7月16日上午,400多位红二、四方面军后代齐聚北京,参加“纪念红二、四方面军甘孜会师80周年签名仪式”,共同回忆父辈走过的长征故事,弘扬红军的革命精神,为新时期的改革凝聚力量。
艰苦长征路
刘延淮的父亲刘瑞龙曾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刘延淮是家中的大女儿,她回忆说父亲经常会给自己和弟弟妹妹讲述长征路上的故事。
刘瑞龙告诉女儿,许多红军战士当年因为极度艰苦的条件牺牲在长征路上。在过草地的时候,战士们一脚踩错就会深陷泥潭,直至头顶被沼泽淹没;爬雪山时,有的战士因为衣着单薄,不得不一直前进,因为“想坐一下休息一会就会被冻死”。
因为亲身经历了长征,刘瑞龙讲的故事让女儿印象深刻。刘延淮回忆,父亲和许多战士在长征路上没有食物,运气好时可以挖一点野菜吃,但有时连野菜都吃不上。曾经还有战士煮皮带、马鞍甚至树皮充饥,就连钉鞋掌用的一小块牛皮也成了战士填肚子的“食物”。为了不忘这段历史,建国后任农业部常务副部长的刘瑞龙经常带刘延淮下乡挖野菜。回家后,刘延淮就一边吃着野菜一边听父亲讲长征的故事。
每一个走过长征路的红军战士,都不会忘记所经历的一切。
黄建新的父亲黄文洲出生在1921年,十几岁时就跟随贺龙、关向应的红二方面军从江西出发,踏上长征路。父亲告诉黄建新,在长征路上为了生存,战士们把所有能吃的都吃光了,最艰苦的时候,有的战士还把发臭的骨头砸碎,用草地里浑浊的水煮成汤来喝。
黄建新告诉记者,在他看来,父辈们的长征精神就是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可以不顾一切困难,直到走出雪山草地,迎来胜利的光明。
曾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的刘瑞龙为自己的大女儿起名为延淮,以纪念女儿在淮北出生。刘瑞龙为其他几个子女起名延东、延申、延宁,以纪念中国革命在不同时期取得的不同成就。 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拓 摄
浴血战沙场
左凌的父亲左齐同样走过了那两万五千里。一路艰苦造就了一个打不倒的真汉子。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左齐很快就奔赴一线战场。1938年11月,左齐率领部队奉命在河北省蔚县进行作战。天气森寒、食不果腹,左齐和部队在有战士冻死的情况下埋伏了整整三天。在随后的战斗中,左齐被敌人的一发炮弹炸伤了右臂,但直到他发现右手抓不住枪、满身是血最后失去意识时,才被抬下火线。三天后,左齐被送到后方的治疗点,然而因为三天来一直扎着止血带,他的右臂已经发黑坏死。为左齐治疗的白求恩不得不选择从肩胛骨开始动手术进行截肢,左齐从此彻底失去了整条右臂。
左凌说,父亲失去右臂后就下定决心就一定要锻炼出左手,发誓别人能做到的他也要做到,“后来,父亲就靠着一只手学习、生活、写字、打枪、骑马,冲锋陷阵打天下,也因此被尊称为‘独臂将军’。”
“我父亲这一代人,为了信仰,把艰苦环境等一切置之度外。解放天下所有受苦的人,打倒土豪劣绅,建立一个老百姓当家做主、没有人压迫人的社会是父亲参军以来一直的精神支撑。”左凌告诉记者,父亲晚年曾用“井冈山下一牧郎,弃鞭荷枪逐虎狼。壮志已酬心未老,戎衣虽解意犹刚”的诗句总结自己的一生,“父亲这一生吃的苦太多了,但是他为了自己的信仰,可以视死如归,可以牺牲一切。我想,我们是红军的后代,从父辈那里继承下来的红色血统,就是我们最大的骄傲。”
400多位红军后代齐聚北京,纪念红二、四方面军甘孜会师80周年。 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炎良 摄
精神永传扬
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援的父亲,是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调查部党委书记、部长罗青长。罗援说,父亲于1934年8月加入了工农红军,当时和他一起参军的,还有二十多个老家的小伙伴,然而等父亲1952年回到家乡时,当年一起参军的小伙伴就只剩下他一个。
在长征路上,罗青长有个关系很好的战友,因为特别喜欢笑,罗青长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张豁嘴”。但这位战友因为饥寒交迫牺牲在过草地的途中。弥留之际,他对罗青长说:“青长,我不行了。希望你们把红旗插遍全中国。”
罗援说,这句话鞭策了父亲一辈子。2013年,罗援来到位于巴中市的一个烈士陵园祭拜。他说:“那里面几万座墓碑几乎都是无字碑,我站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撼!红军烈士用年轻的生命给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却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我们还有什么资格不好好工作、不好好学习,还有什么脸面搞贪污腐败。我们应该做的是纪念、缅怀这些先烈,弘扬他们的精神。”
此次签名活动的组织者、开国元帅贺龙的女儿贺晓明说,80年前中央红军到甘孜,第二年红二、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在长征的两年时间里,红军有15个月是在甘孜,无论是吃住行还是进行各种各样的工作,红军都得到了甘孜城的老百姓以及当地苏维埃政府的支援。贺晓明说:“我们做这些事情,是希望大家能记住红军,记住红军为老百姓经受的苦难。他们当年无私奉献、无畏牺牲的精神需要我们传承。我们要让更多的人一起,将红军精神发展成为社会正能量的主流。”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建党献礼片《惊沙》观影盛宴 不请明星只请名将
时间: 09:39 来源: 电影网
2月28日,电影《惊沙》在京举行观影盛宴  电影《惊沙》是今年建党九十周年的献礼影片。该片讲述的是西路军战士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与马家军精锐部队血战临泽,最终由秦基伟带领众将士突出重围的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该片导演安战军多次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华表奖,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实力派演员徐僧、高子沣等人出演。  这次观影打破了常规的电影宣传模式,不请明星,反而请了众多名将及其后代。就这一宣传思路,导演安战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拍摄这部影片是为了还原这段真实的历史,让更多的人能了解到西路军的历史。名将和西路军的后代更了解也更贴近这段历史,他们的认可对于我们这些电影制作者来说才是最好的认可。因此邀请他们来观影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开国名将左齐的后代在观影后表示:“这部电影如果用几个词来概括,那就是‘悲壮’‘惨烈’、‘真实’。”正是因为这部电影太过真实,让老人不禁想起了自己父亲的经历而在采访过程中几度落泪。  成都军区某部部长党恩成、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导演王芙英,以及很多不愿透露姓名的名将及其后代在采访中多次提到一个词“真实’,并且希望年轻的朋友们都能观看这部影片,能够了解一下这段西路军的历史。同时,他们也指出,因电影太多真实,一些镜头尺度较大,建议过小的孩子应由家长陪同观影。  据悉,该片将于3月中旬全国上映。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转新民网 021-1133  传真:021-  邮箱:  处理时间:9:00―18:00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南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南海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我来说两句                                       【】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在发布信息时,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管理人员有权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 有奖纠错 |
 今日导读
 评论排行您所在的位置:
红军后代忆长征故事 传承革命精神凝聚改革力量
近日,红二、四方面军后代齐聚北京,纪念红二、四方面军甘孜会师80周年。
  中国青年网北京7月20日电 (记者 李拓 卢冠琼 李正穹 康佳 见习记者 杜美辰)有这样一群人,延淮、建新是特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名字。如今,他们大多已是花甲之龄,有的甚至年逾古稀。他们的父辈曾为新中国的诞生和建设付出青春与生命,而他们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将这些已近模糊的故事记录下来。
  7月16日上午,400多位红二、四方面军后代齐聚北京,参加&纪念红二、四方面军甘孜会师80周年签名仪式&,共同回忆父辈走过的长征故事,弘扬红军的革命精神,为新时期的改革凝聚力量。
  艰苦长征路
  刘延淮的父亲刘瑞龙曾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刘延淮是家中的大女儿,她回忆说父亲经常会给自己和弟弟妹妹讲述长征路上的故事。
  刘瑞龙告诉女儿,许多红军战士当年因为极度艰苦的条件牺牲在长征路上。在过草地的时候,战士们一脚踩错就会深陷泥潭,直至头顶被沼泽淹没;爬雪山时,有的战士因为衣着单薄,不得不一直前进,因为&想坐一下休息一会就会被冻死&。
  因为亲身经历了长征,刘瑞龙讲的故事让女儿印象深刻。刘延淮回忆,父亲和许多战士在长征路上没有食物,运气好时可以挖一点野菜吃,但有时连野菜都吃不上。曾经还有战士煮皮带、马鞍甚至树皮充饥,就连钉鞋掌用的一小块牛皮也成了战士填肚子的&食物&。为了不忘这段历史,建国后任农业部常务副部长的刘瑞龙经常带刘延淮下乡挖野菜。回家后,刘延淮就一边吃着野菜一边听父亲讲长征的故事。
  每一个走过长征路的红军战士,都不会忘记所经历的一切。
  黄建新的父亲黄文洲出生在1921年,十几岁时就跟随贺龙、关向应的红二方面军从江西出发,踏上长征路。父亲告诉黄建新,在长征路上为了生存,战士们把所有能吃的都吃光了,最艰苦的时候,有的战士还把发臭的骨头砸碎,用草地里浑浊的水煮成汤来喝。
  黄建新告诉记者,在他看来,父辈们的长征精神就是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可以不顾一切困难,直到走出雪山草地,迎来胜利的光明。
  曾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的刘瑞龙为自己的大女儿起名为延淮,以纪念女儿在淮北出生。刘瑞龙为其他几个子女起名延东、延申、延宁,以纪念中国革命在不同时期取得的不同成就。
 浴血战沙场
  左凌的父亲左齐同样走过了那两万五千里。一路艰苦造就了一个打不倒的真汉子。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左齐很快就奔赴一线战场。1938年11月,左齐率领部队奉命在河北省蔚县进行作战。天气森寒、食不果腹,左齐和部队在有战士冻死的情况下埋伏了整整三天。在随后的战斗中,左齐被敌人的一发炮弹炸伤了右臂,但直到他发现右手抓不住枪、满身是血最后失去意识时,才被抬下火线。三天后,左齐被送到后方的治疗点,然而因为三天来一直扎着止血带,他的右臂已经发黑坏死。为左齐治疗的白求恩不得不选择从肩胛骨开始动手术进行截肢,左齐从此彻底失去了整条右臂。
  左凌说,父亲失去右臂后就下定决心就一定要锻炼出左手,发誓别人能做到的他也要做到,&后来,父亲就靠着一只手学习、生活、写字、打枪、骑马,冲锋陷阵打天下,也因此被尊称为&独臂将军&。&
  &我父亲这一代人,为了信仰,把艰苦环境等一切置之度外。解放天下所有受苦的人,打倒土豪劣绅,建立一个老百姓当家做主、没有人压迫人的社会是父亲参军以来一直的精神支撑。&左凌告诉记者,父亲晚年曾用&井冈山下一牧郎,弃鞭荷枪逐虎狼。壮志已酬心未老,戎衣虽解意犹刚&的诗句总结自己的一生,&父亲这一生吃的苦太多了,但是他为了自己的信仰,可以视死如归,可以牺牲一切。我想,我们是红军的后代,从父辈那里继承下来的红色血统,就是我们最大的骄傲。&
400多位红军后代齐聚北京,纪念红二、四方面军甘孜会师80周年。 
  精神永传扬
  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援的父亲,是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调查部党委书记、部长罗青长。罗援说,父亲于1934年8月加入了工农红军,当时和他一起参军的,还有二十多个老家的小伙伴,然而等父亲1952年回到家乡时,当年一起参军的小伙伴就只剩下他一个。
  在长征路上,罗青长有个关系很好的战友,因为特别喜欢笑,罗青长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张豁嘴&。但这位战友因为饥寒交迫牺牲在过草地的途中。弥留之际,他对罗青长说:&青长,我不行了。希望你们把红旗插遍全中国。&
  罗援说,这句话鞭策了父亲一辈子。2013年,罗援来到位于巴中市的一个烈士陵园祭拜。他说:&那里面几万座墓碑几乎都是无字碑,我站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撼!红军烈士用年轻的生命给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却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我们还有什么资格不好好工作、不好好学习,还有什么脸面搞贪污腐败。我们应该做的是纪念、缅怀这些先烈,弘扬他们的精神。&
  此次签名活动的组织者、开国元帅贺龙的女儿贺晓明说,80年前中央红军到甘孜,第二年红二、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在长征的两年时间里,红军有15个月是在甘孜,无论是吃住行还是进行各种各样的工作,红军都得到了甘孜城的老百姓以及当地苏维埃政府的支援。贺晓明说:&我们做这些事情,是希望大家能记住红军,记住红军为老百姓经受的苦难。他们当年无私奉献、无畏牺牲的精神需要我们传承。我们要让更多的人一起,将红军精神发展成为社会正能量的主流。&
  原文链接:
  编辑:董婷
责任编辑:牛志峰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齐白石的后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