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讲的曹操是什么朝代的

水滴石穿发生在什么时期,主人公是谁_百度知道
水滴石穿发生在什么时期,主人公是谁
提问者采纳
好。主人公是张乖崖。建议您看百度词条“滴水穿石”,发生在 宋朝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水滴石穿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敏思语文博客群
敏思语文博客群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课时)
(浏览次数:17141)
22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课时)
执教:李明华
教学目标:
1. 感知文章运用事例讲清道理。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2. 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书上运用实例论证道理的写法进行写段练习
3.抓住文体特点,学习说理文的谋篇布局,及举例论证的方法。
一、复习奇观,明确作者观点
(1)滴水穿石是种自然现象,板书:滴水穿石
谁来带领大家回顾一下昨天我们一起欣赏的太极洞内“滴水穿石”的奇观。
课件出示“滴水穿石图” ,指名说。
(2)面对这样的现象,作者不禁深受触动,他领悟到了水滴具有一种怎样的精神?他受到了启发,水滴尚且如此,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指名答。
板书:目标专一
3.在本单元中,这篇课文和其他几篇有所不同,他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作者从水滴石穿的现象中有了这样的观点,那么他是如何证明自己的观点的呢?
二、感悟名人事例,学习说理方法
1.打开课本,快速浏览第三自然段,思考:这段中作者用了什么说理的方法? 1
2.作者用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这三个名人故事,是如何来体现水滴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的呢?
小组学习第三自然段,要求(1)找一找,划一划,你从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他们身上哪些地方感受到水滴精神?(2)比较三个事例,在写法上,你有什么发现?5
要求:交流的时候这样说,我想介绍某某某的故事,我从文中哪个字,哪个词,读出了(或明白了)什么?其他同学做什么?
(1)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的故事;
立志学医,访名医,尝药草;二十几年,不懈努力,终于。
A 立志学医:读一读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的小诗: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B【机动】巨著:《本草纲目》,全书共52卷,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还附有治病药方11096条。
C说起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大家还记得四年级时学的《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吗?同样是描写李时珍为什么写法不同?
(《滴》是说理性课文,事例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所以叙事概括、语言简洁;
《李》是记叙文,通过事例来反映人物品质,所以叙事详尽、具体。)
小结:这是说理文的一大特点——语言简洁。板书:简洁。
D 朗读李时珍事例
师:继续交流
(2)爱迪生发明创造的故事:1093项发明 迷恋研究,孜孜不倦 ;一千多项
补充:爱迪生为了研制电灯,他常常连续工作二三十个小时,有时甚至连续五昼夜不合眼。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爱迪生先后研究了1600多种材料,竹丝、铁丝、棉线……甚至我们的头发丝。而他在研制一种新的蓄电池时,失败了八千多次。
爱迪生一生八十多岁,他一生中没有停止过他的发明创造。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理解“迷恋”】
指着板书:面对爱迪生如此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怎能不令我们肃然起敬呢?
(3)齐白石绘画技艺炉火纯青的故事。没停止过,挥毫作画;数十年;“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到了晚年,也任然坚持作画三幅
不教一日闲过:青年、中年、老年,每天作画三幅
炉火纯青:说说含义;师问:你知道齐白石老人一幅画拍卖到多少价钱吗?4.255亿人民币。
(4)三个故事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相同点:(朝代、国家、人物)(用上体现滴水穿石精神的词语)
不同点:古今中外;有详有略。
4. 作者给我们列举了三个名人故事,虽然年代不同,国家不同,领域不同,成就也不同,但是有一种精神是相同的,那就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出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A 这是一句反问句,语气表达更加的强烈,咱们就来问一问,问出力度,问出气势。生读。
B “滴水穿石”的精神指什么?“顽石”你碰到过吗?它是指什么? 12- 15
5. 学习写法,片段练笔
A古今中外,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人举不胜举,你还知道哪些名人的成功事例呢?用一句话介绍。
B 事例仿写,方法指导:说理性文章重在道理,故事只要大概内容说明白,不需要具体展开。
开头介绍朝代、国家、人物,结尾写成就,中间用上体现滴水穿石精神的词语。
生写,交流,评议。
我们以前也学过说理性的文章《说勤奋》,也有举事例,但都是一个事例一段,为什么课文却要把三个人物事例写成一段呢?
【和反面事例相对应
从全文的谋篇布局来看更合理。】
追问:那什么情况下我可以一个事例一段这样来写?如果我要一个事例一段写,要注意什么?5-8
7.学习反面事例。2
(1)第四自然段举了谁的例子?追问:为什么不写人的例子而写雨水呢?
(2)雨水速度快,力量大,为什么不能滴穿石块?
(3)出示设问句,读一读。
小结:如果做事三心二意、半途而废的话,我们是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所以,反面的例子,能让我们更清楚地意识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三、得出结论:2
1. 【出示】“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我们要铭记……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2. 指导朗读,感受语言的特点。
3. 理解“铭记”,记一记:这样的启示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这样的人生哲理伴随我们一生,我们也必将能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请你把这句话背出来。
板书:得出结论。
四、拓展延伸 3
你还注意到大自然中有什么现象给你带来了启示?
[机动]如果写这个启示,那么你能用哪些事例来进行论证呢?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
楼主(liminghua2)
李老师深度研磨教材,站得高,看得远,在课堂中还渗透了说理文的谋篇布局,这对学生的写作时建构框架有很大的帮助。
218.4.193.*
在四年级已学习《说勤奋》等说理性文章的基础上,五年级重点定位在说理文的简洁性、准确性。课堂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由说理文段的仿写到说理文章的谋篇布局,文体特征明显,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218.4.193.*
从说理文的结构到说理文的论证方法的,李老师很好地抓住了说理文的文体特点进行教学。自主学习环节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值得我学习的是,李老师在把握文本的特点进行教学的同时还进行仿写的设置,很好地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18.4.193.*
回复请先,游客请先诗意语文《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实录——黄如湜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22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62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22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62
22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白炽灯”“给予”“谋生”“锲;2、通过正反面例子,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3、感受说理文的结构特点,了解说理文的一般写法;4、渗透概括的方法,练习有条理、简洁的说话;教学重点:;1、通过品读正反面例子,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2、在学习文章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说理文的特点,;教学难点:;1
22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白炽灯”“给予”“谋生”“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几个易错词语的读音;2、通过正反面例子,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3、感受说理文的结构特点,了解说理文的一般写法。4、渗透概括的方法,练习有条理、简洁的说话。教学重点:1、通过品读正反面例子,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2、在学习文章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说理文的特点,了解说理文的一般写法,为写读后感做铺垫。教学难点:1、在学习文章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说理文的特点,了解说理文的一般写法,为写读后感做铺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1、课前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了,文章不难,一读就懂。但是有几个词语特别容易读错,老师看看你们是不是能读准它们。2、ppt出示:
持之以恒3、点拨重点:(1)给予
我们来看看这个词,同学们读的很准,它是个多音字,在单独使用的时候念(gěi)组成词语时念(jǐ)。(2)锲而不舍
很容易读错,来看看拼音,读准它。三、浏览课文,初读“启示”,感悟句的写法1、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板书:说理文),它说的理,用题目中的两个字表示就是(启示)。那滴水穿石究竟给予我们什么启示呢?文中有一小节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快速找到它。2、ppt出示最后一小节3、你能用句中的两个词来凝炼一下这个启示吗?(板书: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4、做事要目标专一,要持之以恒,这个道理很多人对我们讲过,但是作者讲得很特别,读读句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Ppt出示关键句,根据学生回答点红反义词。师总结:用一组反义词来对比着说这个理,更清楚地告诉我们该怎样做,更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来我们一起读好这个特别的句子,注意突出两组反义词。5、其实,文章说的理就这么一句(板书:句),但是作者却用了一篇文来写,(板书篇),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作者是怎么把一句话的理,写成一篇说理文的。四、学习第一小节
自然现象,摆出观点。1、文章一开始就给我们写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一个自然现象――滴水穿石。它被人们称为“奇观”。那么这个奇观的形成需要哪几个条件呢?我请一个同学来读,其他同学边听变思考。2、交流(1)学生自由说教师点拨重点1――有条理的说三个条件那你能将这三个条件连起来说吗?为了把话说的有条理,我们可以这样说:要形成这样的奇观,第一个条件是――第二条件是――第三个条件是――教师点拨重点2――体会时间长你从哪里看出时间很长?还有补充吗?要花几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多么不容易啊。3、朗读我们再来把奇观形成的条件读一读,老师读奇观,你们读奇观形成。注意你们找到的几个条件。4、设问句简介像这样,自问自答的句子在说理文中常常用到,这样写就是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5、教师总结:“总滴在一处”就是目标专一,“长时间连续不断的滴”就是持之以恒。作者看到这个自然现象,由衷的发出这样的感叹:(ppt 出示第二小节,学生读)(1)这是一个问句,是一个反问句(ppt问号变红),请你把它变成不带问号的句子。比比看,哪个句子好?(2)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这不就是作者说的理吗?像这样揭示道理的句子放在文章前面,就很明了的摆出了作者的观点。(板书:摆出观点)五、学习正反面举例
证明观点1、引出3个正面例子。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板书:证明观点)作者举了几个例子。2、过渡:预设1:都说3个,哪3个?预设2:有3个,有4个,问说3个的,你说3个,是哪3个呢?(明代医学家李时珍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
近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3、谁来读第一个例子,第二个,第三个,同学们边听边思考:怎样用一句话分别概括这三个例子。4、交流概括三个事例,教师点拨,相机交流(1)李时珍例子l
教师引导重点――――有顺序(“谁――目标是什么――努力过程――取得成就”的句式来概括。),抓住关键词概括l
理解重点――二十七年不懈努力l
教师引读(2)爱迪生例子l
概括事例――爱迪生迷恋电学研究,毕生孜孜不倦,拥有一千多发明专利权。 l
重点理解――毕生
一千多项发明l
指导朗读表示赞扬成就卓著的感叹句。(3)齐白石例子l
概括事例――齐白石挥毫作画,坚持不懈,技艺炉火纯青。l
重点理解――始终
不教一日闲过
引导想象――炉火纯青的绘画技艺5、总结3个例子,找异同(1)三个例子概括完了,看看他们三人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2)发现没有,作者在写这三组事例的时候都是按“认准目标――努力过程――取得成功”这样的叙述方式来论证观点的。(3)三个例子叙述方式相同,又都是为了说明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重要性,那为什么非要写三个呢?再读例子,看看这三个例子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呢?教师引导:不同领域、不同国家、不同朝代,作者例句的事例是有他的用意的,涵盖了古今中外。6、学习顽石,理解双引号(1)作者选取了最典型的事例,用简洁、凝练的语言,证明了他的观点所以作者这样说道:你看――――(ppt)(学生读)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2)教师点拨:同学们看看这里的顽石和滴穿都加了双引号,你明白他的意思吗?你读懂了“顽石”背后的意思、言外的意思,看来,我们读书时还要注意到标点,读出词句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7、拓展名人,体会省略号(1)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在成功之前都是普通的“滴水”,正因为他们有这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才实现理想的。想想,古今中外还有谁也像他们一样?(学生说)(2)这样的例子虽然还有很多,但文中的例子已经涵盖了古今中外,作者用了“省略号”既告诉我们这样成功的例子还有很多,又不会显得文章很隆8、反面例子,指导学习1、刚刚你们都说文章举了三个例子,你看看这个是不是例子?那个例子和前面三个有什么不同?(板书:反面例子)学生回答(反面例子)(正反两方面,更有说服力)前面举了三个名人的例子,后面为什么不举人的例子呢?(与前面滴水呼应。)六、学习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得出结论1、滴水穿石的自然现象、李时珍、齐白石、爱迪生、雨水的例子,无不告诉我们――ppt最后一小节。作者在文章最后又总结全文,得出结论。(板书:得出结论)2、引导学生总结。根据板书总结――看,文章作者先写了一个(自然现象)――摆出观点,再(正面举例,反面举例)――证明观点,最后(总结全文)――得出结论。就这样一句话,就这样“写成了”一篇说理文了。这样的文章,在小学教说理文,在中学叫议论文。七、紧抓“启示”总结全课。1、《滴水穿石的启示》对我们生活上的启示是――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2、你能不能从说理文的角度谈谈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吗?3、如果你有什么梦想想要实现,记住八个字: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如果你想要获得成功,记住八个字: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专业论文、各类资格考试、行业资料、高等教育、22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62等内容。
 精心设计教案精心设计教案隐藏&& 教材简析:苏教版教材第九册第 22 课《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介绍了安 徽广德太极洞内 “滴水穿石” 这一奇观...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6-22)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_五年级语文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6-22)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22...  运用今天学过的方法,尝试 完成小作文《挖井人的启示》。六、板书设计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方法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有感情朗读 通过事实说明...  让学生生命在课堂上拔节―――《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七、板书设计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 论点: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什么事情...  这样不 仅理清了课文教学内容的思路, 也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能更好地让学生 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 板书设计: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 李时珍 ...  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适用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苏教版五年级...板书: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 李时珍 爱迪生 齐白石 雨水 正面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_五年级语文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学生齐读) 六、布置作业: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 7页 免费 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课时... 3页 4下载...《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1 【教材简析】 教科版教材第八册《滴水穿石的...  ――韩愈 锲而不舍 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滴水穿石 矢志不渝 日雕月琢 绳锯木断 孜孜不倦 目标专一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 持之以恒 板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辛弃疾是什么朝代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