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豫剧板胡王金良大师王金良发明的板胡变调千斤 哪有卖

板胡 豫剧板胡 歌剧板胡 高音板胡 中音板胡 李米群板胡 鹤壁市天乐民族乐器厂 板胡直销 板胡网 板胡厂 紫檀板胡 龙头板胡 盘龙板胡 定制板胡
联系人:李俊
地 址:鹤壁市淇滨区桐花巷170号
  名称:
  编号:
  价格: 元
  名称:
  编号:
  价格: 元
  名称:
  编号:
  价格: 元
  名称:
  编号:
  价格: 元
  名称:
  编号:
  价格: 元
  名称:
  编号:
  价格: 元
  名称:
  编号:
  价格: 元
  名称:
  编号:
  价格: 元
  名称:
  编号:
  价格: 元
  名称:
  编号:
  价格: 元
  名称:
  编号:
  价格: 元
  名称:
  编号:
  价格: 元
  河南省鹤壁市天乐民族乐器厂史建于八十年代初期,是从事民族乐器制作,高档精品板胡制作的专业企业。本厂拥有先进的生产工艺,雄厚的技术实力,严把质量关,所生产出来的乐器不论从工艺、外观还是音色、音质各方面都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受到了使用者的一致赞誉。
&  本厂乐器制做师李俊传承父亲李米群大师的制作工艺,制作的高档板胡尤为闻名,其作紫檀如意头板胡,黑檀木 老红木板胡工艺细致,外观充分保持了紫檀木和老红木所...
地址:鹤壁市淇滨区桐花巷170号 联系方式: 传真:
鹤壁市天乐民族乐器厂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号
  友情链接:您(@)目前可用积分:1579995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原创] 乡村板胡手
33138 次点击
10:36:36 发布在
[前言:我的小说我写小说不多,中短篇总共四十来篇。这些小说所描写的内容概括起来就四个字――地狱生活。――这里有两个地狱:一个是人间地狱,一个是人性地狱。我认为,写小说一定有要尊重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忠实于自己的真实感受,因为小说是现实生活的镜子,而现实生活包含着全部真理和时代特征。因此,我的表现手法是几乎接近自然主义的现实主义。用这种写作手法表现上世纪中期中国农村的现实生活,你看到的自然就是一座鬼域蛇谷的人间地狱。而几千年高压专制的社会,加上十年动乱的“文革”以及极度贫困、极度单调、荒凉的中国农村――在这种极端的环境中,人的动物性就会暴露无遗,这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无法无天的人性地狱。地狱生活,离不开性,因此我的一些小说中有大量的、赤裸裸的描写。它们在神眼里是不洁的,应该删掉。但就揭露现实、认识人性来说,它们的存在又是必要的。就我个人的生命历程来说,存在着一个从无神论到一神论、从地狱到走向天堂的艰难求索之路。为了真实记录下自己的全部求索和灵魂的挣扎,通过自己的经历和全部生命体验印证神的存在,还是对它们一字不动为好。希望读者能以强大的神经抵御其负面效应。着重从中挖掘并思考人是什么?人应当是什么?人与环境应当是什么样的关系?人为什么必须信神?去“地狱”里走一遭吧,因为我们只有通过地狱才能走向天堂。]乡村板胡手黄泥塬上的袁村,有个人叫猪巴子。他不识字,不懂简谱,却拉得一手好板胡。在塬上塬下百十里范围内,每个村子里都有三两个会拉板胡的人,但只有袁村这个猪巴子拉得最悦耳中听,闻名遐迩。据说有天夜里他独自坐在家中的土窑洞里拉起了那首激昂悠扬的《秦腔主题随想曲》,拉着拉着,就听到黑漆漆的院子里OO@@一片响声――说是风翻动树叶的声音,但又不像,说是人走动的声音,但又不可能,于是他就放下手中的板胡,打开门一看,院子里站满了肩膀上没有头脑的人;苹果树上,窑背上,到处都是侧耳倾听的鬼魂。猪巴子见这些没有头脑的鬼魂如此爱听他的板胡声,重又回到土窑洞里,直拉到东方泛白,远远近近的鸡开始啼鸣,惧怕白昼的鬼魂们仓皇四散,自己才倒在土炕上睡起觉来。猪巴子的板胡声不仅能泣鬼神,更能动天地。不管是冬是夏,每天晚上他都要独自坐在村口那棵老槐树下,让自己的板胡声穿过黑暗和旷野,飞向更深更远的地方,响彻在天地间。他的板胡声融进了千里风声万里河水声之中,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无论你是哪个村子里的人,无论你站在什么土地方,只要你能够用心去聆听,总能听到他的板胡那深情、悲凉而激越的歌唱,并能够感受到天空那无数颗星星仿佛也是在随着他心灵的旋律而闪烁不宁……进了陕西地,火车上,长途汽车上,一村一庄,一家一户,田间地头,山巅水畔,到处都传来一片秦腔声,真像有人描述的那样: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人民齐吼秦腔。而在黄泥塬一带,人人都会唱秦腔,天天都在唱秦腔,村村有自乐班,乡乡有业余剧团,尤其是到了过年过节,遇到各种红白喜事,更是要大唱而特唱――唱得痛快淋漓,唱得慷慨激昂,唱得忘情忘我,唱得天昏地暗,唱得家家户户一片亲热,唱得村村寨寨连成一片。在这种社会环境中,会唱秦腔的人包括像猪巴子这样的乐手,是很受人们的尊敬的,就像草原上的人崇尚摔跤、射箭一样,这里不管是小伙子还是姑娘,只要你唱秦腔唱得出了众,就不愁找不到对象。猪巴子成天胳膊窝里夹着一把板胡,东村西村到处跑着演出,非常红火。不管哪个村里摆戏摊子,不管谁家过事,只要猪巴子一到场,气氛马上就会大变样,听众的情绪也会立刻高涨起来。猪巴子坐在头把胡胡的位置上,侧着耳朵一开弓调弦,随即就有人把壶壶茶端上来放在他脚边,又有人不断地给他递烟。猪巴子翘着二郎腿,嘴角叼一支烟,边吸边拉,还没等他吸完,又有人把点着的烟递到他嘴边;有时候递烟的人多了,猪巴子不好拒绝,就接过来夹在耳朵上;后面递烟的人看到猪巴子嘴上叼的耳朵上夹的都是烟,就直接把烟插进他的上衣口袋里,以示对他的夸赞。猪巴子越拉越来劲,有时忙得连水都顾不上喝,只好掏空抓起放在脚边的小茶壶,甑匚缚冢缓蟾辖舴畔陆幼爬挥惺敝戆妥永爬牛⑾窒也蛔剂耍笫至⒓瓷焐先ププ⌒Γ徉崃较戮偷骱昧耍挥惺彼雇蝗话寻搴姨谧约旱耐贩⑸侠椿啬ゲ良赶拢允拱搴纳舾粮锰W苤戆妥永糜稳杏杏啵稣庖磺惺彼亢敛挥跋煺鲆衾值慕蹋箍凑呶薏辉谛闹心芯6诨颇嘬淮恢卸嗌俟媚镆惶街戆妥拥陌搴突岵缑嗡苹玫母芯鹾投灾戆妥尤缱砣绯盏南蛲离袁村不远的牛家堡子,有个姑娘叫牛小忌,从小爱唱戏,声音甜得像蜜;她十六岁时演窦娥,往刑场里一跪,双手捧着长袖一声“地哪,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哪,你错戡贤愚枉为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台上台下就哭成了一片。从此牛小忌出了名,也像猪巴子一样,让别人排队邀请。牛小忌不但唱得好,人也长得很美,像荒地里一枝粉嫩鲜艳的迎春花一样惹人眼目,是小伙子们成天议论的中心。她芳龄已25周岁,还没找下个婆家――不是她找不下,而是她不找――前来给她提亲的人络绎不绝,几乎快要把她家的门槛踏断了,可她一个也不答应。她妈怕这么大一个姑娘整天跟着自乐班跑来跑去会出事情丢了牛家的八辈子人,就催她快选一个定下来。她妈每次催,她都说,我已经有了,你别操心。牛小忌最爱听猪巴子的板胡。每回搭戏班,她都要选择和猪巴子在一起。猪巴子坐在文场面那边歪着头拉,牛小忌就站在武场面这边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猪巴子感觉到牛小忌在对面看自己,越发爱绕花子――把四拍的延长音变成四个十六分音符,把长弓变成了碎弓,等别人快延长到尽头了,他立即又用长弓随进来,这样,就会使整个的演奏在不变中又不断地有所变化,形成了一种随意、洒脱、自如的效果,使人听了感觉不凡。而牛小忌每回听到这里,全身舒坦,如清风吹过夏林一般,不由得就心花怒放,于是,她觉得猪巴子像神人一样了不起。不一会儿,轮到牛小忌上场了。只要一听到牛小忌的名字,文武场面和全体观众立即就会来精神,因为牛小忌的出场往往意味着一场演出的高潮的到来。猪巴子每回一到这里也来情绪,仿佛浑身上下的热血一下子被点燃了,两只眼睛就像往外冒火一样热辣辣的。他死死地盯着牛小忌的嘴,深情而认真地推拉着自己手中的弓,与牛小忌配合得天衣无缝,令全场的人不时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疯狂的叫好声。一个唱得好,一个拉得好,唱的和拉的完全合拍,牛小忌和猪巴子是天生的一对。黄泥塬一带的人都这么说。猪巴子三四岁时,父母去帮舅舅家挖窑洞,挖着挖着,没料到头上落下来一大块土,当场就把他父母和他舅舅等五人全塌死了。他一直跟着爷爷奶奶过,家境十分贫寒。所以,尽管他的内心也非常喜欢牛小忌,但对这样一个千人求万人想的如花女子,自己怎么敢开口呢?牛小忌心里明白猪巴子对自己同样有意思,她一直在等着凰来求凤,道是有情却无情,只等不见自己心中的凰飞来,现在,不知道从哪里刮起了一股子风,说她和猪巴子早就睡到了一起,既然是这样,牛小忌便不顾凰求凤还是凤求凰的风俗――直接飞落在猪巴子的身边了。猪巴子和牛小忌结婚那天晚上,全村人都来听戏。大伙儿给猪巴子家院子里的香椿树上挂了个大灯泡,叫来打板的,敲锣的,拉二胡的,吹笛子的围坐在电灯下。牛小忌走出新房,站在中间最显眼的地方。四周黑暗处的听众一看牛小忌上场了,有的喊窦娥,窦娥,有的叫着秦香莲,秦香莲,闹哄哄一团,乱点戏。牛小忌先把猪巴子看了一眼,然后说,哭音渐板。猪巴子的板胡立即2――――,一亮弦,锣鼓家伙就咣咣当当地响起来了。牛小忌一开腔,大家就哗哗鼓掌,一段戏唱下来,中间还要鼓七八次掌,刚一唱完,众人又大喊大叫着,唱得好不好?好!再来一段要不要?要!牛小忌一段接一段地唱,猪巴子望着甜蜜美丽光彩照人的妻子,越拉越有劲,越拉越有味道,直进行到快天亮,才散场。这样,一连闹腾了好几个晚上。之后,日子又变得平常。猪巴子一天不拉板胡就着急,牛小忌一会儿不唱秦腔嗓子里就发痒,在没有人的时候,他们就自拉自唱,自得其乐。每天晚上,小两口子都要来一阵子。甚至下地干活时,猪巴子也要把板胡带上,小两口在地里干着干着,干累了,就停下来,一个拉,一个唱,来上两段子后接着干。如此浪漫的情调,让村里的年青人看了无不羡慕和憧憬。猪巴子和牛小忌结婚后,两人彻底搭班在一起。因此邀请他们的人更多了,方圆几十里内,几乎每家过事,必要把他们两人请到,否则,事就过得不红火,不热闹。这样一年到头下来,他们两人的大半时间都在外头演出,虽然成天吃好饭,饮好酒,喝好茶,抽好烟,最后还能收到毛巾啦,被面啦,烟、酒之类的礼物,但耽误了种地――人家每亩地打五六百斤小麦,他们的地里却长满了荒草,几乎连种子都收不回来。所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他们这样一年忙到头是没有效益的,是不合算的。与此同时,村里人有养鸡养猪的,有倒卖牛皮羊皮的,有搞果园葡萄园的,有开煤井商店的,有跑运输出门打工的……不能说人人都发了财,成了富翁,但村里的小洋楼委实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蒸蒸日上,一家赛过一家。猪巴子家还是爷爷奶奶留下的那两孔土窑洞和两间破瓦房。这在黄泥塬塬上塬下的各村中已极为少见。猪巴子发觉了这种情况,思前想后,痛苦不堪,认为是板胡害了自己。牛小忌这几天晚上也睡不着觉,想来想去,终于发现了唱戏是不能当饭吃的。猪巴子知道睡在自己身边的妻子翻来翻去睡不着,心里明白她在想什么,但他不吭气,假装打呼噜,怕把两个人心中的那层窗纸捅破了一时出现尴尬。实际上猪巴子的内心一直在翻江倒海,片刻不宁。他想到自己的同龄人一个个都过富了,他们的妻子一天三换衣,并且件件都是高档的时装,而自己的妻子身上穿的却老是那几套过了时的旧衣服。他觉得自己是个窝囊废,很对不起妻子。他又想,自己身边的这个曾经让许多人做梦也得不到的女人这辈子跟了自己这样一个窝囊废,内心里不知道该有多么大的委屈啊。想到这里,他决心金盆洗手,这辈子再不沾板胡了。第二天,猪巴子天不亮就起床了。他知道妻子昨夜没有睡好,就轻手轻脚地取下了挂在墙上的板胡,悄悄地走出房门,坐在院中香椿树树下的石头上,把自己心爱的板胡在手中抚来抚去,像舍不得丢弃的孩子一样看个不够。牛小忌知道丈夫起来了,但她没有睁眼,睡在炕上懒得一点儿也不想动。不知不觉,太阳像一面火镜升起在土窑背上,把整个屋子照得通亮,仿佛换了一个人间似的。牛小忌正想起床,只听院中突然传来“啪嚓!”一声。牛小忌忙把半个身子爬出被窝,把纸窗推开一道缝,只见那把与她合作得天衣无缝的板胡已在香椿树下的石头上碎成了碴,猪巴子正低头站在那里,满脸泪水,像是在为死去的亲人吊唁一样。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猪巴子慢吞吞地走进屋来,对着仍然睡在炕上并且用被子捂着头的妻子说,我把胡胡摔了。停了一会儿,猪巴子见妻子无动于衷,又稍大一点声音说了遍,我把胡胡摔了。妻子还是无动于衷。猪巴子又提高嗓门说,我把胡胡摔了!连说了三遍,牛小忌像死了一样没动静。猪巴子忙爬上去,拉开被子一看,妻子的脸像雨后的水塘,一片泪光。哗!猪巴子全身感情的潮水一下子全涌到了喉头,不由得抱着妻子的脸放声嚎啕起来。两个人越抱越紧,越紧越哭,越哭越惜惶,越惜惶越想哭。哭着泣着,猪巴子突然觉得妻子很贤慧又好可怜。他刚一这样心疼起妻子,自己下边的那个调皮鬼噌的就直起来了。他把它紧紧地贴在被子上,硬硬地压在妻子感觉最好的位置,然后左右磨擦起来。一会儿,他觉得这样不够来劲,就一手继续抱着妻子的脸痛哭,一手掀开被子,把自己的身子放进去,然后再解开自己的裤带,把裤子从缩回来的两腿上捋下来,接着呼噜一个大翻身,又把自己那调皮鬼放进了妻子的生命里。那调皮鬼边在下面忙活,两人还边在上面大哭不止。哭着哭着,牛小忌在下面就没有了声音。怪,平时妻子总是喊疼,半天放不进去,放进去后里面又干巴巴的,使人不敢放开动作,可今天不但进去得非常顺利,而且里面热乎乎的,还不叽不叽,有节奏地发出一片泥水声。此时此刻,牛小忌闭上眼睛,瘫成了一皮袋子乳液,嘴里还不停地发出噢噢的轻唤。猪巴子见妻子从来没有这样过,就开足了马力,加大了工作力度,下决心要妻子心满意足,同时他在心中狠狠地骂道,去他妈的,钱算什么狗屁东西,这才叫真正的幸福呢!猪巴子想做生意,但一来没本钱,二来没经验。两口子正挖空心思想不出办法,脑海里忽然冒出了袁发子的形象。袁发子与猪巴子同龄,小时候两人成天在一起玩,关系一直很好,只不过是这几年袁发子做买卖,猪巴子玩板胡,两人走的不是一条路,来往少了一点。袁发子家原先也很穷,但他精明能干,整天骑着个破旧自行车,自行车后面挎两个大笼,见啥能挣钱就倒卖给啥,到处乱窜;开始有人还瞧不起他这样做,可是十几年下来,今天的袁发子也住上了小楼,家里吃的穿的用的样样都不比别人差。猪巴子想去求好友袁发子把自己带一带,但又拉不下面子,放不下架子。牛小忌看出了正在低头唉声叹气的丈夫的心思,就说,你在家里等到着,我去……发子答应了。牛小忌回到家里后对猪巴子说。那就好。猪巴子还是坐在香椿树下的石头上提不起精神。发子说叫你现在就赶紧收拾东西,和他去三里店赶庙会。牛小忌又说。行。猪巴子说完,就慢腾腾地站起来,和妻子一起去收拾东西。猪巴子也像袁发子那样给自行车后面挎了两个空笼,跟在袁发子后面,径直向三里店奔去。一路上,袁发子春风得意,高唱着秦腔,猪巴子却低着头,左摇右晃地蹬车,一见到熟人,猪巴子就把头低得更下,更使劲地蹬车,恨不得一下子从空中飞过去。快到三里店时,袁发子的自行车呼儿一拐,拐进了一个果园里。猪巴子跟着进了果园,把自行车停在袁发子的自行车旁边。主人说,一斤梨子七毛钱。袁发子说,熟悉人嘛,便宜点。主人说,好,六毛五。袁发子说,我们是批发,不是零要。主人又说,好,六毛。袁发子说,我们是两个人,要得多,再便宜些。主人伸出一只手张开五指翻了翻说,五毛五,这就最低了。袁发子说,再降一毛咋样?主人说,一分也不能再降了。袁发子回过头来对猪巴子说,那好,咱们到另一家果园里去看看。猪巴子没和人谈过价钱,站在旁边不敢乱发言,听了袁发子这么一说,回头就要跟袁发子离开。主人突然喊道,我最多再能降两分钱。袁发子说要走只不过是压价的策略,其实他并不想走,听到主人又说话了,他回头向主人问道,要是我们自己给自己摘呢?主人心想,今天园里人手不够,干脆再让一点价钱,就让他们自己给自己摘算了,于是就回答道,五毛到头了。袁又问,四毛六行不行?主人答,不行。四毛七行不行?不行。四毛八行不行?不行。猪巴子眼看事情就快一路飚升到成交的位置上了,却没想到给冻结在这四毛八分钱上了――袁发子和主人谁也不向前挪动半步,像隔着一条河,相互站在对面说服对方向自己靠拢,却不愿把自己的双脚踩进水里一样,半天相持不下。猪巴子几次都想说五毛就五毛,算了,但他一看到袁发子那认真劲,便不敢开口了。幸亏来了一个顾客,在两人中间打了半天圆场,最后才以四毛九分钱一斤成交。袁发子和猪巴子各自拿了自己的笼,钻进了树丛中……猪巴子见了梨子就摘,不管大小,一个树枝一个树枝摘得干干净净的。不一会儿,他就摘满了两大笼。他把两大笼梨子提出来,让主人过了秤,向主人交了钱。之后,他看到袁发子半天还没有出来,想不通他为啥竟没有自己摘得快。他钻进去想给袁发子帮忙。找见袁发子后他才发现袁发子不是摘得慢,而是提着笼满果园跑,专捡又黄又大的摘,这才半天没有出来。而袁发子出来后看到猪巴子笼里的梨子大的大,小的小,并且还带着许多树叶,气得要死,但猪巴子已给人家交了钱,事情就不好说了。出了果园,袁发了给猪巴子交待说,到了庙会上,卖八毛钱一斤,统一价格;两人不要呆在一个地方,这样卖得快。猪巴子说,行。到了庙会上,哪能里人多,袁发子就把自己的车子往哪里推,嘴里不停地叫喊着,彬州梨彬州梨,最甜最好的彬州梨,便宜卖了,来迟了就没了!稍有空闲,他又用毛巾忙一个一个地擦梨,又把最好看的梨不停地向上面摆。两大笼梨一会儿就变成了半笼。他见剩余的都是别人挑过的,就变成了六毛钱一斤,最后剩了一小部分,他四毛一斤全处理了。接着,他又返回果园,带来两大笼梨子。而猪巴子恰恰相反,哪里人少他就向哪里去。他把自行车靠在一个很少有人的墙角,自己蹲在地上,与自行车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似乎怕别人认出那是他自己的自行车一样。他几次想放开嗓子吆喝几声,但怎么也不好意思张口。他远远地看到有认识的人过来了,就像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一样赶紧把头低下。有一对夫妇走过来,问,这是谁的梨?我的。猪巴子忙站起来说。多少钱一斤?八毛。那男的向笼里一看,只见个个梨子身上沾满了尘土,丑态百样,就说,这样的梨还能值……还没等到男的说完,女的抢上前来问,你是不是袁村那个拉板胡的?猪巴子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脖根,半天才给人家点了个头。我们最爱听你的板胡,你拉得太好了!两人抢着说。嗯……猪巴子不知道该怎样回答。是这样吧,女的说,本来我们打算不要了,既然是你的梨子,我们就多买一些。说着,夫妻两人就不停地把梨子往塑料袋子里装。猪巴子一称,六斤,六八四块八毛钱,那男的掏出了五块钱,塞给猪巴子说,不用找了。说完,就和妻子提着梨子走了。就这样,到了天黑,猪巴子还有两大半笼梨子没有卖完。而袁发子第二趟的的也早就卖完了。他来向猪巴子打了招呼,自己就先回去了。到了晚上,猪巴子听说有戏,并且是县剧团的,就心里痒痒,忍不住地想去看。到了戏园子门口,灯火明亮,人影幢幢,看戏的,做买卖的喧嚷成一片,好不热闹。猪巴子推着两半笼梨,又舍不得掏钱买票,于是,就来到没有灯光的黑处,把自行车靠在戏园子的墙上,圪蹴在那里仔细听着从里面传出的唱戏声。听着听着,猪巴子的脑海里就闪过一幕幕往事的画面――他爷爷是个戏迷,不管哪里有戏,等不到太阳落山,早早就带个小板凳去看。他从小跟着爷爷今天这个村明天那个村到处跑着看戏,对秦腔产生了浓厚兴趣。七八岁时,他把一个干葫芦掏空,自制了一把板胡,然后试着一拉,没想到竟能发出与真板胡一样好听的声音。从此后他天天在家练板胡,同时一分一分地攒钱,几年下来,攒了五块三毛钱,当时买一把板胡需要七块钱,爷爷见孙子如此喜欢拉胡胡,又一天比一天有出息,就补了一块七毛钱,给他买了把新板胡。这对他来说又是一个巨大的鼓励,使他对板胡更是爱不释手。他一有空就拉板胡,完全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后来村里的自乐班把他吸收进来,没想到他一个曲子拉下来,一下子就把在场的所有人给震倒了。而更令人感到神奇的是,他不识字,不懂乐谱,但不论什么曲子――不仅秦腔的各种曲牌,就连难度很大的板胡独奏曲,只要他一听,马上就会拉。所以他的名声像严冬过后春雷那样咔嚓一声就在黄泥塬上传开了。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要坐在县剧团的头把胡胡的位置上。县剧团每回来黄泥塬演出,演几场他就要看几场。一张戏票一毛钱,爷爷说,没钱,每回看一场过过戏瘾就行了。爷爷不给钱,他就翻墙钻窟窿,被人抓住了,一看是小孩子,从屁股上踢两脚,放了。回过头来还是要想着法子混进去。到了剧场后,他就拼命往前挤,直挤到离拉板胡的最近的地方才停下来。他两眼直愣愣地盯着板胡手,被他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势牢牢地吸引着,几乎完全沉浸在对音乐的憧憬和对未来的遐想中了。在他的想象中,剧团里这么多漂亮的女人,板胡手想和谁来就和谁来,甚至他想象到天下所有美女将来都会爱上他,心中向往着他,而他会像国王一样享尽了人间快乐。县剧团来多次来乡下招人,一看他拉板胡很不正规,就不要了。后来他千方百计地结识了县剧团的板胡手和一些戏剧界人士,经过多方指导,他正规了许多,但没文化,不识简谱又把他挡在了门外。再后来他决心学文化,学简谱、五线谱,掌握各种戏曲知识,但年龄又大了点,还是成不了正规军。现在他的梦已彻底破灭了,独自呆在这个黑暗的角落里,活像一只可怜巴巴的丧家之犬。戏已演过半,戏园子外的人很快稀少下来,猪巴子知道每到这时,看大门的就会撤走,开始不收票,随便进;同时他发现自己所在的这个黑暗的地方没有一个人来,心想,把自行车锁在这地方肯定不会有事的,于是,就忍不住地抛下买卖去看戏了。然而,戏完后,当他随着人流走出戏园,发现自己的自行车和两半笼梨全不见了。他一下子就变得呆若木鸡,不知所措。他向远处看去,纷乱的人群正向黑暗中融去。他不知回去后该如何向妻子交待,急得满头冒汗,喉咙里像被一团棉花堵塞着,一肚子委屈、窝火、悔恨的泪水释放不出来。他感到天地之大,自己却两手空空,无可奈何,独立无援,像一只可怜虫。他真想大声痛哭一场,可那又有什么用呢?他不想回去,他怕妻子知道了伤心,更怕打扰了她今夜的美梦。他坐在地上,长长地伸着两腿,看着天上无忧无虑的星星,不知道自己的脑子乱七八糟地在想些啥。最后,他像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独自在黑暗中给睡着了。第二天,太阳照样升起,大街上人来人往,一切与昨日没有什么两样。他想,在这人来人往的世上,恐怕只有妻子此时此刻还在心里挂念着想自己,然而,就算自己做错了事,躲过了十五躲不过十六,无论怎么说,都不可能永远不回去见她。想到这里,他拖起了疲惫的身子,一步一步地向家的方向移去……牛小忌一夜没睡着觉,心老是往不好的地方想,躲也躲不开。现在她终于盼到丈夫回来了,心中咚的一声就像有一块千斤石落了地。猪巴子把事情的前前后后老老实实地给她说了,没想到她说只要人没事就好,并鼓励丈夫一回不成,二回再来。猪巴子听了,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如释重负,心情一下子变得比飞逸的红气球还轻,思想也豁然开朗了,像见到了晴天。这时,一股幸福的暖流涌遍了他的全身,使他情不自禁地在心里叫道,我的妻呀我的妻!――没想到他在心里这么暗暗的一叫,浑身上下立刻就充满了力量――他像一团风暴,扑向妻子美丽的湖……自从把自己心爱的板胡摔碎之后,猪巴子白天睁开眼睛看到的是它,晚上闭上眼睛看到的还是它――那已死去的板胡就像当年的牛小忌一样让他日思夜想,患上了严重的相思病――他听到风中雨中清晨林中的鸟叫声中,到处都充满了深情而哀怨的板胡声;他看到花里草里黄昏云彩里的鸟群里,到处都有板胡欢快而灿烂的歌唱――板胡的形象已占据了他的大脑,板胡的旋律已充满了他的灵魂,在没有人的时候,他的心就不停地轻唤着板胡板胡,他甚至还虚抱着板胡,深情地在空中拉呀拉呀,仿佛是和自己心爱的人儿抱在一起,永远也奏不够那美妙的生命之曲调一般。牛小忌发现丈夫竟是这般如醉如痴地热爱着板胡,又下了决心,专程去县城里,花了一百二十多块钱,给他买回了一把新板胡。猪巴子见了,欣喜若狂,猛扑上去抱着妻子的脸一顿狂吻。之后,又调好弦,好不得意地拉了起来,牛小忌也一咯嗓子,随着唱了起来。村里人路过他们家门口,看到一群孩子爬在地上,蹶着屁股从门下朝里看,就走过来,忽然间听到好久已没有听到的板胡声,一个个兴奋得直冲进院子,使他们家又充满欢笑,充满了快乐。高兴完了,两人还得面对现实,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明确了把挣钱放在首位的思想路线。因为牛小忌的肚子已大了,我们绝不能让下一代也这样穷下去!之后的几年里,牛小忌生下两男一女,家庭拖累越来越大。猪巴子成天像袁发子那样骑着个破自行车,给后面挎着两个大笼,到处跑着做买卖,可他不但没有像袁发子那样富起来,反而日子过得越来越穷。穷是穷,猪巴却一直都很快乐,因为上帝给他的生命中装的是音乐的“软件”。有一天,猪巴子卖完梨子,边哼着秦腔边蹬着自行车正行进在回家的路上,万没想到突然被迎面飞来的一辆汽车给撞死了。是年,猪巴子正好五十周岁。猪巴子死后,他的一个儿子又成了蜚声黄泥塬一带的板胡手,而他的妻子牛小忌,依然带着三个儿女成天在家里唱戏。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已获打赏(0)
还没有人打赏此帖,觉得帖文写的好,点击右边的按钮打赏。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46:40 &&
”文明在积累,文明在发展,人类社会从专制野蛮到民主法制,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就法制文明来说,其本身也在随着整个文明的不断发展而发展――一些新的法制精神不断被发掘,一些新的法律原则不断被发现,一些新的法律条款被细化、深化出来,还有一些新罪名被创设。比如“反人类罪”、“战争罪”,我以为,它们是人类的又一种伟大发明创造,其价值绝不会小于科技方面的那些伟大发明创造――它们的出现,对全世界的专制者、独裁者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强烈震慑,对国家、集团、宗族等形式的犯罪形成了强有力的约束,威力无穷!受此启发,我建议开设――“反自由罪”。自由是人性的需要――是人的本质需要;自由对于人,犹如阳光、空气、雨露一样不可缺;无自由,如同死;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在诗中呐喊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一生不仅热情地讴歌自由,不懈地追求自由,最后还为自由付出了宝贵生命。从古到今,无以计数的人像裴多菲一样抛头颅、洒热血,在刀斧丛中英勇拼杀,为自由献出了宝贵生命。而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地反抗压迫,不懈地追求自由的历史――自由是人类最高的价值目标,是人类永远的追求――人类与自由俱生俱灭!为什么要追求自由?为什么自由如此难得?因为人类总是不自由――在人类前进的道路上,总有一种反自由的力量,在压制着、限制着,剥夺着他人的自由。追求自由是人类最崇高的正义事业!人类已为自由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难道就没有一种可靠的手段来支持正义抵制邪恶吗?难道就没有什么办法也让反自由的一方付出相应的代价吗?有!设立反自由罪,让那些压制他人自由、限制他人自由、剥夺他人自由的人受到应有的惩罚!通过法律手段解决渴望自由、需要自由、争取自由一方,与压制自由、限制自由、剥夺自由一方之间的尖锐矛盾!自由既然比生命还重要、珍贵,那么,人类早该设立这个“反自由罪”来保护自由。可是,现今各国的法律有盗窃罪、贪污罪、抢劫罪等等,唯独没有“反自由罪”,这岂不是人类法律的一个巨大漏洞?!比如人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但中外历史上因言获罪而被置死的人无以计数。所以,人类早一天设立“反自由罪”,就会多争取一部分人的生命受到保护,多争取一些人的人权得到保障。当然创设“反自由罪”时还有许多专业问题。笔者不是法律工作者,没有进一步探讨这些具体问题的能力……也许,笔者的建议只能算作一个提示,但笔者仍迫切希望这条建议能早一天飞到联合国的会议上,飞到美、英、法等国国会的会议上,让全世界渴望自由的人们、追求自由的人们,早一天运用法律武器,来捍卫他们的自由!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6:31:17 &&
我们这一代――可怜可恨又可悲春天的公园里,杏粉梨白,桃红柳绿。在凉亭里,在回廊中,在湖水边,在广场上,聚集着一堆一堆唱歌跳舞或玩弄乐器的人。这些人大都出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我年纪差不多。其中一些人虽然已变成了“黄脸婆”,但从她们甜美的歌声和舞眉弄姿的抚媚中,还可看出她们当年也曾如花似玉过;一些老汉,身弓背驼,满脸沧桑,可透过他们潇洒的表演,还能看到他们当年意气风发的影子。我一直在旁边观看着,大脑里闪现着青少年时代的画面――我们的青少年时代基本是在最为黑暗的“文革”中度过的。那时候,中华民族完全被邪灵和魔鬼控制,整个国家变成一座人间地狱――专政、造反、革命、暴力、斗争、批判、打、砸、抢、烧,到处都是违犯人道的灾难。由于全国上下都在闹革命,所以工人不做工,农民不种地,干部不办公,学生不学习,这就使整个经济完全处于瘫痪状态。中国人极度穷困,吃不饱穿不暖,有的地方还有饿死人现象。我们村一个劳动日只值几分钱,几乎全村人都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贫困日子。全国人穿的衣服只有三颜色――黄、黑、蓝,破旧不堪,直到1982年我进疆时,在许多地方还能看到大姑娘露着屁股的现象……这正是我们长身体的时候,可是,连吃都吃不上,怎能谈营养呢?同时,没有书读,精神营养也极度缺乏――除了八个样板戏,报纸、电台上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念”,以及充满政治内容的课本外,我们几乎接触不到真知识,对外面的世界也一无所知。这就造成了我们这代人肉体和精神的双重缺乏营养。所以说,我们这一代是可怜的一代。由于愚昧无知,我们变成一只只小野兽,完全被邪灵操纵,不读书,不学习,走“白专道路”,整天闹革命、开批斗会、游行、写大字报、打群架、砸文物、焚烧“封资修”的书画。那时候你到学校里,别想看到一扇完好的门窗,别想看到一块完整的玻璃;你在大街上,别想看到一个花盆、一片鲜花,也别想看到一个好路灯;楼角和墙角,比现在的厕所还臭……这些好事都是我们这些听毛****话,跟**走的红小兵、红卫兵们干的……直到现在,你在单位里,在公共汽车上,在棋摊前就会看到,喜欢和人吵架、撒泼、甚至动拳脚的,大多是我们这代人――因为我们这代人从小接受就是斗争的哲学。在我这们代人之前,中国社会中基本上只有两种人――主子和奴仆,到了我们这一代又增加了一种人――暴徒。所以,这是可恨的一代。读到这里你会发现,我们的青少年时代并不如花似玉也不意气风发,而是穿着破棉袄留着小平头的打砸抢分子。我们从小已被洗脑,心里永远只有伟大领袖毛****。“文革”中,谁要反对毛****,我们就砸烂谁的狗头。这几年不准“砸狗头”了,但谁要说毛****的不好,我们就和谁急,谁要是反对毛****我们就和谁斗争到底。你听听我们唱的是什么歌?红歌。我们只会唱那个时代的歌――那个时代的一切已固化在我们的生命中;现在的季节虽然已是春天,但我们仍然生活在过去;我们已被传统文化和裤文化浇铸成型,不可能再接受任何新东西;我们没有学会反思自己,更不会自我更新,这辈子只能是毛****的人了――受害越深越忠心,可悲的一代啊!……当年的我们<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Large//54096.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Large//38149.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36:58 &&
根与树一粒种子一旦突破自己,就以根和芽两种形态快速向不同方向发展――根向下,芽向上;根分散,芽专一;根到头来被叫做老根,芽在生长全过程中则被称为树芽、树苗、幼树、小树、大树、老树……   根有主根,主根生子(支)根,子(支)根又生子(支)根,根根相生,根上又长根须,根与根相连,须和须相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根之家族――根系。主根是这个家族的祖先,根系中的王,它对整个根的发展起着主导和统帅作用――它在根系中最粗最壮最长,往往与树身直对着,深深地扎向地下――没有别的根,树可以活,但没有主根,树必死――它是树最重要的“命根子”。   根的发展与土壤、种子有关――土壤中的养分充足、全面,酸碱度适中,不生杂草,不存乱石,加之品种优良,根就发展得快,反之,根就会像侏儒一样,老是不见变化。   树的成长与根的发展成正比――根愈深,叶愈茂,根深叶茂,相得益彰;反过来看,叶茂者,根必深,叶茂根深,相辅成――巨大的根必然会成就巨大的树,巨大的树必须有巨大的根。   我曾在一首诗中写道:“……扎根,即飞翔/――根扎愈深,飞翔愈高。”这是因为,根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土壤,为树搜寻营养和水分的,而只有越来越庞大的根系,才能源源不断地为树的成长提供足够的营养和水分,所以树才能“飞翔愈高”。   有一种根首先要向深处扎――向着自身生命的土壤里,向着经验和智慧的土壤里,向着本民族文化的土壤里,向着社会生活的土壤里深深地扎下去。其次要向远处延伸――向着其它民文化的土壤里,向着世界文化的土壤里,向着时代背景的土壤里四面延伸过去……一旦你形成了自己庞大的根系,你就会成为一棵参天大树。   我发现,世界级的大思想家、科学家、作家、画家、音乐家、诗人、企业家、政治家,都有着自己不同寻常的根系。像但丁、艾略特被称为欧洲诗人,像哈亚姆、泰戈尔被认为是东方诗人,像聂鲁达、帕斯被誉作南美洲诗人,像普希金、帕斯捷尔纳克被定性为俄罗斯诗人。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出生和生活在这些地区和国家,更因为它们的根须深深地扎入到了欧洲文化、东方文化、南美洲文化,俄罗斯文化的土壤中。同时他们又是具有世界性的大诗人――这是因为他们的根须同时延伸到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土壤中之缘故。   树长在表面上,根却埋头在人们看不见的地下。树可以成为“栋梁之材”,根到最后要么是被人们遗弃在地下,要么就是被挖出来当柴烧掉。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根比树更重要――没有树,根照样活,甚至还能长出新树来;而没有根,哪会有树?!所以我经常训导我的孩子说:“你们现在还是一棵小树,必须潜下心来扎根,而只有扎根,深深地扎根,才能实现真正的茁壮成长。”同时我认为我多年来的写作过程一直都是在埋头扎根的过程――这无疑来源自己对根的作用的理解和对根的重要性的认识。   ――写作是我生活的主根,没有它我不知道该怎样活下去――它滋生出我对各种知识的广泛兴趣,使我在本民族以及在世界文化的土壤里汲取了大量营养和水分,并使我的在自我生命、经验智慧等等土壤里不断得以深化。可是,我始终不知道自己的精神生命之树长得有多么粗壮?有多么高大?是什么模样?是么风貌-――正像根永远看不到树一样!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2:13:23 &&
援巴(短篇小说)为把女儿调入重点中学,星期一一大早,我去市委组织部,找老同事宋又春。到了大门口,穿黄棉大衣的看门老头把我拦住,问,同志,你找谁?找老宋。我以为老宋这几年事情干得很红火,组织部里人人都知道他,所以这么答了。哪个老宋?没想到老人这么问了一句。宋又春。我说。噢――,想起来了,老人稍加停顿,然后用手拍了一下自己额头说,就是干部处的哪个老宋吧。是是是是,就是他。我怕耽误时间,连忙点头说。老宋,老宋下(ha)去了。下(ha)去了。我知道组织部的人忙,经常去下面考察干部,所以赶在上班前来了,但没想到还是没有把老宋堵住。难道老宋真的这么早就走人了?我心里嘀咕着,半信半疑,顺口把老人的话重复了一遍。我接着问,下(ha)哪里去了?下(ha)到地底下(ha)去了。老人用手指了指脚下的大地。老宋死了?!我惊讶地问。嗯,你不知道?不知道。下(ha)去了――,下(ha)去了――。老人深长而超然地自叹道。啥时候的事?两三天前。咋死的么?这不好说,老人摇着头,不愿意说出实情但又很肯定地说,以后你自然就会知道的。真想不通!前几天我还在大街头上碰到老宋,好好的一个人,怎么说死就死了呢?我只好转换话题,又说。唉矣,死人嘛,一会会的事。老人带着浓重的西地口音,把死说得极其简单。……老宋是陕北榆林人。那里的黄土地被千万年来的雨水冲涮成纵横交错的沟壑,山山峁峁坡坡梁梁上,长着一片片绿色的庄稼,沟沟凹凹旮旮旯旯里,绣着一片片透着远古气息的青苔,陕北人依山傍壑,掘崖为洞,三家一村,五家一寨地居住在这里,使这片无边无际的浊黄与旷古久远的荒凉里又形成了一片片透着人间气息的青绿;从空中向下看,整个黄土高原就像陕北老农民那张历经沧桑的脸,深深的皱纹里锈满了岁月的斑痕。老宋的家乡就是这深深的皱纹里的一块斑,因它贴在一片黄土坡上,又是老宋的爷爷从河南讨饭来到陕北后先落脚到这里的,所以叫着宋家坡。宋家坡村近百十口子人,都是老宋的自家屋,一窝子穷人,清一色的贫下中农。老宋家兄弟八个,老宋是老大。老宋的母亲看着娃娃们一天天长大,一大锅小米红薯稀饭呼噜噜眨眼工夫就被吃光喝净了,常常熬煎地对邻家的嫂子说,唉矣,他婶婶,你说养下(ha)这么八条猪将来咋办?别说盖房娶媳妇了,就是吃屎,恐怕也没有人给咱往下B。宋家坡是远近有名的穷家坡,每年不但不给国家交一斤公粮,反而吃返销粮全乡第一。老宋家每年到了二三月里,全靠吃返销粮过活。返销粮不够吃,老宋的父亲、母亲就领着八个娃到乡政府去要,乡政府不给,他们全家人就站在乡政府门口不走,反正你社会主义不能把咱贫下中农饿死。八个娃娃穿得七长八短破破烂烂的,有的屁股还露在处头,一个个瘦骨嶙峋的,活像一群猴娃子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乡上领导见了,怕他们这样下了丢社会主义的脸,只好想办法给他们再批几十斤反销粮,把他们打发回去。但没过几天,他们又来了,办法还是老一套,就这样,老宋家年年苦度着青黄不接的日子。老宋十八岁那年冬天,村里的土墙上、大树上,到处都贴着“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红绿标语。宋家坡报名参军的适龄青年包括老宋在内共三人。这三人出身都好,根子正,政审没有问题,但一验身体,只有老宋一个人合格了。老宋抱着一身黄棉衣、大皮帽子、大头皮鞋回到家里。全村人有的用手帕包着三两个鸡蛋,有的用旧报纸裹着一两把挂面来看老宋。老宋家的土窑洞里挤满面了人。老人们给老宋嘱咐这个嘱咐那个,青年人则在一旁一个接一个试着穿戴老宋的军衣、军帽。前来看老宋的还有邻村的几个与老宋相识的青年人,其中有个姑娘叫张春蛾。有人曾把她给老宋提过,春蛾大嫌老宋家穷,弟兄多,坚决不同意。这阵子春蛾眼看着老宋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又看到一些人来了直接就往老宋妈窑里钻,便知道他们是来给老宋提亲的,心里不由得咚咚打起鼓来。春蛾是个“心里揣电筒――自个儿会给自个儿照明”的姑娘,正当大家沉浸在热热闹闹的欢乐气氛中时,春蛾却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出了老宋家的门……  春蛾死磨硬缠,先是把媒人搬到她家。她大她妈听说老宋已入了伍,又满口同意了这门亲事,并说彩礼一分钱不要。媒人又来把这事给老宋他大和他妈说了,在这两个大人眼里,春蛾身体好,能干,是个好劳力,原先咱又春求之不得,现在人家却倒过来要进咱这个穷家门,真是喜从天降,不知如何是好。两家大人一致同意,在老宋走之前,先给两个娃把婚定了。由于时间紧,一切从简。老宋当天晚上就和春蛾带了两瓶二锅头酒和一条宝成烟去谢媒人,并敲定了此事。第二天两家人在一起吃了一顿白细面,就算定婚了。老宋家一分钱没掏,白捡了个媳妇。世上的事情有时就这么简单,老宋原先做梦也想不到的事,就这样在两三天内轻易地变成了现实,而且像婚姻、爱情、命运这些所谓的人生大事,决定其结果的原因往往竟是如此的偶然,如此的肤浅和简单,像做梦一样令人不可思议。老宋戴上翻毛大皮帽子,穿着宽大而不合体的黄军装和大头皮鞋,胸前挂了一朵大红花,与二十多个新战友乘坐一辆帆布蓬顶的军用卡车,在噼噼叭叭的鞭炮和叮当当的锣鼓声中从乡政府大门前徐徐离开了,前来为他送行的春蛾一直在高呼着“毛主席万岁!中国人民解放万岁!”的人群中流着泪水,渐渐地从老宋的视线中消失了。到了西安,所有的新兵编了班,排成队,一起吃饭,一起上厕所,一起睡觉,一起走在大街上,一起去乘坐火车。老宋没坐过汽车,更没坐过火车,也没见过这么多人,这么多楼房,甚至没见过电灯和电话,所以他感到自己像一头没脑子的牛一样,只知道夹在队伍里走路。“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听谁的指挥呢?不用说,就是要听从领队的指挥。领队的是个连长,一路上,他说坐下,新兵们就扑嗵一声齐坐在地上,他说起立,新兵们就哗的一声齐刷刷地站起来。老宋一边听着指挥,一边在暗暗下决心,我将来一定要当个连长,成为一个指挥别人的人。可是,这会儿老宋感到自己什么也没见过,什么也不懂,前程一片迷茫,只有稀里糊涂地跟着大家走,只有听从别人的指挥行事才能有饭吃,将来才能当大官挣大钱。老宋来到新疆某工程部队汽车连,成为我军运输战线上的一名光荣的战士。那时候新疆的天气很寒冷,从九月中旬起,一场大雪接一场地下,一夜之间天地一片白,早上起来屋门被涡旋而来的大风雪堵住,厚厚的,半人那么高,很难打开,真真是哈气成冰,滴水成石,甚至有人形容说,有个男人掏出鸡巴一边站在雪地里撒尿,尿水一边就被很快冻成一条弧线,还没等他撒完,尿水就变成了一张冷硬的玻璃弓,把他仰面撑翻在地。正像曾在今天的乌鲁木齐从过军的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描写的那样:“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能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千尺冰,愁云渗淡万里凝。……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由此可想而知,要想在新疆当好一个汽车兵,首先必须要能够经受住这种长达半年之久的冬天的考验。老宋家兄弟几个从小到大,每到冬天迟迟穿不上棉衣棉裤,浑身上下全是单,照样在初冬的寒风中跑来跑去;晚上起来撒尿,一个个光溜溜的从热被窝里爬出来,迷迷糊糊闭着眼睛往窑门口的粪坑边一站,半天完不了,即使是风雪天,照样没事。所以老宋的抗寒能力是锻练出来的。加上老宋对当好一个汽车兵进而变成一个连长有着一颗火热的心,所以寒冷不但不能让老宋退缩,恰恰相反,这种气候环境正好给老宋提供了一个最能表现自我的机会――每天清早,后勤部门全体人员都要出来清雪。老宋是一线上的,可以不干这些事。但每天天一亮,大家都会看到从宿舍到厕所,从厕所到食堂,从食堂到水房,从水房到停车场,从停车场到办公楼之间的道路早就被老宋清理出来了。老宋卷开了道路,就去水房提热水给汽车灌。一趟一趟,一桶一桶,老宋不但弄热了自己的车,而且还弄热了全场的车。完了,老宋又一辆车接一辆车,一个车轱辘接一个车轱辘的检查防滑链是不是有脱落之处。等到有战友来了,老宋就与战友合伙发动车。战友穿着皮大衣,坐在车里,打开钥匙,手抓方向盘,脚踩油门,老宋在车前面把黄大衣料在地上,双手紧攥着摇把子,弯着腰,像搅水那样使劲一圈圈地摇,等老宋搅得差不多了,战友突然把油门一放,咕咚咚,车后冒出一股黑烟,像一个快要活过来的死人一样。老宋趁机赶紧把攥在手里的摇把子抽出来,但这个“死人”又很快断了气。老宋再次把摇把子从它两个前灯之间的那个小洞里塞进去,摇了几圈,没有动静。战友见了,就从车上跳下来要试。战友戴着黄棉布手套去抓摇把子感觉很不得劲,就想学老宋那样光手去抓。可是,他把黄棉布手套刚一扔在雪地上,双手就被冻得跑在了嘴边急忙接受从里面哈出的热气,而当他的双手一旦触到那乌黑冷硬的摇把子,立即就会像被沾在了上面,让人感到如火烧一般生疼难当。无奈,他只好把摇把子给老宋扔下,自己又钻到驾驶室里去。老宋摇了几十圈子,将摇把子抽出来又塞进去,折腾了四五回,才使这个冷冰冰的“死人”突突突地活了起来。而大家都知道老宋这人积极、能干,所以在晚上收车时都把车钥匙交给了老宋。老宋整完了这辆车又去整那辆,等师傅们来时,全场的车都被老宋弄热了,就像要奔跑的马儿一样轰轰轰地闹成了一片。而在这时,老宋总是冒着热泪汗,不知道什么叫冬天。给老宋教开车的曹师傅,脾气很怪,一般新来的人,坐在副驾驶座上,他理都不理,三个月下来,怎样开车,他一句也不提。但到了一定时候,他又会突然把方向盘完全交给你,自己坐在副驾驶座位上,手里拿着个大起子,看你稍有不对,就翻过来用起子把一次次地往你头上敲,直到你更正了自己的错误为止。多年来,他带了好几茬子新兵,没有一个没挨过打,没有一个不害怕他,没有一个不从心里不恨他,同时,在他带过的这些众徒弟中,没有一个能让他看上的,也没有一个能让他说好的。老宋是个例外,曹师傅给他什么都说,恨不得一下子把自己的本事全都倒给他。别的师傅也对老宋赞不绝口,非常羡慕曹师傅每天晚上有徒弟端洗脚水,每天早上徒弟又提前连牙膏也给他挤在牙刷上的享受。在后勤部门里,一提到宋又春这个名字,也没有人不翘大拇指。老宋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为自己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加之这个部队里的当官的全是老宋的陕北老乡,无形中多少对老宋还是有些偏,这样,老宋不仅得到了“五好战士”,“学雷锋标兵”等等一大沓奖状,还很快提升为班长。老宋没上过几天学,文化不够用,虽然在部队这所革命的大学校里经常进行文化学习,而且老宋又特别肯学,但要给春蛾写信,他的文化水平目前还有点困难。老宋怕给春蛾说的话被别人知道了,每次写信都钻在被窝里,用头把被子顶着,让光透进来,又随时准备爬下来把信压在胸前;另外,碰到不会写的字,老宋就空下来,然后再在别处寻找,或在文化学习班里向老师或战友绕着弯子把它们一一问出来,回去后再偷偷填上,实在找不到问不出来的字,就画个圆圈代替。比如春蛾两个字,那时候到处都是“春风吹,战鼓擂”的春,老宋很容易就能学到,但蛾字就不好找,与蛾字相关的话平时也听不到,老宋又觉得这个蛾字很神秘,很神圣,很奇特,让他每时每刻都在心里不停地念叨着,但又不敢大声说出口;让他一想起就眼前发亮,浑身是劲,但又让他见了人羞怯得连头也不敢抬,走起路来脚步像猫一样生怕惊动了什么似的。这个蛾字是老宋一个人的,老宋深深地把它藏在心底,谁都不愿意让知道。因此,这个让老宋挖空心思也琢磨不透,最想写又不会写的蛾字只有用“0”来代替了。老宋无论给父母还是给春蛾写信,开头一律用“敬爱的”,中间全是顿号,比如有一封给春蛾的信是这样写的:敬爱的春0、自从我来到部队、我天天都很想您和大、妈、您是我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我每天不知道有我少知心的话儿要对您说、不知有多少热情的歌儿要对您唱。我现在是五好战士、又是学雷锋标兵、还当了班长、今后我还要把我有0的生命投入到无0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您也要多学文化、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革命同志宋又春、十二月八日。春蛾不识字,收到信后立即就连蹦带跳地拿着去找邻居的根才哥念。根才家里正好有许多人,一见是春蛾女婿来的信,都围上来看。根才打开信念道,敬爱的春蛋……下面的话还没有念出来,就惹得大家前仰后卧,大笑不止。陕北人把“0”读蛋。春蛾被羞得差点哭出来。她从根才手里夺过信不让念了,但没想到她的信又被子根才妹妹一把给抢走了,接着又传给后面的一个人,后面的人又传给了另一个人,春蛾知道这是大家在逗她玩,擦了眼泪红着笑脸去追,追来追去,信里面的话还是全让别人知道了。宋又春这娃在部队特有出息。这在当地几乎成了轰动全乡的新闻。春节前夕慰问革命军属,乡长亲自带队来到老宋家问寒问暖,有什么因难解决什么因难,当场嘱咐宋家坡的队长宋满囤,今后在吃返销粮户的评选中,一定要着重给这样的革命军属以照顾。不久,老宋又寄来了五十元钱,使全村人感到老宋家的日子一下子就红火起来了。而老宋每月只有五元钱津贴,当兵还不满一年,总共还不到六十元,何况还给春蛾寄来了一双尼龙袜子,可想而知,老宋在部队够节省够艰苦的,这又让村里的大小人赞口不绝,使老宋几乎快成为当地青年人的一种偶像。春蛾把老宋的照片一天到晚捂在心口,没人的时候,就拿出来偷偷地看。老宋坐在解放牌大卡车的驾驭室里,戴个大黄皮帽子,把头露在窗外,很像宣传画上的英雄雷锋。春蛾一看到老宋的照片,耳畔就回响起“我要把有0的生命投入到无0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庄严声音,而每到这时候,春蛾的心中就会充满对壮丽事业和美好前途的憧憬与向往。春蛾总想把自己的心里话说给别人听,总想让别人提起她的宋又春,可是青年人一见到她,就称她为敬爱的春蛋,羞得她追着别人打,她越打大伙儿越是要这么叫,越叫春蛾的心中越是充满了幸福感,慢慢地,春蛾就不叫春蛾了,叫作敬爱的春蛋。大家都这么叫,有时春蛾一不小心,竟然还脱口答应,又惹得众人差点儿要笑掉牙。春蛾日盼夜盼,盼了整整三年,终于盼到了老宋探家的日子。探家前,老宋给上面打了报告,首长在上面签了字,同意老宋结婚的请求。老宋把这一消息传回来,春蛾更高兴得像一只快要发疯的母狗,在村里到处乱跑,恨不得把自己的快乐传递给每一个人;老宋家这头,一片忙乱,为儿子办喜事做准备……老宋回到家里,一切都已准备妥贴。老宋的新窑里铺的盖的用的桌椅箱柜样样不缺。第三天举行婚礼,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来了,场面非常热闹。之后老宋带着新媳妇春蛾走亲戚、拜老人、访领导、看朋友,每天安排得满满当当的。一个月的假期很快就到了。老宋第一天走,第二天新窑里的东西就被搬得精光,只给春蛾留下一床被子和一条褥子。原来,新窑里的东西全是老宋家从东家西家借来的。春蛾对此不但没有怨言,相反,她仍然感到这辈子跟了老宋是无比幸福的。老宋回到部队后不久就升为排长。现在老宋是干部,每月开始拿工资,每年可享受一次探亲假。老宋第一个月领了三十六元钱。这么多钱让老宋觉得半天也数不完,甚至他不敢想信自己一下会拥有这么多钱。他把零头留下,三十元给他大寄回去,并写信一再交待,其中给春蛾五元,父母花五元,其余的二十元攒起来准备给弟弟们办事用。老宋大一分钱也没有给春蛾,因为老宋家兄弟都大了,吃得越来越凶,老宋每回寄来的钱不够买粮和家里零花。老宋后来每年回去,春蛾从来不说钱的事。老宋回去一次给春蛾留下一颗种子。三年来春蛾给老宋生了三个儿子。到了三儿子这里,春蛾没奶,要给娃买奶粉,就去给公公要。要五毛给五毛,要三毛给三毛,要着要着,还要不下了。春蛾急了,只好写信给老宋要。当老宋得知几年来春蛾没见过他寄去的一分钱时,当场就伤心得拿着信呜呜地大哭起来……后来老宋出国支援巴基斯坦经济建设。这是老宋一生中最值得向人们炫耀的一段经历。你想想,十几辆黄色的解放牌大卡车四十多号子年轻军人,浩浩荡荡地开出乌鲁木齐,奔驰在南疆辽阔无垠的大地上,那情景该是多么的浪漫、豪情与威风呀。而在这些年轻军人个个都怀着对异国他乡的向往和对故土亲人的留恋之情,穿戈壁、过荒漠、经过数不清的大小村庄,翻越了举世闻名的巍巍昆仑山,最后进入巴国的上万公里近一个月的路途中,老宋又是他们的“最高首长”,这对老宋来说该是多么的荣耀、幸福和伟大呀!老宋说,一路上别的车驾驶室里除了驾驶员外都是挤着两个人,只有他单独坐在一辆车里,地方宽展,坐累了还可以半躺着睡觉。他的车行驶在车队的中间,一是为了安全,二是便于指挥。大小事情,都由他说了算。他说停就停,说走就走,说在什么地方歇就在什么地方歇。到了旅店里,他单独住最大的房间。兵娃子给他打来洗脸洗脚水。第二天,又连牙膏要都给他挤在牙刷上等着他起床。这家旅店的老板娘长得又黑又胖,两个大黑眼睛在看人时总有一道剜人心魂的明亮闪光,尤其是她那对乌龟一样乱动的大乳房和那面走起路滚涌溜圆的大母马屁股,让人看了内心骚痒不堪。昨天晚上吃饭时,她向老宋卖骚,许多士兵都看出来了,可是老宋却装傻,一直保持着军人严肃的面孔。吃完饭后老宋要大家早早睡觉,以便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大家睡了后,老宋查了三次房。老宋感到战友们都已进入梦乡后,就去敲了一下老板娘的窗。老板娘一直在等着,知道老宋要来,听到有人当当敲窗,二话没说就往老宋的房间里走去。老板娘一进门,老宋立即吹了灯,两个人心照不宣,在黑暗中急忙脱衣服。老宋离开春蛾已快一年,早就憋不住了,见了这个女人,如饿狼嗜血一般急忙干了起来。正干到关键时候,女人把老宋推开,给老宋要钱。老宋舍不得出钱,答应事后给女人一条肥皂,女人说,行。于是,就叫老宋折腾了一个晚上。第二天,磨盘大的红太阳已升起在空旷寂寥的戈壁滩上空,把天地间照耀得一片通亮。士兵行走的准备,但迟迟不见老宋起床。大家心里都明白排长昨天晚上肯定和老板娘有事,但都不敢吭声。一会儿,老宋起来了,几个士兵赶紧递过牙具和洗脸水。开饭时,老板娘一个劲儿地拿眼瞟老宋,老宋心里痒痒,骂是骂,司务长还是照办不误,并夸奖说,排长处理问题想得很周到,很能关心群众,是发扬革命传统的好表率。老宋说,我们不论走到哪里,都要保持革命的本色,注意群众关系,与群众打成一片,甚至要扎根在群众中去,这样,我们才能战无不胜。接着老宋大声说,同志们!记住了没有!战士们齐声高喊道,记住了!老宋的车队已离开好久,老板娘还在站戈壁滩上,望着车队消失的地方,仿佛老宋那从来没见过的家伙还在自己的下面继续着,士兵们震天荡地的喊声还在自己的耳边回响着。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3:38:43 &&
深邃人生<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30881.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惑惑于宇宙之无涯惑于大地之无限惑于天地之诞生惑于万物之浑然惑于天空之高远惑于江海之浩瀚惑于云雾之飘渺惑于大漠之无边惑于近水之空蒙惑于远山之虚幻惑于飞虹之瑰丽惑于长风之无端惑于闪电之鬼秘惑于古树之参天惑于雷霆之威猛惑于洪水之泛滥惑于星辰之闪耀惑于百花之粲然惑于日月之交替惑于四季之轮转惑于夜晚之深邃惑于白昼之肤浅惑于岁月之古老惑于时光之暂短惑于飞鸟之迅捷惑于游鱼之腾翻惑于雄鹰之从容惑于牛羊之慌乱惑于鹿兔之善良惑于虎狼之凶残惑于蚂蚁之神力惑于蝴蝶之翩跹惑于猎狗之灵觉惑于骏马之剽悍惑于洞蛇之沉寂惑于候鸟之远迁惑于孤狸之狡诈惑于猴子之相面惑于森林之雄浑惑于叶芽之锐尖惑于菜花之金黄惑于瓜藤之攀援惑于作物之生长惑于秋草之衰变惑于春雪之圣洁惑于阳光之灿烂惑于火焰之急切惑于湖水之碧蓝惑于山花之无言惑于草原之平远惑于晨昏之朦胧惑于雨后之新鲜惑于原野之苍茫惑于道路之通天惑于流水之顽强惑于山崖之伟岸惑于河岸之曲折惑于沙滩之绵软惑于黑煤之红火惑于绿树之蓝烟惑于上帝之无所不晓惑于人类之发明创造惑于文化之自生自衍惑于人伦之严密机妙惑于知识之黄天厚土惑于历史之幽深隧道惑于宗教之笼盖千古惑于哲学之鹰飞九霄惑于数学之清水芙蓉惑于化学之彩色燃烧惑于电学之光明灿烂惑于光学之手低眼高惑于气功之风吹云散惑于舞蹈之走波凝涛惑于神话之仙山琼阁惑于音乐之花飞叶飘惑于画境之日暮苍山惑于诗意之霞光映照惑于语言之金星银火惑于文字之热能光照惑于学海之浩淼无际惑于书山之万千幽道惑于莎翁之汪洋恣肆惑于歌德之博大深奥惑于孔丘之万河之源惑于老聃之有无之道惑于但丁之灵魂三界惑于康德之思维高超惑于李白之鬼神之笔惑于东坡之才情滔滔惑于城市之千顷森林惑于飞机之穿云小鸟惑于武器之排山倒海惑于火箭之直上碧霄惑于列车之气长贯虹惑于电波之无形波涛惑于世事之变幻莫测惑于战争之鬼火燃烧惑于灾难之流窜作案惑于亡灵之夜半哭叫惑于权力之猛虎下山惑于生存之绵羊吃草惑于宫殿之豪华糜烂惑于草舍之漏船触礁惑于金钱之千钧宝剑惑于贫贱之野径荒郊惑于道德之浸肌入骨惑于法律之锁手缚脚惑于人言之飞沙走石惑于生活之雨雪风暴惑于世俗之滚滚红流惑于宦海之险浪恶涛惑于虚名之蜃光夺目惑于浮利之摄魂奇药惑于谎言之畅通无阻惑于真诚之灭顶之遭惑于善恶之黑白混淆惑于主义之激烈争吵惑于人群之高低贵贱惑于社会之人为天造惑于人生旅途之雨雪冰雹惑于生存道路之渊深壁峭惑于死亡绝壁之无法逾越惑于生命喷泉之不可阻遏惑于疾病妖魔之防不胜防惑于健康太阳之流彩溢光惑于恐怖眼睛之日夜难眠惑于自尊白兔之惶惶不安惑于虚荣烟雾之终年缭绕惑于嫉妒跳骚之到处叮咬惑于野心洪水之突然泛滥惑于欲能火山之虎奔狼蹿惑于精神幻影之神出鬼没惑于灵魂天空之云涛雾波惑于肉体牢笼之是非之地惑于幻想世界之无比美丽惑于欲望植物之刷刷疯长惑于希望光环之默默飞翔惑于记忆萤火之闪烁隐没惑于梦幻乡野之不可捉摸惑于感情风雨之喜怒无常惑于理智骨骼之铁硬钢强惑于情绪电波之敏锐不宁惑于思想火花之忽飞久停惑于智慧光热之无所不能惑于想象大鹏之虚空猎虹惑于思维机器之自控自行惑于情欲风暴之来去无踪惑于感官意愿之随波逐流惑于知觉机制之躲闪停走惑于感觉天地之七彩纷呈惑于玄思宇宙之无涯寂静惑于清醒树林之乌云笼罩惑于昏庸河水之天光映照惑于认识电筒之巴掌光亮惑于观念权柄之内在力量惑于孤独岩石之顶天立地惑于寂寞黑洞之无声无息惑于忧郁蝗虫之遮天而来惑于悲哀泪水之泉出血脉惑于欢乐浪花之玉落银坠惑于痛苦海沟之纵横深邃惑于固执狭道之独自伸展惑于偏激针眼之一叶蓝天惑于贪婪虎狼之永远饥饿惑于残忍刀剑之相互戮戳惑于疲倦风尘之锁日挡月惑于懒惰铁块之漏船沉浮惑于睡眠夜晚之生中有死惑于苏醒白昼之不邀自至惑于天堂地狱之一念之间惑于痛苦幸福之有话难言惑于感情理智之莫名冲撞惑于肉体精神之无端对抗惑于自身叠影之飘乎如醉惑于自我花瓶之易逝易碎惑于人性脆弱之狡诈善变惑于自我自我之陷阱敌顽惑于心灵大地之无所不长惑于本能汪洋之永恒激荡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9:18:40 &&
<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824.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网络新潮(歌词七首)&& 第一首:网络诗歌像流水,在初春的冰层下翻腾像血液,在老化的机体中涌动像清风,在自由的原野上吟唱像灵魂,在无羁的马背上驰骋更像小草,要释放出自己的紫青更像云朵,要重布我单调的天空更像狂飙,要尽扫你虚妄的浊雾更像地火,要把古老的高山夷平第二首:新锐青年留红一撮黄一撮白一撮头发给左脸蛋画了一只红乌嘴鸦  穿宽松随意的大裆裤长袖衫把小肚子肚脐眼裸露在外面  喝咖啡吃肯德基结驴友炫酷听流行音乐看肥皂剧跳街舞  低头把手指向虚无的灰天空无意中击落了形而上学之鹰  闭目将臀部前后摇晃着摆动随意完成反封建的伟大革命  用真实的自己组合成崭新时代用自由的灵魂主宰着美好未来第三首:港台歌星举着黄头发白皮肤的旗把黑眼睛切换成蓝睛睛成群结队,像海浪一样一波一波向着大陆冲击  携带自由的风呤和呼吸激扬心灵的涛声和意气给古老中华的牛皮鼓里注入欢腾的生命与希冀  让正统的戏台倒塌于地让假大空的骨架散成泥像清晨林中的百鸟争鸣像黄昏田野的轻风随意  如海上升腾的烟岚雾气虽说浅薄轻浮幻若纱衣因为真实便能化作甘霖滋润如饥似渴心灵大地第四首:某某人演唱会那小子,像一条黄色毛毛虫随着嘭嘭的音乐之流在喷光泻能的七彩舞台蠕动  那小子,手里抓着黑色话筒唱着谁也听不懂的词像上帝在云空悠悠飘动滑行  人群的汪洋大海像波浪汹涌此起彼伏欢叫声不停世界的空虚暂且被疯狂填充  那小子,为什么这样地受宠是这个空洞了的时代让他和许多卖艺的人出了名第五首:电视娱乐节目拉上窗帘把金色的时光隔在外面把火热的商业隔在外面让屋内充满黑暗让电视屏幕成为灵魂的窗口闪现  不要讥笑我们愚昧无知单薄肤浅我们卑微渺小破碎零乱我们永远是小孩子只需要欢笑我们活在每一个瞬间  要把一生托咐给岁月的虚无平淡托咐给被风拨弄的琴弦因为我们不是孩子我们又需要躲过满天风吹的谎言第六首:互联网有多少小鸟在纵横交错的高速路上空疾飞有多少彩色轿车在环型高架立交桥上狂驰这是一个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全新时代  只留下法制大网笼罩下的一个动物世界只留下娱乐艳服包裹着的一个躯壳时代有多少灵魂落叶一样向它的中心地带飞卷有多少精神激流一样向它的内脏深处汹涌这是一个喷光溢彩的魔幻世界这是一个集多纳玉的疯狂时代  只留下法制大网笼罩下的一个动物世界只留下娱乐艳服包裹着的一个躯壳时代第七首:网上聊天一千里,一万里,我追寻你翻过千山万水,越过大漠平原刹那间,我像遇到一生红颜知已  开门见山,我们谈得很投机就像漫步在花园里的一对情人我的话和你的话亲密地挽着手臂  几秒钟后,有人插话挑逗你我的话也不愿在一个枝上栖息分手时,彼此也不会有什么在意  一闪而过,想象的甜蜜美丽心中澎湃的热血顷刻一片冷寂好像梦幻一样让人醒后恍忽迷漓  很快忘记,不留下半点痕迹像变幻鬼脸,回到自己生活里茫茫人海中,我永远寻找不到你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6:48:06 &&
天边的胡杨林
在天空的虚无与大地的静穆间,在风暴出没乱石尖叫的黑戈壁尽头,在地平线起伏拉长的废墟之上,一片胡杨树如一群战士高举着戈矛,高举着光华四射的旭日,高举着朵朵红霞的鲜花,如召唤跋涉者的征服意志点燃夜行者眼中的希望之光,给疲惫的旅人脸上镀满光彩。  诗人赞美他们:天与地孕育出的奋发精神,死亡中挺立的生存意志,与满天狂沙乱石拼搏的勇士,与遍地寂寞荒凉抗争的豪杰。  画家欣赏他们:深景中出的力度,广阔中展现的壮美,俯瞰为干枯中的一潭碧水,仰视是虚空中的一片生机。  思想家面对他们说:阴中的阳,死中的生,绿色与黑色的调和,生命与石头的平衡,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对立,万事万物中的一种统一。  庸人叽叽喳喳:不能成材的一群,不会开花结果的一群,满身斑痕的丑陋,斜枝横叉的无礼。  我来到这里,枯死的,被斧头砍倒被风暴折断的胡杨树横竖为一片残景,而活着的仍高高挺立在风中。由于长期遭受风沙的袭击和折磨,它们皮肤粗糙,伤痕遍体,东歪西扭,断枝纷垂。这时我才发现,它们并没有站立在天边,它们扎扎实实地生长在浑圆的天空与浑圆的大地中心,合在一起犹如一柱天地之巨轴,使我感到天地在旋转,远处地平线的缝隙里似有清风与花香徐徐而来,绕着它们飒飒上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7:47:01 &&
碎片化时代的碎片化写作――论新闻写作方式的转变知识快速增长,信息“核裂变”,统一性被打破,人成为单个的人……在这种时代环境中,各种思想、观念、信息、新闻事件,包括每一个个体的人本身,都是一种碎片――人不可以是全息全维的,人只能是有限的人,而这个极为有限的人背后已没有世界的统一性,所以,人是碎片。碎片的人接受的信息只能是单个的、非全面的、有遮蔽的,所以信息不仅由于自身的“核裂变”被碎片,而且由于人的接受能力所限、由于人的单个性而被肢解、被碎片。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新闻写作方式自然就土崩瓦解,那么,代之而起的新闻写作方式又应该是什么呢?为了说明问题,这里先简要地勾勒一下什么是传统的新闻写作方式――即“五个W+三段式”。――多年来的新闻写作教育,使这个范式已经深深扎根在每个新闻工作者的脑海中,固化成新闻写作的基本思维模式――尽管每篇新闻作品的写法不同,每个人的新闻写作风格不同,但万变不离其中――这一新闻写作方式一直内在地发挥着它的作用,使全中国的新闻写作固化,从而成为一种牢不可破的传统。然而,这一新闻写作方式在我们这个瞬息万变的“秒杀”时代,显然是笨重和拙劣的,必须抛弃!碎片化时代的新闻写作必然是碎片式的――必须与碎片化阅读适应。什么是碎片?碎片是一种空间上的形容,它是统一性破裂后的产物,是整体失去整体性的一个部分;如果从时间上描述它,就是“秒单元”、或“读秒”、“秒杀”等等。有了上面的定义,我们就会清楚地看到,碎片化写作就是从新闻事实中取出一根“肋骨”(碎片),使新闻作品短到不能再短,使新闻传播快到不能再快之地步的一种新闻写作方式――这种全新的新闻写作方式我更愿意称之为――“半句话新闻写作”。那么,为什么要“半句话新闻”而不是“一句新闻话”?因为,在传统的新闻实践中,一般是把最不重要的新闻编写成一句话,这叫一句话新闻或标题新闻,而半句话新闻恰恰相反――它是最重大的新闻要以最快最简捷的方式来表达之必须;一般地,要说清一件事情,最少需要一句话,因此,传统新闻写作对一句话新闻或标题新闻有许多要求,比如,必须是由主谓宾构成的一个健全的句式,必须是一个含有三个以上W且能够把事情说清的一句话。但在许多“语境”和情况下,不需要“一句话”,仅“半句话”甚至一两个字就能达到表达新闻事实的目的,比如“快跑!”这就是一则新闻――因为某种情况下,所有接受到这条信息的人都知道正在或即将发生的事情是什么?你虽然没有说出新闻事实,但新闻事实已跃然于人们的脑海。又比如“大地震啦!”、“上天啦!”、“危险!”、“恐怖!”等等词汇,都可以构成新闻。又比如,这次四川雅安发生地震,我见到的第一个新闻是“刚才,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最短的则是“四川雅安大地震!”,后者全是名词,不合“规范”,但在当时所起的效果,与前者不分伯仲……由此可见,一句话新闻或标题新闻,在许多情况下达不到最短最快的要求,不够碎片,所以要用“半句话新闻写作”来称谓这种新的新闻写作方式。碎片化写作的另一层含义是分式写作――同一新闻事实,由于传播工具不同,写作的方式当然也不同,比如,微信、微博、口语新闻,就要用“半句话新闻”;广播、电视就要用导语式的新闻,纸媒是最传统的新闻传播工具,当然你可以因循守旧,用传统的三段式写作新闻。这些新闻作品是独立的、完整的、可单独使用的,而不是标题、导语、主体的分开写作。由于种种需要,另一种分式写作是连续并列式的写作,比如,先写一个“半句话新闻”,然后再来一个,再来一个……直到把这个新闻资源使用殆尽,这样就形成一串有关联的但又相对独立的新闻。而最理想的新闻作品是能被各种媒体分别采用的新闻,但这需要其它手段,后面将要讲到,这里从略。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传统媒体必须要更新自己的新闻写作方式,向新媒体学习,而这种学习是单向的、不可逆的,即传统媒体可以采用新的新闻写作方式写新闻,而新媒体不可采用传统的新闻写作方式写作新闻。这里可能会带来许多疑问,比如,碎片化写作是“浅写作”吗?碎片化写作能反映出新闻事实的全貌吗?碎片化写作能否以有限撬动无限、以秒速达到永恒?回答是――碎片化写作是最自由、最需要知识和智慧、难度最大、技艺最高超的新闻写作。它可以是“浅写作”,以满足大量“浅阅读”的需要;也可以随意肢解新闻事实,而又能使人窥一斑而见全豹;它可因传播需要被碎片,但又是带有普遍性和“极值原理”的碎片。而碎片化写作一般可采取以下手段达到上述目的――一、选择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新闻的写作方式可以千变万化,但不可变的是新闻必须要有新闻事实。在这一点上,新媒体也好,传统媒体也好,都是一样的。然而,现代社会的复杂性程度很高,信息处于不断“核裂变”状态,对于一个带有各种局限性的个体来说,能捕捉到一个重大新闻事实,必须要有高度的新闻敏感和智慧,同时,还要有一点运气。二、高度概括。半句话能把全部新闻事实说完,绝不用一句话……没有什么标题、导语之分,这半句语话就是一篇完整的新闻报道――它符合最短、最快的碎片化写作要求,适合所有媒体传播,因而会传播得更远更广。三、凸显事物最主要的特征。抓住事物最主要的特征,寥寥数笔,勾勒轮廓,留下大片“空白”,由读者用想象填补,事物的全貌尽显。四、文本链接。以半句话新闻为核心,各种文体不断不链接,形成树状,这是一种文本链接。把半句话新闻不断链接,对同一新闻资源进行不断发现和挖掘,形成一长串并列的报道。这又是一种文本链接。还有一种扩张式的文本链接,即后面的链接不断对前面链接进行扩张式写作,这种方式从内容上讲往往递进的、增值的。五、连续报道。像电影的蒙太奇,把一个新闻事实分开来连续不断传播……六、超文本写作。即在文本之外,有图片、视频、影象、声音等链接,快速将一个新闻资源一网打尽,立体呈现。七、象征与暗示。取其一点,一个部分,一个角度,一个侧面,启动读者的想象和思维,由读者创造出全体。总之,碎片化写作是碎片化时代信息传播的需要,而不是故意要把完整打成碎片搞什么花样。如同一面被打碎的镜子,它的每一碎片里,仍然反映是的是一个完整的太阳。碎片化写作是一种高智能的创造性劳动!
本版块主题总数:116199 / 帖子总数:424647
今日论坛共发帖:6815 / 昨日发帖:35450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史海钩沉&&├舆情观察╋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凯迪海南&&├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重庆会馆&&├猫眼观渝&&├山城拍客&&├重庆教育&&├巴渝情缘&&├猫人游记&&├健康养生&&├重庆车友&&├两江房产&&├渝民新婚&&├麻辣吃货&&├渝财有道&&├时尚渝女&&├公益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原创] 乡村板胡手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穿着朴素不爱打扮的女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