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白石寿仙翁度假村雕像价值多少?

寇老驭,熙宁总。已看填,谁挽兵。布,在。   其二(近·苏启元)   押微韵不知肥,事。曲里聊,笛中总。戏,何无飞。忍听谈,泪。   其三(近·苏启元)   押支韵尚忆时,主明臣直总堪师。无,有赐诗。画疆安,齐政起。谁是者,将危一木支。   其四(近·苏启元)   押阳韵老夜啼霜,似为说。劳,几。跃海寒涛黑,万风黄。每见改,转。
(1).京都城门。:“兵从 宣平城门 入,民间所谓 都门 也。” 颜师古 注:“ 长安 城东出北头第一门。” 唐
诗:“羽卫煌煌一百里,晓出都门葬天子。” 宋
词:“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2).都中里门。 南朝
刘义庆 :“ 元皇帝 时,廷尉 张闿 在小市居,私作都门,早闭晚开。群小患之。”(3).借指京都。 元
《送宋少府之官长洲》诗:“白发 长洲 尉,都门万里船。” 清
《送王文学丽正归新安》诗:“两年相遇都门道,只有 王生 是故人。”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忽有 崔元素 者,投一刺, 刘 接见。询其邦族,曰:‘ 山东
临胊 秀才也,游都门二十年矣。’”(1).零星的感想。 鲁迅 《〈而已集〉题辞》:“这半年我又看见许多血和许多泪,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2).指写零星感想的一种文体。 鲁迅 《〈华盖集〉题记》:“在一年的尽头的深夜中,整理了这一年所写的杂感,竟比收在《热风》里的整四年中所写的还要多。” 瞿秋白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 鲁迅 的杂感其实是一种‘社会论文’--战斗的‘阜利通’。”现在这个时代。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到现在这个时期。 瞿秋白 《关于俄罗斯和苏联文学的片断》:“马克思主义不能够用两种根本上不相同的方法去研究社会现象:一种用来研究历史上的现象,一种用来研究现代的现象!” 鲁迅 《坟·我之节烈观》:“节烈这事,现代既然失了存在的生命和价值;节烈的女人,岂非白苦一番么?” 巴金 《探索集·春蚕》:“现代科学正在迅猛发展,真是前程似锦!”诗体名。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平仄、对仗及用韵,都有一定格律。 宋
《沧浪诗话·诗评》:“唐人七言律诗,当以 崔颢 《黄鹤楼》为第一。”第三七回:“将这题目誊好,都要七言律诗,明日贴在墙上,他们看了,谁能那一个,就做那一个。”亦省作“ 七言律 ”。 元
《诗法家数·律诗要法》:“五言律难于七言律,七言下字较粗实,五言下字较细嫩。”第四八回:“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 老杜 的七言律。”(1).指与少数民族或别国媾和修好。:“公曰:‘然则莫如和戎乎?’对曰:‘和戎有五利焉。’” 南朝
宋 鲍照 诗之二:“晚节从世务,乘障远和戎。” 宋
《龙川别志》卷下:“诸将耻于无功,莫敢言和戎者。”
诗之四:“策到和戎原辱国,功成不义反封侯。”(2).犹和亲。指封建王朝与边境少数民族统治者结亲交好。 明 马銮 《明妃》诗:“安边无策始和戎,箫鼓含情出禁中。”
之三:“马上琵琶出塞吟,和戎端的爱君深。”:“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起于卒伍。”本为掌握政权的大官的泛称,后来用以指历代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如 秦
汉 之丞相、相国、三公, 唐
宋 之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及同平章事, 明
清 之大学士等。:“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填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 北齐
:“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或有諠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 清
《阅〈明史·马士英传〉》诗:“王师问罪近 江 濆,宰相中书醉未闻。”(1).谓使人震慑而先发的声威。 唐
《敕北庭经略使盖嘉运书》:“先声既振,后殿载扬。凶党闻之,卷甲而遁。” 金 元好问 《送杜招抚归西山》诗:“少日先声慑虎貔,只今骑马欲鸡栖。” 清
《金山》诗:“忽闻王旅来,先声动 燕
幽 。”《花月痕》第四回:“此等乌合之众,大人当以先声夺之。”(2).昔日的声望。 宋
诗:“旧政犹传 蜀 父老,先声已振 越 溪山。” 宋
诗:“春风吹旌旆,先声遍城堡。”(3).预兆;前导。 鲁迅 《准风月谈·喝茶》:“然而我恐怕也正是这牌号就要倒闭的先声。”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七:“然而可以确信,神明的太阳,有赤色的晓霞为之先声。”(4).事先宣扬。 胡适 《这一周》:“但这是一种‘与虎谋皮’的事,非有全国舆论协力作先声,协力作后盾,这事是不容易收效的。”(1).春季与秋季。:“春秋教以《乐》,冬夏教以。” 晋
诗之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春秋二季农事起始与结束时,照例有老年人向各处人家敛钱,给社稷神唱木傀儡戏。”(2).指春秋两季的祭祀。:“唯是春秋所以从先君者,请为‘灵’若‘厉’。” 韦昭 注:“春秋,言春秋禘、祫。”(3).泛指祭祀。:“春秋窀穸之事。”(4).泛指四时。:“春秋匪解,享祀不忒。” 郑玄 笺:“春秋犹言四时也。” 汉
《东京赋》:“于是春秋改节,四时迭代。”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今以其片言,辩其要趣,何异乎夕死之类,而论春秋之变哉。”(5).光阴;岁月。:“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刻于玉版,藏于金匮,历之春秋,纪之后世,为帝者祖宗,与天地相终。” 郭小川 《登九山》诗:“望一望,想一想,谁不感到虚度春秋。”(6).年纪;年数。:“今 楚王 之春秋高矣,而君之封地,不可不早定也。”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皇帝晏驾,春秋十九。” 李广田 《老渡船》:“他在这种情形中已渡过了五十几个春秋。”(7).编年体史书名。相传 孔子 据 鲁 史修订而成。所记起于 鲁隐公 元年,止于 鲁哀公 十四年,凡二百四十二年。叙事极简,用字寓褒贬。为其传者,以《左氏》、《公羊》、《谷梁》最著。:“ 孔子 惧,作。” 宋
《近名论》:“ 孔子 作,即名教之书也。善者褒之,不善者贬之,使后世君臣,爱令名而劝,畏恶名而慎矣。”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四章第十节:“是一部编年体的历史。”(8).古编年史的通称。如 周 之, 燕 之等。 汉 以后有《楚汉春秋》、等。亦泛指史册、历史。:“臣闻贤圣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 唐
:“ 墨子 曰‘吾见百国春秋’,盖皆指此也。” 康有为 《闻徐子静侍郎即奉赦免喜倒泪下》诗:“冤狱两年悲党锢,维新元老记春秋。” 光未然 《英雄钻井队》诗:“誓为祖国献石油,甘洒热血写春秋。”(9). 春秋 、 战国 诸子之书,也有以“春秋”为名的,如、《吕氏春秋》等。(10).指褒贬。用字,意寓褒贬,因借其意。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胸中自有泾渭,皮里自具春秋。” 清
:“ 王 ( 王生 )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11).时代名。 孔子 记事,从 周平王 四十九年,至 周敬王 三十九年(公元前722年-前481年)。计二百四十二年,史称 春秋 时代。今多以 周平王 东迁至 韩 、 赵 、 魏 三家分 晋 (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共二百九十五年,为 春秋 时代。:“ 春秋 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 南朝
梁 刘协 :“ 春秋 之末,群经方备。” 唐
《进士策问》:“ 春秋 之时,百有馀国。”(1).异常的才能。:“ 公孙鞅 ,年虽少,有奇才。”(2).亦作“ 奇材 ”。才能非常之人;才能出众之人。《淮南子·主术训》:“夫释职事而听非誉,弃公劳而用朋党,则奇材佻长而干次。” 高诱 注:“奇材,非常之材。” 章炳麟 《辨诗》:“非奇材剑客,则命世之将帅也。” 郭沫若 《南冠草》第五幕:“你无疑的是个奇才,古今来没有人能比得上你。”请别人帮忙做事时用以表示谦恭的套语。犹言麻烦您。《老残游记》第十三回:“劳儜驾,看他伙计送进去,就出来,请儜把门就锁上。劳驾,劳驾!” 沙汀 《在其香居茶馆里》:“不然,也不敢劳驾你哥子动步了。”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五章:“有些外互助组的庄稼人,一再表示,要劳驾他捎些稻种。”指历史上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重大的改变。《商君书·更法》:“今吾欲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恐天下之议我也。” 明
诗之二:“奸邪变法事多端,气燄兴妖胆自寒。” 严复 《救亡决论》:“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日 中国 不变法则必亡是已。”变乱更易。:“何乃取 高皇帝 约束纷更之为?” 裴骃 集解引 如淳 曰:“纷,乱也。”:“且保甲之法行之已习,今遽纷更,人必逃徙。” 清
昭梿 :“愿皇上除弊政,毋示纷更。”(1).皇帝的车舆。代指京城。:“今境守清静,无所展其智能,宜还本朝,宣力辇毂,熙帝之载。” 宋
:“余在辇毂,至大街,见揭小榜曰: 虞大博 宅失去猫儿,色白,小名‘白雪姑’。” 梁启超 《俄罗斯革命之影响》:“君后逃,辇毂塞,警察骚,兵士集。”(2).皇帝的车舆。代指皇帝。 三国
《求通亲亲表》:“出从华盖,入侍辇毂。” 康有为 《赠陈镇南编修兄》诗:“虎豹守九关,无自达辇毂。” 张怀奇 《颐和园词》:“辇毂仓皇深夜走,郊甸饥民不如狗。”见“ 毡毼 ”。(1).用动物毛织成的布。(2).指用此毛布所制之衣。 唐
玄奘 :“文字取则 印度 ,微有增损。服饰毡毼,断发无巾。” 唐
玄奘 :“气序风寒,人衣毡毼。”毼,一本作“ 褐 ”。(1).即银河。“倬彼云汉” 汉
郑玄 笺:“云汉,谓天河也。” 北周
《镜赋》:“天河渐没,日轮将起。” 唐
诗之六:“天河横未落,斗柄当西南。”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三:“天上已布满了秋星,天河很低很亮。”(2).星名。:“天高西一星曰天河,主察山林妖变。”洗净甲兵,以便收藏。谓停止战事。:“覆盂连瀚海,洗甲挽天河。” 清
:“波澄海国,看王师洗甲而还。”《花月痕》第四八回:“ 剑秋 、 小岑 原是锐意洗甲 长江 ,无奈 金陵 气数未尽,却钻出五个妖妇来。”参见“ 洗兵 ”。(1).传说 周武王 出师遇雨,认为是老天洗刷兵器,后擒 纣 灭 商 ,战争停息。事见 汉
。后遂以“洗兵”表示胜利结束战争。 唐
之一:“吹角报蕃营,回军欲洗兵。” 清
《拟上遣官致祭先师孔子阙里群臣谢表》:“隔朝之旷典,洗兵于此重逢;一代之休风,振铎自兹勿替。”(2).谓出师遇雨。 南朝 梁简文帝 之二:“洗兵逢骤雨,送阵出黄云。” 唐
诗:“洗兵救 卫 郡,诱敌讨 幽 都。”(1).帝王,天子。《公羊传·成公元年》:“然则曷为不言 晋 败之?王者无敌,莫敢当也。”:“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 唐
:“五德生王者,千龄启圣心。” 清
:“职在牧民,乃知王者为通器。”(2).指同类中之特出而无与伦比者。 宋
词:“颜色清新香脱洒。堪长价,牡丹怎得称王者!”(3).钱的别称。 唐
李冗 卷中:“ 唐 富人 王元宝 , 玄宗 问其家财多少?曰:‘臣请以一缣系陛下南山一树,南山树尽,臣缣未穷。’时人谓钱为‘王者’,以有‘元宝’字也。”谓以王道治天下之君主。:“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邢炳 疏:“言如有受天命而王天下者,必三十年仁政乃成也。” 宋
《新论中》:“当 战国 之强,诸侯无道,然 孟子 亦以为有王者起。”公正没有偏心;不自私。:“乐操土风,不忘旧也。称大子,抑无私也。” 清
《月蚀诗》:“吾闻皇天无私泰阶平,二纪五纬谁相争。” 艾青 《在浪尖上》诗:“活着的时候越无私,人民的怀念也最永恒。”(1).公正的道理。:“是故官之失其治也,是主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然则喜赏恶罚之人,离公道而行私术矣。”:“ 延 、 光 之閒, 震 为上相,抗直方以临权枉,先公道而后身名,可谓怀王臣之节,识所任之体矣。” 唐
《非国语下·获晋侯》:“吾讨恶而进仁,既得命于天子矣,吾将达公道于天下。”《金瓶梅词话》第四九回:“公道人情两是非,人情公道最难为;若依公道人情失,顺了人情公道亏。”(2).公平;公正。 唐
:“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元
《鸳鸯被》楔子:“替朝廷干事的,反倒受人弹论,公道安在?” 冰心 《冬儿姑娘》:“可是价钱也公道, 海淀 这街上,谁不是买她的?”(3).公共道路。:“ 殷 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4).的确,实在。《西游记》第十七回:“却说那怪苏醒多时,公道难禁疼痛,只得跪在地下哀告。”《西游记》第二八回:“那呆子走得辛苦,心内沉吟道:‘当年 行者 在日,老和尚要的就有;今日轮到我的身上……公道没去处化。’”谓乃始更新。:“ 周 虽旧邦,其命维新。” 毛 传:“乃新在 文王 也。” 陈奂 传疏:“维,犹乃也;维新,乃新也……言 周 至 文王 而始新之。”后因称改变旧法推行新政为维新。:“耄年被病,岂可赞维新之朝?”:“彼专卖国以取利,不可立维新之朝。” 清
《流求歌》:“一旦维新时势异,二百馀蕃齐改制。” 鲁迅 《书信集·致宋崇义》:“世之守旧者,以为此事实为乱源;而维新者则又赞扬甚至。”(1).从古以来。:“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三国
《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宋
词:“任是好花须落去,自古。”(2).泛指从前。 清
《送张福清序》:“昔在自古, 闽
粤 不齿于上国。”推诚相待;表明诚意。 明
《与陈后冈参议书》:“ 李泌 、 陆贽 之徒,则其于道虽未醇,而本其天资之所暗合,亦往往开诚而不欺,恬淡而少欲。” 清
《孑遗录》:“贼既去,自春徂夏不雨,民大饥。土寇四起,自称将军,掠良善。 张利民 开诚劝导之。”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布政使衔直隶按察使赠太常寺卿丁公墓表》:“公开诚示众,消释群疑,扶良诘奸,远人宾顺,属郡无事。”(1).古时多指 中国 范围内的全部土地;全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昔 秦 政烦苛,百姓土崩, 陈胜 奋臂一呼,天下鼎沸。” 宋
诗:“天下风物佳,莫出 吴 与 越 。”第二四回:“天下同名同姓也最多,怎见得便是我谋害你丈夫?” 萧华 《红军不怕远征难》诗:“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 赤水 出奇兵。”(2).指全世界。如:我们的朋友遍天下。(1).多少时候。 汉武帝 《秋风辞》:“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唐
《祭十二郎文》:“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水浒传》第四四回:“ 杨林 问道:‘二位兄弟在此聚义几时了?’”(2).指不长的一段时间。卷十四:“﹝小童对 赵县君 ﹞说:‘他这几时只在下处,再不到外边去。’” 清
《凰求凤·酸报》:“这等说起来,又有几时耽搁了。”(3).什么时候。 唐
诗:“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宋
诗之二:“荔枝几时熟,花头今已繁。”《西游记》第八回:“大仙道:‘取经人几时方到?’”(1).数词。十的三倍。:“三十维物,尔牲则具。”:“ 成王 定鼎于 郏鄏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2).指三十岁。《谷梁传·文公十二年》:“丈夫三十而娶。” 南朝 梁简文帝 诗:“自矜心所爱,三十侍中郎。” 唐 崔灏 诗:“三十羽林将,出身常事边。”(3).指三十年。 唐
诗:“人生大限虽百岁,就中三十称一世。”(1).近年以来或一年以来。 唐
诗:“年来桡客寄禅扉,多话贫居在翠微。” 清 刘瀛 《珠江奇遇记》:“适媒媪来,以贱价售去,年来音耗遂绝。”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收集画象事,拟暂作一结束,因年来精神体力,大不如前。”(2).年岁到来。 唐
诗:“迹去梦一觉,年来事百般。”犹言一天天败坏。:“ 子思 谓 卫君 曰:‘君之国事将日非矣。’”《新华文摘》1983年第8期:“那个时候,正是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一天加重一天, 清 朝政府腐朽卖国的本质也越来越明显,国事日非,外侮日亟。”亦作“ 莲华 ”。
(1).即荷花。卷一三七引 汉
应劭 《风俗通》:“舟漂汎似散莲花。” 南朝
《莲华赋》:“余有莲花一池,爱之如金。” 唐
诗:“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花城》1981年第6期:“莲花,是人们自古以来不厌其烦地吟咏的题材。”参见“ 荷花 ”。(2).喻佛门的妙法。 明
《观音问》:“若无国土,则 阿弥陀佛 为假名,莲华为假相,接引为假说。”(3).剑名。 北周
《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角端在手,必无 齐
鲁 之侵;莲花插腰,甚得蛟龙之气。”莲的花。夏天开放,为红色或白色,有清香。 宋
词之七:“荷花开后 西湖 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第三一回:“ 翠缕 道:‘这荷花怎么还不开?’” 茅盾 《烟云》十一:“这时候,荷花已经开残,有了小莲蓬儿了。”犹言采了又采。 南朝
:“采采讵盈匊,还望空延伫。”匊,一本作“ 掬 ”。(1).犹事事。:“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 孔 传:“载,行。采,事也。称其人有德,必言其所行某事某事以为验。”(2).茂盛,众多貌。:“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毛 传:“采采,犹萋萋也。” 晋
诗:“采采荣木,结劐根于兹。” 南朝
宋 谢灵运 :“习习和风起,采采彤劐云浮。” 明
《菊邻》诗:“采采霜露馀,繁英正鲜新。”一说,灿灿青青、活鲜鲜貌。见 郭沫若 《读〈随园诗话〉札记》。(3).华饰貌。:“蜉蝣之翼,采采衣服。” 朱熹 集传:“采采,华饰也。” 明
《题菊花》诗之一:“御袍采采 杨妃 醉,夜半扶归挹露华。”(4).形容美妙的乐声。:“英声越发,采采粲粲。” 吕向 注:“采采粲粲,英声貌。” 唐
:“采采《清东曲》,明眸艳圭玉。”(1).泛指柳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唐
诗:“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收。” 明
诗:“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 丰子恺 《杨柳》:“昔年我住在 白马湖 上,看见人们在湖边种柳,我向他们讨了一小株,种在寓屋的墙角里……因此常取见惯的杨柳为画材,所以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2).杨树和柳树的并称。 明
李时珍 :“杨枝硬而扬起,故谓之杨。柳枝弱而垂流,故谓之柳。盖一类二种也……又云:‘杨,蒲柳也。旄,泽柳也。柽,河柳也。’观此,则杨可称柳,柳亦可称杨,故今南人犹并称杨柳。”(3).借指侍妾、歌姬。 唐
诗:“两枝杨柳小楼中,袅袅多年伴醉翁。”参见“ 杨枝 ”。(1).杨柳的枝条。旧俗于分别之际常折以送行。 元
:“杨枝不耐秋风吹,薄交易结还易离。” 清
《杨枝紫云曲》之一:“名园一树绿杨枝,眠起东风踠地垂。”(2).梵语,译曰齿木。取杨柳等之小枝,将枝头咬成细条,用以刷牙,故又称杨枝。 晋
法显 《佛国记》:“出 沙祇城 南门,道东,佛本在此嚼杨枝。”:“每旦澡洗,以杨枝净齿,读诵经咒。”(3).指 白居易 的侍妾 樊素 。 樊素 善唱《杨枝曲》,故以曲名人。后常用以为典,亦泛指侍妾婢女或所思恋的女子。 唐
白居易 《不能忘情吟》序:“妓有 樊素 者,年二十馀,绰绰有歌舞态,善唱《杨枝》。人多以曲名名之,由是名闻 洛 下。” 宋
:“不似 杨枝 别 乐天 ,恰如 通德 伴 伶玄 。” 清
卷一:“ 李尚书
雍熙 学道,散遣歌姬…… 阮亭 亦云:‘万种心情消未尽,忍辞骆马遣 杨枝 ?’” 清
:“惊心薄俗太支离,失笑高门半守雌。一纸卮词何足算,三年五度遣 杨枝 。” 郁达夫 《相思树》诗之三:“我去 蓬莱 觅枣瓜,君留古渡散天花。他年倘向 瑶池 见,记取 杨枝 舞影斜。”(1).轻柔披拂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唐
诗:“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清
《无题次彭骏孙王贻上韵》:“密语每愁风袅袅,纤腰故学柳依依。” 冯至 《北游》诗:“水边再也没有依依的垂柳,四野里望不见蔚绿的苍松。”(2).依恋不舍的样子。:“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唐
诗:“泪痕满面对残阳,终日依依向南北。” 清
《张冠琼遗文序》:“﹝ 张 ﹞亦寡闻其言,独每见依依向余不忍离,可念也。” 郭沫若 《〈屈原〉附录》:“我看你对于我也分外表示着依依的情绪。”(3).形容思慕怀念的心情。:“岂亡克慎肃雍之臣,辟公之相,皆助朕之依依。” 李贤 注:“依依,思慕之意。” 宋
《次韵毛达可给事秋怀念归》:“微官卧 江
汉 ,素心久依依。” 明
《与张承恩书》:“窃慕英名久矣,南北相隔,未遑识荆,使人夙夜依依。”(4).依稀貌;隐约貌。 晋
诗之一:“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宋
词:“斜汉晓依依,暗蛩还促机。” 清
《丙戌秋日一惘然赋》:“依依灯火光,去去门巷曲。”(5).象声词。 清
《先君序略》:“自以荏苒半生,坎坷无一遇,米盐常缺,家人儿女依依啼号。” 郭沫若 《下龙湾》诗之二:“水上画屏帆点点,林中乐队鸟依依。”谷物收割后运到场上。借指收获完毕。 隋
:“子艺黍登场,岁不过数石。” 唐
诗:“日暮麦登场,天晴蚕拆簇。” 元 王晔 《桃花女》第一折:“俺则见四野田畴,禾苗丰茂,登场后,鼓腹歌讴。” 叶圣陶 《倪焕之》二三:“﹝农民们﹞或则出了四分五分的利息,向人家借了现钱去缴租……清偿期是明年新谷登场的时候。”(1).进考场(应试)。 唐
《上大理崔大卿应制举不敏启》:“登场应对,剌缪经旨,不可以言乎学。”(2).泛指进入某种场地。《元典章新集·刑部·检验》:“检验不许閒杂人登场。”《说唐》第十二回:“又有一二十处抛球场……不论膏粱子弟,军民人等,皆愿登场,踢过彩门。”(3).犹当场。《水浒传》第十二回:“差两员相官带了仵作、行人,监押 杨志 并众邻舍一干人犯,都来 天汉州 桥边登场检验了,叠成文案。”《水浒传》第二二回:“便唤当地方仵作、行人,并地厢、里正、邻佑一干人等,来到 阎婆 家,开了门,取尸首登场检验了。”(4).上台。第一回:“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清
《论诗》诗:“词客争新角短长,迭开风气递登场。”(5).特指剧中人登上舞台。 清
《九牛坝观抵戏记》:“方登场时,观者见其险,咸为股栗。” 清
《茶香室三钞·胡梅》:“以狐旦登场,四坐叫绝。” 夏衍 《秋瑾传》序幕:“戴着红缨帽的 阿桂 手里拿了藤条,气吼吼地登场。”(6).喻反面人物公开露面或登上政治舞台。 茅盾 《子夜》十五:“接着吹起警笛来了……草棚区域立刻起了一个恐怖的旋涡。大约十分钟后,这旋涡也平息了,笑脸的女管车们登场,挨家挨户告诫那些惊惶的‘小姊妹们’道:‘不要瞎担心!是共产党才要捉!’” 叶圣陶 《倪焕之》四:“他说有昏聩的 袁世凯 ,有捧 袁世凯 的那班无耻的东西,帝制的滑稽戏当然就登场了。”(1).卦名。即乾下离上。象征大,多。:“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 高亨 注:“《大有》,所有者大,所有者多也。”(2).丰收。 唐
诗:“能令秋大有,鼓吹远相催。” 明
《先除夕二日雪甚如婴儿拳》诗:“明年从大有,连岁却馀殃。”第四十回:“今登极以来,十有馀年,屡逢大有,天下太平。”古代喜养猿猴者。:“狙公赋芧。” 陆德明 释文引 崔撰 曰:“养猿狙者也。”:“ 宋 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 张湛 注:“狙公,好养猿猴者,因谓之‘狙公’也。” 唐
之一:“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 明
《桃花庵与祝允明黄云沉周同赋》诗之一:“燕婢泥衔紫,狙公果献红。” 梁启超 《论刚毅筹款事》:“狙公饲狙,朝三暮四,其伎俩何以异是。”(1).军营周围的防御建筑物;堡垒。《六韬·军略》:“设营垒则有天罗、武落、行马、蒺藜。”:“冠军将军 柳元景 前锋至 新亭 ,修建营垒。” 宋
《能改斋漫录·议论》:“今宫阙营垒,百司廨舍,率已荒圮。” 清
《西师》诗之四:“ 黑水 柳环营垒立,雪山梅伴战场开。”(2).借指军队。卷二一:“ 魏 军屠其营垒,悉欲夷灭。”(3).构筑营垒。:“ 之横 营垒未周,而 齐 军大至,兵尽矢穷,遂于阵没。” 金
元好问 《临淄县令完颜公神道碑》:“若营垒,若散居,若乔寓托宿,群不逞鬨起而攻之,寻踪捕影,不遗馀力。”(4).筑巢。 清
《浣溪沙》词之二:“脂粉塘空遍绿苔,掠泥营垒燕相催。”(5).阵营。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萧红》:“敌人是不足惧的,最可怕的是自己营垒里的蛀虫。” 瞿秋白 《乱弹·谈谈〈三人行〉》:“作者要写他们的破产和没有出路,写农民子弟怎么样转变到革命营垒里去。” 陈其通 《万水千山》第九幕第一场:“要争取敌人营垒中有爱国之心的人起义。”(1).家燕的通称。:“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唐
之一:“泥融飞燕子,沙煖睡鸳鸯。” 宋
诗:“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
诗:“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2).指 明
阮大铖 写的《燕子笺》传奇。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侦戏》:“今日无事,来听他《燕子》新词。”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覆巢倾卵之中,笺传《燕子》;焚屋沉舟之际,唱出《春灯》。”(3).比喻体态轻盈的女子。 元 杨维桢 :“仙人掌重初承露,燕子腰轻欲受风。”(1).家居的人。:“叔于田,巷无居人。” 南朝
《别赋》:“居人愁卧,恍若有亡。” 唐
诗:“居人犹自掩关在,行客已愁驱马迟。” 清
《途中遇雪即事言怀》诗:“行子谁停辔,居人尚掩闺。”(2).居民。:“﹝ 建武 二十二年﹞九月戊辰……地震裂。赐郡中居人压死者棺钱,人三千。”:“ 赞 请税京师居人屋宅。” 清
:“而身自走通衢,呼集居人。”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近来谣言大炽,四近居人,大抵迁徙。”过去的事情。:“观往事,以自戒,治乱是非亦可识。”:“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唐
诗:“往事那堪问,此心徒自劳。” 明
词:“怀往事,空凄切。思不断,肠千结。”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一章:“去年夏天, 郭祥 遇到 朴贞淑 时,两人谈起往事。”谓酒筵将尽。:“酒阑, 吕公 因目固留 高祖 。” 裴骃 集解引 文颖 曰:“阑言希也。谓饮酒者半罢半在,谓之阑。” 唐
:“吾为子起歌《都护》,酒阑插剑肝胆露。”
:“皓齿 吴 娃唱《柳枝》,酒阑人静暮春时。”亦作“ 灯灺 ”。
(1).灯烛。 唐
诗之一:“小槛移灯灺,空房锁隙尘。”(2).谓灯烛将熄。 清
《萧史青门曲》:“花落回头往是非,更残灯灺泪沾衣。”《花月痕》第九回:“一屋子人,酒酣灯灺,哗笑杂沓,他忽然淌下泪来。” 蔡有守 《昨夜》诗:“灯灺窗纱将薄晓,风沉檐铁有馀声。”润湿衣服(1).壮年。指身强力壮的时期。:“将必使当年,因其耳目之聪明,股肱之毕强,声之和调,眉之转朴。” 孙诒让 间诂:“ 王 云:‘当年,壮年也。’当有盛壮之义。”《吕氏春秋·爱类》:“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 许维遹 集释引 王念孙 曰:“丁、当语之转,‘当年’犹‘丁年’耳。”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薄情业种,咱两个彼各当年。” 清
《巧团圆·原梦》:“登楼胜似登仙,登仙如今即是当年。”如:他正当年,身强力壮。(2).指果树开花结子最多的一年。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二:“‘明年的茶子,不是当年吗?’‘是呀,’ 符癞子 答白:‘今年是背年。’”自注:“茶子树,跟别的果树一样,开花结子最多的一年,叫做当年,少的一年,叫做背年。”(3).往年;昔年。:“《翰林》总其菁华,《典论》详其藻绚,彬蔚之美,竞爽当年。” 唐
诗:“见君失意我惆怅,记得当年落第情。” 清
《渌水亭杂识》卷一:“当年必有丰碑,今无片石,盖为人所踣矣。”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一:“ 二诸葛 原来叫 刘修德 ,当年作过生意。”就在本年;同一年。《韩诗外传》卷六:“故先生者,当年而霸, 楚庄王 是也;后生者,三年而复, 宋昭公 是也。” 北魏
贾思协 :“种藕法:春初,掘藕根节头,著鱼池泥中种之。当年即有莲花。”(1).最为兴盛或强盛。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当昔全盛之时,车挂轊,人驾肩,廛闬扑地,歌吹沸天。” 北魏 郦道元 :“凡诸宫殿门台隅雉,皆加观榭,层甍反宇,飞檐拂云,图以丹青,色以轻素,当其全盛之时,去 邺 七十里,远望苕亭,巍若仙居。” 宋
《太祖皇帝总序》:“ 汉祖 承全盛之 秦 , 二世 之末,天下始乱。” 清
《凰求凤·先声》:“小生 吕曜 ……际 皇明 全盛之世,处 六朝 最胜之区。” 吴晗 《海瑞》:“ 况钟 、 周忱 所处的十五世纪前期,正是 明 封建王朝的全盛时期。”(2).指青春盛年。 唐
:“寄言全盛红颜子,须怜半死白头翁。”(1).事理;时宜。 三国
《与山巨源绝交书》:“吾不如 嗣宗 之贤,而有慢弛之阙,又不识人情,闇于机宜。” 唐
《与鄂州柳中丞书》:“其所以服人心,在行事适机宜,而风采可畏爱故也。”:“大学士 荣禄 议令产煤铁各省,咸从速开采……所言切中机宜,亟应筹办。”(2).依据客观情势所采取的对策。 唐
《论行营状》:“若攻战机宜,非臣所习,而军国利害,虽愚亦知。” 清
《进呈御览诗一百韵》:“机宜难远度,神略决亲行。” 张天翼 《混世魔王》:“开了一个秘密会议,他面授了一些机宜。”(3).机密,机要。 宋
《举张方平充经略掌书记状》:“其应答诸路文字,动涉机宜,日不暇给。” 明 叶盛 :“ 文渊阁 宥密之地,外臣非公事不能至,廷陛机宜,无敢泄者。” 清 昭梿 :“故机宜慎密,从无敢迟滞删改者。”(4).机会。:“今总大军攻围城邑,必择便宜可否为进退,无失机宜。” 清
《桃花扇·抚兵》:“只可恨督师无人,机宜错过。”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二幕:“人手多了,反会坐失机宜。”(1).决断;果断。:“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因阴阳之恒,顺天地之常。” 宋
《中秦大夫林公墓志铭》:“虽居官精敏,遇事立断,而平居但教诸生诵说,若不涉世故者。”(2).立即截断。形容刀刃锋利。:“夫干将见重于时,贵其所以立断。”(3).指立刻处决。 明
《渔阳弄》:“哄他人口似蜜,害贤良只当耍,把一个 杨德祖 立断在辕门下,碜可可血唬零喇。”(4).形容站立时间之久。 宋
诗:“闲来立断清风影,一片飞香落酒杯。”积压文案。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武亿》:“赐同进士出身,以知县用。辛亥,选 山东
博山县 ,讼无留牍,祷雨即降。”(1).臣属当面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 安西 衙将 刘文树 ,口辩,善奏对,上每嘉之。”:“﹝ 元祐 五年四月﹞癸丑,诏讲读官御经筵,退留二员奏对迩英阁。”第三八回:“﹝圣人﹞问了问他的家世学业,又见他奏对称旨,天颜大悦。”(2).文体名,“奏疏”与“对策”的并称。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上》:“盖典生纪传,谟开集议;贡附典而肇记志,范媵谟以启奏对。”(1).回来。:“魂兮归来!反故居些!” 唐
诗:“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水浒传》第二回:“你缘何方才归来?” 许地山 《再会》:“靠窗棂坐着那位老人家是一位航海者,刚从海外归来的。”(2).回去。:“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潘漠华 《乡心》:“你不要时常写信来,后来我会归来。”(3).反其本。《尚书大传》卷一下:“ 和伯 之乐舞玄鹤,其歌声比中谣,名曰《归来》。” 郑玄 注:“玄鹤言象阳鸟之南也。归来,言反其本也。”(4).指 晋
陶潜 的《归去来辞》。:“ 茂陵 谢病,非无《封禅》之文, 彭泽 遗荣,先有《归来》之作。” 五代
诗:“桑田一变赋《归来》,爵禄焉能浼我哉!” 清 秋瑾 《题松鹤图》诗:“角巾羽扇旧谈兵,笑赋《归来》薄宦情。”(1).铜制的支撑建筑物的柱子。:“其后则又作 柏梁 、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 明
:“手持匕首摘铜柱,事已不成空骂倨。”《新民晚报》:“白玉般的础石上耸立着粗大的铜柱。”(2).神话传说中的天柱。《神异经·中荒经》:“ 昆崙之山 ,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3).铜制的作为边界标志的界桩。“峤南悉平” 李贤 注引 晋 顾微 《广州记》:“ 援 到 交阯 ,立铜柱,为 汉 之极界也。” 唐 张渭 诗:“铜柱朱崖道路难, 伏波 横海旧登坛。” 清
:“ 马援 所立铜柱在 林邑国 ……此 汉 时所立铜柱在 交趾 者也; 马总 为 安南 都护,建二铜柱于 汉 故处,劖著 唐 德,兼以明 伏波 之裔,此 唐 时所立铜柱亦在 交阯 者也; 五代 史 马希范 攻 溪州 蛮,降之,乃立铜柱为表,命学士 李皋 铭之,此 五代 时所立铜柱在 五溪 者也。”(1).翻来复去,转动身体。:“悠哉悠哉,展转反侧。” 汉 王粲 《登楼赋》:“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唐
:“怀中掩其口,反侧声愈嗔。”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某王子》:“长史惊而寤,阴异之,叹息不能复寐,反侧达旦。”(2).反复无常。:“作此好歌,以极反侧。”:“天命反侧,反罚何佑?” 朱熹 集注:“反侧,言无常也。”(3).不安分,不顺服。:“故奸言、奸说、奸事、奸能、遁逃反侧之民,职而教之,须而待之。” 王先谦 集解:“反侧之民,不安之民也。” 唐
《论变盐法事宜状》:“或收市重宝,逃入反侧之地,以资寇盗。”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金玉蟾》:“内消反侧,外绝觊觎,远近晏然。” 孙中山 《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邓本殷 等负隅于南路, 杨希闽 、 刘震寰 等,更反侧于肘腋之下。”(4).惶恐不安。 南朝
宋 刘义庆 :“ 王含 作 庐江郡 ,贪浊狼籍。 王敦 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 庐江 人士咸称之。’时 何充 为 敦 主簿,在坐,正色曰:‘ 充 即 庐江 人,所闻异于此。’ 敦 默然,旁人为之反侧, 充 晏然神意自若。” 宋
《上富相公书》:“三司判官,尤朝廷所选择,出则被使漕运,而金谷之事,某生平所不习,此所以蒙恩反侧而不敢冒也。”(1).古代的测天仪器。:“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 孔 传:“玑,衡,王者正天文之器。” 孔颖达 疏引 蔡邕 曰:“玉衡长八尺,孔径一寸,下端望之以视星辰。盖悬玑以象天而衡望之。” 北魏 郦道元 :“玉衡常理,顺九天而调阴阳。” 清
《自鸣钟赋》:“尔其外之可见者,加尺茎于图上,俨窥天之玉衡,譬 夸父 之逐日。”(2).北斗七星中的第五星。:“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李善 注引《春秋运斗枢》曰:“北斗七星,第五曰玉衡。”:“魁第一星曰天枢,二曰琁,三曰玑,四曰权,五曰玉衡,六曰开阳,七曰摇光。”:“玉衡从体,瑶光得正。”(3).泛指北斗。:“是以玉衡正而太阶平也。”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玉衡,北斗也。” 元
诗:“中天日月回金阙,南极星辰绕玉衡。” 章炳麟 《东夷》诗之三:“仰见玉衡移,握手言离别。”(4).车辕头横木的美称。:“枉玉衡于炎火兮,委两馆于咸唐。” 王逸 注:“衡,车衡也。” 南朝
《酬德赋》:“轻盖靡于骏奔,玉衡劳于拊翼。”讴歌以表达思念之情。 清
:“省台故事,都邑讴思,门墙述训,令名传 荆国 先贤。”如今;现在。 唐
诗:“只今惟有 西江月 ,曾照 吴王 宫里人。” 宋
诗:“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清
诗:“自昔鼎成龙已去,只今松老鹤还飞。” 郭沫若 《雄师百万挽狂澜》诗:“只今双喜大临门,‘七一’佳期水库成。”亦作“栖栖”。
(1).忙碌不安貌。:“六月栖栖,戎车既饬。” 朱熹 集传:“栖栖,犹皇皇不安之貌。”:“ 丘 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 晋
:“而乃自西徂东,席不暇温,欲慕 孔
墨 栖栖之事。” 唐
诗之十五:“谁念东山客,栖栖守印床。” 宋
诗:“栖栖 孔
孟 葬 鲁邹 ,后始卓荦称 轲丘 。”
诗:“重逢莫作蹉跎语,正为栖栖在乱离。”(2).孤寂零落貌。 唐
《胶漆契》诗:“陋巷饥寒士,出门甚栖栖。” 宋
诗:“春草亦已瘦,栖栖晚花少。”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君不见,栖栖穷巷孤寒儒,此时此际如苦荼。”(1).高大的房屋。 汉
《四子讲德论》:“大厦之材,非一丘之木;太平之功,非一人之略也。” 宋
《谢兼侍读表》:“大厦既构,尚求一木之支。” 明
《肥水先生忽有居》诗:“新栽竹始开三径,大厦人先庇万间。”(2).今亦用作高楼之名。如:上海大厦。乌头变白。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 唐
诗:“我归应待乌头白,惭愧 元郎 误欢喜。” 唐
诗:“ 秦中 已久乌头白,却是君王未备知。”
:“几时待得乌头白, 弱水 东流更向西。”参见“ 乌头白马生角 ”。乌头变白,马首长角。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燕丹子》卷上:“ 燕太子
丹 质于 秦 , 秦王 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 秦王 不听,谬言令乌头白,马生角,乃可许耳。 丹 仰天叹,乌即白头,马生角, 秦王 不得已而遣之。”《轰天雷》第七回:“照你意思,便乌头白马生角,也不能成功?”(1).指才能勇武过人的人。:“﹝ 高祖 ﹞总揽英雄,以诛 秦
项 。”:“是时, 曹公 从容谓 先主 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 操 耳。 本初 之徒,不足数也。’” 唐
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2).指具有英雄品质的人。:“今京师英雄四集,志士交结之秋,虽务经学,守之何固?” 唐
诗:“何得英雄主,返令儿女欺?”:“ 刘知远 见 史弘肇 生得英雄,遂留在手下为牙将。” 太平天国 杨秀清 《果然忠勇》诗:“起义破关千百万,直到 天京 最英雄。”(3).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 毛泽东 《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为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董必武 《邯郸烈士塔》诗:“血染沙场气化虹,捐躯为国是英雄。” 袁静 《伏虎记》第三一回:“伟大的祖国关怀着,惦记着抗 美 援 朝 前线的英雄。”(1).短与长;矮与高。:“尺寸寻丈者,所以得短长之情也,故以尺寸量短长,则万举而万不失矣。” 唐
诗:“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恨与之谁短长。” 宋
诗:“可怜陌上离离草,一种逢春各短长。”亦指丈量物之长度。 唐
《永福寺石壁法华经记》:“上下其石六尺有五寸,短长其石五十七尺有六寸。”(2).长久与短暂。:“左右曰:‘命可长也,君何弗为?’ 邾子 曰:‘命在养民。死之短长,时也。’” 杨伯峻 注:“左右所言之命为寿命之义, 邾文公 所言之命为命分之义,两义似不同,故以生命之长短为时也。” 晋
《〈晋纪〉总论》:“故 延陵季子 听乐,以知诸侯存亡之数,短长之期者,盖民情风教,国家安危之本也。”(3).优劣;是非;短处和长处。:“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陶弘景 注:“必量度其谋能之优劣,校考其伎巧之长短,然后因材而用。” 南朝
宋 刘义庆 :“﹝ 服虔 ﹞闻 崔烈 集门生讲传……每当至讲时,辄窃听户壁间,既知不能踰己,稍共诸生叙其短长。” 宋
《论张颉不可用札子》:“然不知人才各有短长,未必生于其乡必善其事。” 元
《抱妆盒》第三折:“大鹏飞上梧桐树,自有傍人说短长。”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铁甲列车Nr.14-69〉译本后记》:“据情节来加推断,亦复互见短长,所以本书也常有依照 德 译本之处。”(4).死与生。:“矧予制乃短长之命。” 孔 传:“况我制汝死生之命。” 宋
《祭雷道矩文》:“呜呼 道矩 !短长有时,不可推移;善恶得失,系人施为。”(5).转指生命有危险之事。第八回:“我上有老母,下无兄弟,父亲既死,就仗我一人奉养老母。万一机事不密,我有个短长,母亲无人养赡。”(6).短处;弊端。:“始 高陵 令 杨湛 , 栎阳 令 谢游 皆贪猾不逊,持郡短长,前二千石数案不能竟。”:“ 文庆 深喜其事,然惧居外,后执事者持己短长,固进其党 沉客卿 以自代。”:“巨奸宿猾,多谪戍 铜鼓 、 五开 间,阴持官吏短长。”(7).评判;批评。 唐
《李府君墓志铭》:“ 郑玄 至于 孔颖达 辈凡所为疏注,皆能短长其得失。”:“汝曾短长我,又谓国家兵力当由我尽坏,诚有否?”(8).长短术, 战国 时策士的纵横游说之术。:“务在彊兵并敌,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 边通 学短长,刚暴人也,官至 济南 相。”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 苏秦 、 张仪 之谋,趣彼为短,归此为长,名长短术也。” 元
诗:“皎皎白面生,长铗学短长。” 章炳麟 《文学说例》:“纵横出自行人,短长诸策,实多口语,寻理本旨,无过数言,而务为纷葩,期于造次可听。”(9).的别名。 汉
刘向 《〈战国策〉校书录》:“中书本号,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臣 向 以为 战国 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谋策,宜为。” 明
:“ 迁 所取证者,《六经》、 孔
孟 之外,、《短长》、《庄》、《荀》……诸子已尔。” 清
《颜子疏解叙》:“ 汉
高诱 注《短长》、《淮南》。”(1).指 战国 时 燕 赵 二国。亦泛指其所在地区,即今 河北省 北部及 山西省 西部一带。:“王之地一经两海,要约天下,是 燕 赵 无 齐 楚 , 齐 楚 无 燕 赵 也。” 唐
诗:“余本 燕 赵 人,秉心愚且直。” 明
《秋思》诗:“凉风起 燕 赵 ,万里浮云阴。” 朱德 《太行春感》诗:“从来 燕 赵 多豪杰,驱逐 倭 儿共一樽。”(2).有“ 燕 赵 多佳人,美者颜如玉”句,后因以“燕赵”指美女或舞女歌姬。 南朝 梁武帝 诗:“长袂必留客,清哇咸绕梁。 燕 赵 羞容止, 西 妲 惭芬芳。” 宋
《升阳殿故址》诗:“髑髅今成堆,皆昔 燕 赵 面。”(1).激烈地战斗;苦战。 北周
《哀江南赋》:“鏖兵金匮,校战玉堂。”一本作“麾兵”。《三国演义》第四七回:“ 赤壁 鏖兵用火攻,运筹决策尽相同。” 陈毅 《油山埋伏》诗:“持枪推枕猛起坐,宛似鏖兵在战场。”(2).形容苦心构思。 宋
《深居杂兴》诗序:“时或鏖兵景物,衡门情味。”征战;战争。:“然皆可以战伐攻击,推兵求胜。”:“连年战伐,而介胄生虮虱。” 唐
诗:“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元
《汉宫秋》楔子:“四海平安绝士马,五谷丰登没战伐。” 朔望 《英雄碑前的花朵》诗:“当年随战伐,何日命干城。”美圆,美金。(1).:“ 楚子 伐 陆浑 之戎,遂至于 雒 ,观兵于 周 疆。 定王 使 王孙满 劳 楚子 , 楚子 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禹 铸九鼎, 三代 视之为国宝。 楚王 问鼎,有取而代 周 之意。后遂称图谋王位为“问鼎”。:“﹝ 敦 ﹞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 唐
:“论逆臣则呼为问鼎,称巨寇则目以长鲸。” 明
《綵毫记·渔阳鼙鼓》:“国号 大燕 ,伪署文武官爵,敢肆问鼎之奸。”(2).泛指觊觎侵占别国。 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非报 德 也,非助 英 也,盖欲伺瑕导隙,借以问鼎神州。”(3).触犯;过问。 清
:“﹝ 辛氏 ﹞床头常设锥簪之器以自卫。 孙 屡被刺剟,因就别榻眠。月馀,不敢问鼎。”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章一:“像《典论》那样的著作,是同时的诗人们所不敢轻于问鼎的。”(1).兴盛和衰亡。多指国家局势的变迁。:“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 汉 董仲舒 :“故吾按而观成败,乃切悁悁于前世之兴亡也。” 唐
:“夫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观乎国风以察兴亡。”《东周列国志》第一回:“英雄五霸闹 春秋 ,顷刻兴亡过手!”(2).专指衰亡。 唐
诗:“国马竭粟豆,官鸡输稻粱。举隅见烦费,引古惜兴亡。” 唐
诗:“高台今日竟长閒,因想兴亡自惨颜。” 清 秋瑾 :“世无平权祗强权,话到兴亡眦欲裂。”(1).称以九龙为饰之物。古有“龙生九子”之说,因以为饰而示祥瑞。:“ 九龙 之内,寔曰嘉德。” 薛综 注:“ 九龙 ,本 周 时殿名也。门上有三铜柱,柱有三龙相糺绕,故曰九龙。” 北齐
诗之一:“ 吴 师破九龙, 秦 兵割千里。” 余冠英 注:“九龙,:‘ 阖闾 伐 楚 ……破九龙之钟。’” 唐太宗 诗之二:“九龙蟠燄动,四照逐花生。即此流高殿,堪持待月明。”此指九龙烛。如:九龙帐;九龙冠;九龙舆。(2).传说中神仙驾御的神兽。 晋
:“ 元君 者,大神仙之人也。能调和阴阳,役使鬼神风雨,骖驾九龙十二白虎。”卷九八:“宝盖连舆,命驾御九龙。”(3).传说中治水的九条龙。 元
《荐福碑》第三折:“今年是九龙治水,少不的珠露成灾。” 明
《九川行》:“帝遣九龙下,治此 江
汉 安。”(4).对一门九子的美称。:“ 昕 母 清河
崔氏 ,学识有风训,生九子,并风流蕴藉,世号 王氏 九龙。” 宋
崔子瑜 、 子枢 等九人号九龙。” 唐
《宴人杨八宅序》:“一门九龙之绂冕,四代五公之绪秩。”(5).称 汉文帝 的九匹良马。 明
彭大翼 :“ 文帝 自 代 还,有良马九匹……号为九良,一曰九逸,又曰九龙。”参见“ 九逸 ”。(6).鞭炮的一种。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水火》:“《宛署记》又有名九龙入云。即炮仗之九条龙也。”指 汉文帝 的九匹良马。《西京杂记》卷二:“ 汉文帝 自 代 还,有良马九匹,皆天下之骏马也。一名浮云,一名赤电,一名绝群,一名逸骠,一名紫燕骝,一名绿螭骢,一名龙子,一名麟驹,一名绝尘,号为九逸。”发出高而拖长的典型属于马的嘶鸣声夕阳。亦指夕照。 南朝
宋 谢灵运 诗:“晓月发 云阳 ,落日次 朱方 。” 唐
诗之二:“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清 陆圻 《与歌者陈郎》诗:“落日横江老白苹,同乡停问一相亲。” 峻青 《黎明的河边·主人》:“落日的红光,把他的脸孔,照成了古铜色。”(1).疆土;土地。 北周
《齐王进白兔表》:“臣闻舆图欲远,则玉虎晨鸣;辙迹方开,则银獐入贡。” 宋
诗:“闻道舆图次第还, 黄河 依旧抱 潼关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士阶条例》》:“惟思天命方新,四海渐归真道;舆图日广,万方定必观光。”(2).地图。 清
马廷櫆 《荆卿故里》诗:“一卷舆图计已粗,单车竟入虎狼都。”:“ 圣祖 亲釐象数,究极精微,前后制新仪七,测日月星辰,则穷极分秒;度舆图经纬,则遍历幅陨。”参见“ 舆地图 ”。地图。:“臣请令史官择吉日,具礼仪上,御史奏舆地图。” 司马贞 索隐:“谓地为舆者,天地有覆载之德,故谓天为盖,谓地为舆,故地图称舆地图。” 元
诗:“大哉舆地图,垂创何其艰。”《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我在一个朋友座中,见一张东三省舆地图,非常精细,连村庄地名俱有。”(1).面容;面色。:“凡祭,容貌颜色,如见所祭者。” 南朝
诗:“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 清
《今别离》诗:“揽镜妾自照,颜色桃花红。” 曹禺 《雷雨》第四幕:“颜色惨白,鬓发湿漉漉的。”(2).表情;神色。:“正颜色,斯近信矣。”:“性謇谔,颜色庄重,不可犯,见王公,未尝屈礼。”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他们都背着枪,悠然的站着,毫无紧张的颜色。”(3).姿色。:“不论贵富,不嬖颜色。” 前蜀
诗之五:“君不见 西施
绿珠 颜色可倾国,乐极悲来留不得。”第二六回:“因他有几分颜色,从十七岁上就卖与 北门桥
来 家做小。”(4).面子,光彩。 三国
:“长者赐颜色, 泰山 可动移。”《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那些亲眷们一向讪笑 杜子春 这个败子,岂知还有发迹之日。这些时见了那首感怀诗,老大的好没颜色。”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使我们觉得我们的船和船里的我们,在桥下过去时,真是太无颜色了。”(5).色彩。 唐
诗:“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水浒传》第一○三回:“ 张世开 嫌那段颜色不好,尺头又短,花样又是旧的。”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二:“你看,颜色和血一样,多鲜艳。”(6).指尊严。《吕氏春秋·勿躬》:“蚤入晏出,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辟死亡。” 汉
:“犯颜色而触谏兮,反蒙辜而被疑。” 宋
《答韩持国书》:“昨在京师官时,不敢犯人颜色,不敢议论时事,随众上下,心志蟠屈不开,固亦极矣!”(7).借指头。 唐
《胶漆契》诗:“陋巷饥寒士,出门甚栖栖。虽然志气高,岂免颜色低。” 胡适 《吴敬梓年谱》:“昔之列戟鸣珂,加以紫标黄榜,莫不低其颜色,增以悽怆。”(8).指显示利害的脸色或行动。 沙汀 《防空》:“ 愚生先生 从那时起勃发了雄心,总想拿点颜色给他的仇家看看。” 杨朔 《渔笛》:“姓 宋 的那穷鬼敢沾你一沾,我不给你们点颜色看才怪。”(9).指本领。 鲁迅 《花边文学·点句的难》:“标点古文真是一种试金石,只消几点几圈,就把真颜色显出来了。”(10).颜料或染料。如:彩印厂的仓库里,各种颜色都有的。(1).悲壮地歌唱。《淮南子·说林训》:“善举事者若乘舟而悲歌,一人唱而千人和。” 晋
:“慷慨独悲歌, 钟期 信为贤。” 宋
:“后生多名士,欲荐空悲歌。” 峻青 《海娘娘》:“这时候,人的心里就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慷慨悲歌,拔剑起舞的热烈情感呢。”(2).悲壮或哀痛的歌。 南朝
宋 谢灵运 :“行觞奏悲歌,永夜系白日。” 唐
《益州夫子庙碑》:“厄 宋 围 陈 ,奏悲歌于 下蔡 。”第二七回:“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艾青 《向太阳》诗:“永远的唱着一曲人类命运的悲歌。”以手拍股。表示振奋或感叹。“ 谢子微 见 许子将 ” 刘孝标 注引 晋 周斐 《汝南先贤传》:“ 虔 恒抚髀称 劭 ,自以为不及也。” 唐 皇甫枚 :“ 直方 起而抚髀曰:‘山魑木魅,亦知人间有 张直方 耶?’” 明
《荆门壮士歌》:“三抚髀,壮士起,剑风骚劳发上指。” 陈去病 《出塞望蒙古》诗:“发箧仍自缄,抚髀徒悲呻。”(1).广阔无边的样子。 晋
《哀永逝文》:“视天日兮苍茫,面邑里兮萧散。” 唐
《登秘书省阁诗》序:“林野苍茫,青天高而九州迥。” 明 沉鲸 《双珠记·月下相逢》:“猿啸暮天长,景色凄凉,盘回百里路苍茫。” 刘白羽 《日出》:“人们不难想象,那雄浑的天穹,苍茫的大海,从黎明前的沉沉暗夜里,升起第一线曙光,燃起第一支火炬,这该是何等壮观。”(2).模糊不清的样子。 南朝
梁 沉约 诗:“海上多云雾,苍茫失洲屿。” 唐
诗:“蓬隔苍茫雨,波连演漾田。” 清
:“怅立少时,闻村犬鸣吠,苍茫中见树木屋庐,皆故里景物。” 茅盾 《子夜》四:“ 曾沧海 在苍茫的暮色中一见那人颔下有一撮小胡子,便知道是 吴府 总管 费小胡子
费晓生 。”(3).犹匆忙。 唐
诗:“ 杜子 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仇兆鳌 注:“苍茫,急遽之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百年中行纪念钞价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