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家人走访抗战老兵感想遗址感悟

您的位置: &>&
记者走访厦门抗战遗迹 昔日日寇投降处铁门紧锁(图)
  ●今天是厦门沦陷纪念日,下午3点起全市防空警报试鸣
  ●导报记者调查走访厦门抗战遗迹,绝大多数无纪念标识
  今天下午3点,厦门将进行全市防空警报试鸣。
  厦门网讯 据海峡导报报道&为何在5月10日举行防空警报试鸣?因为这一天是抗日战争期间厦门沦陷纪念日。日,侵华日军攻入厦门岛。
  时光荏苒,许多厦门人已经忘记了这个特殊的日子。和这个日子一同被遗忘的,还有厦门的多处重要抗战遗迹,它们没有任何纪念标志,成为都市中“被人遗忘的角落”。
  在“厦门沦陷日”到来之际,民革厦门市委呼吁,做好厦门抗战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以抗战文化为纽带,加强厦台交流。
  鼓浪屿海滨旅社
  日酋投降处,如今铁门紧锁
  位于鼓浪屿鹿礁路2号的海滨旅社,是一幢红砖的三层楼房,目前大门紧锁、投闲置散。
  致力于厦门抗战文化研究的集美区政协常委、民革集美一支部主委杨柳介绍,日,中国军队将领李世甲、刘德浦在此举行受降仪式,正式接受侵厦日军司令、海军中将原田清一的投降。这是抗战胜利后,厦门最高级别的受降典礼。“在2005年之前,海滨旅社的产权归鼓浪屿上一名原住民业主所有,里面最多时一共住了十几家租户,直到9年前,房子才被转让出去。”鼓浪屿申遗办顾问龚洁回忆道。
  而买下这幢三层小楼的是香港一名林姓富商。据鼓浪屿风貌办副主任苏刚毅介绍,这名港商将这座历史遗迹“收入囊中”后,就一直闲置至今。
  海滨旅社目前整体外观尚好,但如此具有纪念意义的抗战遗迹,如今却默默无闻,变成一幢闲置房。
  和海滨旅社情况类似的还有升平路4-10号红砖楼,这里曾是李友邦将军及其率领的“台湾义勇队”返台前在厦门的驻地,同样没有任何的纪念性标识和保护措施。如今,老旧楼房住着十几户人家,状况堪忧。
  思明西路民主大厦
  又一受降地,同样知者寥寥
  隐藏在繁华的中山路后,思明西路64号民主大厦很不起眼。
  这幢旧楼房,记载了一段夹杂着屈辱和荣耀的历史。抗战期间,这里叫“柏源旅社”,由日本人经营,侵华日军各类头目常在此出入。日,爱国志士汪鲲、苏群英在这里击毙了侵华日军华南情报部长泽重信。日,光复后的厦门市政府在此接受日本驻厦官员的投降。
  这幢类似于台湾县市级议会的大楼,具有民国时期闽南办公建筑的经典风格。解放后直到2007年之前,这里一直是厦门市政协及各民主党派的办公楼,“民主大厦”由此得名。
  如今,这幢6层的小楼是厦门基督教青年会、厦门基督教女青年会以及厦门市基督教协会的办公场所。
  历经九十多载的风吹雨打,如今的民主大厦外貌有些破旧,进楼仍然依稀可寻历史的斑驳。但是,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所发生过的历史了。
本文系转载,不代表厦门网的观点。厦门网对其文字、图片与其他内容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其权利属性均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读者和相关方自行核实。
[责任编辑:陈如,赖旭华
详情请关注:新闻故事:走访抗战期间中国最大飞机制造厂遗址 - 在线观看 - 资讯 - 乐视视频
& 新闻故事:走访抗战期间中国最大飞机制造厂遗址
收藏成功!同时能自动追剧。
下载到电脑
缓存至手机
我们对您的信息保密并不收取任何费用
转存到云盘
方式B免费发短信到手机
我们对您的信息保密并不收取任何费用
方式C下载APP到本机
乐家族猜你喜欢-->英雄,快来抢沙发!加载中...英雄,快来抢沙发!
乐视集团旗下网站
乐视网频道
乐视网旗下产品
Copyright &
乐视视频(le.com)All rights reserved.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暑期实践,走访辽沈抗战纪念地
  东大学子实地感受抗战精神
  六名大学生、六天的走访,实地从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张氏帅府、沈阳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陈列馆、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辽宁省档案馆、到阜新&万人坑&惨案遗址、抚顺战犯管理所、抚顺平顶山惨案遗址、本溪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东北大学学子选择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爆发的历史起点&&辽宁作为暑期社会实践地,追思在抗战中为国捐躯的将士,感受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不屈精神。
  8月11日,东北大学&回望烽火&暑期社会实践团团长李海洋来向记者介绍了他们的活动行程,并将他们的社会实践分享给读者。
  团员全部来自东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李海洋、汤化志、胡家鑫、李林波、马仕欣、王欣恺六人,从参观纪念馆和抗战遗址到发放调查问卷加上采访游客多种方式让这个暑期实践变得更加丰富。
  李海洋说:&在参观纪念馆的同时,我们采访了参观的游客,了解到了现阶段各年龄层次的人对抗日战争的关注程度,同时了解他们对铭记抗战历史必要性的态度,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大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抗战精神的内涵。针对参观纪念馆的游客,我们还专门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实践全程下来,我们更好地理解了抗战精神对于当今社会的重要意义,也了解到很多感人的抗战故事,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我们借此机会走出校园,接触社会,极大地锻炼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我记得参观阜新万人坑惨案遗址时,由于纪念馆在修缮,我们只参观了遗骨馆,但仍深深被眼前的场景震撼了。
东北新闻网教育频道官方微信
【一键分享
新浪微博】
[责任编辑:
【】【】【】【】
东北新闻网微信订阅号
东北新闻网手机版
东北新闻网法人微博
新闻客户端Android版
新闻客户端iPhone版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东北新闻网保持中立
频道热线:024—
新闻热线: Tel:
广告合作:胡欣 Tel:
内容合作:Tel: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4-|邮箱:|
东北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编号:(辽)字第00255号
沈网警备案号
用户可信赖无线产品浦江“回望抗战”小分队实地走访抗战遗址
记者 汪蕾 报道组 许乾虎“历史是教科书,历史是清醒剂,作为浦江儿女,我们要让和平阳光普照大地,让正义力量永驻人间。”浦江县新四军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薛茂鸿说得动情。跟着“一把大刀”参加新四军的毛祖武、曾参加黄宅攻坚战的张近栊等抗战老兵把鲜红的旗帜传给学生,叮嘱年轻一代“勿忘国耻, 圆梦中华”。这是浦江“回望抗战”小分队实地走访抗战遗址出发仪式的现场,数十名中小学生从浦江县新四军研究会出发,走进郑家坞钟宅、凤凰山,白马镇永丰村、五丰村,岩头礼张村、山垄王店等抗战遗址,一步一履了解浦江人民抗战历史及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在郑家坞镇钟宅村惨案现场,小分队成员聆听村里老人的口述回忆,心情沉重。1942年农历四月,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将21名村民带至村里蟠狮塘的塘塍上,进行集体枪杀(后幸存3人),并把尸体全部抛入池塘里。白马镇凤凰山下,一道道石阶通往山顶。《喋血浙东》作者傅红耀主动请缨,在山顶为学生们描述抗击日军时激烈的交战场景。“我们要铭记烈士的鲜血,从小培养爱国主义意识。”傅红耀说,自己已数不清讲了多少次这段历史,但他会继续讲下去。78岁的五丰村村民傅福昌带着小分队成员穿梭各条小巷,实地走访了当年日本侵略者烧杀掠夺的遗址。他告诉大家,1941年至1942年,仅五丰村便有100多位无辜村民被杀害,有的房子被烧了,值钱的东西也被抢光,没被烧的房子里,锅里全是粪便。82岁的郑定财是“江南第一家”郑氏义门第29世裔孙,从医30年没有收过任何医药费。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依然坚持详述了郑宅镇人民的抗战历史。说起日军发动的细菌战、霍乱病给浦江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时,老人落下热泪,深深震撼了现场的学生。最后,大家来到岩头镇山垄王店村的抗战遗址,村文化礼堂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标语振奋人心。风起云涌的抗战年代,首个中共浦江县委在这座小村诞生。以蒋忠、王茂荣为代表的革命志士留下的抗战遗物整齐罗列,历经岁月的“星火”精神在小队员们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迹。浦江县文明办负责人表示,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暑期春泥计划活动中,各乡镇(街道)、有关职能部门将继续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学生重温历史、勿忘国耻。此次“回望抗战”小分队活动,将被编成视频资料,在各个学校的开学第一课上进行播放。
今日点击排行榜
今日评论排行榜
焦点新闻排行榜
7天点击排行榜“90后”高校学生追寻“校友”足迹和抗战精神(组图)
复旦校史协会社团寒假聆听老校友的口述史。受访者供图
“抗日战争中的同济大学”档案图片展展示校史。
  据《青年报》报道,“八载烽烟,山河破,神州浸血。驱厉鬼,几多鏖战,几多英烈。”当年抗战,上海多所高校内硝烟四起,何去何从间,一批高校被迫迁至内地,知识青年在艰苦环境中坚持学习,青年学生、大学教授投笔从戎,用行动响应“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因为他们昨天的付出,才有了我们今日的和平。如今,“90后”高校学生追寻“校友”足迹和抗战精神,走访抗战遗址,采访老校友、抗战老兵,他们同样也在用行动感悟那段烽火岁月,珍惜当下和平。
  复旦大学
  “老校友坎坷求学路激励我们为明天奋斗”
  “八一三”淞沪会战打响后,上海除租界之外顿成战场,沪上高校无奈内迁,当时复旦的办学主体由上海转移到了重庆北碚,而在上海沦陷区则留有复旦上海补习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90后”学生吴佳怡发现,有关上海补习部的研究少之又少,为了留住这段历史,早在今年寒假,她所参加的校史协会社团就组成7人实践团队,开始了《烽火上海 学而时习——抗战时期复旦大学上海补习部办学史研究》的课题。
  负责联系老校友进行采访的学生朱元,仔细聆听了老校友讲述当时补习部的环境,当时补习部在常德路附近,一幢三层小洋房,没有宿舍,没有任何课外活动和社团,学校所设立的专业不少,学生上课要上午、下午轮流去,“这在今天简直不可想象。”朱元说道。在那时的复旦,学的是纯粹的知识,按老校友所说,学的知识很难,要求也较为严格,许多老师都是留学归国的饱学之士,学生在学校里花几年时光所学到的知识受益终身,毕业后也可以迅速地学以致用。
  上海的求学环境艰苦,也有老校友不甘于在沦陷区学习,年近鲐背的杨会中告诉这群年轻的校友,1941年他进复旦大学(上海补习部),念了一学期,上海就沦陷了。20岁的他执意要追随复旦内迁的脚步前往重庆。在杨老的印象中,这段求学路充满了艰辛。他一路从金华、赣州到广东地区,暑假再经过桂林、柳州、金沙江,最后到重庆,用了足足一个月。而进重庆的公路充满危险,杨老至今还记得有个地方叫掉石岩,路况差,又有七十二弯,很难走,“我从上往下看,能看到底下翻了很多车子。”
  到了重庆北碚校区,五六十个人住一间房,吃的是平价米,里面混着石子、沙子,糙得不得了。最穷的时候,杨老只能靠卖衣服维持生计,“上海带去的领带还蛮值钱的,把领带送到拍卖行挂着,卖了所得的钱做生活费。”就是在如此环境下,当年的复旦“校友们”还是刻苦学习,求知若渴。
  老校友所说的真实经历让如今的“90后”深深震撼,团队负责人吴佳怡感叹说:“当年复旦学子的坎坷求学路更能激励我们新一代的复旦人为了学业、为了明天而奋斗。”
  除了采访老校友,他们还决定重新探访故址。吴佳怡说,一路走访让他们唏嘘不已,当年霞飞路(今淮海中路)旧址早已经拆掉挪为商用,而赫德路(今常德路)的旧址也造起了居民楼。唯有北京东路中一信托大楼依然还在,作为重要历史建筑得到很好的保存。
  追寻着故址,实践团的足迹几乎跨越了半个上海。吴佳怡、朱元感慨,“这样大规模的搬动无疑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更别说是在抗战这种特殊的环境背景之下。只在上海就辗转多地,也足以见得当时办校之艰辛,学子求学之艰苦。”
  面对如今复旦舒适的学习环境,这群“90后”都表示,老一代复旦学子艰苦求学的精神非常值得他们学习。
  同济大学
  图展传递投笔从戎抗战精神
  同济大学大二学生魏稷同站在台湾校友徐为康手绘的同济大学在抗战时期迁校地图前,盯着内迁路线研究良久。上海-金华-赣州-八步,甚至出境到了越南河内,再辗转回到国内的昆明,最后在四川李庄落脚。魏稷同忍不住感叹道:“以前知道同济在抗战时期内迁到李庄,以为是从上海直接搬到李庄,没想到现实那么迂回曲折。”
  这是魏稷同第二次来到同济大学的一·二九大楼博物馆,“抗日战争中的同济大学”档案图片展正在馆内展出,一共用了100块展板、近700幅档案图片,全面展示了同济大学自吴淞校园被日军炸毁到抗战胜利后返沪的办学过程。
  在图片展第三部分提到了“教授从军”。1944年冬天,日军铁蹄踏入贵州独山,四川震动,国家告急,国民政府提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号召大中专知识青年投笔从戎,组建青年远征军驱逐敌寇。同济全校总人数为2423人,有近700名师生报名,364名师生最终通过体检投笔从戎,报名和参军总数位列全国高校第一。
  华东师范大学
  “老兵教我们坚守人格底线”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暑期实践团队的成员们则将目光放眼于整个抗战时期的历史。在有关部门的牵线下,他们利用暑假陆续走访了沪上13位抗战老兵,队员们安静地坐在这些头发花白的老人们面前,听老兵爷爷诉说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队员何昕的采访对象是当时为上海地下党工作的一位老同志,今年已经98岁高龄的他坐在轮椅上,除了耳朵有点背,回忆起当时的抗战历程依旧能说出不少细节。“老爷爷对我们说起了他接受饶漱石、汪道涵的委托,从上海买了一批迫击炮钢管,利用日本人的小火轮,运到了根据地的故事。”
  迫击炮钢管当时属于军事物资被日本方面严密封锁,他假装运送的是五金器材,并买通了日本轮船的船老大,途中因为靠岸检查还差点陷入险情,最终他“威胁”轮船二副,以“运输军事物资乃杀头之罪”才得以安全抵达长江中心。“老兵说到紧张处时非常激动,会面红耳赤,我们也跟着他体会了当年的惊心动魄。”何昕说道。
  地下工作者经常会面临身份暴露的危险,老兵爷爷也不例外。有次组织命令他护送一箱宣传书籍,行车半途中突然遭遇一群日本兵上车检查。老兵的箱子当时放在座位底下,他灵机一动,趁着日本兵刚检查完上一个人,朝着他走来的间隙,他偷偷用脚把箱子往后一踢,踢到了刚刚被检查过的人的座位下,这才安全逃过了安检。这群“90后”大学生被爷爷的机智与冷静所折服,感叹说:“尽管在和平年代我们可能不会遇到这样的紧急事件,但这也是我们需要学会到的处世态度——遇事不乱,要冷静沉着思索对策。”
  走访中有位老兵曾有被日军逼迫在日军工厂做工的经历,这让团队负责人矫雯竹印象深刻。这位年逾90的老人用自己的故事给青年们好好上了一课:做人一定要有底线。
  当年老兵生活在浦东,当浦东被日军占领后,他和许多普通老百姓一样遭受日军的胁迫,被逼在工厂为侵略者打工。在与日军斗智斗勇的过程中,老兵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革命同志,随即踏上了革命道路,带领工友们在敌人后方想尽办法阻挠日军的军事工业生产,为抗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老兵的做人底线让矫雯竹深有感触,“哪怕是在日军的胁迫下,爷爷仍然没有屈服,不背叛祖国,如今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就更应该注重底线,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日后的工作中都要坚守底线,有道德操守。”
  上海理工大学
  走访七处抗战遗址感受“大爱”
  除了从老校友、老兵口中了解那段抗战史,走访抗战遗址也是了解历史的“窗口”。
  这个暑假,上海理工大学暑期实践团队分别奔赴上海、重庆、南京三地开展抗日战争遗迹的保护与宣传调研活动。其中,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的9名大学生走访了沪上七处抗战遗址,分别是淞沪抗战纪念馆、姚子青营抗日牺牲处、吴淞炮台湾、摩西会堂、提篮桥监狱、上海犹太人难民纪念馆以及四行仓库。
  其中最让队员顾雨婷印象深刻并为之感动的是刚完成新一轮翻新修缮工作的上海犹太人难民纪念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2万余名犹太人逃离被纳粹占领的欧洲,跋山涉水来到上海寻求避难所。
  走访中她对纪念馆中刻满了来上海避难的犹太难民名字的一面墙印象深刻,“二战犹太难民后裔沙拉曾讲过,‘上海是我的第一故乡。没有中国,也不会有我。我老爸那代人在上海,受到了上海老百姓的庇护。我心里非常感激。’很难想象当年上海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上海人民还是伸出了援手帮助了他们,这让我非常感动。”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以色列驻沪总领事馆还拍摄制作了公益宣传片《谢谢上海》,以表达以色列人民对中国人民最真挚的感谢,队员们也在纪念馆中观看了这部宣传片,看到来自全世界各个地区的犹太人用中文写了无数个“谢谢”来表达对上海这一“诺亚方舟”的感谢时,实践团负责人卢辉说,他心中涌起了一股“患难之交”的感动,也为上海人民的大爱点赞。顾雨婷也赞同地表示:“那时的上海也处于一个动荡的时代,千疮百孔,我们还是毫不犹豫地接纳他们,这是一种不分种族、不分国界的大爱。”
  [学子感想]
  这抉择,是他们的,也是我们的
  抗战中的复旦精神是什么?吴佳怡和队员们在学校档案馆翻阅材料时看到了一则关于上海补习部成立伊始的新生指导会的消息,文末作者如此说道:“吾人今日处境艰难,然当有以克服之,更宜效法吴淞时代之苦读精神,为日后之做事之基础,再吾校有种特质,即社会交誉之‘复旦精神’。此种精神,每于困厄时愈显其力量之伟大。放之过去史实,屡验不爽。今日之艰困,正吾人磨练之良机也。”吴佳怡觉得这段话说得太有道理了,即使放至今日,这段话读来仍有振聋发聩之感。“复旦精神,就是在困境下更加奋发地拼搏。虽然如今身处和平年代,我们也需要传承‘复旦精神’。”
  抗战中的同济精神又是什么?在“95后”魏稷同的理解中,他觉得是一种“同舟共济、坚韧如丝”的精神。“一路内迁,走过了一万一千多公里的教育救国之路,当时的师生都坚持下来,甚至那些随同济来到李庄的德籍教授,他们本可以回国避难,却选择了不离不弃,与同济共患难,直至抗战胜利学校复员,他们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这就是一种我们需要传承的同济精神。”
  华师大的前身是大夏大学、光华大学,抗战时期众多学生投笔从戎,舍身杀敌。至今,在华师大档案馆里,仍保存着400多份因战乱而没能发放的毕业证书。谈论起这段校史时,何昕觉得,在如此艰苦的抗战环境下,无论是知名的大学者还是如今已经淹没在历史中的普通学生都坚持抗敌,这种“爱国精神”就像学校里的一条文脉廊,绵延不断,经历战火而不衰。其实在走访实践前,他们这群“90后”对于抗战时期的校史都不甚了解,只是通过课堂内容略知一二,如今深入了解后,也让他们对国家、对学校油然升起自豪之情。
  “上海理工大学前身是沪江大学,校长刘湛恩先生是抗战中唯一牺牲的大学校长。”上理工学子卢辉也提到了抗战时期的校史,现今上理工校园还特设有校史馆和刘湛恩校长故居,因为学校对于这段历史的重视,学生们大都非常了解这段校史。卢辉向青年报记者表示:“我觉得老校长和沪江大学的抗战历史给上理工注入了一种爱国精神,也算是校魂吧,历史应该永远铭记。这次暑假走访了上海那么多抗战遗址,这种感受更强烈,我们不能忘记这些热血青年为了保卫国家所做的牺牲。”
  硝烟落定七十年之后,如今的青年已很难跨越漫长的时空,去真实感知属于那个战争年代的残酷。
  对于如何传承校友精神、抗战精神,来自华师大的矫雯竹和何昕都觉得,作为学生,就是应该“多读书”,“我们只有多读书,塑造正确三观,正确了解历史、尊重历史,在为校友的爱国精神感动的同时也要将这段校史、采访老兵所知道的抗战细节告诉后几届的学弟学妹,将革命精神继续传承,也将这些精神融入实现青春梦想中。”
  同济大学的魏稷同则觉得,校史中提到的知名校友、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院士的所作所为会影响他的选择。当年吴孟超在马来西亚告别父母回国,进入同济大学继续学业,他努力学习,从医报国。“这也是一种坚韧不屈、为国奉献的精神。”
  这样的精神该如何传承? 魏稷同觉得一方面要尽力“多读书”,做好自己的学习工作,另一方面青年一代也要团结一心,在困难面前同心同德。他目前对自己未来也有打算,毕业后可能选择出国留学,让留学生活丰富自己的阅历,但他同时表示,留学结束后他一定会回国,“生于斯、长于斯,在回国与否的选择上,我会向老校友学习。”
  作者:周胜洁
责任编辑:AP012
本文相关推荐
里约当地时间本周一,巴西警方在奥运村中再抓获一名性侵清洁女工的拳击运动员。
4岁时,阮维海右腿下半部分开始出现生长异常。17岁时,长出的异物估计重达25公斤。
王宝强的离婚案可谓一波三折,网上流言四起,众说纷纭。
世界最奇异9大村庄 中国功夫村上榜
获得亚军的何姿却“抢了头条”,颁奖后秦凯单膝跪地向她求婚。何姿眼含热泪地戴上了戒指。
24小时点击排行榜
热线:020-
频道信箱: news#(#改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